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基地规划

2024-08-26

中药材种植基地规划(共4篇)

1.中药材种植基地规划 篇一

中药材种植基地策划书

名称:金川农富中药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

发展背景:生态农业、种业将会成为2014年热点话题,粮食安全和土地改革的关注度会贯穿整个2014年,一号文件再度锁定农业,传统农业的升级之路已经越来越宽阔,社会各界闲置资金也争相涌入农业中。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一号文件第五部分第22条,规定“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有关部门要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推进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上内容的总体精神就是鼓励财政资金流向合作社,无论是项目资金还是形成的资产,都要向合作社靠拢。财政资金支持合作社还要有“搞创新”,目标无非是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合作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的大力支持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点。中医走向世界中草药的需求量的急剧增加。近年来,中药材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仅去年短短一年时间,市场上537种常用中药材中,涨幅一般在5%~180%之间。其中,太子参涨幅达350%,党参价格涨幅达160%,三七涨幅达70%以上。专家分析,部分药材价格暴涨,主要还是因种植面积缩减,供不应求因素造成的。比如:桔梗,因为持续低价4年之久,又加上种植管理费时费工,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尽管价格已从12元/公斤左右涨至100元/公斤上下,但是依然没有大量货源可供。三七,也因多年低价,生产大幅减少,又加上干旱造成大量减产,才出现价格大幅上涨。

未来药材价格有望维持高位。近10年来,中药材市场整体价格走势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幅度在10%之间。且行情每隔3~4年会形成一个涨跌周期。在这个周期形成过程中,最低谷后往往也是反弹最强烈的阶段。而行情达到最高值后,第二年往往会延续一个相对高价位期。另外,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外出,中药材生产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恢复;同时,随着物价整体上扬,以及劳动力成本提高,中药材价格已很难跌落到早先较低价位。一些生产尚未恢复、价位不高的药材,后市价格仍有望维持高位。

当前野生类药材货源紧张,可长期发展。具体的品种有:关防风、野生桔梗、野生柴胡、苍术、川贝、重楼、猫爪草、穿山龙、紫草、野生灵芝等;动物类药材如:水蛭、天龙、地龙、刺猬皮、蜂房、大将军、桑螵蛸、蝉蜕、蜥蜴、蛇蜕、龟板、牛黄等,市场行情一直较好。

国家目前重视三农,农业政策好,再加上国家对于藏区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的大力支持以及农村产业结调整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就自身来说本人从事多年企业管理及经营,对于网络销售也是有着不错的成就能够独立架构网站以及后期管理、优化等,这对基地后期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帮对于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销售也有着一定的助。并有着强大的合作伙伴:成都农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立足“财富之都、西部药都”与多家制药厂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公司在万源、达州等地建立了天麻、金银花、桔梗、木瓜等中药材种植基地10000余亩。为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做出了贡献。公司通过市场考察和科学论证,确立了天麻、猪苓、重楼、玛卡、白芨、川牛膝、赶黄草、金银花、桔梗、白芷、丹参、白术、杜仲、茯苓、黄柏、厚朴、党参、百合、柴胡、桅子、木瓜、芍药等三十多个重点发展品种。百度搜 玛卡种植 排名一直第一 中药材种植排名一直在前三)其公司提供的技术、种源、后期回收都可以得到保障。中药材天地网(中药材天地网是集“中药材商品市场信息采集与分析、中药材信息资讯与咨询、中药材推广与品牌建设、中药材商品网上交易和线下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经过8年的快速发展及核心创始团队25年的积淀,网站已经成为行业最大的信息、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拥有“国家商务部中药材行业唯一电子商务示范平台”、“国家工信部中药材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示范平台”、“国家农业部12316中药材中央平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原料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平台”、“中国中药材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等多项国家资质与称号。

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专职员工300余人,兼职行业信息专家、信息员500余人,网聚了中药材信息界85%的顶尖权威人才。公司在全国建立了26家分支机构,在全国主要产区及重大集散地建立了500多家信息站点,拥有行业注册会员35万余,涵盖了行业主要的从业人员和80%以上的中成药制药企业。)我们与该公司有着合作并在该网站开有网店。四川农业大学中草药系(与该学校有合作我们为其免费提供学员实习场地、食宿、来去车旅费报销。他们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

基地优势:阿坝州金川县位于四川省边缘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区内大渡河贯穿其中水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再加上近几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所以市场前景巨大。在该地区中药材产出地非常丰富目前个人不完全统计有70多种野生药材如:天麻、重楼、白芨、猪苓、雪上一支蒿等和大量的优质食用菌。部分中药材也只有在这种环境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但是该地区沟狭、山高、土地不规则、粮食产量低。无法形成大规模种植粮食基地。并且 部分中药材也只有在这种环境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那么我们要发展农业,无非就是做绿色无公害蔬菜。但是 运输成本的增加。中草药的种植却成了我们最好的选择。同时也是我们农民致富最好的路子。

发展模式: 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以种植中药材为主,以生产优质菌类和经济林木为辅。以仿野生栽培为主,大棚栽培为辅。先期自身发展,慢慢地带动乡亲发展,建立合作社,打造中药材基地。

