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教学大纲

2024-07-13

毛泽东思想教学大纲(共8篇)

1.毛泽东思想教学大纲 篇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大纲

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

一、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1、本大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总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育教学经验,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并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2、制订本大纲,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解。

4、深入实际,了解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有待进—步解决的实际问题,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

(二)要求

1、根据本教学大纲,具体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各教学班配合教师开展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一致,并服从学校的中心工作,配合有关的系部门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实践课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第二、实效性原则;第三、时效性原则。

二、实践教学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实践性教学必须突出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感知、认知,直至理性认识。

实践教学不等同于实践本身,不能忽视感受知性认识所具有的实践性。通过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讨论、辩论等,从中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去、现状,可获得与参观、访问相同或相近的效果。

(一)挖掘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培育学生爱校、爱国的情怀。

把“郭银土教授小品画陈列室”作为思政教学的实践基地,以小品画鉴赏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传统的道德思想,使学生从绘画艺术中汲取传统文明的精髓,提高自身修养;组织学生参观“校史展览馆”,了解一百多年来福建商专的发展历史,坚定学生对商专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将课堂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相结合

我们选择了福建省革命历史博物馆、福建造船厂、福建船政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等作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好形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组织学生听各种专题报告

听各种形式的专题报告,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生动鲜活的教材。在教学过程进行中,我们曾组织学生听取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和教授所作的一系列讲座或报告。包括: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报告、关于改革开放的报告、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报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报告、关于中美

关系的报告、关于台海形势的报告等,这些报告,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的尝试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时事一刻钟”,由学生播报前一周的国内外时事要闻,促使学生主动关心社会、关心天下大事。同时,还通过辩论,讨论、即兴发言、师生对话等环节,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启发学生的研究性思维。

(五)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是“概论”课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它能将本课程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提高综合素质。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有关活动,如改革开放三十年图片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六)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

利用寒暑假,教学单位联合宣传部、学生处和校团委在学生放假前将调查题目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自行完成,并写出调查报告。下学期开学第一周上课时,以课堂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交流,之后让学生将修改好的调查报告交给任课教师,由教师进行评阅和讲评,并将评定成绩记入本课程的实习成绩。

三、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和方法主要是两种:

(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即学生亲身加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直接通过看、听、行去体验和感受现实。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社会实践的方式主要是走出去接触社会,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

1、统一联系实践单位。一般选择便于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单位,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以自然班为单位,在实践教学时间里进行参观学习、考察总结。

2、把学生分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调查题目可以由学生自己定题,也可以先确定专题,下去后再作适当调整,调查结束后组织交流。

(二)感知性实践

感知性实践,即不直接置身于现实社会生活,而是间接地感受现实。如观看生动而真实的图片、影视资料、讨论、辩论等,开展以讨论会、辩论会为中心的“看、听、读、写、讲、做”等活动。

“看”,即看“郭银土教授小品画陈列室”、“校史展览”、教学视听资料、看改革开放的成果;

“听”,即听教师对小品画的讲解、听时事讲座、听专题报告;“读”,即读《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读重要的政策文献、读重要的时政文章;

“写”,即通过“看”、“听”、“读”,将获得的感性材料提升为理性认识,记下笔记、写下心得;

“讲”,即学生将心得体会在班级、小组进行针对性课堂讨论、发言交流; “做”,即组织学生参与有关活动,“时事一刻钟”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展播,动员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展现改革开放成果的展览等。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成员担任。

五、实践教学时间与地点安排

根据教育部有关课程设置规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规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讲授60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实践教学活动不能占用课堂讲授时间。教师应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在上课前编排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日历,并按照教学日历组织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12学时,原则上按如下比例安排:社会实践6学时,分组讨论4学时,观看录像2学时。

六、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和内容及标准

为了确保各种实践教学方式顺利进行,应把实践教学活动与课程考核结合起来。

1、实践教学活动由授课教师考核,也可以选出学生代表参与考核。

2、实践教学活动考核成绩计入该课程成绩,占课程成绩的40%,其中社会实践占20%,感知性实践占20%。凡课程理论教学考核成绩与实践教学考核成绩都及格者,该课程才能评定为及格以上,其中有一方面不及格者,该课程评为不及格。

