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公司大学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4-06-23

在2014年公司大学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选6篇)

1.在2014年公司大学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一

在2014年“三八妇女节”座谈会上的讲话

jysycxjxq 各位老师:

大家好!刚刚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我们又迎来了春天的另一个节日,三八妇女节。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第103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政工班子和全校师生向在座的各位女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全世界劳动妇女团结奋斗、争取解放的节日。发展至今,我国的广大妇女同志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全面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们学校,广大女教师巾帼不让须眉,凭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将个人利益和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校现有在职女教师32名,代课女教师2名,党员女教师5人,担任中层干部的女教师1人,担任村小负责人的女教师1人,女教师占全校教职工总数(73人)的43.8%。全校28个班,有17位女教师担任班主任。学校10名教研组长,有7名是女教师。有10多名女教师长期坚持带病上课。大部分女教师的工作量达到每周15节以上,个别女教师的工作量甚至达到22节。在2013秋期末考试中,我校有29名教师的教学成绩进入片区前10名,其中女教师占了20人。近年受到上级表彰的教师,多数都是女教师;参与各种活动表演的基本上是女教师。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而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校的女教师顶起了大半边天”。对于你们来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责任,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教育子女,更要理解丈夫,还要邻里和睦。你们比男同志担当着更多的角色,作为一名职工,一名教师,你们把自己的勤奋和智慧献给了学校和学生;作为一位母亲、一位妻子、一位女儿,你们把自己的辛劳和爱心奉献给了家人。学校因你们而充满生机和活力,家庭因你们而充满了温馨和甜蜜。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对全体女同胞说:学校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借座谈会这个难得的机会,与大家交流几点想法: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女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广大女教师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自觉加强理论学习,钻研业务知识,获取更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努力工作,再创佳绩

希望广大女教师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本职岗位上,创一流业绩,展巾帼风采,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团结协作,心胸开阔

“江河倾心向大海,海纳百川壮如诗”。为了增强教师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家一定要严于律己,以诚待人,相互帮助,通力合作。在困难面前,在利益面前,在矛盾面前,我们一定要心胸开阔,为人大气,善于换位思考,交流沟通,理解宽容,切忌伤害他人和做不利于团结的事。

四、关爱家庭,奉献爱心

对于广大女职工来说,在工作上是“半边天”,在家庭里更是“主心骨”。希望大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好照顾家庭的责任,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做事业生活都成功的时代新女性。

五、爱惜身体,加强锻炼

由于工作、家庭、自身等原因,有部分女老师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还不是太好,希望大家抽时间作好调节,生病及时就医,平常坚持锻炼,努力把自己的身体保养好。

女工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女工的桥梁和纽带,女工组织要认真贯彻党的关于妇女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基层,了解女工的疾苦,倾听女工的呼声,反映女工的意愿,努力解决好女工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广大女工的成长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领导和各部门也将会更加重视女职工工作,加强对女职工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及时解决女职工工作的实际问题,真心实意为广大女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加强服务女职工的能力建设,团结带领广大女职工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女同胞们,新的一年里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光荣而艰巨,希望大家在学校党支部、行政、工会的领导下,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努力工作,为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做出更大的成绩。最后,祝学校全校女职工节日快乐,身心健康,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2014年3月6日

2.在2014年公司大学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二

2012年4季度质量工作座谈会以来,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集团公司) 质量计量标准化业务系统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围绕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发展目标, 贯彻落实国家《质量发展纲要》和《计量发展规划》, 践行质量理念、坚持质量方针、追求质量目标, 在加强基础管理、提升业务能力、推进管理创新等方面, 取得了新成果和新经验,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品质量水平持续提高

产品质量体现了企业存在的价值, 集团公司和各产品生产企业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通过推进油品升级、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品牌建设, 持续提高产品质量, 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增加了企业效益, 更促进了资源高效利用和环保减排。在油品质量升级上, 设计、施工、生产、销售等单位加强协同运作, 国Ⅲ车用柴油、国Ⅳ车用汽油质量升级任务全部完成, 大连石化制定油品内控质量指标, 既提质提效又抢占了市场先机;兰州石化、长庆石化等单位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检验, 确保出厂油品质量合格;西北销售、东北销售、陕西销售、北京销售、上海销售等单位加强外采资源检验, 严防问题油品流入公司销售。在优化产品结构上, 炼化业务强化质量考核与分析, 增加高品质产品收率, 高效产品、高标号汽油比例分别提高1.8和13.2个百分点, 航煤产量增长了27%;装备制造业务扎实开展主导产品质量提升, 引导全员参与质量改进, 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不断提高。在加大监督力度上, 集团公司上下强化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严肃处理不合格单位和供应商, 对于不合格的自产产品, 相关专业公司组织查找原因, 制定整改措施, 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对于不合格的采购产品, 物资采购系统采取停用、退货、换货、索赔等措施, 敦促相关供应商限期整改, 大庆油田、四川销售对不合格供应商采取了取消供货资格、黄牌警告等处理措施。在产品品牌建设上, 以质量攻关为抓手开展品牌培育, 大庆石化、润滑油公司、宝鸡钢管等33个企业893项产品获准使用昆仑品牌、133项产品获准使用中国石油装备背书品牌, 提高了集团公司品牌形象;大庆炼化、渤海装备等单位48项产品获得了行业协会、省级地方政府颁发的名牌产品称号, 增加了品牌价值。

1.2 工程建设质量有效控制

工程建设质量反映了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并影响着企业创效能力和发展能力。围绕在建和新开工项目质量控制, 集团公司上下严格全过程质量监督, 促进了工程建设质量保障能力的提升。一是深化工程建设组织方式改革, 增强了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责任意识。云南石化在千万吨炼油建设上提出“不要带血的进度, 不要带瑕疵的质量”, 采取建立体系、践行理念、构建团队、营造氛围、管控风险的系统管理方式, 强化了设计源头、采购与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二是多层面推动技术创新, 以高质量设计推进了高质量建设。管道局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管道设计技术实现工业应用, 开创了我国数字化管道建设的先河;工程建设公司提升上游设计水平, 建设项目4次荣获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寰球工程公司配套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 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 以标准化提高了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建设质量。三是强化对承包商的准入、选择和评价管理, 有力保障了重点工程建设水平。2013年对1 174家承包商进行了年度评价, 对770家在用承包商开展了体系审核;对5 593个合同项目进行转包、分包及选商专项检查, 发现并整改问题342项。四是创新工程质量监督模式, 提高了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2013年总部层面直接监督检查了12项在建工程质量, 督促责任主体单位整改质量问题477个;各监督机构共监督在建工程2 674项, 川渝监督站对重大质量隐患逐级通报、闭合处理, 避免了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建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一批重点项目高效优质建成, 尼日尔炼油工程获鲁班奖, 苏里格天然气处理厂、乍得炼厂等10项工程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奖。

1.3 服务质量水平稳定提升

好产品和好技术通过好服务实现品牌溢价, 产品销售、工程技术等业务坚持以“客户满意”为宗旨, 深入调研分析市场需求, 努力完善服务网络和功能, 有针对性地满足顾客对高品质的诉求, 稳定了目标客户群体, 巩固了企业市场地位, 进而为企业带来了持续收益。油品销售单位以信息化为基础, 推行“一卡在手、全国加油”, 推广自助加油, 方便了客户消费, 2013年中国顾客满意度数据显示, 中国石油加油站满意度为73.6, 处于同行业前列;化工产品和装备产品销售单位丰富服务内容, 主动为消费者提供技术咨询, 积极协调市场需求与企业生产准备, 推进全程跟踪服务, 营造了贴心和谐的消费环境, 西北化工销售为客户量身打造个性化质量计量和产品服务方案, 既拓展了外部市场又促进了产品升级。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在提供服务过程中, 加强工具和材料质量监督, 严格供应商审核和准入, 开展质量对标分析, 建立标准化管理、模块化组织、程序化控制、专业化施工、流水线作业的“工厂化”作业模式, 服务质量逐步提升。长城钻探在苏里格苏53区块实施“工厂化”钻完井作业, 实现了批量钻井、井间提速和集中压裂, 提前1个月完成全部13口井钻井任务;大庆钻探在伊拉克鲁迈拉项目中成为综合施工效率最高和唯一固井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的承包商。矿区服务业务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将相关标准转化为操作规程、服务规范, 打造了矿区优质精品服务。

