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保密制度

2024-06-23

工作保密制度(精选8篇)

1.工作保密制度 篇一

山西霍尔辛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保密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守公司秘密,维护公司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秘密是关系公司权利和利益,依照特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第三条 公司各部门及职员都有保守秘密的义务。

第四条 综合办公室是公司保密工作职能部门,负责指导各部门的保密工作,进行保密教育,调查处理失密、泄密事件。

第二章 保密范围

第五条 公司秘密包括本制度第二条规定的下列秘密事项:

(一)公司尚未付诸实施的经营战略、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经营项目及经营决策。

(二)公司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等证照,采掘规划、井上下各场所的资料图纸、设计资料、技术资料和生产情况。

(三)公司的工作总结、财务预算决算报告、缴纳税款、各种综合统计报表、有关销售业务资料、供应商资信调查登记资料、各类工作报告、汇报材料等。

(四)公司、法人代表的印章、财务印章、合同章、财务专用章等印章、部门章等印章;

(五)公司各部门人员编制、调整、员工福利待遇及薪酬资料、员工个人信息。

(六)公司各类加盖公章或部门章的文件、报告、会议纪要等资料。

(七)公司收到的检举、投诉资料,调查材料,发生案件,事故的调查登记资料。

(八)其他经公司确认应当保密的事项。

一般性通告、通知、行政管理资料等文件不属于保密范围。

第六条 保密资料的知晓范围只限负责公司该项保密工 作的主管人员以及相关人员知晓。

第七条 需要保密的资料、信息不得私自复制,复制后 的涉密资料、信息要按原件保密要求进行管理;相关部门保 管的公司证件需经公司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复印或借出。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八条 公司成立保密委员会。

主 任:党委书记、董事长

常务副主任:总经理

副 主 任:工会主席、纪委书记、财务总监、经营经理、生产经理、总工程师、安全经理、机电经理、通风经理、洗选经理

委 员: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纪检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计划企管部、后勤服务部、生产技术部、调度室、地质测量部、通风部、安全监察部、机电装备部、洗选运销部等部门负责人

保密委员会下设保密办公室,保密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保密办在公司保密委员会领导下,行使保密工作日常管理职能。

保密办公室主任由综合办公室主任兼任,专职保密员兼检查员由主任指定办公室相关人员担任。

第四章 保密规定

第九条 基本原则:

1.不该说的秘密不说;

2.不该问的秘密不问;

3.不该看的秘密不看;

4.不该记录的秘密不记录;

5.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秘密;

6.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秘密;

7.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秘密文件资料;

8.不以任何形式传达秘密事项;

9.不在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收发和存放涉及秘密的信 息。

第十条 涉密文件管理

1.收进的涉密文件、资料,必须登记、编号,在交接时,必须履行签字手续;外出开会发的秘密文件,要妥善保管,回单位后及时交给机要人员处理;

2.涉密文件、资料应专册登记、专柜存放,由各单位机要保密人员统一管理,个人不得私自保存涉密文件资料;

3.传阅涉密文件、资料,不得通过网上发送,由机要人员直接传递,不得逾越机要人员任意横传;阅办涉密文件必须在办公室或者安全保密的场所进行,因工作需要长时间使用的,要向机要人员办理手续;

4.涉密文件、资料,不经发文单位同意,不得自行扩大 阅读范围,不得自行复印、翻印或转载,不得向规定范围以 外的人员泄露;

5.涉密文件、资料实行定期清查、归档,按期清退、销 毁的制度。清查涉密文件,每季度进行一次,每年归档一次,涉密文件资料发现丢失,及时汇报并立即追查处理;严禁将 各类涉密载体或者内部资料、刊物当废品出售,需要销毁的 涉密文件资料,交由公司保密办公室统一集中销毁,个人均 不可自行、随意销毁。

6.内部运转的需进行保密管理的文件、资料,必须登记、编号,在交接时,必须履行签字手续;

7.内部运转的需保密的文件、资料,如需公司邮箱进行 发送,各单位要做好防范措施,指定专人管理电子邮箱,指 派专人负责文件、资料的接收、保管,并采用相应的保密措 施;

8.内部运转的需进行保密管理的文件、资料,不经发文 单位同意,不得自行扩大阅读范围,不得让无关人员进行复印、翻印、全抄、录音或转载;

9.干部职工调动工作时,应将自己使用的文件、资料进行清理,全部移交。

第十一条 新媒体保密管理

1.各部门因工作需要建设、认证并作为信息平台运行的新媒体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微博、微信、QQ、钉钉、短视频APP及其他移动客户端等均纳入公司保密管理工作范畴。

2.新媒体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公司各项相关规章制度,按照“谁主办(创建),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把关发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正确性和时效性,负责发布信息的保密管理。

3.主要用于工作交流,传播内容主要涉及单位工作事务的各类新媒体平台,如QQ群、QQ工作组、微信群、钉钉群、图文识别小程序等,实行创建人负责制,纳入公司统一管理,公司级各类平台(工作群)的创建必须经公司领导班子审议同意后方可创建、运行,部门内部各类平台(工作群),应合理设置,控制平台(工作群)数量,并报综合办公室进行备案。

