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是教案吗

2024-06-24

教学设计是教案吗(精选8篇)

1.教学设计是教案吗 篇一

知识目标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朗读课文,必得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宣布课题,导入新课。

课文以“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这一问句为题,都有哪些意义呢?请大家在阅读课文中去体会它的含义,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在小组基全班,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形式,熟记熟读生字词语,,有针对性地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错的笔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课文初步读熟。

2、出示默读思考: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课文讲了林巧稚中小学暑期的哪些事?重点讲了哪件事?

(3)为什么林巧稚回忆起这些事总要称赞老师的教授方法?这方法对林巧稚

产生了什么影响?

3、学生议论。

4、反馈,及时点拨。

(1)归纳段意。

第一段(1):讲林巧稚三我国当代著名的妇产科医生,在妇产科学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第二段(2―9):讲林巧稚不仅从老师那里学到了知识,更悟出了一种人生的哲理。

第三段(10):讲林巧稚从生物课上悟到的哲理,对她一生的事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思考题(2)。

(3)思考题(3)

(因为老师讲授知识的时候总是联系实际,并且让同学们边玩儿边做,寓教于乐

中学到知识,让同学对所学的知识经旧不忘,所以总要称赞老师的教授方法。)

四、小结。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语,进入新课。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情,体悟道理。

(一)提出问题: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林巧稚的生物课老师的方法好在哪里?

2、这堂生物课使林巧稚得到了什么?她为什么能得到这些?

3、学习了不起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学生互相理解感悟

三、反馈,点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固然重要,但这是外因,更重要的是从老师的教导中领会老师的用心,从中得到启迪,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是内因,是自己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学习写作方法。

(再读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2。

3、写一写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2.教学设计是教案吗 篇二

在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交流群里, 有一个帖子引发了不少小学教师的讨论。这个帖子是“课本上说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既然小学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分数, 那么, 将小数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来处理就行了, 为什么还要学习小数呢?”教师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 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 系统地学习一下是有必要的;另一种观点是, 小数不是特殊的分数, 它是独立于整数和分数之外的第三种数, 它的意义和运算与整数和分数都有较大差异, 因而需要专门学习。

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吗?笔者带着疑问查阅了一些相关书籍, 得到比较有代表性的的答案是:人们为了应用上的方便, 把十进分数改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 并且按照十进制的进位原则把个位右边的第1位、第2位、第3位、……分别表示十分位 (计数单位是) 、百分位 (计数单位是) 、千分位 (计数单位是) 、……并在个位和十分位之间加一个标记“.”, 这样十进分数就可以写成与整数相仿的形式。比如, 。像3.24这样不带分母, 按照十进制的位制原则写出来的十进分数叫做十进小数, 简称小数。[1]

同时, 笔者还查阅了现行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和北京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遗憾的是, 这些教科书都没有明确给出小数的定义, 而仅仅是一种描述性说明。有意思的是, 这些说明几乎相同,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这样的:[2]

首先给出一些具体的生活实例,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一份是1分米, 也就是米, 可以表示成0.1米, 三份是3分米, 也就是米, 可以表示成0.3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一份是1厘米, 也就是米, 可以表示成0.01米, 三份是3厘米, 也就是米, 可以表示成0.03米, ……

然后给出小数的描述性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由此, 似乎可以认为:小数就是不带分母的十进分数, 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现行课程标准和各版本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也正基于此, 在学习小数的意义之前, 简单学习一下分数的意义。课标制定者和教科书编写者们似乎认为, 有了分数的一般意义做基础, 学生似乎更容易理解小数的意义。

然而, 情况果真如此吗?笔者听了一节四年级“小数的意义”的新授课, 发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教师将一张纸条平均分成10份, 取出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写成小数是0.1;取出两份用分数表示是, 写成小数是0.2, 学生很容易就认可了这一点。可当教师给学生一张空白纸片, 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小数时, 问题就出现了。一些学生将纸片平均分成6份, 选择一份涂上颜色, 用分数表示是, 用小数表示还是0.1或者不写小数。笔者问了一个不写小数的学生, 他回答道:“如果, 就会出现, 这与原来学过的矛盾。”

