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材网(8篇)
1.中小学美术教材网 篇一
一年级上册
第1课 神奇的口袋 第2课 大家都来做 第3课 彩线连彩点 第4课 淅沥的小雨 第5课 闪光的烟花 第6课 美丽的印纹 第7课 纸风铃 第8课 鱼儿游戏 第9课 我在空中飞 第10课 我的新朋友 第11课 鲜花送老师 第12课 我做的文具 第13课 会动的小纸人 第14课 繁忙的交通 第15课 乘上列车去画画 第16课 童话的小屋 第17课 会滚的玩具 第18课 动物王国 第19课 办年货
第20课 动物、植物欣赏
一年级下册
第1课 影子的游戏 第2课 走近大自然 第3课 花地毯 第4课 分蛋糕
第5课 有趣的半圆形 第6课 摸一摸、画一画 第7课 小挂饰
第8课 瓢虫的花衣裳 第9课 生活中的趣事 第10课 泡泡飞呀飞 第11课 太空里的植物 第12课 妈妈的节日 第13课 香甜的水果 第14课 运动场上
第15课 乘上大船游世界 第16课 打开的冰箱 第17课 会摇的玩具 第18课 电脑美术 第19课 化装晚会 第20课 有趣的汉字
二年级上册
第1课 流动的颜色 第2课 变化无穷的线条 第3课 闪光的名字 第4课 有趣的彩泥 第5课 喂,你好!第6课 花花衣 第7课 金钥匙 第8课 对印的花纹 第9课 蜻蜓飞飞
第10课 我也是艺术大师 第11课 用画来写信 第12课 有趣的瓶盖 第13课 回家的路上 第14课 今日的菜单 第15课 乘着大象 第16课 风来了 第17课 会转的玩具 第18课 电脑美术 第19课 指偶剧院
第20课 形形色色的世界
二年级下册
第1课 纸片插接 第2课 点、线、面 第3课 重叠的形状 第4课 鲜艳的包装纸 第5课 五味瓶 第6课 得奖了 第7课 孔雀翩翩
第8课 叶子上的“小血管” 第9课 漂亮的花边 第10课 奇妙的脚印 第11课 蔬果变变 第12课 小鸟的家 第13课 故事画
第14课 我们班级的标志 第15课 变了样
第16课 我心中的老师 第17课 会爬的玩具 第18课 电脑美术 第19课 娃娃的家 第20课 认识图形标志
三年级上册
第1课 魔幻的颜色 第2课 万花筒
第3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4课 前前后后 第5课 天然的斑纹 第6课 校园里的花 第7课 最受尊敬的人 第8课 今天我值日 第9课 有趣的鞋 第10课 团包手工 第11课 巧巧手 第12课 变废为宝 第13课 梦幻中的城堡 第14课 我设计的自行车 第15课 星空的联想 第16课 新颖的电脑 第17课 电脑美术 第18课 会响的玩具 第19课 美术小记者 第20课 迷人的动画片
三年级下册
第1课 水墨游戏 第2课 重重复复 第3课 曲曲直直 第4课平平稳稳 第5课 感受声音 第6课 迷彩服 第7课 彩色玻璃窗 第8课 我的同学页 第9课 家乡的桥和塔 第10课 我设计的一本书 第11课 绒绒绕绕 第12课 甜蜜的梦 第13课 金色的浮雕 第14课 变幻无穷的形象 第15课 我们的节日 第16课 二十二世纪建筑 第17课 电脑美术 第18课 会飞的玩具
第19课 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第20课 民间玩具
四年级上册
第1课 色彩的冷与暖 第2课 线条的动与静 第3课 美术的节奏 第4课 变一变 第5课 色彩的对比 第6课 快乐的回忆 第7课 登山游戏 第8课 校徽设计 第9课 精美的邮票 第10课 做年历 第11课 星座的联想 第12课 窗外的景色 第13课 我心中的未来
第14课 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 第15课 梦幻之国 第16课 纸带穿编 第17课 电脑美术 第18课 会走的玩具 第19课 我们的生日聚会
第20课 漫画与动漫欣赏
四年级下册
第1课 聚聚散散 第2课 小圆点的魅力 第3课 黑与白 第4课 主题与背景 第5课 冰川与晚霞 第6课 画嗅觉 第7课 卡通画 第8课 双胞胎 第9课 藏书票
第10课 我和我的小伙伴 第11课 那一刻的我 第12课 愉快的春游 第13课 哪些是相同的 第14课 千变万化的帽子 第15课 漂来漂去的小岛 第16课 迷宫 第17课 电脑美术 第18课 会游的玩具 第19课 光的魅力
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五年级上册
第1课 万绿从中一点红 第2课 色彩的和谐 第3课 美丽的纹样 第4课 礼物的外套 第5课 趣味文字 第6课 地球的新生 第7课 古朴精美的华表 第8课 鸟语花香 第9课 陶泥的世界 第10课 诗情画意
第11课 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 第12课 会跳的玩具 第13课 电脑美术
第14课 美术学习记录袋 第15课 元宵节里挂彩灯
第16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五年级下册
第1课 形的魅力 第2课 形体的组合 第3课 抽象雕塑 第4课 多样与统一 第5课 静物写生 第6课 喜怒哀乐 第7课 夸张的脸 第8课 十二生肖 第9课 学画山水画 第10课 风的魅力 第11课 微观世界 第12课 会亮的玩具 第13课 电脑美术 第14课 旅游节 第15课 舞台布置
第16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六年级上册
第1课 远近的奥秘 第2课 风景写生 第3课 心中的风景 第4课 会动的剪影 第5课 水墨画——动物 第6课 形体切挖 第7课 我们做乐器 第8课 宇宙之旅 第9课 保护文物 第10课 爱护古建筑 第11课 电脑美术 第12课 中国画与油画
六年级下册 第1课 明与暗
第2课 寻找美的踪迹 第3课 泥浮雕 第4课 画扇面
第5课 我设计的服装 第6课 图文并茂 第7课 奇思妙想
第8课 世界奥林匹克日 第9课 二十年后的学校 第10课 我即将毕业 第11课 电脑美术
第12课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2.中小学美术教材网 篇二
一、甘肃地区小学美术教材使用现状
本文主要考察区域选定为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甘肃,虽相对比沿海城市较为落后。但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处于逐步发展中。尽管处于上升趋势,但在小学的基础教育中,艺术类学科重视力度不够,发展不平衡。通过对小学美术教材现状的考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地区发展情况不平衡,甘肃较发达地区开始重视艺术类学科的教育,而贫困偏远地区甚至出现了不设置美术科目来节省开支的状况。而后采取逐步的实地考察听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地区甚至有的老师只教孩子随意简笔画,不使用统一小学美术教材,以节省教学费用,另外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激发孩子的艺术细胞,不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后采取与老师、学生、家长访谈的方式,多数采取支持态度,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长认为美术教育不如数理化重要。甘肃的西南部,也就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该地区应该作为重点考察对象来改善,因为该地区自然人文地理位置优越,但经济落后,对甘肃的发展起关键作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小学美术教材使用存在的问题
1. 地区发展不平衡,老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甘肃较发达地区开始重视艺术类学科的教育,而贫困偏远地区甚至出现了不设置美术科目来节省开支的状况,老师的教学水平相差较大,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老师良好的教育方式意味着一个好的起点,更加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
2. 教学模式单一
经过多种形式的调查,发现一些农村老师生搬硬套,毫无活力,不利于激发孩子的艺术细胞,不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学校忽视艺术科目的教学,只顾主要科目的教学。使用美术教材的频率少之又少,存在糊弄考试过关即可,全然不顾美术教材的现象。老师是指引学生的明灯,应着力解决这一问题。
3. 小学美术教材在贫困地区的使用率低
贫困地区资源紧张,出现了一些不发或少发国家义务教育免费美术教材甚至不开设美术课程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对美术的重视度不够高,需要扭转这一认知。
三、具体解决对策
针对此种现状,决定逐步对症下药。第一,甘肃地区小学美术教材使用程度不均衡。因此可以让较发达地区带动贫困地区,相互帮助,派遣贫困地区老师去发达地区实习学习接受相关培训,发达地区老师去贫困地区教学,携手共同发展。第二,美术教学模式单一。可以举行教学竞赛,鼓励新形式,进行资金奖励和授予荣誉称号。第三,小学美术教材在贫困地区使用率低。国家要拨款采购美术教材,不能忽视艺术的培养,要促进我国少年各方面均衡发展。
