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写作结构

2024-11-30

中考记叙文写作结构(共6篇)

1.中考记叙文写作结构 篇一

授课人:

课题名称:作文指导

授课类型:新授课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具体步骤:

一、学生目前写作现状:

师: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的作文满分是40分,那么老师想问一下,平常作文能达到24分或24分以上的同学有多少呢?

生:(举手)

师:那么能达到32分或者32分以上的同学有多少呢?

生:(举手)

师:根据刚刚现场调查的情况来看,我们班同学在写作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家还有很多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由于中考考的大多是记叙文,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二、记叙文写作技巧:

所谓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拿到一个作文题目,不要先急于答题,要先弄清楚题目的意义、范围、中心,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字数要求,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布局谋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确立准确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

(1)思维的发散

在落笔成文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

①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获得写作内容

如:也许你被真挚的母爱感动过,也许你被善良的帮助感动过,也许你为奥运会场升起的五星红旗流过热泪,也许你为无私的友谊掀起过情感的波澜„„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题中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的提示语,没有内容写的同学完全可以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写母爱、帮助、友谊等带给自己的感动。

②开辟独特、新颖的角度

A、类似联想

如由“花与刺”联想到阳光与阴影、成功与挫折、优点与缺点等。

B、内敛式联想

由如“英雄”联想到课堂上的英雄、公交车上的英雄、联欢会上的英雄等

C、逆反式联想

如由“心事”联想到“我没有心事”;由“感动”联想到自己是不懂感动的人,在母爱面前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被感动的过程。

D、虚实转换联想

如写“位置”,可以实写班级的座位、一个人的职务等,也可以虚写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等。

(2)思维的归纳

① 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要选择自己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

② 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由自己的认知水平、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要做的就是突出明确的中心,具体要求如下:

(1)符合题意

准确把握文章题目的范围和内涵,注意培养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为此,可在文章内容构思好后,围绕中心编写几句(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2)提升中心的品位

① 要有深刻的思想

② 有小中见大的眼光

③ 有化实为虚的能力

④ 有时代意识

⑤ 有新颖的角度

例如:以“风”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化实为虚,由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可以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可以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可以由风想到沙尘暴等社会问题;由风想到关于风筝的记忆┅┅

所谓“题好半篇文”,怀化市近两年考的是半命题作文,大家还有很大的自由空间,所以在拟题时要慎重考虑,拟出一个让人眼睛一亮的题目。我们常用的拟题技巧有修辞法、悬念法、引用法、套用法、嫁接法等手法。例如:

《我是一只飘飞的塑料袋》

《客车翻下悬崖之后》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世上只有爸爸坏》

《享受唠叨》

下面我们就从五个方面正式开始我们的写作历程:

(一)巧绘凤头先声夺人

文章的开头是全文的起点,它关系着下文如何开展与构思。古人就非常讲究开头,有“风头”之说,可以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开头呢?常见开头方式如下:

1、开门见山法

即文章一落笔,就直通作品的主要内容,用最简洁的语言点明题意。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段。

2、巧设悬念法

即根据表达的需要,从情节、感情、人物等角度出发设置悬念,让读者产生一种非看下去不可的强烈念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开头段

3、直抒胸臆法

即文章开头以深情地笔触抓住感情迸发的突破口,如泉水奔涌,直抒胸臆。例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段。

4、创设情境法

即根据构思的需要,在开头传神的描写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为全文创设某种情境。例如鲁迅的《孔乙己》中的开头。

5、引用开头法

即引用名言、俗语、警句、诗歌等开头,触发感情,引起回忆。

(二)打造豹尾余味无穷

结尾和开头一样也是与全文血肉相连的部分,它的好坏跟全文的好坏有很大关系。那么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呢?常见结尾方式如下:

1、自然收束法

文章在完成对人物的刻画或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自然收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的结尾段。

2、篇末点题法

即在收束全文时,以精炼的语言点明文章的主旨。这种笔法画龙点睛,发人深省。例如冯骥才的《珍珠鸟》的结尾段:信赖往往产生美好的境界。

3、呼应篇首法

可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能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美感。这也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例如朱自清的《背影》的结尾段。

4、抒情结尾法

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段。

4、揭示哲理法

即以议论作结,语言含蓄,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往往具有启发性。例如鲁迅的《故乡》的结尾段,“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立路”。

5、留下空白法

即结尾之处有意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想象,言尽而意无穷。例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的结尾,“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三)设计结构引人注目

结构松散、思路不畅是中学生写作中最为常见的毛病,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这就要设计引人注目的结构。常见结构如下:

(1)自然式结构

自然式结构是文章结构的基本布局方式,遵循自然天成的原则。

1、横向结构,即按照材料的性质或事件的场面变化和空间转换来安排结构,层次间呈并列关系。

2纵向结构,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事件发生、发展顺序组织材料,或以作者认知的发展为顺序安排材料。

3、横式和纵式有机结合结构,以时间推移为纵线,每个层次并列安排为横线,纵横交错地安排文章层次。

(2)题记式结构

题记式结构能指示或凸现文章的主旨及感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常常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巧妙拟写题记,树起一道完整亮丽的风景线,使作品锦上添花。

题记语言的要求简洁凝练、形象生动、富有哲理。题记常见形式如下:

1、点题式或摘文中只言片语、或将内容作概括性描写,开宗明义、点明中心,使读者未见其面,先睹其采。

2、抒情式文以情取胜,这种方式能从感情上引起读者的共鸣。

3、引用式大多引用诗句,因诗文所描述的情境与作者的构思非常吻合。

4、问题式作者敏锐把握,并在开篇提出问题,更能引发思考,对人起独到的警醒作用。

5、哲理式哲理是关于宇宙、人生的富有启迪性的认识。它掩藏在五彩纷呈的生活表象之下,作者有所感悟并浓缩成文字,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令人回味,可以借用思想家、哲人说过的话,也可以是作者有感而发中升华出来的思想火花。

6、悬念式文似看山喜不平,用题记来设置悬念,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7、题记的写法还有很多,铺垫式、联想式、烘托式、议论式等,用得恰当,可使文章别具神采,增色生辉。

(3)一线串珠式结构

“千里姻缘一线牵”。在中考构思时,我们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将与中心有关的材料用一根线将它们串起来,就会快速将这些材料组合成一篇很好的文章。

这种结构的作用非常有利于打开思路,让思维在广袤的心田中自由驰骋,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可以减少选材的重复性,让创新成为可能。

这种结构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种:时间线,地点线,感情线,人物线,事物线。

(4)画面组接式结构

写作时,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可借用电影艺术中剪辑画面、组接镜头的方法,把本来没有直接联系的生活片断(如几个典型生动的人物或事件或景物

片段)巧妙地加以连接,组合成文。

这种结构的特点:镜头剪辑法不依靠事件的贯穿来体现作品的主题,不追求事件的完整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只将生活的片断、典型的细节、多变的场景,甚至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直接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结构材料的使用方法:将剪辑的种种材料采用“排比段”这一形式,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段落组合成篇,可以很好地组织起全文的结构框架,使文章体现出一定的新意,并能形成排山倒海之势。

这种结构的作用:在考场作文中运用,可以快速构思,快速成文,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则鞭辟入里。

(5)问答互动式结构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可以折射人的性格特点。对话自由灵活,内容无所不包;对话分条陈列,层次清晰明朗。作文采用问答对话的形式,是结构的一大创新。

采用问答互动式结构文章,从对话对象看,可以是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幻想中今人与古人的对话,可以是与未来世界中人的对话,甚至让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进行对话。从对话的方式上看,有面对面交谈,打电话交谈,网上交谈等。

