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整数说课稿人教版

2024-11-27

分数乘整数说课稿人教版(精选9篇)

1.分数乘整数说课稿人教版 篇一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与整数相乘》,它是小学数学国标本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解决更多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本课时内容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例1教材以做绸花为素材,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探索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安排了配套练习“练一练”以及练习八1-5题,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以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以学生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的教学重点兼难点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结合上述我对教材的认识,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预设了以下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4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例1中长方形直条图,指导学生弄清题意,知道这根长方形的直条表示1米长的绸带,而把它平均分成10份,其中3份也就是3/10米用来做一朵绸花。出示第(1)小题,组织学生涂色表示做3朵这样的绸花所用的米数。[通过涂色,既激活学生对加法和乘法已有认识,又启发学生列出不同算式解决问题]。指名交流,交流时说说:“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列出3/10+3/10+3/10或3/10×3或3×3/10。[通过学生的观察、涂色、交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几分之几的既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教师板书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

二.自主研究,理解算理。这里分成3个层次指导学生探索。第1层:自主探索,尝试计算。学生尝试计算3/10×3,我将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水平说明为什么3/10×3的积是9/10呢?①学生在联系加法写出3/10+3/10+3/10=(3+3+3)/10=9/10时,进一步启发写成(3×3)/10=9/10。②通过学生尝试,使他们明确3/10是3个1/10,所以3×3/10就是9个1/10是9/10,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最后请学生小结3/10×3可以如何计算。[阶段小结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更能使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第2层次是及时巩固,加深理解。投影出示问题:小华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学生各自轻声读题,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在评点学生板演时,适时明确:计算时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并规范书写格式[尝试联系、适时点评、规范格式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对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第3层次:尝试比较,深化算理。引导学生比较刚才两道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找出异同,先独自比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比较、交流过程中一方面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同时学生也经历了自我提升的过程]。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深化理解。首先是基本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法,并初步形成技能。练一练第2题,计算4道分数乘法,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作业,集体评议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练习八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组织交流:列出哪几道算式?列出的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其次是综合练习,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八3-5题学生独立解答,列式计算,投影板演,并说出每题思考过程。突出: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四.全课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以上是我的教学设想。根据课堂教学的生成我会做一些适当调整。谢谢!

2.分数乘整数说课稿人教版 篇二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3个12是多少?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12×3这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3、18+18 +18 你能把这道算式改写成一道乘法算式吗?

观察这个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

1、读题,从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相当于”是什么意思?

3、做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单位“1”,这里的单位“1”是什么?

4、分析分数应用题,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图帮助理解,画图时,一般先画单位“1”,用一条线段表示袋鼠跳一下的距离。

5、那么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在图上怎样表示? 6、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怎样表示呢?

7、从线段图上我们很清楚地可以看出求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8、求3个211是多少,如何列式呢?

预设:

(1)如果没人列乘法,就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2)如果列乘法算式追问: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8、接着教师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9、学生尝试计算

预设:乘法直接计算追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10、谁能根据板书说说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

11、小结:以后计算分数乘整数时,不必再写加法算式,直接根据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就行了

11、小练习先说意义在计算19×2        16×5

12、下面老师可要出一道有难度的题考一考大家,请看例2

(1)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

预设:如果只出现一种方法,教师就说: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可以先约分在计算,师板书。

(2)观察例1和例2不同点在哪?

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215×4       512×8     2×34

2、看图列算式          9页2题

3、文字题

(1)3个25 是多少?     (2)5 12  的6倍是多少?

4、应用题

(1)每千克衣物用12勺,洗衣机里大约有5千克衣物,一共需要放几勺洗衣粉?

(2)1只树袋熊一天大约吃67千克桉树叶,10只树袋熊一星期大约能吃多少千克桉树叶?