整合三个问题,对特殊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采取特殊性、针对性的措施。先分析该地区小学美术教材使用率低的原因,再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甘南藏族自治州真正缺少的是什么,真正需要的又是什么。把该地区作为一个试验点,有新的教学方案先在此实验,效果好的再推广至全省。既可以减少耗费资金,又可以更加精确地找到实施方案,还可以保证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可以最快地发展起来,一举多得。试点的想法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就体现了其成功性,点线面结合,在此同样可以借鉴此方法,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几所学校试点,成功之后再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推广,最后再在甘肃全省推广。点线面结合保守又节约成本,可以最快最好地解决贫困地区小学美术教材的使用弊端。
经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听课,与老师、学生、家长访谈等多种形式的调查,重点考察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得出我国贫困地区依然存在疏忽美术教育的现状。小学时期是兴趣培养的最佳时期,应关注其发展,加强宣传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推动我国青少年的全面均衡发展。从现状发现问题,从问题对症下药得出对策,贫困地区的小学美术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探讨,主要采用点线面的方式,在地区不平衡、教学模式单一、教材使用率低的三个问题上进行实质性突破,逐渐缓解此局面,促进贫困地区的美术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剑珊.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针对性研究:桂林市及县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抽样调查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6.
[2]张永权.美术新教材在农村小学施教中的适应性研究:以陇南农村小学低年级使用人美版美术教材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6.
[3]姜莹.山西省贫困地区小学美术教材使用状况调查分析:以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贫困地区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4(5).
3.浅析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材重构 篇三
关键词:教材重构;美术欣赏;课程改革
美术欣赏课是许多美术教师都闻之发怵的一种课型,因为这种课型往往会涉及许多内容,从历史演变到文化内涵,从材料工艺到艺术细节等包罗万象。教师一般会采用讲授法实施教学,而这样很容易产生“满堂灌”或“一言堂”的现象。教师讲得很辛苦,可学生学习的效率并不高。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还可能产生美术学科概念的错误。所以,面对美术欣赏课,许多教师总是设法回避。
回避不能解决问题。面对内容繁多的欣赏课,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解构、重构、去粗取精,并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发展规律,合理安排内容,以此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
一、线性呈现,主题贯穿始终
例如,五年级教材中的《中华扇子》一课属于欣赏类课型。教材中呈现的扇子种类繁多,工艺复杂,历史悠久,人文内涵深厚,要在一节课中讲清楚所有的知识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笔者听过一节教材处理非常出色的美术课。在课上,教师很巧妙地以“风雅”为欣赏的中心点,并用这个中心点串联各个教学环节,通过欣赏扇骨的精致、扇形的多姿、扇面的唯美,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家为展现扇子的风雅而做的各种努力。在学生的体验环节同样以风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验文人雅士执扇的风雅之态。从始至终,“风雅”一词贯穿其中。这样的设计使教学内容既脉络清晰,又能突出重点,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最深刻的体验。虽然,最后作业效果反映出学生创作水平的稚嫩,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掌握了知识技能的欣喜和展现自我的成就感,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汲取知识后的满足感和期待感。
可见,理清教材脉络、抓住重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在面对繁杂的教学内容时要找出关键点,并贯穿始终,使整堂课内容呈线性结构展示,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整堂课的要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详略得当,虚实结合
俗话说,有舍才有得,美术欣赏课亦是如此。四十分钟的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不加取舍一股脑儿全塞给学生,必定会造成学生的“消化不良”。例如,“中华扇子”这一课,从教材提供的内容看,扇子的历史、结构、扇面绘图全是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处理,使其突出重点,有详有略。以引导学生感受扇子的风雅气象为中心,重组教材,并分为三个步骤展开。第一步骤:实物展示,直切正题,引起学生对扇子的情感共鸣。第二步骤:视频介绍扇子的历史,让学生对扇子有一个全面而感性的认识。第三步骤:扇面欣赏并作为重点内容展开,通过实物研究、微课展示扇面画法,学生扇面制作等环节,使学生深入了解和体会扇子的风雅之气,做到了有点有面,有虚有实,详略得当,使学生对重点内容把握得更清晰,体会得更深刻。
三、循序渐进,顺应规律
面对不同结构的课,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一样的。美术欣赏课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生发的过程。《中华扇子》这一课,教师先以实物展示勾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和联想,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为后续环节的展开做好心理铺垫,这是一个宏大的开局。然后,教师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触摸实物,引导学生感受扇子上的每一个细节处理,并让学生尝试创作扇面。这是一个从大到小、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的组织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发展规律,这样讲授的知识点学生掌握得才会扎实。
教材重构,既要基于教材又不能受限于教材,既是对教材的利用又超越了教材。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了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应该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利用各种教学方式优化教材,这是一位优秀教师应该具有的智慧。学生的大脑是个丰富的宝藏,教师的任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开发这座宝藏,使其焕发应有的光芒,而教材重构就是教师挖宝的一件利器。
参考文献:
[1]姚莉萍.重构教材,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益[J].中国美术教育,2013(4).
