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汇报

2024-07-11

乡镇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汇报(精选6篇)

1.乡镇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汇报 篇一

镇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调查

水阳镇位于宣州区北部、金宝圩之东,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区面积184.68平方公里,39个行政村,7个街道居委会,685个村(居)民小组,2.56万户,8.75万人。10.24万亩耕地,5万亩水面。

自《科技进步法》颁布以来,该镇十分重视宣传实施。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共识,并把它列入“科教兴镇”工作的日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全镇农业科技事业生机勃勃,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实施《科技进步法》成绩显著

2002年水阳镇主要农产品年产量已达到:油料1万吨,棉花1.25万吨,粮食4万吨,畜禽40万头(只),水产品5万吨(成蟹100万公斤),蟹苗2亿只,各类大棚蔬菜2万吨。全镇种养加收入比和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40:55:5和50:30:20,即社会总产值和收入比例约为:农业2.5亿元,工业1.5亿元,第三产业1亿元。全镇8.75万人口中,劳动力约4万人。从业结构为:外出务工经商1.63万人,养殖业0.5万人,种植业1万人,其他行业0.87万人。

实施“科技兴镇”,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抓好科技开发、应用、推广,实现增产增效,是水阳镇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 一贯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过去该镇“家家粮油棉,户户小而全”,死种田、种死田,农民越种越穷;如今“家家农渔副,户户多经营”,种田靠科技,经营讲效益,围绕市场转,农业非农化。种养加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公司+农户”经营体制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从特色产品生产和经营突破(如河蟹、蟹苗、种鸽、水阳鸭脚包、禽翅、水阳酱瓜、水阳干子等),初步形成自己特有的产业链,开始从局部到整体发生转化,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好势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实施《科技进步法》主要做法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已是人们的共识,但广大群众的认识仍不深,为此,水阳镇经常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广播会,广泛宣传“发展科技”、“科技兴农”、“科技兴镇”的重要意义,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运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发展科技经济。此外,还利用其它各种形式,把示范宣传引向深入。首先是大力倡导各级干部要做科技进步的带头人,要把科技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把科技工作作为各单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号召村级干部要带头学科技、用科技。镇主要领导除亲自部署科技工作外,还亲自参与各项科技活动,经常与科技人员一起讨论,拟定主攻目标和发展方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并鼓励技术干部抓点指导,示范引路,全力推广,将全镇科技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其次是把科学技术推广运用和农民利益结合起来,向广大农户深入宣传,传播技术和市场信息,使广大农户真正感受到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了众多农户主动寻求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他们中有的自费外出学习先进技术,有的把技术人员请进家门传授技术,目前全镇上下“学科技、用科技、爱科技”蔚然成风。

2、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素质

多年以来,水阳镇一直把科技培训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结合上级部门安排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活动,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次,参训人数5000余人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近万份,召开广播科技讲座26次,并认真做好《水阳农技》、《水阳渔业》、《调查研究》、《水阳经济》等宣传简报的编写发放工作,以一系列实际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村组干部和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渔)业技术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应用。另外,该镇还通过与高校合作,加大了对农(渔)技人员知识更新的投入和再学习、再培训,使他们有效地发挥最大能量,为广大农民服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科技进步。

3、抓科技示范,引导农业生产发展方向

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的建立对科技推广起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作用。去年水阳镇共确定镇级示范户50户、科技示范村6个、科技示范基地3处,并确定小圩村为区科技局“1515”工程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主要功能抓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试验及推广。去年该镇科技示范的主要内容有:安排160亩棉花新品种8033,300亩杂交水稻,50亩葡萄,300亩生态河蟹养殖,30亩蟹、甲鱼、青虾混养,1000亩幼蟹培育等。科技示范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渔)业生产朝高水平迈进。

4、抓新技术运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原雁翅乡、杨泗乡使用杀虫灯防治病虫害基础上,去年水阳镇进一步推广杀虫灯的使用,全镇投资46万元,共安装杀虫灯1178台。实行专人看管,定时开、关,对4万亩棉花和4万亩水稻进行物理防治,诱杀了大量棉铃虫、红铃虫、地老虎、玉米螟、夜蛾,以及水稻螟虫、飞虱、叶蝉等害虫。据农技站检测报告分析,这种物理防治害虫、适当配合化学农药防治做法,使亩用药费用减少20元/亩,防治费用减少15元/亩,全镇8万亩棉花、水稻共节约总费用近百万元,使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在多年摸索试验基础上,去年又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广了河蟹生态养殖,努力生产出优质个大的河蟹,预计效益提高25%以上,并不断探索培育幼蟹技术,生产出优质河蟹苗种,成功注册了“水阳江”牌优质蟹苗商标,申报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全国第二批“星火计划名优特产品(铜牌)”称号。另外一

些蔬菜类等名优产品栽培技术也不断得到推广,新技术的运用大大加快了该镇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去年水阳镇共引进名特优新品种12个,试验示范面积538.3亩。其中水产类4个,分别是:福寿螺、宽体金钱蛭(蚂蟥)、梅花鳖和黄颡鱼等,养殖总面积356亩。列入重点攻关的项目:宽体金钱蛭(蚂蟥)的人工繁殖技术、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等,均获得成功。特别是福寿螺项目试养繁殖的成功,对该镇特种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将提供重要的物质(饵料)基础保证,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宽体金钱蛭(蚂蟥)的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还得到了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两位两度来访教授的高度评价。

该镇还引进蔬菜类无公害栽培重点扶持项目新品种7个,包括:樱桃番茄、日本红秀小南瓜、五彩椒、芦荟、芦笋、川山紫和京署6号甘薯,因其品质佳,色彩艳丽,收获上市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现已被一些高档宾馆作为高档蔬菜列为烹饪佳肴,一些大型超市也十分欢迎这种甘薯的深加工产品。

水果类1个,即美国“红艳”草莓,该品种是目前国际上正在推广的一个优质草莓新品种。经过努力,安徽省黄河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无偿赠送水阳镇1000株价值6000余元的原种苗,现落户该镇新建村,目前生长情况正常,将在正月结果,供应市场。

5、抓好宣传工作与信息服务

去年该镇对全镇农业结构进行了一次深入摸底调查,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了总结分析。自8月份起,由镇广播站举办“水阳经济”专题宣传节目,对引进成功的新品种、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农网”下载的有价值新信息技术,先后进行了广泛宣传。“重阳节”物资交流会期间,又设展示台,在公开展示水阳镇农业结构调整最新成果的同时,特别推介、展示了该镇引进成功的20多个新品种实物及大量图片资料,散发新品种介绍资料1000余份,镇广播站也同时开展了系列宣传报道。市、区有关媒体也多次对水阳镇农业结构调整进行了重点宣传,为推进该镇农业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与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该镇全年利用“一站通”向全国发布供求等有关信息共50余条,接到全国各地咨询电话100多个,促进了新品种的引进,拉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实现了开通“一站通”的初步价值,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与农民朋友的赞扬。这些科技兴镇的做法,不仅有效地扩大了水阳镇的知名度,还提高了全镇群众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对运用科技手段,发展农村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三、2003年实施《科技进步法》主要思路

