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第二课时)

2024-07-06

说课稿(第二课时)(精选10篇)

1.说课稿(第二课时) 篇一

职业生涯规划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德育课程之一,本册书仅仅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第二单元第2课,它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重点之一。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把职业个性对一个人做好本职工作和事业成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根据职业要求改变或调适自己个性的重要性定为本节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改变、调适自己职业个性的途径和方法,调整就业价值取向,立足本人实际制定发展规划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了解职业个性对职业成功的意义和作用;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状况;掌握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个性的要求。2.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判断自己的职业个性桩考以及与职业相适应的程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来调适自己的职业个性。3.思想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适应职业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

二、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的教法是:

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的分析引导,让学生分析归纳出阶段目标的特点。3.比较法:通过知识的比较,启发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认知,获得新知。

三、学法:

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基本学习方法: 1.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

2.分析讨论法,学会根据材料,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反馈矫正和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1、组织教学(1分钟)

2、导入新课(3分钟):

采用教材案例做情境导入:从“舞蹈仙子”到动漫“画师”

提出问题:(1)小丽从小的爱好是什么?

(2)小丽如今的从事的职业是什么?

(3)痴迷于舞蹈的“舞蹈仙子”小丽,为什么转修美术?

(4)小丽为什么能成为小有名气的“画师”?

总结:兴趣可以培养,性格可以改变,能力可以提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只要挖掘出来,并付出努力,就能主动适应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就能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

3、教学过程:(37分钟)

接下来是职业个性对一个人做好本职工作和事业成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根据职业要求改变或调适自己个性的重要性的讲解,这是本节的重点,在分析 时,我强调学生对职业的把握,通过让学生研读课文,教师设定疑问,学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识记并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使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避免出现纰漏。

在讲解改变、调适自己职业个性的途径和方法,调整就业价值取向,立足本人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难理解,我就用案例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包办,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为了向学生渗透大局观念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更是提醒学生不要孤立地分析某一个因素,更不能顾此失彼。

4、教学效果的反馈(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有针对性、系统性。在学习教材的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课文中的心海导航案例,穿插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进行。

5、归纳总结(3分钟)

通过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改变自己去适应职业要求的充分意识,但是对于如何去改变还不是很清楚,因此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来给学生提供方法和途径。

6、布置作业(1分钟

收集原有性格特征与现在从事职业的要求不相符的事业成功者的材料,了解他们调节和完善自己性格的过程、方法和成功的动力。

五、说板书

本着板书简洁明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这样的目的,我把板书设计如下:

一、兴趣及其培养

1、兴趣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2、职业兴趣

3、兴趣需要培养

二、性格及其调适

1、性格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2、职业性格

3、性格可以调适

三、能力及其提高

1、能力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2、职业能力

3、能力可以提高

四、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调整

1、形形色色的职业价值取向

2、从实际出发调整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

五、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及其改善

1、正确面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

2、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

六、说教学体会 课堂过程设计说明: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本人尝试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建构良好的认识结构。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具有创新意识。

2.说课稿(第二课时) 篇二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选自江苏省职业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 设计时间三课时. 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从三方面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3. 确立本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情境导入新知以及巩固和深化知识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小组竞赛的方式和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于教学难点予以突破.

二、学情分析

首先我对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

本次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经过数列的学习,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薄弱, 个体差异较大, 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来增强自信.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很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 我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 本次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分层教学、评价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法分析:

本次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进行发现思考、归纳总结的活动. 让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引领学生如何学.

四、教学实施

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将其制作到ppt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查阅了相关的教学理论, 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 最后形成完备的教学环节. 课前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组.

本次课的教学有三个任务, 1. 认识等差数列,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3.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以上三个任务我分别设置了完整的教学环节, 以下是我教学环节以及时间分配情况的展示.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这三课时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的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这三课时大致是按照这条线来设计的: 由日常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探究出判断等差数列的方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利用例题和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最后反思小结. 剩下的时间里给出一道拓展题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 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每一课时.

