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

2024-10-13

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精选8篇)

1.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 篇一

浅谈如何克服教师职业怠倦

“现在的老师太难当了,社会地位低不说,学生不尊重,家长不理解,真是出力不讨好啊”每当听到同事们发这样那样的牢骚,我都会默默无闻的走开,因为我不知道说什么,我也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安慰他们,因为在我从教的三年多中,我似乎没有这样的体会,我似乎也没有想过这些,我也批评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学生也偶尔顶撞我,我也对学生生气,但这从未影响我给学生上课的心情,从没影响过我对教书育人这份职业的热爱。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听了几位老教授的精辟的讲解,我自己也对自己这几年的教书生涯进行了反思。我认为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把工作当作享受,在享受状态下,教师的职业成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这些教师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的每一次获奖、自己得到的每一项荣誉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自豪的家珍。带着这样的心态从事教师职业,就是快乐幸福的。

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对这些教师来说,孩子那灿烂天真的笑脸是天底下最美丽迷人的图画,教室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是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音乐,校园是地球上最纯美圣洁的净土。所有的辛苦和压力都变成了一种愉快、一种他乐于去迎接并以欢乐的心境去化解的“美差”,即便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生活非常清贫的情况下,他也怀着极大的热忱、带着浓厚的兴趣,无怨无悔地做好每一件事。

第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成满足物质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它看成是给予和付出之后的心灵满足。而是以培养学生为己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同时,教师本人也会通过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真正的教师是那些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并从职业中得到幸福快乐和主动发展的人,是那些热爱教育、追求智慧人生的人。也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教师幸福快乐,学生才能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充满信心地生活。

第三: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建立专业责任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对于教师,读书是提高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需要直接决定学校的文化品位,决定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师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也要阅读一些报刊、图书等等。鲁迅先生曾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写作。”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学习、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行为方式和活动安排,努力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书读得多了,你就会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才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才能在面对困难、面对问题时提升思考的广度和高度。勤于学习是一种责任,善于学习是一种能力。

2.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 篇二

很显然, 我们不可能采取某种单一的措施和方法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采取系统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发挥各个方面的合力, 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

——正确认识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现实存在于教师群体当中, 它的确会给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但也没必要将其视为“洪水猛兽”, 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就将带来灭顶之灾。对于教师自身而言, 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职业倦怠, 可以学着识别职业倦怠的各种症状, 并在危害产生之前捕捉到它, 以便及早解决问题, 尽快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 从而恢复平衡。就学校而言, 对于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 应进行科学分析, 而不能简单地将问题完全归之于教师自身, 一味地认为其职业态度、身心健康、业务素养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工作。要从关心爱护教师的角度出发, 引导、支持教师正确对待职业倦怠, 并为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真正做到以教师为本。

——帮助教师进行角色定位, 树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切合实际的理想信念是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重要保证。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 杂化和多样化, 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样化, 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 还要扮演班级的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时代的楷模等。这些角色中有 些是十分明确的, 如知识传授者。但在另一些方面, 诸如做学生知心朋友、班级的领导者, 这些角色的边界就有些模糊, 甚至相互冲突。实际工作中, 教师往往难以处理好多种角色间的矛盾关系。因此, 应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重新审视自我, 进行新的角色定位。与此同时, 还应帮助教师了解到自己职业的可能性与其限制性, 而不只是一味强调专业自主性与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 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不要因为现状与预期相差太大而产生理想的幻灭。学校可以不定期邀请心 理咨询师来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一对一深入心理咨询等活动, 及时解答教师心中的各种困惑, 使影响教师的不良心理因素得到控制和消除。或者邀请职业生涯规划专家来校作报告、座谈, 指导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有针对性地制订出个人职业发展总的工作目标和计划, 以及每个阶段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计划, 使教师在了解并掌握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后, 在其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会减少迷茫与困惑, 从而避免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

——设法帮助教师减压。相当多的研究表明, 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主要来自考试压力、家庭人际和职业期望这三个 方面。在素质教育还未得到全面实施的今天, 诸多学校还在竭力追求升学率, 许多学校纷纷提出了“质量就是生命”的口号, 还是把考分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主要依据。于是教师们在分数的压力下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致使他们身体疲惫, 苦不堪言。超负荷的工作, 往往使得教师不得不减少对于家庭的付出和对家人的关心, 由此引发家人的不满甚至家庭冲突。那工作之初很高的职业期望, 到如今人生理想难以在辛苦的工作中实现, 怎么能不使他们情绪低落, 成就感逐渐丧失, 倦怠之感油然而生呢?社会、家长、学生及公众应对教师要有合理的期望, 教师毕竟也是平凡之人, 而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要设法减轻教师负担, 努力改变教师工作项目繁多、工作时间过长的现状。此外, 还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学校, 让家长与教师面对面进行讨论、交流, 增加家长对教师的理解和协助, 更新家长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也非常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赖于有效的人际沟通。只有以坦诚的态度, 对别人表示出真诚的关怀与信赖, 抱以同情心, 充分尊重他人, 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另一方面, 不要吝惜对他人真诚适当的赞美, 这会使对方感受到成就感, 感受到尊重与关怀, 不但带给对方快乐, 也会带给自己快乐。在学校中, 与同事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但要尽力维持良性竞争的关系, 避免恶性的不正当竞争。

