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 薪火相传

2024-07-04

雷锋精神 薪火相传(8篇)

1.雷锋精神 薪火相传 篇一

雷锋精神 薪火永相传

磐石市第三中学 七年十班 郭佳玲

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

雷锋,你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职、散光发热。好事一箩筐,却不透露自己的姓名,不为名、不为利、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你的故事。你的生命很短暂,一生仅仅二十多年。你的身份很普通,一个平凡的汽车兵。可从你离开那一天起,你的事迹就一直在神州大地传扬。

你喜欢记日记,把思维的火花记录在日记里。你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你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谁有点困难,你会慷慨解囊,伸出温暖的手,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做好事对你而言不是矫揉造作、不是刻意安排,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你的日记让今天的我们真切地体味到你高尚的思想境界。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当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后,你成了众人的榜样,受万众爱戴、万众景仰。在你之前有个张思德,他是战争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而你是和平年代行好事、做好人的榜样。乐善好施、行善积德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你正是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的最好代言。你年纪轻轻就离开了我们,身后却一直被人们惦记,生前身后名,很少人才有这样的待遇。

你生活的那个时代,物质极度匮乏,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还在笼罩,人民的物质生活无法得到很好满足,可这却不影响你言行举止的高尚。你是毛主席的好战士,有着崇高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你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你就到哪里去,不管环境是否艰苦。近五十年的学习,你或许有点被神化。其实你很平凡、很普通,你就是个邻家大男孩,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我们年轻人的楷模。

近五十年间,你的精神传遍神州大地。仅在江苏,就有连云港的“雷锋车”班组,有南通的“莫文隋”、江海志愿者,就有张家港的“张闻名”。每个地方 都有自己的雷锋,每个地方都有雷锋式的战士、有雷锋式的志愿者。就在不久前,苏州的一位消防战士孙茂珲,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献出了自己年仅22岁的宝贵生命,他正是雷锋式的战士。当然还有郭明义,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将雷锋精神当代化,让今天的人们理解到了雷锋精神的真正含义。其他还有张海迪、杨善洲以及各地的义工志愿者,是他们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雷锋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雷锋是一座丰碑,你的精神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雷锋精神,薪火相传、永放光芒!

2.雷锋精神 薪火相传 篇二

关键词:花鼓灯,发展,传承

笔者有幸参加了著名花鼓灯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张士根、邓虹两位老艺术家,在上海某高校做的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二位老师通过对凤台陈派花鼓灯舞蹈动作的演变过程的讲解以及张士根先生生动传神的“鼓架子”动作示范、邓虹先生细腻委婉的“兰花”表演,将陈派花鼓灯的代表性舞蹈语汇诠释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对花鼓灯舞蹈表演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体会到了学习继承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我们增厚舞蹈文化底蕴的又一渠道,也是人民的期待、社会的责任、历史文化传承的重托。

一、感受花鼓灯之魅力

此次两位老艺术家演绎的《小花场》是花鼓灯的传统剧目从人数到伴奏及舞蹈语言都体现了花鼓灯的原汁原味,具有民族的原生态意象。主要表现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玩乐嬉戏的情景,包括基本程式表演和即兴发挥表演,有简单的情节和人物性格舞蹈肢体形象叙说,如《抢手巾》其中张士根老师表演的鼓架子,不仅动作敏捷有力、舒展大方、朴实自然、而且善于逗趣,注重与兰花的配合,面部表情丰富多姿。邓虹老师表演的兰花舞姿轻盈委婉,流畅。注重眼神的应用,以目传情达到一种无以言表的情趣。更为精彩的是两位老师在原生态基础上创新的小碎步“大颤步”颤颠”蝴蝶飞,拔泥前仰后合等动作让我们体会到花鼓灯不仅充满了青春活力而且它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毫无竭绊约束,任真情自然流露出来,甚显得朴实无华。两位老艺术家的讲解与演绎让我们对花鼓灯舞蹈表演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鼓架子”和“兰花”在合作表演时,具有很大的即兴性和灵活性,既有规定套路又留有即兴表演的余地,具体表演什么,时常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犹如一块神奇的魔方,变幻无穷而富有韵味。也正因如此,长期以来,人们把花鼓灯表演称之为“玩灯”。花鼓灯的舞蹈动作有许多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来。而此时的花鼓灯,使我们感受到是韵味十足的民间舞蹈艺术独特风格!