[2]李力加.名师如何练就名课[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钟敏.小学美术课程“活动教学法”实践策略研究[D].陕西師范大学,2012.
[4]郭蕊蕊.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罗丽霞.论小学美术课创新与学生能力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骆文卿.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小学美术《折纸》校本课程教材 篇四
折纸艺术
教材说明
折纸又称“工艺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折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它历史悠久盛行于全世界。折纸的材料非常普遍,各种厚薄适中的白纸、彩纸和花纸都可以用来制作。它简便易学,又妙趣横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活动。在折纸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的灵活性,也提高了想象力。他开发了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耐心的良好习惯。在简单的手工制作中,让孩子们味成功的快乐。
这本《折纸艺术》根据我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展研发的一门校本课程。折纸作为一项普及的艺术进入课堂,从学生思维发展出发,将折纸运用到学生的游戏和学习中。教材中较完整地归纳了折纸的折纸符号和图解以及多种基本折法,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物体为主。造型生动活泼可爱,适合家长辅导及教师教学之用。
《折纸艺术》意在通过折纸特色活动,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折纸方法,并正确掌握折纸的技能技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动脑、爱动手、不怕困难的精神。实际证明,折纸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既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又可促进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大脑的发育。
目录
一、折纸的基本折法...........................3
二、千纸鹤...................................6
三、日用品...................................8
四、折小船..................................10
五、折纸花..................................13
六、折水果..................................14
七、鱼
(一)................................15
八、鱼
(二)................................16
九、动物
(一)..............................17
十、动物
(二)..............................18
一、折纸的基本折法
1、折纸符号和图解
复杂的手工折纸也是由最基本的折叠符号组成的,包括简单的曲折,前后折这些。学好了这些折叠符号,后续的折纸就变得容易和简单多了。
2、基本折法
手工折纸基本折法,包括对边折、对角折、两边向中心折、向心折等基本折法,花点时间先学习好基本的折纸方法
3、双正方形折法
4、双三角形折法
5、双菱形折法
二、千纸鹤
1.各色千纸鹤的含义:
红色千纸鹤——红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白色千纸鹤——别以为是白色的就不吉利。到了鸟的世界,一切都要改变了。白色的鸟那不是天鹅就是喜鹊。
黑色千纸鹤——黑色是庄重的象征。
蓝色千纸鹤———蓝色代表忧郁、宽广。有海一样的胸襟和天一样的豪情。蓝色也通常是具有诗情画意的写手们最喜欢的颜色。
绿色千纸鹤———绿色在平时历史生机勃勃的意思,但到了鸟类世界里就完全是鹦鹉的代言人了。
黄色千纸鹤———黄色是暖色,给人一种温暖和温馨,更是中国人自己的本色。
千纸鹤,是代表你对被送的人的祝愿,每只千纸鹤承载一点祝愿,最终成为一个愿望。
2、步骤方法:
首先取一张正方形纸,开始折。把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或右上角和左上角)重合,折成一个大三角形。把它的两个锐角重合,折成一个小三角形。然后抓住小三角形的高(几何术语)向外拉。再抓住这个折成梯形的纸的高(也是几何术语)向外拉,又折成了梯形。然后抓住梯形的高再向外拉,拉到一定程度时向里一折,变成了正方形。后面的折法就是哑巴打官司——有理说不清了,不过我尽量不当“哑巴”。把正方形的上面折过来到中线,另一边也这样折。翻过来,也这样折。折了四次后,把左右两边翻开,把下端向上折,折成翅膀。最后取上端一部分向下案,折成头。
3、图解:7
三、日用品
1、盒子
2、纸杯
3、衣服
3、帽子
四、折小船
纸船折法1:
纸船折法2:
纸船折法3:
纸船折法4:
五、折纸花
1、百合
2、水莲花
六、折水果
1、桃子
2、香蕉
七、鱼
(一)1、燕鱼
2、金鱼
八、鱼
(二)1、八爪鱼
2、翻车鱼
九、动物
(一)1、青蛙
2、乌鸦
十、动物
(二)1、孔雀
2、老鹰
5.中小学美术教师教材教法复习题D 篇五
一、怎样理解“美术综合课程体系”?
(提示:它是以美术教育为主体,综合多学科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综合性质的课程体系。可以从知识、能力、学科、教法、学法、多媒体等方面各自综合来理解)
参考答案:美术综合课程体系包括六个方面:①知识的综合(历史与美术史、文学与美学、传统与现代、欣赏与批语学等);②能力的综合(观察与思维、想像与创造、理论与操作等);③学科的综合(美术与语文、与劳技、与数学、与地理、与英语、与音乐等);④教法的综合(讲授与演示、练习与交流等);⑤学法的综合(课上与课外的自学、分组与个别研究);⑥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与开发)。
二、从那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良好习惯?
