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

2024-09-04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精选4篇)

1.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 篇一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

【课

题】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教学目标】

1.我知我家 2.我爱我家 3.难报三春晖 4.严也是一种爱 5.两代人的对话 6.训练解题技能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时政链接]

1.郑州西郊60多岁的郭女士这个春节过的比较开心,因为她在家里配了电脑,请人安装了无线路由器,从外地回来的儿孙们玩的很开心,并因此陪着她在家里多玩了几天。看到儿孙们开心,郭女士认为多花这几个钱很值。但去年春节,儿孙们回来后,家里没网络,嚷嚷年过得没意思,早早就打道回府了,很是让老人失落。60多岁的老人为了留住儿孙过年,被逼学起了电脑,如今为了多和孩子们说说话,郭女士已经学会了上网聊天、发邮件。

2.高考结束,谢师活动开张。近日,一则关于“天价谢师宴”的帖子引起热议。网友发帖称,“温州中学某毕业班计划举行谢师宴,共有12桌酒席,普通桌预算为4000元,而老师桌另加礼物预算达到3万元,每位学生需分摊到1000元”。

巧了,父亲节也在同一“档期”,可老爸的待遇显然不如老师。也难怪,老爸的爱无私且无偿,而老师呢?数载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谢谢”老师也算应该的。尊师重道可不是说说罢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哪怕父亲的待遇总是稍稍低了点儿。[知识回顾]

一、知识要点: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1、家庭的含义:P5

2、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3、家庭关系的确立:结婚、生育、收养、再婚。

4、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P6

5、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

(3)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3)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P16

6、几个重要认识:(1)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或违法的事情我们应如何做?P17(2)对父母的长辈我们应如何对待?为什么?P17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1、青春期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1)进入青春期,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独立,渴望重视,甚至挑战父母权威;(2)父母还把我们当小孩,不放心、唠叨、责怪,于是矛盾产生了。

2、如何正确认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P21

3、代沟、逆反心理

(1)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1)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P21(2)怎样正确认识我们的逆反心理?P21

4、我们怎样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

(1)要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与父母沟通商量。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通过沟通,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家长的意见。

(3)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原谅,不必争个高下输赢不可。[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略,详见课件)

二、请你辨析

有人认为“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一切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都是消极和错误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评析。

三、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

1.小丽学习绘画五年了,恨透了画画。她对父母时常提醒自己“别忘了练习绘画”之类的话尤其反感,甚至听到他们提醒“快起床”“早些休息”“快画画”的话都心生厌倦,更不用提父母过问她的学习成绩了,有时她从心里讨厌她的父母。总之,小丽反感父母说的每一句话。

(1)你认为小丽的表现属于什么心理现象?

(2)请你告诉小丽,如果不设法调整将给她带来哪些危害?(3)你认为小丽应该如何与父母沟通?

(4)与父母交往要讲艺术,你知道与父母交往有哪些窍门吗?

2.在我县某中学,九

(二)班的48位同学和部分学生家长代表围坐在一起,气氛异常轻松和谐,正进行着一堂名为《学会感恩》的特色课。课堂内容是同学们围绕“感恩”创作的诗歌、舞蹈、小品和歌曲表演――《感恩的心》。最后48位同学进行了孝敬父母的宣誓。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

(1)我们为什么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2)你打算怎样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四、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

1.2009年5月31日,以“健康文明亲子互动”为主要行动之一的“全国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期间,中学生马芳给某杂志社写信,诉说了她的烦恼:她学习努力,但成绩却不断下滑。父母误以为她早恋,对她提出了一些她感到苛刻的要求。马芳对父母的严 格要求无法理解,因此对父母不理不睬。

(1)你认为马芳对待父母的态度是否合适?为什么?(2)请你帮助马芳,为她能早日消除与父母的隔阂写出一个具体、可行的办法。(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谈谈你今后在孝敬父母方面的打算。2.作为个体的公民都生活在各自的家庭中,“家”——甜蜜而温馨,而父母是“家”的支柱,犹如晶莹的雨露滋润着我们,又如和煦的阳光温暖着我们,让我们在“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中茁壮成长„„为了进一步增强同学们对“家”的认识,某校九年级(1)班,准备举行一次以“让爱驻我家”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本次班会,请你结合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和自身实际,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为本次班会设计一个题目。(2)请你写出组织本次班会活动的目的。

