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优质语文教案

2024-09-15

高三年级优质语文教案(通用7篇)

1.高三年级优质语文教案 篇一

第三节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长垣职专

姚绍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归纳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2)归纳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特点

(3)探究影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相关史实的学习,体味荣氏兄弟创业之艰辛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之艰难,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不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壮大。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使学生形成不畏艰难、诚实守信的良好作风。

【教学重点】

1、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2、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特点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讲解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河南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有人类始祖?(太昊伏羲氏)河南,还有女神?(女娲氏)、炎帝?(神农氏)和道家鼻祖?(老子)等

今天的河南,又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这里有许多知名的大型企业。(大屏幕)她们是?(莲花集团、宋河酒业、邦杰食品)。尤其是莲花味精,粒粒香浓,万家需要,全国知名。如今,我国的民族工业正在迅速崛起,蒸蒸日上。然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却经

用心

爱心

专心 历了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大家回想一下,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什么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又是在什么时候有了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在那个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年代,我国民族工业也曾经历过短暂的辉煌。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讲授新课]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一、发展概况

师:(屏示)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师:上面的资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生:……(辛亥革命后,一些民族企业家投资近代企业的情况。)

师:原来有钱人大多把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很少投资实业,可这时候,许多爱国人士纷纷投资于近代企业,出现了一股投资实业的热潮。大家知道有哪些人呢?

生:……(随意列举)

师:其中有个家族打破了中国富不过三代的神话,直到今天在我国的经济舞台上依然风光无限。这个家族是?(荣氏家族)下面我们来了解几位荣氏家族的代表人物。第一位出场的是中信泰富集团董事长荣智健,已连续五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前三甲。第二位隆重出场的是“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从上海市副市长到国家副主席。1986年,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接下来出场的是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从学徒做起,后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为中华民族面粉工业、棉纺织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享有“面粉大王” “棉纱大王”的美称。荣氏家族企业是解放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下面我们就以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为例,来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二、发展原因

生:(1)辛亥革命的鼓舞;(2)一战的机会;(3)“实业救国”思潮

(4)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5)个人的因素

师:同学回答的很好。不过,我有几个疑问想问大家: 第一个问题: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呢?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B、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鼓励经济的发展。C、精神的鼓舞作用,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师:第二个问题:一战如何推动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生:A、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品可以借机扩大销路,占领市场。

B、欧洲列强出于战争的需要,忙于武器生产,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轻工业品打入世界市场,从而刺激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

师:由于种种原因,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春天”,春天虽然很美丽,但又很短暂。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新型民族企业纷纷倒闭或被吞并,荣氏集团也损失惨重。

师:通过荣氏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知道,哪个因素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最大?

生:一战。(帝国主义国家是阻碍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师:第三个问题:“实业救国”思潮当时非常盛行,许多人认为,只有工业强大起来,才能救国,因此爱国人士纷纷投资实业。大家想一想,当时兴办“实业“真的能“救国”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民族独立,民族资本主义就不会顺利发展。

师:的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靠发展实业来拯救国家是一种空想。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荣氏企业的发展,总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三、特点

师:荣氏兄弟兴办实业时首先选择了哪一个行业?(面粉业)他们为什么会选择面粉业呢?

生:……(资金、技术、原料、市场)

师:现在咱们设想一下,假如你是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一位中国商人,想投资设厂,你会选择哪个行业进行投资?并请说出你的理由。

生:……

(有轻工业、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有重工业,技术含量高,赚钱多)

用心

爱心

专心 师:当时的民族资本家大多投资轻工业,投资轻工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发展也并不顺利。当时民族资本家是怎样一种处境呢?下面我找几位同学准备一个短剧,其他同学看书并思考这个问题。

师:布置表演。(述):有一个商人,看到许多人都兴办实业,发了财,也想投资工业,但条件不够。他会遇到怎样的境况呢?

请看短剧。

(一个企业家自白:要投资实业,缺乏资金、技术。活动:向地主借钱--收高利贷;向外商寻求技术设备,受到责难;官员向其收重税。四处碰壁。)

师:看过几位同学的表演,联系书本内容,请你概括一下民族资本家是怎样一种处境呢? 生:十分艰难。资金少,技术弱,税收重。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师: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之一先天不足,还有一个特点是后天畸形。

(屏示)这怎么理解呢?请看(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这幅图展示了近代民族

工业的什么特点?

生:分布不均衡:从地区分布来讲,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

从行业上来讲,结构不合理。主要是轻工业,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师: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①轻多重少——不完整;②内受外制——不独立;③资弱封强——受束缚。

师:虽然民族资本主义天生是一个倒霉蛋,发展的不充分,有种种缺点。但是它在近代中国的革命发展历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大家思考一下,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什么重要影响?

