材料与构成作业

2024-08-03

材料与构成作业(共8篇)

1.材料与构成作业 篇一

随着现代纺织技术和工艺的发展, 汽车工业大量采用高性能纤维材料, 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就目前而言, 汽车地毯类主要有针刺地毯及簇绒地毯两大类。前者所用纤维原料95%以上是聚酰胺纤维, 其优点在于优异的回弹和耐磨性。针刺地毯所用纤维主要是聚酯和聚丙烯, 由于聚丙烯价格上的优势, 各国都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 而国内目前针刺地毯主要应用在中低档的小型家轿上, 中型及豪华轿车上大都采用了簇绒地毯。

下面就从汽车地毯的几个主要性能要求上, 对典型汽车用簇绒地毯复合材料开发与应用做一简明的阐述。

作为汽车内饰件的地毯, 其主要的性能包括:外观、声学、机械性能、气味、排放、阻燃性等。

图1即为一种典型的簇绒地毯复合材料构成, 它是一种层迭式的复合结构, 通过簇绒、涂胶、热压成型以及发泡等工艺流程制造。

1 簇绒地毯复合材料构成最上层-毯面的外观特性

首先, 汽车用簇绒地毯外观, 需满足人们对于舒适豪华感观上的追求, 因而对于最上层结构的毯面设计, 就需考虑两个要点:毯面的风格及颜色。产业用纺织品的纤维原料已经从过去主要采用棉、毛、麻等天然纤维逐步发展到采用粘胶、丙纶、绵纶、腈纶等化纤, 从采用常规化纤发展到大量采用各种高强、高模、耐高温、耐酸碱、高氧化、耐水解的高性能纤维, 由于聚酰胺纤维 (俗称:尼龙纱线) 优异的回弹和耐磨性, 它迅速地在汽车簇绒地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各供应商也积极地投入到此纱线的开发中来, 目前国内比较大规模开发簇绒尼龙纱线的厂家中有Aquafil, Universal以及Invista等,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近几年的蓬勃发展, 高中档家用轿车和商业用车产销两旺, 合成化学纤维用量需求越来越大。

所谓簇绒, 是将一束束的尼龙纱线植于无纺布的基布上, 簇绒机将纱线剪断, 纱线直立或弯曲形成绒感, 背面将纱线束用PE胶粘附形成。对毯面的风格而言, 主要体现在绒高, 簇绒机的幅宽方向的纱线束的针脚距离, 毯面的单位面积的克重等, 目前国内外的毯面的加工过程大都通过簇绒机完成, 以进口机器为主, 绒线束针距现在较为普遍的有两种, 一种为1/10", 另一种5/64", 是指在簇绒机的横向上在一英寸的基布上有多少束的尼龙纱线束。1/10"=10束 / 英寸, 5/64"=12.8束 / 英寸。

其中1/10" 规格见图2, 5/64" 规格见图3。

其次, 对于毯面颜色, 豪华车大都采用了黑色灰色, 亚光效果显得沉稳和大气, 对于绒面的手感来说非常舒适, 对于这些颜色的毯面而言也耐脏, 尼龙纱线的颜色通常由原材料下一级制纱企业获得, 过程上采用浸染和匹染 (化学染) , 区别在于, 从横断面上看, 前者为单根纱线的颜色整个都为同种颜色, 是在制纱喷纱时就已着色, 因而耐光色牢度非常好, 而后者只是纱线的表面着色, 耐光色牢度差, 时间久会褪色。

2 簇绒地毯复合材 料构成中间层 - 重 涂层 (EVA 或EPDM) 的声学和机械特性

汽车用簇绒地毯, 其中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其要满足声学上的要求:降噪及隔音。

首先, 了解掌握“噪声学”中几点基础知识:

2.1基本声学定义-频率。通常假定听频范围为20Hz至20000Hz;倍频程用作说明频率范围和组成, 除考虑总的声压级外, 还必须考虑声音的频谱构成, 即声压是如何伴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频率低, 则声压级必定高, 声响大。

2.2 SPL (声压级) 。测量声压波动-用分贝表示 (d B) , 声压波动的数值范围很广, 因此通常认为使用分贝标度表示更为方便, 分贝标度基于功率比例之上。声压级 =10log ( (测得声压) 2/ (参考声压) 2) =20log (测得声压) -20log (参考声压) 。标准的参考声压为20μPa, 这是身体健康并具有良好听觉的年轻人所能听到的最小声音, 规定为“0d B”。

2.3基本噪音控制功能

2.4噪音控制材料性能。传声损失, 传声损失的理论知识可以解释不同声屏障的不同性能, 这些声屏障包括隔板、地毯、行李箱饰件、后窗台、车门装饰板等。“隔音部件”为主要用来隔音的零部件, 通常使用防渗材料制作而成。安装在车身内的隔板、密闭件、轮室隔板等隔热材料则起不到隔音的作用。声音插入损耗为传声损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此情况下, 消除了金属板的影响。

传输损失即为入射到隔离件上的声功率同通过隔离件传输的功率的比例, 比例值越高越好, 高比例值意味着通过隔离件传输的能量较少。

隔音是通过传声损失定义的:STL=10log (1/τ)

τ= 传输的功率 / 入射的功率

对于地毯, 我们通常在隔音上, 采用以下结构材料构成:

最终的材料的应用声学效果, 通常根据经验选材, 通过实验验证。

3 簇绒地毯复合材料构成底层-发泡层 (PUR 聚氨脂发泡材料) 的声学及机械特性

吸音, “吸音部件”主要用来吸收噪音的部件, 通常使用多孔渗水型材料制作而成。通常其材料同隔热材料相似, 其作为声屏障的效果不明显。例如座椅、车顶内衬、饰件后部的针毡等。

