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质量分析总结

2024-11-07

检验科质量分析总结(精选9篇)

1.检验科质量分析总结 篇一

质量检验员年终总结

我质检部检验一线全体人员在公司及品管中心的领导下,全力以赴、尽心尽责地做好了产品的检验检测工作,履行了检验员的基本工作职责,为保证全厂的生产正常运转和产品品质控制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保证了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从下面几方面做了些工作。

一、产品的进料检验

1.原材料质量控制有关产品的生命,我们通过严格把好入口关,从源头来控制产品的质量,对所有外购原料,首先按规定进行报验制度,检验员确认供应商提交的质量证明文件,并从外观、尺寸等方面进行检测,必要时做机械性能方面的检测。

2.提高检验透明度,产品检验根据检验量的大小,尽快检测,并及时出具检测报告,以方便仓库办理入库手续,增加检验透明度,严格质量检测标准,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对公司负责的同时,不损害供应商的利益。

二、半成品的检验

1.半成品检验面广量大,且精度要求高,为保证产品质量,我们对产品实施全检制度,严格控制检验流程,实施对结果负责的制度,并严格执行。所有员工的产品均从检验员的双手过,凝聚了检验员的大量心血,不知有多少的日日夜夜的加班,牺牲了多少检验员的休息时间。

2.严格过程控制程序。对工序流转的产品,必须按产品流转控制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放行,并执行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负责,下道工序复验上道工序的制度,做到层层把关。

年是我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大门,我的人生有了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和新的目标。河新材料有限公司给了我一个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实践机会。在我工作的这段时间同事对我关怀备至,时常给我鼓励和帮助。下面我将这几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收获

在这几个月,我作为质量检验员,认真学习公司质量管理控制流程,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1、原辅料的取样存放工作(书村网)

我严格按照公司管理要求,做到不漏取,不少取。学习各种原辅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合理存放。

2、样品检验

检验工作是一项精细的检验过程。“细节决定成败”,在试验的过程中我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做每一项试验。目前我已掌握了所有原辅料的检验方法及步

骤。这要感谢我的师傅及我的同事们,是你们教会我了这些。

3、数据处理

在记录数据时我本着“务实 求真”的原则对每一个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总结以及上报。做到无误报、谎报。

二、感想及体会

1、态度决定一切

工作时一定要一丝不苟,仔细认真。不能老是出错,有必要时检测一下自己的工作结果,以确定自己的工作万无一失。工作之余还要经常总结工作教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并从中总结工作经验。虽然工作中我会犯一些错误,受到领导的批评,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耻的事,因为我认为这些错误和批评可以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类似错误,而且可以让我在工作中更快的成长起来。在和大家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自己缺少的东西。

2、勤于思考

岗位的日常工作比较繁琐,而且几天下来比较枯燥,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勤于思考,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

3、不断学习

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会使我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一个人要在自己的职位上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对职位的专业知识熟知,并在不断的学习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就像一张白纸,刚进公司纸上一个字没有,到现在,纸上工整的写满了字迹。离开学校,单位是我的第二课堂。学无止境,工作是另一种学习方式。经过几个月在化验室的学习,现在我已达到了正式员工的工作水平。

三、自身的不足

2.检验科质量分析总结 篇二

f-Ca0是以游离态存在的氧化钙。熟料在烧成时就会残留死烧游离氧化钙, 水化很慢, 要在水泥水化、硬化并再形成一定强度后才开始水化, 由于体积不均匀膨胀, 使水泥强度下降, 导致开裂甚至崩溃, 造成水泥安定性不良。所以控制熟料中f-Ca0的含量十分重要, 一般回转窑熟料的f-Ca0含量应控制在1.5%以下。通过对f-Ca0含量的分析, 可以对煅烧情况和熟料质量进行判断。

目前都使用丙三醇、乙醇法或乙二醇—乙醇快速法检测熟料f-Ca0含量。丙三醇、乙醇法以Sr (NO) 2为催化剂, 使水泥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在微沸温度状态下与丙三醇生成弱碱性的丙三醇钙, 使酚酞指示剂成红色。用苯甲酸、无水乙醇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红色溶液消失, 根据苯甲酸、无水乙醇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计算f-Ca0含量。

乙二醇—乙醇快速法的检测原理为:游离氧化钙与乙二醇在无水乙醇溶液中是100℃~110℃下, 可在三分钟内定量反应所成乙二醇钙, 使酚酞指示剂很快就成为红色。然后再使用苯甲酸和无水乙醇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借助专门设计的游离氧化钙测定仪, 边加热边搅拌, 可达到快速又准确的测定f-Ca0的目的。

目前熟料f-Ca0含量多使用离线检测。离线分析获得的结果相对于烧成系统的控制具有比较大的滞后性, 降低了参考价值。所以为了能够提高水泥的质量, 实现熟料f-Ca0含量在线检测尤为重要。

按GB/Tl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检验游离Ca0危害性的测定方法是沸煮法, 沸煮法又可以分为饼法和雷氏法, 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雷氏法就是测定装有水泥的净浆雷氏夹沸煮后的膨胀值。雷氏法检测步骤与结果是评定:

(1) 每个雷氏夹配备质量为75~80g玻璃板2块, 一垫一盖, 每组成型2个试件。先将雷氏夹与玻璃板表面涂一薄层机油。

(2) 将制备好的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装满雷氏夹圆模, 并轻扶雷氏夹, 用小刀插捣在14次左右后再抹平, 并再盖上涂油的玻璃板。把成型好的试模移至放在养护箱内, 再进行养护 (24±2) h。

(3) 除去玻璃板, 测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 精确至0.5mm, 接着将试件放在沸煮箱内的篦板上, 指针朝上, 然后在 (30±5) min内加热至沸腾, 并恒沸3h±5min。

(4) 取出煮沸后冷却至室温的雷氏夹试件, 用膨胀值测定仪测量试件的指针尖端距离为C, 精确至0.4mm, 计算雷氏夹膨胀值的C—A。当两个试件煮后膨胀值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 即认为该水泥安全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4.0mm时, 应用同一品种水泥重做一次试验。

2. 水泥强度

影响水泥强度的主要因素有:熟料强度、混合材种类和掺量、水泥的细度、级配、石膏掺量等。如要求达到一定的水泥强度时, 若石膏掺量和水泥的细度以及级配不变, 则熟料强度就决定了混合材的掺量。熟料强度高, 混合材料掺量可适当增加, 为企业带来较好经济效益, 根据我公司成本核算, 每吨水泥多掺1%的混合材, 可节约成本1.3元。但混合材掺量过多, 就会造成水泥强度达不到内控的标准, 甚至也达不到国家标准。掺量少, 水泥超标号严重, 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只有准确掌握熟料强度, 才能确定混合材的适当掺量。

测定水泥胶砂硬化到一定龄期后的抗压、抗折强度, 是确定水泥强度等级的依据。

现行水泥企业都是通过物理检验来掌握熟料的3d、7d、28d强度, 如果在28d强度测出后再确定混合材掺量, 理论上可行, 但对于水泥企业来讲, 28d的熟料库存量不符合经济要求。水泥企业质量控制部门一般底色根据熟料化学成分及计算矿物组成等, 凭经验来估计熟料的强度, 确定混合材掺量。但这种经验数据较为模糊, 只能做定性分析, 不能作定量分析, 偏差较大, 而且有些熟料早期强度高, 后期强度低, 或早期强度偏低, 后期的强度就高, 容易引起判断上的失误, 为了确保水泥的强度所达到要求, 都采取加大保险系数的做法, 减少混合材掺量, 致使水泥超标号现象的严重。准确预测熟料的强度, 就是水泥质量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试验前, 将试模擦干净, 模板四周和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上黄油, 紧密的装配, 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应刷一层薄薄的机油。搅拌锅、叶片与下料漏斗 (播料器) 等要用湿布擦干净 (更换水泥品种时, 一定要用湿布擦干净) 。

标准砂应符合GB/T17671—1999中国ISO标准砂质量的要求。试验使用的灰砂比为1:3, 水灰比为0.5。一锅胶砂的成型有三种试件的材料用量:水泥: (460±2) g;中国ISO标准砂: (1360±5) g;拌和水: (225±1) ml。

胶砂搅拌时先将水加入锅内, 再加入水泥, 把锅放在固定架上, 上升至固定位置。立即开动机器, 低速搅拌30s后, 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加入标准砂。当各级标准砂分装时, 由粗再到细依次来加入。当为混合包装时, 应均匀地加入。标准砂全部加完 (30s) 后, 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接着停拌90s, 在刚停的15s内用橡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至拌和锅中间。最后高速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 时间误差应在±1s以内。

利用熟料中的强度与矿物来组成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来比较准确地预测熟料强度, 由于物理检验, 化学分析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偏差就会引起数据的误差, 所以就会造成回归方程预测的偏差。所以要选取尽可能多的实测数据, 并剔除其中的个别特异值, 才能求得较为准确的回归方程。另外, 回归方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在靠近其平均值时预测最为准确。当实测的矿物组成超出计算回归方程所采用的矿物组成范围较大时, 预测偏差也较大, 在实际生产时, 要根据最近一段时间的实测数据对回归方程系数进行修正, 以保持其适用性。

3. 水泥质量监督

为了保证水泥产品质量, 仅仅靠水泥厂进行生产检验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全社会的质量监督。根据国家的质量管理条例、法规和规定, 由国家指定专门检验机构对水泥厂的水泥质量进行抽查, 对水泥厂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来进行审查, 并做出相应的评定, 帮助和促进企业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水平。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条例, 如《国家监督抽查质量的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优质产品评选条例》、《国家建材局优质产品评审及管理条例》、《水泥产品质量论证制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大中型水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试行办法》、《地方水泥质检:检验管理试行办法》、《乡镇企业建设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管理试行办法》等。为了贯彻实施上述规定, 各部门、各地区又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实施措施与工作细则等, 这些都是进行水泥质量监督检验的法律依据。

国家也十分重视监督检验机构的组织建设, 建立了水泥国家检验机构, 对水泥质量进行监督检验。从以前国家标准局和国家建材局共同审定建立的中国水泥质量的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是国家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水泥质检机构。国家标准局和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以及农牧渔业部印发了《地方水泥质量的监督和检验工作管理试行的办法》, 明确规定了国家建材局与建筑材料的科学研究院以及水泥所是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每个省、市、自治区可利用建材 (筑) 科研所 (或技术力量的较强, 检测条件较好的水泥厂) 建立省级“地方水泥质量监督的检验站”。