四、影响 :

生:①经济上: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

②政治上:促进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促进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用心

爱心

专心 [ 小 结 ] 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削除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为其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一战中,西方列强无暇东顾,则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族资本主义只能在国内的封建经济和国际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发展,造成其发展短暂性。因此,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只能是“短暂的春天”。

【布置作业】本课测评第一题

[课堂延伸]了解了荣氏企业的兴衰历程后,结合荣德生1943年对联“心正思无邪,意诚言必中”,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感悟?就此写一篇小论文。

【课后反思】本课容量大,内容多,理论较难理解。可是结合图表和多媒体效果很好,尤其配以学生的短剧表演效果更佳,达到愉悦中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寓教于乐,使学生体验史海的快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用心

爱心

专心

2.语文优质课浅析 篇二

关键词:中学语文;优质课;情感;灵动;人文;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1-0028-02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迅速迈进,像诸如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等就成了课改洪流中的宠儿备受众人关注。诚然,开放的教学理念,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精彩纷呈的创新设计,再辅以多媒体的参与,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堂堂漂亮。我观摩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光盘,也参加过一些优质课比赛,过后细想每堂课的成败,总觉得在包装绚丽的光环下还缺些什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课堂反思,我认为优质课堂应是情感的课堂、灵动的课堂、人文的课堂、艺术的课堂。

一、情感的课堂

语文教学应是一个以心灵耕耘心灵、以精神铸造精神、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过程。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语文课堂首先应是情感的课堂。一个只注重积累知识和提高能力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课堂会因缺乏师生情感的交流而黯然失色。纵观许多语文课堂,很多成功的教学设计终因没有教师情感的融入而显得那么生硬、苍白。一个不能挖掘文本精髓,不能把个人情感与作者情感交融,不能把自己的真诚和深情带入课堂的教师就无法构建情感的大厦,更无法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所以,教师应当成为语文课堂情感的“引擎”和“纽带”,带动学生去寻觅、去体验、去品味,从而找到师生和文本心灵的结合点,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因有了真情而温暖,散发出人文的气息。当然,这种情感不是教师的自我陶醉,也不是教师将排练好的优美句子的简单堆砌,更不是教师生硬的口头教育,而应是教师与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的自然生成。可以说,这种情感包容着教师对文本内在美的独到体会,包含着教师对学生心灵的真情导航,更包裹着教师本身对人生价值的深刻体味。所以说语文课堂不应只是知识、能力的汇总,更应是师生情感的交融。

二、灵动的课堂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尤其在比赛中,都依照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按部就班的把学生引入自己预先铺好的“轨道”,在进行中也唯恐哪个学生因思维发散做一回“流星”而无法收场。其实这正是课堂资源生成的良机,成功的课堂就应该有这种动态生成,因为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灵性有思想有独特生活体验的个体,这就决定了课堂具有不可预知性。我们不否认课前要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但不可保证一切都按预设的过程进行。当课堂真正开始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个体的差异性就决定了他们思维的扩散性,教师应允许并关注跳跃式的瞬间生成的内容,适时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巧妙地让其思维“归队”,这种灵动的生成既是对教师教学素养的考验,又是课堂宝贵的动态资源。

课堂是教师最好的练兵场,教师对教材的透悟、对课堂的珍惜、对教学的痴爱都将成为搭建动态课堂的宝贵财富,以促成课堂达到自然、机动、灵巧之美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善于在课堂上开发动态资源,也许是教师个人瞬息的灵感迸发,也许是某种情境给了教师新的体验,也许是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了新内涵,也许是从学生的质疑中找到了新奇点,也许是从学生的回答中悟到了新思路……,只要是离开预设轨道的哪怕一点点,都会让原本平静的课堂掀起新波澜。课堂经过不断地变化、创造、生成、润泽,将会有效地促进师生的思想生成和情感积淀。总之,压抑个性的“圈套”程序因没有了动感而缺乏生机,只有不断注入“活水”,才会让“半亩方塘”更具魅力。

三、人文的课堂

以人为本已成为课改的根本理念,尊重人、发展人、培养人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优质的课堂就应站在这个制高点,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成长为目标,努力创设和谐温暖的课堂氛围,培养并构建学生完美的精神世界。

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精神,并搭建好从课堂到生活的平台,完成语文服务于生活的宗旨。在教材中有许多具备人文色彩、意蕴深刻、文质兼美的文章,能将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人性世界。如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不同的态度中,引导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从而迁移到现实生活,真切体会到亲情的可贵,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其次,教师还应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互动的动态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拥有合作意识、增强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从而陶冶性情、培养习惯、完善人格、健全人生。即使我们培养出的不是高材生,但一定是一个积极乐观、富有社会责任感、热爱生活的独立个体,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因为任何生命的长河都源于涓涓细流的累积。

