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产品质量谈

2024-10-01

企业产品质量谈(共8篇)

1.企业产品质量谈 篇一

市场营销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

信管082班

学号:084631223姓名:谢雷雷

浅谈产品质量和企业营利能力之间的关系

【摘要】企业的市场竞争从本质上讲是企业形象的竞争。而企业形象的竞争,又主要是质量形象的竞争。质量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精神。本文结合企业产品质量分析了产品质量和企业营业能力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企业产品质量营业能力产品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是由各种要素所组成的,这些要素亦被称为产品所具有的特征和特性。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特性,其总和便构成了产品质量的内涵。

一、产品质量的特点

产品质量要求反映了产品的特性和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顾客和其他质量要求往往随时间而变化,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质量要求可以转化成具有具体指标的特征和特性,通常包括使用性能、安全、可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经济性和环境等几个方面。

1.产品的使用性能是指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预定目的或者规定用途的能力。任何产品都具有其特定的使用目的或者用途。

2.产品的安全性是指产品在使用、储运、销售等过程中,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免受能力。

3.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程度和能力。一般可用功能效率、平均寿命、失效率、平均故障时间、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等参量进行评定。

4.产品的可维修性是指产品在发生故障以后,能迅速维修恢复其功能的能力。通常采用平均修复时间等参量表示。

5.产品的经济性是指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等各方面所付出或所消耗成本的程度。同时,亦包含其可获得经济利益的程度,即投入与产出的效益能力。

二、企业形象

企业的市场竞争从本质上讲是企业形象的竞争。而企业形象的竞争,又主要是质量形象的竞争。质量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精神。企业形象包括产品形象、经营形象、管理形象和员工形象四个方面,它们都同企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产品形象。产品是企业形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企业是通过产品来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我们通过引进丹麦的先进设备和工艺制作的系列企口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通常称作“丹麦管”)的产品形象、质量形象来建立鲜明的企业形象。用户购物,认货不认人,但到了一定程度,用户又注重认人,而这个人就是企业。用户从认货不认人发展到认货先认人,其纽带就是质量。企业注重创名牌,有了名牌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能求得企业的发展壮大。名牌的基础就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就是领先一步的设计理念。我们的产品是混凝土预制构件,通过优势产品“丹麦管”的制作销售,在市府实事工程、市政重点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赢得用户好评、社会认可,从而为企业的其他混凝土预制构件争取了订单、打开了销路、扩大了市场份额。由此可见,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形象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顾客的心里,名牌的同义词就是过硬的质量。

(二)经营形象。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方针是不是将用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这本身就是一个质量问题。我们在制订企业质量方针时,发动全体员工,上下反复酝酿,最后确定了“根根精细、节节品高,方方圆满、顾客至上”的十六字企业方针,寓意着我们制作每根板梁、方桩产品都要精工细作;每节排水管都是高品质的;每一方混凝土的质量、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力争圆满无缺;“方圆”标志是公司信誉的标尺,员工奋斗的结晶,为顾客服务尽善尽美。我们牢牢树立了以争取市场为目标的“用户第一”的思想,并予以贯彻,从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比如我们附近的一个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因连日大雨,开挖的沟槽发生塌方,急需一批排水管铺设,而原定的管材一时无法运到。情急之下,他们抱着试一试的侥幸心情向我们求救。我们与该施工单位没有供货关系,但我们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坐视不救,马上联系车辆,及进提供他们所需规格和数量的排水管,使该施工单位十分感动,从此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个受人信任的企业,一个为用户着想的企业,就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三)管理形象。有经验的企业家或经营者,他们往往不只拿一个产品来评判质量、评判企业。他们注重的是现场,只有好的现场管理,才能稳定地生产好的产品。而贯彻iso9000标准,就是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使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保持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这几年,我们积极开展宣传贯彻iso9000标准的活动,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加强实施,坚持至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现场管理有序。管理形象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又使企业在市场竞争力增强了实力。

(四)员工形象。企业员工给顾客留下的第一印象,对企业形象的树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企业要获得优质产品,要开展优质服务,要赢得市场,靠得是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和忠诚,靠得是员工娴熟的操作技术和业务能力,靠得是员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我们开展了“企业的命运系于质量,质量的好坏系于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教育;我们进行了“谁砸企业的牌子,企业就砸谁的饭碗”的市场与企业命运的教育;我们还根据员工的实际、企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职工技术培训,从而使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企业内形成共同道德规范和企业精神的心理趋向,使员工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和使命感。

我认为,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成功的把握好上述四个方面,以质量为主线,一切从用户出发,企业就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质量的观点看,只有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寻求新的目标,不断瞄准新的高度,发展、改进、提高,追求开拓、锐意进取、注意创新,企业就能象螺旋式地不断上升,不断发展。

三、企业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最大眼度地赚取利润并维持企业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是获取利润的基础;而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又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和保证:只有在不断地获取利润的基础上,企业才可能发展;同样,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比盈利能力软弱的企业具有更大的话力和更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人员最重要的业绩衡量标准和发现问题、改进企业管理的突破口。对企业经理人员来说,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盈利能力的有关指标反映和衡量企业经营业绩。企业经理人员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各项收益数据反映着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表现了经理人员工作业绩的大小。用已达到的盈利能力指标与标准、基期、同行业平均水平、其他企业相比较,则可以衡量经理人员工作业绩的优劣。

2.通过盈利能力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盈利能力是企业各环节经营活动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通过对盈利能力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进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收益水平:

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偿债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对长期债务而言。盈利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企业举债时,债权人势必审查企业的偿债能力,而偿债能力的强弱最终取决于企业则盈利能力。因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对债权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股东(投资人)而言,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更是至关重要的。在市场经济下,股东往往会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财务状况、营远能力更重要。股东们的直接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利润,因为对于信用相同或相近的几个企业,人们总是将资金投向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股东们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利润率的分析,是因为他们的股息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是紧密相关的;此外,企业盈利能力增加还会使股票价格上升,从而使股东们获得资本收益。

四、产品质量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

不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高度重视提高

产品质量,否则,将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因此,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是一个现代成功企业发展的必有之路。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称武汉、江西、山东等几个地方有婴儿被发现有激素检测超标等早熟症状,而这些婴儿均自出生时就食用圣元奶粉,圣元奶粉被怀疑导致婴儿早熟。一直以来,我国奶粉行业面临大量进口奶粉挤压国内奶粉企业的生存空间等问题困扰,尤其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以后,众多外国品牌奶粉趁机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仅2009年我国奶粉进口量同比增幅50%左右。无论是三聚氰胺事件的卷土重来还是本次的早熟事件,频繁暴露出的安全问题,使消费市场对国内乳制品行业信心不足,国产奶粉可能会继续流失市场份额,对于刚刚恢复的行业未来发展非常不利。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之根。品牌的质量不是来自权威部门评出来的“金牌”,“银牌”,也不是所谓的“强生”——这类全球品牌。而是顾客用他们的“货币选票”和他们的信任塑造出来的,优良的品牌质量是品牌赢得顾客忠诚取之不尽的源泉。品牌质量包括品牌本身的质量和体现的质量,是二者的综合体现,品牌本身的质量是由品牌质量所代表的,而品牌体现的质量则是由顾客消费品牌产品所获得的感受或体验来表示。