4. 结束语

3.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篇三

【关键词】 质量控制;因素分析;标本采集

检验学科这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新的检验方法与检验仪器不断的涌现,检验项目也日新月异,所以对临床医生的综合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不但要求临床医生要主动及时了解检验科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更要求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要经常与临床科室的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向临床医生提供实验室开展检验项目的详细情况,并参加病房查房和会诊,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检验信息和合理的检测项目。

1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仪器的引进,对于各种疾病的检测有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对于医生来说 检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检验项目选择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2 患者的准备

采集样本前病人按规定准备,是确保分析前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要求病人积极配合。

2.1 运动因素 剧烈运动后,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及转氨酶、肌酸激酶活力将升高,胰岛素和血糖等降低,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血管内溶血。因此,采样前病人处于良好的休息状态至关重要。

2.2 饮食因素 许多生化检验项目如肝功、血脂、心肌酶谱、血糖测定都需要空腹采血,一般控制在12~16h最佳,否则将影响结果的真实性。早餐后测定空腹血糖将毫无诊断价值;空腹时间不足,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偏高,而复查后结果正常;空腹时间太长,将使白蛋白、补体、血糖等含量下降。

2.3 药物因素 临床治疗中的大多数药物都将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巴比妥类、胆盐、氯丙嗪等药物可使转氨酶、胆固醇升高;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可使血糖、血脂、肌酐等降低。一些降糖、降脂、降压药物常干扰血中生化成份。若用药治疗中确需检查,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用药种类和剂量,方便日后回顾或参考。

3 标本的正确采集

正确标本采集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标本的采集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注意采血时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避免标本溶血,采集样本后要严格做好查对制度。尿液标本留取时、容器应清洁干净、标本应新鲜,不能混入分泌物精液等。

4 重视标本的运输和储存

采血完成后,尽快处理、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因为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 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等,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对自采标本和外送标本,要注意冬季保温、夏季防止高温变质、避免阳光照射等问题。

5 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如标本合格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分析,如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说明原因并有记录。

6 建立健全分析前质量控制体系

实验室应向临床提供标本采集、运送、保存指南等书面文件,定期开展讲座和培训新工作人员。实验室各专业负责人应加强学术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并进行指导。实验室应建立标本验收制度和标本拒收制度等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规范化文件,应充分认识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研究,总结经验以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略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我们检验工作人员制定与临床医师积极加强沟通。一个有价值的检验结果需依靠医生、护士、患者、检验者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加强临床医师、护士、检验者的不断沟通和积极配合,并对临床检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授课、发资料等,确保检验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分析前质量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占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3%。从取得标本到标本送达实验室,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临床及检验人员对各种影响检验的因素全面系统的了解,要求采血人员操作规范化,完善制度,使用安全性好质量高的采血用品,保护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安全。要多部门支持,职能部门要对此加以重视,参与及协调,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改进,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为临床提供即时、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

参考文献

[1]阮桂芝.加强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一减少医疗事故与纠纷 中国医药指南

[2]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杂志

[3]蒋秉坤.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

[4]叶应妩、王毓三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5]马斌国.现代临床检验质量保证.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6]陈俊等.抗凝剂比例对凝血检测项目TT的影响.江西医学检验

作者简介:

4.药品质量检验工作总结 篇四

工作总结

药品的质量检验,对于刚走出校园、步入职场的我们来说,是新鲜的,也是陌生的。带着新奇、激动又夹杂些忐忑不安我来到公司进行实习、工作。虽然,我全部的上班时间很短,却让我体会到从书本到实践的差别,也感受到从实践回归到课本后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

1.工作中的问题

由于刚开始工作,出问题的地方比较多。在此要特别感谢部门里的各位同事给予的热心指导及帮助。

① 溶化性实验

样品的溶化性我们只是在课本中学到,并没有做过此类实验。对于其结果,还不能做出肯定的判断。比如一些树脂类、矿石类、动物类药材,很难分辨是不溶物还是焦屑。

② 薄层检识

薄层检识是我们检验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薄层板结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供试品的制备、展开剂的配制,而且取决于对点样量的把握。尤其有些样品的标准要求与实际的点样量是有差别的。通过对最近点板工作的总结,对于有颜色的供试品,颜色越深,点样量就越小,如果太小的话,可以对供试品进行成倍的稀释,从而有利于点样;对于颜色淡,如果点样量已经很大,结果仍不理想的,也可以对供试品进行成倍浓缩。对于展开剂,就是它的分层问题,如果产生乳化,其解决方法有三个,一是加热;二是冷冻;三是超声。

③ 浸出物

浸出物的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却比较耗费时间,因此实验时尽量不要出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实验结束要认真处理实验数据。

④ 含量测定

样品的含量测定需要用到高效液相,而我们对于药效液相接触较少,所以要从零学起,使自己能尽快熟悉其操作流程,从而可以独立完成实验。

2.今后的工作

下半年是我们的试用期,我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下,严格执行各种实验操作,认真完成各项检验任务。对公司负责!对顾客负责!