1.4 质量体系建设创新推进

20世纪90年代ISO 9000引入我国以来, 由于其闭环管理的科学性和国际接轨的推动, 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过去一年来, 集团公司上下推进体系管理方法创新发展, 取得了简化优化管理实效。一是强化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炼油与化工、销售、工程建设、工程技术和装备制造类企业全部通过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的基础上, 将质量体系认证范围扩展到勘探与生产、天然气与管道类企业, 至2013年底认证率达到了85%;同时, 集团公司和专业公司继续实施质量体系推进评审, 完成了第一轮共123家单位的推进评审, 促进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二是推进了规范管理和协同管理创新。集团公司以物资采购管理部、销售分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内蒙古销售、西部管道为试点, 梳理确定业务能力框架, 以业务能力框架为基础构建管理规范平台, 以管理规范平台为依据完善基础管理体系, 初步形成了融合优化管理体系的工具和方法;独山子石化、西气东输等单位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 本着规范管理、简单实用、控制有效的原则, 建立了适合本单位业务的综合管理体系;大港油田、管道分公司等单位继续深化体系融合, 按照闭环管理方式持续完善一体化管理体系。三是推进了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部分企业在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从质量符合性标准向成熟度标准迈进, 追求更好的经营质量和绩效, 东方物探大港地调处等6家单位获得了中国质协“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称号;兰州石化、宁夏石化、辽阳石化等单位全面导入卓越绩效模式, 争创了地方政府质量管理奖;新疆油田、管道局、宝鸡钢管等单位试点推行卓越绩效模式, 探索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方式方法;云南销售、寰球工程公司等单位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针对体系关键要素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 提升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

1.5 计量器具配备不断完善

计量器具是客观准确获取生产经营信息并辅助决策的基本手段, 其配备水平反映了企业自动化程度, 近年来集团公司持续推进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 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进展。一是完成了计量器具完善升级任务。2011~2013年, 各单位累计投入22.6亿元, 更新改造计量器具41万台套, 完成了集团公司3年完善升级任务, 为各类生产经营业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疆油田强化源头控制, 把好方案审查关、器具准入关和项目验收关, 确保了计量器具配备满足生产经营要求;兰州石化、锦州石化结合装置检修, 对老旧计量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提高了配备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二是明确了计量器具配备新的目标要求。集团公司组织研究提出了15项计量器具配备标准, 以提升计量检测结果有效性为目的, 从分析各类生产经营业务测量环节入手, 进一步明确了计量器具配备要求, 其中11项配备标准已经报批, 其余4项也将于2015年初完成制定。三是保障了油气交接计量顺畅运行。围绕中缅管道建设和投用, 西南管道公司、东南亚管道公司、国际事业公司和相关技术机构, 配合国家计量检验部门对边境计量设施进行功能确认, 达到了天然气按期入境政府监管要求;大庆油田通过完善升级计量设施, 普遍采用系数法进行油气交接计量, 提高了交接计量准确性, 原油输差控制在0.56‰以下。

1.6 计量检测能力稳步提升

2011年初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集团公司筹建5个天然气计量检定站点, 2011年下半年集团公司又明确提出油气计量检定能力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几年来, 各项目承担单位在总部相关部门、专业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扎实推进油气量传溯源能力建设。2013年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液态烃实验室建设完成初步设计, 设计指标为国际先进水平;南京分站国家中高压天然气原级标准建成投用, 技术性能优于设计指标;成都分站国家中低压天然气原级标准完成出厂验收, 测试指标达到国际先进的设计要求;西南油气田质量控制和能量计量实验室改造搬迁基本完成, 实验设备陆续安装;5个新建天然气检定站点中, 北京检定点已经投用, 广州分站完成工艺施工、设备安装, 乌鲁木齐分站完成设备采购和土建施工, 塔里木检定点已下达投资计划, 武汉检定点已开展调整方案的初步设计。预计到“十二五”末这些油气量传溯源能力全部建成后, 集团公司承担国家授权的油气计量检定能力将达到全国的80%以上, 特别是油气最高计量标准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既能很好地承担国家计量授权任务, 更能彰显国际化大公司的实力和水平。辽河油田、锦西石化、宝鸡石油机械公司加强计量标准装置建设和管理, 确保了计量器具按时受检和有效使用。

1.7 企业标准化管理有效推进

随着管理提升活动的深入开展, 对于通过标准化加强规范管理、推进协同管理的诉求越来越高, 集团公司上下从健全标准体系入手, 加强标准制修订和实施工作, 注重现场标准化管理与运行, 提升了企业标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一是企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结合管理规范平台和物资采购标准库构建, 更新集团公司标准体系中各类标准3 700项, 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5项、两级企业标准3 496项, 集团公司标准使用数量达到3.6万项, 有效支撑了各业务领域的发展;同时, 长庆油田、西南油气田分别编制了致密砂岩油气标准体系和页岩气标准体系, 开展了相关标准研制, 为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二是标准化方法不断应用。塔里木油田实施标准化设计, 站场标准化设计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缩短了建设周期、降低了投资成本;大港石化推行现场管理标准化, 创建标准化装置、罐区、机房和控制室, 促进了安全生产和管理提升;中亚天然气管道将国内外标准转化为操作文件, 并在设计、采办和验收等各阶段对标准的适用性进行确认, 保障了海外管输业务的健康发展。三是标准实施有效性不断提高。各单位注重在用标准合法合规管理, 2013年集团公司两级企业标准复审2 031项、废止423项, 备案产品标准1 273项;吐哈油田、渤海钻探等大部分企业, 及时把19万余册新标准配备到岗位;青海油田、独山子石化、物采中心等26家企业, 审查备案供应商企业标准5 956项, 外采产品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炼油化工、工程建设等11个专业实施和检查31项重点标准, 促进了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

1.8 标准国际化能力逐步增强

围绕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 各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 加大国际标准制修订参与力度, 努力将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 不断提高了国际合作的标准话语权。一方面, 国际标准化主导能力继续增强。由西南油气田新承担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天然气技术委员会上游分委会秘书处 (ISO/TC193/SC3) , 集团公司在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通过承办输送管、煤层气等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年会, 拓展与API的标准化合作领域, 集团公司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 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各单位借助集团公司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这个平台, 较大程度地推进了国际标准制订工作, 目前正在开展的国际标准项目共21项, 其中2013年新上项目达到了10项。西南油气田主持制定的“天然气甲烷值计算”国际技术报告即将出版, “天然气硫化物测定”国际标准完成最终国际标准草案;石油管工程研究院、石油化工研究院、煤层气公司、管道分公司提出的14项国际标准提案正在起草或纳入相关标准修订。这些工作都比较好地提高了集团公司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的地位。

2 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当前, 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 外延式增长的拉动因素已基本失去作用, 新的内涵式增长机制正在建立, 国内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据国家能源局公布, 作为经济增长“晴雨表”的全社会用电量, 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4%, 增幅是近5年来的较低水平, 类似问题也反映在成品油库存居高不下。同时, 集团公司正处于从注重规模发展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 进一步明确了坚定“一个目标”、做到“四个坚持”、实施“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方针的总体部署。因此, 质量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

