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随笔

2024-06-21

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随笔(17篇)

1.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随笔 篇一

背景:

贝贝班新建了一个“小小动物园”,那里有“小河”,几只青蛙蹦跳在绿色的荷叶上; 有“草地”,上面摆放着孩子喜欢的毛绒小兔,小恐龙等食草动物;有“树林和山洞”,其中隐藏着“老虎”、“豹子”等猛兽,这可是孩子最喜欢参与布置的区域。这天,可可、小羿、乐乐三个幼儿正围坐在圆桌前,他们看着老师用雪花片精心搭建的小黄鸭,乐滋滋地尝试着搭建小鸭子,试图搭建成功后就可以放进“小河”,让“小鸭子”能快活地游泳。也许搭建小鸭子对小班孩子来说有点难度。小羿插了一会儿就离开了,乐乐改变了玩法把雪花片一片一片连接起来,可可抬起头对着老师嚷嚷:我不会搭小鸭子……

事件:

我快步走过去摸摸可可的头坐在他身边,轻轻说:看小鸭子的头是什么形状的?边说边拿起雪花片示范嵌插的动作,嘴里讲解着要领,可可眼睛紧盯着,小手也试着把雪花片插进另外一片中,总算能够插进几片了,可是他的眉头却皱起来了:“太紧了,好难插啊!”

(此时我发现对小班幼儿来说,由于手部肌肉发育并不完善,力气又小,要做到把雪花片完整地嵌插成一个圆形有难度,怪不得幼儿尝试了几下就放弃,看来可可要独立完成搭建小鸭子的任务是相当有难度的,我是否协助他完成……)

正当我举棋不定的时候,我看到乐乐还是在一个劲地把雪花片接长,他把雪花片边上突起的圆点按插在另一块雪花片的小圆洞中,大拇指灵活地按动着,我问道:“你用雪花片搭了什么呀?”乐乐得意地说:“我搭得是蛇,妈妈说春天到了,小蛇也会出来游泳的!”一旁的可可也乐了:“可是小蛇怎么没有眼睛的!”

(两个孩子的对话,促发了我的灵感,何不改变预设的内容变搭建小鸭为小蛇,降低孩子搭建的技能要求,又能满足孩子操作摆弄自主创作的乐趣。)

我接着可可的话,用惊喜地声音说:“乐乐的想法太棒了,可可你的提议也不错,我们赶快到美工区取一些动动眼给小蛇装上怎么样?”可可拿来了动动眼,我用双面胶把它们安装在“小蛇”的头部,乐乐开心地说:“眼镜蛇,真好玩!”可可连忙拿起雪花片嚷着:“我也要做一条小蛇!”这时小羿被我们的谈话吸引住了,他也开始拼搭起小蛇。我又取来了一些洞洞眼用一个盒子装着,作为孩子搭建小蛇的辅助材料,看着孩子们投入的样子,便悄悄地退出了。

(孩子投入喜爱的样子,让我深信此刻自己没有按照预设的内容来指导幼儿,而是通过关注来自幼儿与众不同的做法,及时添加辅助材料变成幼儿易接受又有兴趣的内容是正确的,因为这让孩子体验到操作摆弄自主创作的乐趣。)

当我再次走近三个孩子的时候,发现桌子上多了好几条花花绿绿的小蛇,可可得意地说:“这是我做的小蛇哦!你看,好看吗?”的确这些小蛇转动着圆溜溜的眼睛,有长有短,有笔直有弯曲的造型,真是漂亮又有趣!我欣喜地笑了。不过,我很快发现孩子们制作的小蛇都是用雪花片无序联接而成的,如果放在一起的话可能就无法分辩到底是谁制作的?是否就此让孩子们把小蛇送到动物园的小河中,满足他们的成功感呢?

(二期课改中特别强调教师要有整合的意识,我如果能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与幼儿互动,让他们用各种方法去发现比较小花蛇的异同,从无目的向有意识地探索联接的方法,就可以在发展建构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想到这儿,我就坐了下来对孩子们说:“我也想做一条小花蛇。”说着,我用雪花片按照一片红,一片黄这样的规律联接起来并将完成的小花蛇和孩子们制作的小花蛇放在一起问:“这么多小花蛇啊!你们还能够找到自己做的小蛇吗?”三个孩子睁大了眼睛,目光聚集到小花蛇上。过了一会儿,可可指着其中一条蛇说:“这是我的小蛇,它的头是红的。”“可是这里还有几条头是红色的小蛇呀!我疑惑地问。可可又看了看,伸出手指点数着雪花片说:“我的蛇尾巴还有三块紫色的雪花片。”乐乐拿起一条笔直的蛇说:“我的蛇是很长很长的。”小羿连忙指着盘旋弯曲的蛇说:“这是我的蛇,它卷起来了,它也很长很长的。”可可说话了:“到底谁的长呀,你们比一比。”小羿忙把小蛇拉拉直和乐乐的小蛇头靠头,这下可分辨出来了。小羿高兴地指着多出来的地方说:“看,我比你多了四片雪花片。”“原来卷起来的蛇看起来短,拉直了就能发现它真正的长度了,那你们知道我的小蛇是哪一条吗?”我接着孩子的话问道。乐乐马上说:“我知道这条是你做的,你的是一块红的一块黄的红黄小蛇。”小羿接口说到:“你的小蛇是有规律的。”“原来我们每个人制作的小蛇都是与众不同的,你们记住自己的小蛇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了吗?”我笑着问。孩子们欣喜地点着头,“现在我们就挑一条最棒的小花蛇把它们送到小小动物园去吧!”

(此时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与幼儿共同活动的乐趣。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我如愿地渗透了教育内容,扩展了幼儿的思维方式,促进幼儿更加有效的学习。)

再看“小小动物园”那边热闹的情景:几个孩子围在一起,有的兴奋地向同伴介绍着自己的小蛇、有的让同伴猜测自己的小蛇躲在那里?有的模拟着小蛇游动的姿态……当然,这就吸引了更多想制作小蛇的孩子。

反思:

在对区域活动搭建小鸭子的指导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重视有效的师幼互动。由于教师本身水平有限,预先设计的活动内容不一定考虑周全,再加上预设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需要教育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互动,也可以说区域活动中要形成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活动内容的过程,才能促进小班幼儿更加有效的学习。

第一,教师应遵循“观察在先”这一理念,才能有效地面对不同的活动对象、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实施有效指导。活动中,我敏锐地捕捉到制作小鸭子时幼儿的不同表现(有放弃、有求助、有变异)。在深入观察并指导后,我还发现幼儿主要存在操作技能跟不上的共性问题,帮助我作出价值判断,改变预设内容,增添新的辅助材料,调动了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使更多的幼儿尝试不同的联接小花蛇的方法,引发幼儿关注小花蛇的不同之处(颜色、数量、形状等),促进了幼儿认知的发展,这也是运用先观察后指导的一个重要收获。

第二,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如能以共同游戏的方式与之互动,以伙伴的身份和幼儿对话,以激趣的方式鼓励幼儿说发现,能有效地推动活动的开展。当我发现幼儿制作的小花蛇存在好多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让我发现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于是我以游戏玩伴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活动,故意制作了一条有规律的小花蛇,并把它混入幼儿制作的小花蛇中,适时地抛出疑问,引发幼儿关注小花蛇的不同之处。这种基于幼儿发展水平的引导,也是我在游戏情景中,发现、了解、判断幼儿的游戏状况与心理后,开展适时的小组分享交流活动。

