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课堂(精选8篇)
1.人工智能与课堂 篇一
一、 让智能电脑机器人走进我们的课堂
随着社会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电脑机器人教育走进我们的课堂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智能电脑机器人技术融合了机械造型、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而这些充分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多个领域的重要内容,更是智能技术的结晶。智能电脑机器人作为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智能平台之一,必将承载起信息技术教学新载体的任务,给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带来新的活力。 智能电脑机器人教学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使学生了解智能电脑机器人发展和应用状况,理解智能电脑机器人的概念和工作方式,打破对智能电脑机器人的神秘感,为进一步学习智能电脑机器人技术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2.使学生掌握为一种智能电脑机器人下载程序方法,了解智能电脑机器人的传感器和驱动装置。体会语言程序是智能电脑机器人的灵魂,学习为智能电脑机器人编写程序,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和比赛项目,使学生在为机器人扩充功能的过程中拓展有关数字电路方面的知识,在组装扩展机器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鉴于此,智能电脑机器人教育走进课堂的必然性已经在近两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要以校外科技活动为动力,在校内以科技活动小组的方式出现,而更深一层的是要以信息技术课内容之一出现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
二、 智能电脑机器人与程序设计的有机结合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程序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等起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但在强调程序设计教育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反思存在的问题。对于初学程序设计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以往的程序设计媒介很难使初学者看到程序设计的应用效果,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这正是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主要缺陷。
而恰恰正好,我们教学所编写的程序是智能电脑机器人的灵魂,让学生通过为机器人编程序来学习程序设计的知识是程序设计教学入门的最好方法。在学习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会建立成功的信心,从而取得程序设计学习的兴趣。将智能电脑机器人作为程序设计学习的载体,会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智能电脑机器人使程序设计的学习与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智能电脑机器人对学生引发的程序设计的兴趣还会对算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通过程序设计更好的学习有关的算法知识。
三、 智能电脑机器人成为综合能力培养的平台
编写程序是以智能电脑机器人为平台的学习内容之一,在编程序的过程中学生要了解智能电脑机器人的结构功能、工作原理,并根据机器人要完成的某项任务来编写程序。学生要充分了解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通过程序来控制传感器,使机器人感知外界的环境,并对接受的信息做出感应,以使机器人完成规定的任务。学习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的过程可以用拟人的方法循序渐进的进行。例如:可以将机器人的硬件看作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而学习为机器人编程序的过程是学生赋予机器人行走、避障、避碰、说话、听话、观察等人类行为功能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感受着失败的遗憾和成功的喜悦,对遗憾和喜悦的感受必然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智能电脑机器人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融合了多项先进技术,随着智能电脑机器人作为学习的平台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会有许多针对中小学生的机器人产品应运而生,因此我们要结合基础教育对能力培养的要求来选择智能电脑机器人作为学习的平台。智能电脑机器人硬件要具有很好的可扩充性和可塑性,适合学习有关的硬件知识,便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借助智能电脑机器人学生可以进行多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使它成为中小学课程整合的新载体。
四、 让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走在世界前列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看好智能电脑机器人教育对未来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在他们的课程中有让学生认识机器人的教学内容,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各种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的作用,如介绍机器人的由来;搜集各种机器人图片、录像等;让学生分组讨论机器人的功用和存在局限性及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这些内容主要穿插在科学概论、社会研究和计算机概论等课程教学中进行。 如果现在的学生具有了这方面的素质,他们将来可以更容易地适应各种技术革新,也更容易在未来的信息时代获得成功。
我国中小学智能电脑机器人教育方兴未艾,有识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决策者和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教育改革创新的先机,思考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让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走在世界前列 ,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好基础。