吸音和气流阻力, 通过将声能转化为热量可达到吸音的目的, 这一过程是通过声音穿过多孔渗水材料时粘性的损失实现的。激活多孔渗水结构后声能会消散。声能激活无孔结构时也会被吸收, 某些声能将转化为机械能并消散在无孔结构中。气流很容易穿过多孔渗水型材料因为此类材料不会吸收太多声能, 声能正好穿过这些材料。气流不能通过的材料, 也不会吸收声能, 遇到此类材料声能会被反射回来。存在达到优良吸音效果的最佳的气流流速。

衡量某一部件吸音量单位是公制sapiens, 即吸音系数与表面积 (m2) 的乘积。大面积覆盖吸音性能差的吸音材料同覆盖小面积吸音性能好的吸音材料所取得的效果相同。材料中的小孔不会严重降低吸音性能。

与厚度成函数关系的纤维性材料正入射吸音率, 见图6。

最终的材料的应用吸音声学效果, 通常也是根据经验选材, 通过实验验证。在具备SEA (统计能量分析系统) 材料建模能力的实验室, 可以提供优化早期车室减噪方案的信息, 应对成本和重量进行优化, 提示NVH项目活动小组会产生NVH问题的任何区域。固定装置的部件设计可先期进行, 这样可以防止固定最后进行, 并尽量减少使部件设计的费用。

4 簇绒地毯复合材料满足安全及环保性的要求如阻燃性、气味、排放

汽车内饰材料必须有很好的阻燃性能, 不论是前面的尼龙纱线, PET基布、EVA或是发泡材料都须符合阻燃性这一安全性能, 内饰材料的燃烧性也被列入国家强制认证检查的项目。车用纺织材料合成纤维的组成和化学结构各不相同, 其热性能和阻燃性能各不一样, 因而针对不同的复合材料, 采用不同的方式, 以期达到阻燃安全特性上的要求, 比如, 聚胺脂纤维在受热分解时, 其N-C和CH2-CO链均断, 添加含氮化合物作为阻燃剂有肋于聚胺脂纤维的阻燃。

另一方面, 地毯内饰材料必须满足FOG雾化及VOC总碳挥发的指标。当前各大主机厂对于挥发性实验的这两项目标值的达到, 控制得非常严厉, 雾化是指内饰材料中的易挥发的成分物质汽化冷凝在车窗或档风玻璃上, 影响视线且不易擦除, 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且对车内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其中有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因而, 在内饰物材料的选择开发上, 必须从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去考虑, 也就是从材料、加工过程以及后道工序中去考虑, 从原材料级别就需要考虑到其排放性能指标及禁用物质的检验。

5 结论

簇绒地毯是一个由复合材料组成的结构, 选材的好坏和正确与否, 影响着整车的声学性能和舒适性能。相信随着绿色纺织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人造和合成纤维的开发与应用, 以及传统新型纺织设备、工艺及装备的最新发展, 纺织技术与创新, 乘用车簇绒地毯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各方面性能还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摘要:汽车用地毯与整车钣金接触面积比较大, 因而对于整车的声学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章通过对典型汽车用簇绒地毯复合材料性能与构成的阐述, 以期为业界开发乘用车簇绒地毯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簇绒地毯,声学性能,复合材料,性能与构成

参考文献

[1]马大酞.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2]庞剑, 何华.汽车噪声与振动——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材料与构成作业 篇二

【关键词】立体构成 时装饰品 工艺课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愈发凸显,现今市场中时装饰品由于其多种多样、材质丰富、易于搭配的特点非常受大众的欢迎。而一个时装饰品是否受欢迎最关键的就是其外形的设计,所以在时装饰品的制作中,立体构成是非常重要的。

一、立体构成课程的要求

在现代艺术工艺设计中,立体构成是一门很关键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对空间组成与立体形态的规律进行研究。其主要作用就是使人们通过艺术的合理造型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和感官上的愉悦。具体来说,立体构成就是对材质的如何搭配等进行探究,通过适当的造型与规划创造性地设计出有美感的造型。与此同时,立体构成对各种三维模型也要求真实可见的,需要从多个方面对造型进行考量,而这就势必对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涉及,和不同材料的质量、密度、颜色和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立体构成对时装饰品材料和工艺课程的意义

对于当今中职学校的服装设计教育者来说,立体构成这一专业基础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而由于网络在现今社会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学生群体大多数已经习惯了在电脑面前进行学习与娱乐,其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学生们在思考问题时都习惯于用平面思维进行思考,而对空间的立体思维能力较弱。立体构成则会有效地对学生的创造力与空间想象力进行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时装饰品材料与工艺有很强的实践性,其通过对各种材料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后,通过时装饰品的制作方法,对各种材料采取适当的制作方式,从而得到最终的作品。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成良好的三维空间思维与设计习惯。相反,如果仅仅停留于课程要求而不注重实际,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进行动手制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计划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出现一些设计上的雷同化和制作上的低俗化。而如果能正确的将立体构成理念应用在实际饰品制作的过程中,就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在时装饰品材料与工艺课程中充分利用立体构成理论,辅以动手的方式对造型和工艺运用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将有助于对工艺造型设计的透彻理解,从而为以后的设计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流行服装饰品材料和工艺课程中立体构成的应用

