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

2024-08-31

初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精选8篇)

1.初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 篇一

在初一教学质量分析会上的发言(2012.3.29)曾孝华

初一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关键时期,初一稳住了,到初二初三青春萌动时就不会那么浮路躁了,这就为初二初三乃至高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很多人说,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我也常常这么说。我们的初中生虽不是小孩子了,但也有必要玩一下,放开他们的天性。然而任何天性都不可能无限度地放开。比如:色是人类的天性,若把这种天性发挥到极云致却叫荒淫。所以我对我的学生说,你们要玩,但要把握一个度,不能玩物丧志,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玩。上课时不能玩,也不能在教室玩,因为教室是神圣的读书的殿堂,是真正的象牙塔。玩也要把学习搞好,这样才玩得充实、有意义。或者干脆把学习当成一种玩,我提倡学生玩学习。当然我这里讲的把学习搞好是指:基础好的追求拔尖,基础不够好的争取把基础搞好一点。

基于这种认识,加上我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太好,基础差的连拼音字母都不会,更谈不上会拼会读会写。语文如此,英语更如此。个别学生连“我是I,你是YOU”都不会说。怎么办呢?我只能抓他,看住他,多花点时间学习,把基础搞好一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我班要求学生早上、中午提前半小时到教室学习,科任老师下班辅导、培优补差。我班的科任老师水平高、认真负责、霸得蛮,我要向他们学习。

我班还对好学上进的学生实行奖励:每次考试奖励年级前200名学生,奖笔记本或是笔。在学生和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学生取得了一定成绩:上学期期中考试,年级前50名1人,前100名3人,期末考试前50名5人,前100名11人。这个学期第一次月考,年级前50名5人,前100名12人。

我班的目标是:赶上甚至超过249、248班,这个目标也许不可能实现,但人不能没有梦想。有了梦想,加上有自信,加上实干,就一定能成功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2.初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 篇二

这些差异往往造成两种不适应:一是很多的孩子刚从小学进入初一, 就感到不适应;二是初中教师对于这些孩子也往往不适应, 尤其是对于那些思维层次浅、学习行为杂碎的孩子的表现不适应。这段不适应的感觉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有时候甚至达到一个学期, 这就造成了孩子对于语文的疏远, 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质量, 最终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基于以上情况, 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 探寻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现陈述如下, 求教育专家指点。

一、训练“速度”, 增加学习“量度”

很多的孩子在小学是语文优等生, 但是, 对刚刚开始的初中语文学习很不适应。仔细观察, 其实是这些孩子对于初中学习的课程总量不适应造成的。一是小学主要的课程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 而初中则还有地理、历史、生物等, 而且体育也进入中考范围成为主科了。课程总量的增加, 使孩子们没有太多的课外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二是语文课程的总量增加了, 比如教材内容相对加深, 知识点增多。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共有68个自然段, 小学是没有这样长的篇幅的。学习总量增大而学习时间减少, 这就对孩子的学习提出了“速度”的要求———在单位时间内要完成更多的任务。事实上, 从小学到初中必须从以下两方面来训练, 从而提升学习速度:

1.读的速度。小学语文教学抓得比较好的是朗读。小学语文课堂总是书声琅琅, 教师总是组织学生一遍遍地朗读, 通过朗读来体会, 要求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但是小学却往往忽视了“读”的另外方式的训练:浏览、速读、默读。而这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必须的“读”, 因为初中的课的“读”只是解读———在自己读的基础上完成更多的思考任务。所以, 训练“读”的速度就显得十分必要。我是这样做的: (1) 明确目标, 计时阅读训练速度。我把课标要求的速读的要求, 即每分钟要500字左右告诉孩子们, 经常准备800字的文章, 要求在1分钟半内完成, 同时要能够回答文中的有关问题。 (2) 严格要求, 培养专注阅读习惯。好的习惯是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聚精会神, 做到“四不”:不出声读、不指读、不借助道具 (笔或尺) 读、不关注别人的读的情况。 (3) 教给方法, 视读训练提升速度。阅读时能够看到的面积称为“视幅”, 视幅狭窄是阅读速度慢的主要原因。实验证明, 人在阅读时眼睛每停留一下大约占0.2秒, 没有经过视读训练的学生, 每眼只能捕捉一或两个词, 所以阅读时一字一句地读, 看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 只好回头再看, 因而影响了阅读速度。训练方法就是:引导双眼垂直扫读。具体方法是将双眼固定在阅读内容宽度上, 然后同时向下移动, 像扫描仪一样把内容从上到下“扫”一遍, 然后回忆出有关的重要内容。如果重要信息不清晰, 再次“扫”一遍。两遍一扫, 基本内容就抓住了。阅读速度也就会提升好几倍。

2.写的速度。小学阶段, 语文教学属于基础, 对于写字总是强调笔画正确和字体的美观、匀称, 这不为过, 这是严格执行“课标”的要求。但是, 这样写字无疑速度会比较慢, 尤其是现在小学都练习写正楷字, 这是很费功夫的一种字体。小学书写质量高, 是因为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写字, 而且书写的时间比较充裕。但是, 到了初中, 作业量增多, 孩子们就“笔走龙蛇”了, 写得乱、散、丑。要提高作业质量, 就要写好字, 要写好字就会慢下来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写字的速度和方法。我就思考:改写行书。于是我就从训练行书开始提升写的速度。从126个偏旁部首开始训练, 然后过渡到每个偏旁部首5个范字, 一个月下来, 学生的行书就有模有样了, 学生的作业书写速度快了, 书写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两个速度的训练, 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 但是, 磨刀不误砍柴工, 带来的是学习内容总量的扩大。“量度”, 学习效益增加不少哦。

