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电子银行风险点

2024-08-18

信用卡电子银行风险点(共10篇)

1.信用卡电子银行风险点 篇一

银行(信用社)电子银行部网络科技风险自查报告

电子银行部按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关于在全县农村信用社开展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组织科技人员对我联社中心机房和网点的设备及线路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各自职责

电子银行部为确实落实此次活动,成立了由陈涛任组长、电子银行部全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辖网络科技风险防范工作,并负责以后网络科技风险防范的统筹布署指导及网点信息科技工作的应急事项;对网点的易出现的故障点进行检查,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确保我联社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安全、持续、稳定运行。

二、组织开展自查,保障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安全运行

一是对联社机房的设备、线路、电力保障系统、消防系统、防雷措施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UPS电源逆变时存在故障,经与厂家维修人员联系更换了出现故障的老化蓄电池一块,及时的消除了隐患;并于网通公司联系,取得技术支持,密切关注网点的运行状态,出现问题及时沟通,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二是明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求各社委派会计组织柜员对机房机柜设备、通讯线路、电力系统进行了自查,在检查中存在机柜上方摆放杂物,设备尘土过多等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和清理,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提出保障供电,出现问题及时启动发电机的应急设备,保证网点正常营业。

三、对备品、备件进行了检查,重新核实了备品、备件的数量,并对其进行加电测试,保证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出现故障时能够应急使用。

四、严格执行值班制度,科技部安排了节日期间值班表,密切关注营业期间设备的运行状况,存在问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故障排查并及时解决;明确了网点的签到及签退时间,有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签退的必须与电子银行部联系说明情况。

五、对接入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PC机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内、外网混用现象及时进行了整改,对杀毒软件未安装升级的及时进行了升级,有效的防范了网络病毒的攻击。

电子银行部

2.信用卡电子银行风险点 篇二

一、信用卡业务风险种类

但与此相伴随的, 还有信用卡风险带来的种种问题。商业银行出于业务发展需要, 盲目发展信用卡业务, 降低审核标准, 给后期的信用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隐患。信用消费容易形成呆账, 导致银行的不良资产, 给银行带来重大的损失。所谓风险, 即不确定因素。信用卡风险是指信用卡的发行、管理主体在信用卡的业务管理、经营过程中发生非正常范围内经济损失的可能。信用卡的风险存在于信用卡管理的各个环节, 包括信用卡的使用、支付和结算等环节, 牵扯到的行为主体也罗多, 包括信用卡发行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使用的特约商户、信用卡持有人等。

信用卡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由于在信用卡的管理过程中, 银行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较高, 而银行的审核手续不可能极尽所有相关的信息, 这样就容易导致信用卡风险的增大。信用卡的风险有不同的各类, 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流动风险。所谓信用风险, 来自于贷款单位和个人的信用问题, 主要是由于借款单位或者个人不能在还款日如期归还, 导致商业银行损失本金和利息的现象;所谓欺诈风险, 是指由于持卡的主观恶意所导致的风险, 这种风险相比信用风险更难提前避免, 而且损失金额往往更大。操作风险是伴随着商业银行的信用卡运营过程, 风险主要来自管理环节和流通环节, 主要是由于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和执行过程中的失误, 监管的缺位等造成的。还有一种风险为宏观风险, 它具有系统性和不可避免的特点, 来自于整个的市场经济形势, 无论商业银行有多么完美的风险管理技术, 在系统性风险到来的时候, 也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在危机爆发、经济衰退之时, 良好的风险管理能使银行不至于毁于一旦。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

相比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 金融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健全, 我国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低, 管理队伍实力不强, 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存在, 导致我国现在的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着种种问题。

首先是我国的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落后, 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对信用卡业务进行规范, 现在沿用的, 仍然是1999年的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业性规定, 约束性不强, 而且对于信用卡管理中的新问题无法全面规定和避免.另外, 规范第三方服务机构责任的法规缺失, 而且信用卡发展中, 相关制度不完善, 比如现行呆账核销制度不完善, 在不良资产增加的情况下, 不能有效的规避信用卡风险。

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个人信用约束方面的立法缺失, 公民个人的征信系统的缺失, 更加剧了该现象。个人征信数据系统建设和运行存在的问题使得商业银行在采集、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困难重重, 征信系统的建设难以适应信用卡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加强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 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要加快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这一套体系是综合的、全方位的, 首先应当包括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家的立法机关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的管理经验, 尽快完善信用卡法律的制订, 金融的监管机构要从金融发展和信用卡业务的实际出发,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并从制度和规定方面加以完善, 织就一张完善的防御网, 以防止信用卡业务发展中的监管漏洞, 对不规范行为进行惩戒。在具体的业务层面, 要规范信用卡的收单等直接相关的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出于发展信用卡业务的需要, 对银行卡的收单手续费规定较低。金融监管部门应完善信用卡业务中的第三方支付系统监管体系的建设, 确保发卡机构的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需要测算发卡银行、收单商户的成本, 修订并完善交换费率以交换费率单笔封顶的规范。

其次, 要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在信用体系建设中, 应当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信息平台, 对全社会的所有信用卡使用主体和潜在使用主体的信用记录收纳其中, 建立联网机制, 对相关主体, 比如地方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银监会、企业、公民个人的信用记录实现共享, 更好地实现信用的监督, 出台正式的征集管理条例, 强化对公民个人的隐私权的保护, 对信用卡业务的采集程度、采集范围等进行规范, 使相关的机构需要时能够快捷、合法地获得相关的诚信记录。建立惩罚机制, 如果不能及时报送相关的征信信息, 或者征集信息的真实性差, 不配合相关的信用查询的行业, 加强处罚。