(6)日记式结构

日记式结构体如同说心里话,不仅新颖别致,笔墨经济,而且给人以真实感和亲切感。考生往往把品味生活的甘苦,内心世界的烛照,种种情绪变幻的把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读者(改卷老师)有欣会挚友之亲切,无面临生人之拘泥。

用日记的形式来写文章,表达主题,要写明时间,必须是以第一人称来写,以独立方式

用来记事,写出心理活动。

(7)书信式结构

书信式结构会使人觉得如谈家常,真切自然。运用这种方式,需要掌握书信的格式,要用第一人称。

(四)巧用技法生动感人

巧用技法可以妙笔生花,使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常用技法如下:

1、巧合法

在同一篇文章内,作者有意将现实生活中很难在同一框架内同时发生的几则故事揉合在一起,通过对这些巧合的故事的记述,展示矛盾,增强故事的曲折性,使人物形象得以最大化展示,文章主题得以深刻揭示。

2、误会法

作者故意制造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一些矛盾,使双方或另一方做出错误判断,从而产生误会,最后在某种场合,由于某种原因澄清误会。于是,人物形象在误解与理解中得到生动展示,故事情节也因此变得跌宕起伏。

3、悬念法

作者充分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故事或人物之间的矛盾展开时,宕开一笔,不挑明事态的真相,留下悬念,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揭开谜底,可造成情节的大起大落,从而深化文章主题。

4、抑扬法

抑扬法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就是上文对所写的人、事、物有意贬低,下文却对其赞扬;“欲抑先扬”正好相反,上文是褒,下文是贬,一“扬”一“抑”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使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悬念迭出,扣人心弦。

5、象征法。写作中,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事物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6、比较法

选取性格相同或各异的两个人,通过对他们类似或截然相反的语言、行为、遭遇等的记叙、描写,进行比较,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命运,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生活等的理解、思考。

(1)用对比制造情节波澜。叙述事件时,如果能用对比设计出不同情节、细节,文章就会顿起波澜。

(2)用对比塑造鲜明形象。将不同的人物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言行举止进行对比可以鲜明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用对比突出文章主题。作文时,如果能将不同的内容进行对比,可以突出文章主题。

五、扮靓语言展示才华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句话告诉我们,写文章要讲究文采。如何才能使文章有文采呢?

1、名句生辉法。诗词名句和名言警句,具有表达精炼、含义深刻、脍炙人口等特点。如果化用得当,则有助于表达的精炼和生动,使文章文采飞扬。

2、修辞增色法。恰当的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特点,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事物的爱憎和褒贬,强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3、句式参差法。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地运用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可以使语言灵活多变,避免单调呆板,读起来富有节奏感,产生错落之美,进而增加文采,强化语

言的表达效果。

总之,通过以上五点交流可知,要想成为一篇好作文要尽量做到“八有”:

1、有靓丽的题目

2、有优美的开头

3、有有力的结尾

4、有新颖的结构

5、有恰当的技法

6、有新鲜的材料

7、有深刻的立意

8、有生动的语言

三、布置作业:

在本节课结束之际,老师要求大家每人回去写一篇记叙文,字数300字左右,主题就写我们暑期这些可爱的老师们,明天上午上课的时候交给我。

2.关于中考记叙文写作的几个关键词 篇二

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中考作文常见的题型是命题作文、半命体作文和话题作文。这几年话题作文逐渐占据主流。其实,不论是何种形式的作文,都需要认真审题。要做到:看清题目、看懂题目和看透题目这三个层次。看清题目就是要求学生看清这是何种形式的题目,命题作文就不必再拟题;半命题要补全题目;话题作文要重新拟题。看懂题目就是明白题目的含义,包括它的内涵和外延。如,2009年徐州中考作文是话题作文,话题是“面对自然”,这就包含“人”和“自然”两层含义,如果只是写“自然”就属于跑题。看透题目就是要求学生能用心揣摩题目的深层含义(包括题目的比喻义和引申义),并且揣摩命题者的真正用意。需要说明的是,在审题时应当参照题目或者话题前面的提示语,它会起到一个思路上的引导作用。对于话题,在审题后,别忘了拟一个好题目。好题目的特点是:形象、生动、简洁、醒目,或者提示中心,或者围绕话题提示写作内容和线索。如,话题是“音乐”则可以拟题为“音乐伴我成长”“音乐—我的精神殿堂”“乘着音乐的翅膀”等。还可以引用或化用名言、警句、诗词名句,也可以巧妙运用修辞或数字、公式等方式来拟题。

关键词之二:中心意识

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没有中心思想或者中心思想不明的文章无论写作技法多高明,语言多美妙,都注定是失败的文章。这其实是常识,然而在写作的实际中,就有一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中心不明,严重失分。因此,考场上,学生应在审好题后先有一个“中心”,这是一两句话的事。或者先藏于心中,或者干脆落笔记下,然后再围绕中心选材和写作。此所谓“文章未动,中心先行”!绝不能想到哪写到哪,导致中心含混不清。另外,笔者认为:“中心意识”还表现在文章之中——即中心准确、中心正确和中心明确。“中心准确”指的是文章的中心符合题目或者话题的中心指向以及文章的内容指向;“中心正确”指的是中心思想应符合科学和生活中的公理以及大家所公认的基本价值取向等方面,如“面对自然”这个话题,如果学生文章中表现的中心是“自然是可恶的,是人类的敌人,我们要和自然为敌”这个中心就是不正确的,是偏激的说法;“中心明确”指的是中心思想在文章中明确地提出(一般在结尾一节“画龙点睛”,突出主旨),而不是含含糊糊,让阅卷教师不知所云。

关键词之三:选材意识

记叙文的选材很重要,好的选材不仅能很好地表现中心思想,还会让人耳目一新,产生阅读的兴趣。选材应注意恰当性、真实性、新颖性。所谓“恰当性”一是指所写事例能较好地反映中心,做到两者的一致性;二是指事例的详略得当,能突出中心;还可以理解为小事件反映大主题,此乃“以小见大”是也。切忌空洞宏大的事件。所谓“真实性”,是指事例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见闻。因为这样才容易做到感情真挚,打动读者。当然,并不反对艺术性的加工,例如:剪辑和渲染,甚至也可以有想象的成分,主干真实就不必追究细节的“实录”了。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的,否则文章的写作就变成了“实况录像”了,读来索然无味。所谓新颖性,是指能选别人所未选之事,事例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不能落入俗套之中:写教师就是带病补课,写同学就是先和再分再和,写父母就是风雨中送孩子上学等。其实生活是鲜活的,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完全可以“我手写我心”,而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关键词之四:章法意识

这主要指的是文章的体裁和结构问题。既然选择的是记叙文,就应当具备记叙文的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恰当适时地穿插几个议论抒情的句子,以表现感受或者点明中心。如鲁迅的小说《故乡》关于“希望”的论述,简洁而深刻,有力地突出了主旨。结构上应注意分段——开头一小节点题,中间若干节写人和叙事,末尾一小节扣题,升华主题(点明中心)。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在结构上就是很好的学习典范。当然,绝不是让学生像写“八股文”一样,不能越雷池一步。只是提供一种一般“规范”,毕竟考场作文不是一种“自由创作”,应当有一种写作准备和要求。当然,学生也可以在遵循基本“规范”的前提下,有所创新。

关键词之五:描写意识

描写就是用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人物和场景。在记叙文中,主要表现在对人物的语言、肖像、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的人物描写,还包括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如果只是简单地叙事,这只能让人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加上描写才会让读者知道事情的具体情形,才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对于人物和环境描写,比较容易做到。但是,适时的细节描写则难能可贵了。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抓住人物、场景、环境中细微而典型的方面进行细致的刻画。例如:《背影》中对父亲过铁道时背影的描写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再如:《变色龙》中对军大衣的描写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记叙文要想生动感人,描写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关键词之六:创新意识