第三,教师要重视生成的内容和做法,并不断挑战自我,积累生成的方法和时机,判断生成内容的意义与价值。当幼儿尝试制作小鸭子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时,我的思考判断是:先观察指导判断问题所在——设身处地为幼儿考虑。其次捕捉亮点了解想法——判断来自幼儿生成的内容价值。最后支持生成提供帮助——鼓励孩子创造性的开展活动。这些做法使生成的内容焕发光彩,从而使生成活动超越了预想的目标

2.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随笔 篇二

幼儿园常规是指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研究者将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常规划分为:个体性规则、群体性规和社会交往规则。幼儿园小班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常规教育, 就是通过有效的教育, 让幼儿熟知一些必须掌握的素质, 并学会将素质在自身年龄段的生活活动中加以体现, 使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内容更加契合教育规划及教育目标。同时, 幼儿在幼儿园内部受到的常规教育同样会在幼儿园之外的幼儿生活中发挥教育作用, 使幼儿园的教育成效自然的延伸到幼儿的园外生活活动中, 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可见, 幼儿园小班日常生活的常规教育是以提升幼儿的受教育水平为目标, 是幼儿实现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最终, 幼儿才能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过程中实现茁壮的成长。

二、小班日常生活活动中常规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小班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常规教育可以从个体性规则、群体性规则、社会交往规三个方面加以划分。因此, 其常规教育内容不能偏离这个教育范畴, 反而会紧贴这个范畴要求, 做出相应的努力。

1. 个体性规则

个体性规则是幼儿在生活中以个人成长为核心内容的一种常规教育, 其要求幼儿园对个体幼儿进行良好的常规教育, 确保常规教育能够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 使他们拥有完善的性格, 健康的心理及正确的思想意识。个体性规则以教育对象的个体化作为基本特征, 使之能够认识到自身的潜在能力, 并以完善自己为教育目标。同时, 个体性规则也可以兼顾他们自身的个性化元素, 例如年龄、心理、爱好及性格等等。通过对个体性规则的掌握, 能更好的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 更好的针对性的进行幼儿教育与管理。

2. 群体性规则

很多时候, 个体性规则要求幼儿个体受到基本的常规教育, 从而使个体实现健康成长。同时, 每个健康的幼儿个体更是向幼儿园灌输群体性规则的必要载体。否则, 作为群体组成部分的个体失去了基本常规教育, 那么, 他们的思想便会与群体性规则的教育内容相去甚远。因此, 群体性规则要求每个人都要响应相应的规则, 并在与其他人的协助合作下真正体验群体性规则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此, 幼儿的团结意识团队精神就能够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发挥。从幼儿时期, 就对其进行群体性教育, 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 从小养成的习惯将会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 甚至影响其性格与品格。群体性规则的实现与教育, 就是为了能够让幼儿从小就有团结的态度, 从而为未来打下基础。

3. 社会交往规则

社会交往规则将幼儿交往的范畴提升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领域。可见, 社会交往规则也是在为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础。因此, 每个人都会在社会之中与他人进行沟通交际, 与他人形成各种同学、同事、上下级等等关系。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的常规教育过程中, 注重培养社会交往规则, 并且学会以前瞻性的发展眼光看待问题。最终, 幼儿才能学到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则。

三、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的实现措施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极具现实价值的选择。因此, 针对幼儿常规教育的内容, 可以利用不同的措施进行, 并保障幼儿常规教育的现实效果。

1. 个体性规则的常规教育

作为独立的个体, 幼儿的个体性常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因此, 我们必须在个体性常规教育过程中充分注重幼儿的个体化因素, 其中包括年龄、心理、性格、爱好等等因素。比如, 幼儿园可以为幼儿构建一个农家乐乐园, 自建一个茅草屋, 让里面放置很多幼儿耳熟能详的物品, 蔬菜水果;还可以构建一个喜洋洋医院, 有打吊针的瓶子, 药品。这样, 老师就要借助这些物品对幼儿进行个体化常规教育。当孩子面对蔬菜水果时, 老师要教育幼儿辨别蔬菜水果, 并告知哪些蔬菜水果容易成为反季蔬菜水果, 并讲述反季蔬菜水果的危害, 让幼儿懂得个人生命安全健康的重要性;当幼儿面对吊瓶、药品时, 老师可以教育幼儿进行药品安全教育, 并让幼儿知晓生病时应当及时就医治疗, 而不应当迷信。如此, 幼儿就能够掌握一些符合自身年龄特点及心理要求的基本常识。

2. 群体性规则的常规教育

群体性规则的常规教育需要建立在幼儿所处环境的前提下, 毕竟, 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地方。幼儿离开这个集体是无法进行学习的, 只有借助这个群体, 在群体学习氛围下, 才能学到更多的常规教育内容。可见, 幼儿园从小就要注重幼儿园的集体意识及团队精神的培养。比如, 幼儿园旁边有一个公园, 老师在带来幼儿去公园玩耍时, 就要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 让幼儿知晓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及团结意识的现实价值。如此, 幼儿才能学会互相帮助, 并会在活动中互相提醒, 防止一些不文明不安全的动作的出现。又如, 大型幼儿园内可能还有大型的室内游乐场, 有森林木屋, 水床, 旋转椰子树, 有球池, 蹦蹦床, 一旦众多孩子进行游乐场, 集体安全事故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 很多孩子都会受到不应有的伤害。老师可以在带来幼儿玩耍时, 体现幼儿的集体安全的重要性, 并让学生实现友好相处, 完善他们的性格。当然, 在玩耍的过程中, 老师也会发现幼儿的爱好, 从而结合幼儿的爱好, 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3. 社会交往规则的常规教育

随着幼儿逐渐长大, 经历很多学校阶段, 从而进入社会加入社会效益的整合分配, 社会交往便会频繁发生和出现, 可见, 社会交往规则的常规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就应当得到体现。社会交往往往需要借助丰富的知识和才能。因此, 幼儿园可以适当脱离教育局指定的新华书店的教材, 变通增加一些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内容。例如, 可以适当增加国学、牛津英语、蒙氏数学等教育内容, 这样, 幼儿能够感受到国学的乐趣, 从而在学习中教会幼儿很多基本道德素养, 如诚实信用、孝顺父母等等道德素养;牛津英语也会培养幼儿的英语兴趣, 为他们后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四、结语

幼儿园小班的常规教育对于幼儿的自身成长非常重要, 幼儿园及老师必须格外加以重视。同时, 我们也要针对幼儿园的特点, 分析好常规教育的具体内容, 并对具体内容加以详细研究, 结合幼儿园小班学生的特点进行良好的教育, 使他们在常规教育的感染下, 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并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素琴.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J].快乐阅读, 2013 (07) :86.

[2]翁琴英.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6) :274-275.

[3]陈婷.幼儿隔代教育对幼儿园发展的新要求[J].生活教育, 2012 (18) :83-85.

[4]尹丽珊.幼儿园常规教育之我见[J].时代教育, 2012 (24) :222.

