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个性发展 德育课题(共6篇)
1.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个性发展 德育课题 篇一
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所谓德育评价,就是教师、学生群体(包括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作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笔者认为,对于现行的德育评价,应当突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既进行定量精确评价,又进行定性模糊评价;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过程性评价;既自我评价,又他人评价,创造性地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构建多样化的德育评价方式
多样化的德育评价指的是德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即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等。有学者指出,在教育评价的方法论上,一直存在着两类不同的体系:一种是实证评价体系,另一种是人文评价体系。传统的德育评价的方法多注重整体概念和印象,缺乏对要素的细致分析。事实上,学生的品德的某些侧面和某些要素是很难进行量化处理的,不可能也不应该采用划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待千变万化的评价对象,也不能完全依靠定量评价手段。所以,德育评价应逐步趋于多样化: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量化评价;不能量化的部分,则应该采用描述性评价、作品评价、成长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动态的评价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为同等重要,把期末终结性的总结评价与日常激励性的描述评语结合在一起。绝不能把德育评价简单理解为总结性地“打分”或“划分等级”。例如,几年前我所任教的二年级四班,在德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上,既有和学校常规管理相一致的“班级管理评价量化细则”进行量化评价,又采用了“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所推广的《德育》读本和《成长册》进行系统性评价,还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每周的班会时间进行随时性评价,还有期末“你、我大展示”的终结性评价。特别是结合一些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进行专题性教育与评价,更是受到低年级儿童的喜欢。
二、构建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方式
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指的是德育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就德育评价内容而言,德育多元化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注品德教育的过程。这种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就评价主体而言,德育评价的多元化要求进行德育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传统的德育评价方法的主体是学校教师,而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改革下的德育评价必须提倡多元化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也可以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这种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过程。具体地说,家庭评价就是通过电话访谈、家访、家长会和
“家校联系卡”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学生生活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客观评价,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具体、客观的评价提供依据;社会评价是指学校通过向学生身边的亲戚、朋友和邻居等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思想倾向、社会责任感和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以补充和完善学校评价的内容;学校评价是整个学生评价体系的核心,应该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三个方面。自我评价可通过谈话、成长日记和书面自我鉴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公正、公开、客观地评价自己,这个环节中他们可以检讨自己的过失和缺点,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目标、增强信心、提高判断是非能力的目的。这个环节会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思想的成熟、经验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地完善。这 1 是整个学生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同学互评就是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真实、公正、公开、合理的评价,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对同学的思想感情倾向、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等最为了解。基于中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年龄段,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逐渐增强,他们会特别在意自己在同龄人心中的地位和印象,并且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克服缺点发挥长处,这个环节会促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整个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科学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的评价既要客观又要具有鼓励性,因此要多角度从不同侧面去评价,同时还应体现出评价主体的差异性。这种评价要以鼓励和肯定为主,要尽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即将结束时,学校要求各班班主任评选出本班的“学习标兵”、“体育星”、“艺术星”“礼仪星”“小巧手星”等各种称号的优秀学生。这种新型的评价制度,充分体现了德育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这种多元化评价内容相适应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于是,我先让学生自己评一评这一学期哪一方面做得最好,你希望自己得到什么“星”,并把理由写下来;然后让家长看一看,让家长再根据你在家的表现写出希望你自己得到什么“星”;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进行评价、评选,评一评组内其他同学能得到什么“星”,并说一说为什么评他得到这颗“星”。我结合学生上交的两份材料,又综合采纳组内学生的评价意见,和其他任课老师商定、评选出本班的各种“星”的优秀学生。例如有的学生写道:老师,我希望得到“体育星”,因为我为了能参加运动会积极锻炼身体,在抗“甲型流感”的时候,我跟着我爸爸每天早晨到操场上跑步,所以我希望我能得到“体育星”。有的学生家长写道:老师,我的孩子认为能得到“劳动星”,我很赞同,他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不过,我也认为他能得到“小巧手星”,在“三八节”时,他给我折了好多的纸鹤呢。