——鼓励教师加强学习, 提高学历水平。教师不但要教好书, 育好人, 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 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成熟;不断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更新。除了在专业知识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之外, 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 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只有眼界开阔了, 学历提高了, 业务能力加强了, 才能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价值感, 压力也才能转化为动力, 从而避免陷入职业倦怠的漩涡。

——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其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发展性。学校应当从多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评 价, 也应该从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结果来衡量、评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而不只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教师优劣的唯一标准。对教师实行发展性评价, 能够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 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有利于教师成长, 这样最终将有利于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其次在于要充分体现对教师劳动的尊重, 也就是说要合理分配, 使教师付出的劳动与所得报酬相对等值。再次, 评价激励机制的合理性还体现在其操作过程当中的公开透明度。全体教师都应当了解评价、激励机制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式, 而且学校在具体运用这一机制的过程保持高度的公开透明度, 让所有教师都能够在公开公平与公正的环境下展开竞争。这样一来, 不仅不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 而且还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有助于教师保持一种平和、积极的良好情绪和心境, 从而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克服职业倦怠的目的。

——提高教师的情绪调节能力。个体对于自我情绪的调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比如:①参加兴趣小组, 通过活动来加强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比如说舞蹈队、太极拳队、体育比赛等。通过这些兴趣小组开展活动, 可以缓解教师的紧张情绪和烦躁心态。②构建多重交流渠道, 加强沟通。可利用校园网、QQ、MSN、博客等形式, 把网络作为载体, 同教师进行“在线”沟通, 架起管理者与教师之间跨时空的心灵沟通的桥梁, 使交流有全新的互动方式, 更好地帮助教师消除工作倦怠感。③运用心理暗示进行心境迁移。积极的自我暗示, 有利于身心健康。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 应时刻提醒自己, 正确认识这些困难, 同时给自己以自信, 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从而精神愉悦, 远离不良心情。④建立情绪宣泄室, 帮助教师宣泄不良情绪。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这里面可以配备沙袋、橡皮人等设施, 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来此发泄情绪, 缓解心理压力, 让其不良情绪得到充分的释放, 大大减少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可能性。

——成立职业倦怠互助小组, 进行自我调整。互助小组是一种帮助教师应对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方式。在这样的小组内, 成员之间相互帮助, 彼此信任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求助于外部的专家, 共享相同的问题和经验。既可以帮助成员处理特定的某一问题, 也可以帮助他们处理大多数小组遇到的共性问题。互助小组的工作模式有这样几个环节:①小组成员提出问题以及对此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法;②选择特定问题作为详细讨论的对象;③一个小组成员提出问题, 并阐述自己的解决办法;④参与者提出其他不同的解决办法;⑤问题提出者选择一种或两种解决办法在自己的小组进行试验, 也可以选择一些和自己有共同问题的成员来解决这一问题;⑥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或者解决其他问题。

——倡导教师加强体育锻炼。教师从事的是繁重的脑力劳动, 良好的身体素质必不可少, 进行适度的身体锻炼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以充沛的精力应对教学工作中可能产生的种种问题。可以经常做做有氧运动, 如慢跑、骑车、游泳, 学会放松自己, 不要总让自己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疲惫不堪的状态中。学校可以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让教师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3.浅谈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篇三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一种源于工作压力而产生的情绪消极反应,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降低。职业学校教师游离于基础教育之外,社会认同度不高,由于社会压力以及人格发展的缺陷等客观原因,产生职业倦怠的人越来越多,这不仅影响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影响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那么,引起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职业学校教师的个体内因

1.教学能力的体现

主要表现在教学效能感方面,学校主要用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来衡量教师,职业学校中能力不足以完成任务的教师,教学理念及方法不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师,因工作调动由基础教育转行职业教育的教师,都较易产生无助感和焦虑感,从而诱发倦怠,同时由于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教学成果不显著,也会引起职业学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2.认知评价偏差

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师个人的认知评价偏差也有关,表现在自我认知的偏差和对压力的不恰当评价。一种是自我期望偏高,喜欢追求完美;另一种是自我认识和评价过低,常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由自卑导致自轻自贱,最终走向自我否定。

3.其他个人背景因素

不同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情况也会有差异。

二、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1.职业任务的孤立性

职业学校教师独自承担教学任务,多数为由几人组成的专业组,工作负担过重,很少参与教研活动,较为孤单。

2.职业成效的滞后性

职业学校的学生情况较复杂,经过三年的培養后,多数毕业生在日常工作领域就业,成绩也得不到表现,只有少数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多数要经历七到八年的时间,周期较长,教师业绩不能及时体现。

