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说资料

2024-10-14

玄幻小说资料(通用6篇)

1.玄幻小说资料 篇一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备考资料

http://

第一讲 鲁迅研究导言:

这一专题是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评价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转型期的地位及意义。

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的地位;

二、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三、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四、鲁迅对现代化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1、《呐喊》《彷徨》的简况: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但因写作年代不同,受当时社会环境、时代风潮的影响,鲁迅这两部小说集的创作心境和运用的创作方法、表现手段也不尽相同。

《呐喊》中的作品,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要为新文化运动助阵振威,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集子中的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喊的特色。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呐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其所收的14篇作品的篇目是:

《狂人日记》(1918年4月)

《孔乙已》(1919年3月)

《药》(1919年4月)

(以上三篇发表于五四运动前)

《明天》(1920年)

《一件小事》(1920年)

《**》(1920年)

《故乡》(1921年)

《阿Q正传》(1921年)

《端午节》(1922年)

《白光》(1922年)

《兔和猫》(1922年)

《鸭的喜剧》(1922年)

《社戏》(1922年)

《彷徨》写于“五四”退潮期,鲁迅经历了新文化阵营内部的分化过程,他在《题(彷徨)》诗中写出了当时苦闷心情:“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于是他反忧愤深广的呐喊,转变为对改造社会的深沉思考和不倦探索。在艺术上,“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这本小说集闪烁着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的光彩。《彷徨》所收的11篇作品的篇目为:

《祝福》(1924年)

《在酒楼上》(1924)

2、两部小说集的基本内容(主题):体现“五四”启蒙运动和思想革命的要求。

“五四”启蒙运动和思想革命的要求:在意识形态尤其是价值观领域彻底反对封建的伦理思想,打破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专制主义文化的束缚,击退辛亥革命后愈加嚣张的尊孔复古逆流,唤醒民众,解放国民精神,推动社会的革新进化。

两部小说集大致体现的内容是:

(1)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如:

《狂人日记》:是写旧家庭制度和礼教“吃人”问题。

《狂人日记》一方面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凶残性,由封建礼教所维系的旧家族中,就是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也存在着互吃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揭穿了“仁义道德”的极端虚伪性。而使作家感到痛心的是许多人并没有这样的觉悟,“历来惯了,不以为非”。而且许多人自己正是被这样残酷地吃掉的,“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而一旦有机会,这被吃的竟也会去吃人。这是多么可悲!

《狂人日记》通过狂人之语,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道德的勇气,痛快抒发叛逆反抗之声,也表现了鲁迅的“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创作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长明灯》:揭露封建礼教的顽固,表现反封的勇气。

《孔乙已》《白光》:写旧教育制度——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残杀,抨击封建制度文化的“吃人”本质。《祝福》:写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残害;

(2)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如:

《药》:写华老栓用血汗钱买人血给儿子小栓治痨病,孩子却死了,而治病的人血却是革命者夏瑜的血。作品点出革命者为民族复兴而英勇献身,然而结果不过是用自己的血,做了愚味群众的送命的药。(鲁迅把群众对革命冷漠的现状写出来,是要告诉活着的的夏瑜们,唤醒民众是当务之急)

《**》:小说以民国六年(1917)七月张勋复辟的闹剧为背景,围绕鲁镇船夫七斤因被革命党剪了辫子,怕被坐了龙庭的皇帝杀头而引起的一场虚惊,写出辛亥革命,并没有革掉农民头脑中的封建观念,农村存在着帝制复辟的思想基础。小说结尾写出复辟失败,七斤家的“**”平息后,一切又恢复了旧态,九斤老太照样发着“一代不如一代”的怨言,七斤的女儿六斤又被裹了小脚,生活仍如一潭死水。作品真实地描绘出辛亥革命没有启发农民觉悟的批判。

《阿Q正传》:写国民的麻木、愚弱的精神状态;点明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

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在悲惨的处境中,不正视自己的奴隶地位和处处失败、备受屈辱的现实,而是用自轻自贱、妄自尊大、忌讳谈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自欺自骗的手法,以虚幻的胜利来求得精神上的片刻麻醉、满足和解脱。比如他时时挨打和受欺侮,或者以“我是虫——还不放么?”自甘屈辱;或者以“儿子打老子”自我安慰,自以为得胜;或者转向更弱者小尼姑泄愤出气;或者干脆“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于是立刻“转败为胜”。这种“精神胜利法”其实就是一种精神麻醉法,它使阿Q永远不能奋起为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而抗争,直到他被绑赴刑场时,竟“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很快就处之泰然,并向围观的人群呼喊“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精神胜利法”使他浑浑噩噩地生,也使他稀里糊涂地死。他的至死不悟何其令人痛心!

在《阿Q正传》里,鲁迅不掩饰对辛亥革命的失望:辛亥革命虽然在种族革命上取得了成功,但革命党人忽略了对民众的思想启蒙。革命党人为了变革社会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阿Q在亲眼目睹清政府以暴力镇压革命、用屠刀杀害革命党人之后却连称“好看”,回到未庄后还津津有味地宣传:“你们可看过杀头么?„„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还扬手当刀“照着伸长脖子听得出神的王胡的后项窝上直劈下去道:‘嚓!’”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实!

阿Q想参加革命的目的,就是想借机捞点财物,复仇,再就是挑个女人。凡是各他过不去的都是仇人,没有什么真正属于民主革命的思想观念;他对女人的观念是:“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哪里,——可惜脚太大。”(反映出阿Q充满着陈腐的封建习俗观念)在阿Q式的革命的艺术描写中,我们不难感悟到:鲁迅深感失望的,正是阿Q们仍在昏睡之中,革命党人并没有唤醒他们。

《示众》:这篇小说很独特,没有故事情节、人物刻画、景物描写,只是通过围观犯人的一个场景,写出国人的麻木。

(3)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如:

《孔乙已》中的孔乙已和《白光》中陈士成都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屡试不第而穷愁潦倒的旧式读书人,但从未动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念。孔乙已在贫困中始终不肯脱下显示读书人身份的破长衫,除了能背诵四书五经中的句子和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外,没有生存的本领。陈士成十六次未考中秀才,却执迷不悟地做着托庇祖宗荫护、当官发财的黄粱美梦。结果孔乙已被丁举人打断了腿而穷死,陈士成鬼迷心窍地投水而疯死。科举制度成了-害读书人灵魂的无形的软刀子。孔和陈的悲剧,不仅形象地暴露了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弊害,而且也宣告它的气数已尽。

