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共11篇)
1.关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篇一
关注关爱留守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柴湖镇大同小学位于柴湖镇西五公里处,美丽的汉江之滨。近年来,大同小学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及推行代理家长制工作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留守学生、特别是特困学生和孤儿在这里享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这些工作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更离不开学校校长王德育同志对教育事业的痴情和热爱、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厚爱。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前提
“ 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村劳务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和谐幸福,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做好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护工作,为农民外出打工解除后顾之忧不仅是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更是我们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学校关注留守儿童动员大会上王校长的一段发言,正是因为站在了这样的高度,大同小学成立了校长任组长和学校分管人员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关注的工作格局。
(二)、摸清情况探索途径是做好关爱工作的基础
由王校长牵头,开始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底、调查,该校共有216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0.8%,其中父母双方外出或父母离异无人监管的儿童共81名,占学生总数的15.3%,这些留守儿童按监护类别可分为四种类型:父母单方监护型,祖辈隔代监护型,委托亲戚代管型,兄弟姐妹互助型;按照留守类别可分为:父母单方外出务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父母离异(单亲)、无人(孤儿)监管型。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存在心理障碍问题,在生活中表现出自卑、孤僻、逆反等不良心理。他们为留守儿童建立起了包括他们的户籍情况、父母务工情况、现有监护人基本情况在内的详细个人信息档案,这为实施关爱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初步找出了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严重的亲情关爱缺失、无人辅导作业;二是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脱节;三是生活条件差,课余活动内容贫乏。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经过领导小组分析研究后,决定从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开始,探索为这些儿童寻找一名代理家长,推行“代理家长制”,积极开展关爱行动。
三、推行代理家长制,开展关爱行动
为了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困难有帮、安全有保、心灵有润”的工作目标,学校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代理家长选任标准、代理与被代理方的责任和义务,代理关系的解除等工作细则,制定了“八个一”的代理家长职责。为了使代理家长制工作顺利推进,王校长带头担任了三年级黄静同学的代理家长,在广泛宣传动员、坚持自愿原则,首批共挑选了78名干部、教师担任代理家长。目前,代理家长队伍已增至94人,大部分留守儿童在代理家长的关爱下重新找回了自信,在他们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他们与同龄人的交流多了,逃学、拖欠作业的现象少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王校长代理的留守儿童三年级学生徐士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父母外出务工多年未归,与六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心灵上的孤单寂寞,经济上的穷困无助,使他形成了自卑、封闭、寡言的性格,卫生习惯差,学习兴趣低落,学习成绩不好。自从王校长担当他的代理家长后,带他一块儿生活,教他学会了洗头、洗澡、待人接物等生活习惯,经常与他促膝谈心,给他辅导作业,给他改善生活补充营
养„„。现在,徐士才渐渐地变得讲卫生了,话也多了,性格开朗了,学习兴趣变浓厚了,期末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象这样“留守不孤单,爱心促成长”的事例在校不胜枚举。
春节前,王校长还亲自给代理家长发了倡议书,建议各位代理家长将关爱工作当做自己的社会责任,当做爱心和慈善事业常抓不懈,共同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为了规范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符合留守儿童成长特点的行为准则,建立起了《留守儿童安全纪律制度》、《留守儿童一日常规》、《留守儿童行为要求》,对于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此外还制定完善了《留守儿童辅导员职责》、《留守儿童辅导教师职责》等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建设,真正起到了指导约束管理人员履行好职责的作用,保证了留守儿童生活上有人关心,学习上有人辅导,身心能够健康快乐。
学校在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推行代理家长制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要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管护工作水平还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面对新学期开学在即,王校长又有了新的思路:
1、进一步健全完善留守学生档案,做好基础工作。在学期初,学校分班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花名册,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心理状况、兴趣爱好等,实行动态管理,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相关信息。
2、建设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心,并早日投入使用,改善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同时、学校将成立专职的留守儿童管扶办公室,抽调素质过硬、关心热爱孩子的教师2—3名,兼职教师数名实行24小时照管,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
3、动员多方力量、积极争取民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各种救助项目,给特困留守儿童的衣、食、学习提供保彰。
4、完善代理家长制度。
5、发挥好家长学校作用。学校每学期举办不少于2次的代理家长、监护人培训班,并及时反馈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6、进一步发挥“亲情热线电话”作用,架起留守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学校公开每位教师的手机号码,便于让留守学生家长、代理家长与孩
子联系沟通,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就在身边,快乐有人分享,困难有人分担。
7、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互助活动。以班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让那些条件好表现好的学生结对帮助一名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同学的友情、集体的温暖。
8、健全完善留守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排除不良心理情绪,弥补情感缺失,培养文明健康的心态。
9、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重点是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自控能力,抵制违法行为。
10、实行节假日托管。为解决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留守学生双休日,甚至寒、暑假期间无处去、无人管、无人辅导学习、无亲情关爱的困难,“健康成长中心”将实行双休日、节假日管理教师轮流值班,并制定作息时间表,保证孩子按时休息,统一时间吃饭,统一参加活动。
11、学校协助相关部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如网吧、游戏厅、赌博),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2、高度重视培养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独立生活,勤奋学习的良好品格,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和无奈,从小培养勤奋学习,自立自强,坚忍不拔的品质。开展留守儿童“我的留守故事”,“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
我们的最终工作目标是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困难有帮、安全有保、心灵有润”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为外出务工家长解除后顾之忧,为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他应有的贡献!
