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024-10-02

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共13篇)

1.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篇一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011-03-03 13:04:05|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团队学生教学体育培养|举报|字号 订阅

摘要: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成就和业绩都是靠集体的力量,大家的团结才能获得,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成为了我们学校教育以及广大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关注学生身体、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及重要特性之一是在体育运动中互相合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新世纪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从发挥团队合作、感受团队精神、体验团队成功带来的快乐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总结自己的几点感想。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

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需要的是有较好合作能力和较强团队精神身心健康的人才。发表于《紫金之颠》,调查报告中在众多企业给大学生的建议中,要毕业生能吃苦耐劳的占53%,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占35%,可见学校在培养中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一方面独生子女骄生惯养,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而另一方面社会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生存压力加大。所以我们要教育每个学生学会融入社会,融入团体,经受失败、挫折。因此,身心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应该要从小抓起,培养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更要培养学生融入这个和谐、融洽的社会,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团结合作,更好地服务社会,为社会贡献力量。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呢?

1.认真理解团队精神的概念

团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的承诺共同的规则,具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相互的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的协作效益从而获得以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的多的团队绩效。

2、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融入团队合作的催化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而且可以联系学生和学生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的桥梁。教学中老师关心、热爱学生,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学生会主动接近你,教师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用高尚的情躁,广博的知识和键美的体魄,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学生自己的想法愿意找老师倾诉,所以体育教师在给学生展示美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的同时,也是学生的倾诉对象,教师是联系学生和学生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的桥梁,是学生融入团体垫脚石、催化剂。

3、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优化教学,增强学生兴趣,让学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觉得是“要我学”,单一反复的练习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讨厌体育课,而当今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等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因为想学、想玩,就会主动与同伴、团队、集体一起参加活动,一起讨论、一起交流经验,觉得大家兴趣相同,就玩得更开心,更容易融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强健的体魄,而且要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的目的也不仅局限于“增强体质”,还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要融入和谐的这个社会,我们将以培养团体合作为主要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怎样和同学、朋友、老师等相处,学会怎样和团队合作。

4.建立团队组织领导,强化团队联系。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在建立组织的基础上强化团队之间的联系。每个团队中都要有自己的组织领导,采取一些应聘竞争的方式,在团队中担任一定的职务。首先,要健全一种有利于小组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营造一种团结干事的工作范围,培养学生整体配合的协作精神,形成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努力工作的习惯,其次,相信每位同学,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拥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但要破除个人主义唯我才行,夜郎自大的傲慢心理。第三,尊重每一位同

学,让每一位同学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同学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团队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

5.组织协调与团队的关系,培养人人参与,体验团体合作的成功与失败 在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主人公的责任感,体育教师有目的的走进每个团队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探讨在体育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多运用合作学练,每一个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体能好,容易掌握技术,有较强的能力,信心十足,他们通常体验到成功,有的学生因为体质较差、信心不足等等因素,掌握技术能力差的“弱势群体”学生,体验到成功次数就相对少了,怎样培养和发展这些“弱势群体”的自信,让他们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哪?就是把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克服一些学生的惰性,在主动与被动之间认识了自我,找到自信。教学中我多选用团体合作的练习和集体性的游戏,互相幫助,取长补短,从而使这些“弱势群体”也尝试和体验到团队成功合作的快乐。

6.建立团队制度,加强纪律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沒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行、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时间内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制定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对每个团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建立良好的团队制度可以规范教学行为,例如:良好的纪律、严格的考勤、团结互助和安全教育、爱护与运动场地和器材等,具备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新局面的出现,学生能够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建立健全制度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导向性原则是管理团队的整体目标和方向,整体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可控性原则要求团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控制,保证整个课堂的有序进行,有效性原则要求合理有效利用场地器材、人力、时间等资源,保证体育课堂获得最大的利益。

7.在教学之余,学校应出台多项竞赛活动和举办体育文化节。

举办体育文化节和运动会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平台,学校在出台竞赛和体育文化的项目上,应充分考虑既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体现班集体建设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多人绑腿赛、田径比赛中的接力项目、体育游戏等。

以适应不同群体的学生参加活动并在其中得到锻炼,让他们加深对团队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懂的个人和全局的关系,培养他们团队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逐渐加深对团队构成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团队。

8.把拓展训练引入教学中,激发潜能、熔炼团队。

拓展训练是借鉴先进的团队理论,由传统外展训练发展而来的,它利用大自然的各种条件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与规则结合大自然环境本身存在的各种险阻困难来提升个人意志力,团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为目的拓展训练。“信任背摔”、“盲人过河”就是要求信任,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拓展训练来培养员工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时代已经过去,经济快速腾飞的时代也不容许有过多的时间浪费,所以每个人都愿意融入一个坚强的团队,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默默为团队做贡献的无名英雄,我们要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未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科:在体育教育中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辽宁教育行政院学

报2005.42、袁春夫: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网上

3、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4、越飞:论在体育运动教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重要性,科技信息 207

2.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篇二

一、运用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归属感是团体中每个成员都有属于本团体的感觉。中等职校学生思想素质较高中生差, 学生整体表现出对身边事物冷漠, 自我意识过于强烈, 集体意识差。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归属心理, 正确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或竞赛中建立团队目标。团队精神的形成是与能否建立明确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团队目标有密切联系的。团队目标能使团队成员在心理上彼此认同, 产生一体感和“我们”感, 集体意识增强, 最大限度地为集体目标努力。在共同努力中使团队中的每一名成员认识到自己在团体中的作用, 个人越努力就越能显现个体在团体中的重要性, 从而使个体与团队的联系就越紧密。

