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案例-贫困生帮扶

2024-10-17

学生工作案例-贫困生帮扶(精选14篇)

1.学生工作案例-贫困生帮扶 篇一

“万名教师”访贫困生九月活动案例

——做“留守儿童”生活 的知情人

赵川镇魏家台中心小学 陈晶晶

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因我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的家长期在外务工,使学校“留守儿童”超过了 50%。由于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友照看,因此使得这些留守儿童 更需要关爱。

由于农村学校地域特殊性,多数“留守儿童”上学都比较远,且安全意识较薄弱,这样他们就充满了安全方面的隐患,而且有些安全隐患是十分严重的。我的帮扶学生邱某,父母离异,奶奶充当临时监护人。由于家离学校远,他便在学寄宿,双休日才回家。他特挑食,个头较小,但酷爱运动。一次,他在打蓝球时不慎摔下将左手的手腕骨折断。当同学们向我 报告后,我迅速到他跟前,看到他用右手把受伤的左手端着,他脸色苍白,嘴唇发乌,不停地颤抖,我吓住了。说实话我 是第一次见到人手腕骨折,但想着孩子这时更疼更怕,我镇 定下来,并用双手托住他的身体,找来几位学生,迅速将他 送往镇卫生院。一路上,我一个劲安慰他:“没事的,别 怕!”医生拉骨并找准位置接骨时,我紧紧抱住他不让他乱 动,口里还一直说:“一会儿就好了,听话好孩子。”看他 疼得额头上冷汗直冒,我心里真难受,我跟他说:“疼就喊 吧,别憋着。”但他的坚强更让我感动,我让他把头靠着我 的肩膀上,希望这份依靠能让他减轻一些痛苦。在整个医治过程中,我感觉我跟他就是母子,他对我依赖极大。

事后,针对这一突发事件,我作了很深的反思:教师对 留守学生不单是应该在道德品质方面、学习方面进行教育,还应该在安全和自卫方面加强教育。

关爱无边,亲情漫漫。我是一名乡村女教师,和千千万 万的教育工作者一样,固守着这份清贫,守护着这方神圣,用我的爱心去点燃“留守儿童”的希望,让他们的生命沐浴 灿烂的阳光,使他们真正走出心灵的荒漠,回到亲情的绿洲。我奉献着,幸福着,快乐着,无厌无悔!

2.学生工作案例-贫困生帮扶 篇二

对于高中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不仅与学生个体密切相关, 而且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很大关联。现如今, 在高中贫困学生帮扶工作中, 依然存在很多不足, 因此,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中贫困学生资助模式意义重大。

2 现行高中贫困学生帮扶工作中的不足

2.1 帮扶手段有限, 帮扶效果不理想

现如今, 高中贫困生的各种帮扶形式相对独立、各有优劣, 对此, 应将其有机结合, 实现优势互补。但在实际帮扶工作中, 对于高中贫困生的帮扶手段依然比较有限。 (1) 临时帮扶为主, 常态帮扶较少。目前对高中贫困生的物质帮扶已基本实现制度化、常态化, 但是, 对于贫困生的精神、心理帮扶却以临时性、一次性的帮扶为主。 (2) 物质帮扶为主, 发展性帮扶较少。缺乏对高中贫困生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较少注重对贫困学生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提升的帮扶。 (3) 鼓励帮扶为主, 惩戒帮扶较少。出于对弱势群体同情, 较少对困难学生进行惩戒和批评教育。

2.2 贫困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有待完善

在高中校园内, 贫困生属于心理弱势群体, 现如今, 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 比如, 有些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 开展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等。虽然有些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 但是专业心理咨询师比较少, 而且部分心理教育老师在日常工作中, 还需要处理各类繁琐事务, 无法专心于心理咨询工作中, 而这就会造成很多有一定心理问题的高中贫困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

3 创新高中贫困学生帮扶模式的实践思路

3.1 完善扶贫济困长效机制

为了创新高中贫困学生帮扶模式, 首先需要明确高中贫困学生救助体系中的不足和缺点, 然后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并融合救助项目相关政策, 建立并完善可持续发展的高中贫困生长效救助体系。在高中贫困学生帮扶工作中, 政府投入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 学校本身扮演了本应由政府和社会承担的资助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学校缺乏长效的政策支持, 则学校可能会面临财政危机。在对高中贫困生帮扶体系各个救助项目的整合方面, 必须明确救助项目的使用对象、范围、条件和标准, 避免重复资助某一个贫困生。另外, 在帮扶工作中, 还应该低实行“就高不就”原则, 如果贫困学生由于表现优异得到奖学金, 则可以适当减少或者不提供困难补助金, 这样有利于扩大高中贫困生的受助面, 充分发挥学校“扶贫济困”功能。

3.2 做好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 建立贫困生档案

为了充分体现教育公平性, 必须规范资助程序, 严格执行高中贫困生帮扶资格的认定和审查工作。目前, 在对高中贫困生帮扶资格的认定和审查工作中, 依然存在明显不足, 对于贫困生帮扶的资格认定审查具有明显的主观性, 一般仅仅依据学生家庭收入状况说明, 但是, 这种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却有待商榷, 而且校方也很难对学生的经济困难状况进行准确审核。在实际工作中, 甚至无法完全避免不负责任随意填写证明材料的情况。对于高中贫困生这群特殊的群体, 不仅需要对其采取必要的帮扶措施, 而且还应该防止有限资源的浪费。因此, 在对高中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中, 必须坚持严格、准确的工作原则, 如果有需要, 还应该建立或完善贫困生电子信息平台, 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好这样的信息平台, 对贫困生进行动态检测。另外, 学生生源地的政府单位应该统一负责建立贫困生的信息数据库, 并且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完善, 这样, 学校在接受审核学生入校后所出具的一系列相关证明的同时, 也可以直接申请查询贫困生生源地政府部门的信息数据库。

学校还应该对学生以及生源地政府部门所提供的一系列的相关证明材料进行认真核查, 由班主任对学生档案进行认真审查, 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必须予以特别关注, 深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水平。除此以外, 还可以在班级内部组织召开贫困生评议会, 通过对旁边同学的了解, 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监督作用, 从而获得多方面信息, 对贫困生身份进行确认。

3.3 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高中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

传统的高中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显著特点和主要缺陷就是过于强化了其经济解困功能, 但事实上, 我国贫困生资助模式必须突破传统体系的制约, 重点突出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育人作用和功能, 帮助高中贫困生身心健康成长, 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统筹规划, 分工明确。建立互助合作的良性机制高中资助体系设计经济资助、心理疏导、思想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这几个工作必须加强合作, 构建有机整体。 (2) 重视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辅导。不同于传统的高中贫困生资助体系, 新型的资助体系必须把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学校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事实上, 心理健康对贫困生的成长成才更有着特殊意义, 学校的相关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主要特点和成长的规律, 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创新心理心理健康辅导的模式。除了传统的心理健康讲座外, 还可以把量表测试、个别疏导等方式进行有机结合, 不断探索, 努力形成方便灵活、实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3.4 建立以助学贷款为主的贫困生资助模式

3.4.1 加强政府部门监督和管理

高中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不应该只是学校自身的行为, 这项工作作为一项牵动社会各方的公益性事业, 它更应该成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 更需政府财政部门,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合作。在资助政策的制定上, 高中学校有权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 向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建议。而在政策的实施上, 各级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则应该加强监管, 促进这项工作的规范化、透明化。

3.4.2 完善助学贷款机制

建立科学的贫困生评价体系, 用科学规范的方法界定贫困生, 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资助。建立稳定的校级助学基金的渠道来源。一方面要保证国家给予学校的助学基金切实落到实处, 尤其是国家助学贷款资金来源渠道;另一方面, 要拓宽助学基金的来源, 与企业和知名校友合作, 建立多重保障基金, 不断扩大助学基金的受益范围, 为助学贷款工作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 高中贫困生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复杂程度比较高, 而且工作任务艰巨。对此, 首先需要明确高中贫困生帮扶工作的现状, 明确创新点, 然后在此基础上积极改变帮扶思路。在实际工作中, 首先需要完善扶贫济困长效机制, 其次, 要做好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 并且建立贫困生档案, 与此同时, 还应该关注高中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高中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 最后, 还需要建立以助学贷款为主的贫困生资助模式。

参考文献

[1]徐敏, 朱芮, 刘辉.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文教资料, 2015 (11) :135~137.