(一)成立水阳镇科技进步领导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各有关技术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各工作站和行政村成立相应组长。形成全镇一盘棋,层层建立责任制,各部门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考核、奖惩等配套文件,采用激励措施,推进科技全面进步。上半年还将对去年科技进步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在全镇再度掀起学用科技的热潮。

(二)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以镇信息服务站为主体,各村配备农业信息员,及时下载、发布有价值的政策、经济、技术和农产品销售的市场信息,制作水阳镇农业经济宣传板块。党政办创办《调查研究》,产业办创办《水阳经济》,镇广播站开办“示范户经验”专题节目,为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引导全镇发展经济,并定期宣传农业结构调整新信息和先进典型事迹。

(三)强化科技服务力度。在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同时,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举办各类培训班,采取村组培训、党校培训、“绿证”培训、农广校培训和专家讲课相结合,重点传授最新的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逐步培训电脑应用技术,分层次进行。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实体,支持、鼓励科技人员率先致富。

(四)加大开发性投入,合理运用资金。增加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开发、应用、推广的资金投入,教育、引导农民调整不合理的资金投向,政府将支农周转资金、土地开发费、水面增保费及承包费资金集中管理,实现重点科技项目投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配合金融部门做好“信用村”、“信用户”的评比工作,培养“诚信”理念,增强金融部门放贷信心。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遵循区划调整后新水阳镇整体发展、重点突破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步伐,重点抓好村组公路、全镇干线公路网、农村电网、专业市场建设,为科技开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今年镇将投资4万元,绿化镇党校和阳江敬老院;投资7万元装饰、绿化当铺路旁花园;投资15万元浇筑朝阳路停车场及地坪、公厕,还将铺设1100平方米彩色水泥人行道、排水管;投资3万元建设接通雁翅镇郊两端道路;投资4万修通扁埂4村与镇主干道路的连通等。集镇门面房建设,水阳、雁翅、裘公、杨泗将审批新建近百幢门面房,并建造一幢近2000平方米的洗浴中心,进一步扩大集镇规模,美化集镇市容环境,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为今后申报科技生态镇综合试点开发项目作前期准备。

(六)搞活流通,加快科技、经济和经纪人队伍培养步伐。重点是加大对特种水产品养殖示范队伍建设和扣蟹销售经纪人的培训力度。在2003年初步建立起200户特种养殖示范户及500名农业经纪人队伍的基础上,下大力气重点培养100名营销大户,逐步成序列地改变目前各类人员队伍人数较多、规模较小、经营者素质较差的局面。

(七)2003年科技进步试验示范推广主要项目、计划、目标。

今年是科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全面实施、努力攻坚的一年,总体上要完成和达到

2.乡镇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汇报 篇二

况汇报

我县科技发展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知识普及、试验、示范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技术的引进应用,依靠科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发挥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科技进步。按照州府办明电[XX]14号的通知要求,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和州委、州政府“科技强州”战略的重大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提高我县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作如下汇报:

一、加快科技进步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结合我县实际,本着科技与经济结合,依靠科技振兴经济的发展思路,其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编规划、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陡坡山顶封育绿色带,缓坡山腰草畜林果带,山脚平地经作钱粮带”的产业发展布局原则,突出在抓好“五个培育”上下功夫,做好六大规划和做大做强以蔬菜、蔗糖、林果、畜牧水产、电矿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六大产业。

2、总体目标

到XX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有较健全、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每个乡有3个以上有规模、上档次的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占总农户的30%以上,达到县有科技示范乡、乡有科技示范村、村有科技示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递增,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

二、我县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的现状

近三年来,我县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提速、增效、创新”的原则,按照“以农业为基础,促进农民增收”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科技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1、以科普示范村重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服务

一是开展科普专栏宣传25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20期,受培训人数15万余人,发放实用技术资料25000余册,科普活动实现了正常化,项目实施村的群众科技意识、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对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撑。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带动广大社区居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是大力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为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途径,我县从XX年起就开展新品种试验工作,为了进一步发展好无公害蔬菜和草地畜牧产业,增强带动作用。XX年,我县开展无公害蔬菜和草地畜牧种植示范,项目建设面积60万亩,其中蔬菜10万亩,草地畜牧业50万亩。

三是努力实施好省、州级科技项目计划。在各项目实施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县认真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项目结题验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XX,完成了100万亩丰产速生经济林基地、50万亩畜牧业基地、60平方公里水产养殖基地等等。

2、加强项目申报和储备工作

为切实加强我县的技术创新工作,争取上级支持,解决我县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三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省、州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扎实开展了项目可行性研究等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各有关部门申报了以蔬菜、蔗糖、林果、畜牧水产、电矿和旅游业等六大产业为主的可行性项目申报和储备。

3、以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为契机,全面开展科普活动

在“科技活动周”中,紧紧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主题,组织各部门和乡、村,开展了科技赶场、送科技下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等丰富多彩的宣传培训活动,并在17个乡集市村举办了集中示范活动,为当地群众解答了 农业生产、卫生保健、计划生育、艾滋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政策法规,义务就诊5000余人,展出科普展板25块,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8万余份,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

4、积极开展整村推进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培训

科技培训是整村推进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我县及时研究并采取有力措施,使整村推进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一是成立了相关领导小组;二是主动与各整村推进及社会主义新农村联系,结合当地发展实际确定培训内容;三是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多媒体设备,开展影像和图文并茂的培训,使受训群众易于接受。

三、制约我县建设创新能力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1、各级领导不同程度存在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解不深、贯彻不力的问题,没有把科技进步与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的动力高度,把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摆在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在观念上和实际行动上相对滞后;

2、科技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表现出动力不足、能力不强、合力不够;

3、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市场还未发育,科技在 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偏小;

3、经济发展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不强,许多乡镇企业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

5、科技投入不足,社会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形成,单一的科技投入难以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

四、当前及近期主要科技需求

结合我县实际,当前在经济发展方面主要的科研需求

1、缺乏畜牧水产品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的技术研究;

2、缺乏有机、优质、无公害农业产业化的技术研究;

3、缺乏围绕生态林、商品林和经济林的保护与开发技术研究;

4、缺乏新型蔗糖业技术开发与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五、当前和近期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项目