参考答案:学生学习美术,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
(1)保持正确的作画姿势,如写生画、图画等。
(2)合理使用绘画工具。
(3)学会观察、分析与比较:①对象的整体与局部比例;②物体的结构特征或相似形体;
③画面物象的透视状况;④画面的基本色调。
(4)注意画面的形式美感。
三、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等引导学生增加直观形象感受,提高其审美的能力。
第二、要让学生从小接触大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形象贮存。中小学的美术欣赏可以是专题欣赏,也可以通过绘画、工艺、设计等课业,进行随堂欣赏。同时,也可以举办美术作品陈列展,经常陈列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师的作品等。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甚至访问画家,参观画家的画室或工作坊。
第三、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学会欣赏生活,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第四、在教学中,应遵循审美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四、儿童绘画教学有哪一些的种类,请列举说明各自方法。
儿童绘画教学经常有
1)线描画: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单纯用线画成的画即线描画,成为最基本、最富有兴趣、最便捷的绘画形式之一。用线画物体不受光线、色彩的限制,更易于表现形体、结构,使儿童更自如地认知世界。
2)油画棒画:油画棒是一种儿童常用的绘画材料。它可以像彩色水笔那样勾线,线条粗而有力,色彩鲜艳而细腻,还可以像水粉、水彩那样大面积涂色,可单色涂、多层涂、混合涂、并置涂、渐变涂。油画棒画的一般作画步骤是先用油画棒直接勾线构图。勾线要大胆、细致,构图以画面饱满、生动、有层次为好,然后在上色,涂色时平涂,叠加,多种色混合、并置或渐变均可。可利用油画棒涂出来的颜色有一定厚度和黏性,在它上面覆盖上纸,再画出图形,这样,纸的反面就出现了一幅拓印画。油画棒还可与水彩、水粉颜料结合使用。
3)水粉画:用笔技巧十分丰富,不同的感受可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常见的笔触有 “点彩” “线条” “色块”,根据作画时笔中含水分量的多少,水粉画技法有湿画法和干画法之分。
4)中国画:工具有笔、墨、纸和绢、砚、色等。一般小学生学习中国画用的笔是羊毫笔,最好准备大小各一支。墨用书画用的墨汁。中国画用纸应用宣纸,有生宣、熟宣等种类,写意画通常用生宣,工笔画用熟宣或绢等。颜料有专用的中国画颜料,也可用水彩画颜料代替。另外,还要准备洗笔桶、调色碟等。
5)纸版画:一般步骤:先设计画稿,如在纸上画出同学的肖像;然后剪出脸型、发型和五官等细小部分;再用乳胶粘贴,先粘大的面积,再粘贴五官等小的部分;最后,滚上油墨,并放在报纸上,覆盖上纸,用钢勺磨印完成。值得注意的地方是: ①底版可用揉纸法处理,产生一定的肌理纹样;②涂色可平涂、渐变等;③有汉字的地方,制版时要写反字,这样印出来才是正字;④印过一次画后,可用清水洗去版上颜色,再继续印粉印吹塑纸版画,也可采用油印方法。制作油印吹塑纸版画时应注意的地方:①油墨要滚得均匀;②也可滚上其他颜色;③可以用其他的技法;④要注意清洗版画工具,打扫好卫生。
6)电脑画:电脑有包含多种色彩的颜料盒,还有可以调色的调色盒,可从色相、明度和纯度三方面进行调配。电脑有各种类型的笔,有钢笔、铅笔、粉笔、蜡笔、毛笔、记号笔、喷笔、墨水笔等,主要是模拟它们的绘画效果。此外,电脑还有放大、缩小的功能,有各种纹理、负像、运动、柔和等图像处理功能。
五、美术课程标准依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那四个学习领域?
答: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六、国画课一般要让学生准备哪些工具和材料?(至少列举5种)
答:宣纸、毛笔、笔洗(盛水器皿)、国画颜料、墨汁、砚、画毡等
七、纸工从技法角度上分为哪些种类?(至少列举5种)
答:染纸、折纸、剪纸、撕纸、刻纸、贴纸等。
八、学生的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有哪些?
答:学生美术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
九、当今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十、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十一、如何在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的学习呢?
答:(1)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让学生通过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2)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十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第一学段的标准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第一学段的标准有何区别
在“内容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第一学段的标准是: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第一学段的标准是: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十三、造型与表现的关系是什么?
造型与表现可看成该学习领域的两个维度,造型是指与视觉造型有关的一切活动,表现则是指与造型活动有关的全部过程。造型是“点”, 表现则是“线”;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则是造型的过程。造型与表现在本学习领域中是一体两面。比方说学生进行一次玩泥巴的活动,泥巴是造型的材料,采用什么方法,想要表达什么感受,实际上在动手之前就有所考虑,就已经开始了表现的过程。在整个造型活动的过程中,也许中间想法会有所改变,但活动本身却不会停止。这说明表现始于造型之初,造型贯穿于表现的全过程。
十四、填空题
美国的费德门教授提出美术欣赏的程序是:(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参考书目:(1)美术参考书(2)美术课程标准(3)美术教师用书(4)美术课程标准培训资料(5)美术新课程教学法
2008年开福区美术教师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1、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
2、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的新画风。
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马君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连环画)的表现形式。
4、世界最著名的两处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是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
5、《掷铁饼》的作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
6、巴黎圣母院是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
7、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两位画家是(丢勒)和(霍尔拜因)
8、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三万到一万多年之间。
9、二、问答题:
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
(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
(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
(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
