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2024-10-21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共11篇)

1.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篇一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周锋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中外班级教学中采用的比较先进的学习模式,也是华英学校导学课堂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探索式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否有效,学生的展示是否到位和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同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地位就越突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越高。

一、要小组合作好,教师要先组织好。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好有关的组织工作。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状况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一般是四个或六个同学为一组,小组的人数不能超过六人,人数太多教师就难以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就低了;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小组间的交流。在分组时,教师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等,让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组合,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不同水平有助于他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样能力高的学生得到提高;能力一般的学生得到锻炼,能力差的学生学困生得到帮助。第二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小组长是教师的好助手,小组长在合作交流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对小组合作交流的成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每个小组中必须有一名有组织能力强、会表达、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上课前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小组长在活动中,能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组的交流学习。最后为了让课堂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应建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如讨论之前,小组成员要先独立思考,认真倾听,不要盲目跟从,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争论,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还要踊跃发言,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最后形成整组的统一意见,让每个小组的每个同学人人都有思考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时间和机会。

二、教师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忙的人,因为他要适时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该放任不管,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

组学习,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不断巡视,在小组相互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关键处及时进行提示和引导,给与点拨和评价。这样教师在指导小组展开合作学习时,不但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三、重视“导”的导学课堂是最适合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师的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华英导学课堂的中心在于“引导式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的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后就要进行小组成果的汇报总结,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有利于组别和组别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在这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会出现困难,只会停留在表层,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作好小组的总结。在小组交流总结时,教师应注意调控,让各组成员认真倾听,鼓励他们在大胆质疑的基础上,让他们对先前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让学生把思路说完整,讲清楚。在学生们各抒己见中教师认真仔细倾听学生的想法,对于那些表达不清楚的学生,给以耐心地鼓励,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总结时的发言能力得到提高。

另外教学语法规律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后,也要让学生参与总结过程。There be 的将来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there be 句型的总结一般会提到: “there be 表示“某地有某物某人”,这时老师要问“那表示某人有某物”怎么说呢?并通过板书错误的句子“There is have a dog in the room.”来说明there be 一般与have 不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里。总结时引导他们相互启发,补充、交流,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there be 结构的相关知识点。这样让人人都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

四、教师的反思可以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深度。

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学生作业批改;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交流价值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既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分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只注重形式忽视

实质,没有实效性时要怎么办。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收集信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与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写有关的教后笔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使每个小组都在教师的反思中得到进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有实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班。我们还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努力提高,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真正成为华英导学课堂的亮点。

2.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篇二

因此, 文章拟从教师应转型为合作任务的设计者、合作情境的创设者、合作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引者、合作过程的调控者及合作表现的评价者等方面探析教师的角色转换及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一、合作任务的设计者

教师在打造“小组自主互助”的个性化课堂前, 要透彻分析学情, 根据教学内容, 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学环境条件,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理念, 制订课程实施方案, 在原有课程基础上, 增加有价值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 把握适当的时机, 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 保证全体学生的充分参与;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形成合理的“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氛围;设置学习目标, 选择教具, 设计活力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操作步骤各环节, 精心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或练习, 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更是一个开发智能和修养品性的过程。教师要做一位高明的导演。教师是任务的设置者, 让主角充分展示才能, 磨砺意志, 增长本事, 修炼品性, 却很少主动援手相助, 万不得已, 才让主角绝处逢生, 这正是导演的智慧和职责所在。

二、合作情境的创设者

在设定的情景中,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视频、案例等方式导入, 采取游戏、角色模拟、团体竞赛、小组辩论等方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合作情境。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设问置疑, 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 创设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精心设计, 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讨论, 指导学生对所确定的主题进行讨论, 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其次是师生之间的讨论。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 当好“主持人”, 倾听各小组的意见, 适当地进行点拨。教师确立明确的合作目标, 可以使班集体有着明确的努力方向, 容易形成有效的亲合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进行自主学习, 完成合作任务。教师应为学生个性培育和特色发展保驾护航, 培养学生融入群体的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勤奋敬业精神,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三、合作活动的组织者

组织互动共赢的学习模式、层层推进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分层设计教学活动,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逐层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建立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 提高学习实效。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 动手、动脑, 以独学解决基础性问题。以对学为常态, 以“生教生”“扶弱帮困”等形式两人对议、对问、对测, 通过质疑、释疑进行思维碰撞, 解决疑惑, 总结、发现新问题, 产生学习的增值效应。以群学为升华, 进行组员分工, 交流探讨、相互启迪、取长补短。构建结构科学的合作小组。教师可按兴趣倾向分组, 挖掘专业潜质,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和合作愿望;也可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分工分组, 按教学项目的工作任务进行分组, 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项目型组织教学。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根据合作学习任务, 依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长、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同学关系、智力水平、兴趣、心理素质等, 以“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优势互补”的优化组合原则, 形成一个德者居中, 能者前行, 智者在侧, 劳者垫后的个性互补团队。可以由2—6人组成一个小组, 成员组合应是动态的, 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互换或流动。教师可以尝试设置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一定的组织能力的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资料员等角色, 小组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核心, 形成“人人当组长、人人有事做”的组织架构, 以求达到最佳的合作效果。