3.浅谈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 篇三

关键词:事故; 意识; 引导;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12-001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幼儿园应建立房屋、设备、消防、交通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以及食品、药物的管理和幼儿接送等制度。防止发生失火、溺水、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煤气中毒、吞食异物和防止幼儿将异物放入眼、鼻、口内以及交通安全等事故。”因此,培养小班幼儿初步安全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做到家园教育同步,是小班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3-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动作还不灵活、协调,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够,识别危险能力差。现在的家长虽然比较关注幼儿的安全,但幼儿年轻的父母缺乏育儿经验,爷爷奶奶又过分溺爱,如何防止幼儿伤害事故的发生,如何引导家长正确管理孩子已迫在眉睫。

幼儿园家庭安全教育存在着注重给幼儿提供安全、保护性的环境,忽视幼儿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保护自身的能力,是安全教育的目标。同时,在这一问题上也应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实现家园同步教育。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游戏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的中介。首先,教师为幼儿创设与安全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其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織一系列的实践和操作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从而逐渐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小班阶段的幼儿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强、行动具有模仿性,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对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甚至有些盲目。同时小班幼儿的动作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缺乏生活经验,对危险的认识能力很低,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刚开学不久,幼儿的情绪尚未稳定,老师利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来开展集体活动。但老师发现每天上午家长送幼儿来园时,有幼儿要跟别的家长到外面去找妈妈,或者一有机会就朝活动室外面跑。针对这种现象,老师灵活调整原有计划,生成了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如“不跟陌生人走”、“小鸭找妈妈”等;老师采用情景表演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如幼儿从“小鸭找妈妈”的情景中感受到小黄鸭找不到妈妈的痛苦,从而产生了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意识。幼儿情绪基本稳定后,老师又根据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特点,设计了游戏安全的教育活动,并进行小组练习。如“有秩序地滑梯”、“一个跟着一个钻”、“小小运动员”等。接着老师还注重环境安全的教育。设计了“危险的地方”、“小猴爬窗户”等。为了使安全教育活动生动、有趣、形象,老师拍摄了录像给幼儿观看,让幼儿获得感性经验,把个体的经验转化为群体的认知,以弥补小班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同时老师还实施了对幼儿人体保护的教育。如“小手洗干净”、“生病了”等。除此之外,老师还对幼儿进行了食物安全的教育。如“小肚皮疼了”、“这些食品不能吃”等。

幼儿园实施安全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教育完成。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向家长详细介绍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如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记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牢记父母的姓名及工作单位;初步学会拨打紧急呼叫电话等。举办家长讲座,开辟“家长园地”及班级QQ群等专栏,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与家长共同探讨,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家园共育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园必须密切配合,达成共识,实现家园的同步教育。我园小班年级组的安全教育工作得到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老师养成“嘴勤、耳勤、手勤”的工作习惯,每天在活动室、游戏区等地看一看、查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老师随时抓住安全教育契机,进行正确引导。幼儿园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访、交谈等形式,加强家园配合。家长结合幼儿园的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也较好地把握了“保护”和“培养”的分寸。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了解孩子,研究孩子,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只有了解幼儿,才能减少教育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浙江宁波也有一句老话:“三岁脾气看到老。”安全教育从幼儿进园的第一天抓起,持之以恒,定能为每一个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4.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心得体会 篇四

在观察我班的角色游戏时我发现幼儿在做烤串时,只会把所有的材料胡乱的都串到一根小棍子上。我发现之后没有马上去阻止幼儿的操作,而是在一旁也作了一串。在最后讲评时我先拿出刚才幼儿做好的烤串,再拿出自己做得比较有规律的烤串,我问幼儿:如果你要来卖烤串你喜欢哪一串?小朋友都喜欢有规律的那一串。“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串呢?”“因为他像烤串!”朱爽认真地说。杨嘉颖说:“因为它的颜色都排队的!”“我们烤串店的`服务员都希望自己做的烤串都能卖掉对吗?我们一起来把它们便漂亮好吗?”

在后来的观察中我发现烤串的制作水平在逐日的加强,烤串店里的生意也变得很好了!

反思:

虽然在开烤串店之前,我们已经对幼儿做过关于排序的训练。但对幼儿来说还是缺乏实际的体验。小班幼儿的操作激情来源于生活,于是,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制作烤串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店里的营业额时,才会注意到一些制作上的细节,关注到制作时排序的重要性,知道按照一定规律有节奏的排列的东西是美的。希望自己能作出美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积极探索积极创新,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

5.小班教育随笔心得 篇五

这是我听班主任孙老师说的一件豆豆的趣事,很想写出来一起共享。

一天,孙老师带孩子们到东院颐养园去玩,颐养园里面大概为给老人们解闷,饲养了几只全身白毛的小兔子,孩子们长这么大,大概也从未见过小兔子,今天看到,孩子们就围在小兔子旁边,再也不愿离开了,有的伸出小手抚摸小兔的脊背,有的戳戳小兔子的长耳朵,有的歪着头看小兔子的眼睛,“哎呀,小白兔的眼睛怎么红了,是谁打得它?”有孩子很奇怪地惊叫起来,不等孙老师搭话,小豆豆就解释了:“不是打的,小白兔的眼睛原来就是红色的,我书上就有。”

6.小班老师教育随笔心得 篇六

哎!!一向调皮的之毅依然如故,我想喊,可是喊不出。想教育他,没这个精力了,这时我灵机一动,我说不出话,让之毅来代替。“之毅,你来帮老师点名,好吗?”他连忙答应了,站到前面还真有版有眼的,平时真是看不出来,他就从1号点到了最后,还一个不差,我鼓励孩子们及时给他肯定。接下来的两个活动中他也表现出积极的状态,活动中开小差的时间少了许多,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吃好饭要分垫子了,我看到他早早的吃好了,我就示意让他来分,他连忙分给了吃饭快的一些孩子们,这个小老师当的真是有模有样的。我也看到了之毅小朋友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高兴的在其他孩子面前说着“我当上了小老师”“老师表扬我了”…我轻轻的把他叫到跟前,跟他讲了道理,还让他继续努力,争取表现的更出色。经过这件事让我思考了很多,平时表现好的孩子经常得到表扬与鼓励,而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呢,也许许多人就忽律他们了,其实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及表扬。

7.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随笔 篇七

一、小班幼儿在幼儿园中经常出现的不安全现象

现象一:走路爱东张西望, 不看前面, 磕磕碰碰, 经常摔倒。

现象二:不洗手就吃东西, 爱吃手、衣服领子和袖口, 爱把玩具放进嘴里, 从地上捡起食物就吃。

现象三:对成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感兴趣, 喜欢触摸, 包括电源插座、插销、洗衣机等危险物品。

现象四:在入园初期由于和家人分离焦虑的出现, 总想让别人把自己送回家。

通过这些表现, 我们可以看出小班幼儿的安全意识淡薄, 危险随时有可能发生。

二、原因分析

1. 来自幼儿自身。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骨化过程尚未完成, 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 动作不协调;生活卫生知识经验匮乏, 不了解细菌对人体的危害性;好奇心强, 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模仿, 不能预知危险;不了解社会的复杂性。

2. 来自家庭。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人的照顾, 在生活和精神上都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关怀。同时, 孩子自己的事情大部分由家长包办代替, 致使他们长期处在被动保护的状态下, 使其丧失独立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3. 来自于幼儿园。