《肥皂》中的四铭是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守旧文人,《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则扛着“新派”人物的招牌,实际上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新国粹派的干将。他们“卫道”的外衣掩盖着卑劣丑恶的灵魂。四铭对路上行乞的孝女动了淫邪念头,他从光棍所说“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的话受到启发,便下意识地买肥皂给妻子,以“移花接木”。高尔础本来就是个“打牌,看戏,喝酒,跟女人”的流氓文人,他受聘到贤良女学校上课,是为怀着淫秽的意图看女学生。鲁迅怀着厌恶和憎恨的心情,以嘲讽的笔调,戳破这帮守旧文人道貌岸然的面具,淋漓尽致地揭露他们肮脏的心思和种种丑态。

五四退潮时期,中国知识分子队伍发生分化,鲁迅目睹落伍者怎样挣扎,但最终逃不掉被黑暗社会所“同化”或吞噬的命运,将自己极强烈的情感融进艺术形象之中,写出了吕纬甫、魏连殳、涓生和子君等现代知识分子的悲剧。

在描写这类知识分子时,鲁迅不是着意写他们的生活故事,而是写他们的思想经历和心灵创伤。其基本主题是“梦醒了无路可走”。他们都是已经觉醒或曾经觉醒。觉醒而企图唤醒别人的知识者在小说中是以“狂人”“疯子”的形象出现的。

《药》中的夏瑜在牢里劝牢头造反,结果被牢头打了一个耳光,并被喝止道:“你疯了!”《长明灯》中疯子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他向群众启蒙的努力是招致群众的迫害。因而鲁迅写这些小说时常常有浓重的寂寞和悲哀感。一个把先觉的知识者视如狂人疯子的环境当然就有将这些知识者逼回庸众的“正常”队伍的力量。现实正是这样,觉醒者不是“狂人”和“疯子”,就容易变成“孤独者”或性格扭曲的人,除非他又“然已早愈”般地“正常”起来。《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是一个脾气乖张的人物,他无端地生气,愤世嫉俗,那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辛亥革命时期的斗士,而现在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所致。他想起一起奋斗过的“故人”,“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渡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端午节》中方玄绰与《在酒楼上》的吕纬甫是同一类人物。

《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和《孤独者》中的魏连殳,都是辛亥革命时期先觉的知识分子,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都曾意气风发地指点国是,参加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那时的吕纬甫曾勇敢地破除迷信,纵谈天下大事。魏连殳则主张“家庭应该破坏”,常发表“没有顾忌的议论”,见解“奇警”,表现出对旧礼教的蔑视与反叛。然而,由于他们身上还保留着文化的负累,又脱离了群众,单枪匹马地反抗旧社会,便不敌强大的黑暗势力。战败之后更失掉了原先的理想和锐气,吕纬甫落荒而颓唐,“敷敷衍衍,模模糊糊”地生活,在迁葬、送剪绒花一类小事上空耗才能,打发空虚、无聊的时光;魏连殳投奔军阀,走向堕落,在玩世不恭、自暴自弃和醉生梦死的生活中孤傲地进行慢性自杀。这两篇小说对20世纪第一代觉醒者和落伍者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斗争方式,以及脆弱的心理和摇的性格,进行了含泪的批判;这种批判闪耀着作者自我省察、自我探索的折光。鲁迅在鞭挞和否定导致吕、魏颓唐、堕落的黑暗社会的同时,还深切地揭示出:在风雨如磐的年代,知识分子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是何等艰难。

《伤逝》是鲁迅以诗一样的语言写成的悲情缱绻的诗体小说。故事发生在“五四”时期,小说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都是深受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知识青年。他们敢于冲决森严的礼教罗网,自由地恋爱,勇敢地同居,子君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便是她大胆反抗自古以来一直被妇女奉为圭臬的“三从四德”的宣言。但是他们为之奋斗的,只不过是一已的爱情生活。而新家庭建立起来之后,积淀在他们文化心理上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便-现出来。子君陶醉于安定、宁静的家庭生活之中,渐渐地成为一个平庸的家庭主妇。涓生虽然厌倦了这种平淡无味的家庭生活,但却没有与子君共同努力创造一种有意义的新生活。他对子君从隔膜、疏远,直到把她看作是累赘,致使爱情的裂痕日渐加深,共同生活的基础发生

动摇。所以,当黑暗势力向他们伸出魔爪,涓生失业后生活出现危机之时,他们便不能同舟共济,自私怯懦的涓生失去了“携手同行”的勇气,萌生了救出自己的分离念头,对子君宣布“我已经不爱你了!”从旧家庭中冲出来的子君,又被顽固守旧的家庭接了回去,最后憔悴而死。而涓生也在失败中静思默察,深刻反省,并带着心灵的创痛,准备向新的生活跨出去。鲁迅艺术地揭示酿成这一悲剧的根源。他在杂文《娜拉走后怎样》中曾论述过“经济”与“自由”的关系,以及妇女解放等问题,透辟指出“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子君正是因为经济上的依赖导致人身上的依附,所以她不但没有成为合乎时代潮流的“新女性”,而且在小家庭中也没有取得与涓生平等的地位。鲁迅的深刻之处在于,当20年代几乎所有作家众口一辞地歌颂个性解放时,他独具只眼地发现,又形象地指出:单凭个性解放,在与中国顽固的封建观念较量中难以取胜,结果往往是悲剧性的。

由此,我们可体会到鲁迅作品的基调是“忧愤深广”。其形成的原因:

(1)站在启蒙主义的立场和角度,以现代意识对现代生活进行观照,而且极力关注的是社会变动和文化转型时期人的精神困扰和出路等问题,表现出忧愤的情怀;

(2)鲁迅对现实对未来的态度:不乐观,不激进,甚至有些消沉,但非常清醒、冷静,而且有深入的体察和思考;

(3)鲁迅写作时的心境:为着排遣“苦的寂寞”。

3、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主要从两部小说对传统文学有哪些突破性的变革,从而完成了小说的形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个角度来理解。)

(1)“表现的深切”——在小说题材、小说模式方面的变革。

传统小说的特点是:追求奇特、曲折的情节,讲求传奇性和故事性,人物大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或者神仙鬼怪;

《呐喊》、《彷徨》中的大部分作品,则是取材于普通的日常生活、普通的人,并为普通农民塑像,这对传统小说来说是一个大胆的突破,具有先峰的性质;

鲁迅在30年代谈及自己的著作时,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吧,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而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正是从这样的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出发,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鲁迅在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就是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

《药》写华老栓一家的精神愚味;

《故乡》写闰土心灵的麻木;

《明天》写单四嫂子失去儿子后的孤独与空虚;