这个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从分数入手认识小数,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教师和学生方面的人为因素外, 我们还需要思考知识本身的原因, 即像课本上这样认识小数的意义是否恰当, 是否符合数学逻辑, 是否揭示了小数的真实意义。

不难发现, 按照这种观点描述的仅仅是有限小数, 仅仅是我们观念中的小数的一部分。除了有限小数外, 还有很多无限小数 (高等数学中还可以证明, 无限小数个数远远多于有限小数的个数) , 像0.333…、圆周率π等都是无限小数。而不是由十进分数改写的, 而π是一个无理数, 更不能用分数表示。

由此可见, 小数并非一种特殊的分数。上述资料和教科书对小数的认识是存在缺陷的, 这或许是导致学生学习小数时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 为了让学生顺利学习和更深刻地理解小数的意义, 我们需要从数学上真正认识小数的意义, 并由此科学地设计和实施“小数意义”的教学。

二、小数的意义

回顾一下小数的历史, 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小数的数学本质。

(一) 小数的历史

在人类历史上, 认识和使用小数比分数晚得多, 最早认识小数的是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公元3世纪, 他在《九章算术注》的《少广章》中的“开方术”中说:“微数无名者以为分子, 其一退以十为母, 其再退以百为母, 退之弥下, 其分弥细, ……”他的意思是说, “在开平方求无理根的近似值时, 得到方根的整数值以后, 继续依法开方求出微数”, 这里的“微数”就是指小数。[3]

按照刘徽的注解, 设被开方数为n, 其平方根的整数部分为a, 剩余部分为r, 那么有。继续求微数, 以a1为第一个数字, 就把它作为分子, 以10做分母 (“一退以十为母”) , 再求一次得到数字a2, 把a2作为分子, 以100做分母 (“再退以百为母”) 。依次求下去, 比如第k次开尽, 这样得到的分数即为开得的小数部分, 进而。

由于中国古代的计算依靠算筹来进行, 所以小数只有文字表示。例如, 用寸T=1表示6.21寸。到了13世纪, 元朝数学家刘瑾把小数部分降低一格, 比如将61.62表示为┴1┴=,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法。

1585年, 比利时工程师斯蒂文 (S.Stevin) 出版了小册子《十进小数》,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小数理论, 并创建了一种表示小数的方法。他用小圆圈把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隔开, 小数部分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在小圆圈内标记小数的位数, 比如将23.86表示成23Θ8 (1) 6 (2) 或者23Θ8 (1) 6 (2) 。[4]

小数点的记号, 也经历了比较复杂的过程。1530年, 德国的数学家鲁尔多夫 (C.Rudolff) 用一根竖线将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隔开, 比如他将23.86表示为23|86。1614年, 英国数学家纳皮尔 (J.Napier) 用逗号将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分开, 比如23.86表示为23, 86。1593年, 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 (C.Clavius) 用“.”表示小数点, 他是最早用小圆点表示小数点的人。

到19世纪末, 小数的写法还有很多种形式, 比如, 2.5就可以写成2 5、2’|5、2·5、2’5、2Δ5、2, 5、2.5等。[1]现在, 世界各国关于小数点的使用大体分为两派:欧洲大陆派, 以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为代表, 将小数点用逗号表示, 小圆点作为乘法的符号;英美派, 用小圆点表示小数点, 逗号用作分节号。我国对小数点的记法倾向于后者, 用小圆点表示小数点。

(二) 小数的意义

从刘徽发明小数的思想来看, 是按照整数的计数原则, 将小于1的数也用类似于整数的形式表达出来。对此, 20世纪知名数学家柯朗 (P.Courant) 进行了更深刻的阐述:“把一个单位区间分成10, 然后100, 1000等等个相等的线段, 这样得到的点对应着十进位小数。……一个十进位小数f, 如果在小数点之后还有n个数码, 可以写成f=z+a1×10-1+a2×10-2+…+an×10-n, 这里z是一个整数, 而ai是表示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等等的数码——0、1、2、…、9”。[5]