4.各类平台(工作群)的新建、注销、整合、关闭需及时向综合办公室报备,严禁出现擅自开设或设而不管、变相脱离监管的行为。

5.各类平台(工作群)不得擅自发布尚未公开发布的情况和文件,严禁编发没有根据的谣言或未经核实的传言,不得发布有可能影响企业安全稳定运作的信息。

6.严格“内部资料”或“工作动态”发布。对不属于企业秘密但不宜公开的文件资料要标注“内部资料”,对工作敏感动态信息要按工作秘密管理,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擅自扩大知悉范围或发布在新媒体上。发布内部信息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充分考虑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性,防止由于数据串联、累积、汇聚而企业秘密或内部敏感信息。

第五章 责任与考核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对有关部门或人员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1.泄露公司秘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经济损失的,考核部门负责人100元,责任人200元,责任部门当月绩效分1分;

2.故意或过失泄露公司秘密,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经济 损失的,考核部门负责人300元,责任人500元,责任部门当月绩效分2分;

3.违反本制度规定,为他人窃取、刺探、收买或提供公 司秘密的,考核部门负责人500元,责任人1000元,责任部门当月绩效分5分;

4.利用职权强制他人违反保密规定的,考核责任人500元。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综合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1:保密承诺书

附件2:工作群登记申请表

附件1:

保 密 承 诺 书

我了解有关保密法则制度,知悉应当承担的保密义务和 法律责任。本人庄重承诺:

一、认真遵守公司保密制度,履行保密义务;

二、不提供虚假个人信息,自愿接受保密审查;

三、不违规记录、存储、复制公司秘密信息,不违规留 存公司秘密载体;

四、不以任何方式泄露所接触和知悉的公司秘密;

五、未经单位审查批准,不擅自发表涉及未公开工作内 容的文章、著述;

六、离岗时,自愿接受脱密期管理,签订保密承诺书。违反上述承诺,自愿承担党纪、政纪责任和法律后果。

承诺人签名:

年 月 日

附件2:

工作群登记申请表

部门: 时间: 年 月 日

平 台

名 称

用 途

创 建 人

人 数

人员范畴

部门意见

分管领导

意 见

办 公 室

意 见

主要领导

意 见

2.工作保密制度 篇二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它通过行使检察权, 打击犯罪, 保护人民,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和使用, 使得大量检察秘密信息隐于无形、传递快捷、复制方便、可控性减弱, 给传统保密措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压力。如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 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 成为各级保密组织和保密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二、当前检察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保密意识有待增强, 保密工作制度亟待完善

目前, 部分检察干警保密观念淡薄, 没有将保密制度法规教育落到实处, 有严重的麻痹思想, 错误地认为“天下太平, 无密可保”;少数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淡薄, 个别涉密部门管理松懈, 有的机关保密管理措施不到位, 泄密隐患较多;保密机制不健全, 制度执行不到位, 监管缺失, 防范能力滞后。[1]

(二) 密码设置制度不规范

部分干警密码意识淡薄, 疏于安全防范, 对涉密的计算机未设置开机、屏保密码, 对涉密电子文档未做加密处理, 使不明身份人员进入计算机系统进而查看、窃取检察秘密有了可乘之机。少数干警设置密码过于简单或使用原始密码, 使得该类密码形同虚设。

(三) 移动存储设备管理不够规范, 保密设施不健全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对移动存储介质性质上未作涉密和非涉密的区分, 用途上虽作了公用和私用的区分, 但不能严格遵守, 因此, 存在着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设备的现象, 检察秘密随之游移于工作环境与私人环境之间, 泄密的几率大为增加。

由于经费紧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些部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杀毒软件等盗版居多, 缺乏技术支持和后续的更新, 易受网络病毒、恶意软件的攻击和存在其它安全威胁。有的保密部门如机要室、机房、档案室等未按照要求安装监控、防盗、报警等安全装置。

(四) 因工作的对外联系为保密留下隐患

检察工作不可避免地与外界存在联系, 例如自侦案件的调查取证, 需要时常与银行、工商部门等单位接触。而寻求工作的协助, 又必然地让对方知晓检察机关的具体调查对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检察工作的保密留下了隐患。

三、检察保密工作隐患的原因性分析

应该说, 造成当前保密工作存在诸多隐患主要有以下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主观上, 信息化条件下保密意识淡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使得保密管理的对象、领域、内容、手段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泄密渠道增多, 窃密手段隐蔽性增强, 迫使保密工作从观念到防范方式都要进行根本性转变。可有的干警不适应信息化的工作环境, 仍旧固守着“关好门、锁好柜、管好文件, 保密工作就做好了”的传统观念。客观上, 保密专项经费不足。限于检察机关财政经费紧的困难, 保密专项经费也严重短缺, 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保密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2]

四、改善保密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 统一认识, 加强领导

正确认识面临的新形势, 牢固保密观念, 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 重视保密工作的开展, 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保障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的领导要自觉地把保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根据《保密法》的有关要求, 检察机关应专门建立保密领导小组, 做好机构健全、人员到位, 专人管理, 及时研究和解决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明确保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依据《保密法》做好保密工作。领导干部知密多、涉密广, 更要以身作则, 带头搞好保密工作, 为干警起保密表率作用。