四、合作活动的引导者

为了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老师必须是主导者、巡视者和协调者等角色, 密切师生关系, 提高师生、生生交往密度,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为学生构建活动框架, 提供必要的辅导支持和示范。教师可以对教材结构进行重组, 使确立的讨论主题具有可知性、思辨性与现实性。合作活动以问题为过渡, 以说理为核心, 以运用为目标, 师生互动贯穿始终, 操作程序为:情景设定→问题提出→师生说理→指导运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前提下的积极参与讨论、启发、引导、鼓励、反馈。如发现未曾预料的问题可及时调整解决, 倾听学生的意见, 尊重学生的质疑, 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 做到引而不发、导而不露, 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使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思考, 增强学习效率。

五、合作过程的调控者

在合作学习进展中, 各小组分头活动, 课堂教学进度的把握、整体氛围的调控、意外事件处理等等, 都需要教师给予密切关注。应设有行政班长、学科班长和心灵伙伴等职务。行政班长负责轮流上岗的值日, 担系班级纪律、到勤、卫生等常规任务;学科班长负责各小组的分数合计、奖惩和表现情况记录等工作;“心灵伙伴”负责解决小组成员间产生的疑虑、冲突等心理问题, 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教师说理、学生说理、师生说理的互动过程, 最终共同解决有关疑难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将知识传授、道德引领和文化渗透融为一体, 将合作学习拓展为合作育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调控技巧, 把握学习时间, 掌握进程方向, 必要时进行时间和任务的调整, 有序把握课堂节奏, 张弛自如, 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最佳的实施环境。教师要进行有效沟通, 激发每位学生的优点, 克服每一位同学各自为阵, 才能利用集体智慧, 同时也能促进团队精神的养成。

六、合作表现的评价者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建立科学的多元的评价体系, 并确定相应的评价程序,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成果展示、交流心得等方法对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方法策略、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从多视角客观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 能够让各个合作小组的成员在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的同时, 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 取长补短。教师应从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内容开展的情况、课堂内容的实际理解度、学生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及学生的成功感等方面分别给予学生不同的奖励。如设置小组优秀奖、个人“杰出贡献奖”、“鼓励奖”等, 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 并通过实践使之固定下来。激励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反馈系统, 应以鼓励为主, 根据学生学习体会及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价, 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局面, 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现代职业教育认为, 学习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 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方面。教师应客观、公正、全面地指出问题所在, 为学生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使评价更为客观有效,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中, 能力强的忠心, 能力差的舒心, 大家荣辱与共, 对学生产生积极的综合效应, 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愉悦感增强。

七、小组合作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中, 应该持之以恒地重视掌握知识、创新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良性循环的合作习惯, 否则很容易功亏一篑。因此, 教师在平时要坚持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是否能准确表达, 相互交流思想;课堂上能否积极发言;学习过程中能否独立思考;辩论中能否倾听其他成员的发言;讨论中的争论态度是否友善, 能否相互尊重, 求同存异;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质疑修正的习惯等,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员参与, 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互帮互学, 在学生经历学习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若能主动地提出问题, 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 敢于尝试, 学会倾听, 以及进行自我反思, 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八、合作结束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内容的反思、课堂组织的反思等。“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学实践证明, 对一些具有一定情境性、实践性、交流性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教学, 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归纳提升尤其重要, 在结束讨论时, 生成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形成系统, 再让学生练习牢固提升。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 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高教师的专业 (下转179页) (上接176页) 素质和综合水平。关心团队成员, 塑造一种家庭的氛围, 建立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以真挚的情感关爱每位学生, 充分释放师生智慧, 才能真正让学生个性和创造力能得到如鱼得水般的发展, 越学越有兴趣。

九、实现优秀特色的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团队精神的培养, 蕴涵着许多耐人寻味的管理哲理与人生智慧,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通过在学习、探索、设计、反思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实现成功转型。优秀特色的小组合作的基础是每位成员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核心是团结协作, 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教师从驾驭教材、定位学习目标、导学教案编制、合作任务的设计、合作时机的把握、点拨解惑到产生共鸣, 均让每位学生角色地位平等, 有安全感、荣誉感和归宿感, 这样小组合作才能集众智慧, 充分发挥潜能, 共同圆满实现既定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 教师转型为合作任务的设计者、合作情境的创设者、合作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引者、合作过程的调控者及合作表现的评价者等角色, 均属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转换的内涵。教师只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功地实现角色转换, 并始终重视小组合作团队精神的培养、合作结束的教学反思, 以及努力实现优秀特色的小组合作, 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功效最大程度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傅永曙.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2]雷志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行为策略[J].教育观察, 2015, (2) :9-11.

[3]孙会.基于差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4, (10) :125-126.

