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

2024-08-23

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共12篇)

1.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 篇一

古罗马诗人朱维纳利斯曾言:“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诚哉斯言。古有“礼,乐,射,御,书,术”此六艺的历史宏声,今有习总书记的“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高瞻远瞩。时代嬗变,晷刻渐移,无论是滚滚历史红尘中的哪方征途,“体育锻炼”四字都尤为铿锵有力。因此,依己拙见: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方能肩载复兴大任,任重而道远。

曾有世言于耳:“我身已强劲不可屈,何必于此多多费时?”毛泽东在《新青年》有言:“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卑也。”强者弱者不过是出生之时暂且的差别,强者因强懒惰懈怠,沾沾自喜,孰谓不可落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囵圄之中;而弱者因弱奋发图强,徐徐谋之,谁焉知不可开拓“朽木细琢亦成才”的漫漫人生路。强者不自喜,以先天之强劲优势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弱者不自卑,以后天之不懈意志一以贯之,徐徐图谋,以一率众,以众领万,方是蓄力于民族复兴的葳蕤春潮的最佳姿态。

且引体育之活泉,灌树人之沃土。中国女排在赛场上飒爽英姿,巾帼不让须眉。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激起多少莘莘学子心中的万丈豪情。体育不仅是健儿们在赛场上为国争光,彰显大国本色,也是平凡日子中的一份“标配”。以体育精神之奋斗不息滋养万众心中的自立自强的青春幼苗,调感情,强意志,从濯洗灵魂而起,受益的是中华民族的未来。

揆诸当下,当代一个个“葛优瘫”“宅男宅女”等网络热词,笔墨调侃又具讽刺意味,而那些仍迷茫不自知的青年又是否想到,不施以运动锻炼,何以谈人生积淀?何以谈人格气蕴?何以谈素质教育?何以谈美育中国?时代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当具备蓬勃昂样的生命张力和刚健奋发的精神,无畏冷气,勇做时代弄潮儿。

“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行不成。”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奔跑中奋力追梦,未雨绸缪。做新时代的逐梦人,行稳致远,激活蕴藏于梦想中的创照伟力,迎来生机勃勃的复兴气象。

2.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 篇二

英语书面表达在教学和学习中的现状是人们对英语书面表达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学生在书面表达上的成绩却止步不前。 这种现状详细地表现在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分值较大的听力和阅读上, 关于书面表达的指导, 只是将作文的范文模式教给学生, 让学生自行摸索, 交上去的练习教师也没有详细地给出修正的指导;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忽视了书面表达的重要性, 在平时练习中没有对这部分进行重点学习。 学生常常会出现在写作文的时候知道写作框架, 但是提笔不知道该怎么开始, 而是随便填入简单的词汇语句草草了事, 造成书面表达的质量不高。

二、英语书面表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书面表达的教学出现上述现状的原因在于:第一, 英语教师在教学结构上安排不合理。 面对高考英语, 教师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在高考中拿更多的分数, 所以对各环节的比例在教学上出现偏差。 比如高中英语教师关注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 在培养上花很多时间做listening和reading的练习, 把书面表达的教学放在最末尾。 这种教学结构, 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一种认知偏差:我只要把听力和阅读练好就没问题了。 学生在英语书面表达上逐渐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内容没有逻辑性, 单词拼写不正确, 词汇的运用不规范, 字迹潦草等, 这些都会影响到书面表达的最终得分。

第二, 教师忽略了书面表达技巧的教授。 书面表达想要拿高分, 首先书面要整齐, 其次在内容上要有相应的逻辑结构, 不是随便套用一个试题模板就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书面表达的讲解过程中往往很大意, 通常几个词就一篇书面表达解释完了, 然后让学生自己到练习中体会。 事实是学生在练习中很少接触到书面表达, 因为练习以听力和阅读为主。

三、培养满分作文的教学策略

要想使学生在书面表达上取得满分, 教师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计划, 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首先, 教师要完善教学结构。 教学中不只是注重分值高的部分的教学, 更多的是要全面培养。 而且, 书面表达是一个综合性强的部分, 能与其他部分融合在一起讲解。 比如阅读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子, 可以用在后面的写作中。 教师要认识到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在平时教学中将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技巧教授给学生。

除此之外, 写作需要的是扎实的基本功。 英语写作的基本功就是要求学生知道提笔写什么、 怎么写, 需要学生在词汇量、语法和逻辑分析方面能得心应手。 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基本功方面提出要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在基本功的学习中积累书面表达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积累, 比如多做句子的练习, 在完形填空中自己理解, 多了解一个词汇的含义, 因为每个词汇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会有所不同, 比如 “rain”, 它可以作动词 “下雨, 降雨”, 也可以作名词“雨水、雨天”。 多了解词汇的多种含义, 才能在写作中自如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加紧学生基本功的练习外, 还要指导学生方法上的练习技巧。 由于书面表达的书写时间是有限的, 学生需要锻炼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写出要求的内容的能力。 人在紧急的情况下, 往往会出现头脑空白等现象, 越是急于想出某个句子越是不知道。 所以,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转变这种思维方式, 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替换的方式, 一意多词, 英文在很多时候有很多表达, 一个意思也可以用很多的词汇去替换。 要让学生学会在书面表达写作中随机应变, 当然这种能力也是要不断积累才能培养的, 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多读多看。

在学生狠抓基本功、扩大知识面的同时, 教师可以研究理解全国卷的试题结构, 抓住试题的精华所在, 在高考备考中结合试题, 指导学生在书面表达上提升自己。

总之, 对待全国卷的新高考, 教师要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 坚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基本功, 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写作经验, 对全国卷进行分类分析, 为学生在书面表达上的提升点提供指导意见。 当然, 除了学习内容上的指导外, 教师也要不断增强学生信心, 让学生在书面表达这一部分充满自信, 心理指导也是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慧娅.胸中有丘壑笔下自华章——英语书面表达的写作注意点[J].初中生, 2015 (Z6) .

3.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 篇三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真题解读】

写作这个作文题目,看似简单,想写出彩并不容易。这里给同学们以下几点建议:

一、读懂漫画。这里的审题,就是读懂漫画。其实,漫画的表面意思是很好懂的,有很强的生活性,考生不至于懵题,都会有漫画话题的情感体验,可以做到有话可说。但是今年的漫画主题暗示着明显的价值取向,开放性这一点不是太明显。考生发挥的空间很有限,想象的自由性体现不够,我感觉这是今年作文题的瑕疵之处。

二、立意要准。审视漫画,对照现实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里含有两个比较符合常理的主题:一个是唯分数論英雄,功利心太重,这是教育界老生常谈的话题。二是我们还可以从“激励赏识,关爱孩子”的角度立意,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多鼓励孩子,这带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三、联系生活。我们的作文明显不能是对漫画的简单解读,而要由漫画拓展开来,与生活实际对接,这样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同学们不妨从家长、老师和社会切入,得出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解决办法。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受教育的孩子的角度入手,写出自己内心困惑、迷茫和呼声。

【佳作一】

缺憾也是风景

福建一考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痛定思痛后,你会发现,有时候缺憾也是风景。

所谓完美都是相对的,总会或多或少有一些缺憾。审视漫画,100分固然完美,但61分也有值得赞扬之处。100分不代表永远,55分也不代表永远。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换一种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人生也是这样,与成功人士相比,你也许不如他们。但成功人士也有烦恼——“高处不胜寒”,相比而言,你可以“放过”他们,拥有自己的乐趣。人生路上,缺憾其实也是风景,要学会欣赏。有时候,人生会因为缺憾而多彩多姿。