2.毛泽东思想教学大纲 篇二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 是高校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它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进而引导学生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大学生。

在现实中, 由于种种原因, “概论”课的教学遇到了挑战:

1. 课程内容量大, 涉及面广, 远远超出了本课程组教师

的既有知识储备, 如何培养教师, 使他们能够尽快地具备完全驾驭该课程的知识和能力, 成为新的挑战。

2. 课程的理论性、政治性特强, 且与党的政策、社会主

义建设实践对接特别直接, 而现实中又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产生了理论、政策与现实不符的矛盾, 如何使学生对课程所讲理论愿意听、真正信, 是本课程面临的一大挑战。

3. 课程与“05”方案中的其他三门课交叉重复问题突出,

课程本身各章节之间也存在着重复, 如何避免重复“炒冷饭”, 让学生感到课程的新意, 是该课程面临的一大挑战。

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挑战, 促使我们结合课程特点和我校的特点, 对“概论”课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

二、基本的思路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水平。

上个世纪90年代到以来,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先后获得过校、省级优秀课程和优秀课程群奖。与“概论”课相关的“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05方案”实施以来, 我们对“概论”课的教学体系的把握, 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但新的课程在内容体系和教学要求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 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要求, 同时, 我们面对的学生已经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 他们的思维方式, 话语系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就需要结合课程内容和新的形势, 根据“90后”学生的特点, 对教师进行培养和锻炼, 促进教师转变、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更新知识结构, 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2. 整合教学内容, 建构课堂教学体系, 提高教学实效。

“概论”课整合了“98”方案中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内容, 它既包含了这两门课的内容, 但又不是两门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一门在内容体系、框架结构和教学要求等方面与以往不尽相同的新的课程:涉及的学科多, 内容广;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原理”等课程存在较多的交叉重复;课程内部各章节也存在交叉重复。因此, 必须结合我校教育教学体制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 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 突出重点、避免交叉重复,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程教学的时效性。

3.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 增强教学效果。

“概论”课是一门理论性、政治性特强, 与党的政策、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的对接特别直接的政治理论课, 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又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如贫富差距的拉大、腐败问题的严重、看病难、住房难, 就业难、人们的生存环境与生活压力及收入等没有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好转等问题, 这无疑与课程所讲理论存在一定的矛盾, 如果处理不当, 不仅影响学生对所讲理论的理解和接受, 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为此, 必须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进行研究, 创新教学模式。

三、改革的成效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通过学习与教学研讨相结合;校内研究与校外调研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 再实践、再总结等过程, 对“概论”课的教学体系, 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进行思考和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 培养锻炼了教师, 建立起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练、

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年富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提高了教学水平。

目前, 我校“概论”课有专职教师9人、兼职教师1人。在专职教师中, 有中共党员8人, 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 年龄在30-58岁之间, 多为中青年教师。为了加强“概论”课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我们本着通过教学改革项目培养锻炼教师的目的, 围绕教学改革项目的相关内容, 开展分工协作、集体研讨、集体备课、教学法研讨、社会考察、学术交流等教学研究活动, 项目组成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拓展知识面, 围绕课程教学搞研究, 发表论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上课技巧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上了台阶。教学质量、水平明显提高, 课程组成员中, 有的获得了最受学生欢迎的“10佳”教师奖, 有的获得了“百佳”教师奖, 在我校教务处组织的学生评教中, 本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效果都达到了优良的评价。

2. 构建了合理的课堂教学体系, 确立了“概论”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提高了教学实效。

我们针对教材中存在的理论性过强, 课程内容广、重复问题较严重等影响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问题, 进行探索和改革, 构建起一个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心, “明确三个‘一’、避免两个重复、突出三个重点”的“概论”课课堂教学体系。

明确三个‘一’即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一个主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条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一个重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这样, 就把一本拥有十五章内容、厚达385页的书的核心、内容和线索一目了然地展现给了学生, 使他们觉得好理解、好掌握。

