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10-0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

长沙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前景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湖南 长沙410200)

一、专业设置

(一)、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和依据

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各种传统行业,使传统的工作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在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领域,计算机的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利用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已成为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利用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制造效率,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水平和制造水平。现代机械行业急需大量既懂传统机械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和辅助加工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

(二)、专业的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我们正处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技术进步对社会职业的种类和职业活动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不断更新、变化,新旧工种的更替周期加快,职业流动愈加频繁。作为培养一线生产和管理岗位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更应关注职业需求的变化趋势。调研情况表明,传统的机械工业已增加了新的内涵,产品的加工制造手段也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机械行业最缺的人才:一是复合型管理人才,即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产品生产,把握企业方向的高级人才;二是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三是既懂技术又懂营销,了解市场行情,又能提出改进意见的人才;四是智能型高级技工。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走人工作岗位后,经过锻炼最终成为后两种人才。调研情况还表明,传统的机械行业中的某些传统的工作方式正逐渐被新的工作方式所代替。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化的机械行业对精通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不少的高等院校的高等职校同样也开办类似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但专业方向有所不同,实际上完全相同的专业人数并不过剩。

(三)、专业现状

1.我国急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上,对机电专业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机械方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计算机辅助设计毕业生的需求将会是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人才培养市场的份额。

2..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大量的专业人才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南方沿海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人才的需求量。21世纪机电技术的新发展及随着我省中部崛起战略政策的实施,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人才。我系计算机辅助设计已与奇瑞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学生就业合同,每年将输送多名的优秀毕业生。因此,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高职人才具有长远而广阔的社会需求

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二

金融危机冲击制造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工作岗位主要在制造业。2008年,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 从各种调查、报道中可以发现,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 倒闭的制造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而进行了产业升级的先进制造企业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政府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面对金融危机, 政府大力扶持、发展先进制造业。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物质基础, 而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典型组成部分得到了进一步重视。2009年2月,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并原则通过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各省也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等高附加值产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目前, 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制造业经济总体呈趋稳态势。

高技能人才需求增长制造业的竞争关键因素是“技术”, 而技术的背后是各类人才, 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战略举措, 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过程中, 高技能人才是一个重要的制约性因素。以制造业大省广东省为例, 根据《广东省2008年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简要分析》, 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进一步上升, 企业生产经营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 2008年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达190.23万人次, 比2007年增加20.33万人次, 增幅达11.9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是先进制造业急需的人才, 因此, 随着先进制造业的稳步发展, 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是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与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 知识与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可以从事产品设计和开发, 机械加工设备编程、运行和维护, 制造业信息管理, 机械设备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本专业的岗位群主要包括以下岗位: (1) 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能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与绘制产品的二维工程图、三维立体图。 (2) 计算机辅助制造程序员:能按图纸编制数控机床能识别的加工程序, 操作数控设备进行工件多工序组合切削加工编程。 (3) 制造业信息管理技术员:能利用计算机从事制造业信息化工作, 可以从事制造业信息管理软件的使用、数据统计、数据处理、系统维护等工作。 (4) 机械设备销售技术员:能掌握机械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 可以从事机械设备企业的产品推广、销售、维护、技术服务。前两个岗位, 是绝大部分高校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都培养从业人员的工作岗位;而后两个岗位, 则为大部分院校所忽略。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 但还不是强国。因此, 国家确定了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策略, 推动制造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 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 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而目前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的瓶颈是缺乏相关人才。

为了发展制造业, 各地政府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 进行“腾笼换鸟”;而传统的制造企业, 为了提高竞争力, 也竭力转型升级, 实施“扩笼壮鸟”。两者均需求大量的先进机械设备。因此, 先进机械设备产销市场日益兴旺, 需要更多的既具备机械知识、技能, 又具有商务素质的人才从事先进机械设备的市场营销, 以及售前、售后技术服务工作。

因此, 顺应社会对上述岗位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也培养从事制造业信息管理与机械设备销售的技术人员。

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是计算机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其基本培养方向为CAD与CAM, 对应着两大方向开设CAD/CAM的相关知识技能课程。除此之外, 为顺应社会要求, 还应当开设以下课程:

制造业信息化课程包括ERP、PDM、PLM软件应用。ERP (企业资源计划) 是制造业管理系统软件, 强调对企业的内部甚至外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提高利用效率;PDM (产品数据管理) 是一门用来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信息和所有与产品相关过程的技术;PLM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结合电子商务技术与协同技术, 将孤岛式流程管理转变为集成化的一体管理。要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需要培养更多掌握上述软件应用技能的人才。

市场营销课程市场营销是企业运作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先进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 传统的关系型销售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因此,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不断创新机械设备产品的同时, 也需要既懂机械技术, 又懂销售技能的机械设备销售人员。开设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 培养学生技术型销售的素质, 有利于开拓个人发展空间, 拓展就业创业渠道。

ISO质量管理。

目前, 根据产品质量管理与市场需要, 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实施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9001作为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认证标准, 已经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一个企业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取得ISO9001的认证证书是获取质量信任的重要途径。在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 需要按ISO9001标准的要求来进行。在学校学习ISO9001标准, 按要求进行各项实训实习, 学生日后在工作中就能从习惯到自然, 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测量与反求工程是使用一定的测量手段对实物或模型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数据通过三维几何建模方法重构实物的CAD模型的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及生产。目前, 我国处于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初级阶段, 需要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许多企业利用反求工程, 对同类先进产品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科学分析和研究, 以此为基础开发新产品。因此, 掌握各种测量设备与反求工程的应用, 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

