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精选7篇)
1.看 篇一
“新国九条”是利好吗?是, 不过谈不上重大利好。当前经济下行, 房价走弱, 资金外流, 再加上IPO开闸又带来新的压力, 资本市场承压较重, 在这种情况下, “新国九条”的出台只能给市场提振一些信心, 短期并不能改变资本市场的走势。
对比老的“国九条”, 新文件并没有超预期的东西, 很多方面老的文件里都有提及。《意见》不过是对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探索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做一个总结, 用国九条的形式予以强调。可是, 困难不在于说明我们要建设一个怎样的资本市场, 而在于如何建设这样的市场;困难不在于提出若干原则性意见, 而在于制定更细化的执行措施并且得到落实。
我关心两个问题:其一,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其二, 股票发行由审批制向注册制转变。
一个以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为主体的股市是很难有好表现的。其一, 这些企业很难创造好的利润, 因而一般来说没有红利可分。宋林一顿饭吃掉120万, 你指望这样的企业有利润给你分红吗?其二, 就算个别国企能够创造好的利润, 它有什么理由把利润分给股东们?想一想吧, 当了这一届董事长, 不知道下一届董事长谁来当, 为什么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
中国股市不分红, 他们增发股票, 配送股份。这是在借投资者的钱还投资者的钱, 借新钱还旧账。这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下线进入, 但显然不可能总这样。这就是中国增长率世界最高, 股市却最熊的原因。这玩法在别的市场是不能想象的。在香港、美国市场上, 公司不仅分红政策透明稳定, 还常常是四季分红。
不仅如此, 国企高管和西方上市公司高管对待股价波动还有着根本不同的态度。西方上市公司的高管需要努力维护股票价格, 因为如果股价大跌, 就容易被人收购, 从而失去高管的位置。国企则不同, 虽然是上市公司, 但老总由政府任命, 即使股价大跌, 也未必影响其去留。
因此, 中国股市是投机的市场, 不是投资的市场。靠混合所有制或者经营国资替代经营国企是混不过去的, 靠加强管制则更是走错了方向。新股上市要审批, 可是股市表现好坏跟负责审批的官员并没有关系, 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坏公司通过虚假包装上市的情况, 而那些无法在国内上市的好公司, 就会选择到国外交易所上市。最终, A股市场就可能留下一堆烂公司。这些年, 我们一直讲完善退市制度, 然而实际情况怎样呢?现在退市都成了重大新闻。
2.看时间,看对象,看外因 篇二
一、以时间为序,分段把握诗人情感
人的情感起变化,得有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诗人的情感它不是突然就产生的,可能之前有一个铺垫,之后有一个延伸。如果从时间的角度进行条分缕析,我们可以在纵向上把诗人的情感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个阶段。如果我们尝试着在这三个时间段上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体会把握,就可以把诗人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情感细分出来,就可以快捷而且准确地解读出诗人的多种情感(或者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例1:(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 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
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
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入手。本诗表达的是梦醒时分,诗人思念家乡与亲人的惆怅之情。但从时间上看,诗的第一、二句并未写其惆怅,而是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毫无悲切之感,而诗人恰是以此来衬托自己的惆怅之情,因此诗人的情感前后有一个转折的过程。
[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例2:(201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
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
门对寒流雪满山。
(1)请简要分析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解析]前三句诗恰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有利于考生切分诗人的情绪。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就能够体悟作者的情感。“九日驱驰”说明诗人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说明诗人是怅惘的;说友人“诗思清人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欣赏。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二、细分咏叹对象,不同对象不同情感
诗歌是通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的,应当注意一首诗中生发情感的主体可能不止一个人。这里的情感主体可以是诗人自己,也有可能是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还有可能是诗歌中涉及到的有关人物。所以我们就必须从不同的对象,多角度进行考察分析,才有可能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诗歌中蕴含的多种感情。
例3:(2014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解析]本题题干中明确提到“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可见抒情的主体不是单一的。从具体的诗句可以分析出三种情感:“番腾妆束闹苏堤”有爱春之情;“留春春怎知”、“凌波寸不移”含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表达了叹春归去之情。
[答案]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例4:(2014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部分已经给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愁”或“喜”,考生可以选取任意一个角度作答,也可以两者兼而有之。解答时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写出诗歌主要表达的情感(或悲,或喜,或“悲喜”兼有),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案]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三、不遗漏引发情感的任一外界因素
人的情感通常是受外界触发而产生。诗歌情感多元化常常是因为多重外在因素引起的,包括诗人造访某个地方所引发的联想、景的目睹变化、事的发生回忆、物的刺激触发等等外在因素,这些都会引发人的情感。所以考生在读诗的时候,就要细细分析诗人的情感有没有因为外因的变化从而导致情感的复杂多元。
例5:(2014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黄莺儿
赠 燕
[清]张?摇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注]。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endprint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8.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花落”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写燕子带给诗人的感慨,燕子怜惜花朵故衔花修补房梁上的花朵,实际上也是作者托物言情,表达自己的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和王导、谢安家族的没落给诗人带来痛衰之情。可见本诗中诗人的情感是受了外界不同事物的影响。