学生升入四年级后,我们在教室后面设立了“直面自我”班级文化专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德育各方面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自我管理。这个版面实施的步骤是首先让每个小组(班内采取小组竞争制度)在每周二的班会时间互相交流评价本组在上一周进步的地方及还急需努力的方向,然后让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发言,其他小组随即提出评价意见,最后小组长以书面形式总结后上交田映雪和韩睿昊两位负责人,两人张贴在“直面自我”的栏目中,随时提醒学生下一周努力的方向。
在这样评比各种“星”及
“直面自我”的评价活动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德育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三、构建过程性的德育评价方式
过程性德育评价又叫形成性德育评价或进行型德育评价。德育过程性评价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进行的,并突出发挥评价在进行过程中的控制作用。它可以及时掌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或者掌握学生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中的错误倾向和发生的问题,便于及时改进,所以过程评价的本质是反馈→调节→矫正的过程,要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特有的反馈作用,必须要求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与德育过程紧密结合才可能经常进行,反馈与矫正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改进的成效。二是必须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突出在工作过程中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即必须实现要我评价为我要评价,只有被评价者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才可能真正实现评价与德育过程的结合,否则,外部推动力再大,也不可能真正实现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也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四年级下学期初,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爱撒谎,随便答应别人,不守时不守信的坏习惯,我和学生一起制定了建立“诚信小档案”的德育评价活动。我和学生根据他们平时不良的不守诚信的行为,共同制定了如何做一个诚信小公民的标准,设计成表格的方式,表格每周一张,将这一学期的表格装订成册,形成每个学生的“诚信小档案”,每周五集体评价一次,学期末再结合平时的过程性评价进行一次终结性评价。这样,就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性的德育评价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附:
“诚信小档案”
第周(月
日——
月
日)
我的信誉是否良好:完全做到:
有时能做到:
尚未做到:
评价项目朋友的评价自己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
1、对人坦诚,不说谎。
2、不隐瞒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
3、不论别人是否知道,都能保持诚实。
4、学习、竞赛、评比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5、答应别人的事说到做到,不轻率地做出承诺。
6、承诺他人的事确实办不到,能恰当的处理。7、8、9、10、朋友们的签名:
需要提醒自己做得更诚恳踏实的地方:
本周(一学期)以来的进步和收获:
(7-10项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填写)
四、构建发展性的德育评价方式
发展性的德育评价指的是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德育评价发展性表达了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在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过去和现在作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
例如在二年级第一学期伊始,我让学生根据上一学期的学习状况说一说自己在这一学期想得到什么“星”的称号,并把自己的做法写下来。我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共同商定出具体可行的措施。我把这些材料整理好,随时用它来激励学生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这样,教师给学生创设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通过这种评价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发展。
2.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个性发展 德育课题 篇二
一、美化班级环境氛围
环境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层面,是前提和基础,对整个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必须建设和谐、整洁、明丽、温馨的班级物质环境,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使师生沉浸在文化的氛围中,呼吸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因此,我们在构建班级文化时,各班级都充分发挥了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精心设计,让教室里的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班主任纷纷组织本班学生对教室每一个角落进行“包装设计”,让每一个角落、每一堵墙均有教育内容,都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火花。
二、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会带来班级管理的有序与整洁,带来教室内的舒适与整洁,是班级文化质的载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中,切合学生实际,被学生易于接受的班规,才能真正起到引导、调整,完善学生行为规范的目的。笔者带07级五年级班时,带领学生结合本班的实际,开展了“我的班规我来定”的活动,发动全班学生共同讨论,修订出了适合该班的班级公约,使其成为对班级学生进行自主教育的依据,成为规范学生自己言行的准绳。活动开展以来,该班的班风有了明显好转,由一个“乱班”成了全校的文明班集体。
三、强化学生主体责任
“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是一个班集体良性运转的基础。班中的事情多而杂,仅靠几个班委成员是无法完成的。在班级管理中,要实行值日班长制度,引导全班学生全员参与管理,让全班学生每人负责一项班级工作,尤其让学生自己选自己喜欢的事情来管理。小到一盆花,一张纸屑都有人负责,在班内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氛围。经过几年的实践,班级的班风班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和培养。
四、培育情感凝聚人心