① 第一时间按要求完成安排的各项任务。

② 工作中灵活处理各种任务,尤其要与各位同事协调好工作,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

③ 用积极、乐观、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树立“勤劳、勇敢、热爱中医药”的员工价值观。

展望以后的工作,作为一名质检员,我会努力把好公司最后一道质量防线。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我们要树立质量意识,参与质量活动,为使我们的产品让顾客放心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全国质量检验专业培训学习总结 篇五

全国质量检验专业培训——新疆站,于2010年9月27日—9月30日在乌鲁木齐举行。这次培训学习时间很短暂,培训内容也很广泛,三天主要学习内容很贴切工作实际。

主要学习内容有:

一、质量管理概述

学习质量检验的基础概念及要求,质量检验的职能和作用,质量检验的依据,质量检验机构的设置与职能,质量检验的主要内容,质量检验状态,不合格品的控制,检验印签和证书的控制,质量统计与质量分析的知识内容

二、学习与质量检验密切相关的技术知识

无论是ISO9000族标准还是六西格玛管理质量体系要求,从市场调查转化配容需求,产品开发设计、工艺编织、采购、生产制造、质量检验、储存搬运等全过程应进行控制,对控制能力过程、过程能力指数CP、CPK等各个过程的质量水平需要进行评估和控制。

三、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要立足在国内外的竞争中占优势,必须推行国际标准。检验主管和检验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总体系)与质量检验(子体系)的主要内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四、简单讲解法律法规及产品质量法与相关法规

就我个人观点来看,公司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 现生产,现装车发货,不能做到全过程检验。库房内很少有存货,销售内勤接到通知下达车间后,基本上是“立等可取”,而我们化验是需要时间做检测。经讨论调整:销售内勤一式两份生产通知单,一份发给化验室,方便我们及时、随机对车间生产料样进行眼观检测,以督促生产工人安全生产,增强工人责任感。但生产产品仍然无法做到先检测再发货的状态。

 原料来源不一。就一种产品而言,不能做到供应商是一家。对于工业级原料来说没有标签、没有生产日期、没有保质期。按质量要求来说这种三无产品公司是拒绝接收的。虽然原料进厂记录单上有签字(谁进货谁签字),出了质量问题没有可溯性,没有实际意义。

 领导在质量管理上意识滞后。公司的质量管理是不全面的,滞后的,基本上

对产品质量是“死后验尸”。不合格的原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各格的产品不出厂。没有强有力的质量检验工作和完整的质量检验系统,这些是很难保证的。

刘淑萍

6.检验科质量分析总结 篇六

XX渔业船舶检验局:

根据《关于开展全省渔业船舶检验工作质量检查的通知》(川渔船检2010]3号)精神,并结合省、市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安排,XX渔业船舶检验局德阳检验处对全市渔业船舶检验工作质量进行了一次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检查方式

XX渔业船舶检验局德阳检验处采取全面检查的方式开展此项工作,对辖区六个县(市、区)逐县一一检查。

2、检查内容

严格按照川渔船检2010]3号文件的要求,检查“检验工作程序、检验工作质量、检验监督管理、渔业船舶基本情况及证书、渔业船舶上船舶用产品情况”。

3、整改措施

通过检查,发现部分渔民在使用的渔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检验处立即以《关于进一步做好渔业船舶检验工作的通知》(德渔船检〔2010〕04号)文件下发各县(市、区),要求完善渔船档案,对不具备安全要求的渔业船舶不得检验。

4、检查成果

通过此次检查,对全市渔船的情况进行了进一步核实,全市共拥有渔船425艘,总吨位达268吨,总功率561千瓦;机动渔船48艘,非机动渔船377艘;2009年实检渔船425艘。

二、存在的问题

1、渔业船舶检验机构不健全,全市六个县(市、区)均未成立渔业船舶检验机构,极大的影响了渔业船舶检验工作及渔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2、我市渔业船舶大多为船长小于5米的小型渔船,而对于这些船长小于5米的渔船又没有可执行的国家或省级相关检验技术标准,使这些渔船安全性能无法保障,存在安全隐患。

3、部分市县(市、区)缺少渔业船舶检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4、船员培训力度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积极督促和协调筹建县级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建设及检验队伍建设,争取每个县(市、区)都成立一个船舶检验机构。

2、全面抓好渔船年检验、登记工作和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标准的落实。

3、积极协助上级船舶检验机构制定出船长小于5米的渔船检验技术标准,便于规范管理。

4、加强对船员的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船员操作技能。

5、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意识。

7.检验科质量分析总结 篇七

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是建立全程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以往医院管理层和临床医护工作者缺乏对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正确认识,加上国内检验科在医院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相对偏低,很多分析前因素造成的检验质量纠纷被习惯地判定为检验科单方面的过错,严重影响了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体医疗质量,也制约了检验医学的深层次发展。我院检验科在医院管理层和质量管理科的领导和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向临床主动宣传和培训,强化临床医护工作者的检验分析前质量意识和基本知识技能,深受临床的欢迎和配合,促进了检验与临床的良性互动,为全程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整体医疗质量的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1 何谓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4]。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有一系列的标准要求,来规范各行业各种实验室的运行过程,ISO族(9001和9002)是通用于世界贸易各行业质量管理的标准认证总则;ISO/IEC17025则是检测和校准实验室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适用于各种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由于医学检验实验室与其它行业的实验室有显著的不同,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专门组织专家制定了针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认可方案,即ISO/FDIS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方案中增加了分析前、分析后的质量要求,是较适合于我国临床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特殊要求的指导性文件[5]。

