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通用12篇)
1.《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篇一
《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它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抚慰教师的心灵,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启发教师的生活和教学智慧。它给予我对工作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了进一步和超越。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最热门的话题应该是“收入”这个词了,而教师的“收入”跟许多其他行业比起来是个绝对差。为此我们往往会郁闷、心理不平衡,抱怨这、抱怨那。此时我们的心态失衡了,有了不平衡的心态,我们的心灵就开始扭曲了,这会使我们失去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结果不仅影响了自己,还误人子弟„„。其实我们可以用网络上的一句话“神马都是浮云”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坦然置之吧!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应该清楚这句话的含义,它只是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不是说教师本身,我们不应当误解这句话的含义。并且,作为教师,不要因为自身从事的工作神圣,而把自己抬高,甚至神圣化了,其实教师是平凡的,只不过是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平凡罢了。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象得很崇高,那就是清高了,这是在自欺欺人;假如我们确实是崇高,那么我们更应当要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对待学生亦应如此。
有人说教师这个事业是奉献的事业,因此赞美教师奉献精神的文章比比皆是。但我们不要对号入座,不要认为那是在说我们,其实各行各业都是在“为人民服务”,只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既然是奉献,那就要无私奉献,不能拿所谓的“奉献”与索取不应得的回报做“交易”。谈到奉献,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关键的是要奉献我们的爱心,特别是在“留守儿童”、“后进生转化”的教育问题上。教师对学生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尽心尽力,并奉献我们的爱心,这样学生才
会感受到爱的温暖,他们才会树立起自信心。用爱心教育出来的学生才是人格健 全的学生,只有人格健全的接班人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不竭动力,才会使社会的发展保持正确的航向。
既然我们从事了教育事业,我们就要爱上这份事业,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承担的各项工作,这是要持之以恒的,假如这项工作都做不好,何谈其他事业。社会的发展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程,教育事业也正是如此。我们要搞好教育工作,就要有良好的心态,良好的作风,用事实说话,做一个追求真理的人;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感动学生,使他们得以智力发展、人格健全、心理健康。
2.《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篇二
关键词:教师,建议,阅读,思考,实践
《给教师的建议》——一本很古老的书, 老到比我的年龄还要长个好几岁, 书皮已经破旧, 书页也已卷角起皱泛黄, 看得出来被很多的人翻阅查看过。正是它这种古老的痕迹吸引了我, 让我开始了对前辈的追寻。
翻开书, 看到目录, 一百条给教师的建议, 涉及的范围很广泛, 从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课堂内书本的学习到课堂外大自然里的体验, 十分的详尽, 全面具体地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但是苏霍姆林斯基不是以教育家或者校长的身份教师进行空洞的说教。整本书虽然厚达561页, 但苏霍姆林斯基精炼的提出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百个棘手难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百条建议, 每一条建议都结合生动的教育实践来谈, 给新教师很多的帮助和指导。
《给教师的建议》涵盖了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方法, 涵盖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特别对学习困难生提出了许多具实践性、指导性的做法。他在研究学生的智力生活、劳动能力与学习的关系, 思维活动对学生的发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方面做出了许多的实践, 综观全书的内容, 我们发现阅读、思考、实践是学生提高智力生活的重要途径。
一、阅读, 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在第十八条建议中,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不经常阅读书籍和科普读物, 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在第十九条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 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 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 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 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正是这一点在‘学习的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由此可见,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中, 把读书看成是学生培养中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在他看来, 阅读就是教育, 教育就是阅读。他不仅仅是把阅读看做是发展智力的手段, 更把它与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甚至还上升到生命的高度。阅读, 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 也是鼓帆前进的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就无法生存。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也希望所有的老师能一起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 领着孩子读书, 让他们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同时, 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培养起他们对书的热爱, 使书籍成为生活中的指路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 不断的深入, 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在重复昨天说过的话, 那么阅读就会成为学生们的精神需要。