历史上我们熟知的项羽,有破釜沉舟的气魄,骁勇善战,他的英雄气概成就了他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正是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项羽在乌江自刎,难道他的这种缺憾不是一种美吗?反而正是这种缺憾让他的人生更加富有传奇色彩。

爱因斯坦是我们熟知的物理学家、科学家。他的“相对论”光耀科学界,成为核能研究的理论基础。他本想以核能改变人类的生活,希望核能为人们的生活造福。但美国却借此研制出了极具毁灭性的武器——原子弹。爱因斯坦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蘑菇云在日本长崎上空升起,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就否定了爱因斯坦,因为是他给社会带来了别样的风景。

古有屈原、项羽、关羽、李白、苏轼……今有屠呦呦、莫言、史铁生、马云……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很多人认为,他们的确是有成就的人,但又都有缺憾。而大家没有因为他们的缺憾而否认他们的伟大。

领略项羽的英雄气概,领略爱因斯坦的过人智慧,但也要咀嚼他们的缺憾。力求完美没错,留有缺憾也是一种美,我们要善于发现其中的美。

人生路上,处处皆风景。缺憾是橄榄果,值得咀嚼回味,更是一道带着凄美色彩的风景,值得欣赏。

【评点】

1.题目诗意,耐人寻味。开头直奔主题。第二段紧扣漫画素材论述,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以项羽和爱因斯坦为例,论述“人生会因为缺憾而多彩多姿”的分论点。略写群体例子后再次点出论证观点,最后用辩证的观点收束全文,余味悠长。

2.举例紧扣论点,具有较强说服力。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说理透彻,结构严谨。论证时坚持“两点论”,辩证发展地看待问题,在大量事实基础上得出结论,顺理成章。

3.立意扎根现实,接地气。语句精练,言简意赅,层次清晰。开头和结尾点亮了读者眼睛,体现了作者较好的文学素养。

【佳作二】

成绩不是全部

福建一考生

诗人说,浮华的社会,真正的腐朽却是一叶障目式的眼光。

“目”是我们心灵的窗,而那片遮住视线的“叶子”,便是所谓的“成绩”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依靠制度来使各项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有任务就会有竞争,竞争一出现,必然会有输赢。于是“成绩”二字便应运而生。

随着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广大学生家长们的热切追捧,“成绩”这顶帽子竟理所当然地戴在了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头上,逐渐演化成“分数”,并被校园独占,成为专有名词。时间一寸一寸地向着明天推进,为了满足各式各样的“教育需求”,于是,“补习班与重点班齐飞,题海共书海一色”,教育工作者尽可能地填饱教育市场的“饥饿巨口”,并为之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早、晚自习”横空出世,《五·三》年年脱销,班主任们 义正词严:“纵使你有天大的本事,高考不过,一切玩儿完!”高三班级里的血红色横幅极为醒目:“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那么,在这样一个教育大环境的背景下,“唯分数论”的盛行也就不足为奇了。清代出了那么多状元,可今天谁又能记起多少?蒲松龄、曹雪芹、金圣叹都不是状元,可他们却影响了后世。时代把一批批少年青涩年华里的纯真剥去,留下狂热,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束缚”,什么叫“宿命”,给他们一种“想去突破却总摆脱不了现实”的破灭感。有一句话叫“高考改变命运”,惹得千千万万的学子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同时这句话也向“祖国未来的栋梁们”传递了一种讯息:成绩就是一切。于是在没日没夜的苦读中,莘莘学子开始了他们的“逆命之行”,在题海里“乐此不疲”。可殊不知,真正操纵一代人命运的,却还是那张轻薄的成绩单,那句让我们作呕的“成绩就是一切”。

历史证明,绝对的理论必将带来绝对的错误。那为什么部分教育工作者们对“祖国的花朵们”发出的关于“命运”疑问的回答却依然是“绝对”的陈述句?这样不仅会误了学子们的前途,更有可能引发滔天的罪行。药家鑫是如此,林森浩是如此,吴谢宇亦是如此。所以,在经历了这些年的“抽丝剥茧”后,不论谁都要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又在这些年失去了什么。

无论何时,奋斗总没有错,学子们大可以放手一搏。但如果在应试教育的路上“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话,那我们不妨在别处“柳暗花明又一村”。

【评点】

1.全文内容充实,浑然一体。开头引用名言警句,振聋发聩,引发读者思考。第二段延伸到“成绩”,由“成绩”过渡到目前教育存在的种种奇怪现象,全方位展开,体现了作者广博的阅读面,为下文批驳打实了基础。发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疑问,引人深思。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换一种活法,找回自我。

2.言辞犀利,很好地继承了传统杂文的语言优势。论证一针见血,针砭时弊,发人深省。经过论述蓄势,最终水到渠成得出自己的观点。

3.语言幽默,旁征博引,运用自如,多有哲思语句,思维新颖,有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尤其是恰到好处地化用成语、古诗词,使文章精彩纷呈。尤其是能紧扣主题,铿锵有力的反问句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议论语言的风格。

4.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作文 篇四

你或许长得并不出色,家境也并不优越,每当别人朝你投去异样的眼光的时候,缺乏自信的人,总是唯唯诺诺的,把头埋在胸前,而拥有自信的人就会昂首挺胸,将下巴抬高,心中抱着一个信念,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让被人说去吧!穿自己的鞋,让别人找去吧!”

缺乏自信的人总是十分胆怯,待人待事总是拖拖拉拉的,其实造成他们这样的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的社会现象,人人攀比的太过于频繁了,在学校比吃,比穿,比住。而出了学校就比工资,比房子。有了孩子还要比孩子的成绩,人缘。这样的严重攀比,让孩子还怎么逃脱攀比的牢房,还怎么让人拥有自信,谈何幸福?

我很平凡,不光是长相,成绩,还是家境,我就是一个扔在人群中就能搞丢的人。但是我的身上有一股非常奇特的气质,用朋友的话说,我不是天使,但是我的身上却有光圈,因为我自信阳光,在别人眼里,我的自信好像就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所有和我接触过的人都对我有一个相同的评价,那就是“静若处子,动若疯兔,活泼开朗,乐观向上。”我虽不出色,但我也不自卑,我有的时候或许会和人吵架,但我也会主动跟人道歉。她们原谅我了,我就又会拥有幸福。

我不喜欢唯唯诺诺的人,但是我身边就存在着一个十分担心,而缺乏自信的人,不过现在的她却开朗活泼。她是我的小学同学,长得有些胖,所以她总是很自卑,每当老师点她回答问题的时候,她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敢回答,总是把头低着,就是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她的话很少,别人和她讲话的时候,她就是似答非答的样子,所以大家总是疏远她,见到她就跟不认识一样,这使她更加的自卑了。

后来她和我做了同桌,她不讲话,我就拉着她讲,我强迫她减肥,时至今日她已经不在自卑了,因为她减肥成功了,开始变得活泼开朗了,她现在和以前截然不同了,她酷爱自拍,一起一拍照她就躲起来,每次班级合影她就躲在角落,现在她就往人群里钻,有事没事就拉着朋友逛街,变得爱美了,朋友们说她变坏了,不那不是变坏了,那只是自信心太强了的表现,现在的她每天都过的很充足,拥有了不少朋友,不在孤僻了。

5.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作文 篇五

光阴荏苒,转眼我已进入初中。一张张试卷,一堆堆作业,一本本资料,无情的向我挑衅,稚嫩的肩膀承载了超重的负荷。失败,失败,又失败,一次次考试的失败,将我置身于硝烟回起的战场。父母的唠叨,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让我无处藏身。