幼儿园是群体生活, 师生比例相对较大, 教师的照顾不如家长“一对一”在家里照顾得细致周到。

4. 来自社会。

社会复杂, 人们的法律意识、道德水平不同, 有一些不法分子专门拐骗小孩。

由于小班幼儿自身的年龄特点以及来自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 使得危险隐患存在于刚刚离开家庭步人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身上。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对小班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策略

情境教学法就是充分利用具体形象, 创设典型场景, 激起幼儿的学习情绪, 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生动、逼真, 能够把幼儿带人一种意境, 使幼儿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 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情境教学法易于小班幼儿理解和接受, 教育效果显著。

1. 再现真实生活情境, 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为巩固幼儿刚刚建立起的正确认识, 教师再现离园情境, 使幼儿认识到只有在教师叫到自己的名字时才能出去, 从而引导幼儿用行动来验证“不跟陌生人走, 跟随教师最安全”的想法, 使认识与行动得到统一。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再现幼儿生活, 促使幼儿引发出真实的情感, 获得实实在在的教育。

例如, 在开学初, 幼儿总是缠着教师或小朋友的家长将自己送回家, 尤其看到初次来到本班的外班老师, 幼儿起初感到陌生, 躲避老师。当成人表现出要送他们回家时, 幼儿则大胆地表现出“我跟你走”的举动。针对这一危险隐患, 我们设计了“不跟陌生人走”的活动。选择一位幼儿从未见过的教师, 穿上漂亮衣服, 戴上墨镜, 装扮成陌生人来接小朋友, 并且拿出包装好看的食品来引诱更多的孩子跟她去找妈妈。结果, 有五六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追了过去, 其他孩子也蠢蠢欲动。此时, 幼儿对教师创设的情境深信不疑, 表现出了真实的行为和情感。于是, 教师抓住时机及时与幼儿展开讨论, 引导幼儿共同分析。针对性较强的讨论使幼儿意识到了危险的存在, 认识了什么是陌生人及其带来的危害。

这种源于生活又再现生活的活动给幼儿留下的印象是深刻而持久的。当再有外班教师试探性地要把某个幼儿接走时, 幼儿会说:“我不认识你, 我不跟你走。”幼儿已将教师有意识设计的教育情境融人自己的认识中, 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类似问题。

包装艳丽的糖果谁都喜爱, 小班孩子更是如此。如果发现好吃的食品在地上, 他们大都会捡起来, 要么吃掉, 要么放进兜里。为了教育孩子“地上的东西不能吃”, 我们创设情境, 在院子里散乱地放些食品。于是, 幼儿把食物交给教师, 又投入了游戏。这时, 有一位陌生人 (由一位食堂后勤人员扮演) 拿着好吃的食物来引诱孩子, 有的幼儿接过来就要吃, 有的幼儿愣在那里不知道该不该要, 有的幼儿则对陌生人说:“我不认识你, 不能吃你的东西。”此话提醒了大家, 于是, 幼儿都纷纷把食物还给了陌生人。

这时, 本班保育员老师端来一盆水果, 邀请幼儿回班吃。教师及时问大家;“地上捡的东西不能吃, 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吃, 那么谁给的东西能吃呢?”幼儿纷纷回答:“老师”、“妈妈爸爸”、“认识的人”。

生活化的活动使幼儿身临其境, 幼儿在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下不断地进行讨论, 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不能随便吃地上捡的和别人给的食物。生活即教育, 在生活需要教师及时抓住各种契机给、幼儿正确的引导。

2. 借助实物、图画、录音、表演再现情境、演示情境, 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 对于不容易看到的事物, 根本不会理解, 需要教师借助实物帮助他们发现和认识。

对于不容易看到的事物还可以采用图画、录音和表演再现情境的方法。例如, 小班幼儿吃手现象严重, 尽管教师经常会说“细菌都吃到肚子里了”, 可是并没有引起幼儿的注意。为了帮助幼儿感受细菌的存在, 我们开展了“赶跑细菌, 小手真干净”的活动。教师采用图片 (大手上面有两个大大的面目狰狞的细菌) 、录音 (《细菌的自白》) 、体态表演 (教师根据录音内容用身体做出相应的动作) 等几种形式共同配合。在情境表演中, 细菌被拟人化了, 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平时看不到、摸不到的一些有害细菌无处不在, 并且对自己的身体有极大的危害。多种形式互相交融, 使教师创设的情境生动逼真, 幼儿积极地融人其中, 产生了真实的情感, 获得了深刻的体验。

3. 感受、体验、对比不同的情境, 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声音可以渲染气氛, 把人带入一种特定的情境, 但是不同的声音, 如乐音和噪音就会使人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小班幼儿在游戏中, 经常会由于兴奋而大喊大叫, 教师的提示只能暂时起到作用, 由于幼儿缺乏对教师提示语的理解, 声音很快又会响遍活动室。

为了引起幼儿的注意, 认识到小声说话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嗓子, 还可以保护自己和大家的耳朵, 于是“小声说话, 保护嗓子”的活动应运而生。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两种不同的情境, 引导幼儿感受、体验, 从而确立自己的正确行为。在第一种情境中, 幼儿随着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自然、快乐地跳舞, 大头娃娃被这种和谐的气氛所吸引, 也加人其中。于是, 大家敲起锣鼓, 唱起欢乐的歌曲。由于气氛热烈, 情绪高涨, 逐渐进入到第二种情境。幼儿由于兴奋而大声喊叫, 使劲地敲击乐器, 结果这些尖厉的声音把大头娃娃吓跑了, 幼儿失望地望着大头娃娃离去的背影。接着, 师生共同讨论了大头娃娃离开的原因, 发现是幼儿尖厉的声音吓跑了大头娃娃, 于是决定用好听的声音把她吸引回来。大头娃娃终于被幼儿的真诚所打动, 再次回到幼儿中间。于是幼儿轻快地敲击锣鼓, 唱起歌谣来。

8.幼儿园小班教师教育教学经验论 篇八

关键词: 幼儿园 小班教学 音乐游戏教学

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经历的教学环境不同,所以在教育教学经验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别。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认识,提出音乐游戏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的见解。

1.小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班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与音乐和舞蹈相互融合,还与知识和活动及身体的协调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关系。在整游戏中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锻炼,促进其形成健康而又向上的人格。幼儿园小班内的幼儿大都在4岁左右,且进入幼儿园的时间最短,教师不能像对待大班和中班幼儿那样,应采取音乐游戏引导幼儿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音乐游戏主要是幼儿教师将具有较强律动性的儿歌播放出来,引导幼儿在儿歌的带动下简单地进行游戏活动和学习。游戏是一种快速引导幼儿进入课堂状态的重要方式,在小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1]。

2.关于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方式的几点经验

一是在幼儿园小班实施音乐游戏教学时,首先就应具有一定游戏的规则。在小班幼儿学习中,加强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掌握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只是一种游戏,其必定需要一定的规则,与非音乐游戏相同。在音乐游戏中,其规则主要是按照音乐节拍实施,否则就会导致其成为背景音乐,最终导致其失去应有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音乐游戏教学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小班幼儿所熟悉和喜欢的音乐进行游戏,若幼儿不熟悉游戏中所采取的音乐,那么首先应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简单的学唱,待其在熟悉歌曲之后进行游戏活动。所采用的游戏规则应越简单越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规则,并在设计中做到循序渐进,从而促进音乐游戏教学成效的提升。