二、运用学生希望得到团体认同强化团体意识

认同感是指团体成员对同一语言、行为的态度, 对本团体内的人员有更高的接受度、评价度和支持度。中职学校学生大多都经历了中考的失利。由于学习后进造成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要多于高中生, 缺乏自信。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要尽可能多地给予肯定, 给学生以鼓励,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练习中的示范动作, 分组的体能竞赛, 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团队是实现个体自身价值的载体。通过活动使学生建立、强化自信心, 充分认识到团队对自己的重要性, 通过在团队大家庭中的努力, 逐步提高、完善自己。

三、倡导团结互助精神, 创造和谐的集体氛围

人与人在相互了解之前是存在一定心理距离的。如果要想消除彼此的心理设防, 进行合作, 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在他人需要的时候施以帮助。进一步讲, 团体成员能将其他成员的责任与义务当做自己的来看, 且能共同承担, 叫做团结互助。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时鼓励学生相互支持、帮助, 共同进步。对于一些需要保护的练习项目, 教师可轮换安排学生在一旁协助保护, 并对其他学生施以鼓励, 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 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

四、具体实施方案

1. 在教学中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或若干队, 并且固定下来

分组的目的在于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教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活动、竞赛, 检查学生练习情况, 教师先给予指导, 再由其小组其他学生帮助解决, 做到每组都不留问题。在每完成一组练习以后挑选出较好的学生做练习示范, 教师集中点评。

2. 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竞赛活动

由教师指导, 按分组展开课堂竞赛。如五人制足球、五人制手球的小场地比赛。在每次的教学对抗赛以后, 由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赛后的总结讨论。起到了体育比赛部分同学直接参加, 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加, 共同受教育, 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对比赛中每个成员的相互配合进行自评和互评,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有困难的成员, 大家给予帮助。通过思想沟通, 增进团体成员之间的了解, 以便学生在今后的活动中相处更加默契。

3. 适当将一些拓展训练项目引进中职体育教学中

如能够培养团队精神的“信任后仰” (一名队员站在一个约1.5米的高台上, 双臂侧平垂直倒下去, 台下几名队员接住) 、“双轨电车” (几名队员跨立将双脚固定在平行的两块木板上, 队员需集体迈步才能向前移动) 等游戏项目。如果有条件, 还可以将攀岩等需要一定投资的项目引入中职体育课堂。

4. 克服单一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机制

不能把学期的最终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 而应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的一部分, 而把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也作为一部分。在评价内容上, 除注意知识技能的评价外, 还应注意对学生运动的参与度和在体育活动团体中的价值度、合作精神的评价。通过综合评价, 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 从而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

3.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篇三

【关键词】高职体育 合作团队精神 学生健康教育 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开放性程度的不断提升,高度分工又高度整合的团队合作现象比比皆是。简单地说,合作就是相互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它既需要为了统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精神,也需要一种为了集体利益而自我牺牲的精神。“团队”是合作的核心元素和关键词,而团队精神已成为现代企业人才的重要特征。对于高职学生群体,无论精神风貌现状,还是面向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用团队合作精神进行教育、培养、强化和锻铸,逐步形成个性、品质、气质和性格等精神力量,以有效支撑他们的和谐健康发展。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对于打造高职生的团队精神而言,确是一种无可比拟的良好载体。

一、简析体育课程与团队精神的兼容渗透性

体育课程的全部内容是,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强体”和“健心”两大方面。与其它学科相比,体育课程有一个显著特征——学习活动的集体性。若是舍弃了集体形式,体育课程的许多内容将毫无意义甚至不复存在。比如,几乎所有的球类训练和比赛都属于集体项目。即使乒乓球单打项目,也必须是在“一对一”形式下进行,若是没有了对手,又如何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训练与比赛呢?再如田径类的跑步运动项目,就算是独自强化训练,那也是要以“某些无形对手”为目标,要么把之作为学习目标,或者与之一争高低。也就是说,体育课程及其教学活动蕴藏着丰富多元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元素。在高职体育课程活动中,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和教学活动中的这类资源,有意识、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渗透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仅贯彻良好的品质教育,把健体育心的课程目标全部落到实处,而且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活力元素。

二、对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简要实践

1、 在情趣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高职学生具有个性化群体特征,如以“自我为中心”为典型的“90后”“00后”时代特质,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对团队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没有足够性认识等。因此,在高职体育课程活动中,执教者要有效把握并充分利用学生求趣、求新和求异的心理需要,努力在情趣化教學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加强合作的实质性好处,把团队精神元素逐步植入到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之中,从中赢得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三大球类”等集体性项目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分角色活动的形式,对他们开展“以合作提升质效”的训练与教育,在形成角色意识中逐步增强“团队合作取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在竞争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合理性。无论在日常化训练还是各类竞赛性形式中,“竞争与合作”总与体育活动同时存在而且是如影随形、密不可分。这就必须讲求一种“合理分工、紧密合作”的艺术性。如在篮球教学赛中,球感较好、视野开阔的运动员要坚持后卫,命中率较高且运动速度较快的运动员适合前锋,而个头较高、动作灵活的运动员则更适合于中锋角色。只有进行合理分工,才能在扬其所长中获得更大的胜算几率,赢得“遇强则强、遇弱更强”的比赛效果。而在篮球教学比赛结束后,教师还应让参赛者从各自角色出发,深入交流相应的心得体会。一方面引导和启迪他们再接再厉、扬长避短,一方面有针对性地让他们增强合作双赢的情感态度体验。

3、在开放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目标性。科学的思想认识和准确的目标定位是团队合作的灵魂因素与核心元素。离开了统一而坚定的目标意识,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团队精神和合作共荣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高职体育开放性教学活动中,执教者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有效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要学会确立共同的努力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以不断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如在开展篮球运动训练中,或在组织对外篮球比赛时,要引导学生按照各自所长的类型自行组合,他们自然能够围绕“比赛获胜”主题来讨论交流;完成选拔任务后告诉学生——共同目标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同组每个成员都必须为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进行,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不断地增强其目标意识。