2.关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篇二
一、创设和谐环境,构建良好关系,奠定互动基础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认为,行为产生于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表述为“行为=f( 人 * 环境) ”,意思是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课堂环境影响着课堂师生互动的效果。
一堂课里,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教师得动起来;要让学生动得有针对性,参与得有时效性,教师就应该提前做好既充分又扎实的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挖掘教学内涵,努力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想方设法创设既引人入胜又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加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因为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只要抓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就等于为师生的有效互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预设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维互动
美国教育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观察达到预期目标的控制手段。可以说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基础。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往往围绕着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目的进行。因此,要提高师生交往互动的质量,教师就必须进行预设问题。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把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作为教学重难点加以引导,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提升学习品质。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解决中,教师给出下面的题目:老师搬新家,东西要通过家里一个门口,门高是2米。现在要搬一面平行四边形的镜子,它的面积是4.7平方米,底是2.5米,这块镜子能直接搬进屋里吗? 老师首先提问:镜子的哪个条件决定镜子能否直接搬进屋里。学生答是镜子的高,这时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要解决镜子能否直接搬进屋的问题就是求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得出是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样,一道生活题根据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教师再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鼓励他们要善于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做一个学以致用的新时代儿童。
三、重视亲历体验,扮演不同角色,加深情感互动
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对话和参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体现了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只有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那么,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等等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精确把握,对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所感悟。这样的师生交往互动,才有学生自己独特的收获与表达。
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一味地给学生讲元、角、分的换算方法,学生难以接受。如果换一种方法,在学生已经对人民币有所认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超市购物,建立购物的直接经验,初步对人民币进行感知。课堂上组织学生设计模拟超市,教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等各种角色,然后角色互换。学生仿佛又回到了真实的生活中,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学生凭借自身经验,信心十足地与同伴交流,与“售货员”交流,与“顾客”交流,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真正体现了“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基本理念,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互动交往的必要条件。
四、关注个体差异,树立学生自信,促成同伴互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指出的:“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也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允许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尊重他们,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自信,主动与教师交流,与同伴合作,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分享经验思考,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如在学习“29+4”时,各小组讨论得出如下方法:方法一:用凑十法, 先把4分解成1和3,29加1得30,30加3得33;方法二 : 用分解凑十法 , 先把29分成20和9,9加4得13,20加13得33;方法三 :用数数法 ,即在29的基础上再数4,得33;方法四:用摆小棒点数的方法,得出33。
老师提问:谁还有什么发现? 某生说:上面的方法都是先把9和4相加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我总结,得出先从个位加起的规律,比老师的方法要好得多。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一种数学模型的建构。这是一个合作学习的典型;从研究任意方法到发现从个位加起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就是一个探究合作的过程。
3.关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篇三
一、创设和谐环境,构建良好关系,奠定互动基础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认为,行为产生于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表述为“行为=f(人*环境)”,意思是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课堂环境影响着课堂师生互动的效果。
一堂课里,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教师得动起来;要让学生动得有针对性,参与得有时效性,教师就应该提前做好既充分又扎实的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挖掘教学内涵,努力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想方设法创设既引人入胜又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加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因为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只要抓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就等于为师生的有效互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预设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维互动
美国教育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观察达到预期目标的控制手段。可以说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基础。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往往围绕着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目的进行。因此,要提高师生交往互动的质量,教师就必须进行预设问题。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把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作为教学重难点加以引导,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提升学习品质。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解决中,教师给出下面的题目:老师搬新家,东西要通过家里一个门口,门高是2米。现在要搬一面平行四边形的镜子,它的面积是4.7平方米,底是2.5米,这块镜子能直接搬进屋里吗?老师首先提问:镜子的哪个条件决定镜子能否直接搬进屋里。学生答是镜子的高,这时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要解决镜子能否直接搬进屋的问题就是求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得出是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样,一道生活题根据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教师再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鼓励他们要善于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做一个学以致用的新时代儿童。
三、重视亲历体验,扮演不同角色,加深情感互动
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对话和参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体现了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只有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那么,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等等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精确把握,对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所感悟。这样的师生交往互动,才有学生自己独特的收获与表达。
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一味地给学生讲元、角、分的换算方法,学生难以接受。如果换一种方法,在学生已经对人民币有所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超市购物,建立购物的直接经验,初步对人民币进行感知。课堂上组织学生设计模拟超市,教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等各种角色,然后角色互换。学生仿佛又回到了真实的生活中,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学生凭借自身经验,信心十足地与同伴交流,与“售货员”交流,与“顾客”交流,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真正体现了“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基本理念,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互动交往的必要条件。
四、关注个体差异,树立学生自信,促成同伴互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指出的:“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也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允许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尊重他们,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自信,主动与教师交流,与同伴合作,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分享经验思考,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如在学习“29+4”时,各小组讨论得出如下方法:方法一:用凑十法,先把4分解成1和3,29加1得30,30加3得33;方法二:用分解凑十法,先把29分成20和9,9加4得13,20加13得33;方法三:用数数法,即在29的基础上再数4,得33;方法四:用摆小棒点数的方法,得出33。
老师提问:谁还有什么发现?某生说:上面的方法都是先把9和4相加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我总结,得出先从个位加起的规律,比老师的方法要好得多。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一种数学模型的建构。这是一个合作学习的典型;从研究任意方法到发现从个位加起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就是一个探究合作的过程。