笔者在2008年夏天接了一个毕业班,是一个有名的乱班,班级人心涣散,离考试还有两个月了,学生没有一点学习的劲头。接受这个班时,学校领导交给的任务是管住不闹是非就行,至于成绩就不说了。我接下这个班后,首先,给学生确定了班级目标,引领学生向目标靠近;从感情入手,鼓励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学会分享同伴成功的喜悦,学会静心地思考问题;在班内设置了激励赞赏栏目《成功的轨迹》,把每周学习有进步的学生照片张贴在栏目内,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设置了“师生信箱”,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倾诉自己的苦恼;一一给学生回信,分析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清除学生心理障碍;针对本班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的特点,精选了一部分内容健康的、有励志作用的流行歌曲教给学生;和学生采用流行音乐的形式,谱写了班歌,师生一起唱。就这样,走近学生,融入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冰冷的心又复活了,师生间的隔膜也消除了。学生重拾起已丢失的学习自信心,开始努力地投入到中考复习中。
五、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渴望自己的班级在各项活动中取得胜利,获得荣誉。对此,班主任千万不要忽视,每项活动,都要带领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奋发向上,永争第一。即便是一次小型的合唱比赛,也不要轻言放弃。有竞争心的班主任带出的班,一定是朝气蓬勃、永不服输的班级,这就是班级精神的培养。
3.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个性发展 德育课题 篇三
【摘 要】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最基层的管理,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在班级管理中就显得十分重要。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造成班级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因素主要有教师不能平等相待、班干部管理区别对待、学生自身思想素质等。构建和谐班级人际关系需要从深入了解班级状况、强化集体观念、调节师生身体和心理距离、培养学生友爱之情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从而实现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
【关键词】班级 人际关系 和谐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在这个基本单位中,班级人际关系和谐,就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反过来,如果班级人际关系不和谐,就会阻碍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班级的健康发展。所以构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十分重要。下面就构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谈谈本人的看法。
在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当然,有些时候老师同家长的关系和学生同家长的关系也会影响到班集体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虽然不像社会上的人际关系那么复杂,但在现实中,班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并非是完全和谐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教师不能平等相待。教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偏爱有加,而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讨厌有余。这样就致使一部分学生骄傲自满,又使一部分学生灰心丧气,特别是那些不被重视的后进生,他们在心理上就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
其二,学生干部由于其年龄和心理等原因,在对同学们进行管理时可能存在对关系较好的同学管理松懈,对其他人管理严格的现象。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就会在学生的交往中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就会导致班干部和普通学生的关系不和谐。
其三,现在班级里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不仅有父母的关爱,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疼爱甚至溺爱。他们中往往有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劳动观念差,团结协作意识差,自以为是,文明礼貌差,自理能力差……有的只顾自己学习,不愿帮助同学学习;有的怕影响自己学习,逃避公益劳动;有的嫉妒同学成绩,讽刺挖苦先进;有的上进无望,骚扰他人学习……所有这些,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化解矛盾,必然影响班风学风,使得班级同学之间不和谐,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针对以上这几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开展工作,如何构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我认为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深入了解班级人际关系状况。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班主任要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必须从了解班级的人际关系状况入手,时刻关注班级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改善班级人际关系。班主任可通过班级值日记录,与学生个别谈话,和学生家长沟通等种种方式,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并进行研究,了解分析班内人际关系现状,弄清每个学生在班级关系中的地位与不断变化的心态。在了解了班級的人际关系状况之后,我们才能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调节和管理。
第二,强化集体意识,淡化个人观念。学生之间出现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主要是由于学生在看待问题、理解问题的时候,过多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为自我考虑得太多的缘故。所以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以集体利益为重,尊重别人的个性,顾全集体,以“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作为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在一个几十个学生的班中,总有性格孤僻的学生,他们会明显地表现出不协调的情绪。这时候,我们要教育其他同学应宽容别人的错误,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打消抵触情绪;还要主动找存在问题的学生谈心,给予他们热情关怀和指导,让这部分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重树其进步的信心。
第三,调节师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让师生关系和谐起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过远则有生疏之感,过近则生戏谑之忧。与学生保持多大的距离才适当呢?教师应运用人格与智慧的力量去赢得孩子们的尊重,扩大自己的“非管理影响力”。对不同的学生保持着多远的距离,这是教师教育智慧的表现。对自卑感较重的学生,我们要与他们保持较近的距离,从而唤醒他们向上的动力;而对性格泼辣,有“侵略”倾向或行为的学生,我要保持相对远的距离,不然他会给我们制造很多麻烦,影响班级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以及教师的权威。再者,美的距离是因时因地变化的。在课外,我们与孩子们在一起娱乐,这是一种朋友般的关系;而在课堂上则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当学生取得一点微小的进步,我们由衷地赞美,与他们心贴心;而当孩子们犯了严重的错误时,我们要也要表情严肃,拉远距离,让他们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唤醒其自责的意识。