因此, 教师也应该要多读书。或许有很多老师会抱怨, 平时工作已经够忙了, 时间根本不够用, 哪里还有时间来读书呢, 其实读书, 不仅仅是扩充自己的知识, 也是教育的一个技巧——用终生去备课, 每天不间断, 坚持读书,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苏霍姆林斯基提议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教的东西多一百倍, 而要达到这个效果, 教师唯有不间断的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比要求自己的学生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二、要思考, 不要死记
要思考, 不要死记,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第四十八个建议。明明已经可以熟练的重复的规则概念过了一天便会遗忘, 就算第二天重复前一天的工作, 把规则背得很流利, 到了第三天能完全记下来的学生依旧寥寥无几。这是什么原因呢?在积累了大量事实的结果后,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 要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一条真理, 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究竟独立地分析和思考过多少事实, 并对事实提出过多少质疑。而且, 只有学生越是不刻意以追求识记为目的, 以及经过他们的意识思考过的事实越多, 这条规则在他们的记忆中就保持得越牢固。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明白和理解不等于对一个事物已知, 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 还必须进行思考。对学习最“差”的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 尤其需要对新教材进行专门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 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他把学生在十年内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按一个竖式排列出来, 其中会思考排在了第二位。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 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 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为了学会怎样学习。因此, 他的主要智慧和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 而应当用在思考中。因此, 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思考是一件美好、诱人并且富有趣味的事情。由此也教给教师一个征服学生的法门, 那就是在带给学生思考的同时表现自己, 以思考来让学生感到折服和钦佩。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善于思考的老师, 才有力量使教室保持肃静, 让儿童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 才有力量激发学生的良心和羞耻心, 这种力量才是不可置疑的威信。
三、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观察发现,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他选择了四种形式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思考, 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运动和探索之中。
在第十六条建议中,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劳动不仅是一种实践技能和技巧, 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 是一种思维和言论的素养。如果教师想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 想让他们把严整、明确、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 那么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到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去, 并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体现出来。这里的劳动也就是实践活动, 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 从而涌现一些新的思想, 然后这些新的思想又激动着他, 这样循环周转, 他的情感和思维都得到了很大的磨炼。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促进他们思维和语言发展, 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学习的规律, 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将纸上的东西变为己有。
《给教师的建议》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用一生的心血铸就的纪念碑。在这座纪念碑面前, 我们可以聆听到许多有益的教诲, 可以汲取到许多理论和经验, 丰富和指导自己的工作。作为教育事业的跟随者, 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鞭策自己做一名好老师, 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的努力。
注释
3.送给心灵的礼物 篇三
迈克是一个少年棒球队的教练,而我的大儿子凯文也正是他的队员。在凯文12岁的那年圣诞节前夕,他们与一个由教堂组织的少年棒球队进行友谊赛。因为教堂的资金有限,所以他们的队员都穿着非常破旧的运动鞋和运动服,有些人甚至连头罩都没有,而我们这边的孩子,则穿着崭新的衣服和运动鞋以及黄色的头罩,和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教堂队的孩子们在赛场上非常努力,但比赛还是输了,他们沮丧地坐在赛场上,低着头不敢看四周的观众。而迈克这支棒球队的孩子,一个个都骄傲地微笑着,向四周的观众致意,胜利的喜悦在他们的脸上展露无遗。在离开赛场的时候,迈克轻轻地对我说:“那支教堂队的孩子们真的很有潜力,只是他们太穷了,这次比赛的结果一定会让他们失去信心,其实我真希望他们能赢!”
我理解迈克,他并不在乎输赢,他真正希望的是每个有才能的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我点点头,然后让他带着孩子们回家,而我则要去商店买圣诞礼物。
在商店给孩子选了礼物之后,我又开始犯难了,迈克会喜欢什么礼物呢?我看着商品柜里的皮带、钱包以及领带,心想迈克对其中的任何一样都不会感兴趣,我应该送给他什么?这时我想起了迈克所关心的事情——教堂队的那些少年们!
我有了一个很特别的想法。我开车到附近的一家体育用品商店,买了许多运动鞋、服装和头罩,然后匿名把东西送给教堂,但是我要求神父给我写了一张收条,然后我把这张收条放进了一个白色的信封里,回到家后,我把它和其他礼物一起挂到了院子里的杉树上。
那个圣诞节,迈克收到了他最意想不到的礼物,他笑得很灿烂,然后他搂紧我,深深地吻了我。
