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2024-08-29

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共12篇)

1.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篇一

一、目标导引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

3、了解本文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4、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预习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

1、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看戏前(1—4段)——看戏中(5—30段)——看戏后(31一40段)。

四、合作探究,平桥“乐”事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讨论明确: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份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民风淳朴。

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讨论明确:“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而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是多么愿意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很浓的乐趣。

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明确: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2.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篇二

一、现阶段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

1. 教学目标不明确

时下,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普遍依赖于课本, 教学内容泛泛, 而并不具备一套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完全依赖于课本, 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长期进行下去会迷失语文本身的特性。语文教学其实是思想与感情的熏陶。思想来源于文化, 古典文集是文化的载体, 它传承中华的古老文化与思想。《出师表》中“不以恶小而为之, 不以善小而不为”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也是一种文化。所以明确利用文言文, 传承华夏文化应该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可是在教学中, 笔者发现, 文言文的实际教学目标与我们所期望的有所背离。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 授课无侧重点, 所有教学内容以同样的节奏平铺直叙下来, 致使课堂乏味无趣, 从而间接地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摸不清学习内容的主次, 无法进行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学习。

2. 教师授课形式陈旧, 对课文利用率较低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普遍由以下几个环节循环而成。 (1) 学生课前自行预习, 具体内容为查找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学会读音及基本意义; (2) 课上教师按课文内容逐句翻译句义, 讲解课文大意, 矫正部分难懂易错的字形、字音、词义; (3) 课后学生自行背诵、默写课文, 教师定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试。

一套程序下来, 学生虽然能够学会课文中涉及的生字生词, 能够背诵默写课文, 却往往连文章的主旨都说不清楚, 自然也就不能够从前人的名篇当中学习到优秀的思想主张, 这些好的思想, 好的文化如同《马说》中千里马一样,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除此之外, 初中学生普遍年纪尚小, 还处于活泼好动、重兴趣、轻内涵的性格阶段, 因此很难达到凭借自身能力对经史古籍产生热爱之情, 并自发地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一旦学生这一教学主体主观上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冷淡, 甚至排斥态度, 无疑为这一教学内容带来空前的阻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方向

(1) 明确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主次分明。初中学生年纪尚小, 性格多以活泼为主, 因而很难达到在课堂45分钟内全部听懂、理解教师所教内容的学习效果。因而,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 应该首先将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讲解清楚。

例如, 教师在讲解《孟子二章》时, 首先应将课文涉及到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文章主旨介绍给学生。其次, 对于生字、生词这类利用各类工具书凭借学生自己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只需做简略点拔、纠正即可。最后, 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文化精髓“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以及“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并让学生针对这一主题, 结合现实生活, 各抒己见, 探讨对主题的认识。这样一来, 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有效时间利用率, 一方面也使学生分清学习内容的主次关系, 从而能够循序渐进地真正完成语文文言文部分的学习内容。

(2) 改善教学风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部分学习内容持排斥态度, 学习兴趣冷淡,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教学风格的措施加以改善。一方面,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 将文言文以一种艺术性的形式呈现在其面前。例如, 教师可以选择优秀名篇朗诵MP3文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 使其达到亲聆先代文豪畅言博论的效果。另一方面,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当代各种先进教学设备, 将文言文更为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投影仪, 将课文所涉及到的相关史料、影响介绍给学生, 从而充分调动起学习热情。

(3) 拓展教学, 提高课文利用率。这里所谈到的拓展教学又要被分为文学性、语言学性与哲学思想性三个类别。首先, 就文学性而言, 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原文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叙事脉络、抒情手法, 以及文章当中能够被很好地化用到现代文写作当中的一些美词佳句, 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 从而间接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其次, 在语言学方面, 教师在指导学生将课文翻译成白话文的过程中应扩展讲解一些古文当中常用的语法规则, 这样一来, 学生以后即使遇到陌生的文言文篇章, 也能够利用工具书自主进行准确的翻译学习, 是治标治本的语言学学习策略。最后, 教师还可以借鉴课文中先贤的思想主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综合三项拓展教学, 一方面提高了课文的利用率, 另一方面, 也是更重要的, 更有利于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德智双优的高素质人才。

