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动物的运动教案

2024-07-02

生物动物的运动教案(共8篇)

1.生物动物的运动教案 篇一

第二节 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各种动物行为,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能正确区别各种动物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动物的行为,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教学过程

引言:如果你有兴趣观察周围的动物世界,很容易看到彩蝶翩飞、蜻蜒点水、蜜蜂采蜜、蜘蛛结网,或许你还能看到亲鸟育雏、母兽哺乳、雄鹰捕猎、雁群迁飞。大千世界尤其以动物的体形、体色、行为最丰富多样,使人着迷。

教师:动物的行为就是动物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走动、奔跑、跳跃、游水、飞行、滑翔和其他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功击、防御、繁殖、迁徙过程中的各种动作;包括体态、体色、声音等正常和异常的状态。

引言:下面请大家观察书上动物行为的图片,分析一下按照性质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

一、攻击行为(争斗行为)

教师:同种动物在有些情况下会发生互相攻击,我们容易看到的大多是饲养动物的争斗,最激烈的当然是野生动物的争斗。请看挂图(示两只羚羊的争斗)表现了动物的什么行为?

学生:两只公羚羊在争斗,表现的是动物的攻击行为。

教师:羚羊是草食动物,长犄角不是为了获取食物,一旦受到猛兽追捕时,自卫的方式也只是奔跑。羚羊的长角原来是在繁殖期雄性个体之间用来争夺雌性个体的。

教师:你能否举出其他攻击行为的例子?

教师:对,这些都是动物的攻击行为,动物的攻击行为发生在什么动物之间?

学生:发生在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

教师: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为什么会发生攻击行为?

学生:为了争夺食物、配偶或生存的领地。

教师: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这种行为叫攻击行为。

(学生会提出诸如老鹰抓小鸡、猫捉老鼠及蛇追人等动物的攻击行为。)教师: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发生的攻击或战斗;不同种动物之间的攻击则属于捕食行为、防御行为或其他类型的行为。

教师:同种动物个体互相残杀,对那种动物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学生齐答:有害。

教师:不完全对。同种动物争斗的结果,对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失败的个体总是体弱的、年老的或病残的,战胜的个体一定是体强的、健壮的。这样可以提高种群的整体素质,对种群有利。

动物的攻击行为还可以举几个实例:

一群蜜蜂中为什么一般只有一个蜂王,怎么做到的呢?最先孵化出来的蜂王用螫针把其他封闭的王台刺破,工蜂发觉后便把里面正在发育的蜂王咬死,扔出蜂箱;青蛙的蝌蚪能从肠道排出一种有毒的物质,在蝌蚪密集的池塘里,有毒的物质积累多了,会抑制其他蝌蚪的生长发育,增加死亡率。

二、防御行为

教师:动物除表现出主动的攻击行为外,同时还具有保护自身、防御敌害的行为。请举几个实例。

学生:雁群休息时,有一两只担任守卫;蜂箱有工蜂守卫;蚁窝有兵蚁守卫;昆虫的假死;母狗护卫小狗等。

教师:动物的防御行为经常发生,容易观察到,请看另外一些实例。

演示挂图:动物的拟态。(录象)

教师:拟态和保护色使动物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这是动物的防御行为。我们学习过乌贼的生活习性,请说一说乌贼的防御行为。

学生:乌贼身体里有墨囊,墨囊里有墨汁,遇到敌害时放出墨汁,周围的海水染黑了,自己可以逃脱。

教师:乌贼的行为像是过去战场上放的烟幕弹。黄鼬的防御行为是什么呢?

学生:黄鼬可放出臭气。

三、觅食行为

学生:在农田附近的蚂蚁能够把麦粒等食物贮存在它们的巢穴里,蚁巢在阴湿的地下,不免有的麦粒会发霉或发芽,蚂蚁便把一些变质的麦粒搬到阳光下去晒干,实在不能吃的便不要了。

教师:蚂蚁贮存麦粒的行为多么巧妙,不但会贮存、会晾晒、还会挑捡。是谁教会它们这样做的呢?

学生:没有人教它们,是它们生来就会的。或答:是遗传的。

教师:不同动物贮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在非洲,鬣狗和豺没有贮食行为,捕不到猎物时便吃其他动物剩下的食物。金钱豹能把吃不完的食物挂在高高的大树上,虽然鬣狗、豺等动物看得见,但吃不着。当金钱豹饥饿时再爬到树上去吃,直到吃光为止。此外,黄鼬、美洲狮、松鼠和鼠类等动物也有贮食行为。松鼠最喜吃核桃和松子。也常把采到的蘑菇挂在树枝上晾晒。秋季常把大量的食物分散贮藏起来,准备越冬食用,由于过于分散,经常忘记贮藏地点。在平原,仓鼠、社鼠、家鼠、鼢鼠也都有贮存粮食的行为。1只大仓鼠秋季通常搬运粮食1—10多公斤,多的可达20公斤,所以鼠类是人类的大敌。群居生活的蜜蜂所酿的蜜和采集的花粉,大部分也是贮存起来为了过冬用的。

四、繁殖行为

教师:每种动物都能进行生殖,通过生殖才能保证种族的延续。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高等动物的繁殖行为都非常复杂,如兽类一般包括雌、雄两性个体的识别、占有一定的繁殖空间、求偶的炫耀仪式、交配和育幼等行为。羚羊在繁殖季节,靠视觉和嗅觉帮助,雄羚羊主动靠近雌羚羊,做出许多平时不表现出来的亲热和爱抚动作,这就是在交配前的互相识别过程。但不同种的动物,即使相处在一起,也不会表现出爱抚的动作;同种动物在非繁殖期,雌雄之间也不会出现一系列的繁殖行为。