发展理念: 以科学的思想去发展,以中药快速崛起的优势,以绿色农业为导向,规范化生产。

主要技术: 土壤的测量,肥力,PH值。灌溉用水检测,中药材识别,大棚温湿度调节,防虫网。菌类培养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中药材粗加工技术。采收,清洗,包装。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试验阶段,选择地势较高和地势较低两种不同地方进行天麻、猪苓、重楼、白芨、雪上一支蒿、赤芍、旱半夏、羌活种植试验(此阶段已在2013年9月份完成,经过调查,效果理想)。

第二阶段:大面积投资阶段。1. 中药材种植 详情见表1,2. 建立相应服务站以及监测站(监测站:监测站负责人由社员直接选举产生,监测站负责人职责是做好相应监测站监测范围内的社员管理工作以及配合服务站对于社员的技术指导以及培训、产品推广以及回收、质量检测、设备管理等相关的服务工作。服务站:服务站负责人由企业、公司、投资商等相关的投资单位委派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构成。服务站负责人职责是对于社员以及当地村民免费提供的技术指导以及培训、免费提供土壤检测、产品推广以及回收、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管理维护以及使用、为农户统一采购生产资料以节约种植成本和质量的保障)。

3. 建立加工厂包括烘干设备、去皮设备、切片设备等。详见表2 4. 成立中药材展览基地。选地为曾达乡海子坪村各儿当沟。该地方土地较集中、涉及村民少、管理方便、水源充足、海拔适中、此地本来野生药材多且成片。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共计面积土地加林地共计20亩左右。目前计划在此地栽培种植200多种中药材。其作用为:为外来参观、考察的公司、制药厂、研究所等提供产品展示。体现出那些品种适宜我们地方种植。并签订单种植合约。为农户种植出来的产品提供有力的销售保障和销售渠道。5. 建立育苗室和培养室,为技术和种源提供有力保障。第三阶段:时机成熟时,建立小型养殖场,为基地提供肥料。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为基地增收。建立实验研究室为巩固技术提供有力保障。

第四阶段:建立生态农业观光园,打造中药材基地。并建立药材深加工厂房,扩展市场渠道,完善基地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申报为国家GAP中药种植示范基地。

行动规划:

1.选址及规划。详见表3 2.选种,安排作物品种和时间。详见表4 3.育苗室和培养室。详见表5 4.肥料和农药。详见表6 投资预算:详见表7 人员安排:详见表8 市场:以种源提供商回收和批发各药厂以及药材市场为主。

运输工具:小型货车、拖拉机

宣传:网络、地方媒体、政府等

风险:目前中国的中草药价格波动比较大,主要是由于各地的跟风种植比较严重,如果形成一定的规模,可以有效的控制价格风险,同时选择品种的时候必需做好市场调查。详见表9 收入预计:详见表10 种植药材品种:详见表11 我是农民,在外经商多年,一直想回来发展农业,把家乡的农民带动起来,给他们带条路出来,让他们致富。所以公司和合作社都以“农富”为名。就是想让他们富裕起来。既然选择了农业,那么我们就必须以现代的理念去建立,去经营。在思路上必须开阔,眼光必须长远。以及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个人致富,在我们致富的同时,必须尽力带动乡亲的富裕,必须有着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理念。选择三农,不仅仅是因为我需要在农业上创业,也是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对三农的感情很深。

由于近年来中药材价格的高涨,使当地农户没有节制的采挖,还有外面药材商家的引诱致使地方很多品种濒临灭绝。采集和加工的技术不完善使其地方药材价格被药商打压。迫使我们需要尽快的保护和发展种植,让我们地方药材快速的发展起来。

金川农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金川县农富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毛明强 2014年5月15日

2.中药材种植基地规划 篇二

地建设项目

项 目 建 议 书

印江县发展和改革局 二0一二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 总 论............................................1

一、项目概况..........................................1 第二 章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一、项目建设概述......................................1

二、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3 第三章 市场预测与效益简析.............................5

一、市场预测分析......................................5

二、经济效益简析......................................6

(一)、公司效益分析...............................6

(二)、社会效益简析...............................6 第四章 项目技术基础....................................7

一、产业发展的依据.................................7

二、项目的关键技术对行业技术的意义.................7

三、产业发展的技术优势.............................9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10

一、项目的布局规模及内容..........................10

二、规模..........................................10

(一)内容........................................11

(二)项目基础设施建设............................11

二、项目的工艺技术及设备..........................12

(一)、繁殖技术..................................12

(二)设备的选型..................................13

三、项目进度安排..................................13 第六章 项目投资........................................14

一、项目总投资规模................................14

(一)投资概算....................................14

(二)、资金筹措方案..............................15

二、环境影响因子分析及治理对策....................16

三、节能减排措施..................................16 3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印江自治县梵净山中药材金银花GAP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2、承办单位:

3、项目拟建地点:印江县。

4、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全县种植金银花面积10万亩,年产成品1145万公斤,产值15320万元。

5、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6、概算投资:项目总投资1250万元,其中产业发展投资780万元。

7、项目建设年限:4年。

第二 章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概述

梵净山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尤以灵芝、天麻、黄莲、金银花为梵净山的“四宝”声名省内外。由于合理开发利用滞后,目前仍处于种植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的现实状况。为加大我公司中药材开发利用和发展潜力,充分利用县中西药公司带动农户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发展模式,围绕产业化目标做大做

