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考试试题(9篇)
1.急性心肌梗死考试试题 篇一
1.前驱症状的治疗
前驱症状的出现可能为濒临心肌梗死的表现。此时宜建议病人住院,及时而积极地按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措施处理,可减少这些病人发生MI的机会。
2.入院前的处理
AMI病人约2/3的死亡发生在院外,而且通常死于心室颤动。因此,缩短起病至住院之间的这一段时间,并在这期间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挽救这部分病人的生命有重要意义。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发病后宜就地进行抢救,待患者情况稳定允许转院时才转送医院继续治疗。转送病人的救护车上,应配备心电监护和必要的抢救设备,以便在运送途中也能继续监护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进行处理。
住院前的诊治效果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及时除颤;早期解除疼痛和稳定病人的情绪;降低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和消除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但是,此时的治疗措施不应影响迅速转送病人到医院。
3.监护和一般治疗
(1)加强监护
本病早期易发生心律失常,且心率、血压也不稳定,应尽早开始行心电和血压监测,必要时还应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注意观察神志、呼吸、出入量、出汗和末梢循环情况,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肌酶,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提供客观依据。监护的意义是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但注意要保证病人安静和休息。一般心电、血压监测时间为3~5天,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和休克者则可根据病情监测时间相应延长。
(2)活动和饮食
患者应在冠心病监护室里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治疗照顾AMI的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注意病人意识变化,宁静、设备完善的环境,亲切周到的解释,有助于减轻AMI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压力。
第1周完全卧床休息,加强护理。病人进食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少产气者为宜,限制钠的摄入量,要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时不宜用力,如便秘可给予缓泻剂。第2周可在床上坐起,逐渐离床,在床旁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近年来多主张早期活动,因为它可解除患者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减少梗死后的并发症,有利于后期心功能的恢复。发达国家AMI病人多在1周后出院,我国的住院期略长,一般为2~4周,如病重或有并发症,应适当延长卧床及住院时间。
2.急性心肌梗死考试试题 篇二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 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1]。急性心肌梗死是循环系统最常见的危重病之一, 一旦发病, 患者心理变化复杂, 思想负担重, 可直接影响治疗和康复, 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对提高治疗率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患者中男24例, 女11例, 年龄34岁~78岁, 平均年龄61.5岁。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均存在不良情绪, 其中紧张恐惧心理18例, 占51.5%;焦虑忧愁心理9例, 占25.7%;悲观失望心理6例, 占17.1%;满不在乎心理2例, 占5.7%。
2 常见心理问题
2.1 紧张恐惧心理患者因剧烈疼痛而有濒死感[2], 加之
各种检查、治疗、仪器和管路、线路的使用, 急性期进入监护病房后, 环境陌生, 禁止探视, 患者会感到孤独, 从而加剧了紧张、恐惧。
2.2 焦虑忧愁心理绝对卧床休息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会
引起一部分患者焦虑暴躁, 有一部分患者担心疾病会影响今后的生活, 担心出院后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还有一部分患者家庭困难, 为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而忧虑。
2.3 悲观失望的心理一部分患者担心今后生活不能自
理, 自觉已成为废人, 对治疗不抱任何希望;还有一部分患者年龄较大, 因子女不孝产生悲观心理。
2.4 满不在乎的心理有此心理的患者大多身体症状较
轻, 对急性心肌梗死缺乏认识, 认为只要身体症状缓解, 疾病就痊愈了, 不配合治疗。
3 护理措施
3.1 尽快消除患者陌生感, 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病区要安静、安全、清洁舒适, 避免不良刺激。
3.2 提高护士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着装整洁端庄, 抢救
时做到分秒必争, 有条不紊, 忙而不乱, 回答患者提问时要做到耐心、细心, 以娴熟的技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体贴的语言赢得患者的信任。
3.3 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合理安排饮食与休息, 在
不违背治疗原则的基础上, 尽量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 在生活上体贴患者, 视患者为亲人。
3.4 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 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和护理
计划, 同时说明各种仪器设备的用途、作用, 让患者认识到我们是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 有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和监护设备, 对疾病的治愈充满信心。
3.5 合理探视, 做好家属工作, 及时与家属沟通患者病
情, 取得家属的合作与理解, 尽量避免家属带负面情绪探视, 避免患者受到刺激。
3.6 安慰患者, 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 告知患者当焦虑不
安、愤怒和激动时常有心率、心律的改变[3], 强调治疗的正面效果,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4 结果
35例患者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后, 26例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7例得到改善, 2例无效。
5 讨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实施心理干预, 不仅可以稳定情绪, 提高治愈率, 促进康复, 同时还能增加医患、护患的沟通, 明显改善医患、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状, 出现心情低落、焦虑、自闭、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现象, 导致患者术后恢复不良[2], 生活质量降低。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医务工作者应重点关注患者自身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等对患者康复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本文对整体护理干预在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探讨了其对患者术前、术后的负面情绪和自我形象概念认知的改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妇产科2010年9月—2012年5月收治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38例, 其中子宫肌瘤83例, 顽固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2例, 子宫腺肌症33例。随机分为2组, 试验组69例, 年龄33岁~54岁, 平均年龄41岁;对照组69例, 年龄32岁~57岁, 平均年龄40岁, 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138例患者在入院时及手术20 d各填写1次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术后对自我概念的认知、适应程度。调查时间为20 min, 结束后回收调查表, 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干预方法 (1) 建立良好、互信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 责任护士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相关情况, 为进一步的沟通与护理工作做好基础。 (2) 做好手术的知情通知:责任护士应在手术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相关情况, 以及需要患者和家属的配合事宜, 使患者在术前对手术
参考文献
[1]刘志红.从护患关系转变激发患者的参与意识[J].中华医疗卫生, 2003, 1 (3) :24.