最后, 作为商业银行本身, 要夯实自身的基础, 打好内功, 使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的控制制度。站在整个银行的角度看风险管理, 彻底打通以前以部门为界限的设计工作, 把风险控制职能分解到相关部门, 从而实现业务的全流程控制。加强对内控制度的监督, 提高执行力, 加强每项业务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和提高内部审计的强度和覆盖面。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控制度的建设、执行部门。

参考文献

[1]马春峰.商业银行信用卜业务运作仁[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

[2]曹亮.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8;5

[3]杨科.信用卡产业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信用卡, 2011;1

3.银行业当重视信用卡业务风险 篇三

信用卡业务由于其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重大的战略意义,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随着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信用消费环境的日趋成熟,我国信用卡市场近几年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达到1.3亿张,同比增长83.6%,信用卡信贷总额6931.73亿元,同比增长68.4%。然而,在信用卡产业的表面繁荣之下,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我国信用卡存在着大量“休眠卡”,大部分银行信用卡业务长期亏损等令人无奈的现实。尤其是2008年以来,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逐渐蔓延到更加广阔的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而且这场危机已经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到目前为止仍然难以估量的损失。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波及国内信用卡领域,包括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已经开始重视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业内人士预计2009年信用卡不良率或升至3%—4%。而仅仅在两年之前,我国信用卡不良率仅仅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那么如果上述预测准确的话,这种不良贷款率增长的速度无疑是惊人的。

信用风险 欺诈风险

信用卡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信用卡风险,指在信用卡业务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各种不利因素而导致发卡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三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和操作风险。从目前情况来看,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粗放式业务扩张中忽视信用风险的控制

从信用风险角度来看,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市场纷纷“跑马圈地”,无形之中忽视了业务推进过程中风险的控制。以招商银行为例,2004年,招行信用卡发卡量约222万张,其后逐年成倍递增,2005至2007年,分别达到500万张、1000万张、2100万张。 虽然招商银行在零售银行领域属于个中翘楚,但是这种业务快速扩张所带来的风险无疑值得警惕。

从信用卡发卡环节来看,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为了占据未来信用卡市场的高地,加大了对高校学生等低收入人群的营销力度,大学生属于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群体,然而一些发卡银行并没有按照规定对信用卡申请人还款能力进行实质性审核,有的银行甚至大范围雇佣学生销售人员对其周围的同学、朋友进行频繁的“营销轰炸”。在这种粗放式业务扩张的过程中,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心。

在营销策略上,各家发卡行基本都采取了免除首年年费、消费积分、赠送礼品、健身卡等方式来促销自身的信用卡产品,部分消费者出于获取礼物的心理申请办理了信用卡,但是随后并不开通信用卡,这一方面造成发卡银行系统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给一些犯罪分子制造了可乘之机。另外,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回调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部分信用卡客户,尤其是商业银行前期业务扩张过程中针对收入状况不稳定的低收入群体发放的信用卡,以及大量“睡眠卡”的存在极有可能在未来给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带来较大的信用风险。

信用卡欺诈性质的犯罪活动有增无减

信用卡非法套现活动大量出现,循环信用账户透支余额和循环信用使用户数猛增,同时一些不法中介开始大规模进行空卡套现,暴露出商业银行信用卡循环信用业务环节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另外,目前通过网络支付工具进行信用卡套现已经出现。据央视报道,不法分子通过网上虚假交易,使用信用卡支付后,再通过账户转移到借记卡,然后从银行取出现金,整个过程没有真实的货物交易,也无需缴纳额外的费用,给利用第三方支付进行信用卡套现创造了机会。

调整战略 推动立法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从国外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在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发卡机构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发卡规模,忽视风险控制等粗放式经营理念,而经过其后出现的信用卡业务高风险、高坏账核销率的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之后,这些国家的信用卡市场逐渐走向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政府的监管政策、法规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笔者以为,当前我国信用卡市场已经基本完成行业发展前期粗放式经营的阶段,如果整个市场仍然继续以前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各家发卡银行信用卡坏账率将在未来几年内很可能出现大幅提高,信用卡业务风险也会在整个商业银行业务风险中从“幕后”走向“前台”。因此,为了促使我国银行卡市场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次经济调整的时机,各市场主体应该及时调整银行卡业务发展战略,并努力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立法进程,促使我国信用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的转变

各发卡银行应该以本次经济调整为契机,及时调整银行卡业务发展战略,提高风险控制的意识,加快提升自身品牌和服务,摆脱低端同质竞争的泥潭,并努力开拓银行卡业务的“蓝海领域”,最终实现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的转变。当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转变思维,从提升信用卡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下手,努力提高信用卡安全性能,完善信用卡功能,深挖持卡人的有效需求。而持卡人的有效需求是以完善的信用卡功能为基础的。因此,商业银行应在巩固信用卡转账结算、透支消费等基本功能的同时,开发增值服务,如理财计划、购物优惠、账户还款短信提醒、紧急援助等,深挖持卡人的有效需求,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也让持卡人真正享受到“卡市生活”带来的便利。

加快法制法规建设,提升行业监管水平

目前我国现有的信用卡领域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现存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信用卡市场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信用卡业务立法进程已十分必要。另外,相关市场主体和监管机构应该根据信用卡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具有针对性政策和对策,推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与此同时,鉴于近年来信用卡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尤其是犯罪分子利用新兴网络支付工具进行非法套现,从而给信用卡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威胁,监管部门一方面应该针对网络支付交易等新兴支付渠道加快推进业务研究,尽快制定相关的交易规范细则,促使新兴支付工具合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会同发单银行、银行卡组织和收单银行等信用卡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监控,加大对信用卡犯罪的打击和惩处力度,积极改善信用卡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确保信用卡市场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4.银行信用卡风险提示卡 篇四