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本次课问题情境环节和建构新知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

任务1:认识等差数列

问题情境环节的安排:

给出两个实例, 实例1 结合了学生的专业; 实例2 结合了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数列中的每一项 ( 提问的学号也组成等差数列) , 这样做既渗透了“等差数列”, 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分别叫三名基础薄弱的学生总结每个数列的特点, 并给予鼓励与表扬,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下面揭示概念, 并板书等差数列的定义, 之后希望学生继续探究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师: 对于一般的数列{ an} , 数列有n项怎样来判断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生: 计算a2- a1, a3- a2…an- an - 1,

师: 如果n很大, 那是不是很麻烦? 能不能用一个一般的式子来说明?

生: 只要an- an - 1= d, ( n≥2, n∈N+) 就可以了.

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探究, 层层深入, 可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任务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 引入“一站到底”这档节目, 抽取题库里的一题目让学生回答, 给予所在小组加分. 接下来提出: “这个数列中的第6 项是什么?”学生会小声议论出第6 项. 学生是利用了an= an - 1+ d这个公式经过几步的推导得出答案, 能不能找到更简单的方法得出要求的项呢? 顺利地引出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样, 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得到了发掘, 从而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新知教学的每一环节.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 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任务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展示印度泰姬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情境源于历史, 富有人文气息, 激发学生兴趣; 图中算数, 形象直观, 可启迪学生思路.

自然地引出了问题1 + 2 + 3 + … + 100 = ?

学生对于高斯的做法很熟悉, 学生答出结果. 接下来, 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我设计以下几步:

一、请同学们根据高斯的做法探讨还有什么求1 + 2 +3 + …100 的方法?

1. 猜想

101×100/2=5050可写成101×100/2=5050, 在这个式子分子中的“101”由 (1+100) 得来, “100”代表个数.

2. 推导

组内讨论, 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过程,

二、由特殊到一般, 能否探究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类比联想前面方法, 水到渠成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经历公式了推导过程, 获得了发现的成就感. 优化了思维品质, 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教师板书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让学生掌握倒序相加法.

例题环节:

通过整合课本中的题目, 选择6 个典型题目作为本次课的例题, 每课时2 个例题. 例题的选择首先基于巩固知识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应用公式的能力. 例题的安排由浅入深, 注重了分层原则.

练习环节:

通过练习, 加强学生对定义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习题中还补充了等差中项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推论.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 如: 一些题目选用口答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让各组学生完成习题; 小组抢答完成相关题目等方式. 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了几分生机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拓展环节: 本着以加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反思小结: 本环节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来回忆知识, 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到的思想方法.

作业环节:

此环节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所提高. 布置知识链接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资料、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为接下来的课题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3.说课稿(第二课时)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询问时间”这一功能项目,按照时间顺序创设了一个个真实自然的场景,并由此展开了1~12的教学。要求学生比较熟悉地掌握时刻表达法What’sthe time?It’s…o’clock,以及数词1~12外,还出现了常用句型Shall we…?It’s time to…,再加上Let’s…。的复现,知识点较多,任务较重。在教学中,利用情景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上。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强,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基本形式是模仿,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我所在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虽然学生对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但接触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如何保持这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不因学习内容的简单而感到索然无味,同时又不使接受能力较弱的孩子掉队,是我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思上,我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法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听、说、演和做等手段,巩固所学内容,完成知识技能目标。在活动过程中,我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采取小组竞赛、教师示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数词one,two及three。

(2)能听懂、会说数词1~12。

(3)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

What’s the time?It’s…o’clock,

Let’s…

It’s time to…

2能力目标

通过创设的实际情景,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对语言的应变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培养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数词one,two及three。

2能听懂、会说数词1~12。

3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

What’s the time?It’s…o’clock,

Let’s…

It’s time to

六、教具使用

教师:钟、卡片、收音机(磁带)、球

学生:自制钟

七、教学设计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发展个性,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听、说、演、做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形式,具体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1热身准备,养成习惯

师生之间相互问答:What’s this in English?Who’she/she?…这既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复习,又能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习惯。

2创设情景,自然导入

T:He has a circle face,He has three hands,He hasn0 mouth and eyes,But he can walk,Can you guess?