(二) 强化教育, 搞好宣传, 促进素质提高

检察机关涉密范围广, 涉案人员多, 多数检察干警都有接触案件和国家秘密的条件, 可以说均为涉密人员, 有些院还有一部分聘用人员也可能接触国家秘密。因此, 加强对全院工作人员的保密教育, 提高保密意识, 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 对检察保密工作的任何麻痹和懈怠, 都可能给检察事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3]而认真做好检察保密工作的出发点, 就是要增强全体干警的保密意识, 抓好重点涉密人员尤其是要加强对新调进、轮岗、竞争上岗人员的保密教育工作, 使干警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增强保密意识, 自觉做好保密工作。在对干警的教育宣传中坚持做到:第一, 在形式上不断求活, 组织观看保密教育的影视资料图片、组织保密知识竞赛、进行保密业务研讨会等, 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干警强化保密观念, 自觉把保密工作融入到检察业务工作中去;第二, 在内容上不断求新, 在开展宣传教育基础上, 结合检察工作实际, 及时抓住发生在系统内外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把一些苗头性的现象与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三, 在效果上不断求实, 强化保密监督, 定期开展保密检查, 通过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和抽查、自查、互查等方式, 有的放矢, 解决问题, 确保检察办案工作的安全性。

(三) 完善保密制度与设施, 注重开展保密检查

建立健全保密规章制度, 建立重点涉密部门定期自查回访制度, 经常组织机要工作人员、档案人员等涉密人员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干警增强保密工作的责任心, 认真总结工作开展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 确保保密工作的正确方向。用制度规范操作行为, 降低人为因素诱发的各种泄密风险。同时逐步完善保密安全防护设施, 尤其是机要室、机房、档案室等保密要害部位的配套硬件设施。严格区分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加大监督力度, 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 认真开展保密检查工作, 结合检察工作性质和办案工作要点, 对本单位的保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以秘密文件资料的定密、印制、保密、使用、销毁等制度的执行情况及保密通信、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系统的保密管理情况为重点, 对本单位重点部门的保密工作进行检查, 对发现的问题, 进行集中整改, 促进保密工作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4]

(四) 增进沟通交流, 寻建全方位的保密体系

应该说, 保密制度并非只有检察机关在追求和完善, 实质上这应是机关单位共同的努力方向。这不仅是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的一种体现, 更是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说, 检察保密工作也时常需要其他单位的配合, 对于违反者的惩戒也需要主单位的执行, 而这对于该单位自身保密工作的推进无疑具有促进作用。更多的单位参与其中, 才能让全方位的保密体系的构建成为可能。

五、结语

只有坚持严格检查, 严格考核, 那么, 干警的安全保密意识一定能强化, 各项保密规章制度才能落到实处, 保密工作才会跃上一个新的层面。检察保密制度的构建只是开展好检察工作, 履行好自身职责的要求之一。我们应进一步扩展思维, 站在“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高度衡量自身工作, 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摘要:检察机关处在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查处职务犯罪工作的最前线, 工作中涉及和产生的秘密事件已经成为检察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 做好保密工作也成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 及时、准确、有效打击各类犯罪的重要保证。文章浅谈检察保密工作现状, 并提出若干意见以作探讨。

关键词:检察保密工作,密码设置,保密体系

参考文献

[1]徐莹莹.内蒙根河检察院强化保密意识加强保密管理[EB/O L].http://news.sina.com.cn/o/2010-09-25/112618157481s.shtml, 2011-02-25.

[2]贺铿.统计法及其需要完善的几个问题[EB/O L].http://wuxizazh i.cnki.net/Article/ZGR E200502022.html, 中国人大新闻网, 2011-02-23

[3]石琛福.浅谈新时期检察保密工作[EB/O L].http://www.sinola w.net.cn/shequ/yuanchuang/20041129104805.htm, 2011-02-17.

3.非正式制度与会计保密性 篇三

摘要:地域文化是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利用41个国家的数据,针对Hofstede-Gray框架的会计保密性假设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一个地域的阳刚性越强,个人主义越小,越可能具有较高会计保密性的倾向”,并通过对比中国的各行为习惯维度指数,得出“中国具有较高的会计保密性”的推论。会计既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又应该保持一定的透明度。该研究发现有助于加深理解中国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为国内地域行为习惯与会计行为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文献积累和借鉴。

关键词:非正式制度;会计行为;Hofstede-Gray框架;会计保密性

一、 引言

La Porta等(1997)认为,包括法律、媒体、管制在内的正式制度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因素。杨瑞龙(1998)等验证了正式制度对中国这一新兴市场的积极影响。然而,由于各国正式制度和制度的巨大差异,并且一些正式制度并不完善的国家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发展,很多学者开始关注非正式制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韦伯(1958)、诺思(2008)认为,不同地域长期积累的宗教、文化、习俗等非正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这些非正式制度可能会影响到正式制度的运行效果,尤其在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袤,民族众多,隐性契约作用不可忽视,非正式制度更能发挥其重要作用(陈冬华等,2008)。