四、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3.《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篇三

现代教育理论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数学教学更要适应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需要,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准确理解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小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整数》的内容,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的数的计算的方向。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和整数的乘法,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对之后学生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能够起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现代教学理念的观点要求教师须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仍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情的合理认识下,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列竖式计算解决小数乘整数的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探索过程,提高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确立下,根据授课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因为竖式计算中比较难理解的是算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中的算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基于此,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了讲解法、练习法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大屏幕展示出售西瓜的示意图,并提问:夏天一千克西瓜0.8元,买3千克西瓜共花多少元钱?

由情景问题引出本节课课题《小数乘整数》。

利用生活中购买西瓜的情景问题导入,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事实,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从课间活动中牵引到课堂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很好的符合了小学生的性格与认知特点。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设计3个教学活动。

在第一个教学活动中,由学生列出横式,我会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小数加法,学生不难想到利用小数的加法,将3个0.8通过列加法竖式的方式算出结果为2.4。

这里我会进一步问学生们: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吗?

这里会有学生将0.8元换算成8角,继而算出花了28角,也就是2.4元钱。

接着我会向学生提示,对于小数乘整数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计算。这里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并向学生们讲解0.8乘3的列竖式计算方法,通过讲解学生们能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3乘8个十分之一就是24个十分之一。

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初步认知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利用由元到角的换算抽象出0.8乘3的竖式计算可以用3乘8个十分之一,再按照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计算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为了进一步得出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我会设计第二个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冬天西瓜涨价,一千克2.35元,买3千克共花多少元钱?让学生自己尝试列竖式计算。

这里我会想学生们提示:在计算0.8乘3时可以用3乘8个十分之一,在计算2.35要用3乘什么?

学生不难模仿0.8乘3的竖式自己写出2.35乘3的竖式。在这我会向学生强调乘数2.35可以表示235个百分之一。

接下来是我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向学生们提问:用计算器计算课本试一试的三个题,思考它们的乘数和积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不难能够发现第一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相同。顺势我和学生们一起总结得出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小数点要对齐。

通过计算器计算得出结果,比较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更容易让学生思考并和同桌交流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样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与总结归纳的能力。

到这里新知探索的3个活动就结束了。学生在对小数乘整数的算法的认识基础上很容易类比得出后面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对于巩固提高这一环节。

这样的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列竖式计算的算法的印象。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们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为了更好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我会布置作业:

自己课后出几个小数乘整数的算式,列竖式算一算。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数乘整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说教材

《小数乘整数》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习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已有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学时应与整数乘法联系,便于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其次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接着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结果数字的小数点的位置。

再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对数的认识也比较深刻,那么本节课学习小数就不是很难,但是小数的乘法计算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的知识,那么老师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去教会学生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是先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自主探究,灵活应用,在合作交流与独立完成的学习中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我所用的教学方法有自由讨论发,辩证法,小组讨论法,教师引导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二)说学法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状况、参加程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

下面重点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说道:有一天,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他们走过去问阿姨那些风筝的价格,售货阿姨为他们仔细介绍着,紧接着我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燕子风筝3.5元,三角风筝4.6元,热带鱼风筝6.4元,孙悟空风筝7.8元。提问:如果你来帮他们选,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多少?买的每一种风筝这么多一共多少钱呢?设计意图:将教材上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现实情景,创造、灵活地使用教材,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人人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小丽,你买三支燕子风筝需要多少钱呢?”,这时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3.5×3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的结果:第一组3.5+3.5+3.5=10.5(元);第二组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第三组把3.5元化为35角,用35×3=105角,再缩小10倍得到10.5元;第四组3.5×3(元)=10.5(元)。紧接着,我问“今天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呢?”,有同学就回答以前学的是整数,今天的有小数。

我的设计意图是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寻找自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感悟,增加他们对小数的认识。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通过风筝得实例简单的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之后,为了继续巩固他们对小数的认识,我出算式:0.72×5=?但是提醒同学们:“0.72不是钱数奥,那该怎么计算呀?”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算一算,在他们一脸茫然的情况下,我领导他们一起做这道题:“同学们学习了整数乘法,那我们能不能把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呢”,这时学生们一起露出了笑脸。我概括:先将0.72扩到它的100倍,再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那么360就应该缩小到它的1/100。然后让学生再观察发现新知,3.60你想到了什么呢?再根据前面学过的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但结果不变。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不同问题的喜悦。