4、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技术性。团队合作的目标性和拼搏精神固然重要,其技术性要素也是鼓舞人心的必备之物。只有这样,才能在合作共赢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否则就成了虚无主义行为和纯粹性的精神追求,终究会让学生对团队合作失去原有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高职体育日常教学过程中,执教者要本着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并重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积极有效地渗透“田忌赛马”之类的技术性元素,引导他们逐步学会对于体育理论知识与技术战术的优化与整合,不断丰富合作内容,有效拓展合作形式,把团队合作活动逐步地引向深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此而为,团队合作精神才能渗透到学生的血液之中。

4.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篇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这句话使我明白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非常重要,在一直的数学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导情激趣,让学生想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我在新课导入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如悬念导入、故事导入、实物导入、操作导入、游戏导入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潜意识里的创新种子,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两步加减法时,我就用游戏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你们乘过车吗?(乘过)现在我们现在就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我以主进台为车,先让两个同学上去,再让三个同学上去,其余同学在大脑中列出算式,想出结果(2+3=5),并用手指表示出来,最后再让四名同学上去,让学生想出式子,算出结果(5+4=9)并用手指表示出来。老师最后提问:能不能把同学们乘车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不能)那我们今天就学习10以内的两步加减法。我就通过做游戏来设疑,激起了学生强烈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创新。

一个数学教育家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再创造,也就是以学生本人要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去发现新知识,并让学生通过尝试、探究、思考主动获取知识,自己解决新问题。

1、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数学中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分一分、想一想,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得数是10的所有加减法算式”时,先让学生摆出10个苹果,各自将10个苹果分成两堆,看有几种分法。通过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发现有10个0,9和1,8月2,7和3,6和4,5和5,这几种分法。然后由这些分法整理出有关10的所有加减法算式出来。

这样使10的所有加、减算式不遗漏、不重复,学生在欢乐的操作氛围中发现并掌握了新知识。

2、在学生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的好方法。在学生探究新知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创造有趣的质疑情境,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得到真正的培养与提高。

3、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必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通过组内交流、组际交流、生生互动、自评互评、比较选择等活动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拓宽思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思考和探究,从而得到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采用了合作探究新知的学习方式。每位同学课前都准备生活中的各种形状的物品,即:药品盒子、茶盒、磨方、糖盒、火柴盒、墨水盒、杯子、化妆盒、乒乓球、足球、排球等,通过让每位学生都参加这次研究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发现:形状是长方体的有药品盒子、魔方、糖盒、火柴盒;形状是正方体的有墨水盒、魔方;形状是圆柱体的有茶盒、杯子、圆柱体的化妆盒;形状是球的有乒乓球、足球、排球。这样一来学生个个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在练习中,让学生能创新。

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题多解,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能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混合运算应用题: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160米布,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引导生找出两种解法:

(1)160÷5÷8(2)160÷8÷5 设计一题多变的题能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例如:

在教学一年级应用题时设计:

(1)男生有15人,女生有8人,男生比女生多几人?(2)男生有15人,女生有8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3)男生有15人,女生比男生少7人,女生有几人? 除了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外,还应在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创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想象、分析、猜测、合性推理,学会有关的创造技能,使学生学会创新,使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5.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篇五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并非都要像科学家、发明家那样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只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老师、不死记硬背,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思维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地掌握所学知识,即是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渠道很多,其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情感场,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特别注重教室的布置、板报的设计、墙上悬挂条幅的选择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每一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潜在的创新能力,只是有的学生可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些,有的学生可能在那方面表现突出些。要想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就应在教学过程中为他们营造一个创新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一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及手段都应给予理解和重视,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克服那种满堂灌、一切都教师说了算的教学方法。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态要和蔼可亲,语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既要有严父般的谆谆教诲,又有慈母般的暖暖爱心,使学生在学习中敢想、敢说、敢做。即使学生说错或做错了,教师也不要讽刺挖苦学生,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三是要多鼓励少批评。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学习过程中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善允许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环境,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努力把教学活动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打破教材的条条框框,努力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声、像于一体的教学场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获取新的感受、新的想法、新的发现,进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萌动创新意识。

三、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要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就必须打破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渴望创新、追求创新、参与创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捕捉那些善于质疑、敢于发问、思维敏捷、好奇心强的学生,并善于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克服老师主宰课堂,只有教师提问学生,不准学生向教师质疑的弊端,要把学生提问、讲座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的思维从狭窄、封闭的圈子里解放出来,对能提出一些创见性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其次要根据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年龄特征和教材本身特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互相讨论,主动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四、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

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拘泥课本,不依常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形式,通过探究性实验增加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学生能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实中的美妙与和谐;能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实和日常生活中的道理;通过一个个探究性实验,来辨析真伪引发认识冲突,激起探究的深入,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体会成功的乐趣,为以后创造、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

新课标教材中很多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极好的教材,而且各知识点都是彼此联系、按一定逻辑顺序组成的,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大胆创新。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能改变传统学习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模式,形成对于知识进行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篇六

甘肃省临泽县城关中学杨建宏734200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适应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健康第一”,体育课程的价值之一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而社会适应能力又是健康三维观之一,可见,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已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课中培养这一能力,更好地贯彻这个精神。就本人的一些做法就请于各位同仁。

一、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人际交往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除了睡眠以外,大约有70%的时间要花在人际交往上。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通过与他人交往,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并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一)体育课中的师生交往

体育课中的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性的交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教育性。这种交往作为教育的手段不仅能传授知识、技能和练习方法,促进身体发展,而且可以改变学生的个性特点,增进相互理解,交换意见和看法,增强亲近感与情绪共鸣。体育教师既要向学生讲述有关体育课的目的、任务、动作要领、练习方法、比赛规则、道德规范等,又要通过身体的动作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因此,动作技能的形成,也是师生交往内容的一个方面。

