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初三作文(12篇)
1.舞蹈的初三作文 篇一
小时候,妈妈送我去幼儿园的时候,都要经过一个舞蹈培训班,每次走到那里,我都会停下脚步,羡慕地看着那些纤细腰肢的女孩子舒展着她们美丽的身姿,不知不觉中,一颗舞蹈的种子悄悄地种在了我的心田。
上小学时,我缠着爸爸给我报了舞蹈班。每天晚上,我都会在家里坚持练习老师安排的舞蹈作业。渐渐地,我学会了劈叉、下腰等高难度动作。当妈妈的朋友看到我练习舞蹈时,皱着眉头问我:“累吗?痛吗?”我摇摇头微笑着告诉她:“不累!”她不知道,因为我的坚持,我的基本功是班里最好的。她看着我轻松地翻“后墙脸”,又问我:“舞蹈是你的梦想吗?”梦想是什么呢?年仅六岁的我第一次听到这两个字,不知其义,只能友好地冲她笑笑,但“梦想”却已经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上。
五年级时,有一次舞蹈课,我下腰时不小心碰到了头,一瞬间,额头鼓起了一个大包,我心如刀割,但看着老师和同学关心的目光,我强挤出一个笑脸,使劲忍住疼痛,转过头,泪水却在眼眶里打转,但我紧绷着脸,不让它们掉下来。
走出舞蹈教室后,我失声痛哭。忍不住摸了一下额头,更痛了,而眼泪也淌得更快了。
回到家里,一看到妈妈,我“哇”的一声哭着扑到她的怀里,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妈妈搂着我,轻轻地拍着我的背,温柔地问我:“孩子,怎么了?”良久,我才止住悲声,抬起头,指了指额头的“大包”,痛苦地说:“上课时碰到头了,太痛了,我不想学了!”妈妈帮我擦掉脸上的泪水,平静地问我:“真的不学了吗?你想好了吗?”我真的能忘记舞蹈吗?我想起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伸展着双臂的美丽模样,默默不语。妈妈说:“好好想想再决定,人生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就好比天气一样,有晴也会有雨。”
“梦想”两个字再一次跳出来,舞蹈是我的梦想,我还想着长大了当一个舞蹈家,编舞、跳舞,成为像杨丽萍那样美丽的女人。想到她舞台上行云流水的优雅,我觉得我更应该坚持,因为只有坚持,梦想才能成真。
从那以后,我依然坚持每周上舞蹈课,每天晚上练习基本功。我感谢舞蹈,因为它让我明白,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仅仅都是快乐,可能还会有痛苦,还会有泪水,正因为这些人生体验,我的梦想才会如彩虹一样那么多姿多彩。
《论语》里有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最初,我因为看到舞蹈的美丽而喜欢它,而现在,我是因为从学习舞蹈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而快乐。
2.舞蹈的初三作文 篇二
关键词:作文,学生,教师,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考中, 作文得分的高低也影响到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尽管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中考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在初三最后一年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直都是一个难题。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写作和讲评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堂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学生在写作方面感到迷惑, 找不到快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教师也疏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结合十多年的初中教学经验, 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知识的系统性
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 因此,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应具有系统性。
首先, 应进行表达方式的基本训练, 教会学生如何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无论写何种类型的文章, 平时作文或考场作文, 都离不开基本的表达方式。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就什么也建立不起来。如果说内容是一篇文章的血肉, 那么表达方式就是文章的骨骼。从许多考场作文成功的案例来看, 一些考生正是善于运用一两种表达方式, 写出了上好的文章。练习基本的表达方式, 实质上就是练习作文的基本功。所以, 所有考生都应认真练习, 做到得心应手, 妙笔生花。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是检验考生写好考场作文的真功夫。五种表达方式可能在作文中都用得到, 但并不是都要在练习中平均用力, 重点突出, 才有可能出彩。一般来说, 初中阶段应在记叙、描写、议论上多做文章, 或重点叙述, 或精心描写, 或专注议论, 凡此一种做得好, 皆能出彩。
其次, 要进行文体的基本训练。中考的导向作用使作文训练主要偏向记叙文这一基本模式。考题基本已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但学生的写作实际仍暴露出文体不明的问题。这一弊端提醒我们, 中考作文训练应重视文体分练。文体分练适宜集中安排在初三第一学期, 既可以与第五册教材课文阅读同步, 又可突破中考作文的“基础等级”。这一阶段,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分练程序。这里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两大文体为例重点说明。 (1) 先谈谈议论文的规范写作训练。第五册教材第三单元编排了经典议论文篇目, 在阅读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突出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可以让学生按照议论文的三要素分析这些课文, 以课文为范例把握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和写法, 并设题训练:一是模仿写作;二是分步训练。学生模仿写作时, 难免会出现注重论点忽视论据, 或关注论据忽视论证过程的情况。教师要抓住机会,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步训练。如以《世上没有傻问题》为范例训练学生写议论文, 重点训练论据。训练论证时, 包括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要求每位学生的训练习作中必须用到一种论证方法和一种规范的论证结构, 并且一定要具体, 从而就可以掌握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 以及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等论证结构。分步训练, 一次集中训练一个重点, 必须严格遵守, 落到实处。 (2) 也需要重点规范训练的文体是记叙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是小说单元, 小说是最典型的记叙文, 有典型的人物、曲折的故事情节、精辟的环境描写, 这些都是好的记叙文应具备的。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 值得揣摩分析的有几个精彩片断, 如“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孔乙己给小孩子分茴香豆”, “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买酒”等场景。作家从多个角度成功刻画了孔乙己的形象, 用笔细腻传神, 正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根据实际需要, 其他文体训练也可以如上所述分步展开。如此一来, 效果显著。学生作文文体特征突出, 不会出现“四不像”的文章。遇到“文体不限”要求时, 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尽情发挥。
二时间的连续性
作文是语文试题中赋分最多的一道题, 教师在总复习阶段花费的时间却并非最多, 通常有这样的误区, 认为复习时间如此紧张, 作文训练耗时、费力又难见成效, 把时间花在语言、知识考点训练上效果更好, 导致作文训练时间得不到保障。要保证训练时间, 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 从思想上认识训练对作文的重要性。在《集体习作实践记》一文中, 叶圣陶先生明确具体指出:“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语言是出声的思想, 思想和语言是合二为一的。”因此, 练习习作实际上就是练思想。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系技能, 不宜视作知识, 宜于在实践中练习。”又说:“看看文章技法之类只是‘知’的事情, 虽然不一定有害处, 但无益于写作的‘行’是显然的。”可见,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必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初三每周的作文课一定要用于学生的写作, 作文课不能挪作讲读课, 一周要完成一篇规范的作文。
其次, 加强作文的讲评和指导,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索, 发现作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恰当地解决。学生作文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 就是盲目的实践, 往往事倍而功半, 收效甚微。作文指导和作文讲评既要有高屋建瓴的指导, 又要有体察细微的点拨。在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考试的针对性
初三这一年, 学生学得苦, 教师教得累。具体到作文训练上, 有的采取高强度写作、大容量训练的方式, 写得学生听到写作文就叫苦不迭;有的硬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应考范文和名句名篇, 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能否设法减轻初三师生在写作训练方面的沉重负担呢?
