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与热点

2024-09-19

财政学与热点(6篇)

1.财政学与热点 篇一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治篇: 财政预算公开

推荐阅读: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见问题及解答汇总

http://fuyang.offcn.com/html/2013/10/4939.html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题

http://fuyang.offcn.com/html/2013/06/2624.html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QQ交流群:336756661

导语:2013年部门预算公开大幕开启。继广东、北京、上海、陕西等地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国家发改委等多个中央部委近期也向社会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虽然公开的项目有所增加,但从整体看,大多数预算报告按功能分类,内容粗疏,普通公众难以看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5月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个指出,要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有关专家认为,国家应制定预算公开的文本格式和标准,进一步细化支出帐目,对预算的监督问责。

【背景链接】

一、政策背景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推动政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和公务接待、公务车购置使用、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公开,让人民群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政府工作,更加有效地监督政府行为。

建立公开预算体制

2013年5月6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决定建立公开预算体制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推动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优化支出状况,更多向民生倾斜。

李克强说,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性作用,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这可以使人民更有效地监督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状况,更多向民生倾斜。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

2013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阜阳中公教育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提出了当前要重点推进9个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其中第二项是“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这是政府推进这方面工作的一个新举措,社会期待着政府信息公开,尤其是财政信息公开的实质性进展。

二、落实情况

2013年4月18日,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近80多家政府部门纷纷向社会公开了各自2013年的部门预算。自2010年首次公开部门预算起,今年是中央各部门推进部门预算公开的第四个年头。部门预算与三公经费预算一并公开更便于社会监督,内容从类到项进一步细化

2013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有很多新变化:一是今年中央各部门在公开部门预算的同时,一并公开了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二是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内容更加详细,专门增加公开了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公开的内容更加全面。这次公开预算,不仅把所有经费晒在百姓面前,更为地方财政预算公开、三公消费公开起到了“上行下效”的引导作用。

但是,在不少地方、部门、单位出现的问题是,预算公开或“内容粗枝大叶”,民众看之,如坠五里云雾之中;或“项目数额巨大”,支出表述模糊,且与日常工作内容重复;或三公预算“藏头露尾”,自己看不清,别人看不懂,纯属一本“糊涂账”;或在“其他支出”中大做文章,暗藏玄机„„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样的预算公布,确乃“积极响应”了中央号召,但糊弄了上级,迷惑了民众,让人不得不怀疑如此公布的“用意”。

阜阳中公教育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百姓怎么看】

观点一树立执政为民的信念才能把财政预算公开做好

和讯网网友:如果我们有关部门能真正做到“执政为公”“为政于民”,就会把“为公”“为民”当做自身的义务和责任。因为是责任,就会心中“无私”,为国为民而想;因为是责任,就会心中“无鬼”,为国为民而做。如把责任装实于心,即使没有预算公布统一的“格式标准”,自己也会想出一个使民众看得清、读得懂的“格式标准”来;如果别无他想,也不会将“受到舆论积极评价”的“三公预算”在网上公布了又拆下来,用“简版”替代。

观点二预算公开要细化

新华网网友:预算公开的目的在于让公众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从而更好地监督政府。尽管财政预算公开细化的过程永无止境,公众也从来不奢望部门预算公开能够像一步到位地“细致到桌椅板凳”。但如果公开的财政预算,公众根本就不知道该从何处展开监督,那么公开部门预算的意义大概只能相当于聊胜于无。

观点三财政预算公开不能走形式主义

新华网网友:“三公”公开本质上是让政府部门履行责任,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如何不让“三公”公开在实际中走偏,变成应付领导和舆论的“形式主义”,最终需要“三公”彻底而详细的公开。推进预算和决算公开,“三公”公开已经先行一步,接下来,继续推进“三公”预算和决算公开,完全可以成为预算民主改革的一个切入点、突破口。

观点四公开“三公经费”实现公众监督权

网易网网友: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信息,也是实现公众监督权的需要。虽然人民政阜阳中公教育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有些部门或个人,仍然会利用管理的便利,违背公众利益和人民要求,将有限的财政资源,用于优先满足自身的需要。在某些地方,这类问题还十分严重。以公务接待为名的大吃大喝,以出国考察学习为名的游山玩水,以公务需要为名的豪华轿车和豪华办公大楼,人们并不陌生。如果将这些支出的明细账目都放到阳光下,让人们评说,接受人们的监督质询,那么,这样不合理的支出一定会大大减少。

【专家怎么说】

公众只有通过完整、详细的经济分类信息才能了解自己作为纳税人的钱是怎么被花掉的,有多少用在自己身上了,有多少用在行政机关人员身上了,只有这样,才能判断每一笔钱该不该花、花费的规模和结构是否适当。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 温娇秀

我国目前财政预算科目管理中,对于“其他支出”的界定确实比较模糊,但是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对于“其他支出”也按照经济分类进行了界定,包括预备费、预留、补充全国社保基金、未划分的项目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其他支出等,“现实中鲜有部门公开这些信息,公众的疑惑很多。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 温娇秀

财政信息公开什么,透明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最终要看公众能否通过了解更多的信息,对滥用公款、三公消费、形象工程、贪污腐败等不良倾向产生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这是财政信息公开成效最好的检验标准,以此为目标,才能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作秀式公开,使我国的财政透明度取得实质性进展。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预算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构建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水平。“未来,政府收入都要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现在相对独立而又统筹协调衔接的公共收支预算、资本预算、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中。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当前应当从预算分配、预算编制改革、预算执行等方面多管齐下,加快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在预算分配方面,应以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为取向,建立和完善与国家宏观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施政目标紧密结合的预算分配决策机制;深化预算编制改革方面,应积极引入公众参与的机制,从公众知情权延伸到质询权、建议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在预算执行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国库收支的单一账户管理,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实行政府集中统一采购为主的机制优化;在预算绩效方面,需要建立全流程的财政收支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如果要进一步推进预算的透明公开,预算的编制要更加注重精细化和科学化,要运用信阜阳中公教育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王振宇

【政府怎么办】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摘要)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要在继续做好财政预算决算和部门预算决算公开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三公”经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财政审计信息公开力度。

一是着力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在2012年工作基础上,2013年要进一步细化公开中央部门“三公”经费,“三公”经费预算决算总额和分项数额增长的中央部门,要细化说明增长的原因。细化中央部门2014年预算编制,将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细化公开为购置费和运行费。各省(区、市)政府要全面公开省本级“三公”经费,并指导督促省级以下政府加快“三公”经费公开步伐,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公开。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要在2012年按款级科目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公开至项级科目。

三是推进财政审计信息公开。在继续做好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公开工作的基础上,各部门各单位要全面主动公开整改情况,进一步提升中央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公开的透明度和全面性。(财政部、审计署分别牵头落实)[建立公开预算体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会议决定,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削减、合并一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形成资源税费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方案。

[财政预算公开] 2013年4月18日,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中央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开各自2013年的部门预算,2013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全面启动,一并亮相的还有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这是中央各部门自2010年首次公开部门预算以来,连续第四年推进部门预算公开。

阜阳中公教育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权威论述]

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性作用,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这可以使人民更有效地监督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状况,更多向民生倾斜。

——李克强

公开透明是最有效反腐剂。政府要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信息,要主动让人民群众了解真实情况。预算公开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知道政府花了什么钱办了什么事。政府阳光运行地方多了,腐败就少了藏身之地。