以上课程, 也可以作为专业选修课程, 供不同就业方向的学生选择学习。

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要面向职业应用, 开设各项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实践环节协同教学协同教学方式是多名教师相互协同进行授课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 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并能营造创新氛围。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也讲究实操经验。通过教师之间的协同讲授, 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 中老年教师理论水平较高, 经验丰富, 但精力稍逊;年轻教师动手能力强, 反应敏捷, 两者协同教学, 既可以让学生从老教师身上获取经验知识, 又可以与年轻教师良好互动。又如, 企业兼课教师具有实践经验, 但授课技巧有所欠缺, 而学院教师有较高的授课技能, 但与行业应用有一定距离。两者协同教学, 则可以取长补短。

工学结合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常见的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然而, 在实际运作中我们发现:学校是为整个社会培养人才, 着眼点是社会效益;而企业是为了产生利润, 着眼点是企业效益。两者之间很多时候难以取得共同点。本专业办学可以采用这样一种工学结合的模式:由学校与企业合办公司, 聘请相应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才, 由相关专业的教师兼任工程师等技术人员。通过面向社会接收各种CAD、CAM、CAE等方面的应用项目, 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这样, 既能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 为社会提供服务, 也可以将项目作为真实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 消弭课堂学习与职业活动的差别。在这些校办企业里, 还可以安置大部分学生进行实习, 使学生尽早适应职业氛围, 培养职业习惯, 提高职业素质。

我国先进制造业方兴未艾,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就业前景乐观。职业院校面向职业应用开设相关专业技能课程, 探索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网统计数据[Z].2009-06-01.

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三

针对计算机工程系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对2011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最终分析结果如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计算机二维机械绘图、二维平面图像处理、三维效果图设计与制作、模具设计与制作知识,掌握二维平面绘图、三維效果图绘制、建筑效果表现、模具设计与制作能力,能从事建筑效果表现、模具设计与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调查情况

(一)就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适应性,毕业生薪酬水平分析

1、就业对口率分析

2011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本系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家装设计、广告设计、印刷设计、模具设计及网站设计等方面,对口率较高。

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私营企业公司,这也符合本专业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的思路。

从就业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学校所在地潍坊、及济南、青岛、淄博等经济较发达地区。

2、薪酬待遇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分析,月薪在1000-2000元的占68%,月薪在2000-3000元的占27%,3000元以上的占5%。根据我们对毕业生的访问,对于刚毕业1-2年的学生来讲,目前的薪酬水平基本符合学生的期望值。随着学生工作经验的增加及职称的上升,学生普遍看好未来的升职加薪。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总结

根据对近几年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就业具有如下特点:

1、就业率高、专业对口

统计显示,本专业的就业率为100%。本专业毕业生专业水平高、能吃苦耐劳、相对本科生薪资水平低,受到广大中小型企业的欢迎。本专业的专业设置符合当前企业要求,所以大部分毕业生都能对口就业。

2、薪资起点低、上升空间大

根据毕业生的薪资水平的调查显示,大部分集中在月薪1000—2000元的水平,与高职其他专业基本持平,但比本科毕业生低。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大部分毕业生能很快熟悉行业特点,积累经验,上升空间比较大。

3、稳定性较低

薪资水平较低、工作强度较大等特点,使得一部分毕业生经常更换工作,稳定性较差。

三、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建议

(一)完善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学习的软件比较多,更新换代较快,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同时加大学生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单位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要多列举与实际密切相关的案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时下最流行的技术,有方向的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企业也可以培养适应本企业的学生,减少双方的磨合时间,

(三)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分析当下的宏观就业形势,介绍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与要求,面试技巧与注意事项,择业的要素和优先次序等,通过专题报告会邀请企业人事干部、中介机构经理、优秀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就业、从业、创业的艰苦经历和成功经验等;利用中介机构和媒体推荐,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成功经验、毕业生的特点特长等为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通过实习就业和定单培养提高就业率,根据与企业达成的协议,部分优秀毕业生在实习实训时,实现预就业,通过与有意向性的大型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学习期满,达到毕业标准,到原定企业参加工作。

参考文献:

[1]梅泉海.大学生就业形势探析.发展,2009,(6).

[2]何欣.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现代企业教育,2010,(12).

[3]张鹏,张运九,刘旭涛.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研究.农业网络信息,2011,(3).□

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四

04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修订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教育部等六部门通知》精神,为04级教学计划修订确立“以就业为向导”的人才培养定位基准。在展开调研的同时,总结03级以前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于4月初写出初稿;

(2)第二阶段:调研材料整理完成后,教研室组织研讨,仔细分析就业岗位,并针对岗位知识、能力,设臵、整合课程,形成第二稿;

(3)第三阶段:全系召开教学研讨,广泛听取全体教师、实训中心王执忠等老师的意见,确立专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相应的实训项目,设臵实训课程,分配实践与理论的比例,形成第三稿;

(4)第四阶段:五.一之前,把第三稿邮寄给校外委员,使每位委员都有充足的时间,全面地审阅计划,科技节(5月15日)听取企业专家、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集中在:岗位职业道德及修养;专业外语水平;专业课程设臵要有针对性;夯实基础,如《工程制图》、《金工实习》、《工程材料与加工》等。在此基础上整理形成第四稿。

2、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及课程体系构建的说明

根据调研,可把数控技术人才主要分为两个层次:

“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

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加工与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了解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

这类数控技术人才可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企业也可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可作为高职数控培养的起平线。

“灰领层”数控技术人才 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这类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5.0%,其中数控编程工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

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

(1)数控编程工艺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模具制造基础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能运用至少一种三维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和自动编程。此类人员在模具行业尤其受欢迎,待遇也较高。这类数控技术人才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

(2)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主要数控系统的特点、接口技术、PLC、参数设臵和机电联调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手工编程和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护维修能力。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也非常缺乏,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待遇较高。由于此类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高职教育作基础培养后,经企业大量实际工作经验积累不断提高。