有的鸟类繁殖行为也较为复杂,如生活在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的园丁鸟雄鸟的占区、筑巢和求偶行为。繁殖期到来,雄鸟便在林间空地上清理出一块场地,然后衔来树枝插在地上形成一个夹道。从各处寻来花花绿绿的物品,如叶片、花朵、浆果、卵石、羽毛、蜗牛壳等,有时也会衔来居民丢弃的碎玻璃、瓶盖,甚至梳子、眼镜等杂物散缀其间。这只雄鸟在自己精心布置的“庭院”里又唱又跳,吸引雌鸟的注意。雄园丁鸟有时还会叼起装饰物高举过头或抛向空中,每天还会更换不新鲜的浆果和凋射的花朵。当雌鸟看得满意了,便会和它成亲。交尾以后,雌鸟在另一个场所重新筑巢,然后产蛋、育雏。雄园丁鸟在原来的地方继续招引其他雌鸟。

教师:哺乳动物的繁殖行为一般又可以分为哪些具体的阶段?

一般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及对子代的哺育。鸟类还有孵蛋阶段。

教师:有的动物单独生活,有的动物集群生活。集群生活的动物又分为几种类型,有的是一般的群聚,没有首领也没有分工,像蝗虫、带鱼、麻雀等。有的有首领或有职能的分工,这是一种有组织的群体生活。

学生:一群蜜蜂根据形态和分工的不同,一般可分为3种:蜂王只有一个,体形细长,负责产卵;雄蜂少数,身体粗壮,什么工作都不做,一生当中只和蜂王交尾一次;工蜂体型较小,负责采花粉、花蜜、喂养蜂王、雄蜂和幼蜂,筑巢、清理蜂巢、守卫等工作。

白蚁是一类危害很大的昆虫,有的在土中营巢,有的住在木材中。身体大多白色,以木头为食。一个巢中一般只有一个蚁王(雄蚁)和一个蚁后(雌蚁),还有工蚁和兵蚁。工蚁不能生育,颚形状正常,职能是建筑蚁巢、取食和喂养蚁王、蚁后、幼蚁和兵蚁;兵蚁的颚特别发达,善于撕咬,职能是守卫蚁穴,有敌害侵犯时,便张牙舞爪、恫吓敌人。蚁王的职能是和蚁后交尾,蚁后专门负责产卵。有一种大白蚁,蚁后的身体畸形发展,腹部大得出奇,长度能达到14厘米,宽度3.5厘米,活像一个盛满卵的皮口袋。这样的蚁后已经拖不动它的身体,吃的食物全靠工蚁送到面前。蚁后便不停地吃,不停地产卵,一般一昼夜能产30000个卵。蚁后产的卵由工蚁搬运开,并加以照料和喂养。如果蚁王或蚁后意外死亡,蚁群中会出现新的有生殖能力的雄蚁和雌蚁,继续维持蚁群的生活。

五、节律行为

教师:日、月、星球都在运动。地球因自转一天分为白昼和黑夜;由于公转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广阔的海平面总是在起伏动荡,潮水的涨落周而复始地进行。几亿年来,动物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随着地球、月亮、太阳运行的往复变比,逐渐形成一些周期性的行为,在一天中、一月中或一年中重复出现。动物的这种周期性出现的行为,叫动物的节律行为。

教师:大部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一部分哺乳动物、昆虫和少数鸟类属于夜行性动物。大多数鸟类、一部分哺乳动物、昆虫及少数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属于昼行性动物。有些动物,如许多种鸟类在拂晓和黄昏时活动,也有一些动物的活动没有昼夜的区分。

教师:以上是动物的昼夜节律。有些动物的活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周期性的行为,这叫季节节律。请同学们举几个实例,说明动物的季节节律。

学生:每年的初夏布谷鸟便叫了。秋季,许多鸟飞到南方过冬,明年再飞回北方。

教师:这说的是鸟类的迁徙。除去鸟类的迁徙外,还有什么动物的行为也是随着季节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学生:蛙、蛇的冬眠,鱼的洄游。

教师:鸟类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更生活地区的习性,就是鸟类的迁徙行为,有迁徙行为的鸟叫候鸟。如家燕、杜鹃(布谷鸟)、天鹅、丹顶鹤等都是候鸟。候鸟的迁徙和树木的发芽、开花一样,时间较为固定,每年前后相差不了几天。像鸟类的这种季节节律行为,在许多其他动物也都存在,如海洋鱼类的洄游,温带和寒带蛙、蛇、蝙蝠、刺猬、土拨鼠(旱獭)的冬眠。有些动物只有在一定季节才发情、交配、产卵、育幼,这都属于节律行为。

教师:动物除随着昼夜、季节的变化发生节律行为外,还可以随着海水的涨落发生潮汐节律。到过海边的同学都知道,茫茫大海不但有永不休止的波涛起伏,一天之中,一月之中海平面都在有规律地起伏着。海面上升,海水向岸边涌来,叫涨潮;海面下降,海水退去,叫退潮。潮汐就是海平面这种有规律的起伏变化。很多海洋生物的活动与潮水涨落的变化相适应。这种行为叫潮汐节律行为。

海滩上生活着一种招潮蟹,雄性个体右边的螯肢特别大,像是拉提琴的姿势,也叫提琴蟹。落潮时,在海滩上寻找食物,海水再次上涨前10分钟便藏进洞穴中。潮汐现象有个规 3 律,每天的涨潮、落潮总比前次晚来50分钟,招潮蟹出来活动和钻入洞穴中,每天也都推迟50分钟。有人曾经作过一个这样的实验:把这种小蟹转移到没有潮汐更迭的环境中,既看不见海水,也听不见海浪,但它们仍然按照原来的时间钻入洞穴和出来活动,而且每次活动都比的一次推迟50分钟。

除招潮蟹外,其他海洋生物有些也有潮汐节律行为。例如,牡蛎、蛤蜊在涨潮时张开贝壳在水小觅食,落潮时闭上贝壳静止不动。有些珊瑚、海生环节动物和一些鱼类,在海水达到高潮时才产卵。

教师: 那么动物行为的又分为哪些呢?