(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魏晋南北朝是绘画评论和绘画史著作创立的重要时期,在此以前绘画评论只有零星片断,且往往依附在经史之中。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和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王微《论画》是现存较早的绘画理论著述。随着绘画实践的扩大和深入,需要对前人创作给予品评和总结,画家谢赫的《画品》(《古画品录》)就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谢赫大致经历齐梁两朝,生卒年代已不可考。《画品》写于梁代,书中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画品》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作者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在此前提下列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条标准“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学习等绘画造形技巧。“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谢赫在对画家评论中有许多精辟的主张:强调画家深入生活观察和生动准确地表现对象,称赞“观察详审”,“人马分数,毫厘不失”,批评“纤细过度,翻更失真”的倾向;重视深刻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赞许作品能“颇得壮气”,“颇得神气”,“极妙参神”;对只停留在外表琐碎“精谨”的描绘而“乏于生气”表示不满;反对“志守师法,更无新意”的保守作风,认为“述而不作,非画所先”,只有“师心独见,鄙于综采”,“变古则今”,“动笔新奇”,才能“有过往哲”,促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
3、简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
(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
(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
(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4、两宋时期出现了哪些具有影响的文人画家?他们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文人画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绘画。文人画艺术潮流兴起北宋,活跃于元明清时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他们注重文学修养,强调主观意趣的表达,进一步注重笔墨书法因素及特定的艺术形成的追求。宋代的著名文人画家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米友仁、扬补之、郑所南、赵孟坚等人,他们的创作和理论主张奠定了文人画发展的基础。李公麟是宋代卓越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他精文学,善鉴别古器物,尤以绘画著称。李公麟绘画表现范围广阔,道释、人物、鞍马、宫室、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且精于临摹古画。他的绘画作品塑造当时不同社会阶层的多种人物生动形象。苏轼以文学知名于世,精于书法,亦能画枯木竹石。他的绘画理论通过著述诗文题跋大量阐述,产生了较大影响。苏轼论画,重视构成艺术形象的主观方面,并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脱世俗、富有诗味的情怀思绪,强调艺术形象的内心根据,认为仅凭技巧修养还不能构成艺术的最高境界。他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提出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文人画艺术主张。他虽然也称赞吴道子、崔白、郭熙的艺术,但更推崇王维。苏轼较早地提出“士人画”的概念,并把它与“画工画对立起来。苏轼评画又有“常形”、“常理”之理论,以描绘山石竹木云水而表达“厌于人意”之绘
画为上品。传为轼的绘画作品《木石图》反映出文人画家艺术形象更注重主观意趣的表现,并不斤斤计较形似与否。文同和米芾是与苏轼同时的重要画家,文同的“湖州竹派”与米芾的山水画风格对于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同是诗人兼书法家,长于墨竹。他与苏轼一样着重在绘画创作中表现主观情怀,运用书法用笔把五代以来兴起的墨竹画推向新水平,开创出了“湖州竹派”。米芾精鉴收藏,善书法,与子米友仁(1074一1153)并以画水墨云山著名,自称“墨戏”,用水墨淋漓表现江南烟雨迷蒙景色,世称“米家山水”。墨梅亦始于北宋,扬无咎是善画墨梅的文人画家。他所画墨梅朴素无华,具有高雅绝尘的气质。传世之作《雪梅图》寥寥数笔勾出瘦硬枝杈,形象单纯而鲜明,《四梅花卷》画含苞、初开、盛开、花谢四种状态,并题词抒情,体现了士人画诗书画并重的要求 小学美术教师理论考试测试题
一、填空:(共18分,每空1分)
1、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色彩的三属性包含()、()、()。
3、纯度是指色彩的()。
4、不同颜色的相貌、名称称为()。
5、在色环中,互成()的色,为强烈对比。位于60°以内的色,为柔和对比。
6、()也叫邻近色,指()比较接近的各种颜色。如紫红、红、橘红等。
7、国画中,用清水和墨汁调出的()()()()()等不同墨色,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8、凡.高是()世纪的()国家的画家,作品有《向日葵》等。
9、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和()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二、判断(共10分,每题2分,对的打“∨”,错的打“Ⅹ”)
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2、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布鲁纳。()
4、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5、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三、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
1、二方连续:
2、、明度:
3、美术史:
4、工艺美术:
5、同类色:
四、简答题:(共9分,每题3分)
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试题答案与分值:
填空:(共18分,每空1分)
1、(教学过程)
2、(色相)、(明度)、(纯度)
3、(鲜 浊 程度)
4、(色相)
5、(150°——180°)
6、(类似色)(色相)
7、(焦)(浓)(重)(淡)(清)
8、(十九)(荷兰)
9、(先天)(后天)
二、判断(共10分,每题2分)
1、∨
2、∨
3、X4、∨
5、∨
三、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
1、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2、、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4、工艺美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5、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都是同类色。简答题:(共9分,每题3分)
1、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3、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7)教师影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6.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材分析 篇六
一、人美版第九册实验教材的特点
1、从整体结构上看,注重知识的延续性。本册教材的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和以往一样采用并列式散点式而非单元式,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以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调整。同时本册教材进一步延续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如:线条系列的《画人像》;国画系列的《动物的脸》;色彩系列的《色彩的色相》,《色彩的明度》;泥塑系列的《杯子的 设计》;版画系列的漏印版画《唱起来跳起来》。欣赏系列的《肖像艺术》、《飞天》,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2、从学习领域上看,强调综合性。全册共有19课,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专题欣赏,但大多随堂教学相对比较薄弱,“综合·探索” 领域有两课,但其他课中也渗透了综合,如:《美术中的比例知识》中剪贴画相结合,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再如:《有趣的汉字》是语文与书法的结合;《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是美术与数学的结合,在教学中不讲比例的定义,讲与美术学科相关的知识,体现了跨学科的总和。