在谋求“提高效果和节省时间”的统一, 追求“最优化”写作的十多年里, 笔者感到初三和初一的训练同中有异, 只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写作基础, 有针对性地实施以下措施, 还是会取得一定效果的。
首先, 初三师生一定要做到胸中有“类”。天下的好文章何止千篇万篇, 哪能一篇一篇看得过来?天下的作文材料又何止千则万则, 哪能一一练遍?看不过来, 无法练遍, 与确保中考作文成功相互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 就在于胸中有“类”。“胸中有类”要求师生一起动手, 广泛搜集写作材料, 然后分类。其后, 每一个类型都精选一个最新颖、最具代表性的材料, 师生合作写文章, 互相传阅。对于大家公认的好文章, 从审题过程开始, 讨论各环节、各步骤成功的原因, 总结规律, 再尝试运用这些规律修改自己的文章。整个训练过程, 使学生对材料形成“类”的概念, 掌握针对这一“类”材料的具体写作方法。一旦学生做到胸中有“类”, 无论考卷上给出怎样的材料、命题, 学生都能将其快速归类, 应用写这些材料的成熟方法, 写出符合中考要求的好文章。
其次, 倡导“提高有道”。越到初三, 越不可以一味多写, 而要强调读写结合。笔者常建议初三学生在临近中考时, 多读《智慧背囊》、《时文选粹》之类的书及《中国青年报》之类的大报。不必背诵, 只是在学习间隙欣赏品味。读是如此, 写更要精巧。每学期一般可写十篇作文, 每次作文交上去后, 卷面上一定要有本班另一同学的评语、画出的精彩语句和在不足之处做出的提示标记。教师看作文时, 把评价和标记当作批阅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样给出评价。作文发给学生后, 不必誊抄, 就在原文上修改。一次修改成功的即可过关, 修改没有提高的要再做修改, 达到提高标准为止。这种训练方式减少了学生重复写作的劳动量, 效果直观明显, 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 应考有“方”。进入初三第二学期, 学生往往出现焦虑情绪, 严重时会影响到学习。具体原因多样, 其中学生对作文训练成效的担忧是重要原因之一。语文教师这时候要拿出扎实的应对策略, 让学生对训练放心。这个策略就是师生一起动手, 结合近几年的命题规律, 预测中考作文内容。对可能考到的题目范围做好预估, 指导学生依照类别做准备。
四学生的主体性
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 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激情是作文成功的前提。为此, 我们应该以学生的“体验”和“自主”为立足点展开研究。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一部分。首先, 科学地重组教材。以教材中的典型文章为例, 架起教材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让学生由“感”而“悟”其情 (情感) 、“感”而“悟”其喻 (比喻、象征) 、“感”而“悟”其理 (哲理) 、“感”而“悟”其趣 (情趣) 、“感”而“悟”其虚 (想象) 。真正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感受作者的生活体验。其次, 引源头活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关注永恒的主题, 激发创作兴趣。可以开设作文材料积累课:如现场观察课、人物采访课、感受体验课、课外阅读课等。积累的材料多了, 感受深了, 表达自然也就真了。
此外, 还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 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局面, 让学生、家长也来参与对作文的评价, 注重学生自评、互评, 将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综合评价与专题评价相结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文分数, 还要注意学生在写作时的情感、态度, 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的进步, 在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3.初三作文教学的缺失性及策略 篇三
一、初三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中存在“五多五少”:
1、随意性的多,计划性的少。
2、技巧讲得多,积累做得少。
3、统一命令多,学生自主少。
4、写后讲评多,写前指导少。
5、教师评改多,学生评改少。
(二)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五大问题:
1、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2、审题不准,立意不新。
3、文體不清,特点不明。
4、思想干瘪,华而不实。
5、字迹潦草,卷面不洁。
二、针对上面谈到的初三作文教与学的五大问题,我认为初三作文教学应该强化五大“意识”:
(一)强化计划意识
学校现行作文教学的弊端,就是作文的无序化。教师随意出题,学生盲目写作。教师往往因为缺乏计划性而对每次作文训练的目标不太明确,每次训练针对教学大纲的哪一点,要达到何种训练效果,学生昏昏,教师也未必了然。日复一日,长期低层次机械性的写作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科学的初三作文训练序列应具备“三定”:(1)定向。即每一次训练都有具体训练内容。(2)定体。重点训练记叙文和议论文。(3)定等级。训练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二)强化主体参与意识