3.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篇三

一、教师首先要做新理念的支持者

教师首先要找到理念的核心精神,然后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有自己风格的合作学习氛围。在这个时候不能守旧,守旧就只能落后;但也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因为不同地域的教学环境不一样;更不能有逆反心理,索性不去管了,热热闹闹地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讨论。我们肩负着学生的未来,所以应该更努力地去学习去改变。

二、教师是合作情境的创设者

培养学生养成合作意识和发展协作能力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教师应是小组合作性学习情境的创设者。

(一)选准“切入点”

教师要认真研究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掌握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小组合作性学习情境。首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用小组合作性学习,给学生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例如,在进行基础知识检测、小组PK竞技等活动中,为学生更多地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

(二)采取有效办法

为了让班级中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精心策划,采取有效办法,如教师可通过只为每个小组分发一份材料或者分给组员不同的书籍、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必须通过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通过把小组的学习任务分成几部分,给每个组员其中的一份,让他们积极参与、相互合作,共同来完成小组目标,以使小组获得成功。

三、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引导者

在小组合作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领导力度减弱,其主要职能由传统班级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一)合作学习前的引导

教师在讲新课之前都要提前发下导学案,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学习目标、重难点,而且通过做题对文本也做了全面的预习,为下面合作学习进行铺垫。这个环节要求导学案要精,要求教师要批改导学案,提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设置下节课的重难点。

(二)合作学习中的引导

教师在小组合作性学习活动中,应该至始至终在各组间巡回,观察学生的分组学习情况,以便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否明白了布置的学习任务,如果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出现困难,教师要建议学生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如更换组员角色、使用必要的合作技巧,使小组学习气氛重新活跃,学习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通过问他们在思考什么,有什么想法,将他们的思维引导到学习的内容上,帮助他们尽快加入到小组合作性学习中。

四、教师是合作方式的构建者

语文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构建小组合作的适当方式,根据学校内容、学习时间等恰当安排小组规模。

(一)两人合作学习小组

两人一组合作学习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个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它常常用在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将要学习的内容上,以及需经过反复练习形成技能的过程中。学生两个人一组(常为同桌),一人来阅读、解释、演示、发表见解,另一人倾听、检查、纠正、鼓励,并在必要时提供帮助,当问题完成后双方就互换一次角色。

(二)班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合作性学习常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出现,让全体学生互相检查和互相帮助,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与更多具有不同个性特点同学合作学习的精神与能力。

五、教师是小组合作活动的重要评价者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还在于小组努力后会使团队成绩提高,所以教师的评价一定要科学有效。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我觉得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第二,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第三,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第四,教师要经常找小组成员座谈,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有益经验,明确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使小组成员学会怎样更好地合作,从而使合作更有效。

同时在评价上可从多个方面进行1.纪律方面。(1)学生是否专心听教师讲课。(2)其他小组汇报时是否专心聆听。2.参与小组活动的情况。(1)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表现,是否主动参与。(2)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及回答的质量,学生每回答一次问题教师给予加分。每两周,教师还可总结各小组与个人的情况。评选出冠军小组与个人,每个学期评选出学期冠军并可以以此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引起学生的重视,让他们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表现得更好、更积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问题,使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充分显示出来,进而使学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如何指导 篇四

威宁县二塘中学:李洪高

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或团队,他们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但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理解,为师生,生生之间搭建互动、互助的平台,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增进友谊,团结友爱等。然而,当我们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就会发现许多的问题,如:有的活动组织流于形式,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讲的层面上,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交流、沟通碰撞,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呢?下面就我通过实施一个学期小组合作教学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肤浅认识。

一、分组时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我们在分组时,必须要按好、中、差的比例来搭配。同时还要尽量考虑到小组间各成员的年龄、性格、性别、兴趣爱好、成绩水平、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等来进行分配,使他们组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小组。这样,使他们在合作探讨中便于互相帮助,实现互补。在我的班级中是按四个人一组来进行分组的,在这四个人中,有一个是基础好的,两个基础中等的,一个基础较差的。并且,在这四个人中,尽量保证有两个是女生。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明确小组成员间的具体任务。我们经常讲的团结就是力量,其事实上就是要同学们合作。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就是这个群体的一部分,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离开谁,要想顺利的完成相应的任务,我们只有合作。小组的点滴进步就是小组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给学生讲提问:“为什么我们每一次做题时,同一道题有的人能答对,而有的人答错呢?”学生就回答说:“有的会做,有的不会做”,当然,这回答不错。我又说:“如果我们把会做这道题的同学和不会做的同学放在一起来共同探讨,又会怎么样呢 ?” 学生又回答说:“当然是基本上会做了”。我说,没错,这就是合作,当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

难时,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好好合作,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都能解决,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同时,在小组成员中,要让每一个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承担一定的不同角色,为自己的小组作出自己的贡献,要树立起荣辱与共的观念。

三、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就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更应该是教学的合作者。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只是持等待、观望的态度,而是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探究活动,要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并将学生引回到任务中来;当讨论受阻时,要及时给予点拨或提示,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应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当小组讨论的秩序混乱时,要对他们进行耐心讲解和调整,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到有效的探讨活动中来。

四、在小组合作探讨中,教师要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探讨,不能三、五分钟就草草收场,表面上热热闹闹,使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这样,一堂课下来,时间被浪费,学生却使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获。同时,我们不能为合作而合作,如果我们只是一贯的强调小组合作,这样便会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丧失。所以,在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最好先让小组各成员对自己的问题独立思考,然后在进行讨论交流,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