发卡银行

信用卡申请人

信用卡种类

1、个人在信用卡消费中可能出现以下风险:

1、失窃风险。信用卡或密码遗失、被盗,被不法分子取得后,不法分子进行倒刷或取现,给您造成资金损失。

2、信用卡被伪造风险。不法分子通过在ATM设备上安装磁条读取工具等手段获取磁条信息,制造伪造卡,对您的信用卡进行盗用。

3、身份信息泄露风险。不法分子可能盗用您的身份证明或其他资信材料等办理信用卡,申请信用卡后以您的名义进行刷卡或取现。

4、违约风险。忘记缴纳年费,信用卡透支忘记还款日期而产生罚息、滞纳金或超限费,由此产生不良信息记录。

2、上述信息对您产生的不良后果:

1、须向银行缴纳罚息、滞纳金等费用。

2、个人的不良信用记录要在征信系统中保留5年,可能影响您办理贷款(担保)和信用卡等银行服务业务,严重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请您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如出现风险,一切后果自负。

5.信用卡电子银行风险点 篇五

姓名: 拼音: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发证机关:证件到期日: 户籍所在城市:

婚姻状况:□未婚□已婚□其他手机号码: 住宅电话(如需): 教育程度 :住房性质:

住宅地址: 市区居住年限:年邮编:电子邮箱(如需): 单位全称:单位地址:省市区邮编:

单位电话:分机:现单位工作年限:年 年收入总金额:万元 单位性质:单位所属行业:

直系亲属姓名: 与申请人关系:□父母 □配偶 □子女 □亲生兄弟姐妹

直系亲属联系电话:信用卡及账单邮寄地址:□住宅地址 □单位地址

6.信用卡电子银行风险点 篇六

姜群

信用卡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简单的信贷服务。信用卡一般是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结帐日时再行还款。除部份与金融卡结合的信用卡外,一般的信用卡与借记、提款卡不同,信用卡不会由用户的帐户直接扣除资金。

信用卡已成为现代银行发展最快、普及最广的一项业务。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发卡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数的增多,信用卡风险逐渐体现出涉及面广、风险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的特点,而且信用卡风险发生的频率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因此,对信用卡风险进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用卡信用风险概述

1、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类型

信用卡业务是银行业务的组成部分,因此具有银行传统业务产品的风险,也有信用卡业务特有的风险。银行业务存在的各种风险在信用卡业务中也同样存在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而其中造成信用卡业务资产损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信用风险。根据研究资料和实务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因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占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损失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商业银行再办理信用卡业务时,必须通过识别、计量和控制来严格预防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在信用卡业务中信用风险主要是因为持卡人信用不良或者信用状况恶化,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偿还信用卡透支消费和预借现金等本金和利息、滞纳金等费用的风险。在实际业务中,针对持卡人信用风险暴露值和评价发卡机构的信用风险水平和控制能力均有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发卡机构而言,其主要指标是延滞付款率、滚动率和损失率。

一般而言,发卡机构开展信用卡业务时,其内部的业务处理包括了营销、销售、风险控制和作业四部分。这四部分处处都渗透着信用风险的风险防范点。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对新申请的客户进行审核批准,根据客户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资信审核后决定是否发卡和给予额度;

2)对持卡人异常交易行为进行监控,确认交易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控制持卡人信用风险和伪卡、盗用风险,减少资金损失;

3)持卡人发生欠款逾期时,根据逾期金额和期限,采取措施进行还款提醒、催收.追缴欠款。

2、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

关于信用卡的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近年来的信息经济学加以分析,尤其还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理论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进行全面的解释。1)道德风险现象

在信用卡信贷市场上,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借款人项目失败承担的风险是固定的,但其成功时获利是不封顶的,所以当银行不能完全监督借款人行为时,借款人就会产生改变当初申请贷款时的用途,转而从事高风险但更高收益项目的动机,使银行的预期收益减少。银行而对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可以采用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逾期透支利率,可以用增加的利息收入来补偿可能出现的拖欠损失。

2)逆向选择现象

一方面,面对当前高利率,有许多安全客户退出了高价信贷市场,但仍有一部分危险客户他们抱着赖账的打算,所以利率再高他们也仍然敢贷款。另一方而,一些借款人为了支付高利率只好把贷款用于高利益高风险的项目上,这样也就加大了银行收不回贷款的风险。从而出现“劣质客户驱逐优质客户”的现象。

因此,由于发卡程序简单,事前潜在客户的信息收集、筛选不甚完善,事后的监控、监督成本较高,致使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表现更为突出。构成了信用卡业务中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

二、信用卡信用风险的管理现状

随着全球商务活动和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信用卡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西方国家逐渐在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发卡和受理网络、成熟的交易处理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然而,我国信用卡的发行远远晚于欧美地区。直到2002年,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大举进入信用卡发卡市场,信用卡的发卡和受理业务才得到迅速发展。

1、国外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信用卡风险也逐渐显现。其中最为主要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由于信用卡先消费后还款的产品特点,对持卡人具有消费放大效应,持卡人信用状况恶化导致不能偿还透支消费导致信用卡坏账的比例逐渐增加,甚至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信用卡提供商2008年上半年的呆坏账损失就已经达到210亿美元。评级机构惠誉的数据显示,美国信用卡坏账率在2008年12月升至历史高位7.5%。2009年1月卡债延迟缴付6O天以上的人,达到3.75%的历史新高。惠誉进一步表示,经济衰退令失业者无力还债,违约率在2009年突破10%。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信用卡亏损总计高达700亿美元。在信用卡危机面前,美国的大型发卡银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大通等都难逃厄运。

