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的利弊分析

2024-07-05

大学生创业的利弊分析(精选8篇)

1.大学生创业的利弊分析 篇一

谈大学生自主创业利弊

罗碧漪

一、大学生创业的原因

有一份关于大学生创业目的调查报告显示(为多项选择),自身发展需要实现人生价值占52.0%,积累经验,为以后工作作准备占46.1%,就业压力、为了赚钱和生存占41.4%,而受传媒影响、英雄崇拜占23.7%

1、发展需要,实现人生价值

当今的社会是多元发展的,允许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的多元化、灵活化更加明显。当代大学生渴望通过创立自己的事业来成就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用一个大学生的话讲就是:“希望有一番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一辈子给别人打工。”应该说这代表了一部分大学生的真实想法。

2、积累经验,为以后工作作准备

大学生创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认为选择创业是为了以后步入社会积累经验,“不过于注重创业的结果是好是坏,只为在创业的过程中锻炼自我,积累经验”,有点交学费上社会实践课的意味。

3、压力,为了赚钱和生存

如果为自己的发展而选择创业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的话,那么由于就业压力而选择创业的心理多少带有点无奈的味道。大学生承认选择创业是为了避开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随着扩招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接下去每一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都创历史新高,而待业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目前在校的这批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将遭遇更加严峻的就业困难。同时,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或者灵活就业为处于困惑中的大学生点亮了一盏灯,指明了新的人生发展方向。

4、影响、英雄崇拜

现在的社会到处宣传创业英雄、成功企业人士、杰出人物等,整个社会上上下下被一种浓重的崇拜成功者、模仿成功者的氛围所笼罩。而这其中媒体的作用是最明显的。大学生由于受传媒影响而产生崇拜英雄的心理也很普遍。23.7%的人表示创业是希望有一天能成为像比尔·盖次、张朝阳那样的创业英雄。

二、创业的现状

在校大学生创业“想法多,实践少”。多数大学生都会考虑创业,但始终没有付诸实践。大学生满怀激情想出各种创业的点子,但在实践前,有一大部分人已经把创业梦想放弃了。调查发现,有74.5%表示会考虑创业,只有18.5%的同学明确表明没有创业的打算。想创业的人虽多,但是真正将想法落实于实践、投资自己梦想的人却很少,在调查的同学中已经创业或者曾经创业的人占5.2%。而已经成功创业的不足1.6%。

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理性程度不高。约占一半的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的认识还不是很理性,不能很好的处理学业与创业、经营与管理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学业落下或经营不善。

生对于创业领域的选择与创业方向的选择依据。在谈及大学生根据什么来考虑自己的创业方向时,市场需求被排在首位,其次是自己的兴趣为,1/3的大学生选择了对某一行业的熟悉程度这一选项,而依据自己专业选择创业方向的仅占小部分。创业方向和方式的选择上大学生还是比较明智和谨慎的。

三、创业的优势

1、学习创造优势

通过课堂学习能拥有一门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将受益无穷。学习和思考很重要,你准备创业的话要学很多东西,商业计划书写作,公司管理,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从近几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很多用人单位选人重才更重德, 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成了首选目标。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等方面。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贮备。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更是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当前,在社会就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学生一味地指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就业位置已不太现实,社会迫切需要有一大批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学识自主创业,也为他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位置。

2、有自身优势

大学生具备自觉性、坚毅性、果断性、自制力、勇敢等品质。即有风险意识,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具备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和遭受挫折时的自我激励能力,以解决创业时内部和外界大量未知风险带来的各种突发问题,并承担巨大的压力,经受失败的考验。

学生有敏锐的商业意识,按照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办事,遵循公平交易原则,遵纪守法,诚实可靠;同时要善于寻找、捕捉和创造商机。中国的市场很大且处于起步阶段,机会很多,能否赢得财富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握商业机会。

学生有务实精神,踏实做事,诚恳待人。只有积极努力、脚踏实地地奋斗,才有可能取得创业效益。有献身精神,有达到目标的自信心、勇气和执著。创业的道路充满坎坷,无论是面对成功还是失败,创业者都必须有执著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有战胜挫折的勇气。有自我实现欲和创新精神。

3、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大学生,只要是自主创业,国家都是有相关的政策扶持的,比如在税收上有优惠甚至减免,而且有些还可以申请创业基金!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有了这一系列的创业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四、创业的益处

1、生可通过创业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

在我们的传统思维里,大学生天天在教室里听课,泡在图书馆里看书才是正道,谓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背定律,说理论,搞考试是一流的,但实际工作能力却相当不如人意。鼓励大学生从事自主创业,不只是为了大学生开拓了致福的门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够使大学生学以致用、积累经验、丰富阅历。

创业有助于大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消化吸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检验认识。我们要把白纸上的黑字变成自己的,不只要读读背背,还要把读过的背过的放到社会中去实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他们,而我们具体的实践也将成为理论知识新鲜血液的来源。创业将赋予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

2、社会就业压力,也能有助降低失业率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不少地方都在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又可以让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有接近50%的本科生对于薪金的期望值仅为1001元—2000元,但有近七成的企业给大学生提供出2001元―4000元的月薪档次,二者产生了明显的错位。另外,就是结构性矛盾,一些专业因为扩招造成就业困难,人才饱和,令到某些专业的学生面临着待业的危机。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个好方法。大学生创业一定程度减少了求职市场上的拥挤情况,其次,大学生创业需要一定的专业人才,有助降低了社会的失业率。

3、社会信息发展,为市场注入新元素

大学生创业的项目通常都是创新,新颖的点子,尤其现在在信息时代的发展,用传统的观念发展企业是行不通的。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等项目会收到大学生创业的青睐,充分适应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市场注入新的元素。

五、创业存在的弊端

大学生创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知识限制。许多创业者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的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二是缺乏经验。大学生有理想与抱负,但“眼高手低”,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能“纸上谈兵”之外,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相关的指示,不懂得如何与生意合作伙伴应酬,更不会应付商业上所需经历的一系列繁琐的手续。三是创新能力薄弱。大学生创业失败者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四是心态问题。创业首先要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大学生接触社会不多,缺少承受失败的勇气。五是资金问题。大学生刚从校园走向社会,毫无资金积累,这是大学生惧怕创业的主要原因。

此,大学生应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努力提高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结合起来,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

六、总结

大学生创业有利有弊,大学生应该权衡轻重,作出正确选择。

1、勿盲目跟风,详细分析,看准时机

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通病——轻信跟随,迷信热门。由于对市场缺乏认识,大学生很可能只盯着那些所谓的热门,对服务业,或技术含量低一点的行业很是不屑,一心想要一鸣惊人,一夜暴富。大学生创业应当更理智,更务实,从盲目走向理性,而单一的创业渠道也要尽量朝多元化发展。大生应该善于分析国家的经济情况,分析目前市场结构,了解市场需求,巧妙运用国家出台的政策,帮助自己创业。千万不能盲目跟风,导致投资失败。

