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研究开题报告

2024-09-04

初中数学研究开题报告(精选7篇)

1.初中数学研究开题报告 篇一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凤城四中

黄秀君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全面推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特成立本课题小组。结合我校目前开展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新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研究课题。这里将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 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的能动性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课题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1)扭转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现代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2)学习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的合作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交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观点

1、课题的涵义界定

1)学生课堂合作小组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理论中的“引导”之涵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2)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教师在学校肩负着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成功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意志和人格是教育本身内在的规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思想。创新学习是一种超前教育和境界。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超越和升华。2、课题研究目标

1)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形成共同进步的格局,互帮互助,“一个都少不了”。2)更新课堂学习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体会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访谈,2)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和深度反思相结合,3)综合运用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4.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2013年3月—2013年5月 理论学习与开题论证阶段 主要内容是:

①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填写申报表; ②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③制订实验计划和方案。

(二)2013年6月—2013年10月 第一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成功和失败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对学生进行关于合作学习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喜欢和能够接受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和研究;

③制订第二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三)2013年11月—2014年6月 第二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按计划在继续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②学生撰写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③总结第二阶段的实验成果。

(四)2014年9月—2014年12月 总结阶段 主要内容是:

1)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 2)制定总结阶段计划; 3)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4)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5)结题论证;

6)成果展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5、预设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3—2013.5)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6—2013.10)

1、调查案例,分析原因

2、制定第二阶段计划(2013.11—2014.7)

1、改进措施,巩固成绩

2、总结经验,整理数据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8—2014.12)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总之,在每个阶段的研究过程中,要定期召开研究人员交流会、研讨会、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水平,交流经验,及时反思,用校本研训的理念,指导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精诚合作,同心协力投入到这项课题研究工作当中,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的研发与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做一点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使我们自身的执教能力大幅度提高。

2.初中数学研究开题报告 篇二

一、常用数据库检索的基本知识

1. 基本检索技术。

在光盘检索、联机检索和网络检索等各类机检系统中常用的几种检索技术包括: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位置检索、限制检索、加权检索等。 (1) 布尔逻辑检索。所谓布尔逻辑检索 (Boolean Logical) 是用布尔逻辑算符将检索词、短语或代码进行逻辑组配, 指定文献的命中条件和组配次序, 凡符合逻辑组配所规定条件的为命中文献, 否则为非命中文献。它是机检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检索方法, 逻辑算符主要有And/与、Or/或、Not/非, 分述如下:逻辑“与”。运算符为AND或*。检索词A和B用“与”组配, 检索式为:A AND B或者A*B。逻辑“与”检索能增强检索的专指性, 使检索范围缩小, 提高查准率。此算符适于连接有限定关系或交叉关系的词。逻辑“或”。运算符为OR或+。检索词A和检索词B用“或”组配, 检索式为:A OR B或者A+B。它表示检出所有含有A词或者B词的记录。逻辑“或”检索扩大了检索范围, 提高查全率。逻辑“非”。运算符为NOT或-。检索词A和检索词B用“非”组配, 检索式为:A NOT B或者A-B。它表示检出含有A词, 但同时不含B词的记录。 (2) 截词检索。截词检索 (Truncation) 是指用给定的词干做检索词, 查找含有该词干的全部检索词的记录, 也称词干检索或字符屏蔽检索。右截断。截去某个词的尾部, 是词的前方一致比较, 也称前方一致检索。例如:输入employ? (?为截断符号) 得到employ、employer、employee、employment等等。左截断。截去某个词的前部, 是词的后方一致比较, 也称后方一致检索。中间截断。截去某个词的中间部分, 是词的两边一致比较, 也称两边一致检索。复合截断。即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截断方式。有限截断。有限截断是指允许截去有限个字符。无限截断。允许截去的字符数量不限, 也称开放式截断。 (3) 加权检索。加权检索是指根据检索词对检索课题的重要程度, 事先指定不同的权值。检索时, 系统先查找这些检索词在数据库记录中是否存在, 并对存在的检索词计算它们的权值总和, 凡是在用户指定的临界值 (称阈值) 之上者作为命中记录被输出。阈值可视命中记录的多少灵活地进行调整, 阈值越高, 命中记录越少。

2. 检索式。

检索式的概念:根据检索要求, 采用上述布尔逻辑运算符或其他算符将不同的检索词组配起来的检索公式, 用来表达准备检索的信息要求。它可以是简单的一个词, 也可以是通过组配成为一个具有复杂检索概念的检索式。