1、良好的师生交往是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因素。教师热情指导学生学习,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 教师贡献自己的全部精力、才干和学识,信任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学生信赖老师,愿意向老师打开自己的心扉,决心以老师为榜样,按教师的指示去行动。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良好的师生交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团体心理气氛。它既能传播健康的思想,促进行为的规范化,练习的刻苦性、主动性,还可以净化不良的社会风气,消除不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使小群体处于和谐稳定、有秩序和有高涨的情绪状态之中。良好的师生交往使得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泼,能提高学生的情绪,提高知识信息的感受性,表现出反应敏捷、思维活跃的特点。相反,则课堂气氛紧张、压抑,学生情绪不稳,理智活动下降,机械重复的练习多,混乱反应多,以至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学习任务难以完成。

3、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

对于个性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实际上就是人际关系环境。师生交往关系是学生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通过交往认识自己的老师,认识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懂得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个人良好的个性品质。尤其是体育教师本身的良好个性品质和个性倾向性,在师生交往中影响着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它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

(二)体育课中的学生交往

学生间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合作与竞争,竞争通常是一种激励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人展开竞争;一个团体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的集体展开竞争。合作则是一种集体齐心协作的活动,这种合作是为了使这个集体能更好地与别的集体展开竞争或为达到一个共同目标而互相交流。竞争与合作两者互相包含,都意味着在同一团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具有竞争的行为,或是交替引起合作与竞争。同一小组的成员在为了一个共同目的,或为了能显示个人之间差别的小组目标而努力时,相互之间也可能会发生竞争;几个小组在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时,也可能会彼此发生竞争,而小组内成员间则可能出现高度的合作。体育活动的竞争性特点,对于培养学生勇敢进取,激发个人动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远大志向,形成健全的个性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同学之间面对面的抗衡比赛中,可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实际估价,从而增强信心。竞争还可以使集体的生活变得更富有生气,避免或减轻学生对上课的单调感,增强他们的学习乐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当然,如果竞争运用不当也会带来消极的作用。比如会引起过度紧张和焦虑,产生敌对、报复、虚伪、嫉妒等消极心理。

(三)在交往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是一个小的“社会”互动场所,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特别是在激烈对抗较强的教学中。学生角色变化较快,一会儿是角色的观众,即参观者,一会儿是角色的扮演者,即参加运动项目。在个人之间,集体之间类项目,以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在篮球教学中,在学生基本掌握技术动作的之后,举行分组半场淘汰赛,并让学生自己做裁判。在短距离教学中,采用分组击掌接力决胜负的办法,等等。这就对学生提出了,对方犯规时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裁判误判时,是大方宽容还是斤斤计较,集体配合不够默契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所有这些都是自我教育或接受教育的良好契机,是使青少年 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一种强化。所以,本人有时认为,只要这节课师生互动性强,其课堂氛围就会很好,教学效果就能圆满完成,就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充分融入课的角色中,且这个角色是随着课的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使学生体验到多个角色的新奇感,从而产生角色扮演过程的愉悦。即使相处不好的学生,可能因为角色扮演的相同,而和好如初。进而和谐了人际关系,愉悦身心,完善学生个性,丰富学生人性,促使其社会化朝良性方向转化。

二、培养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这么说,人类的延续就是人类知识的传递。现代的知识传递、传播,不仅使个人及其行为社会化,而且使整个人类活动愈来愈依靠社会。体育与健康科学知识是体育的文化范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了这些相关知识是使青少年学会合理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前提条件。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有必要在青少年时期就使他们懂得怎样才叫健康的生活方式,怎样学会有益的本领,并且通过传授这些知识,不断地发展他们的精神需要,培养他们享受人类所创造的知识财富的能力。本人在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引导:

1、以课本为蓝本,博采众长,将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充实到讲授

中去,使讲课内容更加丰富,涵盖的面更广。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内容广泛,涉及体育心理学、生理学等众多学科。本人在课前广阅博览,认真学习,涉猎多种科学知识,在有限的课时里,优化课的结构,合理讲解,使学生对所授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有较高的掌握。

2、结合实际,有的放失,在教学中引用一些准确的,最新国内外文献资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沉浸在体育知识的海洋中,去畅游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结合书本中的体育部分,给学生传授身边的体育知识,使其学会健身的方法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在教学中创新教学,采用投影、实物、图片等手段,调动学生对体育科学知识学习兴趣,使其主观想学。

4、通过网络,介绍一些相关的好的网站,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自己去浏览,增加见识,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7.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篇七

一、团结协作的内涵与作用

什么是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指一个团体具有共同的目标, 统一的规划, 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通过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目标的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 如果把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协作能力作为培养目标, 对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未来发展均有重要意义。首先, 能够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建立学生之间互相关爱, 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优秀思想;其次, 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每一次通过团队的力量取得成功时, 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 促进自信心的增加;最后, 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 增加了学生协作能力的提高, 在团队中明确分工, 互相帮助, 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勇于承担责任, 从而增加了集体的凝聚力及荣誉感。

二、中专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原因

1、目前, 我国的中专生大多属于90后, 由于计划生育的原

因, 这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是家里面的“小皇帝”,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从而养成了处处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不为他人着想, 诸事以“自我为中心”, 听不得他人意见, 因此, 团队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2、性格差异也是造成缺乏团队意识的重要因素。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 往往不愿意与人主动交流, 长此以往就把自己封闭在独立的空间里, 恐惧和外界联系, 从而失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3、学生的成长环境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在家里, 如果家长过于娇惯孩子, 就容易养成孩子蛮横、叛逆、听不得不同意见的毛病, 这样就导致了和别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大降低。相反, 如果从小就教育孩子谦让、主动和别人交流, 对长大后增强这方面的能力奠定了扎实基础。