1、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生下来就有的、不用学习就会的,是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结网、鸟类迁徙、母鸡孵蛋、羚羊争斗、母猪哺乳等。每种动物都具有许多生来就会的行为,在生物学上,这种先天性行为叫本能。请看挂图,这是根据真实照片绘制的。一只母鸡刚刚孵出了雏鸡,雏鸡被拿开了,在它面前出现了两只小猫,失去雏鸡的母鸡竟把两只没有母亲的小猫当成自己的孩子加以抚育。失去母亲的小猫也把母鸡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接受母鸡的抚爱。有一只美国云雀,正在哺育的雏鸟不见了,发现鱼池里有一个张开的大口,便把小虫送入这个口中。其实这是1条偶然浮出水面的金龟。当金鱼再次浮出水面,云雀又喂它1条虫,这样一直连续喂了好几个星期。请阅读课文,然后对这两个实例加以说明。

学生:母鸡和云雀哺育后代,小猫接受哺育和金鱼取食都是先天性行为。鸟类孵出后代以后有进行哺育的行为,即使后代不存在了,它们的这种本能并没有立即消失。

教师:许多地方发现的狼孩、虎孩、熊孩或豹孩,都是在与上述实例相似的情况下形成的。本能是生下来就有的行为,显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同时也因为这些动物体内具备了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也就是生理因素成熟了。

2、后天性行为

动物的后天性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可以说是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积累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一般规律是,动物越高等,后天性行为越复杂,在动物全部行为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实验证明,各种多细胞动物部具有“学习能力”,也就是通过训练可以形成后天性行为。经过训练的蚯蚓可以准确地爬到它喜欢的环境里去。又如,曾在英格兰发现1只大山雀偷饮奶瓶内的牛奶,后来使得其他地区的大山雀也学会了偷饮牛奶。幼小的黑猩猩从成年黑猩猩的行为中,学会用细树枝沾上水或唾液,从洞穴中粘取白蚁作为食物。教师:那么动物行为有什么特点呢?研究动物行为的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总结3点行为 教师:人类在大自然中接触最早的事物之一就是对动物行为的观察。为了充饥而捉虫、打猎、捕鱼;为了防身而躲避和出击,后来发展到驯化和饲养。人类从古至今,无时不在观察、了解动物的行为。经过长期地认识和了解,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动物行为的知识。

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例如,人们掌握了某种动物的发情、交配、生殖和发育等行为规律,在饲养家畜和管理野生动物时,就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加胎数、幼畜头数和野生动物的数目。人们掌握了鼠类分布、取食、繁殖和迁移的规律,以及影响鼠类行为的各种因素,就可以采取更有效的手段消灭害鼠。

2.生物动物的运动教案 篇二

1 什么是动物生物武器

所谓的动物生物武器是指专门针对动物或是通过动物来袭击人类的生物武器。具体来说, 它是通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 改造各种动物源病原体做生物战剂、利用动物作为媒介进行传播病原体以及用生物技术武装的动物本身作为攻击人类武器的总称, 从而造成他国重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 达到扰乱社会秩序, 恐慌人心的目的。

动物生物武器之所以可怕, 不仅在于它具有令人胆战心惊的杀伤力, 还在于它是一种廉价、方便, 且难以预防的“杀人工具”。生物战剂所需的原料一般来自自然界, 成本较低, 而动物资源丰富, 流动性强, 因此传染性强, 传播速度快。同时使用方法简便, 隐蔽性强。经过特殊处理之后的细菌、病毒和致病基因组成的多种微生物, 可直接用于动物生物武器。由于各种新发、突发人畜共患病和外来病的流行趋势日益增加, 且传染病的流行具有潜伏期, 早期不易发现, 导致大面积爆发。此外, 动物生物武器危害时间长, 作用面积大。由于动物包括野生动物数量多, 可长期保存这些生物战剂, 并随着动物的迁徙和活动而将生物恐怖范围扩大。

2 动物生物武器的类型

利用训练有素的动物参战助战, 古今中外不乏先例, 古天竺国的大象军团在战场上力大无比、势不可当;我国明代曾利用训练有素的猴子火枪队抵制倭寇、消灭敌军;二战时期纳粹的装甲雄师曾横扫西欧、所向披靡……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动物在未来战争中将以全新面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动物在生物战中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

3 转基因的“动物士兵”

将破译出的可攻击人类的物种基因转接到同类动物体内, 其繁育的后代将成为具有攻击性的“动物士兵”, 在未来生物战中扮演恐怖杀手。如果将具有攻击性和杀伤力的南美“杀人蜂”、“食人蚁”、“血蛙”、“巨蛙”等新物种的残忍基因转接到普同类物种身上, 再不断克隆复制这些带有新基因的动物, 它们就可以成为“动物杀手”。也许这样的场景将来不光只能在科幻电影中出现, 即利用克隆技术使人类基因与动物基因结合, 培育出具有特殊能力的非人非兽的怪物, 将这种怪兽投入战场对敌方进行进攻, 其作战能力是任何优秀士兵和武器所无法比拟的。