——李克强

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制度,把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逐步做到所有政府开支都要事先编制预算,让人民能有效进行监督。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

——李克强

要及时主动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信息,向人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深化细化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

——李克强

结语:政府信息公开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必要举措之一,其最终目的在于让社会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财政信息公开什么,透明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最终要看公众能否通过了解更多的信息,对滥用公款、三公消费、形象工程、贪污腐败等不良倾向产生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这是财政信息公开成效最好的检验标准,以此为目标,才能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作秀式公开,使我国的财政透明取得实质性进展。

阜阳中公教育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更多信息请访问:安徽人事考试网 http://fuyang.offcn.com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fuyang.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阜阳中公教育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2.热点营销与深度阅读 篇二

前锋——观赛指南。竞技赛事关乎输赢,足球胜负在于进球,而在绿茵场上,实现破门的最佳选手当属被誉为“进攻尖刀”的前锋。在众多世界杯图书中,与这一事件或热点最为贴切的当属各类观赛指南,每届赛事参赛球队不同,情况各异,对于大多数日常忙于工作或学业的球迷来说,手握一本观赛指南,无疑可以帮助他们更为快速便捷地掌握本届世界杯的背景和相关情况,所以此类书也是相对容易获得市场认可和接受的图书。《2014巴西世界杯观战指南》一书由著名足球解说员、现任CSPN主播的苏东带来。作者在本书不仅介绍了各支球队的基本情况,球队之间的交锋恩怨,球员、主教练情况、成绩预测、比赛收视时间,还精挑细选了重点赛事进行推荐,最后还带领我们了解巴西文化,领略桑巴足球的别样风情。同时,书中收录了不少历届世界杯的精彩且珍贵的图片,帮助球迷读者回顾赛场内外那些难忘的激情瞬间。另一本书《桑巴荣耀:2014巴西世界杯观赛竞彩指南》由知名国际足球记者胡敏娟、姜山联合带来,内容方面与前者大致相似,主要也是帮助读者认识和了解本届世界杯的相关资料和背景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册书都引入了足彩预测的部分,特别是前者,作者更是联合黄健翔、詹俊等业内行家做出独家预测,更加凸显了图书的实用性,也吸引了不少彩迷读者的关注。

中场——深度阅读。对于热点同期书而言,做深度阅读,往往不是上佳之选,热点的价值在于其新闻性和眼球效应,而既然称之为热点,必然也有“退热”之时,一旦热点的关注度降低,其同期书也很难再次获得读者的青睐,所以对于大部分出版社而言,操作此类图书时多以短平快为立足点,即直接切入话题,短期集中曝光,避免长期恋战。对于世界杯这样一个全球性事件,国内出版社以往出版的图书多以上一类的观赛指南均多,较少做更为深入的相关读物。而今年,由体坛传媒与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联手推出的“世界杯系列图书”打破了这一常规,开启了世界杯深度阅读之旅,也广受市场的关注。这一号称首部中文版的世界杯系列图书,第一次用中文梳理总结了历届世界杯大事记与精彩瞬间,系列图书共有9本之多,其中《世界杯冠军志》就有7本,讲述了历届世界杯冠军的精彩传奇,分别是巴西、阿根廷、德国、法国、意大利、英格兰和西班牙;其余两本则分别为《图说世界杯》和《2014世界杯群英谱》。作为创作方,体坛传媒利用其长期报道足球赛场累计的资源和经验,为世界杯冠军立传,用照片重现世界杯84年的历史,为足球名人绘制漫画,视角独到,内容精彩。该系列图书超过100万字,配图800多张,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对于真正的球迷而言,这样一套鸿篇巨制,如同一场饕餮之旅,同时如此深入的内容挖掘,也赋予了产品本身更为持久的生命力。

后卫——明星传记。足球是一项集团队精神与个人英雄主义于一体的体育运动,而让球迷们为之疯狂的更多的则是承载着后者的那些巨星名宿,《贝利:足球之美》《C罗:C罗亲自授权传记》《内马尔:无畏质疑》《贝克汉姆:未来》《思维的竞赛:里皮自述》《穆里尼奥:葡萄牙制造》《世界杯100球星》等作品登场亮相,这里有曾经的王者,也有当代的翘楚,既有传奇的教练,也有历史的汇整,以上种种伴随着世界杯的进程,共同唱响这曲世界杯合唱。

替补——足球八卦。有明星有新闻就有八卦,对于身处聚光灯下的足球场来说,也非一块世外净土,而这也是足球本身的魅力所在。谈足球,则不能忘了黄健翔,作为球迷们最耳熟能详的解说员,他给多少国人带来足球本身以及之外的欢乐,每逢世界杯等足球大赛,也自然少不了他的身影。在这次世界杯图书大赛中,他更是一口气推出了两本作品——《你不是一个人世界杯》和《足球根本不是圆的》。听到前者的书名,应该有很多读者会心一笑,“你不是一个人”,黄健翔在8年前的世界杯上的激情之语,至今仍然让很多球迷回味无穷。在这本新书中,作者根据自己与世界杯的故事,以及这么多年来对世界杯的研究,分六部分,分别讲述了世界杯的起源、世界杯传奇、世界杯疑云、中国与世界杯、巴西与世界杯,最终落脚在世界杯源于足球,但是世界杯不仅仅是足球,它与政治、宗教、科技、文化等领域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贴切地阐释了书名中的“你不是一个人”。而另一册书《足球根本不是圆的》则是黄健翔精选其个人自媒体节目《黄·段子》中的部分足球内容精加工而成,是作者将近30年的足球知识积累和储备,用平实、简明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将足球圈的各种故事娓娓道来,如同身临其境。

以往的世界杯图书,同时也包括类似奥运会同期书等等很多热点同期书,往往基于短平快的市场定位,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迷陷包装战术,希望依靠精美的包装和印刷来吸引读者,忽视了对内容的深度打磨,导致读者不愿意买账;二是选题方向雷同,分散了读者对于同一主题的关注度,扎堆上市,泯然众人矣。在资讯日益发达的当下,信息传播的速度让人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另一个半球同步的任何事件,所以对热点事件的利用,如果仍旧停留在“来件加工”的思维意识下,显然难以继续满足读者的需求了。在今年的同类书中,我们已经很高兴地看到有出版社愿意耐下心来,专心经营内容,在电子书和网络的阵阵冲击下,看似逆流而上,实则把握了出版的核心——内容。

每年的四五月,对于图书零售市场而言,都不算是一个热销时期,但这并不影响各家出版社推出名家新作的热情,也算是对于之后暑期黄金档的热身吧。素有“国内文坛诺贝尔奖”之称的茅盾文学奖,是众多国内文人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获奖不仅象征着国内文学界的肯定,也意味着获奖者对于国内文坛的影响和号召力。近期两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先后为文学爱好者带来了自己新作,也是转型之作,受到广大读者的密切关注。