总而言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以学生为主体”,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在这个有效互动的过程中,行为、情感、认知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互动和高层次的认知互动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我们经常讲的教学强调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使师生互动有效。
4.关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篇四
陈娴娴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莆田分校,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随着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深入研究,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运用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分析情感因素对开放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借助积极情感因素促进英语课堂师生良好互动的策略。
关键词:情感因素;借助;师生互动
作者简介:陈娴娴(1982-),女,本科,福建莆田人,福建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莆田分校英语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心理语言学家在关注语言社会交际能力的同时,侧重人类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际著名应用语言学家Peter Skehan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在有意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完成的,而交际涉及的事件或内容都伴随着某种情感的因素,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和情感型的师生互动。可见,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很大。下面,本人结合开放英语教学实践,浅析情感因素对开放英语教学的消极影响,提出促进英语课堂师生间良好互动的策略。
一、影响开放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消极情感因素当前,影响开放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信心不足。从心理语言学角度上看,焦虑、害怕、紧张、沮丧、厌恶等消极情感都会影响学习潜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因素至关重要。作为开放英语教师,所面对的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他们对自己所表现的能力和影响力有自我的判断体系。倘若教师在课堂上不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教学方式单一,方法枯燥无味。毫无疑问,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价值的判断也会越来越消极,自信的极度缺乏必然影响学习态度,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学习动力不强。外语学习动机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开放教育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大致可分为综合型(为了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个人前途型(为了今后更好地找到工作)、履行义务型(拿到毕业证书,对得起所交学费,或为了报答亲友)和模糊不清型(没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的)等四大类。由于学习动机呈多样化,其学习压力和动力也不同,不少学生抱着“混”或“熬”的心态,在英语课上表现出抑制、害怕、厌恶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排斥英语课。倘若教师熟视无睹,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达不到教学的要求。
3.学习策略不佳。英国语言学家Rod Ellis(1994)指出,学习策略是由与整个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过程中某个具体阶段相关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组成的,既包括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所采用的整体性的学习策略,也包括针对具体任务的方法、技巧和手段。然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已把学生引入学习的误区和盲区,不少开放教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传授,被动地应付多种考试,加上“急功近利”和“混文凭”等心态,导致主动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者不多。为此,尽快培养学生运用可行的学习策略,建立自信和努力学习的积极信念是开放英语教师工作的重要一环。
二、挖掘积极的情感桥梁,促进英语课堂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一)提高教学技巧
教学实践证明:掌握了教学技巧,就等于取得了课堂互动的钥匙。为此,教师要不断探究互动方式的创新,努力实现教学技巧与学生学习策略的完美结合。
一是要化“死”为“活”。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提出:“外语学习成功的标准不应是学生能背多少教过的句子、词组和生词,或知道多少语法规则,而是他们能用所学到的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多少。”这一番话精辟地道出外语教学的目标。认知论教学法主张:要帮助学习者把新语言材料和他们本人的生活与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合适的真实的情景进行教学,反对那种只要机械的反应的情景。开放英语教材内容实用,趣味性强,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交际活动中,摆脱机械性重复训练,以课外生活为引例,帮助学生消化课内知识,掌握规律,迁移能力,达到英语学习“生活化”。
二是要化“难”为“易”。在开放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应局限于提供任务和促进学生之间的言语互动,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发展更恰当的学习策略,使英语学习化“难”为“易”。为此,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引导学生从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做起;要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扫清“拦路虎”。尤其是面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要多用启发式,多给些问题,一步一步帮助学生走向成功。同时,要允许学生犯语言错误,让学生把话说完,然后给予更正,以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使其丧失学习信心。
三要化“苦”为“乐”。心理学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尤为密切:根据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规律,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乐学”的目的;根据情感、意志过程的规律,教师应有意识地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推动学生进入“乐学”的境界。为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乐趣的引诱,在教法的多样、知识的实用、内容的趣味、氛围的热烈上多下功夫。如结合教材《开放英语2》,设计“周末健身”、“筹划出差”、“餐馆开业”等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演示课文情境,或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际训练。这样,学生乐于参与,互动效果好,不仅学得活,也记得牢。
(二)激发学习动机
课堂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统一体,只有教师的组织意识,而没有学生的学习动机,无论如何是互动不起来的。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
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熟练掌握和应用英语已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必备,也是当代青年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谋求更大发展的前提之一。其次要因材施教。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英语基础等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相应的教法。如对学习好的学生应鼓励主动探究,不断进取;对学习中等的学生应该鼓励和敦促兼而有之;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在课堂上创设机会让他们回答不太难问题,帮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第三要活跃互动氛围。在语言方面,用“Yes”、“I see”、“Good”、“You did a good job”等词语向学生表示积极倾听和接纳的态度;用“Go on,please”、“Your meaningis…”、“Don´t be nervous”等片语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在非语言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形体语言,通过和蔼鼓励的眼神、微笑点头的表情等,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强烈愿望。
(三)培养学习策略
就语言学习而言,“教”与“学”实际上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教”的结果最终得由“学”来体现,抓住了“学”,就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了“学”,就是明确了英语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策略的引入及整合。
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掌握英语学习策略的前提条件,如:(1)制订计划。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的长远目标,并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使之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2)课前自学。培养学生课前查词典、记例句、找漂亮的句型、对句子进行诠解、找出课文中的难点等,以减少听课的盲目性。(3)专心上课。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当堂消化,掌握重要内容,逐步降低学习焦虑感。(4)勤记笔记。引导学生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重点、难点、疑点和新观点。(5)反复练习。要求学生主动争取训练机会反复练习,达到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的目的。
二要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语言只有在交际中、在使用中才有活力,才有生命。要提高开放英语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务必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要摆正“精讲”与“多练”的关系。要在老师的精讲基础下通过学练结合、考练结合、练用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二要处理好“用法”与“运用”的关系。“用法”只是“运用”的必要组成部分,而“运用”才能促使“用法”的掌握。要通过师生互动方式的创新,提高学生语言应用的技巧。三要领会“知”和“行”的关系。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知道并不意味着会用。只有通过以语言知识的训练为手段,不断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害怕、紧张、沮丧心理,才能实现从“学”到“用”的转变。
三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Bruner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给予了重新定位: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因此,我们应该把学生当成即将被点燃的蜡烛而不是有待填充的空瓶子。在日常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设计教学活动,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英语对话、单词听写、分组讨论、互相评价学习结果等,也可通过课外小组合作学习、网上BBS讨论等,努力改变学生为保护自尊而过分抑制自我的消极应对情绪,减少焦虑和不安全感,增强自信心,增进课堂师生良好互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消极接收转为积极参与。
总之,语言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务必要通过情感交流,给学生提供信息输入量(Input)和练习机会(Practice opportunities),同时也在学生心中创造一种积极开放、乐于接受所授语言及文化的心态(Receptivity)。增强师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良好互动,我们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小敏。浅谈英语教学的情感原则[J].新课程学习(上),.
