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常规工作计划

2024-07-17

幼儿小班常规工作计划(共8篇)

1.幼儿小班常规工作计划 篇一

小班幼儿一日常规

一、晨间

1、情绪愉快,积极地来园参加活动,主动使用礼貌用语。

2、乐意接受晨间检查,在教师提醒下把晨检牌插到自己的晨检袋里。

3、入园时高兴地向老师、阿姨和同伴问好,愉快地与家人道:“再见”。教师:热情的接待幼儿和家长,询问幼儿的情况

二、晨间活动

1、乐意与同伴一起玩玩具,不争玩具。正确使用体育器械,注意安全。

2、玩好后将玩具放回原处,摆好整齐。

3、主动饮水,在提醒下擦汗、更换衣服。

教师:认真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及时为幼儿增减衣物。注意控制幼儿的活动量。

三、早操

1、积极愉快地和老师听音乐、按口令做操。教师:有精神的领操,及时为幼儿增减衣物。

四、集中教育活动:

1、在老师的提醒下,保持正确的坐姿。

2、认真倾听,不随意插话,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

3、愉快地参与活动,爱护玩具、用具。教师:做好教学的准备,认真的进行教学活动。

五、盥洗

到自己的小便槽中小便,便后在教师的提醒、帮助下,卷起袖子,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洗手时不推不挤、不玩水,把水轻轻甩在水槽内,洗后关紧水龙头,用自己的毛巾展开擦手。

教师:帮助幼儿进行盥洗,注意幼儿安全。

六、集中教学活动

1、在老师的提醒下,保持正确的坐姿

2、认真倾听,不随意插话,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

3、愉快地参与活动,爱护玩具、用具

教师:做好教学的准备,认真的进行教学活动。

七、餐前活动

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安静游戏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安静游戏 进餐前教育

八、午餐及餐后

1、午餐不挑食,不掉饭粒,保持桌面的整洁

2、正确使用毛巾擦嘴、擦脸,并用自己杯里的温水漱口 教师:帮助幼儿吃完饭菜

3、餐后,将餐具和椅子放好,4、餐后不做剧烈运动,参与散步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散步活动,及吃完餐后的水果

九、午睡及起床:

1、在老师和阿姨的帮助下换好衣服和拖鞋,会将换下的衣服鞋袜整齐地放在指定的地方。

2、安静入寝室,摆放好拖鞋,盖好被子,安静入睡。

3、安静就寝,睡姿正确。

4、起床后,在老师和阿姨的帮助下,穿好衣服、换好鞋子,并把拖鞋整齐地摆放在鞋架上。

5、自由饮水,保证饮水量。

教师:帮助幼儿脱下衣裤,管理午睡,中途摸摸幼儿的额头。确保孩子没发热身体不适。

十、离园:

离园时,在老师和阿姨的帮助下整理好仪表,并带好自己的物品,礼貌地和老师、同伴道别。

教师:帮助幼儿整理物品,整理幼儿的仪表,让幼儿开心离园。

幼儿园小班常规

一、来园常规;

1、来园时不哭闹,学习向老师、同伴问好,情绪稳定时能与家长告别再见。

2、能在成人引导下不惧晨检。

3、在成人帮助下,将脱掉的外衣挂(放)到指定位置。

4、在成人帮助下,参与晨间户外活动或室内各种活动。

二、饮水常规;

1、认清自己的水杯标志,会自己取水杯,能用自己的水杯喝水,不用奶瓶等 饮水用具饮水。

2、学习正确的喝水方法;从口杯柜中取出自己的杯子,放在自己座位的桌前 方,等待老师倒水,或在老师指导下在保温桶边学着接水。坐在桌边双手端杯,一手拿杯把,一手扶着杯子,一口一口地喝水。身体坐正,不洒水,不玩水杯,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原处。

3、不喝生水,愿意定时饮水,口渴时随时向成人要喝水

4、喝水时不说笑,不边走边喝水,不玩耍,不浪费水

三、如厕环节

1、知道大小便去厕所,不随地大小便,不把大小排在池外,能分清男女厕所

2、有大小便要求需及时告诉老师,逐渐学会自理大小便,学习自己擦屁股,自己提裤子。

3、幼儿如厕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上下台阶,小心滑倒。

4、不在厕所逗留,玩耍,打闹。

四、区域活动

1、知道各区域名称,明确区域的空间方位,能说出自己在什么活动区做什么 工作。

2、学习并理解简单的区域规则,活动时要爱护玩具材料,轻轻走路,轻轻说 话,轻轻取放材料。不把去域材料随意带到其它区域,玩完后放回原处,学习按区域材料标志归放材料。

3、会自选活动区的活动材料及选择游戏伙伴,游戏内容。

4、学习并能掌握各区域的材料的操作方法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五、户外体育活动

1、在教师引导下,愿意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

2、愿意学习体育运动中走,跑,跳,爬,攀岩,钻等的基本动作,动作基本 协调。

3、会跟着教师做模仿操,轻器械操等,动作基本合拍,动作基本协调。

4、会选择不同体育器械活动,能够掌握简单运动器械的基本玩法。

5、知道户外活动时不随意离开成人和集体,在老师指定范围活动,不互相拥 挤,玩体育器械知道注意安全。

6、身体不适,及时告诉老师。

7、会与成人收拾整理活动器械和体育活动玩具。

六、有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

1、活动过程中情绪饱满,对活动感兴趣,能跟老师的引领进行感知和操作活动,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2、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与同伴互相学习,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向老师提出疑问。

3、在活动中会倾听,敢于表示,乐于交流,能运用材料进行操作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

4、能听清老师对活动的要求,能在老师领导下坚持完成每一项活动,知道发言时要先举手,不随意插话,愿意学习良好的倾听,表达,轮流等学习习惯。能遵守集体规则。

5、能正确的使用和整理活动材料或用具,学习良好的坐姿,举手,看书等教学常规。

七、离园活动

1、不跟陌生人走,有安全意识。

2、能参加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进行简单安静的桌面操作活动。

3、家长来接时能放好自己的身活用品,玩具,摆放好自己的椅子

4、能找到自己的衣物,鞋子,在家长的帮助下穿戴整齐。

5、在成人提醒下跟老师说再见。

6、能向家长简单交流自己当日在幼儿园的生活及活动情况。

2.幼儿小班常规工作计划 篇二

一、边看边做, 自主学习

初入园的幼儿, 大多数是在小椅子上坐不住的, 小椅子也被东倒西歪地放着, 尽管我多次告诉幼儿要好好坐在小椅子上, 看好自己的小椅子, 效果仍不佳。于是, 我就用一个游戏引导幼儿, 出示一张桌子, 3-4把小椅子 (其中有倒着的) , 并且发出哭的声音, 我就问了, 小椅子为什么哭啊?以后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它不伤心?让幼儿边看边做, 让幼儿懂得小椅子该怎么放。最后教师还要做一下总结, 以便日后提醒幼儿应该怎么坐在小椅子上。

二、关爱幼儿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好幼儿常规的前提。小班幼儿年龄小, 自理能力差, 刚进入幼儿园, 有些幼儿不会自己脱裤子、提裤子, 教师要帮他们脱裤子、提裤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自己吃, 教师还要喂他吃。新学期开始时, 还会有些情绪很不稳定的幼儿, 教师要想办法哄。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和体贴, 让幼儿得到安全感, 让幼儿不怕教师, 爱上教师, 爱上幼儿园。幼儿自然而然地会听教师的话, 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慢慢引导他们自己做每一件事, 并且都很有规律, 形成良好的常规。