二、体验农耕生活文化

安徽花鼓灯属于汉族舞蹈,而汉族舞蹈是汉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汉族农耕生活的反映,其舞蹈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农耕生活紧密结合,体现出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两位老艺术家花鼓灯中的舞蹈动作,大多是从劳动生活中提炼的,就是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直接模仿,像簸簸箕、端针匾、单挎篮、手搭荫蓬、“风摆杨柳步”、“拔泥步”、“踏车步”等,因而这些动作一旦出手,极富亲和力,这也是花鼓灯为什么深受群众欢迎的原因之一。特别邓老师表演的“兰花”使用的折扇和手绢,语汇十分丰富,持帕方法多样多种;扇花的表演手法更是细腻无比,有“砍”、“抖”、“颠”、“扔、“遮”、等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舞段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情趣,也大多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民间舞蹈的特殊性是以人体动态为表演中介的艺术形式,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文化因素的制约,是舞蹈艺人从劳动人民生活中提炼的感染力很强的艺术形象,属于基层文化的范畴,又属于民族文化的独特艺术范畴,具有非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从而形成舞蹈的动态性、综合性和传承性。在漫长的人类活动长河中,这些从生活中提炼的花鼓灯中的动作也是人们生命的情感的一种表达,表达了生命的情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三、发展创新之思考

逼真的模仿不是好艺术,只有来源生活提炼于生活的艺术,才是传神的好艺术。两位老师年逾花甲,仍激情满怀。他们的动作示范就彰显着生活的浓郁气息,给人以真切的艺术感受,他们也用舞姿告诉了我们不要总是机械的模仿、一味的追求学院派的东西譬如腿一定要伸出去有多直有多长等等,要试着跳出教室放松肢体,让自己置身于田间和大自然中一同感受肢体舞动的魅力。可以想象张老师表演中的翻跟头都是在田间自己摔出来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征,不会像我们学生做起动作来整齐划一,这充分说明艺术源于生活。创新是一个民族活力的源泉,创新也是花鼓灯艺术的生命。因此,在进行舞蹈创作的时不要机械的模仿现实,既要尊重艺术规律,但又不拘于规律;尊重前辈的经验与理论;但不拘于经验和理论;而是用心地去感受和体验自然之美,主动地把自己的精神和感情投入到创作中去。同时也要学习和继承老一辈艺术家敬业精神和执著追求,做到借鉴、融汇和创新相结合,用生活感受去表达舞蹈的艺术美。

总之,舞蹈是以人的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总能通过其传统民间歌舞的风格而留下印迹。花鼓灯也不例外,两位老艺术家不仅展现了花鼓灯热情奔放,刚劲有力,洒脱大方,诙谐幽默的舞蹈艺术风格,还有那淮河两岸人民纯朴、粗犷、开朗、乐观性格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鼓灯艺术是不可再生的民族瑰宝,传承与发扬是当务之急。此次的花鼓灯走进高校,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作为未来的舞蹈工作者就要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发展凸显民族文化的艺术特点和艺术风格,让民族的精华更加地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吴志鸽.凤台花鼓灯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3.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篇三

如果说世界上真正存在无价之宝,那它最应该是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而由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则以其崇高的追求、纯洁的品质和丰富的内涵,为最可宝贵的人类精神财富增添了璀璨无比的伟大篇章,堪称宝中之宝。今天,我们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中发挥着先导作用,并在实践的冶炼中得到升华的这些崇高精神,统称为红色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之源、动力之源。这一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枪林弹雨的年代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而且对当代社会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启示和示范作用。

红色精神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进取精神;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拼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严守纪律、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谦虚谨慎、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当然,不同时期的红色精神内涵更为丰富,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

井冈山精神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认真探索民主革命规律,深化对民主革命的认识,逐步弄清民主革命进程中的若干问题,正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在革命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畏挫折,勇于探索,凝结、培育、锻造出了一系列革命精神,成为取得革命胜利并永远激励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种。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是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是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也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注重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勇于探索中国革命、军队建设和武装斗争的新路子,是井冈山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策源地的制胜法宝,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同甘共苦,为了人民的利益战斗不止,直至夺取胜利,是取得井冈山斗争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所在。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长征精神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考验,战胜党内分裂的种种危机,终于胜利完成跨越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的长征。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一个闻所未闻的故事》中这样地赞誉长征,“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长征的胜利,深刻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的胜利,是一曲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之魂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之魂的最高体现。

江泽民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延安精神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这里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民族解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出发点。此后十三年间,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高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牢固基石,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相结合的典范,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象征。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