文章创新包括立意创新、形式创新、题材创新、思路创新等方面。“立意创新”指的是在确立中心时,独辟蹊径,不落俗套。当然,立意创新仍要考虑立意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否则的话就走入了误区。“形式创新”,指的是可以采用题记式、镜头式、小标题式、日记式等形式巧妙地写作,但前提是对这些形式必须熟悉,否则就弄巧成拙了。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题材创新”即善于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颖的题材,或者从新的角度挖掘已有的题材;“思路创新”指的是改变常规的平铺直叙的写法,采用悬念法、倒叙法、插叙法、误会法、先抑后扬法等方式作文,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考场作文还要有文采意识,语言要有亮点,注重修辞的巧妙运用,注意名言警句和诗词的灵活运用,使文章文采斐然。当然,这些必须为内容和中心服务,不能为文采而文采,否则就走向了反面;另外,书写也很重要,必须做到字迹工整美观,保持卷面整洁。这是常识,就不用详述了。

3.中考记叙文写作方法 篇三

正文:一、审题。

作为考试作文,审题至关重要。考试的目的是拉开档次,如果审题立意走偏,必然是不及格的,一般水平的同学,至少要丢掉十分以上。因此,必须保证时间,反复思量,千万不要一有想法,就草草动笔。具体要从五个方面做起:

1.审试题的类型。中考最常见是命题、半命题、话题、半话题作文,个别的可能有导引材料。在中考阅卷时最常见的错误是把命题作文当成话题作文,自己另设题目,要扣掉两分。更严重的是,另立题目后作文往往会偏离题意。再就是把话题当作命题,话题一般范围很大,用它作题目,写出的作文也常常是空洞的。如以“亲情”为话题,做题目很宽泛。第三是半命题作文另的一半内容,出题人一般给提供可资参考的内容,如青岛中考半命题作文《这件事真让我­ 》要求:“划线处可填高兴、难过、感动、惭愧……”显然前面两个不如后面两个立意高,有些同学不明白这些内容有高下之分。因而,同学们不能不加以分析、选一个就写、由着自己的性情来。

2.审题目的元素。要审清一个题目有几个元素、还有没有隐藏的元素,它们是什么关系。比如:青岛题《欢乐与痛苦》,题中两个元素都必须表现出来,二者不可偏废,并且二者常常相互依存。再如:《一路有你陪伴》,题中明摆着有“一路”、“有你”、“陪伴”三个元素,后面还须补一个隐含着的元素“我”。此文如果写成“一路有你陪伴他(她)”,作文立意就走偏了。

3.审要素的虚实。在一个题目中,几个要素往往有虚有实,要先弄清它们的虚实,确定自己的作文从实立意还是从虚入笔。还举“一路有你陪伴”这个例子:“一路”可实,如写与某人走了一路(一程、一段)发生的事;也可虚,写一个年代、一生发生的事。“你”可实,可以是一人、一物(如一本书、一枝笔);也可虚,如理想、追求、爱好等。至于“陪伴”,还要写出主客关系,即“你伴我”。

4.审题目的重心。要知道一个作文题目要求表现的重点是什么。一般说来偏正短语题目修饰语是表现重点。例如上海题《充满活力的岁月》,作文要写出充满活力的事,至于“岁月”,是指过去的一段时间。而动宾结构的短语作题目时,则要把表现的重点放在过程上。如06年四川南充《战胜自我》,要写出怎样战胜自我这个过程。全国高考记叙文《战胜脆弱》有大量同学偏离题意,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写出“怎样战胜脆弱”这个过程,而重点表现“怎样脆弱”。这是深刻的教训。

5.审提示和要求。出题老师一般会在作文题上加上一些常规的、有时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和一些友情提示,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万万不可忽略。如有一道作文题给了一个开头:“暮春三月,我漫步在农村的小河旁。”要求是要接着这个开头写下去。这个开头其实给考生规定了四个内容范围,一是时间:“暮春三月”即农历三月,二是人物:“我”,三是情景:“漫步”,四是地点:“农村的小河旁”。由以上因素我们可以确定此文应是以写农村景物或记农村风情的文章。有的同学不按这个开头写,必然不知所踪了。

二、拟题。

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由此看来拟一个好的作文题目是多么的重要,它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有“惊艳”的感觉,你的文章就成功一半了。

那么,什么是好的作文题目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四个标准:简明,深刻,吸引人,形象生动。“简明”就是简单、明确,扣题准;“深刻”是能揭示深刻的主题思想;“吸引人”是题目能制造悬念,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去读文章;“形象生动”是形象鲜明、生动感人。比如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丰碑》一文,是八十年代获全国一等奖的小小说,小说刚发表,中学生绝大多数还没有读的时候,我在高中语文试卷中以此设计了一道现代文阅读题,其中一道小题要求选择这篇小小说的题目:A风雪云中山、B军礼、C军魂、D丰碑。当年大部分同学选了A与C,语文考试常考的不是认识对与错的答案,有时要你选项最好的答案。选A与C作题目虽然没错,但因它不是最好的,就没法得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A项只点明了环境、地点,B项会让人误会将军是主角,C项深刻地概括了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就是红军的军魂,但它不如“丰碑”形象生动,“丰碑”这个题目既有虚的成份,即军需处长所表现出的精神;又有实的成份,他冻死的形象就是永远屹立于红军战士心中的丰碑。记叙文的题目一般很难同时达到上面说的四个标准,但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怎样才能拟出一个好的记叙文题目呢?主要方法是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有的老师称为化题为象)。考试作文话题一般大而虚是不适合做题目的。如“亲情” 这话题,又如湖北随州“以‘快乐’为话题”,江西“以‘磨练’为话题。”如果出一个作文题目“以‘红军精神’为话题”,那么《丰碑》当然是极好的了。记叙文拟题大多用具体人物、事件、事物、时间等作题目。

三、选材。

记叙文选材要“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大中取小”的“大”,指的是作者的生活阅历(包括直接的生活经历和简接的阅读积累等),这个面是很大的,选材时要从中选一件小事或一组小事来写。这个“小”强调时间、空间跨度要小,记叙文很忌讳在短短一篇几百字的作文中记叙的事时间、空间跨度很大,全是干干巴巴的概述,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写“我”初一怎样怎样,初二干了什么什么事,初三又怎样怎样,这样的作文永远没人愿意看,它会令阅卷老师生厌,别指望高分。

“小中见大”是记叙小事,揭示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这是老生常谈,写文章的宗旨是启迪人、教育人,可有些同学面对一些特别的作文题目时就把这个宗旨忘得一干二净了。青岛市中考作文《课间小记》,意思是记课间发生的小事,审题难度较小,但选材难度大。记叙文的立意主要表现在拟题或选材上,此文选材难度大,有些同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部分同学选课间活动来写,打球、跳绳、玩耍……难以做到“小中见大”,结果多数同学不及格。而有一篇满分作文先写下课铃响后,同学们都奔到窗前看,外面正下着暴风雨,对外面雨景展开描写;再写忽然班长想起来本班负责本周升旗,在恶劣天气要把国旗降下来加以保护,拉着副班长冲出了教室,对二人与暴风雨搏斗、在暴风雨中降下国旗的情景展开描写与渲染;最后写班长与副班长出现在教室门口,描写二人被淋成落汤鸡的样子,尽管这样,班长还是把叠得整整齐齐的国旗紧紧抱在胸前,结尾作者写到:“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静,然后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此文一出,在场的阅卷老师无不为之动容,选材的新颖加上该同学较深的文学功底,令全体阅卷老师异口同声:“满分。”