2、要做到学习创业两兼顾,充分做到学以致用

大学生不能因为创业而把学习落下了,学生到了学校,主要目的是要学习知识。有一定知识基础,才能谈创业。大学生创业,要加强市场知识的教育和营销能力的训练。面向市场,推广产品或服务是创业必需的,注重实践环节,加强技能训练。行业知识和市场意识是在实践中锻炼和学习的,增加相应的技能训练比理论灌输更重要。

最后希望所有拥有创业梦想的同学终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2.大学生创业的利弊分析 篇二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

由于近年来各高校扩招,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 导致了求职竞争压力过大, 许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民办大学起步晚, 很多企业对其认可度不高, 并且由于科研条件限制, 民办高校大学生难以参与一些高端层次的创造发明, 这加大了他们提高创业创业层次的难度, 以至于大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都有行业偏向[1]。如何处理好这些自主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是保障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持续活力的根本, 也是提高民办高校大学教育实力的持续动力。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利弊

1. 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优势。就民办高校大学生本身而言, 他们普遍的一些共性将对他们自主创业起到很大的帮助。首先, 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负担低。由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相对于统招大学生而言, 从小在学习成绩上并没有太受瞩目, 所以家庭给予在学业上的压力不重。同时对于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而言, 就业带来对生活的改善可能远远不及他们自主创业。所以, 很多同学可以卸下要找一份好工作, 一份合适工作的心理包袱, 全身心投入到创业项目当中去。同时据调查, 有三分之二的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父母都很支持孩子创业, 并且很多家庭都能够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2]。其次, 民办大学本身比较注重社会实践教育, 很多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一些相关的企业实习, 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大学生也积攒了丰富实践的经验, 以及一些创业相关的理念和资本。而且在找工作过程中, 很多企业更喜欢招过创业经历的学生。这样的经历对他们未来找工作形成一种优势后, 同时也减轻了民办高校大学生找工作的负担, 从而提高对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再次, 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提高民办高校综合实力的有力途径。在学生创业的过程中, 将间接地将很多校外企业的资源拉近到学校。同时, 创业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合作精神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一旦形成自主创业的气氛, 并且一些学生成功的话, 这将给学校带来更大的吸引力, 从而使民办高校能招到更优秀的学生[3]。

2. 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弊端。第一, 假如创业制度把握不好, 容易导致学生急功近利, 从而荒废了学业。在自主创业过程中, 学生肯定需要投入许多时间。假如学校一旦放开创业的话, 很多学生入学后, 学习基础没有打好就去盲目创业, 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荒废学业, 导致挂科难以毕业的现象。第二, 学生创业一般都很缺乏经验, 创业成功概率低, 当遇到问题时候没有人进行指导的话很容易让学生承担很大的风险。而且在经营过程中, 很多学生对于相关的工商法规不清楚, 如果没有指导的话, 甚至可能做出一些违法的操作[4]。第三, 学生比较理想化, 心理年龄不够成熟, 容易对成功的案例进行盲目崇拜而产生一些狂热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容易给父母带来负担, 对自己的心理成长也百害而无一利[5]。

二.如何帮助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遇到的难题

学校既然要支持学生创业, 就必须要对学生创业的行为担负一定的责任。民办高校大学生入校之后, 能直接进行沟通的就是学校, 所以, 学校的指导决策将对学生的自主创业起到很大的帮助。不过, 首先大学生需要对自己本身创业行为进行了解和定位。学校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 并且修完这些课程并通过考核的话, 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可以既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氛围, 也减少了学生自主创业的盲目性。其次, 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另外一个难题就是如何选择自己的创业方向和内容。一些民办学校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的模式, 将一些对创业有兴趣的同学推荐到一些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 让他们在实践过程摸索出一条新的创业的路子, 同时让他们在行业内能积攒一些人脉资源。不过, 民办高校要控制这样实习的时间, 以方耽误学生的学业进展。还有, 就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一些政策上或者法务上的问题时, 学生又无法支付相关的咨询费用, 学校相关部门应及时地进行跟进指导, 以减少学生面对的风险。

民办高校自主创业不仅是解决高校学生就业的方法, 更是对改善对学生的教育模式的新探索。创新是创业的核心动力, 在创业过程中民办高校大学生不仅能学到一些新的知识, 同时更能使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探索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遇到的问题, 是民办高校面对的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

[1]翟晓川, 郑瑞伦.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利弊及其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3:80-83.

[2]董岩.民办高校财经类专业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 2012, 16:164.

[3]韦国鑫.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利弊及其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 2013, 17:176.

[4]张庆领.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1:182-183.

3.女性自主创业利弊的SWOT分析 篇三

摘 要 20世纪60、70年代以后,伴随着中小型企业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兴起,女性创业便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这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女性创业日益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我国的女性创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潮。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对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GEM的女性全员创业活动指数为6.90%,中国女性全员创业活动指数高达l1.16%,高出平均指数4.26%,排在第六位,由此可见,我国女性创业的活跃程度很高。GEM2006年中国报告显示,女性创业在我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随着中国妇女在社会、经济、政治和家庭地位的巨大变化,社会上出现了一个典型现象,即中国女企业家阶层已经出现。目前,中国女企业家约占全国企业家总数的20%,中国女性自主创业的比例比十年前提高了17个百分点,达到21%以上,接近男性的水平。因此,运用SWOT模型,分析中国女性自主创业所存在的主要优劣势,以及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女性创业 优势 劣势 机会 威胁

一、女性自主创业的动态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所谓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以下就是女性自主创业利弊的SWOT分析。

(一)女性自主创业的内部优势

1.在零售业、服务业等行业,女性创业企业具有很强的优势。在服务业和房地产等新兴行业,女性的创业优势明显。受性别的影响,女性创业多偏好于中小型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创业成本相对较低,成功率相对较高。另外,受创业动机的影响,女性和男性一样希望成功,但女性具有成就满足感,这导致女企业家不太会进一步开拓自我,她们的企业比较平稳。Schrieir和Schwartz(舒瓦茨)认为除了在行业选择上有差异之外,女性创业家与男性创业家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

2.女性自主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 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要素。创业意识集中表现了创业素质 中的社会性质,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力度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随着时代的变化,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对社会的认识逐渐增多,创业意识也逐渐增强。许多高学历的女性特别是女大学生冲破了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克服性格刻板印象,认识到自主创业的重要性。

