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育

2024-07-27

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共10篇)

1.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育 篇一

“现代家庭教育十大理念”。

1、学会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父母有父母的长项,孩子有孩子的优势。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力,行动力,新的思维方式及一些人与生俱来的可贵品质是我们家长需要学习的

2、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从孩子降生那一刻起,他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于世。他的个体成长、发展具有独立性。他是他本身,以自已的方式在体验中成长,有自己的成长轨迹,父母不能包办代替,也代替不了。

3、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家庭伴随着孩子的出生、成长,成年及以后,是孩子学做人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课堂,家长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是教不出合格的孩子的。某种程度上讲,家庭教育成功意味着孩子成功,家庭教育失败意味着孩子失败。

4、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石。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作为人有自己的感受性。有被尊重、重视、表达、渴望倾听等需求。而这些需求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没有平等,一切无从谈起。

5、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庭教育重在塑人,教会孩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家庭教育如若不科学,不能够把握目标,有的放矢,必然培养不出拥有健康身心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是不合格、不完整的。

6、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可塑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都是作为现代父母必须研究的课题。仅靠本能的爱,朴素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不对的,不够的。必须重视现代化家庭教育理论的学习并不断付诸实践。

7、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改善家长自身素质。只有家长素质提高了,才谈得上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和影响。家长自身不转变,一味要求孩子提高,是不科学,也是不现实的。

8、关注家长的生命成长。家长也是一个成长中的人,有自身的各种需求,在家庭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孩子之外,还要承担很多社会角色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在家庭教育中,一方面是要求家长本身提高,二是要重视他们的其它生命需求,父母教育孩子,孩子也应尊重、理解父母,家庭教育指导不只教给父母新的理念和方法,还应关注他们的全面成长、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

9、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孩子的许多问题来源于家长,家长必须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反思做法,不给孩子负面的影响。

10、亲子教育要向亲职教育转变。亲子教育是朴素的,表现为人类天性中就有的爱和责任,是无意识的,自发的。亲职,却是有目的、有计划,讲究方式方法的教育,是有意识的,自觉主动的。家长要认识到自身对孩子所承担的教育责任,而不仅仅是抚养。

2.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育 篇二

我阒的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宵工作者素质的核心, 是教育工作者立教的根本, 是教育工作者教育行为的先导。 教育工作者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既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R标; 又是教宵改革的主题内容。 深化教育改革, 搞好素质教育, 已经成为教育改单的中心。只有树立这样的现代教育理念, 才能搞好素质教育, 才能促进教育更好的发展, 才能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 才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时代。

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现代教竹埋念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首先, 教育工作者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符合当前tit界教f f改革的总趋势, I丨t界各国从建国初始, 就掀起了次乂一次的教育改革的浪潮, 在这些浪潮屮, M然背景各异, 主张各不相同, 但是, 在菜•些观点上, 却是相同的。其中, M根本点, 就是主张把教育与发展结合起来, 即主张通过发展个性教育, 发展和提髙学也素质, 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祌和创新思维, 以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f f 、 教学缺乏整体设计与构想的科学性与趣味性, 特别是在教学上一直受到统编大纲和统编教材朿缚与困扰, 在教学上死搬硬套, 教学模式得不到推陈出新。 其实, 重结论、 轻过程的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无效劳动, 把形式、结论鲜活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行文背诵, 一切都是现成的, 它从源头上就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从根本上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 + 经过学生质疑、判断、 比较、选择, 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多样化的过程, K靠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 学生也难以对结论有真正的理解和巩固。 而且, 没有科学性、丰富性、多样性和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过程,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培养。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这种教学模式也就成了教育发展的桎梏、甚至与时代的发展相背离。 这种传统的旧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不但要进行课程改革, 还要对教育方法、教学模式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改革, 确定新的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在美国, 学校就是课程, 教师就是教材, 各大工厂和企业就是实践基地, 学生对什么学科有兴趣, 就学什么学科, 学生不是只捧着书本学, 也在实践中学, 在交往中学, 在生活屮学, 学习过程是研究的过程。学生问老师什么, 老师就回答什么。 学生不但重视科学知识, 而且, 重视人文教育3 可以说, 美国的教育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 美国微软公司总哉比尔. 盖茨, 大学课程都没读完, 却成了世界首富, 股票市值就旮八百亿美元。成功因素之— 就是他在受基础教育时, 学会了研究性学习, 学会了掌握信息, 学会了交往, 学会了借鉴, 学会了合作, 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 所有他成了世界的风云人物, 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基的办学思想就是他上张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祌和创造性思维。 科学家牛顿他凭借着苹果落地的现象, 对自己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苹果不飞向天空, 偏偏掉到地上? ”经过苦心研究、 分析和实践, 最后综合判断, 进而推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学说。为此, 他一方面介绍西方教育理论, 另一方面也反对盲R “仪型他国” , 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 为实现中国教冇的发展踏出一条新路。我们的教育要赶上或超越发达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 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就必须确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 就应该山学生的知识积累向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转变; 由培养记忆性掌握知识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转变;从传授知识为屮心向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得到身心发展为中心转变。