(1)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数控加工技术岗位。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从事数控技术工作的人员,以中职和高职为主,中职毕业生占的比例较大,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的推进,高职毕业生从事数控技术工作的比例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岗位类型主要有编程、维修、操作三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会有更多的企业会希望高职毕业生操作数控设备。

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目前,珠江三角洲有一万多家制造企业,其中60%以上从事模具制造,对模具的数控加工制造人才需求很大。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要求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相关知识和数控加工工艺专业知识,能运用三维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和自动编程。此外,还要求学生熟悉线切割和电火花等特种加工方法。

从上分析,我们认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可以开办两个专业方向,一个是数控加工技术方向,另一个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

(2)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生产第一线,主要就业岗位: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及维护;模具设计与制造。概括为:本专业面向制造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专门人才,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技术知识;掌握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方法,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熟练进行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的生产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3)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岗位: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及维护;模具设计与制造;

次要就业岗位:CAD/CAM软件应用;数控系统或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工作;其它机械产品设计与开发;

其他就业岗位: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修;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工作。

(4)课程体系构建的说明

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

随着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进步和数控设备的更新换代,对各层次的数控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对于“蓝领型”数控人才,必须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机制工艺等)为基础,学习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基础”和“数控加工编程技术”,还需要熟练掌握“CAD/CAM”软件。对于“灰领型” 数控人才,数控加工编程工艺员应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更加熟悉产品的三维设计,精通产品的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维修人员要以机、电、光和液(气)控制技术为基础,掌握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的技术和技能。

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为了突出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构建体现岗位针对性。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总体上将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并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

1.数控加工技术方向。主要就业岗位为数控编程工艺人员,其核心能力为数控加工工艺及程序编制能力、数控加工操作与调整能力。而优秀的数控编程工艺人员应熟悉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具有较丰富的实际工艺知识,这就要求首先掌握机床操作技能,成为一名熟练的数控机床操作人员,才能获得岗位所需的实际工艺知识。

按照支撑岗位核心能力的知识、技能的需要为原则,确定主干课程:数控机床与编程、机械制造工艺,考证:数控机床操作中级证。

确定主干课后,再逆向构建支撑主干课的专业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理论课部分:工程制图、机械基础、工程材料与加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刀具与工装技术基础、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

实践课部分:金工实习、AutoCAD、MasterCAM、Pro/Engineer基础、数控机床与手工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电工与机床电路实习、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等、特种加工实训。(详见进程表)

2.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

主要就业岗位为模具制造中数控机床的操作、设计人员,其核心能力仍然为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能力、数控机床操作与模具结构设计能力。该方向仍然以数控技术为基础,不过,在制造中更突出模具零件、产品的加工,因此首先要求掌握

机床操作技能,成为一名熟练的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然后熟悉模具的结构知识,以模具制造作为数控加工的典型应用。

按照支撑岗位核心能力的知识、技能的需要为原则,确定主干课程:数控机床与编程、(冷冲、塑料)模具设计,考证:数控机床操作中级证。

确定主干课后,再逆向构建支撑主干课的专业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理论课部分:工程制图、机械基础、工程材料与加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塑料成型工艺与设备、模具制造工艺;

实践课部分:金工实习、AutoCAD、MasterCAM、Pro/Engineer基础、数控机床与手工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实训、(冷冲、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等、特种加工实训。(详见进程表)

3、对比03级教学计划的改进之处

(1)更加有针对性,(2)增加了实训的学分和课时。

4、需重点说明的地方

本教学计划中,特别强调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总学时为1118学时,而理论教学总学时仅为912学时,理论教学时间与实践教学时间的比例为达到1:1.23。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数控培训打基础(也考虑数控设备数量的不足),安排金工实习4周。

由于本计划中,除毕业实习外,与数控实训相关的整周实训(课程设计)共15学分,整周实训28学时算1学分,相比理论课18学时1学分,每学分多出10课时,所以多出150学时,致使总学时超出。

数控设备的台套数是实施本计划的关键。应加强数控实训场室建设,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真刀真枪”地实际动手操作机会,补充机械制造的精度、公差、测量等控制产品质量的实训,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而不应片面追求数控设备的“高、精、尖、洋”。

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特色,强调实行“双证书”教育。对数控中级工的证书,要求必须通过技能鉴定,还鼓励部分学生能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计划外)。

5.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五

时间:2010.11.10

地点:J050608

参会人员:魏良庆,王新,郑刚,赵鹏展

会议记录:赵鹏展

魏良庆老师认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把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专业建设的首位,尤其是中等复杂冲压模具零件、塑料模具零件的设计能力、典型模具成型设备(压力机、注塑机)和模具零件加工设备的操作能力。

王新老师谈到目前模具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我们必须紧扣市场,把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重心投入到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岗位,例如模具零件的加工,针对这些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技能开设相应的课程。

赵鹏展:我一直担任模具专业方面的软件课程,根据我的理解高职院校的模具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刚出去的就业岗位与绘图软件有关,因此,学生对这些软件的熟练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他们的薪资与发展。而我校开设的软件课程课时量又不足,学生必须养成课后自觉练习的习惯,才能更快适应工作岗位。郑刚:我今年开始担任模具专业方面的课程,我认为专业建设不能忽视教学的改革,老师的授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某些课程进行改革,摆脱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探索一种适合我校高职模具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才能进一步抓好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会议结论:

由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面广、技术进步快、技术水平高,这就给我校高职模具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协调好传统设计制造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矛盾、“宽口径”与“专门化”的矛盾,既兼顾培养学生有较宽的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保证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灵活性,又强化专门化方向的职业技能,增强职业选择的竞争力,培养“复合型”、“专门化”的模具技术人才。