《祝福》写祥林嫂对地狱的恐怖;

《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等写知识分子的精神创伤与危机;

(2)从普通平凡的人事中,发现和体悟生活的内涵;发现和体悟那“一切的永久的悲哀”。(传统小说让你产生距离,放松)

(3)揭示灵魂的深。

传统小说不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注重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注重写人物的心理,写人物的灵魂,是现代小说显著的特征之一。

由于鲁迅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的小说具有一种内在性,显示灵魂的深。

《孔已已》:对“窃书”的振振有词的辩解,对屡试不中的羞愧难当的支语——被科举功名毒害的心灵;《在酒楼上》:对迁葬的认真与对顺姑的死,写出意志的消沉;

《故乡》中的一声“老爷”表现出闰土的思想状况;被封建等级观念所吞食。

《阿Q正传》

《肥皂》以精神分析法写出四铬的潜意识和性心理;揭示了假道学的灵魂深处;

《祝福》失去儿子后,见人就说:“我真傻„„,”写出祥林嫂心灵的伤痕;

鲁迅的小说实际上是对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深刻地显示了他的小说的现代性。但是鲁迅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由此而开掘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封建社会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咀嚼人的灵魂”。

为了表达这一主题,鲁迅在小说里运用了独特的结构模式来体现,那就是看与被看。

《示众》中的人物就是展示一种看与被看的关系: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这是带有象征的意味。在其他的小说中都具有这种关系。这种关系分为两种情况:

(1)发生在群众与群众之间。

《祝福》中,祥林嫂的阿毛不幸被狼吃了,她到处向人倾诉自己的痛苦,在这里,鲁迅写了人们的反应:“这故事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起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地评论着。”祥林嫂的不幸并没有引起真正的理解与同情,却通过“看(听)的行为,转化为可供消遣的”故事“:这些乡村老女人们正是在”鉴赏“他人的痛苦过程中,鉴赏自己的表演(流下那停在眼角的眼泪),并从中得满足(自我崇高化),同时又在叹息、评论中,使自己的不幸与痛苦得到宣泄、转移以至遗忘。而在别人的痛苦、悲哀”咀嚼“殆尽,成为”渣滓“以后,就立即”厌烦和唾弃“,施以”又冷又尖“的笑:这类情感与行为方式表面上麻木、混沌,实际上是显示了一种人性的残忍。于是,在这类小说中,在”好奇“的看客看被看者的背后,常常还有一位隐含的作者在看:用悲悯的眼光,愤激地嘲讽着看客的麻木与残酷,从而造成一种反讽的距离。

《孔乙已》

《阿Q正传》

(2)先驱者与群众之间。

《药》

《孤独者》

《狂人日记》

(4)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对传统的突破与创新。

传统小说的格局讲求对故事的全程叙述,而且基本是单线发展,对生活缺乏深入的揭示,也不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20世纪初期的一些小说家也在努力寻找和创造适应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内容的小说新形式,朝通俗化迈进了一大步,但仍跳不出章回体形式的窠穴。鲁迅博采西方小说艺术之长,以新颖别致的艺术形式和鲜明的现代特色,实现了中国小说艺术从古典走向现代的根本变革,创建了20世纪小说的民族新形式的格局。在谋篇结构上学习和借鉴西方小说体式灵活多变的长处,摆脱中国传统小说惯用的单线纵向结构方式的束缚。从《狂人日记》到《离婚》,他所写的每一篇小说的表现格式和结构方式都不相同。

《狂人日记》之所以被称为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而以13则“语颇错杂无伦次”,“间亦略具联络者”不标年月的日记,按照狂人心理活动的流动来组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去描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也不像传统小说那样,作者的叙述(介绍人物、铺陈情节、描写环境等)和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之间界线分明,而是使作品中所有叙述描写都带有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都渗透于主人公的意识活动之中。而《狂》尤其富有创造性的尝试,小说“日记本文”采用了白话文体,却又精心设计了一个文言体的“小序”,从而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叙述者,两重叙述,两重视点,构成一个反讽的结构。

《孔》在小说叙述者的选择上煞费苦心。小说的核心孔与酒客的关系,已经构成了“被看/看”的模式;在这个模式里,作为被看者的孔(知识分子)的自我审视与主观评价(自以为是国家、社会不可或缺的“君子”,“清白”而高人一等)与他们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被看(亦即充当人们无聊生活中的”笑料)地位,两者形成的巨大反差,集中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地位与命运的悲剧性与荒谬性。但作家并没有选择孔或酒客作为小说的叙述者,而是别出裁地以酒店里的“小伙计”是充当叙述故事的角色。这样,他就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同时观察与描

写孔的可悲与可笑,看客的麻木与残酷,形成一个“被看/看”的模式,以展开知识者与群众的双重悲剧。而小伙计自己,随着小说的展开,也逐渐参与到故事中来,先是“附和着笑”,后又冷酷地拒绝了孔教自己识字的好意,从而构成了一个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剧。他的背后正有隐含作者在“看”,从而形成第三个层面上的“被看/看”的结构。而读者在阅读的开始是认同于同于叙述者的有距离的旁观态度的,但随着叙述的展开,就逐渐远离叙述者,而向隐含作者靠拢,从小说外在的喜剧性中看到了(体味到了)其内在的悲剧性。读者、隐含作者、叙述者与人物就置身于如此复杂的小说叙述网络之中,呈现出既非单一的,又是动态的复杂心理、情绪、美感反应。而这一切复杂性又显现于极其简练的叙述语言与极其舒展的叙述风格之中:这正显示了鲁迅非凡的艺术创造力。《祝福》不依先头后尾的旧规,采用倒叙的结构方式。

《示众》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作者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以鸟瞰式的结构方式,把众多看客的冷漠、麻木与无聊,展现在读者眼前。

《伤逝》是一种抒情独白体。其重心可能不在那失败了的爱情本身,而在于涓生明确意识到与子君之间只剩下无爱的婚姻“以后”,他所面临的两难选择:“不说”出爱情已不存在的真相,即是“安于虚伪”;“说”出,则意味着“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对方,而且确实导致了子君的死亡。这样的的结构设置,深刻地写出了人生的精神痛苦。这类无论怎样都不免空虚与绝望,而且难以逃脱犯罪感的“两难”,正是终身折磨着鲁迅的人生困境之一,直到逝世前他还写了一篇《我要骗人》,表露他渴望“披露真实的心”,却还要“骗人”矛盾与相伴随的精神痛苦。

