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该不该创业论文

2024-10-10

大学生该不该创业论文(精选15篇)

1.大学生该不该创业论文 篇一

大学生该不该选择辍学而去创业?

看过上海东方卫视的一档节目,主角是一个希望像比尔・盖茨那样辍学去创业的男孩子,他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家人节衣缩食,拼命劳作来供他念书,就是希望他拿到大学文凭,找一份不错的工作,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评委则情绪激动,深感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被这些无助而又固执的家庭扼杀了。

其实,企业家精神能否在中国的土壤孕育发芽,有很多重要的环境及文化因素。比如,创业者能不能找到足够的资本来支持企业发展,不管是股权投资、贷款还是政府任何形式的支持?再比如,创业者耗费心血创新得来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保护,会不会被员工盗走另起炉灶?比上述更直接的问题是,你去创业以后,能不能在合适的时候回来继续完成学业?

我们无法嘲笑那些家长的现实,当他们的基本生活无法得到保障时,辛苦供养一个大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过得比他们好一些。创业需要资本,需要无止境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还有他们无法计算的风险。

能够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早早投入创业洪流的年轻人还是需要很多勇气的。创业应趁早,一方面无知者无畏,反而会创造奇迹;另一方面创业本身有相当多的风险,年轻人拥有时间资本,失败了还可以重来。但是我不赞成年轻人靠一个家庭艰难的供养去创业。如果家庭条件宽裕,你完全可以付这笔学费,肯定比在学校里能学到更多。但是如果没有条件去冒险,你必须为把家庭拖入财务漏洞而负责。这时的你,完全可以在大学毕业后先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再去创业,积累两三年的工作经验未尝不是好事。尤其当你的工作是在你计划创业的行业里时,在一家已经有基础规模的公司中得到的经验,会让你在后面的创业中少付些学费。

我也遇到过好些人,工作十多年,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开始创业。这些人做出创业的决定是不容易的,因为机会成本较高。所以一定要扪心自问,是否已经坚决地准备好过另一种生活方式,是否有经济、体力和心理准备,甚至是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尽管年龄大些的创业者有更多障碍,但是,掌握了一定资本,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经验的大龄创业者,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我的一位朋友M在某行业做销售,做到了中国区销售经理的位置,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源;当他决定出去自己创业时,又有几个铁杆兄弟跟着他。所以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就有团队、有客户,唯一的挑战就是如何把产品做好。半年的时间,他就把公司的销售额做到过千万,这是一般创业者望尘莫及的。不要忘记,这是他积累十几年的结果。

这些“大龄创业者”不可能像大学毕业生一样看到有机会就跳进去去做,他们往往需要分析自己有什么优势,这个机会是否属于我,我来做与其他人做有何不同。他们知道自己的劣势是时间,不允许有太多的试错时间,瞄准好再出手,一击而中。

无论什么年龄,无论人生在什么阶段,都能选择创业。创业的选择是个人的选择,在于有没有机会,在于你有没有冒险精神,也在于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选择什么样的人生。

2.大学生该不该创业论文 篇二

关于该不该读总体上肯定经在现代仍有价值的论者之中, 对中小学是否读经有三种看法。第一种不主张读, 理由主要有:不易理解;国文、历史、公民等教材中已有相关内容, 不必另读;观念、时间上妨碍理工科学习。第二种认为应从初中或高中读起, 小学不应读, 主要是无法理解, 不会取舍。第三种认为应从小学读起, 理由主要有五点:一是一些经典的意思较易理解;二是小学应以培养道德心性为主;三是读经所需时间有限, 无碍算学 (很多论者主张每周读一二小时) ;四是小学生心地澄明, 应以正确思想占据其头脑;五是小学生记忆力强, 不管理解与否, 应先大量背诵, 待以后再逐渐理解运用。

关于读的内容不少支持中小学学生读经者对于所读内容提出了具体建议, 最基本的是“四书”, 因为其较易理解, 重在伦理修身, 合乎读经初衷;其次是加入《孝经》;再次是加入《礼记》部分篇章, 都是围绕基本的伦理道德及其原理展开的;第四是《诗经》《左传》, 为其有文学价值;最后是《尚书》《周易》。还有论者进一步对选编方式提出了建议, 要之如下: (1) 节选, 要符合现代精神及生活所需, 一般以伦理道德类为先; (2) 作必要的改良, 不能固定古人思想; (3) 分类编纂, 以更见出其系统; (4) 不局限于“十三经”, 应杂取史、子甚至集部类书; (5) 附一些古人注释、相关历史事迹, 以引起兴趣、帮助理解。

关于读的方法在学习方法上, 论者大都强调两点:一是注重理解而非如以前那样死读, 要求教师运用各种适合儿童接受能力的方法促进学生理解;二是要切己体察, 学以致用, 力践躬行。这是对儒学原始精神的回归, 也表明读经主要由知识传授向人格塑造、由存圣教向助修养过渡。

关于课程设置有些论者主张设专门时间读经, 每周一二学时。不少论者则不主张中小学特别是小学专门读经, 给出了一些替代方案, 如:将读经改为经训或伦理或修身, 或直接将学生可懂可用的相关内容并入国文、公民及历史教材中;改编成语体文, 用浅白文字表达伦理之旨, 或用具体事例阐述经义;选择适合儿童心理之部分, 改编作故事或戏剧, 教其阅读和表演。这些看法很有创见, 出发点大概有三:一是经书的精义有限, 不用专门去读;二是可以充分理解, 避免死读;三是避免给反对者以口实。

3.儿子想创业 父母该不该支持 篇三

答:如果说创业一定能成功,一定能赚到钱,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支持儿子创业。可现实是,国内的初创公司绝大多数的寿命不超过2年半,这恐怕就是你们比较担心的地方了。一旦创业失败了,钱没赚到,时间也耽误了,未来儿子的生活该怎么办?