二、检索的途径及如何选择相关数据库

1. 常用的检索方法有:

全文关键词检索、题名 (篇名) 检索、主题词/关键词检索、著者途径检索、全文自由词 (任意词) 检索、分类检索、出处检索、年份检索。

2. 相关数据库的选择:

依据检索的目的不同, 挑选相应数据库。在立项时, 如果需要对课题进行综合文献调查, 就应选择年限较长且收录较广的专业文献数据库。通过全面检索, 先选出相关课题文献, 然后再找出原文。当要解决具体技术问题时, 则应查找关键技术资料的相关课题, 就要使用工程类技术类的数据库或者专利数据库。当鉴定成果或申报专利时, 就要用到国内外的专利数据库。当我们为完成论文搜集资料时, 可以利用学术研究型数据库查阅一些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

三、中、外文数据库

1. 中国地质大学现有的中文数据库。

Apabi全文电子图;CALIS特色数据库;EPS数据平台;e线图情;北大法意网;博看人文畅销期刊数据库;超星全文电子图书;读秀学术搜索;国研网;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金报兴图数字年鉴;起点考试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全文检索系统;盛大天方有声数字图书馆馆藏镜像;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正保远程教育;知识视界;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中国资讯行高校财经数据库;中经网产业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2. 中国地质大学现有的外文数据库。

ACM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全文数据库ACS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全文电子期刊;AGU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美国地球物理协会) ;ASME与ASCE:ASCE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美国土木工程协会和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数据库;CASHL (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EBSCO:综合类数据库;Ei Village:工程技术 (文摘库) ;Elsevier:综合类数据库 (全文库) ;Emerald:管理学数据库150;Frontiers in China:英文学术期刊;Geo Ref/GSW:美国地质协会 (American Geological Institute) 编辑的地学数据库;Geo Science World:是由7家地球科学领域的顶尖协会共同建立的非营利型组织;IEL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and Technology) ;IWA:国际水协会;Me Tel: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Multimedia e Teaching&e Learning, 简称Me Te L) ;Nature;netlibrary;OCLC First Search: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PQDT (全文库) :全球博硕论文全文库;PQDT (文摘库) :全球博硕论文文摘库;SAGE;Science, Scitation Collections: (美国小型学会期刊集) 数据库 (工程包+地球科学包) ;Special Sci DBS:国内最大的外文特色专题数据平台;Springer Link, Web of Knowledge (SCI) :综合类数据库 (文摘库) ;Wiley Inter Science:综合类数据库 (文摘库) ;Wiley电子书;World e Book Library;西文期刊现刊目次数据库。

四、查新实例

1. 查新题目:隧道三维反射波层析成像方法及应用研究。

2. 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

第一种, 国内数据库检索范围: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94-2010/4) ;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999-2010/4) ;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999-2010/4) ;CNKI-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0-2010/4) ;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1989-2010/4)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数据库 (1984-2010/4) ;万方数据―会议论文数据库 (1982-2010/4) ;万方数据―科技成果数据库 (1982-2010/4) ;万方数据―学术期刊数据库 (1982-2010/4) 。第二种:中文检索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只要求检索中文数据库) :隧道、地质预报、三维反射波、层析成像。第三种, 检索式:隧道AND层析成像AND三维反射波。

3. 检索结果。

在上述所列检索范围内进行检索, 共检索到密切相关文献11篇, 经对检出相关文献的对比分析得出, 对于“隧道三维反射波层析成像方法及应用研究”未见相关文献报道。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查新, 首先应依据专业确定正确的检索词, 然后建立检索式, 确定检索式的逻辑关系;根据专业的范围正确选择相关数据库;用检索词建立的检索式, 在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得出检索结论。

参考文献

[1]谢新洲, 腾跃.科技查新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

3.初中数学研究开题报告 篇三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中国画作为美术学科中独具表现形式的民族绘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是中国文化、哲学、审美情趣、智慧的大综合,区别西方概念的纯绘画。那中国画继承状况如何呢?一个中国学生去国外学习美术,但外国人告诉他,真正的艺术在中国。然而现在确实学习外国的美术教育多于中国画,高考的科目全是西洋画、艺术院校的国画专业课程有的结合西方课程失去了国画特有的特点,更可怕的是有的艺术院校因国画专业就业率很低,取消了国画专业,这样大部分老师对国画不够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节课40分钟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工具准备、知识传授、技能学习、乐趣的培养、体验实践、卫生……)。(2)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3)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4)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不集中,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二、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及分析

