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课文

2024-08-20

草原的课文(精选13篇)

1.草原的课文 篇一

语文课文《草原》的疑点解析

1、第一自然段中哪句最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

我们认为“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最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因为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原,处处感到新奇,对满眼翠绿感到惊讶,总想久久站在那里把草原景色看个够。为了抒发自己当时的感情,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小诗来抒发。这里作者想低声吟诵,充分表现他当时愉快的心情。

2、作者快到目的地时又看到了哪些景象?

作者除看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美丽外,还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同时看到了牛羊马群。再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

3、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如:“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迂回,有点曲折,不是直线。用玻璃带来形容河,非常生动、形象。“河”后用的是感叹号,说明在草原上河的重要性,因为有了河,才能有人家,才会有牲口。再例如:“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小丘地势比较高,疾驰马群飞快跑过来容易发现。主人们穿着民族服装,骑在疾驰的马背上,衣襟、绸带迎风飘舞,远看确实如同一条彩虹。这样写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充分说明了主人的欢迎是多么隆重而热烈。

4、你能简要地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能充分展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人场面?

我认为下面几个场面最能展现蒙古族和汉族的深厚感情和不忍心分别的情景:第一,主人们来到几十里外隆重而热烈地欢迎远道的客人;第二,蒙古包外,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第三,蒙古包内主人热情款待:倒奶茶,摆奶豆腐,端上手抓羊肉,相互敬酒;第四,主客们竞相歌舞,特别是蒙古族小伙们套马、摔跤表演,姑娘们民族舞蹈。

5、课文哪些内容是静态描写,哪些内容是动态描写?

课文中作者看到草原秀丽景色是静态描写,主人远道欢迎客人,蒙古包内外的热情款待是动态描写。

2.草原的课文 篇二

1 影响草原退化的因素

根据以往草原退化的事件来看, 影响草原退化的因素不尽相同, 由多种因素而引起, 但总体概括起来, 可以发现人为的因素在草原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扮演着“罪魁祸首”的角色。人为的破坏和过度放牧等因素, 致使草被裸露, 生态环境恶化, 从而打破了草被自我修复的生态平衡能力。对于人为的因素, 具体概括有以下几点:

1.1 过度放牧, 致使草被失去自我修复能力

过度的放牧, 超载式的畜牧, 大大超过了草原自身的容载量, 以致草被受到毁灭性的损害和破坏。天然的草原有一个显著的特征, 就是可再生性, 一旦草原的可再生性无法形成, 草原就会退化, 甚至变成荒漠。而盲目的放牧, 不顾草场畜牧的容量, 进行着一种“只取不予”的掠夺式畜牧, 对草原的破坏影响极大, 甚至有时草原开始退化了, 仍未引起畜牧人和相关责任人的关注, 而且还不断增加牲畜数量, 从而走进了“牲畜增加—草原退化—继续增加牲畜—草原加剧退化”的恶性循环圈。据相关资料统计,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 内蒙古自治区左旗牧区的牲畜数量由20万只 (头) 增加到了120万只 (头) , 增长了500%, 而每万只 (头) 的牲畜草原产量由7623kg下降到2081kg, 下降了约73%, 超载率达到了24%左右。由此可见, 过度放牧将引起草原退化。

1.2 不合理的开发草原牧区、半农半牧区

在对草原牧区、半农半牧区进行开发时, 其方式多为粗放型, 不合理的开发草原牧区和半农半牧区, 也是草原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草原牧区进行畜牧开发, 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燃料问题。在牧区, 牧民通常依靠牲畜的粪便和干柴来取火供暖, 以粪便和干柴作为燃料是直接“就地取材”, 对草原的破坏影响极小。但是, 由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人口的过度增加, 生活燃料需求的增加, 直接引起了草皮被作为燃料, 甚至以砍伐草原的乔木、灌木等作为薪柴, 这对草原生态的破坏影响极大。

此外, 某些高海拔地区的草原生长着大量的中药材诸如甘草、麻黄等, 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人们开始对草原进行大肆地“搜刮”。每年春季到来, 大批地牧民出现在草原进行乱肆的采挖, 结果导致了草原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对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形成了“火上加油”的态势。

1.3 鼠虫与毒草, 造成双重破坏

鼠虫与毒草, 对草原植被形成了双重破坏。草原之所以发生鼠虫灾害, 主要是由于干旱的气候与草原开始退化后引起的。鼠虫灾害的发生, 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植被基础上引起的, 干旱的气候为鼠虫的大肆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一些开始退化了的草原更容易遭致鼠虫的破害。据统计, 近年来鼠虫灾害在草原上频频发生, 并且危害面积日益扩大。虽然每年国家都采取相关的化学和生物防治措施, 但由于经费的不足或不到位, 常常使本应防治的草原没有得到防治, 从而使鼠虫轻易地就毁坏开始退化的草原, 而这些没有得到及时防治的草原面积在已经被鼠虫损害的草原面积中占据到10%的比例, 其比重令人心疼。