针对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调研记录

时间:2010.7.15~7.20

地点:重庆、网络

参与人员:魏良庆,唐仁奎,王新,赵鹏展,郑刚

调研记录:魏良庆

1、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模具企业要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是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能综合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他们主要从事:①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压铸模设计,CAD绘图;②模具制造:CNC编程,模具加工工艺设计与工艺准备,数控机床操作,线切割机床操作;③模具钳工:模具及冲压与成型设备装配、调试、维修等。因此,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着眼于面向模具企业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设计与工艺准备、模具数控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钳工)工作;面向冲压与注塑加工企业从事设备与模具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工作;面向模具、冲压与注塑加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其它机械制造企业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工作。

2、毕业生的知识结构需求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向,我们经调研分析认为,模具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应包括:

公共基础模块:是指毕业生从业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前瞻性知识,如人文、数学、外语、体育艺术、计算机应用等。公共基础模块的知识既是本专业学生整个知识结构的基础,又是学习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将来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模块。

机械工程基础模块: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群需要所必须掌握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如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等知识。

模具制造模块: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模具制造必须的专业知识,包括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数控加工、模具CAD/CAM等。

模具设计模块:培养学生从事冲压、塑料产品工艺设计与模具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

模具CAD/CAM技术:掌握当前模具行业设计与制造中广泛运用的典型软件,如:AutoCAD、Pro/Engineer、UG、MasterCAM等。

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拓展模块:指为了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在教学计划中引入了新知识、新技术课程,以及加强人文管理知识的传授。

以上各个模块相互衔接,涉及模具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到操作整个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是从事模具行业工作所必备的知识。

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在构筑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框架时,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专业知识为核心,优化技术理论知识,使得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技术理论知识应广而简,专业知识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专业知识面和视野要拓宽。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融合与转化,有效地更新知识,为专业增添当今科技成果的新内容,达到传统知识与高新知识最佳过渡,同时还要注重打通知识与能力和技能培养之间的“接口”,使毕业生能真正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3、毕业生的能力结构需求

从调查分析结果得知,模具企业、毕业生普遍要求加强模具设计能力和模具加工制作全过程的能力,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尤其是掌握先进的设计与制造软件(如ProE、UG等)的使用方法。在模具制造过程中,数控加工(含数控切削加工与数控电火花加工)在模具制造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要重视数控加工程序编制与加工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其次,需要重视模具加工、装配等模具工艺过程实施能力;冲塑设备工艺准备、调试、维护能力的培养。

4、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环节的建议

模具行业现已成为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随着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水平的发展,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应将当今科技发展对模具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作为重点加以考虑。

在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问卷调查和走访中,毕业生认为应加强机械加工实习、钳工实习、数控加工技术实习、模具拆装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不少毕业生认为应取得某一工种或多个工种的技能操作等级证书,以此形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特色和优势。

调研总结:

综合上述能力分析,我们认为,能力的培养要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突出实用性实践技能,要定位于专业所覆盖职业岗位群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为方便学生从事技术性操作岗位,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制定教学

计划时可采用“宽口径”与“专业化”相结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教学的教学模式。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企业培训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我们通过在重庆×××机械厂和×××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的挂职锻炼,进一步明确了模具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有助于我们根据核心岗位要求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教学分析,并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确定核心课程标准,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也有利于青年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企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模具零件的车削加工,通过四个典型模具零件(导柱、导套、凸模衬套、模柄)的车削加工,对CA6136普通车床的操作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掌握主轴、进给箱变速操作;拖板、尾座的操作与调整;主轴启动与停止;机动进给;三爪卡盘及卡爪的装卸;各种车刀的刃磨;车削加工工艺的制定;车刀的安装;外圆的车削加工;台阶的车削加工;锥面的车削加工;成形面的车削加工;普通螺纹的车削加工;中心孔的钻削;内孔尺寸控制;车向尺寸控制;加工精度检测;设备清理和保养;加工工艺的制定。

通过两个典型零件(上模板、滑块)的铣削加工,掌握了根据工件图样制定铣削加工工艺方案;平口虎钳的安装与校正;工件在平口虎钳上的装夹方法;平面与斜面的铣削加工方法;不同铣刀的选择与安装使用方法;分度头的安装与使用;零件精度的自检;设备的清理和保养。

对于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艺装备,属于高科技产品。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模具设计、开发、维修人员等已成为最紧缺的人才。在上海普通模具设计师月薪为4000元左右,高级模具设计师数量很少,月薪在8000元以上,而在广东东莞等地,一位经过专业训练、有工作经验的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人员,年薪常常超过10万元。今后5年,我国从事模具设计、数控编程等新型专业人才需求量将达到1000万-15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工业设计人才要求的人才严重不足。苏州作为长三角主要的加工业基地和工业设计人才需求基地,这里聚集了多家外资、国有和私营企业,而真正机械、模具设计类人才严重不足。模具设计、数控编程类人才的严重短缺导致很多企业面临6000元月薪难聘高级模具设计类人才的尴尬局面。

6.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六

现已有以下成熟产品:

● LILY CAD SYSTEM 成套装置CAD 辅助设计系统

使用本系统后,能大大提高设计人员的劳动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资源,减少大量重复劳动,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正确性,降低出错率,并能积累形成企业知识库。

● LILY QAP SYSTEM 成套装置报价系统

使用本系统后,能大大提高报价工作效率,快速产生多种报价方案,灵活应对各类客户要求,减少查找资料等重复劳动,使得销售人员能以最快的速度对复杂工程做出成熟报价方案。本系统安全可靠,操作简洁易用。