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组织实施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09)2615)号文件精神的有关要求,立足县情和天然资源优越条件,坚持合理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方向,发展建设高新技术的中药材产业,开发“专、精、特、新”系列产品,实现利民富县目标。

印江曾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会师于县内的木黄。1985年6月,贵州省委、贵州省政府确定为贫困县,自此先后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县、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2007年至2009年贵州省委、贵州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选“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为此,发展高新技术中药材产业的重大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 通过在境内梵净山旅游环山公路沿线、旅游景点周边大力培育金银花资源,包装鸟语花香生态景观景点,提升美化环境效果,再加上灵芝、天麻、黄连、三七的开发利用,开发和打造出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以促进旅游事业步入更好更快旅游产业发展“快车道”。

(二)发展中药材是县委、县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产业化道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大举措之一。

印江县是一个地处边远山区的贫困县,加大开发式扶贫力度,发展建设中药材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是“十一五”计划以来县委、县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十一五”期实施了天麻、金银花、黄柏、杜仲等中药材支柱产业,总规模30000亩。实践证明:中药材资源开发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企业和农民一次开发长期从中获利,不失为投入少、收入高、见效快的短、平、快富民产业。因此,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形成的长远共识,极有利于贫困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为改变印江农业产业结构,利用资源优势形成经济优势,推动印江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印江农民脱贫致富,利用印江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印江中药材GAP项目,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贵州省是我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制药工业迅猛发展,特别是以开发加工金银花为主的制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金银花种植,企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贵州省内就有许多中成药制药企业,这些医药企业的生产每年都消耗大量地产金银花,野生金银花远不能满足制药厂的生产需求。

由于人类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化学药品制剂和滥用抗生素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热血毒痢、风寒感冒、温病发热的疗效金银花中含的绿源酸和亚绿源酸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及抗菌作用,已誉为“中药抗菌素”在非典期间以及甲型H1N1来临以后金银

花在临床应用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它的市场价格一涨再涨,所以发展金银花GAP种植,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天然药品和保健品成了目前药品和保健市场的热门话题。优越的自然和地理环境条件,造就了贵州独特的药材资源,特别是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以来,省政府关于将贵州建成西部“药谷”的战略方针,结合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已在全省范围形成大力开展种植各种中药材的趋势,加上贵州省内优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逐渐形成目前贵州地道中药材以其优良品质,一定规模的种植产量,赢得了“中药材王国”的益称,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

印江县结合梵净山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在“十一五”计划纲要中,把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金银花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导产业经营进行培育,使其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在印江县各乡镇围绕印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利用交通区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优势,逐步形成以公司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后劲的发展格局。

印江县各乡镇农村经济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虽然农民群众的吃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农民增收渠道较窄,收入增加缓慢,农民人均收入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刚刚解决温饱的贫困农户,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开放性的农业生产、致使农业产业结构整体进程缓慢,项目区自然气候土壤等条件适

宜人工种植金银花,农民种植,但由于种植零星分散、规模小、管理粗放,加上在生产经营中信息闭塞,经营分散,致使农民群众在从事中药材生产经营中获得的经济效率较低,难以承担种植经营中药材市场风险。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起到较好的龙头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经营模式,带领当地农民群众的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地方财政增收起到要作用。

第三章

市场预测与效益简析

一、市场预测分析

金银花是十分畅销的常用名贵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广谱抗菌及抗病毒等功效,70%以上的感冒、消炎中成药中都含有金银花。近年来,我国对中草药金银花的开发利用有了突破性进展,不仅药用量连年增加,而且在鲜食、香料、化工和保健食品等领域的需求急剧增大。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金银花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将更加旺盛。据中国经济林协会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金银花年产量仅800万公斤,而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为2500万公斤,缺口相当大,所以名贵中药材金银花目前在我国的综合开发潜力巨大,梵净山的金银花浑身都是宝,种植金银花的经济回报十分的丰厚金银花中可以提取氯氨酸、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有效成分,对延缓衰老、消毒消炎、保肝抗癌等具有特殊疗效和保健作用。金银花的茎叶还可以做饲料,用以饲养牛羊。同时,金银花根系发达,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重要植物品种。银花的用途越来越广,开始由单一的中草药逐步向茶叶、饮料、食品和日用化工产品等方面发展。金银花的原花冲之代茶,嗅之气味芬芳,饮后神清气爽。夏秋服用金银花茶,既能防暑降温、降脂减肥、养颜美容,又能清热解毒,是现代人保健养生和防病的绝好佳品。金金银花的社会需求总量大,产的优质绿色金银花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市场上紧俏的抢手货。一亩金银花年产130—150公斤金银花优质干品,按近几年市场平均价30—40元/公斤计算,年可创产值3900—6000元/亩。

二、经济效益简析

(一)、公司效益分析

通过对本公司产品成本和销售量的测算本公司每年产值为3755万,其生产成本为3408万,每年税前利润1210.66万,年税后利润347.01万。利润率9.24%,利税率32.24%

(二)、社会效益简析

本项目的建成,能创税10.4万元人民币,为农民增加1500

万金银花种植收入,提供3200个就业岗位,其次还能推动农村中药材种植结构、加深农产品加工链条、拓宽农民致富路子,有较好的作用,其社会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第四章