从此,每年圣诞节,我都遵循这样一个传统——去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然后把这作为礼物送给迈克,每次迈克都很开心。几年后,迈克患上可怕的癌症,离开了我们,但是我并没有改变我养成的这个圣诞节习惯,我去帮助过老人院,帮助残疾人学校,还给缺乏资金的少年棒球队送过许多礼物……
每一年,我都会把这当成圣诞礼物,装进信封挂到院子里的杉树上,直到它最终被风雨侵蚀,掉落在地上。这是送给迈克最好的礼物,也是我送給自己的心灵最好的礼物。
(编辑/杨逸)
4.《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篇四
三年多的教师工作让我对这份职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彷徨、自责、无奈这些当初压根没想到的词眼一个个不时的涌上心头。当我一个人站在空旷的音乐教室,心中的症结深深压抑着我:我的宽容之心呢?我当初立下的“用爱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工作理想呢?难道我就这么放弃了我的理想?直到看到《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读完书里70多个小故事,真有被“鸡汤”滋润的感觉,让我找到了些许慰藉,犹如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呼唤我内心的希望与爱!《四分钱的午餐》、《能把你的车票给我吗?》、《一朵栀子花》、《零分之约》……这些小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个心细如发的老师,用睿智、独特的教育方式填补学生心中敏感、自卑的心坎,唤醒学生埋藏的自信、勇气。尤其是《我相信你第101次保证》,书中像陈刚这样的问题学生我们都碰到过。
宽容,是一个永久不衰的话题。我们都有一颗宽容的心,但要坚持这份宽容却很难,而恰恰很多时候,我们只要再坚持一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王老师一样,用一颗执着宽容的心善待了孩子,同时也善待了自己的心灵。
在这些平凡的教师身上,我看到的是最真最纯最善的教育情怀和悉心呵护。他们没有豪言壮志的口号,没有惊心动魄的事迹,也没有怨天尤人的抱怨,只是用他们最平凡的行动、最真挚的爱和智慧诠释教育的真谛。惭愧的是我们都是人民教师,我们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我却不能豁达的接收每个孩子的缺点,我也不能娴熟的、智慧的开启每个孩子的心智,书中教师的一些教育方法虽然很平凡,却小中见大,犹如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
善待自己的心灵,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别人,分享快乐。善待自己的心灵,用乐观自信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驱散心底的阴霾。善待自己的心灵,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怀滋润别人的心灵。善待自己的心灵,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亲人,感谢朋友,感谢学生。
5.《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篇五
李春苗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寒假期间看了一本教育书籍《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本来是打算晚上睡觉前抽点时间看个两三篇文章,作为睡前的催眠的小插曲,后来发现,这个方法实在是行不通。为什么呢?心里深处总有那深深的触动。它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抚慰教师的心灵。
它则如同一束灿烂的阳光,一道亮丽的彩虹,给我们带来阅读享受的同时,也拂去了我们职业的倦怠,身心的疲惫,带领我们走过冰封的雪谷,让心灵得到了一次次的休憩和启迪,在分享一篇篇充满人生哲理的心灵鸡汤的同时,我们再次重温了我们初入教坛时的雄心壮志,感悟生活的意义和美好。
生活中的每一次沧海桑田,每一次悲欢离合,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如果我们的心是暖的,那么眼前出现的一切都变得惬意和甜美;如果我们的心是冷的,那么眼中也将充斥着冰山雪谷。
书中选取了七十余篇充满温情、聪明。赐与我不仅仅是胜利的教训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聪明,更多的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懂得。让我对生活、对学生、对教员这份神圣的使命有了新的熟悉,从而完成了心灵上的超出。
在那么多的故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那颗星子下》。这篇文章只是讲了一个很平常的故事,是一位老师通过巧妙的办法让作者这位曾经爱玩不爱学习的学生转变,这样的老师自然会让人心生敬畏,这也是一个老师智慧的生动体现。对我很有帮助的。管理学生绝不应当是简单粗暴,那样只会让学生心生厌烦,对他们的成长不利。一个真正富有智慧的老师懂得洞察孩子的内心,并用一种巧妙的方式让孩子心悦诚服的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不是简单的说教,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意义。作为老师要学会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用心去教育孩子,用智慧去教育孩子。
花的事业是珍贵的,用我们的关爱去点亮每一盏生命的小橘灯,给天使缝补翅膀,把整颗心献给孩子,在天使的心灵撒下最美好的种子,用一生的知识储备,做影响孩子一生的老师,收获感动一生的幸福。这是《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带给我们的教育真谛。
花儿与少年,让我明白了“每一朵花骨朵都是想要绽放的,每一个小学生都是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的。如果一个学生像不太完美的花骨朵,那么,给他一点儿表扬吧,对于他,那等于水分和阳光呀!”老师,我相信石头会开花,让我明白了“相信石头会开花,就是相信奇迹会诞生”梨一样的苹果,让我仿佛看到了快活地抖动着小胡子的米哈多夫老师,因为小学生尤里卡那洒满斑斑点点泪渍的苹果画,风尘仆仆赶往两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去寻找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让我认识了一位知错就改的老师„„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坚持真理敬业精神,使我的心灵在一篇篇的阅读中,无数次的被感动着,被震撼着„„
6.《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邵 篇六
本书选取了七十余篇充满温情。智慧,更富有启发意义的精美短文,它所呈现给我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它让我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学生充满理解,对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充满爱意。
故事很经典,看完了有点眼角湿漉漉的感觉。尽管有的显然是言过其实,譬如难以管教的孩子、无论行为还是学业上都问题重重的孩子,经过一件事之后,换了人似的一下子变好了,没那么简单。当然,我们也一点儿不否认,人经过深切的震撼之后确实可有脱胎换骨的改变,而教育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震撼他心灵的真实情景,让他们自己感触到、看到自己光明的前景,从而奋发进取。作为一个从事了二十几年的教育工作人来说,很幸运,自己还有这样一份温情存在,还有这样一份感动留着,不难相信,我都能感动着,何况孩子呢?