于是。我变了,变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原本乖巧的我学会了在妈妈唠叨时,走进房中,撕两条小纸条,揉成团,在塞进耳朵,一言不发的做作业,学会了在同学们嘲笑我时,拿起作文书,不理睬他们,自顾自的学习,甚至学会了在老师批评我时,目光游离的四处张望,用恶劣的话语来顶撞老师,面对父母的我无可奈何,来说的声声叹息,心中竟有一种报复的快感。

直到有一天,父母残酷的剥夺了我学习舞蹈的权利,在这残酷的学习生活中,舞蹈是我内心释放,减压的方式。往后的我变得更加堕落。每节课上,草稿纸上都会被我写满整整一页的“恨”字,每天晚上枕中都会被窝的泪水给浸湿。我甚至多次爬上教室的窗台,准备和小鸟一起飞走,但想到昔日的朋友,老师,我没有这么做。

这段日子不知持续了多久,突然间,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你知道吗?眼泪是抱怨时最不值钱的东西,若是把它当成润渴挤,不断的历练自己,它就变得很值钱很值钱了。”这句话似温暖的春风将我心中的乌云吹散。

是啊,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陈欧不也是受尽了磨难,它开始了他说走就走的旅行吗?我那早已布满灰尘的心像是被一场暴风雨冲洗得干干净净,陈欧是我的榜样。

仇恨就是刺,当你抓住它时,被伤害的往往就越深,在一次次打击和爸妈的冷眼向持中,我渐渐明白了,哪些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是眼里含满了泪水,迎着困难,不断的攀登,才成就了辉煌的人生。

从此以后,我变得判若两人,真诚做人,全心学习。终于在接下来的考试中看到了成效,各科成绩直线上升。

或许,人生本来就是种种挑战连缀的旅程,时刻都要学会“面对,提起,转身,放下,出发“梳理好心情,调整好状态,迎接未知的挑战。

6.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满分作文 篇六

“志饥餐路虎肉,笑渴饮匈奴血,从头待起,收拾旧山川”。他是乱世英雄,是一名献身于国家的英勇战士。他就是岳飞,他就是高喊“开着长途车闯贺兰山门”的岳飞。他在黄沙中战斗,在战场上驰骋,与战士和马匹战斗。他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他的国家和家庭。他最终死了。但是在他的心里,他仍然在想“为什么匈奴人的家园没有被摧毁?”

这是对国家的责任。用生命写作是一种责任。

“时嘉的独特唱法,无韵风骚”。一本《史记》的书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继承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他就是司马迁,但他所遭受的是难以言喻的痛苦,一个人的尊严被践踏了。经过多年的监禁和身心折磨,他已经死了。收集了这么多年的史料,真的有必要抛弃它们吗?这个受损的肢体真的能存活吗?他花了一生的时间来面对“在我之前,那个时代都去了哪里?在我身后,下一代在哪里?”。他为这段历史留下了记录,为中华民族留下了遗产。

这是对国家的承诺。这是对负责任写作的承诺。

“我的手指还能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我爱过我的家人和朋友,顺便说一句,我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记者的提问,霍金说。他是人民中的龙凤,23岁时获得博士学位。在他生命的黄金时期,他被命运判了死刑,并被终身监禁在冰冷的轮椅上。然而,他依靠自己惊人的坚韧,只剩下两个活跃的手指和思考的大脑,让自己遨游在广阔的时空里,粉碎死亡的镰刀。霍金说他有一颗感恩的心。虽然苦难使他痛苦不堪,但在火中沐浴后的凤凰更加耀眼。他用自己的力量和毅力写出了一个资本主义者。

这是对生活的承诺。这是一种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写作的承诺。“富有的年轻人使国家富裕,强壮的年轻人使国家强大,独立的年轻人使国家独立。因此,今天的责任不在于他人,而在于年轻人。”我们年轻人应该主动承担起美化中国的重任。有了这些责任,我们的生活将变得辉煌。有了这些责任,我们可以不辜负这句话“我是一个年轻的中国人,不老与天空,但与国家无边无际”。

7.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 篇七

关键词:2014年高考,生物试题,内容分析,难度分析

高考试题渐入模式化, 无论是题型, 还是试卷结构, 多年稳定不变。变的是试题内容、能力考查、三个必修模块分数比例和难度值。下面就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生物试题内容、难度以及答题情况进行分析。

一、总体评价

严格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按照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又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命题, 体现了公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精神, 难度稳中有降, 立足教材, 突出主干知识, 注重实验和能力考查。

(一) 突出考查主干知识

如,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功能、细胞质壁分离实验、光合作用、植物有丝分裂实验、基因分离定律推理计算、遗传基本定律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内环境稳态、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纤维素分解菌分离与培养、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等, 全部为中学生物主干教学内容。

(二) 重视教材内容

部分试题直接取材于教材内容, 并对其加以改造和提升。如第6题考查的内容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73页种间关系部分;第29题取材于教材中的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第30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内容;第31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渗透压平衡)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8页和第32页;第32题直接考查遗传的基本定律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等。

(三) 加大了实验和能力的考查力度

共涉及到的实验有:光合作用、质壁分离、有丝分裂等, 合计21分, 占必做题28%。还考查了理解能力, 如第1、3、6, 、29、30、31、32题;实验与探究能力如第2、4、29题;获取信息能力, 如第4、6、30、32题;综合运用能力, 如第5、30、31、32题等。这些都是考纲要求考查的能力。

二、试题内容分析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生物试题考查知识内容统计如表1。

从表1中可看出各模块分值分布:必修1共27分, 占分为30% ;必修2共15分, 占分为16.7% ;必修3共33分, 占分为36.7% ;选修15分, 占分为16.7%。必修3分值明显偏大, 是必修2的两倍多, 几乎恢复了2012年高考试题各模块分值比 (表2) , 这也应了我在2012年、2013年高考生物试题评析中说的, “命题人员是把稳态和环境当成两个模块来看待的”, 稳态 (16分) 、环境 (17分) 。因此, 在教学和复习时要重视, 特别是在复习时要把稳态和环境当成两个模块来对待。

还有一点要引起重视, 就是《考纲》中知识内容掌握程度要求Ⅰ以前是不考的, 或说是很少考, 今年考了, 出了两道题 (6和30题) , 合计17分, 都是群落方面问题, 6题考查“种间关系”, 30题考查“群落演替”。

三、试题难度分析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试题的难度有两种内涵:一种是统计难度, 它依赖于考生群体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样一道题, 在不同的学校所统计的难度值是有区别的。在选拔性考试中, 一道题目过难, 20% 以上考生都不会, 这个题目就不是个好题目, 如果90%的考生都会, 这样的题目也不是好题目。在90分的考题中, 如果有2道题 (比如选择题) 都会, 就等于在90分当中只有78分能鉴别考生, 那12分是无效分, 没有起到鉴别考生的作用。难度最好接近0.5, 一半人会的题目区分度最高。但是在实际编制试题时, 不可能要求试题的难度值均为0.5, 但各个试题的难度值应控制在0.50±0.20之间, 这样才能把各种水平的考生都区分开来。一般来说, 较难的试题对高水平的考生区分度高, 较易的试题对水平低的考生区分度高。如果是选拔性考试, 题目的整体难度值应接近录取率。

另一种是内容难度, 比如从生物学的学科内容上, 某些试题内容是难的, 但经过大量的反复训练和练习, 一考都会, 便成了统计难度的容易题, 相反有的题在学科内容上是容易的, 但是统计结果也可能成了难题。