3.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职业学校教师大多数都是学生的校内监护人,扮演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学人员、教科人员、人际关系艺术家、心理咨询与治疗者、行政管理者等多重角色,工作的繁杂加上多种工作角色之间频繁的转换,有时会引起角色冲突,使教师疲于应付。

三、职业学校因素

1.工作氛围的困扰

在职业学校中,有时会出现下列情况:不民主的管理氛围,教师合理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采纳,学校领导不能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工作安排劳逸不均,对教师重使用、轻培养,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缺乏团体合作,工作中得不到认可。

2.职业学校合并整合的冲击

职业教育改革使部分相关职业学校合并整合,工作环境发生改变,一些职业学校教师经常调换工作岗位,职业学校发展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处于本地区职业学校末端。

3.职业学校招生的压力

目前,生源是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职业学校生源紧缺,本地区适龄生源每年只有200人左右,但市区内两所职业学校同时招生,且专业相近,面对招生压力,职业学校教师也承担招生任务,使一些教师产生倦怠,从而影响工作。

四、职业学校的学生问题

1.社会对职业学校教师的高期望

社会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期望过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学校期间出现各种问题都归罪于教师,使教师压力增大,易引起职业倦怠。

2.社会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能力要求过高

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自身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渊博的理论知识,但社会快速发展,一些先进科技成果并不能及时被职业学校教师所掌握,教师继续教育是知识更新的唯一途径,一些得不到知识更新的专业教师工作发展受限。

3.社会的不公评价

在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职业教育未被社会认可,职业学校处于末梢,一直受到社会歧视,职业学校由于缺少政府支持,办学条件达不到标准化学校的要求,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也不能满足要求,通常职业学校教师在学生培养中付出得多,回报少,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总之,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和教育界各方面的重视,应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为职业学校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氛围,使人生价值得以完美体现,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而勤奋工作。

注:此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边远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策略的研究”(项目编号:ZG0118)核心论文。

(责任编辑 冯 璐)

4.浅谈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破解措施 篇四

韩国勇

摘要: 当今社会就业、生存压力巨大,竞争惨烈,使的处于助人行业的教师身心俱疲,教师个人的性格气质、各种社会因素也都能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损害严重,对学校、对社会造成的后果深远而长久,对学生的身心伤害可能伴随终生。作者通过对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后的种种言行表现,论证其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关键词: 教师;职业;倦怠;措施 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

职业倦怠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它是一种由工作单调机械无新意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

2.1 对教师身心造成影响。

当教师出现倦怠时,生理上表现为身体能量有一种耗竭感、疲劳感,食欲不振,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内分泌紊乱,出现一些身心症状,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疾患。才智上主要表现为一种空虚感,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觉得自己不能够适应当代的知识更新。情感上主要表现为没有工作热情,心情烦燥、易发脾气,容忍度低,敏感紧张,易迁怒于他人,对人冷漠无情、麻木,没有爱心,表现出悲观、沮丧、抑郁、无助、无望、消沉的特点,躲避困难,不愿钻研,工作敷衍了事,缺乏进取心,纯粹是为了工资来上班,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竞赛任务,不愿意接受,对要求撰写的业务学习笔记、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下载敷衍,对待绩效考核,毫不在乎„„。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往往会将精力转移,搞第二职业,去商海搏杀,对教师职业完全没有了自豪感,少数教师甚至选择自杀,是职业倦怠最严重最极端的表现。

2.2 对学生的影响

对学生冷漠、暴躁,缺少最基本的忍耐,爱心、用心、信心缺失,师德丧失,对待文化课差、或是比较调皮的学生,轻则讽刺挖苦,重则动手打人。不仅违反规定,自毁崇高形象,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叛逆、敏感、自卑,孤僻、内向等多种不良心理,对教师的憎恶转变为厌学,厌世,给学生的心灵造成终生的伤害。

2.3 对学校的影响 对于学校没有主人翁精神,没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降低工作士气,破坏学校组织氛围,怀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无视学校的发展建设,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4 对国家的影响

一支疲惫不堪,纪律涣散,意志消沉的教师队伍会扼杀家庭的希望,毁掉国家与社会的未来,是对科教育兴国战略最直接的危胁。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3.1 教师本身性格与工作态度、动机方面的原因

部分教师自身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如自私狭隘、孤僻内向、暴躁、自卑,自负,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自我价值判断较低,拥有不切实际的理想和愿望,与同事缺乏交流与合作。

3.2 社会压力的影响

现代商业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瞬息万变,错综复杂,唯利是图的世俗空间,使人们产生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我国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被定下了“红烛”、“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看到别人有房有车,腰缠万贯,教师心理难免失衡,面对微薄的工资,繁重的工作,沉重的社会责任、日益增长的物价时,对生活前景充满忧虑,对教书育人渐失信心。