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我们不仅要学习和继承延安精神,把这一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传承下去;更要发扬和光大延安精神,不断赋予延安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2006年,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西柏坡精神

1948年,是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的开始,这一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我军在各个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逐渐掌握了主动权。党中央完成了坚持在陕北拖住敌人的任务,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更大胜利,是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率中央东渡黄河,移驻华北,并在随后的两个月内陆续进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与一年前进驻的中央工委合并,中央五位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在西柏坡村会合。在接下来的十个月中,西柏坡成了中国共产党

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铸就了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的西柏坡精神。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有着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取向、理论基础。西柏坡精神中,既有井冈山精神中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也有长征精神中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延安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西柏坡精神的科学内涵在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率中央书记处的几位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他在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在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千千万万革命先辈和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忘我奋斗,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我们党坚持艰苦奋斗的壮丽篇章。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用生命培育的奋斗精神,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4.雷锋精神 薪火相传 篇四

雷锋精神

薪火相传

前言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在又一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你是否也用雷锋之问拷问了自己的灵魂与内心?

今年3月5日是第57个雷锋纪念日。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高扬雷锋精神。然而,学习雷锋要从“3·5”到“365”。实践精神是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我们在口号中学雷锋,在雷锋日记里学雷锋,在三月活动中学雷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雷锋。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实践、主动实践、持久实践,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才是学雷锋的根本,也是雷锋精神的本质要求。

一、雷锋生平简介

雷锋,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

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全团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因公殉职后,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

1963年3月1日,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它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

二、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

雷锋在普通的岗位上,在平凡的工作中,在平静的生活里,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去完成,一点一滴去奉献。雷锋精神是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流血牺牲精神的延续和发展,但它是不受年代、环境、背景等条件制约的。也就是说,学雷锋是不需要条件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岗位都可以学雷锋。只要你想、你有心、你愿意,从身边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随时随地都可以作奉献。正是这样的时代,孕育出了以“心里永远装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为核心理念支撑的雷锋精神。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一)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雷锋一心向着党,他把党比作母亲,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党和祖国人民的,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都“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为了党,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是雷锋给我们留下的名言。这种强烈的阶级情感,正是雷锋精神的精髓。

(二)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雷锋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自觉经受思想锻炼,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提升自己,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三)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

在雷锋看来,“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正因为如此,雷锋时时处处都以党、人民和祖国的利益为重,把帮助别人看作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人生核心)。

(四)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人生观最光彩夺目的就是,他正确地解决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他把“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作为自己的信条,“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甚至生命。”在这样的人生观指导下,雷锋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干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毕生奉献的誓言。

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的今天,“雷锋精神”已经逐步演变成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

三、雷锋精神的时代内容

雷锋精神是产生于50多年前,但是50多年来,雷锋精神始终传承在我们全党、全社会。在传承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人们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也越来越具有时代的特色。50年来,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没有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具有了时代的气息。

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归结起来,可以表述为两个字:“上”与“善”

(一)雷锋精神体现了一种“向上”的人生姿态。

纵观雷锋短暂的一生,他始终具有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对新中国、新生活充满无限热爱和美好向往,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干劲投入到工作、学习之中去。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发扬雷锋精神,需要学习雷锋这种乐观向上,积极作为的人生姿态。

1.在工作上“向上”,发扬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雷锋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不怕苦、不怕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是雷锋精神在事业上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服从组织分配,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敬业奉献。从雷锋所处的历史环境来看,“螺丝钉精神”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才资源配置方式存在某种相适应性,反映了个人意愿与国家需要的高度一致性,成为当时鼓励人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忘我工作的精神力量。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就业渠道更广泛,单位用人机制更灵活,个人自主选择性更强,但并不意味着带有服从性的“螺丝钉精神”已经过时。今天的“螺丝钉精神”体现着服从性与选择性的统一,一个人只有将个体选择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自己的工作,不管身居要职还是平凡岗位,都应爱岗敬业,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腐蚀,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2.在学习上“向上”,发扬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雷锋说:“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要学习时间是有的。问题是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都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用“挤”和“钻”的钉子精神,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练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这是雷锋“向上”的人生姿态的真实写照。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体现在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上。党的十七大也提出,要建设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所以,我们应该像雷锋那样,发扬“学而不厌,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发奋学习,永不懈怠。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体系,自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在生活上“向上”,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雷锋说:“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雷锋精神在生活作风上的本质体现。雷锋一生中非常节俭,他的每件衣服、每双袜子,都就补了又补。他曾说“我们的国家还穷。穿破了的衣服补好了再穿,省下衣服交给国家,这样既减少国家开支,又发扬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雷锋的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虽是在当时经济不发达、国力贫穷、物质匮乏的大环境下形成的,但对今天来说仍有深刻的教育和指导意义。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我们鼓励科学合理的消费,对人们求富爱美的需求不再简单否定,也不再套用过去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观念,但这与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不矛盾。今天我们提倡艰苦奋斗,是要反对那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奢侈之风,尤其要反对凭借手中权力,挥霍浪费国家资源的腐败之风。要在全社会倡导富国富民的科技创业、产业创业、服务创业等新时代的创业精神,形成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雷锋精神体现了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