1. 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对单种材料进行练习。在开始的课程学习中,重要在于立体构成中的点、面、线、体积与空间等不同元素进行掌握,并且对于不同元素进行深入的理解,采用合适工艺与器具进行设计处理。现在常用的饰品材料中,金属是一种常见的材料,也是较为重要的材料。金属材料的造型较为丰富,并且可以很好的凸显出立体构成中的要素。金属材料的相关种类及其丰富,且具有多种特性,在课程中主要选用一些基础金属,如黄铜、紫铜、纯锡及锌合金等。木料来自于树木,树木的生长过程中,生长方式各不相同。木料的选择上,一般可以分为软木和硬木两种,在饰品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的考虑木材的本身情况,并尽可能的选择一些生长结构致密的木材,比如黄杨木、檀木等。在色调方面,不同的木材之间也有非常大的差距,在对于饰品的后期上色工序时,要在保证上色质量的基础上,保护饰品的表面。同金属为材料进行比较来说,木材偏向于对“面与体”的表现,而同金属偏冷的心理感受相比,木材有更温暖的质感。石材主要是价值较低的天然半成品宝石,山石与软玉等等,通过石材为主材的造型,并且在制作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出制作材料与其他材料不同的区别。而在学习过程中,要更多的通过对提高对石材制作的技术水平,从而更好的制作出具有良好空间感的造型。第二,对多种材料结合制作的练习。在对单一材料进行学习与了解后,要对金属、石材与木材这三种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然后将其通过合适的方式融入到一件服装作品中,要注意不同材料间结合的质感和造型,及不同材料间整合方式的处理。在实际的材料融合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各种材料的主次关系和地位,通过适当的对比方式,使作品展现出更强的表现力,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饰品材料和服装材料之间的协调,从而使作品的整体造型能够更加的和谐与统一。

2.需要注意的重点与难点。时装饰品材料和工艺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对制作工艺和工具设备的恰当运用,对特定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辅以立体构成造型的设计原理,来做出三维化的饰品造型。而如果想做好饰品的设计工作,则需要对多种材料进行反复的实验操作,从而探索出更好的材料造型表达方式。

总之,时装饰品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非常关注的视觉范畴。在流行饰品的设计上,要对现有材料和工艺进行不断的创新,提高整体饰品的造型设计水平。在设计中,应充分运用立体构成的原理,将立体构成与工艺进行完美的结合。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也要时刻对各种方式进行反复的实验,用一定的规划方式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逐步提高自身扎实的空间造型能力与动手能力,从而为以后的专题设计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单英.传统元素在流行饰品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03).

3.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作业材料2 篇三

一、前言

新的课程价值观强调关注人的生命发展,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证明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1]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关心的不仅仅是人可以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应是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得到的彰显和扩展。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可以惊喜的发现,课堂上教师的冷面孔少了,那种粗暴、挖苦的评价语言少了,而多了一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更多地帮助、激励学生树立自信、挖掘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有些教师在这样的引导下极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课堂上无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只要举手回答都给予表扬,极易误导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发现有许多的评价语言几乎是例行公事般地乏味、单调,如都是“表扬他!啪啪——啪啪啪!”“嘿嘿,你真棒!”“真好!”“真了不起!”“你真聪明!”等等这样的声音,或者是常年累月奖励学生“聪明星”,久而久之势必会致使原本应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过于程式化。这样的评价过于强调教师方面,很少关注学生方面的因素,同时学生的主动学习状态、课堂表现状况和师生互动也都很少纳入课堂评价中。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评价,关注的也应是学生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促进其终身发展。

二、课堂评价语及发展性评价

(一)课堂评价语

所谓课堂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问答、作业、解释、表现所作出的即兴评价语言。它强调的是在教育活动中,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具体行为表现作出的评判和指导,它主要是以教师的口头语言评价为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2]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口头语言评价,而口头语言评价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瞬时、即兴的一种评价。正像花儿的美丽需要蝴蝶和蜜蜂的发现一样,学生的成长也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呵护。所以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口头评价应当努力以真诚的语言、公平的视角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我国当前教学评价改革中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并且集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和积极导向的全面化、人性化于一体的评价功能。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学,它是教与学一个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其最终目的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另外,发展性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从而全面地建构个体的发展。[3]

因此,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当前的教学评价,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更应全面推动实施发展性评价。因为小学阶段是儿童各项心理、生理及道德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对其评价方面不仅要关注其在学业方面的发展,更应从长远的角度关注其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评价应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密切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并能重视、正确的摆正个体在班集体中的位置,激发其自身的潜能,是学生个体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促进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以便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课堂评价语的问题分析

1.忽视评价对象的差异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名教师,只把功课教好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存在较严重的一方面就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虽然在课堂评价中注意让学生多参与评价,但过去师评为主的传统模式在思想中仍有残留。学生头脑中优生说的看法都有道理,中等生一般还差点儿,差生肯定是漏洞百出的思维定势,教师点头的我们同意,教师皱眉的就说不好的,这样的唯师心态时刻左右着学生的评价标准。同时顾及一两个,打击一大片,课堂成了个别优生表现的舞台。这种课堂评价的后果显而易见地名存实无,只有形式而没有效果,不仅不能客观公平地评价每一个学习主体,不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不能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感受,至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是无从谈起。[4]

2.评价过程单调、刻板,过于单向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极易出现的另一个误区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所作的评价语言过于机械化、单向化,导致普遍形成“例行公事”式的评价语和一味地注重奖励形式。正如实习时听三年级《拉萨的天空》一课: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说,“接下来请几位小朋友给大家读一下前2段课文,看谁读得好!”第一个学生拿着书本读了一遍,教师评价:“你读得真棒,我们大家表扬他。”(示意学生表扬)学生机械地齐声喊道:“棒棒棒,你真棒!”第二次叫了一位朗读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她有点紧张,读得不是很投入。教师随即说:“你要继续努力,坐下吧,谁能读得比她还要好?”于是这位学生低着头坐下了。第三位请的是语文课代表,声音清晰带有感情,教师给他的评价是:“你读得真有感情,我们向他学习。”于是学生齐声呼喊:“棒棒棒,你真棒!”