二、挖掘“深度”, 促进思考“效度”

我们注意到, 小学语文教学针对孩子的年龄特征, 采用“以读为主、言说为辅”的方针, 就是通过朗读感悟文字内涵, 思考的问题较浅, 需要孩子回答的内容较为零散, 几乎没有宏观上的问题。不少老师甚至会采用边读边讲的教学方式“串讲”课文, 只要孩子读懂了课文就算是教学成功。这样的教学, 训练出来的孩子是很难适应初中的要求的。因为初中更重视对课文的解读、个性化的理解, 尤其在理解的层次上追求深刻。所以, 要求学生学习课文时深入一些、再深入一些, 非得钻到那个深度不可。这对于经过六年小学语文学习的初一新生来说显然是狗拿耗子——无从着手, 无力着手。而这个深度又是初中语文学习区别于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特征, 对此, 要注意解决。我的方法是:挖掘深度, 促进思考效度。我从两方面来训练学生:

1. 旧文再教, 对比中发现下潜“深度”。为了让初一新生认识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在思考问题方面的差异, 我将小学和初中相同或相似的课文放在一起教学, 让孩子觉得学习的是“旧文”。当孩子用习惯了的方法来学习时, 发现无法达到教材和老师的要求。这些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是思考得太浅, 还停留在文章的表面。比如, 《诺曼底号遇难记》就是小学六年级课文《船长》, 小学的要求就是认识船长这个人物形象, 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英雄, 背诵描写船长的精彩段落。但是, 我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 没有用这篇课文, 而是直接用《船长》这篇课文, 并提出了三个问题: (1) 作者写这篇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达到这个目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 (2) 作者要表现船长怎样的形象?又是如何表现的?这种表现成功吗? (3) 文中哪个词语最能够表现船长的视死如归?说说理由。这些问题不经过反复的阅读、深入的思考是无法回答的。再如, 《水调歌头·中秋》与小学五年级课文《明月几时有》密切相关, 旧文再教, 我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争论:明明是中秋节, 皓月当空, 可是作者一开篇就发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不是不符合事实吗?从不符合事实里头, 我们能够探寻到作者怎样的内心?在争论中, 学生的思维深度逐步深入, 从而进入到作品和人物内心。还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珍珠鸟》等课文都是激发学生开展深度思考的好材料。

2.反复追问, 求索中体会深思的“乐趣”。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看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和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课文, 准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透彻理解文中关键字词句, 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比如, 同样的教学《春》的“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句, 小学往往这样教:老师问“蜜蜂闹着、蝴蝶飞来飞去”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明春天很热闹。而初中往往这样教:老师问:“蜜蜂闹着、蝴蝶飞来飞去”说明了什么?学生答:说明春天很热闹。老师问: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呢?学生思考回答:一个“闹”字, 一个“飞来飞去”。老师问:具体说说这是怎样的景象?……这两个词可以互换吗?为什么?除了这些, 让你感到春天热闹的还有哪些景象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在思考中, 学生得到某种心理愉悦, 享受到乐趣。这就是“追问”, 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 教师有针对性地顺着回答“二次”“三次”乃至多次提问, 用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 我针对学生早已熟悉这篇童话的学情, 远离朗读分析, 通过问题设置引发学生深思: (1) 写皇帝爱穿新衣的目的是什么? (2) 骗子为什么能够得逞? (3) 为什么是小男孩揭穿闹剧? (4) 世上有这样的事情吗? (5) 作者写这个故事仅仅是娱乐读者吗?反复地追问, 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 从而把学习引入深刻。

三、调整“向度”, 提升学习“准度”

向度 (Dimension) , 指一种视角, 是一个判断、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本文引进这个词语, 用来描述语文学习的方向和目的。小学语文教学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感情。学生学习语文有一大半动力是觉得语文好玩、有意思。但是, 随着学习的量度增大、深度向下, 学生对于语文的感觉会渐渐改变为:难、摸不着头脑、得不到高分。这些会逐渐冲淡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这方面要注意改进, 要向小学教师学习。但是, 我做得最多的还是调整学生学习的“向度”———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

毋庸讳言, 初中语文学习是冲着“中考”去的, 在考试的选拔功能没有淡化到理想境界的情况下, 我们不能够忽视现实的存在, 必须清楚地告诉学生:初中语文这样教学是中考的需要, 因为中考就是瞄准“知识”、“能力”两个方面展开的。正确、深刻地理解与运用语文知识, 具备听、说、读、写、想甚至是“编”的能力是必须的。所以, 语文课堂的训练是必须的, 是不可松懈的。当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 语文学习就有了目标, 也就会开始真正享受语文了。