2.人工智能与课堂 篇二
一、话题交流,提升语言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语言智能是一个完备的语言智能,能使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时逻辑严谨,谈吐不凡。为此,语言智能需要进行重点开发。而沟通和交流是语言智能开发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一个固定的话题,让学生们针对其进行自身想法的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智能。例如,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二课“不给邻居添麻烦”,这节课的内容是有关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教育学生们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邻居。在教学中,教师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把在备课时准备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出来,共有三个例子。第一个是视频,讲述小朋友中午大吵大闹,以致邻居中午无法休息;第二个例子是图片,描述小朋友在邻居家的墙上画画,使邻居家的墙面脏乱不堪;第三个例子是一段文字,讲述邻里之间因为乱扔垃圾而引发矛盾。在播放这三个例子前,教师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布置任务:“同学们,下面有个三个例子,请大家思考一下,然后根据这三个例子里邻里之间的做法进行讨论,看谁说得最准确。”“乱涂乱画不是好习惯,所以我们不能在墙上涂抹。”“大吵大叫影响别人休息是不对的。”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使他们将自身的想法进行了交流和表达,提升了他们的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是人类的基础智能之一,对一个人的生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提升语言智能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够急躁,不能一蹴而就,要有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技能的锻炼。在话题的选择上,可以由浅入深,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的话题的制定。
二、逻辑探究,启迪数学智能
数学智能是比较高级的思维智能,数学智能以逻辑为主要基础,而思维逻辑的开发需要一个过程和一个正确的方向。对于逻辑上的探究,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带领学生做一些逻辑的小游戏,通过游戏来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游戏中让学他们自己思考、自己设计,以启迪思维,增强逻辑。例如,在“跳蚤市场”游戏中,教师鼓励学生们将自己不使用的玩具、书籍等进行交换和买卖:“我能用我的小玩具和你的漫画书交换吗?”“你的小玩具有什么功能?”……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去做,才能够真正得到锻炼。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物品的价值衡量,培养了思维,同时在相互交换买卖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自身的数学智能。在小学阶段,虽然很多的探究都需要教师的引导,但对于学生们而言,一些比较难的探究会使他们产生胆怯的心理,尤其是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会望而却步,止步不前。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细心和耐心,及时发现,及时示范,使学生们明确方法和目的,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三、编排演练,升华意识智能
学生的心理往往是好奇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话剧、小品等作品的编排和演练,使他们明晰责任,明辨是非,升华自身的意识潜能。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具有一个高尚的思想品格。例如,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二课“真正的友谊”,这部分内容是教育学生要真心对待他人,当别人有困难时能诚心帮助,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们编演小故事,通过抓住学生们喜欢小动物的心理,选取了四名学生来表演。一名学生表演小兔子,在森林里走路,脚受了伤,另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小猴子、小象、小松鼠。“小兔子你怎么了?”“小猴子,我的腿受伤了。”“我来帮你拿些吃的吧。”“小兔子,我帮你包扎一下吧。”“小兔子,我把你背回家吧。”学生们在很认真地表演着……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们在潜意识里树立起了帮助他人的责任意识。编排演练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实践是学习的巩固,任何知识离开了实践的伴随将终究都是一纸空谈。尤其对于品德学科,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经常性地组织生活实践,可以更迅速地升华意识智能。
四、结束语
总之,品德与社会教师要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多分析多总结,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体味生活,全面提升他们的品德素养。
摘要:从话题交流、提升语言智能,逻辑探究、启迪数学智能,编排演练、升华意识智能三方面,研究多元智能建构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以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数学逻辑思维和责任意识思维,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多元智能,品德课堂,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明坤.基于多元智能的参与式《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4(09).