3、从主题选择上看,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美术与自我”主题,为0课,“美术与社会” 主题有5课占总数29.4% ,“美术与自然”主题有2课占总数的11.8%,“纯学科表现”主题有5课《 肖像艺术》、《画人像》、《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美术中的比例知识》、《色彩的色相》,《色彩的明度》,体占总数的29.4%,在其他主题方面(包括生活用品、机械等)共有6课,占总数的35.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册教科书淡化了“美术与自我”主题, 而“纯学科表现”主题比前几册有了强化, 体现了知识的基础性。同时注重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编排了《飞天》、《有趣的汉字》、《偶戏》;内页大开本介绍了《雅典娜神庙》,《美术中的比例知识》一课中重点欣赏了哥特式建筑代表《巴黎圣母院》的比例之美,体现了教材的多元化。《提线纸偶》《有人脸的器物》《光盘架的设计》《杯子的设计》等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现了教材的趣味性。
二、如何把握教材
1、体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直观示范性课程改革以来要求既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也注重过程与方法及情感价值观,强调美术教学的文化传承功能,强调评价
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等。美术课堂活动多了起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多了,对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一些美术课堂也出现过于注重课堂活动,美术课堂上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存在误区,在教学形式上不能进行直观示范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动手能力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教学手段,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体现在专业技能的能力上。美术学科是融动手动脑于一体的学科,这样要求美术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基本功,课堂教学应积极倡导教师示范教学。例如,本册《画人像》一课,教师采用直观教学法,在黑板上画出某位同学的形象,启发学生了解人物相貌特征的知识点,为下一步教学打基础,再通过“找特征”的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捕捉同学的相貌特征,从而总结出同学的脸形、发型、五官、服饰等方面的特点。再如:《动物的脸》一课,教师用娴熟的技法绘画出动物脸的形态、颜色。笔道之精妙,用色之圆润,整体画面的神韵,无不展现出美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学生会在教师的笔墨中感受到中国画的精妙,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以教材知识为目标发挥美术教学知识与技能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体现美术学科的综合性。加强了相邻学科和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扩大教材的综合性使得美术与音乐、文学、信息技术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综合。例如,《我们来跳舞》一课,正是抓住了美术与音乐的相通之处,巧妙地舞蹈与绘画结合实现了学科整合,使学生理解音乐与美术的节奏、韵律等相通之处。不仅不同艺术形式是相互联系的,而且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作之间,以及整个艺术领域与哲学、科学、历史和文学之间都是相互沟通的。在教学中把握好美术教材,应实现这几方面的沟通与综合,并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整体生活。只有这样,美术教学才不至于变成孤立的技巧和知识,而是儿童生活的艺术化的反映。美术教育才能形成各个领域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美术学习环境,使艺术学习变得丰富多彩、鲜活充实,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动力。
三、科学地使用美术教材,合理处理 “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教材”是媒介,“教学”是手段,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1、结合美术教师与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个别和统一的原则,呈现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要在新教学理念的引领下,进行不断的反思、实践,探索和构建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美术教学模式。
2、要重视技法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能够发挥学生个性思维的学习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独立学习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因素,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兴趣和求知欲。
7.中小学美术教材网 篇七
关键词:美术史,教材分析,通读与了解,思考与选择
备课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教材分析又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讲, 教材分析成了教学中“基础的基础”。教材是有关讲授内容的材料, (1) 也是教师和学生展开教与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广义的教材指课堂和课外, 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 如:在美术史教学中, 美术史教科书、教案、讲义、课件、艺术家传记、补充练习、辅导资料、学生自学手册、艺术视频、光盘、复印材料、相关报刊杂志、教学实物、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 等等。简言之, 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 它是各种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本文中, 我们取广义的理解。下面以大学美术史课程为例, 重点对美术史教科书进行探讨。
一、美术史教科书分析
分析就是把一个事物或概念分成比较简单的组成部分, 找出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到美术史教科书的分析, 是指通读美术史教科书, 了解整本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基本思路、结构线索、内容选择、特色新意等, 以此为基础思考一节课 (一单元、一阶段) 所使用的教材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 教材如何体现教学大纲的精神及怎样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美术史教科书中的内容等, 这就需要从教科书的全局出发, 高瞻远瞩, 以宏观角度把握微观角度的教材。简言之, 美术史教科书分析要着重把握十个字:通读与了解、思考与选择。
如何把握这十个字呢?刊登在2009年《中国美术教育》第4期上的一篇文章《美术教师如何读教材》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该文主要向我们论证了如上表的信息。 (2)
从表看出, 朱小林针对“读教材”的重要意义、思路、含义、方式及其步骤、内容等做了详实的论证, 文章凸显紧扣美术新课标的思想, 主要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而言, 观点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速读、品读、研读既是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过程, 又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由直观感性到理性发现、深入思考与选择的递进过程。美术史教师将这种思路运用到大学美术史教材的阅读上来, 并注意结合大学美术史教材以文字理论为主图片为辅的特点, 可以达到以下几点。
1. 速读、品读—通读与了解。
速读、品读是从浏览书本整体到关照部分章节的过程, 也是了解教材整体框架到具体信息的必经之路。