围绕“三农”问题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用科学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和观光农业;开展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应用,构建“饲料、饲草-养殖-加工-销售”产业体系,加大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加强农业先进适应技术、高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集成创新;围绕我县的产业部局规划,按照“陡坡山顶封育绿色带,缓坡山腰草畜林果带,山脚平地经作钱粮带”的产业布局原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农产品转化增值,延长下游产品的生产,拉长产业链。认真抓好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的实施,做强做大草地畜牧业;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草山、荒坡和气候资源优势,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当前的重点产业有:

1、完成7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合理安排区域布局,推广良种良法,大力发展主体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2、发展丰产速生按树10万亩,大规模种植速生工业原料林;切实抓好林权制度改革,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3、加大畜牧水产业的发展。抓好肉羊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优质肉羊基地项目建设,完成人工草地种植面积7000亩,培育“王母麻山黑山羊”品牌;加强以牛、羊、猪为主的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扩大良种畜禽繁殖基地,提高畜禽出栏率和商品率;加强龙滩电站望谟库区湖面水产养殖的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

4、振兴蔗糖产业。继续抓好糖厂改制工作,认真解决企业职工安置问题;启动建设15万亩甘蔗基地,落实好广西富方公司到我县发展蔗糖业工作。在巩固和培育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搞好下游产品的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通 过加工环节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切实解决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问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5、开展煤、金、锑等矿产资源的勘探与综合开发利用技术,采矿与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引进。

6、优势矿产资源及水资源的勘探与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生物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技术的研发;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

五、加快我县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1、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全县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机制,进一步优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社会环境,建立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用人机制,坚持自我开发为主,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重视吸引外地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参与我县的科技研发和经济建设,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项目引人。努力为建立起创新能力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2、建立科技投入体系。建立和完善我县“财政引导、金融支撑、社会各界参与”的科技投入机制。充分发挥金融信贷作用,加强科技与金融机构的紧密联系,采取多种措施,吸引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项目的信贷投入。

3、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县委、政府要进 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真正做到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把科技创新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县科技领导小组要对全县科技创新工作进行宏观调控,要协调和集成计划、经贸、金融、财税等多方力量,解决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推动力度,并加强对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宏观管理方式的研究、制定和落实。

4、加强各部门对科技创新的参与和合作。集成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地方或行业振兴计划的导向作用,并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从而形成整体优势,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各部门应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宏观、政策、协调和服务的管理,针对科技创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研究和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保证科技创新工作健康、顺利的发展。建设支撑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环境。

3.乡镇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汇报 篇三

2004年省级投资庙首镇土地整理项目第一期建设工程(水田部分),在**县庙首镇土地整理项目领导组的关心和指下,在县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公开招投标程序,安徽省长华建设有限公司、宁国东南兴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中标A标段和B标段,于2006年3月3日顺利揭标,签订了项目工程施工合同,并于4月1日举行了开工典礼,正式破土动工。本项目委托安徽和县通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

动工前,项目办公室及时组织召开了参建企业工程联系会,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事项、规范管理和报验程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组织召开了工程技术及相关人员参加的技术交底、图纸会审会议。本项目组织实施机构-项目办公室及所属机构:技术指导组、工程建设监理部、外业调查组全部进入项目区办公,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工作,为规范工程建设管理,严格工程建设程序,对项目承建企业施工进场机械、设备、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组织机构进行了报验,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计划等按程序进行了报批。现将项目建设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项目工程建设情况

两个标段的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三个单项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

1、土地平整工程总面积700亩,设计标准田块259块,4-6月份已平整田块104块,完成土方量76000方。

2、田间道路工程设计4778米,土方工程量19070方,目前已完成路基填筑960米,完成土方量3814方,占路基土方量任务的20%;路肩浆砌石工程、路面泥结石工程均未动工;设计生产路2738米,土方1841方,目前已完成路基填筑550米,完成土方量400方,占路基土方量的20%。

3、农田水利工程,目前正在预制钢筋混凝土U形槽及预制板构件。

二、项目工程质量情况简析

1、土地平整初期施工程序不够清晰,施工程序未达到合同中技术条款的有关要求,完成的田块均为初步平整,通过现场检测后,进一步进行了平整,目前已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2、田间道路工程,因只完成路基工程量的20%,尚未进入质量检测阶段。

3、农田水利工程,已预制了部分钢筋混凝土U形槽及预制板构件,通过试块检测,均符合项目工程质量要求。

三、施工进度情况分析

一是由于项目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在春节期间,工程建设招投标延误了一定的时间;二是工程建设开始后,阴雨天气较多,机械无法进行施工;三是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深眼田”,造成机械无法进场施工。因此,整个工期延后近三个月。

四、下一步工程施工计划

为保证项目工程达标验收,尽可能按期完成项目工程建设任务,项目办公室一方面加强了工程建设管理,一方面与郎溪县联系,并组织承建企业项目经理、项目办技术指导组、监理部、项目区村委会负责人等相关人员,于6月2日到郎溪现场参观了土地整理项目区工程建设和档案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等方面情况,学习并取得的宝贵经验,为本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下一步我们将一是加强项目工程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敦促承建单位加大机械设备及技术力量的投入,以保证项目工程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强化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施工程序,按规范要求对施工项目进行检测、报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一期工程的土地平整工程力争于八月底前完工,田间道路九月底前完工,农田水利10月底前。

五、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和县政府会议纪要精神,项目办公室单独设帐,专款专用,严格执行报帐制度。

截止6月20日,使用项目建设资金62万元,其中:前期工作费31.54万元;业主管理费5.45万元;项目工程施工费实际投入31万,现已拔付25.01万元。

4.乡镇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汇报 篇四

今年来,**街道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我市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按照统一部署,齐心奋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的实施。现将我街道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推进村域经济建设。二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建设和平生物蘑菇基地二期项目,扩大蘑菇种植面积,增加蘑菇种类,加快建设杏鲍菇、平菇、香菇等各类蘑菇基地,大力推广蘑菇优质高产生产技术和采后商品化加工处理技术,畅通销售渠道。三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嘉山街道柑橘种植项目,充分整合辖区各村居集体土地、荒山等1000亩,发展柑橘种植等集体经济。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也是当前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嘉山街道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开展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增绿补绿”,完成道路绿化5公里,铺设草坪面积36600余平方米,补植补造苗木15000余株。二是积极推行“绿色存折”制度。在各村村部或小区中心地带设立了废品回收站——即“绿色银行”,为每个农户配置“三桶一筐”,农民利用“三桶一筐”分类垃圾,然后上交“绿色银行”,在“绿色存折”上零存整取,兑换奖励。推动居民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三是开展生态示范户创建。按照“前花后果”模式,完成农户的生态示范户创建。实施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定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办法,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卫生评比,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增强群众卫生创建的参与感。