5.关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篇五
摘要:构建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平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阐述了师生互动合作交流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构建有效师生互动的策略,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
关键词:师生互动;策略;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教学过程,它不是“学”围绕“教”或“教”围绕“学”的天体运行关系,它是在教学中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是教学过程中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有效的是师生互动必须是多元、多向的互动,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思维激发与信息交流等。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
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皆将成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只有师生密切配合,学生才会有平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需要“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即需要教师从原来的按照教案控制课堂和学生的角色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共同创造课堂的合作伙伴角色
2培养良好的互动意识
孔圣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使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探索和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
生发现问题,在变中求活,在变中找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合理分析与评价,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质疑水平的目的,逐渐形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互动意识。
3生生交流促进师生交流
加强对课本例习题反思,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和归纳,引发他们的猜想,发展他们发现、探索的解题能力,培养反思习惯。数学课堂是一个小型的数学共同体,它应当成为师生交流数学思想的场所。通过数学交流,启发了学生思维和反思,促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变换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将学生按男、女生比例、数学基础、认知水平、学习态度、个性心理及学习成绩,分成十个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按要求程序去操作,布置课前预习,提出要求,看书回答问题,组内循环检查与议论,并确定中心发言人,向全班交流学习结果。在数学交流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因果设问与反思、比较设问与反思、变化设问与反思、正误设问与反思、转化设问与反思”等方法,营造探求、反思的数学交流氛围。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反思与推理,以使达到理性交流层次。创设数学情境促进互动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加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学扇形的面积,课题引入首先来一段《亮剑》机枪扫射的战争场面,把同学的情绪激发出来,然后,话题一转:“同学们,假设敌人碉堡的机枪射程是120米,机枪转动的角度是120度,那么敌人机枪的控制区域是多大?”自然的引入了扇形的面积问题,必要时让学生模拟机枪扫射的动作,并画出模拟图。又如:在教学《解斜三角形的应用》这一课时,可以把学生带上测量工具,让他们测量不能到达小河塘对岸的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测量远处电信局发射台的高度,并写出实习报告。像这些鲜活的教学素材一方面缩短了知识和生活的距离,打通了生活和数学的屏障,同时也能让不同程度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相应的发展,树立“人人掌握必要的数学”的观念,逐步养成用数学思想解决和看待实际生活问题的5联想激发互动
在数学中,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让学生较多的接触,适当的总结,有利于提高。匈牙利数学家、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这两道题目的考察角度不同,但方法完全一样,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学习几何问题是很好的。利用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要找出问题相似的地方,或“形似”(条件或结论一样),或“神似”(方法或解题的思路一样)。“形似”我们称之为一题多变、而“神似”我们称之多题一解。教师合理诱导,学生踊跃展现,形成知识脉络。
6实验增强互动
利用数学实验的方法来创设问题的情境在低年级的实验几何阶段是很平常的事情,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然后总结得到数学结论,如讲授椭圆的概念时,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画出了一个椭圆。然后提出问题思考讨论:(1)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2)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3)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4)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最后教师再揭示本质,给出定义。这样,学生经过了感性认识——分析思考后,对椭圆定义的实质就会掌握得很好,不会出现忽略椭圆定义中的定长应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错误。在初中的高年级,数学实验几乎为零,但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软件来模拟实验的过程,例如讲解勾股定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平方的关系来得到勾股定理。
7评价促进互动
对于书本上的练习题和教学辅导材料上的同步训练题,可根据课程标准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a、b、c三类分层练习题,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成绩无论是优等还是稍差,都应给予鼓励,不可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挫伤学生的创造欲望,这也是“赏识教育”的精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给予学生评价的机会,充分利用评价结果调控改善教学过程,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信息,使学生只要跳一跳就够得着,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师生间的互动热情。
参 考 文 献
[1]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2]常汝吉.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顾泠元、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研
究[J],上、下.课程、教材、教法[J].2003.1.2期.
[4] 郭根富.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J]、人民教育[J]2003年3、4期.
[5]彭贤智主编.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6.搭建平台,促进师生发展 篇六
——南安市数学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我会在南安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在泉州市数学学会、泉州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的精心指导下,在理事会的组织带领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6月,我会被南安市科学技术协会评选为2002—2007南安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陈进宝理事长当选为南安市第六届科协委员;潘振南秘书长被评为2002—2007年南安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并作为南安市34名代表之一参加了2008 年6月27—28日召开的泉州市科协技术协会第五次全市代表大会。
一、做好学会常规工作,依法办理证件手续。
一年来,我会按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各种学会常规工作,依法办理《社会团体检查报告书》、《组织机构代码证》、《银行开户许可证》的2008年年检与验证手续,为学会合法开展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并编发《理事会成员通讯录》人手一册,以便于工作联系。
二、配合市中学教研室,开展数学研修活动。
一年来,我会配合市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聚焦数学课堂,关注常态教学,探索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一是协助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研修活动。3月下旬,在龙泉中
学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研修活动,40多所中学的初三数学备课组长、我会会员参加了研讨。市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梁赐生副局长亲临指导,并作重要讲话。与会教师们在研讨中积极参与、善于反思、中肯评价,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大力推进我市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二是协助开展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为加强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进一步促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推进我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5月中下旬,我市在国光中学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学科教研员、高中数学 “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29所完中(高中)校数学备课组长、我会会员,参加了研讨活动。此次研讨活动,以“关注常态,提高实效”为主题,集上课、听课、说课、议课为一体,有效帮助了教师加深对高中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促进了日常课堂教学不断增效,受到参加活动者的一致好评。三是协助举办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论坛活动。为加强高中新课程学科课标、教材研读,充分发挥我市中学优秀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10月28日,我市在南安一中举办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论坛活动,全市高二年数学备课组长及高中数学学科“名师工作室”成员30多人参加了活动,此次活动主要以研读课标为重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融听课、评课、专题讲座