由此可见, 小数的本质是整数的延续, 都是十进制数。也就是说, 以1为基本单位, 向大小两个方向延伸得到整数和小数:单位1向大的方向延伸, 10个1构成十, 10个十构成百, 10个百构成千, ……单位1向小的方向延伸, 把1平均分成10份, 一份就是0.1 (相当于十分之一) , 再把0.1平均分成10份, 一份就是0.01 (相当于百分之一) , ……所以, 一个十进制整数或者小数

其中, ni, mi (i=0, 1, 2…) 为0~9这十数字之一。

小数的这一本质意义, 体现了小数四则运算与整数四则运算的高度相似性和整数与小数表示数目的直观性。

三、小数的教学

“小数意义”的教学需要让学生明白:小数的本质是十进制数, 是整数的延伸, 而不是分数的附庸。因此, 教学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小数是自然数的单位1沿着小的方向延伸产生的数, 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

(一) 类比引入小数

师:目前我国使用的人民币中, 最常用的单位是……

生:元。

师 (出示一张1元的人民币) :这是1元, 如果三张这样的人民币就是……

生:3元。

师:10张这样的人民币是……

生:10元。

师 (拿出一张拾元的人民币) :一张拾元的人民币就等于10张1元的。 (拿出10张拾元的人民币) 这是……

生:100元。

师 (拿出一张百元的人民币) :一张百元的相当于10张拾元的, 相当于100张1元的。拾元、百元都是比元更大的面值, 有没有比元更小面值的人民币呢?

生:有, 角和分。

师:角是怎么得来的?角有什么用?

生:把1元平均分成10份, 每份就是1角, 也就是“1元等于10角”。角表示比元更小的单位, 就是不足1元时, 可以用角来支付。

师:一个空矿泉水瓶子的价值为1角, 一个作业本的价格为5角, 用元作单位可以怎么表示?

生:分别是0.1元和0.5元。

师:6个矿泉水瓶的价值为多少元?

生:0.6元。

师:0.5元、0.6元里面有几个0.1元?

生:5个, 6个。

师:有比角更小的货币单位吗?如果有, 它是怎么得来的?

生:有, 分。把1角平均分成10份, 1份就是1分, 也就是1角=10分。

师:一张作业本纸的价值约为1分, 一张A4打印纸的价值约为4分, 一张创可贴的价值约为25分。如果用元作单位, 它们可以表示为多少元呢?

生:分别是0.01元、0.04元和0.25元。

师:0.04元、0.25元里面有几个0.01元?

生:4个, 25个。

(评析:通过生活实例, 学生认识到, 人们在度量物体的时候, 总把容易感知的量作为单位“1”, 然后依据十进制发展出大数目的位置系统。然而社会生活中有时还需要比单位“1”更小的单位, 人们还可以按照十进制的原则产生更小的单位。)

(二) 理解小数的意义

师 (出示一把米尺, 没有刻度) :这把尺子的长度为1米, 用它来测量课本的长度, 行吗?

生:不行, 课本长度远不够一米, 看不出长度。师:怎么办呢?

生:把它平均分成10段, 每一段是0.1米, 看看能不能测量?

师: (换了一把已经平均分成10份的尺子, 并测量课本的长度为两格) 那么课本的长度是多少呢?

生:两个0.1米, 即0.2米。

师:现在用这把尺子来测量课本的宽度, 可以吗?

生 (量一量, 一格多一些) :不行。

师:那怎么办呢?

生:把每一格分成10个小格, 再来测量。

师:现在这把尺子每小格的长度是多少?课本的长度是多少?

生:0.01和0.15, 0.15里面有15个0.01。

师:测量一下课桌的长度和宽度, 看看结果是多少?并说明里面有几个0.1和0.01?

生:长0.6米, 里面有6个0.1, 60个0.01。宽0.45米, 里面有45个0.01, 它里面有4个0.1还多一些。

师:根据前面这些例子, 请你说一说, 0.1和0.01是怎么从1得到的?

生:把1平均分成10份, 每份就是0.1;把1平均分成100份, 每份就是0.01, 而且0.1等于10个0.01。

师:假如我想要表示0.001呢?

