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环保教学论文

2024-08-31

初中环保教学论文(精选11篇)

1.初中环保教学论文 篇一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观念教育

【摘 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教育,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习惯,是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学化学教师的职责。现将本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观念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关键词】化学教学;绿色化学观念;环境保护

随着21世纪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绿色化学被提出,绿色化学也叫环境友好化学,它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新兴学科。绿色化学观念确实应该提倡,它是我们通向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而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观念是每一个中学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观念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保护教育的素材很多,教学中教师要把绿色化学观念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进行绿色化学观念教育,借以提升学生环保意识。初中化学新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绿色化学观念的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主要应抓住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1995 年 6 月 20 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冰箱、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例如在学习了

“煤和石油”的知识后,可以介绍“酸雨”“温室效应”的成分、形成、事实及危害,消除措施。在讲《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二、在化学实验中融入绿色化学观念

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也应重视融入绿色化学观念,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比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强调硫的用量并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液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同时,也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又如在做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硫在氧气中燃烧、红磷的燃烧等实验时,往往会使教室、实验室的空气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可将实验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不断改进化学实验,或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在课外活动中设计绿色化学活动

化学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绿色化学观念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化学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也可为进行绿色化学观念培养搭建很好的平台。在化学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的设计中,我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础,生态系统中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增加了包括环境保护、新能源、卫生保健食品等方面内容,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绿色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的习惯和绿色化学观念

四、在考试练习中强化绿色化学观念

初中化学新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该把环境保护的知识贯穿于始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美化地球。我在教学中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环境保护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考试题,以便巩固学生保护环境的知识,强化绿色化学观念。

五、在调查研究中增强完善环保意识

教师要尽量因地制宜地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环境污染的调查,例如:在教学中就提出了农村的饮水问题、沼气池的建设、化肥厂的排污、西北的沙尘天气、家乡的空气污染等学生关心的小课题,让学生进行调查。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提出解决方案、撰写环保小论文的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收效良好。比如:我在教学中就提出的农村的饮水问题,事先列出调查提纲:﹙1﹚本村(或家)的水井建在什么地方?(2)你认为是否受到污染?(3)取水的方式是怎样的?(4)如何防止井水污染?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观察思考,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学生们清晰认识到农村吃水的问题多:有些水井建在低洼的地方,如池塘边、农田里,不同程度受到了农药化肥或其他有毒物的污染;有的村几百人共用一口井,又都是沿着台阶到井里用自家的桶直接取水,结果是井洗百家桶,人吃洗桶水。台阶上的垃圾有不可避免地被水冲到井中,造成污染。而有些农户先在无污染的地方,一家打一口井,将井口用盖子封闭起来,再装上摇式活塞抽水机,随用随抽,比较清洁卫生,值得借鉴推广。通过一些社会调查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

力,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的学习领域中渗透绿色化学观念,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每一位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环保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学生成为保护环境的生力军。

2.初中环保教学论文 篇二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境污染,环保教育,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是当前世界突出的问题, 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 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 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 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 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

生物教育是环保教育的平台, 生物与环保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课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稿) 》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 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到, 实验教材中各单元的内容处处突出了各种生物在自然中的作用, 尤其注意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 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再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 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 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 我着重培养培养以下几个观点和意识。

1、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基本观点。

对环境污染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不胜枚举的破坏环境的行为,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 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观点。在学习:“生物和生物圈”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整章学习之前, 我是这样设计新课程导入的:首先, 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 告诉学生: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颜色的美丽星球, 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不起眼的小行星, 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 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 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 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 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

2、让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环保问题。

让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人类在发展过程中, 由于对自然界认识不足, 过度放牧, 过度砍伐森林, 掠夺性开采资源, 随意捕杀野生动物, 不适当引入物种, 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物等, 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人类也遭受到了自然的严厉惩罚。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 近几年来的沙尘暴天气, 我国长江, 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 我国引入的水葫芦造成过量生长, 太空中垃圾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 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 将这些人类自己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 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 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 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 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总体恶化的趋势。国民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 资源浪费惊人,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森林面积大量减少, 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 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 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 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 使他们真正具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以及保护环境的紧迫感。