(三)以文明和谐为保障,弘扬新时代新风尚。

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在辖区内积极发动党员利用“学习强国”app学习新思想新知识。二是开展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政策,树立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办事处指导各村居调整充实村居红白理事会,研究制定符合村居实际的《红白理事会章程》。开展集中治理婚丧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行动。将婚丧嫁娶规定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已经形成了事前报告和办理登记工作机制,辖区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满意率达98%以上。三是开展各类文艺汇演活动。我街道辖区内所有的村居都建设有文化广场,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如春节送春联、秧歌比赛、社区广场舞大赛、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极大丰富的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四)以有效治理为基础,推进街道和谐发展。

一是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提升改造4个村(社区)级组织活动场所。在各支部设立党群服务中心;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全年拨付村级组织、城市社区为民服务保障经费,确保各村“有场所议事、有钱干事”,严格按照标准发放村、社区干部工资,充分调动了各支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街道严格按照换届选举要求,配齐配强村(居)支两委,积极宣传发动,吸引多类人才加入村集体班子,既有老党员、又有有本事、会干事、能带动村民致富的经济能人,也有带来新鲜血液的大中专生,极大提高了两委素质,打造解放思想、敢于担当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三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街道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在2018年全津市市民意调查中,嘉山街道综合排名第二名。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劳务经济、鼓励扶持农民就地就近自主就业、支持农民返乡创业、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以推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二提高农民职业技术水平。春节期间,组织辖区居民参加“春风行动”招聘会并进行宣传。街道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对辖区内的农民群体,结合市里人才就业中心进行农业培训50余人次。三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根据上级政策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包括产业分红、就业帮扶、危房改造、医疗保障、教育扶贫、社会兜底等一整套全方位的帮扶举措,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嘉山街道仅剩5户17人未脱贫。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激活内生动力不足,在争取社会资金投入、盘活村集体资产方法不多、经验不足;

就群众而言,受市场、资金、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新事物的接受等还是不够。

二是土地资源没有发挥出优势。

嘉山街道地处工业开发区,土地块承包到农户手上难以集中,制约了经济作物的推广和规模化种植。

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我街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在增加,但总体规模篇小、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进程需要加快。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开始思想教育,增强干部的自主学习性,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增强群众的引导,培育村经济发展。

二是继续抓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一方面巩固现有项目发展,另一方面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把各村的特色产品推出去,形成经济效益。

三是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大力扶持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等开展创业活动,带领更多群众共同致富。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汇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努力推动我镇乡村振兴工作。

一、强化领导,成立组织,建立统一协调办事机构。

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镇农业、农经、水利、农机、财政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联合办公。

二、着眼产业兴旺,努力建设经济强镇工作。

今年以来,全镇新成立农村经营主体11家;农业招商引资项目2家,引进资金1.5亿元,流转土地2000亩以上,其中流转800亩建立冬桃种植基地;产业扶贫持续发力,产业带动1105户

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271万元;农技部门积极宣传农技知识,提升农民秋种积极性。

三、强化人才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新型农民、返乡农民的职业培训,努力培养照就一批致富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今年返乡创业农民39人,到9月底全镇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达63人次。

四、实施环境治理,营造生态环境。

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已经完成改厕任务

900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建立一河一册档案,镇村河长巡河制度常态化,汲取河长制工作经验,建立林长制一林一册档案;与扶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高度融合,打照精品XX村。

五、着眼乡风文明,振兴农村文化。

近年来,随着**等文化广场的建成,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我镇蓬勃兴起,共有腰鼓队、锣鼓队4支,龙狮队1支,广场健身舞队10余支,群众业余生活极为丰富,篮球队、乒乓球队相继组成,锣鼓队、篮球队还参加县级组织的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移风易俗落到实处,深化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六、着眼基层组织建设,打照一批“三农”队伍。

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机遇,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建好支部班子,积极输送年轻干部到市、县参加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各村支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引导和指导作用,通过支部班子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营造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生动局面;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继去年我镇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后,今年各村积极稳步发展,9月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75万元;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8个村已经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工作。

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汇报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根据通知要求,现将我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业产业效益不断提升。

过去的一年,我镇“三农”发展问题平稳推进。一是农作物种植平稳发展。全年夏总产量797吨;秋收粮豆总产量0.76万吨,水稻总产量0.17万吨,大春玉米总产量0.59万吨。二是农业科技推广迈出新步伐。橡胶标准化抚育技术推广450亩;设立国家级病虫监测点一个、县级病虫监测点三个,开展农药使用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组织村委会干部群众开展5期割胶技能培训,累计参训人员403人。三是经济实现增收。在面对国内外橡胶价格大幅下滑的环境压力下,我镇配合县委、政府及县扶贫办,大力实施生猪养殖和魔芋种植、林下养殖、茶叶种植等产业发展项目建设,2017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7831元,同比增长11.2%。

(二)农村基础设施不断筑牢。

一是交通方面。XX高速公路半幅征地已顺利通车,目前已征地2207.25亩,涉及金额1.23亿元;XX铁路征地1143.63亩,涉及兑补资金0.49亿元;国道XX线XX至XX段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是农田水利方面。XX村小组51.7万元人畜饮水工程已通过验收;XX村小组16.01万元3400米饮水主管工程、取水坝1座已完成;XX村小组一台6.5万元净水器安装已完成。配合做好XXX水库建设征地相关工作。三是其他方面。投入106万元的XX边境一线活动场所建设工程通过验收;XX小学和XX村小组31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完成;XX村小组老年活动场所、XX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陆续开工;集镇区和XX山、XX、XX村委会公厕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

(三)绿色发展理念不断践行。

加强登革热疫情防控机制,机关党员干部和村委会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村组“七改一清”行动、节能减排和非媒矿山转型升级工作,全面实施河长制工作;珍贵用材林种植11.64万株,涉及5个村委会37个村民小组386户;加大对外来有害入侵生物XXX的防控力度,灭除面积280亩;安装农户茶叶杀青炉、液化气300台,超额完成260台;调查出90余株古树名木。

(四)社会事业短板不断补齐。

一是教育均衡发展。全镇扫除青壮年文盲率100%;“两基”成果、“两免一补”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和“营养餐”政策得到巩固和落实;中小学办学十项指标已达标,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教育均衡发展已基本体现。二是医疗卫生工作有序推进。2017年建立纸质居民健康档案1.49万人份,其中农村居民档案1.44万人,建档率85.1%;7岁以下儿童1232人,建档率100%,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7年全镇参保率97%;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946人,新增贫困人员215人,参保率99.82%;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调查“一人一表”登记工作,云南省农村劳动力专业就业平台录入率100%。四是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设力度,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2017“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成功举办XX新年节、2018年XX节、三八妇女节和“七一”建党节系列文艺晚会,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活跃。