教育要用情,这种情是来自与对学生的大爱,来自于做教师的责任。至善至纯的真爱,是人世间经久不散的芬芳,善意的对待学生会让孩子记得一辈子。教师的心思很多时候需要很细密才可能感触到来自孩子心灵深处的呼唤,譬如一位作家给学生演讲时、女孩给作家撒
下的花瓣路,虽不是刻意经营,而是闪亮的心在唱歌;给心灵种梦的人,总是把孩子们的心抓得牢牢的,把孩子们心中渴望翱翔的风筝放飞在希望的原野上。教师要凭借爱心、智慧和耐心,挽救那些摇摇欲坠的学生。
教育要讲信,要教育孩子做诚实的人。教育本身就必须是诚实的、追求真理的。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化学老师为促使学生仔细观察,用手指头蘸了(其实没蘸)了蓖麻油尝了尝,之后让学生跟着做------本书中美国的教师也做了类似的事:花一节课的时间考试教师叫给学生的错误的东西,然后再在试卷上画上0分,让学生明白老师讲的也不一定是对的,要用自己的头脑思索,思索之后对的才值得去坚持,不要人云亦云。教育和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我们就会真理擦肩而过,造就一批庸才。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这本书,它教我们换一种态度对待生活,它教我们用睿智的方法去教育学生,在给我们带来阅读享受的同时,也拂去了我们职业的倦怠,身心的疲惫,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次的休憩和启迪。花的事业是珍贵的,用我们的关爱去点亮每一盏生命的小橘灯,给天使缝补翅膀,把整颗心献给孩子,在天使的心灵撒下最美好的种子,用一生的知识储备,做影响孩子一生的老师,收获感动一生的幸福。这是《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带给我们的教育真谛 教师和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首先要自我丰富了才能去影响学生,所以,我们要利用业余的时间去多
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灵鸡汤》这本书就用一个个平凡真实的事例为我们破解了许多教学中的难题,让我们找到了舒缓压力的渠道,让我们能真正快乐用心的去从事这份职业,更好的教书育人。
7.教师《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篇七
济南市青龙街小学 王玉河
今年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美国作家哈伯德写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被书中罗文身上折射出的对工作敬业、忠诚、勤奋所折服。
作者在书中描述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英雄故事。故事中的英雄罗文,当时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名称职的特使去完成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罗文承担了这个任务,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
毫无疑问,罗文取得的成功并不是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他优良的道德品质,绝对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这就是忠诚和主动性,就是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精神。
中国有句古语:“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做事首先要有好的品行做基础,另外的启示就是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要总想做这件事会给自己什么好处,会得到多少花环,荣誉。重视的是无条件地主动完成任务而不是其他。如果罗文总想着完成送信的任务后自己会成为英雄的话,可能就完不成任务了。
读完《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我看到了罗文的敬业精神。敬业具体表现在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等,其中糅合了一种使命感河责任感。罗文凭着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客服种种困难,把信送给加西亚,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身边一些人,不珍惜自己的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勤奋工作,发牢骚,结果被炒了鱿鱼,后悔莫及。我也看到一些像罗文一样敬业的人,他们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对工作投入的热情越多,决心越大,工作效率就越高,从优秀走向卓越。
罗文中尉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军人荣耀为信仰,他一直在告诫自己“我必须成功,我必须找到加西亚,把信送给他。”这就是他对自己所在的组织和团队的忠诚啊!不是有这样三种人吗?第一种是具有良好品行和能力的人,是可重用之人;第二种是具有良好品行,但能力不强的人,是可用之人;第三种是虽然有能力,但是品行不端的人,是绝对不能用之人。可见忠诚是衡量一个人品行好坏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做事要忠诚于自己的工作,更要忠诚于我们所在的组织和团队。成为一个真正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书中还提到了一种观点:“每天多做一点”。现在很多人工作时往往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即把老板或领导规定必须做的事情做完就行了。这样的话,只会使自己永远处在被动的局面,换句话说,这样无法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书中给出了这样一个例子,艾伦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球赛,多做了点事情,结果不仅为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现金收入,而且为自己带来了一个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职务。艾伦并不是速记员,他也没有义务留下来帮那个律师做速记,可他还是留下来帮了律师的忙。他能这么做,反映出他具有助人为乐的内在品质,正是这种良好的品质,使他获得了现金收入和更好的职务。每天多做一点,并不会占用自己太多的时间,却可以让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我们要学习罗文的崇高品德,对待工作要积极主动、开拓进取、勇敢智慧、坚定忠诚;我们要坚信只有投入才有回报,只有忠诚才有信任,只有主动才能创新;我们只有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学习,拓宽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主观能动性,这样才会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关键时刻独当一面,才能敢于接受任务并且圆满地去完成它。