3、让学生具备关心环境动态的意识。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非常先进, 差不多媒体都会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 如世界各国保护环境的新举措、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等方面的消息。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 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形成。

4、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点。

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 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 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在日常生活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不随意丢弃废物, 不随地吐痰, 公共场所不喧哗, 垃圾分类放置等, 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 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能够自觉地再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 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 才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对于学生个人将来一生的发展, 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环境与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切身利益相关。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 从每一个行为出发, 真正保护生物圈, 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应该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可以结合不同的教育内容, 采用不同的形式。

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而且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而且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 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 而且篇幅也不够大, 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中“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 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 还列举了现在我国水资源的严重形势,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 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如果按水资源总量考虑, 居世界第六位, 但是, 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在世界排110位, 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 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 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 用淘米水浇花, 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 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 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节约水资源。

3.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篇三

一、走进课本,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境问题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应仔细分析教材,充分挖掘用于环境教育的素材。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照本宣科的“注入式”,改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分析化验知识的兴趣,强化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现状和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既要让学生了解现代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问题理论的认识和环境科学基本知识的了解,更要看参与和解决环境问题实际能力的提高,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社会赋予教育的责任,目前环保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比如:在学习了“空气”的知识后介绍“大气污染”;学习了“水”的知识后介绍“水体污染”;学习了“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后介绍“温室效应”、“低碳生活”;学习了“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后介绍“酸雨”;学习了“化学肥料”的知识后,重点介绍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二、走进实验室,利用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备都是通过实验去验证。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则,注意减少污染,将环保教育融入其中,对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后废物的处理等,学生自身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养成了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自觉把废液、废渣倒人废液缸中,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实验课渗透环保教育意识。

(1)增加药品回收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的实验探究。化学实验中有很多药品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如用硝酸银测定自来水中氯离子含量的实验中所生成含银废液,每次实验完毕,教师应启示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废弃物进行处理,使学生养成从我做起,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

(2)在分析化学实验课上运用现代信息实验操作,节约环保。现代信息技术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平台,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使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可以通过视频来实现有毒有害实验的完成。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了节约和环保。

(3)教师要加大微型实验的研究与应用。微型化学实验是近年我国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领域中新发展起的一类微型化学实验,引起了国内化学教育界极大关注。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尽量小的实验仪器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通过常规分析化学实验仪器进行微型化改造,对分析化学实验进行了一系列微型化滴定实验探索。当试剂用量降低到原用量的1/5时,仍能得到符合常量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的实验结果,从而节约了实验试剂、实验经费和时间,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大大减少了化学污染物的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化学实验微型化是目前教学实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呼吁社会,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学生来倡导环保,应用微型实验。

三、走进生活,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且丰富多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实效,更具有强的说服力,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让学生走进社会,去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通过身传言教,在公共场所宣传“低碳生活”相关知识,倡导环保、绿色、自然、舒适的生活方式。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低碳生活:节约电能;节约水资源;节约用纸;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垃圾分类处理。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利用环保法规,强化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4.初中环保教学论文 篇四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世界各国都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之中却仍然存在非常多的破坏环境的行为。从我国的环境意识来看,受到唯心主义观念的影响使得很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导者,这样的观念引导之下使得环境多次受到人类的破坏。生物作为一门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短片的播放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而造成的不良效果,实现学生环保意识的唤醒。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来,从点滴做起,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产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例如,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人类自身原因而导致环境污染的讲述来提高学生对于环境污染的透彻了解,实现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责任性的加强。

2.2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来实现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环境保护观念的渗透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观念,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学生意识的引导与启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与具体化,实现学生感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通过实践成果的课堂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课堂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水资源的使用课题,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走访调查,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也具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中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的例子来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讨论,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通过实践活动的`鼓励来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实际性转化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在理念上不断的渗透环保意识,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实践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上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的进行环境的保护。可以通过环保知识的讲座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在环保领域拥有建树和心得的专家或者是教师来进行环保方卖弄的教育,诸如,针对环境的污染与治理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专题的讲座,进而通过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引导来让学生实现所学习的知识与环保内容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生活中一些环境问题的解决。通过科普活动的组织来实现薛恒在环保意识上的提高。教师可以契合现在环境保护的节日,诸如,地球日、植树节等等,带领学生进行环保活动的参与来实现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同时还可以利用黑板报以及校报等方式来实现环境保护宣传的感染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3结语