项目技术基础

一、产业发展的依据

印江自治县是贵州省中药材生产地之一,据1987年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名录》记载,印江县有中药材1000余种:其中:苔藓类12种、蕨类24种、植物类818种、菌类32种、动物类药87件、矿物类药27种,蕴藏量达894.45万kg(除矿物外),目前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多的药材,主要有灵芝、天麻、黄莲、三

七、金银花、杜仲、黄柏、吴茱萸、五倍子、何首乌、续断、白花前胡、丹参、银杏、天门冬、黄栀子、血藤、白术、草乌、白芨、毛慈菇、徐长卿等品种。灵芝、天麻、黄莲、金银花、三

七、杜仲、吴茱萸、五倍子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二、项目的关键技术对行业技术的意义

天麻属贵州名贵地道药材之一,是属根茎类。我县梵净山周边地区野生或人工栽培的天麻皆因个大、肥厚、质坚而驰名。2001年起步进行天麻有性繁植技术研究,在贵州省植物园袁崇文研究员(天麻专家)和铜仁地区职业技术学院梁玉勇副教授的帮扶指导下,取得很好的成果,产品品质受到专家和业界人士的好评。

为扩大天麻种植面积和提高天麻产量和质量打下良好基础。该技术是在室内筐叠式立体无土栽培,占地面积小,人为控制温湿度,不受自然灾害影响,贵州省内唯一一个创新,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已取得丰富经验,我公司2008年天麻GAP基地生产面积5000亩,成为省定天麻生产基地之一。

金银花:我县的品种有5种,80年代野生收购量达30多吨,销售全国各大中城市。其中目前种植的主要是:梵净山区生产有一种黄褐毛忍冬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在植物分类上属科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科亚纲,忍冬季忍冬属,为多的生常绿缠绕藤木,小灌木,我公司于2004年采用国内的先进技术对金银花的种植和培育苗木进行研究,取得了金银花的压条繁殖技术和纤插繁殖等技术,以藤本矮化为木本植株,为扩大金银花的种植面积提供优质种源和生产技术奠定了良好基础

花期5—7月,花呈细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或直,长2—4m,直径约3mm,偶见伴状聚伞花序,叶状苔片卵圆形,表面密被黄褐花毡毛,根据贵州省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何顺志所长,在全省中药材栽培培训中资料记载“此黄褐毛忍冬其有效成份(绿原酸、咖啡酸)含量比其他忍冬高一倍左右,种植后产量高达2—3倍”,现我公司永义乡张家坝村、团龙村、新业乡居龙村现有栽培面积约2000亩;2008年从河南引进的金丰一号树型银花品种,在适宜乡镇集中连片种植5000多亩,开始产生效益,该品种是目前全国金银花所有品种中最好的高产优质品种,立地成型小树状,当年种植,当年开花,三年进入盛产期,一年三茬花,花多蕾大,色鲜绒厚,产量高,品质优(绿橼酸含量高达5.8至6.8%),亩产干花150至200公斤以上,亩产值6000元至8000元,在生产上十分值得栽植的优良品种。

三、产业发展的技术优势

1、适宜的土壤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印江县土壤多为砂壤、山地黄壤,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5—6.5之间,海拔在500—1200米,气候温凉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5.6℃左右,年降雨量在1250毫米左右,年日照数在1200小时以上,无霜期290天,适合中药材生产的特点,是中药材种植的适宜区域。

2、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25°以上坡耕地20余万亩,85%以上坡耕可供栽植中药材,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不与粮食生产争地。全县现有劳动力20余万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除承担农田耕作外,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合理地组织到从事中药材开发上来,使富余劳动力得到有序转移和有效利用。

规划发展中药材产业梵净山周边的4个乡镇25个村的土地总面积24万余亩,其中可开发利用的非耕地12万余亩,共有林地23674亩、草地面积8946亩,25°以上坡耕地7107亩。且适

培育繁植灵芝、天麻、三

七、黄莲、金银花,劳动力充裕,规划区域内的25个行政村共农户5134户20784人,其中具备劳动能力人口11440人,共计耕地田土面积16167亩,若每个劳力管理5亩计,尚有富余劳力8200余人。

3、交通、通讯、电力、煤等基础设施和资源保障。境内有铜思、印松、印沿、印德、印石公路,距渝怀铁路青溪、孟溪火车站仅60余公里,项目区村村通公路、通电和移动电话,为中药材资源培育、产品加工、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水为梵净山矿泉水,县境内燃料煤有沙子坡青坨年产7万吨矿井。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的布局规模及内容

项目区以梵净山为中心,以正在建设的梵净山旅游环山公路沿线乡镇、村为重点,即:永义乡慕龙村、尖峰村、田家湾村、永义村、河坎村、张家坝村、豆凑林村、团龙村、大元址村,新业乡后河村、坪锁村、芙蓉村、坪坝村、边山村、锅厂村、木黄镇的昔坪村、金厂村、金星村,罗场乡快场村、寨口村、李家寨村、两河村、坪窝村、清河村、罗场村等4个乡镇25个村