鲁迅一直在探索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在酒楼上》与《孤独者》中,他又做了这样的尝试:小说中的叙述者“我”与小说人物是“自我”的两个不同侧面或内心矛盾的两个侧面的外化,于是,全篇小说便具有了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的性质。《孤》中“我与魏相识一场”,“以送殓(魏为祖母)始,以(我为魏)送殓终”,正是暗示着“祖母——魏——我”之间的深刻的生命的联系。而我与魏的三次论争:关于“孩子的天性”、关于“孤独的命运”、关于“人活着的意义”,也是显示了鲁迅自身的矛盾与困惑的。这都是“灵魂的深”的开掘,构成了鲁迅小说诗性的丰富内涵。

由于鲁迅能独立地按照其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和自己的艺术个性去进行灵活的艺术熔裁,小说的体开手法不断有新创造。“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莫不给青年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许多人们上去试验。”(茅盾)

鲁迅又深得传统小说精髓,常用古代小说的白描手法传神地刻画人物,语言简洁、凝炼、含蓄、准确,蕴含着传统文言小说所特有的韵味。所以,他的小说既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

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1、问题的提出: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些人对鲁迅提出了很多批评。主要的焦点是认为鲁迅“全盘否定传统,割裂了传统文化”。

2、指责鲁迅“全盘否定传统”的原因:

(1)鲁迅在五四时期对传统确实是采取彻底否定、决绝的态度,与同时期的胡适、周作人不同;(胡适对传统的态度是比较温和的,周作人前期比较激烈,后期趋于平和并主张继承传统)

(2)指责鲁迅的人只是从鲁迅的文章去看,而没有结合当时的“语境”与鲁迅否定传统的目的来看;

(3)指责鲁迅的人只看到鲁迅对传统否定的一面,没有看到鲁迅对传统的“价值重估”的态度及对传统文化整理的结果;

3、理解鲁迅这种偏激态度的历史“语境”;

新文化运动热潮过后,有人提出重新“尊孔读经”,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学衡派提出“阐明真理,昌明国粹”等,而当时实际上传统文化已是严重地牵绊着中国社会的进步,要觉醒,要奋起,必须要彻底打破传统中的痼疾。在破坏中,启蒙主义者往往表现得有些激进,有些矫枉过正,这也是文化转型期的一种常见现象。

4、不能用当代的观点去衡量鲁迅所说的话;

2.玄幻小说畅销的魅力之源 篇二

玄幻小说自诞生之日以来,其发展速度之快,作者团队之广,创作效率之高,一直是其他类型的图书所不能比拟的。正因为如此,玄幻小说越来越被各出版商家青睐,成为不可忽视的市场畅销书类型。玄幻小说经久不衰的奇特魅力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笔者分析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神话世界的宇宙观

玄幻小说大致可分为三类——科幻、奇幻和魔幻。这三类小说虽然都属于玄幻这一大类,但各有其特点。科幻类的作品往往用科学预测的眼光加上合理的想象,构建作品的基本框架,这类作品所幻想的世界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现状的了解和展望,可以说这些作品中涉及的幻想在未来完全可能或者已经成为现实。这类作品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倪匡的卫斯理系列等。

奇幻类的作品数量最为庞大,其故事的背景,大多来源于神话故事,想象的空间绝对称得上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作品以本土元素为主。其实中国的玄幻小说由来已久,也是最富于奇幻色彩和浪漫主义精神的。从最早的《山海经》《封神演义》到《搜神记》《镜花缘》《聊斋志异》等无不显现出玄幻的特点。中国的神话作品正是当下许多奇幻小说的生命之源。神话因素赋予了这类作品浓郁的传奇色彩,形成了亦奇亦幻的审美效果。例如,《都市妖奇谈》正是取材于我国的古典神话《山海经》,讲述的是一个城市中隐匿着大量的妖怪,他们跟普通人一样生活,却又自成一组,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书中提及的地狼、影魅、必方、山鬼等名称,这些妖物和异兽的灵异能力,饮食习惯都忠实的延续了他们在山海经中的特点。又如,《搜神记》更是直接取材于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在古代洪荒的背景下,呈现了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可以说,这类奇幻作品将神话构造方式的虚幻性发挥到极致,同时神话因素又赋予小说超出任何作品的浓郁传奇色彩,离奇的故事情节帮助小说构筑了最绮丽的异度时空。

魔幻类作品将西方的魔法师、精灵、巫师、骑士,祈福、诅咒等幻想文化带入传统的玄幻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哈利波特系列》与《魔戒三部曲》。从2001年这两大系列走进中国人的视野以来,玄幻小说作家们深受启发,将中国神话与西方传说,中国的神仙鬼怪,佛祖妖魔与西方的天使、法师、精灵和巫师完美的结合起来,创作出了别具特色的中国魔幻小说。客观来看,这类作品大多建构在完全虚幻的世界,不少作品的背景无任何依托,主人公穿越或正生存的世界完全是虚拟的,从古今中外的典籍中找不到任何根据,却和网络游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魔幻小说和网络游戏有着情节构思和创作上互通性,网络游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声像化的玄幻小说。此类作品的突出特点就是能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类似的代表性作品如《幻城》。作者创造的世界有两大对垒的国家,一个是燃烧的火焰,一个是茫茫的雪原,冰族和火族的世代仇怨最后在一场悲剧中收场。可以看到作者创造的世界完全是虚构的,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都难以寻觅它的踪迹。正因为这种完全的独立性和虚拟性,才使得作品可以信马由缰,创造出完美独立又可观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可谓深入骨髓,“武侠”的情怀融入每个中国人血液中的情结。源远流长的侠士文化深深植根于民间,在侠义精神的感化和驱动下,能够使人们在阅读侠义小说时产生愉悦的心灵感受。这对读者来说甚至变成一种潜意识的审美期待。在所有的叙事作品中,对玄幻小说产生最深远影响的无疑是武侠小说。目前流行的玄幻小说中,几乎每部都包含中国式修身炼气的描述或是修行绝世武学的情节。事实上,从武侠小说的巅峰代表人物金庸、古龙等作家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武艺的高下已经脱离了简单的肉搏和招式描写,而上升到一种精神境界层面的较量。这一点也被玄幻小说毫无保留地吸纳了。在玄幻小说的敌我斗争中,往往呈现的都是玄之又玄的较量方式,鲜少见到具体的动作描写。这也使得故事的表述更富于戏剧性,从而脱离了枯燥乏味的理论阐释。