虽然教师收入微薄,但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高学历、高技能、懂教学、善教育,而且要求有理想、有道德。另一方面,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庭的厚望,一旦教育中出现问题,人们自然地将责任归咎于教师,教师压力巨大。

3.3 学校环境对于教师的影响

学校环境小气候对教师影响也很大。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学术氛围,发展大方向和长久的奋斗目标、学校规章制度制定的是否合理,校长的领导风格是否是民主型的,学校对于教师是否关心爱护,对教学工作是否摆到了第一位,能否让教师学以致用,人尽其材,调级、评优、晋升是否客观公正,都对教师有很大影响。专制型的校长,只重视基建,对教学不重视,对教师缺乏同情心、官僚主义严重,作风腐败,乃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3.4 工作压力的原因

教师工作看起来轻松,上课风不吹着、雨淋不着,工资稳定,还有寒暑长假,其实不然,教师课前课后付出的劳动几乎无法统计,根本不能用八小时工作制来衡量。一堂课的准备和讲授是一位教师多年的知识、经验的积淀。课后批改作业、查资料、做课件、自习辅导不胜其烦,课堂上要维护课堂纪律,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当了班主任工作更多更细,要在班里做警察破案,做主持人,做调解员解决班级出现的一切问题。此外还有辅导兴趣小组、补课、编资料、监考、学习、进修、管理仪器、开会、应付各类检查„„。除了教书育人,教师的职称、职务的评聘、岗位的竞争、绩效工资的发放、论文发表、学历提升、教改、搞课题研究,出科研成果等都给教师形成巨大压力。

3.5 教学对象的原因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当今网络时代,社会变革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巨大,他们有独立的思想、独特的个性,相当多的学生内部矛盾、不端的品行、不良言行举止、厌学情绪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的,中职学生,上述问题更多,他们大多文化课基础差,学习意识差,存在明显的自卑情绪,自律意识不强,这样,为了掩饰自卑,他们习惯于和别人对抗,出风头,扰乱课堂秩序,面对这样的学生,更是对中职教师们爱心、耐心的长期考验。环境封闭枯燥,工作繁杂琐碎,教师费尽心力而体验不到成就感,困惑无法及时得到疏导和帮助,无助感不断强化,使教师感到厌倦和疲惫不堪。

3.6 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

学校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干群关系也会影响教师的情绪、思想,最终影响教师的行为,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校里存在的溜须拍马,通过贿赂评聘职称、晋升职务、评优评奖等歪风邪气,使踏实肯干、勤勤恳恳的人倍受打击,这种违背“三公”原则的现象使广大教师内心充满愤懑,不能安心教学,对领导、同事产生不信任感,对学生表现出冷漠、厌倦,和朋友交流缺乏真诚,且怨天尤人、固执己见,拒绝换位思考,缺少双向交流,性格变的更加内向,极易发展成抑郁症,对待家人也漠不关心,缺少温情,有的变得性格暴躁,喜怒无常,常迁怒于爱人孩子。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方法与措施。

4.1 坚决彻底贯彻《教师法》,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1993年10月我国颁布了《教师法》,其中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一条法律仍然没有落到实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通过切实提高教师收入,使教师职业成为社会上令人羡慕的职业,成为社会上有尊严的人,才会使教师产生职业自豪感。政府不仅要制订政策与法律来保障教师的各种权利,而且还要坚决贯彻执行,才能使全社会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风气,为此,首先要落实《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使教师的工资达到《教师法》的规定,维护法律的尊严,并且要按时发放,决不拖欠。

4.2 学校要创立民主、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民主、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是教师工作和成长的沃土,学校管理者要坚决实施 “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思想,努力创建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工作环境,人尽其材,赏罚分明,使每一位教师在日常工作、职称评聘、职务升迁、外出进修、工资福利等方面都能获得公平公正的对待。真诚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相信教师,放手让他们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在学校重大事项上实行公开投票表决,切实参与学校的管理,体现教师主人翁的地位和价值。学校的管理层要运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感情投资、等多种方法,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全体员工的团队意识,使学校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4.3 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4.3.1 要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俗话说“如果你改变不了世界,你就改变自己。”人生中总会遇到困难,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具有的良好学习能力的优势,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培养自己高尚的精神境界,在失意时不失志,在逆境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于身心大有益处。

4.3.2 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磨炼意志。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锻炼坚强意志,而且可以释放工作压力,愉悦心情,体育锻炼具有综合调整人体的功能。“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信条。

4.3.3 增强社交适应能力,发展人际关系。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应该积极地参加学校及社会上的各种有益活动,开展广泛的社交活动,结识不同领域、层次的朋友,培养友谊,沟通信息,认识社会。要培养自己诚实、信任、善良、热情、谦虚等素质,正确认识他人,遵循交往的原则,掌握交往的技能,以宽容、诚信之心待人,才能受人欢迎。