这本书畅销不衰,风靡世界,主要是它倡导了对工作的勤勉敬业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推动企业、单位和社会发展的。它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使命,怎样把信交给自己要找的“加西亚”而成为英雄。
一位名人说过,读一本好书,等于和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我读后,自己的精神得到了一次升华,愿我们将书中所体现的敬业、忠诚、勤奋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原则做事,本色做人,做一个像罗文那样的人,把信送给加西亚。
2012-9-20
王玉河,作家。济南市青龙街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等,荣获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历下区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发表教育论文、文学作品1000余篇,30余次获全国省市区奖,20余次入选文集,著有诗集《我心中的歌》、散文合集《岁月如画》等,编有《青年作家作品精选》等6部。
8.教师的心灵解压读后感 篇八
五家渠第三小学朱茜靖
寒假中学校布置我们阅读教育书籍,这在丰厚我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充实了我们的假期生活。在读过的众多书籍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为心灵解压》这本书。刚拿到这本书时,不禁被其“解压”二字吸引了,于是一串串的问号在头脑中产生:怎么进行自我心理解压呢?正是这些疑问激起了我急于去读书的欲望,读完之后,我感慨万千。书中朴实的话语,深刻的道理,更让我对“解压”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
这本书共分四大部分,“心理调节”“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和“事业成就”四个部分,其中对典型案例提出问题,用心理学的观点展开讨论,也是最吸引人的一部分,似乎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和收获。这本书,对老师如何面对工作和生活的重负给出了非常具体实用的策略方法,不仅易读,而且耐读。
一、行动改变,创造幸福
对于恶劣情绪,要善于调节。“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遇事不要过于敏感,要有广阔的胸襟和洒脱的人生态度。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冷静,不要只看到坏的一面。考虑一下怎样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问题让我们试着在课堂上对孩子们微笑,在交流中对家长微笑,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一起大笑,先让自己笑起来,然后,让生活也“笑”起来。除了笑容,适量的运动也能使自己释放压力。打打羽毛球、跳跳绳、慢跑甚至骑自行车,都能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放松,感受到愉悦和幸福。
二、自我肯定,悦纳自我首先,我们要“爱自己”。爱自己,就是对自己宽容,为自己感动,为自己流泪,允许自己犯错误。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同时都有短处。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有缺陷的自己。学会做自己的朋友,不家任何附带条件地接纳自己的一切。接纳和肯定自己不是用脑子、观念和价值,而是用我们的心灵,用心灵爱自己,鼓励自己。在接纳和肯定中,我们的心灵被有序地整合起来,我们的心就不乱了,做起事来就开心轻松了许多,就会有自己的节拍,才会萌发源于心灵深处的力量。
三、接受事实,懂得放弃
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衡取其重。懂得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活中活得充实、饱满、旺盛。“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是人生的智慧。只有学会放弃,才能使自己更宽容、更睿智。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不必苛求自己,不必事事要求尽善尽美,即使不能减负,也能减压。在接受任何新工作前,都考虑一下担任该项工作所需承受的压力,并依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增加工作量及复杂程度,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自己的成就感。
9.《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篇九
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阅读,提高老师的人文素养。这个寒假学校给每个老师都发了一本书--《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这是一本耐人寻味而又感人至深的书。书中选取了很多看似很小的教育故事,有关学生的,有关老师的,还有关亲人的。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爱。
在教育中用心欣赏,才会发现每片叶子都是那么美丽且富有生命。孩子们就是这样,千个万个孩子就有千千万万个样子,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双生儿,每个人都鲜明地跳动在你眼前。《优点单》、《你们都是优秀的》就有教师对孩子欣赏的目光。《请你大声说话》中描述的是一个五岁前口齿伶俐的小男孩因为学结巴男人说话使自己也变成了说话结巴,上学后他最怕老师提问,因为他一开口,课堂里就充满了笑声,他难堪极了,尴尬极了。后来中学开学的第一天,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提问他时,他仍旧低着头小声说“我,我说话结巴!”但是语文老师好像没有听见他的话:“请你大声点,请你大声说话!”他第一次遇到没有人情味、蛮不讲理的老师。他有点愤怒地抬起头来,赌气似的结结巴巴大声回答了问题。以后,老师经常提问他回答问题,经历提问的次数多了,回答问题时候也流利多了。在他14岁时,他说话不再结巴了,他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语文老师一手导演和造就的。
这本书中给我的感触最深的还是书中体现出来的浓厚的师生情。师生情当是这个世间,与亲情、友情、爱情同等重要的情感。走下讲台,走到这群眼镜明亮、视线灵动的学生中间,听他们讲一讲心中的烦恼与忧愁,说一说学习的快乐与欣喜。与学生打成一片,并不是失去了老师的尊严与骄傲,而是可以在其上增添一抹愈加浓郁的芳香。走近你的学生吧,当你被他们簇拥时候,你找寻的,会在瞬间豁然敞开。希望我们每个老师在今后都能走近学生的心里,把爱传达给他们,加油!