三、耐心说服, 正面引导

我班有几个幼儿很任性, 每天的吃饭对于他们来说, 是件痛苦的事。有的幼儿不爱吃幼儿园的饭和菜, 他还会说自己在家吃饭了, 早上说这话我还可以相信, 可是到了中午, 他还是这样说, 这时, 我先是告诉他在家吃的是早饭, 现在已经是中午, 你不吃饭身体会饿坏的。我们班的张新宁小朋友很有个性, 你怎么说他就是不吃。这时,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用小奖贴鼓励他, 告诉他吃完饭我就会给他小奖贴。这个办法很有效, 不一会, 他就把饭吃完了。自己吃饭吃得好的幼儿, 我也会给他奖励。一张指甲盖大小的奖贴, 带给幼儿的是多么大的力量啊!对于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 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幼儿会更努力地做好其他的事。

四、教师要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 在幼儿心目中, 教师是完美的, 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幼儿。在吃饭的时候, 教师会要求幼儿盛饭排队, 倒饭排队。多数幼儿都能按教师说的去做。有一次, 有个幼儿吃完饭忘了倒剩饭, 我就端着盘子去倒, 正好有一个幼儿在倒饭, 他很认真地低着头蹲着倒。我没有排队, 直接往垃圾桶里倒饭, 正在倒饭的幼儿也没抬头, 很严肃地说了一句:排队。两个字铿锵有力。很显然, 这是我错了。我有些惭愧, 马上承认错误。我们在要求幼儿的时候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给幼儿做一个好榜样。

五、让幼儿自己想办法

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实际上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每天午睡的时候, 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 脱了鞋子就上床, 鞋子东一只西一只, 没有把鞋子摆整齐的习惯, 而且, 有的幼儿睡醒以后还忘了自己的鞋子放哪了, 找不到了。面对这个问题, 我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鞋子应该怎么放?其中, 史浩晨说, 两只鞋子要摆在一起, 摆在床边, 摆整齐。我说两只鞋子是一对好朋友, 他们喜欢在一起。最后我们一起总结出, 上床之前要把鞋子摆整齐, 好朋友才会高高兴兴地在一起。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把鞋子摆整齐了, 第二天, 有的幼儿忘记了。我一说两个好朋友要高高兴兴地在一起时, 他马上就想到了, 做到了, 把鞋子摆整齐了, 休息室也变得整齐了, 再也没有醒来之后找不到鞋子的现象了。

六、家园共育

特别是小班, 培养幼儿的常规更要家长的配合。我们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幼儿的时间, 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 还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以便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能在家一个样儿, 在幼儿园是另一个样儿。做好家园共育, 共同帮助幼儿成长。

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作为教师, 我们要付出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多鼓励幼儿,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生兰, 《学前教育学》,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9

[2].刘新学、唐雪梅, 《学前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幼儿文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3.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常规 篇三

一、要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自从带了小班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仅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我班卢梦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她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她,刚开始给她喂饭、喝水,后来慢慢引导她自己吃饭、喝水。在组织活动时也特别注意她,经常提问她。渐渐地,她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她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善于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

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散步,不让我跑”的被动行动转化为“我想散步”的自愿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收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

三、要坚持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小班幼儿在吃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某某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四、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巧前段时间感冒生病的幼儿较多,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

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講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六、重视家园配合

4.幼儿大中小班常规细则 篇四

1. 餐前能先轻轻转好小椅子后洗手,小手开花,安静入座。

2. 正确使用勺子,能正确舀起饭菜,送入口中。

3.进餐时不讲话,细嚼慢咽,专心吃完自己的饭菜,不挑食,不剩饭菜。

4. 注意桌面、地面整洁,注意衣服整洁。

5.吃完后能按要求把碗和勺子放在指定的地方。

6. 餐后用小餐巾擦嘴、倒温开水漱口。

7. 自己取水喝水,学会排队等待。

8.吃好午餐能按要求进行安静游戏,不乱走乱跑,不做有危险的动作。

B:对教师的要求:

1. 餐前组织安静活动。

2. 组织盥洗,指导用正确的方法盥洗。

3.清洁消毒餐桌,准备餐具。

4.向幼儿介绍饭菜,使其简单了解食物中的营养,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5.根据幼儿饭量大小随时添饭,不催食,指导语:“你添饭了没有?”。

6.照顾好体弱儿以及特殊幼儿,有需要的要喂好饭。

7.组织幼儿餐后散布、文学艺术欣赏等安静、轻松的活动,提醒幼儿按老师的要求活动,外出时不推挤,不做剧烈运动。

5.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 篇五

篇一:幼儿园常规教育教案7篇

教学内容:常规教育

教学目标:

1.教育幼儿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2.要求幼儿懂的课堂上的常规要求,上课会听老师的话。

3.幼儿练习起立、坐下等。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懂礼貌、守纪律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坐在小椅子上,跟老师听音乐做拍手点头的律动。

2.引出:“新学期开始了,小朋友们一起来上幼儿园,我们是小班,大家真高兴,咱们一起互相认识一下吧!”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 基本部分:

1.教师弹琴,教幼儿会听琴声起立、坐下。

可以反复练习,让幼儿仔细听,跟老师学。要求幼儿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守纪律的孩子。

2.教师弹琴,教幼儿听琴声,学习问好。

2/41=C 1 23 4 ︱ 5-︱ 5 43 2 ︱ 1-‖

师:小 朋

友 们好!生:老 师

您好!

3.音乐磁带幼儿和老师一起唱歌,找朋友。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去找朋友、认识一下小朋友问问他叫什么名字。教育幼儿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大方、主动的个性,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三 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本节活动的效果,以表扬鼓励为主。

2.活动结束。组织幼儿到室外去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

2、儿歌《陌生人》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提问:图片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习儿歌《陌生人》

1、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

2、请幼儿跟老师学习这首儿歌,并能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三、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附:儿歌: 陌生人

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

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不靠近危险物品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靠近危险物品。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

活动准备:

挂图3幅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出示3幅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

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后,总结出:尖锐的器具、火、电、煤气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危险的。

三、寻找危险的物品

将幼儿分成5人一组,分别到洗手间、各个区角及角落、睡眠室、院子里等地方寻找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危险的物品或玩具等,找到后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危险的预见能力。

渗透方式:

在一日活动中随时发现危险物品或事情,及时提醒幼儿注意。

家长工作:

请家长经常提醒幼儿家中有哪些危险物品小朋友不能玩和触摸,如:剪刀、缝衣针、电器、煤气开关等等,给小朋友讲一些安全常识。

进出门时不挤不抢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的好品质。

2、教育幼儿进出门时不挤不抢,集体活动时要有秩序。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有秩序的在户外滑滑梯并注意幼儿的表现。

2、歌曲《滑滑梯》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谈话:刚才老师和小朋友在外面玩什么啦?怎样玩的?咱们又是怎样进的活动室?引导幼儿说出排着队,有秩序的滑滑梯、进出活动室等。

二、欣赏歌曲

教师告诉幼儿有一首歌曲也叫《滑滑梯》,请幼儿欣赏并尝试学着跟唱歌曲。

三、提问幼儿理解歌词

歌曲《滑滑梯》中,小朋友是怎样滑滑梯的?为什么要排好队,不推也不挤?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推挤容易将小朋友推倒、磕伤。