我国自建国初期就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第七次世界质量大会的主题是:“质量第一、永远第一”。社会发展到今天,质量成了热点,成了追求,成了衡量和鉴定一切的总标准。世界先进国家的质量管理范例也多次证明,质量就是竞争力。早在1983年的美国白宫生产力会议上,就开宗明义地确定了质量的概念——“对一个组织的质量衡量方面的管理与其他任何方面的管理并没有什么不同,它包括战略的形成、目标的制定、行动的完善、计划的不断执行以及运用控制系统对信息反馈进行监控并采取的相应行动。”美国政府明确提出,如果质量仅仅被简单地看作是一种控制系统,那么,它将永远得不到实质上的改进。由此,美国政府大力推行质量管理和政府质量管理,使经济很快就从遭受日本发起的“质量战”打击的低落状态下得到解放并快速发展。概括起来就是: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竞争。“市场”实际上也是我们自己设计规划出来的。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质量是信任的标志和诚信的象征。通过圣元奶粉“早熟门”的案例,我们完全可以下一个这样的结论:没有质量便没有一切。所谓质量意识,简单地说就是对质量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和作用程度。也就是在生产和经营中完善产品质量以及有关的各种要素的看法和态度。谭小芳老师认为,质量意识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是企业的一种潜力和潜能。同时,也是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结晶。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其意义在于组织中建立一种保证体系,使产品和服务在可预见的范围内,满足内外顾客需求,树立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从而实现公司的经营和战略目标。研发的质量管理是各阶段管理的龙头,产品质量80%是由设计决定的。因此,做好研发的质量,也就为保证产品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产品有了竞争能力,必须有足够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信誉高低的重要标志,它决定着企业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能力。如果有好的项目,产品有盈利能力,就能够有好的投资回报,我相信资金不存在问题。如果没有赢利能力的企业就没有生命力。我们研究企业发展、研究企业成长目标,有人说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有人说企业要把财富价值最大化,每股净利润最大化,我说一切最大化必须以企业的盈利最大化为基础,否则其他的最大化都是不存在。

六、结束语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犹如握有一张信誉证书,握有一张市场通行证。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基础在于质量,从另一个角度讲,质量的外在标志就是产品和企业的信息。把握住了质量,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在市场中才能如鱼得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提高企业的营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一凡:中国质量管理发展新走向—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及“建议”[J],上海质量,2005(10).[2] Peter J、Brust:Quality and Economics:Five Issues[J],Quality Progress,2002(10).[3]袁广: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D],天津大学

[4]余长国:市场与创新——创新管理之五[J],经济师,2001(5).

2.企业产品质量谈 篇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 应当制定企业标准, 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在企业内部适用。目前大部分拖拉机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标准。

制定企业标准的原则: (1) 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2) 保证安全、卫生, 充分考虑使用要求, 保护消费者利益, 保护环境; (3) 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 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改善经营管理和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了解大部分拖拉机生产企业的企业标准, 我们发现出厂检验项目只是规定做一些安全防护、安全配置、安全使用信息、制动、转向、最大提升力等检查, 很少有关性能方面的试验, 如:PTO试验、液压提升试验、液压输出功率试验、前照灯试验, 所以产品到了用户使用阶段就会出现问题, 而农业机械是很重农时的, 一旦出现故障, 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收益。

不过我们也发现, 一些大型农机企业的企业标准要高些, 除了进行出厂检验以外, 还制定了抽样检验的规定, 按照GB/T2828.1的抽样标准, 在每一批次 (如50台) 中抽3台样机, 在公司质量部的试验室做全性能试验, 如PTO试验、液压提升试验、液压输出功率试验、动态环境噪声试验、前照灯试验等, 随时了解每一批次的产品质量, 将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等部门, 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监督保障作用。

通过近几年的拖拉机性能试验, 笔者发现, 凡是制定了抽样检验方案, 并且认真执行的大企业推广鉴定性能试验合格率高, 几乎不需要整改, 而没有制定抽样检验方案的企业产品试验合格率低, 需要整改。

目前, 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推广鉴定生产条件审查要求企业必须有PTO试验台、液压提升试验台、液压输出功率试验台、灯光检测仪、声级计等。

自实行购机补贴政策以来, 我国农机行业发展迅速, 农机产品的数量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但产品质量和水平却一直与进口产品有很大差距, 在农忙季节各企业都要抽调人力、物力, 去田间地头为用户服务。

3.浅谈铁路企业产品规划 篇三

【关键词】铁路企业产品;营销;措施

如何在不同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如何保证所提供产品和服务质量,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就是铁路企业产品规划的过程。

在决定向什么样的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时,铁路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所提供的产品必须要符合铁路企业整体的营销战略。铁路企业的营销战略一般是基于其市场分析和预测的结果而制定的。其次,铁路企业提供的产品必须能够吸引不同市场上潜在客户。铁路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对自己或竞争对手的市场行为进行分析,充分了解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特征。第三,铁路企业应追求长期,而不是短期的收入和利润目标。总而言之,铁路企业产品规划的目的是要吸引并留住各个细分市场的潜在顾客,并最终实现盈利。

经验表明,客户在选择出行交通工具时会受5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与车票价格相关的产品特性;二是与车次时刻相关的产品特性;三是与舒适性相关的产品特性;四是与方便性相关的产品特性;五是与品牌形象相关的产品特性。

一、与车票价格相关的产品特性

1.铁路普速客车票价受国家价格管理部门管制,故客运基准票价率自1995年起实施未曾进行过调整。由于铁路企业担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在许多定价规则上具有倾向性。如学生票、残疾军人票等。对策措施:目前铁路企业主要靠提升车底等级,提速等方式,进而提高票价。在淡季期间,为提高客座率,对部分列车短途区段的卧铺票价进行优惠政策。同时铁路企业要大力发展团体票、定制车厢、包车的销售方式,丰富铁路产品。

2.铁路高速列车的定价规则有别于普速客车。主要是由席别等级和运距决定,因此在基本票价上导致高铁票价甚至会超过航空票价。因高铁具有更大的企业盈利性质,在对社会的优惠政策上范围更小,如对学生只能享受二等座75%票价。对策措施:铁路企业通过浮动票价对长距离的直通列车进行降价,从而与航空业抢占市场。同时铁路企业在淡季,如非周末、节假日期间对商务、特等、一等座进行优惠。

二、与车次时刻相关的产品特性

从旅客的角度来看,与车次时刻相关的产品特性包括班次密度、出发到达时间、运行时间、是否中转换乘等。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旅客对车次时刻有不同要求。对于短途城际列车而言,主要以商务、探亲、学生流为主,旅客对出发到达时间要求较高,且出行规律较强。对策措施:对于城际列车普遍开班在早上七点,收班在八、九点。根据客流量,列车密度一般为半小时至两小时一趟。对于周末、节假日等重点运输时段主要采用增开临客或重联的方式提高班次密度和运能,丰富旅客对出行时刻的需求,同时缓解客流压力。虽高铁提速后对航空业有一定冲击,但在长距离运输产品上仍不具优势,主要在于运行时间过长。对策措施:对于长距离直通动卧列车,一般采用夕发朝至的时刻运行,让旅客在列车上休息,到站后能够直接开始一天的生活。对于中短途列车,通过开新线,提高机车车辆构造速度的方式减少运行时间。相对航空,铁路办理客运业务站点多,辐射面积广,并不断规划开通新线路,争取达到全覆盖。因此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在中转换乘方面铁路比航空占更大优势。