地域人口行为习惯等是地域文化的具体表现,是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构成,既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也影响微观企业会计行为(Hofstede,1980;Gray,1988)。然而,关于地域文化与会计行为的研究一直停留在理论的概念框架内Hofstede(1980)。本文试图利用The Hofstede Centre网站上公布的41个国家的数据,检验地域文化与会计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之所以研究地域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对会计行为的影响,基于以下理由:一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明表明,包括法律、媒体、管制等正式制度以及公司自有的经济动机对微观企业会计行为的解释已经相当丰富,我们在很难从这些方面对企业会计行为做出更多的、更深入的增量解释;二是包括法律、媒体、管制等正式制度之外的非正式制度对企业会计行为做出越来越多的解释,尤其是在中国这一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新兴资本市场。因此,本文试图从地域人口行为习惯这种非正式制度入手,分析地域文化对会计行为的影响。这对于从宏观层面理解一个国家的企业会计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三是尝试为中国地域文化与企业行为的检验提供必要的和初步的文献累计和理论铺垫。中国地域广袤、历史悠长,长时间的沉淀,不同地域的气候、地理、风俗习惯等形成了不同特征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稳定性,但永恒不变的文化是不存在的(赵曙明,1997)。由于历史或者区位原因,可能不同地域的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更增加了现代中国地域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的地域文化的缓慢形成,具体表现于地方居民行为习惯的系统的变化,最终不同地域的人口会有系统化的行为差异,会计行为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限于笔者的能力、研究数据以及知识储备的限制,很难完整清晰地刻画出中国的地域文化框架,只能通过简单的国际比较研究为中国的地域文化与会计行为研究抛砖引玉。

会计行为有诸多表现,如会计稳健性、盈余管理、会计透明度等等。本文之所以选择会计保密性作为研究对象,理由有三:一是会计保密性本来就是会计的本质属性之一。除了一些可以公开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需要为企业的会计财务信息保密,在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下更是如此;二是出于投资者保护的目的,以往文献对会计信息透明度关注较多,却极少有文献关注会计保密性,忽略了会计的本质属性;三是由于数据的限制。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我们只能获取到样本国家会计保密性的数据。

本文的研究贡献有三:一是对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进行了实证检验,将地域文化对会计行为的影响从理论框架层面拓展到经过检验的实证研究。尽管概念框架中的六个变量我们仅发现两个变量显著,但这并不说明概念理论框架经不起实证检验。之所以如此,可能原因是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或者限于数据,我们没有控制其他国家的宏观环境变量。但该研究可以为在中国检验地域文化与会计行为提供必要的借鉴。二是我们利用回归数据验证了中国的会计保密性较高,这可以为进一步理解中国企业会计透明度提供实证参考。三是在Gray(1988)分析思路“国家文化影响会计亚文化,进而影响会计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文化影响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影响会计亚文化,最终影响会计行为”的分析思路。

二、 文献综述

关于会计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往经典的文献主要从两个大的领域展开研究,一是以La Porta等(1997)系列文献为代表的正式制度;二是以韦伯(1958)、诺思(2008)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在中国,大量学者检验了正式制度对会计行为的影响,如杨瑞龙(1998)等。但对非正式制度与会计行为关系检验文献的却不多见。陈冬华等(2013)检验了宗教这种非正式制度对中国公司治理的影响,随后国内也有学者开始宗教与企业行为的相关研究。阮荣平等(2014)检验了宗教对创业的影响。在地域文化领域,国外学者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潘爱玲等(2012)系统地回顾了文化对会计行为的研究文献。从国际文献看真正引发学术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是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的提出。Gray(1988)基于Hofstede(1980)跨文化研究的成果,在借鉴Harrison and McKinnon(1986)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文化影响会计亚文化,进而影响会计行为”的分析思路,提出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Hofstede(1980)将文化定义为“区别不同人类组织的集体心理模式”。由针对52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万名IBM员工的采访和调查问卷得出的大量数据,用统计方法归纳出地域文化与工作实践相关的四个文化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阳刚性与阴柔性。Gray由此提出会计亚文化四维度,即专业精神与法定控制、统一性与灵活性、保守与乐观、保密性与透明度,认为以地域人口行为习惯为表现的地域文化影响会计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影响会计行为,并提出了四个假设。但是Gray当时只是针对地域人口行为习惯对会计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理论假设,而没有进行实证分析,自此之后的大量研究分析都是围绕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进行的实证分析,集中于三个领域(潘爱玲等,2012),分别是会计稳健性(Liliana et al.,2010)、财务披露(Haniffa & Cooke,2002)和国际会计准侧协调(Schultz & Lopez,2001)。可以说Gray的理论在解释地域文化对会计行为的影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会计亚文化框架理论的提出,不仅为跨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考思路,增强了会计学术界对文化这一因素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也为推行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指明了方向。

近些年,国内学者也逐渐开始关注地域文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赵书松(2013)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下员工知识共享的动机结构问题。结果发现,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员工知识共享动机主要由个人兴趣、集体情感与责任、规则服从、成就感知、关系建构五个部分构成。该论文尽管没有进行国际比较,却隐含着不同地域文化会影响员工行为的假设。赵龙凯等(2014)研究了不同国家的地域文化特征对企业风险的影响。论文以来自35个国家共4 911个在中国注册的合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经检验发现,出资国文化特征中的和谐主义与不确定性规避会显著降低企业风险,而个人主义则显著增加企业风险。他们的研究扩展了国家文化特征对公司财务影响的研究,为行为金融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尽管这些研究都在探讨地域文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但并没有深入讨论一个国家内部的地域文化对企业会计行为的影响,这为以后的研究预留了创新和提升的机会。