四、艺术的课堂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优质课的课堂上,教师就犹如一个雕塑家去雕琢一件件作品,既需从大处着眼整体布局,又需在细微之处细细打磨,最终才可成为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课堂艺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构思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一)教学过程的构思艺术理应成为一堂好课的“窗口”。如导入新课,无论是歌曲、图画,还是问题、故事,都应以给人自然之美为原则,不求华丽但求真挚,不求时尚但求有效;主体教法学法应完成趣味性、实效性、灵活性的有机整合,有一种动静结合的和谐之美。整个课堂应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师生和文本的统一、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就像渔翁撒网,时而张开,时而收拢,真正做到开而不乱,活而不散。总之,灵巧的构思让我们的课堂既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静谧美,又要有惊涛拍岸的动态美;既要有团结协作、逐渐柳暗花明的探究美,又要有情感激荡的人文美。(二)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语文优质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恰当准确的表达可以寄厚于轻,寄深于浅,寄直于曲,有效地传情达意。朴实真挚是一种美,稳重亲切也不乏是一种风格,活泼幽默也是一种特色。或激情澎湃,或平静柔和,去浇灌学生的心田。简洁又不失情感,朴实又不失生动,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去感受生活,在语言的海洋里徜徉。“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涉及到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有的课堂没有赏识,有的整堂课都在肯定,前者缺失的是人文,后者缺失的是真诚,中肯的评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评价是要给学生一个信号,或需战胜自卑,或需改进方法,或需学会合作等,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发现不足,读出希望,获取动力,赢得自尊。(三)板书艺术也是优质课的一大亮点。因为它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对重点的把握、对美的追求三者合一的智慧的集结。或直观性强,或趣味性浓,或启发性大,总之它是教学内容的精华。如有人把《行道树》一课的板书设计成树的形状,树干标为人生价值,树枝部分标上高尚、神圣、深沉等关键词,这既是对学生生命价值取向的引导,也吻合了通过树去关注人的原则,同时达到一种立体的美感。

3.小学二年级语文《称赞》优质教案 篇三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2、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刺猬小獾板凳粗糙但是泄气傍晚椅子瞧留下

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我能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出示本课的8个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会写每个生字写三个。

五、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知道了课文讲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事而称赞对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大森林,讲了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他们为什么而称赞对方呢?今天我们去大树林弄明白好不好?

(出示课件)你瞧,这是一座美丽的大树林,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小刺猬和小獾在欢迎我们呢,他们身上背着五个生字,原来他们也爱学习呀。我们来读读字,跟他们比比看。(点击身上的字)

二、学习课文

(一)师读,生边听边记:哪句是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哪句是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有关互相称赞的句子。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愉快)(师生配合读)

(二)那这样的称赞会起到怎样的神奇效果呢?请同学再细细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语句。(口头交流两句称赞作用的句子)

(三)简短的几句称赞的话,为什么会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我们来看看小獾是怎样说的?(出示小獾的话)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气”,给“泄气”找一个近义词来说说它的意思。(灰心)

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再齐读。

(四)请同学快速读读1—7小节,找找小獾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泄气了?

出示课件和有关句子

理解生字“粗糙”(看图理解:粗糙的小板凳会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从刺猬的话中“一个比一个好”体会)。小组自由读读,你读懂了什么?然后齐读。

(五)看着这样一个个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当时会怎样想呢?

这时,是谁发现了小獾的优点?

(出示第3自然段小刺猬称赞的话)引读:所以小刺猬——

(六)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接着会怎样做呢?出示课件,想想再说。

(七)那么,当小刺猬把苹果送给小獾,听了小獾的称赞后,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出示课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八)是啊!称赞多有魅力啊!综合刚才小朋友说的,我们一起来听记这样一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出示)

齐读这句话。

三、组内分角色读,在分角色表演读。

四、总结

4.小学三年级语文《晨读》优质教案 篇四

1.仔细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山村小学生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好学的精神。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结合句子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培养理解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朝、觉、弹”,理解“入神、十分得意、珍惜、出息”等词语;会用“思索、珍惜”造句,能听写句子并掌握“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动作、神态的描绘,理解三个小伙伴儿是怎样勤奋学习的;培养抓住重点、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能力。

教学思路:

从图入手,仔细观察图画。在此基础上自读课文,一方面读准字音,一方面对照图画,看课文是怎样叙述图画的,让学生对图和文从整体上有个初步了解。

图文对照,按照课后思考题仔细阅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注意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借助图画理解词句段,学习课文。