(一) 小题难度分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项伯衡研究员认为, 确定试题的难度范围, 不同学科的做法不尽相同。就生物学科而言, 一般将难度值大于或等于0.7的试题定为容易题;大于0.4或小于0.7的试题定为中档题;小于或等于0.4的试题定为难题。从高考试题实践来看, 整个考试的难度值在0.50~0.60之间比较合适, 且其中难度值在0.7以上的题和0.4以下的题相对来说都应该少一些, 难度在0.7以上的题大约占30%, 难度在0.4以下的题大约占20%, 难度值在0.4~0.7之间的题大约占50%, 也就是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比是3:5:2, 即中档题相对多一些。依据这个标准, 我们来看表3, 2014年高考生物试题难度统计表 (引自《2014年河北省普通高考报名与考试情况统计报告》表3.73全省生物答题情况统计表) 。

从表3中可以看出必做题中, 难题 (P≤0.4) 有5、32题, 共计15分;中等难度题 (0.7>P>0.4) 有31题, 合计10分;容易题 (P≥0.7) 有1、2、3、4、6、29、30题, 共计50分 (6+6+6+6+6+9+11) , 易、中、难题分数比是50:10:15, 显然是容易题太多了, 中等难度题太少了。选做题39、40题都是中等难度题, 如果把选做题15分加到中等难度题中, 易、中、难题比是50:25:15。第6题难度值是0.97, 太容易, 97%的考生都会, 这样的题目不是好题目, 没有区分度, 需要修改或淘汰。

两道难题 (5、32题) 都是遗传题, 多年来难题都是遗传题, 2013年遗传题 (第31题) 河北省得分率是12.26%, 60%以上考生得0分。

(二) 整体难度分析

根据《2014年河北省普通高考报名与考试情况统计报告》表3.77, 全省考生生物必做题试卷结构统计表 (表4) 。

从表4看出, 2014年高考生物试题, 选择题 (1~6题) 平均分是26.22, 难度值为0.73。非选择题平均分是25.02, 难度值为0.64。整体难度值是 (26.22+25.02) ÷75=0.68。选做题39、40题难度值分别是0.54和0.49 (表3) 。

表5显示, 必做题部分, 2014年生物试题 (0.68) 比2013年 (0.6) 容易、近似于2012年 (0.7) , 2014年、2013年生物试题都属于中等难度题 (0.68、0.6) , 2012年生物试题属于容易题 (0.7) ;选做题部分, 2014年较2013年、2012年都难, 总体来说, 2014年、2013年、2012年都属于中等难度题 (0.7>P>0.4) 。

根据2014年、2013年、2012年《河北省普通高考报名与考试情况统计报告》表3.74, 全省生物选做题选做率统计表, 整理出选做题选做情况和得分率统计表6。

从表6明显看出, 选做39题的考生一年比一年多, 由2012年的16%到2014年的25%;2014年39题的难度值高于40题, 2013年、2012年都低于40题, 也就是说, 随着选做39题考生的人数增多, 39题显的容易了, 这可能与选修1内容少有关系, 与是否是实验内容无关, 实验内容考的不一定是具体实验 (如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操作技能、评价以及探究等) 。

四、非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

非选择题部分包括4道必做题 (29~32) 和两道选做题 (39和40) , 下面逐一分析。

29题, 本题涉及《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所用的两种试剂的作用和性质以及细胞核的功能, 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对于细胞核功能的掌握情况。满分为9分, 难度值0.80, 是容易题。部分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是对该实验中所用试剂的作用以及细胞核的功能等知识点记忆不准确, 或与其它实验中所用试剂以及与细胞膜的功能等相似的知识点相互混淆, 导致出现一些错误答案。

(1) 包含3个空, 其中第1空标准答案为“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大部分考生都能够明确写出“使细胞分开/分散/散开/松散/”、“解离/解离根尖”、“杀死细胞/使细胞失活/使细胞死亡”、“固定细胞/固定细胞形态/固定分裂相/固定染色体”、“改变 (或增加) 细胞膜或细胞的通透性”、或“更加有利于染色/破坏细胞或细胞膜结构, 有利于染色/使根尖酥软, 有利于染色”等正确或近似正确的答案。但是也有部分考生由于不知道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 而给出了“分离蛋白质与DNA/使DNA与蛋白质分开”、“分离细胞核”、“解离细胞壁”、“解离细胞器”、“分离染色体”、“使其发生质壁分离”等错误答案。还有部分考生回答为“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胞或细胞膜结构”、“使细胞脱水死亡”、“固定/固定根尖”等不符合题意或者表述有歧义的答案。

第2空标准答案为“碱 (性) ”, 大部分考生都能够答出“碱”或“碱性”。但是也有部分考生由于记忆不准确, 答成了“酸”或“酸性”等错误答案。

第3空标准答案为“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质”, 大部分考生能够答出“染色体”、“染色质”、“染色单体”、“染色体或染色质”等正确或近似正确的答案。少部分考生由于不知道龙胆紫溶液的作用而答“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等错误答案。

(2) 标准答案为“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 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大部分考生都能够答出“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内遗传物质 (DNA、染色体、基因) 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 (新陈) 代谢的控制中心”、“控制细胞代谢”、“控制细胞生命活动”、“是细胞遗传的中心”、“是细胞 (生物/生命体) 遗传信息库/遗传的重要场所”、“是细胞内遗传物质 (DNA、染色体、基因) 储存场所”、“是细胞内遗传物质 (DNA、染色体、基因) 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转录的主要场所”、“复制或转录”、“传递遗传信息”、“具有遗传作用”等不够全面但近似正确的答案。也有一定数量的考生将细胞核的功能与细胞膜的功能混淆, 做出了“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错误答案。此外, 还有一部分考生做出了“遗传”、“是遗传物质”、“控制生物遗传性状”、“有丝分裂的场所”、“控制中心”、“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人体 (生命体) 等代谢或代谢控制中心”等一些表述模糊不清或者带有明显错误判断的答案。

30题,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相关内容。题意明确, 是在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概念的基础上一个简单的应用。满分为11分, 难度值0.75, 是容易题。

(1) 例举了两个例子———光裸的岩石和森林被砍伐的地方分别开始的演替, 让考生指出哪个属于初生演替, 哪个属于次生演替。90%以上的考生都能正确回答“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前者为初生演替, 后者为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光裸的岩石开始的演替 (或光裸的岩石) ;次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 (森林砍伐的地方) ”或者“光裸的岩石开始的演替, 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等正确或近似正确的答案。少部分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概念和题意, 出现的错误答案主要有三种类型:1将两种演替方式“张冠李戴”;2将两个地方发生的演替都答成“初生演替”或“次生演替”;3只给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 没有与题目中给出的例子相对应。

(2) 考核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演替时间长短的原因, 其中的关键就是两个环境中的主要差异———土壤条件。超过半数的考生都能够明确地指出两个环境中一个有土壤, 另外一个没有, 所以次生演替的时间有明显差异。部分考生没有得分的原因主要是将环境差异归因于“森林被砍伐的地方保存了植物的根、种子以及微生物”或者只笼统地答了“环境条件不同”, 但没有明确说出关键的差别在于“土壤条件”。

(3) 考核人类活动对于演替方向和速度有没有改变, 第1空标准答案是“变快”, 回答正确率在90%以上。第2个空标准答案是“未发生改变”, 却有近90%的同学回答是“发生改变”。究其原因, 在中学课本中所讲的例子中, 人类活动会改变演替的方向, 因此很多同学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了回答, 没有认真研读题干中关于“近五万年来的……, 这也是一种演替类型”这句关键的描述。