为一体,泉州市教坛新秀、南安一
中洪丽敏老师开设主题观摩课《对一道双曲线探究题的变式探究》,林少安老师就“读懂课标、读透教材”作专题讲座,与会者结合各自对课标的研读与教材使用的体会作了详尽的交流。四是协助举办初中数学教研组长研修班。为落实我市2008—2009学学校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意见》(南教综„2008‟91号),努力提升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10月17日—11月8日,举办了初中数学教研组长研修班, 全市72名初中数学教研组长、我会会员参加研修活动。本次研修以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加强数学教研组建设、如何开展数学课题研究、如何优化数学教学设计、如何撰写数学教学论文(案例)、如何设计数学教研活动为研修内容,研修期间,组织会员到华侨中学观摩课堂教学,交流教研组工作经验,有效地帮助了初中数学教研组长进一步明确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长的职责和教研组建设的新任务,增强本学科教学指导和教育科研能力,更好地胜任教研组长工作。
三、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开展志愿者活动。
为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3月28日在南安二中、11月21日在诗山中学分别举行南安市中学有效教学支持志愿者活动,我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数学学科带头人、南安市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南安一中副校长林金途老师,我会副理事长、省特级教师、南安市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南安一中教务主任林少安老师,与教研员一起深入课堂,观摩常态教学,课后,大家紧紧围绕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会教师依据新课程理念、课标要求、教材编排体系及本校学生实际交流了各自的看法,志愿者作了详细的点评,充分肯定了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加强课题研究工作,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由泉州市教育局教科所中学数学组负责主持的《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使用研究》课于2006年2月立项以来,我会配合中学教研室数学组,牵头组织了四所中学参与该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其中实验中学参与子课题“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使用校本化”研究,国光初级中学参与子课题“练习与习题的使用研究及其案例”,鹏峰中学、霞溪中学参与子课题“初中数学新教材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研究。两年多来,在泉州市教科所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各子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已基本完成课题实验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于2008年5月顺利结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的子课题《南安市初中数学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于2008年4月开题,本子课题以侨光中学、华侨中学、南安三中、鹏峰中学、龙泉中学、玲苏中学、国光初中、霞溪中学、南安四中、溪美中学等10所中学为实验基地,成立了以梁祥居副理事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开展研究工作,先后组织实验教师到惠安崇武中学、厦门第二外国语学校参加福师大课程中心举行的本课题研究活动。2008年12月17日,子课题研究小组在国光初级中学举办现场观摩研讨会,子课题研究小组成员、课题实验基地教师代表及部分中学初一数学备课组长共30多人参加,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活动,进一步推进了数学教学方式改革,促进我市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组织参加各项竞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一年来,我会为师生成长搭建平台,创设时空,认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说课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学科竞赛和数学小论文评选活动,促进师生富有个性地成长。在参加2008年中学青年数学教师说课比赛中,洪梅中学黄建华老师获省级初中组二等奖,鹏峰二中黄伟华老师、华侨中学陈倩蓉老师获泉州市级高中组三等奖。在参加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获泉州市级一等奖1名(向阳中学学生),三等奖2名(国光初中、洪濑中学各1名); 评选出该项比赛南安市级一等奖7名、二等奖17名、三等奖21名。在参加200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得福建赛区一等奖2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名(均为南安一中学生)。在我会举办的2008年南安市中学生数学小论文评选活动中,共收到小论文高中组59篇,初中组177篇,评出高中组一等奖6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18篇;初中组一等奖16篇,二等奖37篇,三等奖51篇。
总之,一年来,我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接受监督管理,积极开展中学数学教学教研活动和课题实验研究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因各方面条件有限,学会工作与主管部门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愿我会广大会员,在推进我市中学数学新课程实验的进程中,在理事会的正确带领下,精诚协作,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我会更加美好的明天!
7.关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篇七
关键词:历史教学,互动合作,师生发展
历史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去探索深邃的历史, 才能让学生“动”起来, 让历史课“活”起来。
一、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活用、巧用教学资源
教材往往存在着“难、繁、偏、旧”或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不破不立, 教师要跳出教材资源, 积极开发相关的切合学生实际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替代性资源, 不要被动依赖教材或某些规定。不同的教材观决定了教师对教材不同的使用方法, 历史教科书只是众多资料中的一种文字材料而已。 历史学科有它的独特性质, 它的资源包括文字记载、历史文物、遗址遗迹、影视资料等, 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 这对促进我们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面对教材, 教师对其进行理性评价、创造性使用进而积极开发, 从过去的盲目崇拜、照搬照用变为在课程标准指导下通过参与教材评价、开发, 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 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 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状态投入到课堂互动中去, 同时也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实现业务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如在报刊方面, 除学校订阅的专业报刊外, 老师平时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历史研究》、《文史资料》、《中国剪报》等对历史教学有帮助的资料。还有乡土资源, 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 包含学生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 学生会倍感熟悉与亲切,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的“动”, 促进课堂的“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如“解放战争”的教学, 我组织学生参观“白沙起义” 纪念馆, 并请讲解员讲述, 学生对国民党军队的反动本质的认识非常深刻, 教学效果特别好。网络资源是丰富而又便捷的教学资源, 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档案馆网站等, 可供师生急用之所需, 能够极大地丰富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和授课方式, 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拓展, 更好地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网络搜集的素材能够拓宽师生的知识面, 促使课堂“演活”历史, 帮助教师“讲活”历史, 并进行各学科的渗透学习。教材的开发已成为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有效地再加工和再创造教材,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二、保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这里主要谈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准备。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师要掌握当前新理念指导下的一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做到心中有“法”, 如立体式教学法、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情知对称”四分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八字教学法等, 对推进教师的教学改革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应心中有数, 选择适合本人及学生的方法, 这对师生共同发展都有很大帮助。这些方法, 在一堂课中往往是综合或者交错使用的,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视班级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实际而定, 要有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我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角, 通过学生讲解发现问题之所在, 对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着重讲解, 教学效果挺好。在讲解时要详略得当, 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层层剖析, 逐步深入。 同时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根据教学内容, 可以以讲为主, 也可以以练为主。