(五)精准脱贫成效不断体现。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扶贫办公室,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压实工作责任,密切联系挂包单位,协调挂包单位发挥帮扶力量。全面开展动态管理,到2017年底已脱贫250户931人,未脱贫220户676人,2014-2016年脱贫户清退补录63户197人。扎实开展第一、二、三批安全保障性住房工作,共涉及495户1844人。精准脱贫项目总投资8056.96万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完成项目资金拨付633.48万元。2017第一、二批省级专项扶贫资金整村推进项目总投资4288.08元万;2017第二季度涉农整合资金XX、XX、XX小组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投入资金58.83万元,已拨付资金35.3万元;2016年XX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投入资金100万元,已完成镇级验收并交付使用。

(六)乡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不断深化平安建设,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优化服务管理,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步提升。不断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解决信访和矛盾纠纷问题能力不断提高。加强安全生产经营法规落实,主动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探索搭建诸如民情恳谈、村民代表大会等村民参政议政的民主协商平台。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我镇乡村振兴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乡村振兴发展还存在一定困难和挑战: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依然滞后;社会WW工作压力大;贫困面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下步“三农”工作方向

(一)扎实抓好现代农业促进增收。

巩固提升橡胶、茶叶等传统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魔芋、蔬菜、芒果种植等新兴产业和辖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扶持力度,落实XX村小组猪舍建设、推进XX村小组蜜蜂养殖项目。拓宽思路,围绕旅游和贸易合作两个关键,引导群众向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冰鲜水产品、肉类产品新业务和边民互市贸易方向发展经济。

(二)扎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XX村小组体彩公益金项目实施。争取XX、XX、XX、XX、XX、XX等村小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立项。加快推进城乡住房建设,继续实施好农村旧危房改造和抗震民居工程,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配合做好XX高速公路征地、兑补等工作;抓好XX铁路征地、XX高速改扩建收尾各项工作和加快XX高速公路的建设力度;抓好XX、XX小组各200万省级示范村项目建设;抓好XX村小组舞台、公厕和XX办场自来水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资金推进民族文化广场建设征地及相关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推进5个村委会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力度。

(三)扎实抓好美丽关累建设步伐。

继续巩固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成果,着力推进旅游综合设施和景区景点的改造升级工作,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康体、养生旅游转变,依托XX仙境景区、XX和XX美丽乡村及芒果树“四位一体”项目建设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优化管理,壮大生态旅游项目。做好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预警与防控工作;大力实施人居环境环境行动计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环境和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制度,全面落实“河长制”和退耕还林,让青山更青,绿水更绿。

(四)扎实抓好民生保障体系建设。

继续大力宣传、落实粮食直补、公益林补偿等强农惠农政策;稳步推进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等工作;进一步扩大医保、养老保险等各类保险的覆盖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范围;继续落实城乡低保、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救助和高龄补贴等工作,健全城乡居民的生活保障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依法依规、化解矛盾纠纷,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全力以赴开展脱贫攻坚,努力实现2018与XX县同步脱贫摘帽。

5.乡镇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汇报 篇五

——2007年4月13日在区一届人大常委会第47次会议上

苏州市吴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徐和勤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下面,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常委会会议汇报全区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为《安全生产法》)的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基本情况

《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全区通过认真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关心、指导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区政府全年工作目标,扎实工作,确保了全区安全生产的平稳态势,取得了一定成效。2006,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64起,与2005年同期基本持平;死亡94人,同比下降17%。其中苏州市考核的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全年控制数为82人,全年实际为75人,占控制数91.5%;苏州市考核的工矿企业死亡人数全 年控制数为4人,实际为4人;苏州市考核的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全年控制数为78人,实际为71人,占控制数91%。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态势,为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2006年,区安监局先后获省局、苏州市人民政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区安监局有4人分别被国家安监总局、省、市安监局评为先进个人。具体工作是:

(一)明确目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2006年我区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上,重点突出了二个方面。一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2006年年初在完善前几年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从上而下,从区长到基层单位分别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安全生产承诺书,全区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了3666份,构筑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网络。二是加大了对事故与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去年安全生产事故立案15起,行政罚款51.7万元,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8起11人,监察诫勉谈话1人。全年受理安全生产举报27件,除4例举报与事实不符外,其它23件都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了查处或督促整改到位,得到了举报人的好评。同时,我局去年在事故查处上,首次开展了“无死亡”事故立案处罚工作。全年立案处罚3起,行政罚款5.7万元,从又一个方面保障了安全责任的全面落实。

(二)完善网络,夯实安全监管基础。

经过努力,我区安全监管网络日趋完善。一是加强了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区安监局办公场所扩大到近千平方米,配置了执法用车2辆。区级安监队伍得到了增强,在区编制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区政府批准设立了区安全生产监察大队;镇级安监队伍也得到了稳定发展,有专职安全监管人员53人。二是加大了安监经费投入。2006年全区区、镇二级的安全生产专项基金在上年的基础上有了明显增加。区级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5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全区15个镇(街道)已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127.2万元,比上年增长136%。特别是2006年底,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暂行办法》文件,区财政专门拨出60万元资金用于全区安全监管工作的考核奖励。应该说,我区安全生产工作有了较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三)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多年来,我区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到基层企业、学校、社区和家庭,贴近社会、贴近市民百姓,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重点抓好“安全生产月”活动。我区围绕“安全发展、国泰民安”这一主题,突出了安全文化建设。整个活动在区安监局、区委宣传部、总工会、团委、妇联、教育局的积极参与和策划下,首次开展了突出安全文化的“安全生产月”一系列活动,如“天马杯青年歌手大奖赛颁奖暨安全生产月活动文艺演出”;“安全在我心中一封家书征集活动”;“瑞红杯——安全与幸福同行演讲赛” 等。这一系列的安全文化活动得到了全区各个阶层,尤其是妇女、青年和在校学生的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的理念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为安全文化的普及、深入开了个好头。

2.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去年共举办厂长(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再培训19期,培训1957人;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安全资格培训3432人,其中初次培训1742人,复训人员1690名。上述二项培训共5389人,是历年来办班期数和培训人数最多的一年,为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培养了一批中坚力量。

(四)突出重点,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2006年,我区继续在危化品、非煤矿山、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建筑施工、渡口渡船、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等八个领域开展了安全专项整治。

1.危化品专项整治。对我区现有危险化学品41家生产企业,进行了重点整治,对7家经省、市审核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予以关闭,区政府已作出依法关闭的决定,进一步净化了危化品生产市场。

2.非煤矿山整治。通过专项整治安全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认真实在,连续第二年实现了矿山企业“零”死亡的好成效。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初步完成了全区职业危害普查工作,86家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承诺书。各企业强化了对有毒作业场所的监控,经区疾控中心和卫监所的监控,监测场所均基