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有:《彩墨游戏一》(三年级上册)、《彩墨游戏二》(三年级下册)、《用彩墨画鸟》(四年级上册)、《用彩墨画鱼》(四年级上册)、《娇艳的花》(四年级上册)、《动物的脸》(四年级下册)、《山水画》(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五年级上册)、《花鸟画》(五年级上册)、《有特点的人脸》(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六年级上册)、《画故事》(六年级下册)共十二课。三年级是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运用点线面来体验趣味性。四五年级是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技法,表现自己对花、鸟、鱼、虫的认识与理解,体验笔墨趣味。六年级运用笔情墨趣来创作生活。

三、选择国画为课题的理由

1.中国画具有广阔的胸怀,能容纳百川。

2.字如其人,我认为画也如其人,画品即人品,其人不正,其行不远,能对孩子的人格品行进行教育。

3.符合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4.让国画成为大众教育,“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途径,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国画的延续往往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学习得以实现的而中小学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规律,今天做好国画教育,明天后继有人继续做国画教育工作,相信,国画艺术会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轨迹上开出继续传承、更加绚丽的花朵。

5.我校要营造书香氛围,学生对诗歌理解水平较高。

6.教师虽然不是国画专业毕业,但认真学习、钻研、请教,相信能胜任教学。我校专任教学副校长王立峰书法、篆刻都很在行,可以随时请教。

四、我校的现状和实施途径

东方实验小学是新建5年的学校,低年级学生多,高年级学生少,而且半路转来的多,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弟,基础相对弱,美术教师有4位(王锐、乌丽雅斯、孙海珍、金萍)。

具体措施如下:

1.先从每个班级选出约2名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在每个星期二到五第七节课进行培训,最后成为班里的“领头羊”。课程不脱离课本的意图。低年级1~2年级主要以彩墨游戏的方式接触中国画、熟悉中国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开始接触中国画时能感受到乐趣,对学习充满了期待,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主要参考对象为吴冠中的作品。3年级从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入手,以简单的线条画出有趣的图像和表情,同时贯穿并应用简单的国画理论(墨色、用笔、干湿)。4~5年级以具象的为主,鸟、鱼、花、动物为主。6年级根据生活创作,可以画人与人的组合、人和环境的组合故事。

2.每个学期定期开展国画讲座(可以由优秀的学生担任,也可以聘请知名学者)。

3.多让孩子参观画展,多利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提高自己,为国画作品多又质量好的学生举办个人画展,邀请全校师生及家长参观,增强学生创作的动力。

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教师根据实验研究中总结的经验,编写专著、培训、撰写论文,成果展示,并将有价值的经验在全区推广。

结题时间: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

1.提交科研论文、撰写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2.提交研究实践中相关的电子成果资料,集册和个册成果展示等。

3.出版专著地方特色初中校本课程《校园国画》及国画欣赏读本。

4.通过活动课、课堂教学、公开课等形式,开展国画教学实践,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体系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整理、汇编活动案例、优秀教案及孩子的感想体会,随时随地了解各大杂志的国画比赛信息,交流、展示本校的阶段成果,为交流、提升搭建平台。

5.收集校外美术培训班的国画作品,交流学习技法,提高思想认识,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其他学生也学到了新知识。

6.整理各种活动照片,编辑国画课题等活动影像资料。

参考文献:

[1]谢文兰.粤北仁化中学国化教学实施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6.

4.初中数学研究开题报告 篇四

奉贤区柘林学校 沈辉

一、选题依据

在国外,对话教学理论的兴起已有三十几年了,发展至今,这一理论已基本趋向成熟。然而,在我国由于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人们观念的迟后,对话教学一直受到各方的冷落,远远落后于实践的需要,二十世纪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入21世纪,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话教学开始受到了大家的重视,并冠之于21世纪初我国教育的新理念。然而,在目前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对话教学仍很匮乏。一方面许多老师对对话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误解,把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误认为就是搞的是对话教学,很多老师一看到对话教学,第一反应就是“我们一直在和学生对话啊!”,没有理解对话教学中的“对话”的真正含义。另一方面,由于引进的时间不够长,有许多潜在的问题和现实的困难,例如,教师权威人格的消解,教师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养,学生学识的欠缺,对话的无序等等,还有目前中考指挥棒没有转向,教学评价也没有跟上教学发展步伐,许多老师还有顾虑,不敢贸然把它引进教学。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对话教学,目前还处在理论探究和模式研创阶段。