4 袭击动物的生物武器

使用动物作为生物恐怖袭击的对象具有社会道德压力小、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 因此针对动物使用的生物武器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大。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德国军队就试验过用动物鼻疽和炭疽病的病原体感染协约国的军马, 使大批军马倒毙。而在2006年到2007年期间, 美国35个州的人工养殖蜜蜂不约而同的离奇失踪, 使养蜂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后经调查发现, 美国1/3的蜂群受到一种名为“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的袭击, 这是以色列用来对付伊朗的基因武器中的一种。

5 人畜共患病类生物战剂

通过人为将染有传染性病人兽共患病病原体释放, 使敌方人员染病而减员, 是生物恐怖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基因组学的进展, 许多人兽共患病病菌的完整基因序列已经发表, 意味着这些天然的细菌和病毒不仅可以直接作为生物战剂, 而且通过基因重组改造成威力更大的新型生物武器。2006年, 美国在普通酵母菌中接入一种在非洲和中东引起“裂谷热”细菌的基因, 从而使变异的酵母菌可以传播可怕的裂谷热病。如果将艾滋病毒、炭疽杆菌、鼠疫杆菌, 甚至流感病毒等都制作成生物武器, 这些“生物原子弹”足以毁灭地球。

6 动物毒素基因武器

动物毒素是有毒动物为了防御和攻击而产生的可引起中毒的物质。河豚鱼的毒素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 只需要0.48毫克就能置人于死地。类似的动物毒素还有蛇毒、石房蛤毒、蜂毒、蝎毒、蜈蚣毒等。毒素的这种剧毒性、快速性、稳定性以及获得的方便性, 符合生物武器特点, 特别是通过基因技术增强天然毒素毒性, 发展新的毒性更强的混合性毒素。俄罗斯已研究剧毒的眼镜蛇毒素基因与流感病毒基因的拼接, 试图培育出具有眼镜蛇毒素的新流感病毒, 它能使人既出现流感症状, 又出现蛇毒中毒症状, 导致患者瘫痪和死亡。

7 生物武器中的动物媒介

3.生物动物的运动教案 篇三

摘 要:两栖类动物作为有脊椎动物里面的鱼类和爬行类动物之间的过渡性动物还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关键性动物。它既有鱼类的生理特征又有爬行类的形态特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它的痕迹,也是我们喜爱的动物之一。按新课改教学的要求以学生为主,教师教导的原理下要积极带动学生深入观察实时生活并结合学习的内容和生活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两栖类动物;生物进化;新课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23-01

生物进化历程是包括在初中教学中的必要内容,也是解开自然界中奥秘的扎点,我们解开这一点的中点和起点也关于两栖类动物。

生物课对初中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指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门课。熟悉是指学生每时每刻和生物共存,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极大,老师为带好学生要抓好杂点并要有节律性的解释相关内容。

研究生物进化是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解开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来更好地推动生物科学的跨越式发展。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是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如青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由此两栖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占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两栖动物能证明动物进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即水到陆生,两栖类动物的进化完成了从水生到陆生,从鳃呼吸的转变。

两栖类是由鱼类进化来的独特种类,我们可以通过某些生理特征来判定某种生物是不是两栖类。而大多数的特征都是从他们的祖先鱼类那里继承而后变异来的,大多数变异的发生都是有利的,因为这种进化特征可以使他们增强摄取和防御能力。

两栖动物的特征与鱼类十分相似,他们的心脏是由左右两心房组成的,然而,动静脉血在心室中的混合使得两栖动物的呼吸系统非常低效因此作为补偿,两栖动物可以通过体表皮肤和口腔表皮吸收更多的氧气,然而这种通过皮肤呼吸的方式类似于鱼类的腮式呼吸。

两栖动物还有其独特的繁殖习性,就是幼体在水中发育鳃呼吸成体肺呼吸,这使得他们能够在路上觅食,并寻找住所,当两栖类动物性成熟之后就又回到水中进行繁殖,它们在水中交配,雌性在水生植物枝上产卵,有些鱼类体内有鳔,这可使他们在水中保持直立但是鳔不能够吸到水中的氧气到血液,有科学证据表明通过基因突变,这个时候已经有许多的毛细血管和纤毛在鱼鳔上形成,就像一个原原的肺结构,这样的进化就使得这些鱼能够在陆地上停留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干旱的季节这些有肺结构的鱼就能迁移到附近的水生环境中,从而保持一个种较好的存活率,这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有些鱼已经具有肌肉,如肉鳍这种肉质鳍结合了鱼鳔到肺的突变,使得这些鱼能够在陆地上迁移的更远,利用他们的重鳍这些鱼类能够在陆地上推动他们的身体前进,而且这也使得这种鱼类能够存活繁衍并进一步进化出四肢,由于他们的死只能够更好的适应在陆地上的生活并且他们的非结构能够更有效的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因此他们就可以更长时间的生活在陆地上,并进一步演化成早期两栖类。

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离不开生物进化的大致趋势,动物而言两栖类是水生动物演变陆生动物的过渡性动物,他的幼体向他的祖先一样用鳃呼吸在各个鳍的协调下游泳成体以后和他的后代一样用肺呼吸,但还在离不开水的缘故皮肤辅助呼吸,在他演化过程中隐藏不了的变化,和生理形态特征来完全可以证明两栖类动物是一个生物进化中的关键性动物研究进化历程的活化体。

在培养情感态度上教师该强调的一点是制定目标和不断地奋斗是取得成就的基础,我们要很成功的讲解鱼类在水中生活的长期过程中渴望陆地生活,而把这个为制定目标,结果达到目的,这样一个精神我们学生和每个人应该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晓鸿.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尾两栖动物食性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8(02).