二是尽可能将音乐游戏与歌曲个舞蹈及知识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因为在幼儿学习中,不仅有音乐的欣赏,还有唱歌和跳舞及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应确保所选音乐具有较强的节奏性,但是歌词内容应尽可能地简洁,教师同时应配备一定的动作,才能更好地加深小班幼儿对其的理解[2]。

三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学习,小班幼儿若采取课堂进行音乐和舞蹈的教学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主要是由于其自律性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因此教师不能生硬地要求学生学习这些东西,而应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加强对其的教学,在音乐游戏中加强幼儿对其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在游戏和娱乐中促进其在玩中乐和乐中学。

四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知识的学习。在注重上述应用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利用音乐游戏引导幼儿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一般而言,大班幼儿可以采取音乐游戏进行诗词学习,但是小班幼儿应以数字学习作为重点进行游戏教学。例如引导幼儿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可以引导幼儿做《找朋友》的音乐游戏,一边唱《找朋友》,一边丢手绢,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就可以引导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这样在音乐游戏中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此外,还能促进幼儿身体的锻炼,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在这一游戏中,幼儿还能随着游戏的进行而拍手和点头及摆手和摇头等,从而促进其对知识的学习。

五是在音乐游戏中缩小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情感方面的距离,在进行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双方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到音乐游戏之中,最终促进幼儿对学习的热爱。例如以音乐游戏“小火车”为例,教师可以播放儿歌《小火车》,教师作为火车头,后面的幼儿一个接一个抓住前面幼儿的衣襟,根据音乐的节奏在教室内行进。为了让游戏更加有趣,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提前做好情境设置,如小桥、拱形的隧道门等,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3]。

3.结语

在小班幼儿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分析,紧密结合当代幼儿的特点,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采取诸多音乐游戏等方式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小班幼儿教学,从而更好地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快乐地渡过幼儿学习时段,成为幼儿的启蒙导师,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余娓生.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动性[J].就业与保障,2012,Z1:45-46.

[2]刘琬琬,师晖.浅谈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J].新西部(理论版),2012,11:140-141.

9.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 篇九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孩子们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又有一个像姐姐一样的大朋友,这个大朋友还需要他们的“照顾”与“同情”,一下子孩子就感觉自己长大了。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对此感到又自豪又快乐又满足。

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看《西游记》,也对里面的孙悟空十分着迷。刚来园的时候,他只是很平淡地表达他是孙悟空,虽然也常学学孙悟空的样子,在他的表述当中有对老师的怀疑,因为他的声音怯怯的。这是他对老师的试探,看老师能不能理解他。如果我们只是很平常地反应,让他自己玩,可能他也就体会不出和老师一起分享这个角色的快乐了。但我们对他的反应是积极的,老师故意做出很惊奇的样子说:“真的吗?你是孙悟空,那太好了!”他的兴趣就来了,一下子精神了,并且还给我们讲孙悟空是如何打妖怪的,讲起来就像自己身临其境一样。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做出很害怕的样子,对他说:“你在前面给我们带路吧,我们怕前面有妖怪,你可以保护我们吗?”他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做着孙悟空的样子在前面奔跑着,还时不时地回来招呼我们。老师的思索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新入园的孩子,我觉得这是每个老师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10.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 篇十

厕所的事件

“教师,我去厕所。”“教师,我大便。”每一天听到最多的就是如此的声音,一开始我也没在意,可是每一天都是这样,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是新来的唐淑娴。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其除了去厕所就是去厕所,呆在厕所不肯出来,不是大便就是小便,出来之后也不愿意回活动室,家长反映她在原先幼儿园教师反映很好,没有这些现象,并且也很聪明……

经过多方分析,一是由于改变了环境,她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二是情绪紧张,不能很好合群,孤独;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教师对其不够亲近。针对这些原因,和家长共同制订了一些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淑娴比以前好多了,虽然还是不愿进活动室,但在教师的热情招呼下,还是能和其余幼儿一齐活动。看到她的提高,我们都感到很高兴。我想,教师把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幼儿,你就会得到欢乐……

11.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随笔 篇十一

一、在生活化场景再现中引发“乱”的创意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小班的孩子在生活中总爱到处走走,摸摸,碰碰,也许你会觉得很混乱,显得杂乱无章,漫无目的,但这也是孩子的兴趣所在。有趣的事情在成人的世界里并不那么容易产生,但在孩子们之间却经常发生。也许,悄悄地在吃完点心之后走到建筑工地,在摆放积木的地方搭一座小房子,孩子们也能高兴很久,只因为他自认为做了一件别人都不会发现的事情。儿童拿着一根小木棒东敲敲,西敲敲;把积木推倒重新构建一个物体,拿着玩具在沙堆里挖“地道”,做“蛋糕”;儿童商量以另一种方式开展游戏;共同去探索水的三态、风的形成、种子的成长……这些活动在有些成人看来觉得毫无必要,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多认识几个字,多学几个算术,多背几首唐诗来得实在。但对儿童个人或儿童群体来说,其意义却极其重大,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丰富了儿童的感知,发展了儿童的思维,陶冶了儿童的情操,儿童从中真正享受到了童年的快乐。

二、在生活化游戏中跟随幼儿“乱”的步伐

“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做到注意力专注确实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刚入园不久的幼儿。他们喜欢摸一摸,玩一玩,然后再进入到集体活动中,因此我们可以顺着孩子们的思路,开展具有生活化的游戏让孩子们跟着游戏走。

比如在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中,有小朋友从家带来了全家福,在平时会有你一言我一语的现象,也许其他活动中还有孩子摸摸家庭照,还可能会出现还没要求操作,就有孩子自顾自地开始创作了。这应该包含了我们所说的活动上所有的“乱”,它的外在表现是孩子不按老师指令行动,自由说话或活动。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分析就可发现其实“乱”出有因。同时老师提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这个活动的内容和主题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提供的材料也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他们十分熟悉;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讲述自己在以往生活中的经验。我想这时的“乱”,乱得有意义,乱得有价值。但是如何用游戏引人呢?于是我们提出了系列的生活化游戏:1.小影楼:请小朋友都来做小小摄影师,为自己的家庭设计相框并参加展览。出示材料,分组开展活动,这样避免了整体创作不易指导,孩子在自由的空间设计自己家的全家福相册。2.小TV台:将孩子的全家福制成PPT,使用一体机播放,请小朋友像主持人一样自己选照片,说说这是谁,大家在哪里做什么。3.家人对对碰:将全家福做成简易拼图,孩子们自己动手找一找,拼一拼,既能提高眼手协调能力又满足了孩子爱动手的欲望,提高了观察力。

三、在生活化材料中探索“乱”的创造性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也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要提供适宜的生活化材料,让幼儿愿意动手,灵活地因势利导,看似“乱”摆弄,实际创意变变变,在“乱”中取胜。

例如在“彩色陀螺”的科技制作活动中,我们选用了一些颜色比较鲜艳,质地适合小班幼儿,又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材料,我们还考虑到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利用空余时间收集了一些废旧物品,如:我们选择了废旧的光盘以及画不了画的水彩笔或者记号笔来作为材料,制作时,幼儿使用多种颜色的彩色贴纸,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等……他们将这些熟知的圖形粘贴在陀螺上,作为装饰品。刚开始他们是乱贴一气,在慢慢地尝试中,孩子们发现有规律的排列或相近色的装饰能让陀螺转出不一样的色彩;还有个别幼儿利用剩下的自粘纸将水彩笔也包装了一下,其他幼儿看见了,也纷纷一起动手制作。孩子们的陀螺装饰得越来越漂亮了。