3.浅谈智能手机与课堂教学 篇三
1.任课老师围追堵截,困难重重
任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是责无旁贷的,但想要在搞好教学的基础上解决这个问题似乎难度不小,若把过多精力放在监管手机的问题上不可避免的要对教学秩序产生冲击,何况,大学课堂的民主氛围也不容许教师采取过多的压迫性的手段,为避免尴尬,很多老师面对课堂上到处明晃晃的手机屏幕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集中收纳制度这个做法看起来美好,做起来难
近一两年间,全国各地校园刮起了一股手机收纳袋的旋风,在课堂设置手机收纳袋,学生进入课堂自覺将手机投入收纳袋中,下课后取回。然而经过了解,最先采取这种措施的学校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首先是合理性的问题,学生提出了质疑,到底这种强制收纳制度是否合乎情理;其次是手机收上来了,心却没收上来,学生依然有其他手段来应对,甚至有学生带有两部手机,有一部是专门用来上交的;另外还有一个监管不能持续进行的问题,一开始,大家充分重视,监管到位,确实卓有成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热情的降低,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弱,收纳制度基本上形同虚设。说此路不通为时过早,但至少目前来看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3.变堵为疏,终于柳暗花明
笔者近年的做法是上课前统一要求大家把手机放于桌子一角,没有统一安排,上课期间不允许动手机,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又把手机置于自己便于监控的范围。在上电工基础这门课期间,申请了班级的学习QQ群,要求所有同学加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在线教学。在需要和同学们交流一些学习资料时,可以通过在群发布文件或者照片来实现,这时可以让同学们拿起手机来在线学习。说来也挺有趣,平时板书或者多媒体教学时往往一片沉寂,拿起手机研究同样的问题大部分同学却热情高涨,甚至为了争论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极大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这种学习模式架起了大家沟通的桥梁,把学习活动由课堂延伸到了课下,有了这个学习群作为交流平台,同学之间可以更好的交流学习心得,教师也可以随时发布一些最新的信息或者知道学生的学习。
与此同时,作者也摸索了一系列监控学生手机是否真正用于课堂学习的方法,主要总结为一下几点。
(1)不定时对在线学习内容进行抽查提问,监督学生是否处在学习状态。
(2)对手机使用采取学习小组负责制,若发现组员有滥用手机行为,该小组成员都将受到惩罚。
(3)对于随堂布置的作业要求大家在书面完成后,以电子照片的形式在群里提交。
(4)与本校计算机系老师合作开发APP软件,大家登陆软件后,可以在线查看其它在线人员的屏幕动态,便于大家互相监督。
4.人工智能与课堂 篇四
交互智能平板(液晶触摸一体机)在班班通方案中,彻底解决了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备课、授课需求,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开展“多媒体互动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班班通方案交互智能平板(液晶触摸一体机)产品特点:
(1)一体化集成,多点触控技术,高清高亮画质,健康护眼
以领先技术融合了触摸科技、计算机技术、数字高清显示技术,无需专门工具和专业人员,只需要连接电源线,即可开机使用各种功能。
倚昌电子持续科技创新,将最先进的光学多点触控技术应用于产品之中,使得产品可支持两人同时操作屏幕,以及手势识别控制。通过手势实现翻页、旋转、擦除、放大、缩小等功能,使师生在体验高科技的同时,充分感受人性化设计的魅力。
交互智能平板产品均采用高亮高清(1080P)的显示屏,融入高清护眼健康显示技术、可消除光线干扰的防眩显示技术、安全防撞技术,充分做到美丽又健康。
(2)丰富资源配备
按照学科知识体系集成了大量图片素材、影音素材、动画教具、微格课程等基础资源,以及试题试卷、文献资料、教学案例等扩展资源。教学素材:
5.人工智能与课堂 篇五
【摘要】所谓多元智能理论主要指与人类智能结构相关的理论,其在教学中强调要加强学生多种智能开发,完全吻合我国素质教育理念。而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英语教学中,不但能创新教学视角,促进英语教学方法多元化发展,还能对学生多项职能进行开发,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系统的提升。总之,多元智能理论既能为教学提供理论框架,也能带给教学有益的启示。因此,本文将围绕中职英语教学,详细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对其的启示。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中职英语 课堂教学 启示
中职英语教学强调要全面培养学生整合素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其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其终身发展与情感态度、语言技能等综合发展。但鉴于中职生语言数理逻辑智能相对较弱,再加上中职教育观过于陈旧单一,其主要智能理论为语言数理逻辑智能,导致中职英语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更新传统教育观,引入先进的多元智能理论实施英语教学,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职英语教学发展的重点。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纵观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可知,其教学质量和效率均不理想,严重困扰着英语教育工作者,而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包括:其一,教学模式过于单调,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的根深蒂固,使得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善于传统灌输式教学,通常教师教学都是围绕自身开展,严重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死板呆滞,学生对英语一知半解,最终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甚至直接因反感、恐惧而选择辍学;其二,长期受传统智力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判断学生智力方面,往往认为人的智力和认知是可量化、一元的,所以相对其他智能而言,教师更重视?W生数理逻辑智能与语言智能;其三,缺乏多元化评价方法,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主要依据为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法过于单一,无法真实全面的反映学生学习情况。此外,再加上中职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学习目标模糊,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甚至讨厌英语学科等问题,这就使得中职英语教学质量更难得到保障。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1.形成全新教育观。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更侧重学业智能教育,但却忽略人际交流、视觉空间、音乐、内省等智能,导致学生智能严重缺乏个性,且逐渐陷入窄化发展。而多元智能理论则完全与传统智力理论不同,其强调学生同时拥有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这些智能是以整体方式存在于个体,因此重要性均是同等的。鉴于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多元的了解学生,给予每位学生足够的信任和宽容,充分认识到学生无优差之分,其都具有自身的智能特点、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向。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八种智能中的优势潜能,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发展自身弱势才能,这样方可实现其个人价值。
2.树立全人学生观。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学生的八种智能发挥程度和组合方式均不同,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故其各具相应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但相对来说智能无高低,唯一的差别即领域,因此每位学生都是可造就的人才。从这个方面来看,对于学生不能单纯判断其是否聪明,而是哪些方面应该更聪明。故而,中职英语教学期间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智能展示情境,充分全面的开发其智能,激发其潜在智能,让学生获得更多选择的同时,更全面的发展自身个性,并做到取长补短,从原有水平实现最优化发展。