新课标和“二期课改”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新课标和“二期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性学习评价,强调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及参与者,这些要求为“对话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依据,使对话教学能完全融入到当前的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对话教学凸显的民主与平等、言谈与沟通、交流与合作,在实施中能够较容易地与学生产生共鸣,可使课堂产生融洽、合作、互敬的氛围,为学习营造良好的动力机制。鉴此,本课题组就对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对话教学作一番实践研究,摸索出符合二期课改理念和要求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理论价值:

对话教学倡导的“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话,也不是作为一种手段,而是作为一种教学原则,是一种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教学。因此,对话教学的实践中产生的新的做法和思想,可以丰富对话教学理论的内涵。在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师生关系的重塑、学生观的重审、教师角色的重新确认、课程观的重构、教学“场境“的重设,这不仅是教学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需。而对话教学正是体现了这些教学理念的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必将使教育理论中以人为本及和谐发展的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对话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虽然传统的教学中也不乏有问题的提出,也有对话,甚至也会出现老师与学生争论不休的“热闹”场面,但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在杜威笔下称为“模 1

拟的或虚幻的问题”,是假问题或死问题。而对话教学中的问题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老师或教科书上的,并且是具有开放性的。所以,对话教学还使人们从理论上更加认清问题的本质。提升人们对教学中问题的认识。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要解决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意在把学习的基本自由和权利还给学生,对话教学遵循新的教学伦理原则,主张新的教学理念,它可以让学生从被动的世界“拯救”出来。对话教学还要求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遵循的是新的课程观。对话教学要求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好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表达出想要表达的东西,以一种伙伴的态度介入学生学习中,是教学主体性原则的有效体现。

另外,对话教学的内涵是与交往的内涵紧密相联的,它打破以往从工具理性的角度对交往进行手段性理解的思维定势,代之于对它进行教育本体化的理解,既交往对教育具有本体论上的意义,教育应归为属于交往行为的范式。所以对话教学能促进交往行动理论的外延,丰富师生交往理论的内涵,可以起到重塑师生间的观念的平等、人格的平等。

三、实践意义: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对话。对话教学凸显了民主与平等、言谈与倾听、沟通与合作,以师生心理世界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使师生之间心灵世界得以相遇,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理性和德性的升华,从而引发学生智慧火花,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性,教师的专业化也会得到很大发展。

对话教学主张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建构”的特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自主探究者、发现者。

对话的载体是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对话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识性问题,而是能够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的开放性问题,同时,对话教学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标准性和封闭性,而是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对话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刻革命,对话教学蕴涵深刻的思维变化以及由此派生出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它所倡导的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交住、创造、生成,必然使教学实践会因对话教学精神的影响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改变课堂上学生思维状态低弱和主体地位缺失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师生(生生)间的沟通和友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主动提出问题的胆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把学生培植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

四、研究内容:

(1)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状态低弱和主体地位缺失情报综述。

(2)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状态低弱和主体地位缺失原因分析。

(3)探索教师权威人格的消解、民主平等原则的落实途径。

(4)对话教学实施过程中,对话教学面临的现实困难和潜在的问题分析。

(5)数学课中对话教学的可操作性的程序和方法。

五、研究路径: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上网收集有关的信息,及时了解初中数学对话教学的研究动态和最新的进展,借鉴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调查法:通过对有关老师、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对话教学的理解程度,及对对话教学实施方案的意见建议。

行动研究法:确定研究的程序,分析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改进和修正实施方案。在适当时间,请有关的专家进行诊断分析,提出建议。并作出进一步的改进。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初中数学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情况的研究、分析,整理出适合初中数学对话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六、进度设计:

1、准备阶段(2006年6月-9月)

(1)、在6月份,由何忆红负责对本课题的一些情报资料的收集,并组织本组的人员进行分析收集的材料,找出与本课题的关联,进行对比,然后完成情报资料的综述。找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策略。

(2)、在8月份,组织本课题组的成员学习有关的理论,落实分工。

(3)、在9月份,由陈利群和吴花美二位教师负责,设计一份调查报告,对学生进行初中数学课堂中思维状态低弱和主体地位缺失的现状调查。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类、分析,找出问题,然后撰写出调查报告。

(4)、在9月份,通过听课,了解课堂中“对话教学”的现状和形态,并通过与教师的交谈,了解教师对“对话”的真正含义的了解程度。从而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真实的情况。为研究本课题找出研究的基础。

2、实施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7月)