提到刘心武,则不能不说红楼梦,“揭秘红楼梦”、《刘心武续红楼梦》等一系列红学专著的问世,仿佛刘心武自始至终就是一位专职专业红学研究者。但是对于真正熟悉刘心武的读者来说,《班主任》《钟鼓楼》这些作品应当更为耳熟能详,前者让作者扬名中国文坛,后者为作者带来了茅盾文学奖的荣耀,并共同奠定了作者在当代文坛的地位。暌违20年之久,作者终于带来了长篇现实主义新作《飘窗》,也是标志着作者的创作从古典回归现实。在这部展现当代人生存困境与拷问人性的作品里,作者成功地创造了既典型又独特的当代人物群像:既有清高的知识分子,又有拼命钻营的作家;既有善良的细民,又有奸猾的市井之徒;既有贪官污吏,又有侠义之士;既有大大小小的强力人物,又有艰苦谋生的普通百姓;既有激烈的“文革”残余极左人物,又有别有用心的自由派;既有官二代、富二代,也有小白领、小职员,令读者过目不忘,展现了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感受力,蕴涵了作者深刻的反思和无限的悲悯。

另一位更为年轻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自上部获奖作品《天行者》之后,也推出了新作《蟠虺》。与刘心武从古典回归现实不同,作为乡土文学的代表,刘醒龙则是从乡村转向都市。书名——蟠虺,是中国青铜器上的纹饰,流行于春秋时期,作品运用了一个当下流行的悬疑式开头——青铜器学界的泰斗曾本之在一个黄昏突然收到了20年前跳楼的同事写给他的一封神秘的甲骨文信,当时他为什么自尽?真相是什么?作为一部以现实反思历史的小说,作品深入知识分子群体,描写了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学术、人格的困惑,以及从传统文化过来的中国人如何面对现代世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作为两部转型之作,两位大家纷纷将笔触投向现实,引导读者关注当下,从这里我们将学会读懂当代生活,读懂当代中国。

罗伯特·加尔布雷思是谁?不知道,没关系。J·K·罗琳是谁,相信你一定知道。在新作《布谷鸟的呼唤》中,J·K·罗琳化名罗伯特·加尔布雷思,继上一部作品《偶发空缺》出版之后,又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推理小说,延续了上作中的英式黑色幽默风格,也继续保持了从儿童文学转型为面向成人读者的态势。作品围绕一桩雪夜坠楼案展开,全书弥漫着浓郁的英伦气息:梅菲尔区高尚静谧的街景,东区的后街酒吧,喧嚷的苏荷区,而书中塑造的私人侦探科莫兰·斯特莱克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莫兰·斯特莱克会成为柯南·道尔笔下福尔摩斯式的神探吗?他会是J·K·罗琳创作的下一个哈利·波特吗?读完此书,也许这些都是不少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看起来一切似乎还是未完待续。

有转型也有承续,两位当红主持人的新作让我们得以继续借助他们的眼光、他们的视角去仔细看看这个世界。作为主持人界的高产作家,与其上一部合著作品《一个人与这个时代:白岩松二十年央视成长记录》仅隔半年,白岩松又带来新作《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作为一部关于行走和思考的散文随笔,作者以一个媒体人的视角,力求平实客观地将其在日本的一段记忆呈现给读者,也力图通过自己近距离的观察,剖析日本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时尚等诸多方面。正如书名一般,面对日本这个让中国人又爱又恨的邻居国度,两种完全对立的情绪交织相合,或许我们可以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这样也许我们更能看清更多的问题。

3.财政学与热点 篇三

昨日,大风沙尘天气肆虐北方大部分地区,给民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引发网友对生活环境的关切,“沙尘”话题遂成为今天网络舆论热议的焦点。除了风沙之外,劳教制度改革也备受舆论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郎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劳教在早期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但目前出现了弊端,需要与时俱进的改革。用不了太长的时间,这项工作一定会有成效展示出来。同时,网友期盼已久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今天也正式公布,相关内容引发舆论热议,尤其是铁道部的撤并更是让网友感慨万分,唏嘘不已。除上述热点之外,陕西房姐龚爱爱被捕、湖南省军区严禁豪车悬挂军牌、国家测绘局拟钓鱼岛测绘等话题也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3月10日全国两会国内热点舆情事件/话题热度)

国务院机构改革备受舆论关注

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正式公布。根据方案内容,这次改革将削减4个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实行铁路政企分开,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

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拟定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承担;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单设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国家海洋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国家海洋局承担。

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将现国家能源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图:“国务院机构改革”话题网友言论倾向性分析)

机构改革大势所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46%)

网友“黄贵芬stcalm”:大部制改革,避免了不必要的职权交叉和责任规避等问题。

网友“平民董”:国务院机构实行大部制,能够使行政职权更清晰,问责更明确,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网友“璨璨要长胖”:大部制改革扬帆起航,为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起到带头作用,从而使市场经济发展的越来越稳,越来越好。

网友“双面龟小姐”:看到新的大部制改革方案,粗略研究,感觉改得颇好!政府更精简,职能更明晰。

网友“微博李十六”:大部制改革方案板上钉钉,让国家减负,促进祖国全面进步!建设美丽中国!

机构改革需要落到实处,精兵简政,提升效率(27%)

网友“爱发帖的和尚”:大部制的实质应该是减少公务员编制,先是合成大部制,接下来应该瘦身变成小部制。

网友“余择水”:大部制改革的关键除了整合职能交叉的部门,明确职权,提高行政效率之外,精兵简政也是不可忽略的本质要求。

网友“农村人在县城”:大部制改革,希望改变的不仅仅是部门名称,最需要改变的是部门职责和人员素质,不要减少了部门名称却增加了人员编制!

网友“憶式形態”:大部制改革,不应该只是撤、并部门,重点应该是落实精兵简政。除了人员和部门外,依据国情,行政手续的精简或许是切入点。

网友“优游容与”:大部制改革最重要的在于如何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理顺经营权和监管权,优化资源,再造流程,转变职能,裁除冗员,提升效率。否则又是换汤不换药。

机构改革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16%)

网友“Linvins”:这次的大部制改革没有涉及金融领域,令人大为失望。混业经营是不可逆的大趋势,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不适应现实的需求。希望以后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也能够合并,建立大金融监管部门,统一行使金融监管职责。

网友“lzp英雄无悔”:这一轮大部制改革看来还不彻底,水利部、林业局和农业部没有成立国家农林水利部。

网友“欢乐哑铃”:大部制改的非常合理,但是力度还不够,没有期待到科技和工信部的合并。

网友“王小布_sky”:这次改革没有改到重点上,很多需要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的部门都没有动,期待下一步大部制的变化。

期盼机构改革能给百姓带来实惠(11%)

网友“微笑tt”:大部制改革取消铁道部,铁路行业向市场化发展更进了一步,是不是以后买火车票也会有春节特卖,周年店庆什么的实惠了?

网友“风雨虫”:刚刚看见大部制改革的相关内容,不知道会带来什么新的惠民措施?

网友“东府娃娃”:大部制改革,改机构更要改思想,后者更为重要!希望我们的所有改革都能实实在在的惠及老百姓!