从外部环境看, 转变发展方式、走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转变发展方式, 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而作出一系列深化改革的决定, 无不从行政约束、市场监管以及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上, 要求企业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激发竞争活力、提升质量绩效。在行政约束和市场监管方面, 政府大量审批权限下放后, “小”政府“大”市场的格局即将形成, 为解决宏观调控及市场失灵问题, 国家对市场主体的约束和监管力度加大。新修订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后悔权”,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将消费者“拿证据维权”变为经营者“自证清白”, 既为消费者提供更为有力的权益保护, 又要求生产经营者承担更高的质量责任;国资委在《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 要把高品质作为品牌的基石, 把不断提升质量作为最高追求, 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 提供令消费者感动、产生品牌溢价的服务, 经得住历史对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的检验;国家《计量发展规划》提出, 实施诚信计量分类监管, 建立诚信计量信用信息收集与发布和计量失信“黑名单”制度, 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国家标准委提出建立企业产品、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和公开制度, 进而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 同时建立面向企业自我声明标准的第三方评价、标识制度, 向社会消费者传递准确的质量信息, 形成标准支撑质量治理、促进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方面, 市场准入特别是上游勘探开发、石油进出口权逐步放开, 油气管网业务运行及管理体制的变化, 集团公司业务领域的市场主体呈多元化态势。随着市场体系完善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 再加上买方市场的形成, 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那么以质取胜就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和发展的不二法宝。这是因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增强消费信心,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从而产生品牌溢价为企业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同时高质量产品的生产、高质量服务的提供, 更有利于企业有效利用和转化社会资源, 使自己的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大连石化仅2014年1月份生产高品质汽柴油即实现增利1亿多元, 就是一个以高质量获取高收益的很好的例证。而更重要的是,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高品质的追求和选择, 必将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集团公司过去掌控油气资源及市场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弱化, 而且船大不易掉头, 转型质量效益发展在新一轮竞争中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从集团公司自身看, 经过近些年依靠投资拉动, 企业规模快速扩张, 资产总量已居国内外同行业首位, 同时资产负债率连年上升, 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 整体盈利能力逐渐减弱。集团公司党组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 按照国家转变发展方式的总要求, 把握企业发展的周期规律, 果断提出从注重规模发展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发展转变, 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 作为企业发展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 越来越提到了生产经营的议事日程。从2010年开始, 集团公司全面实施了包括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管理在内的基础管理建设工程;2012年以来, 随着管理提升活动的开展, 以标准、制度、流程构建管理规范平台, 以管理规范平台为依据融合质量、计量等基础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在试点单位正式实施。4年来, 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提升单项业务能力, 推进协同管理创新, 为集团公司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助力和助推作用。但是与集团公司转型质量效益发展的要求相比, 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在质量方面, 油品质量升级任务仍很艰巨, 个别产品质量不达标仍时有发生, 工程质量事故仍未杜绝, 个别销售服务能力仍显不足,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还不够强, 质量监督抽查还不够全面、到位;在计量方面, 计量器具配备还不满足信息化的需要, 天然气检定站点建设还滞后于国家筹建要求, 油气交接计量还需进一步规范, 石油专用计量的溯源链还不完整;在标准化方面, 统一、先进、受国际同行认可的标准体系建设进展还比较慢, 标准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 标准的实施监督力度尚需加强, 标准化方法应用得还不够广泛, 国际标准化的目标任务还有待于细化。另外, 集团公司上下对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的资源投入还不足,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还不高、职业发展渠道还不畅通等。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还在制约着质量计量标准化业务能力的提升, 阻碍着工作质量、实物质量和经营质量的改善与提升, 进而影响到集团公司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软实力的增强。

尽管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但也要看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方面, 国家要求转变发展方式、突出质量效益型内涵式发展, 为企业以质量提升增强发展驱动力创造了政策环境。2011年以来, 国务院先后发布了《质量发展纲要》、《计量发展规划》, 并正在制定《关于改革标准化体制加强标准化管理的意见》。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措施, 为经济社会特别是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 在转型发展、增速换挡时期, 如何以加强质量、计量和标准化工作来支撑、推动和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2013年国家颁发了首届中国质量奖, 树起“质量管理”典范, 立起“国家质量”标杆, 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 唱响了“质量强国梦”的主旋律。从宏观政策层面上, 党和国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号召、支持和激励做强质量、计量和标准化工作, 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 集团公司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确立了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发展目标。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必须与生产经营相辅相成发展, 甚至作为基础性工作更应先行一步。同时, 由于历史的积淀和近些年的改进完善, 在质量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创新应用上, 在石油工业上游领域标准化引领能力上, 在承担国家授权油气计量检定能力建设上, 不断取得了一些新成果和新经验, 总体能力和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 并在国际同行业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应该说在新一轮的深化改革和竞争中, 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具备再创新再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因此,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 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 优势与不足同在, 在今后的工作中, 发挥优势迎接挑战, 抓住机遇改进不足, 努力为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3 今明两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明两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围绕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发展目标, 落实国家《质量发展纲要》和《计量发展规划》, 着力提升质量、计量和标准化支撑能力, 扎实推进管理成熟度整体达到优化级, 以协同管理机制创新促进企业管理提升, 以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促进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主要工作目标是:

———油气产品质量跟进国家标准要求, 三大合成材料、化肥等化工产品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化工专用料;装备制造类产品质量国内领先, 陆地钻采装备、油气输送管等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一流;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培育8项左右知名品牌产品。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全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一、二类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9%以上, 杜绝重大及以上工程质量事故。

———工程技术、销售、检维修及矿区服务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国外工程技术服务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培育一批服务示范区, 用户满意度力争达到80以上。

———计控一体化覆盖主要生产经营过程, 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计量检测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油气计量和检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初步形成统一、先进、受国际同行认可的标准体系, 引领技术优势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 明显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能力, 执行标准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上述主要工作目标, 是在考虑质量计量标准化“十二五”规划和基础管理建设工程顶层设计实施情况, 特别是按照集团公司工作会议提出的技术创新优势明显、管理水平国际接轨、公司品牌全球知名等新要求, 并为实现2020年发展目标打好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统筹确定的。实现上述这些工作目标, 还需要我们加强创新驱动, 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3.1 加强质量工作顶层设计

集团公司已经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体系由总体规划、专业规划、专题规划、专项规划、分省规划和企业规划组成, 质量计量标准化规划作为九个专项规划之一, 编制的总体要求是突出对主营业务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根据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 2014年下半年全面启动质量计量标准化规划编制。从分析评估“十二五”规划、基础管理建设工程顶层设计实施成效入手, 针对制约发展软实力增强的瓶颈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及措施, 并在规划年度中逐一落实。各单位要积极参与总部专项规划编制, 并做好专项规划的承接工作, 将涉及本单位的质量计量标准化目标任务纳入企业规划之中, 确保到2020年集团公司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管理水平全面达到优化级, 部分企业达到卓越级, 基本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管理水平相当的总目标实现。同时, 加快基础管理建设工程顶层设计的一个平台、一个体系试点的完善工作。总部层面的物资采购、销售和天然气与管道业务的管理规范平台建设, 应进一步优化平台框架, 进行标准、制度、流程等平台文件的配套制修订, 尽快开展完善后的平台试运行工作;内蒙古销售和西部管道要依据管理规范平台尽快完善和运行基础管理体系, 为改变目前企业存在的管理体系多、基层负担重、多层皮管理等问题, 提供试点经验和可借鉴作法。另外, 对试点工作总的安排是2014年底取得一个平台、一个体系建设运行的基本成果, 为以后做好推广工作, 特别是为推进协同管理创新和管控模式优化积累经验。

3.2 持续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

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是生产经营水平的重要标志, 各单位要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质量工作要求, 注重提高生产经营创新能力, 加强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控制, 持续提升质量水平, 不断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的需求, 从而提高公司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产品生产业务要结合外部市场需求, 积极推进质量升级计划实施, 注重质量科研攻关, 加快装置设施改造,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质量升级标准, 2014年底前车用柴油全部达到国Ⅳ标准,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汽柴油达到国Ⅴ标准。工程建设业务要以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主体责任为重点, 坚决杜绝“以包代管”现象, 加强对承包单位工作质量、资源投入、体系建设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督促参建单位不断提高质量意识, 落实质量责任, 努力建设精品工程和优质工程。产品销售业务要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核心, 树立质量营销的理念, 开展满意度测评, 准确掌握市场的质量需求, 将市场需求及时反馈到生产单位, 生产与销售联手打造高效市场。各单位要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 加强品牌质量建设, 以质量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形成产品优质、服务上乘、影响力广泛的品牌形象, 进而不断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要重视市场要求的质量体系、产品认证, 积极申办认证并保持认证要求, 防止因不满足认证而失去市场。集团公司将组织完善油品销售、工程技术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方法, 推进服务满意度测评工作。