此外, 毒草对草原植被的破坏也是不小的破坏因素。天然草原上分布着有毒草物如醉马草、狼毒等, 这些毒草根系发达、返青早、生命力极强, 并有较强的排他性, 常常对周围的牧草形成“攻击”的态势, 使牧草难以得到正常的生产, 甚至根本就“排斥”了牧草。这样以来, 草原植被的利用率就大大降低了, 草原生态系统也被严重破坏。

2 加强草原建设、遏制草原退化的对策

2.1 推进和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

推进和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 实行有偿承包使用, 理

顺草原管理体制, 合理利用草原, 防治“草原无主、放牧无界、使用无偿、建设无责”, 使草原的管、建、用同责、权、利相结合, 适应现阶段家畜私营的形式。各级政府、领导、业务部门要依据《草原法》, 全面彻底地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 健全投入机制, 明确建设责任, 真正做到“谁承包、谁建设、谁受益”。

2.2 以草定畜, 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以草定畜, 以畜定草, 严格控制牲畜数量, 加强草原围栏建设, 实行划区轮牧。坚持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科学合理利用草原, 用养并举, 通过一系列的人为措施, 来维持并逐步提高草场生产力, 使牲畜得以稳步发展。

2.3 充分发挥夏季草场, 发展季节畜牧业

依据草原的季节分布特点, 充分利用夏季草场的牧草优势, 适时转场轮牧, 发展季节性畜牧生产, 扩大出栏率和商品率,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农牧民收入, 还可以有效减轻冬春草场的放牧压力, 防治草场进一步退化。

2.4 加大鼠虫害防治和毒草防除力度

3.草原枭雄——草原雕 篇三

草原雕是唯一栖(qī)息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开阔草原地带的鹰类,因为它英勇善战,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被当地人们所神化,在崇尚武力的蒙古族看来,它们是勇敢威武的象征,因而成为人们敬仰崇拜的对象。

雌性草原雕和雄性草原雕的外表相差很多,极易被人们分辨出来,雌鸟体型大于雄鸟,全身为褐色;雄鸟上体深褐色,尾巴黑褐色夹杂着灰褐色的横斑,羽毛的边缘是白色,下体为暗土褐色,嘴和趾均纯黄色,爪黑色。

草原雕白天活动,夜晚休息。主要猎食大量啮(niè)齿类有害动物,比如野兔、黄鼠、跳鼠及田鼠等,有时也会吃动物的尸体。因此,它们在填饱自己肚子的同时,也保护了草原的生态系统,减少了啮齿类动物对草地的破坏,使牧草健康地生长;而且它们吃掉那些传染疾病的鼠类,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传播,保持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它们是很有时间观念的动物,一般每天早晨7点到10点和傍晚出来狩猎,因为它的食物兔子、老鼠等在这个时间段最活跃。草原雕主要采用“守株待兔”式的捕猎方式,它们一般会长时间地站立在树上、地面上或低飞在空中,紧盯着猎物的洞口,只要猎物一出现,它们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过去,弹指间就抓住猎物了。当然,它们还有其它的捕猎方式,瞧,它们翱(áo)翔在空中,眼睛紧盯着地上,寻找猎物的身影。只要猎物被它相中,它就会“嗖”地飞过去,猎物还没等反应过来,就已经成了草原雕的俘虏。

模范夫妻

草原雕是动物界的模范夫妻,它们共同养育子女。每年4~6月是草原雕的繁殖期,在生宝宝之前,它们会在悬崖、山顶、小山坡等选择合适的地方建立巢穴,然后用树枝搭建浅盘状的巢穴骨架,接着在巢穴内铺上枯草茎、草叶、羊毛和羽毛等柔软的物品,一切就绪,它们就准备迎接宝贝的到来了。

草原雕每窝产卵1~3枚,一般为2枚,产出第一枚蛋后就开始孵卵,夫妻两鸟轮流孵卵,一般要45天左右才能孵出小鸟。

4.草原课文预习教案 篇四

(学生看录像:草原风光图。)

(反思:用录像的画面展示草原美丽的风光,引人入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同时,让学生感知草原的美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和衔接。)

2、天涯碧草,美如画卷,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中。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围绕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去着重体会动态描写,感受蒙汉情深。

(反思:用诗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点和审美点同时展示,教法新颖、独特。)

二、体会诗句中的动态描写,感受“蒙汉情深”

1、请轻声读诗句,找出诗句中的动态描写?

学生找,齐读:“话斜阳”。

2、读到这儿,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学生大胆想象画面,进行描绘。

(反思:朗读诗句,展现画面,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

三、体会“迎客”中的动态描写,感受“蒙汉情深”

1、从刚才你们描绘的画面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蒙汉情深”?