网友“郑韶武”:老百姓的感受最重要。大部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为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热点点评【王世明老师提示:以下内容必背】

近日来,在有关于两会的话题中,国务院机构改革毫无疑问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铁道部的撤并问题更是引发网友喋喋不休的争论。透过嘈杂的网络言论,我们不难发现,网友关于机构改革的问题主要体现出了三种思潮。

一是大多数网友肯定机构改革的方向和成绩。对机构改革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不吝赞美。网友认为,机构改革不是缓和舆论压力的应景之举,而是契合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有利于整合职权交叉部门,进一步提高政府机构行政效率,为推行社会管理创新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网友对国务院机构改革表示出一些顾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他们认为,机构改革的关键在于精兵简政,提升工作效率。将此前彼此独立的部门,从根本上整合成具有一体性的单一机构,逐步改变人浮于事的冗员局面,终结“九龙治水”的管理格局。

最后,期盼机构改革能够给民众带了立竿见影的实惠和便利也在网络舆论中具备很高的呼声。网友认为,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行政原则和宗旨,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也在于如何更好,更科学的管理社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利的社会服务。

综上所述,尽管在网络上存在一些保守的声音,对机构改革的举措和效果秉承了消极态度。但是,绝大多数网友对机构改革给予肯定和赞赏,并寄托了殷勤的期望。希望通过机构改革,能够建立一个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府,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13年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分析第5期:网络问政

2013年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分析第5期:网络问政

3月8日,吴邦国委员长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9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答记者问,2月CPI上涨3.2%等,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事件。

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涌动着社会民意。如,2月CPI上涨3.2%,引起网友对物价上涨的担忧;湖南部分镉超标大米被用做饲料,引起舆论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寄望;人大常委会今年将听取审议反贪污贿赂报告,舆论希望抵制权力寻租。

3月8日—9日全国两会国内热点舆情事件/话题热度

准确、及时、全面把脉民意,积极推进网络问政,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3年将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网络问政也被民众寄予期望。“人大代表潜水刷微博”,被舆论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市长陈俊卿称,“车子在路上被堵了,就会搜下周边的微博,看看骂声有多大,作为市长必须了解这些声音;有突发事件,马上就会打电话处理。”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上海等多地政府部门通过官方微博播报两会;多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受媒体访谈,并与网友在线交流;青海书记强卫、湖南书记周强等通过微信给网友留——对于网络问政,网友普遍持积极看法。

网络问政让干部形象更亲民34.4%

网友“谓贤”:能触网听听骂声,也是亲民的一种表现。

网友“陈里”:党政干部要与民众打成一片,和老百姓拉拉家常,听听他们想些啥。即使解决不了大问题,老百姓觉得他的话你听到了,困难你知道了,心里就会舒服一些。

网友“掉队66”等:心里坦荡者,不怕触网;有勇气看微博者,就是好领导。

领导干部要问政,更需要执行力25.2%

网友“林林嘉健发发呆”等:部分政务部门或领导干部发个微博都是官方腔调,喜欢吹大话。什么事都没做之前,请不要轻易许诺,轻诺者必寡信。

网友“爱如初”:说的好,不如做得好;做的好,不如实现得好。网络问政,执行力最重要。

网友“自由小花狗”:网络大社会,领导有勇气进入这个朝气蓬勃而又正义召彰的民意通道,就必须要自身过硬,经得住泱泱民意的检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身清廉,为民谋利,这是民之希寄。

网络问政让诸多难题有了曙光18.4%

网友“空假不二”等:网络是活生生的现实,是生动形象的教材,领导干部在网络这个大媒体上听听广大群众真实的声音,能够让百姓看到很多民生问题的曙光。

网友“陈火灿”:对于很多的领导干部,本人都不认识,但又非常熟悉——我熟悉他们网络问政的风格,深知他们心里装着人民!仅仅是在网络里看见他们的名字,我都会觉得有安全感,是他们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网民批评网络问政沟通不畅14.7%

网友“seanTOTO”:不知道这个微博(@平安肇庆)有什么用!哪天我们老百姓求你的时候,就“这不关你事!”,“那不关你事!”向你们网络110反映情况,是希望你们能够将信息转给相关部门。你们若没这能耐,趁早关闭微博,别给众人留下不作为的坏印象。

网友“于江涛”:请看开发区网络问政平台的奇葩回复——涉及利益收费的,所有部门都管;涉及民生服务的,这些部门则是能不管就不管。十八大已开,两会正浓,希望在中央国开新风,以身示范的大环境下,开发区的领导和部门要与时俱进,与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

网络问政考验为政者的管理能力7.3%

网友“重邮”:近几年,网络问政效果初显,政府在解决百姓多元诉求、回应民意等方面积极创新。然而,因土地、环境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执政者的社会管理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网友“盛廷律师”:网络问政领导干部不能“打酱油”,“自以为是”是领导干部成长的致命伤。

网友“陈火灿”新媒体时代对政府部门的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许多政府部门已经开通政务微博并越来越重视网络问政,网络问政的结果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官员的政绩。

热点点评:【王世明老师提示:下面的文字务必熟读】

网络问政是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大势所趋,已成为我国政府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网民认为,网络问政让政府形象更为亲民,也给社会问题与民生难题的解决带来了更多希望。

然而,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凸显,社交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公民个体权利意识的提高,都对政府的网络问政工作提出了挑战。政府要有极高的媒介素养和政治智慧,以成功应对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

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在网络问政工作中,对于貌似“不合理”、“难解决”的民意诉求,采用临时性、救火式和应急式的维稳方式,甚至采取简单压制或粗暴封堵的做法。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家长式”管理,极易引发社会多元利益人群和网民的抵触,让政府部门陷入“治标不治本”、“越维越不稳”的怪圈。近年来多起突发事件的发生与升级,其背后所折射的是群众在政府相关决策制定过程中的缺席,以及社会底层民意的被忽视。网络时代,政府如果在处理社会问题时表现出迟钝,甚至蛮横,都可能会被网络舆论所渲染与放大。互联网的匿名性,海量碎片化网络信息的获取,加之个人独立判断能力的差异,网民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少数官员的腐败、无能、低效等,都可能会在网上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网民反映,在部分政府部门的网络问政工作中,仍存在着沟通不畅、责任推脱等问题。舆论认为,通过网络问政,要真正实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到“权为民所赋”,部分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还面临考验。中央提出社会管理创新,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网络舆论就是预警和研判这些“突出问题”最新鲜、最丰富的信息源,网络问政就是把脉这些网络舆论的有效方式。借助互联网唤醒和激活我们的体制机制,改进公共治理,撬动民间社会,促进官民沟通,是当前成本最小、风险最低的政治体制改革举措。党和政府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加快社会建设的步伐,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掌握舆论话语权,提升政府公信力。

2013年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分析第4期:高考改革

2013年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分析第4期:高考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7日表示,义务教育虽然普及了,但还是低水平的,所以2020年前义务教育的年限不会延长。至于2020年以后会不会延长,“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在7日的教育界别联组会上,袁贵仁表示,目前高考还不能取消,“完全取消了谁占便宜?当官的有钱的占便宜,穷人占不到便宜,所以不能取消,但要改革。”

据监测显示,环境保护、房地产调控、个税起征点、高考改革等成为7日至8日网友热议的话题。

3月7日—8日全国两会国内热点舆情事件/话题热度

高考不能取消,但要改革

袁贵仁7日表示,高考制度还是要坚持,因为完全取消了高考,会让当官的和有钱的占便宜,穷人占不到便宜,不能取消,但要改革。要改革现在的考试方式,使学生能健康全面发展。他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最综合的改革,这涉及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全面成长,涉及国家怎么选拔人才。

袁贵仁说,要引导每个孩子能有自己的选择空间和发展道路,“选错了路还可以踏回去,可以修更宽的路,修更多样的路,是一个交叉的路,就像我可以坐一趟汽车,然后可以换乘火车,坐火车之后还可以换乘飞机,坐完飞机还可以换乘轮船。”但袁贵仁也承认,这个事情会比较复杂。

图:高考改革网友言论倾向性分析

高考是唯一可行的选拔人才的方式(31%)

网友“越挫越勇的陈大侠”:高考确实把我们整得很惨,但是取消高考多不靠谱大家都明白,高考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网友“吴易泽marg”:同意这个观点。高考虽然不是绝对的公平,但和取消高考比起来算是相当的公平了。

质疑高考改革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21%)

网友“阮加文”:在此间参加两会的教育部长袁贵仁说:“目前高考还不能取消,完全取消了谁占便宜?当官的有钱的占便宜,穷人占不到便宜,所以不能取消,但要改革。”不能取消高考这是目前已经形成的社会共识,袁部长对此大可不必担心。应该担心的倒是改革——每一任部长都在喊要改革,然多少年过去了,又改了什么?