[2]王秀珍.贫困生资助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06) :115~119.

3.学生工作案例-贫困生帮扶 篇三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分析 帮扶工作

0 引言

贫困大学生是一支特殊群体,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这支特殊群体也将逐步扩大,从教育面向未来角度出发,准确掌握贫困大学生现状,做好帮扶工作将越来越重要。

1 贫困大学生数量及来源

1.1 贫困大学生数量。据了解,截止2005年底,在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1387万在校生中,贫困生约占20%,人数在270万人左右,其中特别贫困学生占5%到10%,人数在70万到140万之间。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我院是一所国办全日制专科学校,属于全国范围招生,现在校学生10000人左右,其中贫困生2000多人,占学生总数的1/5还多。

1.2 贫困大学生来源。这些学生中大部分来自经济落后、地处偏远的农村,他们多依靠种地维持生计,无其他经济来源,再加之家庭人口多、土地少,父母身体状况等原因,年均收入不足3000元甚至更少;另外,随着国企改革,在城市中出现许多下岗工人,来自下岗职工家庭的大学生也不乏少数,虽然领取着国家发放的低保补助,但高额的学费,也一种沉重的负担。贫困大学生的类型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2 贫困大学生心理分析

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困难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不愿与老师及同学交流,性格孤僻,在他们看来,经济上既然已经存在劣势,就绝不能再让别人看到自己心理上的脆弱,因为精神长期受到压抑,导致人格分裂,而他们自己又不会调整心态去适应并正确面对现实,往往会采用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极端方式,来宣泄积压以久的情绪。例如,2004年2月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的重大恶性事件,至今仍令人深醒。马加爵的犯罪不是偶然的,是因为穷困、歧视而心理畸变、人格分裂发展的结果。终于有一天,在一点小事的刺激下积郁爆发、心理崩溃并挺而走险、报复杀人,铸下弥天大罪。又如,2007年4月,发生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美国最为严重的校园恶性枪击案,23岁的韩国学生赵承熙枪击造成33人死亡,本人开枪引弹自尽。赵承熙性格孤僻,存在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反观马加爵和赵承熙事件,他们都是社会歧视的牺牲品,没有及时得到心理的关注,也暴露了一个我

们社会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切实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生活的帮扶工作

3.1 构建健康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人格是一个人的灵魂和精神世界,不能因家境的贫困导致人格的贫困,不能让自卑心理成为人生发展的绊脚石。“扶贫先扶志”,不仅要在物质上支持他们,更要在精神上支持他们,加大对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度。我们要把心理教育纳入教学体系,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掌握心理调适以及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增进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健康人格。

3.2 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感受人文关怀。和谐的人文环境对学生来说,是一方成长的沃土。学校要倡导同学之间相互关爱,真诚接纳,共同成长的理念。通过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贫困生不仅在生活上得到帮助,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给予支持,最终实现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主张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营造奋发学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比学习、比进步、比创造”的环境远比“比吃、比穿、比享受”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3 解决贫困学生学费缴纳难题,减轻家庭负担。①开辟“绿色通道”,暂时解决贫困学生学费问题。考虑到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院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每学年都有200多新生通过“绿色通道”,暂时解决入学难问题,避免了未入学先辍学现象的发生。②以“国家助学贷款”方式,解决贫困学生学费问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配合当地金融机构做好学生“助学贷款”办理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费问题。③严格审核贫困学生条件,制定贫困标准,及时上报贫困学生数据,对国家拨付的“助学金、奖学金”,按时按量发放到贫困学生手里,用以抵偿欠缴的学费。

3.4 解决贫困学生生活困难问题,安心完成学业。通过“勤工助学”可暂时解决部分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但目前,各高校所能提供的岗位也很有限,不能满足所有贫困学生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拓宽助学途径,不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既可解决生活问题有可积累经验。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并给予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学校也是高度重视,尽可能为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09年3月20日的《燕赵晚报》上用一整版篇幅,登载了一篇题为《不安分大学生承包餐厅惹争议》的文章,此文讲述了河北政法职业学院07级贫困大学生王振忠在学校支持下承包食堂窗口,并以招牌“冬瓜排骨面”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开业17天赚了700元,为他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的故事。王振忠经过调研、认准时机,通过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兄弟二人上大学的全部费用,还积累了就业经验,很值得其他同学学习。这样的例子各高校都有,比如我们学校管理系的大学生李茂青,就选择了自主创业,并小有名气,新闻媒体也给予了关注和报道,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一时成为校园内热议的话题。学校更是予以了肯定,并鼓励更多学生创业,希望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能够自立生活。

3.5 发挥舆论作用,争取社会资助。主动与新闻媒体联络,宣传贫困学生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积极从社会上争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资助。我院贫困学生多次得到石家庄市政府及市财政局、北国超市等多家单位及个人的资助,使得贫困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3.6 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还贷难问题。据悉,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率先实施了“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效果很好。其主要方法是:招收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学校任教,品学兼优的贫困毕业生和来自贫困县(市)的毕业生优先录用,服务期为三年。年度考核合格者,省教育厅对每人每年奖励5000元,按年发放,对借有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此奖励优先用于偿还贷款。服务期满后,毕业生可自主择业,也可选择继续留在农村乡镇学校任教。

湖北省教育厅的这一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首先,有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当前,经济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大困难,这对本已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更上难上加难,湖北省教育厅的这一举措无疑给贫困生减少了就业压力,还解决了困难学生还贷款难的问题。其次,高校大学生到农村乡镇学校任教,有助于农村教师素质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优化了农村教师结构,促进了师资力量均衡分布,可谓一举三得。

综上所述,为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做好贫困大学生工作,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子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7.

[2]庞丽娟.等.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原因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

[3]李胜新.王春生.贫困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对策[J].理论界.2008.