玄幻小说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还体现在弥补了古典与传统之间的割裂感。很多历史作品由于时代久远,在叙述时难免偏重离奇故事的编织,却很少体现描述具体生活的历史文化细节。正是这一缺陷使得小说的故事越来越离奇复杂,情节表现却越来越没有内涵和吸引力。但是玄幻小说家们却另辟蹊径,跳出了这一束缚。他们认识到相对于当代的读者而言,历史文化的细节和在特定背景下存在的逻辑关系,更具有传奇色彩和强大的魅力。当然依托于虚拟世界,相当多的细节需要杜撰,然而那些自具情趣又极富文化底蕴的细节很容易遮掩这些问题。虽说这一切,需要作者在传统文化的某些专门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但令人欣喜的是相当一部分玄幻小说家做到了这一点。

此外,前文提到玄幻小说吸纳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生存经验以及各种奇谈怪论,凝结在作品中使这些异质文化内容的表述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色彩。玄幻小说的作者们几乎从不在文化性格上判定一种文化的优劣。相反在玄幻小说中各文化依托的形象虽然常常存在冲突和斗争,却真正体现出多元文化共生共长的关系。具体来看,在《紫川》《佣兵天下》等故事中,作者虽然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的骄傲和自尊,但在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描述中也表现出相当的敬意,同时表达了应该融汇其他民族所长的强烈意愿。这种世界主义的眼光和气度无疑是超越了以往任何传奇类作品。

对人文情怀的终极追求

玄幻小说的诞生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自由想象与心灵慰藉的精神家园。当今社会,生活压力日益增大,节奏加快、心理隔膜、封闭式的环境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越来越强烈,多重的社会身份让每个都市人都疲于应付,玄幻小说正是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下应运而生。躲进玄幻小说中的人们可以排遣心灵的孤寂,宣泄郁积的心理,正像《诛仙》里张小凡所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玄幻小说满足了人类本体对自由无限性的渴盼。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指出人类的需要分为五大层面,包括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人们越来越表现出对第五个层次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玄幻小说打破了传统社会白领精英与普通大众之间的差别,使普通群众甚至弱势群体拥有了平等参与文学的机会。玄幻小说中人物历程的背后恰恰是平民式的内蕴,没有宏大的历史主题或者教科书式说教,显现出的是平民化、通俗化、娱乐化的特点。通过主人公白手起家以及后来的种种奇遇,最终使得人们实现终极自我的目标。这也是玄幻小说能够抓住大量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魅力所在,因其与他们的精神相契合,从而产生了一种共鸣。

玄幻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为受到现实种种桎梏而不能自由伸展的人类的智慧和心灵提供了广阔的驰骋空间。然而其自身的盲目性、雷同性和模式化的缺陷也日益成为其发展的瓶颈。正如佛家有言:三千法门,皆可证得涅槃。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我们需要冷静的审视、中肯的意见和适当的鼓舞,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玄幻小说最终会大浪淘沙,留下最终闪耀的光芒,为文学的殿堂增添灿烂的一角。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黑格尔.美学(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5.

[2]韩云波.大陆新武侠和东方奇幻中的新神话主义[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66.

[3]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王为.对当前网络玄幻小说趣味的评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5,(5).

3.玄幻小说资料 篇三

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的。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殊场所。因此,必须重视对小说环境的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作品中描写出来的,围绕人物促使人物行动的一切外在条件的综合,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以社会环境为主。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特定范围内的阶级关系。自然环境则应是涂染上社会生活的颜色、形成具有时代性和地方性的风俗画,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美的点缀的风景画。另外,小说环境还包括笼罩着人物及其行动的特定的气氛、情绪和色调。气氛有悲有喜,情绪有高有低,色调有名有暗,却无不打上时代、阶级和人物性格的印记,无不带有作家思想和艺术方面的主观因素。因此,环境不仅是人物生长的土壤和表演活动的舞台,而且是人物创造的.对象和结果,它是由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生动的艺术画面,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如《家》中的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就处在一个死气沉沉的坟墓般的封建家庭中,这里的环境即是一种社会环境。

在小说中,只有写出了人物形象独特的环境,才能使人物形象丰满,真实感人。典型人物的塑造离不开对典型环境的描写。因此,从不同的方面衬托人物便成为环境描写的最基本的功能。环境对人物的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的突出特点是环境同人物和谐一致,社会背景、自然风光、气氛和色调等与人物性格、命运、言行组成的和谐的艺术画面。反衬是根据相反相成的道理,偏偏创造一种与人物形成反差色调的环境,以便突出地渲染人物的命运、性格、心理和感情。《红楼梦》写几位贵妇人的信房;贾母是“大家子住上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王夫人的正内室“轩昂壮丽”,突出其主持荣国府的地位;邢夫人居处的“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写出了屈居人下的身份;凤姐住处则色彩鲜艳、富丽堂皇,令人“头晕目眩”;秦可卿住房“则有一股细细的天香袭人而来”,房内摆设弥漫着一种浓艳得近乎淫靡的情调。这些描写都与人物的身份、行为、性格、气质一致。贾宝玉娶宝钗之时,正是林黛玉气绝之际。一面宫灯闪烁,欢声笑语;一面竹梢风动,月影移墙,一喜一悲,更突出了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4.玄幻小说排行 篇四

一般认为玄幻小说一词为香港作家黄易所提出,原意指“建立在玄想基础上的幻想小说”。所谓玄学因子,即是著重道家思想、易经术数、民间传说、超自然状态与神祕学等等面向的解读、描写与探索”。20世纪90年代后期网络文学兴起,在网络上发表的小说作品与日俱增,有些带有剑与魔法风格的冒险故事,曾一时被归类为RPG(角色扮演)小说。但随著故事题材的拓展与多元化,开始有人引用玄幻小说一词来为这些小说分类,并且迅速普及于网络社群之间。

到了2000年之后,由于文类定义的松散模糊,原则上凡是不能明确归类于科幻、武侠、恐怖等传统范畴的幻想小说,都可以被归于玄幻小说之类,因此其定义也明显超出了黄易初时对此用词的设想。

玄幻小说所涵盖的类型大致上和英语中的“fantasy”较为接近。约莫在玄幻一词开始普及的同时期,奇幻一词亦被引入中文用于对译fantasy,但由于两者的使用社群重叠不大,因而各自发展出不同的涵义。对于惯于以奇幻对译fantasy的社群而言,玄幻意指“混和奇幻、科幻、武侠、仙侠、神魔等多重要素的中文幻想小说”。

对于惯于以玄幻来统称幻想小说的社群而言,他们有时会以玄幻来统括fantasy的范畴,有时会以魔幻一词来指称欧美的fantasy小说,尤其是强调其偏重于超自然与魔法的特色。