五、鼓励、关爱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当他们在面临困难时往往就会显得无助,情绪低落,影响学习。此时就要我们老师伸出援助之手和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深入细仔的了解其情况,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同时,积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总之,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是很重要的,但教师的指导更为关键,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麻烦的问题(如:对问题不知从什么地方进行探究、学生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自己不愿意动手动

5.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篇五

当前,创业活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创业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然而,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不尽相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就业创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许多中外优秀企业却是人才难求,敢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仅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左右。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高校教师能够借助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契机,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将有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的创业型人才。因此,高校教师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创业、创业教育的概念、内涵和意义

关于创业,迄今为止,理论界尚无统一的定义。由众多国际组织和专家学者提出的创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通常所说的“自主创业”。广义的创业,包含通常所说的“自主创业”和“岗位立业”两方面的内容。“自主创业”是指个人设立公司、开办企业等个人色彩较浓、个体性行为较强的创业活动;“岗位立业”是指个人在集体的某一岗位上,按照岗位要求并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努力的创业活动。当前,政府相继出台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目的在于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最大限度地引导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当今发达国家存在着两类不同的培养目标:与狭义的创业相对应,创业教育以培育企业家为目标,强调对机会的追求;与广义的创业相对应,创业教育以培养人的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为目标,强调注重个人的能力。高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和财富梦想,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热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促进大学的创业文化建设和创业型人才培养。

二、创业型人才的概念、特征及培养要求

创业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具备一定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能够发现创业机遇并勇于承担风险去抓住机遇的人。关于创业型人才的能力和个性特征,专家学者的描述并不一致。其中,美国吉丁·马克曼和罗伯特a.baron认为,成功的创业者有四项共同的个性特征:自信心、对机会的判断能力、坚持的精神、人力资源资本,并认为越接近这些个性特征者,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美国的唐·多曼提出了创业者的五种人格特征:愿意冒风险,能分辩出好的商业点子,决心和信心,壮士断腕的勇气,愿意为成功延长工作时间。而我国中华英才网的总裁张建国认为,创业企业家的基本特质有三点:情商高,他知道怎么样去为人处事,怎样协调好内外部的关系;智商高,他知道怎样发现机会,怎么提升理念,如何突破难点;胆商高,他敢于冒险,别人不敢做的东西他敢去做。

高校着力培养创业型人才,是时代和现实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创业精神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时代呼唤大量的创业型人才。目前我国严重缺乏四种人才:创新型的科技开发与学科带头人;持续开拓创新的企业家;高级经济决策战略型人才、高新技术应用人才、高级国际商务人才和法律人才;具有现代智能结构的复合型人才(经营型科技专家、智慧型企业家、学者型官员、务实型经济学家)。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缓解就业压力呼唤创业型人才。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经济结构下,每年大概只能提供1100万个就业岗位,年度就业岗位缺口在1300万左右。但从现状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依然薄弱,绝大部分毕业生仍旧按传统观念选择就业,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真是相差甚远。如美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已达20%—30%。因此,我国高校应致力于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具有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的创业型人才。

三、高校教师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作为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摇篮,确立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单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实需要,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要。因此,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面向“大众化”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基本的创业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创业将专业知识与技术商业化的能力;二是面向“特殊群体”培养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生涯、掌握创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企业家。而教师作为高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与学生走得最近,对学生影响最为直接,其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自然最为重要。

1.做学生人品的塑造者。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阳光。”培养创业型人才,教师首先要做学生人品的塑造者。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能力合格的人不一定是上品,而人品不合格的人就是危险品。现代社会,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到处都是,但才能卓越且人品过硬的人却是鲜见。好的人品素养具体表现在:忠诚,敬业,主动,负责,注重效率,善于沟通,积极进取,合作,低调,节约,感恩。大学生不管将来是立业、还是创业,都得磨练做人的品格,重视人品的塑造与提升。

2.做学生梦想的点燃者。哈佛大学拉克教授说:“创业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极具诱惑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在国外,理财和推销是作为基本技能从幼时就开始培养的。而在中国,即使是在高校里,创业教育要么很不系统和全面,要么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难怪清华大学王乃彦院士感慨地提出,“挑战杯”比赛最重要的是激发大学生创新的欲望和精神。因为,从大学生个人来讲,想不想创业、能不能创业,很大程度上讲是个观念问题、思想问题。培养创业型人才,教师的作用关键在于“授之以欲”,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让学生了解学校身边的创业榜样,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学习激情,引导和管理好学生与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做学生创业梦想的点燃者。

3.做学生个性的尊重者。创业者的个性素质修养主要包括独立性、好强性、求异性、进攻性和坚韧性等五个方面。纵观创业史上创造奇迹伟业之人,无一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因此,高校教师要因材施教,尊重和鼓励学生培养个性,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年轻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的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学会理性面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4.做学生自信的欣赏者。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凡是大学毕业的人,其智商都是够用的,因而其职场升迁竞争的焦点就是情商。然而,现在的教育仍过于强调教学生专业技术,而对学生如何坚定成功的信心引导不够。因此,高校教师面对学生创业方面产生的心理困惑,要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鼓励和帮助其坚定成功的信念,要做学生自信的欣赏者,欣赏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源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善于发现、欣赏并放大学生优点的老师才是最优秀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创业者面对的更多的是困难和挫败,而不是成功;在面临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时,创业者依靠的是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不达目标誓不摆休的信心和勇气;成功创业的人,一定是拥有信念、懂得感恩、乐观积极、人格独立而健全的人,一定是对于家庭、集体和社会能承担责任的人。