4、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认为, 学生独立完成某件事, 不依靠任何人的帮助就是能力的象征, 其实, 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 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也是一种能力, 一种生存技能, 它本身和自身能力的表现并不冲突, 只要让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 往往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5、不能正确对待团队协作的本质。

在一个团队的构建中, 每个人在每个方面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对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抱着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 有些人错误的把团结协作看作是他人对自己的拖累, 其实, 只要抱着正确的认知, 团队往往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中专生团队协作的方法与措施

1、应用体育团结游戏, 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 如果仅仅依靠语言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思想的灌输, 往往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那么, 为了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团结协作的含义, 并具体掌握这项能力, 就必须通过实际锻炼的方式来掌握。众所周知, “玩”是孩子的天性, 中专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成长阶段, 根据这种心理特征, 可以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加入“游戏”内容, 通过设置不同的游戏情境, 增加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而通过参与游戏营造出融洽的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 从根本上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2、运用比赛合作方法, 加强竞争协作精神

通过体育比赛, 不但能够提高中专学生的身体素质, 而且能够强化体育技能, 通过良好的配合培养协作能力, 为以后适应社会打下扎实基础。在体育教学中, 如果和举办活动相互融合, 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 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利用学生追求成功的心态, 分别组成多个团队, 互帮互助, 克服困难, 争取获得胜利。在游戏中, 失败者需要受到小小的“惩罚”, 比如唱歌、跳舞、讲笑话等, 这样不但刺激了竞争力, 更增添了许多乐趣, 使教学环境变得更加融洽。比如篮球比赛, 篮球比赛是一个团队的比赛, 分别有中锋、前锋、后卫等角色, 掌管不同的职责, 只有通过默契的配合, 才能使球顺利进篮。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 激发了学生潜力, 增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加强团队课堂教学

如果想让中专生从根本上懂得团结协作的精神, 就必须要理解团队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采取措施。在设计教学环节中, 要在内容上能够突出团队的具体优势, 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团队带来的益处。如篮球运球教学中, 教师因材施教, 用心设计运球与投篮相结合的各种练习环节, 引导学生在球队中的传球、站位, 才能使全队具有攻击力。通过课堂教学的各种练习, 使中专生在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中, 接受掌握篮球技术的各个环节的训练, 体会团队精神, 注重培养团结协作, 懂得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4、加强师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 有很多特殊因素是必须面对的。中专生大多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生在感情和心理上表现的非常细腻, 渴望表现自己, 但是又害怕自己过于突出而遭到教师的批评, 因而畏手畏脚, 在活动中放不开。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 对于学生的进步要伺机给予表扬, 从而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和教师建起友谊的桥梁, 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5、开展评优树先活动, 引导学生自我批评

一个优秀的团队, 能够克服困难、战无不胜的最根本在于荣誉感。如果这个团队在乎集体的荣誉, 就能够产生强大的战斗力, 心往一处想, 劲儿往一处使, 做到团结一致、纪律严谨、步调一致。反之, 就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 无法形成团队优势。通过开展评优树先的活动, 推选出大家一致认定各方面均表现优秀的学生, 给予表扬, 是其他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 进行自我反思, 补长取短。

四、小结

通过上文, 我们明白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把学生的心理因素纳入教学设计中,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创新, 把培养中专生团结协作精神作为重要教学目标, 强化学生团队意识及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祝蓓里, 季济.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体育游戏教材编写组.体育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8.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篇八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各种尝试。我从台前走到幕后,努力当好“导演”,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当好“演员”,让他们相互磋商与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倾听与被倾听的能力,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合作,体现团队精神。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供前提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会辐射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合作的目标,让他们为了团队的利益通过交流去展示自己,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更有利于个体的发展。例如:在组织学生“搬运粮食”比赛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按照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分成四个小组。先让学生明确比赛任务,每一小组前面有相同数量的粮食要求每队每次一人只能拿一份粮食返回,依次进行,比一比哪组最先完成任务。然后给每一组几分钟的时间交流,三次比赛下来各有胜负。问其原因:有的小组在交流中合理安排每个人的任务,各尽所能,针对不同任务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有的小组在失败后找到了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解决了一些不利的因素在后面的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名次;有的小组因为人数比搬运的“粮食”少而让跑的快的同学多跑一次。

二、交流互评,是学生体验相互合作团队精神的保障

学生在小组讨论练习后,学习热情趋于高涨,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大家交流比赛或汇报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大组交流时,先由一组发言、汇报,该组对动作的学习过程以及遇到难题如何克服,提出存在的疑难问题,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交流时若同意小组意见的可举手赞成,若有不同观点的可以提出指正。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各组精华之处,再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汇报表演时,一个小组在表演,其它小组作为评委,对各小组动作进行评分,最后评选出优胜小组,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在竞争较激烈的项目中,如接力赛,团体精神的体现尤为明显。各小组成员之间只有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胜利,感受到集体胜利带来的快乐,让身心融到集体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真正的快乐。

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按照“刺激——反馈”的模式,向学生发出信号,学生则根据信号被动地作出反应,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因班级人数众多而得不到课堂的第一手反馈资料,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给一些“学困生”的投机取巧创造了“良机”。可想教学效果和预期的将是大相大相径庭。而合作学练小组的教学方法就可克服这样的问题。我们可通过一些事例进行说明:如在长跑练习中,按照以往的做法,是以整个男生组或女生组共同完成的任务,但每一次,总是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落在队伍后面,而教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跑得最快的学生身上,于是,跑得越快越好的学生积极性就越大,而落在后面的学生更是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好的学生耐力素质会得到再次提高,而学困生将永远留在队伍最后.而采用合作学练教学方法,就可完全改变这种学习状况.。在体育课中,教师下达教学任务后,每个学生的目标就成为合作小组的目标,教师的目光不是在跑在最前面的学生,而是集中在最后一个学生的身上,并以此作为考查小组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