3.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中国分类号:G633.3

如何在新时代、新潮流面前,找到一个更好的衔接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让中华优秀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需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认真的传承。

针对现在中学生存在的文化认知现象,我在教学中除了常规课堂教学活动外,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素质。

一、举办阅读经典著作活动

现代社会是网络社会,人们学习、查资料,都喜欢通过电脑,很少通过看书去获取课外知识。即使看书,也是现代意味较浓的快餐文学,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认真地看一看具有丰富内涵的经典书籍。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看中外经典的著作,我适当再增设阅读课,增加学生阅读量,我引导学生读了一些名著、优秀诗文。如《诗经》、《史记》、《子夜》、《边城》、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等,了解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学说、主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还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可谓一举多得。我相信这样坚持下来,中国的年轻一代,将会有更多的人悟出:继承中华优秀文化,读书做人,以渊博的学识,得体的举止,优雅的礼仪,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二、设置专题学习

专题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目的,也就更有深度。如家风专题:可从什么是家风,良好的家风该怎样学习传承,家风给人怎样的启迪教育,成功家庭教育的例子有哪些,父母或长辈的那句话,那件事让你不能忘怀等入手来开展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唤起了学生挖掘家庭“宝贝”的行动。辛家世代为官,然而在辛赞时却遭受了山河破碎,北方早已沦为金人之手。辛赞迫不得已在金人手下为官,时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希望其勿忘靖康之耻,拿起武器反抗金国残酷统治。辛弃疾受其家风家教的影响,发奋努力,成为一代著名爱国词人。后人每每读到他的词,无不为之感动。由此可见,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塑造他们的人格。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具有无穷的力量。

聚焦历史文化名人专题。走进苏轼,学习其旷达乐观精神;走进文天祥,学习其生死荣辱观;走进冰心,学习其“一片冰心在玉壶”……精读他们的文章,品味他们的思想,积累了学生的作文素材,陶冶了学生的精神情操。

三、开展感知传统节日活动

利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开展感知传统节日的活动。对学生来说,传统节日具有形象、可感知、易懂、有兴趣等好处。如中秋节来临时,借助教材中的咏月诗,结合家乡过节的习俗,使学生明白,中秋节不仅仅是吃月饼,原来月饼做成圆的,不但包含团圆的意思,有事圆、人圆、心想事成等意味,还有对对方美好祝愿的心愿。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点与中秋有关的事(如背诵与月有关的诗句等美文),肯定会比枯燥的说教更有效果。

除了课堂教学外,主题活动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组织学生设计活动主题,让学生动口、动手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比如举办重阳节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组收集跟重阳节有关的文学作品、经典名句、音乐、各地的重阳节习俗等,并在班级汇报各自成果,接受老师、同学的提问,并完成一道家庭作业: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洗一次脸,洗一次脚,剪一次指甲,并献上一句祝福的话。在这种节日情境中,不但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真正体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真实含义,这更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开展感知、保护古建筑的活动

我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古迹,如古民居(如聂耳故居)、古桥梁、古道路等,探讨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文化,思考自己能为保护古迹做点什么,提出保护方案。如对高古楼的感知活动,学生了解到高古楼,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北城镇,是玉溪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能记住民谣:“哇家玉溪高古楼,半截矗在天里头。初一去烧香,十五才下楼,抬头望望高古楼,帽子掉进沟沟头。”这样的活动,不但增加了学生的知识,也使学生从这样的活动中认识到:保护好它们,就是保护了玉溪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五、开展保护民俗活动