听完后仔细想想,一节课下来,掌声、喊声、表扬声,不绝于耳;“真棒”、“真好”、“真有感情”辉映满堂,气氛高涨,看似学生的学习劲头很高,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但当冷静下来再看一看之后,该低沉的地方被读得激情万丈,完全被声声表扬声淹没了,反而显得不伦不类。“真棒”学生读得棒在哪里?“真好”读得好又体现在哪里?“真有感情”读得何处到位了?都没有点出来,应当怎样读,带有怎样的感情去读,不明白。而有的学生在当众“献丑”之后,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老师都没有点化;此时的激励性评价只是起到了单纯的肯定作用,而那些被表扬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不到提高,仍然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却自鸣得意。这些单调、刻板又缺乏创意和针对性的评价语言,同时又是“雾里看花”、无关痛痒、如“蜻蜓点水”般的评价语言,非但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推进作用,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探索动力,反而会把他们引向思维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维的误区。

3.及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运用不当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认为:“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期,思维启动过程中的过早评价往往会成为思维深入的抑制因素。”评价要及时,这是任何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所熟知的。虽然及时性评价易于让发言的学生个体享受思考的愉悦、成功的快感,但并不是所有的及时性评价都能起到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的良性发展轨道,这时就引出了教师应该适时做出延时性评价。延时性评价,就是教师在对学生正在交流的话题,无论学生的想法合理与否,老师首先应认真倾听,不要过早地作出倾向性的评价,而应采取开放性的、鼓励性的语言,期待的态度,给学生思维的展开和探究的深入提供充足的空间,然后适时以更好的方式予以归纳评价。[5]

而在教学的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及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运用不当的问题。如一位教师教学《捞月亮》,教师问:“小猴子捞月亮的做法好不好?”当学生说“不好”时,教师当即高兴地评价:“对,小猴子遇到事情不爱动脑筋不好,我们可不能像他们一样。”当有学生说“好”时,教师立刻生气地说:“再读读课文,好好想想!”显然教师不同意学生的观点。教

师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否决了孩子的回答,无意间地扼杀了孩子创意的火花,试想一下,这个孩子以后在课堂上还会有继续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吗,还会敢再举起他那双可爱的小手吗?所以,再次呼吁万千的教师们请给孩子自由思维的空间,慎重、合理地利用及时性评价和延时性评价。

四、低效课堂评价语的应对策略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出现的这些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对当前问题的系列应对解决策略:

(一)因人而异,尊重评价主体

1.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促其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1]因为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历,并拥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差异,在教学过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自我发展。[6]

因此,是否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及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是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尊重学生实际上也就是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应该充分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信任的目光中无拘束地放飞自己的思想。而事实也证明了,孩子成长中树立起来的自尊和自信,正是老师在平常的一点一滴的赏识评价中慢慢地长期地熏陶培养起来的。正如窦桂梅在《晏子使楚》教学片断过程中,捕捉到的点滴契机,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又富有激情: 师(使劲夸张地拍拍学生的肩):你怎么这么会读书呢?看,你把晏子的心理活动都读出来了!

师:你的回答就是与众不同,别人想到的是楚王的无礼、傲慢,你想到的是楚王的可爱,了不起!

师(笑得很灿烂):我看到你们脸上这种灿烂的笑了!

师(翘起大拇指):真是太精彩了,掌声送给你!

师:你的朗读,你的认识,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么多的快乐!

再如一例,有些学生站起来朗读时声音低,胆子小,这时可用这样的激励语言:“如果你能读得响一些,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你的声音,那你会得到更多的赞赏。”“看看我们的xx同学和以前相比,这次居然能把课文读得这么好,还有谁害怕举手读书呢?”此言一出,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读得不好,都纷纷举起了手大声地读。

由以上两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发自肺腑的鼓励和效果来看,不仅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相互理解,同时也都能根据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差异进行针对性、选择性的评价,从而满足了学生间的不同需求,也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变重复、乏味为多样性评价

课堂评价语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丰富自身的语言。具体来说,即改变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感觉乏味单调的、重复的、机械式的评价语言,就要经常积累,广泛搜索,精心准备,使评价语言适时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最好能让学生百听不厌,听而不倦。如教师在评价学生朗读课文时,可以换换新的用词,评价一个学生读错了字,“可他比上次少错了一个字呀,这说明他在进步。”“谁能比他读得更好”用“我们再耐心地听一遍,相信你们会发现他有进步”取而代之;对声音小的学生用“如果他能读的大声些,肯定很不错。”对写字不认真的学生用“这么优美的语句配上工整的书写多好啊!”对不太自信的学生用“你的进步我们有目共睹,别自卑,昂起头,继续前进吧!”等等。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和学生的特点,将口头语言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亲切地握握手,爱抚地摸摸头,由衷的鼓鼓掌,有力地伸出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又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中不经意间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真诚评价的于老师。所以说,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喜悦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的评价语言下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细微的进步都会被关注着,并和他一起分享着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7]虽然有时仅是只言片语,但这样真挚流露的肯定和期待,必定会深深打动学生,并能使学生不断进步,这样何愁教学无效呢?