玄幻起于何时,恐怕各有各的说法。《山海经》《搜神记》可能是源头,《蜀山剑侠传》应该是现代玄幻的鼻祖。但“玄幻小说”这个名词来自于黄易,是有记载的。[1] 玄幻小说的定义,至今仍有不少争议。科幻小说家叶永烈说过,科幻小说、魔幻小说、玄幻小说是幻想小说的三大种类。这种分类方法得到较多的承认,所谓幻想小说是一种建立在假想情况下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区别在于:科幻小说注重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以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为第一部代表作;魔幻小说是建立在神话基础上的,以西方的《魔戒》、《龙枪》等为代表。

而玄幻小说是在中国大陆兴起的热潮,它建立在玄想之上,走得比魔幻小说更远,更自由,不受科学依据的束缚,有更多空间可以发挥幻想,黄易可视为中国现代玄幻小说的一个代表,而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宅云野鹤的《踏古诛天》体现得更为充分,将东方的千古之迷“河图洛书”穿越到无边无际的星河,将宇宙星空概念与东方仙幻色彩恰到好处的融合,堪称玄幻神曲之奇葩。

中国的玄幻小说数量之多,种类之繁杂,早已把这各种元素都收拢其中了。网络上最火红的玄幻小说之一《飘邈之旅》开宗明义就说:“也许会看到古代中华的延续;也许会看到先进的文明;也许会看到诱人的法宝;也许会看到仙人的遗迹;也许会看到西方中世纪的古堡;也许会看到各种稀奇古怪野兽;这就是飘邈之旅。”

仅仅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玄幻的玄,和玄学没有瓜葛,仅仅是一种海阔天空恣意纵横的玄想。而新锐人气作家宅云野鹤,在《踏古诛天》作品相关中更直接指出,埋葬万恶的书荒,拒绝老套与死板的网文,玄幻小说的创作永远是自由的,由此可见一斑。

小说中人的修炼系统化。非人类的修炼系统化。最后人兽的世界、人妖的世界、以及魔兽世界。

5.玄幻小说经典语录 篇五

一粒尘可填海,一根草斩尽日月星辰,弹指间天翻地覆。群雄并起,万族林立,诸圣争霸,乱天动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少年从大荒中走出,一切从这里开始……

大主宰 天蚕土豆

大千世界,位面交汇,万族林立,群雄荟萃,一位位来自下位面的天之至尊,在这无尽世界,演绎着令人向往的传奇,追求着那主宰之路

无尽火域,炎帝执掌,万火焚苍穹

武境之内,武祖之威,震慑乾坤

西天之殿,百战之皇,战威无可敌

北荒之丘,万墓之地,不死之主镇天地

少年自北灵境而出,骑九幽冥雀,闯向那精彩绝伦的世界,主宰之路,谁主沉浮

这世界,万道争锋,吾为大主宰

绝世唐门 唐家三少

这里没有魔法,没有斗气,没有武术,却有武魂。唐门创立万年之后的斗罗大陆上,唐门式微。一代天骄横空出世,新一代史莱克七怪能否重振唐门,谱写一曲绝世唐门之歌?

百万年魂兽,手握日月摘星辰的死灵圣法神,导致唐门衰落的全新魂导器体系。一切的神奇都将一一展现。

唐门暗器能否重振雄风,唐门能否重现辉煌,一切尽在绝世唐门!

绝世武神 净无痕

九霄大陆,宗门林立,能够全面提升武道素质的是武魂!

一代强人林枫,穿越异界,逆天出世,得惊世传承修武道、踏九霄、破天地、傲苍穹!

一壶浊酒、一曲情殇、一世尽张狂!英雄仗剑行天下,豪情踏血染青天!

诛仙 萧鼎

这世间本是没有什么神仙的,但自太古以来,人类眼见周遭世界,诸般奇异之事,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又有天灾人祸,伤亡无数,哀鸿遍野,决非人力所能为,所能抵挡。遂以为九天之上,有诸般神灵,九幽之下,亦是阴魂归处,阎罗殿堂。于是神仙之说,流传于世。无数人类子民,诚心叩拜,向着自己臆想创造出的各种神明顶礼膜拜,祈福诉苦,香火鼎盛……方今之世,正道大昌,邪魔退避。中原大地山灵水秀,人气鼎盛,物产丰富,为正派诸家牢牢占据。其中尤以“青云门”、“天音寺”、和“焚香谷”为三大支柱,是为领袖。这个故事,便是从“青云门”开始的。

雪中悍刀行 烽火戏诸侯

江湖是一张珠帘。大人物小人物,是珠子,大故事小故事,是串线。情义二字,则是那些珠子的精气神。

星峰传说 我吃西红柿

6.玄幻小说资料 篇六

眼下有这样一种小说,你能从中看到神乎其神的法宝、超乎想象的先进文明、传说中的仙人遗迹、稀奇古怪的动植物甚至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还会看到杀戮、血腥、暴力甚至色情……这就是目前让青少年为之着迷的玄幻小说。该类小说与传统的科幻小说类似,以幻想为基础,主题通常是战争、冒险,但不同的是,其时代背景与世界观皆无约束,任由作者想象力自由发挥,经常穿越时空,所构造的情景及故事情节,也全凭作者想象,既无现实基础,也无科学依据。然而正因为作者的想象无拘无束,吸引了喜爱幻想的广大青少年。数据显示,如今90%以上的青少年爱看玄幻小说,沉迷者不在少数。不少家长甚至认为,玄幻小说对孩子的危害已经不亚于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日前媒体已连续多次报道相关新闻,如《初中生戒网瘾却沉溺玄幻小说,父亲劝说无效怒撕书》(华龙网)、《母亲校门前怒烧奇幻小说》(《钱江晚报》)等。那么,玄幻小说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严重?严禁孩子接触是不是唯一对策?本期,我们来共同探讨。

家长头疼:

孩子迷上了玄幻小说

家住山东济南的刘女士是一位专栏作家,经常给报纸杂志撰稿。因工作需要,她平时看书比较多,也十分认同开卷有益,因此,对儿子读课外书十分支持。12岁的儿子在她的影响下,自幼喜欢阅读,上学后作文一直写得不错,连续多年担任班里的语文课代表。前不久刘女士发现,儿子迷上了玄幻小说,最初是花钱买书看,后来是上网看。专门的玄幻小说网站上有海量的小说可以免费下载,儿子看得入迷,一口气能看好几个小时,网络游戏都不玩了。刘女士最初还暗自高兴,觉得儿子有书看又不用花钱买,还能避免沉迷网游,一举三得。可后来她发现,事情并非她想象的那样。