记叙文选材举足轻重,像上面这个材料,让语文功底很一般的同学来写,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分数也是不难的。因此,我们在考场写作文时,不管面对什么题目,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作文选材最忌与别人重复,如《毕业前夕》(86年青岛中考题目)大部分同学写毕业联欢会,这个题目只是个时间概念,在这个时间里发生的事太多了,比如:给老师留个礼物、给同学留个纪念、报考哪个高中等等……都会发生好多故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选材和立意往往决定了你作文的档次,如“以砖为话题,写一个与之相似的人”。想到砖建楼架桥,可写一个有用的人;想到它的制作过程,可写一个经过锻炼成为坚强的人;想到它的形状,可写一个端方正直的人;想到它总是在里面的特点,可写一个无名英雄……这些立意显然后三者好。因此,在考场上不要一想到一个立意就下笔,还要想想有没有更好的。

四、剪材。

记叙文叙事切不可以平铺直叙,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重点处要调动多种手法,来突显主题思想。在初中生作文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作文,不知道所叙事件中哪个环节是重点,应该详写;哪些环节是非重点,应略写;哪些环节只要稍作交待,一笔带过就可以了。甚至,有些同学常常本末倒置。有一篇作文《这件事真让我惭愧》,先用300字左右写晚上回家后与父母发生矛盾;后用200字左右写“我”愤怒地摔门离家出走,大街上天寒地冻,觉得很冷,又拉不下面子,在矛盾中到处溜跶;最后用100字左右写父亲出来喊叫着找“我”,“我”与父亲一块回家了。这篇作文选材不错,看后却令阅卷老师大为婉惜。这篇作文不能及格,原因就是不会突出重点,无法突显“惭愧”这个主题。所谓“惭愧”应该是不理解父母的`劳累,连累父母为自己操心、劳心、伤心,因而感到内疚。如果想突出这个主题,就必须在剪材上作如下调整:先用100字左右交待父母回家晚了,同时可以略微描写一笔他们疲惫的神态,而后写“我”因为饿对父母出言不逊,受到父母教育,争吵起来;再用200字左右写“我”怒火中烧,使起了性子,摔门出走,到大街上以后的情景和心理;最后那部分用300字以上,这一部分就要看一个同学的作文功底了。有的同学也许知道这部分重要,但无东西可写,其实想写也不难,比如:可先写父亲嘶哑的喊声,“我”焦急地寻找父亲;再描写找到父亲后的远景与背景:刺骨的寒风、纷扬的雪片、昏黄的路灯,父亲瘦削的身影,尽管自己身上穿得少(因为急着出来找“我”),手里却抱着“我”的羽绒服……接下去还可描写近观:父亲焦急的神态、憔悴的脸颊、发青的嘴唇、抖嗦的声音……然后还可以插叙以往因“我”使性子拖累父母的事件,还可以抒发自疚的感情,还可以哭着喊声“爸爸”,还可以写“我”接过父亲的羽绒服,与父亲包裹在一起一同回家……

世上没有没得写的事,只是我们对生活的观察、理解、感悟不够。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此言道出了我们作文的真谛。

五、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有人主张三段式,有人主张用四段论式。首先明确一点,不管三段论还是四段论,它并不是指三个或四个自然段,而是指三个或四个层次。四段论就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三段论是高潮结局合在一起。

六、情节。

对记叙文情节处理要注意两点:

1. 要努力展开情节,避免情节简单,矛盾冲突不够。

2.情节要符合生活逻辑。

七、技巧。

记叙文的技巧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几种制造波澜的技巧。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有波澜,读者才爱读。制造波澜主要有张弛、误会、抑扬等方法。

1.张弛法。就是故意让故事一张一弛,反复进行。逐渐推向高潮,造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态势,达到让读者不得不继续看下去、欲罢不能的效果。

2.误会法。

3.抑扬法。分成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两种情况。

八、感情。

1、要有真情实感。古人说“文贵情真”,作文要以情感人,你想感动读者,就得先感动自己,你是流着泪写的,读者阅读的时候,才有可能也流泪。古今中外,有许多这方面的佳话,也有很多论述,在此,就不展开谈了。而粗制滥造的东西,让人一看就会生厌。05年中考作文以“见义不为、见义勇为、见义巧为”,那年可让高中阅卷老师吃尽了苦头,打开试卷满纸都是杀人放火啊。那些同学都把“义”理解的太窄。

2、思想感情要健康。“要作文,先做人”,这是老师常说的道理。作者的素质差,文章中字里行间自然就流露出来了,比如说,有位同学写自己从家里走出来,看到楼梯上有只受伤的小猫,就一脚把它踢到一边去了。读者一看他就没有同情心。个别同学竟在作文中发泄对老师的不满,得了低分,也永远打不赢官司。有的同学因为没注意,也会犯这方面的错误。有的同学写乘车时,看到车上人不给老弱病残让座,总要愤愤地谴责一番,忘了自己也是应该让的呀。还有许多同学经常把一些封建思想当做励志名言,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

九、开头。

记叙文的开头要迅速进入情境。所谓“情”是指“情节”,“境”是指环境描写。就是说写记叙文开头除了交待情节,就是环境描写。

为什么要这样开头呢?因为记叙文开头只有两个作用:一是制造悬念,二是为下文做好铺垫。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只能这样开头。小小说《丰碑》开头这样写的: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了一只冰坨,狂风狼似地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这个开头营造出浓浓的悲壮气氛,也会使读者隐隐感到下面一定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将军的思考也是读者的思考。读者能不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90年代有一部电影叫《背起爸爸上学去》写一个家庭母亲死了,父亲腿也残废了。电影一开始音箱里发出“轰隆隆”的巨大轰鸣声,黑乎乎的银幕上隐约看出一个巨大的东西在转。看到这里,观众会想,这是什么在转?然后镜头一拉,画面变小,原来是一个炒勺在石头上转。这时观众又会想,转这个干什么?镜头再一拉画面再次变小,我们看见父亲、儿子、女儿三人紧盯着炒勺在一个大石磨上转。观众就更奇怪了,这爷仨,看一个炒勺转干什么?最后停下,炒勺的把指向女儿,父亲说话了,他说,我们用这种办法确定谁干活是公平的,谁也不要争了,闺女你就干活,让你弟弟上学吧。到这里,观众才恍然大悟。这是艺术的魅力,我们记叙文的开头甚至也可以从电影得到启发。

作家陈筱的《母亲》写七十年代母亲在深夜为远出上学的自己缝衣服的事情。他是这样开头的:

“深夜,我突然从睡梦中醒来,外边正猛烈的吹着西北风。吹得树枝、草垛发出各种各样的怪叫,窗纸也在窸窸窣窣地抖动着……我使劲裹了裹被子,好冷啊!