(二)女性自主创业的内部劣势

1.我国女性社会资本网络规模相对狭小。在GEM的研究框架中,女性创业动机被分为明显的两大类,一类是机会型创业(Opportunity Entrepreneurship,OE),生存型创业(Necessity Entrepreneurship,NE),其中机会型创业是指为了利用发现的机会,生存型创业是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就业选择。社会学家布迪厄(Bourdieu,1980)认为社会资本是资本的三种基本形态之一,是一种通过对“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

20世纪90年代以后,普特南(Putnam,1993)、科尔曼(Coleman,1988)、波茨(Portes,1995)等人将社会资本的概念和分析方法进一步完善。普遍认为女性创业是社会创业团体中非常活跃的群体,但是由于对女性传统角色的定位长期以来社会性别分工制度的影响,女性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相对很少。一方面,我国女性社会资本网络规模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女性的社会关系网络同质性较高。

2.女性自主创业能力不足。创业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创业的成败与否。每个创业者面临的是整个市场的竞争者,要将自己的产品推广到市场上去,创造利润,女性创业者必须要有很强的创业能力。但是,由于社会对女性性别的刻板印象,女性创业者往往要面临比普通创业者更多的多的风险和压力。特别是在融资等方面,女性明显的表现出信心不足,缺乏创造力等。

(三)女性自主创业的外部机会

1.国家政策支持。随着我国女性创业人数的增多,非正规就业政策和小额信贷政策已经在地方相继出台,将弱势女性创业、扶贫和加强社会保障很好地结合起来。

2.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2008年的经济危机给世界造成重大影响,中国失业率达14.2%。厉以宁教授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可能处于一个拐点,许多岗位百废待兴。金融危机为女性就业带来了困难,同时也为女性创业带来了机遇。许多大型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破产倒闭,但是女性创业者多偏好的小型企业在低成本的运营下大多能够生存并发展壮大。

(四)女性自主创业的外部威胁

1.女性自主创业风险大。在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下,女性创业能力受到普遍的质疑。调查显示,无论是下岗女性还是知识分子女性承担的家务都比男性多,这就或多或少给女性创业带来负担,部分女性在创业过程中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干扰,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因此,女性所面临的创业风险很大。

2.金融危机带来的威胁。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金融危机为女性创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女性创业者带来了挑战。受危机的影响,男性也同样面临着高失业率,女性创业市场也面临着来自整个市场的竞争。

二、女性自主创业的战略矩阵分析

(一)选择SO战略(增长型战略)的女性创业者多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类型,这类企业家所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比例占到89%,并且在这类行业中,女性比男性企业家的盈利水平高出7.8个百分点。在女性创业过程中,筹措资金和项目的选择是影响女性创业的重要原因。女性创业者面临的困难排在首位的是创业项目的选择,其次是筹措资金。再加上市场竞争不规范,也使女性创业难度加大。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有其固有的消极作用,如:不择手段地追求价值,为获得价值不惜牺牲使用价值等等。

(二)Butter指出当在与员工和客户打交道的时候,女性创业者善于运用关系导向的技能维度,像相互授权、合作、信息共享等等。女性往往被认为不大有能力组建一直具有高潜力的管理团队,这主要是由于,女性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所有权,加上她们没有合适的实惠关系网络,缺乏决策人所需的经验,所以无法识别最好的人才。选择WO战略的女性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劣势,克服其在人力资本方面的不足。通过后天的学习来增强自身的人力资源,获取独特的创业资源。

(三)选择ST战略(多种经营战略)要积极寻求国家政策支持,尽量避免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劣势影响,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在宏观环境中,研究女性创业时,研究金融环境的问题比较多。一些学者认为,在女性与金融机构打交道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信用歧视行为。比如女性在获得相同的贷款时,会被要求承担更高的利率和高附加条件等,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正式金融机构对男性与女性的贷款条件没有显著的不同。在微观环境中,女性缺乏和商业关系网络进行交换的合适社会资本,因此,女性往往更难得到相应的社会网络支持。因此,女性创业者就要积极寻求国家政策支持。

(四)WT战略(防御型战略)的女性创业者面临着艰难的创业环境,面对日益多变的环境,女性创业者要积极应对。在研究印度尼西亚的中小企业发展时,中小企业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壁垒。由于女性相对恶劣的金融环境,女性创业的政策支持问题也就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政府政策的不健全,法规不完善,以及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化等对女性创业者的经营造成了很大影响。另外,政府项目中对女性中小企业发展有支持的项目太少。女性要想得到成功融资就需要具备更高的人力资本能力。市场的开放程度,一方面,体现在创业企业在进入市场时的准人壁垒和竞争环境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市场的变化隋况。市场的变化孕育着机会,市场变化频繁的创业环境,不但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而且使得进入壁垒难于维持,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三、现实意义

通过对女性创业利弊的SWOT分析,可以指导女性创业者认清自身创业的利弊条件,激发创业热情,实事求是的面对社会环境,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认清自身优势,抓住机会;积极避免外部威胁和劣势影响,消除威胁,促进创业,增加就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Sehreier J.The Female Entrepreneur:A Pilot Study.Milwaukee,Wis:Centre for Venture Management.1973.

[2]TULUST.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SMEs in Indonesia.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2007(1):95-118.

[3]吴丽清,林少锋.教育导刊.大学生自主创业利弊的SWOT分析.2010(2).

4.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分析 篇四

校:肥城一中

课 题 组:高二(7)班五组

长:张舵

成员:廉翔宇

张广琨

魏祺

郭庆炜

郭恒玮

王秋淞

段绍祖

指导老师:胡阔学

研究时间:2010年9月~2010年12月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手机使用的利弊,对于使用手机的同学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中学生

手机

利弊

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系列先进的科学成就如雨后春笋快速涌现,便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讯技术的发达大大地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如今,手机这一通讯工具已是非常普及,连清幽的校园之中,也随时可以看到有学生在打电话、收发短信。

为了了解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让学生更清楚使用手机的利弊。于是小组提出了《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分析》这一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能够文明使用手机。

研究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让手机使用者了解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并能合理使用手机。

2.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组织采用的形式,培养自己的收集、分析、处理和解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这次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学会共享资源的能力。

4..通过这次课题研究,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活动的体验和丰富经验,主动地参与到研究的实践中来。

人员安排 郭恒玮

任务: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

张广琨、段绍祖

任务:从报刊、网络去收集手机的利弊,并查找相关视频。

张舵、廉翔宇

任务:分发调查问卷及走访调查。

郭庆炜、王秋淞 任务:统计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并组织安排一次班会活动及辩论活动。