[2] 高正发.四川绵阳市两栖爬行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J].四川动物,2006(02).

[3] Dubois Alain,江建平.现生两栖动物的高级阶元命名[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

[4] 李 成,江建平.无尾两栖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的栖息环境[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

4.生物动物的运动教案 篇四

A.观察思考后,明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食物呢?

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明明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等。

C.明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盒子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盒子内,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D.明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

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1)根据上述材料,总结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是();作出假设是();设计实验是();完成实验是();得出结论是();表达、交流是()。(请填字母)

(2)明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

(3)明明在E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2.用线段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与所属的行为

①黄鼠狼偷鸡A防御行为

②大雁的迁飞B攻击行为

③蚂蚁共同搬运食物C节律行为

④两只雄师在搏斗D社群行为

⑤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E取食行为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是否与食物的气味有关,选用了50只蚂蚁放置在装有不同食物的塑料餐盒中央(如右图)。在A、B、C、D处分别放置蘸清水、糖水、盐水、白醋的棉球,一段时间后,观察蚂蚁的觅食情况。

(1)该实验中,放置蘸清水的棉球的作用是()。

(2)一段时间后,大多数蚂蚁趋向蘸糖水的棉球,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蚂蚁觅食时,可以拖运比自己重10倍的食物,它在拖运

食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

4.将下列成语与对应的行为用线连起来

A.蜘蛛织网a.迁徙行为

B.蜻蜓点水b.取食行为

C.乌贼放墨c.防御行为

D.大燕南飞d.繁殖行为

E.蚂蚁搬家e.社会行为

5.一群鸡和鸭子放到一起饲养,它们内部会形成一个社会性的群体组织,统一行动,共同觅食。()

6.蜜蜂是具有社群行为的昆虫,这是因为一个蜂群中的蜜蜂数目很多(▲)

5.生物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能描述动物的受精与生殖的方式,掌握鸟卵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了解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等动物的发育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鸟卵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了解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等动物的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鸟卵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教学准备试卷

教学过程修注栏

二、、梳理知识要点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2、鸡卵的结构示意图(P110)

卵壳:有许多气孔可以透气,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气室)

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

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外面包裹着卵黄膜。

胚盘:含有细胞核,是鸡卵受精后分裂开始发育形成的初始胚胎,在适宜条件下胚胎发育成雏鸡。

3、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三、、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是雄蛙在()A.求偶B.报警C.呼吸D.戏水

2.鸟卵的结构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

A.胚盘B.卵黄

C.卵白D.卵壳

3.蝗虫与家蚕个体发育比较,蝗虫生活史中不具有的时期是()

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

4.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高速发展,新成就层出不穷。1978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为不孕症患者带来了福音;1996年第一只克隆动物“多利”问世,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然保持有全能性。制造“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所采用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A.都属于有性生殖B.前者属于有性生殖,后者属于无性生殖

C.都属于无性生殖D.前者属于无性生殖,后者属于有性生殖

5.“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诗句形象生动地突出描述了燕子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

A.求偶B.筑巢C.产卵D.孵卵

6.下列诗句或成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A.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观察下图,图乙中“发育中的幼雏”是由图甲中的哪一部分发育来的()

A、1B、2C、3D、4

8.蝗虫与家蚕个体发育比较,蝗虫生活史中不具有的时期是

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

9.夏天,令人生厌的蚊子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蚊子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A.受精卵→幼虫→成虫B.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C.受精卵→蛹→成虫D.受精卵→蛹→幼虫→成虫

10.“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诗句形象生动地突出描述了燕子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

A.求偶B.筑巢C.产卵D.孵卵

11.蝗虫的发育过程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少了哪一个时期?

A.卵B.幼虫C.蛹D.成虫

12.日常食用的“茧蛹”实际上是柞蚕的蛹,由此判断柞蚕的发育过程经过()

A.两个时期B.三个时期C.四个时期D.五个时期

13.以下对图示昆虫发育过程最正确的解释是()

A.图示昆虫发育过程属不完全变态发育

B.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C.昆虫这种发育特点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这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

14.蝗虫的发育不需要经过的时期是

A.成虫B.蛹C.卵D.幼虫

15.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在蝴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应该是()

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

16.小麦和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

A.卵细胞的成熟B.精子的成熟

C.受精卵D.胚或胚胎

17.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指

A.卵→蛹→茧B.卵→幼虫→成虫

C.卵→幼虫→蛹→成虫D.卵→蛹→成虫

18、观察下图,图乙中“发育中的幼雏”是由图甲中的`哪一部分发育来的

A、1B、2C、3D、4

二、非选择题

8.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列表格和曲线图是某种鱼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

水温(℃)1418222630343842

平均孵化率(%)0557092845660

请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回答:

(1)该种鱼的受精卵在水温为℃时平均孵化率最高。

(2)在18℃~38℃温度范围内,平均孵化率与水温的关系是:在18℃~28℃之间,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在26℃~38℃之间,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

率。

(3)若将14℃和两组鱼受精卵所处的水温分别逐步调节到26℃,结果14℃组的能孵化出鱼苗,而42℃组的能孵化出鱼苗,原因是:42℃组的鱼受精卵。

(4)水温在18℃~34℃之间时,鱼受精卵平均孵化时间与水温的关系是。

9.鸟卵的结构模式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注明图中1~9各部分结构名称

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

6.______7.______8.______9.______

(2)图中的______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进行______的部位。

(3)图中5的作用是为胚胎发育提供______。

(4)图中3的作用是为胚胎发育提供______

6.动物疫病的控制高中生物教案预选 篇六

2.对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________能初步了解危害的情况,计算________能知道防治的效果。