四、讨论:小朋友在什么时候还应注意排好队?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哪些时候容易发生挤撞,如:进门出门时;上下楼梯时、荡秋千时等等都容易推倒,发生意外伤害。

教师小结:大家集体出动、活动时都应排队,懂得谦让,有秩序的活动,反之,很容易发生危险,也是不礼貌的。

渗透方式:

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如:集体入厕、集体喝水、进出活动室、集体游戏等都给幼儿渗透排队、不推不挤、有秩序的进行活动。

家长工作:

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结合上下楼梯、进出门、公共场所等情景对幼儿进行相互谦让、遵守公共秩序等的品德教育。

着火时怎么办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着火时怎样保护自己的方法,从中帮助积累安全生活的经验。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Flash动画课件:碰到火灾、怎样打电话报火警、。

2、PPT:碰到火灾逃生的方法。

3、《学习活动》操作材料包4–5岁第9页《着火时怎么办》人手一份;铅笔;橡皮等

4、园内备有必要的消防设施(影像画面)活动过程:

一、播放Flash动画(碰到火灾),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影像,看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要仔细看,把看到的记在脑子里,先不要说出来。能做到吗?

2、幼儿讨论

小朋友刚才看仔细了吗?我们看到画面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播放Flash动画(碰到火灾正确逃生的方法)

1那真正发生火灾时我们该怎么办?你会采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呢?(幼儿相互商量讨论)

2、幼儿讲述商量讨论的办法(打电话时一定不能着急,要说得清楚。让我们来听一听小朋友是怎么打电话报火警的?----模拟火灾报警)

3、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真动脑筋,想出了很多保护自己的办法,那我们再来看看画面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的。(播放正确逃生演示)

三、老师总结:介绍方法

我们小朋友能用那些办法来保护自己呢?(边讲边演示图片)

1、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要是我们没有毛巾怎么办?)

----鼓励幼儿说出把水浇在自己身上

2、用水或棉被灭火

3、拨打119

4、逃离火灾现场

四、幼儿操作

1、小朋友,你都记住了吗?接下来,让我们考考自己。

2、分辨图中的方法的对与错,找到正确的方法,用笔圈出来。

3、和好朋友说一说,为什么是对的。

五、延伸活动:

找一找我们幼儿园里有哪些预防火灾的消防设施。----影像画面

(楼梯口的消防拴(灭火气)、花坛里的消防水龙头、安全出口标志。)

我们不玩火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初步了解简单的消防知识。

2.教育幼儿不玩火,避免发生火灾。

活动准备:

1.蜡烛2根,打火机一个,水、沙子、湿布、扇子等。

2.有关灭火的录像。

3.人手一份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在着火的时候,几个小朋友采取的不同的灭火方法)。活动过程:

1.游戏:灭蜡烛

教师出示蜡烛,点燃。

“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把蜡烛熄灭呢?”

幼儿想出办法后,教师提供备有的材料,请幼儿到前面试一下,教师小结。

2.讨论:“出现了火情,该怎么办?”“现在天气干燥,如果出现火情,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灭火的办法。

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不错,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可以用水泼灭火、用湿布扑灭火、用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但小朋友要记住,如果出现大火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拨打119电话。

3.请幼儿看录像。

“前几天,有个地方着火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想出的办法和我们想出的办法一样不一样?” 看完录像,提问:“他们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些办法是我们没想到的?”(开窗,捂着嘴、鼻跑出烟火区)。

小结:火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开窗,用水、沙子、湿棉被、灭火器等灭火,火很大的时候,我们拨打119电话,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烟火区,学会保护自己。

4.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看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在着火的时候采取的不同的办法,每幅图的左下方有一个圆圈,你认为办法好的就在圆圈内打上“√”号。

讨论: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小朋友想一想,爷爷、奶奶生炉子的时候,用扇子轻轻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来灭火行不行呢?着火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

5.怎样避免火灾? “一旦发生了火灾,对我们的危害特别大,房子没有了,人也受伤了。那我们平时怎样做才能避免火灾呢?”

幼儿讨论回答。

地震自救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学学中了解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2、情境迁移,进行地震自救演练。

活动准备:

1、幼儿安全绘本《地震自救》PPT图片、相关地震自救的现实照片。

2、地震博士图卡。

3、模拟地震的声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内容:

一、认识、了解地震:

1、师幼共同讨论:“你们知道去年发生在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吗?”

2、PPT图片1:老师带来了一本关于地震的书〈〈地震自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图片2、3:观察图片,说一说我们生活的地方有些什么样东西,它们是怎样的? PPT图片4、5:观察图片,说一说“某一天,在你居住的地方突然发生了地震-----”,我们的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地震确实很可怕,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对策?

二、学习地震自救基本常识: 篇二: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

篇一:幼儿园常规教育教案7篇

教学内容:常规教育

教学目标:

1.教育幼儿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2.要求幼儿懂的课堂上的常规要求,上课会听老师的话。

3.幼儿练习起立、坐下等。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懂礼貌、守纪律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坐在小椅子上,跟老师听音乐做拍手点头的律动。

2.引出:“新学期开始了,小朋友们一起来上幼儿园,我们是小班,大家真高兴,咱们一起互相认识一下吧!”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 基本部分:

1.教师弹琴,教幼儿会听琴声起立、坐下。

可以反复练习,让幼儿仔细听,跟老师学。要求幼儿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守纪律的孩子。

2.教师弹琴,教幼儿听琴声,学习问好。

2/41=c 1 23 4 ︱ 5-︱ 5 43 2 ︱ 1-‖

师:小 朋

友 们好!生:老 师

您好!

3.音乐磁带幼儿和老师一起唱歌,找朋友。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去找朋友、认识一下小朋友问问他叫什么名字。教育幼儿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大方、主动的个性,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三 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本节活动的效果,以表扬鼓励为主。

2.活动结束。组织幼儿到室外去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

2、儿歌《陌生人》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提问:图片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习儿歌《陌生人》

1、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

2、请幼儿跟老师学习这首儿歌,并能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三、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附:儿歌: 陌生人

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

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不靠近危险物品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靠近危险物品。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

活动准备:

挂图3幅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出示3幅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

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后,总结出:尖锐的器具、火、电、煤气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危险的。

三、寻找危险的物品

将幼儿分成5人一组,分别到洗手间、各个区角及角落、睡眠室、院子里等地方寻找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危险的物品或玩具等,找到后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危险的预见能力。

渗透方式:

在一日活动中随时发现危险物品或事情,及时提醒幼儿注意。

家长工作: 请家长经常提醒幼儿家中有哪些危险物品小朋友不能玩和触摸,如:剪刀、缝衣针、电器、煤气开关等等,给小朋友讲一些安全常识。

进出门时不挤不抢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的好品质。

2、教育幼儿进出门时不挤不抢,集体活动时要有秩序。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有秩序的在户外滑滑梯并注意幼儿的表现。

2、歌曲《滑滑梯》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谈话:刚才老师和小朋友在外面玩什么啦?怎样玩的?咱们又是怎样进的活动室?引导幼儿说出排着队,有秩序的滑滑梯、进出活动室等。