通常比较理想的创业模式是,先到企业里面工作一段时间,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人脉,再开始创业,这样成功的机会就会大一些。而你儿子不愿意走这条路,希望大学一毕业就开始创业,我个人认为,年轻人有想法、有勇气是一件好事,做家长的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但也要设好止损位。

怎么支持?首先,在资金上给予适当支持。创业需要启动资金,这笔钱往往需要家长来承担,至于出多少钱则可以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来定,以不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为上限。在出资形式上既可以是股权投资(需要明确这笔资金在公司中占有的股份比例),也可以是债权投资(需要写明借款期限和利率),千万不要以馈赠的形式出资,要让他感到这笔资金来之不易。同时,你们也可以股东或债权人的身份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用你们的经验对他们进行指导。其次,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创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会面临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做家长的应该抱着积极的态度去支持,尤其是在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最后,在生活上也要给予支持。大学毕业了,儿子应该在经济上独立了,即使还住在家里,也应该拿出一些钱来补贴家用。但在创业初期,可能儿子还不会有收入,这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减免这笔费用,以作为对儿子创业的支持。

怎么止损?一是金钱上止损。创业初期,亏损是免不了的,但不能一直亏下去,把启动资金亏光就应该停下来,家长只负担初期的启动资金,不负担后续的资金问题。要想继续干下去,就必须自己出去找资金。如果不能找到其他投资者,说明这个创业项目有问题,继续做也是没有意义的。二是时间上止损。既然初创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超过2年半,你们就以2年半到3年为限,如果到时创业还不成功,就应该劝他放弃了。这个时间和念研究生的时间差不多,有了这3年的创业经历,相信他学到的东西肯定比读研究生还多,再去找份工作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你们能支持他创业的主要原因。

儿子长大了,很多事情该由他们自己拿主意了,作为家长能做的就是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尽可能给予他们支持。哪怕最终他遭遇了挫折,也是他人生中宝贵的一笔财富。年轻就这点好,有得是时间,经得起失败。

4.大学该不该熄灯 篇四

1、每人的生活钟截然不同,都以统一的作息时间来苛求,未免太教条主义了吧?

2、你高三时每天都能睡足八小时吗?

3、是否承认大学生有自我调节意识,懂得如何合理安排睡觉时间?

4、是否承认充足的睡眠不仅包括睡眠时间,更重要的还有睡眠质量问题?

5、是否承认三伏天在床上辗转反侧上几个小时是否影响了睡眠质量?

6、是否承认存在相当一部分同学在熄灯时间后仍没有上床休息的,继续娱乐的情况?

7、如果这些同学是少数,大部分同学有自控力,那熄灯制度是否有因噎废食之嫌呐?

8、如果这些同学为数不少,那熄灯不就是毫无作用的,没有任何实效的制度吗?

9、熄灯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如同明知人有病,不想彻底根治,只想着用药物来压制病痛,这是慈悲为怀还是养虎为患呐?

10、对于疾病人本身是有一定的免疫力,但长期地依赖药物只会消弱人的免疫力,如果有朝一日没有了药物,那病人又该何去何从呐?

11、是否承认熄灯在客观上减少了同学的学习时间?

12、生活不是公式,缩短时间并不意味着效率的提高,对方是否能举出实例来说明熄灯确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不是纸上谈兵,脱离现实呐?

13、如果当天的学习任务,作业实在没能完成,你会怎么做呐?

14、是否承认有些熬夜是必然的,正当的?

15、诸多世界名校都没有采用强行断电的制度,相反提供了相当自由,独立的生活氛围,请问如何看待这一事实呐?

16、我们承认大学应该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但是,请注意,这个规章制度的目的到底是为何呢?大学的首要目和根本目的的是培养人才,研究学术,而这个目的的实现是不是仅靠一些条款规定就可以实现的呢,当然不能。

17、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在于它有其自由独立的大学精神在,大学区别于以往的教育就在与大学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一切为着教育的最高目的而存在。什么是最高目的 ?就是培养独立创新的人格 和一个和谐完善的“人”而不是一个职业劳动者。

18、那么是不是通宵供电就一定会导致侵害其他人休息权和其他的权利呢?这两个事件难道有必然的联系吗?是不是熄灯只能产生这一种必然的后果呢?如果考虑个人自身的原因,难道这不是一种特殊情况吗?

19、同学们在断电后可以点蜡烛打牌可以更经常性去网吧通宵,可以更多地选择出去租房,那样的结果,对于学校的管理来讲,隐患是增加还是减少呢?

20、既然矛盾存在,我们就要权衡利弊,究竟对方崇尚的大学的最高价值是什么,是学校的规范管理成绩还是学生个人人格独立的完善?

21、关于多数少数的问题我也不想较劲,但是希望对方能够针对断电所带来的问题的如何解决作详细和让人信服的阐述,而不是“可以”“应该”这样的话语来搪塞。

22、那你觉得,一刀切能有用吗?对于其他很多同学会有许多其他正经事的,你也要断电解决,让他们占用白天上正课的时间去做?这是不是有本末倒置了?

又是多数,还有大多数,请问怎么得出的这个大多数的结论?

如果,还是如果,如果对方辩友的立论建立在 如果上,那这个辩题还有辩下去的意义吗?想起雨果说过一句话“给我一个如果,我可以把巴黎装在玻璃瓶里

25、换个角度,既然对方辩友列陈如此多的断电好处,那么干脆为了我们全国人民都发奋图强,全国12点以后切断所有生活用电好了。这样说不准中国会提前几年进入小康呢。

26、很多是多少?如果只是个别现象的话就可以忽略,任何时候都有个别现象存在。如果不是个别,还请对方辩友给个具体数字。

27、至于自制力,我想对方辩友忽略了我们谈论的北京市大学,大家都是成年人,如果连这个自制力都没有,那以后走向社会怎么办?