[答案]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斑剥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例6:(2014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 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9.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察,当然这是建立在对诗歌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要求考生回答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只看诗歌本身,或许略显朦胧,所以命题人在题干中给出“小乌巾”的注解——“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因此我们知道诗人因为韦曲春景之美而心生归隐之意。而诗歌后面的注释表明了作诗背景“求仕于长安而未果”,求仕不得,难免心灰意冷,于是说上几句归隐之语自然之极,这种情感很复杂,说是要归隐,未必真归隐,发发牢骚或自我安慰均有可能,不过对自然美景的不舍倒是真实可感。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综合利用文本试题中的各种信息,甚至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诗人的情怀。
[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归
[宋]周 密
夜深归客倚筇①行,
冷燐②依萤③聚土塍④。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①筇:本是竹的一种,这里指竹杖。倚筇:扶杖。②燐:燐火,俗称鬼火。③萤:指萤火。④土塍:田野里的土埂子。
问:“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 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
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
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
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
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问: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羁绪”之情由哪些原因所引发。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 堂 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问:“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浪 淘 沙
[南宋]邓 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邓剡被元兵俘虏,和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途经台城(南京),作了此词。
(1)请说说“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中“一叶”的妙处。
(2)全词以“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作结,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①江上夜泊
黄 机■②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1)上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请说说下片的“泪”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2.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
3.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4.(1)“一叶”点出这是初秋季节,突出了作者的孤独之感和对身世飘零的慨叹。(2)当年南京城名门望族的住宅都成了废墟一片,长满了青青野草。作者运用典故和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命运无常、国家兴亡之感。
5.(1)上片写诗人夜泊江湾,描绘了一幅水底鱼龙翻动,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的景象。以江水汹涌烘托内心无法排遣的忧愤,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2)诗人个人功名无成的伤感之泪;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无心抗敌,作者为国立功、收复失地的远大理想无法实现,“泪”中蕴含着心系天下兴亡而又报国无门的忧愤痛心之情。
3.看 篇三
兴趣提供学习动力
很多考生参加自考是为了将来好就业,自学考试专家提醒:如果没有兴趣,学起来会非常吃力,而有兴趣,学习起来特别有劲头,一点都不觉得累。自考老师认为,兴趣是考生学业成功最大的动力。如果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不但有可能影响学习状态,将来就业后也可能找不到谋求事业发展的动力。在挑选专业时,自考新生要先考虑本人兴趣爱好。由于自考的专业都是围绕社会经济各行业的发展情况开设的,因而考生在寻找对口工作时不存在太大困难。就业导向适度考量
据自考专家介绍,部分考生在选择自考专业时并没有明显的个人兴趣,而是出于将来就业的目的,就业的风向标并非是绝对的。有些专业看似就业市场庞大,但学习该专业的考生更多,就业竞争更为激烈。提醒广大自考生,以就业为选择专业主要依据的考生,切忌人云亦云,要先对进入考虑范围的专业深入了解。考生可多从新闻等渠道收集相关的就业信息,了解行业发展、人才需求及从业人员的收入等情况,最好找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亲自介绍,再做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万金油”似的专业很受考生青睐,诸如老牌的法律、就业“新贵”人力资源管理等。这类专业可以从事的行业很多,就业面限制较小,人才需求规模也比较庞大,“入错行”的风险较小。但由于学习此类专业的人数众多,竞争同样激烈,就业后工作性质和待遇差距也较大。考生在选择这类专业时,还要在利弊之间仔细权衡,不要把对专业的选择完全当作就业的赌注。个人基础心中有数
个人基础对选择自考专业有多大的影响?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
自考专、本科两阶段各门课程是按高等教育水平要求的,没有什么绝对的“疑难课程”。自考专家告诉我们,考生考虑自己的学习基础时,要对一些课程的难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再决定自己是“迎难而上”还是“绕道而行”。有了心理准备,至少可以减少选择专业时的盲目性。考虑个人基础,很大程度上是在考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意志力。自考老师提醒,如果因某门课程学起来有困难而避开一些专业,未必不是一种理智的选择,毕竟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如果过度缺乏自信,一遇困难便想退缩,同样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状态。
4.看目标,别看脚下 篇四
看过“高空表演王子”阿迪力的表演,在杭州铜庐山水旅游节上,表演在富春江江面上进行,钢丝绳横贯在一千多米的江面上,江风很大,钢丝绳一直在摇晃,
但,阿迪力还是起步走了,很慢。
祸不单行的是,江面中的一只游艇突然撞了一根固定钢丝绳的拉线,钢丝绳剧烈的`摆动起来。
数万观众都摒住了呼吸,阿迪力停住了动作,他站在钢丝绳上丝毫不动。
我把高倍望远镜对准他,他的身子十分挺拔,他的头纹丝不动,他的眼神朝着对岸。
三四分钟后,钢丝绳减缓了晃动,他又起步了,观众中爆发出阵阵掌声。
阿迪力对媒体说,如果这样高难度的技艺浓缩为一句话,那么这句话应该是:“看目标,别看脚下。”
比阿迪力说得更意味深长的还有一位,是个叫不出名儿的领班,他在即将开业的酒店培训服务员,
他要求每人端一碗水,走到指定的座位,不允许洒出来。
但没一个人成功。
领班说:“别盯着那碗水,得看住你的座位。”
服务员问:“为什么呀?”