我们的教育者不仅仅承担着 “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 同时也承枳着开发学t潜在的智能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要重新认识学生, 树立新的人才发展观。从教育教学角度讲, 既要重结论、乂要重过程。 从学习的灼度讲, +但要重学会, 而且要重会学。学会就趄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学会创造、学会获取信息、学会做事、 学会交往、 学会借鉴、 学会关心、 学会合作、 学会生存、 学会共同生活。会学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 不能死记、硬背, 要探讨地学习、研究地学习、体验地学习, 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创新思维, 最后得出结论、 获取知识。 因此, 只有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 新的教育理念逐渐被引入到教育教学中, 教育工作者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是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 这种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或活动氛围, 使教育工作者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就应该由学生的知识积累向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转变;由培养记忆性掌握知识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转变;从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得到身心发展为中心转变。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现代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理念”一词是外来语, 根据《辞海》的解释, “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译为‘理念'

3.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育 篇三

关键词:和谐社会教育公平教育理念反思

一、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今后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教育上,就是实现教育的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教育公平,是指人们对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供给的认识和价值判断。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其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主要反映在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三个方面。

二、当前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教育公平现状

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高中教育的快速发展,农村教育和妇女教育的状况极大改善。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不公平的現象还比较突出,教育不公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探索实现教育公平的方法和途径显得至关重要而又迫在眉睫。

(二)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分析

首先,受教育机会不均等。

在基础教育中的受教育机会不均等主要有两个显著表现:①在同一城市中义务教育的凭户籍制度“就近入学”和强迫性的“电脑派位”制度以及“择校”问题。因为户籍的因素,有的人可以读好学校、重点学校,而有的人只能读差学校,付出相同的学杂费,不同户籍的人却享受不同的教育资源。而凭户籍制度“就近入学”只对平民百姓有约束力,手握权力的家长可以不受户籍的限制使其子女能在重点学校学习,享受优越的教育资源。②地域间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升学率和辍学率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其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沿海地区比内地发达,城市比农村富裕,因此各地的办学条件差异巨大。同一地区的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也是差别悬殊。经济发达城市的重点中学校园建筑豪华,现代化教育必需的教育设施齐全。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优秀教师不断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走向城市。这样就产生了师资差异。即便是同一地区,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教师配备也有较大差距,导致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的差异就更为悬殊了。

最后,正是由于教育当中存在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所以必然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不仅城乡差异显著,同一地区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之间也有较大差距。

三、推进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

解决和纠正产生教育不公平的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教育资源,关键是政府必须从制度和政策上着手,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启动师资交流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资助和扶持政策体系等。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首先,从义务教育方面看。免费义务教育是国际通行的成功经验,免除义务教育费用,是政府职能的回归。要根据“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尤其是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各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督导评估结果要作为考核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各级人民政府可对所管辖的学校进行资金评估,把学校教育费用预算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中去,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义务教育正常运转。

其次,从高考改革方面看。改革教育录取制度,消除区域差异。根据考生分数大致分配录取名额、以克服区域间录取分数差异造成的教育不公平。此外,要革除那些容易成为腐败温床的制度和政策,如“保送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等政策,保证招生环节的公正性。

(二)推行政策创新

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国家对弱势群体特别是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等就学的资助和扶持政策体系,通过“奖、贷、勤、补、免”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教育的公平。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对贫困家庭学生统一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并确保投入高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重点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使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学习机会。同时政府还应在管理制度、收费制度、贷款和还贷款制度、评估制度、就业与劳动用人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保障教育公平。