问题1:对方辩友您觉得寝室熄灯以后您上床就能马上睡着了吗?

答:能。

2.您能保证大家都能吗?

3.熄灯就是为了那些不能按时睡觉的人所采取的强硬措施,可仍然不能保证他们按时睡觉,可见,熄灯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解决问题也不能通过熄灯这种手段。

4.您觉得如果今天任务很多完成不了,您是希望今天晚睡一会将他完成明天睡个好觉呢还是明天起个大~~早,一天昏昏欲睡呢?

答:起早。

5。您不是说熄灯是为了我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晚上睡得香白天不瞌睡吗?那您怎么又会选择这种睡眠不足的方法呢?(这个问题有漏洞,视对手强弱而定)

6.您能说说大学生与同龄人之间心里上有什么区别吗?(归谬:其实没有区别,都是年轻人,本质是一样的)

7.那是不是我们应该对所有人都采取这种强硬手段呢?

8.为什么一些名牌大学晚上他就不熄灯呢?(本部)

9.您觉得熄灯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归谬:可我们看到的是,熄灯,没有使本科成为重点,重点,也没有因为不熄灯而成为本科)

10.在您极力主张推行熄灯这一主张的同时,您是否做过调查问卷呢?还是强加于他人之上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予人啊,对方辩友。)

5.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 篇五

作为一个女大学生,不在大学期间谈一场恋爱似乎会被别人笑话,大学中流行着一句话:大学生不谈恋爱是可悲的。但是我并不觉得大学生非要谈恋爱。我觉得自己不谈恋爱是有原因的。

首先,我们在大学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因为我们还是学生,我们要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这是我不谈恋爱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要说的是,我觉得自己不在大学谈恋爱是我的一种责任,对于我来说我肩负很多责任,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父母的责任,父母把我养大不容易,我欠他们。我有责任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晚年,而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晚年需要我的努力,我要努力大学毕业,找到好的工作,然后才能好好的报答他们。而这一切都需要我自己的努力,我不能分心。

第三:金钱不够。虽然是AA制,但是如果谈恋爱了,那么就会少不了去馆子吃饭,一次两次不明显但是长久下来自己是受不了的,自己的家庭也不是很富裕。所以这也是我不谈恋爱的原因之一。

另外就是想说说自己的性格,自己性格比较开放,不喜欢被别人束缚,谈恋爱后势必将会失去很多男生朋友,只能为他,心里只能有他,做什么事情必须要考虑到他,还要不时的像他……总之就好似被剥夺了人身和思想自由,我向往自由,我爱听许巍的《我像风一样自由》。

6.中学生 该不该拿手机 篇六

家长反对是因为“孩子住校,有手机也便于家长随时掌握孩子情况”.这里想问问家长,您又给自己的孩子打过多少次手机?是否就一定真实地掌握了孩子的情况?您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有何认识?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中学生又是自制力相对较差的群体,如果您关心孩子的成长,建议还是多给孩子的班主任打打电话,在孩子放假回家的时候抽空陪陪他们,与他们多一点面对面的交流.如果您的孩子需要联系,完全可以通过公话或其他方式与您主动取得联系的.学生投诉认为校方的规定“侵犯了我们的正常通讯权利”.确实,法律没有赋予学校禁止学生用手机的权力.在通讯发达的信息时代,手机也成为人们生活离不开的常用工具.“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似乎是逆潮流而上.但使用手机的中学生要注意禁令中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校内”.然后,请你们扪心自问,你们有多少电话需要打?你的手机有多少功能用在了正道上?尤其是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的今天.认真看看校方出台新规的苦衷吧!“该校有60%以上的学生拥有手机”,如果不加以遏制,将会“泛滥成灾”.不仅会给家长带来新的经济负担,还会在学生中形成消费上的攀比之风,更可能将手机在校园内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比如,大冶一中列举的“部分学生上课时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听歌曲等,严重干扰课堂秩序,不仅影响自己,还影响他人.此外,考试时用手机作弊现象也较多.”

如果说,中学生使用手机作弊,可以通过严格监考,借助屏蔽仪等技术手段来解决.那么,手机上网染黄恐怕让家长和老师防不胜防.因为,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发展成为集互动游戏、移动视听和掌上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通讯、数据处理工具.用手机上网聊QQ、看小说、下载电影,甚至浏览黄色网站等,在中学生中早已算不上什么时髦的新鲜事.而且,手机相比电脑,能做到随时随地上网,更为方便.所以,对网络成瘾的危害有着深刻认识并心存恐惧的家长,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手机上网的可能带来的危害,尤其是当前对手机上网染黄的社会治理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在禁而不止的当下,先严令“堵”后教育“疏”的策略对于消除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符合当前实际的.希望睿智的家长能配合好校方,解决好中学生使用手机干扰课堂教学和学习生活的事.希望聪明的学生把反对的精力用到繁重的学习生活中去,以扎实的基础成就美好未来.