(3)请你设计一个完整的、操作性强的班会活动程序。

(4)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你将怎样报答父母对你的哺育? 【课后作业】

《掌控》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要求学生学会辨析题的基本解法:“逐句分析找观点,句意逻辑定方向,围绕中心组答案,慎审辨析防合并”。

2.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 篇二

【课

题】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教学目标】

1.自立的含义、意义 2.依赖的危害

3.自强的含义、意义 4.自古少年当自强 5.训练解题技能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时政链接]

刘伟是在10岁的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凭着超凡的毅力每天坚持7个小时的练习,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刘伟还在2006年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艺术团,并开始自己编曲填词。

当袖管两空的刘伟走上舞台时,所有人都知道他要表演什么,但没人能想象他究竟要怎样用双脚弹奏钢琴。而当他坐到特制的琴凳上之后,优美的旋律从他脚下流出,十个脚趾在琴键上灵活地跳跃着,全场陷入了一片安静。在刘伟表演结束之后,所有观众和三位评委都起身鼓掌。他说:“我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养活自己,虽然我体会不到拥抱别人的幸福感,但我能够在琴声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知识回顾]

第三课 走向自立 自己的事自己干

1.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2. 自立在生活中的表现(举例)

3. 人生需要自立:走进社会,经历风雨、见世面;法律要求我们自立。

4. 走向自立我们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如展示:⑴推销自己的能力,⑵与人沟通、善解人意的能力,⑶远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等等。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1. 依赖思想的危害: 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

2. 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3. 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 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

5. 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即自立的意识后,又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最基本的就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正如“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在水中反复练习。”(请你列举你生活学习中需要自己做的小事或遇到的问题)

6. 请你谈:你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⑴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⑵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人生自强少年始

1. 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2. 自强精神表现在困难面前:⑴不低头,不丧气;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3. 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4. 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5. 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6. 自弃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少年能自强

1. 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2. 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自强的捷径:扬长避短。3. 人最大的敌人:自己。

4. 少年怎样才能自强? ⑴树立正确的理想;⑵战胜自身的弱点;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略,详见课件)

二、材料分析题

1.据《海南日报》报道,28岁的海南省大学毕业生洪志功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身体残疾,生活很不方便。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独立生活,通过开办2元理发店、出租图书等自食其力,并写出10多万字自传体小说《痛苦中的微笑》。

(1)本材料哪些地方表现了洪志功的自强精神?(2)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自强精神?(3)青少年怎样才能走向自强?

2.湖北省沙洋县实验中学的刘浴霜同学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曾获得荆门市初中生英语口语竞赛一等奖、全国初中生生物学素质和试验能力竞赛二等奖、全国“希望杯”作文竞赛中学组优秀奖。殊不知,在这些优异成绩的背后,她背负着父亲病逝、家境贫寒的沉重经济和心理负担,俨然一株傲立秋霜的山菊,用自强不息谱就了自己五彩缤纷的豆蔻年华。在2008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举办的“在关爱中成长──全国十佳自强女孩评选”活动中,她荣获“全国十佳自强不息女孩”提名奖。

(1)你如何认识刘浴霜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至少答3点)3.目前,部分中学生中存在学习不爱思考,做作业马马虎虎,怕吃苦,懒惰,缺乏耐心,没有理想、目标。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闪光点,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因为“天生我才必有用”。

阅读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在黑暗中远征”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自强固然要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但最关键的是什么?为什么?(3)培养自强品质的捷径是什么?为什么?