第四,培养同学间的互助友爱之情,让学生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一个和谐的班集体,除拥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外,还需要具有互尊互助、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
(1)树立榜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友好交往。
在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朴实厚道,从不斤斤计较;也会有一些学生待人热忱,愿意主动帮助别人;还会有些学生内向持重,能冷静处理同学间的矛盾。作为教师,应及时表扬这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中的优点,让班级形成正确的舆论,让学生明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集体中必不可少的,应该理解别人、关心别人。
(2)用友谊和爱来搭建和谐。
4.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个性发展 德育课题 篇四
蒋敏
(安徽省蚌埠职业教育中心,安徽蚌埠233000)
教师── 一个多么响亮的字眼!教师除了拥有“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等耀眼的光环外,还有可能一不小心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怪兽甚至是恶魔。多么可怕,从天使到恶魔,也就一念之差,一步之遥。教师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教师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孩子们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教师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一种非权力性的影响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教育转化学生的过程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作为教育工作者绝不可忽视它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因而可以这么认为,人格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具有深入性、持久性、渗透性的特点,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班级管理时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在教育转化学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
王荣德教授认为:“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意志、智能结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内在倾向性。”笔者认为人格是以人的素质为基础,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教师的人格则是教师本人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及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人格可称为个性,它是一个具有一定倾向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又可表述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第二,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第三,1
个性的自我调节。如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现代汉语词典对“魅力”的释义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自身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格、人品、学识、兴趣、才能、情感意志、体力等素养的综合,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综上所述,教师的人格魅力即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凭自身的修养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塑造教师人格魅力的基本方法
《礼记·学记》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意思是说,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教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然后才会受到尊重。此意不知在什么时候被演绎成了成语“师道尊严”,其意也被转移为做教师的要庄重严肃。显然,在《礼记》中,先圣们强调的是做老师的,先要在人格上征服学生,赢得学生的认可和敬重,然后学生才会对你所传授的道理、知识心悦诚服。在这里,实际上谈论的就是教师应以人格魅力征服学生的问题。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不仅要像韩愈在《师说》里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深厚的艺术修养,做得正,行得直的作风,才能使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得学生能尊重你、支持你,主动地聚集在你的周围,“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班主任也才能在教育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那么如何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呢?这里仅谈谈个人在班级管理方面的一些基本方法。
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1.显露自信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自信是人们对自己才干、能力、知识素质、性格修养,以及健康状况、相貌等的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充分地向学生及家长展示自己这方面的优势。较高的文明程度和修养水平,在与学生及家长接触的第一面,会留给他们良好的教师人格形象。
2.衣着仪表得体大方
衣着仪表得体大方往往能给人以庄重、舒服的感觉,展现出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尤其是像我们这些年轻的女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务必要高度重视服装的搭配,既要靠近时尚、有一定的引领性,更要注意不能太过时尚,给学生树立正面的、良好的着装引导。
3.言行举止讲究文明礼貌
语言表达简明扼要,不乱用词语;学生讲话时,不随便打断;不追问自己不必知道或学生不想回答的事情,否则会给学生以恶劣的印象。
4.讲信用,守时间
凡是答应学生的事,一定要办到。讲守信还包括遵守时间,办事雷厉风行,举行活动或集会不迟到等。要不然会给学生留下办事拖拉的坏印象。
播撒广阔的爱
当上帝把亚当和夏娃赶到人间,爱在上帝的手指中窜逃,来到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于是有了"母爱"、"友爱",当然还有了"师爱"。有人说:它如大山一般深邃,又如清泉一般甘甜。你一定很想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告诉我们:那是一种博大精深、充满智慧的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衡量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高尚,那就看一个老师对孩子的爱有多少吧!