三、与舒适性相关的产品特性

由于铁路点线能力的有限性,列车时刻不能同时满足各站需求,随着市场竞争激烈,铁路企业只能在产品创新方面,尤其是舒适性方面下功夫。铁路企业产品舒适性表现的第一方面为列车的席别。普速列车席别分为硬座、软座、硬卧、软卧,高速列车席别分为一等座、二等座、软卧、高级软卧。相对航空、公路,铁路产品的席别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丰富性。

策略措施:准确地掌握客流结构是编制列车编组的重要元素,长距离普速列车中卧铺车厢应占更大比重,中短距离列车应配备更多硬座车厢。在淡季时,可通过加挂硬卧车提高舒适性,在春暑运等重点运输时段,旅客更在乎的是是否有票,而非对舒适性的要求,铁路企业通过硬卧代硬座灵活调整运力,虽旅客舒适性下降,但运能大幅提升。同时铁路企业可以通过调整无座票上限,增加票额。铁路企业产品舒适性表现的第二方面为车内设施和服务。在冬夏季,旅客会受气温影响选择带有空调的列车。虽然旅客不会因为餐车供应特别优秀、列车的视频节目或列车员亲和力选择铁路产品,但服务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铁路企业的品牌形象,从而影响市场占有率。对策措施:铁路企业正在逐步升级普速产品,将25G型车替换为25T型车,并淘汰绿皮车。不断提高动车占比,优化列车产品。同时铁路企业通过筛选培育优秀列车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四、与方便性相关的产品特性

便利性作为铁路企业产品的一个重要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运能紧张时是否能定到票,二是旅客购票方式的便利性,三是客票的退票、改签政策。运力管理是铁路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如何规划运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季节性变化,是决定铁路企业能否控制好成本和提供旅客便利性的重要因素。

对策措施:旺季时,一是通过降低车底检备率,增加运用车底数,开行临客和进行加挂扩编;二是调整无座上限;三是充分利用车底套跑,开行管内短途临客,提高车底使用率;四是加挂硬座车,减编硬卧、软卧车提高运能。淡季时,一是调整客车开行方案,进一步优化运能布局,适应旅客需求,降低成本;二是减少座席能力,引流选择卧铺,提高人均票价率;三是减少绿皮车能力,引流选择红皮车,提高人均票价率。

客票销售方式的多样化对铁路产品的便利性有重大作用。铁路客票的销售方式从过去的窗口售票、代售点售票已发展出电话订票、自动售票机售票、互联网售票。由于互联网售票的普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减少了车站售票窗口压力和人力成本。2013年全国窗口售票比例为51.1%,同比下降9.3%;代售点比例为18%,同比下降4.6%;自动售票机为3.5%,同比上升0.2%;电话订票为1.5%,下降1.7%;互联网为25.9%,同比上升15.4%。铁路客票的退票改签手续费经过不断优化,从单一的20%退票手续费发展到现目前的梯度退票率。但是旅客可以通过改签后再退票的方式减少手续费,依然存在制度上的漏洞。铁路现实行全国通改通退政策,进一步提高了退票改签的便利性。

五、与品牌形象相关的产特性

铁路产品最后一个重要的特性是品牌形象,铁路企业为得到旅客的认可,可运用的方法很多,如举行广告宣传活动。如本次7.1新增动车营销宣传工作效果突出。此外良好的安全记录也是铁路企业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策措施:为提高旅客忠诚度,铁路企业需推出自己的常旅客计划,让加入常旅客计划后的旅客可通过旅行获得积分,以兑换免费车票。铁路企业利用旅客联系方式可逐步建立互动关系,向旅客介绍最新产品和晚点、停运信息等。

六、结束语

4.浅谈企业的质量执行力 篇四

摘要:质量管理的发展、现状,企业中执行力的执行情况。

关键词:质量管理执行力

1前言

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也没有能够独善其身。金融危机给中国各行各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对制造业影响最大。在金融危机肆虐的今天,加快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今市场需求与竞争对企业发展的牵引同企业执行力的矛盾日益突出,矛盾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的质量执行力满足不了企业战略规划和发展现状。与此同时,质量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已相当完善,过程控制也日益严格,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更多地思考影响质量执行力的因素。

2质量管理的发展

在质量理念发展的上百年进程中,各种各样的理论方法林立,如SPC、TQM、TQC、6σ、QFD、DOE等等在各个企业广泛的应用。质量管理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有各自的特点,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提升而发展起来的。三个阶段的性质与特点示意如下:

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的工作程序是PDCA循环法即英文Plan(计划、策划)、Do(实施、执行)、Check(检查、测量)、Action(处理、处置)第一个字母的简称。PDCA最早由统计质量控制奠基人休哈特提出的,戴明引入日本后又充实了PDCA循环的内容,又被称为“戴明环”(见图所示)。

PDCA循环的特点: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不断提高。PDCA循环的过程,实际是质量的流动过程。没有质量,工作环节就形成不了,也流动不了,没有

质量的循环只能是空转。所以,质量管理工作的循环是质量的循环,质量才是工作的本质。3质量管理的现状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核心系统。说起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大家看法不一,有的说是对付外部审核的,有的说是企业国际化的基本门槛,我个人认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识别改进机会和自我诊断的系统。它的基本原则是要求企业“说到要做到”,除此以外,别无其它。

不少企业,虽然也制订了很多制度、程序、规范,但在执行上打折扣,没有严格按照PDCA循环法的要求去执行,在质量上执行力不足,没有做到令行禁止,久而久之就会制约企业的发展。

质量执行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执行力欠强。

具体表现是技术方案设计不够完善,设计考虑不周全,技术问题研究不够深入、透彻,技术表达不够准确、严密、细致,技术与质量交流不及时,一些问题重复出现。整个工艺流程上的某个工序或环节技术薄弱,关键点或瓶颈处没有突破,制约着整个生产的发展。

2)生产执行力较差。

具体表现是生产计划周密性不够,生产调度不及时,生产任务脱期,不论是生产上还是技术上的问题反馈协调解决不及时,计划完成率不高。

3)管理执行力偏软。

这是一个重点的问题,具体表现是管理职责权限不明确,信息管理漏洞多,过程监督较薄弱,考核激励弹性大,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质量管理

有很多种方法,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曾经提出质量管理的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企业应把这些好的方法应用到管理中去。

4)对市场的反应滞后

企业对市场信息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行动滞后于顾客的需求。所以说加快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引起质量执行力不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生产条件与环境的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企业的管理系统。4企业中执行力的执行情况

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不仅要提高企业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的执行力,而且要提高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的整体执行力,只有这样,才会形成企业的系统执行力,从而行成企业的执行力,竞争力。

可是现代很多企业对执行力认识还是不够:目标制定不切实际和不明确,实施中不能被员工理解和支持,最终不能形成共同愿景;管理层往往忽视自己的执行情况,管理者自身的管理能力较差,后面有关执行力的所有事情将无从谈起;企业内部不能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如同《水煮三国》一书中对木桶理论的描述,盛水多少取决于短板而不是长板,影响了整体目标的实现;制度经常性的朝令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烦琐不利于执行,最终的结果是决策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这就是企业在执行战略方针目标时常遇到的情况。