5.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创业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实践证明,创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综合性知识,如有关政策法规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高校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以便他们“懂哪行做哪行”,更好地驾驭市场;让学生知道创业教育涉及的不仅仅是“如何创办企业”,更重要是让他们具备将来立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此外,未来一个人的成功将不再取决于他已经知道多少,而是看他能否学到更多。大学生可以不自主创业,但不能没有创业的意识,具体包括竞争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市场意识等。

6.做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能力。一个创业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他既可以选择凭借自身的实力去寻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也可以选择走自主创业之路。然而,根据麦肯锡公司的调查,中国大学生仅有10%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因此,高校教师要做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者,着眼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专业技术能力、驾驭市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

7.做学生习惯的引导者。习惯养成是影响一个人未来成败的细节。高校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从学会料理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规范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行为做起,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做到任何时候做任何一件事都能够保持一种激情,当机遇悄然而至时,能够准确把握、牢牢抓住。○

参考文献:

[1]曾春水.大学生创业教程[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2]粟丽历.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人才,2010,(6):66--67.

[3]郑其绪.论创业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5):12--13.

[4]易自力、任湘、王慧.高校创业教育中教师角色定位探析[J].教书育人,2008,(3):66--68.

[5]孙纬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1):57—60.

[6]盛群力.创业教育要贯穿整个教育领域[J].教育与职业,2008,(19):20.

6.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认真领会课改理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探索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做到“我要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善师生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进而实现化学的高效率课堂.在化学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谈论学习化学的感受:学习化学就像学习另一门外语,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从学生的感受中我体会到: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相脱离,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认真领会课改理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探索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做到“我要学”,下面我想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1.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活动,并以整个小组的表现作为他们获取奖励或惩罚的标准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2.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确具有实质性的功能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明确的责任分工中相互协作,共达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在合作中达到知识互补,相互促进,实现学习机会均等化的学习方式;再次,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在相互交往与相互协调中,不断增强情感体验以及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与集体观念,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的学习方式.二、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师生共同合作或生生合作完成学习目标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要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应做到适时,该用之时是指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而学生思维受阻时,在遇到一些具有开放性或值得探究的问题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意见严重分歧时,都可以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2.小组合作学习要分工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还要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协作,这就需要提前对小组成员进行具体明确的分工,使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份责任感,一般的情况下,每一个合作小组由4~6人组成,其中确定一名学习成绩较好、合作意识强又善于组织和协调组内各成员进行合作的学生担任组长,其他同学可以视其个人的具体实际分别充当记录员、发言人等角色,另外还可以适当进行角色互换,使每一位同学都可以体验不同角色,在不同的体验中共同得以提高.3.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

明确的学习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其作用的一个环节,合作学习中要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往往会出现制定的学习目标不全,所以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合的学习目标.4.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学习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5.合作交流与成果展示

教学过程中由学习小组长召集本组人员针对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及小组成员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组间交流与合作,形成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各小组,认真倾听学生意见及观点,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方式,交流学习成果并将成果展示.6.点评与探究相结合将知识升华

点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小组内相互点评、小组间相互点评、自由点评或教师点评要有机的结合起来.点评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四、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调控作用

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作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意识应体现在:

1.协调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这一关键角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教师及时协调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或组与组之间的关系,使小组合作得以顺利进行.2.参与和监控意识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当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矛盾时,教师应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五、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与思考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容质疑的.要使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努力做到:

7.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角色意识 篇七

一、学习小组的组织者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极大帮助。在班级里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组建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如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把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改造成以小组总体成绩为依据,以整个小组为奖励对象的做法。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住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从而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学习内容的组织者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开展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因此,过于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合作,学生个人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不出现。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有合作的难度,又要有合作的必要。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如果两个三角形能够拼成四边形,你能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3、是否所有的四边形的内角和都可以“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来求得呢?如何“转化”4、N边形的内角和是否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试一试。5、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问题没计的难度与梯度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这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时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

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三、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为:设计合作内容一制定合作目标一开展小组活动一及时反馈评价。

在合作学习教学时,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合作学习内容,呈现合作学习目标。为了使合作学习真正富有实效,应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验的新理念,精心设计适宜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合作学习的问题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

我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时,通常以四人小组的形式来开展。

前后两排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最适宜,既不要重新摆放桌凳,又不至于因为秩序混乱耽误时间,保证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组内成员轮流任组长,负责管理和汇报等工作。在学生明确题意和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首先示范一种设计方案,然后学生各自去构思设计思路,先在组内充分交流后,各纽再选出一至两种最佳方案,由组长向全班汇报。

四、合作学习过程的引导者

在学生合作期间,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活动,适时“点拨”,认真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形成一种生动活泼、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氛围。

教师除了充当鼓励者外,在提出小组讨论任务时,充当的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又变为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应用时,教师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形式、时机,预料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师生共同的参与,生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把自己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去发现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便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

8.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篇八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教学;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角色:学习评价