(二)换位思考,焕发课堂活力

1.多向性评价——让评价方式动起来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传统的课堂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从而形成了老师对学生的自上而下的评价惯性定势。而新课程基于构建原则下,推崇师生平等,强调在实施评价时,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指导性是身份,不能阻碍学生成为主动的评价者。因为语文课堂的评价不仅是判断、裁定,更应是一种交流。

首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培养良好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心理学有研究表明,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自我评价时,将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我,超越自我。例如,在听《石榴》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选段落朗读并进行自我小评,学生就说出了阅读时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二句我多读了一个‘了’字,第三段读得不太流利,我课前没有预习好”等等,经过一轮之后,又再请了这个学生,而这次的朗读效果明显高于第一次。适时地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仅能让学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有着很好的自我反省作用;也能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提高自己,增强自信以及学习的兴趣。

其次,多开展生生互评。在教学中生生互评一般与学生自评相互结合,其目的是为了在课堂评价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间相互合作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达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效果。目前的教学形势中,教师对于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仍然不高,可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难度比较大,效果也不尽人意。但如果能长期训练,坚持下来,由试探到胸有成竹,学生也会逐步变得愿评、能评、善评。正如刚实施互评时,通常会出现学生按照自己的意识,较为客观地评价其他同学,但有时也会失偏,针对失偏的评价,教师就应注意适时引导,使评价者和被评者达成共识,从而产生新的价值,也能增进学生间的互助互爱和凝聚力。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既增强了学生责任感,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导向性评价——让评价引导学生感悟成长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但是学生的体验有时并不是健全的,因为他们身心必定都还未发育完全和成熟。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有些教师就完全忽略了这一点,对学生的回答都报以“很好”“正确”“不错”等的过于笼统的模糊性评价。课堂上坚持正向引导,注重鼓励学生,这样本没错,但是只有“好”,究竟好在哪里,“你真棒!”又是哪个地方读的棒,具体哪一处,哪一方面如何,这样只会造成表面课堂的热闹,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脑海中的概念仍然模糊不清,这样的评价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果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导向作用。要通过教

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学生出现错误的价值取向要及时的予以纠正,否则对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可能造成影响。如在学生读到“连绵起伏的山峦”时,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教师可以说:“你读得很响,可我看到的山峦是平稳的。”第二个学生读得有进步了,可以说:“哦,你读得让我看到了几座高高低低的山。”第三个学生情感到位了,就可以这样评价:“呀,这下我看到许许多多高高低低连着的山了。”学生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之下把词读得很到位,然后再引导读出句子,也就不难引出对文章语段的情感领悟了。

(三)灵活运用及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

1.依情而定,慎用及时性评价

及时性评价,又称“情境性评价”,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回答即兴、及时地予以评价,这也正是任何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所熟知的。及时性评价又能带动和激励全班同学积极思考,也正如前面提到的能使发言的学生个体享受思考的愉悦,成功的快感,形成良性持续发展。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及时性评价都能收到正面有效地效果。仍用前面《捞月亮》的例子来说,有的学生说小猴笨,有的说小猴傻,突然一位学生给出了不同的意见“小猴不笨,小猴好!”而这时老师立即沉着脸生气地说,“再读读课文,好好想想!”这显然是摆出了不同意学生的观点。这样过早给予终结性的评价,不仅说明了教师在处理突发性事件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显示了教师理解教材的狭隘。不能预设到突发状况,而过早地给予主观上的评价,无意间就会扼杀其他学生创意的火花,而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本人更是使其羞愧难当,失去信心,彻底打消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因此,针对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突发状况时,教师最好预设可能发生的问题,接着对问题进行分析,不要过早的给予评价,可以适当延缓评价时间,这样或许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给予思考的空间,活用延时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1]如前面所讲的及时性评价要慎用,否则就会造成低效的评价结果。所以,针对语文教学中常碰到的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回答问题的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此时即可采用延时性评价,就不易造成反面效果。仍用《捞月亮》一例,但当听另一位教师教学的课之后,立即令人赞叹不已呢:还是前面遇到的那个问题,其他学生都说小猴笨傻,这时突然一个学生爆出一句:小猴好!而这位教师是这样处理这个突发情况的,老师就问“小猴好,你的想法很有意思,能不能给同学们具体说一说,为什么你认为小猴好的道理?”(这时的老师是微笑着,以赞赏的口吻向这个学生提出的要求)而这个学生受到老师的鼓励,就兴奋地表述了自己的意见:“小猴子虽然捞的是月亮的倒影,但它们心中想的是皎洁的月亮掉到水里了,一定要把它捞上来,它们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月亮。所以,小猴子既不笨,也不傻,而应该为它们叫好。”

案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这位教师也很意外,但教师没有及时地做出评价,而是静而观其变,充分重视学生的新异看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顺势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使其进一步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能灵活运用延时性评价,这不仅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抒发见解,自由地开展积极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文本多元解读的倡导和对学习过程的重视。但值得关注的是,及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各有所长,需因时、因人,视其具体问题灵活运用。如关于一些是非正误,非此即彼的认知问题,则适宜用及时性评价明确正误,澄清是非。若用延时性评价则拖泥带水,费时低效。而延时性评价更多适宜用在学生面临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容易争论,适宜多元解读的问题,以展示学生的多向、独特、深刻、全面的思维过程。[5]