3.建立多元评价观。首先,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加强观察评价,要实时关注其状态变化,如注意状态、参与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等,通过观察学生的这些状态,适当地给出相应评价;其次,加强档案袋评价,这种方法是综合性的过程性评价,也可称作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要测试学生的多元智能,自然无法单纯依靠纸笔测验,而档案袋则是从时空间进行观察记录。档案袋评价具有持续性、自然性,有助于学生从被动学习者的身份转化为主动学习者。通常档案袋的内容为学生自评、社会实践、教师评价、家长信息、同伴评价等,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而从这些内容来看,档案袋评价无疑是学生获得的延伸学习机会,可以帮助其判断自己有无进步;最后,实施学习契约评价法,即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契约,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时间、方法和评定标准等。学习契约更类似学习合同,是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中各方主体的书面协议,这种评价方式既能使学生更严格地监控自身学习,并对自身学习效果做出实时评价,还能有效促进其内省智能发展。
总而言之,由于学生智能组合各不相同,这就需要采取多元化评价法,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使其意识到自身学习各方面的优劣势,并更全面系统地进行自我认识,充分体验到自身的成功进步,最终树立起学习信心。
三、结束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知识传授方式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去获取知识,而是通过多媒体等现代科技去处理收集知识信息。从教育教学层面来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内在潜能和综合素养具有激发、提升的作用。因此,中职英语教学要积极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基于其指导下开展教学,以此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但现阶段中职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模式陈旧、传统智力观根深蒂固等,这就需要英语教育工作者加强研究,从树立全新教育观、树立全人学生观、建立多元评价观等方面着手,充分促进中职英语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6.人工智能与课堂 篇六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观对构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的启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8种不同的智能: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各种智能是以潜能的形态存于每个个体之中,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教育,几乎每个人的所有多元智能均能发展到相当的高度,甚至可以远远超乎我们的预期。“学校教育的宗旨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潜能、开发多种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观上加德纳提倡“为多元智能而教”、“用多元智能来教”。“为多元智能而教”在于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能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能的发展。“用多元智能来教”在于努力使不同智力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同一门课程,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结构特征,采用学生擅长的智能方式来教学。人类是智能多元的,成功的定义与路径也是多元的,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之上,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鉴于学生智能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不可能存在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当去探寻更加多样化与适合每个个体发展的独特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甚至表示喜欢历史,却不喜欢上历史课。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学生不重视自己的历史课呢?客观上,近几十年的教育有轻视人文的倾向。但是,主观上的原因可能更重要。今天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历史的教学方式是苍白的、缺乏活力的,内容是机械的,考试是僵化的。例如,《抗日战争》这一章,教师往往会逐一分析抗战的背景、过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战胜利的意义、原因,这样讲完之后,教师就会觉得分析到位,双基落实。但是,如果我们再问:抗战带给了我们什么历史的经验?当时的日本为什么能在中国横行霸道?我们今天怎样才能不被欺负?学生的回答又会是空白的。我们给他们一个合格公民所需要的和感兴趣的东西了吗?我们将知识喂给了学生,但是没有向他们传授和解惑现在和将来必然会碰到的问题,没有涉及人的智慧、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培养他们的历史使命感。而新教材、新课标理念的实行要求教师必须对教育的目标重新定位,教育的本质重新理解。因为现行的“课标”和“大纲”的知识载体基本不变,但切入点不同:“大纲”重视“双基”,即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课标”则体现了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这一教学目标变化的把握,意味着我们历史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以适应新的要求,同时,也应当是现代历史教学工作者能够肩负民族复兴而努力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和新课标有许多结合点,他的新型智能观就是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多元智力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助于我们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应用
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多元智能运用的灵魂。既然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为多元智能而教”,我们可以尝试将多元智能理论的8种智能开发渗透到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中,将中学历史课堂打造成多维、体验、情趣、互动的智能课堂。我想,这样的智能课堂应该有这样几个教学层次:能力的感知――通过手、耳、口、鼻、眼等多种感官体验激活各种智能,感性认识周围世界的多种特征;能力的沟通――通过接触他人、事物或特定的情感体验,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能力的传授――在教学活动中传授学习方法与策略。这种有层次的智能课堂,既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特色,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1.语言文字智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语言文字智能即有效地利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历史学习要求学生能“利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历史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这需要一定的语言文字智能。另外,历史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信息是用文字来表达的,这就需要学习者有目的地培养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例如概述史实、说出内容、简述过程、列举成就等。而语言智能的发展可以通过“介绍”:如自我介绍、介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一座城市、一处名胜古迹、世界名城等;“独白”:说历史笑话、历史故事、自己的奇思妙想、自己的愿望、读后感、观后感、经验教训、目击事件、小小新闻发布会等方式来锻炼。生活是语言智能训练的源头活水,历史是诉说不尽的宝藏,只要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就可以挖掘出更多更好的素材。