速读, 特点是“快”。它是教师先对美术史教科书从头至尾地快速浏览, 形成第一整体印象, 并思考其表达的理念。速读的内容包括封面、封底、封二、封三、整本页数、序言、目录、图片等。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中外美术简史》 (以下简称《中外美术简史》) 为例, 通过对其封面封底的设计、封二、封三、整本页数等的浏览, 我们对该教科书形成了“外在形式设计独特”的印象, 仅看封面就有两点能说明其设计的独特性:一方面, 它一反人们从右往左翻书页的习惯, 欣赏封面时需将书本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90°, 方能以正常角度看书名、编者、出版社等字样, 这是在告诉人们换一个角度看“中外美术简史”。另一个显示其独特性的设计是封面页右边靠下的位置出现一个方形小缺口, 仿佛封面的这个缺口处被挖掉了, 缺口处露出的是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一幅色彩对比鲜明的油画。换到封底一看, 果然应验了这种“设计独特“的印象, 封底是文艺复兴以后的几幅油画照片 (黑白) 被绿色的竖条所隔断, 另有对本书100多字的简介:“本书从中国、古埃及等人类文明发源地的远古艺术入手, 探讨美术的起源, 并以时间为经线介绍了中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历程 (包括各种流派、各种艺术形式的起源于发展等) , 以地域为纬线介绍了玛雅艺术、希腊艺术、罗马艺术、中国秦汉艺术等内容, 还以一百多幅插图呈现典型的美术作品。视角独特, 文字通俗生动, 一卷在手, 如沐春风。”翻开封面, 阅读丛书总序, 了解到本书是一套丛书中的一本, 其编纂主要是针对“艺术教育很重要、但史论课一直相对滞后的现状”而进行, 适合做普通高校艺术专业的史论教材, 尤其适合非艺术专业普及艺术基础知识用。 (3) 目录不是以时间段命名 (如十八世纪的美术, 二十世纪的美术……) , 而是以更感性通俗的语言表达, 如“激扬的时代”、“激情与理性”、“革命与浪漫”、“与传统决裂”等。这都彰显了语言表达的感性特征, 富有亲和力,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逻辑的、数字理性而枯燥的学科知识变成暖的、感性的情感体验类的语汇表达, 让学生乐于接受, 体现了教学大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取向。最后是快速浏览图片:因为大学美术史教科书以文字为主, 不像中小学美术教材那样图多文字少, 所以选图片是本着少而精的原则, 在寸土寸金的教材上, 对每一张图片的选择和编排, 教科书的编写者都是煞费苦心的。所以所选一定不是次要的, 图片所指向的知识点往往就是教学大纲的重点。前后联系着看, 书的所有图片基本就能显示教科书的主要线索。从以上我们发现:封面封底让我们知道教科书的设计风格, 序言、导言或引言让我们了解编写理念, 目录图片让我们发现整体框架和主要线索。总之, 速读的主旨就是快速获得对教科书的整体印象。
品读, 特点是“慢”。指仔细体会着读, 主要指向某一部分或章节。主要任务是品味作品图片和文字描述。通过品味图片了解:编者选编图片的意图、图片质量等;通过品味文字描述了解:各段文字所表达的核心思想, 整章或整节的表达线索, 编者对主要内容的选择与意义, 等等。如《中外美术简史》第三章第三节“中国秦汉美术”即教科书第84页—94页, 一共仅选了两张图片:一张是秦始皇兵马俑坑 (局部) , 另一张是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砖 (石) 《荆轲刺秦王》。少而精, 精就精在有代表性, 指向重点内容方面。前一张是秦朝美术的代表, 后一张是汉朝美术的代表。由此有理由认为:秦汉美术的重点就是雕塑与画像石 (砖) 。接着从图片展开细致的阅读, 如兵马俑这张, 我们看到众多的兵马俑, 但都静止肃立, 有一种整装待发的味道, 所有人的面部都有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编者不选择一张仅一个兵马俑的图片, 而要选择这张呢?这正好是作品取胜之一———以气势取胜, 再结合文字仔细推敲每段的中心。同样, 用图片入手的方法看完另一张图片的文字, 再联系前后内容, 我们能发现编者将秦汉美术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了论证。如教科书第87页的一段:“秦兵马俑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雕塑的高超写实技巧, 而一百年以后的一组石雕则让大家看到汉代雕刻艺人们的浪漫主义的伟大创造……”这种浪漫一直延续到汉代画像石 (砖) 的大气浑朴的手法……所以, 品读美术史教科书, 宜从图片开始, 仔细审视图片, 推理章节知识重难点, 分析编者选择此图片而非彼图片的原因和意义, 以及图片本身的内容与形式;然后由图片转向文字的阅读, 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根据中外表达的不同, 一般来说, 外来译本可从每段开头读起, 因为其主题句往往就在段落或文章的开头。我国编著者往往是先枝叶后主干的叙述习惯, 所以可先阅读图片附近的内容, 再回看前面或跳过去看后面的。但是最后都要前后联系起来分析各段文字所表达的核心思想, 整章或整节的表达线索, 编者对主要内容的选择与意义, 等等。
2. 品读、研读—思考与选择。
前面已经提到, “教材分析”是教学中“基础的基础”。在这个“基础的基础”中, 教师是人的因素, 教材和教学大纲都是人的美术教育思想和精神的物化, 它以纸张文字或图片的物化形式显现出来, 属于物的因素。根据自然辩证法的观点, 哲学应以人为中心, 在对待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上, 主张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结合, 反对把唯物主义歪曲成物本主义。 (4) 将这种观点深入到教材分析中人与物的关系上来理解, 我们不难领悟:人是中心, 要以人为本, 人不能做大纲或教材的奴隶。
人与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苏格拉底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作为传递人类美术文化、富有创造力的美术教师, 不能只“复制”教材的思想, 还要努力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 实践自己的教学思想, 所以, 也有人说:教师教学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5) 思想在哪里呢?在于读书、实践、思考。
研读的特点是“问与答”。从速读到品读, 读书的速度变慢了, 但是思考变多了, 逐渐深入了。在速读、品读中生发出来的“为什么”如果找不出合适而正确的原因, 那教师就应该带着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这一步主要指向问题, 包括教师对教材不清楚的问题、教材编写本身的问题、如何使用教材的问题等。如:色彩本来是美术的重要语言之一, 但《中外美术简史》中的图片无一张彩色;中外画家中女画家不少, 但是教科书中提到的女艺术家寥寥无几;古代、近代美术史远离学生生活, 书中大篇论及, 但是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现当代却内容甚少;……以上事实也证明, 尽管教科书是核心教学材料, 但它实际无法做到完美,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需要教师慎重思考、研究教科书以后再选择、完善教材。教师要思考教材中“哪些内容和方式选择不适合自己的教学?”“如何利用自己的教学资源展开教学?”, 然后提取脑海里已有的美术史知识储备, 根据实际情况查找相关资料, 其他版本的美术史教材, 以及网络资料、博物馆资料、艺术视频等一切能帮助自己教学的材料都可以用, 只是要注意围绕大纲要求的重难点选择并注意这些自己补充的材料是研究比较以后糅合在核心教学材料中的, 并不是简单机械地相加, 需要重新回到整体去考虑。只有经过教师大脑加工的材料才能真正增加“附加值”, 增加教学中“情感的力量”, 增加活性因素, 这种活性因素往往就是教师“我”与教师“他”呈现不同教学特色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从教多年的美术史教师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对教材也比较熟悉, 但也往往因为这一点, 致使有些老师忽视了对教材的分析更新与把握, 这是值得我们警醒的。“老调重弹”如果没有新意, 就难以激发听众的兴趣, 更何况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要改革, 就一定要变化, 大纲要变, 教材不能不变, 教师对教材的分析更要时时更新、增加营养。
二、美术史的其他教材
美术史的其他教材包括教案、讲义、课件、艺术家传记、补充练习、辅导资料、学生自学手册、艺术视频、光盘、复印材料、相关报刊杂志、教学实物、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 等等, 这些材料的选用, 实际是对核心教学材料的有效补充, 教师不要为了花样多形式新而运用, 而要实实在在地研究选用。囿于篇幅, 在此不展开论证。
总的来说, 大学美术史教材分析是要按照教学大纲的精神, 以教材整体为背景, 分析教科书的编写意图与特点、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 分析各部分知识的有关价值, 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要求、重难点, 为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做好教学材料的相关储备。它所经历的速读、品读、研读过程正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 整体—局部—整体的通读与了解、思考与选择的过程。
注释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690.
2 朱小林.美术教师如何读教材.载《中国美术教育》, 2009, (4) .
3 皮道坚, 邵宏等编著.丛书总序.载《中外美术简史》:1-3.