五、总结

4.材料与构成作业 篇四

材料与构造考察实习作业,全部汇总到学习委员处,由学委将电子档于第8周内发到我的邮箱。纸质文件于第9周星期一统一交给我。

一、电子档PPT1、个人部分:“学号姓名考察内容”。(已提交并合格的名单附后)

2、集体考察:“组长姓名考察内容”。(建立一个班级文件夹)

二、考察报告(含电子档与纸质文件)

按照学校规定格式填写,不需要另做封面。1500字,将考察实习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出来。在文件最后一页集中插入对应考察内容的、有自己独立版权的图片10张以上,其中要1张集体照片。

1、电子档:WORD格式,文件名“学号姓名考察报告”。

2、纸质文件:装订好,最后一页插图彩色打印。

三、提示内容

1、材料实习考察的地点及主要内容:

1)东方家园建材超市

2)国际会展中心家博会

3)南湖建材大市场分组考察

4)步行街考察店面及顶棚

5)学府华庭考察施工工地

6)红星会展中心考察房交会(或者烈士公园的汽博会)

7)实习作业辅导环节(家博会PPT审阅、南湖建材分组考察PPT抽讲等)

8)其它自行考察内容

2、个人考察PPT已经提交并合格的名单:

1)09环境艺术3班:

陈佳、冯会敏、魏丽阳、张东、黄洁、刘玉欣、李小惠、邹济隆、张越、薛凌霄、姚志远、杨鑫、王旭、魏超、李娜、吴亚。

2)09环境艺术4班:

5.材料与构成作业 篇五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业一

说明:

初级职称学员“专业课作业一”为填空题1-15题;“专业课作业二”为填空题16-30题。中、高级职称学员“专业课作业”为论述题1-5题;同时提交3000字左右“学习心得”一篇。所有学员均需按要求提交“公需课作业”。

作业提交时间:以网站通知为准。

一、填空题

1.材料是人类用以制成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品、器件、构件、机器和其它产品的(那些物质)。

2.材料按性能特点分类,可以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3.微合金化高强度钢采用(热处理方法和热轧方法)的工艺获得高强度高塑性。

4.微合金化高强度钢通过特殊的工艺途径,得到(小的条状)铁素体,同时析出微合金碳,氮化合物来提高钢的强度。

5.微合金化低碳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具有强度高,加工硬化率(大)、塑性好、容易冲压成形,屈强比小。

6.微合金化中碳非调质钢使用状态为(铁素体+珠光体+细小沉淀相)。

7.屈服强度超过(1400MPa),抗拉强度超过(1500MPa),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一定韧性的钢为超高强度钢。

8.低合金高强度钢中,添加Mo的作用(提高钢的淬透性和回火抗力)。

9.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主要热处理工艺为(淬火+低温回火)。

10.马氏体时效钢中Co的作用为(提高Ms点,增加钼在马氏体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加速沉淀相Ni3Mo的形成)。

11.根据n/8定律,不锈钢中加入Cr含量超过(11.7%)wt%,耐蚀性采用显著的提高。

12.仅有高温合金可以采用fcc晶格,也可以采用bcc晶格,从提高高温强度的角度看,宜采用(fcc)结构。

13.蠕变中蠕变极限指(在一定温度下在规定时间内产生规定变形量的应力)。

14.铁镍基高温合金中的沉淀相为(、相)。

6.材料与构成作业 篇六

我们在谈及任何一部音乐作品时,都必须先对构成这部作品的物质材料有所认识,没有构成音乐的感性物质材料——音响、声音,也就没有音乐,然而就更谈不上音乐美和对音乐美的欣赏了。我们称音乐为听觉艺术,从根源上说正是基于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音响、声音必须依靠人的听觉去感受。

我们知道,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其物质材料的,日本音乐美学家渡边護把声音分为“日常音”、“语音”和“音乐音”三种。所谓日常音,就是指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听到的各种声音,比如火车的汽笛;语音即人类正常交际中所用语言的声音;乐音则是指作为艺术创作的音乐的声音,但它不是停留在“素材”意义上的“音乐音”或“噪音”,而是指已经“音乐化”了的音乐作品中的声音。下面,就让我们将这种物质材料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对比,进一步考察和了解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

二、音乐的非语义性——与语言艺术相比较

语言艺术是以文字为工具,来表现情绪、情感和思想、内容的。它可以通过文字,具体地表述故事情节,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充分地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将要表现的内容描写的有声有色,使读者如亲历其境而一目了然。

音乐则是通过物体有规律地振动所产生的“乐音”,根据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和思想、内容,作有序、有组织的进行而形成的一种音响艺术形式。它不能直接表达概念,也不能表现具体的人物、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思想内容。音乐主要是“抒情”、“写意”的,通过音乐音响以激起人们情感上的反映和共鸣。

例如捷克作曲家安东尼·德沃夏克在1893年所作的OP.95《e小调第9交响曲》第二乐章慢板的第一主题。这一段旋律用的是缓慢的平稳进行,多次重复,还运用了高四度的“模仿进行”手法,特别是许多小节还要求由弱至强、又由强至弱的起伏进行,它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饱含深情的沉思,在旋律的不断重复和模进中,刻画出层层递进、心潮起伏的心态。但由于并没有标题和歌词的提示,人们不太可能听出它所表达的具体内容和情景。可是当了解到作曲家是远离家乡,在美国创作的这首作品的背景情况时,就会使听者理解和体验到作曲家深切的思乡之情。