第二,建立城乡、地区之间的师资交流机制。各地教育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师资水平的差距。要做到各地教育水平的公平,政府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如可派优秀教师到欠发达地区定期任教。当然对去任教的教师,政府可采取激励机制,如提供高薪和生活补助,优先评职称和晋级等。这样可解决教学上师资不公的问题,做到资源共享。

(三)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

第一,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时,应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首要和基本目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非义务教育是半公共产品,前者应完全由政府提供,后者也应大部分由政府提供,政府是实现和保障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同时,用硬措施要求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我国《教育法》的规定,确保教育投入的落实,从物质上保证教育公平的实现。

第二,政府应加大对全国教育的财政投入,不仅要承担起义务教育的全部费用,而且应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承担起普通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投入。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边远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政府还应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政策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向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倾斜。在这些地区、家庭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甚至给予一定的学习资助。对这些地区的教育投入,主要应依靠政府投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育 篇四

芙蓉区东湖小学石娜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异军突起,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作为引导时代新潮流的教育行业,必然首当其冲的受其影响,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迅速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发展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纵观全国的教育改革,正是如火如荼之时:开创校园网站,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网上教学,多媒体课件等等,多种形式齐头并进。在这种探索过程当中,也清楚地让我们看到: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是对教育本身一个质的突破。

旧式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要“独揽天下”,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没有让学生有创新的机会,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现在我们把它叫做“说教式”、“灌输式”,看来是无可厚非的。那又是不是说只要在教育中应用现代技术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了呢?我认为也不然,光有现代的技术,没有先进的思想同样是不行的。如今,在我们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这种现象:有教师认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占用了教学时间,影响升学率;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技术的驾驶水平还偏低;有的教师虽然会使用现代技术,但不会处理它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只有在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努力的改革教育思想理念。

那要从哪些方面来改革教育思想理念呢?我认为:

一、 教育观念的转变

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为什么要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论学习,明确现代技术在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使自己能游刃自如的操纵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

二、 教学方法的改革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两种:主动的学习和被动学习,一个乐意学习的人,肯定要比一个免为其学的人要学得更好,要让学生由“强学”变为“爱学”,这就需要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他们喜爱的事物与情境。例如:小学数学在所有学科中,它是最抽象化,概念化的一门学科,模糊的数字概念,枯燥的定义定律,不适合小学生的特性,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数字的定义、定律等转变成生活中生动、鲜明的形象,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

2. 教学方法要侧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精神

实践证明:儿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能不能发挥出来,教师的引导起很大作用。在这个培育过程中,它不要求教师把问题提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就把教学变成一个“指导发现,共同研讨”的过程,而教师在其中始终只起导师的作用。在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这一课,我是这样教学的,先给出一个反映“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路程“的表格,让学生自己读表,然后告诉我“你从表中能知道什么?”这样综合所有人的意见,正、反比例的意义就在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索中自然表现出来。

5.创新教育理念 构筑教育特色 篇五

创新教育理念 构筑教育特色

—老河土学校创办特色学校的认识与实践

老河土学校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多年来,我校本着“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不断创新教育理念,致力构筑教育特色,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设施优良、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学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创新对于一所学校的重大意义,创新首先应该是理念的创新,理念决定思路,理念决定成败。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下面几点。首先是创新教学理念。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样,一种“民主、开放、人本、个性”的现代教学理念才能在学校逐步确立起来。其次是创新育人理念。要确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做到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学生的“五育”尤其是“德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职责,而是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校园。只有创建和谐校园,才能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是创新管理理。

6.浅谈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理念的本质 篇六

摘 要:体育教育仅仅满足与传授技艺与增强体能,体育的精神意义和体育的崇高境界却被淡忘了。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体育教育的价值观,呼唤理想的体育教育。本文就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理念的本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育;精神意义;教育理念

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化,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体育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和使命也在不断变化,体育的功能和价值也正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尤其是现代的信息化社会,对人的素质与身心和谐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体育日益蓬勃发展,体育对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愈来愈大,但是,在学校中,体育教育的性质与功能却发生了不少偏移与弱化,在高考升学的压力之下,体育教育在一些学校成为装点门面的“花盆”,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任人搬弄与挤占。