一天中午,儿子放学一回到家就钻进书房上网看起了玄幻小说。刘女士把饭菜端上餐桌,叫儿子吃饭叫了三四遍,儿子仍端坐在电脑桌前看得入迷,嘴里还不耐烦地嚷嚷:“让我看完这几段!”刘女士又生气又好奇:“就那么有意思?”儿子头也不抬地答:“有意思,太有意思了。”边说边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刘女士心血来潮,决定亲自看看到底有多吸引人,不过她不习惯在电脑上看,便让儿子把过去买的玄幻小说借她一本。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首先书名就让刘女士觉得怪怪的:《幻世虫神》。再看内容,她顿觉后背发凉。小说里不仅错别字、标点符号错用随处可见,而且文句不通,废话连篇,甚至还有一些不适合孩子看的情色描写。刘女士十分震惊:“原来你看的是这种垃圾!以后不准再看,书我没收了。”儿子十分不情愿,大发脾气:“我用自己的钱买的书,你凭什么没收?我的书是垃圾,难道你买的书就高贵?”刘女士一向比较开明,最终在儿子哭求并保证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把书还给了儿子,但她声明,以后必须有选择地看,看哪一部必须先过她那一关。

在刘女士的强行干预下,儿子有所节制,但每到周末还是要看个痛快,不可能不影响学习。儿子还说,学校里所有的同学都看,用手机看,下载到MP4上看,上网看,有的还去网吧看,平时大家还一起交流心得,谁要是不看就意味着落伍。刘女士顿觉事态严重,但一时之间又苦无良策。

在郑州某杂志做编辑的余先生最近也遇上了同样的烦心事:上初二的儿子因为看玄幻小说,不仅严重影响了学习,甚至影响到了安全和身体健康。

2010年国庆节期间,13岁的儿子强烈要求余先生给他换一部手机,要求屏幕大一些,能上网,因为他原来的手机不能上网。余先生怕儿子在同学面前太跌份,爽快地给儿子换了手机。可让余先生无法理解的是,儿子经常把新手机设置成静音状态,打电话他很少接听,因为他根本就听不到来电提示,儿子的理由是老师不允许在学校开机,余先生也没计较。可后来有一天他发现了儿子换新手机的秘密——原来儿子要在手机上看玄幻小说。

那是儿子期末考试前一天的半夜,余先生上厕所路过儿子房门口,无意中发现儿子正盯着手机屏幕看得入迷。余先生很奇怪,第二天上午儿子要考历史,虽然是开卷,但也不能半夜还不睡啊!发现爸爸突然推门进来,余先生的儿子赶忙藏起手机。余先生的第一感觉是儿子在玩手机游戏,便十分生气地强令儿子交出手机。拿过手机一看,儿子不是在玩游戏,而是在看小说,手机屏幕上的一段文字显示,那是一部名为《杀戮修神》的玄幻小说。余先生再查看手机文件夹,里面竟有十几部玄幻小说,什么《异世龙神》《剑凌虚空》《极品之风流》《逍遥神游都市》,五花八门。余先生十分生气,但考虑到第二天儿子要考试,便强压怒火没收了儿子的手机后睡觉了。

期末考试结束,紧接着学校就放假了,余先生决定结合儿子的考试成绩好好跟儿子谈谈看小说的事。因为半夜还在看小说,次日上午的历史考试儿子考得很糟糕,开卷只考了63分。余先生语重心长地跟儿子说:“第二天要考试了,你半夜还在看小说,最起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看这种小说会成瘾,否则你不会半夜还看;二是会严重影响学习,你历史开卷只考了63分就是证明。”儿子老老实实地听着,没有反驳。余先生在指出看玄幻小说的危害后,又结合自己的工作,从编辑的角度分析了玄幻小说的种种问题,比如错别字多、文句不通及思想不健康等,叮嘱儿子不可再看。儿子答应了。可让余先生意外的是,春节期间儿子还算消停,因为家里总有客人,天天有人陪他玩,可一开学他就旧病复发,又偷偷看起了玄幻小说。手机被没收了,他就把小说下载到MP4上,怕被爸爸发现,就每天放学路上看,进家门之前删掉,不留一点痕迹。这样一来,不仅严重影响了视力,有一天还被一辆电动车撞了,腿上擦破了皮,MP4也摔坏了。余先生得知后痛心疾首,把儿子狠狠批评了一顿:“叮嘱过你不能再看,为什么还要看?古今中外那么多名著难道不能看,为啥偏要看这种垃圾小说?”儿子极力狡辩:“这类小说故事情节超乎想象,能开发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再说,同学们都在看。”余先生气得直摇头,觉得说教已经不起作用,必须想其他办法。

从好奇到沉迷,

玄幻小说为啥吸引孩子

那么,玄幻小说为何对孩子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真的像余先生的儿子所说,能开发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吗?学校老师等教育界人士对这个问题又是什么态度?记者进行了采访。

对玄幻小说颇有研究的某高中语文老师许众群认为,玄幻小说融合了传奇、冒险、科幻及童话等多种元素,情节紧张、快捷、扣人心弦,符合现代人的阅读口味。而且,它开创了小说与游戏联姻的新天地,也就是说,这类小说能与网络游戏紧密结合,读者不仅能阅读,而且可以在以小说内容为基础开发的网络游戏上体验小说里的情景,甚至可以与作者互动,比如参与小说的情节设计甚至续写,因此对广大青少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许老师认为,目前玄幻小说对青少年影响的深入程度,已经超过了网络游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老师所言不虚。玄幻小说一般都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或手机短信,进入孩子的视野,比如在互联网上做广告,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免费下载、阅读玄幻小说的网址,然后以离奇的充满幻想的甚至艳情的故事情节,吸引具有强烈好奇心甚至猎奇心理的青少年阅读。只要孩子上网阅读或下载,就会看到网站上推出的下载排行榜、订阅排行榜及新书榜等,这些具有强烈广告视觉效果的排行榜以及大量的免费小说,便会迅速占据孩子的视野,让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由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发展到对小说本身的喜欢甚至沉迷,一步步陷入玄幻小说的巨大旋涡里。

今年14岁的佳佳(化名)是一名初三学生,也是个玄幻小说迷。接受采访时她说,她和同学们现在最喜欢的文学作品就是穿越时空的玄幻小说,有同学曾一天之内狂看十本,她则最喜欢金子(网络作家)的作品。“比如那部《梦回大清》,讲的是女主人公穿越时空回到清朝,成为雍正王妃的故事,超好看。”佳佳还告诉记者,她正打算写一部类似的“穿越小说”,计划让主人公穿越时空去元朝。记者问她对元朝了解多少,她竟一脸不屑地说:“你太Out(落伍)了!写这类小说根本不需要了解很多,只要多描写关于多角恋和权力之争等情节,加上大团圆结局就行了,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剧中人物,可以随意杜撰。”记者哑然,但又不得不承认,玄幻小说确实凭借其参与性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