在十年来美国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时期,就业率和收入下降对信用卡市场形成的负面影响将继续加大。英国和欧洲其他地方的贷款机构正迎来一波愈演愈烈的消费者违约潮。

2、我国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信用卡市场从起步期发展为成长期,且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据此前央行发布的《2009支付体系总体运行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末,信用卡发卡量为18555.56万张,同比增长30.4%,信用卡授信总额13634.96亿元,同比增加39.1%;应偿信贷总额2457.58亿元.同比增加55.3%。在业务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风险指标也有所增长,但整体较为可控。截至2009年底,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6.96亿元,同比增长127.9%;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不良率)的3.1%,较2008年底增长1个百分点。从行业整体风险水平来看,国内信用卡延滞率和损失率处于较低的风险水平,但从欧美发生的信用卡危机可以看出,信用卡业务出现总量增长的同时,必须关注信用卡业务的信用风险,将信用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降低延滞率和损失率。

3、我国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现状的特点 1)信用风险整体指标较低

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但和国外发达国家信用卡风险指标相比,我国发卡银行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整体水平不是很高,且大大低于同业水平。其中主要原因有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信用卡在国内支付结算比例也逐渐增加,透支余额逐年快速上升,相比之下,延滞账户透支余额和损失账户透支余额增长比例不大。另外,我国居民的信用卡消费意识并未完全形成,传统的先存再用的借记、储蓄账户的金融理念一直被大多数人认可,因此,对透支消费缺乏动力,而且信用卡高企的透支利率也是持卡人倾向于在免息期内还款。

2)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仍需加强

2009年年中,我国多部门也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要求切实规范银行卡发卡行为,认真落实银行卡账户实名制,控制信用卡发卡风险。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促进了信用卡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的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但是目前也存在法律、政策环境不够完善的问题,主要包括征信体系不健全,条块分割局面难以改变居民信用意识和用卡文化尚待普及、信用卡产业未形成清晰的组织模式、信用卡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等、需要进一步加强。

3)信息严重不对称

市场经济的今天,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发卡机构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盲目注重发卡规模和数量,对授信政策的制定并不严格,在征信过程中也放松了对申请人的信用调查,导致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存在。目前发卡机构征信手段和渠道有限,往往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经常当面向本人核实,存在不能准确掌握申请人资料的可能性。持卡人在经济状况发生恶化时,银行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只能在持卡人不能按期偿还透支时才能发现,往往为时已晚,银行已经承担了持卡人信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由于外部信息的不完备,使发卡机构不能对申请人的信用价值进行准确、及时的判断。

三、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迅速建立起高效准确的信用评级体系

目前正在建设和完善的全国范围内的跨行征信系统。主要侧重点在避免欺诈行为,信息系统内容较为单一。我国发卡机构虽然可以查询个人征信系统了解个人信用状况,但是评价个人资信状况比较重要的户籍、职业、税务等信息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央行和商业银行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建立银行卡违法犯罪黑名单共享、信息查询和查询取证的机制,以更好地防范信用卡风险。针对新型的个人信贷业务,我们需要一个全部银行可以共享的高效率运行的信息平台。

2、制定合理的授信政策,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选择适合发展信用卡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控制信用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各主要发卡行的信用卡客户主要来源于各自已有的客户群,而客户在申请卡片时,也更倾向于经常光顾的发卡行。由于信用卡市场空间大,客户选择性较大,各发卡行只有根据自身的整体优势和以往客户群的素质,有针对性地锁定信用卡产品的目标客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明确了目标客户群体,商业银行应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理性把握发卡对象。

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范欺诈风险发

7.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 篇七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管理,信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开放脚步越来越快, 我国商业银行对传统存贷款的资产业务竞争逐渐减少, 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发展, 并开始将业务获利的重心转移到盈利空间更大的信用卡业务中。而且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随着民众的收入提高, 消费心理也发生了变化, 渐渐习惯了信用卡的透支型消费, 促使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快速增加。但是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 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对金融风险的恐慌, 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中也存在着越来越严重的潜在风险威胁, 但许多商业银行为了追逐信用卡的高利润收益, 不惜铤而走险, 这些信用卡业务中的潜在风险严重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 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 已经成为现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的主要类型

信用卡是由商业银行向个人或者单位发行, 持卡人可以凭着信用卡向特约单位进行购物消费或者紧急时向银行存取现金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信用片业务是不但具有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产品的风险, 同时还有信用卡业务特有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信用风险

信用卡业务的信用风险是指信用卡的持卡人在商业银行申请到信用卡后, 由于其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变等原因, 在偿还信用卡的债务时, 没有能力或者不能及时偿还借款, 或者由于持卡人本身的道德恶劣蓄意透支不还款的道德用风险引发的信用风险。首先, 因为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健全十分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 也没有建立较为成熟系统的客户信用评分标准, 大多数银行目前都是根据银行自身内部制定的评分标准, 或仅仅凭借业务经验对办理信用卡的客户资信进行审查, 而且许多银行为了完成发卡数量的任务完成, 审核客户资质几乎是流于形式, 导致社会上许多大量信用度比较低甚至没有足够经济基础的客户也能成为信用卡的持卡人, 比如没有收入和偿还能力的学生等社会群体。还有一些信用风险的产生是因为持卡人的恶意透支行为, 因为商业银行缺过度授信给个别不法分子进行恶意透支制造了可乘之机, 这种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和流动性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 操作风险