关于训练, 李守青先生在《语文能力训练的整体观》 (《渤海学刊》1985年04期) 中这样论述:“语文能力是以有规律、有系统的整体而存在的, 这个整体的构成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基本要素。听、说、读、写自身各具特性、相对独立, 而听、说、读、写之间又是相关的。语文能力训练的整体观就是要认识和探索构成整体的诸要素之间的横向联结关系, 发挥多侧面转化、迁移的功能;又要认识和探索诸要素自身纵向发展脉络, 发挥多层次、有序、进级的功能。横向与纵向的整体化, 就是这样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动态网络结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的增长规律就是在这立体动态网络中系列化、层次化的同步增长着。”关于整体训练, 我的方法是“整体构想分项训练”, 以期末复习为例, 我这样做:第一是开展期末复习动员, 主要讲这样几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 复习能够将知识固化在脑中, 所以不应抵触复习, 而要把复习当成巩固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知识的重要过程;通过复习优化知识结构、促进知识迁移, 所以训练 (做题) 是必须的, 这样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我这样复习阅读知识:一是根据课标要求, 把握好阅读能力训练点;二是以单元为单位, 整体把握, 集中训练;三是归类整合, 突出重点, 强化训练。

于是, 我们就会发现, 学生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

1.速度提高了, 因为中考时间早已限定, 那么长的试卷那么多的内容, 不快怎么行?

2.思考深刻了, 因为中考评分就是按照思考层次来分步得分的, 容不得你思维平移没有深度和独创。

3.答题准确了, 因为考试答题强调的是命中率, 就像打靶, 越接近圆心分值越高。

4.格式规范了, 因为只有标准格式才能一清二楚, 让人赏心悦目, 才能够赢得读者的好感。

5.质量提升了, 无论是读书, 还是抄写, 抑或是标记, 都力求完美, 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这些因素都影响着考试的总体质量。

以上种种改变最终都表现在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了, 反映在试卷上就是考试分数增加了。这些就得益于“向度”的准确。

3.初一数学起始段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兴趣 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岁左右的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起始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生气勃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下面是这一学期来我教七年级数学的几个案例分析:

一、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花。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在学习上会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提炼出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 ,思考题:小梅去文具店买铅笔和橡皮,铅笔每支0.5元,橡皮每块0.4元,小梅拿了2元钱, 问能买几支铅笔几块橡皮?

对于初一学生,这个问题是常识,但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这是一个求不等式正整数解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小梅选择合理的购买方案。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出了下面一道题: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厘米,另一边长为6厘米,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许多学生考虑不全面,只得出周长是16厘米。于是,老师试着反问:“难道6厘米不能作为腰吗?”学生立刻说出第二种情况周长是17厘米。

老师并没有到此结束,又接着问:“5厘米的那条边改成2厘米呢?”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10厘米和14厘米”。然后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草图,并标上长度。

很快,有学生回答:“10厘米不对!只能是14厘米”。

老师抓住时机追问原因,学生齐声回答:“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寓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于课堂教学之中。

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育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讲解,把常用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有理数这一章特别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介绍数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去类比,去归纳,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说出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盖子掉进井里去这一结论。

四、把学生看成是教学的真正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沟通、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为学生解疑释惑。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互相交谈。

五、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选择和深加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讲活讲透,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风格的教学方法。

在上周星期五,我上了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出示例题: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个人在广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72千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块坐在爸爸的对面,这时,爸爸压的一端仍然挨着地面。小宝眼睛一眨,借来了一副重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了他和妈妈坐的这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翘起。猜猜看,小宝的体重约多少千克?

所有的学生不知所措,课堂上窃窃私语,但就是没有人举手发言,我紧接着写出了下面两个不等式: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哑铃重量

学生恍然大悟,很快列出了不等式组算出了答案。

六、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用好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如,学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之后,让学生回家测量烟筒的长度及半径,第二天问部分学生,一截烟筒用了多少平米的铁皮。

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5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到银行调查利率,再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算的存款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教育论贡献[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8期

[2]杜景慧;和谐课堂教学案例[J];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

4.初一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篇四

一、基本统计分析

1.优秀率(85分-100分),人数68,百分比5.12%

2.及格率(60分-100分),人数598,百分比45.03%

3.不及格(0-59分),人数730,百分比54.97%

4.过差学生(30分以下),人数46,百分比3.46%

5.最高分97分,最低分9分

二、试题分析

1.题型分析

本次考试涉及七年级上册共三单元内容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及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三部分内容,共二十三大知识点。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包括生物的概念及特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类型、显微镜的使用原理、细胞的结构和生活、细胞分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等内容的基础性考查。题目涵盖全面,考查形式灵活。判断5题,每题1分,重点考查易混淆概念的区分、重要生命现象和规律的识记,例如生物对环境适应的表现、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差别、植物的生理活动等。填空题15空,每空1分,重点考查课本重要概念的掌握情况,考查的知识点有生物圈的特点、植物组织的特点及功能、染色体的结构及其在细胞分裂中的变化、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绿色植物的发育过程。看图回答题三题20空,每空1分,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自动调节能力的表现、食物链的书写、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植物三大生理活动

之一蒸腾作用的部位、结构及过程。分析说明5空,每空2分,考察实验技能——玻片标本的制作和观察。

2.难易比例

70%基础题,20%综合题,10%难题,难易比例分配合理。但就内容排布上来看,作为期末考试的综合性考查,考点过于偏向一二单元,且重点有点偏离大纲,本册的重中之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对一些细枝末节的了解性知识又大张旗鼓的详细考查。

三、学生应试情况评价

选择题失分较高,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审题潦草,态度浮躁,自以为是,知识把握似是而非。