31题, 本题是一道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题目, 满分为10分, 难度值0.69, 是中等难度题。

(1) 第1空标准答案为“呼吸”。大部分考生能够正确作答;也有少数考生答成了“呼息、吸呼、吸吸、气体循环、呼吸道”等带有错别字或不规范名词的答案。第2空标准答案为“下降”。大多数考生能够正确作答或者答成“暂时下降、稍微下降、偏低、低、偏小、小、略有下降、酸化”等近似答案, 少数考生对知识点把握不准, 答成有“升高”含义的答案, 未能得分。

(2) 第1空标准答案为“降低”。大部分考生能够正确作答, 部分考生写成了“减小、小、低、减少、下降”等近似答案, 少数考生对知识点把握不准, 答成有“升高”含义的答案, 未能得分。第2空, 标准答案为“增加”。大多数考生能够准确作答或者答成“增多、大、增大、上升、变多”等近似正确答案, 少数考生对知识点把握不准, 答成有“降低”含义的答案, 未能得分。

(3) 标准答案为“会”。大部分考生能够准确作答, 部分考生对知识点把握不准, 答成有“不会”含义的答案, 未能得分。

32题, 本题是以遗传育种为背景深入理解遗传基本定律在优良品种繁育过程中的应用的一道试题, 从内容来说难度并不大, 但是考生得分不高, 满分为9分, 难度值0.29, 属于难题。

(1) 超过半数的考生都能够答出正确答案, 但也有些考生对高秆、矮秆与抗倒伏与易倒伏的关系认识不清, 不知道真正的优良性状是什么。有很大一部分考生的答案为:抗病高秆 (抗倒伏) , 可能是认为作物长的高就高产。

(2) 标准答案为“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 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这是考查两对相对性状在育种过程中所要遵循的遗传基本定律问题, 即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本小题的得分率很低, 除了少数考生能够完全理解题意之外, 相当多的考生所做出的答案为“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雌雄配子随机结合、高秆和矮秆两对性状位于两对染色体上、高秆和矮秆两对基因不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等, 这些答案都不规范明确, 脱离了本题应该作答的具体性状及其基因, 暴露了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不到位的问题。

(3) 标准答案为“将纯合的抗病高秆和感病矮秆杂交, 产生F1, 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本题要求严格围绕限定条件, 描述测交过程。本题得分率也不高, 除了很少一部分优秀考生能得满分外, 绝大部分考生都未能得分。丢分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测交的定义及应用目的不清楚。具体作答时, 能够完整写出测交过程的很少, 大部分考生存在对亲本的描述不准确, 所以所得F1不正确;还有一部分考生虽然能正确描述出F1的产生过程, 但让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的过程没有正确写出来, 导致答案不完整、不明确。

39题,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满分为15分, 难度值0.54, 是中等难度题。

(1) 共两个空, 标准答案分别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 大部分考生都能够正确作答。由于这两个答案是专有名词, 也是唯一的答案, 所以有一部分考生回答为“纤维素”、“纤维素二糖”、“二糖”“单糖”等非标准答案, 导致未能得分。

(2) 两个空的标准答案分别为“红”和“透明圈”, 大部分考生都能够正确回答, 部分考生将两个答案分别写成了“橘红、粉红、刚果红、深红”和“透明带、无色透明圈、透明区域”等贴近标准答案的回答。

(3) 第1空和第2空的标准答案分别为“不能”和“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大部分考生都能够准确作答, 部分考生将第2空的答案写成了“培养基中没有琼脂, 不能形成固体培养基”、“不含琼脂, 是液体培养基”等近似正确的答案。第3空的标准答案为“不能”。大部分考生都能正确回答。第4空的标准答案为“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 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 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只有很少一部分考生能够完全理解本题所考核的主旨而正确回答;部分考生写成“没有纤维素”、“不能形成纤维素-CR复合物”、“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应含有纤维素, 但乙中不存在”等贴近标准答案的答案;有一部分考生回答为“培养基中存在淀粉, 培养基中碳源不唯一, 所以不能筛选”等离标准答案比较远的答案, 未能得分。

40题,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满分为15分, 难度值0.49, 是中等难度题。

(1) 有3个空, 标准答案依次为“4”、“Y”、“Y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大部分考生都能够正确作答前两空。在回答第3空时, 部分考生写出了类似“抗体效价增长更快”、“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最大”、“Y小鼠比X、Z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高”、“Y小鼠血清抗体效价高达24000, 而Z小鼠刚刚到16000”等描述合理的答案, 一部分的考生回答为“血清抗体较多/更多/最多”等, 比较贴近标准答案。但是, 也有部分考生只回答了“血清抗体效价高、血清抗体多”等不能体现Y比Z小鼠更优越的地方, 或者只写了“血清稀释倍数大”、“Y小鼠B淋巴细胞增长多”、“Y小鼠免疫反应灵敏”、“经免疫后, 抗体效价越来越高”等表述不清的回答, 未能得分。

(2) 第1空的标准答案是“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只有部分考生回答了标准答案。大部分考生表述为“同种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含同种细胞核的细胞融合形成的细胞”、“细胞自身融合形成的细胞”、“融合的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双倍染色体的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浆细胞自身融合形成的细胞”、“效应B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等表述合理、符合题意的答案。另外一些考生写成了“双核细胞”、“多倍体细胞”、“杂合细胞”、“杂种细胞”、“杂交瘤细胞相互融合的细胞”、“多个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等错误答案。

第2空的标准答案为“细胞融合是随机的, 且融合率达不到100%”。很少有考生能回答出标准答案, 大部分考生回答出“细胞融合/杂交是随机的”、“同种细胞能相互融合, 异种细胞也能相互融合, 但是不一定都融合”、“任何细胞都有可能融合”、“所有细胞都有可能融合”、“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有可能融合, 也有可能不融合”、“任何两种细胞/任意细胞间可自由融合”、“各细胞可自由组合”等比较合理的答案, 将上述答案中的“随机性”描述为“不特异性、不定向性、不专一性”等的答案也被视做了正确答案。部分考生写成了“自由组合”、“细胞间无识别作用”、“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融合具有盲目性/无针对性/多种多样性”、“相似相融”、“细胞接触”、“细胞结合”、“PEG试剂不具有特异性”、“细胞融合技术不具有特异性”等表述模糊或明显错误的答案。

(3) 有2个空, 第一个空标准答案为“1”, 90%左右的考生都能够正确作答;第二个空标准答案是“100”, 40%左右的考生能够正确作答。

(4) 标准答案为“不能无限增殖”。部分考生能够给出标准答案, 更多的考生将“无限”描述为“持续、一直、不断”等, 将“增殖”描述为“繁殖、分裂、传代”等, 用“增殖/繁殖/分裂/传代次数有限”来描述, 这些答案都被视为正确答案。少数考生回答成了“细胞没有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未获得不死性”也被视为正确答案。少数考生写成了“不能无限生殖/复制/交配”、“只有骨髓瘤细胞才能不限增殖”等表述模糊或具有明显错误的答案。

参考文献

[1]张海彦.2012年高考新课标理综卷生物试题评析[J].中学生物教学, 2012, (12) ;62.

[2]张海彦.2013年全国高考课标卷Ⅰ生物试题评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 (中学版) , 2014, (3) ;33.