四、保证课堂常规

很多学生往往喜欢上体育课,但又不希望教师管,预备铃响后不马上集合,有的学生集合了还在队伍中讲话,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对学生加强团队精神的教育,让学生清楚的意识到不能因为个人的行为影响整个集体的活动。我平时坚持抓好课堂常规,用讲事实、举例子与生动的故事来让学生明白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如:讲事实,今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社会,甚至包括我们的家庭都需要“团队精神”的培育和发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企业才会红红火火、兴旺发达;我们的社会才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的家庭才会和和气气、幸福美满。举例子,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首富,国际企业的典范,就是因为他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从而精心培养、酿造,使之发挥作用。讲故事,这是一名专家给一群小学生出的一道智力测试题。在一个罐头瓶里,放进六个乒乓球,每个球用細绳系着,要求在最短的时间里,从瓶里全部取出。几个小组的同学,各人都想在第一时间里从瓶里取出,结果在瓶口形成堵塞,谁也出不去!只有一个小组成功做到了,他们采用的办法是六个人形成一种配合,依次从瓶口出来。这道测试题考的就是团队有无相互协作精神,就是我们常说的团队精神。只有学生意识到个人的行为要符合集体的利益,课堂纪律才能有保证,才能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自己的班级才会进步。

9.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篇九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力.文章从五个方面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

作 者:佟娜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蔡各庄小学,河北・秦皇岛,066102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7)分类号:G623.8关键词:体育教学 兴趣 培养

10.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篇十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 活动。意志的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做出贡献和成就, 都有重大的影响。培 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 增强他们克服困难 战胜困难的信心, 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意志在 体育活动 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反过来, 体育活动 又是锻炼意志 的极好手段。作为中学 体育教师 不仅是塑造人类形体美的 “ 工程师 ” , 而且也是塑 造人类灵魂美的 “ 工程师 ”。在 体育 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 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1.要加强对学生祖国荣誉感的教育

我们要经常给学生讲我们国家的 体育 健儿为祖国争光的故事,组织他们收看 有关的电视节目。当屏幕上出 现我国国旗飘扬在领奖台上空时, 教师 要及时启 发学生,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个人为国家争光的愿望。每当这时, 很多孩子 都会非常激动, 表示要向运动健儿们学习, 长大也要做名优秀运动员, 为国争光。事实证明 , 体育 健儿中有的正是这样起步的。

2.要加强对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体育 课上,有的学生跳高或跳山羊有惧怕心理,不太敢跳,遇到这种情况, 可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竞赛,最 好是组与组之间进行。在集体荣誉面前,在组员 间的互相鼓励和影响下,绝大多 数学 生的惧怕心理都会有不同 程度的减轻,表 现出一定的意志努力。

3.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

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但就是不喜欢上 体育 课。据调查,其中有部分人 认为只要学好 数学、语文 ,体育差点问题不大;还有的学生认为 体育活动 危险, 怕高怕险,表现出明显的意志薄弱。通过端正学习动机的教 育,使这些学生认 识到 体育 锻炼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其积极锻炼的内部动机。

二、在各种 活动 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1.组织能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 活动 ,如跳山羊、跳高、攀登等。在这种 活动 中,有些学生表现出动摇、胆 怯等消极意志品质,究其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 ①防御性条件反射。“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有的学生在一次跳高或跳 山羊中不慎摔伤,下次就会害怕,甚至一听到跳高等就紧张。

②类化。如有的学生怕跳高,会影响到跳山羊、跳远,甚至怕单腿跳等与跳 高相似的 活动。

③感染。如有的学生怕跳高,其他学生也受其感染,也怕跳高。

我们了解了学生消极意志品质产生的原因后,就可以有的放矢,采取措施:

1、教师 要讲清动用要领,注意 语言暗示和引导,降低器械的高度,加宽跳 高架的距离, 翻松沙坑, 或将跳高横杆换成橡皮筋等以降低或减轻 条件反射。一般采取了这些措施后, 学生们就能鼓足勇气, 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锻炼意志, 体验欢乐。

2.练习与克服不愉快情绪体验相联系的 活动 ,如 1000— 1500米自然地 形跑, 600— 1000米耐久跑等。这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出现心跳加快、呼吸 短促、口干腹痛等不愉快情绪体验,出现运动中的 “ 极点 ” 现象。意志品 质薄 弱的学生有可能会中途退出跑道,这就需要 教师 的积极支持与鼓励。“ 极点 ” 的出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 极好机会。

3.练习与多变条件相联系的 活动 ,如羽毛球、排球、足球等 活动 ,可锻炼、培养学生果断机智,自 制、勇敢等良好意志品质。

4.练习与遵守纪律相联系的 活动 ,如队列操作、武术等,可培养学生遵守 纪律,自制等意志品质。

三、在克服困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 的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难度的标准应是:只要努力,绝大部 分学生都能达到要求。教师 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 教学中, 要 从难从严要求,培养学生克服客观困难能力。教师 要善于创设 “ 客观困难情 境 ” ,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在克服困难 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适 应。教师 也要鼓励学生与主观困难,如(疲劳、小病、不愉快情绪等作斗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总之,一个好的 教师 应在 体育 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运动项目的情 况、特点,在内容难度,动作要 求(强度、密度、学生心理要求等方面, 结合具体条件进行妥善安排,努力作到不易不难,恰到好处。