最后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方法非常重要,学习贵在方法,如果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能精心组织、策划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天长日久教师会教的轻松,学生也会学的更轻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3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既是小数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以购物问题为素材,先安排一位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算法;然后安排两位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先进行加法计算,再进行乘法计算。“试一试”安排学生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进一步积累感性材料,最后讨论总结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二”第1——3题主要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并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算法及算理。

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以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索,自悟算法为主要方式,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给学生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例1教学情境图等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新课开始,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你们喜欢吃西瓜吗?”随后课件出示例1的场景图,图上分别是夏天和冬天的西瓜的单价,让学生在观察中清楚的知道夏天和冬天西瓜的单价不一样。然后在夏天场景图下呈现“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0.8×3,让学生观察这个乘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其中一个因数是小数。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乘整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西瓜是学生爱吃的水果,由西瓜导入新课显得亲切而自然。创设买西瓜的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主动探索,初步感悟计算方法。

这个环节主要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解决0.8×3

首先让学生口答出0.8×3这道算式的结果。然后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思考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根据乘法的意义用加法算出结果0.8+0.8+0.8=2.4;另一种是利用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把0.8元看成8角,3千克就是有3个8角,3个8角是24角,也就是2元4角,即2.4元。在学生提到这种方法时教师指出这是把小数先看成整数来计算的。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并板书:

0.8

×3

2.4

然后引导学生试着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第二层次:解决2.35×3

首先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在学生按要求独立计算之后全班进行交流,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列出的加法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等等。

第三层次:比较算法

首先提出要求,让学生比较0.8×3和2.35×3这两道算式,可以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小结:一位小数乘整数,积也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整数,积也是两位小数。接着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小数和整数相乘,是不是乘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积的小数部分也有几位?

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0.8×3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用竖式计算,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是相同的。然后通过教学2.35×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比较算法,引导学生得出小结并进行合理的猜想,既有利于明确用计算器计算的针对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验证猜想,归纳计算方法。

首先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我们要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要用计算器来计算几道题,看看会不会有例外的情况。课件出示几道题:4.76×12、2.8×53、103×0.025。先让学生猜出积是几位小数,然后让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并记录下得数。在学生操作完后指名报得数,全班交流。接着引导学生得出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得出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随后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和比较在小组里讨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让学生带着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意图去计算,目的明确,为之后的归纳计算方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四、巩固练习,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练一练”的第1题是4道竖式计算,先让学生观察竖式并说说列竖式时注意些什么,再独立计算,然后通过讨论明确当得数的末尾有0的时候,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练一练”的第2题是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其它各题的积,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指名回答,就其中的两题追问是怎么想的。

五、拓展延伸。

1、赛一赛。

分组比赛,得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课件出示“蜜蜂采蜜”图,让学生试着把小蜜蜂放到它该去的花上面,学生亲自上来演示,思考:还有()×()=44.7吗?学生自由说想法。

3、数学医生:

出示两道竖式错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说出这两道题错在什么地方,自己当一回医生,为它们“看病”。并说一说在竖式计算时你要注意什么。

六、回顾总结。

在课结束之前,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并说说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

4.分数乘整数评课稿的参考 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05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 分数乘整数,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分析教材:

《分数乘整数》一课是在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承上启下。因此,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在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师对教学的反复推敲与把握下,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类推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并学会用分数乘法的算理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使其在合作交流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根据教学目标的导向,我设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算法的优化。

四、为了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的三维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法、学法。采用情景教学与启发教学的优化结合,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并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法上,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等活动,将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五、必要的学具可以直观、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知识,因此,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多媒体课件等等。

六、接下来,我将重点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五个方面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风筝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做这个风筝的尾巴需要多少米布条?并列出算式:2×6以此引入本课的教学。