执行力差是企业的最大内耗,不仅会消耗企业的大量人才、财力,还会错

过机会,影响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就要从管理上下功夫,说到做到,要每一个人在每一个阶段做到一丝不敬,最后使整个企业和人员都具备这种能力。

5.谈企业质量管理与人员素质的关系 篇五

考号:110508166647 姓名:赵建江

内容提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首属质量因素。可以说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的第一生命。质量问题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素质,质量对于社会来说综合体现了经济、技术和科学文化水平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综合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思想工作水平。企业质量的好坏是通过实施质量管理来实现。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综合素质的和谐管理,所以质量的好坏体现了企业的人员素质。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的时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靠质量取胜,归根到底是人员素质的提升。因此,企业要搞好质量管理,必须加强培肓企业人员素质,这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建立起既能促进企业发展,又能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为企业长期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创造条件。因此,认识、理解、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与企业人员素质的关系,在企业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企业质量 人员素质 管理

一、企业质量管理概念

企业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理。全面质量管理,即TQC(Total Quality Control)指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作业)、服务等到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在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核心就是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人做好本职工作,通过抓好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其特点有:

1.它具有全面性,控制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 2.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3.是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4.是全社会参与的质量管理。其次,质量控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称为计划阶段,又叫P阶段(Plan)

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国家计划指示等,摸清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

第二个阶段为执行阶段,又称D阶段(Do)

这个阶段是实施P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其中包括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

第三个阶段为检查阶段,又称C阶段(Check)。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

最后一个阶段为处理阶段,又称A阶段(Action)。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是要求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要求全体职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各部门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要有明确的质量责任、任务和期限,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一个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尤其是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把质量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的是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组织管理角度来看,全企业的含意就是要求企业各个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上层质量管理侧重于质量决策,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政策和计划,并统一组织和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层的质量管理则要实施领导层(上层)的质量决策,运用一定的方法,找出本部门的关键或必须解决的事项,再确定本部门的目标和对策,更好地执行各自的质量职能,对基层工作进行具体的业务管理;基层管理则要求每个职工都要严格地按标准及有关规章制度进行生产和工作。这样一个企业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其次,再从质量、职能上来看,产品或服务质量职能,是分散在全企业的有关部门的。要保证和改善产品或服务质量,就必须将分散在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都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负责,都参加质量管理,各部门之间互相协调,齐心协力地把质量工作做好,形成全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做到“三全”,即:

(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不仅要着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各种专业技术、数理统计方法、成本分析、售后服务等。

(2)全过程控制。即对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准备、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检验、贮存、运输、销售、为用户服务等全过程都进行质量管理。

(3)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量各负其责。这也是TQM的三个主要特点。

在具体推行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

1、通过培训教育使企业员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顾客第一”的思想,制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采取切实行动,改变企业文化和管理形态。

2、制订企业人、事、物及环境的各种标准,这样才能在企业运作过程中衡量资源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推动全员参与,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全员参与。只有全体员工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企业带来收益,才能够真正实现对企业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

4、并且确保企业在推行TQM过程中,采用了系统化的方法进行管理。

5、做好计量工作。计量工作包括测试、化验、分析、检测等,是保证计量的量值准确和统一,确保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6、做好质量信息工作。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应当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7、建立质量责任制,设立专门质量管理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要求企业员工自上而下地严格执行。从一把手开始,逐步向下实施;TQM的推行必须要获得企业一把手的支持与领导,否则难以长期推行。

三、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对人员的素质要求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固然重要,但高素质的人才更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看了一篇文章,北京有一个老八级工,周霄,他是人大代表什么的,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产品品质实际上就是人的品质。人合格,产品绝不会是次品,人不合格,产品绝不会是正品。这是一个老工人,老八级工的话。事实上,人员的品质是就是人员的素质,人员的素质包括很多产品:有产品质量关系比较密切的,有敬业精神、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时效意识、团队精神等等.四、企业质量管理与人员素质的关系

文化知识、技术水平是支撑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与自然资源的物质相比,人力资源的作用更为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都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企业人员知识的多少,新旧和优劣决定了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水平。

只有建立在人员专业知识丰富,高技术水平基础之上在企业质量管理,才能使其管理决策思维正确,产品研发、组织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技术创新、技术质量标准制定等方面的起点才会走在竞争的前沿,产品质量也才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企业人员具有全新知识、高技术水平基础上组织生产的产品,企业质量管理才会在一个高标准、高技术起点的约束下展开,企业质量管理才有现实意义,企业才具竞争力;再一方面,企业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提高人员文化程度,使企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为人员学习提高技术水平提供一个超前的平台,打下质量管理的良好的基础,才能不断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不断发展。可以说,企业以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去组织生产,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企业质量管理层次。一切企业质量管理工作都将以技术管理工作为依托来开展。敬业精神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精神资源

敬业,就是在企业质量管理中对工作执业的态度、精神、行为规范。其具体包含如下两层含义:

第一,是指对某种职业和事业要一心一意,全神贯注;第二,指对待事情、工作要严肃认真.敬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就是人员忠于职守,爱岗尽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体现了集体主义思想.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从质量、职能上来看,产品或服务质量职能,是分散在全企业的有关部门的。要保证和改善产品或服务质量,就必须将分散在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都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负责,人人都参加质量管理,各部门之间互相协调,齐心协力地把质量工作做好,形成全企业的质量管理。而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有各自的岗位,各个岗位有其工作职责。敬业精神就是要求企业全体人员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和责任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把思想变为自觉行动,全身心投入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积极主动工作、按企业质量管理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以自身的工作质量保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这是企业以高质量管理、以企业人的优质服务、精益求精、克尽职守、讲究信用的态度对待公众与社会,从而追求效益的质量管理形为方式。

敬业精神是推进企业质量管理的一种无形替能,是企业人员高尚的质量管理风格和精神面貌的体现,是高素人员的思想境界,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精神文化基础。企业质量管理是以保证工作质量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所以,企业质量管理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员的敬业精神,企业质量管理只有员工的敬业精神推动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那种工作态度不好,工作不认真踏实、工作不积极,人浮于事,工作拖拉等,是工作质量差的表现,或者是敬业精神失落的表现,这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无法接受,而且要提高人员素质加以避免的。

当然,在技术理论底下,技术水平与敬业精神也有联系,敬业精神差,他不会自觉钻研技术,提高水平,但是敬业精神毕竟又不能替代技术水平,在培养敬业精神的同时,应该提高技术水平。

总之,在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敬业被看作是工作中处理质量管理事务时所具有的专心一意、严肃认真、勤奋努力、谨慎稳妥等态度、精神和行为方式。是可再生的精神资源。诚信、正直的高尚品质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做人的原则。曾经在有关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高学历的到苹果公司面试的求职者,他在技术、管理方面都相当出色。但是,在谈话之余,他表示,如果他被录用,他可以把在原来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随后他又觉得这样说有些不妥,特作声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后做的,他的老板并不知道。听了这番话之后,如果你是面试者,你会录用他吗?象他这样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讲信用的人,即使被雇佣了,难保他不会工作一段时间后,把在这里的成果也当成所谓业余之作而变成向其他公司讨好的贡品呢?这说明,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真正有所作为的。个人如此,还能说给企业质量管理带来成效吗。我们企业也曾有过这样的事,一位有业务知识本科学历、几经跳槽到本单位的求职者,由于企业目前太缺乏人员,在他不愿签约的情况下就以临时工之用留下了他。领导安排工作时,他说什么都能做,也能如期完成,可当他“无声无息”走了人的时候,经专业人士检查才发觉他非但没有完成,而且不按规范标准、资料残缺不全,只有他才能读懂工程,根本不能指导施工之用。成果资料的质量已经如此,就不用说造成工程施工周期的延误所带来的损失了。这样一个做人不守诚信、做事没有工作原则的人,即便签了约又能怎么样呢。有这样的人,能给企业质量管理带来成果或成效吗?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企业靠质量取胜,在竞争中合作更加密切,人员与企业也是在双向选择中合作,都是建立在讲诚信之基础上的合作。诚信合作才能双嬴。正直才能做成好事,做成大事。