三、 理论分析和假设发展

Gray(1988)提出会计亚文化的分析遵循“国家文化影响会计亚文化,进而影响会计行为”的思路。然而,笔者认为,国家文化和会计亚文化之间应该加入地域文化,尤其是在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广袤地域和多民族的国度,研究间于国家文化和会计亚文化之间的地域文化更凸显其重要意义。撇除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一个国家内部的文化也会因为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环境以及外族文化侵入程度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国家内部的地域文化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的性格和行为,而会计行为可能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一个恰当的“文化—会计行为”分析思路应为“国家文化—地域文化—会计亚文化—会计行为”。

综合前人对地域文化的解释,笔者对地域文化的界定为:地域文化是在特定地域内的特定文化体系,是具有该地域内生产活动特征的人文心态、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总和。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性、传承性、可塑性、多元性等特征。

地域文化对会计行为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

会计行为客体受制于地域文化。可以说,会计行为客体的方方面面都受制于地域文化。凡是通过会计行为主体的行动,能用价值量表示的,凡被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的客观事物在会计薄记系统生成过程中,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从更广义的会计看,企业里凡是资金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比如投资、筹资、以及经营活动,凡是有人参与决策的经济活动,都会受到人的性格以及处事风格的影响。而人的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地域文化所决定。所以有人参与决策的会计行为都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会计人员是地域文化对会计行为的作用媒介。地域文化对会计行为的作用媒介主要是会计行为主体,即会计人员。地域文化是在一个地区长期积淀的,包含生活习惯、宗教传统等行为方式在内的系列元素的集合。地域文化通过影响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而影响人的行为,其中就包括会计行为。但细究之,地域文化在直接作用于会计人员的同时,还会通过管理层、股东、债权人和相关利益集团等间接影响会计行为,虽然这些非会计行为主体不直接参与会计行为,但是他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以及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会对会计行为主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通过会计行为主体对会计行为间接产生影响。

笔者将使用Hofstede的文化维度指数,主要针对Hofstede-Gray框架的保密性假设进行实证检验——“一个国家的不确定性规避和权力距离越大,个人主义和阳刚性越小,越可能具有较高的保密性倾向”进行检验和补充。即表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越不喜欢模糊的事情,越是认为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越不被功名驱使,集体主义越高,其越具有较高的会计保密性倾向。保密程度在各国的会计实践和财务披露中均有不同的体现,随着资本市场的差异化发展和共享所有权的性质的变化,自愿提供披露信息的激励体制在得到不断加强,而联系到一个社会的文化维度,跟保密最密切的应该就是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权利距离(Power distance)、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维度。一个偏好保密的社会总是极力限制和维护信息的披露,以避免竞争和冲突,也就是高不确定性规避的体现。高权利距离的社会的特点就是信息的限制,以此来保护权利不平等得以维继。而保密性越高,往往会出现在集体程度较高的社会,这似乎意味着个人主义越小,该社会的保密程度会越高。同时,考虑可能对保密性产生次要影响的文化维度--阳刚性(Masculinity)、实用主义(Pragmatism)、放纵(Indulgence)。阳刚性维度,被用来衡量一个社会被竞争、成就、成功的驱动程度,由于一个社会被功名驱动程度越大,其竞争压力越大,为了维持其持续的竞争力,该社会往往趋于高保密性的特征,笔者的分析似乎与Gray的假设相违背,此处暂不做定论,有待后续的实证分析检验。另外,还有两个文化维度是Hofstede在后续的研究中陆续提出的,即实用主义维度和放纵维度,Gray在1988年限于当时Hofstede尚未提出这两个文化维度,故没有将这两个文化维度纳入其假设中。实用主义维度,被用来衡量一个社会的务实程度,一个社会越务实,其透明性往往比较高,相对地,其保密性可能会比较低;放纵维度,被用来衡量人们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的程度,如果一个社会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被满足,其往往受外界的压力较大,保密性较低。因此,我们提出假设:

H1: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阳刚性越大,会计保密性程度越高;

H2: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放纵越小,会计保密性程度越高。

经过检验,本文研究假设得到验证,实证检验略。

四、 研究结论

我们利用The Hofstede Centre网站公布的41个国家的地域文化数据,对Hofstede-Gray框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发现:“阳刚性越大,个人主义越小,越可能具有较高保密性的倾向”。即表明这个社会越是认为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越被成就功名驱使,越喜欢模糊的事情,集体主义越高,越不以务实为方向,越约束自己尽可能控制自己欲望的满足,其越具有较高的会计保密性倾向。实证结果表明,地域文化是影响会计行为的重要变量,至少,地域文化可以影响到企业的会计保密性。

参考文献:

[1] 陈冬华,胡晓莉,梁上坤,新夫.宗教传统与公司治理[J].经济研究,2013,(9):71。

[2] 陈冬华,章铁生,李翔.法律环境,政府管制与隐形契约[J].经济研究,2008,(3):98。

[3] 诺思(Douglas C.North)著.杭行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4] 潘爱玲,李彬,林亚囡,宿伟娜.文化对会计的影响:文献述评及未来研究展望[J].会计研究2012,(4):20.

[5] 阮荣平,郑风田和刘力.信仰的力量:宗教有利于创业吗?[J].经济研究2014,(3):171-184.

[6] 韦伯(Max Weber)著.于晓,陈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三联出版社,1958.

[7] 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经济研究1998,(1): 54-62.

[8] 赵龙凯,岳衡,矫堃.出资国文化特征与合资企业风险关系探究[J].经济研究,2014,(1):70-82.

[9] 赵书松.中国文化背景下员工知识共享的动机模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5):26-37.