教学用具:

与课文有关的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天早晨,你都做些什么?早晨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看图学文《晨读》,你读了后会受到一些启发。

二、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读课文,注意读准下面加粗字的读音:

朝阳觉察弹弓温暖

2.学生按要求进行预习。

(教师巡回指导,对差生个别辅导,帮助优生开拓思路,记下预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检查预习情况。

三、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首先,教师指出:看图要按一定顺序看清图上内容,还要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点观察。

接着,学生充分看图,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或从人到物进行观察,并从在画中的位置、大小上判断三个小学生是图画的主体进行重点观察。从三个小学生的样子、衣着,手中拿的,旁边放的体会他们在干什么,再联系周围的墙壁、场院、石磨、鸡、墙上的盆花草……体会图上画的地方、时间,从而理解图意,把握图画的主要内容。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和多音字的音。

2.快速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再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叙述图画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回答问题:从图上你是怎样看出时间是早晨,三个小伙伴儿是生活在山村的孩子?

(2)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清晨景色的词句。(结合理解“清晨”“温暖”“晴朗”引导学生想象金秋之季,清晨景色的美丽;体会鸡悠闲自得寻食的情景……) (3)为什么要写清晨的景色?(不仅紧扣了课题,交待三个小伙伴儿早晨读书起得早,而且展示了一个恬静的读书环境。这个问题为理解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打下了基础。)

(4)小结第一自然段内容。

(5)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精读的重点段)

(1)读第二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7句话)

(2)读第一句,“又”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看图,从图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三个小伙伴儿在认真读书。

(4)读文,课文中是怎样描写他们认真读书的?

①分别画出写右边的小女孩儿,中间的男孩儿,左边的小男孩儿认真读书的句子,各有几句?

②结合理解词句和图画分别体会三个小伙伴儿是怎样认真读书的。

A读第二、三句,说说“入神”的意思,从哪里看出小女孩儿读得入神?(观察图画小女孩儿的表情,理解“吸引住”“没觉察”)

B读四、五句,说说“十分得意”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十分得意?(观察图画上中间男孩儿的样子,结合“仰着头”“高声”的理解)他为什么十分得意?(指导理解怎样才算背得熟,记得牢)

C读六、七句,说说你怎么知道左边的小男孩儿“平时有些贪玩儿”,又怎么知道他在“认真思索”呢?(观察图画上右边小男孩的旁边放着的弹弓和小男孩样子)他会思索些什么呢?(读六、七句,理解什么是“解不开的难题”)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想象三个小伙伴儿认真读书的情景,理解本段内容。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①重点理解第一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懂得珍惜时间”,说说“珍惜”的意思。联系第二自然段和自己的学习实际体会“用功读书”,说说“用功”的意思。再把“珍惜时间”与“用功读书”连起来思考。

②指导读好第二句,抓住“出息”“智慧和勤劳”的理解,体会今天的用功读书,正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建设可爱的家乡。从“一定”一词中体会对新一代的信任和期望,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2)小结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指导朗读。

二、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总结课文。

1.看图后回答:你是怎样仔细观察这幅图画的?(观察图画要有顺序、有重点)

2.认真读课文,课文是怎样叙述图画内容的?你读了以后有什么体会?(要紧密联系课文内容谈体会)

三、指导练习。

1.先把带有下面词语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联系句子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入神、熟、牢、珍惜、出息

2.按要求写句子。

照样子写句子,句子的内容要包括: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例:三个小伙伴儿坐在磨台上晨读。

(1)________坐在教室里_________

(2)________坐在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指导造句: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思索”“珍惜”的句子,读一读。

(2)用“思索”“珍惜”和其他词语搭配。

(3)先口头造句,再写下来。

5.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设计 篇五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生动描述各拉丹冬壮美景色的语句,感受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重点)

2.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难点)

3.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培养读者对大自然的感情。(重点)

作者名片

马丽华,女,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中共党员。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

曾于1992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背景链接

作者在1976年进藏,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27年,曾经写过10多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纪实作品,代表作有《走进西藏》等,她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本文是记述在长江源头的一段见闻的游记。

词语解释

黧黑:形容黑。

砾石: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懈怠:松懈懒惰。

敦实:结实;粗壮,敦厚诚实。

腈纶:合成纤维的一种,用来纺织成毛线,布料等。

流苏:下垂的穗子,装饰在马车、帐幕等上面下垂的穗状物,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

风云变幻:比喻局势的动荡与变化。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后跟。

熠熠烁烁: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

漫不经心:疏忽大意,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

整体感知

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课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在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的尊荣。