4.帮扶贫困生工作方案 篇四

为落实好“帮扶学困生、贫困生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实现活动目标。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师爱进万家”活动,全面摸清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实际情况,为了加强对学困生、贫困生帮扶,学校特制定帮扶学困生、贫困生、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方针,落实好“帮扶学困生、贫困生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加强对学困生、贫困生帮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工作目标:

1、对学困生的帮扶。通过“结对子帮扶”,共同协作,使学困生的在校期间守纪律,讲文明,学习成绩经过努力有所提高,并逐步使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不断前进。从而确保校园的安定稳定。根据学校规定每位班主任教师完成两位学困生转化工作。

2、对贫困生的帮扶。

通过师生结对子帮扶,从思想上关心爱护学生,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从生活上资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最低生活需要,帮助学生渡过难关。从学习上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三、具体措施

(一)对学困生的帮扶措施

1、确定学困生,研究分析每一个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为进一步制定 1

个性化的改进方案提供基础。

2、教师“结对子帮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3、学生结对子帮扶。各班组织学习小组,两位优秀学生负责帮扶一名学困生。

4、根据不同的学困生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思想交流,触动其内心世界,树立起成长进步的自信心;二是针对不同的产生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特别是从细微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引导起,以求逐步改进;三是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由低到高渐进式监督完成。

5、强化每周的经常性反复工作,务必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每周两次的教师与学生对话活动;

及时了解学生的班级表现和学习情况,检查目标完成的情况,发现点滴进步就要及时表扬;

(2)教师每周与家长交流一次家校表现情况;

(3)学习小组每天帮学生检查作业、与其共同完成一些开放性作业,及时交流学习感受,6、学生与老师和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个性成长档案,及时调整前进步伐。

7、每学期召开两次关于学困生提高的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客观分析帮扶情况,表扬、奖励改进明显的学困生;并认真做好记录,包括工作当中的经验与教训,提供今后工作的借鉴与改进。

(二)对贫困生的帮扶措施:

1、建立贫困生档案

2、教师结对子帮扶。在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前提下,确保每位老师选择一名对象进行帮扶,经常走访学生,了解学生生活状况。关心学生学习。此项工作中途不间断,并力争使帮扶对象品学兼优,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3、师生齐动员,广泛宣传,积极发动,让人人献出一点爱。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少点吃喝穿,省下零花钱”入手,实施爱心捐助、帮扶贫困学生。在学校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使广大师生从情感上贴近缺少完整家庭关爱的学生生活贫困的学生,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5.学校贫困生帮扶工作总结 篇五

我校按照县教体局团委2014年的扶贫帮困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关爱帮扶贫困生活动,深入探索关爱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现将本学期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体教师大力支持。为了抓好学校关爱扶贫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办公室就设在政教处。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政教处、财务室、各班主任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每名教师进十家,温暖送进每一户”号召,各年级各班级先后开展了学校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了我校贫困生的家庭状况,认真做好了贫困生摸底建档工作,明确了今后的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扶贫帮困工作。

二、工作落实到人,将党的温暖送进贫困生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学校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了葛如阳、邹鹏等25名同学为上一扶贫帮困教育金发放对象,在上学期六一时由马义彪副校长、教导处翁延主任、以及政教主任杨占军等亲自将书包、本子等送到贫困学生手中。每到一处,他们都要同家长促膝交谈,询问他们对学校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同时确定白如意等10名同学享受县民政部门捐赠的200元现金。学校还组织全体师生为被围墙砸伤的杨梦薇同学捐款,短短3天时间,就筹集捐款4000余元。当把这笔捐款送到杨梦薇同学家中的时候,他的父母连声感谢。杨梦薇同学自己也表示一定会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学校、社会和父母关爱。

三、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各方努力,周边的好几个企业已经答应向我校的葛如阳等同学每年捐赠300元,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小学学业;各村委会也各自负担相应人数的贫困生,为他们勤奋学习解除后顾之忧。另外学校还千方百计联系社会人士为贫困同学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贫困学生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李 俊 小 学

6.学校贫困生帮扶活动工作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党中央的十六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现决定在全体学校干部中开展对学困生“结对子、送温暖”活动,为学困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而成为未来孤立无援的社会弱势者。通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和学困生自己的努力,促进学困生健康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扶助对象

1、遵纪守法,品行优良

2、诚实谦逊,好学上进

3、经济困难,并迫切需要资助的三、扶助方式

1、由全体学校干部与学困生结对帮扶,每人扶助一名学困生;

2、具体活动由校团队组织进行,学校干部自愿扶助,扶助名单由年级组统一安排;

3、扶助包括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资助、学习上帮助提高。

四、扶助内容

1、思想上解惑

鉴于学困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父母长年患病,无经济来源;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甚至是孤儿。他们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帮扶者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样看待,平时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

2、生活上资助

学困生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扶助方要适当的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

3、学习上帮助提高

一部分贫困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而贫困生要在真正改变现状,提高成绩,为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须培养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有所建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扶助方要从学习上去帮助,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五、扶助要求

1、扶助工作自愿进行。热忱欢迎并提倡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2、扶助工作应保持持续性、稳定性;

3、由年级各班联合推荐学困生名单,对照帮扶条件认真审核无误后,上报团队;

4、扶助工作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帮扶与被帮扶者要互相自愿,共同做好帮扶解困工作。

汪村学校贫困生帮扶措施

“不让一个学生应贫困而失学”这是汪村学校全体领导和教师信守的贫困生救助原则。特别是在县局下达有关帮扶贫困生的系列文件之后,全体领导教师更加深了对此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精心研究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使此项工作真正得到了扎实有效的开展,也受到了社会特别是被资助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一、师生齐动员,广泛宣传,积极发动,让人人献出一点爱

对于此项活动的贯彻落实,学校专门召开了全体教师会、校会、班主任会,班主任认真组织举办了主题班会。通过学习有关文件,广泛宣传,积极发动,要求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少点吃喝穿,省下零花钱”入手,实施爱心捐助、挽留贫困学生。

二、团支部率先行动,团员进步青年一马当先

支书张小建老师在校会后及时组织召开团员和进步青年会议,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要求大家,用真诚的爱心和实际行动去实践自己的入团誓言或积极靠近团组织。并且规定,对表现积极的进步青年,将优先考虑吸收入团,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学期末评选模范共青团员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认真落实“一免一补”、寄宿生贫困补助实施方案。

政教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校贫困生帮扶措施,寄宿生贫困补助落道实处,确保百分之百贫困生享受到贫困补助。

四、实施“一帮一”特困生救助工程

1、学校领导已经开始筹划社会“一帮一”救助活动。计划在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前提下,确保每位社会捐助人员帮扶一名特困生,并力争使帮扶对象品学兼优,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2、推荐孤儿就读儿童村,使孤儿们能幸福地完成学业。

五、建立贫困生档案

学校计划将每学期确定的贫困生情况登记表和捐款情况表及时收存。建立完整规范的贫困生档案,一是确保三年之内被帮扶学生的经济支持,二是对每年一度的新生通过调查摸底重新确定入档,使整个贫困生管理工作落笔有踪、起始有序。

六、充分利用校务公开表彰优秀,激励后进

学校已经将此项活动与德育教育的开展工作密切结合、通过公开捐款情况,使广大师生真正明确此项工作持久开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了师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7.学生工作案例-贫困生帮扶 篇七

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中指出:“所谓贫困大学生, 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无力支付教育费用, 或支持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

镇江几所高校以贫困生为主要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832份, 共收回有效问卷763份。结果表明有创业想法的贫困大学生多, 真正实践的少, 创业成功的少, 失败的多;生存型创业多, 发展型创业少。总体而言。贫困大学生中有创业想法的不多, 创业水平也不高。

二、贫困大学生创业的心理障碍分析

贫困大学生创业意愿不足, 创业层次不高的原因很多, 除了资金来源、市场选择、企业定位等大学生创业的共性问题, 还要面临特殊问题, 即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影响贫困大学生从创业选择到创业决策等诸多问题, 必须以人为本, 强化服务, 突出引导真正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走上成才之路。

1. 认知上的偏差。

很多贫困大学生对创业本身或者是自身评价存在偏差。创业是一项复杂而充满挑战的工作, 对创业者的要求远远大于就业, 要求创业者具有敏锐的前瞻能力、丰富的创业知识和较高的心理素质, 作为贫困大学生不能仅被创业者的成功吸引, 要对自己做出合理的评估是否适合创业。同时, 部分贫困大学生会有自卑心理, 他们觉得自己创业和普通学生比在人脉、资源、财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自己创业很难成功, 这种心理影响了他们创业能力的展现, 很容易导致创业失败, 创业失败又印证了他们创业的认知, 强化了自卑感。自卑感较强也容易导致贫困大学生缺乏冒险精神, 他们畏惧深入新领域, 影响了创业水平和创业层次。还有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对创业有排斥心理, 他们认为家人供自己上大学不容易, 毕业找一个安稳的工作及时回馈父母, 创业存在风险, 自己别涉及, 这种心理状态降低了学生本人发展的空间和成才渠道。