领班说:“你碗中的水永远在动,而座位是不动的。”
于是我记住了。
5.向前看,向后看作文 篇五
故曰:“省乎己,知乎行,达乎天下。”
反省,给人生道路立上标杆,使人可以明确其目标,策马前行。晚晴名臣李鸿章年少时也属纨绔子弟,每日只想与同伴出游寻欢,不求进取。他自己虽知行为不佳,亦有悔改之心,但每每立誓痛改前非次日便将曾经的热血抛至九霄云外。后来遇一得道大师,大师告诫他在每日睡前反省一日的作为。不多时,李鸿章便从这方法中受益,专心读经,专取功名,终获成功。诗经云:昨日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思之为“意欲追来日,还需省前非”。反省过去的行动,同样是过去的内心,只有明悟了道理,从过去汲取智慧,明确今后的做法,方才取得成功。“吾日三省吾身”,其言甚善。
德国是一战的轴心国,将世界推向了杀戮的深渊,最终战败,接受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也算是自食其果,可德国的一些民众并未停止他们狂热的民族战争意识,没有从战争的恶果中吸取丝毫的教训,最终使世界重燃战火。这样错误的行为直接断送了德国美好的前途,须知,那时德国的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一。值得庆幸的是,二战后德国民众对战争进行了深刻地反省,对曾经犯下的罪行表达出真诚的悔意,从而取得了世人的原谅,重新回到正常国家之列。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在对待二战的反省与态度,民众曲解历史,对战争引以为豪,丝毫没有反省悔过之意,最终导致其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恶化,众叛亲离。由此可见,反省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走向,没有反思意识,只能重蹈昨日的过错,找不到走向未来的正确道路。
向后看的人生哲学不只有以史为镜的反省,还包含着如一个安详老人静坐火炉旁,蓦然回首般评点回味人生;还有在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时,如海子般返璞归真的选择。这一切属于向后看的哲学,又何尝不属于反省呢?由反省而把握未来的方向,这何尝不是智慧的人生呢!