四、注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

注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教师 在 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时,要 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身体条件和运动基 础。在做高难动作时, 教师 要重视保护,但不要过分 “ 帮助 ” ,否 则不利于培 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如何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呢?我们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作业、自 我要求、自我监督的能力,并进 行自我暗示的训练。

①自我作业。即要求学生认真观看 教师 示范,细心揣摩动作要领,一次次 地独立完成 教师 所规定的动作。

②自我要求。要求学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 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如有的学生在做出山羊分腿腾 越时,由于步伐混乱,踏跳不准,胸腹撞到山 羊上了,以后见到山羊就怕了,甚至认为其它 体育 项目自己都行 ,只有山羊 过不去无所谓。这

时 体育教师 要及时了解情况,用优秀运动员带伤坚持比赛, 为国争光的事例, 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不要放松要求。同时 教师 要加强必要环

节的保护,争取一次成功,如一次不行,就继续做, 直到找回已建立的正确 条件反射,消除摔跤留下的 “ 伤痕 ”。

③自我监督。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监督, 做到 “ 公开课和一般课一样, 教师 在 与不在一样,测验与平时训练 一样,校内和校外锻炼一样。”

④自我暗示。教师 要注意学生的自我暗示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意志,提 高运动成绩都是有利的。如早晨 天冷不想起床,学生可自我暗示:“ 天冷算什 么,要学习解放军在寒冷的气温下,保卫北国边疆与严寒作斗争 精神,一、二、三,起来。” 这样,就可以骨碌起来,穿衣下床,跑步锻炼。

五、教师 言传身教

11.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篇十一

关键词:技工院校 体育教学 团队精神 培养

团队精神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学作为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工作重点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一、团队精神的含义

团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的,具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技能互补的成员组成的群体。成员通过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的协作效益,从而获得比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得多的团队绩效。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二、技工院校学生缺乏团队精神原因分析

一是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影响了团队协作意识的养成。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不忍心让他们吃苦,所以现在学生多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二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注重单个人才的培养,强调个体能力的提升,不重视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从而使学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精神的方法

1.向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的教学成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它对教学活动起着调整、导向、控制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比如,老师在每节课的开始就告诉学生该节课的基本目标,以及在每个教学内容的开始就告诉学生这个练习的目的,让学生明确方向,就会统一意志、统一步调,教学任务就能顺利完成。

2.发挥良好团队行为规范的约束力

团队行为规范是指为了保证团队目标的实现,要求其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可能是正式规定的,也可能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于各种积极的措施来形成良好的规范。比如组织队列操的比赛、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篮球赛、足球赛等,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属于一个团队,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配合,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能为了个人逞英雄、出风头而损害团体利益。只有让学生明白“团队荣我荣,团队耻我耻”这一道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为集体奉献的品质。体育教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倾向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形成积极的团队氛围。

3.形成积极的团队舆论压力

此方法是利用团队成员归属与交往的需要,个体成员担心受到孤立、排斥的心理而实现的。但体育教师必须看到团队舆论的两面性,若来自团队的舆论压力是正确的,就能产生促进体育教学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若是错误的就会带来消极影响。如在练习强度较大的中长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快点、跟上我、再坚持一下、我们一起跑”等积极的语言相互鼓励,才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而如果学生中有人说“累死了,跑不动了”等消极的话,其他听到的同学很容易就会因从众心理也放弃了。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维护正确的舆论,以促使学生与体育教学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切忌学生中正确的意见被不正确的舆论或相应的从众行为所压制,要弘扬正气。

4.培养学生的归属感

归属感就是感觉自己属于一个特定组织或群体,它是人体特有的心理需要。个体只有产生了自己归属于某一团体的感觉,才能消除对孤独的恐惧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体育活动使个体有了更多的归属团体,满足了个体的归属需要。如在年级篮球比赛中,学生为了给班级争光而团结一致。本来许多女生对篮球并不感兴趣,但当自己的班级参加比赛时,她们会非常热情地当拉拉队,如果赢了,她们会感到欢欣鼓舞,而如果输了,她们会非常难过。这时这个班级就是一个体育团体,每个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归属感能使班级成员对班集体产生比别的团体更亲切的情感、更一致的行为、更深刻的相互依赖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各种的环境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团体归属感,从而使团体内部产生高度的凝聚力。

技工院校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学生技能,更要为学生以后的发展着想。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一代,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素质教育则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主旋律。团队精神培养可以体现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这不是一个人的社会,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进而发挥团队合作的功效,实现团队和个人的发展。

12.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篇十二

人文精神简单来讲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 把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求、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及完善人格放在首要地位。在实际生活中, 一些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不让人满意, 如果学生知识的增长是以泯灭感情和丧失责任感为代价的话, 那么教育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如今人文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2004年颁发的《中共忠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规定,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从增强爱国热情出发, 弘扬以爱国热情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出发,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出发,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提高综合素质出发, 促进未成年人的发展。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 通过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历史课程作为人文精神培养的基础学科, 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任务, 所以, 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将历史教育回归到其原本的位置, 使其弘扬文化精神和文化底蕴的本质发扬光大, 要结合教学实际, 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教学目标, 发挥历史课程人文精神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历史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

(一) 以历史人物为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历史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事道理, 如果离开历史人物及事件来宣传人文精神无异于空洞的说教, 没有任何意义。如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屈原, 为反抗列强侵略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一心为群众服务的好干部焦裕禄, 为人民服务的号子弟兵雷锋等, 这些人物所代表的都是一种精神, 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些正是人文精神的良好体现。在历史课堂中, 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学习, 学生能够收到人文思想的感染, 从中学会做人做事的准则, 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历史教学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历史人物传记, 让学生从中感悟生命的伟大及人性的闪光点, 从而激发他们对高原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二) 加强对历史的感悟, 培养人文素质