正上小学六年级且一直学习成绩不错的雷琦,今年也迷上了玄幻小说。雷琦看到同学们都在看《星辰变》,便也跟着看了一章,这一看就着了迷。小说中光怪陆离的世界深深吸引了他,他感觉自己似乎就是那个神通广大的主人公。“我附着在他身上,跟他一起历险,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技能和武器。”接受采访时雷琦还沉浸在想象之中。据他介绍,他的同学没有不看玄幻小说的。“有的同学上课也偷偷看,在学校看,回家也看。”当被问及是否会影响学习时,他坦率地说:“成绩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但还是想看。”很显然,他已经完全入迷。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阿尔泰就这种现象分析认为,玄幻小说之所以在青少年中如此流行,是因为这类小说在思想、语言及表达方式上都贴近当代青少年的心理。但他强调,尽管文艺作品一般都对读者有益,但如果沉溺在玄幻小说的情节和氛围里,就有害无益了。

在某中学任初二年级班主任的项老师也对记者谈了她对玄幻小说的看法:“我强烈反对学生看玄幻小说,现在一个星期会在班上没收十几本。我认为这类小说毫无价值,根本不会给学生带来好处,相反,过度沉迷肯定影响学习。”不过项老师也很无奈地表示,她只能见一本没收一本,别无良策。

谈“玄”色变没必要,

科学引导是良策

既然玄幻小说对孩子的危害如此之大,而很多孩子又看得津津有味,家长该如何应对?“怒撕书”等严禁孩子接触的方式可行吗?

中国教育协会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温方认为,青少年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打着时尚旗号的玄幻小说感兴趣在情理之中,加之青少年自控能力差,不仅会被故事情节吸引,还可能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不分昼夜地看。但严厉禁止孩子接触这类小说显然不妥,因为十几岁的孩子大多逆反,家长越是严厉禁止做的事,孩子往往越要做。最好的方式,是把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教给孩子,只要孩子对自然、社会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会同时认清玄幻小说里有关细节缺乏科学性,就不会被小说情节引导着“胡思乱想”,那些由作者凭空编造出来的无厘头的情节对孩子自然就会失去吸引力。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所了解到的情况,也证明这种方法或许可行。在就“玄幻小说最主流的阅读人群是哪些”进行的随机调查中记者发现,中小学生中10名学生有9名爱看玄幻小说,虽然被家长或老师严厉禁止,但不少中学生仍会偷偷“翻几页看看”,因为“情节实在太吸引人”。记者先后采访了近20名中学生,回答“不爱看”的只有两位,且都是女生,不爱看的理由是武侠味太浓,“都是动刀动枪的,打打杀杀,没意思”。心智日趋成熟的大学生,则很少被玄幻小说所吸引。记者在郑州大学老校区先后随机采访了十几位在校大学生,有9位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理由是“没什么文学价值”,一名正读大四的学生甚至说:“看这种小说纯粹是浪费时间,只有那些认知能力尚弱的孩子才会被迷惑。”

在青少年心理疏导方面颇有研究的心理咨询师白荷女士则就孩子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对策。白荷建议,对玄幻小说不可一棍子打死,虽然其中大多数作品都很糟糕,但还是有少数作品是可看的。在孩子接触玄幻小说之初,如果条件许可,家长应及时给予引导,指出作品的优劣,跟孩子就作品的内容进行讨论,对于作品中的不健康内容,在探讨中扭转孩子的观念,而且要跟孩子讲明,适当了解一下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花太多时间而影响学业。家长一定要从作品内容上给孩子把关,哪些能看,哪些不能看,要跟孩子讲清楚。这需要家长有一定耐心,最好能在玄幻小说上花点时间。总之,不用谈“玄”色变,如临大敌,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培养孩子新的兴趣爱好,就能够很自然地避免玄幻小说对孩子的危害。

针对已经沉迷的孩子,白女士提出三点对策:一、抓住本质,对孩子陈述利害;二、帮助孩子提高认识,避免空想;三、加强亲子沟通,占领孩子的业余时间并培养孩子新的兴趣。前文提及的刘女士就是在白荷的指导下,采取上述对策最终帮助儿子摆脱了玄幻小说。身为报刊专栏作家的刘女士除了以专业人士的眼光跟儿子指出玄幻小说的种种毛病,最终让儿子认识到,玄幻小说大部分是垃圾,只有少数值得一看,她还采取迂回战术挤占儿子看玄幻小说的时间,比如每个周末都会安排家人集体活动,如郊游、看电影或参加体育锻炼等。同时刘女士还有针对性地给儿子灌输科学知识,让儿子认清玄幻小说里某些超乎想象的故事情节的虚假本质,进而对玄幻小说失去兴趣。

身为一所中学心理老师的于先生也认为,家长应理性看待和感性接纳玄幻小说。首先必须面对玄幻小说存在的现实,不能一味阻挠孩子接触,而应该进行疏导。“建议先问清楚孩子为什么对玄幻小说着迷。是学习压力太大,通过看小说寻求慰藉与解脱?或是喜欢神奇的宝物、道具、风景或法术?还是对冒险、探索未知事物感兴趣?”然后针对孩子的情况与孩子进行探讨,引导孩子回归现实,并从现实中感受生活的温暖。

浙江现代青少年研究院研究员、教育心理学博士王天高则呼吁,父母、学校及政府相关部门应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王博士建议,文化监察部门应像重视手机、网络上的黄色有害信息一样重视玄幻小说这类垃圾作品对青少年的危害,对相关小说网站及学校周边书店展开专项整治,严禁那些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垃圾作品肆意传播。王博士还提醒,作为文化部门、出版系统,还应该积极组织作家、文艺工作者深入学校,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与阅读需求,创作并出版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健康读物,让孩子有好书读。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感觉到,玄幻小说目前对孩子的影响确实很大,但家长也不必惊慌。一位初中二年级学生接受采访时就曾说:“小说与网游不一样,网游一关一关的永远玩不完,小说却能看完。看完一部,如果找不到想看的下一部,父母、老师再一禁止,可能也就不会再看了。”记者也认为,只要积极关注,尽早介入,合理引导,加强沟通,就能把孩子从玄幻小说的旋涡里拉出来。

上一篇:化学半期教学反思下一篇:《钓鱼的启示》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