一个完整的检验过程一般包含多个横向过程:医生选择正确项目——开申请单——病人准备——护士采取标本——护士和卫生员送标本——实验室接收与处理标本——分析测定标本——核实与确认检验结果——发出检验报告——临床反馈信息——正确应用报告诊疗。依据标本横向流程,可以将检验过程划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其中,分析前阶段涉及多个纵向过程,主要包括:(1)临床医生应掌握每项检验项目的实验诊断原理和临床意义,不断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以便能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体征和病史准确地选择项目用于诊断和治疗,并及时地了解实验诊断项目和方法最新进展和临床意义;(2)护士应熟悉每项实验对标本的要求,知道在病人服用哪些药物或处于哪些病理生理状态下采集标本,会影响标本的检测结果;(3)卫生员应知道标本运送时需要什么条件以及如何保证这些条件。来自临床医生、护士和卫生员等方面的分析前因素决定了能否获得一份真正反映病人病情的合格标本,因此有必要对分析前环节进行质量管理,这就是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

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是全程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员涉及面较广,因此质量管理难度也非常大。

2 临床科室和支持中心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2.1 临床医师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订人,从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一个检验项目的流程始于临床医生的检验申请,合理恰当的检验申请是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临床医师应当熟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选择适合病人病情需要的检验诊断项目,并指导正确的采集标本,分析检验结果,为疾病诊疗提供有效信息[6]。

2.1.1 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

近年来,循证医学和循证检验医学在医学领域中迅速兴起,为以往以经验医学为主的临床医学注入新的活力。循证医学就是准确、合理地使用当前最有效的临床依据,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医护措施。循证检验医学要求检验医师不仅要向临床医师报告检验结果,解释检验项目的意义,而且要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及其组合,合理地利用实验室资源。这是因为有时候临床医师并不一定熟悉这些新的诊断指标,相反,过多的检查会提供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而干扰诊断和治疗。

【例1】凝血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

凝血时间试验是指血液自血管中抽出放入试管中,以液态的溶胶状态变为半固体凝胶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目前,术前用APTT、PT和血小板计数联合检测作为出血倾向的诊断标准。APTT对XI、IX、VIII因子敏感,PT对凝血酶原、V、VII因子敏感,血小板计数可反映血小板数量。但是对APTT延长时(参考值31.5~43.5秒)怎样判别处理呢?首先临床医师应了解APTT只有较对照延长10秒以上才有病理意义,同时由于影响APTT延长的因素很多,外科医生为确保手术安全,此时应补充VIII、IX因子的活性测定,以排除常见血友病。

【例2】微量尿蛋白的检查对诊断肾脏疾病的价值

正常尿中有微量蛋白排出,过去由于测定方法的原因,无法对尿中微量蛋白进行定量测定,现在采用生化分析仪或特定蛋白分析仪等可对其进行检测。确定肾脏疾病损伤程度和损伤位置的尿蛋白检测,主要测定白蛋白、转铁蛋白、Ig G、α-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轻链。正常人尿白蛋白排出率为3.1~24.4mg/24小时,近来发现动态检测尿白蛋白,对I型糖尿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当白蛋白>15~17μg/min,相当于30~300mg/24小时,表示I型糖尿病合并产生肾脏疾病,小于此值则预后良好。近年发现一名为Cystatin C(γ-痕迹蛋白)的中小分子量蛋白(13000),被公认是一个较理想的肾小球滤过率标志物,比肌酐更可靠,其在机体中生成稳定,排出量不受食物干扰,全部被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不完全吸收。所以,对肾移植后患者随诊,用Cystatin C更能准确监测移植物功能和排异情况。

2.1.2 合适的标本采集时间及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

机体处于动态代谢变化过程之中,人体标本中任何物质的含量与功效也随时间而变化。以上所举例1中测定APTT的血浆在-80℃至少可保存1个月,20℃为6小时,32℃仅为2小时,PT在32℃仅为4小时。因此凝血功能测定应在抽血后2小时内完成。凝血功能测定结果可能受病人使用某些药物如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等的影响,因此在采集标本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再如,临床细菌血培养的阳性率与采血时间、采血量、培养瓶等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血培养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往往是由于患者院前用了大量的广谱抗菌素,抽血时间选择不对,采血量不足,以及未采用专用的成人、小儿、树脂培养瓶有关。

2.1.3 临床医师的的工作责任心。

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的检验差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工作疏忽而错填或漏填病人信息,使得检验结果张冠李戴;二是由于不按照医疗规章制度,将病人家属、陪人、甚至医生自己本人或亲朋的血标本以病人的名字送检,造成结果混乱。