判断较为简单,大部分学生能拿到及格分数,不过个别有灵活变化的题仍正确率低,说明学生知识学习十分被动机械。

填空做题两级分化严重,因考查全为基础概念,稍微用功复习就能拿到及格分数,而不背则一无所知。

看图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自动调节能力的表现、食物链的书写、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植物三大生理活动之一蒸腾作用的部位、结构及过程,得分情况不是十分理想,一小部分学生在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书写上存在严重的错误,而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很重要的内容,但大部分学生仍对花的结构、植物的生理功能识记不清;尤其最后一题蒸腾作用本是重点强调过的植物三大生理活动之一,但学生对叶片结构没有做过直观观察,所以对气孔的想象和理解似是而非。

分析说明题是实验技能考察,拨片标本的制作和观察,但是鉴于学生态度敷衍,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答题一塌糊涂,是本次考试普遍失分最高的题目。

四、今后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基于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浮躁敷衍,学习方法粗糙机械,基础知识掌握粗糙,稍有灵活运用性考查或变动考查角度则答题能力一塌糊涂,考试时粗心大意,细节处丢分,对教学有以下几点计划:

1.上课过程中,基础概念部分由学生自学完成,教师以课堂提问,小组成员互相督背等方法检查掌握情况,并加大督促力度,对部分不自觉但有进步空间的学生勤做检查。

2.教师活动时间在重难点上多做侧重,结合实例反复强调,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时尽量精而简,让学生在全面练习各类题型以便加强知识理解及运用,同时也减少重复性作业。练习册典型题目,以学生练习为主线,教师讲解为主导,基础加强训练,难题集中突破,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5.初一英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五

陈茂凤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这次考试对于初一新生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考试,是全面衡量学生步入初中学习初期情况的一次考试。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考试质量分析 1.试题方面

就整个试题而言,考题难度不大,题目较简单,大部分试题能够体现目前注重基础、体现能力的考试命题要求。2.试卷方面

本次考试题型,分为听力部分、单项选择、阅读理解、单词拼写、综合填空、情景交际,阅读表达和写作几个大部分,各部分难易程度不同。大部分题都比较基础,和平时的练习比较起来相对集中一些,更能反映出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中的问题。

此次英语考试的听力部分,内容为与日常教学相关的材料,与所学教材难度相当,较为简单。朗读速度适中,对平日教学的听力训练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单项选择,突出了课本和平常练习中较基础的知识,学生训练较多,此部分得分较好。

阅读理解,四篇阅读中,第四篇稍有难度,但如果学生认真读短文,认真分析人物关系,应该能做得很好。大部分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没有耐心,没有掌握好做题技巧,没有联系上下文推测出正确答案,以

至于此部分得分较低。

单词拼写题,由于平时练习较多,且反复强调大小写及单词、字母的正确书写,因此这部分得分比预计要好。但是有个别的音标如,picture的音标读不准,甚至单词拼写出错较多。

综合填空以选词填空的形式出现降低了题目难度,这部分不错。情景交际的对话出自课本,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小部分学生在Are those…?这一问句中出错。

阅读表达较简单,但是学生得分不高,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不会答题,忽视回答问题的首字母大写问题,不会用最单的方式答题。写作部分在上课时有所涉及,得分较高。从写作这块中学生扣分的地方来分析,学生缺乏英语思维能力,受母语影响很大,很多句子在表达的时候总是根据中文的意思或中文的顺序来进行写作,而不能综合运用英语的语言知识、语法知识和课文的语段去模仿写作,也有的是摘抄一些阅读理解中的内容,或者还有的学生干脆一个字也不写。有极少数学生在这部分未动笔。但是大部分学生不注意书写,潦草,乱划。作文出现些不满的现象。3.成绩分析

7班平均分106.5,优秀人数40,及格人数42人,不及格3人,110以上30人,100分以上38人。8班平均分104.77,优秀人数36.44人及格,2人不及格。110以上19人,100以上35人。通过两个班的成绩对比,8班成绩110分以上的比7班少接近一半。也就看出,八班优秀生欠突出,但是中等生力量多,潜力大。

针对这次的成绩分析,我觉得应该对以下同学引起重视:

7班:房湛,李乙一,李向凯,李江媛,王雨凡,郑陈哲,张和政,朱于昊,刘智源,崔庆轩王永昊这些同学平时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做题不够认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朱于昊有不成作业的情况,但最近表现较好。刘智源背诵课文较慢,单词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效率不够高。张和政和王永昊上课不爱抬头,听课质量差,学习效率不高。房湛,李乙一不够细心,做题,单词拼写老是出错。郑陈哲,李江媛书写较差,应加强书写训练。

王鹏飞,田烈宁有很大进步,两个同学性格较慢,学习上多加努力会有较大进步。

我们班需要加强书写训练的有:李江媛,景宗学,郑陈哲,张鑫,栾晨阳,田烈宁,李绪萌,朱于昊,王永昊。

8班:张浩哲,孙英骏,崔冉,李梦瑶,鞠笑吟,朱光乐,董兆硕,董鲁豫,张凯越,杨雪茹,高珊,蔡元坤,付浩然,付宇豪。魏明羽,董政,付鸣龙,付宇恒有较大进步。

其中需要加强书写训练的同学有:孙英骏,崔朔,郝欣明,陈志国,付宇恒,赵昱程,付鸣龙,薛云涛。

二、分析原因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基本功方面:书写潦草,单词拼写错误较为普遍。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实,且大部分学生毫无学习习惯而言,记忆知识极难,遗忘知识快,过去滚瓜烂熟的东西一段时间不用就忘了。不能熟练运用学过的句型,语法错误多。

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不能正确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

