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2024-09-18

3下科学实验报告单(8篇)

1.3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一

篇一: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 《科学在我们身边》

1、实验名称: 减少空气阻力(第3课 科学在我们身边)

实验目的: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实验材料 :

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实验结论:

温度计能准确的测量水温。注意事项: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一定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

5、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第7课水温的变化)

实验步骤 :

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实验现象 :

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实验结论: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注意事项:

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第二单元 我们怎么知

3、实验名称:辨认物体(第4课 怎样认识物体)

实验目的:

学会辨认物体的方法。实验材料:

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 筷子。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实验结论:

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实验顺序。注意事项:

1、在用“闻”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不要直接靠近实验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

2、在用“尝”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

4、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第6课 哪杯水热)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温度计。实验材料:

水温计、烧杯、水 操作步骤: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目的:

了解水温变化的规律 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实验步骤 :

1、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记录下来。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实验15—20分钟。

实验现象: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实验结论:

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降到一定温度(室内温度)不再下降。注意事项: 1、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在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

2、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链接:水温变化规律形成的原因

水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这与温差有关。给凉水加热时,热源是不变的,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热源释放的能量相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凉水的温度是应该均衡上升的。但由于水在加温的过程中与外界出现了温差,而且温差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因此水的蒸发和热传递加快,热水对外散失的热量呈直线上升状态,温度越高(低于沸点),单位时间内散失的热量越多。所以,在热源不变的情况下,水升温的规律就是先快后慢。

热水降温时,起初温差较大,单位时间内热水向散失的热量较多,降温的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差逐渐变小,单位时间内热水向外界散失的热量也逐渐减少,降温的速度也随之减缓下来。

补充实验 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等。实验步骤:

1、把五个烧杯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子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子用筷子搅,3号杯子放进冷水的水槽,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子静放在桌子上。

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4、继续按原来的方法实验,一分钟后再次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1-4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都比5号杯中的 热水降温速度快。

实验结论:用扇子扇、筷子搅、放到冷水中、两个杯子来回倒都可以加快热水降温速读。其中降温最快的是用两个杯子来回倒,静置状态降温最慢。注意事项:倒热水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6、实验名称:测量水的多少

(第8课哪杯水多)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量筒。实验材料: 量筒、水、滴管 实验步骤:

1、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必须选用合适规格的量筒。

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即可。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实验结论:

量筒能准确测量水的体积。注意事项:

1、不能加热,量筒上一般标有20℃字样,这就要求所量液体的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若相差太多,一是量取的体积有误,二是容易损坏量筒。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若仰视,造成读数偏小,所量液体体积偏大,俯视反之)。

仪器使用方法 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1、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

2、取液后应注意使滴管竖直,保持橡胶滴头在上,不要平放和倒置。

3、滴液时,把它悬空放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

4、用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第四单元 水的科学

7、实验名称:认识水

(14.认识水)实验目的: 了解水的性质。实验材料: 烧杯、水 实验步骤:

1、观察烧杯中的水。

2、用鼻子闻一闻烧杯中的水。

3、用筷子沾少量烧杯中的水放入口中。实验现象: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实验结论: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注意事项:

在老师的指导下闻和尝。

8、实验名称:水的浮力(第15课 有趣的浮沉

现象)

实验目的: 认识水的浮力 实验材料:

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 :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实验现象: 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实验结论:

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注意事项:

实验中,注意提橡皮筋的手要保持稳定,不要让橡皮筋颤动,以免产生误差。

9、实验名称:改变物体在水

中的沉浮

(第16课 改变浮和沉)

实验目的: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材料 :

橡皮泥、牙膏皮、鸡蛋、大头针、泡沫塑料、盐、水槽。

实验步骤:

1、把准备的材料放入盛水的水槽中,看那些在水中是浮着的?哪些是下沉的?

2、改变橡皮泥、牙膏皮的体积,放入水中。

3、在塑料泡沫上用大头针固定橡皮泥,放入水中。

4、把鸡蛋放入水中,向水中不断加入盐。实验现象:

1、橡皮泥、鸡蛋、牙膏皮沉入水中,塑料泡沫浮在水上。

2、橡皮泥牙膏皮浮上水面、3、塑料泡沫沉入水中

4、鸡蛋浮出水面 实验结论 :

改变浮沉的规律:改变物体的形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液体的比重或改换不同比重的液体。

10、实验名称:水面的秘密(第17课 水面的秘密)

实验目的: 了解水面张力。实验材料:

水、玻璃杯(或硬币)、滴管。实验步骤 :

1、将玻璃杯装满水。

2、用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或往硬币上面滴水)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观察水表面的变化。实验现象: 水面鼓起来 实验结论:

水的表面有张力。注意事项:

1、实验时桌子一定要平稳。

2、向装满水的玻璃杯内滴水时,注意速度要慢,水滴大小要尽量均衡。

3、最后滴入的水滴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方法二:

实验材料: 硬币、水槽、叉子等。实验步骤 :

1、把硬币放在叉子上。

2、小心地将托着硬币的叉子慢慢放到水的表面,然后稍向下移动叉子,并慢慢移出。

3、认真观察硬币周围水的样子。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实验11 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

3、降水结束后,应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相平。

实验13 制作风向仪(第20课 我的风向仪)

制作材料:卡纸一张、剪刀、刀子、胶带、软木杆2根、长钉子一枚、纸条若干、蜡烛一段。制作步骤:

1、在卡纸上画一个箭头,再将箭头剪开,变成风向仪的箭头、箭尾。

2、取一根软木杆,作为风向杆。用刀子在两端管口处沿中间割开约2厘米的缝。

3、将箭头、箭尾插入杆中固定。

4、取另一根软木杆作为支架,将钉子从风向杆的中心(第18课 水往高处走)

方法一

实验材料:水槽、红墨水 两块约20厘米长的透明玻璃片、一个牙签、一对橡皮筋。实验步骤:

1、将水槽里倒上水,加入几滴红墨水

2、将两块玻璃片合拢用一对橡皮筋分别从两端套住,并用牙签将一侧的两块玻璃隔开。

3、将它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水慢慢沿着两玻璃的缝隙向上爬升,靠近牙签的一端空隙大,水上升低;另一端空隙小上升的高。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实验材料: 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的玻璃棒、各种吸管、纸片。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到入一半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浅红。

2、将实验材料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实验,那些材料可以让水往上爬,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水沿着布条、空心玻璃棒、吸管、制片等材料上升。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第五单元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实验12 制作雨量器(第21课 我的雨量器)

制作材料:大饮料瓶一个、剪刀、尺子、纸、笔 制作步骤:

1、选取一个大饮料瓶,沿瓶颈处周圈划线。

2、沿线将瓶颈剪下。

3、取一张与瓶子高度差不多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画出刻度(可模仿尺子上的刻度画)

4、沿瓶底处往上将纸条贴在瓶外面(也可直接将尺子竖直放入瓶内作为刻度尺)

5、将剑侠的瓶颈部分倒置在瓶口上作为漏斗。注意事项:

1、在纸条上作刻度时,下端要留出空白,以保证从0刻度处开始测量的准确性。

2、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实验要点:

1、雨量器应放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筒口离地面70厘米左右,并保持水平。

2、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穿过,再将钉子插入支架一端,旋转几周,保证风向杆在支架上能自由旋转。