3.生物防治的特点: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替代______,而且无残毒,__________,因而能保护__________,节省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缺点:没有应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________。

4.为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应采取的措施是控制________、切断________、保护________。

5.寄生虫病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采取______为基础、______为依据、________的防治原则。寄生虫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阻碍幼畜禽的________,降低畜禽的______能力,降低畜禽的______能力。

参考答案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病虫害的调查 植物检疫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 化学防治

2.基本情况调查 定点系统调查 病虫害防治效果调查 发病率 虫口减退率

3.化学农药 不污染环境 生态平衡 速度快

4.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5.养 检 治病灭源 生长发育 抗病 生产ks5u

1.害虫生物防治的具体方法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答案:(1)天敌防治法:是指利用害虫的天敌(捕食者)防治害虫。

特点:效果好,控制持久,防治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但不足之处是天敌的数量不好确定。

(2)寄生虫防治法:利用害虫的寄生虫侵染害虫,使害虫死亡。

特点:效果好,控效持久,防治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但寄生虫关系专一性强,需根据害虫种类确定寄生虫种类。

(3)竞争关系防治法:是指利用与害虫有竞争关系而危害性小的生物,与害虫争夺资源、食物等,从而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

特点:效果明显,控效持久,防治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但竞争者往往和害虫的食性相近,有一定的危害性,理想的竞争者不易寻找。

(4)激素防治法:是指利用激素使害虫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或交尾而进行的防治。

特点:无污染,见效快,效果明显。但不能直接杀死害虫,是治标不治本。

(5)运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防治法:是指通过转基因技术使植物含有抗虫基因,通过合成毒蛋白而杀死害虫的防治。

特点:防治效果好,不反弹,无污染,所培育的抗虫性状短时间内就能稳定下来。但存在基因污染等安全性问题。

2.与施用农药等化学防治技术相比,生物防治具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优点,它能否替代化学防治?

答案: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优点,但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即很难应对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的植物病虫害,所以以一种技术去替代另一种技术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有机地综合各种防治措施,力争以最优化的组合、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佳的效果。

3.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各有什么特征?

答案:(1)传染病的特征

①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如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

②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能在患病动物体内增殖而不断排除体外,它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再感染其他易感动物,从而引发具有相同症状的疾病,这种使疾病不断向周围散播传染的现象,是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区别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③被感染动物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其明显的或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且在一定时期或地区范围内呈现群发性。

④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流行规律。个体发病动物通常具有潜伏期、前驱期、临床明显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而且各种传染病在群体中流行时通常具有相对的病程和特定的流行规律。

(2)寄生虫病的特征

①机械性损害。寄生虫侵入寄主机体之后,可使寄主的组织、脏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堵塞、挤压、萎缩、穿孔和破裂等。

②掠夺营养物质。寄生虫在寄主体内寄生时,常常通过用口吞食或由体表吸收的方式,将宿主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变为虫体自身的营养,有的则直接吸收宿主的血液、淋巴液作为营养,从而造成宿主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和抵抗力降低等。

③毒素的作用。寄生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有毒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易被寄主吸收而产生毒害,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

④引入病原性寄生物。寄生虫侵害寄主的同时,可以将某些病原性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带入寄主体内,使寄主遭受感染而发病。

【例1】 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b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

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

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

解析:引入天敌——蜘蛛后,蜘蛛捕食害虫,两者形成了捕食关系,蜘蛛因为有大量的食物数量急剧增加,害虫因为天敌增加数量急剧减少,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蜘蛛和害虫两者达到动态平衡,此时害虫数量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数量水平,对农作物构不成危害,同时还维持了生物的多样性。若在a~b段引入螳螂,螳螂和蜘蛛竞争食物,蜘蛛数量将减少;b~c段蜘蛛因食物减少而数量随之减少;c~d段两者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害虫是蜘蛛的食物,害虫数量的减少会导致蜘蛛数量的减少。

答案:B

1.生物防治不需要利用到的是( )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例2】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而基因频率的改变速度取决于环境变化的剧烈程度,环境变化越剧烈,基因频率变化越迅速。在大田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非转基因抗虫棉或其他植物,目的是保持现有环境与原来环境的少量相似性,以减缓因环境的剧烈变化对基因进行选择而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速度。

答案:B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农药的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但是害虫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对农作物危害仍然很严重。如近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爆发成灾,造成经济损失每年达100亿元以上。针对这一情况,科学家开展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科学攻关研究,成功地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得到的棉花新品种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80%以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棉铃虫的抗药性的增强是__________的结果。

(2)“转基因抗虫棉”抗害虫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

(3)该项科学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抗虫棉”独立种植若干年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植株,此现象来源于“转基因抗虫棉”的__________。

【例3】 对疯牛病的某病原体进行研究时发现,该病原体经各种核酸水解酶处理后仍具有感染性。从生命的化学本质看,与该病原体的感染性相关的物质最可能是…… ( )

A.核酸和蛋白质 B.核酸

C.蛋白质 D.水

解析:对疯牛病的病原体经各种核酸水解酶处理后仍具有感染性,说明与病原体的感染性相关的物质不是核酸,水不具有感染性。

答案:C

3.人患禽流感的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非常相似,有些患者的胸部X线照射会出现单侧肺炎或双侧肺炎。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与S型肺炎双球菌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它们的抗原性很相似