4.3.4家庭生活的调节。

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既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乐。幸福的家庭生活对夫妻双方的工作和生活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正确处理家庭矛盾、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也是教师毕生的追求。工作之余可以通过家庭健身、家庭聚会、家庭游戏、外出郊游、饮食调整等方法调节家庭生活。

4.3.5 培养广泛的爱好与兴趣,享受生活。

5.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篇五

通过“国培”学习,我明白了一直困扰者自己的问题—职业倦怠,我国自古就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来比喻教师是燃尽自己、照亮学生的“红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呼声:我忙、我很忙;我累、我很累;我苦、我很苦。实际上,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随着倦怠过程螺旋式向后推移,学生渐渐成为低劣教学的受害者。有些教师寻找途径,最终离开了教育职业。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与竞争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把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摆在最主要的位置,视教育为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教育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中承担着日益重要和艰巨的任务。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素质,而制约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职业倦怠,它会慢慢消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无法充分发挥,最终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下一代健康成长。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应明确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深刻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我认为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过高的期望。

从古到今,社会对教师期望高。传统文化中的“天地君亲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把教师推上了极位。当今时代,社会把教师尊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给教师贴上了神圣的标签,人们把教师比作“太阳”、“园丁”、“蜡烛”,其中包含着人们对教师的种种期待。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在急剧变化的当今社会,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不得不面临着包括价值观在内的各种冲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现在人们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给教师涂上了一层理想化的神圣色彩。这些无疑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产生程度不同的压抑感。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

二、学校管理的滞后。

教师的职业疲惫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的管理有关。学校的管理能否提供给教师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情感状态。首先,学校有的管理思想不够明确,做形式的事情太多,增加了教师的许多压力。其次,有的规定没能考虑到人本思想,对教师信任不够,一味实行所谓“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细节管理”,不断对教师增加新的要求,使得教师疲惫不堪,心理负担沉重。再次,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上,随意性强或对教师实行终结性评价而不是发展性评价,使绝大部分教师很难取得彼此认同,缺乏职业成就感。最后,教育管理当中检查过多,评比过多,而给教师成就、发展的机会过少,不仅增加教师的负荷量,也促使人际关系复杂,并诱发急功近利倾向,让不少的教师在同事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导致身心疲惫。

三、教师职业本身的工作特点 教师虽然有寒暑假,但工作负担重,工作时间长,这是不争的事实。从现实来看,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要多于9.67小时。尤其是考试学科的教师,承受着考试和升学的巨大压力。况且,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教育效果并不是一维可以控制的,还受到多维因素的影响。然而来自社会、家长、学校的期望和要求却很高,对影响学生学业的其他维度的因素往往忽略,常常简单认为学生学习不好,品行欠佳,教师就得负全部或至少是大部分的责任。这些,给教师的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同时,教师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复性和单调感,存在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巨大压力。就像近两年手机上流传的那样:“老师的人生写照:干得比驴都累,起得比鸡都早,下班比小姐都晚,装得比总统都严肃,挣得钱比民工都少,看上去比谁都好,五年后比拉登都老,头发比和尚都少。”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决定了教师及其职业应当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然而现实反差却是很大的,这不可能不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虽然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得教师的经济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同其他吃财政饭的行业相比,教师的收入仍然是偏低的,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收入都低于同期参加工作的其他人员,这里还没有计算教师收入的含金量。同时,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待遇有很大差距,使一些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有的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则心绪不宁。

四、对教师的评价与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简单机械的规定正在使教师沦械操作的奴隶,而不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主人。如对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硬性规定,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设计者的初衷是积极的,在于让教师关注学生的作业,并通过作业的批阅掌握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以便改进教学。但这一简单的要求却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消耗在机械性的对学生作业简单的划对错号的过程中。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教两个班,每班班额在60人左右,每天布置10道题,教师批改一本作业需要花费2分钟时间,那么教师批完这两个班的作业就需要花费4个小时。4个小时划对错号的机械劳动将使教师的思维、情感和身体等因缺乏新异刺激感到极度的疲劳。这种耗时低效的作业批改方式和行政命令正在耗尽教师有限的时间、精力,使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行为改进计划。诸如此类的行政命令正在迫使教师离开创造性的工作岗位而走向庸俗、浅薄、单调和刻板,这样的工作要求日益成为教师不堪重负的负担。不仅如此,随着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和职称评优晋级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工作越来越多的文字材料撰写的要求和各种评比活动的泛滥,使教师在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承担了额外的工作。它们正在成为教师不堪重负的新的压力源,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老师要对班级中的全部学生的成绩、安全等方面负责。这使得教师们时刻处于提心吊胆之中。有班主任说,下班回家后最怕听到电话铃声,一听到就心惊肉跳的,害怕班里又出了什么事情。一个学期要到散学礼后才能松一口气。工作的不可控制感与无助感,对工作对象逐渐失去人性化,情绪、情感的疲惫感,就是这样逐渐如云雾般滋生弥漫开来。再加之社会上一些媒体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往往不恰当地进行大肆渲染,忽略了学生教育的系列性,孤立简单地把个案无限泛化。一些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动辄指责教师,有的甚至上访、上诉。教师在一些人的眼里成了嗤之以鼻的嘲讽对象,成了任人宰割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被放逐于尴尬的境地,忍受着多方面的烦扰。