企业质量管理中,质量被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由此可知,质量高则满足要求的程度就高,质量它包括产品质量、工程量、服务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质量将会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二十一世纪将是质量世纪。谁拥有最好的质量谁就拥有竞争的主动权。面对现实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的角逐和较量归根到底就是比质量的高低优劣。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所在。质量是人类聪明智慧结果所在,质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内容。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是我们社会精神文明必备的内容。为此,我们可以看出质量与诚信的关系:诚信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可靠基础保障,质量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追求;诚信花,质量则是果。纵观历史,人类社会从商品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实物交易到货币交易再到信用交易这么个过程,每一过程都较前一过程有质的飞跃,每一过程的进步都极大地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快速发展,若无诚信作基础,人们之间互相猜疑,欺诈,那么,很难想像能够有全面的发展过程。人类也许还会停留在最原始的交换商品经济阶段。眼下由于中国的法制还不够完善,极少数人见利忘义,丧失诚信,搞得市场假冒伪劣产品不少,金融、商业欺诈时有发生,社会信用危机,如此等等,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以诚信作基础,以质量来兴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这样方可在市场中有竞争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让质量与诚信的理念渗透到每位员工的心田,让先进的、严格的质量管理融入到全公司的各个角落,我们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才能兴旺发达、良好的团队精神是做好企业质量管理的保证

什么是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 任何一个团体组织其实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相同的利益要求是一个团体组织产生的首要前提。没有这一点,任何组织都不可能产生企业目标是企业决策的前提。企业目标的作用在于它是企业形成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目标是一个企业对它的全体成员的利益承诺,那么它自然也就成为鼓舞大家斗志、协调大家行为的核心力量。

在当前改革日益深入,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的新形势下,企业职工教育应如何认识和对待,这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课题。

伴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中国企业,日益显出世界工厂的特性,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作用非常明显,第三世界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学习中国的经验。作为世界经济主导力量的中国企业,更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企业参与竞争,优势来源于雄厚的资金,精良先进的设备及优质对路的产品。这是企业自身的实力,企业实力的关键,在于企业中掌握、使用这些资金设备的人,即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职工。所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企业职工的素质水平,决定企业的生命力、竞争力。素质高的企业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前进,素质不高的企业将会在经济大潮中被淘汰。当前,我国目前职工整体素质较差,据统计,现有3亿职工中,70%为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为文盲和半文盲;中高级技工严重短缺,高级工不足2%,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只占该年龄组人口的2%,这种状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知识化、智能化社会的要求。这一问题,既要引起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也要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

一. 企业职工素质的涵义

企业人员的核心专长与能力从表现上来看就是员工“素质”,它是对组织中从事不同工作的员工所具备的知能、知识、角色定位、价值观、自我认识、品质和动机等内容的描述。谈到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也有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过去我们思考的焦点往往会集中到企业基本成员,即职工群众身上,而没有把企业的组织者、企业各个管理层的负责人包括进“职工”这一含义里去。这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不相符合。企业要适应竞争的市场,其自身素质条件的构成,不仅包含普通职工群众,还包含企业的组织领导者和各个管理层的负责人员、管理人员。这是对企业职工素质要求在认识问题观念上的转换,这既是理论上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思想符合实际的要求。这一点具有极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 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

培训是根据某些人或某一阶段的工作需要,通过结合书面的讲解或其他的沟通方式,对这些员工进行教育,以达到更新他们的知识、技能、理念,调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期影响他们的行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团队更快、更健康发展的行为活动。成功的员工培训可以起到传递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并塑造员工行为的作用,为员工适应企业环境并于其他团队成员展开良性互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要与员工成为命运共同体,必须对员工进行更大的培训投入。培训是一项能获得更大产出的投资,并且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投资。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才能、知识和创造力已代替金融资本成为新的稀有资源。现代企业正面临市场瞬息万变、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的现状,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因此,必须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作用,围绕“人”来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培训作为开发与发展人力的基本手段,已突破其原来的纯教育意义,成为现代企业提升管理、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培训的现状不尽如人意。首先,我国企业培训体系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不够,对培训的投资严重不足。2.企业的培训力度不够,管理技术人员资本含量低。3.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不严谨,浪费严重。这些问题在企业培训效率低下的表现: 1.对象不清,不知培训对象; 2.目的不清,不知培训为什么; 3.计划不周,不知培训什么; 4.四处请人,不知由谁来培训; 5.动力不足,不愿认真搞培训;

6.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对象感到枯燥乏味; 7.培训师匮乏,培训水平满足不了企业是实际要求。

综合地讲,集中表现为不少企业存在的问题就是过于注重培训的是短期结果,注重人的短期业绩,而忽略持续的发展改进,不太注重能力的发展。绩效评估、绩效考核就如“种瓜或者种豆”。当然,你从企业家那里得到的是短期评价时,你就会选择同样的短期行为,而你的短期行为又会促使企业家用更短式的方式评价你。这就使企业家和员工的眼界越来越短视,最后陷入恶性循环。当事情顺利的时候,双方相安无事,而当事情搞不定的时候,双方的矛盾就会激化,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

其次,完善企业培训体系,提高企业培训质量,对策和建议

要建立良好的员工培训体系获得管理者支持,领导重视,培训与教育形成制度化。企业由专人负责企业文化建设,负责人亲自带头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亲自过问培训计划,并狠抓落实。将培训纳入企业的管理,建立企业培训系统。企业应该规定负责培训的部门每12月中旬必须向企业领导提交下一的培训计划,并制定实施方案。重视人才的培养及培训效果。将科学的培训理念纳入企业文化中,提高企业和职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与时俱进的学习文化,提高认识程度。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总结,并建立适当的员工培训奖励机制。