10.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篇十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1“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喜欢。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的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翻开帕克。帕尔墨所写的《教学勇气》这本书,读到上面这段话,我就已经被深深的吸引了。随着书中一个个教学实例的娓娓道来,我仿佛身临其境,在书中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反思和困惑。
“想象你自己在教室里,你问了一个框架很好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沉寂,你就等啊等。你知道你应该再等等,不要急。但是你的心在敲击着,下沉着,最终你觉得无助而失控。于是你怀着焦虑,愤怒以及复杂感情回答了自己的问题,而这些情绪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看到这里,不由得想起自己上语文课时经历的一幕幕。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我的问题,而时间在流逝,我要讲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讲不完就要影响教学进度……由此,我的情绪就会变得很着急甚至暴躁,有时还会训斥学生。结果是学生在我的不耐烦的表情或呵斥中变得更加惊慌失措,下次的语文课上很难再看到这个孩子积极发言。遇到这样的事情,教师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甚至是鼓励,让孩子得到应有的锻炼和语言的发展。
“那堂课有30名学生,可能有29名是想学的吧,但我无从得知。在最后一排的远远地角落里,有一位‘来自地狱的学生’没精打采的坐着,像个幽灵。”帕克如此描述他曾给一个班级上课时的感受。课堂上那位“来自地狱的学生”的举动完全打乱了教学思路,他把帕克的心思和教学注意吸引过来,帕克竭力想把他从僵化的状态中唤醒,无奈所有的努力好像都是徒劳。就这样帕克忽视了其他的大部分学生的需求——“我知道什么是黑洞—黑洞就是物质的密度太大以至于光线都消失了的地方。”
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对以上情景有较深的体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吧?我也是如文中所讲:在课堂教学中会常常不由自主的关注个别走神的学生,竭力吸引他的有意注意,可是往往都是事与愿违,他的“沉默”和我的关注往往会极大地影响我的教学情绪和我的教学计划。面对课堂上那个茫然的学生,我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无能。“虽然我笨拙的`表现没有被其他同仁察觉,但我的自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事实上,这样的学生往往是被忽视的社会边缘的人,也许课堂上他们通常所采取的“沉默”是一种有效地自我保护方式—“这些人恐惧那些有权力的人,懂得不说话比较安全。”这句话真是如醍醐灌顶—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学生的沉默正是源于他的恐惧呀。我们在没有敏锐的洞察学生内心想法之前,又如何去感受他们的内心恐惧甚而采取适宜的措施呢?
帕克先生的话正是在描述我们大家的真实课堂,我们不要仅仅把所有的问题归咎于学生,而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从而体谅他们恐惧的心灵,做到倾心教学,使得每个孩子在我们爱的呵护之下心灵和体魄都得到健康成长。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2一次偶然的机后在网站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之后,其中提到了《一种恐惧文化》,我被作者对教师内心的剖析而震撼。他用自己亲身的例子告诉我:“在课堂上看上去沉默和表面上忧郁的学生,他们的大脑不是死的:他们充满了恐惧。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的眼睛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绝不是孩子们的恐惧,而是他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听课,这不是不尊重老师、不尊重我付出的劳动吗?!
是的,在如今课改的浪潮中,我们把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作为评价一节好课的主要尺度,而当我们深入反思自己的课时,我觉得有三类学生:一类课堂上积极参与,与教师密切配合,使课堂的小主人;一类是倾听类,他们不善于发言,但是也积极参与了学习活动,跟着课堂节奏读、写、练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表现,第三类是那些在课堂是看起来好像跟着课堂节奏在活动,而实际上心不在焉的孩子,他们对课堂的态度是“快点下课”,他们更喜欢教室外面的世界。
其实当课堂上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仅仅是这些孩子们感到恐惧的时候,也是我们教师应该感到恐惧的时候——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听我讲课呢?是我讲的不好吗?可是事实上大多数教师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惧,而无视孩子们的恐惧,批评、指责孩子,这会让孩子们更加恐惧!想想我们平时在课堂上给孩子制造了多少恐惧啊!试想一下,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不也体现在自己的声色俱厉中吗?我们的声音越大,代表我们内心的恐惧越大,也更加剧孩子内心的恐惧!我们总是靠责备受害者来忽视我们的弱点和无能!