展现精湛的职业技能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1.班主任要不断地进行充电
班主任是班级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可以说,一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好坏、纪律性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班主任的工作。因此班主任的知识水平、管理技能等要不断地更新,才能更好的引导班级发展。
2.班主任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只有兴趣爱好广泛的班主任人才能建立一支兴趣爱好广泛的队伍,所以班主任要通过活动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师人格魅力在促进班级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卡连柯告诉我们,一个好的班级体如同一位优秀的教师一样,对全班学生起着特殊的教育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全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直接发生影响。但是班集体不是自发地形成的。由一个松散的组织到一个有机整体,它需要班主任大量科学、细致的工作,因而可以说,班主任在班级体组织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具有高尚人格魅力,为此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得学生尊重他、支持他,主动地聚集在他的周围形成合力,班主任也才能在教育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良好班风形成的重要原因。人常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初听起来好象不是那么回事,但仔细琢磨,却觉得不无道理。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学生来说,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他们好动,我们要加强行为教育;他们思想不稳定,我们要加强思想教育;他们语言不文明,我们要加强文明礼貌教育。实际上这种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久而久之,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某些表现会倾向与他们的班主任,形成具有班主任风格的班风,所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在班级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班级体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学生之间有和谐、相容的时候,所以他们能建立深厚的同学友情;学生之间也有紧张、失调的时候,所以会出现打架骂人的事件。班主任主要的任务是想尽办法使班级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班级成为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整体,这时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体现在:
1.激励作用。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养。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无一不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的。
他们会赏识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尊重、理解、关怀、信任的阳光照耀在每一位学生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共振,产生愉悦的情绪反应,自然会接受约束,自觉的进行自我省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而促使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2.示范作用。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人格对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有着显著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的人格魅力能形成无形而强大的“校园教育场”,能促使学生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是很宽泛的,塑造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班级体的和谐发展,还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培养出更加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化学生。
参考文献:
[1] 王荣德著.教师的人格魅力[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2] 吴丽萍.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J].中等职业教育,2005,(10).[3] 张万详.教师的人格魅力[J].中华民族教育,2000,(03).[4] 劳凯声著.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5] 冯伦坤.这样打造和谐班级[J].班主任之友,2007,(02).[6] 王杰.论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
报 , 2007,(01).[7] 王小利, 杨锐.浅议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5.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个性发展 德育课题 篇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任务。北屯高级中学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实施培养“人格健全,品质高尚”的跨世纪创新人才的德育工程。根据德育工作的要求,确立了“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便于操作的德育思路;健全了德育工作运行机制,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容更加充实、系统和完善,德育工作评价办法更加科学、有效。
一、增强德育为首的意识
1、学校建立起主要领导负责、统筹协调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小组,建立定期研究德育工作的制度。建立和完善校长亲自领导,德育干部、团委老师、班主任和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体系,选派思想素质好、奉献精神强、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优秀教师从事德育管理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2、全体教职工能树立德育为首意识,担负起德育责任,注重言传身教,对每个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领导干部管理育人,教辅人员服务育人,形成了人人做学生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改进德育工作方法,调整德育工作内容
德育工作的实施总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的,学校改变以往死板划一的方法和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按照目标具体化,内容活动化,方式多样化,结构立体化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活动,变说教和灌输为体验和内化。
1、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实践活动中,树立学生的主体意
识。从2004年始,学校开始推行德育实践活动(值周),以班级为单位、停课三天半,把全部精力放在值勤和卫生保洁工作上。
2、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主题活动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都是由学生主办,在主题教育中,从主题的选择、主题的内容、护旗升旗、一周大事回顾、工作安排都是学生来承担;学校的广播站一天3次播音,采编、组稿、审稿、播音、主持也由学生承担,还主办了《起航》报。
3、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开展爱新疆、爱兵团、爱十师的屯垦戍边课程,增加学分,扩大范围,延长课时;开设以纪律和作风教育为核心的体能军政训 练;开设以领养绿地、社区服务、清扫卫生的爱校课程;规范艺术、体育、科技等社团活动课程,实施每天一刻钟的军事拉练课程。
三、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学校认真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了对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通过举行班会、利用“国旗下讲话”等教育形式,结合纪念日向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国情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品德修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黑板报、宣传橱窗的作用,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每学期组织评选班级、级部、校级“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先进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创优意识,掀起“比、学、赶、帮”热潮。学校组织协调社会力量,成立“家长代表委员会”和“家长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网络,争取了家庭、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四、建立“督查—反馈—矫正”制约机制
思想品德的发展是充满矛盾的过程,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同时辅之以纪律约束,使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学校每天安排一名领导干部和多名教师值日,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结合学校“什么时间干什么,什么地方干什么,干什么必须干好什么”的要求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写出纠偏通知单,及时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接到反馈单,给予教育矫正,促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学校着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为学校班主任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学校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继续开办德育工作室,并进一步完善了班主任工作室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职能;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专题会议;每两周组织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召开工作例会,不断丰富班主任的管理知识,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
二是以新鲜血液充实德育管理队伍。学校选拔李同领等六位“80”、“90”后年轻教师担任年级组德育管理员,他们朝气蓬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直接贴近德育第一线。新鲜血液的补充增强了学校德育管理队伍的活力。