完成以后,孩子们对自己制作的陀螺爱不释手,他们除了用光盘还到处“乱”找:瓶盖、奶粉盖、硬纸板都用上了。“乱”搭配出新发现,“乱”变形出新创意。活动所用的材料都是常见的,来源于孩子自己的收集,不仅让他们满足了制作的成功感,更是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因此生活中给孩子机会、合适的材料、充足的时间去“乱”表达,“乱”思考,“乱”尝试,那我们的孩子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在“乱”中尝试生活化的快乐创造

当幼儿在“胡乱”摆弄颜色的时候,他们会发现黄色和蓝色合起来变成绿色,有时候能玩出深绿色,有时候能玩出浅绿色……这时教师及时的引导尤为重要:“这些绿色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谁的颜色像这个呢?”孩子们就会说:“有的像小草的颜色,有的像大树的颜色,有的像大蒜的叶子……”在美术水彩游戏中,幼儿就会尝试用“乱”玩出来的各种不同的绿色来装饰画面。不能让孩子形成一个思维定式,要鼓励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教师的提问可以帮助幼儿考虑改变惯有的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教师要善于在一日活动的点滴“乱”中帮助幼儿思考、探索、实践。

12.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 篇十二

教师我不会做

今日,我给孩子们示范讲解五角星的折法,孩子们课专心听着。示范结束后,我要求大家自我试一试,折一折。可王洁莹一拿到纸,就叫了起来:“|教师,我不会做。”之后就把纸给了旁边的小朋友。我走了过去,笑着说:“不会吧,我看你刚才听的很仔细的,大胆点,试试看,教师再帮忙。”她动手了,可还是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肯自我独立地去思考,总想依靠教师来帮忙…

孩子专心、进取动脑、动手都是教师和家长所期盼的,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良好学习习惯,它是一个人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仅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习惯,才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进取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本事,使孩子终生受益。作为幼儿园,最基础的教学,从小培养好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显的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教师在关注孩子的差别的同时,更要细心的观察到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经过多种方法,有效的引导孩子,慢慢地朝着良好习惯方向发展。

13.幼儿园小班阅读教育随笔 篇十三

可以在图书右下角的每一页都标记上红色的小圆点,一边翻一边念儿歌“捏住小圆点,轻轻翻一页”这样带着幼儿一页一页的翻书,当幼儿自己翻书的时候及时和幼儿一起说儿歌,并且做动作,不停强化这种行为,幼儿逐渐养成一页一页轻轻翻书的好习惯。

2.教师示范,幼儿模仿,养成去放书的好习惯。

教师可以把书比作有感情的物体,比如拿书的时候可以说“书宝宝,我爱你,今天我们一起学本领吧,”接着问幼儿“你们爱书宝宝吗?”“爱”“那翻书的时候呀要轻轻的翻,不看的时候要把他合好可别弄疼了他”一边说一边示范动作,幼儿跟着模仿,每次去图书区看书之前,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做这些动作,不断幼儿就会养成取放书的好习惯。

3.营造安静地环境,幼儿养成安静阅读的习惯。

为了幼儿能够安静地阅读,那么在幼儿园我们安排图书区的位置的时候就要选择比较安静的位置,比如我们班把图书区放在了靠近睡眠室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的位置要安静地多,这时候也要求其他区的幼儿在玩的时候能够尽量轻声交流,也为图书区营造安静阅读的习惯,长时间在安静地环境下看书,幼儿会逐渐养成安静看书的习惯。

4.充分发挥图书区互动墙饰的作用,学习正确的阅读姿势。

可以将幼儿正确阅读姿势的场景拍成照片,最好是本班孩子正确看书时候抓拍下来的,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的模仿,这样老师可以具体表扬某个小朋友的这种行为,还起到一种榜样作用。

5.教师做好标记,分类摆放,幼儿模仿。

14.积极实现小班幼儿生活教育游戏化 篇十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到:“应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一日生活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指南》中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幼儿的生活是密切相联的,幼儿的学习在吃、喝、拉、撒、睡、交往、探究活动中发生着、进行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针对生活环节所开展的教育活动随意组织的多,精心准备的少,专门研究的更少,这使各个生活环节蕴含的教育契机和教育价值不同程度地流失了,幼儿在生活环节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幼儿洗手时玩水、玩肥皂,不愿意主动喝水,喝不完的水随手倒掉……当老师面对幼儿的这些“违规”行为时,常常以维持秩序为首要目的,使用的语言多是强制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简单粗放的,其结果是让幼儿在生活中显得消极被动、压抑紧张。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积极探索如何在一日生活环节中融入愉悦、乐观的游戏精神来解决幼儿的生活问题,让幼儿在玩乐中实现教育的目的。

一、创设游戏化情境,使幼儿在饮水、餐点等活动中得以发展

游戏是一种主动性的过程,在领会《指南》精神、领悟游戏精髓的过程中,我在一日生活的很多环节创设了游戏化的情境。如饮水环节我创设了“快乐饮吧”情境,引导幼儿把饮水点想象成一个经营性质的饮吧,里面有果汁、咖啡等饮品。幼儿来到快乐饮吧“消费”时,我会主动热情地说:“欢迎光临!请大家自觉排队,文明喝水,不推、不挤、不加塞,主动给端饮料的顾客让路,剩余的饮料不要往地上倒。本店将为每人提供2~3杯饮料。”此时,幼儿在游戏性的情境中体会到了乐趣,也会在老师的提醒下自觉排队,努力变成彬彬有礼的“小绅士”“小淑女”。幼儿接水时,我会在旁边温馨提示:“先生(或美女),您要喝什么?”对于个别待在一边不站队的幼儿我会主动、热情地招呼他们:“您喝杯果汁吧,您想喝什么果汁呢?”这样,幼儿就会自然地进入游戏情境中,产生“喝一杯”的欲望,喝了一杯“橙汁”,再来一杯“可乐”,还要来一杯“奶茶”。幼儿在喝水时不断思考、想象自己想喝的饮料,有的幼儿还会创造性地提出其他各种各样饮料的名字——果汁奶茶、可乐咖啡、彩虹水、月亮水等。这种游戏化的情境充满礼仪教育的对话,温暖又快乐,不仅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每天的饮水量,也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还获得了一个轻松的语言交流的环境,达到了让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目标。

吃点心时,我创设了“自助餐厅”的游戏情境,为幼儿提供了自我服务的游戏情节。幼儿在“自助餐厅”主动自觉地排队,按秩序取盘子、拿点心。我还把“按数取物”“一一对应”“内化生活常规”“生活礼仪”等内容融入其中,这不仅避免了硬性约束给孩子带来的不快,使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心情,还关注到了点数、按数取物能力发展较慢的孩子。

二、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引领幼儿完成对生活技能的掌握

洗手是保证幼儿健康、防止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可是要教会小班幼儿按六步洗手法认真、仔细地洗手却非一件易事。于是我把六步洗手法的动作编成了手指游戏:

指尖向下,冲冲手心,冲湿手背,关上水龙头;

一、二、三,打肥皂,掌心相对搓泡泡;

掌心相对搓指缝,布包空拳揉一揉(两手动作交替进行);

手指交叉搓手背,左右互换搓手背;

指尖并拢手心转,两手互换手心转;

拇指为轴转一转,两手互换转一转;

手心手背冲干净,关上水管甩干手;

好习惯,每天做,细菌、病毒不入口。

在生活中,我带领幼儿反复做洗手游戏,在幼儿对儿歌和动作烂熟于心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实际操作,使洗手过程游戏化,结果幼儿很快掌握了洗手的方法。

我还利用幼儿喜欢当老师的心理,开展了“我教爸妈学洗手”活动。家长反映,幼儿教家长洗手时特别认真,对每一个动作要求都很严格。有一位家长洗完手忘了甩三下,就被自己的孩子叫回来说:“你忘甩三下了,地上有水,小朋友会滑倒的。”一位当医生的家长评价说:“孩子教我们的洗手方法比专业医生还细致。”对于个别掌握慢的幼儿,我利用每一个盥洗时间耐心指导他的洗手过程,努力做到让幼儿按自身的速度向着目标前进。

我还采用“说做一体”的模式教幼儿学技能,把生活技能动作进行分解,按动作的先后顺序编成简洁有趣的儿歌,引导幼儿边说边做,让他们在语言与动作的对应中学习,轻松愉快地掌握生活技能。如用“关关门、系纽扣,抱抱臂、点点头、弯弯腰”几个动作,引导幼儿系纽扣、叠衣服等。

三、创设游戏化的就餐情境,让幼儿愉快进餐

很多幼儿就餐时喜欢左顾右盼,不是和旁边的幼儿说话,就是用勺子拨拉着饭菜玩,就是不好好吃饭。如果教师用讲道理的方法督促这些吃饭不专心的幼儿,并不足以提高他们的就餐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把自己假想成喜欢的小动物,于是我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游戏化进餐情境,调动了幼儿进餐的积极性。如:一个平时很喜欢恐龙的幼儿吃饭时趴在椅子上玩,我就会说:“小恐龙怎么还不吃饭啊?不吃饭他怎么让自己比其他恐龙长得高、跑得快呢?”这个幼儿冲我一笑,赶紧坐好吃起饭来。

早点时分发小面包有许多幼儿会摇头不接。吃饭时也有不少幼儿看着碗里的鸡蛋面不愿意动小勺,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效果也不理想。这时我想起前段时间带领幼儿种植土豆时的情景,于是我就用“小土豆要长大”作为游戏的主题,点心和饭菜都是“小土豆”快快长大必需的营养,让幼儿们赛赛谁吸收营养时用时短、吃得多。在这种游戏情境下,幼儿很愉快地把饭吃完了。

不断探索生活教育游戏化让我懂得,创设一个充满游戏精神的生活情境,充分表达了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最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我愿意创设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富于理解与激励的环境,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15.小班幼儿教育随笔 篇十五

周四是我们班新来小朋友王佳浩入园的第三天,这个小家伙适应能力特别强,从来到我们班的第一天起,佳浩就没有一点不开心,他很自然地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们融在了一起,老师告诉他一些基本的要求,上课、入厕、洗手、进餐、饮水等等,午睡佳浩也特别乖,不哭不闹很自然地入睡。这天午睡起床后,孩子们都陆续穿好了外套准备吃水果,只有佳浩没有穿外套,老师让他快穿上外套,他说找不到了,老师问他放在哪里了?他说放在桌子上了。

我就开始帮他找,整个卧室活动室反反复复找了许多遍,我们的小床是双层的,我连床底下都反复找了很多遍,没有找到,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儿,因为天气不好,上午也没有带孩子出去,后来我担心是顽皮的孩子会把佳浩的衣服丢到窗子外面,又在卧室每个窗子了外面进行了寻找,仍然没有,再后来,赵老师说是不是佳浩换了衣服,因为前两天佳浩穿的是一件近似灰色又有点墨绿的融融外套,我就是认着那件衣服在找,赵老师在孩子们放衣服的地方找到一件红色加黑色的夹克外套问是不是佳浩的,他说不是,他说他的衣服有帽子,可是有几个小朋友非常肯定的说那就是王佳浩的衣服,可是佳浩哭着不让老师给他穿那件衣服,赵老师怕佳浩着凉感冒哄着佳浩说先暂时穿着,老师再帮他找,我又开始翻腾卧室,最后出了一身大汗,仍然一无所获,我在想:这如何向家长交代啊!孩子的衣服在班里都能找不到了!

这时我才想起来打电话问一下佳浩的妈妈是不是给佳浩换衣服了,结果不说大家也明白了……孩子一上午穿着红颜色的衣服,我还认着灰颜色的找,佳浩明明穿了没有帽子的衣服,他却一定要有帽子的衣服,唉!一个“老糊涂”和一个“小糊涂”!(为此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观察太不仔细,午睡放衣服也需要更有序,才可能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16.小班老师教育心得随笔 篇十六

班里有个叫妮妮的小女孩,长得非常漂亮,白净的皮肤,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可爱极了。 这个小女孩头脑很聪明。但我发现她有一个特点,上课别的小朋友大声读儿歌时,她的嘴巴基本不动,课下也不爱说话,户外活动时,她也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热爱做游戏,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呆在一边,每次我催促她参加活动时,她不是说肚子疼就是说腿疼。 这天,又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我跟孩子们玩丢手绢的游戏,妮妮又悄悄的走开了,当孩子们围成圆圈蹲下后,我走过去拉着妮妮的手:“来,妮妮,跟老师站在圆圈中间看其他孩子玩好吗?”出乎我的意料,妮妮站在中间很活跃,一会提醒这个看后边,一会儿提醒那个快跑,显得很兴奋。活动后我问妮妮:“今天玩的高兴吗?。”“嗯,很高兴。”“那你以前怎么不爱参加呢?”“他们总是在我耳边大声说话,太吵了。”喔,原来这是个喜欢安静的小姑娘。

从那以后,我尽量安排孩子们做一些安静的游戏,或者我抽出时间单独和她做一些小游戏,让她慢慢的适应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渐渐地,妮妮变了,变得爱说爱笑了,也比以前合群多了。 由此我想到,由于成长环境和家庭环境等诸方面的影响,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有的孩子活泼好动一点,有的孩子内敛含蓄一点。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具有一双洞悉幼儿一切的眼睛,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17.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随笔 篇十七

关键词:小班科学;互动游戏;艺术教学;案例

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对儿童来说,是一个积极探索客观世界的过程。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幼儿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笔者从事幼儿教育实践多年也深有体会。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特别是智力游戏,创造性游戏对幼儿的身心、情感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下是以“瓢虫宝宝过新年”为主题的科学互动游戏教学体验。

1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是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周围事物越来越感兴趣。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遵循小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春节将至这一契机,以瓢虫宝宝这一情景贯穿整个活动,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朋友,强调手口一致的点数,并按需取物。互动游戏中,以彩色的瓢虫手套、和谐的游戏氛围、互动的对话过程,引导幼儿思维发散,感知数量并理解数量,同时,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探索和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孩子的能力和认知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2 活动目标

