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汉阳区道路规划(精选2篇)
1.武汉汉阳区道路规划 篇一
武汉市汉阳区区属工业共有机械、电子、建材、化工、轻工、生物工程等十多个门类, 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 有130余家大中型企业坐落区内。随着大企业的发展, 也为该地小企业创造了广阔空间, 以专业市场、工业园区为集群的小企业群体迅速壮大发展。
随着小企业数量的增加, 给该区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当部分小型企业在成长初期, 往往通过逃避纳税的方式增加财富的积累。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则是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设置不符合规范, 最常见的做法为任用亲属担任出纳, 外聘“高手”做代账会计;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 部分企业不设账, 以票代账, 造成账目混乱, 还有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 在会计档案方面, 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 人为操纵利润, 采用倒扎账的方式记账。刘刚介绍说:“从现状看, 靠企业自身约束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会计管理工作应该承担起引导和监督的责任。”
2009年, 汉阳区财政局对辖区内4200多户企业纳税人的建账管理情况进行清理和分类, 明确以各类工业园区、专业市场的经营业户以及从事钢材、汽车、医药、建材家具等行业的小型企业为规范账务管理的突破口和重点。在此基础上, 2010年由该区政府出台了《汉阳区规范小型企业账务管理实施方案》, 计划在三年内使全区小型企业基本达到规范建账标准, 会计账簿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企业纳税人申报缴税准确率达到80%以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由汉阳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清理小型企业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及建账管理情况, 提出账务整改要求。其中, 财政局会计管理部门每年按规定对企业账簿情况进行审核, 并以审核通过的会计账簿作为合法账簿。
鉴于小型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不设置会计机构或所设会计机构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的现状, 汉阳区从推行中介代理记账服务, 作为帮助小型企业规范账务管理的切入口。同时为引导小型企业迈出规范账务的第一步, 对暂时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小型企业, 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 引导其委托政府指定的具备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提供代理记账服务, 在两年期限内由财政出资为企业补贴代理记账费用, 财政出资额度不低于企业代理记账费用的50%, 并且可根据企业税收增长幅度予以适当增加, 服务期满后, 企业须设置会计机构, 配备会计人员或自付费用继续实行委托代理服务, 达到“政府引导、财政补贴、中介服务、企业发展”的目的。
企业申请财政补贴代理记账服务, 经代理记账服务中心审核同意后, 与其指定的代理记账服务合作单位签订委托代理记账合同。代理记账服务具体内容为:根据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 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代委托人办理纳税申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及有关涉税事项;提供财务咨询管理。同时规定承接财政补贴代理记账服务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为:在该地注册登记有独立法人资格、持有《代理记账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或其他代理记账机构;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上, 具备电算化会计核算和网上办税基本条件;10名以上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且具有主力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从业人员, 主管代理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必须具有会计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截止2010年12月底, 汉阳区已签订申请表、申请纳入规范账务管理的小型企业共有938户, 其中按照企业性质划分的企业有623户, 个体工商户有315户;已与相关中介机构签订委托协议实施建账管理的有776户, 签约率为82.73%, 其中个体工商户268户, 新办企业122户, 原有已委托代理记账企业386户;剩下的已签订申请的中小企业中, 有大部分正与相关中介机构进行沟通协商, 将逐步完成委托协议的签订及账务的交接工作。此外, 由其他合法中介机构代理记账的500多户中小企业中, 新办企业有38户, 新办个体工商户83户, 另有133户新办企业和22户个体工商户自行建账, 由专业市场统一收银记账管理的有78户。