6.看 篇六
全面小康社会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目前, 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 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居民消费结构优化, 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 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 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包括社会保障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 以及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秩序等。而这一切最终要体现在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上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人均GDP预计为25000元, 相当于现在的3000美元左右。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美元币值变动等因素, 2020年, 人均GDP可达4000到5000美元之间。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些社会指标主要表现在城市化程度、社会结构的构成、教育、科技的水平以及社会生活质量等几个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及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是居民用于食物消费的支出与总消费支出之比。一般来说, 居民收入水平越高, 恩格尔系数越小。根据国际经验, 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时, 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约30%左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均将继续下降。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可以降到30%以下,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可以降到40%以下。从社会角度看, 发展有财富积累问题, 还有财富分配问题, 分配的状况又会反作用于财富积累和社会稳定, 均衡发展要实现社会公正、安全、机会平等和社会保障等。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在0.45以上, 收入分配不甚合理。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居民的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差别将会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相对差距也会缩小。相应地基尼系数将会逐渐降低, 2020年有可能下降到0.4以下。
高质量的生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之上。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社会, 才算得上是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创造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利环境和条件,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协调的社会, 是一个社会控制机制完善的社会, 是能有效化解内部矛盾的社会, 是建立在尊重人的权利基础上的法治社会。和谐社会中, 主要的利益群体都能够通过制度化的手段, 通过正当途径满足自身的需要, 无须越轨便能满足正当合理的要求, 这样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合理的、稳定的, 不会发生重大的社会冲突。以人为本,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要求,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维护公平、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建设和谐社会, 最为重要的条件是完善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这样的机制一旦形成, 当社会中出现不和谐因素时, 这种机制就能够自发地搜寻、发现这些不利因素, 并发挥调节、矫治的作用, 以减轻、化解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冲突, 化解大量的微观层面的利益摩擦, 减少各种社会矛盾, 从而有效地整合社会各阶层及各种力量, 使社会结构保持平衡,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提高生活质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老百姓角度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就是要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 相应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积极扩大就业, 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逐步理顺分配关系,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具体地说, 今后应主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以人为本, 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改革和发展, 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人为本, 不仅仅是为了激发人们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进步,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因此, 我们必须从传统的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到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上来,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就是要以人为本,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这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人民群众生活彻底改善的长远利益。
二是优化消费结构。建设小康社会是为了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的提高又是通过消费质量的提高来实现的。因而, 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优化消费结构, 提高消费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目前, 我们正处于从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过渡期, 进入了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期间消费结构升级, 工业化进程加快, 城市化速度上升, 人口大量转移, 社会财富迅速增加。这一时期也是消费结构变化最快的时期, 消费结构将由生存型、温饱型, 向质量型、发展型、享受型升级, 人们不但要吃饱, 而且要吃好、营养均衡全面, 喝上清洁的水, 呼吸新鲜空气, 还要住得舒服, 行得方便, 享受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文明。当然, 物质的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 高质量的生活还要有高素质的人来创造并享用。没有高素质的人, 就不可能享受当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丰富成果, 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生活质量。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 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因此, 适应消费结构变化的需要, 还要加速发展文化教育科技事业, 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同时, 还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秩序, 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和消费者权益, 建立健全完整的消费法律制度和运行规则, 依法保障消费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满足。
三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就业是民生之本, 居民主要通过就业的形式参与社会经济生活、获得收入来源、提高生活质量。使全体民众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重要条件是充分就业。只有就业水平比较充分, 就业结构比较合理, 就业者素质提高, 才能有效创造和分享社会财富, 才能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因而充分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目标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既要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还要注意优化就业结构。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充分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 广开就业门路, 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 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 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 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而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以保证经济不断发展、缩小三大差别、实现社会稳定, 确保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是扩大居民收入, 形成稳定的社会中间阶层。收入是改善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了, 提高生活质量才有可靠的保证。随着经济的发展, 要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逐步构筑稳定合理的社会结构, 形成稳定的社会中间阶层。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 会带动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提高, 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从国际经验看, 最稳定的社会应该是中间社会阶层占多数的社会。今后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力争到2020年中等收入阶层比重达到40%。
五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 也是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稳定机制, 是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 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工具, 也是社会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包括基本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险。因此, 完善人人享有、体系完整、制度健全、水平适当、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建立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 着力改善医疗卫生状况和医疗水平, 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 力争2020年社会基本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
7.不看医生看美景 篇七
动物画和人物画给人以生意盎然的感觉,运动的生命生发气强,可以调节心情。根据五行之中木火相生的道理,木生火,火使人心里暖暖的,感到喜悦,这就是动物画调节人的喜悦情节绪应心火的结果。喜应心,心情不好,心里憋着怒气,看看这些画,怒木生喜火,顺其自然;若再来一副八骏图、美人图,会使人血脉喷张,心情激动,这种方法特能解除压抑的怒气、抑郁的肝胆功能,是消除怒与压抑的良方。艺术疗法的高明之处可见一斑。艺术就是医术(谐音),大家没想到吧?
本期,编辑将向你推荐艺术养生系列音乐及书籍,让你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学到养生的诀窍。
静听林海创作的《琵琶语》。反复的前奏,将人带入一种缠绵悱恻、欲说还休的境界,淡淡忧伤的琴键声,加上东方乐器琵琶所独有的“泣泣私语诉衷肠”之特点,感情就这样一步一步被牵引,最终让人沉醉在音乐意境里而欲罢不能。其间,小提琴、中提琴、钢琴、洞箫、时隐时现,很好地完成了和声的作用。既突出了琵琶如歌如泣的特点,又进一步丰富了曲目的表现力和思想感情。
与您共分享可吟亦可凑之诗篇: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范仲淹——苏幕遮别恨(碧云天,黄叶地……)
杜牧——寄场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变难……)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
司马光——西江月(宝髻耘髹挽就……)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干树……)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看】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