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方形成民俗时的精神寄托及对生活的某种憧憬,民俗的传承、积淀、发酵,构成了中华璀璨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怎样保护这些民风习俗,使其发扬光大,教师这座桥梁和学生这个载体都有着自己的职责。在保护民俗活动中,让学生先收集本地的民俗,分清种类,整理出全过程,探究其历史渊源,思考其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甚至是实物,再由全班讨论,形成共识,提出保护意见和修改建议,提出倡导。如玉溪的传统民俗——米线节。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其历史渊源,使学生明白,玉溪米线节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玉溪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与其说米线节是玉溪人民对神的崇拜,倒不如说是玉溪人民对艰苦奋斗的祖先的怀念;是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盼。为了保护这一传统民俗,玉溪市政府、民俗专家、人民群众,做出了很多努力。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既包括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文学、音乐、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历史和精神寄托,是弘扬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建设我们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语文是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最多的学科,是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在学生人格塑造、思想启蒙、精神修养等方面都要有所作为,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育人的神圣使命。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些,确立一个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中华精神,我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场合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以此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养。我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利用做优秀语段阅读的机会,既让学生学会做题技巧,又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利用活动课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励志教育、爱国教育、懂得幸福、懂得努力等教育实践活动。逐渐让学生明白:读史,明祖国兴衰;读经典,增长自己才智。领会诸子百家的智慧,感悟中华民族的大智慧,让学生心中油然升腾起民族自豪感。

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4.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

课题: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大烧杯 镊子 药匙 试管 胶塞 红磷 白磷 热水

教学设计:

荐上教版九年级

化学教案全套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荐化学

5.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学段:初中

学科:地理

初中地理教科书

二、内容来源

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疆域》

三、设计目标

1.能够在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图中找到各省的位置,并记住它们的简称及行政中心。

2.通过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

四、过程与策略

1.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人收集几个关于省、行政中心的成语,并了解谜语背后的含义,将谜面写到A4纸上(每个谜面用一张A4纸)。

2.将收集的谜语交给地理课代表,由地理课代表整理将重复的谜语拿出去并打乱顺序,然后每位同学抽一张(抽到自己的重新抽),给学生15分钟时间,思考谜底,并将谜底及答案写到谜面下方。

3.每位同学声音洪亮的读抽到的谜面并说出自己的答案,然后由出题同学公布正确答案。

4.回答正确的同学说出其相应的简称或全称,然后到多媒体呈现的中国区域图中找到所在省的位置。

5.所有环节都正确可得到一个小礼品。

五、效果分析

1.本节课内容比较单一,记忆量大,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效率不高,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学习,让学生熟记知识点时,先猜一猜,答对的同学享受到了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同学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了启示,加深了印象。

2.学生在记忆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六、案例反思

1.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以及各省区的位置,知识容量大,识记内容多,对初中生来说,大多数地名也较为生疏,学生记忆有一定难度,而且要避免死记硬背的现象,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6.初中语文《春》优秀教案设计 篇六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听《春天在哪里》歌曲,生跟唱。

2.“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你的眼里的春天是怎样的,用带有“春”字的成语或四字词说一说。

3.教师谈话:一提到春,我们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看看这些诗文吧(课件出示下列诗句)

(1)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荫来。---综俯《春游湖》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指名背诵自己积累的诗句)

是呀!春天一直是文人们爱写的话题,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朱自清赞美春天的散文《春》,板书课题:《春》。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简介作者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曾任中学教师,清华大学教授。他的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 、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1)遇到生字标记出来,并熟读。

(2)在不理解的词语下做上标记,以备质疑。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汇报初读成果

(1)课件出示生字,正音,识记。

(2)理解质疑的词语。

(3)理清文章的结构。

春天尚未到来,作者热切地盼望着什么季节到来?(盼春)哪几个自然段写盼春?(1自然段)春天降临后当看到春意盎然的景色时人们最想做什么 ?(绘春)哪几个自然段写绘春?(2-7自然段)春天这么美好作者发自内心地颂扬春天(颂春)哪几个自然段写颂春?(8-10自然段)