网友“熊丙奇”:打破集中录取需要放权——政府部门放权给高校自主招生,学校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而考试改革却不需要放权——还是把权力掌握在政府部门,就这样,高考不断在改,但却不触及实质问题。目前高考改革最大的问题是,掌握着权力的教育行政部门,不愿主动放权。

全国统一考试统一分数线(15%)

网友“杨标湘西土著”:最能体现教育是否公平的应该是高考。高考改革年年在提,今年两会上,教育部长仍然在提。我就奇了怪了,恢复全国统一教材统一考试,高考的公平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肯做,可见高官们嘴巴上高唱着的公平其实都是假的。

网友“清芬酝藉”:高考没必要取消,但要全国统一分数。

应让大家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15%)

网友“-老姜头-”:教育袁部长说,“完全取消了高考,会让当官的和有钱的占便宜,穷人占不到便宜,不能取消,但要改革”。话很中肯,但为什么不以成绩为事实上的唯一标准对穷人或落后地区就是不利的呢,现在就一定是有利的吗?无论怎么改,加大落后地区和乡村基础教育投入,缩小教育资源差距,都是实实在在要完成的工作。

网友“欧阳三疯”:教育公平不光是要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随迁子女也应该平等的享受所在城市教育资源。

高考不能取消,要改革考试方式(14%)

网友“天山亚刀客”:高考英语要改革了,一年考多次,以最高成绩计入总成绩。这项措施对个人来说似乎是有意义。但是,如果所有多次考试成绩相关很高,那么多次考试意义不大;如果相关较低,考试就没有信度可言;如果大部分人在多次考试中,取得了一次考试的高分,那么录取分数线也水涨船高。试问:多次考试的意义何在?

网友“九天飞龙”:要取消的不是高考,是高考中的英语考试,英语应该作为选修。现在整的比母语都重要了,浪费了学生时代大量的精力。

应该取消高考(4%)

网友“曙光”:人的才能有很多种,都让大家从一个模型里复制出来的一模一样。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天赋,而高考就是最没人性的地方,把大家变成同一个类型,还要分出三六九等,这是何等的悲哀!

网友“SKYPIX_唯彩”:取消高考,真的会让有钱人占便宜吗?即便是能让有钱人占便宜,这也不是我们取消教育体制改革的理由!中国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世界教育大流的发展,要成为一个教育强国,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事实上,应试教育模式下,有钱人该占的便宜还是占了!

热点点评:

高考作为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一项考试制度,其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社会的神经。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指出,高考制度不能完全取消,但要改革,引起了媒体和网民的热议。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平台显示,该话题被网络媒体转载700余篇次,超过10万网友参与了讨论。

就高考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而言,虽然当前高考制度,尤其是部分一线城市大学高考录取人数、分数的户籍歧视受到舆论的诟病。尽管如此,绝大多数网民同样承认,相比其他制度,到目前没有一种考核能够比现有高考制度更公平。部分网友认为,一旦取消高考制度,社会弱势群体权益可能更加无法保证,只能是有更多的公共资源被有权有势的权贵群体所侵占。

从网民反应来看,改革“一考定终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制度的呼声由来已久。不少网友支持把一些科目“一考定终身”改为“一年多考”,认为这样将大大提高高考的公平性,降低偶然性。但也有网友质疑称,如果大部分人在多次考试中,取得了一次考试的高分,那么录取分数线也水涨船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考试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从近几年的报道可以看出,大量随迁子女面临着在哪里高考、在哪里上高中的两难问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面前,异地高考放开是否占用了过多的本地教育资源,影响本地孩子的升学,是否会造成新的不公平,一直是舆论关注的重点。有15%的网友希望应该全国统一考试,统一高考录取分数,消除户籍歧视。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布局,导致各地高等学校的数量和质量差距明显。当下只有更科学的分配现有的教育资源,快速有效的推进高考改革,满足大部分民众的对教育公平的诉求,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赢得舆论的认同。

2013年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分析第3期:医疗改革

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继续举行小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并讨论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监测显示,温家宝作总理任内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外界瞩目。多位有关部委和中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在人民大会堂前和分组讨论会场被记者追访,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媒体称,温家宝总理的报告务实求真,传递勇气和信心,虽然精简,但提出更多崭新的民生构想。

5日至6日,网友热议的话题包括医疗改革、“自由迁徙”、养老问题、GDP增长目标、房价等。

2013医疗卫生支出增幅最大 医疗改革备受关注

医保、医疗改革是国民长期关心的热点话题,且每年占据重要位置。在人民网开展的“2013两会调查”热点话题中,“医疗改革”获104782票排名第五。

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其中,医疗卫生支出2602.53亿元,增长27.1%。在所有民生领域支出项目中增幅最大。报告提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扩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将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每人每年25元提高到30元,扩大部分服务项目覆盖面。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加强对特殊困难人员的医疗救助等。

卫生部长陈竺表示,医改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建立“医疗改革联合体”,不仅是社区平台,也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带着几个二级医院,辐射一片社区和乡镇,实现城乡医疗统筹。

图:“医疗改革”话题网友言论倾向性分析

期待继续推进医改(24%)

网友“haibpp”:改革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医疗改革虽然慢点,但也是在改,期待继续推行医改,早日看到新成果!

网友“永文”:期待这次健康共赢的医改能全面推进成功,并不断优化,促进医疗效能和医疗系统组成部分不断健康进步。

加大监督力量 打击医疗乱象(18%)

网友“Miss5c”:医改提了这么多年,政策也出了不少,可问题在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医疗腐败还是绵绵不绝。应该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全民反腐,扯出看病贵看病难背后的黑链子。

网友“66彷徨”:医疗费用高,医院乱收费,我们看不起病,也生不起病。做好医改,关键还是监督与处罚!

实际行动最重要(17%)

网友“LIUTAO”:医院就是天,没钱一切都是瞎扯。放空炮不如做实事,希望政府少说大话多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网友“安徽胡金华”:官腔官话听多了,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支持“先看病后付费”(14%)

网友“郭松民”:先看病后付费意味着病人的生命健康高于医院利润,这一制度将有利于遏制大处方、过度治疗现象,先看病后付费也是医疗资源从绝对紧缺向相对充裕方向转变的结果,先看病后付费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网友“赶紧胡弄”:在紧急情况下,先看病,后付费,这是必须的,也是人的基本权利被尊重的体现。

呼吁推行异地医保(13%)

网友“健康饮料贝奇”:医疗保险何时能实现一卡通?