生答: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2、让我们随着老舍爷爷的笔触,到内蒙古大草原,去看看蒙古族人民迎接远客的热烈场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第五句话,勾出最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3、下面,我们用上节课学习句子的方法分小组自学这两句话。

课件出示: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处欢迎远客 。

小黑板出示学习方法:

1、自读句子。

2、找出动态描写的词语加点。

3、理解词意。

4、感情朗读。

4、个人汇报展示:(学生回答自己体会的动态描写词语,并作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词意由具体到抽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你从“群马疾驰”这个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你能把“群马疾驰”这个词语的意思完整地告诉大家吗?请用同样的方法,体会感悟“襟飘带舞”、“飞过”。

师:我们从“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感受到草原景美、人美、情更美!我们又从“像彩虹一样向我们飞过来。”再次感受到草原色美、形美、情更美!

5、齐读课件上的两句话。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完全感受到蒙汉人民多么情深意切。刚才你们找的其它句子,也能表达这种感情,我们一起来读。

5.草原课文教学实录 篇五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歌曲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生欣赏视频。

师:歌曲描述的是什么地方?

生:是美丽的大草原。

师:谁去过大草原?能描绘一下你看到的草原吗?

生1:我见过的草原是碧绿辽阔的。

生2:我去过草原,那里遍地的牛羊吃着青草,非常悠闲,在回味大草原的美丽。

生3:我感觉草原风景非常优美,人们在那里生活的美好而快乐。

师:是,同学们对草原的了解可真多,那你知道在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

【出示“草原分布图”】

师:请同学们看这里,这是我国的草原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草原主要分布在(指大屏幕上出示的中国草原分布图)

生(齐):内蒙古地区,青海地区,新疆地区,西藏地区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本单元“走进西部”的第一站,内蒙古大草原。准备好了吗?上课。

生(齐):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一、谈话导入。

师:五十年前,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参观访问,记录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

【板书:草原老舍】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1 草原

师:老舍,已经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作家了,谁来说说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文章?

生:我们还学过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

师:老舍先生还写过很多的文章,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家。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

师:好,那就让我们赶快来学习课文吧。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吗?

【出示词语】

渲染 勾勒鄂温克

天涯 低吟襟飘带舞

马蹄 礼貌拘束

羞涩 摔跤偏西

师:自己读一读。谁愿意起来读给大家听?(指名一人读一行)

生1:渲染勾勒 鄂温克

生2:天涯低吟 襟飘带舞

生3:马蹄礼貌 拘束

生4:羞涩摔跤 偏西

师:真不错,全读对了。老师这里还有一组词语,你会读吗?

【出示词语】

内蒙古 好客 同行似乎

师:(指名读词语)读了这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词语中,都含有多音字。

【出示“蒙”的三种读音】

蒙mēng:瞎蒙(胡乱猜测)

蒙méng:蒙蒙细雨

蒙měng:内蒙古

师:对,同学们来看这个词(指“内蒙古”),“蒙”字还有两个读音,请你来读一读。

(生读其他两个读音)

师:在本课中,这个字读——

生(齐):měng

师:三声,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生(齐)内蒙古。

师:还有一个词也比较特殊(指“同行”一词),这个词既可以读“同行xíng”也可以读“同行háng”,那我们如何区分它的读音呢?

【出示词语意思】

同行xíng:同路。例如:携手同行。

同行háng:同行业,同行业者。

师:老师通过查字典,了解到了它的意思,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相信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这两句话就难不倒大家了。自己读一读。

【出示句子】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歌来。

我和妈妈是同行,我们都是医生。

生1:我们同行xíng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歌来。

生2:我和妈妈是同行háng,我们都是医生。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师:词语同学们都掌握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草原。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我认为课文主要讲了三方面内容,第一部分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的美丽风景。第二部分是课文的2、3自然段,写的是蒙古人民迎客的场景。第三部分是课文的4、5自然段,主要写了客人们与蒙古人民联欢的情景。

师:你总结的很好,老师想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第一部分我们可以说是“草原风光图”,谁能像老师这样概括出课文的第二、三部分?

生:第二部分可以说成是草原迎客图。

师:谁来说说第三部分?

生:第三部分可以说成是草原联欢图。

【相机板书:风光图迎客图联欢图】

四、品读感悟,体会草原之美。

师:好,就让我们赶快走进这草原风光图,去领略一下她的无限魅力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老舍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出示“阅读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老舍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生默读自学,师巡视。

师:真不错,不少同学们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我体会到了草原的空气很好,从“比别处的”“清鲜”和“明朗”体会到的,“比别处的”就是和城市相比,空气更加清鲜,天空更加明朗,我感受到老舍先生也被草原清鲜的空气陶醉了,所以他说“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出示句子】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师:有同学想给你补充,你来说。

生:我想补充一下,“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这一句。作者在来之前一定听说过草原的天空湛蓝美丽,来之后亲眼见过感觉比先前听说的还要美,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美,所以作者说“更可爱”,而且“空气是那么清鲜”大家都知道,在城里一般空气都是污浊的,工作有压力,所以作者来到草原之后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师:愿不得作者总想——

生(齐):高歌一曲。

师:看来作者当时心情一定是非常——

生(齐):愉快。

师:你能体会着作者当时的心情来读一读吗?