7.保证金该不该退还? 篇七

某物流公司成立于2009年2月。随着公司的发展,业务量不断增加,公司现有库房已不能满足需要。为此,该物流公司准备租用一机械设备厂位于郊区的闲置厂房作为库房使用。双方于2010年1月协商后签订合同,共租用厂房5000平方米,约定租期1年,租金每月1.5万元,每季度交纳一次。物流公司先期支付10万元作为房租保证金,7.5万元作为水电保证金。如租期届满,物流公司将向机械设备厂付清房租、水电等费用,机械设备厂将退还保证金;如物流公司拖欠租金等费用累计相当于一个月的租金,机械设备厂有权终止合同,收回房屋且不退保证金。合同签订后,物流公司交纳了保证金。2011年1月,租期届满,物流公司结清了各项费用,但也没有签续租合同,然而由于该物流公司当时业务繁忙,货物库存量较大,并没有按期腾空、搬离所租房屋,直到2011年3月,在继续使用了63天后才将全部房屋交与该机械设备厂。机械设备厂认为,物流公司强行滞留房屋,且没有交付相关费用,不应退还保证金。而物流公司认为,合同到期后,曾与机械设备厂协商续约63天,现续期已满,机械设备厂应将63天的房租等费用从保证金中抵扣后,退还其余保证金。双方不能达成一致,物流公司遂起诉至法院,要求机械设备厂扣除相关费用后,退还保证金。庭审中,物流公司没有提供证据证明曾与机械设备厂就续约事宜进行协商,而机械设备厂对物流公司继续使用租赁房屋也没有提出过异议。

争议焦点:

物流公司没有与机械设备厂重新签订租赁合同而继续使用租赁房屋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约。

第一种意见:构成违约。物流公司于租赁期届满后继续使用租赁物,机械设备厂没有提出异议, 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双方仍按原租赁合同享受权利、履行义务。物流公司续租房屋63天,没有支付相关费用,存在违约行为,其无权要求返还保证金。

第二种意见:不构成违约。物流公司继续使用承租房屋的行为应认定是单方滞留,而不是原合同的延续,原租赁合同无效。滞留期间,双方没有关于违约责任的约定,物流公司虽没有支付机械设备厂各种费用,但不构成违约,机械设备厂应在扣除物流公司使用房屋的有关费用后退还物流公司保证金。

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判驳回物流公司的诉讼请求。

律师评析:

赞成第一种意见。

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其效果是由当事人意思表示决定的。意思表示是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效果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其形式有明示和默示两种。明示是使用直接语汇实施的表示行为;默示是含蓄或者间接表达意思的方式。默示包含的意思他人不能直接把握,而要通过推定手段才能理解。推定是行为人并不直接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意思表示,而是通过实施某种行为来进行意思表示。推定行为实际上是通过行为人实施的积极行为,推定出行为人已做出要达到某种法律后果的意思表示。本案中,物流公司在合同租赁期届满后继续使用机械设备厂的房屋,并在庭审中表示愿意按原租赁合同的约定支付各项费用,这在行为上做出了积极表示,机械设备厂也没有对此提出异议。虽然双方当事人没有签订书面合同进行续约,但物流公司的积极行为、机械设备厂的默示行为却符合法律规定的推定形式的意思表示,应认定双方签订的原房屋租赁合同继续有效,双方只是延展了租赁期间。

8.学校该不该给学生补课 篇八

代表胖叔叔 ▲代表班长小溪 ▼代表其他学生

▲ 胖叔叔!对不起啊!放学后临时补课了。

没关系,没关系!快坐!上茶!

▲ 又讲了一堂课。

补什么呀?

▼嗨,作文呗。这次作文有许多同学跑了题,老师就专门给我们补课了。

那好啊。命题作文最讲究切合题意。

▼唉,好什么呀!累死了。学校说好不在放学后补课的,可是没用,老师们想补就还得补。

可是你们的作文跑了题啊,老师及时指出来也是应该的啊。

▼可是一补课,不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吗?

▼语文老师一补课,数学老师也来了,外语老师也来了,老师们都巴不得占用放学以后的时间,那校长说不补课的规定不就成一句空话了吗?

噢,是这样啊。那你们喜欢不喜欢补课呢?

▼不喜欢!放学后我还要去学溜冰呢。

▼我喜欢!

▼我也喜欢!

噢。你们为什么喜欢啊?

▼胖叔叔,我告诉你一个公开的秘密啊。我们回家了,其实也要补课,而且,还要花钱补课。

花钱补课?

▼是啊。现在放学早了,回家后,爸爸妈妈还没有下班。社区里就组织了“课后培优班”,请一些退休老师给我们补课。

▼嗨,爸爸妈妈花这笔冤枉钱,其实就是想把我们圈在培优班里,免得我们到处玩,惹祸。

啊,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与其在社区培优班里耗着,还不如就在学校里,由自己的老师补课。

▼是啊。社区的所谓培优班,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老师呢,讲的都是一些我们早就听过的东西,而不是有的放矢。

▼我们自己的老师,如果补课,就会对症下药。你的作文跑题了,今天的补课就讲如何审题、如何扣题,这样才有收获嘛。

唉,现在的家长,其实也很矛盾。作业布置多了,课补多了,就怕你们的负担重了,就一个劲儿呼吁,要减轻学生负担。可是真减轻负担了,他们心里又没有底了,又带着孩子到处培优,把学校减下来的负担,又给你们加上了。

▲是啊是啊,我妈妈就给我报了三个培优班:奥数啊,外语啊,作文啊,我的双休日都泡在培优班里了。

▼我也是!一到双休日就慌慌张张地到处补课培优,妈妈累坏了,我也烦死了!

噢!培优——变相的补课!那我来了解一下,课外参加了一个培优班的,请举手。

在场的同学全部举手。

啊?百分之百啊!

▼胖叔叔,你就直接问三门培优的有多少吧!

呵,那就举手吧!

除了2个人,其余的都举了手。

哇!绝大部分啊。那我干脆问,你们中间最多的有几门培优啊?

▼5门:奥数、外语、作文、书法、乒乓球。

▼我也是5门:奥数、外语、作文、美术、钢琴。

▼我还有游泳。

▼我还有小提琴。

▼我还有围棋。

▼我还有葫芦丝。

停停停!哎呀,你们的爸爸妈妈恨不得你们个个都是全才呀。

▼个个都是孙悟空!变形金刚!

▼阿凡达!

▲▼哈哈!