3.3 深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根据国家《质量发展纲要》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的要求, 各单位要深化企业质量管理工作, 推进质量管理的创新发展。一方面, 加强质量目标管理。要认真实施集团公司落实国家《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方案, 推进方案所部署的质量提升工程、质量体系建设、质量机制创新、质量发展环境优化、基础保障提高等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要细化集团公司《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指标 (试行) 》, 逐级建立和完善指标统计方法, 逐步规范指标统计方式, 加强各项指标统计分析, 进而评估质量水平, 识别提升空间, 持续改进质量绩效。另一方面, 优化质量体系运行管理。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有效识别影响市场认同的质量因素, 及时修正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目标, 促进企业资源有效利用;要借鉴一个平台、一个体系的构建经验, 推进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体系融合发展, 积极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油气田和管道企业要继续开展第三方体系认证, 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业务要加强供应商和承包商质量保证体系审核;集团公司将实施第二轮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评审, 开展第三方体系认证和咨询机构评价, 推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4 强化质量监督保障作用

抽查检验、产品认可、驻厂监造等质量监督方式, 是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控制质量水平、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手段, 各单位要强化质量监督对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的保障作用。对抽查发现的不合格自产产品, 要切实查明原因、查清责任, 质量问题严重的要采取立即停产、销售召回等措施, 危及人身健康、财产安全的要进行销毁或技术处理, 同时抓紧制订和实施整改措施, 维护好公司的信誉和形象。对抽查发现的不合格采购产品, 要暂停供应商资质, 已购库存产品进行相应索赔处理;对供应商整改情况, 要严格依据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复查处理, 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集团公司采购平台。要加强对油化剂获证企业和采购单位的监督, 促进获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驻厂监造机构资质管理, 提高产品驻厂监造工作有效性。要完善工程质量抽巡查制度, 统筹各级检查频次、检查重点, 采取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总部检查与日常监督、告知性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方式, 深入查处工程质量隐患;定期公布不良质量行为, 将不良质量行为与招投标、市场准入挂钩, 实现质量业绩和建设市场联动管理。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督, 重点监督和规范建设、监理、PMC、EPC等单位的质量行为, 强化各方责任主体质量信誉管理, 实现从注重施工阶段监督向设计到竣工全过程的监督转变, 从注重工程实体质量监督为主向实体、行为监督并重的转变。集团公司将加大异地监督力度, 投资过亿元的工程全部实施异地监督, 同时根据责任主体的质量信誉情况, 推行差别化监督。

3.5 全面完善计量检测能力

计量检测能力是世界水平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重要标志, 体现了国家和集团公司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各单位要在健全量传溯源体系的基础上, 合理完善各级计量检测能力, 确保生产经营测量与控制准确可靠;承担国家油气计量检定能力建设的单位, 要认真抓好设计施工、调试运行、建标考核等各阶段建设任务, 确保2015年底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建设任务, 进一步增强集团公司油气计量检定的主导作用;承担集团公司《油气计量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的单位, 要抓紧研究解决量值溯源、能量计量、矿厂计量的瓶颈问题, 并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 引领和支撑集团公司计量能力提升;跨境能源通道建设和运行单位, 要积极做好边境计量设施功能确认、油气计量方法和标准比对, 维护国家和集团公司油气贸易合法权益。同时, 依法依规开展计量测试是提高计量水平的根本所在, 各单位要认真执行集团公司计量器具配备标准, 强化计量器具使用管理, 重点单位要健全测量管理体系, 促进生产经营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各油气生产、储运和销售单位要认真执行相关交接计量管理制度, 加强交接计量现场管理, 提高流转效率, 减少计量争议;工程技术、油气生产、装备制造等单位要积极研究石油专用计量校准方法, 较大程度地提高石油专用计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促进油气储量发现和采收率提高。

3.6 加快提升企业标准化能力

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提高效率效益的重要工具, 标准化能力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各单位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以统一、先进、受国际同行认可为目标,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综合标准化方法, 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 与制度体系、流程体系配套构建管理规范平台, 适应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要提高标准技术水平, 健全标准与科技互动机制, 以科技创新提高标准的“含金量”, 以标准助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上游领域业务要加大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标准化力度, 尽快形成非常规油气标准体系, 推进国家原油产品标准制订, 增强集团公司上游领域的标准化引领能力;下游领域业务要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化工作, 推进第五阶段车用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标准研制, 努力提高集团公司下游领域的标准话语权。各单位要强化标准实施和实施监督, 深入总结借鉴勘探与生产、天然气与管道业务的标准化、模块化、数字化、信息化等综合标准化成果及经验, 把标准化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 系统提高标准实施效益;培育现场标准化典型, 推广现场标准化方法, 以现场标准化作业保障生产经营活动有序有效;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监督制度, 结合检验、验收、抽查、监造、监理等工作, 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优秀标准奖评选, 促进标准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化技术组织要加强协同运作, 共同致力于提高集团公司标准化能力, 发挥集团公司标准化整体优势。

3.7 大力推进标准国际化进程

优先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由过程创新发展到知识创新, 将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 从而以标准国际化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是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际业务相关的各单位, 要在梳理国际标准化现状及成效的基础上, 开展与国际先进企业的标准化对标分析, 推进与ISO、API等国际国外标准组织的合作, 持续提高集团公司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要加大标准“走出去”力度, 在总结中土标准互认经验的基础上, 推动我国与非洲、拉美等五大海外合作区所在国之间的标准互认合作, 加大双语版标准的制订力度, 积极推动集团公司主导的标准在海外应用实施, 降低生产成本和作业风险;要根据国际化经营需要, 发挥自身技术优势, 积极提出和制订国际标准, 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话语权。各国际标准化对口机构、技术组织和相关单位, 要按照集团公司国际标准化工作有关规定, 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规范运作, 加快企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组建立, 整体提高集团公司国际标准化工作能力。集团公司将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 进一步明确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目标任务, 为集团公司实施国际化战略, 建设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技术支撑。

3.8 强化质量工作资源保障

3.在2014年公司大学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三

**镇武装部长

同志们: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7周年来临之际,我们在此隆重集会,欢聚一堂,同庆建军佳节,共叙鱼水深情,这对于推动全镇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和征兵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镇武装部,向现役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军队离退休老同志、革命伤残军人、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和烈军属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我镇双拥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辉煌战斗业绩的人民军队。87年前,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南昌起义,标志着我们党开始创建自己的革命军队。87年来,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共和国的创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投身地方建设,共同维护地方社会政治稳定;积极参加地方重点工程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镇是一个拥有悠久的革命传统的地方。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凡是双拥工作的大事,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凡是双拥工作的重要活动,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凡是军人和军属遇到比较麻烦的一些问题,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协调。特别是近年来,全镇双拥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多次受到市、区有关部门和领导好评。做到了政策宣传落实到位、工作保障落实到位、个性服务落实到位、抚恤金足额兑现到位、符合安排工作对象的安置率达100%。

近段时间我在市信访局挂职锻炼,接待过部分退伍军人、复员军人和军烈属,倾听了他们的诉求和要求,也对相关事项进行了咨询和了解。据查证全市关于退伍复员军人、革命伤残军人、烈军属、现役军人等方面的优抚政策都是兑了现的,特别是关于参战参试参核方面,只要有明确规定的政策也是按要求给予兑现了的。**镇在这些方面一直都做得很好,也是全市“双拥”规范乡镇,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希望大家在面对某些问题时要认清形势,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要去参与一些非法组织、非法集会,搞一些非法活动,应认认真真地搞好生产、享受生活。凡事上级规定的政策镇党委政府都是给大家足额兑现了的。

同志们!自2010年9月,**区被评为四川省第九届双拥模范县以来,我区已创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县。今年更是**区创建第十届省级双拥模范区的关键之年。因此,我们在双拥工作中要坚决杜绝思想麻痹、宣传教育不深入、工作不积极等问题,为全区双拥创建工作多作贡献。