好课要与好的教学手段相辅相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课堂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因其文、图、 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优势已经进入课堂, 用得好, 能让学生动起来、使课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在备课时, 一堂课究竟何时用, 怎样用, 用哪些, 都必须设计好所用的教学手段, 并准备到位。在多媒体教学使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依赖性比较强;抛弃传统, 简单重复;花里胡哨, 喧宾夺主, 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冲淡了教学主题;缺乏个性, 交互性差, 生搬硬套等等。要克服这些不足, 一是根据不同教学要求把计算机与传统教学方法交互使用, 如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展示台的实物静态展示功能等, 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 二是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使教学更具人性化, 多媒体的使用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中互动合作学习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是如何设计制作适合教学内容的实用课件, 原则是树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三是要明白定位“辅助教学”的意思, 这里强调的是辅助功能, 不可动摇教师处主导地位。不可滥用多媒体, 是否使用由教学需要来定。四是要体现历史教学的个性化和因材施教, 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五是越来越多的家庭配备电脑, 教师与家长不必因噎废食, 禁止孩子接触电脑。引导学生学好学科基本结构的同时, 让学生以探索的心态参加更多的学习活动, 有利于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电脑在课外收集资料, 锻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找到真相。
三、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
我认为互动探究式的学习, 能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
学习活动要以“问题”为载体, 注重调查, 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创造时空。课堂要呈开放性态势, 从问题的提出, 资料的获得, 到研究结果的得出, 让学生走出教室, 走出校门, 注重实践, 突破原来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自己选择研究内容, 自由组合小组, 能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 直至完成学习任务。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注重研究过程, 突出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自身的魅力, 运用提纲挈领的引言、直观形象的图表、富有理性的推理以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来设疑引思, 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要做到平等中的首席, 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审视、探究历史, 倡导正确的历史观和人文价值观, 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的学生, 能大胆对老师的教学提出问题, 甚至可以否定教师或教材的观点与方法。教学中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课堂上可以争论, 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查找问题的所在, 了解学生的需求, 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8.师生交往互动 促进政治教学 篇八
[关键词]政治教学;师生交往;优化措施
针对新课程“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这些鲜明特点,政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需重新确立,以使新课标下的政治课真正实现“一学做人,二学文化”的高度统一和回归生活世界的美好理想,将师生交往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可以说,没有了交往,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所谓交往,是指主体之间所进行的相互活动,它反映的不是人与自然或人与物之间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互为主体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始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体验,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
一、政治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现状
就当前政治课堂教学状况来看,师生不能以平等、自由、自主和全面发展的主体而存在,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种交往实质上是一种虚假无效的交往,它不具备真实交往的意义,因而也就无益于课堂教学。
(一)不公平交往。教师在教学中有时为了一些需要,往往只与少部分学生交往。比如在公开课上为了减少麻烦,教师只提问个别“信得过”的学生;在考试复习阶段为了节省时间,只与成绩好的学生交往;部分不熟悉学生姓名的教师只与“座位方便”的学生交往等等,使得课堂交往出现垄断性、片面性,致使许多学生成了教室中的“自由游民”。
(二)预设交往。课堂教学交往中,教师按照自己的预设一步步与学生试图进行着有目的、有计划的交往,期盼由此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达到教育人、改造人的目的。这种交往方式往往容易让学生非常被动,消极地认为“全是书本说了算,老师说了算”,无法做到心服口服,产生共鸣。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富有巨大认识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的,是具有个别差异性的生命活动体,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学生学习体验的获得既不取决于教材上写了什么,也不取决于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取决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际上做了些什么,取决于学生是如何与教材、教师、同伴及周围的环境交往互动的。
(三)形式交往,过于做作。流于形式的交往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广泛地存在,这类交往徒具交往的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其表现形式各异,如教师一呼,学生百应,或者其他并不能激发学生高层次智慧活动的问答。例如教师为讨论而安排讨论,并没有考虑到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那无论是交往内容、交往方法、交往时机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课堂教学交往出现“空壳’现象。这种交往几乎不会对学生智慧产生什么刺激与冲击,难以对学生智慧活动构成挑战。有时某些政治教师为了达成一定的课堂德育目标急于求成,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感体验,采用一些生硬做作的交往方式。如在课堂讨论中,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会让学生相互提问或小组竞赛。由于教师的设问或指导不够科学、及时,学生之间无法真正开展真实有效的交往而使交往显得非常做作。
二、政治课堂师生交往优化措施
(一)师生相互“学习”,平等对话。课堂教学中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评判、共享知识的过程,就称不上是真正的相互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很多教师习惯于对学生作出学习评价,却忽视让学生对自己的课程观点作出评价,政治教师往往认为政治课是严肃的,少让学生瞎捣乱,以至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在学生之间的交往中,也只有相互间独白式的“倾诉”而无彼此的分析、评价。在很多次听课中,我们都能听到第一句开场白都是:“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可是这种“一起学”却变成了教师的“一人灌”,即使表面上看交往频频进行,其实是“交而不往”。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正确的“评判”机制是必要的。在师生之间完全实行平等对话目前还不现实,我们必须以这种理念来改革当前的师生关系,努力化解师生间森严的壁垒,创建平等对话的氛围。一方面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即在交往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参与的机会,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教师要学会耐心“倾听”。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能厚此薄彼。假如我们不注意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那么将有可能在丢失教师形象的同时伤害了学生稚嫩的心灵。
(二)尊重学生,付出真爱。师生之间课堂教学交往应该做到相互尊重,但由于教师权威等因素的存在,教师处于优势地位,而学生则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教师应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学生,付出真爱。这种课堂交往中的“爱”体现在:一是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存在和需要,尊重学生自己的认知方式;爱护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的情感体验与情感需要;民主平等对待学生,给学生以人与人快乐相处的美好现实。二是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热爱每位学生,注意差异教学,使学生人人有提高,人人能“回归生活世界”。三是要爱护学生幼稚的想象及课堂中的即兴发言,不要简单的认为都是捣蛋,而要给以积极引导和耐心分析,不要把学生参与课堂的勇气轻易扼杀。