由于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卡业务时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内部操作过程, 还有银行业务操作人员与操作程序系统等原因导致的损失。现在许多商业银行之间的信用卡业务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 导致各银行的信用卡发放条件逐渐的放松, 很多银行将信用卡的发卡数量作为员工的工作任务进行津贴发放的考核标准之一, 导致许多商业银行的员工为销售任务指标, 人为的将信用卡的申办条件降低, 更有甚者帮助客户伪造虚假申办材料, 导致了很多信用卡的持卡人信用低下, 给未来还款带来巨大隐患。而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间并没有完善统一的审核与监督标准, 很容易在操作的审核、发卡环节及签名、密码确认等环节出现遗漏或误差等问题, 这种因为商业银行的管理与流中操作不当产生的损失, 以及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部门员工因为疏忽大意、违规操作造成损失对于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形成巨大阻碍。

3. 欺诈风险

随着我国信用卡与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 信用卡的欺诈风险已经成为银行业亟须重视的风险。表现形式越来越多, 防范起来越来越难。有相关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发生过的信用卡欺诈案件带来的商业银行损失超过1.85亿元, 事实上还有大量的欺诈损失不在统计之中。传统的信用卡身份欺诈手段一般是不法分子以伪造身份、仿冒卡、伪造卡、滥用账号等方式实施信用卡欺诈, 造成信用卡真正客户的账户资金产生损失的风险。现在国内的许多商业银行遭遇钓鱼网站, 产生的欺诈风险也越来越多, 而且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技术飞速发展, 还有电脑、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 无需柜台交易的无形市场操作, 使欺诈风险更加难以防止, 而且在未来有加剧的趋势。

4. 特约商户风险

所谓特约商户风险是由于特约商户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者没按规定严格核对持卡人签名身份证及持卡人没有正确使用信用卡等造成的风险损失。消费中常见的客户进行刷卡消费时进行刷卡确认的手段监管不到位, 有时候无法准确辨认特约商户的签名鉴定, 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还有一些是特约商户员工的欺诈, 在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交易中, 由于一般只有特约商户利用信用卡不在顾客视线范围时私自使用客户的信用卡进行消费, 导致信用卡的持卡客户受到财产的损失。

5. 持卡人个人风险

由于商业银行发放的信用卡持有人自己的安全用卡意识不强, 导致其信用卡在丢失后, 没有进行及时的挂失, 或者使用的密码在设置时候过于简单, 在信用卡丢失以后, 很容易被破译掌握等原因, 导致信用卡丢失以后, 被盗用后取款, 从而导致信用卡的持卡客户受到财产的损失。

二、信用卡信用风险的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 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中越来越意识到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并且逐步将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在现实的风险管理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首先, 我国目前因为尚未建立全面的信用卡业务等金融风险的管理体系和客户的个人信用评审机制, 很难识别、预警、控制各类金融风险;其次在信用卡等金融风险管理的事后督导工作也不到位, 力度不够, 没有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 风险管理中不能强调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再次, 由于商业银行现在依然缺乏科学的信用卡管理平台, 在风险管理技术中多使用定性分析, 无法实现真正的定性与定量管理方式, 从而出现许多由于信用卡磁条卡的安全薄弱, 被不法份子利用;最后, 没有建立信用卡账户的风险等级评价体系, 以及对信用卡的透支质量管理不完善, 使信用卡的资产质量比较低, 恶意透支等信用卡诈骗案件频频发生, 风险难于控制防范。

三、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 加强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管理与监督

为了不断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 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 商业银行会增多并广泛普及对商户的POS机发放及普通客户的信用卡提供, 政府应当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给予一定得政策扶持, 如实行一定幅度的税收优惠等方式或者某些补贴政策。同时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和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应当充分发挥监管职能, 制定各个商业银行合理的授信政策, 在各商业银行建立信用卡系统前, 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进行慎重的可行性分析, 并定期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进行检查, 以尽量规避风险, 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

2. 尽快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

在全面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尽快结合西方先进的优秀经验, 建立结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共同组成的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从而使各个商业银行能够正确的评估所有潜在客户的实际资信能力, 加强商业银行的现代化支付系统和其他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 尽快建立共同的信用卡全国信息数据库。探索适应信用卡业务发展, 深入识别评估风险, 实现对信用卡中的欺诈交易、信用风险过大的信用卡交易进行事前的分析防止及监控, 提高信用卡风险技术管理有效性, 实现在可接受的风险条件下, 帮助商业银行实现收益的最大化目标。同时, 应由政府筹建针对个人信用卡风险, 独立设置具有法律地位的征信管理机构, 利用多种征信渠道, 完善个人信用的信息数据, 实现实时联网运行, 为商业银行等机构提供完整全面的信息服务, 提供健全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并且使用法律的形式对客户的个人账户、信用记录、信用档案进行管理, 对个人信用评级、披露、使用的权利与义务明确的规定, 并用法律保障强制推行。

3.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严把发卡关

发行信用卡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借鉴国外优秀的、成熟的信用卡个人风险评估和管理系统, 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加以改进, 建立为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的系统。比如, 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个人信用信息的数据交换系统中心机构或者建立类似金融信用咨询公司的中介机构, 为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取客户的信用原始资料, 从而实现加强对信用卡持卡人资信能力的监测力度, 对持卡人的各种交易行为、开卡后的取现等情况做到及时的跟踪和监控。而且, 建立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案件处理预案系统, 杜绝金融风险的扩散和蔓延, 争取在第一时间处理案件并将损失缩小在最小范围。加强对信用卡客户的持卡使用安全常识的教育与宣传, 培养客户的信用卡风险防范意识。