一是在组织领导上狠下功夫。各村(社区)民兵组织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将双拥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密切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解决双拥创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切实把双拥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在氛围营造上狠下功夫。各单位要按照镇党委、政府和武装部的统一部署,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军政军民团结的一系列指示,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和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宣传,并结合新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区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社活动,形成政策拥军、法律拥军、行业拥军、教育拥军、科技拥军、文化拥军、社区拥军、团体拥军的良好氛围。眼前,就是要广泛开展征兵宣传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青年都来报名应征入伍。其实,我们也可以跟他们算一笔经济账。当前,城乡义务兵安置政策已统一,即:服役期间地方政府给予8900元/年的义务兵优待金,而且还会逐年上调,服役期满部队给予14000元退役金等,地方政府再给予12000元/年的一次性经济补助,若再加上服役期间的工资等收入,大学生学费补偿等,预计两年义务兵的最高可收入8万余元。相比外出打工而言可谓优势明显。因此,大家要下去多做宣传,争取更多的**青年应征入伍。同时,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事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和军政军民团结的先进典型和事迹,使双拥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进一步形成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是在创新举措上狠下功夫。各单位要加强对春节期间、八一期间双拥活动的组织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到优抚对象家中开展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儿上,激发“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社会荣誉感。同时,积极组织协调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发动社会拥军组织和志愿者,广泛开展读书演讲、书画摄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双拥文化活动,进一步密切“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鱼水深情。

四是在政策落实上狠下功夫。我镇目前有重点优抚对象112人,义务兵32人。各单位要全力做好生活困难重点优抚对象的解困帮扶工作,在生活、生产、医疗、住房等方面给予关心帮助,全面梳理转业退伍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教育优待、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等政策落实情况。同时,各民兵组织要在完成战备、训练和执勤任务的同时,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地方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踊跃参加重大灾害抢险救援、重大节日期间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工作和扶贫济困、扶老助残、捐赠救助等活动,进一步强化群众纪律教育,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做好军民团结,维护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事实证明,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是胜利之本、发展之本、稳定之本,也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让我们继续发扬**镇拥军优属光荣传统,用实际行动谱写拥政爱民新篇章,为构建“生态**、文明**、富强**、和谐**、平安**”再立新功。

4.在2014年公司大学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四

促进五全管理创新提升

——在公司2014年节约增效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节约增效现场推进会是矿上提前安排布臵的。今天这次会议是继年度工作会、职代会、五全管理会、党委会之后,新年前召开的又一次较高规格的会议。特别是刚才我们现场参观了4个厂点,机电、采煤等专业单位作了发言。我听了以后也很受启发。下面,我结合这次参观的感受和公司的实际,讲三个方面的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看了感觉确实好。第二句话,实干才是硬道理。第三句话,增效才是真本事。

第一句话,看了感觉确实好。

在五全管理工作会议上,我们通报了全年的经营分解指标和深化五全管理的意见。通过2013年一年的运行,全年各项费用比预算降低了

个亿,仅修理费用就减少了

多万元。这个成效很大,让我们感到,五全管理确实很好。而且通过今天看现场,我们感到,五全管理很接地气,在地面厂点的修旧利废、精细化和实物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我们也确实有不少成绩。主要表现在:

第一,好在机制流程上。不论是机修厂还是综修厂,都建立了一整套种类齐全、内容全面的设备检修标准、验收标准和设备维修工艺流程,明确了设备从入厂到移交入库核算的各个环节,并将检修内容及时录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现了检修设备全过程的轨迹追述。特别是机修厂,制定了三级验收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设臵了专职质量验收员,对设备维修流程管控各项制度进行了全面的细化完善,设备待修率始终控制在4.4%以下,预算减少

多万元,机修厂、综修厂功不可没。这也值得在座的各位去深思、去学习。

第二句话,实干才是硬道理。

列宁说,“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说的再多不干也没用,关键还得实干、认真干。靠谁干?就要靠我们在座的各位。怎么干?修旧利废、节约挖潜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我觉得就是四点:节约意识再增强,技术措施再强化,创新力度再加大、考核过程再严格。

节约意识再增强。2013年,我们在修旧利废、节约增效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数据能说明问题,但是也不可否认还有一些漏洞没有完全堵住,一些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单位在现场材料管理上比较粗放,存在物资积压、乱丢乱放等浪费现象;有的单位在物资回收复用上监管不到位,丢失材料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单位对修旧利废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新材料的投入增大,成本超支;特别是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实物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识没有完全形成。回收复用、修旧利废形成长效机制和闭环管控等方面,都有探讨、学习和提高的空间。今年,我们要让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修旧利废的重要意义,让节约增效的观念深入人心,要让每一名干部职工明白,不仅要争做技术上的标兵,更要成为修旧利废的行家里手。宣传科、工会、团委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载体,加大对修旧利废、节约增效工作的宣传和报道,尤其是对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要做到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形,提升干部职工对修旧利废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以此来不断提高全员节约增效的积极性。

技术措施再强化。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设备、材料、低

刘全军副总也讲了一些节约挖潜的措施,很实落、很具体。下一步,就是要严格考核。在五全管理工作会议和党委工作会议上,我也都提出了,2014年的指标压力很大,要抓好严肃认真的考核。当前,要抓好修旧利废、节约增效工作与五全管理的有机融合。经营口各部门要动起来,两眼向内、两手向下,充分挖掘人的潜力、物的潜力、管理的潜力,加大对材料使用过程的监督考核;考核办要每月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合理编制下达物资回收、修旧利废计划,特别是材料从审批到使用的全过程,要实施严格考核、一考到底。同时,要强化闲臵材料的督查,严查经营管理中的漏洞,督促引导各单位利用废旧设备、材料,积极推广基层区队班组修旧利废的好做法,切实做到“有旧不领新,复旧不用新”,最大限度调剂使用和减少新材料投入,真正形成处处事事勤俭节约,想方设法节约挖潜的良好局面,促进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句话,增效才是真本事。

管理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加强企业管理,不能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势必陷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局面,到头来什么也抓不好。今天,我们召开节约增效现场推进会,目的就是通过这次推进会,带动公司在修旧利废、精细化和实物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一个新的提高,以点带面,带动全矿掀起节约增效的高潮。

一要进一步抓好安全。安全是最大的效益,是最大的节约。今年我们提出了四大安全理念,其中一条就是“不伤人就是安全”。确实,对于职工来说,安全就是不出事故,就是人身不受到伤害。一旦发生了工伤事故,即使是手上破个口子、一点儿破皮伤,也会让人承受一定的痛苦;出了重伤,有的失去了工作能力,有的长期卧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更是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无尽的

和综修厂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调整,把生产科管理托辊维修人员及业务并入机修厂,维修费用承包给设备管理科。各区队到两厂加工实行市场化结算,对两厂由产值核算改为按维修工时核算,进一步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采煤、机电两个专业要主动靠上去做工作,两个厂子要抓紧制定新的思路、制度、措施,尽快适应这个改变,以求在修旧利废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要进一步带动全矿。机修厂、综修厂在修旧利废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单位,包括非煤要推广他们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至少给大家一种启发。下一步,如何去强化经营管理工作,如何去提高五全管理成效,都值得大家思考。其实,我们的其他一些单位,也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例如刚才

汇报的,这些都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总之,只要大家方法正确,措施得力,工作尽责,我们的管理工作一定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同志们,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已经做好了全年指标的全面预算,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去强化执行。希望大家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迅速行动起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实、抓好各项工作,为完成全年各项指标,实现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再做积极贡献!