● LILY PDM SYSTEM 产品设计进程、数据、图档管理系统使用本系统后,能大大提高图档管理的安全性和标准化程度,解决了图纸归档问题、加强图档版本管理、提高图档检索效率、缩短产品设计周期、避免图档的意外流失,为企业保留设计资源,增加企业设计知识库。

● LILY ERP SYSTEM 企业资源规划与管理系统

在总结了大量其他ERP软件实施失败的经验后,本系统面对实施过程中最易出现的问题,经过精心分析,潜心研究,在常规ERP

基础上整合所有产品设计资源,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并使得ERP成功实施成为可能。

● LILY MAM SYSTEM 企业销售管理系统

本系统抓住了开关行业的销售业务的核心工作,使销售管理的日常处理变得轻松简便,销售人员业绩一目了然,复杂的来往帐目也清清楚楚,各合同项目的基本成本、收益更是明明白白。● LILY IMA SYSTEM 仓库管理系统

本系统不仅完成一般仓库管理软件的功能,更是结合成套电器行业的特点,对套料的发放、管理有特别用心之处,解决了成套企业对这类问题难以手工完成,又特别需求的矛盾。

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封闭式办学方式已不能很好满足企业的需求,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基于企业需求, 为实现校企合作、多方共陪的人才培养, 提出“开放式办学”的新型办学模式,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学院人才培养对企业完全开放,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充分利用学院与企业两方的优势,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训平台, 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负责实习就业。

2. 主要目标

实现校企之间的信息、技术、人才、资金、学生就业五条渠道畅通, 充分利用学院与企业两方的优势, 解决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实训过程与工作过程三脱节问题。

3. 工作过程

3.1 学院开展调研论证

根据学院专业发展的需要, 由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亲自带队赴省内外模具企业考查调研, 校企双方就装备制造发展趋势作深入的探讨, 在模具专业技术人才方向开展全面合作, 实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

3.2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教高[2006]14号) 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文件精神, 结合重庆市“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以及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放式办学的实际需要,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 学院与重庆长安集团、元创集团、大江至信模具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确立长期合作关系, 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学院推广企业产品, 提升企业形象, 企业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全面的支持。

3.3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地区经济、产业特色和人才需求, 按照“对准市场设专业, 对准企业育人才, 对准职业设课程, 对准岗位练技能, 强实践抓内涵, 重标准抓教学, 建示范创名牌”的理念培养人才。为支持学院专业建设, 企业派一线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同时企业总投入200万的设备, 共建共管实习基地, 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 为企业员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 培养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实现“请进来”的常态化, 聘请企业专家全面参与教学教改, 建立一条联系外界的通道, 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被引入教学中。

3.4 校企共同负责实习就业

合作企业提供学生顶岗实习, 让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熏陶, 感悟真实的职业环境, 接受专门技能训练, 积累工作经验, 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充分利用企业产业链和渠道, 帮助推荐学生就业。学院依据《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施方案》, 对学生整个企业实践过程加强管理。企业和学院双向沟通, 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

4. 条件保障

4.1 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

从校级层面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科研开发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工作考核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工作考核管理考核鉴定细则、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施方案、校外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八个相关的管理办法。完成校企合作制度化, 从制度上保证了校企合作的规范运行。

4.2 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 由分管领导任组长, 有关部门、系部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 各系部成立相应的工作组织, 负责具体合作事宜。

4.3 合作双方责权明确

坚持“服务、互利、统管、互动”八字原则, 学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 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 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学院和各系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 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系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业绩将作为部门评优的重要条件。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 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5. 成效与成果

校企合作开放办学, 与企业之间实现了“信息、技术、人才、资金、就业”五条渠道的畅通;建成“元创”、“大江”、“长安”等10个“订单班”, 500学生定向就业, 并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扩大学院影响, 培养出一批优秀企业兼职教师, 学院受益;校企共同制定一套“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并构建相应课程体系, 对准企业育人才, 对准职业设课程, 校企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企业专家直接参与专业教学, 对准岗位练技能;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训, 协助推荐学生就业,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6. 体会与思考

6.1 校企合作是专业示范建设的突破口

学院在总结前期校企合作经验的基础上, 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深化校企合作, 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 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 提高育人质量, 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 让学院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2 校企合作是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所在

开展校企合作, 能够使学院更加清楚地知道企业的真实需求, 并摸清相关专业的岗位群, 以及各岗位所需的技术、能力、知识、素质等要求, 校企合作越深入越广泛, 学院从企业获得的人才需求信息越准确,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结构调整, 明确人才培养的规格内涵,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努力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学生。

6.3 校企合作是“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

在教师走出校园, 带领学生下厂实习的同时, 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 发现并弥补不足, 还可以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新课题、新方法, 找到自己的改进方向和研究项目, 逐渐提高自己的“双师”素质, 成为“双师素质型”教师。实践证明,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最佳途径。

6.4 校企合作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

只有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实践过程, 才能真正把握现代企业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从中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实用技术”, 从本质上推动课程的改革, 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7. 结论

8.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八

关键词: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能力递进 中高职衔接 课程衔接方案 教学实施

一、基于能力递进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的构建基础: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中职、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对试点院校衔接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企业对高职衔接试点专业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特点,通过专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中高职试点院校共同确定中职、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模具制造行业及模具产品相关企业模具制造工、装配钳工等一线岗位,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必要文化知识,从事模具零件加工、模具品质管理、冲压设备操作、注塑成型设备操作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现代制造技术,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富有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成形工艺制定能力、模具设计能力、模具零件制造及装配调试能力,能在模具制造及模具产品类相关企业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模具制造、模具设计、模具装配、调试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基于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根据中职、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市场对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特点,通过专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依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群对学生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等要求,以实现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工作任务为目标,解析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参照,职业领域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分别构建中职、高职阶段基于岗位职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中职阶段注重基础职业能力培养,高职阶段注重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培养,详见图1、图2。