(1)在10月份初,由沈辉和谢立英负责对本课题的实施进行规划。对先前做的对学生的调查和对教师的交谈中得到的信息作综合的分析,研究本课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拟定出对策。规划好“初中数学对话教学”的实施方案。

(2)10月中旬,由谢立英负责对研究对象的师生进行民主平等思想的教育。使学生明

确民主课堂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而不乱,让有关教师明确课堂民主是体现二期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克服以教师为中心和师道尊严的旧的思想和旧的习惯思维。明确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对话教学的前提,为顺利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3)从06年10月下旬开始到07年的6月,主要由沈辉、谢立英、陈利群三人负责,进行实质性的操作研究,根据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和研究,并做好情况的及时记载,整理和分析。材料的整理主要由吴花美、何忆红二位老师负责。

(4)07年6――8月,对研究中得到资料和实践中的情况记录材料进行分析、整理,找出相关的特征和规律,撰写研究报告。

(5)07年9月,本课题组一起讨论研究的结果,分析研究得到的经验教训,整理归纳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并参考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最后由沈辉和谢立英完成结题报告。

七、研究能力:

本课题组共有五名成员,课题组第一负责人沈辉教师,现是柘林学校副校长,曾获得区数学学科教学比武三等奖,曾担任区数学中心组成员,曾代理区初中数学教研员工作,现分管柘林学校中小幼的教学,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教学理论丰富,教学成绩突出;谢立英教师是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曾获得数学学科区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三等奖,又是区第四批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强,教学成绩优秀;去年由谢立英和沈辉负责的区级课题“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问答角色转换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陈利群教师是青年教师中的狡狡者,教学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05年获得区数学新秀比武三等奖;何忆红教师现是区第五批青年骨干教师,又是区信息学科中心组成员,曾获得区信息学科教学比武三等奖;吴花美教师教学能力强,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所以课题组对本课题的研究充满信心,保证能完成研究任务。

八、实施方案:

(1)参加研究的三位教师,保证每周有1节课的时间,进行课堂中对话教学的实践研究。另二位教师进行整理研究的材料,及时提供研究的信息,及时提供研究的意见。

(2)直接参与课堂中“对话教学”研究的教师,在课堂中努力践行对话教学的设计方案,在课堂中更好地进行“五个一”(五个一:讲一讲、议一议、动一动、评一评、理一理)教学模式和“三先三后”(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的实践研究。

(3)在实践中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师生关系的重塑、学生观的重审、教师角色的重新确认、课程观的重构、教学“场境“的重设。使对话教学能在正确轨道上实践。

(4)确定研究的程序,分析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改进和修正实施方案。在适当时间,请有关的专家进行诊断分析,提出建议。并作出进一步的改进和实践。

(5)观察学生的心理、学习状态,每月进行一次疏理和反思,对初中数学课堂中对话

教学实验做出评估。分析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找出改进的方案。

(6)每二个月分析、研究实施中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对话教学进展情况,产生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做好研究和实践的资料积累。

九、重点与难点:

重点:(1)在对话教学中凸显言谈与倾听、沟通与合作,以师生心理世界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使师生之间心灵世界得以相遇,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理性和德性的升华。

(2)通过对话教学,做好师生关系的重塑、学生观的重审、教师角色的重新确认、课程观的重构、教学“场境“的重设。

(3)课堂中充分贯彻“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的教学方式。

难点:(1)如何有效地做好教师权威人格的消解。

(2)防止产生对话的无序和极端自由主义,做好主体性和主导性的有机平衡。

(3)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民主气氛。营造学生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的场景。

十、预期成果:

(1)形成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状态低弱和主体地位缺失的原因分析的调查报

告。

(2)形成教师权威人格的消解的方法、途径的实践报告。

(3)整理出课堂中对话教学实施的教学设计方案。

(4)形成对话教学实施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潜在的问题的分析报告。

(5)形成提升教师民主教学的思想,营造良好的新颖的师生关系的研究报告。

5.初中数学研究开题报告 篇五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课 题 名 称: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课 题 编 号:2013—3—206 负 责 人:宋 小 虎 所 在 单 位:勉县同沟寺镇初级中学

0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里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2、目前的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忽视了德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数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利用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在今天实施新数学课程标准,从事初中数学的教学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应试教育某种程度的影响,制约着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在初中教学中,或因不明确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内容,使一部分数学教师有心去渗透德育,却感到力不从心或无所事事。