提问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将2×6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形成新的知识点。它具有什么意义呢?使学生明确分数乘法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那如何计算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得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对于各种方法教师给予 鼓励,并引导学生重点研究用乘法进行计算。通过学生交流可知:2×6= =2+2+2+2+2+2= 1x66=2=2=3(米)使学生明确在数学中加法部分可以省略不写(并用虚线圈起来),计算结果必须化成整1x61数或最简分数才能结束,不要忘了写答。并让学生将2×6和2进行比较,可知计算时分母不变,分子乘以整数。让同桌相互叙述加深记忆。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合作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根据刚才学习教师提出练习计算25× ,使学生在解答中发现计算的繁琐,不方便,产生探究简洁方法的强烈欲望,使我要学成为学生的心声。从而引出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以2×6=2×6=3进行演示。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达到了真正理解的目的。最后提出练习加以巩固。

3、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及时反馈练习,可以巩固新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a基础性练习,课后1题,根据图例进行计算,在解决类似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b综合性练习,课后3题,通过乘法式子进行计算,变向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C扩展性练习,课后13题,根据实例进行计算。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将理论与实际相连,学以致用。

这样的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回顾整理,全面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正确地自评与他评。我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和能力的培养。

5、课外作业

5.分数乘整数说课稿人教版 篇五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教法与学法、过程设计等方面作一个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为基础,又与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更是分数的约分、通分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新课标,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及合作意识。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及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层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综合、猜测,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学法:因为这部分内容可以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来完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所以这一节课采取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与学具

教具上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融合到数学课堂中,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学具上我让学生准备三张长方形纸片,彩笔,直尺等.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动手实践,初步感知——引导观察,发现规律——质疑反思,解决问题”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故事引入:羊村里的小羊最喜欢慢羊羊村长做的饼了。有一天,村长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羊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两块,分给美羊羊一块。暖羊羊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村长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暖羊羊两块。懒羊羊更贪,它抢着说:“我要四块,我要四块。”于是,村长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懒羊羊四块。懒羊羊认为自己得到的饼最多,你同意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角色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124望,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对分数2、4、8大小比较上。

(二)动手实践,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证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可能会从如下几方面证明: ①折纸比较的方式发现 ②画图观察的方式发现 ③用分数、小数的关系发现 ④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发现 ⑤其他方法发现

(2)组织交流证明方法和结果,交流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法给予不同的评价。如:合理利用学具、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转化、推理比较等。

124(3)当学生得出2=4=8的结论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祝贺猜对了的同学,同时我要表扬没猜对的同学,尽管刚才你们猜错了,但你们能积极思考利用已的知识和方法来证明,你们照样很了不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它们也有可能相等,与整数的大小比较不同。在实践探究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思维特性,这样的设计又给学生提供的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起多种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构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通过验证三个分数确实相等,那么它们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2)组织学生利用研究商不变的方法先独立观察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不论学生的观察结果是什么,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思维,针对学生的观察方法,进行引导性评价①观察角度的独特性②观察事物的有序性③观察事物的全面性等。(注意观察的顺序从左到右、从右到左)

12引导层次一:你发现了2和4两个数之间的这样的规律,在这个等式中任意两个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吗?

124引导层次二:在2、4、8中数之间有这样的规律吗? 引导层次三:用自己的话把你观察到的规律概括出来。引导层次四:0为什么要除外

(4)引导学生初步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并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0除外)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

(1)观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分析、探索与思考的基础上不断生成新问题,发现并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抽象概括的整个过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质疑反思,解决问题

(1)揭示课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指板书)并板书课题。(2)分层练习,巩固新知。(3)课件出示质疑反思:给学生创设一个交流、反思、小结的机会:看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有可能会说自己的感受,如:我可以自己猜出并证明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我很自豪。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①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或者减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会不变吗?②分数的分子不变,分母变大或变小,分数的大小会变吗?分数的分子变大或变小,分母不变,分数的大小会变吗③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数,使得分子与分母是小数,分数的大小变化吗?教师面对这些问题不急于解答,而是把思考的机会交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

通过质疑反思、步步深入的交流活动,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究更深入,理解更完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三个:(1)完善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2)回忆探究发现规律的全过程,再次体验探究的方法。