B.长有S型肺炎双球菌菌落的蛋白胨培养基可以用来培养禽流感病毒

C.都是原核生物,但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S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D.禽流感病毒的囊膜与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都含有多糖

【例4】 我国本着“养、防、检、治”的原则对动物疫病进行处理,其中“养”是指( )

A.拯救易感动物并防止再传播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动物

解析:“养、防、检、治”的原则中“养”是为了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属于保护易感动物。

答案:D

4.对动物疫病的防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进口性食品及动物进行检疫为预防性措施

B.疫情出现后要采取防疫措施

C.对经济动物可采取治疗性防治

7.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篇七

一、创建实验教学体系, 注重能力培养

动物生物学实验是高等院校生物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传统的课程设置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学生实验过程以观察和解剖为主,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不利。2005年起, 随着枣庄职业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动物生物学实验开始独立设课, 增大实验教学比重, 并对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创建实验教学新体系, 将实验教学分为基础型实验、综合应用型实验、研究 (设计) 型实验3个阶段。

基础型实验以观察各类动物的形态特征, 培养学生掌握解剖各类动物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主, 实验内容以观察和解剖为主;综合应用型实验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 通过对某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实验内容以对某个生态环境中的动物群落和动物生态系统的调查为主。研究设计型实验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主, 在动物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行选择内容, 确定题目, 自行设计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

二、改变实验教学方式, 让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

传统的动物生物学实验过程是, 实验老师将各种实验材料、标本和用具准备好, 做完预备实验后, 再进行学生实验。开始前, 老师先给学生讲解一遍实验的目的意义, 实验的操作过程, 做完演示实验后, 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演示自己重复, 并完成实验报告。这样, 学生对于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 如材料的采集、培养, 标本的制备, 试剂的配制等过程知之甚少, 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此, 实验教师应当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

笔者在动物生物学实验过程中,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指导工作和实验善后工作。实验前, 向准备实验的小组成员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该小组同学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得到实验教师的认可后, 进行实验准备工作, 包括实验材料的采集与培养、实验用具的制备、试剂的配制, 然后进行实验全过程的操作, 分析实验结果, 并写出预备实验报告, 征得实验教师的同意后, 进行全班的实验, 在大班实验过程中, 小组成员不仅要进行自己的实验, 还要担当讲解实验和指导其他同学实验的任务, 在全班实验结束后, 小组成员完成实验的善后工作, 包括实验材料的处理、实验仪器的归位等。实践证明, 这样的实验过程, 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而且为每一位同学都提供了动手、动脑的场所和机会, 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改变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倡导学生自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改变了以往实验教学方法:

(一) 规范实验报告, 增强实验交流

在以往的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 由教师批阅, 学生与本次实验再无联系, 教师依据实验报告给出实验成绩。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在于不仅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 而且要求学生对于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进行讨论。并在每一次实验结束后, 下一个实验开始前, 在动物生物学实验室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展评, 由学生给出本次实验报告的成绩。

同时, 每一个实验小组将自己的实验制备成多媒体课件, 在实验报告展评的同时, 由小组成员向全班同学汇报, 包括实验的目的及意义、实验材料、实验内容、方法和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进行的分析, 特别对实验失败和没有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探讨如果将实验进行改进, 是否能够得到更好的实验结果。由实验教师和班委成员对小组的汇报进行打分, 并结合实验报告给出本次实验成绩。

(二) 因地制宜, 加强标本的制作和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标本的制作, 并提供学生更多参与学习和制作标本的机会。每年夏季来临时, 枣庄地区都要下几场中到大雨, 由于蚯蚓不耐水, 会在雨后爬出, 行人会在校园的各条路上见到。此时鼓励学生收集粗壮的活蚯蚓, 并将它们制备成标本, 作为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中环节动物门的实验材料。在节假日和周末, 鼓励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 深入屠宰场进行调研, 调查猪蛔虫的感染状况, 同时, 组织收集猪蛔虫, 并制备成标本作为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中线形动物门的实验材料。我们还组织学生饲养蟾蜍、涡虫等实验材料。这样, 既节约了实验经费, 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开展实验教学

在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引入实验课堂, 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为教材, 参考实验指导中的实验多媒体课件, 结合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积累的材料, 对于学生在野外实习过程中采集的标本, 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制备成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 进行动物生物学实验的讲授和演示, 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直观性和感性认识。

四、开放教学实验室,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 不可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各种动物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动物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方法, 在确保能够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开放动物生物学实验室, 尤其是晚上和双休日时间, 向本科生开放。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 接受本科生进入动物生物学实验室进行研究实验。学生进入实验室前, 必须向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申报实验项目和实验计划, 实验教师同意后, 学生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 必要的仪器和用具由实验室提供, 实验材料由学生自行采集或制备, 资料的查阅和实验方案的设计由学生独立完成, 指导教师和实验室主任在实验过程中对本科生的科研实验进行答疑、指导、培训和技术协助。实验结束后, 学生要向动物生物学实验室和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提供研究报告并反馈实验情况。通过实验室的开放, 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使学生的研究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8.灵魂生物:古埃及的动物木乃伊 篇八

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埃及馆的存储库里存放着30盒木乃伊。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从纽约历史协会购买回来后,这些木乃伊便一直被堆放在仓库里,没有归档,更没有人见过。

2009年,馆长助理凯西打开了这堆尘封的盒子。他惊奇地发现,每个盒子里都放着一个精心包裹的动物木乃伊,有朱鹭、鹰、猫、狗、蛇,甚至鼩鼱。这些动物木乃伊是19世纪中期一位富裕的纽约商人收集的。

面对这些不同于任何其他博物馆的藏品,埃及馆馆长爱德华在震惊之余,和他的团队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全面研究。和其他在尼罗河岸的动物坟场发现了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木乃伊的考古学家一样,爱德华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住了:为什么古埃及人对动物的身后事这么认真?