二、规模

印江自治县中药材发展规划的方针和政策,在“十二五”期间,全县实现种植金银花面积10万亩,年产成品1145万公斤,产值15320万元,税金2604万元,并带动项目区和周边相邻4000户贫困户脱贫,每年40000人次闲散劳动力从事季节性就业。

(一)内容

1、种植安排任务是:

木黄镇种植:2.5万亩

永义乡种植:3万亩

新业乡种植:3万亩

罗场乡种植:1.5万亩

2、配套建设初制加工厂11个 新业乡3个 永义乡4个 木黄镇1个 罗场乡3个

(二)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在2011年金银花开始投产之前,在各种植项目区建立配套初制加工厂和生产便道以及生产用水(小水窖)等基础设施。在印江中西药业公司仓库建立精加工厂1座,在以下乡镇建立11个粗加工厂:

新业乡3个 木黄镇1个

永义乡4个 罗场乡3个

2013年至2015年,10万亩金银花种植园全部投产并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基地,完善加工,包装体系,开发出“名、优、新、特”系列产品,实现“11124”总规划目标。

二、项目的工艺技术及设备

(一)、繁殖技术

1、种子繁殖

10月果实成熟后,采集装入纱布袋中揉碎,洗去果肉,捞出种子阴干层积贮藏。采种时宜选择叶大花大、品质优良、无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春季4月上旬播种,先用25℃温水浸泡24小时,捞出后与湿沙混匀,室温下催芽,每天搅拌1次,待30%~40%的种子露白时进行播种。播种多开沟条播,每亩用种量1.5kg左右。播后覆细土2cm左右,覆盖稻草,喷水保温。10天后出苗,除去覆盖物,每天喷水。苗高10cm左右时喷施杀菌剂防治立枯病。注意经常松土中耕,适当追肥、摘心。翌年春定植。

2、扦插繁殖

选取健壮、无病虫害、优良品种母株上的1~2年生枝条,长20cm左右,留顶部2~3片叶,下端剪成马耳形,插入基质中2/3左右,踏实,浇透水,7天后即可生根长芽,当年深秋或翌年春季可出圃定植。若用低浓度吲哚乙酸等生长剂处理插条,可提高成活率。

3、压条繁殖

选取健壮的一年生枝条,将有节处割伤弯曲埋入土中固定,枝梢露出地面。长出新根后,即可截离母体,单独定植。

4、分株繁殖

于冬末春初、萌动前挖取母株进行分株。分株时根系修剪至50cm,地上基段修剪至30cm,挖穴栽植或盆栽,每穴或盆3株,第2年即可开花。

(二)设备的选型

本设备为金银花加工成套设备,包括鲜花分级机10台、杀青10台、烘干5台、分级打包机5台等一系列设备构成自动化流水线。加工的干花产品品质匀称,气味芬芳、口感纯正、色泽美观、清新爽口,最大限度保持清热解毒之功效。

三、项目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进度:2012年11月-2013年5月,做好种子、肥料、苗圃的建设,做好一年育苗、二年移栽、三年管护、四年采收的生长周期安排。到2014年开始每年都育苗,每年都采收、加工和销售的方式

——2012~2013年:在管好现有天麻5000亩药园基础上,在贵州省中药材科研所的指导下,新建高标准规范化金银花苗圃园5000亩,分乡安排任务是:木黄1000亩、新业、永义各2000亩。在永义、罗场、新业、木黄分别建苗圃700亩、600亩、300 13

亩、400亩。

——2013年,在管好已有银花1000亩种植园的基础上,新建种植园3万亩(其中高标准规范化10000亩),分乡安排任务是:新业20000亩,木黄5000亩,并分别在配套建设初制加工厂8个,其中:新业乡3个、永义乡4个、木黄1个。中西药公司建精制加工厂1座。

——2014,规划的4个乡镇25个行政村中药材面积10万亩全面完成定植成园,同时在罗场建设初加工厂3个。

2014年至2016年,10万亩种植园全部投产,并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中药材基地,完善加工包装体系,开发出“名、优、新、特”系列产品,实现“14124”总规划目标,使40000户贫困户脱贫,40000个季节性工资平均收入5000元以上。

第六章

项目投资

一、项目总投资规模

(一)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250万元,其中产业发展投资780万元。种苗费:按照465元每亩,需455万元。肥料费:按照99元每亩,需99万元。整地栽植费,幼苗抚育费220万元。技术培训费6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70万元

小水窖1000个,按照1.5万元每个,需150万元。初加工厂房 需180万元。加工设备 需110万元 生产便道500米 需30万元。

(二)、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

1250万元,其中,申请扶贫项目资金480万元(于购买种苗、肥料、幼苗抚育费)群众整地,栽植,单位自筹资金770万元(职工集资)。

境影响评价及节能措施 项目源利用及节能分析

本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文件的要求。以梵净山旅游区为中心,以正在建设的梵净山旅游环山、公路沿线的乡镇、村为重点,根据金银花的生长繁植习性和土壤的要求,有效的利用退耕还林政策以及修建公路以后对森林植被的破坏。进行合理有效的恢复,利用金银花的种植来美化荒山,减少水土流失,治理沙漠化,保持梵净山的生态平衡。

围绕印江县政府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依据茶叶产业的栽培规模化,加工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的产业化发展思路,来带动金银花的深加工发展。加工成金银花