今天,当面对一个正在走向高度全球化的社会时,生活在群体中,就必定要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因此,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企业质量管理的利益和目标要求员工要树立起全公司一盘棋的思想。企业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每一项工作都是质量管理目标工作的一部份,在向质量管理目标迈进的过程中,需要一点一滴的有利益提高质量的工作积累,只有朝着质量管理的目标做好我们自身的每一项工作,方向才正确,才不会走弯路,要达到目的,工作才有实效。所以,员工做企业质量管理的任何事情都要从企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凡是有利搞好企业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的事就要主动、认真地去完成它,力求做得好一点,快一点,要深刻领会“一荣共荣,一损共损”的含义,想办法把事情做好,切不可坐失良机。总之,在一个信息产业的企业里,能形成一盘棋是多么的重要!其次,企业质量管工序要求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在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各道生产工艺一环扣一环,互为质量保证的前提,缺一不可,产品质量的形成凝聚了不同专业学科知识及管理,只有通集体智慧才能完成,而生产在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前道与后道工序之间的关系都是供应链的关系,这种联结关系只有通过相互协作、群策群力才能圆满地完成。微软公司在的产品研发中,有超过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万行代码。没有这样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所以,一个好的企业或者一个好的部门,往往是通过自我调节,把摩擦问题降到最低点的,我们千万不要对一些处于边界的问题采取“踢皮球”、“守球门”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把这些边界问题尽量在自己部门里加以解决,为其他部门、为下级、为下道工序创造好的工作条件。再次,要树立主动服务的思想。团队不同于团体,团队的作用在于相互补台、相互沟通、信息共享。在日常工作中,许多事情不尽是十全十美的,如一项工程布置下来,大家明明知道无法完成,但都心照不宣不告诉领导。因为反正也做不完,大家索性也不努力去做事,却花更多的时间去算计怎么把这项工作的失败怪罪到别人身上去。这些人和这样的工作作风是缺少团队精神的。所以,一些容易被人们疏忽、或者遗漏的地方又往往是很关键的,这就要求我们发扬团队精神,主动为其他部门提供优质服务,尽心尽力帮助他人解决难题,使企业各方面的工作都能做到领先一步,胜人一筹。企业质量管理才能快速前进。总之,团队精神与质量是力做功的关系,团队精神是有效的合力,质量保证是有效的功。

当今世界很多企业质量管理所渴求的人才已不再只是一个具有专业知识的、埋头苦干的人,而更需要的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人。在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信息传递迅速,工作节奏加快,工作目标明确,已不容我们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看看今天一此成功的企业,无不汇聚了一些成功的人,而他们有几个是唯唯诺诺、等人吩咐的人呢?所以,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积极主动做好本职工作及时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五、总结

企业质量管理的本质是决策,而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决策进行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以求得最佳的质量效果。企业质量管理与人员素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只有加强培肓、提高人员素质,企业质量管理才有基础保证,才能树立起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企业才有竟争力,也才能生存和发展。同时,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有助于促进人员素质的培养和高质量的工作。在企业质量管理中,要强调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是决定世纪企业整体竞争力强弱的关键,要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保护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质量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提高员工素质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的有效办法 作者:张哈思, 期刊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8年 第03期

2.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质量管理 作者:庞江巍, 期刊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年 第04期

3.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之浅见 作者:张秀滨, 期刊-核心期刊 理论观察2003年第01期

4.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连云港: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

5.王卉,江传富.全面质量管理——21世纪质量管理创新的焦点.北京:电子标准化与 质量,2001. 6.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北京: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 7.孙吟.试论全面质量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北京:经济师,2001

6.浅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篇六

【摘 要】

中国加入WTO组织已十余年的时间,十余年里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自由贸易市场经济的浪潮将中国各行各业都带动起来,国外的企业来到中国,一方面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中国,进一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也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总体来说整个社会都在不断的进步,但在进步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涉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已日渐突出。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通过对产品质量重要性的阐述,以及对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改进的措施。质量不仅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更影响着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不重视质量管理必将给每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质量管理是企业现代管理以及国家发展当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国内企业;质量管理;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一、质量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对个人来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工业化带我们生活上的便利,不可否认,我们吃穿住行各方面领域都离不开工业化产品,工业化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工业化产品都是通过人工和机器生产制造出来的,都会存在一个产品质量优劣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如果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这就会给我们的使用带来麻烦,甚至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威胁。诸如近年来出现的三鹿奶粉、毒大米、甲醛家具等产品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每一个使用者的生活和家庭幸福,而且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利益,不断出现的质量问题让整个社会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持续

上升。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及生活,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企业质量管理,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产品质量。

对企业来说,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用户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质量能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向社会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将会保证企业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提高企业业绩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质量管理是公司品牌的保护伞,严抓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品牌美誉度;加强质量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正可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也是维护人们的生活以及身心健康的必要措施。

对国家来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自由贸易带来的激烈竞争,国与国之间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产品的创新及质量上。质量管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有句名言:“生活处于质量堤坝后面”。现实中质量正像长江大坝一样,可以给人们带来利益和幸福,而一旦质量的大堤出现问题,他同样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所以,企业有责任把好质量关,共同维护质量大堤的安全。质量是品牌的生命。

二、国内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意识不足

国内很多企业管理当中,特别是中小型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水平还处于粗放式的管理,在管理中对质量管理的要求也是凭借着多年的产品制造经验来判断,不通过科学严密的分析和严格的测试来把控和提高产品质量。现实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质量管理还存在着认识不足,意识浅淡,甚至于有些管理者认为质量管理并不重要,做好生产管理,多出产品才是最重要的,这种不顾产品质量只顾数量的管理者主观意识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例如媒体曝光国内一些卫生纸制品黑心作坊,还有一些大型企业,甚至是知名企业,也存在着原料把控不严,内部检测弄虚作假,例如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其中以三鹿奶粉最为严重,这些企业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此外,整个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消费者对各类产品的大量需求,也导致了市场上不断涌现出大量假冒伪劣的产品,这种以牺牲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来满足一己私欲的行为,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来控制,不仅要从法律上来治理不良经营活动,更要倡导良心经营观念。

2、质量管理措施投入不足

在即将进入工业自动化时代(所谓的工业4.0时代)的浪潮中,很多企业都制定和实施了“机器换人”的发展战略,当然国内还有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信息化时代(所谓的工业3.0时代),甚至很多中小企业还没进入信息化时代,日常经营管理全靠人工传递信息,像这种不重视管理质量,不及时接受新的管理方法,不进行管理措施的投入,不仅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从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管理和产品的质量水平,最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首先,信息化和自动化设施的投入,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且能通过对产品生产过程中信息数据的及时收集和分析,以及工业自动化带来的产品精度的提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水平,为社会提供可靠、安全的产品。

3、质量管理要求不足

目前,整个社会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以求于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下来。目前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知名企业,都能意识到产品质量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从而不断的强化质量管理要求,建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产品质量认证,杜绝质量隐患。但在市场经济中也充斥中很多产品质量不过关就流入市场的行为,通过低价排挤质量合格的产品,使得市场存在不正当竞争。尽管国家在不断努力的完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严查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但是还是有很多企业为了眼前的利

益,无视国家的财产安全,无视人民的生命安全,无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对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把控不严,放松对产品的质量控制,甚至明知不合格,还要推向市场,危害社会,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必将带来恶劣的结果。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

1、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提高企业管理者质量管理水平首先,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本身必须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能力,通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树立企业产品质量观念,以此形成企业的质量文化,使得企业质量管理得到顶层设计;其次,作为企业专业从事质量管理的部门人员,一是要不断学习质量管理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二是要贯彻企业质量方针,通过对员工质量意识的灌输,付诸实践,达到实现企业质量目标的目的;第三,企业在发展中,要加强质量管理培训和质量专业职业人才队伍建设,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建立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制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并加以实施和持续改进,诸如PDCA、六西格玛等质量管理措施。

2、加大质量管理措施投入,提高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 进入21世纪,在信息化发展日趋成熟的基础上,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越来越受市场的重视。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预示了未来将极大提高社会生产水平,降低人工操作的失误,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社会资源。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能够造福人类,但是研发或者引进这些技术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硬件上的升级换代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不可避免,但是巨大的资金投入也让很多中小企业无力承受,也避免不了渐渐被市场淘汰的可能,因此企业若要在未来的市场中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质量管理措施投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引入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加快硬件设备的升级换代,从而提高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