生:那就把1平均分成1000份, 一份就是0.001。

(评析:根据实际需要, 创造小数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以解决相关问题;通过现实体验, 启发学生体味到小数是在已有数学概念不够用的基础上自然引进的, 由此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进而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四、结束语:重视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

由于种种原因, 小学数学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不可能把每个数学概念都表述得非常清楚和准确。当按照教科书上描述的概念进行教学时, 如果发现学生在一些关键内容的理解上出现偏差, 教师需要考虑一下教科书对该概念的表述是否准确。这时, 教师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权威书籍, 或者了解一下该数学概念的发展历史, 以便准确了解所教数学概念的本质意义。如果发现教科书上对概念的表述不是十分准确, 教师需要修正教科书上的错误, 用适当的方式将准确的数学概念教授给学生。因此, 无论是教师的教, 还是学生的学, 都需要对数学概念有真正的理解。否则, 教和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顾汝佐, 叶季明, 王明欢.小学数学全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

[2]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 (四年级下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3]张奠宙.数学史选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4]范立瓅, 高荆.小学数学中最容易误解的概念[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8.

3.多媒体教学是美术课必备的手段吗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美术课 教学手段

几个月前,笔者观摩了几节美术评优课。其中某中学美术教师的课件出了点故障,临上课时却怎么也打不开。那是一节人物写生课,面对下面听课的五十多位学生和七、八位评委,这位老师的紧张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而我认为本节课的内容即使没有课件也完全可以请学生担当模特,通过介绍人物的比例、动态等等来完成教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老师在讲台上给大家鞠了个躬,说道:“我的课件打不开了,这节课没法上。”接着就准备离开教室。我不禁愕然:参不参加评优姑且不论,而教室里还有五十多位等待上课的学生,老师怎能不管学生说走就走呢?!评委自然是没有同意她离开,这位老师只好干巴巴地讲完,匆匆收场。

自施行美术新课标以来,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已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可以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一些公开课的评议中,评委也将是否运用多媒体教学看做是评优的必要条件。然而多媒体在为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因为多媒体是电子介质,无实际的艺术作品与学生形成面对面的接触,在学生面前的只能是通过“介质”的间接呈现,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电脑上的语言形式把艺术形式“千篇一律”了,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与品味。

可是我们的教师却越来越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于是在我听的十几节美术课中:以视频写生步骤代替了教师演示;以过多精美图片的迅速变换抢占了学生的思维时间;以光、电、声代替了学生对作品最直观的认识和感受。这样的美术课绝不是少数,甚至出现了离开多媒体课件就无法上课的现象,那么这个时侯,我真的要怀疑:多媒体还是上课必备的手段吗?

与此相反,我曾经听过另外一节课——《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上课的老师平时很善于收集资料,在上课前,她将自己保存的不同类别、不同材质的大大小小十几个面具挂在黑板上,那些精美的面具让走进教室的学生由衷地发出赞叹,有些学生还忍不住用手去触摸、去感觉。课堂上教师将面具的历史与发展娓娓道来,学生听得非常专注,而且面对这些真实面具,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其造型神秘夸张、色彩鲜艳等特点,而后教师用边介绍边提问的方式现场制作了一个漂亮的面具,在学生的啧啧称赞声中,有不少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