本达标。

4.建筑施工专项整治。根据我区实际,把专项整治与全年的专项工作相结合而展开,在整治中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秩序,全年对企业法人、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1360人集中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整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5.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通过整治,郭巷街道马巷渡口按计划于2006年5月18日实现了撤渡建桥,完成了我区内河最后一道渡口的撤渡工作。经过整治,去年水上交通事故发生6起,比上年同期23起降低了74%;经济损失14万元,只是上年同期的三分之一。整治成效凸现,渡口渡船的本质安全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6.内河港口码头吊和浴室锅炉专项整治。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展开该项整治,首先在木渎镇进行浴室锅炉专项整治试点;在渡村、胥口、光福进行码头吊整治试点,然后在全区推广。通过整治,原有登记在册的锅炉和145台码头吊,已全部向检测机构申报检验,首次实现了报检率的两个100%。

7.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习惯性”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区消防部门牵头开展了以预防和遏止重、特大火灾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为目标的专项整治活动。全年召开消防工作会议6次,由各级政府领导带队检查7次,部门联合执法10次;共出动监督检查人员785人次,发放相关宣传资料4000余份,检查单位415个,发现火灾隐患275处,填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228份,下发《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182份,督促整改火灾隐患426处。全区已有1231家经营户签订了“消防安全承诺书”,有效地巩固了整治成果,去年全区人员密集场所实现不发生大的火灾事故目标。

8.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在道路交通专项整治中,由公安、交巡警牵头,加大对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力度,交通安全形势优于上年。一是在交通冲突点设置隔离设施和警示标牌、标线、标志,有效减少事故发生。二是进一步狠抓源头管理、抓好重点车辆、尤其是校车的专项整治工作。全年取缔了不符合条件的校车12辆,取消6名驾驶员的校车驾驶资格。三是深入开展路面行车秩序整治,去年共查纠交通违法行为114966起,严重违规6500余起,查扣机动车988辆,暂扣驾驶证10本,治安拘留交通违法者55人,查扣无牌证、报废、拼装等违法机动车6946辆、非机动车1786辆,有效地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五)常抓不懈,狠抓安全隐患整改。

去年我区被苏州市列为市级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项目有二个,分别是位于木渎镇苏州吴越合成化工厂的安全间距不足和西山镇石公山快速船燃油存放安全隐患。这二个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在木渎镇、西山镇和区相关部门的合力督办下,投入整改资金347万元,按期完成整改任务。

去年,还查处了3起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是3月份常林化学

有限公司,在未办相关手续的情况下擅自改建、扩建和开发新品;二是6月份座落于越溪街道的中石油越湖路油库拆除,未经申报,擅自雇用无施工资质单位进行拆除;三是城区的明华化工有限公司氢气输送管道周边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上述3起较大的安全隐患,都逐一进行了处置或消除。

区安委会办公室还专门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几大节日期间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所发现的安全隐患,开展跟踪督办。目前,去年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

(六)加强预防,抓好应急预案演练。

多年来,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我们采取有效措施,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

1.2003年7月,区政府印发了《吴中区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吴政发„2003‟79号)、2004年8月区政府办公室转发了我局《苏州市吴中区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吴政办„2004‟69号),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2.进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去年10月27日,区政府在木渎消防支队训练基地举办了有10个单位(部门)参加的危化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按照“遵循预案、决策果断、救人第一、先控后处、降低损失、不留遗患”的原则,演练启动了Ⅰ级与Ⅱ级应急联动演练方案。通过演练,提高了企业自救能力、社会的 救援能力和政府部门的统一指挥、协调能力。

从总体来看,我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平稳态势,实现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双下降,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安全生产形势只是总体平稳,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工作还未达到完全可控状态,稍有放松、疏忽就有反弹的可能。目前,我区的安全工作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偏高,多人死亡的事故仍时有发生;二是专项整治工作进展不平衡,专项整治深度达不到要求,特别是镇一级还需要加强;三是安全生产监管网络还没有全部延伸到村一级,镇(街道)层面的安全监管人员没有执法权;四是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

二、落实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情况

1.自《安全生产法》实施以来,没有接到人大代表议案。2.区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第十七号建议一次。

在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了“重视居民居住区安全的建议”,区政府十分重视,将居民居住区安全作为当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多次研讨,深入调研,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现将建议落实情况作简要汇报:

(1)根据人大代表建议,居民居住区安全均在底层为隔湿层的住宅,区政府召开了“城区隔湿层住宅液化气泄漏检测协调会”,并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任务、分工及时间安排(吴政办纪„2005‟2号会议纪要)。

(2)根据《苏州市燃气管理办法》的具体规定,区政府再次明确:吴中区建设局(市政公用局)为我区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区燃气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3)作为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做好综合监管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及时协调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认真监管,抓好安全生产,避免燃气管道泄漏事故的发生,以确保燃气部门的安全生产,确保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讲话,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用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统领安全生产工作,服从服务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实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的责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事故总量,保持和促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确保实现市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事故死亡预控目标和区委明确的各项工作任务,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不断调整优化行业和企业结构,是安全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我区产业档次、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然取向。1.继续严把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关。区安监局将认真贯彻区政府《转发苏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吴政发„2006‟60号)文件精神,从严把住市场准入关。一是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必须建设在规划的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专门区域。二是禁止批准新建单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企业搬迁异地重建的,按新建项目安全生产条件的标准、要求和审查程序,办理所有安全审批手续。三是对我区新设立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继续实行总量控制。四是凡需市政府作出同意设立决定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经区政府同意再向市政府提出书面申请。五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抓紧制定安全生产“三同时”办法,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管理权限,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把安全准入门槛真正设立起来。今后,凡由于未执行“三同时”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将严肃追究有关地区和部门的责任。

2.加快淘汰工艺落后和危险程度高的企业。认真吸取今年“1〃13”昆山市康大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脱水梨醇硝化车间溶解反应釜发生爆炸事故的教训,全面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苏州市调整淘汰部分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意见》的情况,禁止批准属于淘汰、限制类的危化品生产项目,坚决淘汰落后的化工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全面督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采取切实措施,关闭淘汰存在严重职业危害

的企业,提高我区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水平。

3.切实落实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化工企业专项整治要求,全面掌握化工企业的基本情况,坚决查处危化品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整顿和依法关闭违规、违法的危化品企业。加快制定和确认我区危化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规划,位于城市中心区内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原则上今年年底前要全部迁出主城区;凡不在规划区域内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到2008年底前一律停止危化品生产。今年上半年,排出不在专门规划区域的危化品生产企业的搬迁计划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危化品企业的关闭计划,并抓紧组织实施。

(二)突出隐患整治,强化事前安全预防监管。

在前几年隐患排查整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着力探索隐患整改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全区各类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日常监管工作,从制度上确保隐患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