第二部分(3-4):写向各拉丹冬雪峰进发的艰难情景。

第三部分(5-13):写近观冰塔林看到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14):写在砾石滩上看雪峰时的新发现。

课文解读

一、在藏北高原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作者的所见、所感是怎样的?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气势磅礴,变化多端。

二、读课文,说说考察的环境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应的描写。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三、负重向各拉丹冬雪峰进发,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历程。在此期间,“我”遇到了哪些困难?自然环境恶劣

1.海拔接近六千米,让人气喘吁吁,很不适应

2.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住宿环境恶劣

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

身体不适(刚进各拉丹冬)

1.手背生起冻疮

2.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

3.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4.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

身体不适(在冰塔林)

1.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

2.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3.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面对这样的恶劣环境,你会想什么呢?你知道作者有什么感想吗?请找出相关描写

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

困难无处不在,热情始终不减。

四、作者刚进入冰塔林时,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远眺雪峰壮丽奇观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眩晕”的是多变的气候、恶劣的环境、糟糕的身体,更有被冰塔林奇特的美景而陶醉,享受其中。

“尽情卖弄”贬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任性创造的情态。

五、读课文,说说冰塔林的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1.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2.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3.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句子赏析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切割”“雕凿”:拟人化的写法,尽显阳光和朔风的威力巨大、动作精巧,这样导致“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

放飞想象

课文最后写到“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请你发挥你的想象,你觉得他们可能发现了什么?

深入探究

1.文章中第11段写到的“琼瑶仙境”是指什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

“琼瑶仙境”指的是冰窟中的景色,作者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仙境。“流苏……像长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冰窟中形状的怪异,冰体的蜿蜒挺拔,冰山的褶皱;整段写出了冰世界的闪耀光彩,静穆与高大,增添了文章的色彩。

2.文中写到“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请赏析这个句子,并写出你的感受。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大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写出了大山的晶莹洁白,傲然挺立。“黧黑”写出了大山的神秘感;整句描写了大山的外观形态,棱角层次的鲜明,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山的气势磅礴,拔地参天,增强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3.全文作者以游踪为序,详细讲述了作者自己游览各拉丹冬的情景,作者是不是仅仅为了描写各拉丹冬的壮丽景色,还是有其他的目的?说一说你的看法。

主旨概括

作者描述了雪域高原各拉丹冬的壮丽,形态万千的冰峰,晶莹透明的冰柱,讲述了自己勇登雪域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勇于攀登的决心,不畏艰难的态度。

艺术特色

1.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妙笔生花。

文章中运用到“静穆”“晶莹”“熠熠烁烁”这些优美鲜活的词语,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各拉丹冬的千姿百态,壮观奇景,使文章更加的灵动,给人以无限美感。作者以自己的游览经历讲述,语言平实,浅显易懂。

2.主题鲜明,意味深长。

文章主要讲述作者的一次雪域高原之游,描写了各拉丹冬美丽壮观的景色和作者攀登的经历,给我们以启示,做任何事情要不放弃,不半途而废,勇往直前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3.善用比喻,生动形象。

文中处处可见比喻的修辞手法,“阳光……巨人”,“像长发披肩”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各拉丹冬的景色更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拓展迁移

长江源

即长江的源头,孕育了华夏的文明。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环抱于号称“亚洲屋脊”的昆仑山脉和青海、西藏交界处的唐古拉山脉两大山脉之间。

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很少有人触及,是科学家、探险者和环保爱好者所神往的地方,景观十分壮丽,雪山冰峰,无垠的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长江源头被国家列为自然保护区。

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了解游记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3、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教学难点:

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去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新授课文:

单元导读:首先,翻到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读,仔细阅读,然后说一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从单元导读中我们知道,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游记,那么什么是游记?

游记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等,并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游记的特点,先游后记,亲见真闻。学游记,首要的是要抓住景和情。

二、作者简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三、整体感知

1、认识生字词。

铸(zhù)告诫(jiè)推搡(sǎng)霎时(shà)

驰骋(chěng)漩涡(xuán)寒噤(jìn)迂回(yū)

汩汩(gǔ)湿漉漉(lù)震耳欲聋(zhèn)

潺潺(chán)前呼后拥(yōng)怒不可遏(è)

2.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

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节。

3.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4.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何处?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三、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

1.品读2—5自然段,思考:雨季的瀑布和枯水季节的瀑布各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1)品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雨季瀑布的特点:危险、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a.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c.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2.朗读3-5自然段段,思考:

?枯水季瀑布的特点:雄伟壮观、柔中带刚、勇往直前

②从下面句子中看出来:

a.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b.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c.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过渡: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无坚不催,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2.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由黄河之水联想到民族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想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

四、小结

作者描绘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带刚的性格特点及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韧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

抒发了作者对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请大家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否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六、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黄河的诗句和文章。

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读出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3.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职场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你知道黄河的哪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吗?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自读课文,落实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检并记忆生词的读音及解释。?