[2]冯正仪, 王蓓玲, 陈淑英, 等.内科护理学 (2)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2-93.
3.急性心肌梗死考试试题 篇三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26-02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脏功能受损,左心排出不能满足机体代谢及血液循环需要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1]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大面积心肌梗塞心衰的发生率更高,[2]也是心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正确的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
1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遵循下列原则
尽早开通梗塞相关血管,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坏死面积,保护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3]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是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原因为:
1.1 左室大面积坏死、梗死,左室顺应性下降与心肌收缩力降低导致左房压力上升。
1.2 右心室梗死的表现 ①漂浮导管的检查,测肺毛细血管楔压、热稀释法测心排血量或心脏指数、肺毛细血管楔压可以间接估计左室充盈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和热稀释法测心排血量可作为收缩功能;②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以左心衰竭为主;③胸部X线显示由肺泡水肿与肺间质引起双肺上叶肺静脉充血,严重时肺门云雾状阴影向外扩展。
1.3 小部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
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以灵敏的观察力充分评估病人有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杜绝不应发生的任何问题,最大限度地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减轻病人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为病人的康复做出最大的努力。[4]
2 基础护理
2.1 体位 严格卧床休息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增加肺活量以利呼吸,使痰较易咯出。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积极纠正缺氧是治疗的首要环节。及时协助病人咳嗽、排痰,并观察记录病人的咳嗽情况及痰液的性质、量。[5]
2.2.1 鼻导管给氧 可用单侧或双侧鼻导管持续高流量给氧(5-6L/分)。鼻导管插入深度以8-10cm为宜,并要求患者闭口呼吸,否则很难提高肺泡氧分压。若用单侧鼻导管吸氧,一般8-12小时后应换另一侧。
2.2.2 面罩吸氧 普通面罩给氧气时,吸入氧的浓度与鼻导管法相似。
2.2.3 加压给氧 对神志不清严重缺氧的患者应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2.2.4 酒精湿化吸氧,降低泡沫表面张力以使泡沫破裂,亦是改善通气和保证供氧的重要措施。经鼻导管给氧时,可将氧气通过含20-25%酒精的湿化瓶,与氧一起吸入呼吸道。初始流量2-3L/分,待患者适应后可增至5-6L/分,间断吸入。20%酒精经超声雾化吸入,可吸20分钟,停20分钟。酒精与氧气混合后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故应注意远离火炉、油炉和电炉,禁止吸烟。酒精对肺泡及支气管粘膜有一定刺激性,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宜间断应用。
2.2.5 必要时查血气分析,及时调整用氧浓度及方法。
3 病情观察
3.1 及时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准确记录患者意识、体温、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及有创血压的监测。
3.2 观察呼吸困难的程度,包括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鼻翼动、三凹征、痰鸣音以及口唇紫绀的程度。
3.3 循环系统除观察心率外,还应注意心律是否规则、心音是否有力和末梢循环等情况,包括面色、肢端温度和颜色。[1]
3.4 准确记录尿量,对病情变化进行正确的判断。
4 用药观察
4.1 镇静剂 首选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更小剂量,除镇静作用外,亦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负荷,使呼吸减慢,改善通气功能和降低耗氧量。
4.2 利尿剂 宜选用速效强效利尿剂,以减少血容量,缓解肺循环的淤血症状。首选速尿或泽通静脉注射。速尿静脉注射还有扩张周围静脉作用,降低心脏前负荷。注意准确记录尿量,防止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4.3 血管扩张剂 通过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前和/或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常用制剂有硝普钠、硝酸甘油等,使用输液泵控制液体滴数并严密观察患者血压波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4.4 平喘药物 氨茶碱0.5G稀释缓慢静滴或喘定0.25G稀释中缓慢静推,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
4.5 激素类的应用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納50-100MG稀释后静推或甲强龙40-80MG稀释后静推,注意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
4.6 洋地黄类制剂 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禁用。
4.7 IABP的治疗护理 使用IABP治疗心力衰竭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能量消耗并能促进梗死或缺血区的侧支循环的形成。在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血栓、气栓的形成,出血,感染、血小板减少、主动脉破裂、下肢血栓形成等。严格掌握停机、拔管指证。
5 心理护理
5.1 首先应稳定病人的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主动积极配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在尽力终止病人不断加剧的紧张情绪和疾病痛苦的基础上,再配以适当的语言安慰,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5.2 其次在合适的情况下,应向患者家属做好必要的病情介绍,讲明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稳定家属情绪,使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并影响、感染患者的情绪,使救治顺利进行。
5.3 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言谈举止得体、大方,仪表的整洁、端庄,首先会在心理上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印象,再加上扎实的基本功,执行医嘱的准确无误,技術操作的熟练利落,就会让患者看到自己康复的希望,在安全感中很快进入被救治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6]