1.继续完善各类事故隐患的排查制度。对尚未建立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的地区和部门,要求尽快制定有关制度;已经有制度的,要不断完善,把各类事故隐患的整治工作作为安全监管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各地、各部门全面排查各类重大事故隐患,每年组织排查不少于一次,努力做到对重大事故隐患“心中有底”。隐患排查实行“零报告”制度,没有发现隐患的也要报告区安委办,今后抽查如发现隐患,首先列为 挂牌项目。对未列入重大隐患整治目录而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决不姑息。

2.全面推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从今年起,除按规定排出一批重大事故隐患列为苏州市政府的“挂牌督办”项目以外,还将按照全区每年不少于20个,其中各个镇(街道)不少于1个、重点镇(街道)不少于2个的要求,建立区级“挂牌督办”制度。

3.建立隐患名录和“一案一档”制度。进一步规范对事故隐患的管理,保证隐患整改工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于组织大排查或日常检查发现的重大隐患都应当建立名录,记录在案,对于列为“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要建立“一案一档”。

4.抓紧出台《苏州市吴中区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监督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全区各类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日常监管工作,从制度上确保隐患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下半年,区安委会将召开全区重大 隐患整改工作现场会。

(三)深化专项整治,落实重点行业主体责任。

通过近几年的专项整治,我区重点领域的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今年,将在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消防安全、职业危害、城镇燃气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1.危险化学品领域:完成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0%以上,以

减少重大事故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杜绝特大事故为主要目标,以整顿、搬迁、关闭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专项整治,以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为手段,进一步严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准入,以安全监管规范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基础工作,以加强调查研究为途径,进一步创新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思路。

2.非煤矿山领域:以杜绝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控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影响事故,减少一般安全生产事故为目标,抓好非煤矿山企业安全专项整治,监督检查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

3.道路交通领域:以防止和减少高速公路、国省道和新建道路交通事故为主要目标,突出行车秩序、道路设施和执法监管等重点环节,强化对专业客货运输车辆、旅游车辆、学生接送车辆和施工车辆等重点对象的监管。认真排查道路交叉路口的警示性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继续加大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完善农村交通安全设施。

4.建筑领域:以预防高处坠落、施工坍塌、大型施工设备事故为整治重点,落实各类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外来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行为,督促施工企业落实日常安全主体责任。

5.消防领域:健全各类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机制,切实提高社会防控火灾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 安全整治,消除和整治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对于存在严重火灾隐患的小商品市场,“城中村”、成片的“多合一”、“三合一”建筑,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业、关闭。同时,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的消防工作,增强广大市民的安全防火意识。

总之,各个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由各牵头部门根据市里要求,结合吴中区实际,制订出切合实际,有成效的专项整治方案,报区安委办,并牵头实施。

(四)弘扬安全文化,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意识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的治本措施之一。我们将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出成效来。

1.全面开展安全知识“三进”活动。我们将从实际出发,以丰富多彩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开展安全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活动,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树立全民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各镇(区、街道)抓好1-2个社区安全健康教育示范点建设,把活动举行到社区和群众家门口,吸引居民群众参加社区安全教育活动,努力做到安全知识家喻户晓。

2.切实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我们高度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积极提倡和鼓励企业把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到安全文化的层次,使企业安全融入企业文化。推选和树立一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典型单位,鼓励和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总结一批责任落实、管理到位、安全文化有特色的典型经验,并探索以“安全管

理者讲安全”形式,组织巡回报告会,增强企业负责人落实主体责任的自觉性,进一步提升全区企业安全文化水平。

3.唱响“安全发展”旋律。采用设立公益性安全生产广告宣传牌、在新闻媒体开设专题节目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广泛深入人心。同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公布重大事故查处情况,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完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举报与处置工作机制,鼓励市民举报各类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将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本次会议为重要契机,进一步突出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监督两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为全区实现“两个率先”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6.南丰县公务员法实施情况工作汇报 篇六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南丰县人劳局

发布时间:2009-10-13

文件编号:

近年来,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我县认真做好宣传、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工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公务员法的宣传和培训,抓好了公务员登记工作,如期完成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强化了公务员数据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做好实施准备,全面开展公务员法宣传培训。

为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切实做好公务员实施入轨工作,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我县对公务员法的实施进行了精心组织准备。

1、成立领导小组。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认真组织学习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文件精神,2006年8月,我县成立了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副组长的县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公务员法贯彻实施工作的领导。同时,设立了南丰县贯彻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县委组织部、宣传部、人大办、人劳局、财政局、政府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全县的公务员法的学习、宣传和实施工作。各镇、各部门也落实了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公务员法工作。

2、开展宣传活动。一是举办宣传贯彻公务员法骨干培训班,参加对象是各镇党群书记、业务骨干,县级机关各部门和直属各单位的分管领导及人事干部,县委组织部和县人事局全体干部;二是开展公务员法宣传月活动,在县政府网站、有线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宣传。三是开展公务员法知识竞赛。由各部门组织答题,在规定时间内交卷,全县共有2400多人参加。

3、组织培训考试。对全县1277名在职公务员(不包括条管单位)分4期开展公务员法专题培训,邀请县委党校老师作相关培训辅导报告。据统计,培训到课率达95%,并组织了公务员法考试。全县应考公务员1277人,实考1271人,参考率达99.50%。通过公务员法的培训考试,全县广大公务员较好地掌握了公务员法的立法思想、基本内容和立法原意,把握了公务员法的主要特点和精神实质。

(二)搞好公务员登记,保障公务员制度顺利入轨。

公务员登记是实施公务员法的基础性工作,是公务员制度入轨运行的基本保障。根据抚州市组织实施公务员登记工作方案和公务员登记工作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以及省关于组织实施公务员登记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县从2006年8月起认真组织开展了公务员登记工作。

1、召开专题会议。我县召开了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实施公务员法的六项工作任务,即:严格界定公务员的范围,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规范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管理,严格非领导职务设置与管理,稳妥做好参照管理工作,做好工资套改工作。

2、组织操作培训。为提高公务员登记工作质量,我县举办了全县公务员登记信息采集表和软件操作培训班,对全县12个镇和县级机关57个部门的组织人事干部或信息员进行培训,按照《人员信息采集表》的填写要求认真填写。

4、认真开展登记。分步进行,首先是第一批列入公务员登记范围和对象的是除工勤人员以外的且人事关系在下列七大类机关的工作人员:即: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各级行政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各级审判机关,各级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各级机关。而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将作为第二批登记对象。在公务员登记过程中,坚持了依法办事、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核定的编制和职数限额内,严格按照确定的范围、对象和规定的条件、程序,逐个查阅档案,逐个审查资格,认真采集信息,正确录入数据,历时3个月,圆满完成了第一批登记工作任务。据统计,全县共有符合登记条件的公务员116名(包括离岗退养135名),其中:县处级领导35名、县级七大机关877名、乡镇机关255名;暂缓登记11名。第二步是对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进行登记,2008年登记参照管理单位21个,登记110人。