1、培养兴趣,激发欲望。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想法,尽管有时学生的想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不对的,但老师也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去交流,去引导,而不是以老师的身份去评判。这样尊重主体实际的做法,既促进了学生说话的欲望,也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2、互改互评,百家争鸣。老师可根据训练目的提出具体的评改目标。再引导学生自改、互改,并建立互助组进行评改,最后将有代表性的习作交给老师批阅,教师再选取典型的作品在班上组织学生评改,以点带面,提供示范。使学生真正成了作文评改的主人,而不是消极应付,被动服从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自由作文,放胆表现。生活是复杂多样的,作文形式当然也不能刻板划一:可以书面作文,也可以口头作文;既有规定作文,又有自由作文。课前三两分钟,让学生轮流演讲:或叙事或抒情,或奇闻逸事,或名言佳句。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你还可以编辑《日记集锦》《妙言佳句选》《优秀作文选》等,也可以把特别优秀的习作推荐到有关报刊,让学生的作品打出去,使之阔步走上领奖台。通过荐稿发表或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强化文体意识
1、记叙文的达标训练(以形象感人),要抒发真情实感。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够感染读者,而要想以情动人,最好要写自己有真切体验的内容,并且把这种情感与文章所描写的景色、生动的细节、真切的心理刻画等结合起来,与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2、议论文的达标训练(以理服人):①鲜明的观点②规范的开头③清晰的框架④丰富的材料⑤深刻的思考分析能力训练。这是克服议论文写作中"以摆代论"毛病的重要保证。
3、散文的达标训练(以情动人)。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散文的特征是“形散神聚”,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等细节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总之,不管选择什么文体要树立两种意识:树立写自己的知情意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意识,树立再现人生的真善美、批判假丑恶的意识。
(四)强化创新意识。
1.是观点的创新,言常人不言之理——见解新颖。这一点要求我们在备考中不能一味求稳,要鼓励生大胆求新,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
2.是材料的创新,以“让人眼前一亮”为目的——材料新鲜。可用新人新事和旧材翻新的方法来实现创新。
3.是构思的创新,选择独特的视角和形式——构思新巧。
(五)强化规范意识
如卷面是否整洁,字数是否足够,标点是否规范,标题是否醒目、新颖、有特色这些平时忽略的细节都应强化,避免失分情况的发生。
总之,作文的训练备考应该抓基础知识的积累,如素材、文体知识的积累;抓基本能力训练,如审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而这一切最终回归到抓思维训练,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广度与宽度、思维的严谨性、思维的创新性等,唯如此,方能最终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并最终让学生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4.榜样的力量初三作文初三作文 篇四
模范像一座灯塔,让你在迷失的海洋中寻找方向;模范像一颗明星,为你照亮前进的路。要说我身边的模范,那一定就是小A了
我身边的模范,成绩优异。说起小A,那是活生生的学霸。班里各个考试的第一次次都被她包场,一个个鲜红的满分,一张张全对的试卷在她眼中就像路边的野草一样平淡无奇。她就是我的模范。看着她好学的背影,我心中也定下了一个目标,要考出和她一样的成绩。身边的模范,如明灯,为你点明前行的方向。
我身边的模范,品德优良。小A作为我的同桌,资助了我很多。她从不因为自己成绩优异而趾高气扬,相反,她十分关照周围的同学。当我正因为一道难题而愁眉不展时,她常常走上前来,用笔在簿本上写写画画,纷歧会儿,清晰的思路就呈现在我的面前。试卷上的,是工整的答案;她脸上的.,是甜甜的微笑;我心间的,是无比的温暖。
她就是我身边的模范。有了她的资助,我渐渐有了战胜一道道难题的信心,在学海上勇敢冲过一道道惊涛骇浪,直达美好的彼岸。身边的模范,如春风,温暖心田。
我身边的模范,刻苦努力,还是我多年的挚友。当我因学业繁多,上课走神时,看到她眼睛中闪亮的求知的光芒时,我会不由自主的回到课堂,跟上老师的节奏。当我懒得记条记时,看到身旁她桌上挥舞的彩笔,一行行公整的字迹,我会不知不觉的拿起笔来。在平时,我们经常去公园散步,互送礼物……总之,我们走的很近很近。她就是我身边的模范在她的影响下,我的成绩进步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年级前几。身边的模范,如丝丝细雨,润泽一棵棵幼苗,伴它们成长成参天大树。
5.舞蹈的小学作文 篇五
“沙——”
“呼——”
卷起一片绿叶,在细枝中穿梭。
“沙沙……”
“啾啾……”
叶儿、鸟儿唱和着,大自然奏响了美妙的乐章。风,跳着华尔兹,穿着透明的.衣裙在半空中划过一道优雅的弧线。
她与天空尽情地拥抱,捧起小鸟羞涩的脸颊;她与蝴蝶共舞,与花朵相视而笑。
多么自由的风啊!
转着圈,滑过大河,拂过青山。她笑着,在姑娘的青丝上飞舞;它悲着,在雨中独自哭泣;它怒着,与闪电交缠,以雷鸣为和。“轰隆隆——”雨倾盆而下,它携裹着雨珠儿透心的凉意,在天空呼啸而过。
雨气喘吁吁的,跟不上她的脚步。风调皮地一转身,不见了踪影。
她藏到哪里了?啊,我看见了,我看见她在花丛里,带起一阵香风。花茎摇摆着,漾起一片彩色的浪花。
浪花?她深吸一口气,“呼——”跳到大海那里了。
咸咸的味道,把花的清香代替了。她倒是不介意,只顾着与海鸥玩耍,这个坏家伙,卷起沙风,想眯了海鸥的眼呢?!