5、将装置拿到有风的地方,固定住支架。试一试,如果风向杆能随风自由旋转,说明制作成功了,风向杆的箭头指示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2、可以做几个大小不同的箭头、箭尾,试一试哪一个更好。

3、如果风向仪不能自由旋转,要将风向杆与支架相连接处进行调整、改进。一种不支持燃烧。

篇二: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1课、吹泡泡液体的配制

方法一:用泡好的热茶水滤掉茶叶后加入一些白砂糖,搅匀之后滴入一些洗洁精,搅匀后冷却。这种水用来吹泡泡非常好,因为白砂糖能增加泡泡的张力,所以泡泡能吹得很大,而且对学生的刺激也会小一些。

方法二:

吹泡泡的最佳配方为:2份洗涤剂、6份水、1——4份甘油。因为,泡泡破了是由于水分的蒸发,因此要在溶液中加入具有吸水性的吸湿剂,防止水的蒸发,甘油就是这种物质。2课、观察和识别植物的方法

观察项目: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六大器官,即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观察要点:

1.根:根的形状,直根系、须根系。

2.茎: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茎的形状;(圆形、方形、三棱形)3.叶:形状、边缘、叶脉、颜色等。4.花:颜色、花瓣数量、雄蕊、雌蕊。5.果实:形状、有无果实、味道、颜色等。6.种子:大小、形状、颜色、味道等、3课 用一个手指能否阻止坐在椅子上的同学站起来

实验要求:一名同学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前放。另一个同学用手指抵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实验结果: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实验分析:因为人坐着的时候,身体的重心在脊椎下方,如果想保持上身直立而从椅子上站起来,必须把身体重心移到小腿上。人从椅子上起立的那一瞬间,必须克服体重的巨大阻力才能站起来,在重心没有前移的情况下,人的大腿肌肉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做到这一点。因此,人好比粘到椅子上一样,无法站起来。

吹蜡烛实验

方法一:

实验要求:桌上有蜡烛、火柴、瓶子、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能把蜡烛吹灭吗?

实验结果: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

方法二:

实验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使漏斗的宽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蜡烛能被吹灭吗?

实验结果: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将邪恶、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被吹灭吗? 实验结果:蜡烛将很容易被吹灭。筷子的神力

实验要求: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实验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实验步骤: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后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被提起来了。

用吸管吸水的实验

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

实验步骤: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能从吸管中喝到水吗?

实验结果:按照上面的方法喝水,你就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4课 用感官辨别液体

观察目的:指导学生学习认识物体的方法。

观察材料:几个杯子,分别装有等量的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并标上记号。

观察步骤:

第一,用眼睛观察,辨别出酱油。

第二,用鼻子闻,可以辨别出白酒、白醋。

第三,用舌头尝,可以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观察结论: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观察比较植物的相同和不同

1.用眼睛看:植物的外形和高度。叶、花、茎、根、果实。2.用手摸:树皮、叶片、茎。3.用鼻子闻:味道。4.用嘴尝一尝。

6课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估: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选: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侯: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要稍后一会儿。

稳:等它的示数稳定后在读数。

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量液体中。

平: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7课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倒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影响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材料的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实验材料:钢化保温杯、玻璃杯、磁杯、纸杯、水温计。

实验步骤:

(1)在钢化保温杯、玻璃杯、磁杯、纸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摄氏度)、等量的热水。

(2)每隔三分钟观察一次水温,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温度降低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玻璃杯、陶瓷杯、纸杯、保温杯。

实验结论:不同结构、材料的容器保温效果不相同。

外部环境的温度对水温变化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外部环境对热水降温过程的影响。

实验材料:两个水槽、三个烧杯、三只水温计、三个铁架台。

实验步骤:

1.在一个水槽里倒上一半温水(40度左右),一个水槽里倒上一半冷水。2.在三个烧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度)、等量的热水。

3.将两个杯子分别放入水槽里,另一个放到常态下,分别用铁架台悬吊一支温度计,调整水温计液泡与烧杯中水的位置,使液泡均悬浮于水中。4.仔细观察三杯水中水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温水水槽中热水降温速度最慢,冷水水槽中热水降温速度最快,常态下的热水降温速度居中。

实验结论:外部环境的温度影响热水降温的速度。

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

1.把五个烧杯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子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子用筷子搅,3号杯子放进盛冷水的水槽中,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静放在桌面上。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4.继续按照原来的方法实验,一分钟后再次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1~4号杯中热水的降温速度都比5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快。

实验结论:用扇子扇、筷子搅、放冷水中、两杯子倒都可以加快热水降温的速度。其中降温最快的方法是用两个杯子互倒,静置状态降温最慢。8课量筒使用方法操作要诀

“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看凹处,读得准”。若不慎加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持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处。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1。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2.取液后应注意使滴管竖直,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和倒置。3.滴液时,把它悬空放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4.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9课制作不倒翁

制作材料:米、碗、筷子、卫生纸、鸡蛋。制作过程:

1.用筷子在鸡蛋的顶端戳一个洞,用筷子搅乱蛋清与蛋黄,让蛋黄和蛋清流进碗里去,用水冲洗、用卫生纸擦干。

2.往鸡蛋刚戳破的小洞里倒进一些米,再倒点胶水,让米固定在鸡蛋里面的一端。3.用彩纸做一顶圆圆的小帽子。4.把小帽子粘到鸡蛋顶端的洞口上。5.给不倒翁画上眼睛、鼻子、嘴巴。11课 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

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实验现象:同一个砝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下沉的砝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12课改变浮和沉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器材:带盖的空牙膏皮(铝制)、剪刀、一杯水。

实验步骤:

1.将瘪的空牙膏皮的尾部剪去,放进水杯里,可以看到牙膏皮下沉。

2.取出牙膏皮,可将牙膏皮捏成船形,放在水面上,会看到它浮在水面上。如果想使牙膏

皮竖直浮起来,可以从它尾部剪开处用手指将它扒开,使它稍稍鼓起,再次将它放到水杯里,可看到它会直浮在水面上。

方法二:

实验步骤:把一只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做个浮沉子

方法一:

制作方法:

1.将一生鸡蛋两端个钻一小孔,把蛋白和蛋黄吸出,成一空蛋壳,用塑料纸涂上万能胶,封闭大头端的小孔,从小头一端注入三分之一的水,用细铅丝做一合适的圆圈箍在蛋壳 上,在铅丝圈周围的三等分处系上三根等长的线,在线的下端合成一束,挂一铁皮做成的“人”。2.将一玻璃筒注入合适的水,上面放一个有一处漏气的皮球。

3.将皮球漏气的一方朝筒口,用力压皮球,铁皮人下沉,松手则上浮。

方法二:

制作材料:塑料吸管、剪刀、回形针、塑料罐子(瓶子)

制作方法:

1.把一根塑料吸管弯成u形接着把两端剪平,每端留下4厘米长左右,然后将两个端口用

一个回形针别在一起。

2.再接上几个回形针,吸管的顶端得有半厘米左右露出水面,这样,一个笛卡尔沉浮子就

完成了。

3.往一只塑料罐子或瓶子里装如水,使水接近灌(瓶)口,把沉浮子放到水里去,记住,先将回形针这端放下去。然后再盖上盖子。

4.慢慢的挤压灌(瓶)体数次,浮沉子就会上下游动。13 课证明水有表面张力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材料:水、广口瓶、滴管、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抹布、托盘。