魏祺

任务:撰写调查报告。

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提出阶段

根据社会上自身所见识到的实际现象以及通过咨询有关人员、查阅相关资料,确立研究主题。

(二)调查研究阶段

(1)张广琨、段绍祖从报刊和网络上去收集手机的利弊,特别是对中学生的影响。并把主要的点列举出来交给郭恒玮作为设计调查的依据。

(2)郭恒玮根据第一组成员给予的数据,集思广益,和指导老师一起探讨如何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纬度设计有效的有价值的调查问卷。

(3)张舵、廉翔宇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在确认研究对象的三个班级分发调查问卷,并对部分家长和老师进行面谈式访问以及电话访问并且作下相关记录。其中,指导老师起到联络的作用,并指导材料的记录。

(三)整理汇总阶段

(1)郭庆炜、王秋淞把填写好的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数字汇总。把三份调查报告纵向进行对比。

(2)指导老师核实调查结果。

(3)成员交流讨论在调查研究活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由组长总结。

(4)魏祺将心得体会汇总并攥写调查报告

结果及讨论

对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我们一共发出学生调查问卷150份,收回135份,废卷1份;另发出并收回了老师调查问卷10份和家长调查问卷20份。在收回的调查卷中,拥有手机(包括小灵通)的学生人数占了大多数(55.5%),剩下没有手机的人中,打算购买的人占了43.3%,即在不久以后,75%以上的同学都将拥有手机(包括小灵通)。在拥有手机(包括小灵通)的同学中,使用在2年以内的占77%,调查显示,同学们通常用手机接打电话,发短信。每月花在手机上的钱占零用钱的40%的同学有80人,40%~70%的有42人,70%以上的为12人。在上课期间,没有使用过手机的占大多数(为52%),偶尔使用的为36%,经常使用的为12%。

据调查,家长、学生、教师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态度分为了3类。

赞同

反对

无所谓

家长

50.5%

46.4%

3.1% 学生

65.5%

24.5% 10% 教师

12.4%

75.5%

12.1%

通过对家长、学生、教师在学生是否应该持有和使用手机的态度上的分析,我们认为三种态度即赞同、反对以及无所谓的原因不尽相同。见下表:

赞同原因

反对原因

无所谓的原因

家长

其他(65.6%)

便于沟通(34.4%)

影响学习(26.5%)

浪费钱

(34.5%)

造成攀比(39.0%)

对此话题不感兴趣(59%)

认为利益相当(41%)

学生

其他(46.5%)

便于沟通(53.5%)

影响学习(55.9%)

浪费钱

(24.4%)

造成攀比(19.7%)

对此话题不感兴趣(37%)

认为利益相当(63%)

老师

其他(54.1%)便于沟通(45.9%)

影响学习(43.2%)

浪费钱

(22.4%)

造成攀比(34.4%)

对此话题不感兴趣(21%)

认为利益相当(79%)

显然,手机给该校学生生活和学习肯定带来看许多影响。这些影响大致可以划分为有利有弊两个方面:

1.对我们有利的方面

(1)便于交流与沟通

学生不仅要学习,还要学会交际。62.8%的学生及 12.8%的老师认为高中生使用手机能更方便与朋友家人和老师的交流与联系。另外,部分手机的摄像功能能够看到对方形象增加乐趣和亲切感。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与朋友家人谈心可放松许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改善人际关系。我们主张学生不仅学习还要学会与人相处,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2)获取信息、拓宽眼界

手机中带有的电子时闹,有利于同学们准确掌握时间,安排作息和出行。而计算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的进行各种复杂运算。

部分手机还附有其它先进功能,比如:通过手机上网,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时事要闻,拓宽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知识;收听气象讯息,为我们出行做出提示,减少旅途困难。

总之,手机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便利与好处,所以哪怕价格昂贵也迅速普及,让很多中学生持有使用。

2.对我们有弊的方面

(1)影响学习

在我们调查的同学中有12%上课经常使用手机,36%的学生上课偶尔使用手机,毕竟部分高中生自控能力较差,当他们对课堂内容感觉枯燥乏味时,就会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甚至通话,如此以来,课堂纪律及听课质量必定大受影响。有时学生们上课不关机而是把手机调为震动,一旦有电话打进,这些同学往往是想接有不敢接,并猜测是谁打来的电话,从而无法集中精神。

(2)影响他人、集体

高中学生频繁使用手机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和干扰他人的学习、生活。这样的镜头并不少见:

镜头一:图书馆内,本来只有轻轻的脚步声与翻书声,突然一阵尖锐的手机铃声响起,众多老师和学生怒目而视。

镜头二:课堂内,老师正讲得投入,不少同学在下面低头发短信,玩的不亦乐乎;老师侃侃而谈是,突然冒出一阵个性十足的手机铃声,惹的学生哄堂大笑,老师和同学的思绪都被打断了。

镜头三:已是凌晨,某学生宿舍,窝谈会早已结束,但见一些蚊帐内不断传来按键声,手机屏幕闪亮,一些学生与电话里的他(她)倾诉心声。害得别的室友学习了一天,却不能及时入睡,不得不与“手机一族”同时“下班”。如此以来,也难怪老师和同学抱怨纷纷了。

(3)考试作弊

根据我们现场采访表明,有少部分学生利用手机小巧,便携的特点,在考试中发短信答案,这样不仅严重违反了考试规则,还在师生中引起极恶劣的影响。

(4)铺张浪费

9.33%的同学表示他们每月花在手机上的费用占当月零花钱的70%以上,每月花费占40%-70%的也有30.6%。高中生都没有收入,他们没把钱花在购买学生习辅导资料上,却在手机上铺张浪费。

(5)攀比成风

现在学生买手机,很多人都是因为看见其他同学有手机而眼红,想自己也有一部手机好在同学面前炫耀。再说,他们选手机时也并不是看功能和实用价值,而是看外观和价钱。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功能也越来越全面,这手机不带还好,带到学校就成了攀比的筹码。

手机族们常常买一些饰品给它们装扮一番,而在挑选这一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攀比现象。手机功能的攀比现象较为严重,你有三十二和弦,我就要新款彩屏;你的手机能录音,我的能数码拍照。一时间,校园内手机竟成为流行趋势的风向标。所以,据我们调查、分析,中学生佩带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已构成了攀比现象。

(6)“手机中毒”

过度使用手机不但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更不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据我们搜集的有关资料,现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一刻也离不开。一旦离开他们的情绪就会出现极端变化,要么言语粗俗,烦躁不安,要么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甚至很正常的手机没电、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造成他们的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的表现。

“手机中毒”会对人体机能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手臂麻木,视力下降等,更严重的还可能引发人体植物神经紊乱紧张性头痛、焦虑、忧郁等。

(7)侵犯他人隐私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市场内带有摄像头的手机共买出2500万部,比数码相机还要多。预计到2008年,带摄像头的手机将占据整个手机市场的一半!带摄像头的手机如此快速的普及,不得不让人担心个人隐私问题。来看我们身边的中学生,拿着“摄像头”干嘛吧。老师上课讲的津津有味眉飞色舞,浑然不觉下面几个“摄像头”早已“咔、咔„„”从不同角度来了个“全记录”,下课后就成了同学的谈资笑料„„

有时这些手机偷拍下来的图片还被好事的同学发到网上,和众“网友”们一起分享,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这些行为都引起了同学们和老师的反感和忧虑,难道以后要带面具上学吗?