偷偷地笑着,她又和海浪去玩了。风与海水拿礁石逗趣,拍起一阵浪花。风乐不思蜀,却见一朵朵海浪在海面消逝不见。她不乐意了,更加用力地吹着,但,只吹起浅浅的涟漪。
怎么回事?她旋转着想——啊!原来大海该入睡了!
6.学习舞蹈的作文 篇六
第一次去,我原以为很好玩也觉得挺新鲜的,结果开始上舞蹈课以后老师教我们下腰我努力地把腰往下弯,可是要那样向后吊着非常的难受,不但腰佷疼,而且呼吸困难。过了一分钟后终于可以站起来了,我头晕得很都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一点也不好玩。
本来我以为老师会到此不练了呢!可谁知道又要下叉,我使劲的把两条腿往下压,可是毕竟没练过腿还是疼。老师看见我这样以后,让我爬一个“大青蛙”让人把我的腿压着,老师站在我屁股上踩。“啊!”我尖叫了起来那种疼痛就如同大腿的肉被什么东西撕着一般,苦不堪言。
放学以后,我开始躲着平日里的练功,甚至想要对妈妈说“不练了,太疼了!”
第二天,我去上学,好朋友们知道我在学舞蹈,羡慕的说:“张钰琪,你好幸运啊!我们想练舞我妈妈都不给我报,而且练舞蹈还可以把你的姿态保持好,还可以变瘦。”听了她们的话后我还是半信半疑。回到家我看见了电视上一个跳芭蕾舞的姐姐练舞得经历比我练功还要苦,十几年如一日。才有了那优美的身材,漂亮的舞姿,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下决心一定要练好舞蹈,不再叫苦!
7.苗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的思考 篇七
能歌善舞苗族的人民在喜庆日子里都要举行歌舞盛会, 苗族舞蹈富有生活的气息, 汇集奔放、淳朴、自然于一体。若能将苗族舞融入幼儿教学, 不仅能激发幼儿创造力, 更能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民族之情。
一﹑苗族代表性舞蹈概况
对于没有文字的苗族人民来说, 苗族舞蹈在其文化领域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苗族人民善于将自己的文化依托歌舞等形式进行传承, 形成了苗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的代表性舞蹈主要有, 反排木鼓舞、锦鸡舞、古瓢舞、板凳舞、芦笙舞。
(一) 反排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流传于贵州省凯里市的台江县, 从文化方面来说, 其舞蹈是为了祭祀祖先和节日时而跳的舞蹈。[1]从舞蹈的表演形式上来说, 舞蹈奔放、狂野、豪迈。反排木鼓舞是打击木鼓发出其声作为乐器, 人们可根据鼓点的节奏来跳舞, 舞蹈基本动作有九十度旋转、三百六十度旋转, 前后甩手、翻越、腾越、反跨转体等动作特征反映了苗族的祖先不畏艰险, 在挫折中勇往直前。
(二) 锦鸡舞
锦鸡舞的发源地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排调镇, 相传苗族祖先在战败迁徙的过程中, 锦鸡带他们找到这片希望的土地, 得以安居乐业、繁衍生息。[2]因此, 锦鸡在苗族人民的心中是吉祥物的象征, 每逢欢快的节日里, 苗族人民穿着盛装到规定的地点跳起锦鸡舞。锦鸡舞的舞蹈艺术风格以模仿锦鸡的动作为主, 伴随着主乐器芦笙的声音欢快地舞蹈, 轻巧的舞步, 就像锦鸡寻找食物, 舞蹈者两膝同时颤动, 手放于两侧, 手指往上俏, 悠然摇摆。
(三) 古瓢舞
古飘舞发源地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的送陇、雅灰两个村及其他相邻的苗族村寨, 古瓢是一种古老的乐舞, 苗语叫“给哈”。[3]古飘舞表演形式为男生拉奏古瓢同女生一起舞蹈, 女生的动作是双手十指合拢, 手指分别朝下于小腹部位置, 跟随拉奏古瓢的声音在小腹前上下摆动, 类似抚摩小腹, 古瓢舞的文化内涵是对生殖的崇拜, 苗族人民跳古瓢琴舞的初衷是企盼民族兴旺发达。
(四) 板凳舞
板凳舞盛行于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安龙县和兴仁县, 是走亲访友的之际, 酒后即兴而起的一种舞蹈, 舞蹈时舞者双手拿小板凳拍击发出的声音为主要伴奏, 因而得名板凳舞。舞蹈选择在平坦的坝子里围圈而跳, 每人各持两只小板凳, 基本动作是右脚先向外跨步, 然后收回原地, 再向外跨步, 同时双手击打板凳两下, 再以右脚为重心, 左脚向内、向前点一次收回再点一次, 双手板凳也击拍两下, 重复三次, 向右边方向转一圈再拍打一次板凳, 又向左边的方向转一圈拍打一次板凳。
二﹑苗族舞蹈对幼儿舞蹈教学的价值分析
幼儿舞蹈的年龄跨度一般为3至6岁, 好动、思维简单、情绪落差大、动作协调能力不强、语言表达能力弱是这一时期幼儿的普遍特征。针对这个年龄段的特征应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动作协调、模仿能力, 又要加强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传统的舞蹈教学题材样式单一,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缺乏训练, 苗族舞蹈的引入可以填补这个漏洞。
(一) 在舞蹈教学中全面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
当前幼儿舞蹈教学课程过于单一性,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只知道单一的为了动作而动作, 没有了解其舞蹈的内涵。通过融入苗族舞蹈, 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模仿力, 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例如, 《锦鸡舞》的授课教师可以先把锦鸡带领苗族人民寻找家园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 让学生们模仿锦鸡寻找食物的动作, 悠然漫舞的情节, 然后再教学生们正确的动作和舞步, 加上动听的芦笙乐器伴奏。这样的一次舞蹈教学不仅符合幼儿喜欢听故事的胃口“投其所好”训练其思维能力, 还能完成舞蹈教学的培养任务。
(二) 培养幼儿的自主创造和想象力
苗族舞蹈有丰富的着装要求, 在幼儿学习苗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先给学生们观看相关苗族服饰和舞蹈的视频, 向孩子们展示苗族华丽的服饰, 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让他们幻想如果是自己穿这个服装在跳舞, 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以这样的方式去教学, 既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又能增加幼儿的想象力。
(三) 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陶冶民族团结的情操