5.初中环保教学论文 篇五

1972年,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从此,人类全面投入环境保护工作。并且,自1974年开始,每年都有一个活动主题,如1974年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我国的环境教育是分散在不同的学科中进行的。国家教育部从1990年起把环境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大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利用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运用教材中与环境保护的对应点,渗透生态环境知识。

数学这门课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解决数学。所以,在环保教育中也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教材中挖掘,把日常有关的环保教育与数学教学进行相结合。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教育素材,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环保教育功能,选择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和数学史料,向学生进行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教育。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具体数据,让学生联系实际亲身感受,环境与每个人的密切关系,切实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在教学圆柱面积、体积计算方法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外调查学习。

找到一棵已伐下的树,首先让学生数一数树木的年轮,约12年左右,使学生明确一棵小树成材,要生长10年以上。

第二,是让学生侧量树木的直径、树身的高度,使学生通过体积的计算,明确树木可为人们提供多少木材数,这些木材可以做几件家具,使学生体验木材对人们的一些作用。

第三,让学生测一测与它相似的树的树冠的直径,让学生计算出树冠的面积,给学生提供一些每平方米树叶一天可造的氧气量,吸收的废气量,使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此棵已伐树木的产氧量,吸收废气量。

第四,为学生提供人一天的用氧量,产生的废气量,让学生通过树木的有关数据,与人体数据的比较,切实明确知道伐一棵树的害处。

通过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树木的益处,也让学生知道伐木的害处,知道砍伐树木虽有害,但人们为了生活,又必须适当伐木,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让学生讨论解决办法。通过学生的议论,发表各自的想法,总结解决的最好方法是大力植树,使伐一棵要植两棵树、每人每年植3-5棵树的环保植树意识得到增强。

二、通过编写练习题,让学生在做习题的同时,渗透环保教育内容

除了善于利用好课本中的素材外,我们还要注重发现学生身边的环保教育内容,所以要结合数学中的“问题解决”,通过引导学生编写练习题,让学生在编写问题的同时,发现、渗透教育内容。例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中的例题,在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5.5米,测得斜坡的倾斜角为24°,求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多少米?(精确到0.1米)

在教学这道例题前,可问学生为什么要种树?并向学生介绍近十几年来人们由于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环保知识,以及我市近几年来大量植树造林的目的及好处。这样,把环保教育与书本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大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除此以外,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关的教学环节,结合教材内容,适量补充含有环保因素的习题和例题引入,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教材的环保习题毕竟有限。

通过补充题的教学,老师再引申相关的材料,使学生既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又加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通过课外活动,深化环保教育。

如,代数《统计初步》,在完成本章教学后,可安排4人一组完成实习作业:估计一次性筷子的用量。操作为:从本镇几十间高、中、低档饭店中抽取10家作样本,得到这些饭店每天消耗一次性筷子的盒数。

问题1:(1)通过对样本的计算,估计我镇一年消耗多少盒一次性筷子?(每年按350个营业日计算)

(2)在(1)的条件下,若生产一套中小学生桌椅需木材0.07立方米,求我市这年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可以生产多少套学生桌椅?(计算所用数据:每盒筷子100双,每双筷子的质量为5克,所用木材的密度为0.5×103千克/立方米)问题2:如果我镇的饭店一天共约使用5630双筷子(合11260根)以上,照这样计算,一年一共要丢弃筷子多少根?(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汇报,教师板书:4109900根)

师:能不能想一个具体的方法来说明这4109900个根木头筷子接(放)在一起究竟有多长(大)呢?(学生交流,教师参与)生1:将它们堆在一起,看看究竟有多高? 生2:将它们接一接看看有多长?

生3:将它们平铺在地上,算一算占地面积有多大?