实验步骤:

1.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3.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的数量。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方法二:

实验材料:水、玻璃杯、滴管、托盘。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杯装满水。

2.用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仔细观察水表面的变化。3.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滴入水滴的数量。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自动变园的棉线圈

实验材料:棉线、肥皂。

实验步骤:

1、用一根棉线围成一个圈,并把它放在水中,观察现象。

2、取一根火柴,一端粘上一小块肥皂,插进棉线圈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插进棉线圈后,棉线圈立刻自动胀成圆形,好像画的圈一样。

实验结论:肥皂能够破坏水的表面张力。14课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材料:一条毛巾、水槽。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倒上三分之二的水。2.将毛巾搭在水槽边上,一端浸入水中,一段在水槽外,仔细观察毛巾的变化。实验现象:水慢慢沿毛巾向上爬升,并越过水槽上沿,从另一端滴下。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象毛巾这样有缝隙的材料往上爬。

方法二:

实验材料:两块约20厘米长的长方形透明玻璃片,一个曲别针,一对橡皮筋。

实验步骤:

1.将两块玻璃片合拢用一对橡皮筋分别从两端套住,并用曲别针将一侧的两块玻璃片隔

开。

2.然后将它的一端浸在水中,仔细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慢慢沿两玻璃之间的缝隙向上爬升,靠近曲别针一侧空隙大,水上升很低;靠近并拢一侧空隙小,水上升得高。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玻璃片缝隙往上爬。方法三:

实验材料: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的玻璃棒,各种吸管。纸片等。

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浅红。

2、将实验材料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哪些材料可以让水往上爬,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水沿着布条、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材料向上爬。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往上爬。17课雨量器的制作

制作材料:大饮料瓶一个、剪刀、尺子、纸、笔。

制作步骤:

1.选取一个大饮料瓶,沿瓶颈周围画线。2.沿线将瓶颈剪下。

3.取一张与瓶子高度差不多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画出刻度。4.沿瓶底处往上将纸条贴在瓶外面。

5.将切下的瓶颈部分倒置在瓶口上作为漏斗。

观察要点:

1.将雨量器安放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筒口离地面70厘米,保持水平。2.准确读出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水平面相平。18课制作简易风向仪

制作目的:通过制作,认识风向仪的构造;通过利用自制的风向仪侧风向的活动,认识风向。制作材料:卡纸一张、剪刀、刀子、胶带、软木2根、长钉子1枚、纸条若干、蜡烛一段。制作步骤:

1.制作箭头箭尾。在卡纸上画出形状,大小如科学教科书一般。再将箭头部分剪开,变成

风向仪的箭头箭尾。

2.取一根软木杆,作为风向杆。用刀子在两端管口处沿中间割开约2厘米的缝。3.将箭头、箭尾插入杆中固定住。

4.取另一根塑料管作为支架。将钉子从风向杆的中心穿过,再将钉子插入支架一端,旋转

几周,保证风向杆在支架上能自由旋转,5.将装置拿到有风的地方,固定住支架。试一试,如果风向杆能随风自由旋转,说明制作

成功了。风向杆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

观察实验:用自制的风向仪测一测当时的风向,看看当时刮的是什么风,和自己观测的风向是否一致。

20课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方法一:

实验材料:水槽(内装水,水面能没过杯子)、1个玻璃杯、几张干燥的废纸,1块毛巾。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真切感受到空气无处不在。

实验过程:

1.取一个杯子,将纸团成一团,放入杯子底部,塞紧。

2.将杯子口部向下,竖直放入水中,直至水没过杯底。引导学生猜想:有没有水进入杯中、纸有没有湿? 3.将杯子从水中竖直提出来,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将纸从杯中取出,让学生观察。发现;

纸并没有湿。提出问题:“为什么纸没有湿?说明了什么?”

4.再次将有干燥纸团的杯子竖直放入水中吗,在水中慢慢倾斜,直到水进入杯子,引导学

生观察现象:有气泡冒出。

5.将杯子提出水面,取出纸团观察。发现:纸湿了。引导学生思考“这又说明什”。实验结论:只有让杯子里的空气出来,水才能进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方法二:

实验材料:1个饮料瓶,1个气球。

实验过程:

1.将气球套在饮料瓶口上,发现气球的瘪的。2.用力捏饮料瓶,会发现气体鼓起来。

实验结论:瓶子里有空气。瓶子里的空气跑到了气球里,瓶子瘪了,气球却鼓了起来。方法三:

实验材料:水槽,气球,饮料瓶,锥子。

实验过程:

1. 用锥子在饮料瓶底部扎几个洞。

2. 将气球套在饮料瓶口上,之后放入水槽中,手用力往下按。

实验现象:水从瓶下面的孔流进瓶里,气球鼓了。

实验结论:瓶子里面有空气。瓶外大气压和水压使水流进瓶里,把瓶中一部分空气压入气球。

空气从一个杯子倒进另一个杯子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材料:水槽、透明玻璃杯2个。

实验目的:感受空气的流动,感受空气占据空间,培养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验过程:

1.往水槽里倒入约35的水,将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杯子空着(里面已充满空气)。2.把两个杯子都倒扣在水中,把空杯子稍微倾斜,并对准装满水的杯子(这个杯子也要稍微

倾斜),会发现有气泡从空杯子进入盛水的杯中,盛水的杯子中的水被空气挤得越来越少。实验结论:空气从一个杯子进入了另一个杯子。

方法二:

实验材料:水适量,透明玻璃杯2个。

实验目的:感受空气的流动,感受空气占据空间,培养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验过程:

1.将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杯子空着。

2.将空杯子倒立扣在有水杯子的上面,使2个杯子口口相对。

3.将两个杯子一体地旋转180度,使原来的两个杯子的位置颠倒过来。

实验结论:空气从一个杯子倒进了另一个杯子。21课验证空气成分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目的:认识到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判断出空气至少有两种气体组成。实验准备:蜡烛、去掉底的塑料饮料瓶、培养皿、红色水、火柴等。

实验步骤:

1.在三个培养皿中分别粘好三支一样长的蜡烛,倒入同样多的红色的水,并分别点燃蜡烛。

2.把一大一小两个饮料瓶(瓶上拧紧瓶盖)分别同时罩到两支燃烧着的蜡烛上,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用小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先熄灭,用大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后熄灭,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那支蜡烛没有熄灭。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

实验结论:燃烧只消耗了一部分空气,瓶内还有空气(如果瓶内没有空气了,水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占据瓶子的全部空间)。

继续试验:

3.网培养皿中倒入红色水,使水面略高于瓶内的水面。4.拧紧瓶盖,把点燃的火柴迅速插入饮料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立即熄灭。

实验说明: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方法二:

实验准备:玻璃钟罩、水槽、小木板、蜡烛、细铁丝、火柴等。

实验步骤:在水槽里放约30毫米深的水,滴入几滴红墨水染成红色。将粘有小蜡烛的木板放置于水面中央,点燃蜡烛。罩上玻璃钟罩,立即塞住钟罩上面的开口。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开始烛火在罩内燃烧,过一会儿,烛火慢慢熄灭。这时会发现罩内水面逐渐上升。

实验说明:烛火燃烧时用去了罩内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能支持燃烧。

继续试验:缓慢地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里的水面略高于钟罩内的水面。这时将钟罩上面的塞子取下,立即向钟罩内插进点燃的火柴。