与希腊人和罗马人不同,古埃及人相信,动物和人一样,都有灵魂。爱德华说:“我们忘记了为动物赋予灵魂的重要意义,可对古埃及人来说,动物是既有身体又有灵魂的生物。”事实上,直到基督教传到埃及,在古埃及语言中都没有把“动物”这个词单独划分出来。

在埃及的许多神庙外,动物祭拜非常盛行,可见动物在埃及人的精神生活中非常重要。神灵的形象通常具有动物形态,埃及守护神荷鲁斯是一位鹰头人身的神祗;智慧之神透特,人形,有朱鹭的头;生育女神哈托尔则幻化成牡牛。

法老尊崇的动物以及少数几个王室的宠物都被制成了木乃伊。公元前1400年,法老阿蒙霍特普二世去世,他的猎狗和他一起下葬。10年后,他的继承人图特摩斯四世去世后,和一只皇室的猫葬在一起。

不过,在专门的动物墓地中出现大量的动物木乃伊是公元前1075年埃及新王国沦陷后才出现的事。公元前1075年之后,古埃及进入了漫长而混乱的第三中间期。这一时期,中央政权崩溃,一系列地方王朝和外国君王的势力此消彼长,混乱持续了400多年。很多人将这一时期描述为埃及政权史上的灾难。不过,在比它早1000多年的第一中间期,古埃及也很混乱,但是普通民众的生活反倒很富足,也许是因为他们只需要向地方当局缴税,而不是向中央政府。如果第三中间期的民众生活状态与此类似,那埃及人应该会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

由于中央政权衰落,没有权威引导民众信奉某位神灵,也没有外国势力破坏宗教传统,大众得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建立起自己的信仰。爱德华说:“没有法老干预,人们需要自己去接近神灵。”

在这种情况下,参拜神庙的朝圣者从祭司那里购买动物木乃伊,作为供品埋葬。一些富裕的朝圣者买了神灵的青铜雕像包裹成木乃伊的样子,放置在动物墓地里。

开罗的美洲大学教授萨利马·伊克拉姆估计,已知的31处动物墓地至少有2000万具木乃伊。根据古老文字的记录,在萨卡拉墓地的透特神庙,一度准备将60000只朱鹭制成木乃伊。考古学家估计,最终约有400万只朱鹭木乃伊被埋葬在那里。人们发现了一些包着草纸的动物木乃伊,它们是为了向神灵许愿,求其帮助解决家庭问题或治愈疾病。祭拜者将自己的要求告诉动物木乃伊,木乃伊再将他们的愿望传到神灵的耳朵里。不过,只有极少数动物木乃伊身上有书写的祈愿书,大多数祭拜者可能选择了口头祷告。

对布鲁克林博物馆收藏的木乃伊进行的X射线和CT扫描发现,动物木乃伊有多种形态。有些木乃伊包括了整副骨架,有些只保留了部分遗骸,还有些木乃伊由捆绑在一起的多个动物组成。最奇妙的是一具猫木乃伊,这只猫被制成木乃伊时,前爪像人木乃伊的手臂一样交叉在胸前。这说明在古埃及人眼中,人与动物之间几乎没有区别。

为了确定不同时期的制作风格,爱德华对一些木乃伊进行了放射性碳样本检测。他发现,以相同手法制作的木乃伊,其材料的年代竟然不一致,这可能是由材料循环使用导致的。一块亚麻布先被制成一件衣服,几十年后成为抹布,然后用来包裹木乃伊。

由于动物木乃伊制作业务日渐兴隆,有些神庙开始生产亚麻布,而神庙饲养的专门用来制作木乃伊的动物,数量也巨大到接近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爱德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大量货币流入了动物木乃伊生产行业。

动物木乃伊制作业与所有大型企业一样充斥着腐败现象。在萨卡拉墓地,古埃及文化和文明专家发现了一份写在陶瓷碎片上的文件草案,其中详细描述了透特神庙的一起腐败案件。虽然确切的数额并未译出,但祭拜者的付出与实际得到的回报明显不符。文件呼吁“一罐一神”,意思是一次只购买一整只动物。这就暗示在透特神庙祭司的销售中存在欺诈行为:一具出售的动物木乃伊中要么没有任何动物,要么将只有一只动物的木乃伊当成有多只动物的木乃伊销售。由于这样的罪行,六名祭司被监禁。该文件还介绍了一个外部祭司的监督项目,并指出,动物木乃伊应该保存在一个固定区域,在一年一度的节日里,由可靠的官员监督掩埋。

布鲁克林博物馆收藏的部分木乃伊可能是这种腐败现象的结果。X光显示,一具朱鹭木乃伊的内部装的是很多条蛇,一具包裹得非常结实的木乃伊里只有羽毛,没有动物,而有些动物木乃伊里甚至没有任何遗骸。

如果腐败的祭司一心想欺骗祭拜者,为什么还要花费这么多时间来包裹木乃伊?爱德华解释道:“这也许不是欺骗,而是因为这些羽毛来自一只不同寻常的小鸟。不过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虽然动物木乃伊是古埃及人留下的最常见的事物,可它们究竟携带着什么样的信息,也许现代人永远也不能完全理解。

上一篇:在全市“城中村”整治现场会上的讲话下一篇:何为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