教育大辞典中,对实践教学的定义是:实践教学,又称实践性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管理、实际操作、工程绘测、实际调查等。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前期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出真知,学生也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才能够对所学的知识真正掌握。同时,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手段。

目前高等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方向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应用型专业,由于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中很多课程都包含了实践教学环节,所以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专业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实践教学中,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并完成作业任务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模式,其中教师角色和学习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实践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需要充当的角色

1.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课程任务的设计和安排者。合作学习是以某些问题或任务来呈现学习目标,并以寻求问题或任务的解决来展开学习活动。因此,设计合作任务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服装设计专业需要大量操作性工作的特殊性,尤其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有效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合作学习任务、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设计和安排的任务中,目标明确且带有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完成课程任务。

2.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调控者、督促者。教师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积极的调控、督促,以此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教师要积极协调化解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种问题矛盾。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问题矛盾的出现是普遍现象。比如从最开始的分组环节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虽然基于公平的考虑,教师一再强调分组时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实际自由分组时,往往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习惯找和自己能力接近的学生构建成组,而成绩差的则被冷落而只好最后凑合成一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起一定引导及调控作用,比如亲自安排男女生、内外向学生、成绩优良和成绩中下的混合搭配,虽然做不到每一组都绝对的势均力敌,但也尽量让分组均质化。从分组的环节就尽量调控好,避免后期更大的矛盾和问题出现。

服装设计属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由于艺术类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特点,往往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强调自己的作用而否定其他组员的作用。比如在一次小组阶段性的汇报中,其中一名组员把所有的成果强调是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完全否定了其他组员的作用;又或者是在一些个性较强的组员之间,由于大家各自坚持自己的想法,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不同,导致小组合作过程不顺利,产生额外的矛盾,互相否定对方,最终导致分道扬镳,这些都与小组合作的初衷背道而驰。而这些问题发生的共同原因在于学生过于放大了各自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组员的作用,没有意识到合作学习带给他们的好处。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并及时协调化解矛盾以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基于类似问题的发生,教师可以让每个成员做一次反思,思考一下自己对团队所做的贡献及其他组员的作用。设想假如失去了其他组员的努力,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任务分工的交换。教师对于任务的分配在考虑到个人的特点及擅长方面外,也可以定期让学生进行轮换,这样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各角色的责任及其重要性,也能够换位思考,重新审定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有利于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2)教师需要适时地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监督促进。经常看到小组成员中的一部分人在埋头苦干,另外一部分人却无事可做,问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要接手目前在其他组员手里的工作,因此要等他们做完,自己再去处理下一个环节。这就属于时间及任务统筹安排的不合理,虽然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的作业环节性较强,但如果不是特殊原因,小组组员的工作应该是同步进行。教师基于此种情况需要督促其做好时间计划安排,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容易产生的依赖心理,再加上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具备自主自觉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这模式中融入适度的竞争意识以避免部分学生形成消极依赖思想。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忽略掉竞争,就容易出现个别学生滥竽充数的情况。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设计由小组共同完成和个体独自完成相结合的任务。如设计前的调研工作部分可作为共同任务,但涉及设计方案部分就要求每位组员都要去完成,并在此过程中加强对有偷懒思想的学生的监督力度。整体合作与适度竞争相结合,小组合作中提倡适度的竞争也可以与社会现实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竞争的重要性。

(3)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帮助者和启发者。教师看问题的视野及面对问题时的思考方式较之学生更为成熟全面,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主体的角色此时应当转变为帮助者和启发者。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提供耐心的教导和鼓励,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及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比如,在上职业装款式设计课程的时候,有的小组被分配到汽车4S店方向员工服装设计的任务,小组成员因为从未接触过此行业,首先有了心理上的胆怯,单纯地认为自己没有购买意向就不敢进店里进行相关的调研工作。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克服类似的胆怯心理并且提供一些汽车4S店的相关信息,而事实也证明,他们的课程任务也完成得非常成功。此外,教师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不是给一个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启发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学生在做相关服装的调研工作中,对一手资料的获取环节遇到了困难,店员不允许拍照,这就很麻烦了,课程任务无法继续进行,小组成员甚至想到了放弃,教师需要及时鼓励并启发他们是否可以通过尝试沟通的途径解决问题。最终,一名组员联系到了相关的部门经理,通过沟通交流发现是校友,于是调研的一手资料被顺利地获取。虽然这只是个例,但也说明了启发帮助的作用,另外也充分体现了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通过教师所充当的这几个角色,学生认识到教师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会把真实的想法和存在的困难主动与教师交流,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的办法,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师生关系走向平等和谐。而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从学生那里受到启发和发现一些问题细节并在之后的教学中补充完善,进而提高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

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过程与结果结合且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多角度全面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所完成的任务成果,可以个人和小组自评、教师评价与其他小组或个体互评相结合进行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判,好与不好的评判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单纯由教师角度决定的,因为服装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课程任务的答案不是数学定理一样的公式化标准。在评定的过程中,可以由学生个人和小组先自我评定,再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去评定,最后由其他小组或个体进行评定,多角度评定会更为全面合理。而学生在自我评定及对他组评定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促互进,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深化了对课程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2.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全面评价。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参与各小组的合作学习,全面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分阶段让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同步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而不是最终任务完成时才予以评价。这样确保了小组学习成果的质量,也避免了任务布置完后,只有最后结果的现象。教师在过程评价中可以关注每个组员的情况,多关注性格内向、言语较少的学生,倾听其交流合作的心声及困难,及时发现并适时解决问题。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做到评价促进发展。