实验现象:发现燃着大火柴进入钟罩后马上熄灭了。

实验说明:罩内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篇三: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5个 实验名称: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材料: 小车、计时器、尺子、垫圈、棉线

实验过程 :

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

间。

实验现象: 1、1个垫圈的拉力用()秒。2、2个垫圈的拉力用()秒。3、5个垫圈的拉力用()秒。

实验结论: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系,推力和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2 实验名称: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实验材料: 斜面、木块、棉线、铅笔盒、书 毛巾

实验目的: 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实验过程 :

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和光滑的斜面上,观察下滑的快、慢。

2、用线拉铅笔盒,在铅笔盒上面放数量不同的书,体验一下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

1、木块在光滑的木板上下滑的快,在粗糙的木板上下滑的慢。

2、铅笔盒上面放的书越多,手用得力越大。

实验结论:

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物体表面越粗

糙,摩擦就越大。物体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被拉物体重,摩擦力

大。被拉物体轻,摩擦力小。实验名称: 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方法

实验材料: 杠杆尺及支架、钩码、实验目的: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方法 实验过程

1、组装杠杆尺,在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二

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吗?

2、在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一个格挂几个钩

码,杠杆尺才能平衡?

3、在左边第二个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四个格可以挂

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

实验现象:

1、在右边第二格挂两个。

2、在右边第二格挂四个。

3、在右边第四格挂一个。

实验结论:杠杆尺平衡时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系,还与钩码

到支点处的距离有关系。4 实验名称: 探究弹簧的弹力

实验材料: 弹簧、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

实验目的: 能通过探究活动感知弹簧的弹性与弹力

实验过程 :

1、两手握住弹簧用力向两边拉,慢慢减小拉力,观察看到的现

象。

2、把圆珠笔的顶端按在桌面上松手看到什么现象?

3、把玻璃球放在被挤压的弹簧一端,松手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1、弹簧被拉长后又慢慢的恢复原状。

2、圆珠笔被弹起来。

3、玻璃球被弹出去。

实验结论:

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5 实验名称: 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

实验材料: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柱形磁铁、圆形磁铁、小磁针、纸片、棉线铁钉、大头针、收音机、纸板等。

(磁性实验盒)

实验过程 :

1、观察磁铁的形状。

2、“给磁铁找朋友”游戏,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不能吸

引哪些物体。

3、“悬吊磁铁”游戏:把一块磁铁水平悬吊起来,用手转一转,等它静下来观察它的指向。

4、“接链游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5、把磁铁隔着纸木板,塑料等物体吸铁,观察能不能吸住?

6、用磁铁接近收音机,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1、条形、蹄形、环形、柱形、圆形磁铁等。

2、有磁性能吸铁。

3、有两个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4、指示南北方向。

5、有穿透力,能隔着纸吸铁。

6、听到“嗤嗤”声。

实验结论: 磁铁的基本性质是:有磁性,能指示南北,有两个磁

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有穿透力,能干扰电磁波信号。

2.3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例均为男性患者, 年龄在51~67岁之间, 平均59岁。既往均有外伤史, 受伤至就诊时间在12~14天 (平均13天) 。临床症状:病例1 (左侧额、颞、顶、枕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右侧肢体偏瘫伴有混合性失语, 继发性癫痫;病例2 (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 以头晕、头痛为首发症状, 查体无其他特殊阳性体征;病例3 (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 以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发病, 查体无其他特殊阳性体征;血肿量 (根据多田公式计算) 在85~100 ml之间 (平均93 ml) ;3例患者均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术前凝血功能无异常。

1.2 影像学资料

首次术前CT示:弧形低密度硬膜下血肿影, 无明显钙化及囊性、分隔改变 (如图1所示) , 首次术后5天MRI平扫示:长T1、长T2信号, 相应皮层及脑室受压明显, 未见明显血肿分隔及脑挫裂伤等其他脑损伤征象 (如图2A所示) , 二次术前CT示:弧形低密度硬膜下血肿影, 无明显钙化及囊性、分隔改变 (如图2B所示) 。3例均为额、颞、顶部血肿为主。

1.3 治疗经过

3例均行钻孔冲洗引流术, 术中见陈旧性血性液体流出, 引流量约为70~85 ml, 与术前影像学评估基本相符。术后第2天, 引流量明显减少, 拔出引流管。术后1~5天, 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其中病例1术后1天混合性失语恢复, 能够正常对答, 肢体功能恢复至4级;3例病人均在术后第6~7天, 即伤后约21天, 出现偏瘫, 言语不清。急诊头颅CT示, 硬膜下血肿量较术前有所减少 (如图2a所示) , 但仍存在占位效应, 脑室受压等明显;急诊再次行钻孔引流术, 切开硬膜后发现血肿内容物为黄色胶冻样物体, 未见蛛网膜及正常脑组织, 考虑血肿机化, 故术中更改为骨瓣开颅手术, 术中仅少量陈旧血性液体流出, 见大量黄色胶冻样物体, 被覆包膜, 包膜厚约有2~3 mm, 包膜与硬膜粘连紧密, 不易分离, 与蛛网膜粘连, 剥离易出血 (如图2C所示) , 显微镜下彻底止血, 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 观术区无明显出血后, 留置硬膜下引流管, 2例患者次日复查头颅CT示占位效应明显好转 (如图2D所示) 24~72小时内拔除引流管。病例1术后6天出现嗜睡, 行头颅CT示脑水肿明显, 再次行去骨瓣减压术。

2 结果

病例2, 3开颅术后头痛、头晕, 呕吐症状明显缓解, 于1周后出院。病例1去骨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症状明显恢复, 于术后2周顺利出院。分别对3例患者进行术后1, 3月随访, 病例2, 3完全康复, 病例1仍轻度运动性失语, 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恢复良好。

3 讨论

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常出现在头部外伤后3天至21天, 约占硬膜下血肿的5%[1], 患者出现症状的平均时间为创伤后13天, 本组3个病例出现症状就诊的时间为12~14天, 与Morinaga K等[2]描述情况相符。由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液化, 钻孔冲洗引流术被认为是治疗硬膜下血肿的首选微创术式[3]。而对于机化血肿或血肿包膜增厚及反复出血者, 应首选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的方法, 以保证彻底清除血肿, 从而解除占位效应, 减轻血肿对大脑皮层的刺激, 减少继发性癫痫发生的可能[4]。对于亚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 血肿短期机化, 目前国内外报道甚少。

本组3个病例在钻孔冲洗引流术后, 神经功能症状均一度得到缓解, 但在术后第6~7天, 3例患者均出现神经功能症状加重, 表现为偏瘫, 言语不清。开颅手术证实血肿在第一次术后短期再次机化。目前研究认为老年人硬脑膜与颅骨粘连紧密, 生理性的脑萎缩造成蛛网膜下腔扩大, 使桥静脉相对延长并充盈, 移动范围大, 增加了血管的易损性, 这是老年人受到轻微的外伤容易造成桥静脉的出血, 引起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原因。出血后血液凝固, 形成含纤维素的血凝块, 继而诱发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导致硬脑膜边界细胞发生炎症反应, 形成类似肉芽组织的包膜, 随着时间的推移, 包膜纤维肉芽组织过度增生机化, 包膜逐渐完善, 血肿腔内随着含铁血黄素和钙盐的不断沉积, 被机化的血肿和肉芽组织再演变成纤维结缔组织, 逐渐形成无组织结构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5]。脑复张, 钻孔引流术后引流时间都属于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相关的重要因素[6]。