五、教师自我发展的困惑。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既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又要担任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因此,角色需要不断转换,这就需要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情绪调控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而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发展能力的要求与自身原有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师重要的压力源。另外,教师是一个高成就动机群体,奋斗中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又使某些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并殃及个体身心健康。

那么该如何消解教师职业倦怠呢?首先,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清楚了解自己的职业地位,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以避免因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心理冲突。其次,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暗示能增进和改善人的心理、行为及机体的生理功能,帮助个体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与领导、同事及学生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它会使教师受到打击而自抱自怨、退缩、逃避或走向极端,陷入倦怠。这时要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进行自我暗示,促进自己乐观向上,善待生活,充满激情,从而远离倦怠。第三,教师要学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

增强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1)要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成绩,也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是为了肯定而活着。有外在的肯定:同事、朋友、领导、社会等,这种肯定是有限而短暂的,因而是浅层的。有内在的肯定:即是自我肯定,这是一种持久而强劲的肯定,是人的生命永不枯竭的动力。(2)随时调整期望值,也就是给自己确定一个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工作目标,避免因目标不切合实际而导致无谓的挫败感。(3)注意从多种积极的体验中去积累和增强自我效能感。

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老师,追求教育的高度与品位。人的一生如果能遇上一两个好老师,那是莫大的幸福,要给学生一种幸运感;通过教科研给工作以新意,时常聆听自己教育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给自己一种成就感。

从教师自身来讲,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正确认识教育和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树立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信念,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积极的进行必要的自我调适。提高自身适应力的核心是自我激励的有效实现。改变认知模式,思维弹性化。解除精神压力的秘诀,存在于我们自己的思维之中,因为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决定我们对压力的成功与否。所谓 “同是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明确知识是力量,人格更是力量。做教师最重要的是先会做人,要有高尚的师德。同时,营造积极心态,丰富生活方式。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预防和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对教师行业的理解和尊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风尚,要积极宣传教师中的先进事例,从物质上给予激励,精神上给予鼓励,使教师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从真正意义上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6.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篇六

1、性格差异使职业倦怠程度不同。有研究表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人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那些持个人主义价值观并试图实现自己工作理想的教师和那些妄想的、易怒的、不切合实际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相反,那些性格开朗、自信的教师则很少出现职业倦怠。

2、不同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很显然,那些生活很颓废、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的人较之于那些生活乐观、积极、活泼的教师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

3、不同的生活经历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的、经历过较大挫折和失败的教师则不容易产生倦怠。此外,年龄和婚姻等因素也影响职业倦怠的程度。

4、职业道德水平滑坡,使教师缺乏责任心和进取精神。

在社会转型时期,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进取精神不够,对学生的爱心不足,缺乏超前的眼光和开阔的胸襟,使得教师安于现状,对工作应付了事。

7.浅谈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防治策略 篇七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防治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会让同事之间产生矛盾, 与学园领导关系不和谐, 还会经常让教师产生焦虑、恐慌、郁闷等不良情绪;甚至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严重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和求知欲, 将给幼儿的身心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 本文探索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是指幼儿教师在长期、过度与连续的心理状态影响下, 很难获得相应的解决与释放, 进而对教师这个行业的理想和信念产生了心理上的迷失, 致使其教书育人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很低, 进而出现师幼教学交往的兴趣和热情枯竭以及教学方法和教育的简单粗略等现象。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种消极因素, 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我们必须明确教师的职责, 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用爱心与责任心呵护每个孩子健康的成长。因此, 这一现象的改善势在必行。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1.生理和心理方面可能出现的亚健康。产生职业倦怠的幼儿教师在身心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亚健康的状态, 如疲倦、易怒、紧张、急躁、焦虑、恐惧等。教育专家对450位幼儿教师进行职业倦怠调查发现:86.7%的教师总是感觉有什么事情还没做完;88.5%的教师感觉自己很疲倦, 想睡觉休息;65.6%的教师则时常感到急躁, 不想多说话。长期如此, 许多幼儿教师的生理、心理都出现疲惫不堪的现象。可见, 拥有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当你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一份愉快的心情, 工作质量也将随之上升。

2.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有职业倦怠的幼儿教师对待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降低。有的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草草了事, 有的甚至选择辞职。调查发现:65.6%的教师反映自己上班时很压抑, 经常想出去走走, 放松下, 缓解紧张情绪;71%的教师表示回到家后不想再多做幼儿园的工作, 也不想再说起幼儿园的事情;48.4%的教师想辞职;26.9%的教师则表明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不适合自己。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兴趣度不高, 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那么, 孩子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3.人际关系变得紧张。产生职业倦怠的老师, 无法亲近幼儿, 不愿意听取幼儿的意见, 无法耐心对待幼儿;与同事无法深交, 难以融洽, 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教育理念与研究;与家人的关系变得不和谐、紧张。