4.教学是一门艺术吗? 篇四

2014-5-

1常听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是艺术?教学是什么艺术?是行为艺术还是表演艺术?教学根本就不是什么艺术,教学可以升华为艺术,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学都能升华为艺术。教学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劳动,既包含包含脑力劳动也体力劳动,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是实践,学也是实践,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共同的实践活动。教可以升华为艺术,但也不能都升华为艺术,只有少数人的教才可以称之为炉火村情;这也只是凤毛麟角。而学升华为艺术就有点难了,学生的学习达到了怎样的境界才能升华为艺术地学呢?只有离开学校课堂的教学环境,变成了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的人,这种学习才有条件升华为艺术地学。一般的在校生无论高中、大学的恐怕难以找到谁是艺术地学,学习很有艺术水平。简直鹦鹉学舌式地不动脑子的瞎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唐三彩和青花瓷都是艺术作品,但不是所有的唐三彩和青花瓷器都具有艺术性,也有残次品和废品的,教学也一样,要看到教和学两个方面,不能只看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叫比较一个方面更容易升华为艺术。不能都称为艺术,也不可能同时都成为艺术。教和学都会产生次品和废品的。不能简单地说教学是一门子艺术。要说教学可以升华为艺术还有人信。说某些善于教的人的教学有一定的水平还是比较合乎实际的,但也不是每一节课都那么艺术,都那么有艺术水平,那就是捧着唠嗑,哄人开心。实际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地观摩一些大师的讲座或表演课。也确有一定的艺术性,这是没有必要否定的,但是百分之百的经过多次排练和预演的,只是没有假唱的包装和现场亲自表演,总是还能够看出虚假的痕迹。真正的艺术是不能掺假的,掺了假的艺术作品,那就是赝品了。教学需要真实的艺术,而不是假冒伪劣冒牌货。各种名目繁多的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精品课,循环课,优质课,高效课,名师课,精英课。几乎没有不是掺水课,拧干了也就不剩啥了。人们总还是热衷于这课那课,因为这是一条出精英的必讲课。没有上过各种课怎么能成精呢。凡是在精英课堂上过课的也都变成精英了,这平庸与精英只隔一课之远,但是却令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精品课简直是生产精英的流水线,但凡上了流水线都能成为精英的,怎么能上得去,谁能上得去,这也有个艺术问题。但是也有例外,也有人一堂课都没上过的却能被称为大师的。

原本不是什么艺术的东西,后来可以升华为艺术,艺术地再现出来。战争不是艺术,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可以艺术地再现,艺术地表演。劳动不是艺术,劳动也可以艺术地表现,艺术地表演。可以创造出艺术作品来,歌唱原来也不是什么艺术,但是歌唱可以艺术地歌唱,可以升华为艺术,但是唱歌并非都能升华为艺术,缺五音少六律的喊叫就不能算作什么艺术,但也可以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歌唱家来,教学也可以艺术地表演。艺术地教学。一门学问原本不是什么艺术,后来就成了艺术。教学原本不是艺术,这是相对教学者而言的,不是空灵的谎话,教学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劳动。是加工物质产品和创造精神产品的劳动,教学工作者是劳动者,不是艺术家。劳动和艺术是两回事。劳动是要付出代价的,艺术创作是劳动,艺术作品是劳动成果,是供人观赏的。教学不是供人观赏的艺术表演或艺术品。有些教学成果也可以是艺术品,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教学不是对谁都是一门艺术的。只有真正达到了艺术境界的教学才是艺术。

开普勒有个三条定律,行星的轨道、面积和周期律,在美学家的眼里是艺术的,天体运行的简洁、和谐、对称。符合美学的三原则,所以是完美的,是艺术的。尤其是那个周期律三个符号,1、2、3三个指数,也是有规则的顺时针排列着,自然本身就是艺术的,给地球安上方向盘,地球就不艺术了,灾难就会来临了。理科教学更多的是理性思维,辩证的思考。而不是感性的东西占主要地位。

5.教案 你会设计邮票吗 篇五

丹阳市云阳学校

魏珍

教学目标:

①认知领域:了解邮票知识,感受邮票设计的美。

②操作领域:发挥丰富的想像力,能用所学到的邮票知识设计出一枚精美的邮票。

③情感领域:体会设计的乐趣,培养儿童与社会的沟通交流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大量欣赏,让儿童了解邮票的作用及构成元素;通过设计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创造力。教学难点:

设计邮票时的创意表现以及对邮票构成元素的把握。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集邮册,敲印工具.花边剪刀,胶水,设计好的邮票数张,各种形状的作业纸,各种绘画工具(水彩笔、颜料等)。

学生准备:爱好集邮的学生带上邮册、各种绘画工具及一些装饰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a.今天老师要让同学们来猜谜语,准备好了吗?请看大屏幕!b.(教师出示谜语: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交心,必须请他 当差使。)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猜一猜 b.板书:邮票

二、新授

1.你们想知道邮票的来历吗?那我们一起去奇趣大世界看看吧!(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学生观看