图 (C) , 骨瓣开颅术中所见机化血肿, 见大量黄色胶冻样物体, 少量陈旧血性液体流出, 被覆包膜, 包膜厚约有2~3 mm, 包膜与硬膜粘连紧密, 不易分离, 与蛛网膜粘连尚可, 可剥离, 剥离易出血二次术后CT (D) 。骨瓣开颅机化血肿清除术后, 左侧额颞顶脑肿胀

通常机化的硬膜下血肿头颅CT常表现为颅骨内板下半月状或梭形高或混杂密度影, 边缘呈线状高密度改变, 血肿内部为不均匀等或高密度影, 且多出现分隔, 部分伴有钙化, 机化完全的血肿表现为较均匀低密度影, 机化血肿与脑组织间可有密度更低的脑脊液信号, 包膜边缘可有稍高或高密度改变, 血肿内部有钙化或分隔影像。机化不完全硬膜下血肿CT常表现为颅骨内板下半月状或梭形略低、等混杂密度影, 边缘呈带状高密度改变, 血肿内部呈不均匀等或高密度影, 血肿中心可有略低密度影, 亦可有条索状分隔, 部分伴有钙化[7]。本组3例患者在首次钻孔引流术前, CT扫描均示血肿已液化, 未见明显钙化、分隔现象, 并在术中发现陈旧性血性液体流出, 且引流量与术前影像评估基本相符, 术后1天神经功能症状得以明显改善, 复查头颅MRI颅内占位效应得以缓解。术后第6~7天临床症状加重, 行头颅CT示 (如图二b) :弧形低密度硬膜下血肿影, 无明显钙化及囊性、分隔改变。3例患者二次术前影像学均未表现出典型机化的影像学特点, 但手术证实占位效应为机化血肿所导致。笔者认为此3例患者在首次钻孔引流术后血肿短期再次机化, 可能与术中冲洗及术后引流不彻底, 残余纤维素的血凝块及纤维包膜, 再次又发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导致硬膜边界细胞发生炎症反应, 使残余血凝块迅速机化, 纤维肉芽过度增生, 进而形成新的机化血肿有关。同时即使影像学不支持机化血肿表现, 也应考虑存在血肿机化可能。因此, 当遇到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时行钻孔冲洗引流术后, 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后再次复发, 应考虑术后血肿短期再次机化可能, 及时行影像学评估, 再次开颅手术是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关键。

该组病例1患者二次术后出现意识障碍, 行头颅CT示脑水肿, 考虑与机化血肿清除后脑过度灌注有关。由于脑组织受到血肿长时间的压迫, 术后血肿减压使得脑组织快速复澎, 导致脑水肿及脑肿胀[8]。郭峰等[9]也曾提及血肿清除和压力减轻后, 出现“脑过渡灌注现象”, 可能导致脑血管扩张、脑肿胀、颅压增高及小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 导致患者术后病情加重。此例患者我们及时行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给予患者脱水等对症治疗, 患者恢复良好。

通过该组病例及查阅复习文献, 笔者认为, 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 血肿短期再次机化情况少见。在钻孔引流术中, 应注意对血肿腔进行彻底冲洗, 有文献报道, 术中应运用低分子肝素钠同生理盐水给予硬膜下腔进行冲洗, 是降低血肿复发的有效手段。另外在术后, 彻底引流也是防止血肿复发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445.

[2]Morinaga K, Matsumoto Y, Hayashi S, et al.Subacute subdural hematoma:f indings in CT, MRI and operations and review of onset mechanism.No Shinkei Geka, 1995, 23 (3) :213.

[3]刘丰年, 姚志浩, 吴越, 等.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1) :37-39

[4]Tatli M, Guzel A, Altinors N.Spontaneous acute subdural hematomafollowing contralateral calcified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surgery:anunusual case[J].Pediatr Neurosurg, 2006, 42:122-124

[5]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867-868.

[6]Escosa BaéM1, Wessling H, Salca HC, et al.Use of twist-drill craniostomy with drain in evacuation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recurrence.Acta Neurochir (Wien) .2011May;153 (5) :1097-103.

[7]于洪泉, 徐松柏, 许冰, 等.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 28 (8) :754.

[8]高潮.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体会.浙江创伤外科.2013, 4, 18 (2) :222-223

3.3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三

毕节地区民族中学成立于1992年,是一所半封闭、半军事化管理的集“民族性、农村性、扶贫性”为一体的寄宿制民族高中。百分之九十几的学生来自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超过一半。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民中人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学校从最初成立时的92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2700多名学生,已成功建设成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校长吴浩亮是毕节地区“中小学名校长”、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多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贾庆林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由于学校的生源主要是来自农村,英语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学校自建校以来就十分重视英语教学的研究。新课改开始以后学校领导指示必须坚决贯彻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变重教为重学,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教会学生学习,努力实现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9月9日下午15时在人大附中通过远程视频对我校学生提出的殷切希望:学得更多、学的更好。

二、实验的重要意义

学法指导一直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而新一轮的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已在我国全面实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取代《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不是注重教师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而是注重学生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着眼点是学生的学习,即以学为本。因此,今后高中英语教学中做好学法指导更为重要。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入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三、实验的具体做法

1教给学生指导语言学习的特殊知识

①意群:按语法结构把句子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每一部分叫一个意群。我们说话、阅读或朗读都要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进行。

②语感:语感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熟炼程度。只有多听多读多背多写才会有语感。语感好的人说话或写作时会自然而然地顺理成章,遣词造句会自然工整。

③阅读与朗读:阅读是无声地读,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考试时我们进行的就是阅读。而朗读是大声地读,要阅读过并充分理解了的东西才读得好。所以,阅读是朗读的基础。早读时我们进行的就是朗读。

④精读与泛读:精读是全文充分理解,一词一句都不放过。而泛读是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主旨大意就行。教科书上的课文就要求精读,而平时看书看报及考试时做阅读理解题则要求泛读。在学好课文,也就是上好精读课的同时多看(泛读)课外读物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应当建立精泛结合的教学体系。

2做好入门教学

为使学生入门,我先把音标和拼读复习一遍,做到见词能读、人人过关。我要求学生自己用一天的时间拼读完必修1的全部生词,结果除少数多音节词外,学生都能基本读对。然后,我给他们上一些语法专题课:词性、时态、语态、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句子成分。最后,我又给他们上了几节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专题课,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我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便马上布置学生阅读必修1课文,于是课前自学开始了。

3坚持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的效果。课前自学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识记生词和习惯用语,并划出难句。学生一拿到课本我就要求他们加紧自学,用自己最快的速度把全学期的教材学习一遍。

4专心上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5勤记笔记

笔记有两种:一种叫读书笔记,另一种叫听课笔记。读书笔记包括做在书上的有关记号和摘录在笔记本上的东西。学生在课前自学和进行课外阅读时我都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

听课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听课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足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除听课笔记外,课外阅读也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这对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很有好处。我每学期都要检查学生的笔记本,做得好的笔记本提供给全班作样板学习。通过督促笔记,课堂纪律和上课效果也随之得到保证。