生1读

生2读

师:接下来,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体会到草原非常碧绿,我从“一碧千里”这个词语体会到的。

师:体会的真好,草原非常碧绿。谁还想谈谈你的理解?

【板书:碧绿】

生1:我来补充,我还从“一碧千里”这个词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因为老舍先生写到“在天底下”,老舍先生认为在天底下全都是草原,说明草原非常的辽阔。

生2:我想补充,老舍先生写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可以看出在老舍先生眼里天有多大,草原就有多大。

师:是呀,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绿色,我们从“一碧千里”这个词不仅体会到了草原碧绿而且还很辽阔。

【板书:辽阔】

师:请大家再看这句话“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

生:视线模糊,看不清楚。

师:老师在字典中查的意思和你一样,为什么在这里说“并不茫茫”?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谈你的理解吗?

生1:前面说“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说明空气非常新鲜,非常干净,能见度非常高,远处碧绿的草原也是清晰可辨的,所以说“并不茫茫”。

生2:“一碧千里”说明在千里以内,万里以内草原都是碧绿色的,“而并不茫茫”说明视线清晰,并不模糊。

师:哦,这里的千里指的是一千里,一万里吗?

生:不是,指的是“全都”的意思,在老舍先生的眼里草原全部都是绿色的。

6.一线教师《草原》课文赏析 篇六

——《草原》课文赏析郑玲莉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脉络清晰:作者按照进入草原之后的所见所闻的先后顺序,依次描述了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等场景。

妙用比喻:“用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比喻草原上的羊群;用“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来比喻小丘;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来比喻河;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族同胞。比喻恰当生动、色彩明丽,使景物如在眼前。

移情于物:“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是因自己被草原美景所陶醉而移情于物。

动静分明:天空明净高远、地上一碧千里的静态美表现了蒙古草原的地域辽阔;热情远迎、激情相见、盛情招待、联欢话别等热烈欢腾的场面描写表现了蒙族同胞的热情豪爽。

7.草原的课文 篇七

赵雅丽今年31岁, 活泼开朗, 瘦小的身材显得十分干练, 一双大眼睛清澈明亮。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她的嘴角始终挂着微笑, 带给人一种自信、乐观、积极的感觉。

赵雅丽2003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技术专业, 2004年通过招考进入天祝县抓喜秀龙乡畜牧站工作, 2008年调入天祝县草原工作站。参加工作以来, 她扎根基层, 一直在草原生产和保护的第一线从事退牧还草、治虫灭鼠、草原防火、资源监测等各项草原技术工作。她严谨求实, 兢兢业业, 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她参与完成的《天祝县无鼠害示范县》《天祝县退牧还草工程》《天祝县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工作通过省农牧厅验收。全省第二次草原资源普查工作启动以来, 为了早日完成普查任务, 她全程参加野外调查, 克服重重困难, 尽职尽责、心无旁骛地忘我工作, 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积极进取

参加工作以来, 不论工作多么繁忙, 她都始终没有放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通过潜心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并多次在国家级权威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012年10月, 她通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进入草原监测股工作。草原监测是一项时间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虽然她以前也参加过资源调查工作, 可是真正负责草原监测, 她却还是个新手, 为了能够尽快熟悉工作, 她认真学习相关技术规范, 虚心向老同志请教, 对工作由陌生到熟练, 很快完成了角色转换。她以高标准、严要求来锤炼自己。

全省第二次草原普查工作全面启动, 天祝县草原站对此次草原普查工作高度重视, 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 单位领导亲自找她谈话, 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并抽调10名技术骨干组成普查外业工作组, 全县草原普查的重担落到了她这个上岗仅半年多的监测股长的身上。在参加完省草原普查启动暨技术培训会回来的路上, 她便开始思考怎样做好这项工作。要知道许多老同志都是生平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草原普查工作, 而自己却要全面负责这次工作, 她深感领导对她的信任和期望, 更觉得自己担负的责任重大。回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恶补草原普查的技术要领, 弥补自己相关知识的不足, 同时也为顺利开展普查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在单位她查阅有关技术资料, 温习草原调查的技术方法, 每天晚上一进家门, 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认真研读《甘肃省第二次草原资源普查大纲》和《甘肃省第二次草原普查技术规程》。经过一周的努力, 她基本掌握了这次草原普查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规范。在她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 2013年7月20日至21日, 甘肃省农牧厅将天祝县草原站确定为协办单位, 与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共同在天祝县抓喜秀龙草原举办了“甘肃省草原资源普查外业工作培训班”。培训班上, 赵雅丽和她的同事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副院长张德罡教授和省草原总站草原资源普查办公室何毅研究员的现场指导下, 与省草原推广总站的技术专家们一道为来自兰州、金昌等7个市州的近4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草原普查外业调查的现场演示。培训期间, 她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虚心向专家请教, 积极与同行交流, 刻苦钻研不断实践, 补充了很多的专业知识, 全面掌握了草原资源普查外业操作中样地设置、样方选择、样方的观察测定、表格的填写、野外常见植物的识别、标本的采集等技术要领, 为按时完成全县草原资源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吃苦耐劳尽职尽责严谨认真