二、欣赏歌曲

教师告诉幼儿有一首歌曲也叫《滑滑梯》,请幼儿欣赏并尝试学着跟唱歌曲。

三、提问幼儿理解歌词

歌曲《滑滑梯》中,小朋友是怎样滑滑梯的?为什么要排好队,不推也不挤?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推挤容易将小朋友推倒、磕伤。

四、讨论:小朋友在什么时候还应注意排好队?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哪些时候容易发生挤撞,如:进门出门时;上下楼梯时、荡秋千时等等都容易推倒,发生意外伤害。

教师小结:大家集体出动、活动时都应排队,懂得谦让,有秩序的活动,反之,很容易发生危险,也是不礼貌的。

渗透方式:

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如:集体入厕、集体喝水、进出活动室、集体游戏等都给幼儿渗透排队、不推不挤、有秩序的进行活动。

家长工作:

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结合上下楼梯、进出门、公共场所等情景对幼儿进行相互谦让、遵守公共秩序等的品德教育。

着火时怎么办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着火时怎样保护自己的方法,从中帮助积累安全生活的经验。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flash动画课件:碰到火灾、怎样打电话报火警、。

2、ppt:碰到火灾逃生的方法。

3、《学习活动》操作材料包4–5岁第9页《着火时怎么办》人手一份;铅笔;橡皮等

4、园内备有必要的消防设施(影像画面)活动过程:

一、播放flash动画(碰到火灾),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影像,看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要仔细看,把看到的记在脑子里,先不要说出来。能做到吗?

2、幼儿讨论小朋友刚才看仔细了吗?我们看到画面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播放flash动画(碰到火灾正确逃生的方法)

1那真正发生火灾时我们该怎么办?你会采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呢?(幼儿相互商量讨论)

2、幼儿讲述商量讨论的办法(打电话时一定不能着急,要说得清楚。让我们来听一听小朋友是怎么打电话报火警的?----模拟火灾报警)

3、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真动脑筋,想出了很多保护自己的办法,那我们再来看看画面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的。(播放正确逃生演示)

三、老师总结:介绍方法

我们小朋友能用那些办法来保护自己呢?(边讲边演示图片)

1、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要是我们没有毛巾怎么办?)

----鼓励幼儿说出把水浇在自己身上

3、拨打119

4、逃离火灾现场

四、幼儿操作

1、小朋友,你都记住了吗?接下来,让我们考考自己。

2、分辨图中的方法的对与错,找到正确的方法,用笔圈出来。

3、和好朋友说一说,为什么是对的。

五、延伸活动:

找一找我们幼儿园里有哪些预防火灾的消防设施。----影像画面

(楼梯口的消防拴(灭火气)、花坛里的消防水龙头、安全出口标志。)我们不玩火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初步了解简单的消防知识。

2.教育幼儿不玩火,避免发生火灾。

活动准备:

1.蜡烛2根,打火机一个,水、沙子、湿布、扇子等。

2.有关灭火的录像。

3.人手一份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在着火的时候,几个小朋友采取的不同的灭火方法)。活动过程:

1.游戏:灭蜡烛

教师出示蜡烛,点燃。

“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把蜡烛熄灭呢?”

幼儿想出办法后,教师提供备有的材料,请幼儿到前面试一下,教师小结。

2.讨论:“出现了火情,该怎么办?”“现在天气干燥,如果出现火情,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灭火的办法。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不错,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可以用水泼灭火、用湿布扑灭火、用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但小朋友要记住,如果出现大火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拨打119电话。

3.请幼儿看录像。

“前几天,有个地方着火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想出的办法和我们想出的办法一样不一样?” 看完录像,提问:“他们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些办法是我们没想到的?”(开窗,捂着嘴、鼻跑出烟火区)。

小结:火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开窗,用水、沙子、湿棉被、灭火器等灭火,火很大的时候,我们拨打119电话,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烟火区,学会保护自己。

4.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看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在着火的时候采取的不同的办法,每幅图的左下方有一个圆圈,你认为办法好的就在圆圈内打上“√”号。

讨论: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小朋友想一想,爷爷、奶奶生炉子的时候,用扇子轻轻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来灭火行不行呢?着火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

5.怎样避免火灾? “一旦发生了火灾,对我们的危害特别大,房子没有了,人也受伤了。那我们平时怎样做才能避免火灾呢?”

幼儿讨论回答。

地震自救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学学中了解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2、情境迁移,进行地震自救演练。

活动准备:

1、幼儿安全绘本《地震自救》ppt图片、相关地震自救的现实照片。

2、地震博士图卡。

3、模拟地震的声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内容:

一、认识、了解地震:

1、师幼共同讨论:“你们知道去年发生在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吗?”

2、ppt图片1:老师带来了一本关于地震的书〈〈地震自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图片2、3:观察图片,说一说我们生活的地方有些什么样东西,它们是怎样的? ppt图片4、5:观察图片,说一说“某一天,在你居住的地方突然发生了地震-----”,我们的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地震确实很可怕,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对策?

二、学习地震自救基本常识:篇二:幼儿园小班游戏区域教案

活动名称:图书区《常规培养》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阅读习惯,学习翻阅、摆放书籍的方法。

2、让幼儿体验读书的乐趣。

材料准备:

各类书籍、坐垫、图片等。

活动指导:

1、教师介绍区域规则,幼儿进区摆放进区卡,找到合适的位置,找自己喜

欢的书。

2、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取、放书籍,知道书籍的摆放位置。

3、引导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尾页等,指导幼儿正确的翻书方法(一页一页的翻)。

4、指导幼儿在看图时要小声说话,不要打扰别人。

5、观察幼儿在活动区的兴趣、情绪和活动的表现,对活动中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

6、活动结束时,提醒幼儿将书摆放整齐,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7、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评价,表扬遵守区域常规的幼儿。

活动反思: 活动名称:美工区 《学习涂色》 活动目标:

1、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乐意参与此活动。

2、懂得用各种好看的颜色进行涂色。

3、掌握用油画棒涂色的方法。

活动准备:

油画棒、画好水果图案的涂色卡

指导要点:

1、指导幼儿进区游戏规则,提醒幼儿涂色时所要注意的问题。

2、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以及握笔的方法。

3、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涂色方法,并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色。

4、教师对能力较为薄弱的幼儿进行单独指导。

5、活动结束后提醒幼儿要将物品归类摆放整齐。

活动反思:

活动时间:2012年9月活动班级:小班 活动名称:生活区《摆扣子》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活动,愿意动手进行操作。

2、能根据不同的数字进行摆放钮扣。

3、学习一一对应。篇三:幼儿园小班常规

幼儿园小班常规

一、来园常规;

1、来园时不哭闹,学习向老师、同伴问好,情绪稳定时能与家长告别再见。

2、能在成人引导下不惧晨检。

3、在成人帮助下,将脱掉的外衣挂(放)到指定位置。

4、在成人帮助下,参与晨间户外活动或室内各种活动。

二、饮水常规;

1、认清自己的水杯标志,会自己取水杯,能用自己的水杯喝水,不用奶瓶等

饮水用具饮水。

2、学习正确的喝水方法;从口杯柜中取出自己的杯子,放在自己座位的桌前

方,等待老师倒水,或在老师指导下在保温桶边学着接水。坐在桌边双手端杯,一手拿杯把,一手扶着杯子,一口一口地喝水。身体坐正,不洒水,不玩水杯,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原处。