3.多元化评价并适当奖励。在实际完成任务中,很多小组和个人可能在某一方面较突出,这种情况可以专门设置某一奖项。比如有些小组在方案设计环节做得特别精彩,有的小组在调研环节做得特别细致,有的小组在汇报过程中特别生动等,这些都是其可取之处。特别优秀的小组或个人,也有其相对欠缺的环廿.同理,相对一般甚至较差的小组或个人也有其可取之处,所以教师应当全面、细致、多元化地去评定,对整体或者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小组及个人给予充分鼓励和形式多样的小奖励。

服装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正确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效率,满足了服装设计实践教学的要求。学生在深化专业知识理解的同时能力得以全面综合发展,教师通过角色的重新塑造,自身业务素质也得以提升发展。因此,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说是多赢之举。

9.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篇九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生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关键词: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如何实施才更有效呢?

一、方式分组要灵活多样,确保组内人人担责

在当前化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中,常出现个人责任不明确,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全部问题,而某些小组成员无所事事,或者成绩差的学生所提出的见解和贡献常会被人忽视等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设计一个问题或完成一项作业,而要尽量设计有联系、有梯度的一系列问题,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也可将学生按照层次分为“基本组”、“专家组”等,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我们还改进评价方法,使学生各自为他们的学习负责。为了解决小组活动的效率问题,我们主要采用一对一的小组活动形式,将课堂中80%甚至更多的问题,交给二人小组完成。如二人互相批改作业、解决疑问;只有遇到一对一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交由三对三的六人小组来解决。这时就要做好分工,设辅导员、检查员、记录员、提问者、材料管理员、总结者等,但这些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每隔一定时间,小组角色要互换,而且倡导组内互助。同时,为让同学们有责任感,要定期评价小组的业绩,让小组变成一个单位,让每个成员都有一种集体荣誉感、责任心?D?D从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同时从其他小组成员那里学到好的方法。通过这些策略激励学生,大大提高了效率问题,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当然,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并不是弱化或边缘化老师的作用。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W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地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比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应用知识的情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时师生之间要有适当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不再那么枯燥无味。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也应主动参与进去,主动询问学生的意见,对于有点茫然的小组,老师也要积极引导,给他们启示,营造出和谐的讨论气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只是初步开始,许多老师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陈旧的那一套模式,但是随着教改深入继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会陆续地被各大高校所接受,选用合理的小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习题讲解

习题讲解是一门学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但一直以来,我们的习题讲解都是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只管订正答案,只管记笔记,导致部分学生一直处于原地踏步,没有掌握的知识依旧得不到巩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打破这种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在小组学习中采用形式多样的实验探究

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探究形式和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引入新课、师生共同认定学习目标后,先由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小组交流设计出可行性方案,在全班加以展示,老师则引导学生分析方案在原理上是否成立,有无知识性错误,仪器的装配上是否简单实用,操作上是否安全,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药品来源、经济上是否可行;最后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是探究性实验的主要过程,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我选择的是小组自主实验的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从“收集塑料瓶、吸管、试管、锥形瓶、广口瓶、铜丝、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澄清石灰水”等实验器材中挑选本节课所用的器材,之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得出最佳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即石灰石和稀盐酸。接着,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药品再一次进行实验,进而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也为学生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0.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篇十

重庆市万州区弹子学校 陈世华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该高度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运用

研究合作学习的着名学者王坦曾说:“合作学习是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课程目标为先导,以全员互动为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小组团体成绩为标准,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统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该高度重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建好学习小组

初中生正处在爱玩好动的重要阶段,其生理和心理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形式,能够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能有效防止个别学生分化成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双差生。

1.充分了解学生,同班主任一道,遵从“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组建要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成绩、性别、性格、兴趣爱好等,力求实现小组组合的最大优化。

2.学习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每个小组设置一名行政小组长和若干名学科小组长。行政小组长由组员民主选举产生,学科小组长由组员担任,原则上每名小组成员至少担任一门学科的学科小组长。这样,学生人人有责任,人人有目标,对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平等的平台。

3.学习小组内部建立帮扶机制。学习小组内部,可以将两个或三个组员结成学习对子,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自由组成竞争的对象,相互合作,相互竞争,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共同进步和共同提高。

4.学习小组合作文化建设。各学习小组自行协商制定组名、组训、合作公约、奋斗目标。组训是小组的共同信条,共同口号。合作公约涵盖全员参与,共同进步,互相帮助,人人发言,自控守约等内容,引导组员树立“组强我荣、组弱我耻”的团队观念。

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健全评价机制

对合作学习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方面相结合的评价。因为合作学习依靠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学习小组捆绑式整体评价,把以前对学生个体评价的内容移植到小组评价中来,包括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不评价学生个体,只评价个体所在的小组集体,个人的表现也就是小组大家的表现。充分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管理的功能。当然,如出现个别特殊学生,教师还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放任学生的思想自由发展。要逐渐形成“组荣我荣”的观念。