2. 情绪上的波动。

贫困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如果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就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问题。焦虑出现的原因是对结果缺乏掌控造成的担心, 其症状主要表现在心慌意乱、身体出虚汗、火气旺盛、做事毛躁。忧郁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目标长期达不到, 引起的情绪低落, 多愁善感, 精神不振等。有创业意向的贫困大学生应尽量避免这两种情绪, 如果不能合理控制就可能影响学生创业的成败。影响贫困大学生创业的另外一种不良情绪就是畏惧心理。畏惧是一种逃避的表现形式, 它主要是指个体遇到困难找理由回避的行为, 贫困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多于普通学生, 如成长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培养、资金条件的限制, 以及心理健康的成熟程度等, 这些都成为影响贫困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与此同时,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但是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导致创业的成功率不高, 这些都打击了贫困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使贫困大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逃避创业。

3. 意志上的脆弱。

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基础, 更是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根据近几年大学生创业情况分析,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面临各种千头万绪的工作, 工作时间长、责任重、压力大, 创业者同时肩负多种职能, 特别是遭受挫折后容易自暴自弃, 半途而废。贫困大学生选择创业会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 这要求他们必须有坚强的品质和强大的心理才能合理应对。大部分贫困学生成长的家庭单纯重视对孩子的应试教育, 忽视了对孩子的全面培养, 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心理素质, 特别是抗压能力较差, 这些都会影响到创业的成功。

4. 行为上的迷失。

盲目从众指个人行为受到外界人群或者大环境的影响, 自己在认知、选择和决策等方面表现出与大众认可或者多数人采取的行为。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全国席卷, 国家各项鼓励创业政策的出台,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创业, 很多贫困大学生做事功利性较强, 他们急于缓解经济压力, 想回报家人, 导致他们在是否创业的决策过程中, 看到别的同学创业后名利双收, 自己出于从众心理, 在没有充分考虑的前提下, 自己也投入创业市场, 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和项目论证, 对创业的困难也没有充分考虑, 就很容易创业失败。另一方面, 贫困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强迫性行为, 即贫困大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在创业选择或者决策的过程中重复询问别人的意见, 错过了时间, 浪费了机会。另一方面, 贫困大学生还可能出现冲动性行为, 即一些贫困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仅凭热情, 创业过程中容易出现冲动和意气用事造成决策失误, 影响了创业的成功。

三、贫困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 心理健康教育失位。

贫困大学生创业比其普通人要背负更大的压力, 面临更大的挑战, 对心理的承受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因此有必要为他们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创业心理教育。但是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在运行模式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心理咨询中心被动等待来访者登门求助,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活动等缺乏针对性, 缺乏主动针对贫困大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针对贫困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几乎为空白, 没有主动介入到贫困大学创业过程中, 也缺乏对贫困大学创业过程中的产生的心理问题作出及时有效干预的机制。如果需要心理支持的贫困大学生没有主动走入心理咨询中心, 那么就无法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 高校缺乏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专项课程建设, 有的学校开设了创业基础课、有的学校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 许多学校未开设创业心理课或者是创业心理培训辅导, 应该以自强教育、诚信教育、挫折教育、反哺教育等为主题融合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心理问题和解决等内容给有创业意向的贫困大学进行专题辅导。

2. 创业教育缺位。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全国席卷, 以及教育部对高等学校创业课程的要求, 许多高校都陆续开设创业基础课程, 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导致理论和实践基础都比较薄弱, 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对创业的要求, 授课老师多为从就业指导课程转过来的老师, 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对国家创业政策把握的不准确, 课程设置缺乏吸引力, 实践内容较少, 影响了学生的创业热情。贫困大学生作为创业人群中的弱势群体没有受到特殊的关注和重视, 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 使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得不到帮助, 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也降低了创业成功率。另外, 国家目前通过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等引领学生创业思潮, 但是在学校里选拔参赛队员的时候, 贫困大学生受限于成长环境和阅历, 如果不是学习好或者创意突出就很难被选上。

3. 家庭教育错位。

家庭因素是影响贫困大学生毕业选择的一个因素, 更是影响贫困大学生是否创业、创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期望值、家里的收入水平、教育水平以及亲朋友好的看法都会对贫困大学生创业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家里的经济条件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创业最大的心理问题。贫困大学生选择创业比普通学生承受更大的压力, 他们考虑问题时会瞻前顾后, 保守谨慎, 尽量规避风险, 害怕失败。

贫困大学生选择是否创业时, 首先考虑的就是缺乏资金保证, 因为没有启动资金而放弃者屡见不鲜。另外贫困家庭承受风险的能力差, 他们的父母多希望孩子毕业后能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是进入大公司有一个稳定体面的工作, 不愿意孩子冒风险从事创业, 一旦孩子创业过程中面临风险, 父母的抗挫折能力都会影响到孩子。父母的价值观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能要大于学校、老师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四、应对措施

1.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要调整现行工作思路, 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高、关心贫困大学生创业的师资队伍, 建立创业心理培训体系, 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 提升贫困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第一, 通过心理测试帮助贫困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 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第二, 通过团体辅导围绕“自强教育、自强教育、诚信教育、挫折教育、反哺教育”等方面整体提升受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胜的观念, 加强抗挫折能力, 提升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诚信品质。第三, 通过心理咨询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创业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 实现一对一辅导, 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最后, 心理咨询中心教师要发挥主动性为有创业意愿和已经创业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从心理方面为学生的成功保驾护航。

2. 完善创业课程和创业培养机制。

目前, 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展了创业教育课程, 但是由于办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 创业教育水平良莠不齐。第一, 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把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考核的重要标志, 贯穿于高校工作的全过程。第二, 丰富教学形式, 形成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大力开展组织学生到企业的实习、实践活动。第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定期组织老师开展研讨、学习, 以及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等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邀请校外在企业任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第四, 成立贫困大学生创业组织, 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也邀请专家为协会成员提供指导, 并未贫困大学生创业给予资金技术等支持。第五, 鼓励贫困大学生参加学校各种创业大赛, 并对他们进行重点帮扶, 提升他们的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 帮助他们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鼓励更多贫困生参与其中。第六, 为贫困大学生实践提供机会, 比如在校内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既能有助于他们勤工俭学增加收入来源, 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 为创业做好基础准备。

3. 发挥家庭教育的动力支撑。

家庭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支撑和永远的有力保障, 贫困大学生的家庭可能不能提供资金支持, 但是它提供的精神动力对贫困大学生是否创业以及创业的成功与否意义重大, 家长要摒弃孩子必须找一个稳定的工作, 轻视创业, 甚至觉得大学毕业后要找一个体面的工作, 创业与所学的专业无关, 大学白上了等观念。家长要经常与子女沟通, 了解他们的需要, 并和孩子共同探讨创业的相关话题, 帮助他们消除顾虑, 鼓励他们大胆前行, 提醒他们注意事项, 遇到困难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成为孩子发展的阻力。

摘要: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 高校日渐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人群中弱势群体, 需要特别关注。本文以心理学研究为视角, 剖析了贫困大学生创业抉择和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和原因, 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创业,心理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沈茹.贫困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及干预[J].教育与职业, 2013, (6) :81~82.