天祝县是甘肃省八大牧业县之一, 全县草原总面积达638.13万亩。此次草原普查涉及到抓喜秀龙、松山、毛藏等19个乡镇。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面广, 任务异常艰巨。为了取得真实详尽的第一手数据资料, 赵雅丽全程参加了外业调查工作。她是他们调查组唯一的女同志, 但是她从来不提要求, 不讲特殊, 对工作没有丝毫的懈怠。野外调查中, 她与其他同事一道跋山涉水、风餐露宿, 渴了饮几口山泉、饿了啃几口大饼;经常是天刚亮就出发, 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来。他们克服重重困难, 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样点的调查任务。天祝县地貌复杂, 山大沟深, 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有时为了调查一个样点, 要连续坐四五个小时的车才能到达调查地点;有的点分布的很偏远, 连路都没有, 只能靠徒步前进, 有时甚至要行走五六个小时才能到达。

在毛藏乡调查的时候, 有一个样点分布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黑沟, 道路崎岖艰险, 她们徒步行走了10多公里的山路到达了毛藏河。由于连续多天下雨, 昔日溪流潺潺的毛藏河突然水位暴涨, 异常的湍急, 挡住了大家的去路。其他男同事都劝她别去了, 让她稍微休息一下, 可是她说什么也不放弃, 硬是从过膝的河水中艰难地趟了过去, 最终完成了调查任务。

一丝不苟无怨无悔甘于奉献

高原的天气变幻莫测, 说变就变。有一次在东大滩乡葫芦西做调查,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 突然之间乌云密布, 电闪雷鸣, 她和同事们还没来得及收拾好资料和工具, 大雨便倾盆而下。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废弃的棚圈, 可是当大家都躲进这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时, 却发现不远处的赵雅丽已经被淋成了“落汤鸡”。同事们心疼她, 抱怨她不懂得照顾自己, 可是她却欣然地笑了, 从怀里掏出一沓刚才填写完毕的调查表。虽然她被淋湿了, 可她保护了大家来之不易的调查成果。有人说劳动者是最快乐的, 也有人说劳动者是最幸福的, 也许此刻她就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赵雅丽是一个三岁小孩的妈妈, 普查工作开始后, 她和儿子相处的时间变得很少。为了搞好草原普查工作, 她白天在外忙, 晚上在家忙, 有时候去边远的乡镇, 一两周都回不了家。偶尔有空回到家, 她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整理汇总调查数据、做第二天的准备工作。在哈溪镇、大红沟乡调查的那些天, 孩子感冒发烧, 呼吸道严重感染, 同事们都劝她回家看看, 可是她却咬咬牙, 说:“没事儿, 小孩子感冒很正常, 输几天液体就过去了, 还是等这次调查完了再回去看吧!”。出于对工作的责任心, 她顾不了家庭, 无法照看年幼的孩子, 对儿子倍感亏欠。

赵雅丽用忘我的精神和态度, 为调查工作奔波着、付出着、努力着,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着调查组的每一位同志。在这次的野外调查中, 他们的调查小组没有一个人因事因病请假,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 他们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 足迹遍布全县19乡镇, 行程达一万余公里。完成了125个外业调查样地, 375个样方的数据采集工作。完成测产375次, 填写《样地基本特征调查表》125张、《草本及小 (半) 灌木样方调查表》375张、《草本及小 (半) 灌木频度调查表》125张、《高大稀疏灌木样线法调查表》36张。拍摄样地照、样方照、大景观照、工作照等相关照片资料1250张, 标本采集35份, 拍摄植物图片76张, 高质量圆满完成了所有的野外调查任务。

8.阿坝草原的阿来 篇八

有一次在北京开会,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作家争着在大会上发言,分组讨论时也不甘寂寞,说了很多的废话,阿来却总是在角落里枯坐着,像是很仔细地听,又仿佛什么也没听,给人的感觉,他参加这样夸夸其谈的会,是很难受的。其实,那会儿阿来已很有名气,他的小说《尘埃落定》早已夺得了茅盾文学奖,并列入中国百年百部名著之列,书卖得相当好,“尘埃落定”在报纸上使用的频率也相当高,譬如一项赛事结束了,以前是说“鸣金”,如今都说“尘埃落定”,可以这样说,是阿来让这个不起眼的词有了生命力。有一天,主持会的人终于想起了阿来,让他说几句,阿来说了,全都是大实话,其中心意思是一个业余作者,在没成名之前是多么地艰难,而且他还强调,如今他成功了,很多人都在写文章,说如何如何发现了他帮助了他,其实以前他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有作家周克芹真正无私地帮过他,因此要说感谢,他只感谢周克芹,至于别人说的,都是胡扯。阿来的话让会议主持人很尴尬,听者也很震惊,谁都清楚,在这种场合,即便你这样想,也是不能说的,因而会下有人议论,阿来要么太狂妄,要么就是缺心眼儿。这次会议,凡发言者,都会在当天的会议简报上露露脸儿,阿来的话却一句也没见。不过细想想,阿来说得也不见得不对,他的《尘埃落定》,曾投过多家出版社,都被当作垃圾扔掉了,如果不是他的坚韧,这颗明亮的珍珠说不定到现在还埋在土里呢!