4 林德宏.人与物关系的初步讨论.载《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 (7) .
8.中小学美术教材网 篇八
关键词:寻觅;整理;转化;黄桥乡土美术;校本教材;可行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41-02
二十多年的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让我越来越感觉到美术教材的程式化的倾向比较严重,开发和利用乡土美术资源来丰富美术教育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以及经济文化的多样化,各地方的乡土美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如果能将地方特色的乡土美术资源转化为中学美术校本教材,运用于课堂实践中去,将会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色彩和蓬勃的生机。从百度上我了解到,乡土美术的概念,指的是本乡本土的美术,即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的人民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本土文化的、本地特色的美术作品。它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这种价值在于乡土美术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它包括地方环境景观、人文景观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等方面。黄桥地处江苏腹地,不仅在外部自然条件上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保留和蕴藏着的内涵丰富的民间传统艺术也是百花争艳,把黄桥乡土美术资源运用于中学美术课堂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
一、寻觅黄桥的乡土美术
1.黄桥的乡土美术之一:古建筑风貌。黄桥古称永丰里,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和具有丰厚底蕴的文化名镇。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曾经繁盛一时,人文荟萃。黄桥镇历史遗存丰厚。镇区内现有东、南、西3片传统风貌古街区,总面积达28万平方米,共有24条古街巷。特别是珠巷、罗家巷、王家巷、米巷等街巷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明清以来的历史原貌。这些街巷沿街多以店面房为主,前店后作。巷道较宽,两旁建筑屋檐低矮,青砖小瓦,硬山屋面,用材粗大,举折平缓,矮挞子门,完整地反映了黄桥原有的城镇风貌和地方特色。镇内有福慧禅寺、东岳庙、宗镜庵等古寺庙3座及何氏、韩氏、王氏、钱氏、张氏、闾氏、沈氏7个宗祠,这些遗留下来的明清古建筑民居,是建筑艺术的珍贵文物,特别是何氏宗祠和丁家花园更是古色古香,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集民间木雕、砖雕、石雕于一体。其门前石狮和墙面上的动物、花卉、人物浮雕,雕刻手法玲珑精巧、简朴中透着灵气,造型深邃威严,是黄桥民间的古建筑装饰精品。另外还有文明桥、致富桥古桥2座;镇内还保存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尤其是古民居屋顶上的灰塑(也叫灰批),是用石灰在山墙顶端、门额窗框、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建筑物上雕塑造型,堆塑出人物、动物、花草等,手法有多层式立体灰塑、浮雕式灰塑、圆雕式单体灰塑等。是黄桥乡土美术的精华之一。
2.黄桥的乡土美术之二:黄桥决战为主题的人文景观。黄桥新四军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米巷10号丁家花园内,花园回廊曲径,古朴典雅。1990年,为纪念黄桥决战胜利50周年,省、市政府拨款扩建黄桥纪念馆,将丁家花园西部分辟为陈列室,陈列面积扩大一倍。专题陈列分为“序厅”、“黄桥战役的历史背景”、“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的黄桥战役”、“发扬革命传统”四个部分。1996年,该馆自筹资金对原陈列版面进行更新,更新后的陈列版面展线全长192米,版面色彩和谐雅致,图片清新且立体感强,给人以全新感觉。1997年被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黄桥决战支前站旧址、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粟裕骨灰安放处等黄桥决战遗留下来的红色革命文物古迹。
3.黄桥的乡土美术之三:有和民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黄桥民风民俗各具异彩。在一些乡村至今还保持着古朴的民族风俗,如横巷每到年末会举办“乡市大会”,这些乡市大会本身是美术写生的极好素材;古镇的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素有观赏花灯的习俗,黄桥灯会的详细历史已无可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在岁月的长河中,黄桥的灯会已逐渐演变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活动;每年初春的三月会看到天空中飘荡着各色各类的风筝,特别是龙筝、凤筝、鹰筝等仿生风筝更是异彩纷呈。此类活动,生动活泼,热闹非凡,不仅人文气息极重,从场面看,也是美术课上造型表现的最佳素材之一。黄桥食品艺术之花——黄桥烧饼已经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桥烧饼歌唱遍大江南北,当今中华大地的任何一座城市,几乎都可以品尝到美味的黄桥烧饼。黄桥烧饼的包装装潢本就是美术的研究课题。
二、整理黄桥的乡土美术
美术教师首先要对黄桥本土美术文化及民间艺术有宏观的认识和微观的研究,要利用假期深入其中去写生、拍摄、采访,记录有价值的历史、典故、风俗习惯、传说及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然后回到书斋加以分类、合并、编辑、创作,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成体系的黄桥乡土美术资料。
三、把黄桥的乡土美术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美术教师不但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细致的计划,把本土美术文化整理成系统的美术资料,而且要胸有成竹地掌握乡土美术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有把乡土美术资源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四、把黄桥的乡土美术转化成校本教材运用于中学美术课堂
把黄桥的乡土美术资源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关键是编辑成校本教材运用于中学美术课堂,这是至关重要的。苏少版中学美术教材将美术的教学分为四大板块:欣赏评述、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那么我尝试将黄桥的乡土美术资源也分为相应的四个模块。欣赏评述:第一课《家乡风貌——新旧画卷的对比》;第二课《黄桥战役——儒将的风度》。造型表现:第三课《灰塑——屋脊上的装饰》;第四课《线造型——古镇风貌》;第五课《色彩写生——小巷情深》。综合探索:第六课《黄桥烧饼——中国名点》。设计应用:第七课《节日的眼睛——灯笼的装饰》;第八课《风的使者——风筝》;第九课《青砖上的生命——雕刻》。
这样就和苏少版中学美术教材互相融合,相得益彰。乡土美术因学校教育而延续,他们的子孙能充分了解熟悉自己赖以生长的环境,从而更热爱家乡,更好地建设家乡。
【中小学美术教材网】推荐阅读:
美国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09-01
江西中小学教师教育网06-15
小学美术教材教法试题10-02
规范中小学教材教辅用书行为的学习资料范文09-18
中小学美术教师笔试07-08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法初探07-24
论中小学美术教育理念10-02
中小学美术名师示范课学习心得08-22
小学数学试卷网08-26
晋中市中小学评价标准—中小学一级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