[2]沈茹.贫困大学生创业发展的瓶颈及其突破[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 (12) :4~6.

[3]刘旭.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4) :162~163.

[4]钟婉妣.贫困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桂林:广西民族大学, 2015:27-30.

8.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机制探析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机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14-02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普及面逐渐加大,在不断深化教育制度改革的同时,为保证教育工作的费用支出,高等院校的学费逐年升高,给一些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500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也有约230万人。高职学校因入学门槛较低、知识实用等,逐渐成为贫困生的优先选择。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99万人,有近百万的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需要就业。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相对处于劣势地位,在人才市场竞争中面临激烈竞争。学生顺利就业,不仅与其本人及家庭的利益有关,而且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就业现状

(一)自我心态及定位。一方面,因生活环境形成的心理负担,部分高职院校贫困生将自己定位于弱势的状态,在大学生活中没有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就业时缺乏足够的自信,不能结合自己的优势及掌握的信息资源来获得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沉重,迫切需要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从而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片面追求“一步到位”,存在就业期望值较高、择业成本高,选择东部沿海城市多、国企多,而西部地区少、农村少、私企少的现象。

(二)综合条件偏低。大多数高职贫困生在乡镇或县份接受基础教育,由于地方基础建设和教学水平薄弱,在一些课程上没有得到较好的启蒙教育,如计算机、外语、体育等课程。同时,由于各方面条件制约,父母也很少对他们进行社交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教育。他们的伙食标准往往较低,这个阶段所需的营养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导致身体素质较差。综合素质较差是影响高职贫困生就业的本质原因。

(三)就业市场现状。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阶段,就业公平未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家庭关系、社会资源对其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经济条件差、社会关系弱、个人素质不突出使贫困生输在起跑线上。另外,贫困生因自身和家庭所掌握与利用的信息资源有限,物质经济条件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加之社会就业竞争激烈,所以在就业层次与质量上降低标准,故而使得该群体的签约率偏低。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家庭经济条件因素。高职院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经济收人偏低的城镇下岗失业家庭或单亲家庭等。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学费相对较高,甚至有些地区高职院校的学费是本科院校的2倍,这给高职贫困生更增加了经济的负担。经济的压力导致贫困学生的校园生活面窄小,在求职过程中难以获得好的岗位。一些贫困生毕业找工作时,无经济能力承担找工作的相关费用,如简历制作费、服装费、通信费、门票费等。贫困生择业期间,由于考虑求职成本,不得不只做简单的“就业包装”。高职贫困生在就业范围选择上也相应狭小,他们减少赶赴校外招聘会的次数,失去收集信息和实践的机会,缺乏竞争力。

(二)帮扶支持体系因素。目前,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上大多数是从经济上进行帮扶,通过“奖、助、贷、补、减、免”绿色通道等各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但在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和就业服务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帮扶。高职贫困生特殊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比一般学生承受着更多的压力。

(三)专业选择与市场需求因素。高职贫困生个人及家庭对待专业选择问题比较保守,希望就读一个当前最稳定、收入较高的行业所对应的专业,但是一些高职院校的盲目扩张导致专业设置失衡,加之贫困生不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供求状况,盲从热门专业,导致还未就业就已经失业,出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机制

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以及对贫困学生的奖助政策和就业帮扶体系,是促进贫困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外”字为特色,培养外向型商务应用人才,打造“为繁荣广西商务经济、北部湾区域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服务”的理念。学院自从2003年首届毕业生至2013年,连续10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历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3%以上,贫困生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学院针对贫困生出台了一系列资助和就业政策,有效保障贫困毕业生的高质高量就业。分析其经验对策,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解决贫困生就业工作开展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一)构建院系二级管理体系,规范贫困生“助、奖、就”模式。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构建资助、就业工作院系二级化的管理体系,为贫困学生在“入学—在校—就业”过程中享受一体化的就业帮扶模式。针对困难新生进行“绿色通道”、学费减免、专项经费资助等方式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在帮扶模式中细化到由系部成立贫困生工作小组,在贫困生就读期间为其搭建“学院—系部—学生组织”三级学生资助工作网络。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就业工作评估体系的标准,研发出一套用于管理日常就业工作的系统,系统具备标准的、统一的工作模版,实现贫困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通过建立优秀贫困生档案,结合校企合作就业模式,校企双方共同为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搭建一个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平台。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构建贫困生帮扶模式。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专兼职指导团队。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共有专兼职职业指导教师40多人,6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部分兼职教师是企业里有着丰富的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他们以集中授课、讲座或沙龙等形式定期到学院为学生做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教学交流、社会调查、教改科研等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活动,形成“教学—科研—指导—服务”一条龙的就业指导体系。

2.配备专门工作场所。职业指导除常规的授课方式外,职业指导老师在平日工作中还应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成立职业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工作场所、办公设备及专业咨询师,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模式对贫困生进行职业指导,或是以网络QQ咨询等方式为学生解答职业就业问题。同时,学院还与人才市场、社会人力资源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等单位强强联合,举办各类讲座或现场咨询活动,为贫困大学生搭建良好的就业立交桥。

3.搭建心理辅导机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对贫困生就业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构筑贫困生的精神帮扶机制,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精神,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引导,塑造健全人格。首先,帮助贫困生客观评价自我,淡化自卑、焦虑、不满情绪,积极融入环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注意帮助贫困生转变学习观念,提高综合能力,教育他们除了书本上的知识,生活中、人际交往中的知识也同样需要学习。同时,建立健全贫困生的心理档案。从他们入学起的各种心理信息,如性格类型、心理问卷调查测试、参加心理培训状况等记录成档案,以便及时了解掌握贫困生心理历程。

4.开展具有特色的就业育人计划——“银雁计划”。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开展的以强技能、促就业为目的的“银雁计划”获得首届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品牌项目。该项目将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喻为银雁,通过“引导—孵化—高飞—反哺”一系列成长培训和提升,使银雁展翅高飞,最终反哺学校,受惠学生,感恩社会。全区仅有10个项目获此殊荣,在全区高校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完善奖励政策,鼓励贫困生到城乡基层、西部就业。构建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鼓励和引导贫困生到城乡基层、西部地区工作。实施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定向培养制度,对高校毕业生到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担任专业教师、服务年限达到6年者,建议由地方财政返还其在高校学习期间的全部学费。对于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应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重点解决好他们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人员编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四)实施个性化指导,关注特殊贫困学生群体。关注、关爱“双困生”和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对于“双困生”,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其实现就业。一是经济支持,拨出专款给学生各种经济上的支持,建立“双困生”档案,为“双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二是对该类群体优先指导、帮扶和推荐,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政策咨询;三是思想辅导,每天安排咨询师通过现场和网络两种途径来接受学生的职业困惑咨询;四是与广西区人才市场、南宁市人才市场等单位开展“双困生”帮扶对接活动。针对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推进特殊群体就业服务、改变单位一贯男性优于女性的用人观念,培养贫困女大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贫困女大学生向更适合的第三产业就业,扶持贫困女大学生创业等措施,切实帮助贫困女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谢清平,曾俊.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赣州市高校为例[J].成功(教育),2012(16)

[2]刘义.地方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索——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J].前沿,2012(16)

[3]岑道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

[4]任达轩.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透视[J].北京教育,2009(Z1)

[5]曲秉春,金喜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9(9)

9.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贫困生工作计划 篇九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为困难学生办实事、做好事、确保帮扶学生在本校能“快乐,学习,收获”,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建设和谐校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持续发展。