嗨,其实你们也很可怜,你们根本就没有童年,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

▼而且,还很孤独。一个人在家,打开电视吧,都是打打杀杀的、亲亲抱抱的、哭哭啼啼的、开枪开炮的节目,都是大人看的电视剧,没意思。

▼游戏机室又不让我们去,所以啊,还不如就在教室里,和同学们在一起,亲热些!

噢。这么说,你们是愿意补课,愿意和同学们在一起?

▼是啊。

▲胖叔叔,你问了我们半天,你的看法呢?

我啊?我的看法其实很简单:该补就补,不该补就不补,不能一刀切。过去一说补课,每个老师都恨不得要补课,恨不得给你们的脑子钻个洞,往里边灌知识。现在呢,一说减轻负担,那些该补的,又不敢补了。所以啊,校外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培训班能够赚钱,都是因为学校现在一刀切,放学后,不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把学生全部赶出学校所造成的。这样一来,学校减轻了负担,可是家长就增加了负担啊!

▲哇!你说得太好了。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学校应该在课外组织活动。

▼是啊。我们学校就有图书室、电脑室,可以让我们去看书、上网嘛。

▼打打篮球、乒乓球,下下围棋、象棋,也蛮好嘛,免得我们花冤枉钱去学嘛。

▼嗨,我告诉你们啊,关键是校长怕担责任,怕犯错误,所以,一放学,就清校,不准学生在学校逗留。

▼嗯。只要学生出了校门,他就没有责任了。

▲可是胖叔叔就有责任了。因为我们都到茶座里来了。

▼那我们就叫胖叔叔当我们的校长好了!

▼好啊好啊,胖叔叔当校长,我们学校就得扩建厕所了。

啊?扩建厕所?为什么?

▼因为喝茶的人多了啊,成天喝茶,上厕所的人就多了啊,当然就得扩建啊!

嗨!你……

9.小学生该不该上网作文 篇九

有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冒出了,我决定去问一下班里的同学。有的同学说不应该上网,因为网上有一些不良的图片、视频,看了会污染我们的眼睛和心灵;有的同学说可以上网,因为网上可以查找到我们不会的知识……

王祥润同学说:“我觉得小学生不应该上网,因为过度的上网对我们的身体和眼睛都有坏处。比如有一些人去网吧玩游戏,玩着玩着就把自己手中的钱花光了,他们就只好去街头上抢钱,相信大家并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吧?”

王浩宇同学说:“我感觉小学生应该上网,在网上可以了解生活中不知道的知识,可以在网上买吃的、喝的、用的,还可以买火车票,多方便呢!”

刘宇轩同学说:“我认为小学生不应该上网。因为我在报纸上看了一个新闻:几个大学生在网吧打游戏,打了一天一夜,没吃饭也没睡觉,第二天就死了。这说明上网对我们的身体不好。”

10.辩论资料 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 篇十

1、时间不会逆转,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从生理上说,大学新生的年龄一般也在18到22岁左右,生理心理都趋于成熟,完全具备恋爱条件,自然也会有正常的恋爱需求。理论上青春期的我们只要是正常人在这个阶段都会对恋爱充满幻想和期待,错过这一时期,或许就会留下一生的缺憾。切莫到伤情处,高城望断,可是灯火已黄昏。这正是北邮人论坛征友启示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错过了就只有后悔,还哪谈精彩呢?

2、角色不可替代,恋人是一面镜子,能照射出更深的自我;恋爱是也是一个课堂,让我们懂得付出爱,懂得为他人负责。这是大学其他人和事都不能替代的。大学这个时期也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把大学比作一个木桶,那么学习就是桶底,而恋爱则是组成木桶的一块不可缺少的木板,无论亲情,友情的木板如何突出也无法弥补它的缺失。

3、人生无非亲情,友情和爱情,大学生也是人,所以大学没有恋爱将不再完整,周国平曾说过:“我们遗憾不是因为失去了什么,而是那些想做而没有去做的惆怅。”试想当我们匆匆而繁忙的度过了大学生活,但缺失了学习、社交、恋爱三者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导致我们大学的不再完整。有了这样大块的缺失还能称之为精彩吗?如果大学校园中所有的恋爱都消失了,到处都是匆忙的脚步,你就不会感到压抑吗,这样的大学还精彩吗?

所以,大学没有恋爱不再精彩。最后我还想强调两点。

1、学习与恋爱并不冲突,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拥有足够的意志和理性去处理好恋爱和其他事情的关系,做到多方面兼顾,共同发展。

2、只注重外表和经济条件,或仅仅为了摆脱寂寞而去谈恋爱,都无法产生真挚的感情,这种片面的,纯功利化的做法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恋爱。

有诗云:“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美好的爱情让我们产生无限的憧憬,精彩的大学让我们拥有美好的经历。梁山伯和祝英台在书院中相知相恋,吟诗作对,早已成为千古传颂。所以,大学的殿堂如果没有了恋爱将不再精彩!谢谢!

如果说谈恋爱影响学习,那么为什么国家不名门规定不准学生谈恋爱呢?难道那些没有谈恋爱的都是博士硕士呢?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研究生都是结了婚再去读书呢,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意思,那些研究生是不是应该离了婚再去读研究生吗?

为什么说谈恋爱就一定是天天粘在一块了呢?那你们的爸爸妈妈不是也在谈恋爱么,他们就不用工作,天天粘一块就行了么,那还用什么来养活我们?他们也还是有自己的时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在书院中相知相恋,吟诗作对,早已成为千古传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耶鲁大学时又与西拉坠入爱河。克林顿在随后政界的成功,有很大部分都来源于他妻子对他的支持和鼓励。而台湾才子李浩在大学期间挣来的学业爱情双丰收,这正是恋爱取得双方努力的成果,把双方的理想作为生活的第一需

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从而达到比翼双飞的境界。由此可见,大学因恋爱而更加精彩。

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女人的支持,然而大学可以说是立业的黄金时期,所以在这关键的时候,更应该找一个女人相互扶持,不是吗?