4. 尽快建立健全实施信用卡欺诈的法律法规

为了更好的保护信用卡业务发行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一定要尽快建立完善实施有关商业银行的信用卡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信用卡业务的立法建设。继续建立健全我国信用卡的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执行, 尽快出台有关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使用条例, 规范欺诈风险与信用风险的承担责任;可以通过提高不法分子进行信用卡违法犯罪的成本, 加大现有信用卡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震慑信用卡违法犯罪行为的继续泛滥。并且统一执行商业银行的信用卡的行业标准及授信范围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 对有关银行卡案件的处理做出明确的职责规定, 对利用骗领信用卡、非法盗取他人信用卡信息等不法分子加大处理的惩罚力度, 保护信用卡持卡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形成系统全面的规范, 帮助商业银行形成有利的风险管理, 提供更加健康发展的法制环境。

5. 严格执行信用卡业务的操作规范

对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因为操作问题导致的金融风险, 首先, 一定从商业银行内部入手, 严格把好信用卡的发行关, 建立商业银行统一的信用卡业务流程标准, 实现健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 利用商业银行内部的控制体系, 实行严格的信用卡发放授权, 一定要通过严格审核申请人的申请资料及对其资信评估, 加强对申请人资格的审批, 预警、评估并控制信用卡业务的信用风险。其次, 要通过对银行员工加强业务风险防范的培训实现队伍建设的完善, 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服务质量。增添商业银行的内部员工相关信用卡的知识, 提高员工的信用卡操作风险意识, 实现信用卡业务流程的规范和标准化, 同时尽量避免人为的操作违规, 更加公开、透明的信息化操作, 保证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最后, 发行信用卡德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本行的特约商户准入制度, 通过实行特约商户实名制、对特约商户定期检查制度等方式、对特约商户进行风险教育培训, 实现对特约商户的操作风险防范。

6. 帮助持卡者养成良好的信用卡使用习惯

现实生活中, 许多信用卡的持有者使用的信用卡密码, 经常会因为设置得过于简单化, 比如使用持卡人的生日或电话号码等, 一旦信用卡丢失非常容易被猜测出来, 实施违法活动, 还有持卡者在ATM提款时, 疏忽大意, 输入密码时不注意遮挡, 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等。所以, 商业银行要通过宣传帮助持卡者养成良好的信用卡使用习惯, 设置信用卡的密码要注意不可过于简单, 避免容易被猜测到的数字或字母, 使用信用卡消费时, 一定注意观察周围有无异常人或物, 并在消费输入密码时, 注意必要的遮挡, 就算在使用ATM机取现时候, 发生了吞卡情况, 也不要惊慌或者轻信机器旁张贴的信息, 而是应当及时与开户银行取得联系, 持卡者的良好使用习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信用卡的欺诈风险损失发生。

四、结束语

尽管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还有许多需要完善调整规范的地方, 但是我们要相信随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逐步提高, 消费者良好消费习惯的逐渐养成, 我国关于信用卡业务各项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信用卡的发展一定会逐步成熟规范, 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也一定越来越健全越科学。实现在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提高的前提下, 使信用卡业务的高收益为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实现, 并更好的为使用者, 消费者提供优秀的金融服务, 保护好商业银行及持卡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从而促进信用卡业务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微.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 2012 (8) .

[2]王富华, 刘鹏.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信用卡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 (9) .

[3]张淑霞.对金融危机下我国信用卡现状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 (5) .

[4]李钊, 黄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1) .

8.信用卡电子银行风险点 篇八

现如今,人们的消费意识和理念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信贷消费正在逐步兴起并迅速为人们所接受。这种有利的契机给银行信用卡这个朝阳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风险与受益往往是并存的,信用卡业务在其不断增长和创收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风险。如果忽视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必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银行面临的众多风险中,操作风险是控制点多、管理较为复杂、人为因素较多的一个,也是进行风险管理的重点环节之一。因此,对银行信用卡业务进行分析,对所存在的操作风险进行计量和有效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识别是在对风险进行防范的最初阶段,对于所要面临的风险加以认识。它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对于后续开发可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新巴赛尔协议规定对于操作风险的识别应该立足于当前的和潜在的风险。具体到信用卡业务操作风险的识别,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

一是潜在操作风险的整体情况;二是银行信用卡业务运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三是银行的战略目标;四是银行提供的其他产品或服务;五是银行独特的环境因素;六是内外部的变化及变化的速度。

一般而言,信用卡业务作业包括客户申请(客户选择、进件)、录入、征信、发卡、资料管理、用卡、还款、催收等环节,如图 1所示。

在信用卡业务中的各个业务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因此对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要进行详细的整体业务分析,确定潜在的风险点。

二、风险的评估和量化

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量化是风险识别后的首要任务。由于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对于风险的管理也是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的。所以业务的各个风险点所存在的风险大小不同,所采取的控制强度和处理的优先级别就存在差异。

评估和量化风险的主要方法就是评估该项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但是这种评估要建立在客观、一致的标准之上。这就要求不同人员在评估风险时不带有主观偏见性;此外,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这种对于风险影响的评估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在于对公司目标的广泛影响。

对于操作风险产生概率的评估和量化笔者采用等级化的描述方法。各个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可分别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几乎肯定(发生的可能性大于95%),二级,很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在60%-95%),三级,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在10%-60%),四级,不大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小于10%)。