二、个人帮扶学生基本情况

丁瑜,女,14岁,汉族,郝庄初中九年级学生,住刘套镇冯安村,家里5口人,有爷爷、父母和一个弟弟。系建档立卡贫困户。

三、帮扶措施

1.帮扶政策宣传。宣传“两免一补”资助政策。宣传各种教育法规政策。宣传“教育扶贫政策资助标准”。宣传我县的免费教育政策。

2思想帮扶。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困难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走出心理误区,使他们正视所处困境,以坚定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不断增强学习及生活信心。经常进行心理慰藉,给予亲情氛围。

3..学习指导。针对帮扶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帮扶学生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制定教育措施,确保帮扶学生学得好。4.生活关心。经常与帮扶学生谈心,了解其心理、家庭情况,尽可能解决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使之切实感受到老师、学校的温暖。

四、具体要求

1、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与所教班级确定1名帮扶学生。

2、建立帮扶档案。熟悉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当前困难,通过建立帮扶档案,及时了解帮扶工作的进展和学生的变化情况,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帮扶计划,确保帮扶工作取得成效。

3、帮扶工作定期入户,及时了解和跟进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切实解决帮扶过程中出现的实际困难。

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帮扶教师:付超

受帮学生: 丁瑜

10.贫困学生帮扶致辞 篇十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教育局机关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帮扶特困学生活动仪式,这是认真贯彻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深化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困难群众和贫困学生谋实惠、解难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教育局机关党员干部带头践行“三在”、“三走进”、“三服务”以及“我为群众办一实事”的具体体现。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事前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排出了全市部分特困学生的名单,明确了帮扶人员和帮扶要求,制订了活动的方案。今天,我们将部分贫困学生和机关的党员干部直接见面,一对一帮扶,标志着这项活动正式拉开序幕。现在,我代表党组、局长室,就这项活动的开展讲三点要求: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对于联系困难群众和帮扶特困学生工作,机关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将这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为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握这项活动的重要性。机关全体党员,要将这项工作作为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的实际行动,作为执政为民、与民谋利的自觉行动,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姿态自觉投入到活动中去。

二是要清醒地看到社会贫富差距和弱势群体的客观存在。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因病、因灾、因祸导致贫困,在我们周围特别是广大农村,存在不少贫困、特困家庭,这些家庭的维系以及他们的子女的成长,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各级干部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不少知名人士纷纷为贫困学生慷慨解囊,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就更应当积极参与。

三是要从促进教育长远发展的角度认真对待这项工作。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特别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目前尊师重教的氛围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希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日益迫切,于之相适应的是广大群众对教育的支持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在目前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基层教师的部分工资还靠群众捐资来发放。

因此,我们不但有责任办好教育提高质量来回报社会,也应该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帮助为我们的教育作出贡献的困难群众,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教育、更加热心地支持教育,从而为教育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教育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创造优越的外在条件。

二、措施上要扎实可靠。过去我们教育局机关也曾经组织过“1+1”结对帮扶活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效果也比较好,不少贫困学生得到了及时的资助,解决了他们上学、生活的部分困难。这次活动与以往相比有一定的不同,这次的规模更大,要求更高,持续的时间更长。这次我们为机关党员干部和绝大部分普通党员分别明确了一名帮扶对象,在帮扶措施上,我们要坚持做到“三提供”:

一是提供经济资助。我们参加帮扶的党员、干部,家庭经济条件、工资收入相对是比较好的,在受帮扶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每学期要能够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每学期200元或300元都可以,能够更多一点则更好,尽量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入学和生活的部分困难。

二是提供物质帮助。在提供经济资助的同时,我们要尽可能地为这些贫困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生活用品,尤其是对一些孤儿和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要主动为他们所想、为他们所急,能够做到雪中送炭,能够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三是提供致富渠道。帮扶困难学生,靠给予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在帮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拓宽思路,充分利用自己知识丰富、信息畅通、办事灵活的优势,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困难学生的家庭提供一定的致富渠道,比如说提供信息、介绍就业、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等,尽可能使困难群众能够早日脱贫。

三、过程上要持之以恒。帮助困难群众和帮扶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不能搞一阵风,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做就要做扎实、做出成效。要把今天的仪式作为活动的开始,作为帮扶的第一步工作,并且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下去。因此,在帮扶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做到“三经常”:

一是经常看望。对受帮扶对象,我们要利用节假日以及到学校工作的机会,经常到学校、到班级、到学生的家庭看望他们,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二是要经常联系。机关党员、干部和被帮扶学生要通过电话、书信建立经常的联系,必要的时候要向学校特别是他们的老师了解情况,鼓足他们的上进心,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

三是要经常变化帮扶的方式。对被帮扶的学生,要根据他们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实际情况,因时、因人地进行资金、物质、精神的帮助,不断丰富帮扶的形式,确保最好的帮扶效果。

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我也对被帮扶的同学和全市学校提两点希望:我们希望被帮扶的同学能够正确理解和接受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将帮助你们的钱和物全部用在必须的学习和生活上,希望你们能够珍惜学习的机会,将大家的关爱、亲人的关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刻苦钻研,争取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我们希望全市各学校能够高度重视扶贫助学工作,积极动员和组织全体教师特别是学校党员为贫困学生献爱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11.如何帮扶学困生 篇十一

有许多学困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不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就是课后贪玩,再有就是抄袭别人的作业,如果教师去帮助他,他也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完成。但是不要不理他们,更不要歧视他们,虽然他们学习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后进生的感情丰富,且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非常聪明的,他们外表一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渴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也想拥有良好的成绩。作为教师要明确他们落后的原因,与他们共同的努力,转化学习困境,帮助其克服不同的学习障碍。转化学困生不能只靠我们老师的说服与批评,要采取多种策略结合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习归根结底是自己的事情,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教师要有颗爱心,热爱和尊重他们,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多表扬、多鼓励。例如课余时间和他们聚在一起“闲谈”,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漫谈中,教师既可给他们解难释惑,又能和他们交谈人生理想及对家事国事的看法,就在这日常交流中,不带任何教育痕迹的接触中,和学生交流了彼此思想,融洽了师生感情。教师只有用真诚的态度接纳他们,从而才能让他们接纳老师,接纳数学课,这样,才能唤起后进生的进取心。有了充分的交流就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学习管理措施。老师在适当的时候要放手,可以不定时的检查,督促他们,也可让他们互相督促、检查,这样,才能养成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利于今后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养成。

其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运用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等手段,实施分层教学与区别教学相结合。教学起始阶段是可以集体同授,建立大的学习情景,使学困生最大程度地融入集体学习。教师还应当抓住当堂训练重点、难点对学困生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要点,理清思路,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要不断地给学困生以成功感,往往成功次数越多,动力就越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法创设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基础上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使学困生体会到与集体一起取得成功和自己取得成功的双乐趣。

帮助策略1:教师及时关注学困生。教师对学习困难生应做到不放弃、不抛弃,虽然不可能让他们立即达到我们对学习要求的境界,但是只要努力就会有或多或少的进步,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功,老师同时也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关注学生一点一滴的变化,及时地给与鼓励、指点、帮助。同时明确学习目标,明确考试目标,增强学习信心。为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可短时间段内确定学习内容即为考试内容,让学困生明了学习内容就是考试内容,短时间段学,短时间段考,则学困生就会因为内容少,考试目标明确而获得较大幅度的进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减少学习难度感。也增加了学生对教师课堂语言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策略2:好同学帮扶。根据学习情况给学生搭配学习帮扶小组。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充分运用学生的力量和智慧,让学习好的同学去帮扶学习落后的同学,在互帮互助的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共同提高。让学习好的同学发现自己的力量和作用,同时也增进了同学的友谊。学生之间的帮助是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帮助是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帮助会打消一部分性格内向同学的顾虑,更有利于他们把学习的心扉敞开,从而取得老师所不能取得的教学效果。