由此可见,音乐的这种非语义性仅仅是相对于语言而言的。音乐没有负担起人们日常交际的任务,而只是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从一般语义的角度来看,音乐的声音显得含义模糊,不确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非语义性”特征。正是由于这种特征,导致了不同的人对同一首音乐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者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下欣赏也会有所差异。

三、音乐的非视觉形象性——与视觉艺术相比较

视觉艺术经过视觉通道被人感知,运用线条、色彩、明暗(光)处理等表现手法,来表现具象或抽象的人物和情景,然后再将点、线、面、块组织起来。若这些材料依附于模仿现实的形象,就成为了具象艺术;若它们被组织成没有现实样本的式样,就是抽象艺术。相比之下,对于审美的音乐而言,没有什么现实的样本可以模仿或再现,并不像具象艺术那样有现实样本的对象。那么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如果音乐仅仅只是对这些自然音响的模仿和逼真再现,那我们还会拥有现在这么丰富的音乐世界吗?正由于它没有直接的日常现实对象可以直接依附,因此音乐无疑是最纯粹的,音乐的美,从根源上说,是具有非模仿、非具象与非依附性的。

音乐艺术的感官通道是听觉,它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是没有视觉形象的,它有赖于人们的听觉来感受和体验音乐。但同时它也是有“型”的,只不过它的“型”,是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音色的变化,以及进行的速度等各种构成的音乐要素来塑造的,它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器官,通过人的大脑感知,以产生联想,也就会随之产生与所听音乐相应的情绪、情感和共鸣;还会通过自己已具有的音乐知识和所积累的欣赏经验,对构成音乐作品各要素的表现意义,做出由感性到理性的分析、判断和评价。随着听者认知的不断加深,情感就会逐渐丰富,音乐形象也就不断地在脑海中明晰、具体起来。

四、建立良好的听觉感性样式是音乐审美本质的基础

7.无机材料作业 篇七

无机材料作业

B13020906 曲磊

1.了解一种材料,写出起组成,工艺,结构及性能。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加适量石膏磨细而成,不参加任何混合材。

经过破碎及预均化,生料制备,生料均化,预热分解,水泥熟料的烧成,水泥粉磨过程制造。

具有强度高,凝结硬化快,抗冻性好,耐磨性好和不透水性强等优点。

2.简述胶凝材料的种类。

胶凝材料可以分为有机胶凝材料和无机胶凝材料两大类。沥青和树脂属于有机胶凝材料,无机胶凝材料按照硬化条件又可以分为水硬性和非水硬性两类。水硬性凝胶材料在掺水后,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通常称为水泥。非水硬性凝胶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故又称为气硬性凝胶材料,如石灰和石膏等。

3.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国家标准规定的废品,不合格品。化学要求、物理要求中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技术要求时,判定为不合格品;水泥包装标识中水泥名称、强度等级、生产者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时,判定为包装不合格。只有各项技

无机材料工艺教程作业

术指标检验合格或者水泥强度等级按照规定龄期确认合格后方可出厂,每批水泥出厂时应附有质量保证书。4.硅酸盐水泥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分别有哪些?

化学组成: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由氧化钙、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四种氧化物组成,通常在熟料中占94%左右。同时,含有约5%的少量其他的氧化物,如氧化镁,硫酐、氧化钛、五氧化二磷以及碱等。

矿物组成:在水泥熟料中,氧化钙、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铁不是以单独的氧化物存在,他们经常在高温煅烧后,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反应生成多种矿物,其结晶细小,通常为30-60微米。因此,水泥的熟料是结晶细小的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矿物:

1硅酸三钙 ○2硅酸二钙 ○3铝酸三钙 ○4铁相固溶体 ○ 另外,熟料中还含有少量的游离氧化钙、方镁石、含碱矿物以及玻璃体等。通常,熟料中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的总含量占75%左右,合称为硅酸盐矿物;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的总含量占22%左右。在煅烧过程,后两种矿物与氧化镁。碱等,在1250-1280摄氏度开始逐渐融成液相,以促进硅酸三钙的顺利形成,故称为溶剂矿物。

无机材料工艺教程作业

5.物料破碎的定义和目的?常用的破碎机械有几种?

破碎:使大块的物料碎裂成小块物料(>3mm)的过程称为破碎。目的:将大块的物料破碎成小块后,便于他们的运输、储存、预均化、混合、配料和粉磨等。

在水泥生产企业,使用较为广泛的是锤式破碎机。其他的还有环锤式,双齿辊式,锤式,反击式,辊式。6.新型干法水泥预分解窑系统的组成和工艺过程。

预分解窑系统由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冷却机和煤粉燃烧器组成。预分解窑的生产流程有多种,一般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7.简述水泥的水化过程

无机材料工艺教程作业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过程:硅酸盐水泥是由多种熟料矿物和石膏共同组成,加水后,C3S迅速析出Ca(OH)2,所掺的石膏和熟料所含的碱也很快溶于水。一席,水泥的水化在开始之后,基本上是在含碱的氢氧化钙和硫酸钙溶液中进行的。液相的组成依赖于水泥中的各组成的溶解度,但是液相组成反过来也会影响到个熟料矿物的水化速率。

具体过程如下,水泥加水后,C3A立即发生反应,C3S和C3AF也很快水化,C2S则较慢;由于钙矾石的不断生长,使液相中SO4 逐渐减少并在消耗尽之后,就会有单硫型水化硫铝(铁)酸钙出现;若石膏不足,还有C3A和C4AF剩余,则会形成单硫型水化物与C4(A,F)H13的固溶体,甚至单独的C4(A,F)H13,而后者再逐渐转变成等轴晶体C3(A,F)H6。

如图所示为硅酸盐水泥在水化过程的放热曲线,其形式与C3S的基本形式基本相同,据此可将水泥的水化过程简单的划分为三个阶段。

无机材料工艺教程作业

(1)钙矾石的形成期(2)C3S的水化期(3)结构形成和发展期

8.混合材的分类?利用粉煤灰做混合材的意义?