网友“幸福芋头的美丽人生”:我的中囯梦:希望医保尽快实现一卡通。使我们这些当年支援三线建设,如今老了回原籍或跟随子女在异地生活的老同志看病一样方便

提高基层医疗水平(8%)

网友“三细细”:基层医疗人才紧缺,医疗水平较低,希望国家加大政策力度,解决基层老百姓看病难问题。

网友“楚楚巴884”:国家应该出台政策,让大医院的人才向中小城市分布,让中小城市得到更优质的医疗保障。

医生同样需要关怀(6%)

网友“毛毛猫和毛毛猪有毛桃”:并非只有患者是弱势群体,有良知有道德有仁心的一线、基层医生有时也仍然面临着来自患者、社会的质疑。浪费资源、谋取个人私利的医生一定有,但是不能因此而否认了所有医者的职业操守。医改在保护患者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关注医生的安全、稳定?

网友“邓0707”:医生也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关怀。

舆情点评:

2013年医疗卫生预算支出2602.53亿元,增长27.1%。在所有民生领域支出项目中增幅最大。专业人士指出,医疗卫生支出27.1%的增长幅度,不仅高于去年医疗卫生预算16%的增速,也大幅高于其它民生领域预算的增长,体现了政府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视。媒体评论称,一个个增长数字,传递给百姓的是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预期。这些民生“硬指标”都是政府向老百姓作出的庄严承诺。

2月份,有媒体报道说,我国今年将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的医疗制度。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网友的热议。据调查有90.9%的网友认为“先看病后付费”制度是巨大的利好消息,非常期待。但是卫生部随后对媒体的报道做出了一些补充和更正,说今年只是倡导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还不具备全面推行的条件。尽管网友得知这是一场“误会”,仍然坚持认为这是蛇年的“最美误读”,热议一直延续到两会期间。的确,两会最热民生话题,“医疗改革”必须跑不了。目前来看,居民的这种幸福感也实实在在与医疗改革相关联。网友留言“我们期待更合理的医院分布、更完善的大病保障、更安全的药品管理、更低廉的医疗费用。啥时不再全国人民跑协和?啥时家门口看病也放心?”引发巨大共鸣,折射出民众的殷切期待。针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医疗改革也是对症之药。人人看得起病,人人医疗有保障,必能有效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

当前,中国民生改善已显现出明显成效,但如何由量变转化成质变——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让百姓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彻底地实现全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景?这还须各方持续加力,还需要相关配套措施加以保障实施,只有这样,这项制度才能既叫好又叫座,博得满堂彩。(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朱毅)链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划线版

2013年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分析第2期:反腐倡廉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于4日上午11点举行。外交部副部长傅莹作为大会发言人,就会议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发布会上,傅莹称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已是各界共识,引起社会共鸣。舆论还高度赞扬了本次两会的“新风”,如“两会驻地餐厅里好多光盘族”、“警车不开道、迎接没横幅,会场没鲜花”、“政协报告比去年缩短14分钟”等,相关报道积极正面。

据监测,日前网上有关两会较热门的话题依然集中在民生领域,并涉及国内政策议题。“国五条”细则出台后继续引发热议,媒体报道的北京等地现抢房、房租价格上涨等现象引起对本项政策更广泛更为深入地讨论。涉及社会民生领域的代表、委员提案,如“放开生二胎政策”、“四大节假日全国免费坐火车”、“上调个税起征点至6千7千”等获得了较多的舆论支持,占据话题热度前列。

此外,随着全国“两会”的进行,政府官员不断受到媒体的追问。在过去24小时,政府部长言语相关话题热度上升,如监察部部长马馼对网络反腐的表态“非常重视民众通过网络提供线索”,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对雾霾天气、油价的回应等,皆引发舆论较多的议论。

3月4日 全国两会国内热点舆情事件/话题热度

备注:监测时段为2013年3月3日15时—4日15时,本表热度为网页新闻(篇)。

反腐倡廉引热议

反腐倡廉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重点话题。在人民网开展的“2013两会调查”中,“反腐倡廉”以18万票位居第三。全国“两会”以来,有关反腐工作的媒体追问与政府官员表态也频现于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时强调,反腐败既要坚持打持久战,也要打好歼灭战。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发言人傅莹就反腐败工作等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在健全国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方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做了很多努力,要做到有法可依。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邱学强日前透露,2012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4326件47338人,同比分别上升5.4%和6.4%,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87.9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源自于网络曝光。2012年,通过网络曝光,“表哥”“房叔”相继落马,掀起一股网络反腐浪潮。对此,监察部部长马馼接受采访时表示 “非常重视民众通过网络提供线索”。对于应该如何预防腐败,网友各抒己见。

有29%的网友表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是关键。

@还好的一岁:注重深化改革,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源头治理,要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中学生:政府权力运作规范好了,公权力被约束了,个别官员才能无处可贪。用制度的笼子“关住”腐败。

有28%的网友认为,新媒体时代,应强化媒体特别是网络的反腐作用。

@明月:2012年是网络反腐标志性的一年,表哥、房叔等问题官员被曝光。“网络曝光、纪委介入、核查处理”成为腐败案件查处的新路径。政府要给予网络反腐更大的作用空间。

@东湖评论:【段智慧:网络防腐亟待穿上制度“保护衣”】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38亿的背景下,更要重视网络这个庞大“发酵池”的发酵作用,给网络反腐穿上制度的“保护衣”,以免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网络反腐,误伤无辜之人。

有26%的网友表示,拓展社会监督渠道,才能更好地实现全民“共治”官员腐败。

@ 赵云不是好好先生:想要彻底肃清利欲熏心、中饱私囊的腐败分子的最佳方法,只有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实现全民反腐。

@全国党建网:要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丰富完善群众参与监督的实现形式,把“一把手”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注重听取群众意见,重视社会监督,探索、引导和培育民间反腐组织,重视民间反腐力量,推动以重要岗位“一把手”为重点对象的监督和反腐治贪的社会化。

还有11%的网友认为,需要加强官员廉政文化、思想的培养。@老师是:要积极探索廉政文化与反腐倡廉教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教育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警自律、廉洁从政,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廉政教育长效机制,让反腐倡廉教育落到了实处,同时完善风险防控、责任追究等制度。

热点点评:

过去一段时间,围绕“反腐倡廉”为中心话题的有关我国反腐工作的谈论纷扬直上。人民网“2013两会调查”显示,72%的网民最乐意通过网络曝光的方式参与反腐;多数的网民认为网络反腐能够在最短时间引起社会关注,对贪官造成较大舆论压力,形成高效的反腐形势。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网络反腐的进步,网络反腐作为新兴的反腐败手段,比其它反腐方式都快捷高效,有助于推动反腐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多数网友都期盼国家加大对网络反腐的支持力度,营造网络反腐宽松环境。

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近日,也有部分代表委员建言,网络监督是一种重要形式,但制度力量更系统、稳定;网络反腐应尽快与制度性反腐有机融合,“网络反腐:不止于晒艳照、亮房产”。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度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方能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政府要积极借民意高涨之机,顺民心、重民意、凝民智,全力推动反腐工作向前发展。由此,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的配合就会越密切,反腐倡廉工作就越顺利。惟有如此,官民之间的紧张关系才能得以改善,中国的官民距离才能越来越近,政府公信力方能得以张扬,实现反腐倡廉效果的最大化。