2.师:同学们看,(出示投影-邮票知多少)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邮资凭证。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的“小型百科全书”。是认识世界的窗口。小小的邮票像一个广阔的知识世界。可以在这狭小的天地里叙述很多的事情。同学们喜欢不喜欢集邮?你为什么要集邮? 老师出示集邮册,学生欣赏。

生:集邮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师:邮票即能用于邮政,又能留于家中玩味,既具备千里飞鸿,一寄思绪的浪漫,又具有收藏价值。

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设计邮票,在这狭小的天地里叙述更多的事情?自己 设计的邮票会更有趣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设计邮票。

(板书:设计)

(1)师:你知道邮票上有哪些标记吗?(教师出示投影片—邮票的组成部 分)。

生:邮票的外形边缘有整齐的齿孔,票面必须注明邮资的价格,发 行的时间和地区。

学生观察投影片,并思考。(2)(教师出示投影)师:邮票上有一些数字,如“2-1”,这是什么意思? “T”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它表示这套邮票共有2枚,这是其中的第1枚,一套邮票 多少枚没有统一的规定。多枚可以组成一套,独立的一枚也 可以称其为一套。)

教师提示:我国用“T” 表示特种邮票,,用“p” 表示普通邮票,用“J”

表示纪念邮票。

4师:了解了邮票的组成,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邮票的形状。(教师出示投影——你认为邮票形状可以设计成这样吗?)

学生欣赏异形邮票

5.(教师出示投影)邮票的内容包罗万象,宇宙间的万物都可以记载在小小的邮票上,如人物,动物、景物、事物、重大历史事件、故事传说等,造型方面,邮票多种多样,有的写实,有的变形。

学生欣赏

6.师:了解邮票和知识,设计邮票就容易了,怎样设计邮票呢?由以下几个 步骤来完成。(教师出示投影)

学生观看了解

7.教师示范,学生观看

(a)邮票外形:外形可以有多种变化,还可以设计出特别的外形。

(b)设计画面:注意构图大小。涂上颜色

(c)配上文字:注意文字大小,添上面值。

(d)齿孔:用黑笔画出邮票外圈的齿孔,用剪刀剪出齿孔。

8.教师出示学生作品

学生欣赏

9.(板书:你会设计吗?)那就赶快动手吧!

三、创作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播放音乐)--为学校的艺术节设计邮票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业展评

1.举办“小小邮票展”。学生把创作好的作品送上来参加展出。展出大信 封,贴上邮票

2.教师点评:老师选出几张有创意、有特色的邮票点名表扬,给以鼓励。

3.学生自评: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介绍自己的邮票作品。

(鼓励学生要有信心,大胆表现)4.学生互评:给你喜欢的邮票投一票,每个学生举手表决。

五、拓展

1.中国珍邮欣赏

6.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教学反思 篇六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教学反思

课文写的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总是称赞中小学时期老师讲授知识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带领学生采集树叶标本,说明“只有留心观察,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在执教这篇课文之前,我按照“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两种观念分别进行教学设计,并对这两种教学设计进行了反复推敲与比较,最终在“用教材教”的执教实践中,进一步体会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从学生生活中举出例子,将有助于他们在所学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教材是专业工作者和部分教师共同研制编写的,是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直接用来教、学生用来学的重要教育资源,但绝不可使之成为唯一资源,僵硬地“教教材”的.做法必须摒弃。作好课程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应主动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张扬劳动的创造性。

7.联通3G真的是“神马”吗 篇七

其实, 自3G发展以来, 中国联通就努力从广告宣传、品牌定位等多方面重塑形象, 力求提高自身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此外, 基于网络完善性和终端多样性等优势, 中国联通也逐步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不难发现, 目前身边越来越多的高端人群也开始“弃移动, 投联通”, 更换186号段一时之间已成为一种潮流。在笔者身边更是有这样的例子, 有的人因为想要使用中国联通的3G网络, 但又不忍放弃多年使用的移动号码, 不得不给自己的iPhone上加了个Multi-Sim Card。记得有位通信行业专家也曾说过, 在3G时代, 一旦中国联通推出一机双号上网资费优惠, 高端用户就极易用移动号打电话, 用联通号上网。如今看来, 这种论断不无道理。