生4:可以把它们扎捆在一起,再算一算它们的体积有多大? „„

这样的实践活动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通过调查计算,不得不惊叹原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浪费了许多资源,环境保护不是口头上挂着的,而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四、优化教学,以制作学具收集废品,变废为“宝”。

学生对数的认识,数的计算,应用题、几何知识等都是通过对学具和教具的操作来形成表象,进行理解应用的。所以教师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制作学具。期间,学生会广泛收集材料(废弃材料),通过动脑筋,想办法,制作成了件件精美的学具,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学具)的愿望。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也可以进行环保教育。

6.初中环保作文 :环保的纠结 篇六

我觉得自己绝对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也是一个抠门的人(我认为环保者在正常生活中的行为会被大家视作这样)。我会收集自己看过的报纸,用过的包装盒,塑料制品,金属制品,从不乱扔,卖给废品收购站。这是我能够让这些东西循环再利用的渠道。我买东西会挑选包装简单的,出门会自己带水,使用充电电池,用旧的电池会集中然后放到超市的废旧电池回收箱,虽然我不知道最终会流向哪里。会为坏掉的鼠标,显卡等电子产品如何处理而头疼,以至于我将他们一直放在一个盒子里,等待能够有一种处理他们的合理方法。我很少买衣服、鞋子,一般不坏到影响我的形象,都不会扔掉,即使旧了也会充当我居家劳动的工作服,继续的服役一段时间。

可以说绝对跟得上时代,低碳。不仅仅是一种口号,而是现实的生活。

但我也纠结,我的工作,我工作的行业是存在污染的,为了生活,我没有办法、无能为力。我热爱这片土地,不希望毁在自己手里,不希望孩子们没有干净的水喝,食物吃,得各种各样的怪病(可能是很久的将来)。

7.初中环保教学论文 篇七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环保教育,共赢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不仅是推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初中生的现代公民素养的需要,而且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小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都应行动起来,努力实现初中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的共赢。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呢?近年来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知识渗透,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人们对保护环境的一种自觉性认识,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环保意识,人们才能去关注环境问题,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因地制宜地通过化学知识渗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 结合内容举例,激发环保意识。

如在讲到“回收固体废弃物”时,我列举了一些常见重金属混入土壤中污染地下水的事例,一粒纽扣电池就可以污染1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学生听后非常震惊,自觉地形成不要随意丢弃废电池的意识。

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环保意识。

我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创设情境,浓墨重彩地“融”入环保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心灵的震撼,从而激发环保意识。

如在教学《化学与能源》一节时,我的做法是:展示图片:

创设情境:设想你乘坐时空穿梭机到了300年后的地球,你却发现这个曾几何时充满活力的美丽星球一片死寂,从高处俯瞰,地表满目苍痍,深达数百米的深洞随处可见。你与地球留守站的工作人员交流后方知,因人类滥用地球上的能源,地球上的能源已经全部耗尽,地球人被迫迁到银河外的X星球。

引发思考:作为前人的你对此有何感想?现在你带着300年后的照片回到2009年,回到咱们的教室开始学习“化学与能源”,在没有学习新课之前,你有什么心里话要和同学们说说么?

激情导入:在学生自由讨论后,我饱含深情地说道:“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原来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可是现在,地球被人类破坏得千疮百孔,支离破碎了,如果我们再不保护她,我们便将失去家园,毁灭自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做起,拯救一片绿色,唤醒一片蓝天,保存一弘清水。自觉做到绿色生活、绿色工作、绿色生产,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吧!”

不知不觉,下课了,学生对能源问题的讨论并没有停止,课后还有不少学生主动找我交流“寻中替代能源”的可能途径。

3. 链接本土实例,激发环保意识。

结合所学内容适时地链接本土环保实例。如学习“防治空气污染”时,我就补充介绍“徐州市‘铁腕’”治污的报道。近年来,为了让徐州的天更蓝,我市下大力气关闭了347家小水泥厂,117家小造纸厂,全面彻底封杀小煤窑,拆除了646台锅炉,拔掉了市中心区的740根烟囱,使全城呈现“煤城不燃煤,市区无黑烟”、“大地不扬尘,水泥无粉尘”的环境景观。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环境保护的“硬杠杠”不能宽,节能减排的“紧箍咒”不能松,经济形势再严峻也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决不能让今天的项目成为明天的整治对象。