2.数理逻辑智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数理逻辑智能主要是指推理和运算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历史属于文科,似乎与数理逻辑没有联系。其实不然,历史学科同样拥有某些数学概念,如排列、组合、年代、数据表等,掌握这些概念可以促进历史学习。历史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另外,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收集资料,列表勾勒我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完成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影响的调查报告并提出对策性的建议等都体现出运用数理逻辑智能的重要性。理解了的内容,就容易记住,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教师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异同比较、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归纳等方式,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从而加深记忆痕迹,提高记忆效率。正是运用了归纳与演绎两种推理,实践证明,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能使思维和表达相互促进,既提高思维能力,又提高表达能力,做到概念明确而推理有序、思路清晰而书面表达畅通。
3.视觉空间智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空间智能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的想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成图景(如北京人的一天),这种方式就非常有利于视觉空间智能的开发。直观教学也是视觉空间智能开发的一种方式,例如在教学“青铜器”这一历史知识的课堂上,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美术智能)来加深学生对青铜器的历史认识,如人面纹方鼎就需先理解其造型的变化、装饰的主体等,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美术智能才能了解其珍贵价值。我们初中课本设计的文物仿制活动实践课,也是要学生在观察图片或模型后将大脑中形成的图像复制出来,这同样有利于视觉空间智能的开发。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这也有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
4.音乐旋律智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音乐旋律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能广泛应用于开发个体各种智能与潜能。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因此,把音乐与历史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渠道。教学的方式有听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以及与教材内容同步或相关的歌曲。在学习宋元科技文化文学方面时可以播放《满江红》《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虞美人》等歌曲,在课堂中播放轻音乐以放松学生的心情。即使是活动的时间,我们也可以一边放音乐,一边参与活动,既可以渲染气氛,又有利于师生身心愉悦,陶冶情操,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歌唱、节拍旋律等形式,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性。根据研究表明,音乐会促进知识的输入、内化,音乐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机。在历史学习中配合音乐会使历史知识的记忆过程变得轻松、简单,适时地安排学生听、唱一些根据古诗词改编的歌曲,能够消除疲劳、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认知水平。
5.身体运动智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身体运动智能即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才能。年轻学生活泼好动,动手操作和表演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因此学生们通过理解、模仿、自编自演历史剧等方式,使身体运动智能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教师可以经常开展小组合作表演教学内容,例如会议内容的报道、对中日《马关条约》签定时双方代表的模仿、对美国大选后记者招待会的模拟、对一些战争实况的播报、还有三国故事擂台赛等,都可以还原历史场景的形式在班级中登台亮相,使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表演之后,让其他的学生做评委进行点评,同学们积极发言。表演的同学听到赞美之词,感到很骄傲。整个课堂充满着和谐和愉快的气氛,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塑造身体运动智能,让学生在“手舞足蹈”中得到启发与成长。
6.人际交往智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人际交往智能即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的才能。历史教学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平等合作的精神,善于从不同角度去去理解各种历史和社会问题。历史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就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问题设计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来共同解决问题,这无疑为学生交往合作、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加亲密、和谐,利于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在真实多彩的小组探究学习中得到了锻炼,这样也弥补了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与同学在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克服了他们“自我中心”的心理。
7.自我认知智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自我认识智能是一种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即建立准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这一模式、并善于用这种知识计划和引导自己人生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学生自我评价、写日记、独立研究、讨论、反思等。一个人只有不断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才能培养出准确的判断能力与较强的理解能力。在一些历史事件中,学生可以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认识,对事件中人物的做法提出看法、观点。如学习中国近代的甲午战争,学生们可以针对慈禧太后的做法讲解自己独特的看法。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发生在历史上的各种事件。