6 体 会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均要进入CCU进行监护并且立即抢救,根据病情进入抢救流程。经过精心的救治和护理,大多数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均能度过急性期,好转出院。然而有少部分严重心力衰竭病人,并发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救治无效而死亡。[5]
参考文献
[1] 连莲淑,章安安.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2,24,(1).
[2] 焦永凯.急性大面积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的治疗[J].实用医技杂志,2004.10,11(10)上半月版.
[3] 张长群.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9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06,5(6).
[4] 张金英,穆希珍.心肌梗塞发生心力衰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工企医刊,2003,16(5).
[5] 周慧敏.32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抢救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4):1276-1278.
4.急性心肌梗死考试试题 篇四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所选60例病例均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组例数均为30例,循证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以及心律失常再发生率。结果:和常规组相比较,循证组患者满意度度评分和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比较高,住院时间短,同时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低,2组数据比较差异大(P均<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不仅可预防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再次发生,强化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同时还可提高其满意度,加快其康复的速度。
关键词循证护理论文
循证护理是指在护理中有计划的把患者愿望与临床经验结合在一起,以此获取相应的依据实施护理服务[1。2]。本次研究择取9月至6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了循证护理,所获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60例病例均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关于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标准[3],入院诊治时间为209月至206月,所有患者和其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积极参与本研究。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各组例数均为30例。常规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45~76岁,平均(56.38±1.2)岁;循证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56.41±1.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好。1.2方法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如对症支持、健康指导及心理干预等。循证组应用循证护理,如下:1)构建循证护理小组,加强小组成员循证护理要点和操作等的培训,查阅相关文献,评估患者情况,了解其所需,结合本院患者实际情况和患者护理需求提出问题,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2)循证护理干预实施:安排社会经验丰富、高专业素质以及强沟通能力的护士实施健康宣教,介绍治疗目的、所需费用、配合事项以及治疗效果等,强调治疗方案所具优势,消除顾虑;告诉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的影响,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经微笑或者点头等一些非语言方式来表达理解或者同情,借助于解释、情绪转移、保证以及鼓励等方式实施心理干预,消除患者心理所存不适感;可介绍成功案例,强化患者治疗信心,告诉患者家属对患者多予以关爱,合理放宽探视,获得社会支持;实施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后鼓励其尽下床活动,观察桡动脉搏动、肢体皮肤温度、血压以及患者面色等,术后利用弹性绷带对伤口进行包扎,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增强患者舒适度;加强心律失常高发时段的巡视,做好记录,若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师,协助其处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1.3观察指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以及心律失常再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7.0软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比较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循证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及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循证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为3.3%(1/30),常规组为20.0%(6/30),通过比较检验(χ2=5.26,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易威胁到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常采取介入治疗,多数患者存在负性心理,再加上长期卧床,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循证护理是把临床经验和科研结论有机结合,根据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以使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以及规范化,防止护理服务的盲目性[5,6]。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深化其对健康知识的了解,预防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再次发生,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曹宏霞,王霞,杨秀兰,等.循证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术中常见问题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7(15):53-56.