对于操作风险影响的评估和量化,也可以采用等级描述法。可分为:一级,灾难性(超出可承受的能力,产生巨大的财务损失);二级,较大(较大的财务或其他损失,极其不良的影响);三级,中等(中等的财务损失,一定的不良影响);四级,较小(较小的财务损失,涉及的金额较小);五级,无关紧要(极小的财务损失,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在操作风险的概率和影响评价与量化的基础上,可以对风险进行综合的等级划分和评估。可采用的标准如下:一是极度风险,要求立即采取措施。二是高度风险,要求管理层予以关注。三是中等风险,必须规定控制程序和责任。四是低风险,用日常的程序处理。五是极小风险,基本上不用处理。

三、风险管理和风险缓释工具

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正确的风险缓释工具的使用,可以使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操作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不同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具有不同的经营环境和特殊的经营特点。

具体管理方案的制定,就是为实现信用卡操作风险管理的目标,就以上已经识别和评估量化的各个风险点,组织专门的人员并配备一定的资源来完成。以下三个方面是信用卡业务经常面临的高风险点,据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并由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一)目标客户的选择

在开展信用卡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在客户定位上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和理解。对各发卡地区的资源状况进行充分细致的调查了解是信用卡管理机构的首要工作,然后可以根据具体的潜在客户群的情况,实施市场细分策略,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并设定准入标准,包括收入、职业、家庭情况及个人负债等参数。

(二)持卡人使用前的培训

对持卡人的培训是信用卡使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充分的培训计划可大大降低银行与持卡人的风险。这些措施包括:提醒持卡人及时签名与修改密码、对消费单据的保存、定期对账、对个人资料的保护、支付结算时对敏感信息的保护以及紧急情况下与发卡行的及时联系。

(三)客户账户的实时监控

实时监控系统一旦发现持卡人账户的交易频率和数量出现异常应当及时通知持卡人确认交易的真实性。若为真实交易,则要确保持卡人的消费金额在信贷额度之内,以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四)制定应急和连续经营方案

银行应该建立并确保信用卡业务在正常的经营状态下顺利地进行。为此,应该建立并保持应急预案和程序,以识别并控制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和紧急情况。意外事件和紧急情况发生时,应该及时做出响应,以预防或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

应急计划的范围包括:持卡人或其他主体的重大投诉、信用卡重大风险隐患或犯罪案件、软硬件系统的运行故障、内控不利造成重大透支等。而对于这些紧急情况的处理时,要将责任明确到相关部门。事务处理的负责人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分清轻重缓急,一旦确定是紧急事务,应果断、及时、迅速的着手处理并尽力化解,不得无故拖延。在处理过程中,各个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并派专人跟踪全过程,直至危机化解。

(五)风险报告

操作风险的报告应该涵盖银行面临的和潜在的所有关键性风险、对于风险的评估量化、风险管理措施和紧急情况的应急措施等。这些信息要符合企业管理人员风险管理的需求,使操作风险得到充分的识别和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符合实际需要并且得到成功的传递和实施,确保上述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重复的过程。

9.银行信用风险排查自查报告 篇九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信贷风险领导小组,负责信用行信贷风险自查组织、推进和落实等工作。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二、信贷风险排查情况

(一)排查前期准备工作:

截止排查20xx年x月xx日,我行各项x款xx笔,余额xxxx万元,五级分类全为正常类x款,其中助学x款共xx笔,金额共计xx万元;抵押农户x款xx笔,金额共计xxx万元;抵押农村工商业x款x笔,金额共计xxx万元。

(二)排查内容:

领导小组以我行20xx年x月xx日各项x款余额为基数,应核对xx笔,金额xx万元;已核对xx笔,金额xx万元;核对率达100%。通过认真排查,排查结果如下:

(1)我行无编造虚假理由骗取x款案件,x款用途全部真实,我行x款全部采用受托支付方式,最大程度上避免虚假理由骗贷案件的发生。

(2)我行无使用虚假合同骗取x款案件,发放x款时我行信贷人员认真审查经济合同内容,并没有发现伪造、变造或者无效的.经济合同;

(3)我行无使用虚假证明文件骗取x款案件,x款发放时我行全部做到进行与公安系统联网核查本人身份证件,其他证明文件也都经过认真审核,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4)我行无利用担保骗取x款案件,我行发放x款时,全部严格按照程序审核抵质押物及担保人担保条件,没有使用虚假的产权凭证或存单、票据办理抵质押骗取x款或者通过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等情况的发生。

(5)我行无通过空壳公司申请x款案件。

三、排查认定:

10.工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篇十

论文关键词: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全球金融危机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理念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重视。金融机构评估对手方信用风险的方法、模型合理与否,关系到评估结果的优劣。本文概要阐述了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方面的相关理论依据和基本做法。并对银行间市场完善授信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信用风险评估理论

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大致有统计模型、CAMEL模型和专家判断模型等三种理论依据:

(一)统计模型

利用统计模型进行信用评估的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数据积累,一般至少需要连续3年的相关数据。

1.违约概率(ProbabilityofDefauh,PD)理论

违约概率是预计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评估结果与违约率的对应关系是国际公认的事后检验评级机构评估质量标准的一项最重要的标尺。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或履行相关义务的可能性。如何准确、有效地计算违约概率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十分重要。不同评级机构所设定的违约定义可能不同,所反映同一等级的质量也因此而不同。只有违约定义相同的评级机构,其评级结果才可以进行比较。有了对应违约率的资信等级才能真正成为决策的依据。商业银行违约概率常用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基于内部信用评级历史资料的测度方法;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测度方法。