6养成在课文中记单词的习惯

学生必须养成在课文中记单词的习惯,我称之为“下水捉鱼”。“水”就是课文情景,“鱼”就是单词和词组。学生在熟读课文后,通过反复抄读来熟记单词和词组,“抄读”就是边抄边读,要做到眼、口、手相结合,即眼睛看、嘴巴念、手写。“抄读”是记单词的最佳方法,因为“抄读”能形成条件反射,达到一口读清、一笔写对的效果。

7培养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即辞典和语法书,是学生学习英语必不可少的。学生要买一本英汉辞典和一本语法书,在学习中遇到生词可随时查阅,要通读一本语法书,系统全面地学习英语语法,这对外语学习很有帮助。总之,辞典和语法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帮手、好老师。

8养成朗读背诵和写英语日记的习惯

学过的课文一定要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后进生至少背一段、中等生至少背一半、优等生要背全文。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材料才会有深厚的功底。我用课堂限时默写的办法来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默写本平时由我保管,要默写时才发给学生,规定时间一到立即收回。这种办法的好处是一下子就能检查全班幾十个学生,而且还能促使学生练就工整的英语书面语言。

我要求学生一有空就朗读课文,把朗读英语当作一种娱乐、一种消遣。还要求学生坚持写英语日记,严格检查。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读、背、写的严格检查才能练成硬功夫,真正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英语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这也是新课改的精神,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读了又读、背了又背、天天坚持写,英语水平必然提高。

9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节。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的知识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末复习。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10一本书至少要学三遍

要学好一本书,只学一遍是不行的,至少要学三遍才能成功。第一遍粗学,掌握个大概。第二遍细学,弄清来龙去脉。第三遍提炼精华,熟读成诵。

四、实验的效果

以上做法实践一段时间后,学生很快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在课前自学时,能自己找课文的重点句子、难句,这样一来使课堂教学重点更加明确,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以前不重视记笔记的同学开始认真记笔记,这些同学说:记好笔记真有用,复习起来不再是那么盲目了,因为,重点、难点都已记录下来。同学们在课后复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许多学生能做到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集合,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同学们深有感触地说:学习方法对头了,学习效果更好了,学习进步更快了,自信心也增强了。一学期下来,没有一个学生掉队,人人都能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学习。学生朗读背诵、写英语日记以及在课文中记单词的习惯已基本养成。学生的整体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产生了一大批优秀学生。通过实验,孕育了学生更大的学习潜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发挥得越来越好,表现将会越来越出色。

五、体会

4.C语言实验报告3 篇四

1.掌握使用if~else语句和switch~case语句实现分支结构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三种循环语句实现循环结构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显示两级成绩

程序填空,不要改变与输入输出有关的语句。

输入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如果它低于 60,输出“Fail”,否则,输出“Pass”。

文件命名---学号B1.C

源程序:

#include int main(){ int mark;scanf(“%d”,&mark);If(mark<60){

/*运用if~else实现分支结构*/ printf(“Fail.n”);

/*mark<60为真时执行*/ } else{ printf(“Pass.n”);

/*mark<60为假时执行*/ }

return 0;

/*程序的结束状态*/ }

2.求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

程序填空,不要改变与输入输出有关的语句。

输入三角形的三条边 a, b, c,如果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输出面积area 和周长perimeter(保

留2 位小数);否则,输出“These sides do not correspond to a valid triangle”。

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aere*area = s(s-a)(s-b)(s-c)其中:s =(a+b+c)/2 文件命名---学号B2.C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float a, b, c, area, perimeter,s;scanf(“%f%f%f”, &a, &b, &c);if((a+b>c)&&(a+c>b)&&(b+c>a)){

/*运用if~else实现分支结构,逻辑与的运用要到位*/

s=(a+b+c)/2;printf(“perimeter=%.2fn”,a+b+c);

/*调用printf()函数输出周长*/ printf(“area=%.2fn”,sqrt(s*(s-a)*(s-b)*(s-c)));/*平方根函数sqrt()*/ } else{ printf(“These sides do not corrrespond to a valid trianglen”);/*if条件语句为假时执行*/ } return 0;}

3.计算个人所得税

程序填空,不要改变与输入输出有关的语句。

输入一个职工的月薪 salary,输出应交的个人所得税tax(保留2 位小数)。

tax = rate *(salary-850)当 salary <= 850 时,rate = 0;当 850 < salary <= 1350 时,rate = 5;当 1350 < salary <= 2850 时,rate = 10;当 2850 < salary <= 5850 时,rate = 15;当 5850 < salary 时,rate = 20;文件命名---学号B3.C

源程序:

#include int main(){ float rate, salary, tax;scanf(“%f”, &salary);if(salary<=850){

/*运用else-if语句求解多分段函数*/ rate=0;} else if(salary<=1350){

rate=5;} else if(salary<=2850){

rate=10;} else if(salary<=5850){

rate=15;} else{ rate=20;} tax = rate *(salary-850);printf(“tax=%0.2fn”, tax);}

/*else-if语句的分支*/

/*else-if语句的分支*/

/*else-if语句的分支*/

/*调用printf()函数输出结果*/

4.求1+1/2+1/3+......+1/n 程序填空,不要改变与输入输出有关的语句。读入 1 个正整数 n(n<=50),计算并输出1+1/2+1/3+......+1/n(保留3 位小数)。

文件命名---学号B4.C 源程序:

#include int main(){ int n,i;float sum;printf(“n<=50,Enter n:”);scanf(“%d”, &n);sum=0;

for(i=1;i<=n;i++){

sum*/

sum=sum+1.0/i;

} printf(“%.3fn”, sum);

}

/*输入提示“n<=50,Enter n:”*/

/*对sum赋初值0*/

/*使用for循环,循环执行n次,计算

/*调用printf()函数输出sum的值*/

5.求n!程序填空,不要改变与输入输出有关的语句。读入 1 个正整数 n(n<=50),计算并输出 n!。

文件命名---学号B5.C 源程序:

#include int main(){ int i, n;float sum;printf(“Enter n,n<=50:”);

/*输入提示*/ scanf(“%d”, &n);i=1,sum=1;do

/*do~while循环语句*/ { sum=sum*i;

/*循环体语句*/ i++;}while(i<=n);printf(“%.3fn”, sum);

/*调用printf()函数输出sum的值*/

}

6.统计素数并求和

程序填空,不要改变与输入输出有关的语句。

输入 2 个正整数m 和n(1<=m,n<=500),统计并输出m 和n 之间的素数的个数以及这些素数的和(素数就是只能被1 和自身整除的正整数,1 不是素数,2 是素数)。注:嵌套循环

文件命名---学号B6.C

#include #include

/*调用求平方根函数,需要包含数学库*/

int main(){ int count, digit, i, j, k, m, n, sum;printf(“Enter m,n,n<=500:”);

/*输入提示*/ scanf(“%d%d”, &m, &n);

/*调用scanf()函数输入m,n*/ count=0,sum=0;

/*count与sum分别记录素数个数与和,用于控制输出格式*/ for(j=m;j<=n;j++){

/*循环嵌套*/ k=sqrt(j);for(i=2;i<=k;i++)

/*for循环,注意素数的判断*/

if(j%i==0)