6.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 篇六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我校建设成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具体来讲,我认为,现阶段构建和谐校园的紧迫的任务是: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工作的具体体现。和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学校以人为本,学校管理应体现人文关怀。在这个大家庭里学习、工作、生活,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安全感、归属感,形成健康向上、和谐发展、安定有序、心情舒畅的环境。确立学校教育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以人为本,追求人和”的学校管理模式,对于巫山高级中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职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力量,因此,加强教工队伍建设是保证创建和谐校园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制订出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气氛。学校大力提倡同心同德,团结乐群的协作精神。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时候,注意让教工在宽容、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竞争,大力培植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从而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构建和谐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每个人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级和年级。我校坚持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加强了日常行为管理和社团活动的管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体育等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组织编写了《心理导航》,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一办学理念已变成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作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和谐校园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班子是关键,校长是灵魂。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带头人,只有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全校师生员工才能团结一致,有共识,同努力,形成最大的合力。
校长是领导班子的班长,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校长要把教育的战略决策纳入社会整个大系统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源、财源、师源、生源,依靠社会、家长,在继承的基础上,确定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使学校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强阵地。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学校办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关键取决于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巫山高级中学各级领导班子,牢固树立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使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成为了坚强领导集体,为加快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思想政治保证。我校各层次领导班子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和治校的自觉性、主动性、前瞻性,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领导班子成员内部注重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领导班子内部做到了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职责分明。因此,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将为创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三、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
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治、文明、和谐的校园。
学校依法建立教职工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教工会和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师生员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实现教师员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尊重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重视发扬教师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主人翁精神;尊重教师的创新精神,鼓励和支持教师的教育创新;尊重教师的自我完善的要求。上下团结一心,密切干群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力量,同谋发展,共建和谐。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要继续坚持我校对师生进行的法制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规范办学,提高我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以达到我们打造“重庆市市级示范高中”的目标。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态化校园,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巫山高级中学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名校。长期的高中教育文化积淀,使她显现出浓郁的“依法执教,以爱施教”的校园文化氛围。进入重庆市重点中学行列后,更是将这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巫中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巫中文化的传承人。用巫中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这对于活跃校园文化,弘扬巫中精神,彰显我校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依山傍水,绿树成阴,生态怡然,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我们要教育广大师生爱护我们的校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创造人工和自然相和谐的绿色校园,编织科学与自然的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物质层面,要树立“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诗性的智慧热爱自然,以“栖居意识”顺应自然。
近年来,我校在环境教育和环保实践工作方面加大了力度,生态教育和环保活动开展得比过去更普遍,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呈现出新的进展态势,“绿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学生环境意识,良好的环保习惯正在形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讲究实效,继续深入开展学生绿色环保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就能营造出浓郁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态氛围,一个园林化、生态化、最适宜读书和生活的校园环境。
五、建立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双重转变: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还意味着师生关系向着师生平等,互相合作,彼此尊重,民主教学方面发展。
教师要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改变重智轻德,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
此外,学校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发了很多教育资源(建立了校园电视台、广播站,举办了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六、“三位一体”的教育立交桥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
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具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作用,创建和谐校园必须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育人网络的建设,优化整合三方面的教育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立交桥。
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要主动与当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师生积极参
加社会公益活动,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传播者,在为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中,提升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与子女间血缘的向心力所形成的情感责任、义务感和期望心、友爱等,是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但由于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有的家长对学校的教育不理解,不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出现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通过学生家长学校、家访、网络等形式,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健康、积极向上、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在学生与家长之间建立平等对话、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新型家庭人际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开设讲座,印发资料等形式,向家长提供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
【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个性发展 德育课题】推荐阅读:
做好德育教育构建和谐班集体10-25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的德育工作机制07-27
构建和谐乐园08-30
构建和谐景区09-07
构建和谐会计09-20
构建和谐政党关系11-11
如何构建平安和谐校园06-30
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07-17
构建和谐邻里关系08-03
优化育人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