(3)对学生自主练习实施分层评价,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在评价反思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七、板书设计:(见课件)

各位评委老师,整节课就是通过这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再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索等方法,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过程中获得知识。

6.《分数除以整数》说课稿 篇六

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部分分数除法第2课时的内容——《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有分子能整除整数和不能整除整数两种情况讨论。能整除的整数,直接应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不能整除的整数,又分两种情况讨论:一种是把不能整除的现象转化成能整除的现象,另一种情况是用这个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教材重点讨论后一种解法。

用图解法配合学生的思维,实现意义上的转化(见小孩的对话框),再通过意义的转化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倒数的解法。

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通过得出两种不同计算方法,最后自己说出两种不同的思路,老师都加以肯定,然后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法计算÷2,发现问题,最后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利用已有知识理解和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运用,选择合理的方法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本节课主要学习分数除以整数,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四、说教法 、学法

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加以体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说教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为主。认知建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几个主要环节。

(一)新课导入

(投影出示学生卫生大扫除的场景。)

教师通过谈话,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学校决定今天下午搞一次卫生大扫除,学校将操场平均分给六年级两个班打扫,每个班应该打扫这个操场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计算?如何列算式?

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如果是把操场的平均分给六年级两个班打扫,求每个班应该打扫这个操场的几分之几? 应该怎样列算式?

怎样计算呢?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除以整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求“将操场平均分给六年级两个班打扫,每个班应该打扫这个操场的几分之几?”时,利用学生掌握整数除法的经验基础,使学生再次感受整数除法的意义;通过把条件改为“把操场的平均分给六年级两个班打扫”迁移到本课的问题,沟通了整数除法与分数除以整数意义上的联系,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意义,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探究新知

教师让学生想一想,你能利用什么方法解答 ÷2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交流解决方法,并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找到很多种解法,如:

①将 化成小数0.8,用0.8÷2=0.4,0.4即为 。

② ÷2= = 。

③ ÷2可以看作将4个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2个 ,即 。

……

小组汇报交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使用的算法算理进行深入分析。

然后教师再问,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若学生有问,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怎么办?分子除以分子除不尽怎么办?面对这些问题,就顺势引入新问题“将操场的平均分给六年级三个班,每班打扫它的几分之几?”

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将操场的平均分给六年级三个班,每班打扫它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知识迁移,从而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先试一试用刚才的方法解决,看看有什么问题?

用以上三种方法都出现了在解决过程中除不尽的情况。

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解答这道题?

提示:可借助画图的来理解,寻找解决方法。

学生解决之后, 引导学生交流方法,分析算理。(若学生无法使用以下方法,教师可加以指导)

在上面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通过验证,你能否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这是运用转换的方法将分数除法转换成分数乘法来解答。

【设计意图:尝试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

教师接着追问,对比刚才的不同解答方法,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方便又实用?

学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当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用第一种方法才方便,当分子不能被整数整除时用第二种方法简单,并且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进行计算,可普遍使用。】

(三)巩固新知

1.处理教材第32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2.处理课堂活动第1题第(2)小题,学生分组或同桌对口令。

3.让学生独立教材第34页练习八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集体讲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少而精,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体验成功,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解题能力。】

(四)归纳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除以整数的规律是怎样的?

这节课,你还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全程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知识,有益知识的积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板书

分数除以整数

÷2= = ÷3= × =

法则: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7.分数乘整数说课稿人教版 篇七

一、说教材

(一)内容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直观操作和展示,使学生经历“分数的意义”的建构过程,从而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的含义,并理解单位“1”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的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合作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使他们在求知的过程中展示个性,在实践的过程中放飞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本部分包括一下四个环节。

(一)提取生活,情境导入(1)分数的产生

新课伊始,我会出示课本第60页的情景图,从图中你能读到什么?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在进行测量时,有不足整数的线段。”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两个人在平分一个物体时,每人只能得到1/2。”此时,我会指出:像这样在测量、计算、分物时不能正好用整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人类很早以前就引入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对它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设计采取简洁谈话,自然引入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分数的产生的必要性,更让学生体会出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之中。)