8.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 篇八

[关键词] 2015年高考英语全国Ⅰ卷;试题特点;题型分析;应试策略

2015年是江西省高考英语变数颇多的一年。在临近高考半年前,省考试院传来消息,2015年我省不再自主命题,而采用全国课标卷Ⅰ卷;做了20多年的单选被取消,改为语法填空,又增加了七选五补全阅读和短文改错这两种新题型,注定今年的英语试卷万众瞩目。

一、总体特征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卷英语试题与去年相比,难度基本保持稳定,贯彻和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发展”的命题思路。

1.考点覆盖面较广,能力考查稳中求新

全卷对听、读、写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同时兼顾对各种微技能的考查,如考查获取事实性信息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等。“7选5补全阅读”延伸了对阅读能力的测评范围,既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构篇能力。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既考查了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又注重了语言知识在特定的语篇和相对真实语境中的综合运用能力。

2.内容贴近生活,强调应用

完型填空的选材取自于现实生活,语法填空和书面表达也非常贴近生活,反映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理解题的选篇与当代社会生活有关,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题材广泛,涉及故事、科普、人文、社会现象、文化活动等,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弘扬中华文明,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

今年的试卷凸显了英语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也凸显了中学英语教学乃至中国英语教育应肩负的民族文化使命,注重语言的跨文化交际性。如语法填空试题选用了介绍中国阳朔的文章作为素材,描写的阳朔美景令人赞叹,对阳朔在国际自然景观中的定位也令人自豪。这不仅很好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了中华文化自信,也更好地融入到生活场景,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题型分析

1.听力

今年听力测试20小题的考点分布如下:

今年的听力试题继续保持“材料简洁、语音清晰、语速较慢”的特点,难度与去年持平。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话题,如:赶火车、天气、准备参加会议、课程、关收音机、旅行、餐馆点餐、工作报告、租房、伦敦茶叶贸易中心。话语流畅,大部分题目可以从对话或独白中直接获取答案,少量题目需要简单推断和概括。

2.阅读理解

今年的四篇阅读文章难易结合,题材丰富,语境真实,原汁原味。阅读总体效度较高,且有区分度。A篇属于广告阅读,沿袭全国Ⅰ卷常规,是最容易的一篇,考生能轻而易举地通过定位技巧作答。B篇为记叙文,情节简单,文中所用词均是生活常用词,但出现倒装、虚拟、夸张等写作手法,增加了文章理解的难度。C篇是对意大利著名艺术家Salvador Dali及其作品展的介绍,本篇词汇较难,长难句较多,对考生词汇和语法的要求较高。D篇借法国的新兴主题餐厅Psychology cafe的介绍,导入社会性热点话题的讨论,文章涉及高中较难语法——虚拟语气,给考生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碍。

“七选五”的出题方式继承了往年的风格,仍是一篇说明文,“总—分”式结构,每一小段都有一个小标题。试题中没有生词,但需要考生对高中学过的词汇相当熟悉,比如victim, betray, circumstance等词。文中信号词和逻辑词给得比较充分和明显,比如“having confidence in yourself”,与选项中的“really trust yourself”是同义替换,第四自然段的“victim”与39题C选项的“victim”是原词复现。

3.完型填空

今年的完型填空题仍延续了大纲卷文章选材的体裁和题材特点——夹叙夹议。文章讲述了周末作者带孩子们去超市购物,在路上看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虽然自己生活也不富裕,但作者一家还是在超市里买了食物和一张超市礼品卡(超市充值卡)送给那个人的故事。故事最后加上个人感悟——让孩子们品尝到了帮助别人的甜头。题目设置符合“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突出词汇语境化”的命题原则。该题中只有第48、49、54等小题设计较为灵活,需要考生紧密联系上下文,进行通篇考虑,仔细推敲,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4.语法填空

体裁为说明文,介绍中国阳朔并描写其自然美景,语言朴实、自然,难度适宜。十个空中,给词题为七个。其中动词四个,两个改为非谓语形式,两个考查动词的时态。形容词改为副词一个,副词一个(即时间副词before/earlier,但大部分考生因未注意时态而误填

ago)。其余四空为:名词、代词、介词、定语从句关系代词各一个。由此可见,动词在考点中占了绝大比重。

5.短文改错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仔细程度。试题难度系数较低,词法基础是关键。今年的短文改错可以称得上是近几年新课标Ⅰ卷中最简单的一篇,考查的都是词的用法。考点分别为:动词时态、语态,冠词、连词、介词、形容词、副词、名词、情态动词和代词,而对于这些考点的出题角度,教师可编口诀让学生牢记:“动词形,名词数,还要注意形和副;代词格,细领悟;介词短语须关注;习惯用法要记住;冠词连词常光顾。”

6.书面表达

写作仍沿用多年的书信应用文,主人公仍是全国卷高考作文出现了十几年的李华,这充分体现了高考的稳定性。书信内容的整体设计严密,科学规范,情景真实可信。试题是关于主人公李华给美国朋友彼得写信约稿,邀请他写一篇介绍美国节日风俗和中学生生活的短文并刊登在校英文报“外国文化”栏目中。本篇文章是邀请信的一种形式,需要考生介绍清楚约稿的各个细节,内容要点很清晰,但是对于某些考生来说可能会在一些细节上出现问题,比如介词的选择等。试题虽然对写作范围进行了界定,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考生留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启示与思考

1.夯实基础知识

“一个不懂语法的人学不好英语,一个不懂词汇的人学不了英语。”这句话表明了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毫不为过。教师在进行高考总复习时,应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即灵活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语法和词汇),精讲精练,联想对比,总结归纳。

2.立足语境,强化语用

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要立足语境、强化语用,要始终以读写能力的训练为主线。在语篇训练上,教师要狠抓阅读速度及理解正确率,重点提高对语篇语义的概括能力、对语篇内部结构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对逻辑用语的把握能力。在书面表达上,要引导学生注重词汇短语、固定句型和常见修辞知识的积累,多背诵历年高考真题范文,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过渡词、遣词造句和组合句子的能力,并重视书面表达的层次性、条理性和详略性,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且正确地写出多变的复杂句式,如定语从句、强调句等。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笔画清晰。

9.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满分作文 篇九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担当的含义,每当大人们谈起“担当”这两个字时,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庄重和严肃,那时我想,“担当”一定包含着某些重要的东西。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慢慢地,我对“担当”有了新的认识:担当,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繁荣,一个民族的复兴,一个人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发出了自己对担当的感概:文天祥面对着元朝的威逼利诱,誓死不背叛自己的国家,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叹。这何尝不是他对他的国家,他的民族的担当呢?王昭君为了维护国家和平,用一生的幸福来换取,她如同是北风呼啸的严冬中的一株傲梅,她用她孱弱的肩膀,挑起维护国家统一和平的重担。当然,我们无须如此,我们还只是学生,我们的担当,就是肩负起来自国家,来自社会,来自家庭的责任。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需要担当,更需要去担当。担当,不是仅在嘴上说说,它需要我们付储于行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青少年渐渐遗忘了如何去担当:父母的溺爱,社会的庇护,他们的毅力被磨灭,他们的担当意识渐渐消亡。许多青少年,父母帮助他们安排了所有的事,他们就如同机器人去执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当要他们去独立面对困难时,往往变得惊惶失措。他们的依赖性强,不懂得担当。如果任由他们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们的一生将会碌碌无为。

当然,让我们去担当,并不是去治理国家大事,参与国家重大会议,用实际行动去维护世界和平,这些都不需要我们去做,况且我们也做不了。对于我们来说,担当,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道德水平,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的国家担当,对自己的民族担当,对自己的家庭担当,不能总以我们还只是孩子,等我长大以后再“担当”为由。对,我们还只是孩子,但正因为我们是孩子,我们才要努力去担当,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我们刻不容缓。