3、不喝生水,愿意定时饮水,口渴时随时向成人要喝水

4、喝水时不说笑,不边走边喝水,不玩耍,不浪费水

三、如厕环节

1、知道大小便去厕所,不随地大小便,不把大小排在池外,能分清男女厕所

2、有大小便要求需及时告诉老师,逐渐学会自理大小便,学习自己擦屁股,自己提裤子。

3、幼儿如厕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上下台阶,小心滑倒。

4、不在厕所逗留,玩耍,打闹。

四、区域活动

1、知道各区域名称,明确区域的空间方位,能说出自己在什么活动区做什么

工作。

2、学习并理解简单的区域规则,活动时要爱护玩具材料,轻轻走路,轻轻说 话,轻轻取放材料。不把去域材料随意带到其它区域,玩完后放回原处,学习按区域材料标志归放材料。

3、会自选活动区的活动材料及选择游戏伙伴,游戏内容。

4、学习并能掌握各区域的材料的操作方法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五、户外体育活动

1、在教师引导下,愿意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

2、愿意学习体育运动中走,跑,跳,爬,攀岩,钻等的基本动作,动作基本

协调。

3、会跟着教师做模仿操,轻器械操等,动作基本合拍,动作基本协调。

4、会选择不同体育器械活动,能够掌握简单运动器械的基本玩法。

5、知道户外活动时不随意离开成人和集体,在老师指定范围活动,不互相拥

挤,玩体育器械知道注意安全。

6、身体不适,及时告诉老师。

7、会与成人收拾整理活动器械和体育活动玩具。

六、有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

1、活动过程中情绪饱满,对活动感兴趣,能跟老师的引领进行感知和操

作活动,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2、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与同伴互相学习,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向

老师提出疑问。

3、在活动中会倾听,敢于表示,乐于交流,能运用材料进行操作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

4、能听清老师对活动的要求,能在老师领导下坚持完成每一项活动,知

道发言时要先举手,不随意插话,愿意学习良好的倾听,表达,轮流等学习习惯。能遵守集体规则。

5、能正确的使用和整理活动材料或用具,学习良好的坐姿,举手,看书

等教学常规。

七、离园活动

1、不跟陌生人走,有安全意识。

2、能参加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进行简单安静的桌面操作活动。

3、家长来接时能放好自己的身活用品,玩具,摆放好自己的椅子

4、能找到自己的衣物,鞋子,在家长的帮助下穿戴整齐。

5、在成人提醒下跟老师说再见。

6、能向家长简单交流自己当日在幼儿园的生活及活动情况。

幼儿园中班常规

一、来园常规

1、愉快来园,能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并向家长告别。

2、学会将脱下的衣物,叠放、挂放在指定位置。

3、主动参加晨间户外晨练活动或室内各种活动,活动结束时能主动整理

玩具或物品。

4、学习做值日生工作。

二、饮水常规:

1、2、认清自己的水杯标志,用自己的水杯喝水。会自己接水:眼睛看着水杯,左手握杯把,右手开关水龙头,杯子对准 流水。水要开的稍小些,接的水要多半杯,不要太满也不要过少,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原处。

3、不喝生水,不玩水,不浪费水。知道口渴时喝水,愿意定时饮水,需要

时会主动取水喝。

三、如厕常规:

1、有便意及时上厕所,不憋便,不因贪玩便湿裤子。

2、文明如厕,站在厕所便池边再脱裤子,蹲正位置,把大小便如池内,便后

会用手纸自前向后擦屁股,如厕后及时整理好衣裤,学会冲便。

3、逐步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

4、不在厕所逗留玩耍。幼儿如厕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上台阶,小心滑倒。

四、区域常规

1、知道班级各区域名称及玩具,活动材料的名称。

2、能遵守区域规则,玩具,学具,能轻拿轻放,爱护和正确使用游戏材料。

与同伴友好玩耍,会轮流协商玩,愿意与同伴分享游戏材料。会整理归类玩具。

3、学习有目地的参与区域活动内容,按自己的意愿自选活动区的材料及伙

伴。能按自己的意愿操作材料和工具。

4、能基本掌握各活动区材料的操作方法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5、参与游戏材料的收集与准备。

五、户外体育活动

1、愿意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活动中能克服困难进 行锻炼。

2、愿意学习体育运动活动中走,跑,跳,爬,攀岩,钻等的基本技能,动作

协调,灵活。

3、能列对动作协调地与同伴集体做操,能跟音乐节奏,能认真并坚持做操。

4、活动前在教师提醒下会检查自己的衣服,鞋子有没有穿好。

5、能按节拍及动作要领做操。做操有节奏,动作到位,协调有力,能充分活

动身体的各部位。

6、会选择不同体育器械活动,能够掌握器械的基本玩法和使用方法,尝试新

玩法。

7、在活动中有自我保护意识,在老师指定范围内活动,不互相拥挤,不做危

险动作,玩体育器械能注意安全。

8、活动过累,身体过冷,身体不适及时告诉老师。

9、会与成人收拾活动器械和体育活动玩具。

10、不争抢体育器械,同伴间能友好相处,互相谦让,合作游戏,活动结束时

能收拾玩具。

六、有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

1、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情绪饱满,有活动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愉快并感兴趣地

进行感知和操作。

2、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参与性强,能与同伴互相学习,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

题并能将自己的想法讲给同伴。姿势大方,吐字清楚,声音适中。

3、在活动中能够专注倾听老师与同伴的谈话,善于表达,乐于交流,较熟练

地运用材料进行操作。

4、对学习,探索活动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善于克服困难,能够表现出良好的

倾听,表达,轮流,协商,合作,分享和守规则等行为习惯,发言时先举手,站起来回答老师问题。

5、掌握正确的坐姿,站姿,举手,握笔,看书,写字姿势。

七、离园活动

1、能参加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进行简单安静的桌面操作活动。

2、在老师的提醒下,家长来接时能收好自己的东西,摆放好自己的小椅子。

3、愉快离园,能主动和老师,小朋友说再见。

4、能向家长简单交流自己当日在幼儿园的生活及活动情况。

一、来园常规

幼儿园大班常规

1、衣着整洁,按要求带齐当日自己所需的生活和学习用品,按时来园,主动

热情的向老师及小朋友问好,有礼貌的与家长告别。

2、独立地脱下外套等衣物,整齐挂放,挂放在指定位置。

3、自由,主动地参与到晨间各种游戏和活动中去,活动结束后整理好玩具或

物品。

4、主动认真做好值日工作。

二、饮水常规

1、会自己接水:左手握杯把,右手开关水龙头,杯子对准流水。水要开的稍小些,接的水不要太满也不要过少,不洒水,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原处。

2、3、愿意喝白开水,不喝生水,口渴时会自己主动喝水。激烈运动后稍事休息再喝水:饭前、饭后半小时少饮水。

三、如厕常规

1、会正确如厕,会撕取适当的卫生纸,便后会用手纸自前向后擦屁股。

2、文明如厕,站在厕所便池边再脱裤子,蹲正位置,把大小便如池内,解便时不弄湿自己和同伴的衣裤,便后会整理好衣裤,及时冲便。

3、不在厕所逗留玩耍。

三、区域活动

a)能与教师、同伴协商共同制定游戏规则,能按规则开展活动。能与同伴合作、协商、交流、谦让,并能分享游戏材料和经验。

b)能按自己的兴趣、愿意自主选择活动区域、游戏内容、材料、同伴、角色、场地等,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能有始有终地在活动区完成某一项工作。

c)参与幼儿园区域的设置,参与收集材料及材料的投放,参与修补材料等参与性的活动。

d)能创造性的开展区域活动,自发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自己制作 玩具用于游戏。创造性的使用材料。

e)能听指令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各活动区材料归放整齐。

四、户外体育活动

1、能用多种运动器械创造性的开展体育活动,能与同伴协同运动,努力克服

困难,有坚持性。

6.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 篇六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时候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