5.在2014年公司大学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五

(2014年2月25日)

朱薪志

同志们:

今天,我们将2014年安委会扩大会、安全生产工作会和春检预试动员大会三会合一,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延伸到乡镇供电所,充分体现了公司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既符合国网公司、冀北公司精简会议、提高效率的工作要求,也体现了公司重要部署全员发动、一贯到底的工作作风。稍后,张西术副总经理将作工作报告,对2014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严格落实。

回顾2013年安全生产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紧迫的现场工期、严格的质量要求、全体干部员工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舍小家、顾大家,勇于拼搏,甘于奉献,安全基础得到了全面巩固,作业管控实现了全面加强,人员行为做到了全面规范,在地区最大负荷突破1100万千瓦、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的情况下,成功经受了强风雷雨、高温高湿、重度雾霾等恶劣天气考验,电网和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有效提升,圆满完成了全国“两会”等近百项保电任务,连续8年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公司党委,向在座诸位并通过你们,向不辞辛苦、忘我工作在生产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今天参会的有公司安委会全体成员,机关本部各部门、基层各单位、县公司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同志及一线班组长、供电所长、安全员。作为支撑和保障公司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大家工作的好坏、作风的优劣、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关系到公司事业的成败。希望大家切实担负起这个责任和使命,认识好、审视好、把握好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更高标准、更严 要求、更实作风,全身心、全方位、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深刻认识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性近年来,随着安全管理体制的变革、机制的完善,公司安全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经过“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再磨合、再梳理、再优化,公司安全生产总体保持了良好态势,各项指标稳中有升。但是,成绩属于过去,对安全形势我们永远不能估计过高、估计过好,时刻不能过于放松、过于乐观。当前,面临的安全形势和困难挑战仍然严峻。一是装备水平亟需提升。尽管过去的一年,公司主配农网掉闸率同比分别大幅下降32.5%、41.5%、44.8%,但在负荷6次刷新记录的情况下,占比超过1/5的变压器满载过载运行,445台老旧设备需要更换,县公司35千伏变电站单电源率超过60%,这些隐患时刻警醒着我们的安全神经。说得严重些,就像不定时“炸弹”,随时威胁着我们的电网安全。二是春检预试任务繁重。今年是“电网建设年”,公司基建、技改、大修 等工程建设、检修作业处于多现场、多工种、高强度作业状态,时间紧、任务重,加之迎峰度夏前夕是投产高峰期,新设备的管理和投运后电网运行方式的调整面临重大考验。三是电网运行环境影响严重。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配套工程逐年增多,输变电设施安全隐患问题逐渐显现,树线矛盾、外力破坏等涉电事件防范难度日益加大,因用户设备造成的线路掉闸事件在配农网层面时有发生。四是基础管理有待加强。个别领导干部抓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不明、底子不清,对不安全事件处理失之于宽、失之与软。个别单位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工作标准要求不高,存在“上热、中温、下凉”现象,压力层层衰减。

二、深刻认识确保安全供电的重要性 2013年,全国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 在首位,指出“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坚决不可逾越。国网公司先后两次召开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刘振亚董事长、舒印彪总经理亲自部署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工作,要求公司系统务必高度重视,深刻吸取教训,消除风险隐患,确保安全健康发展。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既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也是事故防范和先期处置主体,要切实把安全生产与转变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促进安全生产与现代公司同步协调发展。

一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电网企业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电网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责任重大、影响重大。公司系统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把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二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安全好不好,关键看领导。保证安全,是公司工作永 恒的主题,永无止境。各级领导要经常抓、长期抓,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和麻痹大意。要坚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老生常谈、老话常说,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切实把安全抓紧、抓实、抓好,努力为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条件。

三要牢固树立防范的理念。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必须将管理重点由事后处理转到事前防范上来,狠抓基础、基层、基本功,对各类管理和行为违章“零容忍”,以“三铁”反“三违”、杜绝“三高”(领导高高在上、规程制度束之高阁、基层员工高枕无忧),做到安全互保、责任共担,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只要预防到位、风险控制到位、隐患整改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就一定能够防患于未然,避免各类事故发生。

四要切实把握安全的要义。安全管理水平是公司发展素质、管理能力和工作业绩的综合体现,是干部员工队伍素质和工作作风的集中反映。安全管理不只是一项专业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基建、营销、农电、后勤、集体企业等各个 方面,关系多个部门,覆盖各个层级,关乎每一名员工。任何一个局部失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任何一个员工行为失范,都会对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甚至酿成重大事故。公司系统必须坚持全员、全面、全过程的“三全”要求不动摇,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从严管理、规范管理,提高公司安全工作整体水平。

三、深刻认识加强安全管控的关键性 安全生产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涉及管理的方方面面,既考验个人工作能力,又检验领导管理水平。各单位要正确处理安全、效益、进度的辩证关系,强调安全是最大利益、做大福利的理念,形成全员参加、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局面。

一是全面做好“两会”保电,确保万无一失。唐山电网是冀北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首都和冀北地区安全可靠供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月初,全国“两会”将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我们重要的政治保电任务,公司上下要充分认识保证“两会”可靠供电的重要 性,树立“高、严、细、实、快”的作风,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细措施、实作风、快节奏,狠抓责任落实、隐患治理和查纠违章。要把杜绝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作为安全工作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抓深、抓好,确保零缺陷、零事故、零差错、零失误。

二是全面落实安全责任,确保管控到位。一人把关一人安,众人把关稳如山。要切实增强“安全是一个单位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综合指标”的认识,将安全责任前移、安全压力下移。坚持严抓严管、重奖重罚,将压力传递到每个干部员工,分解到每个岗位,细化到每个环节。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构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安全”格局。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履行责任,把安全与业务同安排、同推进、同落实、同检查,保证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和基础管理三到位。安监部门要发挥协调作用,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能。专业部门要认真履行专业安全管理职责。集体企业要与主业实行“同管理、同标准、同评价、同考核”,形 成一体化安全管理格局。人资部门要以杜绝安全事故、减少安全事件、实现年度目标,作为衡量安全责任落实、贯彻公司安全工作要求的重要标准,加强考核和绩效管理。

三是全面备战春检预试,确保取得实效。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调专业谋划的科学性,强化超前预防的准确性,抓小抓早、防微杜渐。要按照国网公司、冀北公司要求,紧密跟踪负荷变化和电网运行情况,加强设备维护,秉承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公司的原则,落实现场安全监督,优化电网运行方式。要加大需求侧管理力度,加强电网风险分析、预警、发布、控制,强化二次分析与一次方式分析相互配合、融合和支撑。要做好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强化突发事件应急组织和协调能力,确保应急响应迅速、应急处置有效、保障措施有力。

四是全面加强安全培训,确保能力提升。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模式、新的规章制度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安全培 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要适应体制机制改革的需要,突出广泛性、全员性、及时性、实效性、持续性抓好跨工种、跨专业、转岗人员和新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各类员工危险点、源辨识能力。要将春检预试与安全培训有机结合,以现场为战场查缺补漏,抓好实战练兵,从安全生产最前沿的员工抓起、从最基本的操作抓起、从最实用的技术抓起,开展专项安全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和技能水平,保证所有参加春检预试人员全部经过专业培训后进行现场作业。

五是全面强化作风建设,确保“大安全”。安全生产的基础是严格管理,保障是谨慎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一线,摸准实底,掌握实情,及时发现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管理人员要紧盯现场,管控流程,做到人到、眼到、心到,切实把住现场安全关。在这里,我再次强调,各单位一把手,特别是县公司一把手,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强化求实作风,弘扬担当精神,敢于负责、敢抓敢管,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把公司要求落到实处,把安全功课做深、做细、做扎实、做到位,确保万无一失。

6.在2014年公司大学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六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全力提高建筑用钢量”。建筑用钢是一件大事, 从我们国家来说, 以前钢产量甚少。改革开放后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钢产量最高的国家, 但又产生的新问题, 钢企叫苦, 冶金行业叫苦, 主要原因是钢材用不出去, 产大于求。现在很多经济学家都在讲“钢铁产能过剩”, 类似的文章我看过不少, 但他们都没有回答根本问题, 我认为, 把建筑用钢量提上去就不过剩, 甚至不够用。今天参会的郝际平同志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政协委员的身份, 连续几年向全国政协提议案, 建议国家提高建筑用钢量、推广钢结构住宅, 但从现在的情况看, 收效不大, 还是没有引起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所以, 今天我再次呼吁, 全力提高建筑用钢量。