S:It’s a clock,

T:Look,this is a clock,A beautiful clock!

…自然引出时间的表达方法。

通过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又为后一阶段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3编创歌谣,巩固新知

本课所学的词组及重点句型,通过节奏轻快,容易上口的歌谣进行巧妙转换,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4趣味操练,灵活运用

通过小组活动等多种操练形式,使学生即学即用。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日j树立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八、作业布置

课后让学生继续互相合作,进一步编练对话,能记住并在下堂英语课上进行表演。这样就给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又能给接受能力弱的孩子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同伴的帮助下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九、板书设计

Unit 4 Time小组竞赛

What’s the time,please?

It’s…(o’clock),

It’s time to…

Let’s…

4.《桥》第二课时说课稿 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组课文《桥》第二课时

教材解读:《桥》是一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认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品读语句的能力、合理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积累课文特色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激发动机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洪水的猛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洪水的猛。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此,学生的求知欲油然而生。于是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二、品读课文,探索新知

1、抓住言行,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老汉第一次壮举,思考: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2)同桌间交流学习

(3)齐读第7、8自然段

(4)启发想象: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

(5)读读老汉喊的那句话。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合作探究更便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让学生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同桌间交流学习。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重点朗读第7、8自然段展开提问更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6)出示79页的插图,观察老汉的举止、神态

(7)文中找出老汉的壮举,说说从老汉“冲 揪 吼”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8)小组讨论汇报学习老汉第二、三次壮举

(9)感情地朗读老汉所有喊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插图,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直观形象很快地从图片中了解老汉。(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老汉的举止和神态,直观形象地从老汉的动作中体会老汉的形象,再通过小组讨论

交流学习。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合作探究更便于引导学生理解问题)

3、揭示结尾,升华感受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这时发生了什么事?

(2)齐读最后一部分,思考: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题目“桥”的含义

(3)总结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4)配乐《神秘乐园》朗读最后一部分。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等)

(5)启发想象:老汉牺牲了,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你也想对老汉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带动学生品读感到的语句,营造民主、互动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利用图片和音乐来创设情境,更便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朗读、品味.(提问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部分。想想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从而感受作者设置悬念的奇妙之处。并理解题目“桥”的含义。通过朗读、感悟、交流,以便对老汉认识的逐步加深,让学生领会此时课题的“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它还是一座救生桥,更是老支书密切联系群众的心桥!

三、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1、总结全文

2、学完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学习全文后,再次要求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升华学生的情感。通过质疑,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本课的表达方法。

四、延伸课后,巧留作业

出示作业。(任选一题)

1、学完这节课写一篇读后感

2、把你想对老汉说的话写出来

3、拓展阅读:《丰碑》、《“诺曼底号”遇难记》、《一个降落伞包》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设计作业,给予学生不同的发展空间。第三题作业的设计,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有助于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雨大勇敢

水猛桥冷静

桥重爱子

5.《鸟岛》第二课时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鸟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课文在介绍鸟的有关知识的同时,还突出了人与鸟的朋友关系,意在让孩子们从小增强环保仪式、懂得爱鸟、护鸟。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鸟岛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第二、三自然段写鸟岛的鸟。第四自然段写来鸟岛的游人都很爱鸟。

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背诵。课文配有插图和照片,形象地展示了鸟岛的情景,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爱护身边的鸟类。

2、借助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鸟岛风光的迷人之处和六月鸟岛热闹的景象,体会文中谴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性。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朗读中体会鸟的多,鸟岛的热闹,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重点要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把词、句的理解寓于朗读训练中。

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从小爱鸟、护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如下教法:

1、角色体验法。“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本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唤起学生生活与情感体验,通过有感情的、个性化的朗读和丰富的想象,感受到鸟岛是鸟的乐园。

2、情境教学法。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明显优势,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把学生带进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

三、说学法:

1、角色体验法。

2、在朗读中感悟,在想象中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媒体展示插图)这是什么地方?复习字词以及第一段的内容。

过渡:青海湖鸟岛可是闻名中外,我真想变成一只鸟儿,飞到鸟岛上。你们呢?