根据来源,混合材分为天然的和人工的(主要是工业废渣),但是通常根据混合材的性质及其在水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为活性混合材和非活性混合材两大类。

煤粉灰具有是具有一定活性的火山灰质混合材,其活性主要来自低铁玻璃体,其含量越高,则活性越高;适应、莫来石、赤铁矿和自铁矿含量多时,粉煤灰活性下降。粉煤灰水泥在性能上具有干缩性小,抗裂性强,配置混凝土和易性好,水化热低,以及对碱-集料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等。9.简述用水泥回转窑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垃圾收集车运送的垃圾在垃圾储仓内储存,用行车进

无机材料工艺教程作业

行搅拌和均化,然后被送至破碎机。垃圾被破碎后继续用行车进行均化,然后经由供料装置被定量送至气化炉中。垃圾与炉内的高温流动介质充分接触,一部分通过燃烧向流动介质提供热源;另一部分气化后形成可燃的气体被送至分解炉进行燃烧,然后经过预热器及废气处理系统净化后排出,同时,垃圾中的不可燃烧物在流动的介质中沉降移动,并从炉底卸除。从不燃物中分选出的金属可以回收利用,其余灰渣则可作为水泥的原料。

8.槽车装卸作业教育材料 篇八

一、作业前的资质审查

运输公司的资质、运输车辆的资质、驾驶员和押运员的资质审核,明确作业票的各项内容。1.1危化品车辆及人员资质要求

1.1.1危化品购货单位的资质,具备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

1.1.2运输车辆所在运输企业的资质,具备《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

1.1.3运输车辆的资质,具备:

①机动车辆行驶证;

②与核准经营范围相一致的《道路运输证》; ③运输车辆及罐体与行驶证照片一致;

④《道路运输证》核定载质量与行驶证标注的载质量一致;

⑤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承压罐车)最大充装量应不大于行驶证核定载质量。1.1.4驾驶员和押运员的资质,具备:

①驾驶员驾驶证、《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

②押运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

二、作业流程 2.1槽车发货作业流程

2.1.1物流公司槽车进入公司大门后,按照指定路线到我司地磅房进行过磅,无论是空槽车、满槽车,还是未定量的槽车,都必须做好相应记录,并确保打印后的磅单真实有效。2.1.2储运部在发货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物料的准备、各管线的检查、泵阀的检查、接头的检查、干燥洁净工具的准备。2.1.3发货员引领驾驶员按照指定路线和指定装货停放点,停好车辆,发货员对槽车进行检查,按照客户要求对槽车内部进行全面检查,槽车检查中出现不合格项,需要立即向主管汇报,由主管明确处臵措施并按相关措施落实整改合格。驾驶员按照提货申请单按照程序办理相关票据

2.1.4发货员将装货鹤管放入槽车内,检查相关阀门开闭是否正确,根据ERP出库单内容联系DCS控制室设定相关数量及品种,开启翻料泵启动灌装,DCS自动控制槽车进行灌装。2.1.5在发货过程中,DCS控制室操作员,随时监控储槽下降液位和发货质量流量计显示重量,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防止质量流量计失灵造成槽车满料事故。

2.1.6槽车发货结束后,关闭相关阀门和翻料泵,收起发货鹤管,通知驾驶员盖好发货盖,按照指定路线到瑞祥公司地磅房进行满车过磅,并开具过磅单。

2.1.7驾驶员槽车过过地磅后,拿过磅单到储运部ERP开票员处办理相关票据,发货员依据ERP开票员所开出的ERP票据,对槽车做最后的出场检查同时将槽车铅封封上,并将铅封号写在ERP出库单上,检查后签字确认。2.1.8驾驶员在发货员检查确认签字后,开车出厂并按照合同规定负责槽车货物的保险与运输责任。发货流程结束。2.1.9如在发货过程中由于发货员的责任(没有检查仔细、发货满车等),造成客户投诉的将对其当月奖金进行考核每次5分。

2.2槽车卸货作业流程

我公司槽车卸货作业主要为危险品的卸货作业,主要品种有:丙酮、丁酮、二甲苯、环氧氯丙烷、双氧水、甲苯,为确保安全进行卸货必须严格执行以下作业流程。2.2.1原料车进入厂区后首先到瑞祥地磅站进行实载车辆过磅。

2.2.2过磅后进入储罐区,卸货员必须对驾驶员告知相关的安全规定;严禁吸烟、禁止打手机、不得乱动任意开关阀门等。

2.2.3仓库原料管理员必须对槽车所装的货物进行核对,检查其所装的货物品名、数量,并引导槽车停在制定的地点,开具质量检验单给技术部对其进行质量检验。

2.2.4待接到技术部的质量检验合格单后,原料槽车卸货员准备对其进行卸货,将卸料泵专用物料卸货金属软管与槽罐车卸料口进行连接,确保无任何泄漏,接好静电接地线,并检查输送泵及相关阀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在经过确认后启动卸料泵进行卸料。

2.2.5在物料卸料的作业过程中,卸货员必须全程跟踪,不得擅自离开,直至物料卸完为止。卸货完毕,由卸货员引导槽车以原路返回。

上一篇:毕业实习个人总结300字下一篇:【实用】中心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