9.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篇九
和谐,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建设和谐天津,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强劲足音。对这项工作,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已作出全面部署。张立昌同志在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和谐天津建设。目前,全市上下正
在认真贯彻落实。
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就是群众生活幸福、心情舒畅。在这方面,天津的百姓最有发言权。回首天津十多年的发展之路,大量事实表明:天津能有今天的大好形势,经济社会发展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与始终关注和改善民生、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是密不可分的。真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干大多数群众赞成的事,办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让群众及时得到应该得到的实惠,成为天津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干部群众心齐气顺的原因所在。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关键要从实事抓起,从群众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抓起,从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突出问题抓起,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往往通过日常生活来感受社会和谐。群众生活涉及方方面面,解决民生问题也需要从多方面加以体现。因此,“坚持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始终着眼于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成为这些年来天津工作的指导原则。对这个原则,津城百姓耳熟能详且备感亲切。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们有了“三五八十”,有了世纪危改,有了稳定物价、解困和扶贫的“三件事”,有了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文化品位的“新三件事”。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不让一家一户过不去”,提出了“带着深厚的感情把群众的事情办好”,相继推出了税费减免、小额贷款、财政贴息、技能培训、政府花钱买岗位等政策,努力把下岗失业人数控制到最低。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连小小的农村户厕问题也记挂在市领导的心头,因为“厕所看来是小事,但对百姓来讲是难事、大事”。于是,本市通过对农村10万户厕的改造,使50万农民告别了旱厕,大大改善了生活环境。
关注民生,既要关注百姓的物质生活,也要关注百姓的文化生活。多年来,本市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条腿走路,把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中小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了一批先进水平的医院和区县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文化体育设施,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不欠社会进步的账,办成了许多百姓盼望已久的大事。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不只是和谐社会的要求,更是经济发展的魅力所在。
和谐并非没有矛盾,和谐是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正视差异并着力化解,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任务,建设和谐天津还要做大量工作。今年是本市加快推进“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全面完成第二步战略部署的重要一年。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天津就一定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
10.关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篇十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教师走上一条促进专业成长的道路。我校自始至终抓住教师专业成长,围绕着打造一流教师队伍这一目标,以分层切入和教师自主管理为策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瞄准教师专业成长,抓住矛盾分层切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化,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但促进教师的发展必须从不同的校情、师情出发。我校教师近半数年龄偏高,虽教学经验丰富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新课改有抵触情绪或畏难心理,而青年教师则年富力强,锐意进取,对新课改充满热情和向往。针对教师队伍中的这种现实状况和矛盾,学校研究决定:分层切入,积极引导,对四十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四十周岁以上的中年教师分别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和策略,以青年促中年,以先进带后进,鼓励和帮助教师实现自身专业的不断成长。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青年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生力军和突击队,狠抓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突破新课程改革的瓶颈,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攀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开展了以“四学、三练”为内容的教师培训工程。
“四学”包括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和研究新教材、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与管理的艺术和方法、学习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三练”指的是练习普通话、练习书写和练习微机操作三个方面的教师基本功。在实践操作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措施:
1、“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学习新课程理论,开阔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实施“洗脑”工程。一年下来,每人的理论学习笔记和体会都不下万字。
2、个人自学和集体研讨相结合,深入挖掘新教材,实施“充电富脑”工程。通过个人自学和组内研讨、集体备课,认真学习和研究新教材的内容、特色和编排体系;通过跨级部、跨学科的知识渗透,实现学科间的有效整合,极大丰富了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更加深入、系统地挖掘和把握新教材。
3、校内磨砺和校外宣传相结合,深化“名师”工程。通过定期组织学习、录制和评选优质示范课,坚持走教研一体化的路子,提高教师授课艺术,培养授课明星。每学期进行一次的“教学开放周”活动,吸引学生家长等社会因素的积极参与,使我校“名师”及其优质课走出教室,走向学校和社会,极大的锻炼了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提高了他们在校内外的声誉和工作积极性。
4、开展基本功大比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之间比学赶超。我们借鉴市局对我市教师“基础文化理论考试”逐批过关的工作经验和上级对教师普通话测试每五年一个循环的管理方式,将教师的普通话、钢笔字与粉笔字、汉字录入作为每学年的必测内容,首年评选出单项成绩优秀的前1/5的教师,予以一定奖励并聘为校内指导教师,以后4年内可以免试;其他教师每年将有1/5的人数可以过关,这样每5年一个循环,其成绩与考评挂钩。这一举措极大激发了青年教师间比学赶超的积极性,提高了我校教师整体的基本功水平。
5、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进步档案袋,记录他们学习、培训、成长的足迹,并每学年定期将成绩公示,使进步人所共知,不足自心体悟。档案袋的内容与个人的三年成长规划同步,在教师总结三年的成长心得之后,由学校统一收集存档。档案袋的内容及质量将作为教师考评及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中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年教师在我校占了近40%,是我校的教师队伍的宝贵财富,为促使其更好的融入新课改中,不断更新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学校有针对性的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他们与青年教师一起成长。
1、回忆峥嵘岁月,唤醒青春热情。要求每位中年教师对自己的从教历程、成绩荣誉、反思感悟等作一次全面回顾总结,编成一份“成长记录专辑”,择取其中闪光内容在校刊《八面来风》及学校宣传栏上宣传发表。这样,使中年教师在回顾整理自己荣誉成绩的过程中盘点生命,反思过去,激励他们不服输、不服老的热情和斗志。
2、开辟“骄阳论坛”,定期定时组织中年教师交流优秀工作经验,畅谈对新、旧课程观的不同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的心声和困惑。对有见地的言论在校刊上发表。
3、与青年骨干教师结对帮教,深化“青蓝工程”。通过与青年骨干教师结对,使中年教师在与青年教师一起备课、听评课、执讲同题课的过程中,不断借鉴和成长。
4、为其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一是实施“才艺展示”战略,由中年教师根据各自特长,选取一个方面展示自身才艺,并择优聘请他们做学校兴趣小组的顾问或辅导员。二是每月组织一次由中年教师执讲的观摩示范课,组织他们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从教学思想、课程结构、方法策略等角度进行研讨,提升认识和水平。
二、注重教师自我管理,促进教师自主成长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人性化的改革,是人文精神的回归。这不仅针对学生的教育,也适用于对教师的管理,因为没有人性化的教师就没有人性化的教育。所以,促使教师自我管理与自主成长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证。宏观上,我们进一步强化了教职工参政议政的广泛性,鼓励教师积极的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力求使学校每一项举措都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每一项重大决议都经过教师的民主评议通过后才予以施行,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每一项政策的制定者和忠实的执行者。微观上,我校确定了目标激励、活动带动、名师引路、学习培训、评价激励为策略,通过教师自找压力、自定目标、自我塑造、自我评价和反思,达到教师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目的。