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 苗族的历史文化都是以代代口传的途径保留下来, 从我国的发展形式上看, 城市化发展趋势严重, 在许多苗族聚集的地方, 很多年轻力壮的人都外出打工, 而家里就剩下老人和幼儿, 民族的文化也即将面临失传, 所以, 将苗族优秀民间舞蹈容入幼儿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幼小的观念里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三﹑苗族民间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的路径构想
(一) 为幼儿创设苗族舞蹈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学习舞蹈的教室内, 可以布置一些苗族的百皱裙、牛角杯、银项圈、银帽, 服饰等, 让幼儿去接触实物, 戴一戴银项圈, 拿一下牛角杯, 穿着百皱裙, 以这样的方式去吸引幼儿的学习苗族民间舞蹈的兴趣, 同时收集一些苗族舞蹈的图片在墙面上分类布置让幼儿感知苗族舞蹈的魅力。
(二) 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安排舞蹈内容
苗族人民以歌舞抒发情感, 以歌舞体现生活劳动, 丰富多彩的苗舞类型为幼儿舞蹈编排提供了不尽的资源, 但并非每个舞蹈都能适合幼儿舞蹈教学, 幼儿舞蹈工作者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寻找适合幼儿的苗族民间舞蹈题材进行加工提炼。例如可选取动作难度不大并且比较形象的舞蹈锦鸡舞、古飘舞、欢快的芦笙舞、板凳舞等作为尝试。例如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 针对《板凳舞》的教学定做适合幼儿用的小板凳使幼儿拿起小板凳时不为板凳的沉重而失去学习舞蹈的兴趣, 《芦笙舞》的教师可以让幼儿围成一圈, 拿起小芦笙边吹边跳。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苗族舞蹈主题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 教师应针对活动主题让幼儿采用多种方式体验和表达特别是采用音乐舞蹈来表现内心的情感, 鼓励幼儿努力的去表现主题素材。除了舞蹈课程教育的各种内容外, 还可以精心设计以苗族舞蹈为主体的课间操内容, 如《反排木鼓舞》它鲜明激烈的节奏可以使幼儿精神的换发, 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
结语
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已经成为当下一个亟待妥善处理的问题, 在幼儿舞蹈教育过程中融入民族特色的舞蹈内容, 加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对于我们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苗族是一个善于把自己的文化融入舞蹈进行表达的民族, 通过研究苗族民间舞蹈可以把握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旨在摸索出一条幼儿舞蹈教学与传统苗族舞蹈相结合路子, 实现幼儿教育与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双赢。
关键词:苗族舞蹈,幼儿教育,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龙朝晖.台江反排木鼓舞蹈艺术考察[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9 (11) .
[2]欧光艳.浅析贵州苗族原生态舞蹈“锦鸡舞”的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 2011 (14) .
8.初三作文“三步走”训练初探 篇八
第一步:统一写作
统一,就是教师对学生写作进行地点、时间、命题甚至体裁等要求的统一规定。自由,则与之完全相反,让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写作,写“放胆文”。
学生刚进入初三时,笔者总是先进行统一作文,历时一个多月,大约要写四五篇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室内、课堂上(一般两课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也有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文体也注意多种多样。通过统一作文(应该说排除了抄袭或过多模仿的可能),老师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风格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比较客观地掌握全班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全面地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自由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应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应注重打好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应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我们认为让学生进行有指导、有系统的自主写作训练,正是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1.提供题目、材料,给学生以写作帮助
历年的中考试题,各地的模拟试题,报纸上、电视里、日常生活中可以入文的典型的人和事,都可以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建立题目库、题材库,供平时训练时查阅、参考,避免出现不知写什么的情形。
2.限定时间,杜绝拖拉、不写现象
这里时间的限定,主要指两种情形:一是指学生自由写作的成文时间。每篇文章从动笔到写成(不含自改、互改)要控制在一小时以内,每个学生一定要高度自觉,决不能养成拖拉习惯。二是指每篇作文的间隔时间。这因人而异,基础好的约一周一篇,中等的约八九天一篇,基础差的也不超过十天。当然也有基础不太好的,但其他学科不错,为确保其全面发展,确保不误升学,也一周一篇。鼓励多写,学生随写随交,老师随收随阅、随阅随发。批阅日期是检查督促的主要依据。
3.分数从优,鼓励学生乐于写作
让学生能看到自己写作水平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渐渐提高他们的作文分数。渐渐提高是指总体而言,并不是说每一篇作文的分数都要比前一篇作文高。作为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希望得到肯定,希望得到提高的心理,打分上不要苛刻。学生学习“成绩”(专指分数、等第),一方面是他自己努力取得的,另一方面也是老师给予的。不是吗?题目的难易是由老师出的,主观题(特别是作文)的好差是由老师定的。必须知道,学生的分数有时会由老师所给“分数”生出。更何况,就写作而言,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水平也应该得到提高。