人之初,性本善。归根结底,雷锋精神是一种善的境界。雷锋心中有爱,爱党,爱国,爱人民,心里永远装着别人,全心全意无私奉献。在其短暂的生命中,他始终用快乐与感恩诠释着对“善”的追求与执着。

1.在理想信念上“向善”,发扬“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从解放前一无所有的孤儿到解放后新社会的主人,雷锋始终对给予他一切的党和毛主席心存感激,对党、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成为雷锋人生的重要精神支柱。他由此形成了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的坚定政治信念,这是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灵魂所在。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阶段,雷锋精神进一步升华为,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信条,为实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安康而拼搏奋斗的爱国精神。

2.在价值取向上“向善”,发扬“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雷锋说:“一滴水只有融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才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实质,也是雷锋精神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持久活力的源泉。在20世纪60年代,这种精神主要表现在:对人民群众朴素的阶级感情,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先人后己的集体观念,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大公无私的精神。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看,雷锋精神不可避免地抹上了政治色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对象也仅局限于本阶级的范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质没有改变,但有了新的时代内容。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奉献精神,是超越阶级、国界和种族的,换言之,是一种面向全人类的大爱精神。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志愿者活动,就是大爱精神的生动反映,也是新时期学习雷锋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正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核心,是雷锋精神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3.在人际关系上“向善”,发扬助人为乐的合作精神。雷锋有句名言:“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雷锋的一生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他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帮助一切有困难的人。雷锋这种“做好人好事不留名,舍己为人不求回报,互助合作不计报酬”的“傻子”精神,正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亲和剂”,对全社会形成合作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道德风尚能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傻子”精神,“损己利他”的做法不符合人们的正当利益需求,一般人难以做到,因而难以在普通大众中加以推广。新时期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从更加人性的角度重新诠释合作精神。“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理念,相较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更容易被现在的普通人所接受,因为它提倡施者与受者的双赢。因此,我们在倡导助人为乐精神的同时,不妨肯定人对功利的追求,承认无私帮助变成有偿服务也是一种进步。

四、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出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雷锋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具有时代特点和教育意义,具有鲜明的历史转型时期的导向价值。

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出现,使英雄模范的成长进入了良性循环。雷锋是通过学习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成长起来的,英雄就是雷锋前进的引路人,而后来的许多英雄又是通过学习雷锋成长起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的。王杰、欧阳海生前都是学习雷锋的典范。他们平时认真学习雷锋,具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觉悟。因此,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为了抢救国家的财产,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成为人民英雄。学习雷锋是学习他生存的价值、活着的方式和意义。自己活着就是为了让他人生活得更美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的人生模式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又是很难做到的,需要付出终生的努力。

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出现,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雷锋精神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培育出郭明义、孙茂芳、庄仕华等“当代雷锋”和众多“时代楷模”“道德模范”。

五、新时代弘扬好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是一种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雷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精神,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的螺丝钉精神,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大力发扬倡导的,也是新时代中华儿女需要传承发扬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与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雷锋精神永远值得弘扬。

今天,我们要把握并弘扬雷锋精神,需要突出五个方面:

一是要学习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雷锋精神的第一位,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这个理想和信念激励我们全党全社会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要学习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是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这是雷锋精神的一个典型的标识,也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弘扬的一个崇高品德。

三是要学习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雷锋生前做过多种岗位,但是干一行他热爱一行、干一行他精通一行,这一点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仍然是需要的,仍然需要像雷锋那样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

四是要学习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雷锋总是把工作作为一种无穷的动力,要钻进去、要吃透它,而且还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通过学习丰富自己。这种刻苦学习、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的精神仍然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中受到大家的推崇。