谈恋爱花钱,恋爱变质,建立在物质基础上?

11.学校该不该干涉学生的发型 篇十一

对于学校该不该干涉学生发型的问题,向来就存在很大的争议。

学校为何要统一学生发型

@苏明利(中学教师):学校要求学生留短发,是为了防止学生过分攀比、打扮。有些学生上学前“鼓捣”自己的发型,一弄就是近一个小时;有些女生的刘海盖过眉毛眼睛,几乎遮住了半个脸,上课时频繁用手梳理或甩头,不但难以看清黑板,还会影响学习效率……

@杨和忠(某高中德育处主任):学生就应当有学生样,只有通过规范有序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展现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规定学生的发型标准,要求学生行为有礼,容止有度,精神饱满,是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是塑造高尚情操的需要。

@杜 金(某初中校长):学校规范学生的发型,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就像部队对军人,公安系统对民警,体育部门对运动员等,都有相应的发型要求。这是各行各业的需要,并不违背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的精神。学生留的发型,就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份特征。

强行规定、过分统一似没必要

@刘 洋(时评人):如果个别学生确实太过张扬,留怪异的长发、戴耳环、染五颜六色的头发,学校出台规定整治一下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是留大众可接受范围内的发型,学校何必过分在意呢?况且留何种发型原本就因人而异,比如有的学生脸型不太适合剪短发,学校强行让学生剪掉,这也太不人性化了吧?

@Mary飒飒(高中女生):学校总是打出“为了我们好,方便学习”的理由,但有时管得太细了。例如我们女生,梳个马尾辫,不一样可以体现整齐、干净,何必一定要剪短发?按学校规定剪出来的发型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不但扼杀个性,甚至可以说是无视我们的审美要求。

@张韵文(心理教师):发型不是评判一个人素质修养的唯一标准,学校不应对学生的发型作出过细的要求。“平头”“运动头”并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审美观,学校“禁发”规定是对学生权利和个性的不尊重,即使学生向学校妥协了,但心中也会感到十分不快和无奈,反而可能导致情绪低落,影响学习。

@盛大林(时评人、媒体人):强行执行统一的发型规定,实际上反映了某些学校的教育理念还相对落后。发型要统一的短发,穿衣要统一的校服、解题必有标准的答案,甚至连思路都要与老师保持一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是循规蹈矩、唯唯诺诺,没有个性、缺乏创新,不会独立思考、不敢怀疑权威。

重在教育引导

@常海宽(大学讲师):我觉得还是要重在教育引导。学校可以建议学生留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发型,但不一定非得制定统一的标准。在学校里,学生基础不一样,兴趣不相同,个性有差异,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盲目搞“统一”,甚至强行让学生剃头剪发,无疑会引发学生的反感。

@辛成坚(教育学博士):学校与其制定各种规范,引来学生不满,不如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培养,让学生正确选择自己的发型。为此,学校应该多实施美育,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系统、鲜活的审美能力。

@路 风(形体设计师、公司形象顾问):学校可通过组织关于发型文化方面的讲座,从文化、审美层面来探讨什么是适合学生的发型,介绍发型与年龄、发型与礼仪的关系,然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什么才是学生正确的审美追求,既让学生了解了相关文化知识,又对仪表美有了较好的认识。

把握好管理的分寸

@芦 丁(教育网站编辑):在尊重学生个性、符合基本审美的前提下,学校应该把握好管理的分寸,不片面追求整齐划一,不强制推行唯一标准,更不可通过“扣操行分”“纪律处分”等方式“威胁”学生。只有通过科学、合适的教育方式,逐渐引导学生衣着打扮得体、行为举止文明,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12.该不该入驻QQ公众平台? 篇十二

8月份公布的Q2财报显示, 腾讯目前拥有6.27亿QQ智能终端月活用户, 和微信同属一个量级。

但二者使用人群的差别巨大。企鹅智酷去年底发布的报告显示, QQ中95后用户占比达44.36%;微信仅为20.41%。而这个现象在三四线城市可能更加明显。

手机QQ的用户群和微信虽有部分重合, 但似乎互补的属性更大。这和微信对产品的“克制”有关, 年轻人在微信上找不到QQ那种可玩性和个性化服务, 即便在群功能上, 微信也要比QQ简洁许多。

手机QQ的用户群体肯定是有价值的, 但价值在哪?就媒体价值来说, 它很可能无法再造一个微信公众平台。第一是因为它的群体, 高中生、初中生们不是媒体资讯的核心受众。其次, 内容平台千千万。微信作为第一个以“公众平台”这种方式连接内容和用户的平台, 它提供了很长的时间窗口让媒体们享受它的红利;但到了现在, 移动端媒体平台众多、内容同质化, 各家都投入了“自媒体人圈地运动”, QQ公众平台已经不太可能复制微信公众平台当时的发展路径。

但对于品牌来说, QQ公众平台是个不错的机会。QQ人群的价值在于他们的活跃、爱玩、群聚、爱分享、有时间。利用好QQ公众平台, 企业可以传达信息;利用好群组、空间和兴趣部落, 企业可以聚集用户、运营粉丝。

实际上不只是硬件, 许多针对细分群体的品牌, 无论是实物还是内容消费, 都对一个能笼罩用户、培育粉丝的用户平台有很大的需求。QQ天然有这批人, 有社区和社交空间, 甚至还有付费习惯——QQ秀、QQ游戏等一系列衍生产品, 一直在给QQ带来稳定的收入。

13.学生假期该不该上补习班 篇十三

寒假马上就要到了,各种假期辅导班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各种宣传小广告满天飞。那么孩子们究竟该不该上假期补习班"呢?针对这个话题的观点,网上大致分成了两派。