8.自然观察智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自然观察智能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敏锐的观察力。历史教科书中的每一幅插图都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精心选择的,图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如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来培养学生正确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和通过观察历史插图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上述智能类型、特点及其相关教学策略的分析,不难看出学生的智能特点与其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分析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智能情况,给他们创造良好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因势利导地开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获取最佳学校效能的重要保证。只有学生的个性得以完全发挥,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三、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应用的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借鉴和引导价值,它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引发了一场“教学的革命”,对促进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和各项智能潜能的开发、实现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1.有利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各种智能的组合方式和组合程度不同,导致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而每个人因为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形成了自己智能的发展方向,因而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也造就了认知风格的差异。一般而言,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根据这些状况作出相应的安排和独特的考虑,开发并改善了学生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要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重点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在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中,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历史教学方法,是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共同精神体现;学生通过掌握多元智能理论,运用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将会帮助他们加深并丰富思维过程,使学习变得更自觉,更有意义。
2.有利于丰富和改变历史教学方法
近些年,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在不断改进中取到了很多成就。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中,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智能强项。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智能中体现的特点,并用智能强项带动智能弱项,发挥课堂教学中不同智能的不同作用,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把多元智能理论融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和改善了历史教学方法,同时也促进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并对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的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形成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真实评价是对传统评价方法的彻底改革。但是,对学生的评价始终是一个两难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因此考试不可取消;另一方面,学校又要追踪学生成长的轨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还没有做到二者的平衡。因此,真实评价、表现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与考试三者的合理使用将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就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中学历史教师认识和评价学生的求知方法提供了一种可能。
总之,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及人文素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
[4]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5]杜奎英。历史探究教学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6]刘玲卿。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7]何国栋,胡天凤。多元智能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J]。中华民族教育,2008.
[8]朱建萍,杨雪梅。多元智能理论下个性化教学策略探析[J]。教学论坛,(05)。
7.人工智能与课堂 篇七
1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教授于1983年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Multiple Intelligences)。[2]随后分别于1997年[3]和1999年[4]对该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将智商类别从原先的7种拓展到现在的9种。关于智力的性质,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用相对独立的九种智力,而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这就是智力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由于环境和教育所造成的,尽管在各种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个体身上都存在着这九种智力,但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个体的智力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化理论,他强调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它不是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这9种智能分别是:1)言语—语言智能:是指个体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2)逻辑—数理智能:指个体指的是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是指个体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4)音乐智能:即个体感受、辩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个体保持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以及表现为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6)人际交往智能:指个体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7)内省智能:是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内省自身的能力。8)自然观察智能:是指个体辩别生物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9)存在理念智能:是指个体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
2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现代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能提高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