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幼儿期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特别是从小抓起,从幼儿的生活常规抓起。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呢?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

因此,我们教师就得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于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概念时,我们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故事讲述法、观察录象法、成人示范法、游戏活动法,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幼儿都具有爱 模仿的天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中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动物,他们有时候都会刻意的去模仿。在幼儿园里,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因此幼儿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较差,所以老师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话语都会给他们的常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老师平时的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平时所讲的话,和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由此可看出老师的榜样非常重要。(举例:教师的语言或行为“困死”/“累死”)所以,我们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的严谨有序。

三、建立合理常规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教师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一定要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施《纲要》的有关要求,不能操之过急。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

在制订常规时,一要考虑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合理负担;二要考虑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三要考虑应有利于幼儿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为幼儿充分的、自由的活动创设条件;四要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针对小、中、大三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因地因时制宜。切忌规定过细、限制过多、管得过死、操之过急和一刀切的偏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

四、随机教育,潜移默化

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最容易观察到幼儿对周围事物、对同伴和对待劳动的态度,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机教育。例如组织幼儿进餐,使他们在整洁、安静、愉快的环境中吃饱、吃好,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进餐习惯和独立进餐能力,以利于幼儿健康地生长发育,这些是最起码的、必须做到的要求。

然而,教师的工作不应当仅仅做到这一步,还应充分利用进餐机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结合具体事物,教幼儿认识餐具、食品丰富等相应的词汇,“今天炊事员阿姨给我们做的菜多香啊!多美啊!绿色的菠菜,红色的胡萝卜,黑色的木耳,还有圆圆的小丸子呐!”还可以结合幼儿行为表现,进行品德教育。例如当一个幼儿不小心把肉丸子掉在地上,为了怕老师批评,轻轻地踢到别的小朋友脚旁时。教师最容易洞察幼儿的内心活动,也最容易联系实际,富有说服力地进行教育。同样,在盥洗,入厕,饮水乃至自由活动的前前后后,幼儿之间是否友爱是否讲礼貌,对公物是否爱护,对成人劳动是否尊重等,教师都可以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

由于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为保证幼儿的健康,安全和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对幼儿生活予以悉心照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悉心照料不等于包办代替。过分“保护”,会影响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形成,因此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要代做。

当发现幼儿有困难时,应耐心地结合示范、讲解,运用鼓励、表扬,想方设法让幼儿学会,而不能由教师为他们一擦一洗了事。否则,会养成他们的依赖性。对幼儿的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当幼儿出现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提醒纠正。

六、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

生活常规的习惯 利用班级博客和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七、注重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方法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他们不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提醒自己遵守各项生活常规,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可把幼儿分成三个阶段——小班I期、小班Ⅱ期和小班Ⅲ期。

在小班Ⅰ期(刚入园1—2个月)我们老师就要充当起“提醒者的”角色,采用“提醒法”,比如:每次吃饭前,我们就要告诉幼儿饭前要洗手,洗手时衣服的袖口要挽起,不能弄湿;吃饭时要注意保持“四净”(碗面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和衣服干净)。饭菜要吃完,不能倒掉等等,在吃饭时,还要多提醒幼儿该怎么做,同时教师还要加以示范指导。

到了小班Ⅱ期(入园3个月左右),幼儿基本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对在园一日活动中各项生活活动的要求也有了一些了解,但他们却不清楚老师为什么要他们遵守这些生活常规,这时老师可通过一些“故事引导法”帮助幼儿了解遵守生活常规的重要性,如:教师可向幼儿讲述《漏嘴巴的大公鸡》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

在通过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幼儿随便倒剩菜剩饭、乱扔饭菜的行为就会明显减少。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促使他们自愿地去遵守活动常规,当然在这一期间,我们老师仍然需要提醒幼儿,只是次数应该减少。

到了小班Ⅲ期(入园4—5个月),这一时期幼儿已经通过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对一些规章制度有所了解,另外他们对荣誉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赛激励法”来让他们遵守游戏规则,我们老师在组织幼儿睡觉时,可以让幼儿比赛谁的鞋子放得更整齐、谁能最先睡着;在玩积木等玩具时,比一比谁的座位下面没有掉落的玩具、谁会送玩具宝宝回家等,再给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表扬,使他们更积极更遵守各项生活常规。

另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这时我们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说简单规章制度,如:让幼儿自己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洗手,大家再根据自己说的要求一起执行,老师帮助提醒等方法,让幼儿更进一步地自觉遵守生活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在新环境中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常规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心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又重点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主动地发展。”

回想我们班在开展生活常规培养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地领会《纲要》中的指导思想,实践《纲要》中的一些好的教育方法。通过不断地尝试,反思及行为上的调整,我们班的常规培养更加成熟,孩子们就自身的能力发展也有所提高。下面,我就从观念到行为上是如何转变的来介绍一下我们班常规工作的开展情况。

转变一:由看到幼儿现有的问题急于指导见到成效,转变为,发现幼儿现有的自身优点,帮助其建立自信,鼓励幼儿主动地获得发展。

孩子们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就要求来说,提高了一大块儿。所以,他们要掌握的新技能增加了许多。按以往我们的教育方法就是通过口头上的“你能行”,“你会做好”及一些游戏上的反复练习来进行指导,我们的教育目的还是急于看到孩子的进步。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来说,这种方法可能会很好,他们接受的快,掌握的快,能马上看到成效。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性格多虑,内向的孩子对于新技能的尝试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去做,对自己没有信心。如果老师过多的关注,反而会造成他们的压力,使他们产生不爱来幼儿园的情绪,使我们的教育方法也无用武之地。现在,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暂时忽视孩子们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找到自己的优势,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对一个幼儿来说,他们对自己还未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往往要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特别是当他们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问题的时候,他们更会对自己没有信心,有害怕,抵触的情绪。那么,老师可以说是幼儿心目中最富有权威的人了。这时老师对孩子正确的评价及肯定、支持的态度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这样也才能帮助孩子敢于去面对困难的挑战。比如说我们班王婷小朋友,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她早晨来园总有哭闹现象,但一天下来情绪都较稳定。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她要老师拉着她的手一起进教室,总觉得老师不拉着她的手陪她一起坐在位置上就是不爱她们。在平日的幼儿园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同样是新的技能,陈菲菲、黄译仪等几个日托班的幼儿园对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却相当感兴趣。如:擦桌子,摆碗勺,收碗这些活动。根据孩子表现出的这个特点,我们就特意让幼儿分组观察并学习她们的这一良好表现,并将她的优点进行稍夸张地宣传,既讲给小朋友们听,更重要的是讲给她听,用老师肯定的表扬,榜样的形象使她对于自己能够面对新技能不害怕,并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相互学习,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

转变二:由提醒、监督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转变为,为幼儿提供可操作,感知的材料,促进幼儿自觉行为习惯的养成。