接着我会投影出分数1/4,并说明1/4也是因为生活需要而产生的,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1/4?此时同学们会积极回答,说出各种各样的情

形。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等等……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会概括,同学们所举的例子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强调出平均分的概念。

在这里,通过让学生回顾并说出已经了解的“分数”知识,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启发引导、自主探究

为了使学生理解“一个整体”和构建单位“1”的概念,我会课件创设这样的几个情境:

1个西瓜,要平均分为4份,每人分到的1块西瓜是这1个西瓜的几分之几?”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启发学生理解:我们可以把这1个西瓜看做一个整体,那么每人分到的一块西瓜就是这盒蛋糕的1/4。

8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其中的一份就是这8个桃子的1/4。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观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把这8个桃子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接着我会再

12个正五边形,平均分成3份,……。

通过以上例题的讲解,我会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过去我们把一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现在我们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也可以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像这样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而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板书: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后称为单位“1”。)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单位“1”的概念,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和理解分数单位,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刚才同学们在平分12个正五边形时,将它们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1份是总体的1/3,其中的2份是总体的2/3,那么3份是总体的3/3。同样,等分成4份或6份时,也会出现相应的一些分数。像这样的1/3,1/4,1/6,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

就此,归纳出分数单位的定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称为分数单位。

(该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分数单位的产生过程,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在共同的学习探索中加深对分数单位的认识和理解。)

(三)巩固练习,应用深化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几道练习,通过作答和拓展,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把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深对单位“1”与分数单位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四)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小结本节课收获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单位“1”的概念,分数的意义。

8.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说课稿 篇八

这一环节的教学,先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再出示图形,让生先用假分数表示,再用整数(或带分数)表示,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由于相关内容的复习,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很快的掌握了知识,再由老师适时点拨,加深了巩固。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回忆,导入新课

课前,出示图形,让生用假分数表示,再用整数(或带分数)表示,(一类是能化成整数,另一类是化成带分数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出示自学互动指导(一):

1、自学课本第71页例4第(1)小题,思考:假分数是怎样化成整数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

2、把你的发现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有这两种情况:一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这几组分数的结果都是整数;二是根据分数的含义,一个分数含有几个分数单位,“几个”就是这些分数的结果。从而得出: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的分子一定是分母的倍数,是几倍化成整数就是几。

出示自学互动指导(二)

1、自学课本第71页例4第(2)小题,思考: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的.?

2、把你的发现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学生在反馈时,教师再点拨,让学生掌握写法: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测评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熟练和巩固,多样的练习形式使练习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5、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9.分数乘整数说课稿人教版 篇九

欣赏的地方:

1、层次清晰。课始,根据例题“量杯里有4/5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可以喝多少升?”,得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利用直观图帮助理解算理。紧接着,通过试一试“量杯里有4/5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可以喝多少升?”,只能用第二种方法,体会到第一种方法是有局限性的。然后再探讨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分数×整数的倒数)。最后通过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2、注重学生对算理、算法的叙述。尤其是教学例题时,朱老师多次请学生把算理、算法进行叙述,学生的叙述也非常完整到位。

3、重视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朱老师特意安排了判断题,强调了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而不是分数乘以整数,不是分数的倒数乘以整数的倒数,不是分数乘以整数的方法,从而突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中,分数没变,符号变了,整数变了,它是除法不是乘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

个人建议的地方:

1、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分数的分子是整数的倍数时,可以直接用分子去除以整数做分子,另一种需要把除以整数转化成乘以整数的倒数。前一种方法相对而言计算要简单,但有局限性,后一种方法由于需要转化符号、转化除数,相对而言要难一些,但它适合任何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在这节课中,朱老师很重视后一种方法的教学,有点忽视前一种方法。比如,出现分数的分子是整数的倍数的情况时,也会强调后一种方法。个人觉得,前一种方法虽然有局限性,但它计算简单,便于理解,在分数的分子是整数的倍数的情况下应该提倡前一种方法。

上一篇:美国奖学金申请ABC下一篇:安邦保险审计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