五是要学习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过去叫做艰苦朴素不忘本,今天尽管我们国家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普遍改善了,但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种在雷锋身上所体现的作风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要本着这种精神来从事今天崇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结语

5.五四精神 薪火相传 篇五

1.男1:地平线上升起的朝阳,惊落尘封已久的冰霜

女1:横亘过时间的苍茫,插上翅膀带着理想飞翔

男2:又是一个五月,我们回眸凝望历史的长廊

女2:又是一个五月,我们昂首呼吸时代的芬芳

1、男2:是谁唤醒了黎明的朝阳

1、女2:是谁架起了天堂的桥梁

合:是你,革命的英烈;是你,伟大的党

男1:95年前,革命战争的峰火硝烟在祖国的大地上弥漫

女1:95年前,开创民族独立的先驱者举起民族救亡旗帜,不惧身前的钢刀铁枪 男2:他们的声声呐喊,如划过夜空的闪电,劈裂沉闷的黑暗

让曙光在迷茫的眸子里,熠熠生光

女2:他们的一腔热血,如一粒火种,于五千年沉淀的脂膏之上

重燃冻裂的希望

男1:还我青岛 拒签和约

男2: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

女1:他们高扬“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以力挽狂澜之势挺身而出

女2:他们为华夏儿女点燃灯火

让炎黄子孙不再彷徨

女1:春风吹来了神州的期盼,吹开了山河绚烂的花朵

男1:历史记录了不朽的传奇,记载了革命千年的篇章

合:革命先辈永垂不朽,五四精神世代传扬!

2.男1: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男2: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男1:时代的号角吹响了民族复兴的梦想

男2:经济的腾飞注满了繁荣富强的渴望

女1:于是,青灯黄卷下多了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女2:于是,昆仑沧海间有了一道道远眺的目光

女1:平静已久的心不再平静,为这一刻将梦想实现的激情

女2:仰望已久的人还在仰望,为我们拥有皓首穷经的向往

男1:以五四精神为指导,以革命先烈为榜样

女1:肩挑重担的我们迎着旭日伴着霓虹

男2:扬起时代的风帆,插上理想的翅膀

男1:我们振翅高飞

男2:我们乘风远航

男1:中流击水,逆流而上,浪潮中我们永不言退

女1:搏击长空,迎风而舞,风雨中我们挽臂为墙

男2:团结进取,求实创新是我们的口号

女2:以校为骄,师生共荣是我们的信仰

男1:年轻的我们,拥有不变的誓言

女1:年轻的我们,将坚定的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男2: 路途的漫长,人生的风霜,终会被毅力和自信,化为生命的芬芳 女2:拼搏的刚强,开拓的激昂,终会为有志者,奏出精彩的乐章!合:五四之火永不息!五四精神永不忘!

3.男1:月圆月缺,星移斗转

远去的是那个炮火轰鸣,硝烟弥漫的时代

女1:潮起潮落,莺飞草长

不变的是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五四精神

男2:历史的耳畔,跨过百年,传来了五四的隆隆回响,排山倒海,巨变沧桑

女1:凝视枫叶落红,泥土化不去革命先辈执着奋起的身影 女2:聆听窗外雨声,流淌不尽当代青年团圆复兴的赤子之情 男1:不负我们曾经痛苦沉思

男2:不负我们曾经四顾深望

男1:这一群爱国志士的光荣宣言

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

女1:走过一九一九的青年

纵然历史不再轮回

男2:但“五四精神”

它闪着不朽的光辉,它是一面永远高扬的旗帜

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合:让我们满载梦想,沸腾了热血

6.雷锋精神 薪火相传 篇六

----《纪念白求恩》 教学设计

作者:李庆毅

单位:费县胡阳镇初级中学

更新时间:2016-10-27 02:07

浏览量:6665操作区:

《纪念白求恩》 教学设计

临沂市费县胡阳中学

李庆毅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结构,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文中对比的写法及作用,领悟作者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有一种怀念,世世代代,永远追寻,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依然闪亮。这个人是谁,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来学习他。

二、板书课题、作者

板书课题

你知道白求恩吗?谁来介绍一下?