2013年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分析第1期:香港奶粉限购令

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回答中外记者提问。问题涵盖了时下大部分的热点,比如钓鱼岛问题、雾霾天气、新一届领导人新政新风、香港奶粉限购令、相信中央会同意2017年香港特首普选、中国经济走势和两岸经贸关系等,3日持续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据监测,网上较热门的大多是民生和国内时政议题,除了“香港奶粉限购令引发内地食品安全争议”外,还包括多地购房者因新政策出台连夜签约避税,有媒体质疑10年9次调控楼市房价不降反升。有媒体爆出大部制改革、“中国城镇化投资40万亿”等,均引发媒体和网友关注。同时,涉及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和提案的热点开始大量增加。不少代表委员成为舆论焦点,如申纪兰连任、宗庆后称每户城市居民都有享受经适房权利、人大代表朱列玉提出应将贪污10万判10年以上改为1年以上等,都成为热门话题。

食品安全成为最热议题

从3月1日起,香港特区政府颁布的“限制婴幼儿奶粉出境”正式实施,离境人士仅能携带两罐奶粉,且16岁以下人士禁止携带奶粉离港。任何人若违反有关规例,即属犯罪,一经定罪,可罚款50万元(港元)及监禁2年。截至2日8时,已拘捕25人,包括17名香港居民及8名内地人,检获115罐奶粉。

截至3日15时,据舆情监测,香港限奶令实施第一天,就在内地媒体和网络社区引发强烈的争议。在3月1日达到顶峰,一天内接近6450篇平媒和网媒报道。在3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回答深圳商报记者提问时,引用国家质检总局一个数字说,“我们内地的奶粉99%是符合质量标准的。现在的问题是,群众对奶粉是符合质量标准的信心不足,所以才造成香港奶粉很多都被内地的水货客买走了等等这样的情况。我相信特区政府、广东政府、海关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相信这些问题也是可以得到逐步解决的。”

此后,全国性重要论坛主贴超过2630篇;截至3月3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已经超过3200万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国内奶粉和食品安全问题空前激烈的讨论。

2013年3月2日,面对网民质疑,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谭耀宗表示:香港限奶不是香港人到底有没有“中国心”的问题。谭耀宗认为,解决奶粉问题最关键的是保障内地食品安全。不然的话,中国人多,如果出现什么问题,任何国家都应付不了。奶粉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希望中央要特别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3月2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政协经济界驻地引来了大批媒体的“围攻”。谈到内地市民对一罐奶粉都缺乏信心的时候,周伯华几欲落泪。周伯华坦言,有关部门也正在加大奶粉进口量。他表示:“造成老百姓对一些食品安全缺乏信心的原因,从广大畜牧工作者、乳业企业到国家政府部门,都有责任。”周伯华说,在依法监管问题上,从来没有大小之分。多头管理正是食品安全的硬伤。机构改革有助于解决“多头管理”。周伯华还提到,“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历来是推动政府监督和提高监督效率不可或缺的力量。”

反思国内政府企业责任问题38%

@人民日报:【限制购买奶粉,首先该脸红的是中国奶业】一个可把神舟送上天,把蛟龙送下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产的婴儿奶粉却不能让本国妈妈们放心,确实令人深思。国内食品安全的被牺牲,监管机构脱不了干系。监管机制不完善,更影响了国人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加速把他们推向海外。

@央视新闻:#央视微评#【“限奶令”让谁蒙羞】……能否重建消费信心,还须知耻后勇,见行动!

@新华视点:……为什么连一罐放心奶粉都造不出来?乳制品行业吸取三鹿事件教训并改进了吗?质监部门履行其义务了吗?吃别人家奶长大,中国孩子的悲哀!

人民网:#每日一问# 【给孩子选好奶粉了吗?】……“安全奶”唯一出路是买进口奶粉吗?面对“限购令”你将如何选择?

崔卫平:首先不要责备香港,而是要反思为什么我们连奶粉都做不好。@袁裕来律师:一个新闻标题,就充分说明了大陆奶粉质量为什么没有保障。

@刘春:香港限购奶粉,举国哗然,我泱泱大国,竟解决不了区区问题?我不相信……咱们的优越性不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吗?那就先把婴儿奶粉的小事办好。

@慕容雪村:……为什么连一罐放心的奶粉都造不出来?三鹿事件过去了这么久,乳制品行业有了哪些改进?质量安全部门在干什么?政府在干什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有没有关心过?

对内地奶粉没有信心24%

人民网网友(IP:58.68.145..★)说:发言人您好,近一段时期网上曝光好多食品问题,这让我们有些害怕,尤其是婴儿的奶粉,对于这些食品安全上如何能更快更好的解决呢?让人民放心、安心?

凤凰网嘉宾(一位内地妈妈):之所以从香港买,就是因为对内地奶粉没有信心。港奶粉限购令引发质疑11%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童之伟:香港的奶粉限购政策可能存在合法性问题……这一规定主要还是保护香港当地居民的利益,涉及到贸易权利方面的问题。

秋风(微博)论道:香港限购奶粉是人类立法史上的笑话,而内地生产不出让人信任的奶粉,也反映出中国人的处境。

@潘石屹:建议“立法会”重新考虑,修改此恶法。

@郑渊洁:卖坏奶粉的不坐牢,买好奶粉的坐牢。童话都不敢这么写。

@熊培云:大陆人不得不排长队到香港买安全奶粉,无疑是大陆的耻辱。但即便如此,我也很难理解大陆人多背几罐奶粉在香港竟会被判刑。网友调侃奶粉事件9%

李冰冰:#戏说香港奶粉限购# 怀孕后去香港,买三罐奶粉,在入境处主动被抓,罚款50万,身无分文爱罚不罚,判刑两年,狱中管吃管住,没有雾霾毒害。生下孩子,即为香港户口,香港政府负责供应奶粉,两年后回大陆,等孩子长到18岁,父母申请去香港居住,从此全家过上快乐生活。(转)

理解香港限购令并作相应解读 6%

@廖伟棠:关于奶粉事件,写个长微博再次系统地讲讲道理。最后发言,再不奉陪。@汗青微博:自己造不出合格奶粉,去赖别人不卖给你,逻辑上太说不过去。至于奶缺不缺这事,说来话长,至少,合格的奶是肯定缺的,也无法在短期内增产,谁都没这个能耐…… 食品安全涉及多个产业环节4%

@张泉灵:放心奶的诞生过程:放心的牧场长出放心的牧草,放心的牛吃到放心的饲料,放心的饲养和挤奶方式,放心的农户放心的二道贩子放心的奶站,放心的运输和检验,放心的企业不在奶源问题上搞恶性竞争,放心的生产放心的宣传放心的储运,投入放心的商家,有全程放心相关各部门的监督。然后只差你会放心地喝了。中国乳制品质量已经有明显改善2%

@王志安:三聚氰氨之后,经过大规模行业整顿,中国乳制品的质量和进口奶粉相比,己经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即便婴儿奶粉情况也一样。一窝蜂去境外购买奶粉,主要是独生子女政策和收入增长叠加的效应,换句话说,孩子变金贵了。另一方面,也说明食品行业一旦出事,重建信心比提高质量要难得多。热点点评:

从舆情反馈来看,全国两会开幕第一天,香港奶粉限购令成为舆情刺激因子,已经引发了内地食品安全问题的热烈讨论。结合国内近期食品安全问题舆情现状来看,此次相关舆情的爆发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