/*若m能被某个i整除,则j即m不是素数,循环提前结束*/ break;if(i>k&&j!=1){

/*如果m是素数*/ count++;sum=sum+j;} } printf(“count=%d, sum=%dn”, count, sum);}

三、收获、体会及问题

收获、体会:总的来说,这次实验的完成较实验一来说轻松了许多,因为对代码有了近一步的熟悉,实验的完成过程相对得心应手了许多。本次实验我基本掌握了运用三种循环语句循环结构的方法,对do~while、if~else、switch~case三种语句有了更深的理解,并能够准确的将之运用到编程的过程中,同时三类语句的作用与实现方法我也有了近一步的认识。

5.2012华水C语言实验报告3 篇五

(三)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2012级专业:学号:姓名:………………………………………………………………………………………………

一、实验题目: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二、实验目的:(略)

三、实验内容

1.程序验证(略)

2.程序设计

1)找出100-900之间的无暇素数。所谓无暇素数是指本身为素数,且其逆序数也是素数的数。例如:113是一个素数,311也是一个素数,113就是无暇素数。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t fun(int x)

{

int k;

for(k=2;k<=sqrt(x);k++)

if(x%k==0)

return 0;return 1;}

main()

{

int i,count=0;

for(i=100;i<=900;i++)

{

int temp1=i%10;

int temp2=(i)/10%10;

int temp3=i/100;

int temp4=temp1*100+temp2*10+temp3;

if(fun(i)&&fun(temp4))

{

count++;

printf(“%d ”,i);

if(count%9==0)

printf(“n”);

}

}

printf(“n”);return 0;

}

运行结果101 107 113 131 149 151 157 167 179181 191 199 311 313 337 347 353 359

373 383 389 701 709 727 733 739 743

751 757 761 769 787 797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2)编程:用迭代法求某数a的平方根。平方根的迭代公式如下:xn+1=(xn+a/xn)/2;设x0=a/2;

当迭代相邻两项差的绝对值小于10-5时,迭代结束。

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float a,x0,x1;

printf(“Input a number:”);

scanf(“%f”,&a);

if(a<0)

printf(“Error!n”);

else

{

x0=a/2;

x1=(x0+a/x0)/2;

do

{

x0=x1;

x1=(x0+a/x0)/2;

}

while(fabs(x0-x1)>1e-6);

printf(“sqrt(%f)=%fn”,a,x1);

}

}

运行结果:

6.3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六

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小组:

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材料用具准备:(一天前)

教师:1、材料:盆栽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2.培训实验小组长,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用火的安全教育。

学生:1、各小组组长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2、对暗处理后的植物叶片进行部分遮盖,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

三、过程和方法1、探究一: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实验变量:__________ 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小组讨论)

2、探究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如何检验淀粉?__________ 请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提示:酒精可溶解叶绿素)3、归纳整理实验方法和流程:

_______→选叶遮光→阳光下照射→摘下遮光叶片→______________→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清水漂洗→观察叶色 4 4、分析实验结果,完成下表

实验结果记录:

实验处理 叶片遮光部分 叶片见光部分 有叶绿体部分 无叶绿体部分 脱色后叶片颜色

加碘液后是否变蓝

是否产生淀粉

5、得出结论:

①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___________。

②绿叶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________。

③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场所是__________。6、表达与交流: :

①分析小组的实验结果,如果实验失败,试着分析原因。

7.短棍3段教学实验初探 篇七

2009年6月,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召开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学校教学指导方案研究”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以《长拳》、《剑术》、《短棍》、《趣味武术》为主的学校试验项目。同时也拉开了学校武术改革的大幕。在2009年8月开封培训完毕后,短棍华北组3段试验点放在太原市第三中学。试验对于确定教学进度,拓展知识确认等相关教学事宜非常重要。

2 研究设计

选择了太原市第三中学初中二年级的男女混合班61人为试验对象进行试验。在实验前试验对象未学习过武术。

2.1 试验进度的设计思路

试验共安排课时8个,考虑到学生在学习3段之前没有接触过短棍,所以安排1课时的熟悉过程,其中包括基本的握棍和运棍方法,以及短棍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之后的2个课时(第2、第3课时)学习3段的前6动。这样安排的思路是加快教学进度,为之后的对打挤出时间。第4、第5课时,学习3段后6动。完成单练的教学。第6、第7课时进行对练的教学,复习。第8课时进行考试。

2.2 教案的设计思路

2.2.1 组织与教学方法的设计思路

在组织授课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在持握短棍时会有意外的伤害。比如在整队集合时,将短棍置于肩上,无意伤到背后的同学,教师在讲解动作时,跟着模仿伤害到身边的同学等。所以,在组织时做到:(1)全班在拿放棍时分组或者排队拿放,减少争抢或者人多时无意的伤害;(2)在集合或者散开的过程中,都要手持把段,梢端指向地面拖辊行进。不能随意舞弄短棍;(3)讲解动作时,所有的学生不得模仿练习,手持短棍拄地听讲。只有在教师下达散开口令并站定后方可进行练习。

在教学方法上,首先强调动作的规格、起止点、路径等要素。然后在同学们基本掌握之后,介绍动作的攻防含义和适用的攻防情景(拆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对动作的认识程度。这需要:(1)讲解动作规格。由完整示范和分解动作讲解组成,着重强调下肢规格和上肢路线;(2)演示动作攻防含义。需要先创设应用的情景,例如有人持短棍弓步戳我腹部,我该怎么做?可以用手中的短棍裹、压、点等动作防守,在这里主要介绍裹。这样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知道攻防含义有一种成就感;二是在介绍前面动作的时候可以提到后面的动作,为后面动作的讲授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进教学进度的发展。

2.2.2 拓展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思路

拓展内容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单人技法的拓展。主要包括对短棍运行的身法、眼法、步法等的详细推敲和介绍。身法主要是贴身走棍;眼法是表现短棍攻防的风向标,“眼无神,拳无魂”,注意单人的表现力;步法要稳,随着对方的攻击和防守调整重心。二是双人对练的方法拓展。主要包括二人对距离的控制,节奏的把握,安全位置的选择等。对距离的控制首先表现在二人步伐大小的一致性上,一大一小肯定会造成距离的变化,感到别扭;节奏的把握主要靠“攻”者,而在对练中攻防角色不断转化,要求“攻”者赶“防”者。这样节奏能基本控制。不会出现防者已经摆好的架势,攻者还没到位的尴尬局面;安全位置的选择有两种:一是器械达不到的地方;二是贴紧身体的地方。所以,要想安全就要寻求这两种地方,第一种太远不能对打,第二种适合对打的展开且观赏性强,有利于培养勇敢的心理素质。

2.3 考试的设计与安排

考试分两组,一组考单练,一组考对练,由抽签决定。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会单练、对练同样重视,不会偏颇。

3 结果

试验后的教学效果明显。具体表现在:(1)考试时学生能够较好的完成单练与对练套路。61位同学只有3名同学出现漏接、串接动作的情况(有录像)。(2)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原因是学生在对练中能够体会到方法(打上、打下)的选择和技法(换把变招)的选择,且对练两人要求要有一定的默契。下面就3段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3.1 教学进度安排

由于在试验前学生并没有接触过短棍,所以在学习初难度较大,具体表现在运棍时双手的松紧变化上,基本在刚开始的时候双手都是紧握棍体,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建议在安排进度时,开始安排最多8个动作的教学(第三、第四课时),然后逐次递增。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完成3段教学。原因是在前6动的教学中会逐个介绍后6动的动作,所以,后面的动作教学就可以加快进行,类似于复习前6动的攻防含义。