[2]布威海丽且姆买买提,王小梅.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6):209-209.
[3]刘晓敏,房立丽,于大利,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9):211-212.
[4]谭贤红,吴春平.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5,5(12):345-346.
[5]何爱萍.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循证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19(19):150-151,153.
5.急性心肌梗塞怎样正确急救? 篇五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分支堵塞,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的病症。
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发病时有剧烈而持久的性质类似心绞痛的前胸痛、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症状,服用硝酸甘油无效,可产生严重后果。心电图和血清酶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发病后应立即进行监护救治。
心肌梗塞的预防应首先坚持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又叫病因预防,是预防冠心病发生的根本预防措施,是对没有发生冠心病的人群,针对形成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采取干预措施而进行的预防。 一级预防必须从幼年开始,其预防内容包括: ①控制血压。
②合理饮食结构及热量摄入,避免超重。防治高血脂症,降低人群血脂水平。 ③戒烟。
④积极治疗糖尿病。
⑤饮用硬水。软水地区需补钙、镁。 ⑥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及过分激动。
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人可根据自己本人的特点选择一至两项有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坚持长期锻炼下去。
二级预防指已患有冠心病者,控制其发展和防止并发症,使其更好地康复。二级预防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只有做到三早才能使冠心病后遗症减到最小程度。一级预防的所有措施,对于二级预防都十分重要。同时应避免冠心病发作的诱因,如饱餐、大量饮酒、过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突然的寒冷刺激等,并定期接受预防性体格检查。在上述方法效果不满意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副作用小的扩冠脉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以防止冠心病的发作与发展。一旦有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如严重的心绞痛,应严格卧床休息,立即用扩冠药物,最好就地治疗,待情况相对稳定后再送往医院。这样可以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长期小剂量服用阿斯匹林,能有效地防止血小板凝聚状态,从而预防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禁止搬过重的物品 对于有发生心肌梗塞危险性的人群,应禁止搬抬重物。搬抬重物时必然要弯腰屏气。
⑵精神放松,愉快生活,保持心境平和,对任何事物要能泰然处之,加强个人修养,正确对待生活、工作中的矛盾。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但应避免竞争激烈的比赛,即使比赛也应以锻炼身体,增加乐趣为目的,不以输赢论高低。
⑶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 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高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流向体表,可能造成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较严重的病人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洗澡。
⑷注意气候变化 持续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诱因之一。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扩冠脉药物进行保护。
⑸冠心病病人日常生活中各种保护措施非常重要,同时还要懂得和识别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并给予及时处理
4.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处理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十分危急、病死率极高的病症。一但发病,急救处理是否及时和妥当,对急性心肌梗塞转归十分重要。急救处理的第一步就是现场应急处理,这往往比医院急救还要重要。那么,急性心肌梗塞院外处理怎么进行呢?凡是疑有急性心肌梗塞者,应就地休息,争分夺秒抢救,切忌让病人行走或搬动病人,立即平卧或半卧位,绝对休息,有条件者可高流量吸氧,含服硝酸甘油,及时与急救站和附近医院联系。就地抢救时应做到下列几项
(1)镇静、止痛、稳定病人情绪,保证病人安静休息(2)吸氧
(3)含硝酸甘油,如有条件,可静脉给硝酸甘油。
(4)抗休克或预防休克,静脉滴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5)充分利用条件进行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应及时处理。心动过缓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1毫克;有室性早搏者,可给利多卡因。
经过上述处理后,病人心绞痛得到控制,心率、心律及血压基本稳定,可由专人陪送,乘急救车送往医院,在送往过程中尽量避免过多搬动病人。
养生指南: 一.起居有常:应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宜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二.身心愉快: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诱发心绞痛。应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虑以及过喜。养成养花、养鱼等良好习惯以怡情养性,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饮食调摄:过食油腻、脂肪、糖类,会促进动脉血管壁的胆固醇的沉积,加速动脉硬化,故不宜过食。饮食宜清淡,多食易消化的食物,要有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要少,肥胖病人应控制摄食量,以减轻心脏负担。
四.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梗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烈性酒在禁忌之列。不宜喝浓茶、咖啡。
五.劳逸结合:应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不要劳累过度。走路、上楼梯、骑车宜慢,否则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诱发心绞痛。饱餐后不宜运动。寒冷会使血管收缩,减少心肌供血而产生疼痛,应注意保暖。性生活时处于高度兴奋,血液循环加快,全身需血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则相对不足,极易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故宜严格节制。在心肌梗塞完全恢复后,房事宜控制在每月1~2次。