三、练读课文,读出情感,感悟语言的精美。

1. 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2. 全班推选代表赛读,师生共同评议。

3. 全班配乐朗读课文。

课时作业

1. 试背课文1-4自然段

2. 摘抄本课中的好词,佳句。

3. 写一写带有“春”字成语或四字词语,

7.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探究 篇七

(1) 情境导入。 (1) 揭示课题, 引入情境。教学新课时, 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 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呢?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 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 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 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 作者的人生经历, 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 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 (2) 绘声绘色, 优化情境。教师在教学中, 要启发学生联想, 并运用讲述的方法, 把教材的语言化为教师的语言, 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 使学生在涓涓的情感细流的沐浴中受到艺术感染, 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 从而达到精神的恬淡与从容, 思维的明晰与开阔。“语文教育是审美教育。”它是体现寓教于乐, 感染陶冶, 从悦人到怡人到感人到育人的过程。 (3) 设计角色, 置身情境。教材中的小说、戏剧, 有很多对话描写。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情境教学常常利用角色效应, 设计角色让学生充分活动, 或分角色朗读, 或分角色表演。这样可以从教材语言出发, 落实教材语言。即“语言→情境→语言”不断沟通结合, 情境不致虚设, 以切实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同时, 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 加深了对情境本质的认识。

(2) 交流探讨。这一环节, 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 倡导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问题设置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又要有探究性, 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尝试到学习的乐趣。整个交流环节一定要重视过程, 不要看重结果, 否则就有违于这次课改, 有违于学习目的。这种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正反方之间的交流, 要不拘形式, 只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即可。当然, 这离不开教师去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 更离不开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和帮助。

8.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素质教育

几千年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体现,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将其进行有效利用,不仅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功能价值有提升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传统优秀文化运用于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丰富教学资源,是符合新课程基本理念,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探索素质教育都起到较大的作用;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人文素养教育、促进思想品德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的需要。

下面我仅从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角度作一些思考和探索。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利用名言、警句、谚语、歌谣、故事等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恰当地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恰当地运用古诗,并配音乐引入新课,能创设愉快教学情境,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像、文本、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我和父母”时,我播放了一首古诗《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伴随着脍炙人口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听得很入迷,很是感动,同学们似乎都感同身受,兴趣大增,打破以往课堂沉闷的气氛。我借机引入了《我和父母》。并设问:这首古诗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学生十分活跃,迫切希望探究问题的根源,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使学生主动参与新课学习,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在探究新课时,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渗透

1.利用名言、警句、典故,论证观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是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难度,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些地方感到吃力,要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如果采取从观点到观点、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这样会陷入“满堂灌”、“一言堂”的泥潭之中。教师由浅入深,有感性到理性,利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名言、警句、谚语、歌谣、故事等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动起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例如,教学“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时,我引用了蒲松龄的名言、警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然后,播放了典故:悬梁刺股的视频,从中不难体会出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2.把经典名句用于小结,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句》中也曾说到:“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实,讲授完新课内容,学生一般较为松弛,若此时选择一些经典名句,既有豹尾般的响荡有力,还有撞钟般的余音绕梁,这样才无愧于课堂的突出重点,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达到“言已尽,意犹存”的理想境界。例如,教学“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时,我引用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时期·刘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小洞不补 ,大洞吃苦”等,让学生认清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新的探索开始,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3.巧用诗句作练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如果能用诗句为载体设计一些练习题,既可抽象的理论形象具体,又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学习了“生活不能没有宽容”后,我用多媒体展示了(2010年昭通市中考)“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代礼部尚书张英的这首诗告诉人们的道理是(A)

A.生活需要宽容

B. 金无足赤,人各有别

C.人们之间应该平等相待

D.宽容他人,不利自己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到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注重与课外相结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体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通过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其主要途径:

(1)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读物,如:《中华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西游记》、《唐诗三百首》等,培养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古典名著,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评价,写读后感。从中吸取文化的营养,认同中国文化。