4、完善质量法律法规,为产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外部保障 邓小平同志说:“工业生产,包括出口产品,中心是要抓产品质

量,把质量摆在第一位”。党的第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影响经济效益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少企业产品质量低劣,必须认识到一个国家产品质量的好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民族的素质;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同样反映了这个企业全体职工的素质,也决定了这个企业的生存。所以我国世界质量大会的主题是:“质量第一、永远第一”。社会发展到今天,质量成了热点,成了追求,成了衡量和鉴定一切的总标准。

随着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法律制度必将越来越规范和完善。在企业质量管理上,除了内部的质量管理制度,从国家层面上也有《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作为保障,那些不重视企业质量管理,无视产品质量给社会带来危害的商贩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参考文献

1、胡铭主编.质量管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董文尧.质量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黄怡,质量——生存与价值的起点[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4、[美]约瑟夫· M·朱兰主编,焦叔斌等译.朱兰质量手册(Juran’s Quality Handbook)[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企业产品质量谈 篇七

当今社会的企业计量管理工作主要分三方面:一是对产品的技术指标进行依法溯源。各个行业, 国家都规定有相应的量制、量值和技术规范等产品技术标准, 企业需要严格遵循产品的技术指标和生产中允许的误差范围。二是建立健全企业的计量标准、计量仪器, 对外接受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量值传递、比对、校准等;对内开展测量器具的自我检定, 并对企业产品进行不间断抽查。三是完善企业的测试手段、检测设备、测试流程, 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计量管理工作贯穿企业整个生产过程, 对于烟草企业, 从原材料入厂的检测把关, 到制丝、卷接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 直至半成品、成品的出厂检验, 都必须有计量测试的严格把关, 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将影响企业发展。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要充分认识计量检测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通过不断加强计量管理, 实现企业计量手段的先进性、覆盖的全面性、管理的完善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使企业的计量检测工作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1 计量管理在烟草产品质量保障中的地位

随着中国烟草市场的发展,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产品的生产正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安全型转变。随之, 质量也逐渐成为了烟草企业的生命, “以质量求生存, 以信誉求发展”已是每个烟草企业前进中的不可或缺的助推力。有些企业在生产中不注重质量问题, 不仅会造成产生成本浪费, 如返工、换料、重复生产等等, 而且当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消费者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 会引起投诉、索赔……更严重的会影响企业的信誉, 从而造成客源的流失, 订单减少, 阻碍企业发展, 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曾有专家进行过分析, 认为产品质量的好坏与计量管理有着必然的联系。以烟草企业为例:不同品牌的产品对烟丝的生产要求也不尽相同, 烟草企业对不同产地的烟叶进行定量配比, 不同的数量和产地的配比就会产生不同的口味, 而其定量控制就要靠配比电子皮带秤来实现, 如果配比电子皮带秤数据不准确, 所生产出的产品口味也会大相径庭;在产品质量的最终评价检验中, 烟支含水率、烟碱含量、烟支重量、焦油含量等等, 这些定量数据的取得, 都离不开计量设备的可靠性, 如果数据取得过程中设备不可靠, 就无法对产品质量作出科学的评价。

所以在现代化社会中, 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而计量管理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企业生产要真正实现专业化、社会化、机械化、自动化, 必须充分利用计量管理手段。企业只有保证生产和经营中的计量测试手段齐全、准确, 才能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计量技术贯穿于各行各业, 是面向全社会服务的横向技术基础。今天的社会, 可以说“没有计量, 寸步难行”。

2 计量管理在保障烟草产品质量中的作用

2.1 技术保证作用

企业产品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一定量的变化, 可达到一定质的要求, 质量的保障离不开定量分析。在企业生产活动中, 质量的变化是通过数据来表达和决定的, 从原材料到成品, 都有不同的数据要求, 而数据的准确性又离不开计量管理。所以计量管理的技术保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计量管理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参与组织和管理企业的生产过程。

烟草企业生产过程中, 从原料、半成品到产品, 都需要通过计量器具的检测, 得到相关的准确数据后与标准进行比较, 才能得出是否符合国家或企业技术标准规定的结论, 从而决定能否投用、继续加工生产或允许出厂销售;还有在计量数据采集过程中, 如果计量仪器不准确, 便会导致数据不可靠, 反馈到生产工艺过程中, 企业就无法对加工状态或产品质量进行准确、合理、有效地控制。所以, 只有加强计量管理, 才能保证计量器具提供出的数据信息科学可靠, 才能保证企业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过程中有科学的决策。

其次计量管理保证了企业生产活动中计量量值的准确可靠。

如烟草制丝加香加料的自动化控制, 大多是通过采集高精度电子称的数据以及其它相关计量参数后通过程序处理来实现的, 如果电子称等器具的数据失真, 烟丝的质量将会受到直接影响。所以烟草企业往往通过计量管理对所用计量设备进行定期检验、测量和试验, 对设备的量值进行校准、传递、调整, 从而保证了设备量值的准确可靠, 进而保证了烟草产品质量的稳定。

计量管理在烟草产品质量保障中起着技术保证作用, 企业应当重视计量管理。所以企业在引入先进管理工具的同时, 应加强计量管理工作, 完善提高计检测体系, 严防不合格计量器具投入生产使用, 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的仪器仪表, 并认真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 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2.2 法制监督作用

计量法规定计量部门代表国家行使计量监督权, 企业要依据《计量法》的规定, 接受上级计量标准直至国家的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 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 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监督和调控, 进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维护企业信誉。

如烟草产品, 国家规定烟草水分含量应在 (±0.1%) 。烟草企业采用的水分仪如果达不到要求的精度, 所检测、监控的产品就不能达到国家标准, 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将不合格, 会造成资源浪费、企业亏损等等。

计量管理在企业产品保障中起着一定的法制监督作用。企业注重计量管理,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调试设备或引进符合要求的计量设备, 将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3 加强烟草企业计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计量管理体系

计量管理关系着企业产品质量的优劣, 企业应根据生产管理的需要, 建立并不断地完善计量规章制度, 充分发挥计量管理工作在提高产品质量上的重要作用。

计量管理制度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量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计量器具采购、入库和流转制度;计量器具配备、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计量器具周期检定 (校准) 制度;不合格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计量检测管理制度;计量工作的定期审核与评审制度。

3.2 加强计量器具管理

就企业管理方面说, 加强计量器具管理, 能保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 做到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及质量管理的风险。

首先企业应根据材料检测、经营管理、安全生产、能源计量、环境保护、产品检测等方面的需要确定计量检测点, 配备符合规章要求的计量器具。

其次制作本单位计量器具管理台账, 制定计量器具分类管理方法和周期检定计划。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需要登记造册, 向当地县 (市) 计量行政部门备案, 并向其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对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可自行开展检定工作。自行检定 (校准) 的计量器具应合理确定检定 (校准) 周期, 并应有文件作出规定, 经领导批准方可实施。对不能自行检定 (校准) 的计量器具, 应将其送到有资格开展计量检定 (校准) 机构进行检定 (校准) 。

企业还应对计量器具实施标志管理, 标志要注明检定 (校准) 日期, 有效期和检定 (校准) 单位或部门, 不合格计量器具应当停止使用, 隔离存放, 并作出明显标识。