汉阳区通过规范小型企业账务管理强化了财务质量监管,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扩大了辖区经济税源基础, 优化了纳税人结构, 提高查账征收户的比例, 扩大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数量。来自税务部门的统计分析显示, 已与政府合作代理记账中介机构签约的企业纳税人在规范前月均缴纳税款2001.15元, 规范后月均缴纳税款2584.38元, 增长29.14%;个体纳税人在规范前月均缴纳税款502.16元, 规范后月均缴纳税款654.81元, 增长30.40%;均高于2010年区税务部门税收增长率。
汉阳区小型企业账务管理成效初露端倪, 同时也存在亟待破解的成长的烦恼。中介机构急于扩大经营, 擅自跨越划定的宣传范围拉客户, 其不规范的行为引起了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对企业纳税人的监管, 部分中介机构仅能达到“有什么样的凭证做什么样的账”的“入门水平”, 要做到通过建账发挥其应有的管理、监督、辅导及税企间的桥梁作用, 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部分中小企业纳税人有“怕”的心理, 担心建账规范后会多缴税款而不敢建账, 个别企业纳税人要求重新将其征收方式改为定额征收, 这是部分应建账而未建账企业拖延至今的最主要原因。
2.武汉汉阳区道路规划 篇二
“桥育文化”不仅给学生带来快乐,
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学校的办学理念先进,
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回顾与梳理
2015年4月24日上午, 武汉市教科院小学高效课堂“三走进” (走进区域、走进学校、走进学科) 巡礼活动走进了武汉市汉阳区弘桥小学。来自武汉市各区的小学教研室主任和语文教研员以及部分学校的校长参加了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有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和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主任李光杰, 汉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李卫平、汉阳区教育局卢朝东和韩传荣副局长以及湖北大学教授叶显发、湖北省特级教师汪飞等专家和领导。
在汉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李卫平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之后, 嘉宾们观看了弘桥小学“弘道养正, 桥以育人”主题宣传片, 观摩了由汉阳区优秀青年教师黄泽云执教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金色的草地》以及由汉阳区“十佳”班主任吴丽华执教的四年级校本课《走近斜拉桥》, 还欣赏了大课间学生的校本特色活动———文艺演出, 参观了学校特色活动场所“桥育文化厅”“桥趣空间”, 最后湖北省特级教师汪飞、湖北大学教授叶显发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市教科院朱长华副院长和小学教研室李光杰主任分别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正如特级教师汪飞所说, 弘桥小学的课堂弘扬了“桥”文化的精神, 架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 找到了开启儿童心智的钥匙, 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让儿童快乐成长!
二、内涵与解读
该校于1954年创办, 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 创办之初是为了解除桥工的后顾之忧———子女入学问题。学校教育氛围宽松、和谐。随着企业办学的艰难, 生源的萎缩, 学校发展处于“瓶颈”, 一度甚至出现生源不足的困境。为了打造更优质的教育, 2000年学校开始组织教师到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学习小班教育经验, 并从24个教学班中选取2个班进行“小班化教育”试验。
2006~2008年学校经历了从企业办学剥离向政府办学的平稳过渡, 与地方学校全面融合。此时正值“十一五”期间, 学校承担了《小班化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研究》的市级规划课堂, 为学校“小班化教育”打下了理论基础、人力基础、物质基础。
2009年, 秉承学校文化积淀, 遵循学校发展规律, 我们确立了“快乐学习”办学理念, 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实验。
“十二五”期间, 学校承担市级专项课题《小班化教育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策略研究》。研究中, 我们提炼出“快乐了小班”教学模式。
三、探索与实践
(一) 践行模式
因为秉承了学校文化积淀、遵循了学校的发展规律, 依据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等现代教育理论, 所以推进“快乐小班”课堂教学模式, 便顺利成章。
这就是我校“快乐小班”课堂教学模式图:
“快乐小班”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快乐入境——快乐探究———快乐互动——快乐构建———快乐延伸整个教学过程, 由激乐、导乐、互乐、自乐到存乐体现了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我们通过三个转变———教师角色、学习方式、课程理念促进课堂高效。
转变教师角色:
通过集中学习、教师培训、专家引领、师徒结对、争创名师等系列活动感悟教师角色。