(8)手机陷阱

如今,利用中奖行骗的短信比比皆是;成人笑话和不良短信令人防不胜防;占卜,整蛊和无聊短信更是铺天盖地。学生们心智尚未成熟,而且没有社会经验,很容易上当受骗或是陷入不良短信的泥沼无法自拔。

(9)移动上网,防不胜防

本来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一直是老师家长为之头疼的问题,虽然反复教育,但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仍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青少年。如今国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用手机移动上网防不胜防。如今手机功能越发完善,移动QQ是许多手机必备功能之一,于是部分中学生即使不用进网吧仍可随时随地上网聊天,甚至引发网恋。

(10)

手机辐射影响身体健康

一些资料研究表明低强度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会引响机体健康,诸如头痛、头昏、乏力、失眠、脱发等症状。长期使用手机可引起神经衰弱症状发生率增加。去年,国际癌症研究所将极低频辐射列为人类可疑致癌物质。这一结论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希望从预防控制的角度,努力避免电磁辐射。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提醒人们,由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因此,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对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辐射会渗入其大脑50%的区域;对10岁的孩子来说,辐射则会渗入其大脑30%的区域。而德国防辐射机构主席沃尔弗拉姆·柯尼希也对当地媒体《柏林日报》表示,为健康着想,人们尤其是儿童应该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一般来说,手机通话应尽可能短。父母应使子女尽可能远离这项高科技。而一位从事职业病防治的教授也表示,青少年的免疫系统较成人脆弱,因而特别容易受到手机辐射的影响。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一般来说,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当把手机放在耳边时,有些游戏的伴音或音乐比喷气式飞机发动机旁边的噪音还大,最差的手机噪音达133分贝,大大超过120。

相关建议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引导正确使用。

第一、同学们普遍认识到使用手机是一件既有利也有弊的事情,放任自流肯定不利于事情的发展,但是禁止使用也是错误的,与时代的潮流是不相符合的,也没有真正了解现代中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我们们国家以及整个世界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大趋势。

第二、对使用手机存在的问题,很多同学能够正确认识,普遍认为,从根本上克服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提高同学们的自身素质和对这些弊端的消极作用的正确认识。一位同学这样说:“对于上课玩手机者或者因手机而影响学习者,同学们认为大部分都是不热爱学习、不愿学习的人。对于这类学生,就算禁止他们带手机,他们也会对别的东西感兴趣,也会影响学习成绩。一个想学习的人,爱学习的人,是不会受其影响的。

第三、至于利用手机作弊,同学们认为就算没有手机,要想作弊的人也有一大堆方法。

第四、全面禁止学生使用手机,这根本不可能。有同学反映:“我们认为如果强制性地禁止同学们使用手机,这也是侵犯使用者的权利的。我们想减少以上现象的出现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大家的个人素质,对于手机的实际操作在使用者手中,只要其思想正确,他便会自然正确使用手机。”

心得体会

感想: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学生使用手机有利,也有弊。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处:方便通讯,能及时与父母、同学、老师交流。大部分手机功能多,如电子词典,网页浏览等等。这些功能如果同学们能够正确地利用,会有很大的帮助。发送信息也能更快捷,讯息方便传达。

中学生使用手机引起的弊端,主要是因为手机作为高端消费产品,在校学生由于生活圈较为固定,没有必要,可能会是一种物质的浪费。其二是容易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同时影响学习。

由于中学生处于性格塑造时期,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特征,使得他们的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手机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学生手机使用不当或是过度使用,部分学生过分依赖手机,时时处处不离。且多用于发短信闲谈,听音乐,玩游戏,浪费时光。在学校里,把手机当成娱乐工具,无心学习,上课玩手机,夜里不按时睡觉,违背手机原本的意义与作用。

参考文献

1、《齐鲁晚报》

2、《报刊文摘》

3、 附件

调 查 问 卷(学生)

1.你有手机吗?()

A、有

B、没有

2、你有几部手机?()

A、0

B、1

C、1部以上

3、你的手机是从何而来的?()

A、自己购买

B、父母购买

C、亲戚赠送

D、父母用过的

4、你的手机有何用途?()

A、与家长联系

B、与朋友聊天

C、发短信

D、玩游戏

5、你平均一个月在手机上的费用是多少?()

A、30元以下 B、30~50元

C、50元以上

6、你认为手机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A、影响课堂秩序

B、影响学业

C、浪费金钱

D、有害于学生思想健康

E、带来不良风气比如攀比风

7、买手机时你一般考虑哪些因素?()

A、性能B、价位、品牌D、服务E、流行趋势

8、你什么时候使用手机?()A、只在家B、全天带在身上C、偶尔带D、出门时带

9、你觉得是否有携带手机进校园的必要?()

A、是

B、否

5.大学生未来八种出路利弊分析 篇五

利:延缓就业压力,推迟就业期的 到来;有些城市,有些学校能给研究所解决户口的 问题提高自身学历,增强竞争力;

国家出台了新的 研究所扩招政策,考研相对容易,能够拿到更高的 文凭;学术上有创见,可以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努力,毕业后获得稳定的 工作.弊: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 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

读研期间,不一定能学到对自身职业有用处的 知识,白白浪费了积累经验的 时间;研究会生扩招,会出现和大学扩招相同的 结果---研究所学历贬值,也许毕业后只有一个选择---考博...研究生毕业或博士毕业后年龄偏大,失去年龄优势,特别是女生,要面临更多的 年龄歧视..学术研究,层次越高,就业面越窄,毕业后,面对更加激烈的 竞争,此时却已无法放弃本专业...建议:如果对某个专业,某种学问有无法遏制的 热爱和相应的 研究能力,要不浪费自己的 爱好和天才,继续深造,终有一天会有建树.但如果考研只是为了规避和缓解就业压力,建议不要考研,研究生毕业后压力只增不减,而且会使你丧失积累经验的 机会,试想,2,3年内,你将与多少机会失之交臂.年龄有时候是一种优势,因为年轻,有犯错误的 时候也会有改正错误的 机会,一旦年纪大了才开始接触社会,这些机会就会相应减少,试想,一个二十几岁的 大学生犯了错误,单位会念在他年纪小,给予原谅;但一个将近三十岁的 人犯同样的 错误,会让人诧异甚至认为不可原谅,善用年龄优势就是为自己留下余地.2.公务员