六.适当休息:心绞痛时最好稍稍躺卧休息一会儿。平时可正常工作,但不宜过度劳累。心肌梗塞诊断明确后,应绝对卧床休息,平卧位。在两周内,病人的一切生活活动均由旁人帮助完成,绝对严禁自己翻身,因翻身会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肌梗塞部位破裂或心跳骤停。宜床上大小便,保持大小便通畅。如无严重并发症,一般卧床2~3周后,可半卧床上,每日3~4次。壹周后如无变化,则可下床坐在椅子上,每日3~4次,每次约半小时,再壹周后,可在卧室内散步。长期卧床对心脏恢复不利,酌情活动是必要的。三个月后可以进行轻便的体力劳动。
七.体育锻炼:运动应根据各人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练功十八法等。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八.积极治疗: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对能加重冠心病病情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必须服药加以控制。九.猝死急救:
猝死突然发生时,应争分夺秒急救,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将病人仰卧在木板或地上,用拳叩击病人左侧胸部二、三下后,捏住病人鼻孔,口对口吹气1次,时间为1秒钟,然后用一手掌跟(另一手重叠在该手上)按压在胸骨下1/3与2/3交界处,两肘伸直,垂直向下按压,然后放松,连续按压5次。再人工呼吸1次,心脏按压5次,如此循环。一般每分钟人工呼吸16~18次,心脏按压80~90次,要抢救到医护人员赶到现场。
症状:
一、梗塞先兆:多数病人于发病前数日可有前驱症状,心电图检查,可显示ST段一时性抬高或降低,T波高大或明显倒置,此时应警惕病人近期内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
二、症状:
(一)疼痛:为此病最突出的症状。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可无疼痛,起病即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
(二)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10.7Kpa(80mmHg),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他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由于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剧烈胸痛引起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此外,有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
(三)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死。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四)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
(五)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引起,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
[检查]
一、心电图。
二、超声心动图。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
四、血液检查
[治疗] 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心肌梗塞范围,及处理并发症防止猝死。
一、监护和一般治疗:
1、监护。
2、休息:卧床休息2周。
3、吸氧。
二、对症处理
6.急性心肌梗死考试试题 篇六
1 临床资料
收集选取我院急诊科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1.56±3.21岁,既往均有心绞痛病史,其中有1例是再发心梗,其余均为首次发作。其中有20例接受了溶栓治疗,有10例接受了急诊导管介入手术,均实现了冠脉再通。通过积极有效地抢救和护理,最后共有66名存活并好转出院,4例抢救无效死亡。
纳入标准:①经过询问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化验等确诊,发病时间≤2天。②排除既往有心肌炎和心律失常等器质性疾病。③无严重的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衰竭。
2 抢救措施
2.1 院前处理
一旦发现,应立即就地抢救,可予平卧位镇静,口服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mg,静脉注射利多可因50~100mg,并尽快送往医院[2]。
2.2 急性期处理
2.2.1 休息
发病后三天之内要绝对卧床,不能下床活动,以免因活动量增加而再次诱发心梗或心脏破裂,或由于体位变动而发生血压变动造成心脏负荷增加引发心衰。发病最初一周之内饮食主要以柔软、易消化为宜,适当多吃含纤维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以免发生便秘,再次诱发心梗。若发生便秘,应及时应用一些通便药物,保证大便通畅。
2.2.2 吸氧
可用鼻导管或面罩持续高流量吸氧4-61/min,一般持续吸入2~3天,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2.2.3 止痛
可以选用以下药物尽快解除疼痛:①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或吗啡5-10 mg皮下注射,必要时1-2小时之内再注射一次,以后每4-6小时可重复注射,但同时需注意对呼吸功能的抑制。②痛较轻者可用可待因或罂粟碱0.03-0.06g肌内注射或口服。③或再试用硝酸甘油0.03mg或硝酸异山梨酯5-10mg舌下含用或静脉注射,要注意心率增快和血压降低。
2.2.3再灌注心肌
主要包括介入治疗、溶栓疗法、紧急主动脉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但要注意再灌注心肌损伤。常表现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各种快速、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可出现,应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但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的机会较少,最常见的为一过性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对此不必行特殊处理。
2.2.4 消除心律失常
①当出现心室颤动或持续多形性室速时,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或同步直流电复律。②一旦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每5-10min重复一次。③若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可用胺碘酮治疗。
3 护理措施
3.1 心电监护:
发病后应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应用无创伤心功能测定,必要时漂浮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3.2建立液路:
一旦发生急性心梗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通畅。为后期应用各种药物提供方便,以免后期因心源性休克难以建立液路影响下一步治疗。