避免两个重复:第一, 避免与“近现代史纲要”、“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马克思主义原理”等课重复;第二、避免“概论”课内部各章的重复。为此, 我们首先就把“概论”和“纲要”、“法律与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做了讲课的历史时期、内容等的划分, 从时间上, “纲要”课主要讲授建国以前的相关内容, 具体说就是以1949年为界, “概论”课则从建国以后开始讲授, 内容上, “概论”课就把第一章的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相关内容划归“纲要课”讲授。把第二章关于思想路线的相关内容划归“马克思主义原理”课讲授。把第九章的内容划归“法律与思想道德修养”课讲授。其次, 避免本课程内部各章的重复, 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经验, 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在不同章节都有些涉及, 使课程内容重复, 给人“似曾相识, 炒冷饭”的感觉, 这既耽误时间, 又影响学生听课的情绪和效果, 为此, 在讲课过程中, 我们把各章可能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 采取专题的形式, 在每一章突出一个主题, 把课程中的相似内容集中讲授、讲透。

突出三个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祖国完全统一和外交政策。“概论”课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其要旨, 因此,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为本门课的重点。要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首先就要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祖国完全统一等。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就以此三个问题为重点展开, 进而明确四大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 又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因而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生命力。

3. 改革了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 创新了教学模式, 增强了教学效果。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 如何通过什么方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习惯的做法是“我说你听, 我打你通”, 即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置身于“中心”和“主体”的地位, 把学生作为教育和管理的客体。在教学活动中, 对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所固有的规律, 相对重视不够、研究不足, 对规范性和统一性的要求多、教育和管理的要求多, 对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各不相同的价值选择和各具特色的个性特点, 相对关注不够、重视不足。这种状况导致了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其结果是, 老师在上面讲得汗流浃背, 学生在下面打瞌睡, 玩手机, 聊天等等。这种状况使我们认识到, 要增强“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必须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主体移位”, 使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动力主体、实践主体, 让他们自觉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 主动学习思考问题, 通过学生的“自教”与教师的“他教”相结合, 最终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此, 必须创新教学模式。

第一, 探索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对理论性, 政治性, 时效性极强的课程感兴趣, 如何把党的理论, 政策与现实结合起来, 把现实存在的问题讲清楚, 让学生对现实问题有一个理性的解读, 同时不违背课程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学生不感到枯燥无味进而心生厌烦, 是保证“概论”课教学目的和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此, 我们提出并采取了“师生对话”、“纵横对比”、“问题教学”、“场景描述”、“案例教学”等方法。采取组织学生课外读书、搞社会调查, 提出问题, 写出发言提纲, 课堂讨论这一系列环节,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发现, 参与、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阐释自己的观点, 使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各不相同的价值选择和各具特色的个性特点都得到了展示与表现,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学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 了解了社会的现实问题, 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思想成熟度不断提高, 有力促进了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 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对“概论”课的学习兴趣和对理论的接受度。

第二, 改革考试方式:要真正理解“概论”课所讲的理论, 学生必须在上课之余阅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参考书, 参加社会实践、关心社会, 了解社会, 积极参与课堂发言, 讨论等教学活动。为了保障学生能积极参加到这些环节中去, 必须改变一张考卷定成绩的传统方法, 代之于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 积极思考与表达的考试方式。为实现“学生第一”理念提供制度保障。

为此, 我们对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和精心设计:“概论”课的考试由期末考试加平时测试相结合的模式, 学生的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与平时教学活动的成绩组成, 比例各占50%。期末考试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随堂测验, 占50% (以标准方式, 即单项、多项、判断等题型, 在最后一次课做) ;二是让学生交一份期末大作业, 占50% (根据讲课内容, 所看资料、案例片, 布置的阅读书目出题) 。平时成绩组成:出勤、占50%, 以课堂点名或者随堂做题的方式 (不得低于三次) , 每缺一次扣除平时成绩10分, 三次不到, 这部分成绩为零分。课堂讨论发言、占20%。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每10人为一组, 通过选题, 搜集资料, 写出字数不低于过1500字的发言提纲。内容可以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同学们自己的思考, 或结合同学们家乡的情况谈对学习理论的体会与思考, 课堂发言, 每组8分钟, 当一组发言时, 其他小组各派一个代表为其评分, 老师综合同学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 平均值就是发言组全体同学最后得分。课外作业:占30%;每学期的平时作业不得低于三次。