利:稳定的 收入和生活,有良好的 保障;公务员收入不是最高,但福利极好;有一定的 社会地位及相应的 权限;职业轨迹确定,工作没有太大的 浮动性;国家机构员工,本身带有荣誉性质。

弊: 工作枯燥,忙起来极忙,闲起来极闲;考试没完没了,升职总与考试、考核挂钩;有些机关人际关系复杂,勾心斗角;收入稳定,但没有大幅提高的 可能,只能保持平均水准;坐在清水衙门、没有晋升可能的 人,很没成就感。

建议:有志从政的 人、有权利欲望的 人、真心想改变国计民生状况的 人、想要一个稳定工作的 人都可以选择考公务员,公务员这个工作,如果心境淡泊,没有野心,不失为不错的 选择,能够保证安定的 生活和充足的 个人时间;如果想要升职,则要有长期奋斗(至少15年)的 决心和高明的 人际头脑,否则不容易出头。

3.国企(或事业单位)

利:稳定的 收入,良好的 福利保障;有国家做后盾,安全系数高; 国企注重员工素质,要求员工为人处事遵循一定规则,可以学到不少东西;有些行业工作相对安逸,心理压力相对较低;国企锻炼人,能够形成良好的 就业观。

弊:入门难,不容易进入;有的 论资排辈,想要出人头地一般需要多年的 奋斗;人际关系较复杂;中西部的 国企,大多待遇一般。

建议:国企人际关系复杂,初入其中的 大学毕业生也许会摸不到门路,而按资排辈的 现实更让心高气傲的 大学生心生不服,当然,国企也正在克服上述弱点。国企能够全方位地锻炼人,总的 来说,国企是不错的 选择。

4.私企

利:能够发挥能力,发展空间较大;能够很快学到实用的 知识;私企工作不单调,需要一职多能,无形中提高了自己 的 能力;劳有所得,私企老板会按照你的 贡献决定你的 待遇,形成良性循环;自由性大,升职、积累经验相对更快,想跳槽也容易.弊:风险较大,比如经济危机到来,私企一批批倒台;有的 公司不能保证福利;企业人文环境参差不齐,有些极好,有些极差; 竞争相对激烈,工作环境不稳定,下岗可能性大;有些制度不合理,吃亏也只能忍着

建议:很多毕业生愿意选择私企,认为私企的 门槛较低,更易积累经验。但是,不要形成“直接进入私企”的 意识,私企的 素质参差不齐,毕业生缺乏经验,很容易被第一份工作定型,错误的 观念和不良的 职场习惯会限制你的 发展。同时,私企同样有广阔的 发展空间,不会束缚才能。对私企,应慎重考虑。

5.外企

利:高薪,福利好,工作环境好;外企有系统的 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能够学到更多的 东西;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能力,也有利于搭建 自己的 人脉;注重员工发展,给予员工诸多培训;实力雄厚,不会出现拖欠工资、罔顾员工权利等 现象。

弊:起点高,发展空间不大;工作量大,加班加到吐血;竞争激烈,神经随时紧绷;打入核心机构难上加难,可能性基本为零;对外语有很高要求;

建议:外企的 高薪高酬是很多毕业生追求的 目标,进入外企,感受成熟的 企业环境和管理系统,有利于毕业生学到更多的 东西,不论是个人能力、行业观念、企业文化意识。外企能够全方位地充实员工的 头脑。但是,外企竞争激烈,职位也只能到一定级别,有些聪明人会进入外企学习先进的 管理经验和技术,然后自己创业。

6.留学

利:增长见闻,开拓视野,成为一个有见识的 人;掌握一门外语,受益终身;磨练自己的 生存能力,培养自己的 吃苦精神,学习外 国人的 优秀之处;好的 学校,好的 专业,能够学到真正的 知识,拿到过硬的 文凭;有机会进入外国公司或者移民。

弊:出国留学需要大笔金钱,投资不一定有相应回报;国外消费水平高,也许你常会感到入不敷出;有些国家排他性强,你无法真正融入同学之中;外国的 经济危机闹得厉害,工作机会更少;如果没有学到真正的 知识,会白白浪费几年光阴和大笔金钱。

建议:年轻的 时候有机会多见见世面,是件好事。如果有条件出国留学,不妨出去。但是,如果没有好的 学校或者好的 专业,大可不必出国镀金,把同样的 资金用来创业或投资意义更大。

7.创业

利:不必为人打工,自己的 事业自己做主; 全方位锻炼人的 能力; 最大限度激发人的 潜质; 培养系统性的 思维能力; 创业成功的 成就感无可取代。

弊:目前中国的 创业环境并不健全,需要一笔较大开支,需要长远目光和周密规划;毕业生社会经验少,眼高手低,盲目乐观,容易碰壁,创业失败打击巨大。

建议:大学毕业生想要成功创业,不只需要远大的 理想,还要有激情、行动力、领导能力、商业信用和超强的 适应性,毕业生不论是心智、观察市场的 眼光、领导气质都还有一定欠缺。想创业的 人无需急于一时,进一家好公司,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和人脉,再辞职创业更为妥当,成功率也更高。

8.自由职业

利:充分发挥自己的 才能爱好,时间自由、充裕;能够全面安排自己的 生活;挑战性高,生活不易枯燥;按照自己的 理想生活,心灵充实。

弊:没有稳定收入,必须自己注意社保和养老问题;脱离社会太久,不容易融入;对自制力要求极高;会有入不敷出的 情况;有江郎才尽的 顾虑。

6.大学生创业的利弊分析 篇六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利弊分析

・・・・杨燕娟

现代社会就是一个网络的时代,时代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争论,到底网络这样的环境对中学生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一、为了研究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无记名方式对399名中学生(初中占35.1%,高中占64.9%)、222名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为识字不多、小学初中、高中以上的分别占4.3%、41.3%、54.4%)、257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通过社区走访、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4.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2.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我市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92.1%,其中有24.5%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74.8%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10小时之内,而6.9%的“网虫”则超过了30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9%的中学生表示平时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能够上网,21.3%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固定;35.5%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3小时以上,24.5%的中学生则不固定.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6.4%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70.2%,只有7.9%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26.7%的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64.4%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内才融入网络的大潮;在上网的教师中,32%表示经常上网,8.9%每天上网;51.9%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还有54.7%的教师坦陈自己很少上网,有近10%的教师称从不“触网”。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调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68.2%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家里上网”,远高于首先选择“在学校上网”(28.2%)和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5.8%)。同时,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34.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管理员从不查验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7.大学生创业的利弊分析 篇七