当当,外屋传来挂钟的两声响和母亲的咳嗽声。我禁不住伸头往外屋望去……”

人们称文章开头叫“凤头”。所谓“凤头”就是小巧、漂亮,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因此,记叙文开头最忌讳空发议论。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记一件使我最受教育的事》,阅卷老师看见了有一半以上的千篇 一律,空发议论的开头:“我一生经历了许许多多事情,有些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忘记了,唯独那件事,至今还记得,因为它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这些话,在早已成年的,都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中语 文老师年看来,全是一文不值的废话。谁活着不经历事?除非他死了;谁经历事不忘记?因为大脑有正常的遗忘功能;谁没有记住的事?除非他是神经病;记住的事当然是有原因的了。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忘记你的中考作文是写给高中语文老师看的,你同学认为是好的东西,到了高中语文老师那儿就不一定了,记叙文的开头最简单形象地说法是:“‘叭!’枪一响,鬼子进村了。”

十、结尾。

记叙文结尾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结尾俗称:“豹尾”,主要的特点是有力,在结构上有时会回应开头(如《丰碑》的结尾),在内容上能点题、深化主题。有不少同学老喜欢用议论结尾,这不好,用什么表达方式结尾,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比如:一些比较虚的题目往往需用议论结尾来点点题,像《责任》、《宽容》等等。有些故事性强的文章大都以叙述、描写来结尾,像《项链》、《警察与赞美诗》。许多文章还采取多种表达方式兼用的办法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丰碑》的结尾:

“雪更大,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晶莹的碑……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这个结尾既照应了开头,同时使用了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又兼有议论、抒情色彩,让读者从开头感受的悲壮到这里完全是豪壮了。这才是真正有力的结尾。

十一、其他:

1.书写:高考语文试卷评分标准中对书写的要求是“卷面清晰,书写美观大方,不写错别字”。

我们根据长期的经验积累和自己的理解,把它细化为四个方面:一是要认真,笔画要清晰规范;二是要适中,字的大小要基本充满作文格而不出格;三是要均匀,字的大小要始终一致,不要忽大忽小;四是要方正,“方”是指字的基本形状要合乎方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宽,“正”是指重心要稳,不能左歪右扭。书写不好,永远是打不赢得官司。

2.语言: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形象生动。

3.篇幅:中考要求600字以上,而所格数一般在900左右。你的篇幅应该在700至900字为宜。原因是文章断了故事展不开,描写不细致。这些恰恰是记叙文的大忌。

3.积累:要想写好作文,必须有生活阅历,丰富生活阅历的途径,一是加强阅读:对中学生语文学习来说,好的报刊杂志有:《少年文艺》《美文》(下半月)少年散文、《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语文报》《满分作文》等,书籍主要读社会人生方面的特别是励志和爱的教育方面的。二是积累生活,做到一“看”二“记”三“悟”。

结束语:同学们,先打一个比方:考试作文就像服装大赛,服装大赛有主题,你设计的服装不合人家的主题宗旨,肯定要被淘汰;而写应试作文,也要先审准题。设计一件衣服,得有创意;写一篇作文,得有立意。作文的立意、材料、语言和书写三者最为重要,它就相当于衣服的设计创意、质地和颜色,这三者是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而作文的其他东西就相当于衣服的做工、装饰等等了。

4.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四

1、运用想象,恰当的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描写。

如写“公交车上人多拥挤”,你可以一句话写完,也可以像如下去写: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车的人气急败坏,下车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两相比较,当然是添加了这种想象性体验的描写更加生动。通过想象使作者直接进入特定的场景中,帮助我们生成无穷无尽可写作的精彩内容。当然这种清晰强烈的写作体验,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具备的,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触发学生的生活体验,真正做到“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从而打开学生写作的闸门。

2、细化动作,增加动作的,延长动作过程。

如表达“妈妈长时间看着我”之意,有的同学简单写成一句话:“妈妈长时间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而另一位同学不但写出了妈妈看的动作,还写出了我对妈妈眼神的猜想:

“妈妈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到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妈妈在找寻她自己的影子吗?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还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增加了动作的,同时也就增加了人物的情感,浓浓的母爱激荡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心理共鸣。

3、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前人评说先秦诸子文章,赞其“深于比兴”、“深于取象”,诸子文章即使议论一般的道理,也注意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比喻。这样才能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有形,达到绘声绘色,从而增强表达效果。如今,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更是令文章增色添彩。例如下面文段:

“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

这段文字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将静态的画面赋予了动态美,强烈的语势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拿鲁迅作品中对人物描写中的比喻来说:清国留学生盘的辫子像富士山,豆腐西施叉开着两腿像细脚伶仃的圆规,柳妈打皱的脸笑起来像一个核桃等等,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有关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作文表现力这一点,老师们平时关注的也较多,我就不再赘述。

4、扩展句子补充细节。

根据文章内容或情感表达的需要,在个别语句中灵活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从而丰富整篇文章的语言,避免枯燥乏味。

如扩句练习:她骂他混蛋。

①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语言)

②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动作)

③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神态)

④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心理)

随着语句的扩展,语言表达生动起来,让人有了身临其境之感,读来自己似乎也变得义愤填膺,而人物形象也如立眼前。

如何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4、“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5.中考记叙文写作开头13法 篇五

1.描形绘神式

文章在开头便描绘出主人公外貌神形方面的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当的表达方式,描绘出主人公外貌神形方面的特征,此为描形绘神式。

有个女同学在写《向大家介绍我》这篇文章时就用了这种写法:

站在你面前的是个初二学生,个子较高,脸型圆圆的显得有些胖,一对不大不小的眼睛上横卧着两道浓眉;血色不多的嘴唇经常抿着,下唇常有着比上唇突出的倾向,显出一副永远也不服气的样子,黑发理得短短的像个男孩子——这就是我。

2.开门见山式

文章一开头,就点明题旨,即开笔入题,此为开门见山。

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这样开头的:“我与父亲不想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便是开门见山:“我”思念父亲,最难忘怀他的背影,它凝聚着父子间深厚、真挚的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着全文。

如课文《秋魂》开头“人们啊,你可知秋天为何有一个丰厚的收获?因为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这里“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就成为全篇的文眼,课文以此为纲,从“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七个方面来歌咏秋魂,文眼可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按埋伏笔式

文章开头叙述了一些使读者一见字句便知主人公后来境况的一种方式,比如要写一个不幸的母亲,开头便可这么写:

25岁时,一场不幸的车祸,夺去她亲爱的丈夫的生命,留给她的是无尽的痛苦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读者一见开头片段,就会断定这个妇人在丧夫子幼的情况下,后来的情境会更加艰难,但为了把孩子培养承认,定会饱经沧桑,久经磨难,深深的爱子之情,崇高的母爱,体现于字里行间。然而,深深的慈母情换来的确实不幸的回报,真是太不幸了。

4.抒发情感式

文章开头时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抒发出强烈的情感,或表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流露出人世沧桑之间的伤愁,或显示出壮志难酬的悲切,或抒发出对社会新人的赞颂。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开头一段,作者以迫切的心情,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的深切感受,为全文讴歌我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伟大的牺牲精神而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使得全文情感凸现,令人动情,催人泪下。

5.欲扬先抑式

作者要达到称颂主人公的目的,开头便极力贬低主人公,说他这也不行那也不是,然后一百八十度转弯,从相反的方面,揭示出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质。此种写法,即欲扬先抑式。一个学生在写《我的父亲》一文时,为了塑造一个因小孩子不争气,成绩顶差,于是恨铁不成钢,对自己小孩子要求非常严厉,后阿里终使小孩子成材的父亲形象,便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方式。

我从小就恨我的父亲,父亲也同样恨我。

简短的两句,欲扬先抑,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恨,是因为父亲对“我”严厉要求,写父亲“恨”我,因“我”贪玩不争气。然而正是由于父亲对“我”的严厉管束,才使我改变了坏习气,学习进了步。这种开头式,可说妙极了。

6.对比映衬式

即开头运用对比手法,陈述两种于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情状,来衬托主人公某方面的优良品质的写法。

如习作《美丽的朝霞》一文叙写了以为纤弱而勇敢的姐姐,未救一误入车道的小男孩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博爱之歌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开头是:“我常常到西边山头,看那美丽的朝霞。我站在这里,望着远方想念着你——姐姐……”小作者由绚丽的朝霞想到正值青春年华的姐姐,想到她如朝霞般美丽的品质,过渡自然而不露斧凿之痕。