2.课堂交流补充,当堂提问检测。

3.齐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三、整体感知?

1.如果为壶口瀑布选择一个词作为宣传语,你觉得哪一个词最为贴切?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写了两次看壶口瀑布的经历,为什么写两次的景观?对于表现壶口瀑布的壮观起到怎样的作用?

3.朗读课文,想象、感受壶口瀑布的景观。

四、感受壶口水的阳刚之美?

1.文章重点写第二次看壶口瀑布,第二次看壶口瀑布主要表现壶口瀑布的水有怎样的特点??

2.讨论:作者是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的?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有力的??

不同方面多种角度描写?

通过写石侧面表现水?

拟人的手法为水注入了生命力?

恰当形象的奇特比喻?

想象的动词选择?

短促有力的句式?

排比铺陈的句式?

3.朗读课文第四、五段,读出力度感,读出阳刚之美。?

4.朗读互评,再读。(重点强调重要字词的重音,果断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语气变化)?

五、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写这篇游记散文是否仅仅停留在了所见之景有多美,有多奇特壮观的层次上?作者仅仅是为了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吗??由水想到个人——由个人想到民族(有层级的过渡,少说教味,易于理解接受)?2.壶口瀑布之水与作者所思所想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相似、联系——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什么景?什么情?)?

3.穿插:中国古人关于水的智慧:上善若水,以柔克刚,水滴石穿——辩证思维。

4.在思考的基础上朗读文章最后一段,并说说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思考:这篇文章结尾标注了写作日期,有何用意?)?

5.在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将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六、作业

运用排比句式,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

6.语文优质课有利也有弊 篇六

听了这位同行的话,我心里甜滋滋的,为语文教学拥有独特的魅力而高兴,为自己是一个语文教师而感到欣慰!并时时鞭笞自己要力求上好每一堂语文课。但是,我又反对有些领导近几年的一些做法。领导让教师们去观摩优质课,并要求回来后堂堂课都这样上,以为这样就能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了。我认为,优质课有利也有弊,“利”表现在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较深入,“弊”在于优质课主要是教师的表演课,主导性太强,既要照顾学生,更要取悦评委,两难之下,只有偏向评委一方而“作秀”了。假如教师堂堂课都像优质课那样上,学生就叫苦不迭啦!所以,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审视语文优质课的价值,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浮华”看“弊端”。那么,语文优质课的弊端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我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一、没给每个学生足够的阅读文本的时间。学生既要读明白渗透在一篇文章中的人文内涵,又要能赏鉴其文学形式的优美,是优质课上三五分钟的读书时间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连会读书的成年人读懂两千字以下的文章起码也需要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再加上每个学生的读书速度和理解能力很有差异,读书所需的时间就自然不同了。所以,优质课既要按既定程序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满足每个学生的阅读需求,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没给每个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由于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不一样,理解力和思维的敏捷度不一样,所以优质课上师生问答或小组讨论时,往往始终是那几个思维敏捷的学生在发言,只有他们的思维才能跟上教师安排的课堂节奏,绝大多数的学生只能当听众了。久而久之,这多数学生就会丧失自信心,逐渐养成思维懒惰的习惯。其实当听众的学生并不是思维能力差,而是教师没法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而已。再则,优质课上师生问答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也不一定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因为绝大多数人独立思考问题的最佳状态出现在心静和环境静的时候。

三、幻灯片内容切换太快,学生没有做笔记的时间。优质课上安排的容量往往比平时的多得多,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常被旁征博引到课堂上来,以显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和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博得专家评委的认可。因此,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较快的速度展示完课件上的所有内容,无法给学生留做笔记的时间。我曾问过刚上优质课下来的学生的学习感受,他们说:上优质课确实愉快,但是内容太多,如过眼云烟,不久就忘记啦。

如此看来,优质课确实存在不少弊端。但是,据我了解,凡是上优质课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并非如此。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优质课的这些弊端的呢?我想,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脱离第一线的教育专家的导向是最最重要的因素。在校、县初赛的时候,他们是评委,在省市决赛的时候,他们可能就是优质课的指导者。脱离第一线的人指导的课当然就会脱离学生实际了。其次,教师自身也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教师上优质课往往不是给自己的学生上,而是借班上,从主观上讲教师就不太关注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和多少学生掌握了的问题,从客观上讲,借班上课,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备课时就没办法备学生进去。