那么, 职业素质也将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这样的教师不是国家所需要的, 他们将会被社会淘汰。由此可见, 幼儿教师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 由职业倦怠所引发的教师厌教和教师流失现象已经成为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1.职业因素导致工作量大、压力强。幼儿教师教育与保育兼顾, 幼儿的生活习惯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提醒, 才能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同时, 幼儿教师要面临各类教学任务, 撰写教学文字资料, 还有家长工作需求和社会的期望。能力差异的幼儿所应接受的教育也是不同的, 这让教师的工作变得困难。面对方方面面的问题, 如果长期得不到支持与肯定, 那么, 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将逐渐减弱, 导致职业倦怠。

2.组织管理因素的不健全导致教师角色冲突。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本职业的发展机会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教育学者梁慧娟在调查研究中指出, 在组织因素里, 职业倦怠受专业发展机会的影响最大、最直接。相对来说, 幼教老师享有的发展机会越多的话, 其对职业的倦怠感也就越低。这一方面是因为能让教师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着相对好一些发展;另一方面也能让老师感受到管理组织者的重视和期待。

3.社会因素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热情和自信心。社会的发展极快, 对幼儿教师的专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一旦幼儿教师某一方面做得不够到位, 就会得到社会的批判甚至谩骂。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 幼儿教师必须谨慎工作, 压抑情绪努力工作, 因而也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四、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防治策略

在我国,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我们应摒弃倦怠心理, 用我们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孩子, 用我们的期望和支持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让这些柔软的透明的生物, 灿烂地在阳光下绽放童年的色彩。

1.调整自我心态, 培养职业兴趣。幼儿教师时常要面临各种差异和变化, 如教育对象、内容等。因此, 幼儿教师要想把工作做好, 应找到自己的专业特长, 并充分发挥好。一般看来, 能找到自己专业特长的老师, 对工作能较为主动并充满热情;而对幼教工作缺乏热情的教师中则有部分人觉得工作有点力不从心, 甚至觉得工作很吃力。因此, 幼儿教师要自觉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 积极调整心态, 适应并热爱幼教工作。

2.合理的民主制度, 调动工作积极性。在幼儿园内, 负责人应该为幼儿教师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工作氛围, 让幼儿教师知道幼儿园内一些重要的决策, 并让教师有参与讨论的权利。幼儿教师感觉到自己是幼儿园里的重要一份子, 就能调动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 在充分考虑教师的职责范畴、能力的前提下, 负责人应该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量, 同时应该对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提供信息、进修等方面的资料。

3.合理回报, 保障幼儿教师权利。我们应对幼儿教师的工作给予一定的认可, 多对教师进行表扬与肯定, 并提供相应的外出培训机会。这能提高幼儿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 避免职业倦怠。其次, 幼儿教师的工作要受到平等的待遇和社会的重视, 使幼儿教师整体地位提高。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适应幼儿的需求, 起到榜样的作用。总而言之, 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 需要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同时也需要教师自身踏踏实实地努力做好分内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体红.幼教的职业倦怠与心理保健[J].中国民办教育 (幼教版) , 2005, (9) .

[2]陈明立.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解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1) .

8.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 篇八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认识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 于1974 年提出,随后Maslach 等人把职业倦怠定义为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隨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这种问题在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群中尤为突出,例如教师、医护人员等。

教师的职业倦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在工作过程中逐步累积产生的。专家根据现代人对个人价值观实现的心理需求层次划分为5个阶段:

“蜜月期”:精力充沛,对工作寄予很高的热情和期望,工作满意度较高;

“适应期”:逐渐融入角色并已习惯了频繁重复的工作内容;

“先期厌倦期”:开始对稳定的工作方式、乏味的工作内容及单调的工作环境产生了倦怠之感,但是因对个人晋升机会的渴求还没有完全丧失对工作的主动性;

“后期挫折期”:个人的自信心受到威胁,对工作的热情、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步消减,出现了身心失调的不健康病症;

“淡漠期”:个人无法继续工作,出现严重的心理衰竭状况,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冷漠的态度,甚至出现极端的麻木不仁。

我们可以将后三个阶段归纳为职业倦怠期,大多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产生诸如情感耗竭、身心疲劳、工作投入度降低、工作成就感下降等消极状态。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机体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当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时,生理症状就会显现,心理状况也随之改变。

(一)生理表现:在中职学校教师中不少人都曾体验过身体能量的耗竭感,例如出现精力不济、疲乏虚弱、睡眠紊乱、抵抗力下降以及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精神疾患。