其中一派的观点是寒假完全没必要补课:假期本来是让孩子好好休息放松的,只有玩好,学生才能在下学期里集中精力学习,进而提高效率,并且假期很多补习班的教学水平都很差,老师不负责任,还耽误孩子。

而另一派也有自己的观点他们说:应该,对与学生来说,如果想要拥有一个好的假期,那么他的未来就是黑暗的,在现在升学、高考、就业等越来越难,而且竞争日益激烈情况下,假期补课虽然残酷点,但是将来有好处的。

14.学生生日该不该请客作文700字 篇十四

生日,大家都喜欢请一些好朋友来自己家吃饭,我们学生也不例外。但是,学生生日到底该不该请客呢?今天,老师就根据王梓一同学生日请客的事情开了一场辩论会。

辩论会开始了。老师先为我们简单地说明了事情的经过。王梓一生日那天,他一连请了十多名同学去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再加上他的亲朋好友,就有二十多名。不仅在宾馆里吃了饭,还在歌厅里唱了歌,玩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家。有一个居然还在他家睡了。听完老师的`话,我惊讶得连手上一直抓着的笔都掉了下来。我不由地在心里感叹:现在的社会是怎么回事,连一个小孩的生日都要去宾馆吃饭歌厅唱歌。

老师又把全班分成了两方,正方是去参加王梓一生日聚会的同学,反方则是剩余的同学。

先是正方发话。老师问王梓一:“王梓一,你作为这件事情的当事人,你认为这次聚会有什么好处?”王梓一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我……我认为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这有很多方法啊!何必要用这种方法呢?老师对王梓一的回答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又问了正方几个问题后,转到反方发话。

成宇麒先发话:“我觉得安全是个问题,走过去走回来,没有大人监护,遇到坏人怎么办?”接着又有几个同学发话了。我看到没有同学举手了,在下面有点犹豫不决。我决定举手,老师点了我,我说:“我认为王梓一生日不应该大操大办,请几个朋友到家里玩玩就行了。”说完,我回忆起我曾经生日的时候,让几个朋友来我家玩,又去爬了山,生日搞一些这样的活动多好啊,何必要大操大办呢?

15.众议“信息技术课该不该开” 篇十五

毋庸讳言, 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至今, 已经走入“瓶颈期”。那么, 信息技术学科正面临着哪些危机?人们对其的开设到底持什么态度?它真的会走向消亡吗?

为了反映不同的视角, 本刊编辑部就上述问题面向教育教学一线的不同群体征集意见和建议, 得到了大家积极的回应。

下面, 一起来听听这些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吧。

有必要开设, 但方向有严重偏差

广东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继华 (信息技术教师) 吴向东 (科学特级教师)

邓小平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国这种科技教育落后的国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作为单独的课程去开设的。可惜的是, 课程的方向出现了严重偏差, 课程内容体系几乎沦落成了电脑操作手册, 甚至是落后软件的庇护所。虽然我们强调主题教学, 但鲜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的主题;虽然我们强调任务驱动教学法, 但“伪任务”盛行。更严重的问题是, 我们总是从成年人的视角去看待儿童青少年的信息技术学习, 很少真正顾及他们的心智模式。我们提出的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 就是要解决课程视野低, 内容落后, 不顺应青少年儿童心智成长模式的问题。我们编著的《Scratch创意动画教程》就是对改变这种课程困境的努力, 希望Scratch这个适合青少年儿童创意表达的好软件, 不至于又沦落为学习编程技巧的工具。

考试制约了课程的正常发展

山东潍坊市第七中学许 (信息技术教师)

我们学校虽然开着信息技术课, 但开课似乎只为完成学业水平考试, 考完也就不开了。平时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距较远, 比如为了应考, 学生要选修编程、数据库、人工智能, 学生对此的兴趣并不大。但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信息技术, 学生们又都会, 甚至比教师还好, 感觉用不着教。个人认为, 现在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能, 如果教学内容还是“Windows+Office+IE”这类介绍信息技术本身的知识, 那这门课真的没有必要开设了。要开就应该开如何面对信息技术, 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内容。这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而是涉及人的意识层面。比如说, 让学生知道上网不是为了玩, 还有更有意义的事去做, 但这需要心理教师的配合, 不然会很难实施。

信息技术课被挪用、占用的问题很突出

福建连江县潘渡中心小学程庆宝 (信息技术教师)

目前,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被挪用、占用的现象很普遍。就在前几天, 我的课上, 几位学生因为没有完成数学作业, 被班主任强制“扣留”了。试想, 一节课总少几位学生, 还能称之为课吗?一周仅一节的信息技术课, 一般被安排在上午或下午的最后一节。要是碰上学校组织活动, 就会被取消, 导致教学进度常不能按计划完成。加上农村孩子家庭里有电脑的少, 即使有电脑, 家长们也不放心孩子使用, 所以学生学习的总体效果不佳。此外, 由于农村小学师资少、课时少, 还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专职教师成了语文、数学教师, 之后再兼着信息技术课。个人感觉, 这门课恐怕是要被搁浅了。

被“边缘化”的信息技术课程

广东深圳南山实验学校 (集团) 南头小学分校唐晓勇 (语文教师, 兼任信息技术课多年)

当前, 虽然国家在大力提倡“用信息技术引发学习的革命”, 但就现状而言, 承载促进学习变革的信息技术课程却逐渐被“边缘化”。笔者认为,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点:一是课程内容过于技术化, 过度专注技术本身, 与学科融合得还不够好。也就是说, 学科教师很难与信息技术教师有效“沟通”用技术促进学科课程的问题解决。二是教研部门和学校普遍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 并没有给予其应有的课程地位。究其原因, 除了教研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缺乏“系统课程意识”外, 还有对专业性强的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不了解而产生的距离感、焦虑感和不安全感。