总之,目前语文优质课确实存在利和弊,以后我们一定要努力克服其中的弊端,让语文优质课不论何时何地都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真正成为语文同行学习的示范课,以推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7.小学一年级语文《春天》优质教案 篇七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认识三个会认的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迷人的景色,感受课文语言的独特魅力。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说话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能自主选择喜爱的词句,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天。

师:美丽的春姑娘又悄悄地回到了我们身边。

教师演示课件,展示令人陶醉的春景动画片,春姑娘飞舞在柳枝间。画外音:小朋友们,大家好!咱们又见面了!我想带大家一块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你们愿意吗?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对春的向往激情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材规定的教学情景。

师:春天真美呀!你们喜欢春天吗?

让我们一起走人春天迷人的图画吧!

教师板书课题:1.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不同的想法,引起争论,教师要循循善诱。

师:小朋友们!课文是怎样描述可爱的春天的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把课文读一读。注意要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一边读还要一边想:课文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你喜欢什么样的春天?

三、检查初读效果

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正音,在多次的朗读中,正音正调,逐渐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中领悟,读有所获。

师: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春天在你的心中留下的印象?

学生举手发言,各自说出对春天的印象,生生、师生互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要特别注意学生语言中的闪光点和具有个性化的发言。与此同时,

教师板书:彩色动听微笑。

师: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春天呢?谁来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歌?

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歌朗读。师生、生生评价、欣赏,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四、学习第一节

1.学生朗读,教师引拨

当学生选择到第一节朗读时,教师要相应引拨。

师:春姑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春天的礼物,它们就藏在这节诗歌里,再读一读,把这些礼物找出来吧!注意一边读一边要在最喜欢的礼物上作个记号,并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2.汇报自读情况

师:春姑娘究竟带来了哪些礼物?

生: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

教师点击课件,演示与内容相符的画面。

师:这么多美好的礼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喜欢?

学生看图说说桃花、迎春花、梨花及柳叶的美和惹人喜爱。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爱。

3.学习省略号,引导想象

教师点击课件,演示省略号。

师:在第一节的最后,有一个我们还不认识的新朋友,它也是语文大家庭中的一员,它叫省略号。跟老师读一读,“省略号”。课文中这个省略号的作用是告诉我们,春姑娘除了带来这四种礼物之外,还带来了许多许多的礼物,只是作者没有写出来,所以用了省略号。小

朋友们想一想,春姑娘还有可能带来什么礼物呢?

引导学生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点拨,指导表达,鼓励想象合理又丰富的孩子。

五、指导朗读

1.品读

师(动情地):春姑娘用她带来的礼物把大地装扮得姹紫嫣红,在这美好的春天里,此时此刻的你有什么感受呢?谁能用朗读的方法将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教师相继点名,让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既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感情来。如有的学生认为春天实在太美了,漫步春色中,一股股清香迎面扑来,不由自主地被这美丽的景象陶醉了……所以在朗读时越读越慢。有的学生认为在寒冷的天刚刚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临之际,萧瑟的冬景不知不觉被繁花似锦的春景取代,小伙伴们欣喜地看到小草绿油油,花儿又开放了,这些小生命是多么奇特呀。可以读出惊讶、喜悦的心情。再如有的学生认为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边想到大自然的奇妙、祖国的美好,越想心情越激动,于是语速越来越快,读出激动的感情……有不同想法的孩子,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就给予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大胆表达心中的感受。

2.挑战读。

在品读中,学生产生感受,可以讲、读穿插进行。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真棒!还有同学想读吗?请你们大胆地站起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学生举手朗读,情感各异,但都表达了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里生生、师生的评价、肯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

3.齐读

师:春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实在太美了!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谢春天送给我们的礼物。

课件演示,配乐配课文情境图朗读课文。

六、学习第二节

1.过渡

师(激昂地):春姑娘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礼物,还给我们送来了一场春天的演奏会呢!你们听,演奏会开始了!

课件演示声音: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

师:演奏会可真热闹啊!小朋友们,你们猜猜看,这次参加演出的演员都有谁呢?

学生想象,自由发言。

2.创新拓展

(1)启发引导

师:这些演员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老演员。今天老师就请了其中的一位来到我们的教室里。来看看他是谁?