7.由物及人式

开头写记者看到一件所叙述主人公有关的物品,睹物思人,从而引起下文对主人公事件进行叙述的一种写法。这种写法在追叙昔人往事时用的很多。有同学在写《卖豆腐的小姑娘》一文时,开头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写法。

当我看到白嫩嫩的方块豆腐时,那位卖豆腐的小姑娘的身躯,就会从我的记忆深处跃现出来。

8.先闻其声式

指开头写主人公说的一句能表现主人公性格或心理特征的话,紧接着下文便是主人公出场内容,即先声后人的写法。鲁迅先生描写《故乡》中杨二嫂,《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出厂,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写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9.设置悬念式

文章开头叙写一些引起读者对主人公所从事件的发展和主人公命运满怀关切心情的语句,造成一种悬念。这种开头能激发读者急着往下看文的欲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如习作《“常胜将军”生死转》一文开头如下:“这常胜将军是何许人也?别忙,你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一开头很新颖有味,颇能吊人胃口,然后自然引出下文“常胜将军”生的威武,死的悲壮,并悟出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慎重,来不得半点浮躁”。很值得借鉴。

又如课文《枣核》开头的“再三托付”“蹊跷”使人觉得如此牵挂一枣核简直不可思议,非要刨根揭底,看它个水落石出不可。

10.渲染气氛式

文章开头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处特有的环境或景物,渲染出一种于主人公心情或命运相关的特有气氛。这种写法,即渲染气氛式。初中语文教材里,有很多文章运用了这种写法,如《七根火柴》《最后一课》《故乡》等。

如习作《美,向我走来》记叙的是一位受伤的小女孩由悲哀、暴躁走向坚强的故事。文章这样开头:“秋深了,梧桐的叶子飘然而落,凄凉地在空中打着旋儿。天空是灰色的,空气冷冷的。偶尔飞过一只麻雀,传来的也是无奈的叫声……”极力渲染了一种感伤,映衬出下文中的主人公遭遇不幸后的落寞、悲凉。

11.巧妙诗句,活泼流畅

一些文质兼美的或蕴含哲理的诗句、名言、谚语等如果引得恰到好处,能为文章增色不少,世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语言亮丽优美的诗句能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如习作《春天如诗》开头顺手拈来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是引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名句,自然地引出如诗般的春天迈着轻盈的步子走来。蕴含哲理的名言名句则能使文章显得厚重、有高度。

12.娓娓道出,顺理成章

以一种平稳的语调讲故事般地和盘托出,不显得故弄玄虚,不突兀离奇,能使读者感受到亲切、宁静。这话总手法常用于记叙故事情节明显的文章中,如小小说、寓言、童话等,显得落落大方。读者便自然沿着作者的思路去感受、去思考。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发生的地点、菲利普一家家庭背景,娓娓叙写他们拮据的家境,初步揭出他们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如此,后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故事情节顺理成章,耐人询问。又如课文《最后一课》《皇帝的新装》《盘古开天辟地》等。

13.挑起争端,初见端倪

“文似看山不喜平”。正如戏剧文学中的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生命,能揪住读者的心。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在文章开头猛地摆出一个矛盾争端,造成石破天惊之效,使文章显得跌宕起伏,有波澜。

6.中考记叙文写作「以小见大」 篇六

史连永

我中考的时候,正是热火朝天的夏天,隆隆的打麦机声,响遍全村的每一个角落。

中考的头一天,我家和邻居家的门口,已经堆满从地里收割的麦子,邻居家的打麦机也安置完毕,准备彻夜奋战,颗粒归仓。

母亲焦急得很,在屋子里转来转去,嘴里嘟囔着,这一夜怎么熬过?我在一旁,深知母亲内心深处的担忧。那时农村,把考学作为唯一的出路,也是一考定终身,今夜,明天,决定我的命运。

我小小年纪有一个毛病,一有重大考试就失眠。所以,如果邻居的打麦机隆隆响起,我就会彻夜不眠,第二天的考试不敢想象。

母亲来到邻居家。我从屋里隐隐约约听到门口母亲的好言好语。

邻居似乎不买账,他用一句话回绝了母亲:你见到咱村考上学的有几个?你家儿子还能考上学吗?不要你家儿子没考上学,也耽误了我家打麦子。邻居的话不无道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我村考上学的还真没几个。考学简直是抓大奖。

母亲苦苦哀求,邻居还是不同意。屋外母亲的声音大了,有点火药味儿。父亲自感不妙,出门把母亲劝回,父亲也劝阻母亲,不要对学习成绩不太突出的我抱太大希望,何必伤了和气。

母亲瞅着我,眼里充满执着和希望。母亲怔了半天,心结未解。叫来父亲,把粮食囤打开,装了一口袋麦子,颤颤巍巍,扛起麦子袋,起身蹒跚出门。我傻愣愣地望着母亲,我不知母亲这是做啥。父亲追了出去。过了好半天,母亲和父亲空手而归。

一会儿,邻居扛着那袋子粮食出现在我家门口。大嫂子,你这是做什么?明天我家再打麦子,让你家孩子睡个安稳觉,考个好学校。

后来,我才知母亲为了不让邻居打麦子,送给他们一袋粮食,作为交换。母亲的爱子之心,打动了邻居,邻居又把粮食送回来了。

那一夜,很安静,我睡得很香。当我醒来的时候,母亲拿着扇子睡在我的旁边,我知道母亲用扇子给我驱赶暑热,一夜未合眼,天明才小睡了一会儿。

苍天怜我,母亲盼我。我如愿考入了理想的学校,跳出了农门,有了城镇户口。那年代,多么光宗耀祖,意味着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母亲喜极而泣,摸着我的头,说了一句,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母亲的话深情而厚重,我内心更清楚,我的成绩完全靠母亲的支撑。

我来到了城市,参加了工作。遇到困难,总是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对我的不放弃,母亲在我的生命里注入了自信、勇气、希望。我会昂起头,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摘自 05月26日《齐鲁晚报》】

【精评·点拨】

本作重在“小事中见大情”!

小事:我考学前一天晚上,母亲为了让我能安稳睡觉,竟然扛着一袋粮食作为交换,请求邻居不要脱粒。大情:读罢此文,不禁热泪盈眶。感叹于母爱的伟大,感慨于母亲的坚持。爱子的深情、执著的精神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一介凡人,一件小事,通篇细微的描写,表现的却是大爱!是震撼灵魂的感动!达到了“滴水见光辉”的表达效果!

【二】小小牵牛花

王淑萍

每当到奶奶家,就不由地停下脚步,看看墙角下,无人播种,却一天天追求生命,执着生长的小野花。

它,是墙角的一株小野花,一株不经意间也会诠释生命的植物,它不知是随风飘来的,还是被人们无意洒落下来?孤独地蹲守在墙角,默默无闻,静静地等待。看,它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它掀翻阻止它的砖块,吐出自己的新绿。

原来,这小野花,人们都称它为牵牛花,它花开简约,却不显单调,姿态俏丽艳美,也无一点媚俗之气。有人这么说,牵牛花似临风玉立的美人,只要有裸露的土地,就可以看见它纤巧的藤蔓和美丽的花朵。它不需要花园般的环境,却有一份随遇而安的情怀,以一颗从容的心态守望着大地。瞧,它盛开在人们的眼前,盛开在充满希望的春天里。

瞧,这些灵巧、娇嫩的小花朵多么可爱。一到奶奶家,我就蹲下来抚摸着它们的小脸庞,此时此刻,忽然感到这些富有灵性的牵牛花,也在对我微笑,一个个张着小嘴,争先恐后地想要对我诉说什么。

就在这时,一个小女孩站在这一朵朵牵牛花前,笑眼弯弯,小手点点,竖着耳朵仿佛倾听着什么?