他说作为一个藏族人,特别是藏族男人,离了酒是不行的

阿来还爱喝酒。他说,作为一个藏族人,特别是藏族男人,离了酒是不行的。但在那次会上,全都是工作餐,根本就没有酒。宾馆在郊区,可能是会议主办者怕作家们喝多了胡说八道甚至闹事儿,把宾馆小卖部的酒也全都收走了。于是阿来就很郁闷。于是就常见阿来吃过晚饭,打一辆出租车偷偷地溜到城里,回来时摇摇晃晃的,咧着嘴傻乐,细一打量,见他的兜里还揣着两个酒瓶子。南方的一位朋友说,有一次他们那儿搞笔会,邀请了阿来,会间有一个游戏,好像是成语接龙之类的,接不上要罚酒。每次轮到阿来,他都说接不上,并主动拿起酒杯一饮而尽,后来人们终于明白了,他哪里是接不上,他是根本就不想接,他的心思都在美酒上了,那天他喝了多少,谁也说不清。

自《尘埃落定》之后,阿来有很多年没怎么写东西。不是不想写,而是没时间。他在成都办了一家科幻杂志,他当主编。阿来说,事务性的工作实在太多,杂志的订数他要去想,员工的福利他也要琢磨,总之,现在是市场经济了,生存是个大问题,他不能只顾自己,而让跟他一起干的弟兄们喝西北风。其实,了解阿来的人都知道,停笔这么长时间,讲义气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他的起点实在太高了,超越或者突破自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此时机不到,或者说想法还不成熟,他是不会轻易动笔的。时下,有些作家一年要出几部书,十天半月就写完一部长篇,跟跑肚拉稀似的。对这样的写作,阿来一向不以为然,作品多并不能说明你就是个好作家。他很赞同余华的观点。余华有一次到美国访问,回来写了篇文章,余华说,走之前,他心里一直惴惴不安,因为他不是一个多产作家,他的所有文字加在一起,也就不到二百万字,与很多中国作家相比,他觉得自己写得太少了,有些对不起读者。然而到了美国,余华又开始惴惴不安了,不是因为写得太少,而是写得太多了。欧美作家,一辈只写百十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人比比皆是,有的人毕其一生精力,也只写出了一部作品。于是余华就认为,中国作家很浮躁,很多人跟开作坊一样,天天在制造文字垃圾,这样的写法,无论对作家本人还是对读者,都是很不负责任的。阿来没有写文章阐述与余华相近的观点,但他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他是一个很负责也很有社会使命感的作家。

看着云在飞鸟在叫,可钱却总也数不清楚,这种感觉真的是很美妙

阿来的心是纯净的,就如他家乡阿坝的草原和天空。他有时甚至很孩子气,尤其在对待金钱上。《尘埃落定》出版后,特别是得奖之后,除了荣誉,最为直接的,就是金钱开始像潮水般地向他涌来。外国人用8万美金买下了这部作品的电影版权,英文版权也一直在谈,国内则把这部小说改编了电视剧,改编的收入也颇高。阿来说,每天早上一醒来,就会有人来找你谈购买你作品的事儿,且隔三岔五你就会大把大把地数钱,你坐在窗口,看着云在飞鸟在叫,可钱却总也数不清楚,这种感觉真的是很美妙也很好玩啊!谁说当作家就一定要受穷呢?谁说作家就不能成为富翁呢?来,干一杯吧!可阿来的得意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的作品一定要好,好作品本身就是金子。值得庆幸的是,阿来的智慧以及付出回报得很快,而不是像画家梵·高那样生前食不果腹,身后才成了一个地球宝贝,所有的银子都揣到别人的兜里去了。在对待钱上,阿来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要花在有用的地方。他还说,一个作家,你的写作,如果只是为了挣钱,那你就离穷鬼不远了。这句话是值得很多写作人深思的。

曾经与阿来作过一次深谈,当然是关于写作的。那一次,他说起了他的家乡,他的家人,当然还有宗教。他说他的家乡很美,彩虹麦地还有朴实的百姓,都会让他流泪。那里所发生的种种故事,并不是一个作家所能记录的,就如他在《尘埃落定》写的那个被割掉了舌头的僧人,所想所思都是有局限的。关于宗教,他也是随口一说,仿佛对他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自然是心灵。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阿来出生在阿坝,此后又来到成都,可他的心,总是为阿坝那片土地而跃动,大都市的生活对他并没有改变,他的精神归宿,还是在阿坝。