基于多年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大学及工作期间进行系统的调研, 了解到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基本现状, 具体表现如下:

(一) 恋爱比例大, 且低年级化。

有调查显示, 在一些高校中, 大学生恋爱比例竟达到60%以上。一些新生在入学之初, 便得到老生的面授技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很多大学生义无返顾地投身于恋爱的洪流。

(二) 恋爱方式从隐蔽化向公开化转变。

在恋爱中, 一些同学也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 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 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 其表现令人生厌。他们自己竟美其名曰:国家都允许我们结婚了, 亲密点儿算什么。这种表现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三) 在爱情问题上追求一种现实的快乐观、爱情浪漫化。

受电视电影、言情书籍中爱情情节的影响, 大学生虽然基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 但仍然为了追求浪漫挥金如土, 只为了现实的快乐, 置家庭和学业于不顾, 攀比虚荣之风日盛。

(四) 恋爱成活率低, 悲剧增多。

由于大学生缺乏经济基础和未来的不定性, 恋爱走入婚姻的机率较低, 且大学生社会阅历浅, 心理承受能力弱, 而期望值又高, 易冲动, 一旦失恋或受到打击, 往往造成爱情悲剧。伤害对方的有之;自杀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厌恶俗世、破罐破摔的亦有之。

二、大学生恋爱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恋爱现象由来已久, 不管怎样, 我们都应认识到, 大学生恋爱现象是正常的, 不容回避, 也无须视之为猛兽, 而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 客观地分析产生的原因。

(一) 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9至24岁之间, 这个年龄界限按青年心理学划分, 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 其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 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 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因而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 恋爱也就默默无声地潜入年轻人的心田。通过不完全调查, 在校大学生恋爱比例达到60%以上。一些新生在入学之初, 便得到老生的“经验谈”: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 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二) 情感发展的需求。

亲密关系的需要在青年前期开始显露, 这时的青年不再像儿童那样满足于血缘带来的亲近, 而有意识地结交一些个人密友。到了青年中、晚期, 亲密关系的需要进一步发展, 此时的朋友已不仅仅是倾诉对象。因此, 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把孤独的大学生引向恋爱是极其自然的事。

(三) 恋爱动机多样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信息量的激增, 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崛起, 这就扩大了他们思维活动的自由度。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日趋发展, 他们不仅在校园内为今后立足社会而求知成才, 也开始为今后建立家庭做准备。

(四) 恋爱对学生身心影响很大。

学校往年留级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谈恋爱耽误了学习, 荒废了学业, 从而导致很多科目亮红灯, 更严重的结果是中途退学, 或三年后没有拿到毕业证, 影响了自己的前程。有的学生逃课成为家常便饭, 课堂上在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更有甚者, 不在本班上课, 却陪女友 (或男友) 在别的班级上课。

(五) 社会环境、生存空间的推波助澜。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和社会有着日益广泛的联系, 接受各种思想的挑战和影响。现在描写青年恋爱的文艺作品比较多, 影视作品也常出现情爱的画面, 特别是近些年来的韩剧更是很多以初恋、早恋为题材风靡一时。互联网的两性滥用也使大学生们眼花缭乱, 难辨是非。这对思想单纯的青年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大学生恋爱的利弊

恋爱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十分普遍。国家对《婚姻法》的修改, 明确规定大学生可以结婚, 虽然就结婚后的学业和生育问题仍在讨论之中, 但已经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法律依据。大部分因各种理由不去恋爱的人, 对别人的恋爱大都持肯定态度。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 恋爱对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是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 使青年不再感觉到性的压抑紧张。二是性意识的发展必须经过恋爱阶段才能完善。性同一性的建立也要通过恋爱。不过, 恋爱的意义虽有积极的一面, 有时也会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处在热恋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烦恼, 就带来了高度的心理紧张。热恋中的男女虽然感觉到强烈的心理紧张, 但双方的共处和抚慰、爱情的甜蜜又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感。那些遭受恋爱挫折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 失魂落魄, 觉得人生意义不复存在, 生活下去只有苦难和折磨, 有人甚至走向了绝路。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指导或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 失恋对青年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大学生谈恋爱如果不能用理性控制自己, 处理好各种问题, 弊端更甚。一是大学时代正是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为未来打基础的黄金时期, 如果过多地用于谈恋爱, 必将对学生的学业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有所影响。二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大学生谈恋爱离不开父母金钱的“赞助”。送礼送花、看电影玩游戏, 哪一样不需要经济的支援?若再加上虚荣攀比之风, 这无疑会给一些不太富裕的家庭带来压力。可见, 恋爱对青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帮助青年心理发展走向成熟, 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良影响。这绽放在圣殿里的爱情之花虽然美丽, 但是脆弱。

四、正确处理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目的不尽相同, 错误的恋爱观对大学生是相当有害的, 学校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的职能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 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塑造。我们要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单纯满足学生的娱乐、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的状况, 这些只是低层次的功能。要使大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 更重要的是赋予大学生先进的文化意识, 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 使学生不自觉地形成这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学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拨开迷雾, 满足学生思想要求,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这也是校园文化的高层次需求。

(二) 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

心理学家提出:大学生所处的青春期后期, 身体发育的机体结构、形态和机能都已相当于成人水平, 但从心理发育的水平看, 大学生的心理虽正快速趋于成熟, 但又尚未完全成熟, 尚处于“半生半熟”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青春期教育。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人们羞于谈性, 父母对子女更是竭力回避谈论性, 学校也不开生理卫生课, 即使开也往往一带而过, 致使大学生缺乏生理卫生的起码知识, 虽然一只脚已经跨进了高等学府的门, 但另一只脚却在蒙昧和无知的道路上跋涉。二是重视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爱情的烦恼, 如果避开不谈没有心理辅导员来疏导, 若不能得到及时清理、舒缓, 这种困惑就会越积越重, 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正常发展。

(三) 帮助学生确立大学阶段的目标。

目标是人们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 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使之产生自学行为的必要前提。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目标对人的行为有激励力量, 而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对个人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实现的难度两个因素。故教育者应该帮助正在被空虚、无聊困扰着的同学, 判定一个这样的目标, 即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对自己生活有意义的目标, 从而战胜空虚、无聊。