袁振国先生在《理解文科教育》中认为:“文科是主观感受的表达, 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文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 体验这种情感, 理解这种见解, 转化这种智慧, 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历史教学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浓厚的人文精神, 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揭示深刻的历史哲理, 使陌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变得鲜活生动, 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 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 提高人文素质。

(三) 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人文修养

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崇高的师德, 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人格魅力,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把加强人文修养作为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 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学首先应是以尊重生命为基础的, 把关爱生命、拓展生命和升华生命的价值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全面提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 教师就不会再以知识和应试为中心了。其次,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素质教育提倡以人文本, 对应到教育中就是以学生为本,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意见,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同时, 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教学氛围中, 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宽容、平等、民主和信任, 有利于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形成。学生在这种体验历史的环境下, 会不自觉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再次, 要加强学生的综合人文修养, 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和课堂教学艺术的修养。其中特别是课堂教学艺术对学生人文修养的提高至关重要, 其主要指的是语言艺术, 历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的改变教学语言。同时, 要注意教学神态和感情的培养, 以丰富的感情感染人、塑造人, 为学生创造一个情理交融的学习境界。

(四) 营造人文教育环境, 促进人文知识向人文精神的转化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助于使学生心情舒畅, 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浓厚的文化氛围能够塑造学生的人格, 陶冶学生的情操。很多名校之所以成名, 不仅仅在于其校园面积的广大和建筑物的优美, 还在于悠久的办学历史、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 以及优良的学风、校风和校训等。亭台楼阁的诗情画意和草木的人文情怀, 能够让学生已进入校园就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悠久的文化历史、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整齐的外部环境, 这些方面, 离不开历史教师的努力, 他们可以开设校史陈列馆、编撰校史相册、制作校史录像片、利用校史文化开发历史课程教材、组织历史讲座和演讲比赛、开办历史感悟专栏等, 这些都对于营造人文教育环境, 促进人文知识向人文精神的转化。

虽然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精神的基础学科, 但是,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需要作出长期的努力。要尽力实现不与现实和大众割裂的历史教学, 倡导历史教学的鲜活性, 密切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 认真学习人类优秀文化传统, 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念, 体现历史文化价值, 这些都是历史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最好诠释。作为历史教师, 我们有责任而且必须对学生负责, 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当做自己的使命, 在深入剖析历史人物及事件的本质的情况下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徐怀敏:《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今日科苑》, 2009-07-08。

13.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篇十三

救小 袁克强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品质的制约。为此探讨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革其教学方法是致关重要的举措。在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喜欢新奇善于表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探索了以下几点,发挥了体育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功能。

一、新闻导入

体育课开始,教师选择与体育课内容有关,比较典型、具体、生动的小新闻进行教学,这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在一堂以投掷教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就采用了情境教学形式,把学生带入到备战奥运的运动场上,每位学生都是参加奥运会的国家队选手。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跃跃欲试。同学们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肩负重任的运动员,有的同学争着说:“我们要当冠军,为国争光。”又例如,在进行耐久跑教材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烦、乏味和畏难情绪,我们就结合教材特点,给学生讲述“马家军”连连打破世界女子长跑纪录的故事,讲述她们如何进行刻苦训练的故事,使学生对她们崇拜、羡慕不已,从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地锻炼,更好地掌握耐久跑的技术、技能。这就可称之为“本心乐为”吧!*

二、课中游戏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开展愉快教育,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安排“快快集合”游戏,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在课的基本部分,安排“迎面接力”、“鲤鱼跳龙门”、“支援前线”等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把单调枯躁的练习动作变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发展了学生奔跑、跳跃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学生在欢乐的笑声中完成了大运动量的活动。在课的结束部分,我们则安排一些“快找伙伴”、“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等游戏,使学生的肌肉、关节得到放松,恢复体力,调节心理,让学生体会运动后的舒适感觉,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三、图片参考

图片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是体育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向学生出示精美的小图片,便会极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经历欣赏羡幕--向往--渴望实践的过程,此时,再加上教师精练生动地讲解,优美准确地示范,恰当地点拨,学生便会很快地理解教师所教的动作。例如,我们在教“快速跑”时,为了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摆臂”动作,就将正确摆臂动作的小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结合图片边讲解边示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正确的快速摆臂动作。又如投掷的“挥臂过肩”动作,单靠教师的讲解、示范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出示分解动作的图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努力实践,达到了以愉快的心境学习、锻炼的目的。

四、舞蹈助兴 简单、轻快的小舞蹈,能使学生心情愉快,调整、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从而达到心理放松的目的。在一节紧张而强度又大的体育课中,如果穿插几个优美的小舞蹈,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使学生在欢快的心境中锻炼身体,受到和谐美的教育。例如,在一节以跳短绳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上,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安排了“韵律绳操”、“铃儿响叮当”、“丰收之歌”等小舞蹈,在另一节以耐久跑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中,我们穿插了“嘟嘟迪斯科”、“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在以投掷轻物为主要内容的课上,我们则安排的是“拍皮球”、“小燕子”等小舞蹈,这些大都是我们自己创编的小舞蹈,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体验运动的快乐,从而主动、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变“要我炼”为“我要炼”。”

五、分组竞赛

竞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竞赛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竞争的意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进行队列练习时,教会学生一段口诀,师:“比比哪组走得好?”生答:“我们小组走得好,谁也不乱跑。师:“比比哪组走得齐?”生答:“我们小组走得齐,谁也不乱挤。”教师及时对走得好、走得齐的小组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另外,在体育课准备活动慢跑时,我们也让小队长领着进行,组长负责带领大家喊口令,教师巡回表扬口令宏亮、队伍整齐的小队,被表扬的小队更加兴高采烈,没有表扬到的小队也不甘示弱,整节课上学生们情绪饱满,兴致特高。

上一篇:部队班工作总结下一篇:失职追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