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智慧的启迪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者。小魔术、小表演、小游戏等有趣的课中活动;小组围坐式、马蹄式、秧田式、自由组合式等灵活多样的座位形式都促进了师生之间和谐氛围的形成。
转变学习方式:
在“快乐小班”课堂, 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合作式转变。学生“动”起来了, 课堂“活”起来了。课堂上的“动”, 是“动”在难点、重点和疑点上。“动”的过程是愉快的, “动”的结果是难点的突破、重点的领会。在主动探究过程中, 学生经历着知识建构的过程, 品尝着成功的快乐。
1.问题探究式策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师生围绕特定的主题开展教学互动:快乐入境, 抛出主题———快乐探究, 思考讨论———快乐互动, 寻找答案———快乐构建, 归纳总结。
2.案例讨论式策略凸显学生个性发展
课堂上老师呈现出精选的案例, 请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 掌握方法, 提高能力, 其流程为:案例分析———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总结提升。
3.主题思辨式策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将主题思考方向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主题讨论, 发散思维。通过围绕主题———发散思维———得出结论, 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4.小组合作式策略促进学生沟通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经历了明确任务———合作探究———形成结论的学习过程, 沟通交流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这些策略的实施, 让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率高起来了。
(二) 转变课程观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单一的国家课程实施已转向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多元并举, 这让校本课程成为学校发展的特色展现。
1.课堂时空的开放, 实现了课堂资源的多元化
校内的小小桥梁研究院、桥趣空间、桥育文化厅、桥育文化墙, 校外的建桥社区、莲花湖公园、大桥局桥梁博物馆、建桥工地、护桥部队都是学校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在“快乐小班”课堂里,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校内外资源, 将课堂开在真实的自然里。
2.课堂角色的丰富, 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多元化
请家长、来宾走进“快乐小班”课堂, 成为教师团队中的一员, 使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的引领角色更加丰富多元。他们当中有护桥部队的军官、社区干部、有学校的家属、家长, 更有大桥局的工程师、建设者甚至院士, 人力资源的多元化使我们的校本课堂资源广博, 激情四射。
3.课程的自主开发, 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多元化
我校自主开发的特色校本课程和活动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发展的亮丽名片。
特色校本课程:
秉承学校60年“桥育文化”底蕴优势, 广泛吸纳大桥局社会资源, 我校自主编撰了《桥之窗》《桥之韵》《桥之魂》系列校本课程文本共六册。这套校本教材获得全国文本竞赛一等奖, 已全面投入到我校教学实践中。我校老师执教的校本课例也多次赴香港等地交流, 获得一致好评。
活动校本课程:
让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是, 我校创造性地开发了活动校本课程。二胡、琵琶、长笛、吉他等器乐作为活动课程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烘焙、茶艺等社团活动作为活动课程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经过七年的努力, 目前, 我校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会一种乐器, 其他的学生也有围棋、绘画、工艺、体育等特长, 真正实现了我七年前定下的“班班有特色, 人人有特长”的教育梦想。
(三) 办学成果
从曾经的生源不足, 到现在的门庭若市, 短短几年, 我校在践行快乐小班模式, 建设高效课堂过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的同时, 我校教学质量一直稳居汉阳区前列, 受到家长社会的普遍赞誉。各级各类荣誉也纷至沓来。这些奖牌如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激励着我校师生继续奋发向上, 快乐前行。
【武汉汉阳区道路规划】推荐阅读:
武汉天河机场交通中心规划方案10-29
(正稿)资阳区城建工作汇报08-27
恩阳区一小2013年廉政文化进校园09-26
隆阳区兰城街道办事处10-29
汉阳中学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06-18
朝阳区社会领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主题口号07-02
榆阳区中小学教师备课基本要求(试行)08-21
北京大学出国留学合作院校-韩国汉阳大学09-13
昭阳区开展党建示范点星级考评办法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