2.2 临床护士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临床护士是检验申请的执行者,护士在执行医嘱、准备检验申请单、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均存在出错的可能,从而影响分析前检验质量[7]。血标本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标本,护士在血标本的采集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是影响分析前检验质量的常见原因。

临床最常见抽血操作不当包括:(1)抽血部位不当,表现为从输液管道放血或输液时从同侧上肢近心端抽血,造成电解质和血糖测试干扰及血液稀释;(2)抽血技术不当,束膊时间应不超过1分钟,禁止拍打手臂或反复握拳屈肘及反复穿刺等,否则对凝血指标影响较大;(3)抽血量不当,血量过多或过少均影响与抗凝剂的比例;(4)抽血用具不当,针头过细和压力过大均可导致细胞破裂溶血,采血管质量和抗凝剂类型影响到血液凝固;(5)采血过程不当,采血过程中不能产生气泡,否则可导致Fbg和V因子、VIII因子变性,采血后瓶盖不可取下,否则由于CO2散失,而致p H升高,可激活凝血系统。

护士在其它一些标本的留取中也应主动指导病人,如在尿液标本收集时务必使尿道口保持清洁,告诉病人怎样留取足量随机尿(30~50 ml),什么是晨尿?如何收集时段尿?送检单上应注明留尿时间,送检时间。而不应随意将尿杯交给病人,让病人自己留标本,再由支持中心的人去收集标本。

2.3 临床支持中心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临床支持中心担负着标本的收集和运送的任务,其工作质量和速度同样影响着分析前检验质量。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标本运送不及时。检验标本从采集到检验,其结果受时间影响较大,APTT和PT在室温下可保持2~4小时,尿常规标本可保持2小时,血生化标本可保持2小时,但血糖浓度在标本放置1小时后,浓度约减少7%~10%;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要求总周转时间小于1小时。二是由于支持中心工作人员缺乏医学知识,没有将标本与病人和疾病联系起来。当出现丢失或损坏标本时,会人为地复制或补充标本,以虚假的标本造成了检验报告质量失控。因此,建立一条封闭高效的机械化标本传送系统也是提高检验质量的有力保证。

在目前状况下可先建立标本采集、标本运送和标本检测的交接登记制度,记录标本送出临床科室时间、送入检验科时间和检验结果报出时间,分段负责,责任到人。近年来,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和检验条形码技术的普遍应用,标本采集、运送、接受等环节均可实现网络监控,使得标本运送环节质量大大提高。

3 检验科在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举措

3.1 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宣传和培训

临床医护人员由于没有经过临床检验诊断学的专业教育背景,相对缺乏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方面知识,再加上临床诊疗业务繁忙,检验医学飞速发展,使他们要想熟悉检验质量管理知识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检验科就有必要整理出各种检验项目、各类标本的分析前质量要求文件,通过各种途径反复积极地向临床医生、护士和支持中心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接受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的知识和技能。

我院检验科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分析前检验质量的宣教工作,得到了临床科室的普遍理解和欢迎。主要包括:(1)建立检验项目查询系统,挂在医院内网,以网页形式介绍检验项目的开展和标本送检的质量保证措施。(2)编制检验项目手册,介绍检验项目标本采集、送检要求,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等。手册精巧实用,供临床医生、护士随时翻阅。(3)设立专门咨询电话,由检验医师办公室负责分析前检验质量方面的临床咨询。(4)下科调研,科主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业务骨干,分片区下到临床科室,与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面对面交流,收集临床科室对检验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具体指导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5)将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培训纳入医院整体培训和再教育系统。检验科配合医院管理层,将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列入到临床医师三基培训或岗前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内容,严格培训后考核制度;或纳入全院继续医学再教育学术活动中,以检验质量管理活动周或检验科开放工作日等形式,强化临床医护人员和支持中心人员对检验质量管理工作的感性认识。

3.2 建立和完善临床科室分析前检验质量工作和考核制度

分析前检验环节主要在临床科室完成,包括检验项目选择、病人准备、标本采集和运送等,尽管医护人员具备基本的分析前检验质量知识,检验科也反复强调和宣传相关质量要求,但由于分析前检验环节涉及人员面广、工作任务量大、操作难以标准化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使得相关质量要求难以落实,效果不理想。这是很多医院在抓检验分析前质量建设过程中碰到的普遍性问题。

我院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检验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质控员制度。各科室指派一名临床业务骨干担任本科室质控员,负责本科室质量监督,并定期参加全院质控员例会,互相交流,共同改进医疗质量。检验科也设立一名质控员,在全院质控例会上了解临床科室对检验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向临床科室提出分析前检验质量差错的相应责任。(2)建立临床科室检验工作质量考评细则。检验科配合医院行政机关和质量管理科,制定出临床科室在检验工作中,主要是标本选择和标本采集环节等分析前质量要求,并量化评分细则,纳入整体医疗质量考评体系,和奖金及晋职挂钩,引起了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明显提高了我院的分析前检验质量。

3.3 建立和推行检验医师制度

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界一直在呼吁我国应尽快设立检验医师制度。经过长期努力,目前,卫生部医师分类中已经设立了检验医师分类,并已经开始遴选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报名规定中也允许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在检验科工作一年以上人员报考执业医师,国内不少医疗机构也已经在检验科设立了检验医师岗位。尽管目前对于临床医生护士来讲,检验医师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他们在临床日常工作中已经离不开检验医师的工作了。