三、基于岗位职业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在上述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编制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详见表1。该表中,集中体现基于模具制造、模具设计、模具装配调试与维护三大类岗位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衔接课程有6门,具体如下:

1.基于模具制造岗位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中高职衔接核心课程:模具制造技术与实训(含加工中心,综合实训),衔接的中职阶段课程有:普通车削加工、普通铣削加工、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特种加工实训、机械加工工艺、钳工技能基本训练、冲压模具结构、塑料模具结构。通过这些中职、高职衔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具备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掌握模具零件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的原理和方法,会使用CAM软件编程,能熟练操作加工中心,具备中等复杂模具零件的加工职业能力。其岗位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关系,详见图3(a)。

中高职衔接核心课程:特种加工实训(含电火花,慢走丝),衔接的中职阶段课程有:机械制图、AUTOCAD、钳工技能基本训练、模具零件手工制作、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特种加工实训(快走丝)、机械加工工艺、冲压模具结构、塑料模具结构。通过这些中职、高职衔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线切割加工编程、操作能力,具备绘图、软件自动编程操作能力,具备操作精密线切割机床完成复杂模具零件加工的能力,掌握电火花加工机床、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的结构和操作方法,并能根据模具零件的技术要求机械加工和质量控制。其岗位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关系,详见图3(b)。

中高职衔接核心课程:模具制造工艺学(含课程设计),衔接的中职阶段课程有:车削加工、铣削加工、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特种加工实训(快走丝)、机械加工工艺、钳工技能基本训练、冲压模具结构、塑料模具结构。通过这些中职、高职衔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模具零件的制造特点、毛坯的选择与制造、各类表面加工方法、二类工装的设计和使用、模具间隙调整方法、模具零件的固定及连接方法等知识,具备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和模具装配工艺规程的能力。其岗位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关系,详见图3(c)。

2.基于模具设计岗位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中高职衔接核心课程: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含课程设计),衔接的中职阶段课程有:冷冲压模具结构、模具拆装与测绘。通过这些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熟悉冲压成形工艺方法、模具类型,会选用常用模具材料和冲压成形设备,具备完成冲裁、弯曲、拉深、翻边、胀形等成形工艺设计、计算的能力,能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冲压模具的设计。其岗位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关系,详见图3(d)。

中高职衔接核心课程: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含课程设计),衔接的中职阶段课程有:车削加工、铣削加工、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特种加工实训(快走丝)、机械加工工艺、钳工技能基本训练、塑料模具结构。通过这些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熟悉常用塑料的特性、注塑模具结构,能完成塑件结构工艺分析、制品的缺陷分析及解决措施、设备选用、注射成型工艺参数选择、模具方案及结构设计、成型零件尺寸计算和模架选用,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塑件注射模具的能力。其岗位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关系,详见图3(e)。

3.基于模具装配、调试与维护岗位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中高职衔接核心课程:模具装配调试与维护,衔接的中职阶段课程有:钳工技能基本训练、模具零件手工制作、车削加工、铣削加工、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特种加工实训(快走丝)、机械加工工艺、冲压模具结构、塑料模具结构、冲压成型设备与操作、注塑成型设备与操作、机械测量技术。通过这些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提高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根据模具装配图要求,制订合理的装配方案,能装配冲压模、塑料模,能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和检测工具,完成装配过程检验,能在冲床上安装、调试冲压模,能在注塑机上安装、调试注塑模,能完成冲压模、塑料模的日常维护、保养。其岗位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关系,详见图3(f)。

四、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教学实施

按照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组织梯度推进,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的总体思路,合理安排中职阶段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和高职阶段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教学实施,详见表2。

参考文献:

[1]吴甚其等.湖南省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S].2015.

[2]熊建武.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特色试点班(模具S2013-2班)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Z].2013.

[3]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014年项目)申报材料.2014.

[4]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015年项目)申报材料.2015.

9.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九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代码: 080301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其它相关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或实际岗位,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走正确的人才成长道路;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崇尚科学、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勤奋、严谨、敬业、创新”的良好学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我国基本国情,民族文化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懂得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遵纪守法,举止文明。

3、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4、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5、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

6、具有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机电控制和机械化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科技发展的应变能力。

三、学制:学制四年,弹性学习为4~6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六、主要课程

本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工程机械方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和机械制造工艺方向。主要课程设置有: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传动控制、互换性与技术测等量。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主要实践性环节有:入学教育及军训、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英语综合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机械制图测绘、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工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专业方向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

八、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时学分比例

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总学时数为2696学时,学分数为153.5学分,其学分分配如下:

1、公共基础必修课68.5学分

2、学科基础必修课43学分

3、专业必修课12.5学分

4、选修课21.5学分

5、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

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类、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全院选修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选修4学分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或艺术类的课程。

九、计算机教学不断线的安排

1、第一学年:《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绘图》、《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

2、第二学年:《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

3、第三学年:《机械CAD/CAM》、《数控技术》等课程;

4、第四学年:《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CAD技术应用》等课程,另外,毕业设计均要使用计算机。

十、外语教学不断线的安排

毕业前学生应达到初步掌握一门外语,成绩达四级相当水平。

一、二年级重点学习外语基础,三、四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应用外语能力。

1、第一、二学年:重点学习外语基础;

2、第三、四学年:开展双语教学, 毕业设计含英文翻译、英文文献阅读等,重点培养学生应用外语能力。

十一、实践创新与素质拓展的具体安排

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激励学生进行第二课堂的科学研究和设计创作及素质拓展,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必修、选修、实践环节学分外,必须修读的5学分第二课堂的实践创新和素质拓展科目。具体安排是:修读学院安排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文明宿舍建设活动、英语和数学等学科竞赛、早操锻炼、院文体艺活动等3学分;修读专业安排的专业学术报告、学年论文、专业知识竞赛和演讲与口才竞赛等2~3学分。