然而, 在种种利好形势之下, 联通实力强了吗?如今的中国联通3G真的已经蜕变成为一匹“神马”了吗?在笔者看来, 未必如此。

首先, 众所周知, iPhone的商业模式会对运营商造成巨大的网络压力, 例如美国的at&t在开始独家销售i Phone之后, 就曾为解决APP Store产生流量所带来的网络压力问题, 不得不继续投资上百亿进行网络建设, 与此同时, at&t并没有获得太多收益。此外, 新西兰电信的3G网络, 也曾因为流量激增而四度瘫痪, 首席技术官被辞退, 公司恶评如潮。

对照上述情形, 对中国联通来说, 目前显然其3G网络还没有经受真正的考验。截至2010年11月底, 中国联通的3G用户累计达到1277.6万户, 但随着各地方联通新一轮3G全员营销指标的下达以及iPhone等智能终端的持续畅销, 预计中国联通3G用户在2011年将出现规模增长, 网络压力也将随之而来, 因此可以说, 联通今年的3G表现也许会更为“真实”。

此外, 中国联通于2010年9月募集资金200亿, 据悉募集资金约50%的部分将用于补充本公司本部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对营运资金的需求, 重点满足3G业务等业务运营对营运资金的需求。可见, 中国联通若要加强网络建设、进一步扩容, 在资金方面同样存在挑战。

8.阿甘是白痴吗 篇八

亲爱的小朋友,你想成为“幸运星”吗?你想得到开心果亲笔签名的纪念品吗?那就快来参与我们的“开心月月考”吧!

主持人:开心果

《阿甘正传》是第67届(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主人公阿甘天生智力低下,但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善跑”。他在小时候受尽了别人的欺负,但由于“善跑”,他最终由逆境跑入了顺境,由平凡跑入了不平凡。在电影中,他是个忠心不二的人,无论是对朋友,对捕虾事业,还是对珍尼的爱情。下面选的是电影的第一小节,是阿甘的自述。

朋友,当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别人会嘲笑你,对你不耐烦,态度恶劣。呐,人家说,要善待不幸的人,可是我告诉你——事实不一定是这样。话虽如此,我并不埋怨,因为我自认生活过得很有意思,可以这么说。

我生下来就是个白痴:我的智商将近七十,这个数字跟我的智力相符,他们是这么说的。不过,我可能比较接近智商三到七岁的低能儿,或甚至更好——绝不是白痴——因为,别人一想到白痴,多半会把他想成那种两个眼睛长得很近,而且嘴巴常常挂着口水,只跟自己玩的人。

唔,我反应迟钝——这一点我同意;不过我可能比旁人以为的聪明得多,因为我脑子里想的东西跟旁人眼睛看见的有天壤之别。比方说,我很能思考事情,可是等我试着把它说出来或是写下来,它就变成果酱似的一团。我举个例子解释给你听。

前些日子,我走在街上,有个人正在他家院子里忙。他弄了一堆灌木要栽种,于是,他跟我说:“阿甘,你想不想赚点钱?”我说:“嗯,想。”于是他派我去运泥土。用独轮手推车搬了十一二车的泥土,大热天里,推着车走遍大街小巷倒掉它。等我搬完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钱。当时我应该为工资这么低大闹一场,可是我却收下了那一块钱,嘴里只说得出一句“谢谢”之类的蠢话,然后走上街,手里拿着那张钞票——折上,打开,折上,觉得自己真像个白痴。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挑战自我

1.阿甘说自己“我生下来就是个白痴”,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呢?从下面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合适的选项,不限于选一个。

(1)阿甘两个眼睛长得很近,而且嘴巴常常挂着口水,只跟自己玩。

(2)做了很多事情,却被别人用一块钱打发了,嘴里只说得出一句“谢谢”之类的蠢话。

(3)上课的时候看窗子外头的鸟、麻雀。

2.你喜欢阿甘这样的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上一篇:《抽屉原理》的教后反思下一篇:字体设计的美学理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