理解能力不强,阅读理解失分较多,不能理解通篇大意。

(二)我在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从知识教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还不够扎实。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导致有些学生在考试中出现单词拼写错误、基本的语法句型没掌握等现象。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整体概括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比较弱。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合理、有效地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避免两极分化,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学生往往仅限于课内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思维方法和知识形成过程的训练,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答题中表现出思维的单向性和片面性,不会针对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英语的阅读教学质量还要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相应的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要到位,要继续加强对文章的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的意识和能力。

3.从审题答题方法上看,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答题方法比较薄弱。表现在答卷上主要有:审题不够认真,抓不住题目的中心和关键,答题时丢三拉四,不够全面。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国式的英语较多,拼写错误也较多,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的训练仍是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在以后的英语教学

中,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并将答题技巧始终贯穿于每一堂讲评课中。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

三,今后学科前进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1抓好基础知识,强调理解和运用。

基础知识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的弱点,在各种考试中,基础知识都是考查的重点。我们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机械记忆阶段,在加强对单词、短语的听写和背诵的同时,应注重把词汇教学融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a.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重视词汇教学。

单词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只有打好了词汇的基础,才有可能在阅读、写作等方面驾驭自如。在词汇量较大时,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尺度,重点检测基础词汇,对不同类型的单词,可以有不同的要求,避免学生负担过重,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构词法的知识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b.创设语境,加强基础语法知识的教学。

语法知识是为使用语言服务的,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它,现在考查使用语言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尤其在语境中的考查,已经成为各种考试中常见的题目。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在语境中教授语法知识,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的不同的语法知识,而不是单纯地教授死的语法规则。

2、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个语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同的题材可以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能力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一定要持之以恒。在篇章教学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学会抓住文章主题句的能力和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另外,篇章的教学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上,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不同题材的文章,加强学生的课 外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

3、加强听力训练和书面表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平时应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强度。不能仅仅依赖课本上的听力材料,还要结合课本给学生一些相应的集中听力练习,尽量按题型多练,使学生熟悉这部分内容,提高考试的得分率。另外,在今后的教学和考前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在听力前先审题,避免出现对题目了解不足的造成大量失分的情况。教师要重视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同时在方法上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在学生写作思路上作引导和梳理,对能表达清意思的同学要求他们能增加课外阅读量;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得从课本的基本背诵开始,先解决句的问题,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连句成文。

4、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的指导,提高效率。另外还要规范学生的书写。

5、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

6.初一年级期末质量分析会 篇六

——独山子第三中学初一上学期期末成绩质量分析

撰稿人: 陈梦 邹玉梅

2014年2月26日下午,在第二会议室举行了独山子三中初一年级上学期质量分析会,会议由年级主任朱晓明老师主持,教务处黄主任以及全体初一年级教师参加了会议。

大会由年级主任朱晓明老师主持,首先由朱老师从宏观上肯定了此次抽考的成绩。然后安排了各学科备课组长发言的顺序,即按照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双语、体育的顺序来分析各自学科成绩。提出在进行质量分析时的各项要求,同时鼓励备课组长作为代表敢于向学校提出自己对学校的意见和需要配合的地方。

其次,在各组备课组长用PPT展示的过程当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框架进行各组的分析。

一、看

本次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生物试卷为克拉玛依市教研室统一组织试题,试题难度总体中等,质量较高,注重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试题灵活,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从数据上来看,参加考试的学生有415名,抽考的四门成绩都很理想。初一年级的四门抽考科目的总分在全市占第二名。我校与第一名分差18.48,第三名与我校差0.36。语文抽考在全市排名第四,平均分比全市高3.46分;数学抽考在全市排名第三,平均分比全市高4.86分;英语抽考在全市排名第二,平均分比全市高10.27分;生物抽考在全市排名第二,平均分比全市高6.68分。

二、比

在PPT的展示过程当中,初一年级各班级总平均分公开。各位老师认真找寻自己班级与其他班级、本年级和全市学校的差距,对自己的优秀率、优良率等有充分的认识。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还是很清晰明了。主要体现在:各班级成绩发展的不平衡。两极分化问题已经产生。初一年级各科的尖子生较多,但是不及格人数也多;数学(80分以上共有135人)、英语(80分以上共有108人)、语文(80分以上共有 50人)、地理(80分以上共有205人)、历史(80分以上共有125人)、思品(80分以上共有291人)、生物(80分以上共有183人)学科成绩均分差距大,优良人数比较多,说明在培优上还有巨大潜力;相对均衡的是语文和英语学科。

三、思

通过学生成绩的反馈,尤其是抽考学科在与克市所有学校的成绩做了对比,发现差距后,每位教师都在反思中寻找存在的问题。总体而言,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低分段学生较多,补差效果有待提高。有些学生读题不清,审题不仔细,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吸收很吃力。

四、为

在正视存在的问题后,各学科备课组长也制定了今后整改的措施和打算。包括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夯实基础、注意提升解题能力,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真正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对优等生每节课有目的的给他们布置一些提高题,作业尽量面批,作业安排有梯度。将培优补差落到实处。

此外,备课组长发言结束后年级主任张桂花老师也进行了补充发言,对各学科质量分析做了评价,肯定了备课组长的充分准备和务实作风,对“立足课堂、提高实效”谈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最后,教务处黄文主任对年级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同时向所有教师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大家心中有学生,手中有教学,课后有辅导,课中有拓展。并且,黄主任也对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如下建议:

1.质量根植于学风,学风根植于班风。因此,各班应大力加强班风的建设。2.备课组应帮扶薄弱学科教师,同时,年轻教师也应多问多听,谦虚地学习。3.精细化管理,使管理出效益,出质量。4.每位教师应做到“周清、月结”。5.做好培优补差工作,防范两极分化

7.初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 篇七

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一般是采用以下方法:1)通过对教师进行测评打分,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课程教学质量;2)通过对课程考试的成绩进行分析,从宏观到微观地进行总结,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获得相关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以上方法,尤其是在对课程成绩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与课程成绩相关的各种实际因素进行分析处理,产生的数据量非常大,大多数学校一般都是采用电子表格软件或一个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完成,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录入、处理,由此产生的工作量是十分繁重的。当然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教学管理软件,但主要是侧重于日常的管理工作,一般只能完成简单的统计功能,不能够利用以往积累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功能相对较弱。

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测评软件系统应综合联机事务处理(OLTP)和数据仓库中的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Data Mining)等技术,来解决高等院校中教学管理中的教学质量测评难题。

1 数据仓库与OLAP

1.1 数据仓库的概念

数据仓库是决策支持系统(dss)和联机分析应用数据源的结构化数据环境。它从历史的角度组织和存储数据,并能集成地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仓库研究和解决从数据库中获取信息的问题。数据仓库的特征在于面向主题、集成性、稳定性和时变性。

一个完整的数据仓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包含了数据源、数据存储与管理、联机分析处理服务器和前端工具四个层次,其中数据源是基础,数据存储与管理是核心。如图1所示。

数据仓库的基本功能包含:数据抽取,数据筛选、清理,清理后的数据加载,设立数据集市,完成数据仓库的查询、决策分析和知识的挖掘等操作。

1.2 多维数据模型的概念

多维数据模型是为了满足用户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基于事实和维的数据库模型,其基本的应用是为了实现联机数据分析。它包含事实表和维表两个部分。事实表用来记录具体的事件,包含每个事件的具体要素及基体发生的事情;维表则是对事实表中事件的要素的描述信息。基于事实表和维表,就可以构建出多种多维模型。

多维数据模型主要采用的是星型模型和雪花模型。其中星型模型结构比较简单,它以事实表为中心,周围链接维表而构成星型的结构,特点是设计简单、便于建模,容易理解和使用。雪花模型则是星型模型的扩展,它在星型模型的基础上,将维表分解成主维表和次维表,其中主维表与事实表直接关联,而次维表是与主维表关联。其特点在于减少了数据的存储量,但增加了查询的复杂性。

1.3 OLAP的基本概念

联机分析处理(OLAP-On 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是共享多维信息的、针对特定问题的联机数据访问和分析的快速软件技术。它通过多种可能的观察角度对多维数据进行快速、稳定一致和交互性的存取,它允许决策人员和高层管理对数据进行深入地观察分析,可以根据分析人员的要求快速、灵活地进行大数据量的复杂查询处理,并且以一种直观而易懂的形式将查询结果提供给决策人员。

联机分析处理的主要特点,是直接仿照用户的多角度思考模式,从用户的不同分析角度预先为用户组建多维的数据模型,再对数据进行切片、切块、旋转、挖掘等多种操作,让用户能从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数据,深入了解包含在各种数据中的信息。它具有分析的快速性、多维性、灵活性和信息性等特点。

2 课程教学质量分析系统的系统设计

2.1 数据仓库系统设计

数据仓库的系统设计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2.1.1 概念模型设计

概念模型设计所要完成的工作是:1)对系统进行边界界定;2)对系统的主要主题及其内容进行确定。概念模型通常用实体-联系法(E-R法)的形式表示,其结果在于在原有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较为稳固的概念模型。由于概念模型的设计是在较高的抽象层次上进行的设计,因此建立概念模型时可以不用考虑具体技术条件的限制。

2.1.2 技术准备工作

该阶段的工作包括:技术评估,技术环境准备。成果是形成技术评估报告、软硬件配置方案、软硬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3 逻辑模型设计

逻辑模型设计是数据仓库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它能直接反映用户的需求,同时对系统的物理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主要工作有:1)分析并确定装载的主题域;2)粒度层次划分;3)数据分割策略;4)关系模式定义;5)记录系统定义。其结果是对每个当前要装载的主题的逻辑实现进行定义,并将相关内容记录在数据仓库的元数据中。

2.1.4 物理模型设计

物理模型设计所做的工作是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确定索引策略,确定数据存放位置,确定存储分配,是逻辑模型在数据仓库中的具体实现。

2.1.5 生成数据仓库

这一步所要做的工作是在具体环境下进行数据接口的编程,并装入数据。其结果就是形成一个具有相对完整数据的数据仓库,以便提供在其上的各种数据操作。

2.2 课程教学质量分析系统的结构设计

2.2.1 系统功能层次结构

从对课程质量分析的需求角度出发,整个系统按其实现功能的层次进行设计,主要分为基础数据的采集、数据归纳与管理、数据联机分析处理、展示应用四个层次,如图2所示。

1)基础数据的采集

这部分数据是系统分析所需的基本数据信息,涉及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针对学生、教师、专业及课程等方面的数据。采集到的数据经过筛选、归纳、整理和传输,加入到数据仓库的数据库中。同时通过特定的数据抽取机制收集和截取在评测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等子系统中发生变化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更新补充到数据仓库的数据库中。