检验医师的职责和宗旨可以概括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检验项目、正确采集和运送检验标本,签发诊断检验报告,为检验结果提供解释和咨询,将有限的检验信息转化为高效的疾病诊治信息。检验医师应当熟悉临床检验和检验质量控制知识,并掌握临床疾病基本诊疗规律,具备执业医师资格。

我院自2000年即开始探索检验医师制度,由临床医学教育背景、具有临床检验工作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担任检验医师,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特色检验咨询门诊、诊断性检验报告签发、临床病情会诊、全院病例讨论、检验质量抱怨处理等,积累了一些检验医师工作经验,工作成绩得到了医院管理层和临床科室的认可和欢迎。我院检验医师立足于自己培养,主要方法包括检验科和临床科室的实习轮转、参加临床教学查房、临床病例讨论和学术培训等[8]。

检验医师岗位和制度的建立,极大加强了检验和临床的交流。检验医师作为交流使者,不仅有效指导了临床科室的分析前质量工作,促进了全程检验质量的提高;同时协助临床医生诊治疾病,赢得了临床的理解和尊重,提高了检验医学的学术地位。

3.4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得信息交流和获取变得异常便捷,检验和临床之间有巨大的数据和文字信息需要及时得到交流,因此信息化建设便有用武之地。

检验分析前质量要求包含大量的信息,我们通过建立检验项目查询系统,挂在医院内部局域网,将检验项目的开展、标本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和预防措施、标本保存和运送要求、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等均详细发布在网上,供医护人员随时查看,避免了门急诊值班时咨询电话对临床检验工作的不必要干扰。

同时,检验科也开通临床病人信息系统,检验医师可以及时了解全院病人的疾病诊疗过程,便于检验医师结合病情变化和诊疗过程,排除分析前质量差错,综合考察和分析检验报告结果的正确性。

以上简要综合了我院在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一些认识和实践体会,我们认为只有临床和检验都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共同配合,加强分析前环节质量,才能真正促进检验和临床的良性互动,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作出贡献。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医院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建立全程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检验与临床良性互动,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方法:通过分析前检验质量保证知识宣教、建立临床科室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工作考评制度、推行检验医师制度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手段,加强全院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结果: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措施,明显减少了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保证了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结论: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有效促进了检验与临床良性互动,显著提高了临床检验质量,为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质量管理,临床检验

参考文献

[1]窦伟红,梁玉君.临床检验管理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2):33-34.

[2]丛玉隆,张海鹏,任珍群.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标本的采集及其控制[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1):52-55.

[3]王前,郑磊,曾方银.加强临床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2):67-69.

[4]陈媛.如何做好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J].中国医院管理,2000,20(3):50.

[5]丛玉隆,邓新立.实验室ISO15189认可对学科建设的几点启示[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2):128-131.

[6]王银改.正确处理检验科与临床的关系[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1):16-17.

[7]刘立捷,王前,李纯.护理部在规范分析检验前工作流程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2007,11(8):48-50.

8.基于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篇八

关键词 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 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

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

1.2 患者准备

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2)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3)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4)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5)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2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就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 维护仪器

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经强化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录,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

2.2 准备试剂

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箱中,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 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

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

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任是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一环套一环,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瑕疵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3.2 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

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3.3 结果分析和解释

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找准症结,摸清情况。

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患者都希望知道自己病情和病因,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做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病情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 屈引婷,王全会.血清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中ph、Ca测定的影响[J].现在医学检验杂志,2005,20(3):39.

[2] 章晋林,张小鹏.标本的保存条件与保存时间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6):9.

9.检验科质量管理质控失控分析制度 篇九

目的:检验质量是提高医院诊疗基础,直接指导临床工作。因此,检验质量是生命。

为了保证检验质量地准确性,防止检验结果失控,同时纠正失控结果,特制定此方案:

失控管理小组

组长:

丁艳萍

副组长:卫洁

组员:

孔雪芳

刘海清

靳四海

麻琳

一、临检各项检验项目:严格室内质控并均合格,对失控项目积极查找失控原因。如查找试剂质量、质控液是否有问题、仪器稳定性、实验室温度湿度、酸碱度,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改进,尽快纠正失控结果,同时做好失控讨论记录;

二、生化各项检验项目:严格室内质控并均合格,对失控的检验项目要及时纠正,查找出导致失控的原因。如试剂质量、质控液是否有问题、仪器故障、实验室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酸碱度。试管、吸管是否矫正,实验员是否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全过程,对查出的相关问题及时改进,同时做好失控讨论记录;

三、免疫各项检验项目:严格执行室间室内质控,对每一项检验都必须有阴、阳对照、空白对照,对失控标本重复检查,查找失控原因。如试剂质量是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验温度、时间、酸碱度、标本处理是否合格等。及时纠正失控结果,同时做好失控讨论记录;

四、细菌各项检验项目: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用质量高的检验试剂,对可疑失控标本,查找原因,是否有交叉污染,或标本错误或接种错误,等等及时纠正错误并做好记录。