三、检查预习

课前都已预习了,让我们同桌间彼此交流你认为重要的生字词。我们请两位同学到前面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字词,谁来?老师也有认为重要的字词,请看 齐读一遍。

文章作者是

你知道毛泽东吗?同学们了解得可真不少,了解作者有不同途径,如看课下注释、查参考资料、上网等。老师是从网络上查到的,请看

四、师生根据本文的内容和写作特色商议明确本文的学习目标:

1、理清思路,学习对比的写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五、速读感知

伟人笔下写伟人,巨人心中有巨人。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白求恩的哪些事?边读边勾画关键性的词句。

让我们怀着崇敬读出文章对白求恩事迹的介绍

六、理清思路,品评人物

了解白求恩的经历,让我们继续循着他的足迹前行,走进他不朽的人生。快速默读:不朽的足迹 光辉的历程,思考: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用“好一个——的白求恩”

赞美他

本文一篇纪念文章,因此在叙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同时,作者还用强烈的感情高度评价了白求恩。刚才我们读的都是叙述部分,下面让我们跳读文章勾画出每一段的核心议论句,现在我们就把评议的部分读出来。既然是高度赞扬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慷慨激昂

注意提醒生 先读原文后 用“好一个——的白求恩”品评人物

在1.2.4段同学们发现一个词反复出现,他们是

请用好一个再次歌颂白求恩,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呢,齐读

引导:同学们发现了刚才读的1、3、4段层次分明,结构上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结构上是先——后——,有先叙后议,以议论为主,这就是纪念性文章的写法——叙议结合。

七、创意赛读.学习语言

像《纪念白求恩》这样意蕴深厚的经典,咱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更加高效地学习呢?请听一位文化名人给咱们的建议。

师:朱熹给我们提供了哪两种学习经典的方法?

师:两个关键词先是读,后是思,读要熟读,思要精思。小组创意诵读比赛

我认为诵读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最佳方式。请各小组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段落用自己最有创意的方式来读读,先商量商量诵读的方式。哪一组先来。?比一比哪一组最有激情

赛读

大家的朗读再次点燃了同学们的激情,让我们再来激情澎湃的读读自己喜欢的一两个句字,好吗。

九、熟读精思,赏析语言

杜甫有诗云:“好诗必有佳句,佳句必有奇字” 诗如此,文亦如此。快速跳读课文,在令你心动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旁做标注,读一读,品一品,看能不能从这些语言中读出快乐,趣味,感情来。

这个句子老师也很喜欢,并且把它稍稍地改了一下,你认为是老师的改句好,还是毛主席的原句好?你来读原句,你来读老师的句子,谈谈哪个更好。

双重否定句,表示非常肯定。“必须”用“不能不”。表示全部

“全”“全都”“全部”用“没有不”“无不”更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斩钉截铁不可动摇,强调突出了白求恩精神感人之深,影响之大。

提起七年级二班,没有不夸赞的。现场听课的老师无不为你们的表现叫好。这3个句子让我们用崇敬的心情来读,读出赞叹、惊叹的语气,把情感读出来。

比较句式排比

你来读原句,班长来读读我写的句子,看看哪个更好。

增强了排山倒海的语言气势 增强了说服力。富于感染力,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起到节奏鲜明,长于抒情的效果。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谢谢你这么精彩的朗读,竖起大拇指

你还喜欢那些词句

第二三段,不仅写了白求恩,还写了另外一些人,作者用了哪些词来评价这些人? 贬义词,请同学们找出来,打上着重号。

“拈轻怕重”、“漠不关心”、“精益求精”等无不内容丰富而用词精练。成语准确生动凝练言简意赅,师:让我们一起用爱憎分明的情感读读这些词语,男生读批;女生读赞,这些词从哪些方面作比较

从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一种什么人,心里只想着自己---一个成语。这些词呢?心里有没有自己

自私自利而白求恩大公无私

2.3这两个段落的写法是很精妙的。先正面写白求恩,然后反面写那些品质相反的人。如果不写某些人,好不好?这种对比手法在古诗文中也常有运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正一反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强烈的震撼。更加突出白求恩的高贵品质 全体同学再次齐读赞扬白求恩的词语

十、人民不朽,精神永恒

那么白求恩大夫为什么能够获得中国网民如此高的赞誉呢?

白求恩其实在中国只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就牺牲了,在他牺牲之前,给聂荣臻元帅留下了一封信,聂元帅看到这封信,当时就泪如雨下。让我们来读一读白求恩留给我们世人的最后的绝笔。请课代表推荐一位同学有感情诵读(配乐诵读)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

如果让你为他写感动中国的颁奖词,你会怎么写?是不是有点难,来小组商量商量。可以借鉴模仿颁奖词,使用文中的词语和事迹仿写两三句来赞美白求恩。

老师看到你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可以把你们组的智慧同大家分享吗? 听你们的颁奖词真是一种享受啊,我很激动。内心也激情澎湃,我也想表达下对白求恩的赞颂,可以吗

远涉重洋赴战地,救死扶伤日夜继。以身殉职感国人,华夏儿女永铭记。

十一、人民不会忘记,精神薪火相传

毛主席写作此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纪念白求恩吗,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吗?