10.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 篇十

古人有云“自知者谓之明,自明者谓之强,自强者谓之胜;人,明于自知,胜于自明,强于自胜;是以,明者自知,强者自胜。”揆诸华夏文明发展史,昔有“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今见“少年何以强,体质强为先”,无数中国青年自体魄强健之道中悟出奋进之核心——自强。

何谓自强?自强乃弱者不懈攀登之坚韧绳索,晦暗逆境中得以重生之中流砥柱。

弱乃短暂之态,是者可深究其本源而后树强毅之心,便可踏足强者之流。正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的凌云壮志,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可吞吴的雄浑气魄,无不是弱者勤自奋进,久久为功的汲汲动力。反观如今以“佛系”自居的部分青年,以消极避世为荣,隐匿在“无能”标签之下自怨自艾碌碌无为,本应存有的坚忍刚毅被豢养,这又何尝不予前进路上的弱者的深刻警醒?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诚然,船到中流浪更急,奋楫者总能率先争渡,人到半路山更陡,志坚者终将傲视群山。

何谓自强?自强乃强者屹立之坚毅磐石,高山之巅得以俯视众生之磅礴底气。

“上下同欲和为胜,同舟共济和为赢。”强者自强,不再是争夺与追逐,更在于自持与清醒。“因为甘处低位所以才能成就大海,头仰得太高帽子便有可能掉落。”徐特立曾把自是看做人生道路上之痼疾。“强”绝非强者倨傲张扬之凭据,更非滥用唆使之工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利用所谓“强国”之“强权”,作为自身私利的攫取手段。适逢多元并存之秋,强者若仍不愿放弃“丛林”法则,制裁连连,终会遍体鳞伤落得望月空叹。

自强者,总能于风雨如磐之时,为众人把薪于风雪,聚沙成塔,积水成渊。而自强,亦早已熔铸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日月其迈,岁律更新。流水不腐,因它始终流淌;户枢不蠹,在于它坚持转动。对自强的坚守,是不息的跫音,亦是日新的基础。薪时代青年更当自强不息,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在时代浪潮中奋楫争渡——去追那港珠澳大桥从无到有天堑变通途,去寻那祝融号火星车由依赖到独立的科技强国之路……

11.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 篇十一

摘 要: 本文主要对2016年全国Ⅰ卷物理选择题部分进行了分析,分析了试题考查知识点,并分析了解题思路,同时对难度系数进行了估测,也提出了考题及解题在教学中的启示与反思。

关键词: 选择题 试题分析 答案 教学启示和建议

(2016年全国Ⅰ卷)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Ⅰ.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电容的决定式和定义式及恒压源和匀强电场公式,还有介电常数的大小比较。

解析:由C=可知,取出云母,ε减小,从而C减小,恒压,U不变,Q减小,即极板上电荷量变小;又E=,恒压源,极板不动,可知U,d不变,从而E不变,可知,正确答案应选D。

Ⅱ.答题情况分析:本题属一般题,难度系数估为0.8。

Ⅲ.教学启示和建议:属于公式常识性应用,正常教学即可。

15.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倍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

A.11 B.12 C.121 D.144

Ⅰ.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问题,同时涉及动能定理及圆周运动。

解析:由动能定理可得:W=qU=mv,∴v=;再由圆周运动可得F=,及F=qvB,可得:r=,而r=r′,可得:,故正确答案为D。

Ⅱ.答题情况分析:此题属中档题,只要公式变形不出错,一般能做对。难度系数估为0.7。

Ⅲ.教学启示和建议:学会导出一般式,用消元法即可。

16.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R和R的阻值分别为3Ω,1Ω,4Ω,?髿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

A.2 B.3 C.4 D.5

Ⅰ.试题分析:属于理想变压器类型,加上闭合电路知识。

解析:利用功率公式P=UI及P=IR,同时利用降压电流公式==n,利用变压器降压、交流、不变功率的性质,可得方程

P=UI=I×3+(nI)×5 (1)

P=U(4I)=(4I)×3+(4nI)×1 (2)

解得:n=±3,取n=3。故正确答案为B。

Ⅱ.答题情况分析:本题解题思路与一般教学及做题思路不一样,学生仓促间难以找到思路,故难度系数估为0.3。

Ⅲ.教学启示和建议:教学重在理解及如何破题。

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

A.1h B.4h C.8h D.16h

Ⅰ.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应用及对人造卫星绕地运动的理解,同时考查简单的画图能力,以及三角函数关系。

解析:利用万有引力公式F=G及圆周运动公式F=mr,可得=,由于中心天体质量不变,可得=,解得T≈4(h)。故正确答案应选B。

Ⅱ.答题情况分析:本题属于绕地卫星的变型题,较新颖,需要先从几何关系入手,难度系数估为0.55。

Ⅲ.教学启示和建议:平时要加强对公式内涵的深挖。

18.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Ⅰ.试题分析:匀变速曲线运动类型。

解析:此题可简化为抛体运动,不管上抛、下抛、斜抛、平抛,均有F与a方向相同,F与v的方向时刻在变化,故而只有B、C两个选项正确。

Ⅱ.答题情况分析:D选项速率的变化量,易把它选为正确的选项,属易错题,难度系数估为0.5。

Ⅲ.教学启示和建议:学会建立模型,简化思路。

19.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

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Ⅰ.试题分析:力的正交分解与平衡题

解析:此题可用不变与变化量列方程求解。如上图,可知,F=mg,G=Mg,均不变,从而,可列方程如下:

Fsinα+N=Mg-mgsinθ (1)

Fcosα+f=mgcosθ (2)

方程右边为不变量,左边F变化时,必连带引起N或f发生相应变化。故B、D选项正确,而A、C选项由于物体静止,从而OO′的张力不变,ab绳的张力变不变,故A、C选项错误。

Ⅱ.答题情况分析:要能正确画出受力分析图,才能正确地,较快地找出各力变化情况,难度系数估为0.5。

Ⅲ.教学启示和建议:平时要多画力的分析图,正交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等。

20.如图,一带负电荷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面(纸面)内,且相对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 )

A.Q点的电势比P点高

B.油滴在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大

C.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

D.油滴在Q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点的小

Ⅰ.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电场力做功,引起动能、电势能、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类斜抛等。

解析:依题意可得,F竖直向上,mg竖直向下,由于是负电荷,可知,电场线方向为从上到下,可知Q点电势比P点电势高,也由于是负电荷,因此Q点电势能比P点电势能低,可知A选项对,C选项错。又由于轨迹具有对称性,可知,F与mg的合力是定值,也竖直向上,从而a不变,故D选项错。把它们看成类斜抛,可知,在P点动能最小,故选项B对。故正确选项应为A、B。

Ⅱ.答题情况分析:本题要先建立类斜抛模型,再正确画出简图,难度系数估为0.6。

Ⅲ.教学启示和建议:平时要建立几个比较典型的模型,抓住其本质,还要会变通。

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Ⅰ.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看图说话及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两次追及相遇问题。

解析:本题不妨用图象法来解。在t=3s时第二次追及,从图可判断,在t=1s时,为第一次追及,从而A选项错;在t=2s时,乙车在前,甲车在后,可知C选项错;在0~1s中,乙车多走了=7.5m,而后并排,可知,甲车在前,故B选项对;从图中亦可知,两次相遇甲车共走了=40m,可知,D选项对。从而正确选项应为B、D。

Ⅱ.答题情况分析:本题为看图说话,看似简单,实也易出错,故难度系数估为0.6。

Ⅲ.教学启示和建议:看图说话时可简化为简单的口算问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2]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3]福建省《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必修2,3-1,3-2.