3.毛泽东思想教学大纲 篇三

关键词:以人为本 思想品德 教学质量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强调人本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这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落实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上。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人”这个概念。“天地万物,唯人为贵”。《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吗?不问马。说明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其次,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以及“学校教育,学生为本”等,都是从“根本”这个意义上理解和使用“本”这个概念的。

二、弘扬“以人为本”思想是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然选择

在全面推进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学校德育主阵地的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弘扬人本思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然选择。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不仅给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铸造学生的灵魂,以人为目标,以“学会做人”为基点,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抗挫,追求个性发展,塑造“自主、自强、自立”的现代人格,使学生在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

课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着重点和落脚点,就要围绕尊重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来实施。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不再是一个任由老师去雕刻、灌输的材料或容器,而应该是课堂的主角。所以课堂设计就必须体现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要“以人为本”来统领课堂教学的全部。

三、从实际出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弘扬人本思想的构想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根据素质教育关于知识、能力、觉悟全面提高的要求,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注重弘扬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面向全体学生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绝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坚持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工夫,让学生理解记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法纪观念、经济观念和政治观念,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观念的“容器”,采取注入式教学模式,以讲授法为主,进行单一的信息交流,教师讲学生听,要求学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课堂成了讲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违背了教学规律,只能是事倍功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教学模式人性化的本质。那种“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不仅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而且会助长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塑造健康人格、正确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就应以学生为本,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入手,以期培养学生的人性化自觉。

(三)课堂教学设计人性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由此,思想品德教学不应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应是将知识化为素养,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方法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严谨的科学观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1.实行“教育——教学”一体化。思想品德教学要把学好知识、发展能力、转化情感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在人性化的旗帜下,我们还必须特别关注这些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个性人格健康有决定性影响。

2.优化课堂氛围,形成师生互动,体现人性的平等。要让学生独立地表达见解,学会和他人的良性沟通,正是思想品德教学人性化的良好体现,也是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人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可谓“非真理莫言”,假如学生犯错,动辄被批评,甚至被同学、老师取笑,加上教学进度的限制,老师往往更愿意采取填鸭式的“一言堂”,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美]德洛尔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6版

2.周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通识培训书.《教学模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3.徐成芳主编.《中小学教学新大纲及教材分析(中学思想政治)》(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4.(法)罗贝尔·萨蒙.未来的管理——走向以人为本[M].王铁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4.毛泽东思想教学设计孙晓红 篇四

了解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历史学习三步法:“了解—理解—见解”

第一步——“了解”:通过课前或课上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了解基本史实。第二步——“理解”: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学习,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三步——“见解”:通过开放性学习,我们要大胆创新,敢于质疑,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启迪。体验式学习法:

我们学历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我把它叫做体验学习法,就是同学们在这里听课,我希望大家不是被动的。我们听课的时候要思考,要把自己摆进来。这样的课听下来,我们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体验学习法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叫做直接体验,借用毛泽东的一句话:“要知道李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李子的味道”。这叫直接体验。但是,对历史而言呢,这个直接体验,基本是做不到的。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所以呢,还有另外一种很聪明的方法,我们叫间接体验。比如说我们通过书本的学习,我们通过一种模拟的、情景的、感同身受的方法去感悟历史。这个时候我们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所以这就叫间接体验式学习法。这节课我们就试一试间接体验式学习法。第一步——“了解”:

1、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内涵)?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何作用,其地位如何?(评价)

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作用:

2、毛泽东思想 完成表格验收

毛泽东思想还有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回答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举例子说明:

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还有啥呀?举个例子吧。举个例子吧,朝鲜战争,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留弹。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阐述为一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是各打各的,实质上说的是要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简单说吧,你打你的,我让你打不着,我打我的,打得过就打,这是歼灭战,打不过就跑,这叫运动战,放在一起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毛泽东指挥过422场战役,几乎没失败过。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面:三个世界的划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思想政治和文化路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二步——“理解”: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学习,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

结合毛泽东诗词理解不同时期毛泽东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和作用,体会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沁园春 长沙(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鉴于封建军阀势力强大,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国民大革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工人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创作的《沁园春·长沙》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强音和“到中流击水”的斗争渴望。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应当力主沉浮,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西江月秋收起义

(1927)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就明确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和中国农民是革命主力军的思想。

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境的秋收起义,结果失败。这时的毛泽东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他有两个选择:继续攻打大城市,而且这也是党中央的指示,在政治上不会犯错误,不用冒风险,另一个是井冈山(穷乡僻壤)这个是要冒风险的,搞不好是犯错误的。

(1)、毛泽东选了那条路?为什么?