孩子们因为恐惧,他们懂得不说话比较安全,所以在老师批评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一句话都不说,其实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而做老师的呢,却更为孩子的闭口沉默而恼羞成怒,甚至大发雷霆。这就更加剧了孩子内心的恐惧,其实又何尝不在加剧自己对教学、对孩子的恐惧呢?此时我们的恐惧是相互的啊!“为什么我们不能看到他们内心的恐惧并找到帮助他们克服的方法,而是责备他们的无知和平庸呢!”
在书中作者帕尔默告诉我们,只有渐渐理解学生的恐惧,不再不准确、自私地去评价学生,体谅他们内心的恐惧,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才能使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从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会慢慢超越恐惧,慢慢地让孩子不再害怕,让自己也走出恐惧的阴影!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3选择看这本书的原因是,书后作者的话:“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与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缘于其所爱,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曾经,许多人为着心灵的自由,带着美好的愿望,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堂,但是外部的“教学要求”常常使得我们心灵失落,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失去了教学的勇气。于是,有的人选择了坚持,有的人选择了改变,有的人选择了离开,略带哀伤头也不回地走了。这就是我对教学现状的深切感悟,也是教师现实心灵的真实写照!正如书中所说:“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是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
在《教学勇气》中,帕克·帕默尔带领着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相对于其他鼓舞过我的思想家来说,帕克。帕尔默用心写作,也更能打动人心。他的作品罕见地整合了严密与典雅、热情与精确、智慧与人性。他的书给所有热爱教与学的人们一份厚礼,特别是那些挣扎于痛苦重重的教与学的热爱者。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带领着我,重新点燃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教育在改革,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寻找自己的心灵。那曾经热爱教育的心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在琐碎的工作中,在传统的认可与奖赏中逐渐迷失。读了《教学勇气》,我在作者的引导下逐渐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拨开迷雾,认清自己的内心,即使是在寒风中摇曳的一点烛光,也坚信自己的光芒,自己的温暖那是给予一拨又一拨学生的关爱与呵护。我相信自己有勇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并忠诚地栖身于此。
帕尔默引导教师们进行了一次精神之旅,帮助我们建立了对教学的共同认识。他也号召有关的教育机构在这方面支持教师。教育是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用更真实的方式来看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如果没有这样的鼓励和引导来探索内心世界,那么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将如何完成它的任务和使命?
11.《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篇十一
“那堂课有30名学生,可能有29位是想学的吧,但我无从得知。在最后一排的远远的角落里,有一位‘来自地狱的学生’没精打采地坐着,像个幽灵。”帕克如此地描述着他曾被人请进一个要上政治课的班级时的感受。虽说时间只有一小时,但那位“来自地狱的学生”的一举一动完全打乱了教学思路,帕克的心思与教学注意几乎都投向了这个年轻人,竭尽全力地想把他从僵化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但所有的努力,好像都没有效果,甚至帕克越努力他越后退。就这样,帕克忽视了其他学生的需要,使得其他的学生都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在作者的表述中是如此诉说他的感受的:“那天我知道什么是黑洞――黑洞就是物质的密度太大以至于光线都消失了的地方。”
这无疑是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地方。在我的教学中,我不也是这样时常关注着那极个别走神的同学,竭力地想让他回到课堂教学中心,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记得有一次,我在给学生排列队形,她不听我的讲解动作,还故意和旁边的孩子吵闹。她的“与众不同”不仅搅扰了我的教学情绪,也影响了整体教学策略。虽说,这样的事往往不为他人所觉察,因为毕竟课堂上绝大多数同学的表现还是让人满意的,更何况我们对课堂纠正个别同学的“走神”与“开小差”是司空见惯的事,谁不会怪罪于教师的“多此一举”。事实上,这样的学生是常常被忽视的社会边缘的人。
《教学勇气》震撼我的还有它对恐惧文化的诠释。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抗争、奋斗,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然成功的喜悦尚未遍及全身,便发现自己早已因此疲惫不堪,只不过成功之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未觉着累而已;倘若拼搏、抗争、奋斗失败,那更懊恼不已,觉着自己没有功劳连苦劳也忽略不计了。于是忍不住感叹:人是多么渺小,以人个体之柔弱真的根本无法和那些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力量抗衡。感叹过后,很多人会选择再战,当然也有人会选择逃避,丧失斗志,从此消沉。
12.适合送给高三学生的心灵鸡汤 篇十二
1. 春风吹战鼓擂,今年高考谁怕谁!
2. 辞乙酉难忘闻鸡起舞,迎丙戌仍需刺股悬梁。
3. 从不奢求生活能给予我最好的,只是执着于寻求最适合我的!