(2)辩论活动等,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3)挖掘地方、民间的艺术、文化,使学生增长见识,扩大视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参观文化景观,如:三影塔、珠玑古巷、梅关古道、钟鼓岩;观看中秋节、元宵节等民间艺术表演等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们珍惜、爱护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利用3月5日,学习“雷锋”活动日;“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深入到福利院、社区。参加劳动,体验劳动艰苦,感悟:( 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培养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关爱老人、儿童,体验孟子的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内涵,培养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

总之,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渗透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不仅丰富教学资源,而且有利于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对探索素质教育都起到较大的作用。我们做到:①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地使用名言、警句、谚语、歌谣、故事等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启迪思维。课外,将其运用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②要“扬弃”原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一定要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我们要充分吸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营养,并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加以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著《(思想品德)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2]陈方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文化传统教育的尝试》.思想政治课教学,1996年第12期

[3]郑映群.《在班队活动中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广东教育,2004年第8期

[4]《繼承和发扬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小学思想品德和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委员会编著.《教师教学用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新版)

9.刍议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篇九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的优秀课教学设计是以实现教师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初中数学教学应遵循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以学生为核心,重视问题情境设计,以从多方面培养其独立思考以及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吸收数学教学的重要知识与内容。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为基础,针对优秀课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从课堂、学生以及教师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出优秀课教学设计,使其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字: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0引言

就初中教学来看,中学生在思想以及行为控制上相对松散,并未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极有可能因为教学内容过于复杂或者难度较高,从而使其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能够形成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使学生能够自主吸收教学内容,培养其创新与逻辑性思维。1.重视课堂教学的层次以学生为核心引导其学习

就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来看,学生使教师教学工作的主体,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由于数学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为依赖老师的引导与教学,从而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课教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同时,需要针对课堂提问以及练习进行研究分析,使其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的掌握好数学知识,并进一步培育其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2.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培养其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研究,是贯穿了多门学科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其主要作用是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讲解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能够应用到更多的实际问题中去。所以,就这一方面来说,初中数学课优秀课教学的设计,不仅要把握住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工作,更要求教师必须坚持其引导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有效的传达知识。我们以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二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其不仅综合了数学运算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设计到了高中数学的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题型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吸收与学习,而不是教师一刀切,学生照葫芦画瓢,这虽然能够使学习掌握学习内容,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目标。

3.遵循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求提高优秀课教学的实效性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的教育模式。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来看,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应该着重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避免由于应付考试而照搬课本的不良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与要求,从而提高优秀课教学的实效性。3.1重视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设计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是通过知识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进行问答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虽然大多部分为基础知识,但是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为了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就必须在问答中反复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另一方面来说,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关联性较大,问题的设计可以综合多个知识点与内容,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3.2重视对学生操作过程的设计

数学学科的教学,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优秀课教学设计时要重视对学生操作过程的设计,不局限于课本以及课后习题的练习,更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操作。同样以方程教学为例来说明,教师可以在课堂模拟在菜市场买菜时的情节,使学生扮演消费者和商家的角色,同时对所购蔬菜的价格以及斤数进行计算学习,这样不仅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同时也很好的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3.3重视自主探索与合作过程的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不仅要重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配合,还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过程,使其能够在讨论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优秀课教学设计时,可充分把握教学进度,设置讨论环节,在针对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讨论不出结果或者面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可以互相讨论合作,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3.4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

课堂练习环节的设计,可充分结合本章节所教学知识点来进行设计。但要注意的是课堂练习难度要适中,练习量不宜过大。所以,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要紧扣所学知识点,并适当延伸,引导其对下一章节所学知识的初步认识,使其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4.结论与展望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担任了学习的教导者,同时还担任着学生素质培养的引导者,所以在进行优秀课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充分将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更加全面,更好的引导培养其逻辑思维。同时还要注意的是,优秀课教学设计绝不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标的教学工作研究,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工作,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把握好这两点的要求,使优秀课教学的设计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培育。参考文献