3.3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由于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患者常常会有一种濒死感,严重时可影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此时,医护人员应派专人守护,适当安慰病人,尽最大可能消除病人紧张情绪,缓解焦虑,保持平和的心态。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身心疾病,病情的发展速度和恢复程度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与患者的心理有很大关系。这种身心疾病来说对于病人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焦虑多疑心理,以及悲观、消极、绝望心理,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也许心理护理作用有时候超过药物的作用[3]。因此,在进行该类病人的护理时,一定要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尽可能打消患者存在的心理顾虑,消除其消极情绪,帮助心肌梗死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愉快平静的心情。在此需要特殊提出的是,关于心理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加深业务学习,另外需提高自身修养,自觉培养对患者的耐心和细心。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丰富的本专业和心理专业知识,做到正确合理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争取患者的理解和信任,有利于后期的治疗工作顺利进行。
3.4、溶栓治疗的护理:
溶栓是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成功率较高,风险相对较小。临床中,溶栓前应常规检查患者血常规、凝血时间、心肌酶谱,D-二聚体,对于本组患者中无溶栓禁忌症的20例患者,采用尿激酶180万单位加入100ml生理盐水,半小时内输完,用输液泵严格控制滴速,密切观察有无出血、胸痛、心肌酶谱、心电图及心律的变化[3]。
4 结果
本组病例共70例患者,其中有20例无溶栓禁忌症,经家属知情同意之后接受溶栓治疗,有10例接受了急诊导管介入手术,均实现了冠脉再通。通过积极有效地抢救和护理,最后共有66名存活并好转出院,4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中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7.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体会 篇七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和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我院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经过及时的救治,10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179例患者采用静脉溶栓,其中143例患者符合冠脉再通指标,无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积极进行基础治疗的时候,争取尽早溶栓治疗,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急救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075-01
为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现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月期间我院救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例患者中男127例,女73例;年龄36~75岁,平均58岁;合并有冠心病者124例,糖尿病者41例,高血压者106例,其它疾病21例。心电图显示梗死部位下壁98例,前间壁35例,前壁30例,广泛前壁20例,广泛前壁并高侧壁10例,右室梗死7例;Ⅲ度房传导阻滞39例,室颤11例,低血压45例,心源性休克27例,急性肺水肿13例。主要临床表现:胸前区或胸骨后疼痛,本组有191例。
1.2冠状动脉再通指标冠状动脉再通指标参照国内相关文献[1],①在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胸痛迅速缓解或消失;②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ST段抬高最显著的导联迅速回降大于50%,或抬高的ST段在30分钟前后比较回降>50%;③2小时内出现灌注心律失常;④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突然升高,峰值提前至16小时内。具备2项或2项以上判断为再通,仅①、③不能判断为再通。
1.3急救治疗措施
1.3.1家庭急救家属要保持镇定,帮助患者就地平卧,让患者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6mg或口服速效救心丸10粒,对于有条件的家庭给患者吸氧。不要来回搬运患者,让患者绝对休息,减少心肌工作量,减轻心肌缺氧程度。及时拨打医院急救电话,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
1.3.2基础急救措施①询问病史的同时急查心电图,了解心肌梗死的部位和程度;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应用硝酸盐类和止痛药物;③持续低流量吸氧,严格进行心电监护和监测生命体征;④患者如果出现呕吐,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和误吸现象发生;⑤根据患者症状,可以就地溶栓治疗,也可溶栓治疗的同时运送医院,如果条件具备可以采用介入治疗。
1.3.3并发症的处理①对于出现烦躁不安的患者,及时给予镇静和镇痛治疗,如安定10mg肌注,吗啡5mg皮下肌注或静注,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等变化;②如果出现频发室早,及时给予利多卡因50mg缓慢静注,然后用200mg利多卡因加入250ml5%葡萄糖中静滴维持;③对于出现心源性休克者给予多巴胺每分钟10μg/kg静滴,严密观察血压变化,随时调节输液速度;④对于出现室颤或心跳骤停者,及时给予除颤、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
2结果
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及时的救治,10例(5.00%)患者死于心力衰竭;179例患者采用静脉溶栓,其中143例(79.89%)患者符合冠脉再通指标,无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3讨论
3.1普及家庭急救知识医院及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应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让社会成员了解危重症的基本知识,学会简单救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患者赢得时间。
3.2早期诊断是关键时间就是生命,早期正确诊断可以为患者正确治疗赢得时间,因为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尽快使冠状动脉开通和血运重建[2],可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改善心肌的功能。当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有时心肌急性梗死发生的部位和面积不通,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相对困难。如果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应高度警惕:①患者原有高血压,突然不明原因降低者;②患者原有冠心病,突然不明原因心律异常;③患者突发胸闷、气短、休克等;④患者胸部或上腹部不明原因持续不适。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其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坏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心肌再灌注,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所以溶栓是治疗的关键。总之,一旦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确立,立即给予基础急救,如无溶栓禁忌症,应及时给予溶栓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张洪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体会[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5(4):296.