课件演示:雷公公站在云中击鼓,发出类似鼓声的“轰隆隆”声。

师:你们知道春雷在春天的演奏会上担任什么重要的角色吗?为什么是担任这个角色呢?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上雷公公打鼓的样子,特别注意联系春雷的“轰隆隆”声,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说出春雷是“打鼓的”或“鼓手”。

(2)分组学习

师:对了。春雷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就像人在打鼓似的,我们把演奏会上打鼓的人称为“鼓手”,春雷就是春天的鼓手。那课文中提到的其它演员在演奏会上又担任了什么角色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分组去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节,读完后想一想:其它的演员在演奏会上担任什么角色?为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课文的第二节,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学习讨论结果?

学生举手,汇报学习讨论结果,教师相机指导点拨,对有创意有个性的想象加以鼓励。

课件演示:情境动画图片与字幕穿插。

春雷(轰隆隆)——鼓手

春雨(滴滴答)——电子琴手

燕子(唧唧唧)——歌手

青蛙(呱呱呱)——号手

师:春天的演奏会需要的演员可多啦!你还准备邀请谁去表演呢?只要能说出可信的理由,老师就将春天演奏会的纪念品奖给他。

学生发言,教师鼓励有创意的孩子,奖给他们一些手制的卡通小花。

3.指导朗读

(1)创设情境,提高朗读兴趣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春姑娘刚才悄悄告诉我,她决定让小朋友们也到演奏会上去表演,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那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呢?对了!我们表演诗歌朗诵,集体朗诵我们今天学的第二节诗歌。赞美这些身怀绝技的演员们!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齐读一次。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二节。

(2)反复练习

师:表演得不够好,应该表演得更好。谁能当小指挥家,告诉同学们怎样才能读得更好?让观众们更喜爱我们表演的节目呢?

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得天真、充满童趣。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加上表情和动作,甚至加上小品情节,让表演更生动。对好的建议积极地采纳运用,让学生多读课文。

(3)朗读表演

师(轻声地):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

生(大声地):好!

师:下面我宣布,春天演奏会的最后一个特邀节目:诗歌朗诵,现在开始!

师生动情表演朗诵,配音乐。

七、学习第三节

1.过渡

师: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礼物,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动听的演奏会。春天是这样的美好,小朋友们特别高兴,连小池塘也高兴地笑了呢。

课件演示:春风习习,小雨点欢快地飘洒在池塘里,柳枝轻拂过塘面,荡起一圈圈涟漪……

师:请小朋友们轻声地读第三节诗歌。

学生轻声地朗读第三节诗歌,读中领悟、想象。

2.理解想象课文

师:读完这节诗歌,谁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喜欢?请同桌互相讨论讨论,再告诉老师。

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引导想象,理解“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的意思。教师要注意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春天到来,小雨点敲打在水面上,微风吹拂着柳枝轻拂过水面,或是小朋友在池塘边比赛丢石子时,小池塘的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刚开始只是小小的一圈,就像小朋友笑起来时脸上甜甜的酒窝,然后渐渐泛开,变得“圆又大”。

理解想象“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

师:春天里的小朋友为什么会高兴得笑了呢?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来了,到处春暖花开。小朋友们脱掉厚厚的棉袄,行动方便,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开展了许多的活动:如到郊外踏青、扑蝴蝶、做游戏,到原野里找春天……小朋友们当然高兴地笑了,咧开了小嘴巴。

课件演示:小池塘的水泛开一圈圈涟漪,小朋友们在春风里追逐、嬉戏、放风筝,访问大自然……

3.指导朗读

师:春天里的小朋友真是太高兴了!同学们也迫不及待地想到春天的怀抱中尽情玩耍了吧?请喜爱春天的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读一读第三节,注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课件演示,展示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女生读、男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欢腾、开心的景象。男生读,女生闭上眼睛想象。

八、配乐朗读,感受美景

师:春天美吗?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走进春天,走入春天梦幻般的园地。

课件演示:优雅动听的钢琴曲,一幅幅迷人的春景图……学生在音乐声中,在春天的画卷里朗读诗歌。

教师引读,注意在读中纠正全班齐读时出现的错误,注意朗读诗歌的感情。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棒。春天可真美呀!老师都被你们读得陶醉了。我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你们愿意让老师加入吗?

师生配合,朗读全文。

九、激趣拓展

师:我们追随春姑娘的脚步,踏着春天优美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呢?

学生有可能说我太喜欢春天了或是春天太美了。有的小朋友也许会说,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他忍不住想放声歌唱,或是翩翩起舞……鼓励学生发扬个性,尽情地在教室这个大舞台上层示自我,用自己的方式抒发对春天的喜爱。表扬那些有创意、胆大的孩子。

拓展。

当有学生想把春天迷人的景色画下来,想自己也写一首小诗的时候。

教师引导:好,让我们一起将这迷人的春天永远留在纸上,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上一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熊先生的造纸厂》下一篇:政协述职报告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