主动饮水这一问题,一直是班级常规工作中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在以往的教育方法上也是通过正面的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水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孩子们对于这些认知也掌握的很清楚,在平时,我们的鼓励、提醒、监督也都用上了,但主动饮水的问题还是没有根本解决。现在,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在正面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可操作,感知的材料激发幼儿要饮水的兴趣。于是,我们运用控制线,让幼儿根据控制线的进饮水区接水,然后按控制线出来排着队喝完,比比看谁喝得多,而且没有搞湿地面,就可以奖励一个小贴贴。且每天都按饮水量够的幼儿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带奖励的形式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变得爱饮水了。

一、注重营造接纳、理解、支持的精神氛围,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形成初步的自主意识。

在开学初,我们在班级环境上创设了主题氛围,通过我喜欢”“美丽的春天”“动物王国防大学”等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幼儿园的生活,找到幼儿园生活中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大家在相互学习他人的优点,使孩子们在这种尊重、平等、理解的环境里,找回自己的自信,从而增强幼儿的勇气。

二、注重教师指导语的正确运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意识。

教师的言行,是幼儿学习的典范。但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不经意的违背“幼儿教育要以正面为主”这一原则,习惯性的说一些幼儿听不懂的“反语”。给幼儿的正确行为指导造成一个错误的影响。比如说,在洗手这一环节上,孩子们有时会在盥洗室边洗手边说话。我们就会习惯性地说:“说吧!说完了再出来。”这时,当老师再离开的时候,那些说话的孩子真的就又说了起来,这就是老师“反语”带来的负面效果,没有解决掉想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换一种指导语:“老师听到哗啦啦用水洗手的声音了,小朋友都能安静洗手对吗?”,这样的语言给孩子们一个提示,一个指导,孩子们能马上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会按老师的暗示去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事情。

三、注重调整家园沟通的方法,达成育儿的一致性。

生活常规的培养,除了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外,家长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们都是希望能够看到孩子更多的优点,往往容易忽视孩子的不足,这时,我们老师就要给家长一个正确的指导,和家长过多地说出问题,不如将问题呈现出来,更容易让家长一目了然,容易理解。比如说:我们将孩子们班级穿脱衣服比赛的过程及进餐的过程在晨间接待及放学时间向家长介绍正确进餐、穿脱衣服的重要性及方法,使家长了解我们的活动及教育意图,家长再配合做起工作就较为主动了。又如:我们班小朋友,在各方面能力都较其他孩子有区分,在班级工作中,我们比较注重个别指导,对他的要求较他人来说降下一格。平时我们也以帮助、鼓励为主,让他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但孩子的进步还是不太明显,了解了原因后,才知道是家长太溺爱了,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主动做事的差距较大,为了做好家长配合的工作,我们尽量多抽时间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自已孩子的优点及弱点,让孩子在家时多给孩子创造自主做事的机会,多鼓励孩子,好的行为就要让孩子形成习惯成自然。

常规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琐碎的工作。幼儿良好的习惯需要在不断的反复和练习中逐渐养成并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保持耐心的教育态度,运用灵活的教育方式、技巧,同时发挥家长的积极配合作用,达成共识、同步教育,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空间,保证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使每个幼儿真正富有个性地成长。小班幼儿适应及常规培养心得

每年新生入园,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为了使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我园教师在历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家庭状况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幼儿园教育趋于家庭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好新生入园适应

1、标记——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将认识标记安排在幼儿与家长共同来园熟悉环境的时候。老师事先将每位幼儿的标记制成卡片,由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标记图案佩戴胸前。标记成为幼儿来园后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孩子们非常喜欢。

2、床位、座位自选

入园幼儿可随意选择小椅子,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坐在一起。对于睡觉床位的选择则尊重家长和小朋友的意愿,将相识幼儿的床铺安排在一起。教师还根据不同幼儿的睡眠习惯,允许幼儿和自己喜欢的物品、玩具一同入睡。

3、小食品的安慰

年龄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转移其注意力很有效。当孩子哭闹较厉害时,老师将事先准备的小食品分发给他们(量不能多,以免影响正餐),孩子吃着自己平时熟悉的“卡迪娜”等食品时,就像生活在家中一样,一个个喊着:“老师给我,我不哭了。”

(二):良好常规的培养

1、设立规则明确、要求统一。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两位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们就有了标准,如搬椅子的姿势一定要两边手,听到哪种音乐就坐在哪种线条上。

2、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小班幼儿收玩具,总是随便乱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锦菜一样,每一种都有,老师具体提出要求并做示范,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块一块地拿。幼儿学会轻放的方法后,我再逐步要求幼儿快,并学习收得快的方法:两只手同时收;将几块相同的积木叠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帮别人收„„。

3、要注意常规设立目标的循序渐进。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如培养幼儿穿脱折叠衣服的常规培养我实施的“序”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培养目标是:认识自己的衣服和正反,会脱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下学期的培养目标是:在老师帮助下会穿脱衣服,初步学会扣纽扣,初步有放整齐的意识。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的培养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提高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4、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

5、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我们把“爱”融进一天活动当中,如吃饭好、睡觉好、来园不哭、有礼貌的孩子,老师经常会说:“宝贝,真乖,老师爱你”。我还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亲亲他的小脸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小贴贴。

7.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研究 篇七

一、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现状

1.指导目的方面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的指导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使幼儿能够快乐地成长, 能够适应社会给予幼儿的挑战。而现如今, 在生活常规的指导中, 教师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重教轻保模式, 一贯采用学校制定的规则。而我们希望教师一般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教学中, 通过辨别幼儿的个性和差异来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 从而分别对待并针对个人特长来培养, 使幼儿真正了解自己的特长和特点。

2.指导方法方面

在幼儿生活常规的习得过程中, 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方法。我们了解到, 幼儿园在生活常规习得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模拟法:通过让幼儿看老师的动作从而能够真切模拟。

(2) 兴趣教育:通过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 能够将行为动作教育贯穿于幼儿的兴趣中, 让幼儿能够很好地掌握礼貌和洗漱等行为。

(3) 鼓励法:通过对幼儿进行表扬使幼儿树立信心。

(4) 个别教育法:针对幼儿不同的状况, 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

3.家长参与方面

在幼儿生活常规的习得中, 教师要和家长达成共识。一些生活常规的习得比如说饭前便后洗手等习惯的培养, 家长要和老师事先打好招呼, 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监督来使幼儿形成这些基本的生活习惯。而我们在幼儿园看到的情况是:班级管理比较封闭,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够及时, 并且沟通仅仅是表面上的交流, 做不到心灵深处的沟通。

二、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中存在的问题

1.指导目的不明确

生活常规指导目的的设置主要是为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但在幼儿园实际教学中, 教师却没有明确这一目的。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所了解的是合理的, 一味地按照自己所想去教育幼儿们。在这种情况下被持久教育, 使幼儿受到约束, 不利于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增强。另外, 教师以管理者、教育者的角色进行自我定位, 而幼儿处于低一级的程度, 这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2.指导方法不合理

在幼儿园中,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只是单纯地使用学校的规则, 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为了对幼儿进行管理, 一般教师总是采用约束的手段来对幼儿进行控制, 这种方法泯灭了幼儿的天性, 使得幼儿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3.家长参与不规律

家长和教师的配合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但是目前幼儿园教师为了迎合家长重视成绩这一心态, 而盲目地一贯不重视对幼儿常规生活的指导, 而是每天跟家长汇报孩子学到了哪些知识, 取得了哪些成绩。这样孩子们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目标越来越远。