10.初中英语写作与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篇十

一、引言

英语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一环。我们应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进行行之有效的讲、评、改,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

二、抓好基本功的训练

写作是语言的输出,应建立在语言材料输入的基础上,如果学生没有关于主题信息的知识输入,没有正确的英语词法、句法、语段和语篇结构特征等知识,就很难实现正确的语言输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抓好基础。1.听写练习

听写每个单元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子。听写练习既能练听又能练写,一方面检验了听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写的速度及准确性,还可巩固所学内容,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说的练习

每节课前几分钟,可采用值日生报告制,内容不限,可以是读过的小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的习作;教师也可就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一连串的提问,或让学生把所学对话改写成短文等。通过这种说的练习,让学生注意时态、语态、人称和前后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3.词组识记以及固定表达句型背诵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多识记词组。词组就是单词根据语用实际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搭配。如果想写出或说出地道的英语,就要用那些约定俗成的词组。例如,表达吃药的词组是“take medicine”而不是“drink medicine”或“eat medicine”。记住词组have a good time意义及用法, 写作中就不会出现“I played happily” 汉语式的错误了。英语中有许多比较固定的表达方式,如:I am afraid that?.It is hard to?等,掌握了它们,对学生写作大有裨益。

4.五种简单句的句型结构训练

五种简单句是指以下基本句型:SV、SVP、SVO、SVOC、SVOO。英语中千变万化的句子归根到底都离不开这五个基本句型,因此对这五个基本句型的训练就尤为重要。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 1.英汉互译练习

每个单元都有一两个重点句型,让学生进行英汉互译,可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敏感度,从而在写作中有意识地避免母语干扰,正确使用英语语言。2.仿写 教师容易围绕句型设计小作文,鼓励学生阅读后仿写相似题材和内容的文章,这样的写作就不会出现结构混乱、内容空洞的现象,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写作能力大有帮助。如Unit 4 What would you do?这一单元主要句型是I would ?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我设计这样的作文题:假如你中了一百万的彩票你将会怎样做?同学们写出的作文就比较成功了。

3.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的能力

Go for it!以单元编排,每个单元一个话题,每个单元都由易到难,最后落实到以话题为主的书面写作上来。这些话题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题材广泛,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和余地。每个学生可根据个人特长以及自己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见解,写出与众不同、富有个人特色的作文来。

4.对写作主题加以讨论,并整理、组织成文

在写作教学中开展讨论,能使学生懂得该写什么,怎么写。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借鉴,综合集体的智慧,降低写作的难度,学生就不觉得无话可说,无字可写了。例如,Go for it!第九册Unit 15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写一篇环保从我做起的作文。首先让学生以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把观点写下来。并列出写作提纲以及可能用到的词语、句式、时态等。学生经过讨论后,独立成文。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巡视,回答他们的各种问题,并提醒他们注意句与句间的衔接。学生写完后,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作文,师生共同修改,然后作为范文,其他同学重写并上交。5.写日记

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所学习过的词汇、语法、句型去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在写作中要一气呵成,有时甚至可用汉字代替没学过的英语词汇。这种写作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进行行之有效的讲、评、改

1.只写不评、不改,学生就会容易失去写作兴趣。但由于学生在书面表达中的错误不尽相同,因而批改时工作量非常大,一次作业的批改常常需要很多时间才能改好。这样就会出现拖延讲评的现象,使训练的效果降低。为了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互批互改。通过互批互改,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遇到自己弄不清、拿不准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之间商量、讨论,或请教教师,直到得到满意的答复。