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对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答问应给予不同的评价分值,学习水平差的评价分值应高。这样小组内才会互相帮助,有利于小组同学团结一心,共同进步。

三、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六个”关键环节

1.教师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大力宣传其它城市参与这种学习方式的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学业成绩对比,专家的理论分析。化学这门刚在初三开设的新课程,学生学习有很强的好奇心。通过前面成功的案例充分的宣传,精心的组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学生在开始学习就采用这种方式有别于单干的形式进行,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如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展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设计成竞赛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3.巧妙运用教育教学方法解决学生生成的问题,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突发教学事故,要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合理处理。尤其是学生刚接触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易出现,学生就某一问题钻牛角尖,碍于面子互不相让,争论不休,其他同学成为看客,使课堂无法进行。这时教师要即时站出来,把学生的争论焦点提取出来,用恰当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评价,让学生思维收回到学习知识上来。

4.加强与生活知识的相互联系,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其与生活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化学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引发对生活问题的探究兴趣。

5.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简单的“分组学习”,也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个人独立学习或全班教学即可。较难的学习任务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6.对学生在合作学习展示过程中,展示形式多样,如:课堂学习成果汇报、课后对学习成果进行书面展示等。教师的评价应多样、准确,如评价语言是“好、可以、很好、你的答案不是很准确但很有想象力、你的语言重新组织一下会更好、你的语言真美……”。当某一小组同学展示后,如果答案不准确,或错误,此时教师应就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相互补充,相互纠正,让学生在相互学习过程中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不同,要鼓励,不能批评和笑话答问者,特别呵护不爱答问学生的心理。

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了许多问题。小组合作分组是否固定,怎样评价才能持续给小组合作提供动力,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度,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形成,学生充分围绕学习内容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都没能较好解决。不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参与实验的学生多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学得有实效了。

【参考文献】

[1]王霜。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课改操作策略:小组建设与合作学习》

[2]黄明月。南京市六合竹镇中学,《浅议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

11.合作学习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篇十一

一、 走出“师道尊严”怪圈,俯身帮助学生

教师不高高在上,只做“教书匠”,学生也不再只记笔记不思考,让学生开动脑筋,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提高自身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该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通过创设一个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求知情境,让学生放下笔抬起头,发自内心地配合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引领至课文中主人公的位置上,让学生感到自己正处在课文中的境况当中,这样就会使他们集中精力于课文上,关注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使课堂气氛活跃、热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二、 做学生的同行者和引路人

学生可以把教师看作是学习道路上同行的伙伴,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知道,教师是可

以探讨问题的同伴,学生在对教师产生亲近感的同时会热爱语文学习。“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仅仅是让学生之间交流探讨,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之一,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适当的指点。学生在探讨问题发生分歧、意见不一致时,会自然而然想到求助于“权威”的教师,此时教师不要真的以为自己就是“标准答案”了,对每个学生的主张都要给予分析,说明自己的理由,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应该退一步说:“我个人的看法是……的”。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疑问,也和学生保持了“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三、 多元思维需尊重,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多数教师都是在设“圈套”让学生往里面钻,其实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在点拨与引导中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给予相应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就是对的”,从而积极寻求更好更新奇的办法,提高学习兴趣。传统教师习惯了设置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一定千方百计地把他“拉”到这个“陷阱”中,久而久之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之不能放开思路去思考问题。

如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时就用“通过……表达……告诉我们……”这个固定模式,千篇一律。其实学生不见得都是这样想的,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时机,给他们说话的权利,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就要认真对待这个结论,以宽容的态度,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他的思路,而不是急于否定。如果学生的思路确实与主题思想相去甚远,那么教师就要努力把握教学方向,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呵护学生的思维锋芒和锐气,不断给学生加油,使其知错能改、知难而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创设互动教学情景,营造和谐氛围

高效的互动可以减轻学生的被动性和思维的单一性,让学生在团体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促进学习热情的高涨。师生之间能够进行高效的互动交流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的有力保障。教师应该从一个教授者转化为学习者,学会真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成长。教师以其鲜明、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开展师生间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从而使学生在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锻炼,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各层次学生的思考结果得以融合。如学生有这样的看法:“上课时老师能多表扬我们,我们的上进心就高涨了,老师能让同学们多讨论,能自由回答问题,才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可见学生在团体的和谐氛围中能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并促进其学习热情的高涨。

五、 准确估量学生特征,挖掘学生潜能

每一种思维结果都有其合理性,教师要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潜能,真正做到“乐学、会学”。由于各方面的差异,学生往往对问题的理解也各有不同,这种差异本身便是一种宝贵资源,教师要注意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全体学生,只要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先要给他一个肯定,即使他“答非所问”,教师也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即使学生在某个问题上答错了,教师也要给予正面的表扬和鼓励。教师要注意保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思维结果,这样才能做到逐步地、真正地开拓学生的潜能。

总之,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能动性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需求给自己一个明确、准确、合理的定位,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学的起点,也决定了教学的终点,更决定了师生关系与教学效率。

上一篇:七五普法2021年工作规划下一篇:人大代表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