我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变革的实践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我认为,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 要让学生运用技术解决学习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要与日常学科学习高度关联, 通过“任务驱动”促进技术与课程的彼此关联和深度融合。这样, 用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促使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才有可能得以体现。

信息技术课应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需求相对接

江苏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韩建光 (物理特级教师, 常熟市教研科室主任)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国家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员, 在中小学校的实施是必须的。我认为, 目前国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是非常有高度的, 关键在于, 在基层学校的实施过程中, 一线教师没有深入探讨如何在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基本价值观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学生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说教式、放羊式的课堂司空见惯。

我长期从事物理教学, 也一直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不争的事实是, 学校里信息技术硬件的更新换代很快, 甚至很多设备在闲置, 可许多教师的整合课比较肤浅, 更谈不上让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学习活动。或许, 这与信息技术课同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需求不能对接有很大关系。建议在信息技术课上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其他学科整合课需要的信息技术操作内容, 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我在物理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用“几何画板”构造一些物理模型, 这对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非常有效, 同时对他们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北京顺义区第一中学董轶男 (信息技术教师, 同时负责学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

我既熟悉学生的信息素养, 也了解其他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大多仅限于浏览网页或者Office、Flash等软件的基本操作, 获取、加工、存储、表达、评价信息的能力并不强, 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则更弱一些。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非常有必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但绝大多数其他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很一般, 有些老教师甚至不如学生。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经常性地参加信息技术的学习, 势必给教师们增加负担, 且效果不一定明显。把信息技术整合进其他学科教学中去教的想法, 在一段时间内很难实现。

我认为, 信息技术课有必要继续开设下去, 但需要对现有教材进一步修订, 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 应更注重学生思维 (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能力的培养, 鼓励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

信息技术课给我想象力、信心、信念和毅力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孙博远 (学生)

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一段相当愉悦、相当与众不同的经历, 因为从没有一门课像它这样如此将我们的想象力排在第一位。当然, 印象最深的要数搜索引擎的研究报告了, 这是我第一次在学习中面临如此有难度的课题。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是多么毫无头绪。但是我认为信息的魅力就在于此, 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检索, 在无数的资料中摘录, 繁复地做着整理和归纳工作……当一切都在瞬间豁然开朗时, 那种如释重负的喜悦与轻松是无与伦比的。

VB编程的学习也给了我同样的感受。当VB中显示报错的时候, 我的心情总是无比“沉重”。有时问题只是打错了一个数, 改过来即可, 但很多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 尤其大程序中一个逻辑上十分隐晦的错误, 往往会让我将程序重头梳理好几遍。而当发现了错误又不知如何解决时, 第一想法就是求助于老师, 但我总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仔细思考, 最终, 问题被迎刃而解。从中我学到了面对困难的信心、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这是在任何其他科目中都无法学到的。

对于李冬梅老师我十分钦佩, 每每总能看见她忙前忙后, 非常尽职尽责。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 她总是启发我自己想出一个解决方案, 而后她再给出更完美的方案。这不但教会我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更是教会我独立思考的习惯, 而她的乐观也使课堂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信息技术教师当自强、自爱

江苏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刘鸣家 (信息技术教研员)

这门课程目前来看是不会取消的, 毕竟地区差异性很大。很多地区还远不发达, 需要进一步推进。在经济发达地区仍有很多可以教给学生的内容, 比如钻研精神以及心智技能的形成等。信息技术教师掌握新知, 特别是IT新知的能力比其他教师强很多。但坦诚地讲, 信息技术教师专注于课堂的不太多, 很多人牢骚满腹, 但不去研究课程, 没有形成大学科那种相互竞争、讲求效率的氛围, 这对课程的发展不利。我认为,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讨厌这个学科, 不钻研这个学科, 只想应付了事, 是严重阻碍这个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广东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赵建初 (副校长, 仍坚持在信息技术教学一线)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个笑话:19世纪末, 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宣布, 随着电影的发展, 学校将会消亡。同样, 在网校迅猛发展的几年前, 也曾有人大胆地预测:随着优质网络课程的不断开发、大量网络学习资源的涌现, 许多学校必将消亡。当历史的车轮滚到了今天, 这两个预言实现了吗?没有!电影和网络课程的出现, 不但没有削弱学校的教育功能, 反而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新技术的出现, 更加丰富了我们教学的手段, 让我们多了一个选择。同样, 因为学科地位不高或者个人发展不如意, 就对学科的前途产生怀疑, 甚至产生悲观情绪, 是不妥当的。作为一门新生学科, 它现在还比较弱小, 我们不应当因为它的发展遇到了挫折, 就武断地认为它要走向消亡, 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当然, 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途漫长而又艰辛, 我希望我们每一位同行可以做到“心中常有希望, 脚下勇于探索”。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我们相信, 信息技术学科不仅不会消亡, 而且必在不久的将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理应在思辨后清晰方向

湖南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肖焕之 (信息技术教研员)

高中阶段独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似乎没有异议。义务教育阶段有没有必要独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呢?这是一个对课程价值信念动摇、对课程发展方向含糊的问题, 更是一个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尽管我国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中没有信息技术;尽管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领域, 而不是独立的课程;尽管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义务教育阶段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其他课程之中。但我认为, 在我国, 课程整合替代不了独立的信息技术课程。因为我国目前的硬件条件、师资水平、理论研究都无法支撑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深度整合。即使将来条件成熟了, 信息技术也会因其独特的课程价值而被更充分地挖掘和更广泛地接受。综合实践活动也替代不了独立的信息技术课程,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 其学习内容取决于学生选择的活动主题, 一个活动主题完成不了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应该学习的信息技术内容。

上一篇:上周做什么事的英语范文下一篇:水能资源开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