一、培养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奥运会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它是由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的好友法国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神父提出的,后来顾拜旦借用于奥林匹克运动。1920年国际奥委会将其正式确定为奥林匹克格言,并在第七届奥运会上首次使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是对人类能力的极限不断地挑战和无限向往,也正是体育教育所追求的更高境界。这种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的奥林匹克精神,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人只有不断地追求卓越,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才能做出非凡的成就,才能拥有辉煌的人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不仅是伟大的女排教练郎平为澳柯玛所作的广告词,更是中国女排精神的写照。现代的体育教育是学生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形式,体育教育以学生的身体练习为手段,在科学的训练和锻炼原则指导下,以适宜的运动负荷作用与人的有机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反应,使人体得到不断完善。

二、使学生形成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

理想的体育教育,应该注重磨砺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永不言败,不断进取,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意志是要人自觉确定行为目的,依据目的调节内外活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其特性:

(一)自觉性,即能根据自己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确定行动的目的,有步骤地采取有效的行动方式。

(二)果断性,即在需要作决定时能毫不犹豫,当机立断;而在需要延缓决定时,又能深思远虑。

(三)坚韧性,即能持之以恒地把采取的决定进行到底,而不是被任何诱惑所干扰。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主义情怀和爱国情操是现代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

体育作为一种竞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体育运动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特别强调:学生要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并且要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教会学生追求奥林匹克精神,也要让他们学会合作。要引导学生成立体育兴趣小组或体育俱乐部,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四、注重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学会公正和公平的观念,形成诚实的品质

体育作为一种竞技运动,它是规范的、合作的、有组织的。每个运动项目、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范及其比赛规则,这些规范对运动员的行为起到“戒律”作用,体现出体育的科学性及公平性。体育训练首先就是规范的养成,引导学生对体育规则进行实践,并养成行为习惯。学生或运动员及教练员、裁判员在体育比赛中具有规则意识及纪律素养,这是文明的体现,也是对体育事业高度责任感的体现,是一种道德的义务。

因此学校体育教育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让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学生以及赛事管理者们能自觉遵守社会基本公德和体育竞赛的基本规则,要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的本质特点之一是竞争,而失去公平的竞争就失去了体育的本质意义,从而丧失了教育的意义和体育的生命力。

五、让学生注重体能训练的同时,充分感受力与美的和谐统一

在体育活动中,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有可能得到最充分的运动以及获得一系列最基本的感受,这些感受往往是迈向审美境界的开始。在体育活动中,我们通过走跑跳投等形式,强烈地刺激着身体的各个系统,从而产生对力量的震撼、对速度的惊奇、对勇敢的赞叹,引导我们走进精神世界的家园。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加入体育美的精彩世界,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育教师要努力以自己的语言美、行为美、形象美、气质美感染学生,在示范动作时,要以熟练优美的技术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要把体育的美淋漓尽致地呈现给学生。

7.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育 篇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 钢琴普及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 学习钢琴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学琴者在年龄上差距也越来越大, 小至四五岁的儿童, 大到三四十岁的成年人, 其规模之庞大在世界音乐史上都是从未有过的。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综合素质教育正得到重视和提高;但另一方面, 在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下, 钢琴教育水平良莠不齐, 导致学习者音乐表演及弹奏基础打得不好, 直接影响其今后在钢琴演奏方面的发展前途。

在笔者长期从事教学过程中, 发现了钢琴启蒙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 学习钢琴“考级化”

目前各种各样的艺术类考试和每年的业余钢琴考级成为家长们的热门话题, 他们盲目地以考级的级数来衡量钢琴演奏者和教师的水平, 甚至是追求今年考三级, 明年跳五级, 缩短学习的进程, 变成以钢琴级数高来作为炫耀的资本。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学琴变得为考级而学, 有的学生一年到头只练考级曲目, 有的学生是因为想考级临时抱佛脚, 从而使得练习敷衍了事, 机械化, 根本谈不上音乐的美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在某种利益的驱使下, 一些教师也为迎合家长、学生们的这种心理, 从事教学工作。

2. 钢琴教学“应试化”

在高校校园里, 基础课的同学们大多数都是为了参加高考, 临时花不到一年多的时间学习几首曲目应试的, 程度都很浅;专业课的同学们也是互相攀比, 学生盲目地追求高难度作品。他们对自己的情况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误以为曲目难度越大, 弹奏水平就越高, 分数也越高。然而, 一部分教师又不去积极引导, 盲目地想留住生源, 以致于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一味地选择大型作品, 拔高程度练习, 使得钢琴教育就像“空中楼阁”。这些, 都有悖于钢琴学习的初衷, 忽视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进程。