策略3:落后生之间互比。在给予了学困生足够的关注和一定的帮助后,还应当在水平相近的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竞赛,通过表扬他们的进步来激发其学习竞争力。竞争可以使他们更加认可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相近同学的学习对比竞争学习促进学习动力。

策略4:总结学习规律。教师应当帮助、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学习规律,利用自己总结的学习规律或技巧来解题,并通过类似的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达到高效学习的境地,使他们感觉到学习的规律性、技巧性、轻松性。有了自我寻觅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学习的简易性、规律性,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加学习兴趣。

策略5: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合作。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还应当和学生家长互相沟通,共同研究帮助方法,家长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某些时候要比教师的作用还要大。所以应当获得家长的参与,共同来改变学生学习困难的境况。让家长获知学生的学习状况,获知学生的进步,以鼓励的方式和教师一起推动学困生的学习改造。家长的认可与鼓励对学生来说有着不可取代的激励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拥有了对学生的爱,拥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爱,我们就会创造出很多好的方法把我们的学生教好,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符合家长要求的人才。

12.学生工作案例-贫困生帮扶 篇十二

所谓高校片区心理辅导站,即高校根据二级院系学科门类或全校宿舍区分布构建的心理辅导站点。站点须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心理咨询师和朋辈咨询员,主要任务是做好学习困难、心理障碍学生(贫困生是重点群体)的信息统计、心理疏导和学业帮扶工作,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目前,高校贫困生的国家资助体系相对比较完善,社会资助渠道也较多。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困难、心理障碍已成为影响高校贫困生群体健康成长的至关重要因素,特别是这两种情况集中在同一个贫困生身上的情况更需重视。

一、增强片区心理辅导站功能,构建学习困难贫困生学业帮扶综合体系

(一)运用片区心理辅导站开放功能,实施学院、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综合帮扶

“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可以通过有效整合学校和家庭资源,改善我国心理辅导师资力量薄弱的局面,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心理支持力量,提高心理辅导效率,增强心理辅导效果。”[3]片区心理辅导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开放性,要积极吸纳学生家长参与到辅导站的帮扶活动中来,增强帮扶效果。针对学习困难的贫困生,以片区心理辅导站为纽带,发挥“学院、学生、家长”的综合帮扶作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的学院指高校中的二级学院(系))。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是片区心理辅导站发挥综合作用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片区心理辅导站综合帮扶体系的必要条件。

(二)加强片区心理辅导站引领功能,积极开展站内党建“三个一”结对帮扶

片区心理辅导站也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功能,要把优秀的学生党员、团员干部纳入到辅导站的工作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既做成长成才的典型,又做自助助人的示范。要把对学习困难贫困生的帮扶融入到党建“三个一”(“一个党支部带好一个班”、“一名党员带好一个宿舍”、“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名同学”)的带动帮扶中,形成先进带落后的良好氛围。

(三)发挥片区心理辅导站关爱功能,积极开展高校“关工委”爱心帮扶

学习困难贫困生的心理压力较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正确认识学习问题,是提高其心理自信的重要基础。“各高校‘关工委’的老同志都是有爱心、有思想、有专业知识的退休老教授、老专家,他们都有一颗为祖国培育人才发挥余热的赤忱爱心。”[4]要积极发挥“关工委”成员的专业学科优势和人生经验优势,通过对学习困难贫困生的课程辅导、生活引导和心理疏导,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减少补考及重修门次,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

(四)完善片区心理辅导站服务功能,积极开展学习辅导义工帮扶

高校片区心理辅导站的宗旨是服务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义工帮扶服务机制是实现这一宗旨的重要渠道。目前,很多高校的助学金评定,都需要贫困生做满一定的义工时数。根据这种情况,高校在实践中要积极创新义工实现形式,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以义工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心理辅导站的帮扶工作中来。

二、夯实片区心理辅导站平台,构建心理障碍贫困生心理辅导支援体系

(一)基于心理辅导站咨询平台,做好朋辈咨询,形成辅导体系

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员是大学生中对心理咨询感兴趣、有一定心理咨询知识、综合素质较高的心理咨询志愿服务者。高校要运用片区心理辅导站平台,通过选拔、培训优秀的朋辈心理咨询员,协助做好心理障碍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如针对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定期举办心理沙龙、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进行心理引导和思想激励。

(二)依托片区心理辅导站档案平台,加强心理调适,引导思想行为

心理障碍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一般都能在高校心理普查档案中显示出来,高校要依托片区心理辅导站平台,对心理障碍贫困生的心理普查档案给予格外关注,积极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冲突,克服心理素质方面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他们掌握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运用片区心理辅导站信息平台,畅通反馈渠道,积极转化促进

构建畅通的心理辅导信息反馈机制是引导心理障碍贫困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高校可运用片区心理辅导站信息平台,在全校每个班设置班级心理委员(舆情信息员),并通过其全面调查了解心理障碍贫困生的思想心理状况,“掌握这类同学的思想变化和情绪变化。一旦发现这些学生表现异常时,院系心理咨询员和校级心理咨询师便可以及时进行干预,及时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正确面对现实”[5]。

(四)完善片区心理辅导站培训平台,规范培训制度,形成沟通机制

高校应通过心理辅导站平台,对学生干部进行心理素质培训,使他们在心理障碍贫困生帮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培训可以由心理辅导专业老师担任主讲,重点围绕学生干部应具备的思想心理素质及如何做好朋辈交流。首先,要培养学生干部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心理,真正理解“把学生的利益放心上,学生才能把你放位上”。其次,要引导学生干部创造机会与心理障碍贫困生多加强思想心理交流。一方面,通过交流,全面了解心理障碍贫困学生的心灵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实现班级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干部特别是团支书、心理委员要及时了解和报告班级的思想心理动态,并使汇报制度化。

(五)立足片区心理辅导站关爱平台,给予人文关怀,营造温馨家园

13.贫困学生帮扶活动简报 篇十三

在走访慰问贫困学生家庭过程中,郭仕红校长与贫困生家长进行了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实际困难。同时,询问孩子在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勉励学生要正视困难、磨炼意志,始终保持勤奋拼搏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努力奋斗,将来成人成才,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并为他们送去助学金和生活物资。班主任赵家华老师,也带去了精心准备的书籍。受访学生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关心深表谢意,表示将努力克服困难,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用良好的表现、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和社会。

此次活动,学校了解了学生困难情况,传递了学校的关爱,使孩子们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4.学生工作案例-贫困生帮扶 篇十四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6)、(8)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为此我针对我学科学习上部分学生的学习特点,确立了***为我学科学习上的学困生,我把帮扶的重点放在对学困生的学习的辅导上,选取学习确实有困难,考试经常不及格的学生为帮教的对象,并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经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帮教工作,学生的帮扶,家长的支持,学困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一、具体帮扶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月月考结束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2.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名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该生的进步。经常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记录。

3.培养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该生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该生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对于该生起初会很困难,但要鼓励学生坚持,哪怕一堂课只记住一两点,那也是学习成果。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4.鼓励学生帮助

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所以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来帮助学困生,让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帮助这些学生。同时可以从这些同学中间了解学困生的各种情况。

二、总结体会

1、要关心、爱护后进生。

任何学生、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而对后进生则易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其优点,这种现象是不利于学生进步的。作为老师,应尊重他们,进可能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爱他们,爱是具体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慢慢地去感动、感化学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更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虽然他们有缺点,但他们同样懂得爱,而且更需要爱。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