[10] Gray, S J.Towards a theory of cultural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systems internationally[J].Abacus,1988,24(1):1-15.

[11] Haniffa, R.M., and T.E.Cooke.Cultur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isclosure in Malaysian corporations [J].A Journal of Accounting Finance and Business Studies, 2002,38(3):317-349.

[12] Hofstede, G.Culture's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M].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198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130203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14YJC630108);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号:2014SJB12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2014M560022)。

作者简介:沈永建(1978-),男,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李健(1988-),女,汉族,山东省武城县人,山东省财政厅科员,研究方向为企业会计信息;沈雨欣(1993-),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南大学商学院金融专业学生,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宋玉(1979-),女,汉族,安徽省宿州市人,南京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厦门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

4.保密工作制度 篇四

1、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保密法》,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秘密,保守工作机密。

2、明确保密主要事项和范围。实验局机关涉密事项主要是:中央、省、市和本局具有保密内容的文件、文稿及领导同志不宜公开的讲话和指示;尚未公开的干部调配和推荐名单,以及考核、审查情况;局党组会议、局务会议、办公会议、民主生活会、各科室会议记录及暂不能公开的会议内容;来信来访和案件方面不宜扩散的内容;各类干部(职工)名册、各种印信、证件、内部电话记录、收发文件登记簿及工作笔记本等。

3、树立经常性保密意识。自觉做到不该问的绝对不问、不该看的绝对不看、不该记录的绝对不记录、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不得在私人通信、电话中涉及工作机密,不得在公共场所和子女、亲友面前谈论机密,不得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传达机密事项。

4、做好保密文件材料的保管工作。保密材料的印刷、收发、传递、阅办、清退、保管、归档、移交和销毁等,都要严格履行登记签字手续,防止丢失。不得翻印、复印带密级的文件。秘密文件必须存放在有保密措施的地方,平时工作使用的,要注意随时入柜加锁。秘密文件及秘密事项存入计算机或其他存储介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失密、泄密。

5、严格控制涉密文件的传阅范围,不得随意扩大。秘密性会议,不得让无关人员参加。

6、外出工作或开会,一般不得携带密级文件,必须携带的要经领导批准,并采取严密措施保管,用毕及时归还。

7、注意新闻保密。向报社、电台等媒体投递新闻稿件,不得将不宜向社会公开的事项提供给媒体,一时难以把握的,应交分管领导审定。

8、涉密计算机实行专人专用,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定机定人定号,做好登录口令设置,并登记备案。

5.单位保密工作制度 篇五

一、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档案法》和《保密法》,增强保密观念,定期检查保密纪律执行情况。

二、查阅本部门立卷的档案,需经部门秘书向档案室查阅。

三、查阅有密级的档案和文件,需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后限在档案室内查阅,不得复印。

四、因工作需要跨部门查阅档案,应征得该立卷部门负责人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查阅。

五、校常委会记录、校务会记录由党办主任、校办主任在档案室内查阅,不得复印。

六、科研档案查阅有密级的只限该课题组负责人直接查阅;无密级的需经该课题组负责人同意后方可查阅,一般不对外开放。

七、研究生教学档案需经该研究生导师或其本人同意,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查阅。

八、严守机密,文件内容不得随意泄露,未经允许不得摘抄、照相、复印。经允许摘抄、照相、复制的要妥善保管,用后自行销毁。

九、严格遵守档案库房管理规定,库房重地非本室人员一律不得入内,做好“八防”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保密。

单位保密工作制度2

一、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档案法》和《保密法》,增强保密观念,定期检查保密纪律执行情况。

二、凡本单位人员因工作需要查阅档案,应在档案室查阅,并办理登记手续,如确需借出必须办理借阅手续,并及时归还。

三、凡查阅密级档案,需经分管领导签字批准后方可借阅,否则一律不予外借。

四、凡查阅或借阅档案资料者,均要注意安全保密,不得擅自复制转借他人或外单位,更不得涂改、损坏、裁剪、拆散、抽页等,违者按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五、外单位借、调阅档案、资料,需持单位介绍信,经分管领导签字批准后方予接待。

六、凡未经整理、登记完毕的档案材料,一律不借出。

七、提高警惕,加强库房安全管理,查阅档案资料时严禁吸烟,严防坏人盗窃国家机密。

八、档案人员要做好保密工作,已划分密级的档案,在案卷上注明标记,不准私自摘录和随便利用机密内容的档案。

九、严守机密,文件内容不得随意泄露,未经允许不得摘抄、照相、复印。经允许摘抄、照相、复制的要妥善保管,用后自行销毁。

6.保密工作责任制度 篇六

第1条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接受保密监督,模范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和下列保密守则:

(一)不泄露党和国家秘密。

(二)不在无保密保障的场所阅办、存放秘密文件、资料。

(三)不擅自或指使他人复制、摘抄、销毁或私自留存带有密级的文件、资料。确因工作需要复印的,复印件应按同等密件管理。

(四)不在非保密笔记本或未采取保密措施的电子信息设备中记录、传输和储存党和国家秘密事项。

(五)不携带秘密文件、资料进入公共场所或进行社交活动;特殊情况确需携带时,须经本单位保密部门或主管领导批准,并由本人或指定专人严格保管。

(六)不准用无保密措施的通信设施和普通邮政传递党和国家秘密。

(七)不准与亲友和无关人员谈论党和国家秘密,管好身边工作人员和配偶、子女。

(八)不在私人通信及公开发表的文章、著作讲演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

(九)不在涉外活动中或接受记者采访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确因工作需要涉及或提供党和国家秘密的,应事先报