(四)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爱情的内涵和外延。

当代伦理学认为, 爱情有四个构成要素:只能在异性之间、它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爱慕、希望通过结婚完成双方的永久的结合, 它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强烈社会责任。只有正确地、全面地理解了爱情, 大学生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情感寄托。

摘要:大学生恋爱是大学生心理、生理上相对成熟的表现。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网络的不健康信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使大学生的恋爱观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误区, 当代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也随之产生。因此, 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可谓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 .杨艳玲.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调查与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8.农村中学生家长陪读的利弊分析 篇八

一、陪读现象的成因分析

笔者所处的学校就是地处农村的完全中学,近年来陪读的家长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由原来的单纯高三、初三毕业班陪读,现已扩展到非毕业班。有些家长陪读,确实是出于家庭允许,家长自愿,孩子所需,如有些孩子有先天不足或经常患病等。而更多的一些陪读家长则是出于随大流,跟形式,不顾实际。综合分析起来,农村中学生家长陪读一般有这样几个原因:

1.家庭经济条件的好转。现在大多数农村中学生的父母的手头相对有了一定的盈余,孩子小时,由于在外忙着挣钱,没顾及到孩子,现孩子上了中学,是成长的关键期,一般由父母抽出一人,亲自来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想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更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高考或中考增添一份力量。

2.圆自己未圆的梦。一部分家长由于长期在外打工,挣到钱的同时,更尝到没文化的艰辛,后悔自己当时没好好读书,把这出人头地的机会全寄托于孩子身上,说什么也要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让他们出人头地,不再走自己的老路,于是就亲自来监督孩子读书,以自己在外的切身体会来时常教育孩子,圆孩子的大学梦,也是圆自己曾经未圆的梦。

3.孩子攀比使然。有些学生看到别人有父母来陪读,帮助做饭洗衣照料生活,感觉非常自在,就不顾自家的实际情况,也吵着要自己父母来陪,而家长为了迁就孩子,在孩子的要求下不得已来陪读,这在陪读家长中也不在少数。

二、陪读的利

有家长在身边照顾,在一定意义上是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无生活后顾之忧。有家长陪读的学生们,不再会为放学后吃什么而犯愁,早已有细心的家长为其准备好可口的饭菜,不再会为换掉的衣服未洗而担忧,他换掉再多的衣服,都会由家长洗干净、放好,准备他随时来换。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好好学习,除了听课、做作业不能代办外,包办了所有能帮的事,即使连上床脱衣服,也都包办了,使得孩子只剩下了学习的时间,当然,也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比一般学生时间更多、环境更好的一个学习之所。

2.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管理、沟通与交流。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对中学生的教育应该是这种立体式的。而有些家长常年在外,疏忽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使得家庭教育的缺失,更使得孩子对一些社会现象不能及时明辨是非,也就会导致个别孩子误入歧途。而有家长陪读,无疑促进了这种立体式教育的形成,尤其是对一些问题生,这种立体教育,可使其更好地转变,使他们有倾诉烦恼的对象,使他们躁动的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从而可以减少一些青少年犯罪或一些学生的过激行为。

3.可使某些学生的成绩在稳定中提高。现在中学为了高考或中考,一般平时的教学考试、测验相对较为频繁,陪读家长离校较近,可以随时到校了解自己孩子成绩,若见成绩有下降趋势,就可及时提醒孩子,或及时与教师交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成绩,从而在稳定中逐步提高。

三、陪读的弊

家长对孩子的陪读,虽有以上诸多的利,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其实陪读对有些孩子是有利的,但对有些孩子也有很多不必要的弊。

1.孩子缺乏独立性。家长长期的陪读,只会给有些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及时锻炼,使其到社会上还是只会依赖父母,缺乏自己的主见,这样的学生怎能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又怎能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工作。现在不乏媒体报道,我们的新生代大学生们,有些除了只会读书、学习外什么都不会,那么试想,国家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将会为国家贡献什么呢?

2.盲目加大学习负担。有些家长要求严格,只允许孩子成绩进步,不许退步,若发现有退步,或对孩子成绩不如意,便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加大孩子学习负担,加班加点,严重扰乱了孩子的正常学习秩序,其做法当然是适得其反,造成恶性循环。

3.加重孩子心理负担。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不惜辞去工作来陪读,若见孩子成绩没有立竿见影之效时,就会有不满情绪,时常在孩子面前唠叨,说父母为了他读书,付出了很多,若再不好好学,怎能对得起父母等诸如此类的话,这不仅不会促进孩子学习,反而影响了孩子,给他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4.产生逆反心理。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很希望和父母团聚,但若长期在一起,尤其是那些喜欢唠叨孩子成绩的家长,对于正处于青春期逆反的孩子而言,往往会造成与家长逆反,与父母对着干。我就经常遇到找我评理的家长,说自己辛辛苦苦来给孩子陪读,付出了很多,可孩子却不买账。

5.隔代教育的错位。有些家长为了陪读,而自己又走不开,只好让祖辈们来,比如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陪读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对学习情况则一无所知,有时对老师的严格管理还不能理解,只知一味骄惯、纵容孩子,反而埋怨老师要求过严,使得教育严重错位。

另外,有些家长,本身素质也不高,在陪读时又无所事事,往往耐不住寂寞,或三五成群打牌,或生活不检点,这些不良现象,都会给陪读的学生造成很坏的影响。

四、如何应对陪读现象

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其情固然可以理解,但不顾实际情况,贸然地加入到这陪读大军中来,有时可能适得其反,造成拔苗助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固然重要,是应该加大投入,但切不可简单地理解为陪读就是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到底该不该陪读,我认为应考虑好以下几方面:

1.家庭是否允许。有些家庭既无多余人手,又没有好的经济来源,这样的陪读无疑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对家庭、对孩子都没有什么好处。

2.要不要锻炼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现在一般初高中都提供宿舍,让孩子集体住宿既能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更能培养其集体观念。等孩子到了高三或初三,若家庭允许,再来陪读也不迟。

3.孩子是否同意家长陪读。如果是家长一厢情愿地来陪读,而孩子却持反对意见,那就最好不要陪读了,这样只能造成孩子与家长逆反,不仅对孩子学习无益,甚至会伤害了孩子。

4.听取班主任意见。有时班主任可能比家长更了解孩子,陪读前,最好能听取班主任对孩子的评价,听听老师的意见,看是否真的需要陪读。

总之,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是没错的,陪读也是重视孩子教育的一种表现,也是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的一种较好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作为家长,既要做好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更要学会放手。■

(作者单位:安徽六安市新安中学

上一篇:存储设备的简单介绍下一篇:我学会了挖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