背景:毛泽东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分析当时的形势,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边农村进军。(中国革命的主力是谁,农民,在哪?当然在农村)他带领队伍到达了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毛泽东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路?

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和俄国革命道路正好相反,俄国走中心城市道路。国情不同。

(3)这条路后来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影响:科学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4)教师总结:毛泽东不去长沙而去了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老师认为这也是毛泽东的过人之处: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还善于总结。

毛泽东发动人民战争,表达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和勇气。

这个时期,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分两步走的原因是什么?(由国情决定)最终目标是社会主义,消灭资产阶级,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但现在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未完成。所以毛泽东清晰地分析了当时中国形势,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国情,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物)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使中国人民清楚地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前途,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胜利信心,有力地指导和进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11946-1949)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蒋家王朝灭亡了,毛泽东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战争即将胜利,革命第一步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结束,怎么走向第二步?第二步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怎么样让党干干净净的的执政啊?新中国即将成立,谁来当家作主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共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作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的敌人是不看好我们的。天下大乱,零分。毛泽东和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探索精神做出了回答。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建国后)《水调歌头·游泳》(1956)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毛泽东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规模和灿烂前景。众所周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1997年就动工了。毛泽东所设想的“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象,经过中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而今三峡大坝已经矗立在世人面前。

社会主义建立后,敌我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而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同时中苏关系恶化,失去借鉴模式,自己探索,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做了以上报告,其实主要还是解决党的执政问题。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是没有这些论述的)

我们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涵,理解了毛泽东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和作用,学历史要为现实服务,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自己的见解。

第三步——“见解”:通过开放性学习,我们要大胆创新,敢于质疑,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1、区分三个概念:毛泽东个人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

2、有人说,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和灵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放性思考题)

70年前,毛主席为中央一个烧炭的普通战士张思德同志举行追悼会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从此,“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党和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毛主席终其一生,所致力的就是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

“人民战争”。人民解放军。“人民英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人民政府”。人民公仆。

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喊出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强音:“人民万岁”。这就是人民领袖毛泽东。一身的正能量。毛泽东为什么赢得人民人崇拜啊,因为他崇拜人民,只有崇拜人民的领袖才能赢得人民的崇拜。

所以说:为人民当家作主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也是毛泽东思想 “无敌于天下”的秘密所在。

3、有人说,我们今天有邓小平理论,有三个代表,有科学发展观,不需要毛泽东思想了,怎么看待这种说法?结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谈一谈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开放性思考题,以史为鉴,反思社会。)

思考为什么学习,为什么经商,为什么执政,为什么工作,为什么搞研究,(以史为鉴,反思自己,反思社会)

指导当下领导人治国思想,邓、江、胡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习近平十八大讲话大有毛泽东七届二中全会之风。

十个没有,从严治党治军,用群众运动和革命运动来打击官本位、金本位,打击腐败,让领导和干部夹起尾巴做人、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看官员,轻其言,重其行,看他怎么做,不看广告看疗效。

毛泽东统治下的延安很干净,推广到全国,毛泽东最憎恨的现象就是为害百姓,杀了刘张七官后,中国很干净。反思现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受到很大冲击,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一些混乱。曾经的为人民服务一度让位于为我服务,为人民币服务。而在这种思想下,我们的市场经济开始混乱,贪污腐败的有了,毒奶粉有了,卖孩子的有了,吸毒贩毒的有了,让一部人先富起来后他就死活不带动后者富起来的人有了;

在这种现象下,坚守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商人要反思,官员要反思,每个中国人都要反思。做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也要反思。你为什么而学习?