(三)开展工资改革,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务员工资制度。

根据上级人事部门的布置,我县如期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重点抓了以下三个环节:

1、精心安排,提前准备。一是采集工资信息。根据上级布置,在2006年开始,对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等信息情况进行统计采集,为工改和增资测算打好基础。二是作好专题汇报。局主要领导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及时汇报了省市工改实施工作精神及我县实施工作设想,得到了县领导的大力支持。局主要领导还向县长办公会议汇报了工改工作情况,并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改领导小组会议上,汇报了省市工改实施工作会议精神,工改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提出了我县实施工改的时间安排和具体操作步骤,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为顺利工改实施提供了保证。

2、购置软件,加强培训。为了使全县工资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我县各乡镇、县直单位均购置了工改信息软件,全县共购置工资改软件45套,然后召开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改实施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乡镇、县级机关各部门、县直属各单位的分管领导和人事工资干部。常务副县长、县工改领导小组组长龙雪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布置了我县工改工作的步骤安排和政策要求,对与会人事干部进行实施工改的有关政策、操作程序和具体的工资套改及晋升办法进行培训,由专门抽调的技术人员讲解了工改软件的升级维护。

3、把握政策,严格审批。在工改工作中,我们抓好工改软件操作、审核工资套改表、工改政策解释、问题收集整理等工作。历时三个月,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工改工作任务。这次工改共涉及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8256人,平均月增资269元。其中:公务员1167人,平均月增资274元。在审核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照省制定的三个实施方案来操作,对工改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及时向市工改办请示汇报,对一些个案问题收集整理成书面材料,向县领导和工改领导小组汇报处理。

(四)建立数据平台,及时掌握公务员动态信息。

1、建立公务员信息数据库。以公务员登记为基础,建立了全县公务员信息数据库,及时进行公务员登记信息的补充采集,随时掌握公务员进出和调动情况,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和凡进必考的原则搞好公开招考公务员工作,按时办理公务员退休手续,对公务员增减情况适时进行维护补充,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上报有关统计数据。

2、清理相关文件资料。对照公务员法的实施,对以前制定的涉及公务员管理方面的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做好与公务员法的衔接工作,使全县公务员管理工作尽快与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接轨。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依法管理公务员意识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杜绝公务员管理上的不规范现象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在配套制度建设中不断加强法治意识。

(二)现有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和整体素质问题。

我县现有公务员队伍大部分是在96年实行公务员制度后原单位人员整体过渡转入,近几年来,我县从2004年至2009年通过公开招录公务员,总数不到100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对公务员角色的定位也逐步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传统的工作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化办公的需求,而年龄偏大的人对计算机、电子政务等现代化知识了解的甚少,导致办公效率不高。

公务员初始学历偏低。公务员学历虽然大部分都已达到了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学历,但全日制的本科、专科毕业生很少,大部分都是参加工作后进修取得的,因此,理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日常工作中,靠多年经验积累开展工作的较多,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较少。

(三)公务员考核与培训质量的问题。

2007年1月中组部、人事部印发了《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但在日常公务员考核工作中注重年终考核,对平时考核重视不够,考核容易流于形式,且激励机制不充分,造成机关办事效率低,人浮于事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很难发挥考核在公务员管理中的奖惩作用,难以调动公务员工作积极性。

公务员培训缺乏针对性,有效性。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细化培训内容不到位,培训质量不高,授课师资力量不强,公务员素质难以得到质的提升。

(四)对《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应加强监督检查。

抓好落实《公务员法》的实施,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如何保障它的全面贯彻落实,当前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公务员法》和中央“5+1”文件虽然都提到了要加强对《公务员法》实施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严明纪律、维护法律权威。2007-2008年,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联合陆续印发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公务员职务任免与升降规定(试行)》、《公务员申诉规定(试行)》、《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等配套法规,但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认真抓好落实。

三、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以确保《公务员法》的贯彻与执行。

(一)进一步加大《公务员法》的宣传力度,增强依法管理公务员的意识。

利用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公务员法》的宣传力度,使《公务员法》的规范管理、依法监督、保障权益的立法宗旨得到广大公务员认识、接受、理解和支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带头学法、守法、执法。要在深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上下功夫。首先,要求每一位公务员都有责任加强对《公务员法》的深入学习。作为国家公务员,要通过学习,全面掌握《公务员法》的基本内容,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要从一般的学习条文内容上升到树立、遵守和执行《公务员法》的意识,从而自觉履行《公务员法》中规定的各项义务,以此强化依法行政的意识,提高依法从政的自觉性。其次,作为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应认真学习贯彻《公务员法》,把学习《公务员法》作为当前一件大事来抓,先学一步,学深学透,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全面熟练地掌握公务员管理的具体规定,在实践中提高公务员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确保《公务员法》的良性运行。最后,公务员履行的是国家的权力,从事的是各类公共行政事务,让社会各界了解和掌握《公务员法》,能够对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进行有效监督,能够培育现代人的法治理念。

(二)采取多项措施,全面优化现有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结构。

1、要抓好公务员的培训工作。按照“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的原则,抓好公务员的电子政务、计算机应用能力、金融、公共基础等方面的知识更新培训工作,重点抓好新录用的公务员培训、科级职务任职培训、行政许可法内容的培训,通过各类学习和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全县公务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多形式、多内容、多渠道,针对不同岗位职责、不同专业分工有针对性地细化培训内容,出台措施,明确重点与目标,高质量、高水平提升公务员素质。

2、要抓好实践锻炼工作。采取上派挂职、外派学习、轮岗交流、岗位磨练、项目锻炼等多渠道多形式强化实践锻炼,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3、要抓好公务员招录工作。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公开招考录用紧缺急需的专业人才充实和优化公务员队伍,通过招录条件对年龄和学历的限制,优化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

(三)明确职责、结合实际,完善考核机制。

针对公务员考核中出现的新情况,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比较具体的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指标,实行考核与奖惩结合,定期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结合,使平时考核有规章,年终考核有依据,要创新考核结果的使用,拓展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实现待遇向优绩优效倾斜,鼓励公务员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四)突出重点、加强监督,保证《公务员法》的顺利实施。

各级领导要坚持把推进公务员法的贯彻落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坚持依法办事,增强法制观念。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组织人事部门是公务员法的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内部监督力度,建立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从制度上约束、规范组织人事部门的执法行为。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督,主要是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让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最后就是要突出重点,专项督查。要把是否违规进人,是否严格按标准、条件、程序和职数进行参照管理单位的审批和公务员管理,是否严格执行工资福利保险制度等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定期对重点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防止入轨过程中的不正风,对违法违纪的要坚决予以纠正。

《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干部人事管理的总章程,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颁布实施公务员法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务员法的精神上来,增强贯彻实施好公务员法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

南丰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上一篇:粮食生产汇报下一篇:距离之美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