第一,寓教于乐,以艺术化的游戏互动无形中让小朋友获得知识。第二,通过瓢虫宝宝找朋友的游戏,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3 活动准备

3.1 材料准备

一是不同点数瓢虫袖套人手一只;二是不同点数礼物盒人手一个;三是糖果若干;四是新年树两棵;五是小鼓一个;六是新年音乐。

3.2 活动重难点

3.2.1 活动重点:游戏中学习点数1~5

小班认识水平较低,他们处于认识数量的初期阶段,思维意识与能力不强,手口一致点数常漏点或多点,需要结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互动中,让小班幼儿形成良好的体验是本次活动设计的重难。

3.2.2 活动难点:一一对应点数

数物一一对应点数,对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由于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采取趣味的方法,设置情境,启发幼儿思维,关注幼儿情感,引导有效互动和交流,通过层层游戏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4 活动过程

4.1 快乐的瓢虫宝宝——情境导入

教师敲击小鼓,鼓声入场。

师:小瓢虫们,过新年啦!我们跟着小鼓一起做游戏吧!(随机佩戴瓢虫袖套)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分析: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设计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因此我以敲小鼓带着孩子们进入活动情绪,并初步感受小鼓棒敲击的数量。)

4.2 瓢虫宝宝新年音乐会——角色体验感知数量

4.2.1 瓢虫宝宝数一数

师:咦,我的瓢虫宝宝在这儿(伸手,露出袖套上的瓢虫),你呢?伸出来让我们看一看!

师:啊,我们长得一样吗?(幼儿:不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点不一样)

教师点数:1,2,3,我是三点瓢虫宝宝,你是几点瓢虫宝宝呀?

师:你是几点?你是几点?你呢?(幼儿回答……)

师:哟~原来大家都长得不一样!有些是1点瓢虫宝宝,有些是2点瓢虫宝宝,有些是…………(有些小朋友已经发现了,有的瓢虫宝宝点是一样的)

(分析:运用生活中常见的袖套大变身,让孩子们一下子有了角色的概念和体验,身临其境进行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4.2.2 小鼓和瓢虫宝宝找朋友

师:太有趣了,小鼓又想来和我们做游戏了。听一听!小鼓在叫几点瓢虫宝宝呢?

师:(击鼓一次)几下?(幼儿:1下)

师:谁是一点瓢虫宝宝?(一点瓢虫宝宝挥手)啊,小鼓找到朋友了!

师:仔细听哦,这次是几声?(2……)谁是2点瓢虫宝宝?挥挥手!

师:这次又是几声?(3……)3点瓢虫宝宝在哪里?真棒!

教师引导幼儿听辨鼓声击打数,再与自己的瓢虫点数进行对比,挥手回应和自己相同点数的鼓声。师幼互动,趣味游戏过程,激活了课堂,也让幼儿了解到点数与外界声音的关系。

(分析:这里是整个活动的难点,但是有了前面环节的步步深入和铺垫,激发了孩子们对这一环节的挑战欲望,能够在够一够的基础下来参与活动。)

4.2.3 瓢虫宝宝找朋友

师:你们太厉害了,现在小鼓要考考你们,请你找到和自己点数一样的好朋友拉拉手。

師:找到了吗?

师:我们跳舞吧!(先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找朋友,然后自己找)

音乐起,幼儿随音乐自由跳舞。

师:音乐停啦,快回来休息一下。

4.3 瓢虫宝宝过新年——提升数物对应

按提示找礼物,巩固手口一致点数:

师:马上要过新年啦!新年老人给大家都准备了新年礼物,请你先找到和你点点一样的礼物盒,(指自己)这个瓢虫宝宝要找几个点的礼物盒啊?(再次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

师:让我看看我的礼物盒里有什么宝贝……(打开盒子,注意语调)咦?!空的!!……哦,原来礼物就是糖果呀!都挂在新年树上呢,快找到你的礼物盒,然后去树上摘下和点点一样多的糖果吧!

整理:你是几颗啊?(尽量每个幼儿都问到)

(幼儿的回答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真棒!二是哟,你们看他摘下的数目和瓢虫上的点数一致吗?)

先找到对应点数礼物盒,再从新年树上找到对应颗数的糖果。

(分析:幼儿对活动的自我理解和感悟作出不同的回答反应,教师及时梳理幼儿的答案,进行提炼,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价值。)

4.4 共享甜蜜——活动延伸、拓展

师:今天真开心!我们可以把新年礼物跟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哦~!

5 效果评价

(1)幼儿数学知识方面。在这次“瓢虫宝宝过新年”游戏活动教学后,幼儿从1~5数量形态认识,升华到数字含义的理解,且转变了数字表示的多种形式,以点数、鼓声数、礼物数等多种方法来代表数字,进行游戏配对,幼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实施找朋友、找礼物游戏,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字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以及数字的应用。

(2)幼儿互动能力方面。趣味的游戏活动过程,激活了幼儿学习兴趣与数学思维,幼儿更加乐意参与到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与。有效互动、师幼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等,通过游戏形成朋友关系。基于“瓢虫宝宝过新年”游戏,让幼儿互动能力、合作能力大大提升,也强化了幼儿的社会能力。

6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的开展从选课、扣课到最后的展示都让我受益良多,为了更好提升小班幼儿的社会能力与科学素养。特总结了在实施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落实的“三关注”:

(1)关注活动内容和材料的年龄适宜性。1)内容——基于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水平,选择点数五以内的物体,并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来配对。为主题的小班科学教学内容,让小班幼儿初步感知数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数字与周围事物的联系。选取适宜的活动内容,包括教学难度、活动方案的适宜,关注小班幼儿的认知规律,探寻适宜的游戏活动方案。2)材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和事物。强调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必须回归生活,并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材料的运用方面充分考虑了幼儿的这些特点。本次选的活动材料糖果、袖套等让孩子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促进孩子的参与热情与探究欲望,获得亲身的体验。

(2)关注活动的游戏化、趣味性。过新年——是幼儿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可以一起玩、一起快乐。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选材要尽量有趣。本次活动以过新年为主题,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再加上明亮的色彩、有趣的瓢虫袖套及会“呼唤朋友”的小鼓,努力为孩子營造宽松的氛围,引导孩子积极参与。通过找朋友等游戏层层深入、在重难点“一一对应”这一块利用游戏反复巩固,合作交流突破难点,让幼儿易于接受与理解。

(3)关注幼儿个别化学习、连接的互动性。开展活动时要有良好的导入,活动过程中坚持师幼间、幼儿与幼儿间间多边互动的原则,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到每个幼儿是否参与互动,以便随时介入帮助。

7 活动启示

此次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本节课,虽然从整体上看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也存在着一定的可深入的环节:

(1)区域游戏中。每个区域张贴“进入小贴士”,限定该区域活动人数,幼儿通过数一数方法就能清楚知道该区域是否还能进入游戏,如活动人满,则该区域不再接待。这样既可以改善有些区域爆满,有些区域较冷门的现状;也可以由“数一数,人数够了吗”这一环节中巩固幼儿点数能力。

(2)生活活动中。如点心环节,可设置饼干卡,幼儿根据卡片标注的点数取饼干;设置“组长”,轮流做“组长”为组员领取餐具等。

上一篇:适用于企业运动会的标语口号下一篇:贷款需要准备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