有评论说,阿来的小说表现出一种简单中的复杂。这不是一般的言简意赅,而是作者表现出的关于藏族文化的心得。作者写作的对象无疑是神奇魔幻的,但是阿来处理这些题材时,手段总是平淡简单的。人物的经历是简单的,人物的关系是简单的,一切都是寥寥几笔,绝不渲染夸张。但是在这种简单的描写里,读者还是感到藏文化和社会历史那特有的复杂和凝重。在阿来看来,每个藏族人的人生是简单的,甚至是重复的,但是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封闭农牧社会,这些看上去很简单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无不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就像那些终生磕长头的善男信女一样,他们那令人难以置信的简单人生,绝不是信仰两个字可以解释的。

读阿来的小说是饶有兴致的事,但同时也不是件轻松的事。以往的经验大多会失灵,所以新鲜感和陌生感并存。除了《尘埃落定》,他的一些短篇也很耀人。这一方面能勾勒出阿来创作走向成熟的轨迹,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阿来的成功不是一日之功。如果你哪一天觉得文学是一份牵挂,是一种精神的归宿,那么,你就可能找到了文学的实质,你的作品也就会被大多数读者喜欢。

阿来这样说。

阿来简介

9.草原按课文内容填空 篇九

2、在天底下,(               ),(              )。四面都有小丘,(              ),(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不用(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                  )。

3、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                       )。在这境界里,连(      )和(     )都有时候(           ),好像回味着(                     )。

4、初入草原,听不见(       ),也看不见(        ),除了一些(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                      )——(     )!

5、忽然,像(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          ),(         ),(         ),像一条(           )。

6、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         ),(      ),(      ),响成一片。

10.《草原》小学课文教学设计 篇十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要加强感情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设计时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草原的美丽,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悟中生情,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初步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课堂上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

教学目标: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教学难点

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轻松掌握生字、检查把课文读生动、读流利。

2、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让学生了解草原。

3、利用榜样示范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举不胜举,那居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西湖,无不令我们神往,而那辽阔的草原更是个景色迷人的地方,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范读,出示多媒体课件。(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画)

你们想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吗?下面让老师带着同学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美丽的大草原吧!

(草原离学生太遥远了,教师配上美丽的多媒体图画,抒情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为理解课文作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认真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决。

2、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理解课文要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所以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真正地做到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同桌互相每人读一自然段,检查字音读正确与否,读得流不流利。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学生更有兴趣,检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

四、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理解重点的词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随文识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容易理解,而且没那么枯燥。)

五、写生字

1、请学生在黑板上范写两个容易写错的“涩”。

2、学生写生字。(描红、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3、学生对照书本自己评析、同桌互相评析,推荐写得好的让大家欣赏,说明推荐的理由。

(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激发学生写字的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去自纠自查,共同进步。)

六、质疑、总结

11.草原的记忆 篇十一

从一块马蹄铁的沉实中触摸出冰冷的战火与兴亡,

从山顶巨石的亘立中体验出萨满的狂喜与舞步,

从一处湖泊的水岸线变化计算出曾经的丰收与欠缺,

从一只狼的足迹中追赶上逝去的羊群,

从一块冻土层或泥碳中遥知当年的寒暑……

历史从没像今天这样丰富地进入人类的视野,人类也从没像今天一样用心并且谦逊地,将包括自然、气候、人类文化等多元形态的历史经验,反照进现实。相比于城市、农业两大文明形态,草原文明的脆弱性正在全面加剧,危机已经潜伏并显现在构成草原的每一个自然和人文层面。在草原步步退缩进纸质或电子记忆的当下,留住那些鲜活着的、有机互存的家园中的一切,就是草原的证明。

摄影师罗攀用它的镜头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切入进草原文明的路径。他对部分青海湖岩画所做的尝试性探寻、回溯,尤其是那有别于专业技术性研究方式的精彩影像记录,为我们发现并关注早期游牧民族艺术遗存等,创造了一窥全豹的可能。

在旷达数十公里的青海天峻县江河乡高原戈壁草滩,阶梯般静卧向上的卢山是惟一一个连天接地的场所,今天的牧民仍利用这里孤高的地势观察看护自家的牧群,并打发时间。这的确是一处上佳的休憩和逸情之地,平整光滑的黄褐色页岩地面不单坐卧皆宜,而且还提供了丰富的天然画布。经年地捶打、刻划或磨削,再加上自然之力的风蚀雨侵,一幕幕草原的往昔便以岩画的形式得以长存,并与生活在这里的牧人们代代相伴。

至少,在2007 年5 月的某一天,当罗攀等待着拍摄晨光初显下的卢山岩画时,他感受到的并非孤单,而是蕴藏在这些岩画中有关传承的记忆。

蜿蜒的河流?

古老的星图?

还是一次闪电的临摹?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龚田夫给出的解释虽非定论,但至少也耳目一新。基于史前先民对诸如蛙和鱼这类繁殖力极强的卵生动物的崇拜来理解,不排除这些圆点和曲线,有对应女性和男性生殖器的可能。如果这幅岩画为早期农业文明占主导区域的先民所作,它的确可猜测成一种星图,但这并非游牧文明的重点。

回溯多少年时光,才能想见五乘之驾呼啸过这片大湖之滨的牧野?