“你在听什么呢?”我好奇地问这小女孩。

“当然,是听花开的声音。”小女孩说。

哈哈,花开怎么会有声音呢?小女孩说:“妈妈说我长得像花朵一样美丽,就是有一个缺点,总爱在人面前炫耀自己美丽,成了骄傲的孔雀了,妈妈让我听听花开的声音呢,这不,我来了呗。”

我明白了小女孩妈妈的用心,便问小女孩:”你听到花开的声音吗?”

“没有,奇怪,阿姨,怎么没有声音?”

“孩子,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因为花朵不想因自己的开放美丽而吵着了别人,妨碍了别人,它只希望自己的美丽悄悄地去美丽别人,用自己的芬芳悄悄地去芬芳别人。”小女孩听了我的的话,拍着小手,似乎明白了什么,她看了看那朵朵含苞的花朵,又看了看周围己开放的几朵花,对我说:“阿姨,我真听见花开的声音啦!”

我拉着小女孩的手说“花在说什么呢?”“花在说,自己开放美丽,不要只顾着自己,更要想着如何去美丽别人。阿姨,我说的对吗?”

说着,小女孩欢快地一蹦一跳,甩着两个小辫子跑远了。

看着小女孩渐远的身影,我笑了,多么可爱的孩子,有花一样美的心灵。此时,我的心境由此无限放大,深有感触,生活中原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祝愿她,像花一样漂亮,悄悄开放,像牵牛花那样,不怕艰难,顽强执着,有着一股不达理想誓不休的毅力,茁壮成长。

是啊,牵牛花,它不邀宠,不献媚,不矫揉,不造作,当放则放,当收则收,扬长避短。它不需要人们特意照料,一粒种子随风而来,落在土地上,便开出美丽的花朵,芬芳、点缀每一个角落。

小小牵牛花,像一排漂亮的小喇叭,笑靥可人。小小牵牛花让我知道了生命不止是一种色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就像它们一样,无论环境如何恶劣,它都有支撑自己的信念和勇气,努力绽放……

【摘自月29日《盐城晚报》】

【精评·点拨】

本作重在“小事中见大理”!

小事:从小小的牵牛花写起,它不知从哪儿来,孤独地蹲守在墙角;它花开简约,却不显单调;它不需要人们特意照料,落在土地上,便开出美丽的花朵。文章通篇叙写普通的牵牛花平凡地生长却不平凡地开着花朵,用自己的美丽悄悄地去美丽别人,用自己的芬芳悄悄地去芬芳别人。大理:“忽然感到这些富有灵性的牵牛花,也在对我微笑,一个个张着小嘴,争先恐后地想要对我诉说什么”,自然引起下文小姑娘俯首细听花儿的声音,从而顺理成章地揭示主旨。告诉读者生命都应该有自己的色彩,有支撑自己的信念和勇气!

大自然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细心观察,深入思考,总能于细微处见伟大!

【中考链接】

环保的责任

环保是什么?是捡起一张废纸的弯腰;

环保是什么?是关紧滴水龙头的旋转;

环保是什么?是关闭一盏电灯的声音;

环保是什么?是不乱伐一棵树的责任。

“咳咳!”我咳嗽了几声。

这时的我已经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现在我正望着窗外的一棵参天大树,不禁想起我而立之年时的一件刻骨铭心的事。

那时我心中只想着“赚钱”,脑袋也被这股劲冲晕了头,竟干起了盗朩。

几周后,我把离家不远的几座小山作为“钱的源头”。

第二天,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大地上,远处山丘还沉浸在朦胧之中。我已经扛着磨得比纸还薄,用了斜面原理的斧头推着小车上山去了。

走在小道上,我心情好得不得了,心中只有红钞。现在就是牛粪摆在我面前,也会觉得比香水还香。

走到了小道尽头,点燃了一根香烟,稍作休息,心中充满了神圣感。

我选择了一棵相当粗壮的大树。

我起身,拿起斧头,一步一步地逼近大树。大树似乎变成了我的敌人。

似乎过了好几个小时,我来到大树前。如果这时刮起风,那便是腥风;如果这时下起雨,那便是血雨。

只见我左脚向前一步,斧头举过头顶,发力,砍!说时迟,那时快,斧刃把树干砍出了一条深深的伤痕。我费力地把其拔出,又是一砍!只听“刷”一声,大树被拦腰截断,远处一群鸟儿被巨响吓飞了。

我心中充满了喜悦,简直水泄不通。又有七八根树倒下,又有七八群鸟儿吓飞。我欣喜若狂。

正当我在砍第十棵时,一只啄木鸟从树上飞了下来,停在我头上,拼命啄,一边还自言自语:“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我被啄得皮开肉绽,把啄木鸟赶到了树上。

“你干什么?”我质问道,“坏我的好事。”

“是你在乱伐树!”啄木鸟应道。

“什么叫乱伐树?我这是为了生存呀!”

“你要生存,我们就不要生存啦?再说,没了树木,导致生态不平衡,你也活不成!”它气愤地说,“现在人们已经在保护树,还在植树。而你,却不为地球着想,地球的环境如果崩溃了,我们所有生物都活不成!环保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呀!”

“哐啷!”我手中的斧头掉在地上,心中充满了羞愧,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而羞愧。

现在,我已经老了,但环保没老。它,还是一样。以前,现在,都一样,永远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点评】

本作重在“小角度中见大社会”!

小角度:本篇中考满分作文以一只斧头的口吻,写它携着锋利的斧刃“一展身手”砍倒大片树木,然后一只啄木鸟斥责他,让他羞愧难当,“现在,我已经老了,但环保没老。”

大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以前,现在,都一样,永远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文章以小见大,从一个小角度来反映一个社会大问题,号召人们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要注意环保,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通过对“醉阅读”两篇文章的欣赏和中考作文的学习、借鉴,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以小见大描写手法的魅力实在是不寻常,能于滴水中见光辉,可从草木中悟真情。我们平时进行作文备考训练,要有意识地进行以小见大手法的强化训练,让它真正成为中考作文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下面是一篇运用以小见大法挑战中考满分作文的学生习作,通过阅读此文的原文和升格文,我们会对以小见大手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并从中得到启发。

【我来挑战】

让出的麻辣烫

天,泛着黄昏,给人以干燥的感觉,历史的封印再次开起,爱的火焰将被滚烫的麻辣烫点燃。【开头通过环境描写来引出事情的叙写,描写看似优美,细细推敲,“爱的火焰将被滚烫的麻辣烫点燃”略显突然,衔接不自然。】

放学了,我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提着书包走出了校门,我眼望四周,看苍天,无意间看到了爸爸。【看苍天,要有对天色的描写,来衬托下文对爸爸的刻画。】天啊,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真的吗,我没做梦吧!【为什么我觉得这好似做梦?作文中要有叙写。】我心中想,我三步一大迈,五步一小迈向爸爸走了过去。原来真的是爸爸,于是爸爸便带我去十里香吃东西。

我推着自行车跟着爸爸唠嗑,不一会到了“十里香”。【为什么一定要来到“十里香”?】

我撑好了车便紧贴着爸爸走了进去,爸爸从储冷箱中拿出我爱吃的海带,火腿肠,豆腐干,给了那位阿姨。阿姨很快就帮我们弄好了,一只黄色的碗,淡白的汤,朱红色的勺子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伸出手拿起了勺子先喝了一口汤,鲜鲜的,淡淡的,爸爸舀起旁边的辣椒酱向碗里拌了拌。【一系列动作描写流畅、真实,如在眼前。】