反思自己,为什么学习?中国人每个人都要反思,如果每个人都以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学习或工作的根本,那我们的社会会更更和谐,更干净。我想,这也是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意义之所在。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

5.毛泽东思想教学大纲 篇五

和耀光

本学期,我担任初中三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上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由于所授班级较多,而且学生的基础又参差不齐,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为提高每节课的效果,教学质量,我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结合身边事例,使知识通俗易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行解决能力范围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集体精神。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我们的学生基础整体而言是不容乐观的,因此批改作业是一件很棘手的工作。针对练习册里题量过多,难度过深的不足,我始终坚持结合学生实际,自己出题的原则,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6.毛泽东思想教学大纲 篇六

想要吸取孔子仁智统一思想的精华,还的从他的仁学思想说起。“仁”是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其全部哲学的基础。《论语》是研究孔子哲学思想的主要材料,其中有50余章谈到了仁,并且好多语义和思想都同“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人在研究孔子思想过程中,对“仁”的内涵与外延有着不同的理解,许多学者见仁见智地提出或感性或理性或深刻或系统的阐述。归纳之,不外乎有以下两种内容,一只关于社会伦理关系的实践方面,一是关于道德品质的修养方面。

孔子的仁智统一思想是孔子指导思想的核心,仁中有智,智中有仁,仁为本,智为知,回答了什么是仁和怎样为仁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体现了人道原则和理性原则的统一,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召唤着亿万中华儿女为精心打造和铸就民族之魂而前仆后继,奏响了一曲又一曲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于一体的道德乐章;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崇尚科学知识,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而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

结合孔子的仁智统一思想,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笔者提出如下看法,以进一步探索引导他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新路子。

第一、加强道德品质教育,积极引导未成年人不断的成长为21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孔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从政治国的人才,而从政治国需要各种本领。他认为学习的次序、本末都要顾及到“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他认为一个人的目标在于实现“天下有道”的“道”。本质在于“德”,即德治是治国的基础,而要作到德治,具体要体现到“仁政”上,因为“仁”包括一切修身的内容,但“仁”又不是一句空话,最终还是要落到“六艺”之中。

孔子培养人的目标是君子、成人。朱熹说,成人者完人也。孔子认为做一个“成人”,智、仁、勇这三德缺一不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智、仁、勇是人才幼苗必须具备的教养。智是文化知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仁是伦理道德,解决人生问题;勇是强健的体魄和勇敢的思想行为,仁是伦理道德,解决人生问题。勇是强健的体魄和勇敢的思想行为。由此可知,孔子注重三育并举。他所倡导的“勇”,不仅在体格上进行锻炼,而且还在人格意志上激励学生做捍卫道义的勇士。“勇者不惧。”《宪问》“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揭示了“勇”是一种卫道的优良品德,包含着见义勇为的思想和勉励行道的精神;刚强坚毅的意志力;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勇挑重担、见危授命的品行;为正义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品质等。这些优良的道德品行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在追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目标,也正是孔子重视独立人格培养的具体体现,开了我国教育培养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见义勇为的“中国脊梁”使我国成为一个富有独立人格教养的国家,人民成为胸怀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人的信念,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命运,因而切实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有用人才是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当务之急。

第二、陶冶高雅情趣,努力培养未成年人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品德结构。

孔子不主张把学生聚纠囿苑之中读死书,死读书,而在讲学之余亲自带领学生郊游、登山,在登山和郊游中领略大自然的乐趣和征服者的快乐,从而陶冶学生的高雅情趣。至于比赛,他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说的是,品德高尚的人,对其它事情是没有必要去争的,但对于射箭必须要争,而且还要争出个高低你我来。参加比赛要注意道德修养,上场比赛前应相互揖让,比赛终了之后还应相互敬酒,胜者揖让,不胜者升之,出言恭逊友好。这样的竞赛才算得上正当竞争,“君子”之争。这种对待比赛和竞争的思想出现在两千多年之前的教育中,其积极意义是相当深远的,这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德育思想在对抗性竞争中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和集体发生着情绪和行动上的激烈交锋,不时会出现对参加者和观看者思想品德的严峻考验,无疑对那些在竞争中骄傲自大、斤斤计较、弄虚作假违反规则,动辄恶语伤人,寻衅闹事者起到了教化作用。