2)数据归纳管理

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通过确定的分析主题建立相应的多维数据模型,同时设置刷新的机制,及时更新数据。本系统主要建立了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分析主题的多维模型,同时采用了定时(按学期)、增量更新的机制来更新数据仓库,最大程度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数据联机分析处理

按照确定的分析指标,通过对数据仓库中的多维数据进行相关的分析、挖掘处理,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本系统主要从影响课程质量的几个主要方面(课程、时间、教师、学生、地区等)入手,分析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

4)展示应用

将前面的分析处理结果,通过直观的图形、表格或其他方式进行展示,为分析者提供相关反馈信息。

2.2.2 应用系统总体架构

整个系统按层次化结构方式进行设计,以数据仓库为核心,集成各种数据采集、归纳、分析、管理、更新、展示应用等模块。系统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

系统的最下层由基础数据源(各种数据信息库)、数据抽取器和数据源监视器三部分构成,它是为整个系统提供数据的部分。系统中间层以数据仓库为中心,集成数据集成器和数据管理两大模块,是整个应用系统的数据核心。系统的最上层是面向最终应用的部分,主要由多维数据建模、联机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三大部分构成,它是整个系统的重点,是直接面对用户、满足用户需求而设计的部分。

2.2.3 课程教学质量分析系统的模型设计

1)概念模型设计

课程教学质量分析系统的需求主要是以课程的学生考试成绩为依据,结合课程、时间、班级、地区、教师、学生情况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不同的因素对课程质量的影响程度,以达到分析改进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概念模型设计结果如图4所示。

(1)分析的主题

本次概念模型的设计原则是以学生成绩分析为主题。

学生成绩分析主题:课程的考试成绩是反映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的评价标准,主要从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角度入手,分析课程、时间、教师、学生以及地区等各方面因素对课程教学的影响程度。

(2)维度与指标

针对该分析主题的维度与指标的设计结果见表1。

表1维度与指标

2)逻辑模型设计

本系统采用星型模型图来构造学生成绩分析主题的逻辑模型。

星型模型图包括维度、指标和详细类别三种逻辑实体。星的中心是指标实体,也是用户查询的中心。在学生成绩分析这一分析主题中,指标实体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维度实体可以使数据仓库的用户从不同的角度浏览指标数据,在实际设计中还可以帮助用户减少指标实体内数据的行数。我们根据考试成绩这一指标实体,定义了课程、时间、教师、班级、学生、地区等维度实体。通过将E-R图转换成星型图,完成了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的转换(见图5)。

为学生成绩分析主题确定的事实表和维表的属性如下:

学生成绩事实表:学号、专业代码、课程代码、班级代码、教师代码、地区代码、考试时间、考试性质、成绩

学生维表: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代码、班级代码、地区代码、联系方式

课程信息维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性质、专业代码、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教师维表:教师代码、教师姓名、性别、年龄、职称、部门代码、学历、毕业专业

时间维表:年、月、考试时间、学期、周

地区维表:地区编号、地区名称

班级维表:班级编号、班级名称、专业、班级人数、班主任姓名

3)物理模型设计

逻辑模型设计完毕后,可以进行多维数据库的物理模型设计。其设计过程与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相类似。通过对事实表和维表进行分析、定义,确定其数据标准、定义实体及特征、数据容量及更新频率等相关内容,完成物理模型的设计。

以学生成绩为分析主题的物理模型设计结果见图6。图中同时列出了主要字段的类型,主、外键及不同表间的关联关系。

3 课程教学质量分析系统的实现

3.1 开发环境与工具

本系统采用的开发环境为Delphi,它是一种方便、快捷的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它使用了Microsoft 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许多先进特性和设计思想,采用了弹性可重复利用的完整的面向对象程序语言、当今世界上最快的编辑器、最为领先的数据库技术。

本系统的开发也采用了Tee Chart控件,它是西班牙Steema SL公司开发的一个图表类控件,可以生成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形式的图表。

3.2 用户分析界面

系统可采用单机运行的方式,用户在输入必要的数据后,即可进行分析,其主界面如图7。左边可以选择分析的维度,右边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分析的结果,例如图8。

3.3 数据库的实现

在本系统中,共创建了以下几个数据表,各个数据表之间可通过关键字段相互关联。学生成绩事实表教师维表

3.4 分析结果的实现与展示

本系统是从与课程质量分析关系比较密切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也就是从时间维、地区维、班级维、教师维、课程维和学生维这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展示的,下面作简要说明。

1)时间维度分析(图10)

分析相同课程在不同的学期里成绩的变化。

2)地区维度分析(图11)

分析在相同学期里,不同地区的相同课程的成绩比较,从而得到课程教学质量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情况。

3)教师维度分析(图12)

分析相同课程在不同教师教授过程中,学生成绩的比较,从而反应教师的教学质量。

4)学生维度表(图13)

分析在一个班级或整个地区中,相同课程男、女生成绩的比较,从而可以看出哪些课程对于男生相对容易,哪些课程对于女生相对容易。

5)课程维度分析(图14)

分析同一地区或同一班级中,不同课程成绩的比较,从而反应出哪些课程教学质量好,哪些质量差。

班级维度分析(图15)

主要从班级的角度出发,分析相同课程在不同班级中的考试成绩的比较。

4 结束语

本文的工作是以笔者所在学校课程教学质量分析为实际应用目标的对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系统实现的尝试。所开发的“课程教学质量分析系统”以课程的考试成绩分析为主线,结合本校的分层管理的特点,从时间、地区、学生基本情况、课程教师情况等影响课程成绩的主要因素入手,进行数据仓库和多维数据模型设计,并对数据进行切块、切片、旋转、钻取等联机分析处理操作,实现了对分析结果的图表化展示,基本达到了辅助教学质量测评的目的。但是,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仅是着重于课程成绩这一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因此,如何针对其它因素进行课程质量综合分析,还是以后需要继续补充和钻研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康晓东.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曹煜.高校教学质量测评系统的开发及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在其中的应用[D].沈阳:东北大学,2005.