保健茶,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使得许多消费者都对它十分清睐,由于茶叶的加工季节与金银花的加工季节时间不相同(茶叶加工在3—5月份、金银花加工在6—7月份)所以利用茶叶的生产加工设备和加工厂来加工金银花茶,使得以现有茶叶的加工设备和厂房二次利用来加工金银花茶,有效的综合利用,减少成本,节约资源,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为财政减轻经济压力,落实了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又为财政增效增收。

二、环境影响因子分析及治理对策

一、本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子有:

(一)建设期建筑垃圾及废水;

(二)生产期蔬菜废弃物及生产废水;

(三)建设及生产期机械噪音。

二、治理对策

建筑垃圾及废水、生产废弃物及生产废水因不含有毒成分,可直接进入市镇垃圾及废水处理排放系统处理排放;对机械噪音,可采用严格控制机械运作时间段及严格选购机械设备的方法,以达到严格控制噪音分贝、不影响周边群众正常生产及生活的目的。

三、节能减排措施

严格控制生产用水、用电量,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标准,降 16

3.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展规划 篇三

科技部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以下简称“中药基地”)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通过整合相关资源,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产业发展中关键共性技术的制约,打造现代中药产业的一种组织模式和系统工程。建设中药基地是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健康需求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不同地区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目前已逐步发展成为推进我国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主体力量。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的: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有关精神,落实《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的基本任务,促进中药基地更好更快发展,结合基地建设实际情况与中药科技产业发展需求,特制定《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0-2020年)》。

一、形势分析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10年来,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20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构建形成了有利于中药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中药基地研究开发、技术服务、产业化示范等支撑体系,在带动技术创新、推动业发展、建立服务平台、促进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中药科技产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并在促进人民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和影响,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开创了依靠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中药科技产业整体发展的良好局面,也为今后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发展现状

——推进中药现代化已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中药现代化。努力提高中药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水平,已经成为中央与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先后组织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和《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10年)》等,为中药基地建设和中药科技产业发展壮大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政策环境。

——中药基地已成为地方政府推动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中药基地建设得到了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被确定为“一把手工程”或与科技部建立省部会商制度的工作重点,相应建立了上下协调、高效、合力推进的促进机制和管理体制,并呈现出区域化布局、科技支撑、市场化推进、互补合作、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各基地省参与中药现代化建设工作的400多个市(州)、县(区)都相应建立了领导机构。部分地区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制定了推进中药科技产业发展的决定或意见,使国家中药现代化目标与地方经济发展重点有效结合,产生共振效应,中药作为战略性产业也得到大力扶持和发展。

——中药农业初具规模,已成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各中药基地根据区域中药资源特色,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要求,选择当地道地中药材品种,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园区或生产基地,通过示范引导,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水平和规模,基本实现中药材质量的稳定和可控,为提高中药产品质量、推进中药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边远山区的脱贫致富、西部开发、民族地区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各基地省合计建立了430多个中药材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相应建立近500个中药材GAP基地,种植面积已达2200多万亩。截止至2008年底,各基地省已累计有40种中药材的48个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

——中药基地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创新能力整体水平已有较大提升。通过中药基地建设,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家中药公共创新平台框架体系,基本涵盖了中药标准规范、研究开发、工程技术、产业化示范等环节,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在国家层面,相继建立了一批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研究室,初步形成了国家中药创新体系的构架,中药资源保护、中药材规范种植、中药应用基础研究、中药制剂和质量控制等领域的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基地省普遍加大了科技投入,启动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按GLP、CCP组建了一批研发实体,开发出了一批创新中药产品,解决了一批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技术,构建了从中药标准研究、质量控制到新药开发的国家级、省级公共研发平台,大幅度提高了中药科技产业源头创新能力和水平。

——基地推动了重要科技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通过实施以中药基地建设为重点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加快形成了涵盖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知识产业和中药服务业的现代中药科技产业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代表的科研与企业技术密集区,以资源优势区为代表的中小企业集中区(包括民族医药生产集中区),有效推进了各基地中药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各基地累计建立各具特色、不同形式、具有示范意义的中药科技产业园区、集中发展区200余个,大幅度提高了中药科技产业集约化水平、竞争优势和规模。2008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2198.8亿元,是1999年385亿元的5.71倍,10年增长率达851.9%(同期医药工业增长率为519.2%);占全国GDP的比重也由1997年的0.351上升到2007年的0.741。

——政府投入推动中药基地持续发展。政府资金在中药基地创新投入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的中药基地发展规划,增加了对中药现代化产业的投入。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中药基地建设和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经费约21.9亿元,各基地省累计投入经费约43.2亿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270.5亿元。2.需求分析

——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中医药具有易于普及和“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的医疗模式,能够为民众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是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举措。

——实现我国医药产业机构调整,需要大力发展中药产业。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药,培育涵盖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服务业的大健康产业,对于调整医药产业和产品结构,带动医药产业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科技创新,需要在中医药领域有所突破。中医药是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中医药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使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从而成为中华民族队人类的新贡献。

——大力发展中药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药产业基地建设十年以来,中药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中药材种植(养殖)为基础,不断发展中药材加工、销售、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发展中药农业,对于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3.存在问题