2011年8月18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规划中明确提出:增加钢结构工程比例、推进建筑节能减排、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到“十二五”末, 逐步实现年建筑钢结构用钢占全国钢材总量的10%左右。

现在面临“十二五”收官, 近几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钢结构建筑用钢量3000-4000万吨/年, 仅占全国钢材产量的4%左右, 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实现目标可谓任重而道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建设部当总工, 在广州召开的钢结构会议上, 我就提出:中国二十一世纪建筑结构是钢结构的世纪。现在, 二十一世纪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建筑结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从茅草房结构、砖瓦房结构到钢筋混凝土结构, 生产力再发展就到了钢结构阶段, 钢筋混凝土给子孙后代留下的是建筑垃圾, 钢结构建筑则给子孙后代做了钢的储存, 留下的是财富。

今天我讲“全力提高建筑用钢量”, 还是要有必要性、可行性和前瞻性。其中“必要性”要讲为什么要提高建筑用钢量;“可行性”要讲能不能提高建筑用钢量;“前瞻性”讲一下我们钢结构企业当前应该怎么做, 应该如何做好钢结构未来大发展的准备。

一、提高建筑用钢量的必要性

1.减灾抗灾的需要

我们中国是一个多灾难的国家,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我们国家这样多的自然灾害,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个观点, 就是“生命第一”是建筑的最高准则, 地震灾害对人类损害除灾害本身外最大的威胁就是建筑, 建得好能保护人的生命, 建得不好就会成为坟墓。

在汶川大地震后, 我们钢结构委员会在四川的汶川专门召开会议, 阐述发展钢结构建筑在地震灾区的必要性。当时我讲过, 周围的建筑都倒下了, 只有钢结构建筑-----九州体育馆纹丝不动, 成了灾民的避难所, 成了抗震救灾的指挥部;一座小学因为建筑没有圈梁, 三百多个学生罹难, 二者形成多么大的反差啊。

不久前云南昭通发生6.5级地震, 震级不算大, 但损失很大, 死亡600多人。房屋没有承重结构、抗震性能差, 倒塌是导致震区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多, 但生命价值无限。

日本神户大地震后, 有人发现在混凝土建筑物中发现有易拉罐, 把承包商绳之以法, 台湾的集集大地震, 因为混凝土基础钢筋的弯度不够, 也把承包商抓捕。

我们的邻国日本光抗震减灾的法规就有150多个, 分抗震机构、减震机构、隔振机构三类。我国是个多震灾的国家, 每次要出动很多救灾的人员、部队官兵。救灾是必要的, 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优越性, 但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这是一个大问题。对于震区, 要做到减灾抗灾, 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除健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外, 还要普及钢结构建筑。

2.解决钢铁产能过剩的需要

去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3】41号文) 提出: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消化钢铁、水泥、铝型材等部分过剩产能。具体可以表述为:

(1) 提高建设领域钢结构使用比例;

(2) 在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项目中提高钢结构的比重;

(3) 在地震高发地区推广使用轻钢结构集成房屋。该意见把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体系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 但重在落实。

所谓的产能过剩是因为需求少了, 需求大了就不会过剩了。不同的产品产能过剩, 解决方法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我国建筑用钢量不足钢材产量的5%, 如果把建筑用钢量再提高5%, 我们的钢材就不够用。当然我国的钢材品种还不够全, 个别品种还依赖进口, 这方面我国还需要做工作。

提高建筑用钢量是解决钢材产能过剩的唯一有效途径, 我们要落实好国务院精神, 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建筑用钢量上来, 抓住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机遇, 逐步实现钢结构产业转型的发展目标。

3.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需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增加钢结构工程的比例, 推进节能减排, 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化安装、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的特点。与混凝土等其他建筑结构体系比较, 钢结构建筑便于工厂化、模块化生产, 现场施工周期短, 劳动生产效率高, 现场机械化装配率高, 从而更易于建筑工业化。例如:广州西塔最快可达到两天一个结构层的速度。

4.生态文明建设、低碳发展和绿色建筑优越性的需要

现在全世界都在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要拯救地球、拯救人类, 实现低碳发展。去年的1月1日, 国家出台《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倡导生态、低碳。《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区域发展规划》要求, 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加快绿色建筑产业, 加快形成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工业化建筑体系。绿色建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钢结构建筑符合“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要求, 我们既要看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利好的一面, 但也要认识到绿色建筑对钢结构行业而言, 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提高建筑用钢量的可行性

要在哪些方面提高建筑用钢量?

1.铁路、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筑市场

工业项目建设, 包括铁路、交通、水利等广泛采用了钢结构。水利可以借鉴韩国推行钢板桩在水坝中的应用;能源建设还会加快, 火力电厂的主厂房和锅炉钢架用钢量会增加, 包括核电厂厂房用钢、风力发电用钢等, 电力系统估计每年耗钢量300万吨, 通信铁塔估计每年耗钢100万吨;交通工程中的桥梁会有所增加, 跨江、跨海、铁路桥均采用钢梁, 近几年来公路桥梁采用钢结构已成为发展趋势, 据预测, 到2015年, 我国桥梁钢结构工程年需求量将达到400万吨, 市场的成长空间巨大。例如:珠港澳大桥预计用钢量超过100万吨。

2.市政公用项目建筑市场

现在我国的市政项目大多是钢结构, 包括大剧院、文化宫、火车站、飞机场、博物馆等, 很少用钢筋混凝土, 要把这些市场保持住, 今后还会有大的发展。以后市政建设中钢结构用量会增加, 地铁和轻轨工程、城市立交桥、高架桥、环保工程、城市公共设施及临时房屋等均越来越多的采用钢结构。

3.住宅项目建筑市场

这个市场的开发还远远不够, 我们钢结构企业要成立钢结构住宅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莱钢、宝钢、赛博思、杭萧等钢构企业和钢结构设计、科研机构, 借鉴发达国家的生产经验和成果, 对发展、推广钢结构住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以浙江杭萧钢构股份公司为代表的高层、超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以河南天丰、上海巴特勒、新疆德坤等为代表的低层、多层住宅体系, 并在保障性住宅、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中显现钢结构的优势, 赢得较好的市场口碑。北京的金宸公寓、杭州的钱江世纪城人才公寓、河南许昌空港新城、上海的中福城二期、溧阳的天目湖工业集中区公租房、包头万郡大都城住宅小区等项目成为钢结构住宅的代表,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在四川都江堰搞的住宅小区也不错。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钢结构住宅推广应用所占比例较低。现在我国每年平均每人竣工的钢结构住宅面积仅为美、日等发达国家的1/5左右。从目前情况看, 标准化程度低;标准、规范不完全;“三板”体系研发不足;建造成本偏高;政府、社会的支持、认同度偏低等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 是推进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战略措施, 同时也是突破行业困境、改善行业目前状况的有效途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下达科研课题《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推进研究》, 今年要交卷, 这个课题要向国务院报告, 这个报告要从国际国内的现状分析、从钢结构技术方面的分析、从钢结构产业政策的分析来向中央提出我们的建议, 解决发展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问题。

我们要大力宣传在钢结构住宅方面有建树的公司, “中国钢结构金奖”要对钢结构住宅项目有所倾斜。

这里, 我要宣传一下我们的政协杭州市委员会, 政协杭州市委员会下发了《报送〈关于抢抓机遇争创全国住宅产业化示范城市的建议〉的函》, 这个文件很好, 当时我把这份文件转给住建部齐骥、王宁两位副部长。文件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要健全专门领导机构, 树立并实现争创全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的目标;二是把握阶段性规律, 推动钢结构住宅产业集群式发展;三是积极发挥政府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 合理落实钢结构住宅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四是大力改进钢结构住宅使用性能, 努力提高社会认可程度, 并加强政府公共服务, 促进钢结构人才培育。杭州市怎么做的, 建议大家学习一下。