[3]陈志泊.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张兴会.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吴建兰.基于数据仓库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D].厦门:华侨大学,2005.

[6]雷松泽,李文轩.基于数据仓库的高校OLAP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5(20).

[7]童爱红,张琦,胡光兵.Delphi7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8.如何提高美术鉴赏教学质量分析 篇八

关键词 美术;鉴赏能力;价值;艺术

美术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不但能提高对生活的品味,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但在很多人看来,美术不是一门正经的学科,出来社会也很难就业,所以都不注重美术的学习。不仅如此,就连在教学课程里也是一些死板硬套的教学内容:几幅画,一些学生的课外实践介绍,一些手工制作的方法,一些理论知识。完全引不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更别谈什么鉴赏了。

一、美术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施予全面的教育,包括艺术教育,美术就是艺术教育的一种手段。素质教育从9年制改为12年制后,一些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是美术,美术已不单单只是画画了,还包含了雕塑、建筑、工艺和摄影等,为美术的修养,美术的审美鉴赏,通过视觉与造型艺术的呈现来表达艺术家的感情和生活态度。

二、美术作品的价值

我们经常都听到,某某作品以高价拍卖出去了,某某物品是哪年遗留下来的……,为什么艺术作品就这么值钱,能拍出这么高的价格呢?一是这作品是哪位画家画的;二是什么年代的作品;三是此作品的收藏价值。俗话说,好的玉只有行家才看的出来。曾在某杂志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号称收藏家发烧友,不知从哪来得到一块玉,花了大价钱,说要给傅仪鉴别鉴别,其实就是显摆。结果,傅仪连那块玉碰都没碰,直接说是假的,那人急了,“你拿都没拿,怎么知道它是假的,”傅仪说:“从小在皇宫里看多了这种东西,根本不用碰,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正是因为傅仪在皇宫里看多了,知道玉的价值,所以一眼就知道哪些是赝品,哪些是正品。一样,不管什么作品,只要是能反映时代的背景、文化等内容,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和想表达的思想,都会有其价值所在。

三、该如何学习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不想其他科目一样,靠死记硬背或寻求解答的方法就可以,而是在掌握其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用心去体会感悟,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也少不了勤奋的练习。比如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去学习:

(1)欣赏角度。都说艺术是无国界之分,是世界通用的无声语言。但东西方美术形态的差别,风格差别,在进行差异性欣赏时,学生很容易就分辨出来,这也是一个鉴赏的过程,只有日常生活的见识广了才能分辨出来的。这说明这种差别就像是一种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展现的作品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圣母》跟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比较,视觉上的第一感觉是:前面两位大师的作品都具有浓重的西欧风格。达芬?奇的画展现的是坐姿优雅和嘴边带着神秘的微笑的一个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而拉斐尔的则是以母性的温柔以及青春健美,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因此,当时西方宣传的是一种人文精神,而东晋的顾恺之则表达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反映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体现的了“以画写意和情趣寄寓”。具有时代的烙印。

(2)情境设想。艺术家们在表达自己感情时是用一具体的事物来呈现的,比如作者的自画像。或许当时作者是在孤独凄凉的环境下创作的,为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却不得以想现实低头,如梵高的《向日葵》。那浓重的黄色和棕色色彩热烈的,华美艳丽的向日葵正像作者作画时内心怀着狂热的冲动,充满了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同时又表现的细腻而优雅的,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3)与美术作品有关的内容。要想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作者表达的真正思想,必须从作品的边缘入手。了解作者的生平,爱好,画这幅画的背景、时代,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对作者的评价等综合因素,只有考虑了这些因素,才有可能感悟这幅作品的灵魂所在。

四、该怎样来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为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只有在具体教学课程中解放思想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课标时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得尤其重要。

1.提高动手能力,以行动来感受美术的审美学

不要把美术课当自习课来上,虽然美术教材中的知识死板,过于理论化,但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灵活转化实际操作。比如:在学习了怎样绘画的步骤和框架后,组织学生周末或假期外出写生,在郊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用画笔记录下当时的感受;定期举行制作大赛,提供所需材料,限时完成,以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品,并给予点评。在制作过程中,结合日常知识和综合能力,发展创新精神,提高审美。

2.利用教学设备,以视觉来感受美术的审美学

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意味着教材设施也跟着提高了。现在是信息时代,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只有你想不到的事情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呈现,用音乐、声音、图片、影视等途径来表达那些抽象的事物,明确作者的用意。如电影《飘》的播放,体现了作者的什么用意?是个体和文明的冲突。影片中各个人物都代表着一种思想,正是这些不同思想在相互对抗又相互依存,支持着,是对过去的文明回忆,和对未来文明的向往,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

五、结束语

上一篇:从前那些不懂的句子下一篇:关于关爱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