2.教师将学生所犯典型错句整理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找错。这样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增,对典型错误印象较深。并逐渐掌握一些基本写作技巧:不可逐字翻译,不可用中文思维串联英语词汇,有时还要利用分解、简化、意译等手段来表达。如: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父母非常喜欢我。“When I was a child, my parents very love me。”(正确表达:When I was a child, my parents loved me very much.)废寝忘食He wastes sleep and forgets meals when he studies.(正确表达: He forgets to eat and sleep when he studies)。3.进行范文与较差文章的对比讲评,通过讨论文章结构、句式表达及行文的流畅性等,让学生掌握英语文章的布局谋篇:开始部分说出文章的要点;正文部分围绕主题开展叙述、讨论;结尾部分对全文的总结和概括。避免使用单一句型,注意句式表达的多样性以及正确使用衔接词,使行文流畅通顺。

五、以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为例,我呈现给学生一篇短文,并针对这篇范文实施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A.阅读阶段

Huaxing Clothes Store Sale.Come and buy your clothes at Huaxing’s great sale.Do you like sweaters? We have sweaters at a very good price----only 25 yuan.Do you need bags for sports ? We have great bags for only 12 yuan.For girls, we have T-shirts in red, green and white for only 18 yuan.For boys, you can buy socks for only 5 yuan each.Anybody can afford our prices.Come and see for yourself at Huaxing Clothes Store.学生阅读这篇范文后,根据范文内容在小组中用英语互相提问,比如: 1.What does Huaxing Clothes Store want to do? 2.What do they have? 3.What can the girls buy? 4.How much are the sweaters? 5.How much are the bags? 6.What color T-shirts do they have? 7.What can boys buy from the store? 8.How much are the socks? 9.Can anybody afford the price? 并填写如下表格:

B.讨论阶段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知道的事物名称。设想把自己商店里的东西和东西的价格进行讨论,互相补充。C.仿写阶段

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发言,其他组员做记录,必要时加以补充;然后各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讨论的内容要点,其他学生从(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 原文地址/thread-212217-1-1.html)内容的真实性结构的逻辑性等方面对每位代表的发言做评述;最后各小组成员分别完成一篇书面作文。D.相互批改阶段

小组内各成员写出初稿,并互相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小组成员可就内容的真实性,单词的正确与短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然后,学生根据小组成员对自己初稿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作文,直至,形成终稿。.E.反馈阶段

11.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教学过程的规划应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程规划的基础上

首先,在规划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备课、进行教学设计的视野就必须开阔。教师、学生目力所及、识见所逮、能力所为的可以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其次,教师应该进行换位思考,将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上,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完成哪几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并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和主次、轻重、急缓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合理地安排其具体顺序。最后,再从促进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考虑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具体教学措施,如何安排整体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这类问题可称之为“主问题”,它是指相对于阅读讲析过程中成串的“连问”、简单应答的“碎问”以及对学生随意的“追问”而言的。它有3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整体品读的牵引力;第二,在教学过程方面具有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第三,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主问题”的设计,就是要在多角度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出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讨论、解决它作为课堂活动的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手段。围绕着“主问题”的讨论,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语文实践活动的主体。“主问题”能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流畅的线条之美。

在课文教学的设计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感知阶段

用“主问题”牵动全篇课文的整体理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加深学生思考问题的层次。

2.评析阶段

用“主问题”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板块,深化学生对课文的认识、理解、品味、欣赏和探究。

3.收束阶段

用“主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他们的讨论,深化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他们的创造能力。如教学《生物入侵者》(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时,教师可以用3个“主问题”形成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①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中每一段文字的内容,每一段的概括中都要求用上“生物入侵者”这个短语;②自由选读课文,然后用“我认为这里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它的表达效果是……”这样的句子对大家说话;③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提问,你知道课文之外的其他“生物入侵者”的故事吗?如果知道,请讲给大家听听,讲述时要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说明方法。

这样三个“主问题”从“整体感知”到“局部研读”,再到“拓展延伸”,思路清晰,教学目标也在其中得到具体的落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三、在统筹安排教学过程时,还需要特别注意合理定步、调控课堂教学节奏