3、数学学科的特点需要进行德育的渗透。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其教材的本身,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载体。教师不要认为进行了德育教育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适时地进行德育的渗透,不仅能够给数学学科补充新鲜的血液,而且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的教学。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1、分析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和态势,确认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内容,措施。对学生做到:(1)结合教材内容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公民道德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自觉的情感态度和纪律性,以及良好的意志和性格,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2)通过初中学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智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的实现。

(3)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建立起自信心。

2、改变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技能培养的现状,使初中数学教学能按新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实施,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

3、探索在初中教学渗透德育方法、原则、完善和加强学校德育的体系和机制,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是教育学中的知、情、意、行协调发展性原理。叶圣陶认为,现代社会所要求学校的,必须是以各种知识为基础,重于真实的人生观上的教育,更是怎样做人的教育。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社会的合格成员、做国家合格的公民”。

二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中的各门课程均应结合各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四、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初中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初中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探索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契机。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生活实际对学生适机地进行德育的渗透,使这种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探索在数学教学时渗透德育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主要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探讨和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研究模索渗透的方法,明确渗透的德育教育内容。力争使初中数学教师在从事初中教学时,恰到好处地、适时适度地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使初中生受到数学知识、思想、技能的启迪和训练,而且受到深刻的德育熏陶和教育,真正使初中数学的教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探索出集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和谐渗透的教育新机制。

(二)研究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学生已有数学基础的差异,以及《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数学教学德育的不同要求。把我校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并确立相应的对照班,展开课题研究。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根据课题的需要,查阅、分析、整理初中数学德育培养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问题,进而总结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

2、调查问卷法:结合本课题和教学实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广大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情况。

3、行动研究法:在实施课题计划的行动中,注重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对计划及时作出调整和修改,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处理,得出研究所需要的结论。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常性地进行反思、交流、讨论、总结,不断提升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五、研究过程设计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3年10月--12月,研讨开题报告内容,收集研究资料做前期准备工作,负责人召开研讨会,分配任务,查阅、分析、整理初中数学德育培养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问题。

第二阶段:2014年1月—2014年4月,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经常性地进行反思、交流、讨论、总结,不断提升理性认识,形成各自的教学模式。结合本课题和教学实际,给我校数学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我校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情况,指定调查问卷及调查,教学案例的实践和评价,并进行本课题的论文材料收集。

第三阶段:2014年5月--6月,对前期研究活动进行反思、交流、讨论、经验总结,总结提升形成文字材料,准备结题,撰写“结题报告”。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组直接接受学校教务处的领导,同时课题组成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并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且在学生兴趣培养

上都做过不同的研究和经验积累。

2、在课题组长的带领下定期召开科研小组会议,探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及时梳理。

七、预期研究成果

1、《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有关初中数学学科的德育论文。

3、有关德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的教学案例分析。

八、完成本课题的主要措施(含课题组成员及任务分工)

1、课题组成员:

宋小虎:课题负责人,中学数学二级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素质较强,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曾获得市县级优质课竞赛的一、二等奖,在课题研究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主要负责课题方案制定,召开课题会议,收集及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汇编有关课题的论文集及教学设计、案例等工作。

于 康 :课题组成员,中学数学二级教师。承担课题的实施,并负责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等工作。长期在教学一线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业务基本功和较强专业素养,能潜心研究教学工作,积极参与课改,系我校数学教学的骨干力量。

2、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校内拥有深厚的教研氛围,教师们在校内积极稳妥地开展交流课以及各科教学观摩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些教师深钻教材,改进教学,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良好局面。教师的听课行为也变成了一种自觉和渴望,因此校内的教研氛围深厚是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九、主要参考文献

1.《数学中的德育新领域》主编:雷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编:张丽

3.《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主编:陈晓琳

6.初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篇六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目前,许多国家的中小学教学,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都开展了相关研究。为改革传统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个人的作用,忽视学生小组竞争的教学模式,我们构建旨在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相关概念界定:本课题突出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教学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实际将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法优化组合形成动态策略体系。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能力。 教学组织形式 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它包括师生组合的比例搭配关系、师生共同活动中的相互作用、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在时间和内容上的集结和综合。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调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

探索适合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及其优化组合策略,从而归纳出带有一定规律的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

制定出一套相应的数学教学形式的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在实践中总结和完善学科教学方法的优选程度。

四本课题拟研究的主要思路和重要观点: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和谐发展的能力。如果教学方式得当,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们的研究思路是从现实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问题出发,在课堂上设计和概括出一个实验框架,并在实践中论证、推广。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认真钻研理论知识基础上,以行动研究为主线,采取走研究 总结 改进 再总结 再改进 出成果的路子,分实验阶段进行科学管理与操作:准备阶段主要方法:理性思辨法、调查法;实施阶段主要方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总结阶段主要方法:经验总结法。