来,就让我们一起展开翅膀,边飞边听,边飞边看,开始飞往青海湖鸟岛的旅程吧。

(设计说明:课一开始,教师创设情景,让孩子进入展开想像,进入课文,以获得独特的体验。)

二、第二段

1、范读,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展翅飞翔。

2、交流,你一边飞,一边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

边交流边指导表演:

3、又到春暖花开的季节了,大家像约好了一样,飞来一群又一群。鸟儿们,飞到这个环境优美、食物充足的地方开心吗?和分别了半年的老朋友相见了开心吗?那就让我们张开翅膀,开开心心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

(设计说明:课文第二段语言简洁、用词精炼,对于学生来说,有较大的想像空间。在本段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变成鸟儿,身临其境,更有助于低年级学生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词的精确)

三、第三段

1、过渡:转眼间,春天过去,夏季来临,六月的鸟岛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自由读一读第三小节,等一会儿来介绍介绍。

2、从鸟岛上鸟多、窝多、蛋多三方面进行交流:

鸟多: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鸟岛上鸟的种类多、数量多。

重点展开想像:你们这些鸟儿们都在岛上干些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

然后完成填空:鸟岛上的.鸟儿千姿百态,有的(),有的(),还有的()……真是热闹极了!从而理解这句话:这六月的鸟岛可真是鸟儿的世界!

窝多:用手做成鸟窝进行演示,理解“挨”。在朗读中体会鸟窝的多。

蛋多:(教师创设情景)呀,这里怎么有两个蛋到鸟窝外面来了呀,我来把它们放进窝里,行吗?让学生在辨析中感受蛋多。

3、小结,这么多的鸟、鸟窝和鸟蛋,深深地吸引了游客,你能来介绍介绍六月的鸟岛吗?

指导朗读、背诵第3段。

(设计说明:第三段是全文中写鸟最具体的一段,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学生在角色体验中,领略了鸟岛热闹的景象,自己也化身为鸟,在热闹的鸟岛上活动、休息,从而体会到课文用词造句的好处。)

四、第四段

1、师:听了你们自豪的介绍,中外游客慕名而来。来这儿游玩的客人特别多,他们——(引读第四节)

2、鸟儿多,鸟蛋多,随便抓几个有什么关系啊?你们说呢?

3、来岛上的游客们是怎么对待你们的,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所以……)说话练习。

4、除了鸟岛以外,你还愿意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安心地生活?

(设计说明:通过以上教学,希望学生能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到爱鸟护鸟的重要性,从而突破课文的难点)

五、拓展学习一首小诗,情感升华。

六、布置星级作业:

做一回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鸟岛。

了解有关鸟岛的相关知识。

设计一句爱鸟护鸟的宣传语。

【《鸟岛》第二课时说课稿】相关文章:

1.鸟岛第二课时教案

2.《鸟岛》第二课时教案

3.《鸟岛》说课稿

4.有关鸟岛的说课稿

5.《鸟岛》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6.《鸟岛》参考说课稿

7.鸟岛教学说课稿

8.《鸟岛》的说课稿

6.《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 篇六

田科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月光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第26课。教材的编排按专题组织单元,本文是单元主题为“艺术的魅力”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二、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给予学生主动权,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活跃的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转向学生发展,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依据课标理念,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读的氛围,多种方式的自读、品读、赏读,让学生在读中加深对月光曲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第八组课文的单元目标,并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授第二课时中,我制定出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2、了解贝多芬弹曲及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优美的意境,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3、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本课,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感情变化交织在一起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以读代讲”、“ 语境创设”、“ 引导点拨”等方法。

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先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尝试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然后合作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这个环节安排的是回顾课外主要内容之后,教师直接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曲》。

(二)设疑激趣,引导自学。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进行谈话,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创作需要灵感和激情,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为兄妹俩弹了一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可以在某个词语、某一句话或某个标点符号旁边简单写上自己的批注。