2.1 多媒体的采用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帮助教师有效激活学生的多元智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满堂灌”,还是“讲练结合”,都脱离不了形式单一的诟病,很容易使学生厌倦,难以持续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网络及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将声音、影像、文字及动画等多种教学媒体集合在一起使用,使授课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多姿多彩。教师能利用教学软件上的内容,为各类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2 多媒体教学集音形意于一体,其丰富的感官刺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实践证明,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首先,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了优越条件,它可以使学习的事物或现象大小互变、动静交错,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同时它又集音形意于一体,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大量信息,以声音、图像、文字和活动映像等形式鲜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多种感官刺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3 多媒体教学丰富的信息容量,能打破时空的限制,满足不同智能学生的要求
在因物网上,网络教学软件可以存贮大量的大学英语教学信息,教师可按大学英语教学所需把有关的课件、录音、教案、试题、参考文献等分类建库。这些庞大的大学英语教学素材库就是一个规模宏大的英语学习资料室、图书馆或语音室,能让师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英语教学信息,在无限的空间内搜集广泛的大学英语教学素材,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搜寻、浏览及下载所需资料,从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外语语言的学习中,只有有大量的信息输入才能有较好的信息输出。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跳出课本,拓展教学内容,加大教学信息的输入量,鼓励学生使用其所有的智能来获取知识、加工信息,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智能强项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
3 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
以下将具体探讨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有机整合。
3.1 利用多媒体的视觉效果刺激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促进语言情境教学
实践证明,多媒体手段的采用能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教师将学生要学的语言知识点融入其中,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地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能,在制作课件时有针对性地将诸如环境保护,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等主题以图文声像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如: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二)中Unit Two主题为“工作与职业”,教师
就可以播放“面试、求职”等英语视频,学生们往往对于观看影音资料兴趣浓厚,看得很认真,教师可在播放之前对他们做一些具体要求,如要求学生根据所看视频听写出与面试、求职相关的有用的句子等,看完后要求他们模拟相关情境,进行小组互动操练,并在小组中进行比赛看哪组运用的句式最多,语言最地道。第三单元主题为“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教师同样可以选择一些同学们熟悉的公益广告视频,如“爱惜水资源、酒后驾驶等”,并将与之相关的一些关键词如“raise awareness,take ac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drive drunk,save lives”等打在屏幕上,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语言做口头报告,或写一段相关小短文等。
3.2 利用多媒体音频效果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及语言智能,提高教学效率
音乐是一种语言,是交流情感、情绪和观点的方式。音乐智能高的人往往语感也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唱英语歌曲,甚至可能将英语的学习内容用歌曲形式来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还可以让学生练习绕口令和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英文诗歌,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节奏,轻重律,以及韵脚等,促进学生更好地寻求语言构成规律。
如: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二)第六单元的主题为“Ways to Success”,教师便可以介绍一些名人成功的故事,如加拿大的著名歌星席琳·迪翁的成长经历,并利用多媒体的音频技术播放她的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唱,引导同学们模仿,通过具体的歌曲学习让同学们辨别英语语言的发音、连读等规则,既锻炼了他们的听力也有助于口语的提高。
3.3 利用多媒体的智能化调动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创造真实的语用环境
多媒体的智能化能最大限度地模仿生活中的真实语用环境,让学生遇到实际情境时快速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语言的实际运用与人际交往智能的双重发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创设网络协作情境,如应用交互式软件程序开展二人或多人协作式学习活动,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开展小组式的自由讨论或多人参与式写作活动,还可让学生以团队为中心,采用故事接龙的形式,做到人人参与,并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语言表达创优竞赛活动等。
3.4 利用多媒体丰富的信息量激活学生的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及内省智能,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丰富的信息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机会,如学生可以收听英语音频节目,分组复述所听内容,观看视频谈观后感、编演情景短剧,练习语法技巧、进行口头陈述、开展小组辩论、还可根据所看视频开展超级模仿秀活动及以访谈的形式进行热点问题的讨论等。与因特网联接还可在线阅读报刊杂志等,学生不但可通过英文网站了解世界大事和异国历史、文化,还能接触到最新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法,做到语言知识的不断更新。还可通过网络撰写个人英文博客、撰写英文自我思想总结等。
4 结束语
以上初步探讨了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不断进行检验、修正,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人机交互。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智能的特点,从英语教育的需求出发,结合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地思考,才会创设出理想的多元情境,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大学英语课堂的最优化。
摘要:文章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并结合实例探讨了该理论与多媒体教学实践的整合,指出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智能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最优化。
关键词:课堂优化,多元智能理论,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整合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
[2]Howard,Gardner.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3]Gardner H.Are there additional intelligences?The case for naturalist,spiritual,and existential intelligences[C].Kane J(Ed.).Education,information,and transformation.Upper Saddle River,NJ:Merrill-Prentice Hall,1998:111-131.