4.情景一:某大学新生寝室,小张坐在椅子上喝可乐,边喝边喊:“热死了,空调都没有,怎么过啊!”一旁,爸爸在帮他挂蚊帐,妈妈蹲在地上一边收拾衣服一边嘱咐:“什么时候该穿哪件衣服都记住了吗?别忘了多久换一次衣服,衣服脏了要记得送到洗衣店。”

情景二:2008“全国十佳春蕾女童”娜米拉今年14岁,她出生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他拉苏木宝木图嘎查,14年前母亲因病双目失明,4年前父亲又不幸离开人世,年仅9岁的娜米拉从此上学、家务两不误,一副嫩肩重担挑。多年来,立志要为妈妈当“眼睛”的小米拉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很多磨难,顽强地支撑着这个祸不单行的家,坚持上学读书,且学习成绩多年来一直是班里前三名,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

(1)两组镜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在处理自立问题上有什么不同?这对他们的成长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2)生活中的你和小青一样吗?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培养自立的能力? 【课后作业】

《掌控》 【课后反思】

3.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 篇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根深蒂.( dì )固 汲.( . jí )取 孜孜. ( zī )不倦 压榨.( . zhà ) 锲.(. qiè)而不舍

2.解释下列词语。

(1) (3)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5) (6)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3.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推敲 (3)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 (2) (4)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2.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 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 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

四、重点阅读

阅读语段“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__________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完成下面的问题。

1.第一段中的“此类工作”指的是创造性工作。

2.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光辉灿烂的明星是因为( D )

A.他们能轻而易举获得非凡的灵感。 B.他们是具有创造力的人。 C.他们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 D.他们关注、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且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3.在下列词语中选出恰当的一个,填在最后一段空白处( B ) A.所以 B.如果 C.否则 D.但是 4.要成为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①保持好奇心 不断积累知识。

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4.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 篇四

(人教版)

八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单元教学设想】

宏观世界,气象万千;微观世界,奥妙无穷。本单元,编者用通俗而科学的文字,揭示了在自然语言的独特、克隆技术的神奇、恐龙灭绝的奥秘、生物入侵的危害、声音世界的微妙,既增长见识,又启迪智慧。学习本单元,要求:1.知识和能力维度——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阅读科学小品,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语言风格,提高速读、筛选信息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维度——着重掌握几种独特的阅读方法,如“提纲挈领式”“专题研讨式”“比较异同式”“探究式”等,能自主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并能对疑难问题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提纲挈领式阅读——抓中心句,培养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从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中撷取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观,制作成多媒体。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四季景观随课文内容依次出现。读前提问: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2.学生浏览课文,依次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无中心句的段落,再细读课文,自己概括。

3.综合各段意思,看全篇课文说明了什么。

4.小组交流,各自陈述自己的阅读成果,并推举代表发言。

5.全班交流,评说。

6.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种阅读方式的实用价值。

7.局部赏析本课语言特色,找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方案二

教学角度:中间突破式阅读——抓住全篇的核心问题,从中间突破,再两边展开。(这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阅读方式,意在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主要教学步骤: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提挈全篇的一个核心问题(即第6自然段“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2.再读课文,看这个问题统领了哪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回答了一个什么因素。(即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3.合作探究:这几个因素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排列,有什么科学根据?

4.自主探究:单刀直入地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岂不更好,为什么还要写前面的那些内容?

5.全班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种读书方法的实用价值(能从多个语段中快速拎出的主线)。

6.结尾主要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7.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奇妙的克隆》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辩论式阅读——将班上同学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以促使学生深入阅读的一种方式。(克隆技术是把双刃剑,它既可造福人类,同时又对现存的伦理道德观产生了强烈冲击,十分适合辩论。)

主要教学步骤: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商量辩题,如正方辩题为: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反方辩题为:克隆技术危害人类。

2.辩论双方推举选手,并查找资料做好论辩准备。

3.教师提供电视辩论赛的实况供学生观看,并对主持人和辩手进行有关培训,了解辩论的基本知识。

4.按照辩论的形式调整座位,开展辩论。

5.学生评委或教师评委点评(除按辩论的要求进行评价外,主要对学生读懂文本的程度和语言表达进行评价)。

6.投票选举最佳辩手并发奖。

方案二

教学角度:探究式阅读——深入探究以发现独特写法的一种阅读方式。

主要教学步骤:

.细读课文,发现本文与其他课文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区别。(可能的发现是:①本课用了4个小标题,有什么好处?②第2小节写了多个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③为什么专题介绍“多利羊”的诞生,这有什么特别的意义?④第4节提到了克隆技术“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这些问题具体是怎样的?……)

2.围绕发现的问题,分小组展开深入的探究。

3.小组交流、碰撞,能够统一的可以统一,有争议的可在课外继续探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专题研讨式阅读——不求面面俱到而围绕某个专题深入研讨的一种阅读方式。(本课主要研讨具有独特风格的“阿氏语言”。)

主要教学步骤:

.撷取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片段和“世界地图”分别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研讨兴趣。

2.速读课文,整体把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强而著称,试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仔细揣摩,并在小组内展开深入研讨。以举例说明的方式归纳阿氏的语言特色(亦可重点研讨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4.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一起归纳“阿氏语言”的特征(简练、缜密、生动……)。

5.学习这种语言特色,试为本地出土的某种文物(教师可将文物用多媒体展示)写一段推测性的文字。

方案二

教学角度:比较异同式阅读——以比较两篇在内容和形式的异同点从而把握的不同风格的一种阅读方式。

主要教学步骤: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采用列表的方式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等方面比较异同。

3.每组挑选一名同学将所列表格写在黑板上(最好多媒体设备快速映出)。

4.师生共同评价,只要言之有据即可。对特别出色的发现教师应充分肯定。

5.根据以上活动试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侧重从某一方面比较两文的异同。

《生物入侵者》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撰写调查报告——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的写法。在本地区范围内选择一则生物入侵的例子进行调查,写出报告,呈送地方政府,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2.了解本课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3.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实地调查本地区生物入侵的例子(课外进行。如城区学生可实地调查水葫芦遮蔽周边河水导致水污染的事例;乡镇学生可实地调查“水豌豆”侵占耕地的事例……)。

4.教师介绍或学生自主查询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可借鉴课文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撰写调查报告。

5.班上交流后,选择优秀之作呈送地方政府,以期引起当局的注意和重视。

6.教师及时通报反馈意思。

方案二

教学角度:尝试网络写作——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习课文按照逻辑顺序安排层次的写法。到网上查询生物入侵的事例并编撰成文,从而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朗读课文,重点把握本课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安排段落层次的写法。

2.组织学生到本校电子阅览室(或到有正规营业资格的网吧)上网查询生物入侵的事例,运用“剪切、粘贴、复制”等手段编撰成文(一定要注明出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3.在班上进行交流,选择优秀之作,办一期板报或制作成网页。

4.将板报在城市、乡镇等地展出,或将网页交教育网站登录,向人们警示生物入侵的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5.收集反馈信息。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积累、仿写——细品课文的情味,体会语言的美感,并从课文中提炼典型句式,练习仿写。

主要教学步骤:

.教师配乐(选用合适的轻音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读,然后回答: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男女生轮流朗读课文,边朗读,边品味。

3.再读课文,找出运用最多的典型句式加以积累(主要有排比句:如“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扑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教师引导学生略作分析:该句显示风越来越狂——微风→清风→狂风→台风,越过的物体越来越巨——树梢→明月→巨浪→山岭,与之相应的动作也越来越猛——吹→拂→扑→横越;有偶句,如“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等,形成了一种对比之美。注意:不宜过早提出“骈句”的概念。)

4.练习仿写。(要求注意层次,并将自己的感情融进去。)

5.班上交流,教师将仿写得好的句子板书在黑板上。

方案二

教学角度:游戏,再现——先做声音游戏,再将游戏内容用文字再现出来,以提高学生用语言表达声音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挑选一句音色好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3.默读课文,体会的语言特色。

4.选择课文结尾处提供的几种声音游戏(亦可是其他声音游戏),让一名同学台前表演,其他同学倾听,并用准确的语言将声音记载下来。

5.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参与。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系统复习题下一篇:神秘巨星电影观后感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