12.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 篇十二

一、2009年高考理综 (福建卷) 生物试题特点及不足

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 试题知识点分布及能力要求。

试卷必做题覆盖了《2009年高考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 (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中规定的17个必考知识内容中的15个, 5个选考知识内容中的3个, 共24个考点, 33个知识点。并且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合理, 重点突出。现把每个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所属章节和能力要求归纳如下表:

2. 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高考命题的基本思想。

试题导向性正确, 内容紧扣《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不超纲、无偏题、怪题, 凸显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有利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 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有利于中学生物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试卷结构合理、规范, 试题设计新颖、科学, 试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在2008年的基础上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较好地体现了“能力测试主导, 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3. 试题重视“双基”考查, 突出主干知识, 兼顾知识覆盖面, 彰显素质教育。

从上表可知, 试题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突出主干知识, 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考试说明》的“知识内容”表Ⅱ中, 这些知识都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和与将来继续学习、生活实践有密切联系的内容, 注重回归基础、回归课本, 命题来源于教材, 但不拘泥于教材。主要考查了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调节、遗传和变异等主干知识, 同时还兼顾了知识的覆盖面, 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分子、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知识。试卷科学分配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所占分值, 按相应知识点统计, 单纯来源于必修模块考点分数值70分, 占87.5%, 其中必修1共24分, 占30%, 必修2共22.5分, 占28.1%, 必修3共23.5分占29.4%。单纯来源于选修3考点分数值10分占12.5%。上述分数比例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课时比例, 符合《考试说明》要求和福建省高中生物学教学实际, 体现了根据本省具体情况的自主命题特点, 有利于选修本教学的开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 试题以考生为主体, 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新课程改革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命题设置的情景要能让学生感到亲近、容易接受, 题目要友善, 题干陈述不为难学生, 要清晰流畅。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学生看题后普遍感到轻松、愉悦, 学生考后反映试题“平和”、“质朴”, 不陌生, 有些试题甚至可从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 例如, 选择题第1、2、3、4题, 非选择题第26题第Ⅱ小题、第32题第 (3) 小题等。此外, 2009年试题还摒弃了前几年答案冗长, 学生难以下笔书写的论述题模式, 而将非选择题的很多设问改为学生熟悉的填空题模式, 延续了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的特点。这和前几年的生物学试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有利于减缓考生的心理压力, 有利于考生真实水平的最大发挥, 这是福建省高考生物试卷的最大亮点。

5. 试题设计情境新颖, 立意独特, 注重能力考查, 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 命题要体现“关注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关注考生的生活经验”等内容。2009年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试题取材考究、情景新颖、立意独特, 许多情景源于生活、生产、科技发展实际, 体现了新课改的时代性, 有效地解决了新课标下教材多样性与高考统一性的矛盾, 这是福建省2009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又一亮点。例如, 试题涉及人体体温调节、甲型H1N1流感病毒、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等与考生生活或生产实际相联的内容。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是近几年高考试卷的突出特点, 这在2009年高考理综 (福建卷) 生物试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试题给人的总体感觉是:题目看似不难, 看似熟悉, 但仔细分析发现, 要正确作答, 需要认真斟酌思考, 需要综合所学知识和方法, 需要较强的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欲获得理想的成绩, 仅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是行不通的, 需要考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和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 选择题第2、3、4题, 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要有“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又如, 选择题第5题虽是一个新情境题目, 但作答信息都蕴藏在题目的文字和图中, 要求学生沉着冷静, 细致读题、读图, 找出“去顶胚芽鞘”、“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琼脂块”、“弯曲角度”等关键词 (句) , 还需从坐标图中获取“横坐标表示生长素浓度大小、纵坐标表示弯曲角度”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做出正确判断, 考查了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能力”;又如选择题第1题, 学生仅靠“背实验”的方法是不够的, 必须亲身体验《考试说明》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才能正确作答;第26—Ⅰ题侧重考查考生“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学生要正确作答, 必须掌握好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考查了“实验与探究能力”。再如第32题以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为背景,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考生必须从题干的文字和图示中提取有用信息, 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 做出正确判断, 考查了“获取信息的能力”。第27题第 (3) 、 (4) 题考查三对相对性状的植物杂交实验, 难度高于课本, 题目要求考生用遗传图解阐述, 考查考生思维的严密性、推理的逻辑性、书写的规范性, 以及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 整套生物试卷答案简洁, 共100个字左右, 有利于阅卷过程中客观地评判和公平合理地给分, 保证高考的公平性和严肃性, 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试卷不足之处在于:

对于2009年高考理综 (福建卷) 生物试题, 尽管师生们普遍反映良好, 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符合《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但也出现了一些美中不足之处:第一, 四大能力考查不平衡, 考查“理解能力”的试题过多, 考查“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不足, 仅第27题的第 (3) 、 (4) 小题有所体现。第二, 个别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单一、重复。如选择题第2题的4个选项只落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两个知识点上, 使试卷有限的覆盖面变得更小。

二、教学建议

2009年高考已经过去, 我们对其中的生物高考试题做一个认真细致的分析, 追寻高考命题轨迹、捕捉高考命题规律、洞察高考命题信息, 以便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和复习备考。

1. 更新教育观念, 增强课改信心。

综观2009年各省 (市、区) 新课程高考试卷可以看出, 试题明显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 加大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力度, 作为试题载体的学科知识受教材束缚的力度在减弱,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应过分依赖教材, 而应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将新课改的理念贯穿于整个高中教学之中, 做到教学目标从单纯的知识目标向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方向转化, 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 更要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从单一的传授型、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改者受益”在今年的新课程高考试卷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增强课改者的信心。

2.“辞旧迎新, 推陈出新”, 认真研究新高考。

可以预期, 2010年的高考命题既会保持新高考的连续和稳定, 还会进一步体现新课程理念, 实现“考改合一”的目标。教师一定要认真解读、研究《课程标准》、新课标《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领悟命题指导思想, 理解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明确考试范围和内容, 熟悉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分值及三科组卷原则。教师还要认真研究16个已进入新课改的省 (市、区) 高考试卷, 明确题型和组卷原则, 把握试题特点, 体验试卷难度, 发挥新高考样卷的引领、示范作用, 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复习。

3. 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理综试卷的总体特点是: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 注重考查生物学主干知识, 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这就要求我们应紧紧围绕《课程标准》、新课标《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踏踏实实地抓好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技能和方法的教学。教学中要通过揭示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生理过程的内涵、外延, 让学生“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举一反三、知一会十, 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归纳综合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 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结构;总结教材中的生物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弄清曲线图、结构图、示意图、模式图、过程图、概念图、表格等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 学会图文转换,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以知识为载体, 练习为主线, 着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在讲解试题时, 教师应明确此题是考查哪个知识点的, 是考查什么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新高考。

4. 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2009年高考理综 (福建卷) 生物试题涉及的实验题虽然不多, 但分值较大, 合计21分。从2009年各省 (市、区) 的新课程生物高考题来看, 探究性实验题居多。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 新课标规定的实验一定要开足、开齐, 要让学生动手做每一个实验。让学生独立完成《考试说明》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 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综合运用实验所涉及的方法和技能, 学会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通过实验的开设, 提高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5. 要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如讲到光合作用时, 可让学生思考通过哪些具体措施提高农作物产量;讲到细胞呼吸时, 要联系家庭或工业酿酒、制作酸奶、果蔬贮存等问题。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 是一门实验科学, 其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点非常多,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上一篇:2016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下一篇:爬泰山的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