3月2日,多家主流媒体微博、众多网上知名人士纷纷关注奶粉和食品安全话题,多数观点呼吁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表达出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给予重视、解决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的迫切愿望。还有观点指出,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加以务实解决,政府和企业需要回应社会关切,肩负社会责任。

4.高考作文热点与参考 篇四

某知名杂志近日公布了最受关注的年度热词。其中初心、芳华、新时代、奋斗、改革开放、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佛系、油腻、阿尔法狗、小程序、知识付费等排在前列。

请从中选择你所欣赏的两三个词语,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触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在不懈奋斗中绽放最美青春芳华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始终是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重要力量。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五四青年节前夕,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深圳是青春之城、活力之都,青年是深圳发展的生力军。无数青年在深圳燃烧激情、创新创造,谱写着活力四射、激荡人心的青春之歌。自4月底开始,多项“五四”系列主题活动在深圳展开。如此大动作、大手笔,彰显出深圳对青年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

青年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有学者做过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通过对公元15至1960年间世界上1200多位杰出自然科学家和19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至45岁,峰值是37岁,以此证明青年时期是开展创新创造的“黄金期”。

青春正当时,莫负好时光。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青春不是用来蹉跎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去年年底,“佛系青年”在网上刷屏。青年当然会有生活的压力、竞争的焦虑,但张扬的青春绝不该不悲不喜、无欲无求。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倘若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苟且偷安,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那么青春何以为青春?难怪有人戏言,“佛系”也行,那起码也该做一个“斗战胜佛”。

青春,因梦想而绚烂,因奋斗而出彩。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才能绽放最美的青春芳华。从去年开始,深圳启动了每年一次的“深圳好青年”推选活动,选出一批锐意创新、求知奋进、实干担当、爱心坚守、追求卓越的青年榜样。入围的“深圳好青年”,有的是国家“___”专家、“孔雀计划”人才、创新型企业创始人,有的是扎根基层一线的公安民警、教师、工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用实际行动演绎奋斗青春,将个人的成长与深圳的发展融合在一起。青春建功,不仅是个人的成功,也会激发更多有志青年的奋斗精神和创造潜能,引导青年人才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为城市和国家发展注入强劲青春活力。

5.社会热点与作文资源 篇五

上半年的一次作文课上,上课一开始,我便把这节作文课的内容向大家作了简要介绍,要求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件特别让人感动的事,题目自拟。布置完毕后,我先让学生思考一下,想想可以写哪些内容。几分钟后,有几位同学发言。一个学生打算写她生病时妈妈照顾好的事;另一个打算写同桌借笔给她的事;还有一个想写有一次自己不小心把饭打翻在地,同学们都争着把饭菜让他吃的事……

这些内容不是已被大家写过了吗?难道就没有别的题材可写了? 我正在寻找引导方法,突然发现讲台上的一张学生体温测试统计表。原来“非典”时期,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天都要测体温。这里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何不让学生写一写这一时期里发生的许多感人的事呢!我于是对学生们说:“这段时期‘非典’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同时,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许多行为习惯随之改变,我们周围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故事。你能举一个例子来说说吗?” 这下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同学们的话可多了。

一个学生说,人们变得讲卫生了,随地吐痰的人少了。另一个学生说,人们变得爱煅炼了,以前大清早爬山的多数是老年人,现在年轻人也多起来了。有的说班主任老师对同学们更关心了。每天她第一个来到教室,打开窗门,给教室通风;每一个同学进教室她都要仔细询问身体状况,有时还摸摸学生的额头,让同学们感到特别温暖。连平时不爱多说话的张晶晶同学也站起来发言。原来“非典”时期她发烧了,按学校规定必须在家静养。可她在家坐不住呀,幸亏班主任老师一天三个电话在,嘱咐她安心休息,她才安下心来。等她回到学校上刘要,老师又在每天放学后给她补课。班长说的事情更让同学们啧啧称赞。因为“非典”的缘故,药材的价格涨得快,像温度计、口罩等一些平常不起眼的物品成了紧俏商品。许多商家趁机哄抬物价,可她家附近的那家药材店却坚持不涨价。店老板说,他不能昧着良心赚钱,尤其不能发“非典财”。金璐洁同学说,一位在她爸爸工厂打工的江西人,身体发烧,不肯上医院治疗。她爸爸得知后忙把女士们江西人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原来是感冒引起的。她爸爸为那个江西人付清了药费;还嘱咐他休息两天,工资照发。那个江西人特别感动。见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我把话锋一转,说:“这么多感人的事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不写呢?

我趁机引导学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多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更多投入生活,用心灵与生活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因为美好的文章从生活中来。

第二天,翻阅同学们的作文,觉得比平时的作文好多了。大部分作文内容充实,情感真切。我想这是因为他们在文中倾注了自己对生活原感情的缘故吧!社会的热点话题,不正是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的作文题材吗?

6.环保热点问题归纳与解析 篇六

二氧化碳可以影响热量的辐射。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也就升得越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要解决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这一问题,一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要提倡植树种草,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2、酸雨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随雨水降落到地面成为酸雨,一般称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酸雨对土壤。江河、湖泊、森林、农作物、建筑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1)成因:酸雨中的酸主要是二氧化硫转化而来的硫酸和一氧化氮转化来的硝酸。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汽车尾气。我国出现的通常是硫酸酸雨。

(2)危害:

①酸雨可直接危害植物,造成森林受害和农作物减产,还能使土壤、水域酸化,建筑物腐蚀,金属腐蚀等。

②酸雨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臭氧层破坏

在地面空气中的臭氧是一种污染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但位于地球上空25~40 km的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则是地球的一个“保护伞”,它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研究表明,平流层中臭氧减少1%,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将增加,农作物产量将减少。臭氧的减少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氯氟烷烃如氟利昂等对臭氧有破坏作用。

4、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分为水生生物富集作用和陆生生物富集作用。

水生生物富集作用:水生生物主要通过食物链富集污染物质。例如,有机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虽然很低,但是经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肉食性鱼”这样一条食物链,可以成千万倍地富集起来。

5、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植物等大量繁殖,并引起水质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当它们汇集到池塘、湖泊、海湾时就会使水体中N、P等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增多,致使藻类植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由于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氧气用以进行细胞呼吸,致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而且当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死亡之后,其遗体首先被水中需氧微生物分解,从而进一步降低溶解氧的含量,然后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同时产生H2S等有毒气体。因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引起水华或赤潮现象。

6、微波危害生物体的原理

微波的能量不足以使物质产生电离,所以微波不会对生物体产生辐射的危害。但是,它能起到“加热”的作用。由于它的穿透力强,不仅可使物体表面温度升高,而且还能深入组织内部,更由于组织内部难于散热,所以内部的温度升得更快。

7、白色污染

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为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难于分解,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星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8、对环境污染危害的认识和基本防治策略

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可以从它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来认识:一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生物圈稳定的必要条件,是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二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三是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稳定和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稳定为基础。

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策略是监测——干预——评价。第一步,通过对环境污染和人群健康的监测,掌握情况;第二步,针对问题制订对策,进行干预处理;第三步,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再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防治环境污染的基本措施:(1)控制污染源(包括合理安排工业布局、改进工艺等);(2)物理、化学、生物净化处理;(3)废物回收利用;(4)加大法治力度;(5)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上一篇:厂党代会开幕词下一篇:保密协议标准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