第三步:再次统一写作
这种放手、自主训练,大约五六个月的时间。当然,期中、期末等大规模测试仍是收拢的统一命题作文,偶尔几次为了了解情况也进行统一命题作文。在临近中考前两个月继续进行统一写作训练。虽然这期间的训练方式与一开始相同,但目的、作用、效果却不一样。第一阶段是为了了解情况,让学生暴露问题,如果说这是“望、闻、问、切”的检查,那么第二阶段五六个月的自主训练就是对症下药的理疗——老师要有一般、有个别的指导、评讲,大多是三言两语,有时也可能是穿插在平时对课文的分析和讲解中。最后几个月的统一写作则是对第二阶段疗效的检测。另外,后期的统一收拢训练也是为了“适应”中考的需要:一是对时间限定的适应。促使极个别的平时难能及时完成者,迅速适应。二是对命题、半命题、材料、话题及各种形式、各种文体的“适应”。三是对适度紧张的心理“适应”。平时自主写作比较放松,无多大紧迫感,统一写作让学生稍微紧张紧张,以适应中考的需要。
在对作文训练实行“统一—自由—再统一”的“三步走”模式的同时,笔者还让学生进行作文审定题目、确立主题、选定材料、安排结构提纲的练习,这种练习同样实行“统一—自由—再统一”的“三步走”模式。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界泰斗、现行苏教版教材的主编洪宗礼先生曾说,如果把听、说、读、写比作四笺灯,那么“想”就是开关,只有“想”开了,听、说、读、写才能大放光彩。他强调“想”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强调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思维能力,提高写作质量,笔者让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的练习。
给学生一个题目:命题、半命题,一则材料,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下列思考,并书面写出。第一,审题:可写成什么体裁,什么写作重点,什么范围,有什么时间、对象、程度、性质的限制;半命题可填写哪些内容;所给材料写了什么内容,可提炼什么观点;话题可从哪些方面思考,可拟哪些题目,拟题后又如何再审题。第二,立意:确立文章的写作中心,有的可确立、表现多个中心,试比较哪个更有新意、更有深意、更适合自己写作,哪些中心不宜表现;议论文可确立什么论点、分论点。第三,选材:文章根据不同的中心可以选哪些材料,选材要注意新颖,有时代感,真实、典型,有代表性。第四,提纲:拟定文章的结构,确定如何安排材料,谋篇布局。这种审题、立意的训练刚开始稍稍滞后于作文训练,正常训练以后,就每一个具体练习而言,又放在作文写作之前。
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等项目的练习——半成品制作和作文写作——成品制作,并坚持先统一、后自由、再统一的“三步走”原则,是笔者对作文教学的尝试。其做法有理可循,有据可依。其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从原来的怕写、厌写到愿写、想写,从原来的没有什么可写到觉得什么东西都可以写;其次,写作数量大大增加,原来每两周一篇,有可能还是抄的,现在几乎每周一篇;再次,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原来拿到题目,不思考或稍加思考就写,现在反复思考,进行认真审题,心中有谱后再写; 最后,最有说服力的还是作文水平的提高,学生参加校级、镇级乃至市级的作文竞赛,频频有人获奖,这便是最好的明证,中考语文较为骄人的成绩应该说也是很好的注脚。
9.我的舞蹈作文 篇九
记得那是三年前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妈妈在我的不断央求下终于答应让我去学跳舞,当时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迫不及待地冲进了舞蹈培训中心,一位舞蹈老师如仙子般优美的舞姿伴着动听的音乐,哇!好美呀!只见七八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正在和舞蹈老师练习呢,我好想快快加入他们。
开始练舞了,由于我刚开始学,总跳不好,手脚不协调,洋相百出,小朋友们总是笑我。可是我一点儿也不气馁,于是每天晚上我都和老师一起上小课,一天两天,三天四天……十几天过去了,我的腿酸疼的抬不起来,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可我跳起舞来还像只丑小鸭。我有些灰心了,我委屈地跑到妈妈面前,跟妈妈说:“太难了,太累了,我不想学了!”妈妈用温柔的目光看着我:“宝贝儿,难道你没发现这些天你有很大进步吗?难道这些天的汗水就让它白费吗?记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你,你一定会成功!”听了妈妈鼓励的话,我每天坚持练习,再也不喊苦不喊累了。压腿、下腰、转身……为了掌握好每一个动作,我练了一千次,一万次,我坚信“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终于,在一次舞蹈比赛中我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成功了!
10.舞蹈的作文700字 篇十
刚开始,我倒是欣喜若狂。因为教我们舞蹈的是一位舞姿优美的老师,单单是看着她,便是一种美的享受。
起初,我们练的是压腿。在老师的要求下,我们使出浑身解数把腿放在把杆上,用尽全身的力气把上半身往腿部贴。我连声叫疼,准备放松一下,可老师严厉的目光向我投来,我连忙坚持住。这时老师总会慢慢的走到我的身边,温柔的鼓励我们“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香自扑鼻来?舞蹈的学习就是在无数次汗水与泪水中进步的”。于是,我使劲忍着疼痛,咬住牙根,默默地鼓励自己。终于,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我便掌握了压腿这项动作。压腿压得好,一字马更是不在话下。短短几个月,我便成功拥有了一字马。偶尔在教室,我也会“炫耀”一下自己的功夫,常常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呢!
老师接下来教我们许多高难度动作,比如:下腰,后抬腿,前后翻,小船,躺着立腿等等。每次练习下腰的时候,我总是恐惧不安,生怕会摔倒在地上。所以老师就过来扶着我,让我慢慢地往下下腰,一次又一次,也吹灭不了我自信心的火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之后的日子,我便拒绝了老师的帮助,自己独立下腰。而其他基本功,我也在坚持刻苦的练习,疼了,咬一咬牙根,累了,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会儿。直到今天,我依然在坚持着——这项华丽的艺术!