——中药现代产业基础不强。总体来看,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中药产业链尚有待完善,中药农业刚刚起步,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药工业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尚未形成体系,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能力相对低下,缺乏标准化的专用制药工业装备;中药商业流通方式亟待改造。中药出口以原料为主和依赖老品种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中药产品在发达国家进行药品注册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而“洋中药”返销进口有增长趋势。

——中医药现代科学基础薄弱。中医以整体、动态和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生命与疾病的复杂现象,但用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难以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复方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研究一直没有突破;适合自身特点的研究、评价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制约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而西方国家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已经开始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药,这无疑是一个挑战。

——中药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中药基

地对自身资源特点和发展优势把握不够准确,发展重点和特色不突出;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区域合作与发展活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产业集中度不够;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开发规模和力度有待增强;科技创新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二、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中药基地建设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和突破口,以企业为主体,以做大做强中药科技产业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区域化布局、规范化发展,促进中药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着重发展中药农业、提升中药工业、改造中药商业、优化中药服务业;充分发挥基地技术创新带动、产业水平示范、行业发展服务、合作交流平台和对外展示窗口等功能,全面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二)基本原则

——突出科技为支撑。坚持按照中医药特点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搭建国家与地方有机结合的共性技术平台,集成科技资源,坚持有限目标,突出技术与产品创新,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和支撑中药科技产业做大做强的动力源泉。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中药基地建设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加大地方政府对企业科研项目的引导、扶持和经费支持。

——坚持市场化推进。中药基地建设是以科技为支撑的产业经济行为。在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的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组织、协调、推进基地建设工作。要以促进竞争和提高效率为目标,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和推动产业发展,发挥集聚效应。

——重视区域合作与发展。中药基地建设要打破行政区划,加强各基地间合作与交流,鼓励区域产业要素的无障碍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提升区域中药科技产业竞争力。

——注重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在综合利用资源同时,强调资源保护与生态平衡,以开发促保护,加强对濒危和紧缺中药材资源的修复、再生和野生抚育,发展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养殖),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强化政府引导。政府要把握中药基地建设的全局,充分发挥引导、扶持和监管等方面作用,努力创造一个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以服务和管理引导基地发展。在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需求前提下,积极推进产、学、研、农、工、商结合,引导和支持基地呈区域化布局和特色发展。

(三)区域布局、分类规划与协调发展。以“地理相邻、经济相依、产业相接、交通相连、优势互补”的形式,全国中药科技产业按区域规划为:东北、华北、华中、东部、南方、西南、西北等七大发展区域。——东北区域。包括吉林、黑龙江、辽宁等东北三省。可立足北药优势资源,建设以东北道地中药材生产、中成药及功能性产品制造为主要特点的北药基地。积极开拓东北亚天然药物市场。

——华北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等省份。可重点发展传统中药及京津地区的新药研发与国际合作等。

——华中区域。包括河南、湖南、湖北、安徽等省份。可重点发展以四大怀药等特色中药材种植业、中药材流通及中成药生产。

——东部区域。包括江苏、浙江、山东、江西、上海等省市。以浙八味等资源开发、制药设备制造业、中成药生产为发展重点。

——南方区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份。以南药、物流配送体系以及与港澳台、东南亚地区的密切合作等为发展重点。

——西南区域。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等省份。以丰富中药材资源和独具特色的藏药、苗药等民族药产业化为发展重点。

——西北区域。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份。以陕、甘、宁等大宗药材资源和蒙药、维药等民族药产业化开发为发展重点。

(四)发展类型与功能定位

根据各区域自身基础条件与特点,发展重点与方向大体规划为六个类型。各基地应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优势特色和发展方向确定各自发展定位。

——资源型:以中药农业与中药资源开发为重点。

——创新型:以中药新产品研发为优势。——产业型:以发展中药工业为重点。

——外向型:以中药国际化及产品出口为导向。

——综合型:集中药资源开发、中药材种植(养殖)及加工、新产品研发、工业生产、商业流通等优势于一体。

——民族药型:以发展藏药、苗药、蒙药、维药等民族药为重点。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发展中药产业,提升中药工业,改造中药商业,培育中医药知识产业和服务业,将中药产业培育成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健康产业。

到2020年,建成一批各具特点、布局合理、区域化协调发展的中药科技产业基地。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提高中药材和中成药规范化生产水平,壮大中药产业规模,优化发展环境,保护和增强我国中药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类健康做出新贡献。

(二)具体目标

到2015年:

1、建设一批具有不同特点和优势的中药科技产业基地,不断优化国家中药基地体系的布局与构成。

2、建设一批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不断提高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水平和规模。

3、开发一批中药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提高中药产业创新能力和水平。

4、重点培育一批大型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和集中发展区,不断壮大中药科技产业规模、增强竞争优势。

5、改造中药商业物流形式,构建公共信息平台。

四、主要任务与建设重点

(一)完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体系、推进大宗药材品牌化开发。

——以道地中药材为重点,构建试验、示范、辐射推广相结合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推广体系,实现中药材种植(养殖)的集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加强野生中药材规范化抚育示范与开发,提高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生产和生态成本。

——进一步突出中药材大品种品牌化开发,不断壮大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开发规模。

(二)加强以中药为基源的相关产品开发,开拓中药产品市场

——大力开发中成药、中药饮片、提取物、保健食品、日用品、化妆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中药农药、中药兽药等终端产品,提高中药相关产品的附加值。