3.2 短棍技法教学特点

3.2.1 纪律及场地要求

在初中短棍的教学当中应当注意根据中学生的体质以及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由于初中生活波好动,个性张扬,在进行教学时学生的纪律是一个问题,由于器械教学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这需要我们在每次上课前都需要强调纪律。

在进行试验课时,学生人数达到60人的班级对场地要求较为严格,需要注意学生练习时的前后左右距离,一般尽可能要达到两个短棍长度的距离。

3.2.2 教学要求

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在每个动作停留一定的时间,形成动力定型,使学生对每一个单一动作的方向角度、力量控制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例如:刺棍时要求刺出的棍地面与水平,假想刺到对方的胸口,另外,初次接触武术的学生有时会对武术的步型产生一些混乱,需在上课时加入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标准化的步型教学,以免学生对短棍套路练习中的重心转换,步型更替产生不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一定的口令,可以把一个招式分为几个动作,并给每一动作附以口令,例如在短棍二段的教学中,只有12个招式,可以把其分为20多个分解动作。

在对打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先练熟对打动作,进行重复演练,再进行隔空对打练习,经过一节课的磨合后,可以进行实质接触练习,由于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对短棍对打时产生的声响有一定的兴趣,可以在教学时以两棍接触时发出的声响作为对短棍对打动作整齐划一的标准,在教师进行辅导时,可选择几组练习水平比较好的学生进行演示,以提高其他学生的兴趣,也是对学生练习效果的一种充分肯定。

在教学中的前几节课时,可以把套路中的一些动作抽调出来当作热身练习,还可把短棍中比较复杂的换把、倒手动作补充到练习当中,对于短棍中比较吸引学生的舞花戳棍、背棍等动作可以多讲解多练习,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分组比照练习,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教师也给予评价,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下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以及掌握的熟练程度。

在教学时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需要做正面、背面、侧面示范,可以把学生按照场地分为四个部分,在每一部分做示范讲解,使后排的学生能清晰的看到教师的动作。

学生在学习短棍时,容易出现棍与身体远离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动作散乱、不紧凑。克服这种现象教学中应注意:(1)准备活动中多安排基本动作的练习,如戳、裹、盖、击等。(2)在做基本动作时,强调动作的幅度,只有放长了动作,才能使棍贴到身体上。放长动作不仅仅是结束动作,更重要的是过程动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分解基本动作进行练习。

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下肢动作不到位的现象。这是由于在集体练习时,单个动作保持时间较长,如果下肢动作做得低,会出现酸、麻等肌肉困乏感觉,不由自主就会站直双腿,以减轻负担。由于下肢到位是决定武术练习负荷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必须强调下肢的规格。在复习中强调效果良好,因为在复习时,教师相对的语言提示较少,能够连贯做动作。所以,解决下肢规格问题,养成良好习惯在复习中应多予以强调。

4 讨论

建议在对武术段位的考核时加入理论文化的学习,并分配一定的课程时间,对教学比赛理论功力(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教学时根据短棍的特点,在拿取存放时有一定的要求,可以自备一直径半米左右的塑料桶将短棍放入其中。

通过这次短棍的试验课教学,笔者认为8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对于初中生熟练掌握短棍三段的套路是充足的,但是对于对打练习在练习时间上还尚有欠缺。在考试时安排3-5人为宜。

学生对这种形式(打练结合)的武术比较感兴趣。能满足学生“试试”武术的心理。同时对自己学的武术有一种认同(能对练)感。而这样形式的武术更适合于拓展武术的格斗理论,例如避实击虚、声东击西等。

参考文献

[1]杨丽,陈静.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实施的教学反馈调查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8).

[2]司幸伟.武术段位制对中小学武术教学发展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0(4).

[3]宋朝华,郭西魁.蒋莎西安高校武术段位制短棍四段教学实验研究[J].科技信息,2010(3).

[4]中国武术段位制编写组编.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8.科学冬泳要注意什么? 等3则 篇八

我邻居常常去冬泳,身体很好。我也很想去,但又有点担心。请问冬泳要注意什么?

冬泳不仅能增强血管弹性和心肺功能,还能增强免疫力,但也不是包治百病。严重传染病(如肺结核、肝炎)、精神障碍、药物不能控制的高血压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冠心病、胃病、呼吸道疾病、癫痫病、皮肤病患者都不宜参加冬泳。感冒(包括轻微感冒)的初期和中期患者、体质虚弱者、经期女性也不能参加冬泳。16岁以下的少年和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也不适合冬泳。

另外,冬泳还要注意:1.最好从秋季或夏季开始,持续游泳到冬天不要间断,使身体逐步适应。2.下午时间冬泳最好,其次是早晨起床运动半小时后。3.冬泳前做好准备活动。脱衣适应寒冷的气温,用手舀点水拍在身上,再下水游。4.在水里时间长短要适宜。在14℃水温一般可游泳14分钟,以后水温每降低1℃相应同步减少冬泳的时间1分钟。游的过程中如果觉得冷了,就要赶快上岸。

小儿隐睾何时手术最合适?

我1岁的宝宝在体检时发现没有睾丸,后去大医院检查,说是隐睾,需要动手术。请问,我宝宝什么时候做手术比较合适?

隐睾症是指婴儿出生2个月以后,双侧或单侧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内的一种畸形状态,因隐睾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生殖细胞发育障碍,会导致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

隐睾症分真性隐睾和假性隐睾两祌。假性隐睾是指在阴囊内摸不到睾丸,但在阴囊上方或腹股沟部可摸到睾丸;真性隐睾不但在阴囊内摸不到睾丸,就是在阴囊上部或腹股沟处也摸不到,其位置过高,常位于腹腔内。

隐睾的治疗应包括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激素治疗主要用HCG(人绒膜促性腺激素)。使用原则是保持持久而稳定的血清HCG浓度,以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足量的睾酮,使睾丸下降。出生后6个月之内,隐睾有下降到阴囊的可能性。6个月后,应考虑激素治疗。最佳治疗年龄在2岁以内。

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儿童单侧隐睾、儿童双侧隐睾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仍未下降者、成人隐睾等。现已证明,隐睾从2岁起就开始受到损害,所以手术年龄以1岁最为合适。

我家常备着各类药品,又担心自己保存不当。请问,药品该怎么保存呢?

山东 陈女士

绝大多数药品都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常见原因包括光线、湿气和热度等,因此药品保存的首要原则就是避光、避湿、避热。药品按不同的剂型还有不同的保存方式:

散装药丸避光保存 要用适当咖啡色玻璃瓶或塑料瓶装置。

液体制剂室温保存 如一般止咳糖浆、抗过敏糖浆、解热镇痛药或止流鼻水的药剂。这些药剂被开瓶后,不需摆在冰箱内,只要在室温下保存即可。

悬浮剂保存分状态 如大部分抗生素类的糖浆,这些以粉末状盛装在容器的药品,瓶外有标示在室温下的保存期限,一旦加水后就应该放置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但相应保存期会变短。

肛门栓剂防软化 多数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以免软化。

眼药水存放依标示 一般放在室温下即可,有特别提示需放在冰箱中冷藏的,依标示处理。但要注意,若开封后1个月内未用完,应立即丢弃。

上一篇:酒店股东合同下一篇:入党思想汇报:让世界充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