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析孟子的社会分工学说论文(精选2篇)
1.关于浅析孟子的社会分工学说论文 篇一
孟子仁政学说的本质
子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主张“保民”而王天下,反对武力兼并战争。认为君主以爱人之心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孟子梁惠王上》,给人民以固定产业,使免于饥寒痛苦,再用礼仪教化,就可统一天下。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暴虐的君主可以废黜是当时客观情况在孟子思想上的反映。孟子“仁政”思想是复杂的思想体系,反映着新旧交替期社会变革在某些人们意识上打下的双重烙印,即:一方面不得不面对现实,另一方面又固执地迷恋往古。孟子的思想中,后者是主导的,前者是从属的。
孟子从“仁政”出发,提出了著名的“民贵君轻”的学说,从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要求,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上看,孟子的仁政学说的主要方面是为民请命的,尽管孟子是代表由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那部分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提出他的政治主张的,尽管“民贵君轻”口号不可能真正实行,尽管仁政学说本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企图缓和人民的反抗斗争。但是不能否认,孟子是丛剥削阶级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并引起很大重视的思想家仁政思想非孟子首创,在《书经》中可发现其萌芽。但第一次使用“仁政”,并把这一思想发展为完整体系仁政学说的.则是孟子。“仁政”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人民性的学说,它与反人民的法家学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孟子的仁政纲领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开明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政治理想,一切有志于改革的政治家总是把孟子的仁政学说作为改革的指导方针,而且许多耿直、富于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往往利用这个学说为武器,揭露、谴责历代封建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2.关于浅析孟子的社会分工学说论文 篇二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1957 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讲话既是他长期深入思考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总结,也是对1956 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回应。
1956 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国际上。在苏共二十大闭幕的当天深夜,赫鲁晓夫在没有通知其他国家共产党代表参加的情况下,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作了全面否定。秘密报告经西方国家披露后,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犹如爆发了一次强震,人民群众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混乱。在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波兰和匈牙利,出现了一些共产党以前从未遇到过的新情况:一方面,在这些国家的党和人民群众中间发出了要求在独立平等基础上重新调整对苏关系,改革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强烈呼声;另一方面,国内一些反对社会主义的势力趁机四处活动,企图借对斯大林错误的揭露,颠覆本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帝国主义国家乘机掀起世界性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在国内。一些学生、工人和复员转业军人在升学、就业、安置方面遇到一些困难,发生了闹事事件。从1956 年9 月到1957 年3 月,全国约有一万多名工人罢工,一万多名学生罢课。在农村地区,出现了社员闹退社、闹缺粮的风潮。对时局变化最为敏感的知识分子,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后,思想日趋活跃,批评教条主义,在文化、教育、科学等问题上发表不同意见。有些人还对党和政府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以及干部作风上的问题提出公开批评,其中有不少尖锐意见,也有一些错误议论。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许多党员干部缺乏思想准备,在行动上陷于被动。针对群众闹事事件,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好人不闹事,闹事没好人。凡是与政府闹事的就是敌我矛盾。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对这些事件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进行压服。对于实行“双百”方针后,在思想文化界出现的一些错误东西,有些人也坐不住了,对“双百”方针出现了怀疑和抵触情绪。
这样,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新出现的矛盾,尤其是日渐突出的各种各样的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科学内涵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曾揭示并论述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但对于未来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基本矛盾,受历史条件所限,他们没有做出具体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实践中曾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这样的认识,但其未对这一矛盾展开具体阐释。斯大林曾长期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已经完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二者之间不存在矛盾。到了晚年,尽管他在实践中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却没把它作为全局性问题加以探讨和研究。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他指出,与其他社会相比,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这一矛盾的特点及其性质决定了,它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即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解决。
(二)如何划分和解决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
首先,如何划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毛泽东指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他说,人民和敌人都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和敌人都具有特定的指向。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形势下,一切拥护、支持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集团,都属于人民的阵营;而一切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其次,如何解决两类矛盾。毛泽东指出,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分清敌我的矛盾,必须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来解决。而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是分清对错、是非的问题,因此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解决。他还具体列出了解决不同领域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思想政治范畴,采取说服教育、讨论的办法解决,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经济建设方面,坚持适当安排、统筹兼顾,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利益;科学文化领域,实行“双百”方针,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在党派关系上,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民族关系方面,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党群关系上,“坚决地克服官僚主义,很好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1]。
再次,关于一定条件下两类矛盾的转化。毛泽东指出,两类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敌我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这样就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相反,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
毛泽东指出,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就是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2]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为什么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呢?毛泽东明确说道,其重要目的就是要带领全国人民向自然界开战,开展一场新的战争,以发展中国的经济文化,提升中国生产力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进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三、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理论贡献和历史缺失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理论贡献
第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如上所述,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提出并具体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划分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而且还系统阐述了两类矛盾的性质、特点、解决途径等,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第二,新时期深化改革的理论依据。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不仅为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根据,而且指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可以通过自身来解决,改革不是像过去的阶级革命一样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方面和环节。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南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正确认识和分析新时期的社会矛盾,化解各种社会危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毛泽东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历史缺失
第一,社会主要矛盾的二重化。1957 年6 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一方面指出革命时期大规模的疾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全国人民发展经济和文化;另一方面又强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胜败还没有完全解决,阶级斗争依然很激烈。同年10 月,他在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仍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第二,矛盾判断标准的简单化。毛泽东把赞成还是反对社会主义的政治态度作为划分敌我的根本标准是不确切的,这容易带来敌我区分上的随意性,反“右派”的严重扩大化和“文革”的悲剧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此外,他把各种各样的人民内部矛盾简单地归结为是非问题,也值得商榷。如管理问题、公平问题、工作作风问题、观念转变问题等,这些问题就不能简单地用是非来判断了。
第三,矛盾解决途经的绝对化。毛泽东曾经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种方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而且是唯一的方法。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方法。”[3]他还说道:“所有的厂、合作社、商店、学校、机关、团体,总之,六亿人口,都采用这个方法解决他们内部的矛盾。”[1]显然,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唯一的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在现实中不可能解决各式各样的社会矛盾。
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4]对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缺失,我们必须历史地、客观地对待,过于苛求完美既不客观,也不公正。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坚持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摘要: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分析和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对于化解新时期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理改革中各方面利益关系,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浅析孟子的社会分工学说论文】推荐阅读: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批判“人性自私”的错误观点的论文08-18
浅析犯罪的社会原因07-01
浅析网络信息安全的论文08-15
浅析网络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论文07-04
幼儿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浅析论文06-29
浅析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论文08-31
浅析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包装论文07-05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生就业稳定率的论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