3. 表演技巧“呆板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忽略对学生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或单纯注重纯技术传授, 忽视音乐审美理念的培养。学生学习一首作品的时间较长, 音乐表演与音乐感受之间表现为严重脱节, 即学生们虽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却缺乏对音乐的情感反应, 不能体现音乐的美感。

4. 教材全盘“舶来化”

在授课过程中, 钢琴课使用的教材多是欧洲直译过来, 教学方式也是沿用了西洋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因此, 授课内容大多是外国钢琴作品, 里面所涉及的主要也是西方音乐史、西洋调式和声、演奏技法。本土钢琴音乐作品接触较少。

二、树立现代的钢琴启蒙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应具有如下内容:

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确认钢琴启蒙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 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和特点, 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

2. 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钢琴启蒙教育既不能是单纯的技术训练, 更不应是脱离音响的理论知识和规则的传授, 而是必须以音乐与身体运动结合的节奏运动为基础, 对音响运动和情感的体验。因此,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 而音乐中的技巧仅仅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段。

3. 树立创造性教育理念

现代钢琴启蒙教学过程要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学环境, 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创造性人才。

4. 树立客观全面地评价理念

教师客观而全面地评价学生, 会对其一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钢琴启蒙教育中, 让评价富有情感色彩, 多鼓励学生, 让更多的学生能把钢琴学习当做他们的乐趣, 为学生营造适合他们兴趣的学习氛围。

三、钢琴启蒙教学的方法

针对以上现代的教育理念, 笔者在钢琴启蒙教学过程中归纳了七个常见的教学方法。

1. 讲授教学法

讲授教学法, 用在钢琴教学上简单说就是指教师用语言陈述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弹奏的技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 在跟学生沟通、交流时语言要恰当, 尽量少用抽象的、概括性的语言来进行描绘。特别是对儿童进行授课时, 要使用生动形象、能够被儿童接受的语言跟他们讲解, 在注重语言生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语言的准确性。比如, 有些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音符, 不恰当地运用形象的比喻, 在教学生学习唱名“mi”的时候, 为了生动形象, 在五线谱上指着“mi”告诉学生这是小猫咪的“咪”, 而过后学生见到“mi”的反应就是“这是小猫”。这样的讲授表面上是很生动形象, 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要抓住儿童具有极强的模仿力的特点, 教师只需要用简单准确的语言配合示范在钢琴上弹一个“mi”, 学生就明白了。

2.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一词出自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这种教学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发展学生智慧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精神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启是发的前提和条件, 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要使学生启而即发, 就要教师启而得法, 这是启发式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比如, 在教学生弹奏圆舞曲时, 可以根据音符的时值、三拍子的基本规律及音高旋律的组合方式, 通过看舞蹈录像, 听录音等方式启发学生去理解音乐, 掌握弹奏, 达到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还有, 当教师发现学生在弹奏过程中出现错误时, 不要马上将弹错的地方具体地指出来, 可以先就学生的弹奏进行提问点评, 同时, 教师可以先模仿学生的弹奏弹一遍, 再将正确的先弹一遍, 要求学生动脑筋仔细聆听弹奏。通过对比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会辨别, 掌握正确、合适的弹奏方法。

3. 实践教学法

实践的意思就是实际去做、履行。它的意义在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没有实践就不会有认识, 不理解实践也不能正确理解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教学法用在钢琴教学中是最能体现这一标准的。钢琴演奏表演性质较强, 在学习过程中就是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达到表演的要求。通过学生弹奏, 来检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是否能将理论很好地跟实际相结合, 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如和声、曲式等方面的知识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诠释作品的能力。比如, 听学生弹奏一首乐曲, 我们能听到乐曲的旋律、声部、织体、强弱音响变化, 由此, 我们看到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法指导学生获得了演奏的基本知识及能力。通过弹奏实践, 认识作品, 通过实践检验作品。同时,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奏会也是实践教学法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之一。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演奏会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还能借此积累上台的表演经验, 增强表演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4. 练习教学法