六本课题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工作重点:是依据成功案例提炼有效的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构建;难点:总结和完善学科教学方法优选难度。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受到两类教学理论的影响。一类是外显的 倡导理论 (也叫信奉理论)。例如,我们目前所倡导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等。这类知识存在于意识水平,教师容易意识到,也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这类知识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有的教师通过培训对现代教学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但观察其教学实践,发现其教学行为与所讲的教学理论却是两码事。另一类是内隐的 运用理论 。这类知识将深深地植根于教师的潜意识之中,不张扬,也不外显,但这类知识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并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好地调控师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 以人为本 的理念下,我们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 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 等方面的培养,但是如何使教师能针对课型特点,准确决策,组织切实有效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所必须发展的过程,寻找一系列可操作的、稳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为我镇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7.初中数学研究开题报告 篇七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探究性阅读 教学形态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选题的背景或意义:

(一)选题背景:

语文教学,“读”占螯头。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与此相适应,自2008年起江苏省在《考试大纲》中新增了“探究能力”的考查。

在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逐步走向开放、自由、多元,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遗憾的是,当前一些阅读教学课处于低效状态,文本阅读仅仅停留在文本表面,未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层,缺乏深入的挖掘,尤其缺乏对文化背景及文化内涵的发掘,有的甚至出现脱离文本、逃逸文本的阅读教学偏向。有的课堂看似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繁,课堂气氛热烈,但是过度关注阅读的“温度”,而忽视了应有的“深度”,只见场面的热闹,不见问题的有效解决。甚至出现对文本作过度诠释,多元解读滥化,其中不乏无意义解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课堂单方面追求“标准答案”,将阅读异化为“一元解讀”,无法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阅读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还表现在教学评价的“虚化”上。课堂上还出现了教师的评价泛滥、评价程式化现象,把“尊重”等同于“迁就”,对学生得出的错误结论不加匡正,非理性的解读不置可否,偏离了正常的价值取向。

为求主体性而迷失了教学目标,为求探究性而游离了文本原形,为求多元性而忽视了价值取向,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阅读,技术层面上的解读,只是把探究性阅读当作一种课堂时尚去演绎,无法达成阅读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也产生不出有价值的探究结果,导致学生阅读期待的消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

针对当前阅读教学实际问题,依据新课程标准,特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研究。

(二)选题意义:

本课题吸收关于探究性阅读研究的新成果,试图从理论层面研究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教学策略和教学规律,并在实践层面上进行实验。

本课题切合学生对阅读的期待。诚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高中生渴望在文本阅读中触及深层次内容,渴望在文本解读中实现个性化的鉴赏,渴望在深度体验中获得成功的愉悦。高中阅读教学应当在深层阅读的研究上下功夫,深度阅读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本课题顺应课程改革的方向趋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探究性阅读教学具有与传统的受话式教学全然不同的特点,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地位被拉回到中心地位,学生是探究性阅读的主体。

本课题符合当今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特性。新课标提倡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本课题鼓励学生从自己已有的阅读积淀和情感积蓄出发,让学生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内层,超越旧我成见,不断产生新知,从而获得深度情感体验、获取丰厚的知识与学养,让学生在文本探究和阅读实践中逐步成长。

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广泛的适切性。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探究性阅读

概括地说,所谓探究性阅读,就是指教师以现行语文教材为内容,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探究活动的一种阅读形式。换言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体悟,最终建构文本意义和自身意义,达到自我优化和自我完善的阅读过程。这一阅读形式或过程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向交流。

▲ 教学形态

所谓教学形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组合在一起所呈现出来的动态特征,也可以称之为“教学态势”。它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渐次变化的教学形式组成的系统形式群,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不断提升阅读思维品质、丰富语言和情感体验。