[2]池洪伟,李凤华.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9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21(11):679.
8.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篇八
6、治疗心力衰竭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宜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右室梗塞慎用利尿剂。
7、其他治疗
(1)促进心肌代谢药物,Vitc,辅酶A,细胞色素C,VitB6等。
(2)极化液疗法,氯化钾,insulin,葡萄糖配成,促进心肌摄取和代谢葡萄糖。
(3)右旋糖酐40或淀粉代血浆
(4)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前壁心梗伴交感神经亢进,可防止梗阻范围扩大。
(5)抗凝疗法,华法令等,同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8、恢复期处理恢复后,进行康复治疗,逐步作适当的体育锻炼。
9、并发症的处理
①栓塞:溶解血栓,抗凝
②心室壁瘤:手术切除或同时作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③心脏破裂和乳头肌功能失调:手术治疗。
④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10、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处理
①低血压无左心衰时宜扩张血容量,无效时用正性肌力药。
②不宜用利尿剂
9.急性心肌梗死考试试题 篇九
胸痹心痛病诊疗方案
(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胸痹心痛病,乃由于心脉挛急、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膻中穴位处或左胸膺部疼痛不适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常由劳累、情绪波动、饱餐等因素诱发。胸痹心痛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冠心病范畴,包括胸痹心痛与胸痹真心痛,其中胸痹心痛相当于稳定性心绞痛,胸痹真心痛相当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稳定型心绞痛:指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包括初发型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是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反映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和坏死一系列特征性心电图演变及血清心肌酶和心肌结构蛋白的变化。
一、病名:
1、中医病名:胸痹心痛病
2、西医病名: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0年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和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
(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3-胸痹心痛病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4)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可辅助诊断。根据病情可做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
(5)必要时行冠脉CT、心肌核素显像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西医诊断
参照我国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梗诊断和治疗指南》。
三、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胸痹心痛(稳定型心绞痛)(1)气虚血瘀
主症: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人参10g(或党参30g)、黄芪3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5g、赤芍15g、当归10g、生地10g、桂枝6g、甘草5g。成药:通心络4片 tid(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主症: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合冠心Ⅱ号方加减: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3-胸痹心痛病
人参10g(或党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芪30g、丹参30g、赤芍15g、川芎15g、红花10g、降香3g 成药:生脉饮合复方丹参滴丸(3)痰阻血瘀
主症: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治法:通阳泄浊,活血化瘀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瓜蒌30g、薤白10g、半夏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5g、赤芍15g、当归10g、丹参15g。
偏痰热互结,心脉瘀阻者,当治以清热化痰,活血通络,主方以黄连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或冠心Ⅱ号方加减。
成药:本院制剂丹赤活血胶囊(原冠心通脉胶囊),4粒,Tid(4)气滞血瘀
主症: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2g、赤芍10g、当归15g、柴胡8g、牛膝10g、枳壳10g、地龙8g。
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或复方丹参滴丸(5)热毒血瘀型
主症: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干口苦,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3-胸痹心痛病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清热活血汤加减:
丹参30g、赤芍15g、川芎15g、红花10g、降香6g、毛冬青30g、黄芩10g、连翘15g、大黄6g、瓜蒌30g。
2.胸痹真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痰瘀热痹阻心脉型
主症:胸痛胸闷,持续不解,汗出,心悸,气短乏力,舌苔黄腻,脉弦数。治法:益气活血,化痰清热,通脉止痛
方药:通脉健心汤(康广山主任医师经验方)加减: 人参10g、黄芪30g、半夏10g、瓜蒌20g、枳实10g、丹参15g、赤芍15g、川芎15g、毛冬青30g、茯苓15g、元胡10g、山楂10g、黄连6g 连翘15g、砂仁6g。
加减法:无热象者去黄连、连翘、毛冬青;心肾阳虚者见四肢不温,冷汗出,舌淡胖去黄连、连翘、毛冬青,加制附子、桂枝、淫羊藿;心阴虚者见心中烦热,舌红,苔剥,脉细数加麦冬、生地、玉竹;肝气郁结见胸闷善太息,心烦易怒加柴胡、香附、栀子;大便不通加大黄、郁李仁。