反复多次的练习是成功的必经之路。通过“量变”, 达到“质变”的一个过程。一方面, 教师在授课时, 在遇到某个难点时, 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定的练习, 直至理解掌握。另一方面,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正确的练习方法, 其中包括: (1) 练习前, 给学生规划好练琴目标, 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个明确的方向, 而不是盲目地进行练琴; (2) 在练习时, 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比如, 练琴时间要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候, 时间要固定,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甚至可以分时间段来练习。充分利用注意力的集中能力保证练习的效果, 即“少吃多餐”, 还要保证练琴的“质”和“量”。每次练习目的要明确, 如重点、难点要抽出来多练, 分手练、分段练等。切忌不要从头到尾一遍一遍走过场式的盲目练习。

5. 反馈教学法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 做到及时的、经常的反馈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可以增强师生间的沟通。认真做到学生评价, 教师评学。对于教师而言, 正确的反馈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每次的回课都是对教师上一节课教学成果的反馈, 教师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信息, 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什么, 有没有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 有没有在理解上出现偏差等, 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改进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而言, 正确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和不恰当的弹奏方法, 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能,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纠正或改进。但在实施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信心, 言语得当。例如, 不能对学生说“你真笨”“你这个人就爱拖拖拉拉, 该升的不升, 该降的不降”这样的话, 这样的评价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 学生可能真的会觉得自己很笨, 无可救药。因此在钢琴教学中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 应该适度表扬。很多钢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会指出学生在弹奏过程中出现的很多毛病, 为了不使学生“翘尾巴”, 不经意地回避对学生弹奏优点的肯定, 忽略了表扬的作用。让学生感到在一堂课后得到的反馈都是负面的, 大大降低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在提出批评的意见时不要忘了肯定学生的优点, 又要防止过度的表扬使学生不思进取。

6. 引导创作法

引导创作法是指在教学中, 学生运用元素性材料 (如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式等) , 遵循探索———模仿———迁移———即兴创作的学习过程, 在集体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进行音乐学习。

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指出:“元素性音乐永远不单是音乐本身, 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 由人们自己参与的音乐。”

在课堂上, 教师经常作为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 去探索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即兴创作, 可以说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 在其教学法中具有重要的更深的意义。奥尔夫认为, 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 是情感表现的最直接形式。在即兴创作的过程中, 有利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这对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是十分重要的。那么钢琴演奏过程, 实际也是在进行二度创作的一个过程。

7. 赏识教育方法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 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 做起事来心情愉快。赏识紧紧抓住了情感因素, 因为人在兴奋的状态中大脑会产生类似吗啡的因素, 刺激神经细胞的活跃, 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 这样, 学习的效率有所提高。另外, 赏识也符合人们的心理发展特征, 人是环境之子, 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以满足人们内在无形生命的需求。同时, 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 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温室中的花朵, 更能经受挫折。

运用赏识的一条原则:在学生做事过程中赏识。教师要首先理解赏识并不简单等同于“赞扬”或者“奖励”, 后者更多的是对于学生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已经完成的良好行为的一种肯定, 既针对学生学习钢琴时所付出努力的过程, 用赏识的语言和行动让学生更加有信心的坚持下去。即便是批评, 也是为了激励学生而采取的一种办法。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无论是对于儿童还是成人, 都非常有效, 在使用时要把握好“赏识”的“度”。

尽管儿童和成人在钢琴启蒙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一致的, 但由于他们在年龄、学琴目的等方面的差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将以上罗列的这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相互渗透,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以至教学的完满。

钢琴启蒙教育阶段对于所有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因此要引起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高度重视。既然要学, 就要学好, 基础打牢, 路子走正, 为以后的深入发展建立良好的开端。希望本文通过对现代教育理念下的“钢琴启蒙”教育方法的探讨, 能够让更多的人对钢琴启蒙教学有所帮助, 使大家能够重视启蒙教学, 使更多的人能够弹好钢琴, 领悟其精髓, 得到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罗小平.音乐表演再创造与注意力[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3 (1) .[1]罗小平.音乐表演再创造与注意力[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3 (1) .

[2]李双彦.音乐表演中的心象思维[J].中国音乐, 1992 (2) .[2]李双彦.音乐表演中的心象思维[J].中国音乐, 1992 (2) .

[3]李萍.谈演奏中的音乐形象思维与声音联想及表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8 (3) .[3]李萍.谈演奏中的音乐形象思维与声音联想及表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8 (3) .