▲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当今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上的浅化、形式上的虚化现象而言的。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就是在阅读理解的广度上感受文本的文化意味,在阅读理解的深度上探究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色(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作“深度对话”,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内层”(学习方式),形成深度阅读、自主探究的思维倾向,完成对文本意义创造性的建构,进而获得深度情感体验、获取丰厚的知识与学养(学习效能)。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当前各国的课程改革中,母语课程与教学都渗透了探究性学习的观念。正如潘涌在他的《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一书中所说的:“20世纪后期以来,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战略行动中,各国纷纷对母语课程与教学作出新的调整或改革。从学科中心或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再到新近的能力中心或探究中心,这是母语教育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阅读教学势必要向三个方向延伸: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其目的是使学生做到学力因素、人格因素和智能因素三者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弥足珍贵。对此研究,既有教学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也有理论工作者的阐述。较典型的有:由维梓在他的《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中提出的“材料感知--问题讨论--新知探求--归纳迁移”教学形态;印贤文在他的《语文研究性主体阅读的实践策略》中提出的“主动参与--独立探究--自主发现模式”;林润之在《以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中提出的“‘三步五环节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其模式分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合作探究三个步骤,各步骤又由五个环节构成,如第一步独立探究中的五个环节:自读感知、提出问题、假设策略、尝试解答、整理答案及问题。它们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教学参照,但有的做法较单一、平面,忽视了探究的“深度”;有的模式理论性太强、不便于操作。endprint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求索读文思维规律,推进阅读教学改革,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与此同时,探究阅读教学形态,把握阅读教学规律,形成阅读教学策略,指导阅读教学实践,旨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意识,建立多向互动的探究平台,形成多向度多维度的对话关系,激发学生阅读期待,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让学生在文本探究和阅读实践中逐步成长。

(二)研究内容:

1、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研究

2、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3、探究性阅读教学规律研究

(三)研究重点:

上述三项研究内容中,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研究是重点。

自主研读是探究性阅读的前提条件。思考发现是探究性阅读的开始,是研读到一定深度时的智力与心理的必然反映。探究性阅读一方面需要自我思索,另一方面,需要阅读主体(学生)、阅读导体(教师)、阅读客体(文本)多边互动、融合。合作交流是探究性阅读进入活跃状态的重要保证。深度解读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如此才能感知文本的厚重,才能体现思维与精神的深度。存疑留问又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学生正是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思维活动中逐步成长。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以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力、阅读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当代语文教育家的教学理论,包括有校本理论特色的“原形阅读理论”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探索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径,建构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和教学策略,把握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2013年9月-10月,立项阶段。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申请课题立项,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2、2013年11月-2014年6月,开题阶段。写好开题报告,进行开题论证。

3、2014年7月-2016年6月,实施阶段。

根据课题论证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开展有针对性、创造性的研究。实施过程中,写出典型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上好本课题研究公开课,提交本课题相关的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收集整理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相关研究成果结集汇编。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组织一次中期评估。

4、2016年7月-10月,收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接受结题评估。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中外相关文献资料中学习探究性阅读教学理论,借鉴探究性阅读教学经验。

(2)实证研究法。依托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来求索读文思维规律,探究阅读教学形态,形成阅读教学策略,指导阅读教学实践。

(3)行为研究法。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依靠一线教师的参与,在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提炼,及时调整,逐步完善。

(4)个案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总结提炼出组织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规律。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反思实验中的经验教训,及时收集、整理实践所获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有价值的报告。

六、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是针对当今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上的浅化、形式上的虚化现象而提出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的构建立足于深度学习:一是深思,要精读深思,激发阅读自觉;二是深悟,要学深悟透,升华阅读体验;三是深识,要深识鉴奥,拓展阅读思维。做到通其理得其法,人之深出之浅。

针对课文原形,鼓励个性化、多元化的文本解读,可以“纵容”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敢于形成并提出自己的全新见解。但是探究性阅读应该拒绝浮躁和肤浅,在教学目标设定时应充分反映语文学科的性质,阅读教学要有语文味、美学味。在深度对话中对生成性资源要加以选择、整合和提炼,演绎出未曾预约的精彩。在课堂评价中应注重对解答的集合导向,帮助学生在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之间找到支点。

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内容应具有丰富性,思维应具有发散性,解读应具有深刻性,效能应具有创造性,评价应具有导向性。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2]金元浦 《文学解释学》

[3]曾祥芹 《语文教育学别论》

[4]由维梓 《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9期

[5]印贤文 《语文研究性主体阅读的实践策略》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5期

[6]林润之 《以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7期

[7]潘涌 《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8]魏南江 《语文教学散论》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

[9]黄正瑶 《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制订的哲学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8期

[10]邵子华 《文学文本多元解读的精神坐标》 《名作欣賞》2008年 第8期

[11]杨仕威 《体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可以这样行进》 《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第10期

[12]徐忠宪 《原形阅读理论与语文教学》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13]刘方 《文本解读“四重奏”漫谈》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0年第9期

[14]李爽 《语文探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上一篇:“乡镇司法所总结计划”司法工作计划下一篇: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