3.3 加强计量人员技术培训

提高计量人员业务素质及管理能力计量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软件芯片的应用, 智能化, 自动化, 自校准功能日见明显。计量仪器不在仅限于力、电、磁、光、声的简单分类, 而是它们的组合, 如核子秤、微波、红外技术在仪器检测的应用, 对仪器的校准和环境使用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计量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学问, 熟悉更复杂更多门类的测量仪器才能胜任该工作。企业应给予技术人员更多的培训机会, 计量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计量人员应不等不靠, 自我学习和钻研, 交流和提高。企业应给予技术人员必要的待遇, 留住人才,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和晋升通道。

4 总结

总而言之, 计量管理工作是企业质量保障的基础, 企业质量保障离不开科学的计量管理。所以烟草企业同样必须在抓好其他管理工作的同时, 重视加强计量管理制度建设, 提升企业在计量测试、计量标准、法定量传等反面管理能力。只有加强计量管理, 企业的产品质量工作才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企业综合竞争力才能得以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邱晓敏.浅谈企业计量管理工作[J].管理与创新2009.4.240

[2]白文娟.浅析信息时代烟草企业如何加强计量管理工作.[J].企业技术开发.2012.4.52-102

[3]姜坤荣, 姜筱琛.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97-98

8.浅谈如何提升企业安全培训质量 篇八

【摘要】企业安全培训必须要以提升职工安全意识为目的,与企业生产经营现状相结合,通过引进现代新型培训理念,不断对创新模式进行创新,以求不断提升企业安全培训质量,对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提升企业安全培训质量的重要性,分析了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安全培训 创新 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人们对于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在工作过程中更多的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等得到了应用,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部分特殊职业对职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事故处理能力都具有很高要求[1]。加强企业安全培训逐渐成为企业持续发展,保证职工群众个人利益的重要途径,必须要增强对此方面工作的重视,并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和内容,争取不断提升安全培训质量。

一、企业提升安全培训质量必要性分析

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是国家的要求,更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须。通过安全培训可以不断提升职工安全意识,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了解认识自身在生产安全中所具有的权力与义务。企业安全培训是企业劳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提升职工安全意识以及安全事故解决能力,同时更能够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安全培训的实施,可以拉近职工与企业领导的关系,在企业内部范围内提升所有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感和自觉性,进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技术的安全性。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企业想要提升安全培训质量,必须要针对企业发展规划以及职工个人发展需求对原有培训方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多种新型方式以及新颖具有吸引力的内容,不断激发职工参与积极性,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其对安全生产技术的掌握程度,熟练掌握检测技术与控制技术本领[2]。通过提升安全培训质量,可以保证企业在完成生产经营目标基础上,进一步保障了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更多可能和帮助。另外,企业培训的执行离不开企业各级领导的支持,在对培训内容以及方式进行创新改革时,少不得企业领导对单位职工群众的了解和关注,这样更有利于增强职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使得职工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增强了其职业忠诚度。

二、企业安全培训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1.领导重视程度偏低

虽然在国家政策影响下,企业培训内容都相应的执行了安全培训方面的内容,但是就现状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很多企业依然存在着为了培训而培训的现象,或者只是为了满足国家规定,在培训安排上敷衍了事,将培训工作重视在书面、口头上,而在真正实施时确实占据次要位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领导对安全培训工作重视程度比较低,没有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去看待。由于有些企业领导重视意识比较低,为培训有效的开展造成了阻碍,只是一味的强调生产经营,将安全培训排在生产任务之后,不能安排专门的时间来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另外,职工思想意识偏低也是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很多职工在企业组织安全培训时,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脱,或者是在培训过程中采取不认真态度。甚至部分企业还存在“培训专业户”,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安全培训质量的提升。

2.培训方式内容老套

很多企业在进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时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采取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培训方式,与实际生产联系性不强,实际操作性比较低,对提升职工安全生产操作等有效性相对偏低[3]。这就使得大部分职工对安全培训抱有可有可无的态度,降低其配合意识。部分生产企业建立起生产班前、班后会制度进行培训,但是一般情况下职工在一天生产完毕后身心都比较疲惫,对安全培训存在非常明显的厌学情绪。而部分企业将培训时间定在职工休息日,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职工的负面情绪,降低培训质量。另外,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企业不能够针对实际生产需要来制定,安全培训内容大部分都是空话、套话,对职工的实际生产工作联系不密切。同时,很多内容存在重复反复的情况,甚至存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培训内容基本一样的窘态。培训内容的随意性极易引起职工的厌烦和反感情绪,使得安全培训很难达到期待高度。

3.信息化程度比较低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企业安全培训工作存在明显的滞后问题,培训手段与全日制教学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企业的培训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观念落后、理论准备不足、实践条件欠缺等问题,尤其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存在严重缺陷。企业对信息化安全培训重视程度比较低,没有将其引入到实际应用上,严重制约了培训质量的提升。

三、企业提升安全培训质量实施策略分析

1.提升企业领导重视程度

想要提升企业安全培训质量,首先必须要增强企业领导,特别是企业基层领导对此的重视程度。企业基层领导是安全培训执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识如何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培训执行力度。同时,领导的态度如何也会对职工造成影响。在进行安全培训时企业基层领导应该不定期深入基层,充分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并耐心细致的对其开展安全教育,向职工讲明安全培训具有的重要性以及开展的必要性,使职工在思想意识上真正认可并接受安全培训,进而可以提升其参与积极性,为提升培训质量打好坚实基础。

2.创新培训方式

对培训方式进行创新需要根据不同培训内容或者是培训对象确定不同培训方式,例如对化工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可以选择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将安全培训融入到生产过程中,针对生产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进行讲解说明。同时,还需要对生产设备的正确使用等着重讲解。而对于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培训,则可以选择实际演练的方式。对于紧急事故的安全培训,如果只是采取理论讲解,在真正出现事故时,受势态影响,大部分人都不能想起具体的做法。通过事故应急演练,可以促使职工形成一种条件反射,知道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怎样的安全方式保护自己、救助伤员,甚至是及时控制危险源,有效降低事故危害。

3.加大培训考评力度

很多企业进行安全培训,只是出于完成任务的目的,只要是参培训就代表成绩合格。想要提升培训质量,必须要加大考评力度,包括对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两个方面,主要内容有熟练掌握各种设备设施、工具性能以及使用安全要求;本岗位主要操作安全规定;本岗位易发生安全事故因素,并掌握危险源的防范措施等。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大对安全培训的投入力度,无论是人力、财力还是物力。例如加强信息化设备的设置,建立现代影音教室,为教师的授课提供更多方便。或者是建立专门的安全事故展览教室,将历史上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做成影视、图片等方式设置于教室内,并且要对附上各事故原因分析、责任确认以及伤害类别等进行讲解分析。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大安全培训宣传力度,通过设置宣传板报、条幅、视频等提升广大职工安全意识。

结束语:

企业想要实现持续有效的发展,必须要适应安全生产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安全培训方式和内容的创新,不断加强对职工安全素质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安全生产要领,真正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安全培训工作质量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升上去的,需要专业人员不断研究分析,并结合企业自身特征确定有效的培训方式,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卫萍.浅析安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化工.2010,(02):23-24

[2]张凤英.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安全培训发展[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02):15-16

上一篇:高管任职承诺书下一篇:县水果蔬菜办公室蔬菜生产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