十二、毕业学分要求与学位授予要求

修满规定204.5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为151,实践环节学分为42,实践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为8)的学生,予以毕业;符合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授予学士学位。

十三、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本专业要求达到:

1、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工程力学、电工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动、制造技术、机电传动控制和数控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文献检索与信息处理、技术经济分析方面的知识

4、具有熟练正确的制图能力;

5、具有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机电控制和机械化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科学试验、分析研究与解决本专业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操作能力;

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适应科技发展的应变能力和初步的技术创新能力;

9、具有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能力;

10、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译、写的能力。

十四、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几点说明

1、本专业的专业方向:①工程机械;②机电一体化;③机械制造工艺。

10.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十

实验一

基于参数化特征建模技术建立三维标准件库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参数化特征建模方法;

2.在PROE环境下,掌握基于参数化特征建模技术建立三维标准件库。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PIV计算机系统

2.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3.Pro/ENGINEER 三维实体造型软件

三、实验步骤

1.记录标准件库资料

下面是GB/T819.1十字槽螺钉例子,详细规格见实验指导书。

2.三维参数化标准件图库的建立

(1)建立参数模型(2)确定标准件的尺寸特征参数名(3)确定标准件尺寸关系(4)建立三维参数化标准件图库

3. 三维标准件特征参数库的建立

根据步骤1中的原型紧固件已确定的尺寸和步骤2中确定的特征参数名,将所有规格全部录入到标准件参数库中形成三维标准件特征参数库,并将这些几何特性参数存放在数据库中。

4. 使用三维标准件库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用打印机输出三维标准件图库和标准件特征参数库;论证参数化特征建模技术在CAD系统中应用的优缺点。实验一 基于参数化特征建模技术建立三维标准件库实验指导书

一、PRO/E族表介绍

族表是很多相似零件(或组件或特征)的集合,这些零件(组件/特征)从结构上看很相似,但在一些细节部份不同,比如尺寸大小或详细特征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螺钉、螺母,同一个标准(如GB/T819.1)里,会有多达上百种不同规格,但它们看起来是一样的并且具有相同的功能,所以我们把这上百种规格的螺钉看成是一个零件族。

“族表”(Family Table)中的零件也称表驱动零件。

二、族表结构

族表,本质上是用电子表格来管理模型数据,它的外观体现也是一个由行和列组成的电子表格。还是用螺钉来说,GB/T819.1里的上百种螺钉,外形都是一样的,只是尺寸有变化,比如螺纹规格、螺钉总长、螺纹长等等,在标准里,是这样描述这些数据的:

我们把这个表格变换一下,变成下面这样(部份数据):

三、创建三维标准件库

1.PRO/E环境下,创建一个普通模型,作为原始模型来使用。

2.创建族表:(2001):零件(组件)----族表;(WF):工具----族表。进入族表编辑器,如下图(8.gif,2001、WF同一界面):

3.加入项,点上图第二个彩色按钮(增加/删除表列),进入项目选取窗口,如下图(9.gif,2001、WF同一界面):

选取一个项目类型,再选取相应项目加入项目列表里。如果选错了,点减号按钮将其从项目列表里去掉。选择完毕点“确定”返回族表编辑器。注意:族表编辑器里各个列项的排列,是根据选取的顺序排列的,所以最好选取时把相关项挨着选在一起,以免数据乱七八糟;并且最好给各个项对应的对象(尺寸、特征等)取个有点实际意义的名字,这些名字将在族表编辑器的表头里显示出来,便于以后的数据管理。

4.加入实例行:点第2步图(8.gif)上的第一个彩色按钮(在所选行插入新的实例),编辑器里增加多个行,如下图(10.gif):

5.输入各新实例数据,把每一个实例对应的各个项的取值输入到表里。“实例名”对应的那一列是每个实例的名字,在此为每个实例取个名字,将来用这个名字来调用这个实例。各个项输入的值,如果与第一行(原始模型的数据)的值相同,那么可以用一个星号(*)代替。注意一个细节:如果某个项是阵列的阵列数,那么子项取值为0的话,与用星号同效果(PTC的帮助上说的是取值为0的话,实例连阵列的原始特征都不生成,与软件的实际情况不同)。

6.输入完毕,校验实例。点上图右起第二个按钮(校验族的实例)。系统即开始运算,尝试生成每一个实例。校验完毕如果没有实例生成失败,族表定义就可以结束了,点工具栏上的小眼镜图标(预览选定实例)会弹出一个小窗口,可以预览实例的最后形状,点“打开”可以在一个新窗口里打开一个实例;如果有实例校验失败,一般来说是此实例的某些项的取值有误,影响了模型的生成,需要检查此实例的各项取值,修正错误。

7.调用族表模型,注:尺寸、参数、元件、特征的加入族表,都按上述过程加入即可,选取类型后,会有提示选取具体的尺寸、参数、元件、特征,“元件”是只有在组件里才可用的。公差的使用与尺寸相同,如果尺寸有公差,开启公差显示,即可将公差当普通尺寸一样选取中入族表。详细操作见视频文件。

四、论证参数化特征建模技术在CAD系统中应用的优缺点。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实验二 数控自动编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控自动编程原理; 2.掌握手工编程过程;

2.在PROE环境下,掌握典型零件轮廓铣削自动编程的操作过程,并能够进行加工过程仿真。

二、实验内容

用直径为5mm的立铣刀,加工如图所示零件,其中方槽的深度为5mm,圆槽的深度为4mm,外轮廓厚度为10mm。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PIV计算机系统