经有相应权限的机关批准。

(十)不在出国访问、考察等外事活动中携带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物品;确因工作需要携带的,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第2条单位党政领导对保密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在研究、部署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工作时,要同时对保密工作提出要求做出安排,做到业务工作管到哪里,保密工作管到哪里。

第3条 单位党政领导要带头贯彻执行中央、省、市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指示、决定,定期研究保密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7.工作保密制度 篇七

一、全涉密的人员管理思想

相比高校, 科研院所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几乎所有员工都涉密, 即便个别不涉密的工勤人员也纳入保密教育管理体系中, 这种全员涉密的单纯人员结构使得科研院所在人员保密教育方面做得很出色。科研院所的每位员工都接受了上岗前的保密培训、在岗中的保密教育、离岗后的保密承诺, 良好的保密意识在每位员工身上得以体现。

高校的人员管理一直是保密管理工作的难点, 因为高校的人员构成相比科研院所复杂得多。涉密人员就有涉密管理人员与涉密科研人员、涉密教工与涉密学生之分。非涉密人员就更加复杂, 包含教师、学生、工勤人员、外籍人员以及因校园开放而存在的社会人员等。

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员应当全局考虑人员管理问题, 从两方面开展此项工作。第一, 给人员分类。将教职工、学生以及工勤人员纳入学校保密管理体系中, 进行不同程度的保密教育。针对社会人员和外籍人员这类特殊群体, 则侧重做好关注与防范工作。第二, 对纳入保密管理范围的人员进行针对性教育。借鉴科研院所的管理办法, 全体人员, 而不仅仅是涉密人员, 都应进行保密法等基本保密知识的培训, 使其明白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项工作的开展, 旨在使高校全员树立良好的保密意识, 改变保密仅仅针对涉密人员的旧观念, 在教会涉密人员不外泄的同时, 也杜绝非密人员去接触。而针对涉密人员, 应学习科研院所重视专业知识的特点, 不仅学习保密基础知识, 更注重信息安全等专业知识, 有的放矢, 全方位武装每一位涉密人员。

二、全封闭的涉密场所管理理念

高校相比科研院所的另一劣势就体现在科研场所分散方面, 毫无疑问, 科研院所全封闭的场所管理为其保密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便利, 人员、设备以及资料的出入得以把控就使得秘密信息在基础环节得到了有效控制。与此相反, 高校因为学院、系所以及项目组的分散导致科研场所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散落的科研场所就使得对人员、设备和资料的把控更加困难。

现行的高校管理模式下, 实现科研场所集中, 实行全封闭管理难度较大, 但并不等于高校无法实现这一模式。借鉴科研院所的全封闭管理理念, 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员应积极探索这一途径, 开展创新工作。近年, 随着保密工作的发展, 高校很多涉密学院、系所以及项目组已经渐渐采取涉密办公、科研集中的管理模式。例如在科研场所规定一个或多个办公室为保密室, 所有与涉密相关的工作均在此进行, 这就便利了保密管理。在今后的工作中, 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员应开阔思路, 积极探求集中全校涉密科研场所的办法, 力争实现类似科研院所全封闭管理的模式, 或者在现实与理想中寻找平衡点, 做到更进一步的相对集中, 为实现保密工作有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三、监控审计的互联网管理方法

涉密信息不上网, 上网信息不涉密, 科研院所为做到此点, 严控互联网在所内的布点和使用。现有的科研院所互联网管理模式基本为:固定场所内指定少量计算机可连接国际互联网, 供所内人员查询资料使用。然而, 与此相反, 高校则遍地都是互联网计算机, 可以说高校的保密管理就是在整个互联网计算机大环境下保护小范围的涉密计算机。

基于以上原因, 高校的互联网管理更应借鉴科研院所一些好的方式,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科研院所在所内登录互联网需要核对身份, 实名上网, 并记录上下网时间。高校因为登录互联网的点很多, 场所不固定, 因此做到身份核对和时间登记比较困难, 但做到初步实名上网是可行的, 例如IP地址实名登记、MAC地址绑定等。第二, 科研院所的互联网计算机均加装“上网行为管理系统”等各类上网行为监控与审计软件, 使用先进的管理系统是保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可以做到访问控制, 规定人员必须使用身份卡等登录互联网, 这样就简便地实现了实名上网并自动记录上下网时间功能。此外, 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可以对上网者的行为进行监控和审计, 提醒上网人员在进行信息传递等重要操作时注意保密问题, 例如在发送或接受信息前再次确认信息的合法合规性。同时, 管理系统的审计功能还可以事后查看人员上网行为, 有无违规传递信息等。高校可以借鉴此做法, 选择合理的“上网行为管理系统”, 这将给保密管理工作带来长足进步。第三, 借鉴科研院所的管理模式, 最值得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员注意的是严控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高校移动存储介质的广泛使用给保密工作带来难度, 对于既有涉密计算机又有非涉密计算机的涉密人员, 往往容易产生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的违规行为, 学习科研院所的经验, 严控涉密人员的移动存储介质可有效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 这对保密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8.做好保密工作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保密工作;提高素质;加强管理;技术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工作信息大量增加,客观上增加了保密工作的难度,一旦发生泄密事件,将会给国家及铁路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站段作为铁路基层单位,提高保密防范意识,强化保密基础管理,确保党和国家秘密安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保密工作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新特点,抓好技术支持,迎难而上,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好服务和保障作用。