在学习能源时我补充介绍我市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的概况。截至2009年4月22日,全市已建成使用“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33951户,每户农民年增收节支约1300元,建成使用秸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15处,每年消耗农村秸杆0.8万吨,每年秸杆燃气1420万立方米,可供7800户农民集中用气。

再如,教学“水的净化”时,我介绍了徐州市奎河治理的思路、概况,突出介绍2009年4月16日省环保厅和市政府联合召开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的相关报道,让学生了解市委、市政府努力把奎河治理成环保之河、生态之河、和老百姓满意之河的重要举措。

又如,在讲到“回收固体废弃物”时,我介绍了我市于2008年初和英国辛迪克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填埋气体发电项目,使常年弥漫在雁群垃圾场内的有害气体,不仅将成为新电源,而且可以为附近居民提供热源,真正实现变废为宝的目的。

一个个真实的事例,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环保就在身边,领略化学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神奇魅力,潜移默化地形成环保意识。

二、规范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演示实验到分组实验,学生乐此不疲。我十分重视在实验过程中实施环保教育,突出通过规范实验,培养学生下列环保习惯。

1. 保持实验室、实验桌的整洁,不乱丢、乱扔,及时打扫实验室卫生的习惯。

2. 实验前,阅读实验室规则、实验报告,了解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而挥发,污染空气;贮存浓盐酸、氨水等易挥发物质的试剂瓶不能敞口放置,否则容易污染空气。思考本次实验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小影响;坚持养成封闭实验装置,减少尾气排放的习惯。

3. 实验中,坚持取用最少量药品,坚持用化学的方法吸收实验过程中产生尾气的习惯。

4. 试验后,养成回收再生、循环使用化学药品和无害化处理废液的习惯。如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得到的产物氧化铜回收后可做“酸的通性”的实验原料;酸通性实验产物硫酸铜回收后,又是“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原料;向“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产物氢氧化铜的悬浊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又可回收得到碱式碳酸铜。再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施用于花、木、草、树,是良好的化肥;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也可以用来养护花卉,等等。这样做既能节约药品,又能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课外拓展,引领学生的环保实践

环保教育贵在参与,重在行动,仅仅依靠化学课内的渗透是不够的,还应积极向课外拓展,采用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将在化学课上形成的环保理念内化为生活中的环保实践。我的做法如下。

1. 将环保教育向化学研究性学习拓展。

如在学习“自然界中的水”后,我引领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围绕“对水知多少”、“地球上的水荒”、“严峻的水污染”和“水的未来”四个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如下:

活动1:对家乡的水情况作一次调查,内容包括水体的名称、源头、颜色、气味等。每人每天的饮水量,一个三口之家的一天用水量,中小城市的耗水量,炼一吨钢,生产一吨纸,一吨化肥,一吨糖等需要多少水。

活动2:地球表面可利用的淡水量、我国人均用水量、世界用水量的变化。

查一查学校和家里的水表读数,试一试你的节水方法是否有效。

活动3:选取校园一角,对水污染的情况进行监测。组织一次关于水污染与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致家长一封信,或写一份给镇长的关于保护水资源的建议报告。

活动4:水资源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通过以上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对我国淡水资源紧缺、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现象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有了全新认识,既懂得了自然界的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道理,又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觉开展珍惜水资源、爱护水资源、合理使用水资源的行动,并积极地行动起来,向全校同学与家长发出倡议,开展“节水光荣、四项大行动”活动。即:随手关上水龙头,莫让水空流;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慎用清洁剂,禁用含磷洗衣粉,尽量使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2. 结合环保节日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如3月12日———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植一棵树、添一片绿,保护环境,我尽责”活动。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要求每名学生为吸烟的爸爸或其他亲属写一封信,信的主题是:“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开始戒烟吧!”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先开展“1分钟教室大变样”体验活动。活动中首先组织班级学生在下课前5分钟在教室内随意丢弃一片废纸,后组织学生参观纸屑遍地的教室,并鼓励学生伸伸手,弯弯腰把教室内地废纸捡拾起来,活动结束后由班长宣读“拣一片纸,净一方土,环境卫生,我的责任”倡议书。

接着开展“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知多少”知识竞答、校园环保广告词设计比赛和“环境保护,我的责任”征文比赛。最后引导学生开开展“变废为宝,手工制作创意比赛”的活动。