人都是有情绪的,情绪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的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变化。孔子很早的注意到了养生之道必须重视道德教养,贵在情志调摄。他在《中庸》中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一般说来,情操高尚的人心胸豁达开朗,富于开拓创造性,具有积极的责任性和高涨的热情。这些人的情绪可以强化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肌体健康从而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对峙人生和社会。在教育教学中,孔子力求培养学生具有“乐而不淫,衰而不伤”《八佾》的情感,引导学生掌握“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的原则,以“中和”的态度为人处事,以达到息养身心的目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对未成年的心理和生理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公平竞争意识,效率优先意识,身心健康意识,不断健全他们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个性品质。

第三、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使未成年人不断地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行为习惯。

孔子坚持学行结合,说到做到,不发空论,不许空愿,力求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里仁》“听其言观其行。”《公治长》可见,孔子在对弟子教育时,他自己能够做到身体力行,同时也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孔子很早地发现了教师的人品、智慧、个性品质、世界观等都会给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他还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则强调教师的榜样示范是学生最直接的表率,是引导和规范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手段。真可谓,德高为师,身正称范。古人尚能如此,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十分有理由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在学习实践,生产劳动,社会公益事业,文化科技体育等活动和交往中,深化认识,经历情感体验,磨练意志,增强毅力,养成社会所需的品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山东大学历史系编,《孔子与孔子思想再研究论文集》,吉林出版社1980。

王隶棠:《孔子思想新论》,兰州出版社1988。

杨万年:《孔子“仁”三境界》,甘肃理论学刊1997年第四期。

钟肇鹏:《孔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7.对应思想与模型思想教学分析 篇七

一、对应思想

所谓对应思想, 就是把所研究的对象与另一类对象对应起来, 从而把所研究的对象转换成另一类对象去研究, 常能起到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抽象为具体、化空间为平面等重要作用.重点注意两点:

1.渗透对应思想

对应思想不能像教数学知识那样直接, 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中“对应”的例子不胜枚举, 应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原型、对应的方向、对应的方法和对应转化后的优越性等, 并在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感知“对应思想”.运用对应思想的典型范例:

2.掌握对应方法

怎样应用“对应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要解决:一是和谁对应?二是怎样对应?拟结合教学内容, 就这两方面指导和训练.

例1 计数问题教学.如图1所示, 某地有南北街道6条, 东西街道7条, 一邮递员从该地西南角的邮局A出发, 送信到东北角的B地, 要求所走路程最短, 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简析 最短路线只能是向东走和向北走, 每相邻两街道间视为一步, 则每一最短路线的走法都是东走5步、北走6步, 计11步.东走一步记为1, 北走一步记为0, 11步对应11个空格, 则由A到B的每一走法对应着这11个空格中某5个填1 (另6个随之填0) 的一种填法, 反之亦然 (如图2) .所以, 不同走法共有N=Cundefined=462 (种) .

二、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有两项:一是记忆和应用模型, 就是把实际问题迭代到已知最适合的模型中求解;二是构建模型, 根据实际问题寻找最贴近的模型, 使之能解决实际问题.课标强调的“模型思想”, 主要指构建模型.指导数学建模, 拟注意三点:

1.重视发挥“不考”内容的作用

教材中阅读、思考、拓展、链接等材料, 大都不考, 常不被重视.其中不少内容对学生有形成模型概念, 了解建模方法, 激发建模兴趣的作用.因此, 对“不考”内容要足够重视.

2.进行信息技术指导, 掌握数据拟合方法

数学建模的主要内容是数据拟合, 而现代信息技术是数据拟合的有力工具.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事例, 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拟合数据的方法.

例2 研究某地未成年男性体重y (kg) 与身高x (cm) 之间的关系.

方法步骤: (1) 抽取个体, 得相关数据:

(2) 根据上述数据, 利用Excel (插入/图表) 作散点图.

(3) 在图表/添加趋势线的选项中得候选模型:

①线性y=0.4294x-25.318, R2=0.9311;

②对数y=43.937lnx-182.25, R2=0.8467;

③乘幂y=0.001x2.1029, R2=0.9865;

④多项式y=0.0037x2-0.431x+19.697, R2=0.9971;

⑤指数y=2.004e0.0197x, R2=0.998.

其中R2为相关系数, 表示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百分比.R2越大, 此模型越接近实际.

(4) 选定最合适的模型:指数型 (如图3) .