当我吃得热火朝天时,却见爸爸憋红了脸,双眼凝视着不远处,我边往嘴里舀汤边看着爸,【显然爸爸是辣椒放多了,文中没有交代。】说:“爸,我吃不下了。”“再吃些。”爸皱着眉把碗推到了我面前。【我和爸爸相互退让,那是两颗心的碰撞,因此要对心理描写进行描写。】我只好做做样子捧起碗来直接往下罐,当然,我不是真喝,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想来我还有点当演员的天赋,天才乃是挖掘出来的。

“好了,爸!我饱了,剩下给你吃吧。”我说。随即我便把碗推到了爸爸面前,爸爸往碗里看了看,便喝了起来。【还可以对爸爸进行神态描写,来表现爸爸对孩子的关爱。】看着爸爸喉咙来回波动,我也情不不禁地渗出了一口唾沫,没想到我也亲身体验了回“口水直流三百尺”。只见爸爸放下碗,说:“还有点,你吃吧。”随即便再次推到了我面前,“嘿,小碗碗你来了,欢迎光临。”我心里想着,可又不想表现出一种迫不及待的`样子,便说:“爸,我吃饱了。”“你吃吧,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为了不让爸爸失望,我反复考虑,深思熟虑,最后,我慢慢地拿起勺子,装出不慌不忙的样子吃完了麻辣烫。【此处应该突出一只碗、两个人、一段情,来水到渠成地揭示主旨。】

过了会儿,我们就回家了。

天已不光亮,但麻辣烫却依然光亮,它仍然在不断燃烧着爱,温暖着那两颗赤诚火热的心。【让的是“麻辣烫”,表现的是父子的爱。巧妙揭示主题,耐人寻味!与开头呼应,点明题目!应继续升华父爱主题,脱离个案的父爱,上升为普遍的父爱。】

【点评】

这篇习作旨在以小见大,通过对父子俩在十里香吃麻辣烫过程中相互谦让的小事的叙写,来表现父爱子、子爱父的大情。但对小事的叙写缺少更细致的描写、更细微的刻画,感染力不够,略显粗糙;大情没有升华、深化,略显肤浅。

【升格指导】

文章的材料选得很好,最适合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主题。建议凸显开头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增加父子俩在十里香谦让过程中的心理描写,放大作文结构上的亮点,推敲事情发展过程中过渡语的准确性。只有描写更细腻、记叙更真实、叙写更流畅,读者才能从小事中自然悟出真挚的亲情。结尾要巧妙升华主题,才更能于小事中见大情。

【挑战成功】

让出的麻辣烫

一碗麻辣烫,两颗滚烫心,温馨的退让,无尽的挚爱!

——题记

天,泛着黄昏,给人以干燥的感觉,辣辣的,烫烫的!页页日记被记忆的风儿吹起,历史的封印再次开起,爱的火焰将被滚烫的麻辣烫点燃。

放学了,我像往常一样提着书包走出了校门,眼望四周看苍天,天色已晚,哼着歌,我不疾不徐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蓦然间,看到爸爸站在不远处的树下。天啊,这是真的吗,我没做梦吧!要知道,爸爸从来不到学校接我的,为此我还发过牢骚啊!我三步一大迈,五步一小迈向爸爸走了过去。原来真的是爸爸,爸爸摸着我的头,满是关爱地笑着说:“爸爸今天专门陪女儿去最喜欢的十里香吃麻辣烫!”我依偎在爸爸身边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推着自行车跟着爸爸唠嗑,不一会到了“十里香”。

我撑好了车便紧贴着爸爸走了进去,爸爸从储冷箱中拿出我爱吃的海带,火腿肠,豆腐干,给了那位阿姨。阿姨很快就帮我们弄好了,一只黄色的碗,淡白的汤,朱红色的勺子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伸出手拿起了勺子先喝了一口汤,鲜鲜的,淡淡的,爸爸舀起旁边的辣椒酱向碗里拌了拌。

当我吃得热火朝天时,却见爸爸憋红了脸,双眼凝视着不远处,我边往嘴里舀汤边看着爸,看着爸爸的碗——辣椒放多了,望着爸爸尴尬的深情,我笑了,说:“爸,我吃不下了。”“再吃些。”爸皱着眉把碗推到了我面前。我只好做做样子捧起碗来直接往下罐,当然,我不是真喝,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想来我还有点当演员的天赋,天才乃是挖掘出来的。

“好了,爸!我饱了,剩下给你吃吧。”我说。随即我便把碗推到了爸爸面前,爸爸往碗里看了看,便喝了起来。碗里的汤显然解渴、祛辣,爸爸狼吞虎咽地喝着,看着爸爸喉咙来回波动,我也情不不禁地渗出了一口唾沫,没想到我也亲身体验了回“口水直流三百尺”。只见爸爸放下碗,说:“还有点,你吃吧。”随即便再次推到了我面前,“嘿,小碗碗你来了,欢迎光临。”我心里想着,可又不想表现出一种迫不及待的样子,便说:“爸,我吃饱了。”“你吃吧,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为了不让爸爸失望,我反复考虑,深思熟虑,最后,我慢慢地拿起勺子,装出不慌不忙的样子吃完了麻辣烫。

过了会儿,我们就回家了。

天已不光亮,但麻辣烫却依然光亮,它仍然在不断燃烧着爱,温暖着那两颗赤诚火热的心。

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我们要学会珍惜,学会豁达,学会理解,理解父亲,理解人生……

【点评】

升格后的作文在文前增加了工整凝练的题记,力求结构上更新颖;加强了文中更为细致的描写,如“我依偎在爸爸身边高兴得连声叫好”等等,力求描写更加饱满,使得描写更细致、刻画更细微,结尾引用高尔基的话升华主题,通过对父子俩在十里香吃麻辣烫过程中相互谦让的小事的叙写,来表现父爱子、子爱父的大情。

【学有所得】

下面我们以课文中的例子来诠释以小见大这一手法的应用。

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于尺水中见波澜,于草木中见真情。

一、捕捉细小情节,于小事中见大情。生活中不乏蕴含着大情的细小情节,需要我们用心感受、用心捕捉。重视细小情节,于细微处见大情,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要于细微处见事物的大情,往往是通过其细部特征传达出来的,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体现出的道理就越深。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通过细小情节表现大情的范例。如体胖的父亲在车站为“我”买橘子时,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通过这些细小情节的刻画,生动地勾画出父亲的高大形象,表现感人至深的父爱。

二、聚焦凡人小事,于小事中见大理。生活丰富多彩,选材贵在典型。运用以小见大手法写作时要聚焦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选取最能表达主题的素材进行真实记叙,人物不要顶天立地,但要真实;事情不要轰轰烈烈,但要典型。如莫怀戚的《散步》给人以小见大之美,作者取大于小之中,取万里于咫尺之内,似乎让我们看到的不是这个散步的小小生活画面,而是一个广大的世界;感到的也不只是一家四口人的小事,而是关系到时代的大事。激发读者于感动之中去感悟尊老爱幼的大道理。

三、观察自然景象,于小角度中见大社会。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尤其要注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一草一木,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从中找到共鸣,找到富有深刻含义的东西。杨朔的散文《荔枝蜜》,作者以小见大,通过仔细观察,结合情感变化,借赞蜜蜂,热情讴歌了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人民和我们欣欣向荣的伟大祖国,作者愿意像小蜜蜂一样忘我劳动,作者所托之物虽小,但所言之志却不凡。

【作文特训】

上一篇:体育系思想政治工作机构组成及职责分工下一篇:党组织转出转入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