[4]Howard,Gardner.Intelligence Reframed,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21st Century[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5]霍立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3.
[6]廖春红.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教育探索,2007(5):110-111.
[7]罗小燕,戴建娥.试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2):203-207.
[8]秦小惠.多元智能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平原大学学报,2007(4):78-81.
8.人工智能与课堂 篇八
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的具体教学活动结”。它具有直观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我校围绕“导学,引导学生学”而构建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目标—导学—检测”三环智能课堂。该课堂模式包含一条主线和三个环节。一条主线是“教师导学贯穿始终”;三个环节分别是展示目标、教师导学、课堂检测。
第一环:展示目标。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广为传播,目标教学已在全国开展多年。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具有导向、激励和标准作用。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之后,提出问题性目标,对该怎么“学会”给予方向性的引导,变以往的“教师指路学生走”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找路走”。
第二环:教师导学。此环节是本课堂模式的中心环节,注重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形成的双边活动,学生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始终是为了学生的学,关键是要调动学生主动去学,指导学生有效去学,把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学习的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学生自学教材。教师通过课前的复习提问,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然后教师安排学生按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的讨论理解作准备。如果内容较多,这一步可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即在上一次课结束前布置学生自学教材,从而做到:“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适当时机,教师可提出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或辩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创造动因和表达欲望,使认识产生飞跃。这样使原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变成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和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可收到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补充的效果。同时,一些难度较大、通过讨论仍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又给学生造成了“愤”“悱”的心理状态,渴望教师给以解答。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书面问题当堂上交,从而“水到渠成”,为下一步又作了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符合创造教育的要求。
3. 启导精思。精讲并非少讲,而是要突出重点,解析难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启发学生思维,多方举例,讲到实处,使学生学有所得,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结构。其间运用数字课堂演示知识结构和再现实例,活跃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4. 自主提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利用数字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例,或给学生一个具体的课题,让学生去进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
第三环:课堂检测。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考试制度,避免以一次考试好坏来评价学生的弊端,注重平时的课堂检测,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巩固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实现对目标的检测。课堂检测可依凭数字课堂设备进行,课堂检测当堂评价。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课堂评价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二、“目标一导学一检测”三环智能课堂的基本特点
1. 教与学的目标明确
“目标”是课堂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师通过精心备课,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习目标凸现出来,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维一步一步接近学习目标,目标的实现通常是通过“任务”来落实的,“任务”往往以问题或项目的方式呈现,学生在目标的驱动下,自主完成任务,自主达到目标。
2. 教与学的方式协调
教师导学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基本形式,旨在代替目前“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的导学贯穿始终,教师扮演导演的角色。学生在课堂中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方法准确,在教师导学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活动体现为思考、协作、交流、探究、展示等方式。
3. 教与学的策略多样
教师通过确定任务、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搭建平台、指导学法等策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训练学习、展示学习等方式有效结合,促成学习目标的达成。
4. 教与学的评价有效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动力,课堂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捆绑式的评价,还表现为教师对过程的评价和对结果的评价。每个环节教师都给小组给予等级评分,每一堂课在全班评选优秀小组。学生评价表现为小组内评价和小组间评价。
5. 教与学的情感融洽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教师导学直接体现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学习,或双向共同学习,或双向交流,师生平等交流体验。这样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做到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目标—导学—检测”三环智能课堂紧紧围绕“人人自主学习,个个互助合作,师生平等交流,智慧能力共同提高”,其体现:“四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发展为主旨;“四动”——学生主动,课堂生动,师生互动,生生思动;“四化”——讲解精化,释疑深化,迁移内化,精练强化。
我校通过“目标—导学—检测”三环智能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成效非常显著:教师教得轻松自如了,学生学得自主有活力了,师生关系更加平等融洽了,课堂的智慧与魅力得到了彰显,师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梁季彝纪念中学)
【人工智能与课堂】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申论范文07-04
人工智能教育背景08-15
人工智能学习论文09-27
人工智能学科导论10-01
人工智能的技术概述06-23
人工智能培养方案06-24
人工智能职业环境分析08-10
人工智能及其教育应用08-21
人工智能活动主持词10-27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