1、目标激励。即让教师自定目标,自找压力。学校给教师提供几个方面的目标,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目标,制定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并对各个时期的阶段性规划目标作出合理的预想。
在教师自定目标、自我发展的前提下,学校从实际出发,搞好测评,完善评价体系,采取分项、多元方式对教师进行目标、水平和绩效评价。对完不成目标的教师进行培训或补考,对优秀教师进行单项表彰。
2、活动带动。即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锤炼师德,提高能力。我校先后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师德方面,一是开展“三讲两议”活动,即讲理论、讲贡献、讲纪律。“两议”即议形势、议政治。二是开展教师演讲活动,如“青春之火在这里燃烧”、“我快乐,因为我工作着”等主题演讲活动,既使教师受到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教育,又体现了新世纪对教师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业务方面,我校每学期都举行教师基本功大比武、评选校级优质课、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强化教师参与意识、精品意识和反思意识,促使我校教师在改革大潮中百炼成钢。
素养方面,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由校长带头,并积极向教师推荐好书,让教师自学。《爱弥尔》、《世界教育史》、《第五项修炼》等都是校长给教师推荐的必读书。通过潜心“修炼”,教师们学会了系统地看问题,学会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养成了读书习惯。文学名著、哲学著作、教育专著,只要对提高教师修养、从事教育研究有益的,教师就主动积极地争相传看、购买。同时,我们还开展“师生共看一本书”的活动,让教师把自己读到的好书推荐给学生,并主动与学生展开研讨。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正悄悄建立。
科研方面,每月开展一次教育教学沙龙。教师针对一个问题展开讨论,百家争鸣,气氛热烈。上学期,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海携手泛轻舟”活动,全体教师参加,由十位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到成长历程各具特色的教师发言,学校专家组成员提问、点评,其他教师也可随意提问,形式生动活泼,气氛轻松和谐。
为让教师说自己的真心话,在校内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网上开辟了“教师论坛”,由版主抛出一个个焦点问题,教师用网名随便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每位教师既真正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又有了查阅资料进行反思、整理和论述的时间,因此,对观点的论证比当面沙龙、当场辩论要系统,理论性也更强。
3、名师引路。新课改以来,我校在稍有成就的骨干教师中树立典型,让全校教师感受他们踏踏实实搞教学研究的毅力,排除部分青年教师的急功近利思想,树立“十年磨一剑”的决心。此外,请德高望重、业务精干的老教师收徒弟,带队伍,培养了大批年轻教师。
4、评价激励。我校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师德修养水平进行评价,以此激励教师自主发展。评价的方法有:教师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等,评价结果与考评挂钩;对那些与其他教师有明显差距的教师,校长还要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鼓励与加压兼用,以促进教师迅速成长。
11.关注地理课堂 促进学生发展 篇十一
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激活学生的自信
课堂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格式化、整齐化一的过程,如何张扬学生的个性差异,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每个施教者要解决的问题。
1.课堂设计无疑是激活学生自信,提高学生学科兴趣的关键一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游戏、讨论、探究、实验、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例如,我在讲述“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治理”时,设计了以下活动:学生把一张纸轻轻捏成一团,然后稍微展开成高低起伏的“立体地形模型”。在“地形模型”上选择陡坡、缓坡、沟谷等典型地形,并画出适当图案,做出土地利用规划和治理措施,如植树种草、修拦沙坝等。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共同探究,最后得出正确的认识。通过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心。
2.关注学生在地理课堂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发现,当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所以教师要用心施教,关注学生在何种情形下学习最有信心,学习效果最好。如有的学生在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的自信心就能较好地得以展现,从而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学习。这样的学生更希望老师给他鼓舞并委以重任,如收集资料、统计数字等。有的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更能激发他的自信,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就要设计一些挑战智力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如讲“黄赤交角”时,老师设问: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地球上会产生哪些变化?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这样既达到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目的,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为以后的科学探索奠定了基础。
3.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学应该是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最后又要高质量地回归生活。把地理课堂延伸到生活,走向生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的自信更强。
这样,通过贴近每一位学生生活的课堂设计,使得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关注,加之师生的有效互动可达到激活学生自信心的效果。
二、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教学活动中,学生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应是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道德品味也应提升,从而使他们越来越有一种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突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和不畏困难的科学精神。例如,关于《区域农业发展》一节的学习中,将学生分成三组,针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一组收集东北地区气候数据,一组收集东北地区地形土壤条件数据,一组收集东北农业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找到东北农业的特色,并结合教材对东北区的农业布局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深化对课程标准中进行农业布局必须进行区内差异的分析了解,从而印证不同农业部门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布局特点,强调进行农业区划的前提必须根据区内环境差异合理布局和调整。学生在经历和体验地理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工作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从事的实际探究活动,会经历“科学研究”中的痛苦、茫然、焦虑与挫折,体验惊奇、激动、充实与兴奋,从而认识和领悟到:科学知识并不是神圣的,是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的,是暂时的和可变的。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在地理教学中应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各小组集思广益,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看报纸、上网等途径,搜集到各种所需资料,为课堂学习提供了方便。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思想、学习等各方面的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及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这样,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使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对社会产生责任感,并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养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3.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地理学科有丰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内容。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地球上除少数地区处,几乎已没有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纯自然环境了,地理学科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地理知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地观等可持续发展思想。
【关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推荐阅读:
规范教学管理 狠抓校本活动 促进师生发展06-21
师生和谐互动小结07-06
谈写作教学中的师生互动07-17
聚焦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发展10-03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09-16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10-10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是如何关注学生发展的09-13
关注员工的横向发展10-21
关注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08-30
关注学生,精神鼓励不可少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