3. 利用假日或双休日,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1)走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利用双休日,我经常带着环保小组的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去,以大自然为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想、去触摸、去劳动、去体验,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情感。[1]

(2)走进企业,感受环保。参观当地的一些缺乏治污措施的小型企业,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害。如当地的水泥厂、面粉厂、石灰窑等。参观一些有完备治理污染措施的企业,如“星星集团”、“天虹纺织公司”,感受现代企业的环境治理,突出了解企业治理“三废”的具体措施,了解企业在治理污染方面的费用,让学生深刻认识污染容易治理难的道理,树立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深入社区,开展环保宣传、调查。我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环保宣传、调查活动。

一方面,开展对社区居民的环保认知调查。如:2009年的五一期间,我组织学生到本地苏果超市对前来购物的顾客进行关于“目前,超市问什么开展有偿使用购物塑料袋?”的现场调查。统计结果让学生非常震惊,有78%顾客的回答是“不知道”。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本地居民的环保认知现状深感忧虑,“我要宣传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另一方面,开展对家乡环境污染的现实进行实地考察。如,结合所学化学知识,我曾组织学生开展过诸如“农村能源浪费现象的调查”、“化肥、农药、农膜使用情况的调查”、“废黄河故道水污染情况的调查”。同时还开展“小手拉大手”,鼓励学生做好“家庭环保监督员”、“社区环保宣传员”活动。如督促爸爸、妈妈、告别塑料袋,重提竹篮子,以实际行动向白色污染宣战。以展板、一封信、书写标语、散发传单、街头演讲等多种形式,在社区有针对性地进行环保宣传。如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废旧电池回收,垃圾分类放置,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禁止焚烧秸秆等主题宣传。

4. 成立“环保志愿者”大队,定期开展阅读环保书籍、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另外,我还特别重视对学生环保情感的激励,开展诸如评选校园清洁小卫士,校园十佳环保志愿者,家庭十佳环保小监察员,社会十佳环保宣传标兵,优秀环保征文、环保科技小制作、优秀环保手抄报评比等活动。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保教育,教师先行,我深深地懂得: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求索。

参考文献

8.初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思想的渗透 篇八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思想;渗透

近段时间各地区持续的大范围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再次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很多,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呢?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思想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思想,既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时,使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适合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但近几百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在学习《自然界的水》时,让学生认识到水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知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水质恶化,以致给人类造成灾难。在学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时,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循环对生态系统的作用,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吸烟危害健康、煤气中毒与一氧化碳的关系。在学习《燃料及其利用》时,让学生了解煤燃烧时会释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引导学生探讨温室效应、臭氧的困境、酸雨、汽车尾气等多个影响环境的问题。在学习《化肥》时,既要让学生了解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积极作用,又要让学生知道施肥不当或过量使用不仅会使农产品品质变差、产量降低,而且会造成土壤、水源、大气和农产品的污染。

二、加强宣传教育,渗透环保思想

在教学中,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人類破坏环境的图片,如:工厂里冒着黑烟的烟囱、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土地板结断裂等,向学生讲述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还可以讲述身边实例,使学生从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中产生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还可以结合“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与环保相关的纪念日,发动学生收集我国在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促进节能减排,打造低碳交通等方面的措施。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并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初中环保作文 :环保行动起来 篇九

你知道4月2日是什么日子吗?那是我们春游的日子。这天,我特别激动。柳树随风摇摆,就像我舞蹈;白云在空中飘动,仿佛在向我微笑。

就这样,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出发了!