4. 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5. 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6. 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离太阳都同样地遥远。——伯顿
7. 地位越高,自我评价就越高,自信心多强,能力就有多强。我们总能表现出与环境的和谐平等。——赫兹里特
8. 冬去春来好景年年有,辞旧迎新成绩步步高。
9. 多了一条途径,多了一次机遇……而失败者在逆境中怨天尤人,在绝境中慨叹命运不济,最终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努力。
10. 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11.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咱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
12. 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13. 钢钎与顽石的碰撞声,是一首力的歌曲。
14. 高考是汇百万人参加的一次练习。
15. 高考是一个人的战争 将是你重新站起来的地方高考加油
16. 高考是一个实现人生的省力杠杆,此时是你撬动它的最佳时机,并且以后你的人生会呈弧线上升。
17. 沟潭之水,凝滞沉闷,飞瀑之流,奋迅高亢——同是为水,性却异,前者满足安逸,后者进取不已。
18. 股票有涨有落,然而打着信心标志的股票将使你永涨无落。
19. 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是销售的开始。
20.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主席改写
21. 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叹息吧!
22. 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23.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高考梦想励志语录(精选)
1. 很多事先天注定,那是“命”;但你可以可以决定怎么面对,那是“运”!
2. 狠抓基础是成功的基础持之以恒是胜利的保证
3. 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4. 机会从不会“失掉”,你失掉了,自有别人会得到。不要凡事在天,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机会”。机会只不过是相对于充分准备而又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言的。没有机会,就要创造机会;有了机会,就要巧妙地抓住机会,而高考就是你走上成功之路的第一个机会。
5.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6. 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7. 假如你从来未曾害怕、受窘、受伤害,好就是你从来没有冒过险。
8. 假如樵夫害怕荆棘,船只避忌风浪,铁匠畏惧火星,那么,世界就会变成另一副模样。
9. 坚持下去,胜利最后会属于你的。
10. 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11. 一个人缺少了自信,就容易对环境产生怀疑与戒备。
12.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3. 一时的挫败,并不表示从前的努力都是错误;一时的成功,更不代表从今以后都不必再努力。
14. 一时的挫折往往可以通过不屈的搏击,变成学问及见识。
15. 一心读遍圣贤书,三心二意无益处,四书五经励我志;五洲四海任我游,三堂二课皆用功,一生前程始于此。
16. 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为目标,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正视自己的问题,设法解决它,这是成功的捷径。谁能塌下心来把目光凝集在一个个小漏洞、小障碍上,谁就先迈出了一大步。
17. 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18. 意气风发,寒冬散尽喜迎元旦佳节;志存高远,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
19. 意气风发,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风华正茂,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20. 英雄的事业必定包含着艰险,如果没有艰险也就不成为英雄了。
21. 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22. 永远清楚,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
(热门)高考梦想励志语录
1. 永远要寻找比自己更积极的人,比自己更积极的环境。
2. 幽默是表明工人对自己事业具有信心并且表明自己占着优势的标志。——恩格斯
3. 有动力而无压力,紧张而不焦虑,迅速而不慌乱。
4. 有建树的人,并非具备了比一般人更优越的条件,相反,他们要经过更多的磨练,走更艰辛的路。
5.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7.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8. 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9. 遇到会做的题:仔细;遇到不会做的题:冷静。
10. 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11. 原以为“得不到”和“已失去”是最珍贵的,可原来把握眼前才是最重要的。
12. 月考分数高低何足挂齿,平时名次浮动纯属正常。
13.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
14. 在绝境中成功者往往会突破思想上的樊篱,超越世俗常规,书写连自己都不曾想过的神话。
15. 在懒汉的眼里,汗是苦的,脏的,在勤者的心上,汗是甜的,在勤者的心上,汗是甜的,美的。
16. 在林荫路上散步不值得称赞,攀登险峰才有真正的乐趣。
17. 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18. 战士的意志要象礁石一样坚定,战士的性格要象和风一样温柔。
19. 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20. 站在巨人的肩上是为了超过巨人。
21. 这世界上没有不适合学习的人,只是有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罢了。
22. 这是一个只承认强者的时代,而学习正是赋予了我们做强者的原始资本。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知识。过程一定是苦的,可真正的强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煎熬,抗得住诱惑。
23. 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坚持下去才可能成功!
24. 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人大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
25. 正是礁石的阻挡,才使浪花显得美丽。
26. 只求“少丢分”,不说“得高分”!
【《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推荐阅读:
适合送给高三学生的心灵鸡汤07-08
送给美术老师的教师节祝福语06-23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作文800字07-17
《教师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学习心得06-17
送给孩子的话07-18
送给母亲的诗句08-06
送给母校的毕业祝词06-21
祝福的话语送给恋人06-24
送给恋人甜蜜的话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