(二)心理表现

1、情感衰竭:缺乏工作热情,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消极敷衍,无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教育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吃老本,喜欢旧程序,抵触新挑战;常常抱怨学生难管、工作量大、待遇差等,经常出现牢骚满腹、逃避问题的消极心态;对教育教学工作,表现出无可奈何,或反应迟钝,办事草率、拖延、犹豫不决。

2、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例如,对学生的情感关怀逐渐衰退,对待问题学生愈发缺少耐心,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年龄特征进行有效的引导,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动辄责怪、迁怒,有的甚至使用粗暴的体罚、谩骂等方式来对待学生。

3、自我效能感降低: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感觉自己做的是无用功,无法驾驭学生,常常感到压抑、悲观,缺乏自信心,自我评价低,否定自己的工作意义和人生价值,有着怀才不遇的心态。

三、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源于两方面因素——内在的个人性格因素与外在的职业特征因素。

(一)内因:

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压力而产生悲观、失望、困惑、焦虑等心理状况是在所难免的,但因个体差异,那些生活单调、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导致负面情绪无法排遣的教师,就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二)外因:

1、一成不变的工作格调。根据心理学家狄龙?吉斯的研究,长年累月地进行模式单一、内容繁杂、重复性强的工作,容易使人产生压力。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是面对同样年龄段的学生、重复教授同一门课程,刺激源的有效性逐渐减弱,导致很多教师从初踏讲台时的激情澎湃逐渐步入流于平庸、得过且过。

2、角色冲突。许多教师身兼数职,首先承担着教学任务,在中职学校中有的专业教师课时量过大,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曾做过一项教师工作量的调查,其分析表明,一周任课数目超过二十节,教师的情绪、情感衰竭和对人的负面反应都会递增。其次,很多教学一线的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的角色,对学生学习、生活、情绪等做出全面的照顾和指导。再次,在中职学校中有些教师还承担着招生任务,或从事其他管理工作。第四,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要接受各种考核评比、学生竞赛、教研活动、公开课等,无形之中也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工作中的千头万绪再加上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使得教师常常需要在相互矛盾的需要或期望之间做出选择,造成各角色间缺乏清晰的责任界定,职责模糊,主次混乱,顾此失彼。

3、缺乏成就感。虽然在职业学校中不存在升学的压力,但学生的状况却令人担忧,追求自我、张扬个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自私冷漠等人格缺陷在90后学生中尤为突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难度愈来愈大,这就导致教师的投入与产出难成正比,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进步却微乎其微,容易使教师产生受挫感和失望感,甚至会有对牛弹琴的无奈,看不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长此以往,必然会使教师失去工作热情,将负能量传递给学生,师生互相影响,进入恶性循环。

4、职业的危机感。过重的角色负荷与较低的报酬水平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相比其他职业,教师的收入水平偏低,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教师往往会存在不平衡的心理,产生攀比和抱怨,寒暑假成为很多教师依旧坚守在教学阵地的唯一理由,这种情绪也势必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态度。

四、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措施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必然会引起教育质量的下降,最终造成社会的损失,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教师消除职业倦怠。

(一)学校方面

1、健全激励机制。作为学校,要想方设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福利待遇上至少与社会平均水平相当;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要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奖罚分明,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工作风气,保持教师健康的心态。

2、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学校管理层要尽量为教师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例如,绩效考核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真正实现多劳多得,避免管理者的个人偏向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实行民主管理,多倾听教师的声音,积极考虑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让教师参与到决策中,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产生责任感与归属感,减少职业倦怠。

3、帮助教师成长。学校应协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分阶段实现创造条件,搭建教师的成长阶梯;通过在职培训和其他继续教育途径,为教师提供进修深造和开阔视野的平台,满足其才华提升和能力塑造的自我发展需求,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增强教师工作的自信心,激发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随着这些需求的不断满足,教师的积极性也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有效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二)教师个人方面

1、认知重建。教师应认清自我价值,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正视各种应激情境的客观存在,有针对性地控制自我情绪并尽量与周围环境保持积极的平衡,从而避免遭受应激给自己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损伤,对于可预见的应激,教师应积极进行自我调整,主动设置缓冲区,提高自己的心理应付水平。

2、转变观念。应激研究泰斗塞里曾说:“很多人停滞在一个阶段感到失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改变现状。”教师不能作茧自缚,只关注生活中单调重复的事物,而忽略生动活泼的一面,要尽力改变脾气急躁、好高鹜远、自怨自艾的不良品格,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幽默、实事求是的良好心态。这样不但可以抵制职业倦怠的产生,还可以帮助自己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由于人际关系不良造成的心理壓抑。

3、丰富生活。大量的研究证明,拥有社会支持的人更不易枯竭。而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社交圈普遍狭窄,与社会联系较少,教师需要在生活中增加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改变闭门造车的现状,主动将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去,接受外界对自己情感上的倾听、关怀和鼓励。同时也要学会享受生活,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上一篇:未来社会主义下一篇:保卫科长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