3.利用实习作业, 亲历建模过程

实习作业是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最好平台.布置实习作业时, 要强调收集数据, 这是学生亲临其境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数据应注意利用统计学中样本抽取的有关方法, 具有随机性、代表性.对完成的作业, 要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和老师讲评, 使知识、能力、价值观都得到发展.

摘要: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对应思想”与“模型思想”是两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数学思想,对应思想,模型思想

参考文献

[1]朱成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导论[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1, 15-126.

8.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篇八

关键词:陈旧观念 教师素质 德育教育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想在这里谈谈点滴体会。

1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陈旧观念。

当今的素质教育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展个性。然而多年来,由于教者的教学观念陈旧,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实行班优分率的比较,升重点中学的名额限制,一纸成绩定分晓,在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制度下,还有多少学生依然困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表现在:

1.1学生成为作业的傀儡

学生理应是作业的主人。作业似乎一直成为学生对当天所授课程的延伸点,教者“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教学策略,家长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为小孩的“紧箍咒”,使得作业这道有滋有味的“文化餐”演绎成了束缚学生、压抑学生个性成长的枷锁,他们成了作业的“傀儡”。从表面上看,学生好像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实际上,这种训练的方式僵化了原本活跃的思维,使丰富多样的思维方式变得单一乏味,驳夺了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无暇休息、活动,长此以往,哪有不憎恶学习之感呢!过多的束缚,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只能压抑学生的天性,只能阻碍学生健康的成长,而“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能令其茁壮成长,趋向完美。

1.2课堂成为教师的专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教师肩负着育人成材的使命,背负着家长的期待面对着优分率及升学的压力,使得他们的确像“春蚕”一样,鞠躬尽瘁。面对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阵地,死攻强守,不放过一个知识点,不放过一个学生。讲台前,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似懂非懂地听;黑板上,写下一道又一道专题练习,孩子们稀里糊涂地抄、背。常常越俎代庖,帮学生找重点,划关键,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而在实际应用中却一筹莫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科学把握学生的知识规律,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真正能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老师又有多少?

1.3“兴趣班”扼杀了孩子的兴趣

“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为了使自己孩子能够多才多艺;送孩子四处学艺,学英语、学书法、学画画、学钢琴……各种兴趣辅导占用了孩子们大部分课余时间。一到假期,学生们更加忙碌了,在家长的强迫下奔命于各种兴趣班,从而使许多孩子发出感叹:假期我一点也不喜欢了!自由和兴趣被无情地剥夺了,久而久之,厌学情绪充斥着他们。

现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人心,我们的教育观念也要彻底改变。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改变传统的教师垄断的教学模式,还自由、民主的教学模式于学生。

2政治老师的自身素质要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因为任何新课程的推行,都推动着教师教学行为的更新,都需要教师行为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而教师行为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进程与成败。所以我们要有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而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2)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改革的深化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老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及时掌握新的政策、法规。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3)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还需在工作中勇于创新,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教研,结合山区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政治素质教育。

(4)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正人先正已。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做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在教学中注意用个人的人格力量去告诉学生怎样做人。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作为老师要认識到自己从事的工作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亡。要以爱为根本,倾心育人,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爱生之情,才会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热爱每一位学生。

3大力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3.1加强德育教育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思想。

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地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有关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来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目的决定了政治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3.2加强德育教育是当代中学生道德特征决定的

中学生道德特征主要表现为崇高与庸俗的统一 。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崇尚先进、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学生的道德主流,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有些学生是非、善恶、美丑不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增长,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对影星、歌星及其他偶像盲目崇拜,表现出道德的庸俗化。

中学生道德特征还表现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他们从小就接受家庭传统美德的熏陶,受到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感染,在他们身上肯定会把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延续下来,体现出道德的连续性。但是,进入了21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反映在人们道德上过分强调索取,拜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泛滥,信息网络的形成等这些道德的出现明显具有阶段性特征。而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生理形成阶段,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受这种道德的阶段性特征的影响,从而表现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责无旁贷。

3.3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应把着眼点之一放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衡量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应看它所培养的学生有多少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实际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任何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如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注定要失败的。

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仅立足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如:参观爱国教育基地、参观红色苏区等,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的课外学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在思想品德课中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检测,得到了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下一篇:青春励志散文叙事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