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接下来,学生围绕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找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这个问题使得本节课教学的主体部分线索清晰,脉络分明;从贝多芬的角度提出,引导学生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三)追溯作曲根源,了解人物心境。

阅读课要主线清晰,但又不能只有几根“筋”而没有血肉。好的做法是选好几个“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表达等多种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在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获得多方面的发展。选什么“点”大有讲究。这节课选的教学“点”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盲姑娘兄妹俩之间的对话,另外一个是盲姑娘听了贝多芬演奏后所说的话。这两段对话文辞简洁,意蕴丰富。反复阅读、体会,可以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时养成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阅读能力,是两个兼具人文内涵和教育价值的语段,做到了“以少胜多”。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着重启发学生交流“贝多芬会从这句话里听出什么?”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学生读出了自己的体会,再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逐步形成比较完整、丰富的认识。前一“点”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让学生细读文本,自读自悟。后一“点”让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抓住疑点进行研讨,以探究性学习为主。

在深入阅读阶段,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贝多芬情感的发展变化,教师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创设情境,如,体会贝多芬遇见知音时激动的心情时,我这样启发学生:作为一个音乐家,当他面对着一个如此热爱音乐、如此懂他音乐的盲姑娘 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的情感。面对着他熟悉的琴键,他会怎样抒发他的情感呢?体会了茅屋环境的清幽也是打动贝多芬的一个原因时,我这样总结: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都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种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与凄凉。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了贝多芬。是呀,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于此,教师再简介贝多芬与盲姑娘相同的命运,伟大的《月光曲》诞生了。通过多次指导有感情的朗读,逐步让学生感受贝多芬“听到琴声而触动——聆听对话而感动——遇见知音而激动”的心理变化,从而让学生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感受一个博大高尚的音乐家的灵魂。

(四)感受乐曲意境,体会文章写法。

这个环节通过品读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感受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大音乐家的敬意。要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体验一首乐曲,这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小学生来,具有较大的难度。于是在教学设计上我就为学生架设了一道可感的桥梁——图画。让学生通过听曲、读文字,想象画面,再通过画面,感受乐曲,把虚无飘渺的文字和音乐,转化为了真实可感的图画,使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了形象的依托,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到暗示《月光曲》内容、意境的部分——皮鞋匠的联想,让学生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再让大家说一说脑海中的画面。然后课件出示三个画面:“月亮升起,海面平静” “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学生对内容和意境理解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贝多芬的琴声,去领会《月光曲》的旋律。(舒缓——明快——激昂)。在肯定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对《月光曲》内容、意境的理解后,请学生品读这段文字,通过朗读把音乐的旋律变化表现出来。学生充分感受了《月光曲》优美的意境后,再让学生对比朗读去掉联想内容之后的句子,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联想的作用是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更丰富。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我通过板书出来的反映贝多芬心情的变化和反映《月光曲》创作过程的两条线索来引导学生深化理解,我这样总结:同学们,贝多芬这位乐圣早已离开了 我们,可他创作的《月光曲》却永远的留给了我们,此时,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怀念再来聆听这首旷世绝响的《月光曲》吧!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简明扼要,能够反应本课时教学的要点。本课时的板书如下:

抱同情

贝多芬

遇知音

得灵感

共命运

7.《第八次》第二课时说课稿 篇七

《第八次》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激励和教育学生学习文中主人公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本课是一篇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布鲁斯王子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困难的态度。

四、说教学方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努力让学生有体验、有感动、有领悟、有思索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课文朗读指导为主线,适当引导评析句子、感悟课文的语言形式,并想象表达,以努力体现“借课文教语文”的学科课程理念。所以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本课教学以读为主,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朗读,引导他们在读中学,读中悟。部分段落采用表演促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好的走入文本,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当时心境,从而达到更好的朗读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揭题。

1、学生欣赏歌曲《相信自己》体会相信自己的重要,过渡到本文《第八次》。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第几次?几次?