8.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育 篇八

士官队伍作为军队人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部队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士官教育以培养实用型军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满足部队士官岗位任职需求为主要任务。卫生士官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是其任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们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在卫生士官健康教育教学上做了一些探索。

1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组织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享有绝对的主动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卫生士官特别是学历教育和升职培训中的学员往往都具有丰富的部队卫生工作经验,要比教员更了解部队,有些学员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健康教育教学要以学员为主,充分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特别在学员健康教育实践中,学员从宣讲内容的选择、资料的获取、收集、整理、制作到宣读形式的选择完全由学员自主完成,整个过程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互动,教员仅是组织者而已,让学员能够真正做到自主、自觉、自动、互动、协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2以学为中心,成为学员学习的启发者

传统教学往往是单向传递、单向塑造的灌输式教学,理论多,实践少,学生动手能力差,而任职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健康教育的教学中,根据健康教育学科特点和卫生士官任职需要,理论学时一再压缩,理论与实践课之比,从最初的一比一到一比二、一比三、直到一比四,把大量时间用来学生自主学习,而老师的讲授主要在于引导,只给学生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循循善诱,激发他丰厚的探究潜能。同时考虑到个体与整体的差异,这个目标、这个方向是个总目标、总方向,并不是一个具體东西,每个学员根据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专长、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的方向、目标,充分信任学员,然后用他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完成这个方向或目标,展示他最好的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员只是一个火种,教员的作用是如何点燃学员内在的求和之火,智慧之火,教员只是个启发者。

3教学互动,成为学员学习的合作者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教学相长,主要是指教员与学员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善于教、学互动,相辅相成,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强调每个学员都是教员,每个教员也是学员,学生以教员的身份在台上讲课,教员作为学习者和台下的学员一起听课,角色互换,人人平等,相互学习,引导全体学员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与教员充分的互动,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共同研讨协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健康情感。鼓励学员,以语言、文字、形象、现代传播等多种形式、方法进行运用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殊理同证的方法、浅显易懂的语言,力求把抽象深奥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形象化,增强健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力求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同时,变“闭营锁课、关门施教”到组织学员到基层部队对广大官兵进行健康宣教,进一步扩展其健康教育能力,做到课堂教学与部队实际工作互动;变“我讲你听、单向灌输|为相互启发、互助互动,使学员在亲身感受、相互交流中完成宣讲活动,做到内容与方法相互牵动,达到较远与学员的共同成长。

4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令一方面,也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立足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利用情境、协作和会话,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施教,点面结合,并能适时地给予学员知识上的和学法上的点拨;要随时洞察和把握学员的思维情境,及时调整施教导向,并相机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还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浓郁是求知氛围,在突出学员主体性的同时,要能够掌握好教学的主线,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张弛自如,不能听任学员信任信马由缰。要做到让学员带着问题来,拿着方法走,全面促进其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

9.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育 篇九

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本文论述了学校教育管理理念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当前,社会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管理也应不断创新,树立以生为本的新理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科学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作 者:赵东升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附属中学,陕西宝鸡,721007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 “”(1) 分类号:G64 关键词:教育管理   教育理念   管理措施  

10.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育 篇十

学生作为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一个学校的管理服务对象,因而学校的发展要以学生为前提,高校管理中将创新管理作为管理的支撑要点,通过创新、高效的管理不但能代表学校的素养,更能代表学校的品牌文化。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开展适合于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长效管理模式,让高校管理更具科学化。

一分析高校的管理形式

目前高校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是传统管理模式,是在现有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运用命令式的管理方式规范学生行为,这种管理是刚性管理,也是外部控制管理模式,管理中个体、组织和社团都处于外控范围外,所以民主化管理成分较少;第二,是组群中的自我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借鉴外国的管理形式发展起来的,要求社团以及学生会开展自我管理,并要求运用柔性管理模式,让管理形式更灵活。第三,是群体和个体化管理,这种管理有组织性,把个体以及社团都控制规划在内部控制中,民主化的自我管理,让管理方式更具柔性。

二高校的管理现状以及思考

(一)管理人员思想僵化

部分高校没有开展管理改革的举动,究其原因是管理人员的思想比较僵化,管理运用的方法也因循守旧,宁可守着错误的保守管理模式,也不愿进行大胆的教育管理创新尝试。由于管理者习惯于这种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模式一旦推行就要重新适应,因而宁愿使用原有熟悉的管理模式。导致教育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况,不能更好的适应和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也不能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