2.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3.Pro/ENGINEER 三维实体造型软件

四、实验步骤

1、工艺准备

a)根据图纸要求,确定工艺方案及加工路线 b)选用经济型数控铣床。c)选择刀具

d)确定切削用量

e)确定工件坐标系和对刀点

2、编写手工程序

3、数控自动编程过程及加工过程仿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对比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论证数控自动编程与手工编程的优缺点。实验二 数控自动编程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要求

用直径为5mm的立铣刀,加工如图所示零件,其中方槽的深度为5mm,圆槽的深度为4mm,外轮廓厚度为10mm。

二、工艺准备

1.根据图纸要求,确定工艺方案及加工路线 1)以底面为定位基准,固定于铣床工作台上。2)工步顺序

① 铣方槽。

② 铣圆槽

③ 按顺时针线路铣削轮廓。2.选用经济型数控铣床。3.选择刀具

5mm的立铣刀 4.确定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的具体数值应根据该机床性能、相关的手册并结合实际经验确定,详见加工程序。

5.确定工件坐标系和对刀点

在XOY平面内确定以0点为工件原点,Z方向以工件表面为工件原点,建立工件坐标系,如上图所示。

采用手动对刀方法把0点作为对刀点。

三、编写手工程序(供参考)O1100 N010 G90 G92 X0 Y0 Z20 N020 G00 X40 Y0 Z2 S800 M03 N030 M98 O1010 N040 G00 Z2 N050 X15 Y0 N060 M98 O1020 N070 G00 Z2 N080 X60 Y-60 N090 M98 O1030 N100 G00 Z20 N110 X0 Y0 M05 N120 M30 O1010 N010 G01 Z-5 F100 N020 X0 Y-40 N030 X-40 Y0 N040 X0 Y40 N050 X40Y0

M99 O1020

N010 G01 Z-4 F150 N020 G02 X15 Y0 R15 N030 M99 O1030

N010 G00 Z-10

N020 G41 G01 X35 Y-50 F80 H05 N030 X-30

N040 G02 X-50Y-30 R20 N050 G01 Y35

N060 G03 X-35 Y50 R15 N070 G01 X30

N080 G02 X50 Y30 R20 N090 G01 Y-35

N100 G03 X-35 Y-50 R15 N110 G40 G01 X-60 Y-60 N120 M99

四、数控自动编程过程及加工过程仿真

1、工艺参数设置

2、刀具路径生成仿真

1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的不断转型,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由原来的单纯代替人力向超越人力的方向发展,促使我们对这方面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而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的质量,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1.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1.1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应该包括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造业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业内的先进技术来武装自己,能够带动企业的现代化。专业能力是很多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基本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抓也素养以及学习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并且对其学科前沿有基本的涉猎,从而积累很强的专业功底和过硬的理论素养。

1.2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考虑到用人单位的需求

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有基本的知识,能够被用人单位所接收,从而实现其社会价值。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证明我们的学校教育或者说专业教育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对于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够只依靠学校的培养目标,还应该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1]

我们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发现,很多用人单位都对学生有学历要求,虽然学历对于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学生来说,并不意味着什么,并且有高学历不一定有高能力,但是在同等条件下,高学历是占了一定优势的,所以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应该加强学历教育,提高学生求职时的竞争力。其次,应该按照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按照本专业于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设置相关专业的课程。最后,很多企业对于学生都有实践经验方面的要求,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多下车间,多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1.3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很多企业在招聘时明确提出了对于求职者的创新能力的要求、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这些都是软实力的要求,很难通过测试等检测出来,但是对于个人以及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随着企业发展的加快,人员能够具备这些素质就成为了企业发展动力是否充足的指标,所以我们在对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我们对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就是要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从而不断提高人才的创新性,注重人才的应用性,使得人才能够在日后的竞争中更胜一筹。

2.1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

我们现在的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着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强,理论性课程过多,实践课程过少,专业相关专业以及基本素质培养专业的能力基本没有的状况。我们通过对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现行的课程进行调查,重新设置了课程体系中不同模块的内容,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四个模块。通过这些要求不同的模块的设置,让同学们能够即掌握专业知识,也具备基本素质,即能够按照专业的要求锻炼自己,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发展。

公共必修课程的设置。公共必修课程是我们国家对于大学生基本人文素质培养的要求,要求大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能够了解国家的意识形态、国家的政策、国家的大事,能够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和道德素养,能够拥有基本的计算机能力以及英文交流和阅读能力等。

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发展知识。主要包含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电工技术、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等课程。[2]专业发展课程包括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单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机械测试技术基础、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等课程。这些课程一般要求在前三学年中完成。

专业选修课以及公共选修课的设置。选修课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通过在专业方向以及基础素养方面设置选修课程,能够兼顾学生的兴趣以及专业发展需要,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2.2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对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就是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的实践课程进行加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对实验教学中进行改革。实验教学是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课堂重的重要内容,之前的实验教学重要是教师进行操作,学生观察,从而获得专业知识的理解。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由于没有亲自操作,所以很难产生完整的记忆与理解。我们对于实验教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实验课程的课程,从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会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基地,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实验,并且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设想进行验证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对学生的课外实习进行改革。课外实习是学生能够系统检验其知识内容以及提高操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但是很多学校疏于对课外实习的重视,导致学生空有理论知识,而实践能力不足。通过校企合作来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通过采取固定时间进行实习的方法来扩展学生的学习时间;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采取小组实习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命题实习。

3.小结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是对创新性以及应用性要求非常高的专业,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促使学生专业素养,基本知识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得学生学生能够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取得成功。

4.参考文献:

[1]王会.地方院校机械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0( 1) : 50 - 51.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培训机构、互联网金融培训平台、互联网金融培训讲座下一篇:会议经费使用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