——加强民族药研究,深入挖掘民族医药宝库的有效经方、验方、偏方,对疗效确切的方药进行深入开发。

(三)强化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开放的产学研综合创新平台。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进产学研联盟,构建社会公共研发平台和企业自主技术研发机构相结合、充满活力的中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对中药科技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

——在中药领域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竞争力的研究开发队伍。

——针对中药产业发展所需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攻关,突出特色资源、专有技术、优势品种的自主研发和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集中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做大做强中药科技产业提供支撑。

——纵向方面,选择具有一定开发基础的中药材大品种,开展从规范化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到创建新市场等全过程研究,构建区域中药材大品种产业化开发技术支撑体系。

——横向方面,按照中药产业链条每个环节的需求和科技前沿的最新成果,针对中药材品种选育、规范化栽培技术、加工与炮制、中成药生产技术工艺、新药创制和公共研发平台建设等六大重点环节开展研究与开发,构建面向国际化的科技支撑体系。——重点支持中药创新产品和传统名优二次开发产品研发,优先发展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病、艾滋病、抑郁症、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流感等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老年型疾病等中成药,培育一批临床急需、疗效突出的特色大品种,增强中药科技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中药生产装备和工程化技术的研发。在对中药制药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艺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将这些工艺设备进行集成,并研究开发中药制造工艺在线检测系统等一系列关键装置,实现中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推进医药企业集团化进程和集群式发展,壮大中药经济规模。

——实施“大品牌、大企业、大集群”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快速发展区。优先支持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产品创新、品牌创优、提质降本的重大产业化项目。

——重点培育一批产品新颖、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有素、具有开拓精神的中药核心企业和中药跨国企业,进一步发挥企业推进中药现代化的主体作用。

——进一步优化完善中药产业集群式发展氛围,为中药企业的发展和大企业集团的形成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推进中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五)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中药产业规范化水平。

——大力推行和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规范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流通过程,不断提高中药行业的标准化水平。

——加强规范化饮片加工技术研究与生产开发,建立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及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全面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加强中药材标准提取物生产工艺研究,促进中药材标准提取物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发展。

——加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研究,提高中成药、中药饮片(包括配方颗粒)、中药新药等的质量控制水平和能力。

(六)推进医药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中药商业流通方式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扶持。推进中药商业物流运作方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建立中药(材)产品的电子编码系统,为保障中药质量、实现中药商业流通规范化打下基础。

(七)加强区域合作,推进中药国际化。

——积极推进基地间的合作,加强信息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开展联合攻关,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使中药产业基地成为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加强区域中药合作与发展,培育区域竞争优势。

——基地建设为中药国际化发展打下了基础。各基地应根据自身提点和优势,积极承担国家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计划的相关任务,加强中医药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为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市场份额做出贡献。

(八)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重点建设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基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挥宣传、交流、服务、管理、展示等应有作用,逐步建成面向世界的中药国际化信息平台。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组织协调机制

——强化国家层面对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由科技部牵头,会同各基地组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中药基地联席会议制度和区域发展合作联动机制,强化各基地之间的合作与区域化发展,通畅联络渠道,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各基地省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牵头部门,指定或组建专门管理机构,形成政令统一、步调一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基地管理体系。

——组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全国中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定向、项目筛选、园区建设等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评估、检查、指导基地建设工作和重大项目的实施,为各基地省政府综合决策提供科学建议。

(二)制定中药基地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

——制定《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实现基地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加强管理与交流,定期召开全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工作会议。

——根据各地的基础条件、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中药现代化工作区域布局的整体要求,支持符合条件的种植基地向综合性产业基地发展。

(三)设立中药基地建设科技专项,支持基地建康发展

——增加国家引导性投入,全面提升中药科技产业的创新能力。设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科技专项,保证基地建设的引导性投入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基地省应设立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同时吸引各方资金,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四)进一步加大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

——进一步落实《中医药创新发展纲要(2006-2020)》中提出的有关中药价格、税收、医保和产业推进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推动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规范的建立与完善,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立成果、信息管理和推广、共享机制;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跨学科人才和海内外人才,建设一支多学科、跨领域、产学研结合的人才队伍。

——各基地所在地政府要结合省情,制定各自促进中药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五)积极创新基地建设和运行机制,加快基地发展

4.中药材种植收购合同 篇四

甲方:正宁县步天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乙方: 乡(镇)村 组 联系电话:

为促进我县中药材种植业健康发展,正宁县步天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乙方签订中药材种植收购合同。协议如下:

1、乙方种植,甲方负责收购,经双方协议种植品种为,甲方收购 最低保护价为 元/kg。

2、乙方所产药材必须保证货干,无杂物、无霉变,符合国家药典规范。

3、收购地点:正宁县步天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城工业园区甘肃步天医药有限公司院内)。

4、付款方式:收货后一次性付清货款。

5、乙方不得擅自将所产药材销售给其他药材收购单位及商贩。

6、甲方负责对乙方进行栽培、种植、采收、初加工过程的技术指导。

7、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监证机关一份。

甲方(签字或盖章):

乙方(签字或盖章):

上一篇:电梯授权使用管理合同下一篇:公务卡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