2.违约损失率(LossGivenDefault,LGD)理论

违约损失率是指债务人一旦违约将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数额占风险暴露(债权)的百分比,即损失的严重程度。在竞争日益激烈、风险日益加大和创新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银行对资产风险的量化和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因过于简单、缺乏现代金融理论基础等原因已经不能适应金融市场和银行监管的需要。以独立身份服务于全社会公众投资者、以公开上市债券为主的外部信用评级对银行内部以信贷资产为主、与银行自身有着特定联系的资产组合的适用性也越来越小。因此,银行开始开发类似外部信用评级但又反映内部管理需要的内部信用评级系统,以适应上述市场和内部管理发展的需要。随着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认识到LGD在全面衡量信用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评级体系的结构开始由只注重评估违约率的单维评级体系向既重违约率又重违约损失率的多维评级体系发展。历史数据平均值法是目前银行业应用最广泛最传统的方法,新巴塞尔资本协定的许多规定也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以其简单易操作而获得欢迎。

(二)CAMEL模型

CAMEL评级体系是目前美国金融管理当局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信用状况等进行的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和指标化的综合等级评定制度。其有五项考核指标,即资本充足性(Capital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水平(Earnings)和流动性(Liquidity)。当前国际上对商业银行评级考察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未跳出美国“骆驼”评级的框架。“骆驼”评级体系的特点是单项评分与整体评分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评级风险管理能力为导向.充分考虑到银行的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层次,是分析银行运作是否健康的最有效的基础分析模型。在具体CAMEL模型的指标及其权重选取及校验过程中,大多采用了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

(三)专家判断模型

银行信用评估的起点是对其财务实力的综合判断。应从定量定性两个角度综合评估。经营战略、管理能力、经营范围、公司治理、监管情况、经营环境、行业前景等要素,无法通过确切数量加以计算,而专家打分卡是一种更加偏向于定性的模型。在缺乏外在基准值,如信用等级、违约和损失数据等的情况下,开发专家判断模型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专家判断模型的特点是:符合Basel要求.具有透明度和一致性:专家打分卡建模时间短,所需数据不需要特别的多:专家打分卡可充分利用评估人员的经验。

二、信用风险评估的通常做法

(一)信用风险评估的基本思路

评估方法应充分考虑风险元素的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引入大量的精确分析法,并尽可能地运用统计技术。另一方面,不浪费定性参数的判别能力,并用以优化计量模型的预测效能。除CAMEL要素外,还需考虑更多更深入的风险因素。评估要素主要包括品牌价值、风险定位、监管环境、营运环境、财务基本面。

(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造

数据准备是模型开发和验证的基础,建模数据应正确反映交易对手的风险特征以及评级框架。定义数据采集模板。收集、清洗和分析模型开发和验证所需要的样本数据集。影响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要素主要有非系统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非系统性因素是指与单个交易对手相关的特定风险因素,包括财务风险、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能力、基本信息等。系统性因素是指与所有交易对手相关的共同风险因素.如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商业周期等。既要考虑交易对手目前的风险特征,又要考虑经济衰退、行业发生不利变化对交易对手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影响.并通过压力测试反映交易对手的风险敏感性

(三)变量选择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anla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和直觉。层次分析法的内容包括:指标体系构建及层次划分;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相对优势排序;比较矩阵一致性检验。

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通过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在保留原始变量主要信息的前提下起到降维与简化问题的作用,使得在研究复杂问题时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从多个原始指标的复杂关系中找出一些主要成分,揭示原始变量的内在联系,得出关键指标(即主成分)。

3.专家判断

关键指标权重和取值标准设定是通过专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共同讨论确定,取值标准是建立指标业绩表现同分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取值标准的设定应能够正确区分风险,取值标准应根据宏观经济周期、行业特点和周期定期调整,从而反映风险的变化。

(四)模型校验修改

模型构造完成后.需要相应财务数据的不断校验修改。财务数据可直接向对应机构索取,也可通过第三方数据提供商获得。直接获取数据的方式准确性较高,但需对应机构积极配合.且需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数据录入、核对和计算。通过第三方数据提供商获取数据效率高,但需支付一定费用,且面临数据不全、数据转换计算等问题。在违约概率模型的开发过程中,通常遇到模型赖以建造的数据样本中的违约率不能完全反映出总的违约经历,需进行模型的压力测试,确保模型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获得合理的结果.并对模型进行动态调整。

(五)引进或自主开发授信评估系统

根据完善授信评估模型,撰写授信评估系统业务需求书.引进或自主开发授信评估系统,提高授信评估效率。授信评估系统还应与会员历史数据库、限额管理系统、会员历史违约或逾期等信息库无缝连接,避免各个环节的操作风险。

三、对银行间市场完善授信评估的启示

(一)完善授信评估可积极推动银行间市场业务发展

银行间市场会员信用评估水平的提高。可有效防范银行间市场系统性风险。为防范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市场成员需及时、合理、有效地对相应会员银行或做市商进行信用评估,并根据会员或做市商资信状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为其设置信用限额。

(二)引进成熟的授信评估方法、模型和流程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有关监管要求,国内大中型银行都已经或正在国际先进授信评估机构的帮助下,开发PD或LGD评估模型。银行间市场参与者应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授信评估方法和模型。在消化吸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国际先进咨询机构作为顾问,构建授信评估方法和模型。

(三)引进或自主开发授信评估系统

为防止操作风险,提高授信评估工作效率,实现授信评估与机构内部相关系统的连接,银行间市场参与者需根据授信评估方法、模型、授信资料清单、分析报告模板、建议授信计算公式等内容。撰写系统开发业务需求书,或引进先进的授信评估系统并进行客户化改造.或选择系统开发商进行自主开发授信管理系统。

(四)加强授信评估培训和知识转移

上一篇:2022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15·有机物的性质和鉴别下一篇:农村修路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