本院制剂:通脉健心丸(康广山主任医师经验方),6g,Tid; 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型
胸痛胸闷持续不解,胸闷如窒,心痛彻背至肩臂,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散结,通脉止痛
方药:冠心通脉汤(康广山主任医师经验方)加减: 毛冬青30g 丹参10g 川芎10g 赤芍10g 三七2g、山楂10g、瓜蒌15g、法半夏10g、薤白10g、砂仁10g、枳壳10g、檀香3g
心阴虚者加麦冬、生地、玉竹;肝气郁结加柴胡、香附、厚朴;大便不通加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3-胸痹心痛病
大黄、郁李仁。
成药:本院制剂丹赤活血胶囊(原冠心通脉胶囊)(康广山主任医师经验方),4粒,Tid
(二)辨证使用中成药
根据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可酌情选用以下中成药:
1.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20-40ml+5%GS(或0.9%NS)250ml,静滴,QD。适用于中医证属气阴两虚型患者。
2.参附注射液20-40ml+5%GS(或0.9%NS)250ml,静滴,QD。适用于中医证属气阳虚患者。
3.黄芪注射液20-40ml+5%GS(或0.9%NS)250ml,静滴,QD。适用于中医证属气虚患者。
4.丹参注射液20ml+5%GS(或0.9%NS)250ml,静滴,QD。适用于心血瘀阻患者。
5.生脉饮口服液,10ml,tid。适用于气阴虚患者。
6.麝香保心丸,2粒,tid;或复方丹参滴丸,10粒,tid;或速效救心丸,5~10粒,tid;或冠心丹参胶囊,3粒,tid。适用于心血瘀阻患者。
7.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可立即口服或舌下含化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或复方丹参滴丸等。
(三)中医特色疗法
1、针灸治疗:体针、耳针。
2、穴位贴敷:选择膻中、心俞、内关等。
3、其他适宜疗法:如足浴等。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3-胸痹心痛病
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心绞痛、心电图疗效评定。疗效评定主要项目为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程度及心电图。
(1)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 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 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2)心电图疗效评价
显效:静息性缺血性ST段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
有效:缺血性ST段回升达0.05mv以上,但未恢复到正常,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
无效:缺血性ST段不变;
加重:心电图表现恶化(缺血性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25%以上,或直立T波变为平坦,或平坦T波变为倒置,以及出现异位心律)。
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积分法判定中医证候疗效:
疗效指数(n)=(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7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证候积分减少<0。
(二)评价方法 1.临床症状的评价
发作期采用心绞痛症状计分表进行观察和比较;
缓解期采用心绞痛症状计分表、中医症状计分表、血瘀证侯积分表进行观察和比较。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3-胸痹心痛病
2.生存质量评价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进行评价。3.远期疗效评定
远期疗效通过随访方式评定心血管终点事件,如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需要进行血运重建术(包括冠脉搭桥术)、因不稳定心绞痛或TIA住院等。
五、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
(一)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1.对未作血运重建的患者,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国情,我国大部分冠心病患者未能进行“血运重建”。中医自古以来没有“血运重建”的概念,因此,对该类患者,如何进一步缓解症状、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是中医努力的方向。
2.对已作“血运重建”患者,如何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及支架内再狭窄是中医面临的崭新课题,正如古代医家所云:“古方新病不相宜”,如何发挥中医传统医药的优势,在新时代解决新病种的难题,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缺乏中医临床循证医学证据。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中医药治疗方案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循证医学研究,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二)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
1.目前普遍认为中医治疗最大的优势主要在于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因此,我们认为应从这方面着手。由于上述中医治疗的作用只是经验性的认识,或只有小样本的研究资料。因此,我们觉得应当大力发掘和提高,提高大样本的随访调查研究证实中医的上述作用优势。
2.对于血运重建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新问题,我科一直以来研究热毒血瘀病机致病学说,抓住“瘀、(热)毒”两大基本病机,结合国内研究较多的治疗方法予以清热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3-胸痹心痛病
死,以期达到抗炎抗栓、稳定斑块、减少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等效果。临床初步实践证明,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也成为我科研究冠心病防治方法的主要突破方向。
【急性心肌梗死考试试题】推荐阅读:
急性心肌梗死个案护理09-02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心得07-14
心肌病09-13
小讲课 急性阑尾炎10-28
急性脑梗塞溶栓的护理09-18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护理11-25
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的护理心得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