我们去的是中国湿地博物馆,在这里,我知道了中国的许多湿地:广西山口红树林湿地、塔里木河胡杨林湿地、新疆巴音布鲁湿地和哈尼梯田湿地……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红树林,当我们正思索红树林的根为什么会长到土地上面时,讲解员阿姨说到:“许多年以前,在广西和香港都有一大片红树林。香港人民环保意识强,从不乱砍红树。可是广西人民却随意乱砍滥伐这些红树,用它来做家具、造房子。红树林正在慢慢减少。几年后,广西人民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停止了砍伐。可是这时,他们只能遥遥望着香港的红树林,想像原来自己也有大片红树林的美丽景象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颇有感触,不禁想到了目前的全球变暖问题。因为人类不爱护环境,乱砍伐树木,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和污水,导致二氧化碳增加,全球变暖,这使得南极和北极的冰川迅速融化。在这样下去,企鹅、北极熊等许多动物就会失去家园,无家可归。地球上将会爆发大型洪水。

10.初中环保作文:环保小卫士的作文 篇十

过年的时候,一个小弟弟来我家玩,他想先看电视,那时正好要吃饭,我对他说:“你先去吃饭,好吗?”

他说:“先看一会嘛。”

过了一会儿,我叫他去吃饭,发现他把音量开成“轰天炮”似的声音,一下子让我吓了一跳,我大声地说:“小鬼,关电视!”他好像没听见似的假装看地很入神。我就过去把电视关了。

他就说:“干嘛呀!我要看电视!”

我不紧不慢地说:“噪音是个大坏蛋,把我的家园污染了,不要制造噪音噢!”

他说:“那好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要去玩。”

我说:“那你要把饭吃好。”

他爽快地答应了,并快速地吃好了饭。

我和他走在半路上,他说:“我想吃小糖。”

我说:“那……给你吧!”我把之前带出来吃的糖给了他。

他吃了糖就随手把糖纸扔了,我马上说:“停!你把纸捡起来,不然我不会给你吃第二颗的!”

他说:“不给就不给,谁怕谁呀!”

我又温和地说:“你把它捡起来,我给你吃薯片。”说着我就从包包里拿出一包薯片。

他高兴地说:“好呀。”

11.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篇十一

【关键词】化学教学 渗透 环保教育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这一环境问题,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它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关系到国计民生。环境问题,在我国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由于我国对环境的治理起步较晚,法制上还不十分健全,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也很淡簿。所以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环保法制的教育,已显得特别重要。

一、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首先,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了做好环保教育工作,作为化学教师平时应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把收集到的材料自然渗透到教学中,使化学教学生动活泼,紧密联系实际。

(一)在进行CO性质教学时,向学生介绍CO的毒性

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例如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CO)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

(二)在进行硫的燃烧实验时,介绍“酸雨”危害

实验时特别提醒学生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可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因为“酸雨”是氮、硫的氧化物污染空气而形成的。20个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城市伦敦下“酸雨”,50年代美国某工业城市下“酸雨”。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下“酸雨”,以及1994年重庆市连续的四个早晨下“酸雨”。

“酸雨”的形成,可以使工业机械锈蚀,寿命缩短;可以使河流、湖泊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溶出,从而进入鱼、贝体中,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可以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可以使一些价值很高的古文物腐蚀。

(三)在进行CO2性质教学时,介绍空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发生,阻碍了地球上能量的扩散,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气温变暖,水的蒸发速度加快,大气环流紊乱,造成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温室环境使害虫、老鼠的繁殖速度加快,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有资料报道,由于地表温度的升高,极地及高山的冰川和冰冠开始融化,加之温度的升高引起海水体积的膨胀,可能导致海平面水位上升,使一些沿海平原和三角洲淹没,土地减少,引起世界性的人口流动,增大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二、根据实验教学,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一)在实验装置改进中,进行环保教育

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气体、液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乱淌。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如实验中涉及SO2、H2S、NO2等有毒气体时,对其尾气的处理,可用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二)在药品的贮存和使用中,进行环保教育

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且挥发,污染空气。再如液溴贮藏时用水加封液面和用蜡封瓶口,溴水现配现用,防止溴蒸气逸散空中污染环境。

(三)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学生一味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如铜和热浓硫酸反应,铜和硝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明显的结果,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

(四)在实验完毕后,进行环保教育

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然后统一处理,严禁随意胡乱倾倒。如进行CO还原性反应实验时(CO+CuOCu+CO2),对排出的尾气必须接上点燃的酒精灯进行燃烧,以免未完成反应的CO造成空气污染。

三、通过课外活动,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康义. 浅谈环保教育在化学教学的中的渗透[J]. 新课程,2011(07).

上一篇:四辩总结陈词格式下一篇:125班班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