车替代马意味着怎样的文明碰撞与更迭?这是一次狩猎的忠实纪录,还是一次神话或传说的流传演现?那道飘弋的箭矢,在那处高昂脉动的鹿颈处,绽放着怎样一个关于猎捕与逃生故事?

这幅岩画中所刻划的内容并非青海湖周边的独有。

在青藏高原甚至更广阔的亚洲腹地,他们双双对对,

或战争或仪式或其他解释所构成的庞大“舞团”散若星辰。

但是,

“较真儿”的研究者仍然可以从两人手执之物的相异看出端倪,

他们不是在厮杀对垒,

而是在用象征女性生殖器的弓,

与男性生殖器的箭,

表达对生殖繁衍的崇拜,

一如丘比特之箭的暗喻。

不然,

何以两人的弓弦那么地不一致呢?

这头经由无数次细心砸敲而成的生气喷张的野牛,如今已是青海湖周边岩画遗存的杰出代表。

人们在为它那似乎能破壁而出的野性强横形象赋予艺术的赏读之外,还细致地分析出了“射牛”场面所隐藏着的祈求“丰饶”的巫术含义。除此以外,我们还能推演出冷兵器时代射杀野牛的局部真实。

毕竟,面对野牛群的铁流狂奔,侧翼和追杀无疑是最好猎捕选择。

但那尾部竖起的圆环呢?

莫非是山神正马踏月色,巡视自己的领地?

专事青海岩画研究的学者汤惠生教授似乎找到了骑马人尊贵的证据。

在藏区,以骑马形象出现的披甲人物,多被定义为保护一地平安的山神。

12.甘南草原和祁连山草原 篇十二

甘南草原

甘南草原面积250.53万hm2, 地处岷山脚下、黄河之滨, 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碌曲、夏河三县境内。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 东南与黄土高原相接, 总面积4.5万km2, 以高寒阴湿的高寒草甸草原为主, 海拔多在3 000 m以上, 年均降雨600~810mm, 年平均气温4℃, 其中夏季平均气温8~14℃。“黄河九曲”的第一曲就在这里, 是其最大的一块生态湿地, 也是河曲马、黑颈鹤、白天鹅、藏原羚和梅花鹿栖息的乐土, 曾被称为“亚洲第一牧场”, 更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基地之一。甘南草原以牛 (牦牛、犏牛、黄牛) 、马、羊为主, 夏河、碌曲、玛曲等地所产的“河曲马”, 碌曲和玛曲所产的“欧拉羊”, 均以品种优良而闻名全国。

祁连山草原

13.草原的课文 篇十三

1.读音七巧板(组词)

bēnpū()cáng()

奔铺藏

bèn()pù()zàng()

chéng()hǎo()sǎn()

盛好散

shèng()hào()sàn()

2.词语对对碰(连线)

黑黑的池塘静静地抚摸

满满的草地缓缓地升起

绿绿的脸庞轻轻地鞠躬

漂亮的姑娘深深地倾听

洁白的哈达远远地飞翔

强壮的身体高高地注视

轻松过关看一看你的高水平

3.音形对应

zàngzhēmùnèn

西()()住()羊()草

wǔzēnglóngjià

飞()()添()重庄()

4.众里挑一(选择正确的释义打“√”)

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

际:①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②里边;中间③时候

④正当(指时机)⑤彼此之间⑥遭遇

……为来自各地的客人们敬酒。

敬:①尊敬②恭敬③有礼貌地送上(饮食或物品)④姓

8月,这里要过隆重的丰收节。

隆:①盛大②兴盛③深厚,程度深④凸出⑤姓

5.比较发现

美丽、善良、珍贵、强壮、甜美、增添、碧绿

我发现这些词构词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形同义非(写出加点的词义)

①缓缓升起的丝丝轻烟遮住了星星点点的帐篷。

②小河的水闪闪发光,缓缓地向东流去。

③五千米高的地方,有一处缓缓的斜坡。

④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

⑤母亲不自然地笑了笑。

⑥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能力迁移,露一露你的真本领

7.精彩回放

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_的结构来写的,首尾照应突现了一个“情”字。课文中间部分扣住一个“美”字,写出了草原的________之美和之美。

8.阅读冲浪

(一)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的.生命中点缀着一些星星般的五颜六色的花儿,像是许多花蝴蝶在草地上飞舞。远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酥油茶、青稞酒和牛肉飘散着香味,为藏北草原增添了一种清新的气息。我心中不禁赞叹:美呀!实在令人兴奋。

①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

②最后一句中的“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段话中有两个比喻句,用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__,从“银色”、“闪闪发光”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

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晚霞。

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爱它。

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像白莲花。

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

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①这首歌词描绘了草原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说这首歌词与《藏北草原》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下列城市和它们的别称连线

泉城成都山城武汉

春城济南羊城重庆

江城昆明蓉城广州

上一篇:五年级《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下一篇:“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