4.国际建筑市场

我国拥有4500万建筑产业大军, 可谓世界第一建筑强国。现在世界上著名的钢结构建筑都有中国参加, 如阿联酋迪拜塔、俄罗斯的联邦大厦等。要进军世界建筑市场, 要靠钢结构, 通过进军世界钢结构建筑市场, 把我国的钢材也带出去, 也能解决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

我国钢材价格比国际价格低, 劳动力成本低, 钢结构制作质量优良, 在国际工程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目前, 我国钢结构行业涌现出一批在技术、管理、资金等各方面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 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2012年会员企业海外市场完成20多万吨产能, 60多亿产值。2013年会员企业海外市场完成25万吨产能, 73亿产值, 预计2015年会员企业海外市场将完成30多万吨产能, 全国将超过百万吨。

中建钢构一直致力于国际市场, 在南亚、中东、北非有钢结构工程;浙江精工在东南亚、南美;杭萧在东欧;东南网架在南美有较多的钢结构工程项目。浙江有一家叫江南钢结构的企业, 他们制作的钢结构100%销向国外。

建筑钢结构发展的可行性关键是市场, 立项是我们的动力。建筑业的发展, 钢结构行业的发展, 钢结构企业、专家的成长, 是项目在驱动, 若没有项目什么都无从谈起。项目在市场, 市场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所以要努力拓展这个市场。

这方面, 此次会议的承办方----湖南金海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做得就不错, 他们的项目涉及五大市场:民用建筑钢结构、大跨度及空间扭曲钢结构建筑、工业建筑钢结构、特殊非标钢结构建筑、盒式结构体系的研发等。

三、应对提高建筑用钢量的前瞻性

1.企业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价值体现

企业永远是推进行业发展的主体。关于建筑用钢量, 我想说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差距, 更是潜力。我们目前的建筑用钢量跟世界发达国家有差距, 这种差距更是我们发展的潜力, 我们要努力消除这个差距, 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第二句话:是需求, 更是市场。提高建筑用钢量是钢企的需求, 是建筑的需求, 是社会的需求, 对我们企业来讲, 更是一个市场, 是我们要寻求的、拓展的的市场, 没有市场, 我们就没有作为。第三句话:是机遇, 更是挑战。提高建筑用钢量政策也有了, 领导也重视了, 这对企业来讲是大好的机遇, 但能不能适应这个要求, 也是个挑战。现在, 实事求是讲, 我们的钢结构住宅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进行技术攻关, 比如说配套的问题, 搞钢结构住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同时钢结构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所以说, 是机遇, 更是挑战。

能表现企业家责任感的方式很多, 核心就是要宣传、保护、发展我们的钢结构产业。现在社会对我们的钢结构产业认识、重视程度不足。我们在发展钢结构的同时, 要通过宣传不断提高钢结构行业的价值, 只有通过宣传, 才能推广到位, 业主和市场各方面在规划、建设时才会更多地考虑钢结构, 钢结构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通过宣传, 要让社会认识到钢结构行业所具备的绿色、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等特点, 提升钢结构行业在消费者、广大客户心中的价值, 共同推进行业走向优质运行的轨道。

2.企业创新的力量

对于建筑业我们有十大新技术推广, 这十大新技术里面就有一项是钢结构技术, 现在我们钢结构的专家又提出了钢结构方面的十大新技术, 我强调十大新技术中提高建筑用钢量的技术。如何推广好十大新技术, 诸如山东华兴的波浪腹板, 保证强度的同时, 有效节省钢材30%;巴特勒在西安的新厂房利用了导光管等新技术, 用好这些先进技术是关键。

浙江省在全国钢结构方面是大省、强省;云南省也在请协会协助共同来做推广钢结构建筑的课题;厦门把保障房拿出10-20%来交给十八重工来做钢结构住宅, 抓住这些机会, 用好有限的平台, 把每一个项目当成提高自己的试验田, 充分展示出钢结构的优势, 将对我们的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协会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视, 我们明年要举办全国钢结构科技大会, 要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准备, 从现在开始, 我们所有的副会长单位、主要的钢结构企业都要把这次大会作为企业本身发展的动力, 这个大会既是表彰, 又是展示我们钢结构技术成果的平台, 把全世界的钢结构技术与国内的钢结构技术进行对接,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发动, 提高钢结构的技术含量, 用创新来推进我们中国钢结构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新闻单位、企业、地方协会就要着手宣传, 你们要对全国的钢结构技术大会能做出什么贡献, 如何用全国的钢结构科技大会来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本地区行业的发展。在这里, 我要提出, 这次大会一定要开好, 开得隆重、开得有影响、有震撼力, 与我们钢结构大国的身份相符。

3.企业的合作问题

(1) 企业与专家的合作

企业一定要和专家紧密合作, 把专家的智慧变成企业家的行动, 专家的智慧不能只体现在论文、成果上, 要通过企业生产出产品, 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要知道,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

(2)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强企业间合作

建立合作协调机制, 包括统一采购和调剂钢材等以降低钢材采购成本。开展信息沟通和交流,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沟通行业信息、管理经验、市场预测、国外发展趋势等。特别强调企业的诚信、社会责任以及企业文化。

(3) 跨行业成立建筑钢结构战略发展联盟

联盟是创新的载体, 我们要支持联盟、发展联盟。联盟不是协会, 协会是行业的协会, 比如钢结构分会是钢结构行业的协会。钢结构联盟是跨行业的, 它可以房地产、建筑材料商团结在一起, 形成一个联盟的整体。建筑钢结构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应抓住机遇寻求上下游企业、多板块领域的合作共赢。

全世界的国家元首都在搞联盟, 我们的总书记、总理也在参与联盟的活动。我们与港、澳、台也可以成立联盟。中国是一个大国, 在人类社会、在全世界要起到一个大国的作用, 应该承担起责任来, 挑个头, 成立钢结构的联盟, 发展人类社会所需要的钢结构, 推进人类低碳社会、低碳文明的发展, 这是很有必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增强信心,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 适应新常态, 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 早作谋划, 未雨绸缪,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新常态”的概念在我看来, 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像以前那样总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现在我们要把经济增长从速度转到质量上来。特别是我们制造业, 大家往往会说“中国速度、德国质量”, 现在就看我们能不能转换过来, 叫响“中国质量”。“新常态”就是强调生态、质量、效益。

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 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 充分展现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新常态充满了辩证性, 既有“缓慢而痛苦”, 也有“加速和希望”。

李克强在首届中国质量 (北京) 大会上讲话时强调: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关键, 推动中国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 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 关乎亿万群众的福祉。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必须推动各方把促进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上来, 把注意力放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来, 牢固确立质量即是生命、质量决定发展效益和价值的理念, 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住建部也召开全国工程质量会议, 提出了新的观点——“五方责任主体对工程质量终生负责”, 并专门下发相关文件。“五方”包括:勘察、设计、业主、监理、施工。由此我想起一件事情, 前几年, 涉及上海的一座桥梁, 相关部门收到英国某设计院一封信, 信上说, 桥是我们设计院设计的, 设计使用寿命是一百年, 现在此桥已使用一百年, 我方设计院今后将不对此桥的质量负责, 希望贵方抓紧修缮。对此我很受感动, 由此看出国外对工程质量负责的态度。

我们行业要紧紧依靠深化改革, 在不断发展中打好全面提高中国经济质量攻坚战, 实现宏观经济整体和微观产品服务的质量“双提高”。要努力构建全社会质量共治机制, 坚持标准引领、法制先行, 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倒逼质量提升, 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社会氛围。

无论是经济新常态的分析判断, 还是提高质量这个关键都需要加速转型升级, 靠全球眼光制定发展战略, 靠战略联盟推进创新驱动, 靠绿色建筑行动赢得先机和未来。作为企业来讲, 要看到危机, 危中有机, 危中之机, 科学谋划、积极应对, 勇于担当、干到实处, 就能化挑战为机遇。

今天, 各位作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的会长、副会长, 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让我们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去奔走呼吁, 去开拓创新、转型升级。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让我们携手并肩, 共同迎接绿色建筑、工业化建筑对钢结构行业的挑战, 为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文献标识码]C

上一篇:申领社保卡注意事项下一篇:《半截蜡烛》的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