《纪念白求恩》原题为《学习白求恩》,是白求恩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次演讲。

师:读最后一段找找毛泽东是怎么说的?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号召全体干部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演读(想象你就是毛主席正在忘情地吟诵自己的佳句)放声朗诵

课文编者想借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呢?刚才我们一起读了白求恩的一个长长的遗嘱,在遗嘱中,他想到很多人和事,可全都是他人,独独没有他自己。可以说,白求恩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中国人民,包括生命。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告诉了我们人生的价值:(此时板书人,点下一幻灯片)其实老师认为人生本身没有价值,我们要像白求恩一样给他一个大大的价值:(再点下一幻灯片)这价值就是奉献,这价值就是有益于人民!(师板书:在黑板上的“白求恩”三个字上写一个大大的“人”。或者写一个大大的“奉献”)

只有奉献的人生才会让人铭记,只有有益于人民的人生才会让人铭记 人民不会忘记

我们不会忘记

让白求恩精神薪火相传

下面我提议全体起立带着敬意饱含赞美之情齐背最后一句。

十二、推荐阅读

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白求恩,走进白求恩。那就请你课下来阅读有关他的作品

推荐阅读—— 文章:

《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聂荣臻 2.《纪念白求恩同志》朱德

7.雷锋精神 薪火相传 篇七

关键词:语言规范标准化,教学,提高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几千年来, 它承载着亿万人类的智慧, 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重要的交际工具。可以说, 没有文字的诞生, 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起源;没有语言的发展, 就没有精神文明的传承。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发达的语言之一, 是人类上万年历史发展的信息链, 是人类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最优秀的语言, 可谓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在当今社会, 语言文字依然尽忠职守。它是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是相互沟通和表达思想的工具, 是精神文明得以薪火相传的主要手段。人们片刻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 人便会与社会隔绝, 丧失绝大部分社会功能而与猿猴无异;社会须臾离不开语言, 没有语言, 社会就会停滞不前, 甚至崩溃而不复存在。

语言规范标准化关系到社会的各行各业, 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 我国颁布了很多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规范和标准, 推行简化字和汉语拼音方案, 以加强对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和管理。这对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其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这是非常重要和有其必要性的。近几年, 语言文字的规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 社会各界加大了对语言文字规范的关注, 另一方面, 随着国家软实力的不断增强, 全球掀起“汉语热”, 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是中华文化能否得以准确有效传播的关键。与此同时, 社会快速发展的变革使语言文字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化, 尤其是网络环境中诞生的不规范用语, 是对语言文字规范的极大挑战。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罗常培在《中国人与中国文》一书说道:“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晶。一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 未来的文化也仰仗它来推进”。七十年过去了, 国人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母语教育弱化、语言应用能力下降。大学生在参加公务员考试时, 几乎年年《申论》都会曝出不少雷人之作, 其用词之贫乏、逻辑思维之混乱、错字和别字之泛滥令人瞠目。针对这种局面, 以汉语母语人群为考察对象的“汉语能力测试”在近年逐一开考。据有关资料说, 教育部考试中心受教育部、国家语委委托, 历时3年完成了“汉语能力测试”的研制, 希望能够“以考促学, 以评促学, 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 以遏制国人提笔忘字、满口洋文、淡漠汉语的现象。这般情形之下, 教师在语言规范方面, 应如何运用语言的艺术去捕捉教育良机, 春风化雨般地滋润麦苗呢?可从如下几方面去尝试:

首先, 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教师也会受到社会的影响, 接触到不规范用语用法, 要注意分辨, 提高警惕, 防止其进入语言习惯。尤其教学时, 更要时刻注意语言文字是否规范, 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加强语言文字规范的学习。语言的规范用法是长时间人们约定俗成的, 国家相关部门为了方便学习和传承, 将其加以总结归纳, 是语言文字的戒尺。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 加强对语言规范的理性认识。