一、紧跟时代要求、提高素质,夯实思想防线。

当前铁路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化的情况下,不断加强和促进保密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强化提高保密意识,夯实思想防线至关重要。

一是要发挥保密组织作用。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决定,把保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逐级负责制,强化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落實,分管领导带头履行保密职责,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保密部门工作汇报,解决保密工作中存在问题。

二是要吃透保密文件要求。要将路局保密规定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纳入到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中,并做好学习笔记,组织交流座谈,有针对性的制定落实措施,扎实推进保密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要开展宣传教育。站段及车间充分利用交班会、联检验收、专项检查等时机,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保密意识,防止有意或无意的泄露秘密。

二、突出管理重点、有章可循,筑牢制度防线。

要通过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相应的保密管理措施和相关处罚规定,将涉密部门、部位和重点涉密人员的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一是要加强涉密人员教育管理。保密部门负责人熟悉保密业务,每年定期开展忠诚教育和安全保密教育,涉密人员全部签订安全保密责任书,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同时组织、人事部门做到对保密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岗位资格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从事保密工作。任何一个可能泄密的场合都要注意保密,因此对携带秘密载体的涉密人员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要在教育对象上增强针对性。对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教育,强调多研究,做到重视和支持保密工作;对保密工作人员举办培训班,强调多培养,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提高防泄密、防窃密能力;对一般干部广泛教育,强调多提醒,树立“人人皆涉密”的思想,营造浓厚的氛围。要在教育内容上增强新颖性。把保密法律法规的宣传和高新技术的学习作为重点内容,使涉密人员增强保密意识,了解现代通讯设备、计算机网络泄密的原理和预防措施。要在教育方式上增强灵活性。将保密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常规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保密教育与涉密岗位相结合,不断增强涉密人员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责任感和信心。

二是要加强设备管理。放置密码设备的房间应保持安全、保密、安静,闲杂人员不得随意进出、走动,并在该房间内安装铁门、铁窗、铁柜和防盗报警系统,保持环境良好。不存在违规布线加密传真机的问题;不存在私自连接非涉密设备、加装分机和更换其他终端问题。密码和密码设备手续齐全、登记规范、帐物相符,能够做到双人监管,值班人员交接班时能做到认真清查核对密码和密码设备,专柜存放,领用和归还做到严格登记,并履行交接手续。密码工作人员离开工作场所时,能够做到将与密码相关的资料、载体等放入保密柜。回复密传文件,做到坚持“密来密往”的原则,严禁“密来明复”。

三是要加强资料管理。密码电报的签发、递送、阅办、保管、归档和销毁工作符合管理要求;复制密码电报坚持从严控制,复制的密码电报视同原件管理;不得违规转发、摘发、复制和扩大阅读范围;密码电报能够做到专柜存放、专人管理;在加密传真机使用上规范管理、不得密电明复、明密混用;传达密码电报坚持在具备安全保密的环境中进行,不使用无线电话、录音录像设备、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需销毁的密码电报应做到开列清单,经主管领导签字后,由2名密码电报管理人员按照要求监销。在涉密文件起草环节上,定密符合科学准确要求,密级标注符合要求,涉密文件在涉密计算机上起草,办公环境符合安全保密要求;在印发和传输环节,印发报送范围遵循“根据工作需要知悉”和“知悉范围最小化”原则;召开各种保密会议,会场采用统一保管手机和安装手机干扰器的措施,确保信息安全。在阅读管理涉密文件环节,符合保密管理制度,不允许超范围阅读传达或擅自复制汇编文件信息资料,阅读环境符合保密要求;在清退销毁涉密文件环节,坚持定期进行清退和销毁,手续健全,做到个人持有涉密文件资料不过夜,文件阅后立即交保密干部按规定保管。

三、侧重信息安全、多措并举,构建技术防线。

随着信息时代来临,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网络正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中各个方面,信息时时处于暴露威胁之中,信息保护变得更加重要。作为站段涉密部门要清醒的认识到这给保密工作带来的巨大隐患。

一是要定期巡查。由保密部门牵头,计算机维护部门配合,每季度联合对互联网计算机检查一次,确保每季度全部计算机覆盖检查一遍。重点检查七个方面:是否对非涉密网络处理信息类别进行了明确规定。是否制定了非涉密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制度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是否对非涉密网络定期开展保密检查。是否与涉密网络连接,连接控制措施是否符合保密要求。是否接入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是否在非涉密应用系统中存储、处理、传递涉密文件信息资料。是否在非涉密服务器和计算机终端上存储、处理涉密文件信息资料。特别是严禁“一机双网”,严防办公网信息外泄,在特殊、敏感、重要时期,结合有关要求加强临时抽查,同时建立计算机保密检查登记签认制度。

二是要关注网络信息。站段宣传部门及车间要高度重视互联网舆情风险,加强职工安全上网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法制信息安全保密等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安全保密意识和依法上网、安全上网的自觉性,坚决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尚未公开发布的内部文件、电报等文档资料不上互联网。

上一篇:2024年上半年粮食购销调控科工作总结下一篇:银行安全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