2、同学们,我们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滑滑板、骑自行车、游泳?你会什么?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二、初读感知。

1、自己认真读读课文,看课文里告诉我们的什么?

2、带问题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查字典或者做上标记与同学讨论。)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子或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初读时注意把课文读通顺,不要出现字词的读音的错误。)

3、检查自学情况。

(1)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语:

打仗受伤猛地磨坊抵抗侵略

信心蜘蛛招集欧洲几乎遭到布鲁斯

(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仔细听听是否有错误,纠正错误读音。注意:“坊、猛、仗、伤”是后鼻音。

“侵、信”是前鼻音。

多音字:几磨

(4)分小组分节练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4、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一连打了__七次仗_____,都____失败了___。布鲁斯几乎___失去信心_______,他在____蜘蛛织网_______的启发下,决心干__第八次______,终于赶跑了外国侵略军。

(概括课文意思。)

三、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侵、磨、伤、抵”四个字,学生自学简单的生字。

2、学生练写

8.白鹭第二课时说课稿 篇八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 等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素、宜” 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赴日本留学。19开始新诗创作。19,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新课教学

X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9.离子反应第二课时说课稿 篇九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说教学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到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从教材体系来看:他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为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选修4奠定了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新考纲明确指出“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在教材处理上我将让学生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初步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过渡语】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为中心”,学生学情不能忽视

2、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和“电离方程式”的知识,已经意识到用实验的方法去进行化学探究,但学生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储备不足,物质离子式不熟悉,所以本节课在完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不能随意拔高难度

(2)认知基础

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高中生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辩证思维也迅速发

展,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前期,但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还稍弱,不能直

接给出概念或结论,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

【过渡语】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内容: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B、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的离子方程式,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C、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观

4、重、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学生分不清哪些需要拆成离子式,哪些

仍然写化学式,需要借助教师归纳,并不断练习强化)

【过渡语】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过渡语】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原则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法”引导学生通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对“离子反应和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探究,针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多过手练习,从而突破难点内容

2、说学法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学习,遵循由感性----理性的认知规律

【过渡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将从四个环

节展开教学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通过一则小故事拉开本节课的序幕“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军士们误饮了哑泉,后又喝了泉水才转危为安”,吸引学生眼球,再让学生回顾“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实质”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

(目的:从原有旧知识中生长出新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吸收)

2、实验探究,获得新知(30min)

A、[创设问题情境一],让学生思考“是否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进行猜想,做探究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2-1】 a、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KCl溶液

b、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BaCl2溶液

现象:a中没有现象b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a中Na2SO4电离出的Na+和SO42-与KCl电离出的K+和Cl-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中Na2SO4、BaCl2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Na+与Cl-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SO42-与Ba2+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个反应的实质是:SO42-+Ba2+====BaSO4

从而得出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离子反应,有些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并没有参与反应”,进而引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目的:让学生学习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

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观)

B、以Na2SO4+BaCl2反应为例,详细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步骤,我把它总结成四个简单的字便于学生记忆,即:“写、拆、删、查”。教师强调“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拆成离子式,单质、氧化物、气体和难溶物仍然写化学式”,强调学生不要忘记“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让学生练习书写“NaOH+HCl,KOH+HCl,NaOH+H2SO4,KOH+H2SO4”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发现四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H++OH-===H2O”教师进而提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一类离子反应”

(目的:通过详细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并练习强化,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

点内容)

C、[创设问题情境二]让学生思考“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进行猜想,做探究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2-3】a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NaOH溶液

b向盛有2mlNaOH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用滴管向试管

里慢慢加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c向盛有2ml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盐酸

学生描述反应现象,并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分析:由上面abc三组实验得出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水或放出气体”

(目的:让学生逐渐学会用规范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强化学生用化学实验的方

法进行科学探究)

3、知识应用,加深理解(5min)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随堂练习

(目的: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准确把握重难点,也可以检验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4、归纳整理,理性提升(2min)

为强化认识,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板书设计

为求板书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我采用提纲式板书,现将板书划分为三版:

左板:

一、离子反应的定义

中板:

二、离子反应方程式

1、书写步骤

2、意义

右板:

三、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教学反思

10.《赵州桥》第二课时说课稿 篇十

《趙州橋》說課稿

一、說教材

《趙州橋》是人教版第五單元の第三篇課文精讀課文。它從美觀和堅固兩方面介紹了聞名世界の趙州橋。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の智慧和才幹。

課文共分四段。第一段寫趙州橋の地點、橋名、設計建造者、建造年代。第二段講趙州橋の堅固、雄偉。圍繞“設計” 這個重點詞,課文先寫了趙州橋設計の特點,再寫這樣設計の好處。第三段重點詞是“美觀”。介紹趙州橋美觀時用“有の……有の……有の……所有の……”の句式,把欄板上龍の圖案描繪得栩栩如生,形象傳神。第四段講趙州橋是我國寶貴の歷史遺產,表現了勞動人民の智慧和才幹。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縣、濟、匠”等10個生字。會寫“縣、設、參”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等2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の段落。

過程與方法:以讀促悟,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在讀中感受趙州橋の雄偉堅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の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瞭解趙州橋の建造特點。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の特點及其好處。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①扶放結合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教學要十分重視學法の指導,培養學生の自學能力和良好の讀書習慣。針對本課特點,採用“舉一反三,扶放結合” 法。首先扶著學生學習第二段,教師點撥,使學生掌握抓重點詞理解一段話の學習方法,然後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學習第三段,旨在教學生樂學、會學。

②“以讀代講”法

Fpg

Fpg

《大綱》指出:“重視培養學生の朗讀能力,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の重要手段。”本篇課文寫趙州橋“美觀”部分,語言生動優美,教學這一部分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の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③“直觀教學”法

通過投影圖片、動畫の配合使用,實驗の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の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2.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採用“讀讀——畫畫——想想——問問議議——練練”の學習方法,在扎實の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五、說教學過程

1、興趣導入。

“良好の開端是成功の一半”。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內容如果發生興趣,就會產生愉快の情緒和強烈の求知欲,學習就會有事半功倍の效果。教學開始,設計這樣の導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趙州橋》,通過上節課の學習趙州橋給你留下了怎樣の印象?讓學生回憶

其次,課件出示了學習過の詞語,讓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達到鞏固復習の效果。

2、精讀課文,理解內容,指導學習方法。

先讓同學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趙州橋の?請自讀課文,完成填空。通過以練代講の方式瞭解課文の主要內容。

第二段の教學,整體感知→圍繞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の思路設計。具體安排為:

(1)承上導入: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這座世界聞名、歷史悠久の石橋到底是什麼樣子の。默讀第二段,想一想這段話共有幾句話?分別是什麼意思?(2)找中心句:大家都已經瞭解了本段の大意了,那你能告訴老師,這段是圍繞那句話來寫の嗎?(趙州橋非常雄偉)

(3)理解中心句: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趙州橋雄偉堅固の詞語和句子,並結合圖片,感受趙州橋の雄偉堅固。練習用“因為……所以……”の句式。第三自然段の教學,利用設問:想一想第3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第3自然段和第2自段是怎樣聯繫起來の?讓學生帶著疑惑去讀課文,讓學生體會過渡句の使用。從而理解本段都是圍繞“美觀”來寫の。

通過展示橋上の精美圖案,讓學生感受橋の美。

第四自然段教學:通過前面の學習,學生對第四段の內容已心領神會,因此,採用以讀代講法,讀出自豪、驕傲の感情。藉以說明趙州橋是勞動人民智慧の結晶

Fpg

Fpg

3、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認識了《趙州橋》,在我國還有很多有名の橋,下課後,大家可以搜集和交流有關橋樑の資料。有興趣の,還可以瞭解家鄉の古建築或家鄉の橋樑。

六、說板書設計

我の板書設計力求簡單明瞭,讓學生一眼就可以知道課文の主要內容,更好の抓住文章の脈絡,學習課文。

上一篇:XX医院关于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营销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