据心理学家研究,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到20分钟。课堂教学要根据课型和学生的承受力,把握好时间的分配,以有效地控制教学节奏。教师讲课时应注意快慢交错、有张有弛、此起彼伏,形成有规律的变化。使做、看、讲、练纵横贯穿,协调搭配,延展学生“注意力”和“兴奋点”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节奏的快慢,取决于异质的教学活动的多少。换言之,包含不同内容的教学活动均匀搭配,则教学节奏快,反之则慢。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身心活动的节律,注意动静结合,把异质的教学活动交错安排,合理安排教学节奏。

12.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篇十二

1. 缺乏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教师在语文课堂提出的问题, 应帮助学生充分的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把握课文的风格体裁, 使学生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过于重视提问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很多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没有启发性, 学生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就可以解答。例如, 教师常常在课堂上提问:课文的作者是谁?文章主要写哪几个人物?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些问题设置比较简单, 问题之间也缺乏关联性, 不需要学生过多的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 教师控制问题的答案。

在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往往过于追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的解答合乎教师的期望, 当学生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有偏差时, 教师就会使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结果。这种提问方式使学生陷入不断的听课做笔记的活动模式中。教师提问后给学生留下较少的思考时间, 学生甚至会参照参考书来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使学生慢慢丧失了回答课程提问的兴趣, 学生也不会在课堂答题中得到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

3. 问题缺乏层次性。

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 教师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提问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也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踊跃答题。但是, 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能力的层次, 不注意问题的顺序性, 提问的具体指向性不明确, 问题的大小也较为随意。例如, 教师常常会先问学生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事,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然后问学生具体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描写了哪些景物, 文章中哪句话的哪个字用得好, 这些问题往往没有从小到大的逻辑顺序, 也没照顾到学生的思维习惯, 使学生很难回答这些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原则

1.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课堂提问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应当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应当针对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设问, 即使同一个问题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广度上让所有学生回答。首先, 第一层次的问题以简单的判断性回答为主, 主要锻炼学生对的判断力和课文感知力, 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即可。第二层次以描述性问题为主, 主要体现学生的形象思维。第三层次以分析型问题为主, 为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些问题有一定逻辑思维性。随着问题难度的加深, 需要学生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和语言组织能力。回答这些问题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会促进学生进行课堂思维, 可以使学生有效的参与到探索问题答案中来。

2.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给予学生积极的侧面引导, 使学生在大胆的怀疑与假设中,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能在触类旁通中, 获得新的语文知识。首先, 教师将较难的大问题分解为简单的小问题, 其次, 在小问题中隐藏着知识的难点与重点, 给学生以更加形象的思维范例。第三, 在多次的反复练习中, 使学生有效地掌握难点的关键。第四, 最后使学生总结出较大问题的答案。因此, 要求语文教师在备课时, 能有效钻研教材,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能积极地创新语文问题, 能使课堂提问变得更加巧妙, 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3.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师的提问要有明确的意图, 首先, 要针对提升学生的某项能力来提问。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新的概念或定义, 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 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或是巩固练习等。其次,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问, 问题的难度要相对适中, 不能太难或太深, 也不能超出学生的智力水平, 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逆反心理, 不能使提问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策略

提问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其学习语文有重要作用。采用有效的策略来进行设问, 可以使问题更符合学生的口味, 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有效策略———

1. 抓住课堂提问时机。

不同的学生会对语文课程的不同内容感兴趣, 可能是课堂中的一句话, 也可能是一段生动的描写, 更可能是英雄的人物形象, 还有可能是教师对课文精彩的分析。教师要根据学生对语文课堂内容的不同兴趣点, 有效的创设学生理解、愿意参与、能在回答中获得成就感的问题。因此, 教师要在备课阶段吃透教材,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 大胆创设学生能有效把握又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 从而为学生的回答铺好道路。教师还要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设置有效的情境, 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 使自己变成故事中的人物, 去回答某些问题, 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有兴趣。

2. 有效避免直接提问。

上一篇:楼道管理制度下一篇:我的小狗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