教师个人帮扶贫困生工作总结优选参考模板【二】

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始终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适度超前发展,特别是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方面,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思路,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奏响了一曲用全社会的爱心铺就贫寒学子成才的和谐之歌。

一、提高认识,加大投入,不断强化保障机制

我镇是一个新镇,虽然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以打造小x景区、千层锋景区、状元文化为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招商引资,使我镇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我们始终清醒认识到,我镇仍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仍然有一批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影响就学。据统计,实施“免补”政策后,我镇还有多名贫困学生,或因残疾、或因天灾、或因家庭变故,生活十分困难,迫切需要社会帮助。为了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保障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点工作,我镇加强了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完善工作机制。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不断完善资助体系

在工作中,我们以突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就学为重点,不断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已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各个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其中在义务教育方面,我镇今年共对160名困难学生提供资助,累计资助资金为29000元。

三、坚持人文关怀

我镇在资助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不断促进资助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尤其是特殊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2014年10月12日和13日,欧沛深副镇长在中心小学校长赖勇以及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先后走访了庙边小学和七星小学的困难学生,深入家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不仅送上了慰问金,还鼓励他们敢于面对暂时的贫困,学好知识,战胜贫困。

四、是注意加强感恩教育。

资助工作的真正涵义是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这就需要抓住学生资助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地道德人格教育。为此,我镇在中小学开展了围绕“爱心助学,回报社会”这一主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广泛开展“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等主题活动,号召他们主动帮助自己周围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如组织受助学生到敬老院做些公益活动等。

总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将继续在上级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健康成长。

教师个人帮扶贫困生工作总结优选参考模板【三】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为此我针对我学科学习上部分学生的学习特点,确立了李惠桦、陈美玲为我学科学习上的学困生,我把帮扶的重点放在对学困生的学习的辅导上,选取学习确实有困难,考试经常不及格的学生为帮教的对象,并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经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帮教工作,学生的帮扶,家长的支持,学困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一、具体帮扶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月月考结束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2.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名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该生的进步。经常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记录。

3.培养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该生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该生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对于该生起初会很困难,但要鼓励学生坚持,哪怕一堂课只记住一两点,那也是学习成果。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4.鼓励学生帮助

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让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帮助这些学生。同时可以从这些同学中间了解学困生的各种情况。

二、总结体会

1、要关心、爱护后进生。

任何学生、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而对后进生则易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其优点,这种现象是不利于学生进步的。作为老师,应尊重他们,进可能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爱他们,爱是具体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慢慢地去感动、感化学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更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虽然他们有缺点,但他们同样懂得爱,而且更需要爱。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

2、关爱后进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1)做到“真诚”二字,教师不应该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

(2)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后进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

(3)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后进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3、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现实情况。

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全面调查了解学生,对其各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基矗要充满信心地去亲近他们,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和

“知心人”,并进一步认真、仔细地分析后进生后进的原因。

总之,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的形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后进生的转化,更应倾注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教师帮扶后进生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后进生是相对的;后进生的缺陷是在成长中产生的,是客观的;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优秀的学生;以宽容和尊重去赢得学生。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教育,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经学校研究决定,在上学期后进生帮扶工作的初有成效的基础上,本学期继续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开展“教师帮扶后进生”的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二、后进生转化工作领导小组

三、我校后进生现状的分析

后进生是指思想素质低、组织纪律观念谈薄,学习成绩差的双差生。这部分学生在心理上一般存在较强的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信心,在组织纪律方面一般组织纪律观念谈薄,经常违反组织纪律,遭到老师甚至学校的批评,在学习成绩方面基础很差,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但是他们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怀,甚至也希望提高学习成绩,但缺乏恒心。这就需要我校全体教职员工要多关心他们,持之以恒的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一)后进生的特点主要表现:

1、自卑感强。后进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多,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

2、逆反心理较强。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例如:学生认为违反纪律是“勇敢”,向老师反映是“出卖朋友”等,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

3、认识特征上特别是认识能力低下,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常是非常模糊或颠倒,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4、表现学习上,学习水平、能力水平、基础都比较差,学习习惯及学习心态偏差,普遍缺乏自信心、意志力和成就动机。

(二)学校后进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学生本身素质差,不求上进,觉悟低。

2、家庭的不良影响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3、教师教育不得法,师生关系紧张等造成的恶果。

4、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学生等因素有关系,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

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女和男女青年,事实上,后进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应该能够做好每一个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四、本学期工作目标

1、建立后进生档案。具体内容包括:主要违纪倾向、学业状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交友状况等等。

2、提高后进生的思想纪律观念。

3、培养后进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4、期末各科成绩合格率达75%以上。

5、力争后进生转化面达到40%。

教师个人帮扶贫困生工作总结优选参考模板【四】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热心的帮扶下,我镇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帮助,使他们免于因贫困而辍学。

黄承波和黄承妙是两兄弟,哥哥在读六年级,弟弟在读五年级,由于他们的母亲是一个双目失明的残疾人,祖父母已经年老力衰,一个有6个人口的家庭,所有的家庭开支、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他们的父亲黄福——这个老实人身上,尽管每天都起早摸黑,但每年的总收入也仅仅只有6000元左右,可以说是入不敷出。河儿口社区的干部没少帮助这个家庭。得到河儿口社区的汇报后,镇党委副书记程达会同扶贫办工作人员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制定帮扶措施。一方面由镇政府出资送生猪、鸡苗、鸭苗给其家庭饲养,帮助脱贫,另一方面是解决燃眉之急,给两个名额让黄承波和黄承妙接受镇政府助学资金的帮助,让他们能安心于学业。

陈永昌,现在在中心小学读五年级,他的妹妹陈海燕还在光明教学点读四年级,他们的父亲早他们未读书时就已经过世,母亲长年累月都在外面打工,三年五载亦不见回来几回,全由祖父一手带大。穷人孩子早当家这对兄妹一直非常懂事,很少让祖父挂心。只是由于家境实在太困难,这对兄妹的生活费对于他们的祖父来说一直是大难题,不得不求助于政府,光明村委亦将老人家的情况向扶贫办作出了详细的汇报,争取了扶贫助学名额给这对兄妹,让他们不至于因贫穷而失学。

今年我镇对黄承波、陈永昌、陈海燕等160名困难学生提供资助,累计资助资金为29000元。镇政府用实际的行动奏响了一曲用全社会的爱心铺就贫寒学子成才的和谐之歌。通过扶贫助学,让每一位学生

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健康成长。

教师个人帮扶贫困生工作总结优选参考模板【五】

本学期我担任初(1)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为此我针对我学科学习上部分学生的学习特点,确立了沈宽敏等几名学生为我的帮扶对象,我把帮扶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学习的辅导上,并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经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帮教工作,学生的帮扶,家长的支持,学生成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一、具体帮扶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月月考结束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2.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名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该生的进步。经常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记录。

3.培养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该生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该生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对于该生起初会很困难,但要鼓励学生坚持,哪怕一堂课只记住一两点,那也是学习成果。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

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4.鼓励学生帮助

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

二、总结体会

1、要关心、爱护后进生。

任何学生、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而对后进生则易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其优点,这种现象是不利于学生进步的。作为老师,应尊重他们,进可能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爱他们,爱是具体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慢慢地去感动、感化学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更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虽然他们有缺点,但他们同样懂得爱,而且更需要爱。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

2、关爱后进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1)做到“真诚”二字,教师不应该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

(2)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后进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

(3)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后进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3、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现实情况。

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全面调查了解学生,对其各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基矗要充满信心地去亲近他们,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和“知心人”,并进一步认真、仔细地分析后进生后进的原因。

上一篇:大型会议主持稿下一篇:破蛹成蝶的启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