(二)管理停留在面上

教育管理全部停留在“管”上面,没有重视教学服务,更没有重视学生自我管理,发挥学生会的智慧和作用,导致教育管理不能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起来。

三高校管理创新探索要素

(一)创新管理理念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开展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由于人本管理时主要是将人的因素看成高校管理的主要出发点,管理进程中要重视人的想法,要根据人的特点进行管理,这样开展的管理更容易被广大师生接受,也能更好的服务广大师生,多种管理手段的应用,能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化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可在校园范围内形成较好的文化环境,专家、教授都要通过学术研究工作积极的参与到校园管理中。且确立教师在办学和治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管理,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形成全校教师共同管理的教育管理新模式。管理中需要创新人本管理理念,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人,也是高校管理的主体,要求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能够理解、尊重,挖掘主体内涵,在保障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情况下,不但把学生看成管理对象,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且在管理中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结合教学活动,内化管理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树立民主法治的育人理念,让学生了解自己需要履行的责任和应该享受的权利,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契约管理,因而法律意识的树立比较重要。学校范围内开展的民主建设是社会民主建设的关键,为了实现其建设的自由、平等和公正,高校建立民主非常必要。民主建设包括班级建设的民主化观、学生会成员的民主选择,这些民主建设要在大胆的尝试中不断深化,最终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二)创新管理制度

1.深化学生自主管理

需要深化自主管理,强化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管理需要由外部控制走向内部管理的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管理制度,以直接管理为动力,制度管理充当基础,自我管理成为管理的常规形式。高校的管理价值观主要是决定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要素,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能够成长,有自律意识,这将推助学生的成长,目前大学生普遍素质较高,所以有着独立意识和自我管理潜能,这将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观条件,有效的促进教育模式,适应高校的科研教学改革模式,为学生的管理高效化提出重要意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深化以及发展,学生在管理上更倾向与自主化管理模式。

2.优化信息管理机制

优化信息管理工作机制,现代社会信息化飞速前行,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网络信息速度加快,冲击教育常态,网络中要凸现出多元的文化和多元的价值,让网络交往出现平等化现状影响和冲击学生,学生的管理者需要有掌控网络的能力,加大正能量,减少负能量,学生管理者需要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构筑好网络学习的平台。例如,可以借助网络做好学籍管理,给每一位学生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包括:学生入学状况、在校表现情况、政治修养、道德素养等方面,并且体现出奖、助和贷的基本状况,把学生的性格和考评等因素加入进去。成为信息化管理的要素,学生结束学业以后,将这些信息当成礼物馈赠给学生,让学生见证自己的成长道路,从而让学生具有心灵感悟。

3.创新管理模式

创新性高校的管理模式需要结合教育内涵,总结管理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并找准出发点,建立教育的目标,分层办学。要以就业为管理的前提,转变就业理念,开展适宜就业的管理模式,将终身教育看成是教育管理的背景。由于科技时代的飞速前行,信息和知识不断的更新换代,原有的校园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变化发展,所以要不断的通过学习补充新知识,借助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扩大高校的开放化程度,用以吸引更多的优势资源,满足高校发展中的多元化发展理念。

(三)创新型教师队伍

健全相关制度,采取措施,做好严格的管理。管理中要为高校的教师创设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不但要借助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也要在创新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奖罚分明中做好考核,综合评价。采用分析和交流的方式,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队伍,保障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为学生开展创新管理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很多制度的推行要求施行者主观认同,教师是推行制度的核心人物,因而要求教师有创新理念,能理解制度并推行制度。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可以通过引进人才,聘请各个行业的精英,比如德高望重的政府官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做高校的兼职教师用以提升高校的整体师资队伍素养。各界的精英讲学,不但能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也能传授实践知识。因为传授过程中加入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让学生受益匪浅,对学生今后成长有较大帮助。

四结束语

学校发展中,教学是核心,管理需要为教学服务。教学发展过程中也要带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流程,如果教学目标中没有管理理念的融入,那么教学管理将没有保障。因而教育中要让教学和管理相互配合,提高办学素质,完善办学标准。

参考文献:

上一篇:政治建警从严治警心得体会,个人心得体会下一篇:初一感恩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