检验报告的查对制度

一、检查工作人员在收到检验申请单后,逐项查看申请单填

写是否齐全,对缺项或填写不清申请单应退回病房请医生纠正。

二、根据化验单申请要求,需要到临床科室采集标本时,在采集前应严格做好三对:对姓名、对床号、对检验项目,防止差错发生。

三、检验报告单填写要规范,中文形式报告,字迹要清楚、工整,证明正常参考值,不得随意涂改。

四、报告单在发出之前,检验者和复核者应严格审查防止漏报错报,并有检验者和复核者签字同时登记备查,登记本应长期保存。

五、病房及部分门诊检验报告单全科统一发放,每天下午检验报告单经消毒后,送临床各科及门诊咨询台并有下送登记。

六、门诊、病房个别化验单有丢失者,如确需要,应给予查找原始登记,补发检验报告单

检验科物品洗刷消毒制度

各类检验用物品,因使用后污染有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为保证检验人员不受感染,不污染环境,保证检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全科物品的洗刷、消毒统一由一人负责,设立专门洗刷消毒间,定期定时对检验物品洗刷和消毒。

二、抽血用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塑料试管,全科统一手机后送焚化炉焚烧消毒。

三、玻璃物品用自来水冲洗后,浸泡硫酸—重铬酸钾清洗液24小时,而后自来水多次冲洗,干烤箱120度4小时烤干消毒。

四、细菌室检验用品使用后高压灭菌(15P20’)自来水冲洗,洗衣粉刷洗,120度4小时烤干消毒。

五、其他不宜泡酸、高温的物品,应先浸泡84消毒液后用自来水冲洗。

六、定期检查物品洗刷消毒质量,不合格物品应重新洗刷消毒。

标本管理制度

一、各种检验标本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留取,不得违反。检验标本分别由病房工作人员和建议人员采取。

二、每日标本要有明确接受登记和处理登记。

三、对于病房采取的标本,检验人员应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应退回病房,并说明退回原因。

四、各种检验标本应在检验报告单发出后方能处理,特殊检验标本应在报告单发出24小时后才能处理。

五、检验后的标本不能随意处置,应根据要求分别给予消毒、灭菌洗涤或焚烧,以防止污染环境和交叉感染。

六、需多个实验室检查的标本,在各实验室传递中要各负其责,保证标本完整到位。

七、血库标本,(病人血样管、献血员血样管)应在输血后十五天方能处理,以便查对。

检验科仪器维护、检查、维修制度

一、各级检验人员应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日常维护方法。爱护仪器,保护仪器正常使用。

二、在使用仪器中严格遵守仪器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更改。使用仪器中发现故障不能使用时,应立即关机,请维修人员查明故障原因,排除故障。

三、计量用仪器(天平、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应每年鉴定校正一次,取得合格证方能使用。

四、仪器使用人员应维护好仪器,经常擦拭灰尘、污物,清洗管道,按照仪器要求进行维护保养。

五、每年检查一次仪器使用状况,及时排除仪器隐患(此项工作由器械科维修人员负责)。

六、仪器使用时间过长,故障较多而不能排除时,申请报废,予以更新。

七、每日记录仪器使用情况、开机时间、关机时间、运行状况,使用者签字。

生化质控品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质控品质量及安全性,检验科各类质控品管实行统一管理。

管理员:靳四海、刘罡 管理规则:

一、质控品统一通过医院招标购买,其管理员严格按照要求保存。

二、各类质控品领取时严格执行领取程序,同时正确按照操作规程使用。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一、管理小组:

组长:

丁艳萍

组员:

卫洁

麻琳

孔雪芳

黄志军

刘海清

二、目的:落实医院感染规划管理制度并加以实施,对各实验室的消毒标本处理进行监督管理,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消毒。

4、无菌容器内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一经开启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装袋,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5、各种器具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分类处理。

6、报告单消毒后发放。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及时洗手。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常规消毒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工作中尽量避免污染,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1、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全科检验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评比、奖惩。

2、质量管理小组每月不定期抽查检验质量,内容包括检验报告单书写质量,室内室间质量控制开展情况、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试剂和仪器使用情况等。

3、质量管理小组每月组织一次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汇总当月室内、质控检验结果并加以评价。

4、对在质量控制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作出突出成绩的实验室或个人提出奖励并表扬,对出现质量差错事故的提出严肃的批评和经济惩罚,5、经常到临床科室听取其对检验科各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及时改进和加强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检验科下收标本下送报告单制度

为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最大限度的满足临床需要,为此制定如下制度:

一、各种血液检验标本由检验科指派专人到临床科室收取,时间为早晨7:20——7:45,标本收取后,由生化室根据检验项目分类,各实验室到生化室取走本室标本。

二、大、小便等体液标本每天早晨由临床科室护工收取后送检验科体液室进行检验。

三、急诊检验报告单一小时报告,报告单检验科派专人送临床科室,或电话报告检验结果。

四、平诊检验当日下午下班前发出报告,全科全部报告单集中于临检室,检验科指派专人送往各临床科室。

六、建立健全实验室室内及室间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参加省市实验室质量评价,以保证检验质量可靠性。

七、积极配合医院的科研、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积极开展新项目,提高我院的医疗水平。

上一篇:鱼刺**作文500字参考介绍下一篇:练习打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