三、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幼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教师的培养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但是幼师的一些错误观念会严重影响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教师总是认为生活常规习得就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课堂上, 总会听到教师这样的话语:“做好”“不准说话”“不能”等。在教师心中, 只要能够约束幼儿遵守学校规定的制度或者行为习惯, 比如洗手、吃饭、如厕等, 就是培养到位, 殊不知这样的理念会将幼儿带入不良的生活环境中。

2.幼儿个体存在差异和个性

幼儿虽然年龄相同, 但是由于其有着不同的遗传基因、生活环境、家庭教育背景, 幼儿的心理、生理均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有的幼儿性格孤僻, 不善于和朋友交流沟通及表达, 而有些幼儿则天性乐观积极, 交友广泛。因此, 要想真正把幼儿教育好, 需要老师因材施教, 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幼儿园管理不严明

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常规教育, 当幼儿出现违反常规要求的行为时, 教师没有提醒纠正。幼儿园的管理对幼儿的习惯养成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但是幼师的职业素养考核在很大程度上仍过于疏松和分散, 不够严格。幼儿园领导为了能够扩大招生, 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过分重视知识而不是生活常规习惯的养成。

4.家长配合不够积极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长的一言一行关系到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是家长总是在心里坚守着传统的教学观念, 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情, 与家长无关, 更加不用说对孩子进行生活常规能力的培养了。家长对学校的不配合, 导致家校反馈脱节, 在家里的生活常规培养中断。

四、加强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对策

1.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

给幼儿营造平等、公平、合理的教育环境, 让幼儿参与常规管理。在培养过程中, 老师在最初的时候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 领导全体小朋友。进行一段时间后, 对于接受快并能按老师要求很好地完成任务的幼儿, 老师必须给予鼓励, 并让这样的小朋友做“小老师”, 代替老师做组织者, 这样既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又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幼儿如果喜欢他的老师, 就会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所以, 教师首先要爱幼儿,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老师和幼儿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才能顺利地完成。否则幼儿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这样会影响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

3.重视情境导入

幼儿的年龄小, 理解只是表面的、具体形象的, 所以空洞的说教对幼儿是无用的, 幼儿喜欢接受老师亲切的、拟人化的语言, 因此, 教师应该经常利用儿歌、小故事、游戏等教育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常规。

4.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的有效途径

(1) 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

幼儿的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 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幼儿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至关重要。

(2) 生活常规目标适当合理

教师对常规目标的设置要合理适当,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习惯以及通过对幼儿身心的了解制定出幼儿能够实现的目标, 而不是设置过于大的, 幼儿承受不了的, 或者难实现的。能够将生活目标真正设置得合理恰当, 这是对幼儿培养最关键的一步。这样不会使幼儿眼高手低, 难以进行。

(3) 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 因此, 在对幼儿的教育中, 教师应该将游戏、玩乐贯穿到对幼儿的常规教育中, 让他们在快乐的玩耍中收获技能和本领, 增进幼儿和教师的感情,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另外, 儿歌也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 幼儿对此也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将生活常规贯穿在儿歌中, 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 践行起来也比较容易。

(4) 鼓励教学与监督相结合

小班幼儿年龄小, 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 因此, 在遵守常规方面还需要教师不断提醒, 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 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 我们都要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表扬、监督, 使幼儿清楚地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有利于形成良好习惯。

(5) 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 教师要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特别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 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可以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 和家长沟通, 或者通过家园联系册向家长说明家园配合的重要性, 请家长配合老师一起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常规。

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丰富而有规律, 调动幼儿在生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想真正实现幼儿的生活常规习得, 需要幼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幼儿教师必须保持耐心, 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技巧, 同时发挥家长的积极配合作用, 达到培养共识, 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空间, 保证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 使每个幼儿真正富有个性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康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8.浅谈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篇八

关键词:个别教育;常规培养;家园配合

一、稳定幼儿情绪,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制订具体的常规要求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会出现哭闹现象,这对于部分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个难题。我也接触过很多小班幼儿,在这个问题上,我采取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方法,根据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本班幼儿沈××小朋友,她年龄比较小,非常好动,每天早晨来园时哭闹不止,不肯进教室,一天哭好几次,针对这一情况,我进行了个别教育,研究一种属于她的教育方式。经过长期的教育,现在沈××小朋友的进步特别大,每天早晨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园,能够主动跟老师问好、打招呼,自理能力也明显加强。大部分幼儿情绪稳定后,教师就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订具体的常规要求。常规要求一定要具体、符合本班幼儿,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方面、各个环节,教师都应该制订翔实的计划。

二、小班常规教育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给幼儿反复实践的机会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的主要活动。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更能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所以说,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且在常规培养中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反复实践的机会。幼儿的穿鞋、脱鞋,在家时都是由成人帮助完成的,来到幼儿园一部分幼儿出现不会穿、穿反鞋的现象,老师就要去帮助幼儿。这样浪费了很多活动和游戏的时间。所以小班刚开始时一定要从幼儿的生活习惯开始抓起,我开始训练幼儿穿脱衣服、鞋子的能力,利用活动时间教会孩子穿脱衣和穿脱鞋的方法,让幼儿自己练习几次,在晚接待的时候告诉家长在家里也要训练孩子穿脱鞋子的能力,对于小班来说新学期的家长会尤为重要。我在家长会上也会告知各位家长在家里也要制订相关的常规培养计划,达到家园共育。孩子的能力就是在不断的积累中提升的,当孩子们成功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后,孩子们会特别高兴。教师应该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其他孩子也像他们一样自己穿脱鞋子。孩子们在反复的练习中,已经能够正确地穿脱衣服、鞋子了。在每天午睡时能够把自己的衣服裤子叠放整齐。除了穿脱衣服其他生活环节的常规也是需要教师制订翔实的计划,有序地开展,从幼儿实际出发,达到常规培养的目的与效果。

三、创设情境,常规培养中教师的语言要简洁、富有童趣

常规也需要在游戏中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故事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在刚来园时很多幼儿会将玩具“据为己有”这时教师可以利用集体教学活动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的,小伙伴之间要相互分享、懂得谦让。而且,我发现午餐后的散步环节部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的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听后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让幼儿模仿小猫走路、小蜗牛走路等动作,幼儿慢慢走着,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在各种活动中老师向幼儿讲解要求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规范。例如,在幼儿如厕环节中,我要求幼儿排好队轻轻走进盥洗室。小班的幼儿喜欢模仿,我让孩子们像解放军一样排好队,有秩序地进入盥洗室,孩子们都有模有样地做着。在培养生活常规的教育中,运用一定的夸张比喻能够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良好的效果。好的常规习惯是通过不断巩固建立的,班级各位老师的要求要一致。各种规则意识的建立不是为了制约幼儿的活动,而是为幼儿的活动空间提供足够的保障。

四、为了孩子的明天,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尤其是小班的常规培养,更要注重家园配合。幼儿刚入园时,家长最担心的是幼儿的饮食起居。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利用班级的宣传栏、早晚接待、土星网、微家园等方式帮助家长了解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以及常规培养的重要性。

好的习惯会伴随我们一生。教师要立足小班幼儿的特点,细化生活各个环节,制订适合小班幼儿的常规,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郄海霞.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知识结构[J].湖南教育,2003.

上一篇:公司财务部副部长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我的好老师六年级作文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