11.舞蹈的初三作文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三英语 话题作文 复习
众所周知,写作作为一项基本的语言技能,不但是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而且是检验和巩固已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的催化剂。我们通常所指的书面表达—写作,就是一个锤炼、再创造的过程,是综合能力的体现,相对于听、说是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初三英语写作现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九年级学生必须达到五级标准,当前,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令人担忧,历年中考英语写作是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考试中最薄弱的一环。许多同学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很难在这一项上有所突破,这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写作情绪低落,教师面对英语写作教学,感觉到如同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既不能放弃写作教学,又不能有效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率。
二、写作障碍分析
对于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各种障碍,笔者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一种障碍是词汇障碍。词汇是英语作文中的一道难关,由于学生单词、词组掌握得不好,在写作过程中不能正确应用,因此,误用、错用词组阻碍了信息的传递,影响了思想的表达。
第二种障碍是思维障碍。确切地讲是中式思维障碍,中式英语称之为 Chinglish。这种中式英语现象在英语初学者中屡见不鲜,它是受汉语影响产生的,与地道的英语大相径庭,给英语初学者造成种种错觉,往往按照汉语作文的方式去构思、选词造句,是英语作文应试者中又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第三种障碍称之为综合障碍。在作文中所犯的错误大多是学生知识范围之内的和在听、读过程中完全能领悟的,可以归纳为“低级错误”,如单词拼写错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错误、时态错误、搭配错误等。
三、突破写作障碍的策略
英语写作就是要用英语的表达习惯来描写人物、叙述事件和阐明观点。因此,应牢牢把握“活学活用句型”这一理念。为了突破存在的各种写作障碍,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博览勤思、背诵佳作、多写勤讲,效果颇佳。
1.精读课文 变换句式。有研究表明,句型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写作教学中,将句型训练与语法教学巧妙结合,互为渗透,用所用过的句型来掌握新的单词,用“旧瓶装新酒”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同一句子含义,在课堂上常常让学生做句型转换,要求学生使用不同方法表达,即变换句子结构,长期的操练,潜移默化,学生的语法复习得到了巩固,而写作教学也与其相得益彰。
例如:
Example 1:He was too tired to go on walking.Because of his tiredness,he couldnt go onwalking.Because he was tired,he couldnt go on walk-ing.
Example 2:He cant afford to buy a car.He is too poor to buy a car.He doesnt have enough money to buy a car.
以这种英文解释英文的方式来更好地活用常用句型熟练掌握各种句型,并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灵活套用各种句型如主动句、被动句、it 形式主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等。
2.博览勤思 融会贯通。除了“精读”,笔者还要求学生“博览”,并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事实上,写与听、说、读等语言技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平时教学中,笔者经常选取范文让学生阅读,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好”在哪里,让学生读有所获,勤于思考。
3.背诵佳作 取长补短。在教学中,笔者把背诵列为一项重要的课后作业,不仅背诵课文、背诵重点段落,抽查抽考,默写,还要求积累佳句,背诵其他同学的锦句、范文,“取他山之石”,“博采”众长,不断地熏陶,同步培养英语语感,形成英语思维。经过长期坚持背诵,学生扩大了“库存量”,学会了模仿,学会了恰到好处地运用“良言锦句”,不仅作文水平提高了,而且口语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例如写“环保”主题的作文,很多学生都能将所背句子巧妙地运用其中。
4.科学讲评 实效训练。熟能生巧,除了多读多背,还要求学生多写勤练,每周定期训练一篇限时作文,引导学生归纳、记忆作文模块,有计划地尝试各种文体,如请假条、电子邮件、日记、通知、信件等,并及时批改。比如,在学习写感谢信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感谢信的格式、词汇、句型并共同写出一篇感谢信。教师只需从每个组收一篇感谢信并加以讲评,然后学生再在各自的组中讨论教师的讲评,并共同修改他们的文章。
四、结语
作为英语教师,不是尽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是搭建平台让学生主动去学, 让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写作教学应融入到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下笔如有神”,就少不了“读书、背诵破万卷”,写作应与听、读、记、思各方面相结合。当然,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针对性地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注重科学指导、实效训练,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2.浅谈舞蹈感觉对舞蹈的作用 篇十二
一、以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构成的舞蹈感觉是舞蹈的灵魂
舞蹈感觉不仅包括了心理学所讲的外部感觉和身体感觉, 它主要是指舞者身体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那么要想把握住舞蹈感觉的灵魂与精髓, 应从舞者对作品的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两部分出发。
所谓内部感觉就是舞蹈演员自身的感觉, 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而并非观众的感觉。舞蹈演员在表演中的感觉是演员经过生活的历练, 根据对作品的感受, 经过艺术想象后, 所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共鸣。那么在这个过程中, 演员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想象创造活动, 而且需要增强文学修养, 将自己对该人物的内心矛盾冲突和性格特征理解透彻, 才能产生人物关系的真实感、信念感。如果演员缺乏想象及缺失文学底蕴, 就会将作品所要诠释的感情抛之于外, 便不能在心中塑造出生动形象, 对作品所要赋予的情境、意境也会空洞无味, 进而不能产生相应的舞蹈感觉。