其二, 加强语言规范学习, 提高思维与写作能力。数年来, 不少大学生由于经常上网, 无论是从应用写作的内容还是格式上都是直接抄袭或下载套用, 较少独立动脑思考完成。在遣词造句尤其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方面能力较差。而良莠不齐、光怪陆离的网络用语却层出不穷, 随意滥用词语。如此情形逐步发展占有一席之地。久而久之, 独立思考少, 主观能动性弱, 会导致学生答所非问, 或回答问题不准确。有给人以缓慢、迟钝的感觉。长此以往, 令人堪忧。人的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而思维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交流、传递各种信息、表达内心世界等,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文字的创造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 而语言的创造 (遣词造句) 和文章的构建即布局谋篇, 是靠人脑的思维思考、思索而获取的。因此, 加强大学生的语言规范学习, 提高思维、语言与写作的能力迫在眉睫, 势在必行。

第三, 文从字顺各识职, 唯陈言之务去。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性也至关重要。语言平淡、干瘪是教师语言之大忌。听者味同嚼蜡, 则难以调动其学习兴趣。有的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 忽视了规范而的语言;有的教师语言的艺术性方面欠缺。殊不知, 效能最高的语言是规范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只有规范而艺术的语言, 也就是形象生动的语言, 才易于听懂, 使人信服, 感动, 产生共鸣, 从而产生实际效能。

针对目前学生出现的汉字书写能力退化、表达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下降的情况, 作为文科教师的我们,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方面抓起:加强汉语语音、语文、文学写作、应用写作课的教学, 要求教师、大学生考取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等。

只有“火炬手”传承者——教师的不懈地努力, 智慧薪火才能世代相传, 人类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

[2]《现代汉语》张志公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1月

8.薪火相传永不灭 篇八

北京海选 风雨无阻

北京时间7月21日,第二届“薪火阵营”篮球训练营北京地区海选活动在北京天坛体育中心篮球馆揭开帷幕。

连日来,北京普降大雨,但这罕见的阴雨天气并没有影响到小球员们的参与热情。虽然海选活动从上午九点正式开始,但从早上七点,来自广东、浙江、四川、北京等十四个省市的年轻球员们就陆陆续续到达场馆外排队。

由于第二届“薪火阵营”将于八月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因此本次海选胜出者将前往新疆,在神秘的西域风情中,体验易建联及多位来自NBA教练的指导,这也成为了小球员们拼搏向上的重要动力。虽然很多人前一天刚刚到达北京,早上也没有充分休息,但仍不顾旅途劳顿,纷纷跃跃欲试,力求将最好的基本功及技战术状态展现给现场评委。

海选现场依照国际训练营选拔标准,对全体参选者进行了助跑摸高、定点投篮、运球等技术考核环节,随后还组织了五对五分组对抗,通过实战检验球员的综合能力。训练营现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就是小队员们的团队精神:当一名球员准备进行测试的时候,其余选手都会合力为他鼓劲、叫喊,希望他能展现出最佳水平。尽管大家心里都知道有人会落选最终的训练营,但还是拧成一股绳,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虽然这些小球员都集中在15—18周岁,年龄并不大,但可以看出,很多人已经是青少年篮球场上的“老队员”了,对抗中不乏精彩亮点,快攻抢断、三分穿心、以及基本的挡拆配合,大家都做得有模有样,展示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篮球培训方面,较为明显的进步水平。在比赛间隙,现场评委对小营员们的精彩表现做出了点评,并对技术考核中出现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悉心指导。

新疆海选 传递希望

继北京站海选顺利闭幕后,“薪火阵营”海选活动来到了第二站,7月28日、29日的新疆大学体育馆,来自新疆的数百名青少年篮球爱好者参加了新疆地区的海选活动。

由广东籍运动员易建联发起的训练营,为何会走进新疆举办活动?据训练营的工作人员,来自宋庆龄基金会文化艺术中心的侯晓宇介绍,第二届“薪火阵营”与“传递爱”公益行活动结合,第一次走进新疆,受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希望能够借助新疆深厚的篮球底蕴,带动全疆、全社会更多的爱心人士,与他们进行协作,共同搭建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平台。同时,寻找、选拔新疆地区热爱篮球、技能优异的小球员,点亮他们的篮球梦想。”

本次新疆站的海选活动将选出60名篮球爱好者,他们将与从北京站海选出的小球员们共同参加最终的正式篮球训练营。8月18日,正式的篮球训练营就在此次海选场地——新疆大学体育馆举行。届时,从伦敦奥运会归来的易建联,以及易建联在美国的助理教练奥康纳等人组成的NBA专业教练团队将会亲临指导营员们的训练。

上一篇:送给老同学的毕业留言下一篇:项目进度控制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