此外, 内部感觉也包括身体的感觉, 它主要由动作来体现舞蹈语言, 在舞蹈意象的特定情境中, 将动作的节奏、空间力度、变化走向及情感转换, 结合动作在音乐、舞美等多种手段的配合下, 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 展示出复杂的心境和情感冲突, 使舞蹈艺术在起伏跌宕中表现内容、展现人物情感、塑造各具特色、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良好的内部感觉, 使舞者传递给观众生动的“形象世界”和“情感世界”, 与此同时, 良好的外部感觉使舞者能够通过肢体来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舞者用身体的节奏去探索空间的运动正是对作品内容的展示和对人物情感、造型的表现。
一部舞蹈作品最终呈现于舞台, 舞者对舞台环境、舞伴、观众以及对舞台空间等的把握, 都应成为需要磨练的外部感觉。音乐具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 所以舞蹈的表演, 演员需要用音乐来刺激自己的感官想象, 进而强化对舞蹈的表现, 离开音乐, 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舞者常常将对音乐的感受用自己的内心和肢体来表达。舞者应当对音乐——舞蹈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着更深层的了解和体会。这种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舞者内心的情感, 并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音乐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情色彩, 可以帮助理解舞蹈的内容, 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富有魅力。舞蹈通过音乐打动观众的内心感情, 这就在舞蹈与观众之间增加了一条感情的纽带, 使观众同舞蹈更加的亲近。
二、对于舞蹈作品, 舞者自身存在的意义
一个舞者如果没有较好的文学素养和良好的基本功, 他将无法正确的表达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同时一部作品也需要一个表现力强、基本功扎实的演员作为媒介去传达一部作品自身的意义。所以舞蹈感觉对于作品和舞蹈演员同样重要。
舞蹈演员在表演中的感觉, 是演员在生活的基础上, 根据作品的需求, 经过艺术想象虚构的“物质世界”“情境世界”作用于演员的感官色彩。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 人体作为舞蹈的媒介, 它以独特的舞蹈语言和审美感情传情达意, 如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诗, 作为唐代最著名的乐舞《霓裳羽衣舞》, 杨贵妃用自己的肢体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自己心境中所要追求的那种仙境般的生活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而运用舞者的肢体传达了舞者的精神气质, 使舞者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也给观众留下了一种仙境的感觉。
所以, 一个舞蹈演员要想较好地把握自己, 不当艺术的奴隶, 除了增强基本功训练, 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外, 还要时时扎根于生活, 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获取新的养料, 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和感觉世界。并使感觉成为表达现实生活的艺术手段, 凌驾于生活之上。
三、如何提升舞蹈感觉
在表演中, 艺术想象不但极大地影响着演员的心理状态、心理感觉, 而且还影响着演员的生理状态、生理感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告诫人们:如果你经常想象自己被战胜, 那么你的胜利将成为不可能;如果你经常描绘自己是胜利者, 那将有助于你的成功;如果你从不描绘自己, 那么你将漂泊不定。心理学家的研究, 为舞蹈感觉的探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果演员在表演中, 能够根据作品和人物的需求, 在心中不断描绘生动的情境、意境, 那将有助于演员产生真实感、信念感, 而舞蹈表演的美感正是在真实与信念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
一个舞蹈演员只有具备了的综合素质, 才能较好的完成一个作品所赋予的真正意义。其中包括了感受刺激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及技术技巧等方面的能力。感受刺激及自我控制的能力, 是要在强烈的感觉中想象, 在丰富的想象中感觉, 并用大脑和神经系统控制全身心。演员具有强烈的感受力, 它反映在舞者的生活中, 也体现在舞台上。舞者不仅从规定情境、人物交流、内心现象、音乐、舞姿、动作、画面中获得丰富的舞台情感, 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 而且从灯光、布景、服装、化妆、道具、音响等一切内外刺激中, 获得源源不断的舞台情感。
从演员的技术方面来讲舞姿、动作、技巧, 原本就需要高度的自制力, 而要把内心情感与舞姿、动作、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真实感与美感结合起来, 就更加需要演员既具有强烈的感受力又具有充分的自制力, 因此舞蹈表演的过程是强烈的感受过程与充分的自制过程的矛盾统一。缺乏感受力表演将失去生机, 缺乏自制力将无法以完美的舞蹈手段体现艺术的生机。
舞蹈表演思路和舞蹈表演技术是舞者艺术思维的能力, 是对作品潜在的意蕴进行审美发现和审美体现。演员只有具有敏捷的舞蹈思路, 才能把舞姿、动作、技巧组织成富有生命力的舞蹈语言。这是贯穿并推动舞姿、动作、技巧发展的内在力量。舞思是舞蹈表演艺术中众多技术因素的组织因素。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如果一个舞者拥有很好的舞蹈思路、想象力, 却没有良好的肢体表现能力, 一样无法完成作品。因为观众感受不到他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一个舞者没有较好的舞思, 他也无法将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用肢体正确的表达出来。因此只有拥有了清晰的舞蹈思路和过关的技术技巧, 才能准确地把握角色的形象、性格, 从而获得舞蹈表演的整体美感。
综上所述, 舞蹈感觉是舞者对作品的一种内在感受外在体现的反映形式。是具有生命力的, 同样也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从艺术方法上来讲, 它发于心理, 表于形体, 是心理与形体的高度统一。他不只是舞者对舞蹈的表演, 更多的是舞者对作品的理解, 内心的体现及表达方式。但是仅仅认识到构成舞蹈感觉的表演素质、技能因素, 并不等于具备了这些素质、技能。它们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生活, 科学的训练, 舞台的实践及多方面的文化艺术素质基础之上。
摘要:多年来, 人们在舞蹈表演中, 一直广泛地使用着“舞蹈感觉”这个词, 并把“舞蹈感觉”的优劣, 作为评判舞蹈表演的审美标准, 那么究竟什么是舞蹈感觉?从艺术方法上来讲, 它发于心理, 表于形体, 是心理和形体的高度统一, 但是要想获得良好的舞蹈感觉, 是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生活、科学的训练, 舞台实践及多方面的文化艺术素质基础之上。
关键词:舞蹈感觉,舞者,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隆荫培, 徐尔充, 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