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实践与思考

2024-10-12

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实践与思考(共6篇)

1.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实践与思考 篇一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对建设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绩效管理考核的探索与思考

名:

黎志杰

身份证号:***811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甘肃省兰州市

所在单位: 中国建设银行甘肃总审计室对建设银行内部审计人员 绩效管理考核的探索与思考

黎志杰

中国建设银行甘肃总审计室

摘要:本文主要关注了建设银行审计体制改革后,内部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正确认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和科学内涵,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如何围绕建设银行战略目标进行绩效管理考核,建立公正、公平、公开、全面的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坚持以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助,提高绩效管理考核的客观、公正、公平性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内部审计、绩效考核、激励约束

随着建设银行改革不断深入,自2005年以来建立了相对垂直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对健全和完善建行的内部控制能力,促进内控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经营管理风险发挥着应有的监督、评价和建设职能。如何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和考核分配体系,明确对内审人员的激励和约束导向,不仅有助于对内审人员的业绩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建立良好的内审人员职务晋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全面调动内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对促进建设银行内审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建设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考核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通常绩效管理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一是通过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工作表现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确保企业战略快速平稳地实现。

二是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增强企业凝聚力。

三是通过绩效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四是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工作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为员工薪资调整、职位变动、培训与发展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目前建设银行基本建立了围绕经营、管理两个目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对各经营单位和单位负责人主要采取以KPI指标为主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对各经营口的人员主要采取了以“买单制”为主的绩效考核分配模式。但建设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尚没有建立起相对统一完善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各审计机构基本是结合自身实际独自探索和完善绩效考核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陷:

(一)全行审计系统没有出台统一的绩效管理考核政策,目前各审计机构间各自为政,制定并推行互不相同的绩效考核分配模式。各机构间绩效考核分配共享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由于各机构对自身发展目标定位的不同,所建立的绩效考核分配模式不尽相同。有的注重对审计工作量的激励、有的注重对工作质量的激励、有的建立了量化考核指标、有的考核以定性考核为主,3 也有部分机构的绩效考核分配模式流于形式、不利于绩效考核激励目标的真正实现。

(三)当前各审计机构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基本停留在薪筹分配的层面,没有对考核结果和信息进行整合并充分运用工作决策、管理运转和人才的培养工作中来。使绩效考核孤立于薪酬分配层面,无法为其他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二、对建设银行内审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一)正确认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和科学内涵,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

开展绩效管理考核工作,核心问题是要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要实现战略目标,人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如何使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都有使命感,进而发挥创造力,使企业具有运行活力,进而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使优者得其位,劣者有压力并形成向上动力,使企业目标在优化的人力资源作用下得以顺利实现等问题,正是绩效考核所要解决的最本质的问题。因此做为建设银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内审部门,首先要紧紧围绕全行的战略目标,进行绩效管理,建立有利于全行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绩效考核体系。其次是要科学认识和把握绩效管理的内涵和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全面促进内审部门职能的体现和发挥。

(二)紧紧围绕全行战略目标进行绩效管理考核

建设银行的战略目标在于致力于发展成为专注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员工提供最好发展机会的国际一流银行。因此内审部门的绩效管理要重点围绕“服务”、“股东价值最大化”、“员工发展”三个核心目标进行创新、完善和提高。

1、建设银行内审部门首先要牢固树立服从并服务于全行战略目标意识这一核心观念,紧紧围绕内审部门对全行的经营管理中应承担的“监督、建设、服务” 三大职能的充分发挥来完善绩效管理。建设银行内审部门做全行“第三道防线”,首先应当在完善内控管理、加强风险防范、促进依法合规经营、方面发挥出应有的监督职能;其次是在提高经营效益、降低成本、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等环节发挥好应有的建设职能;同时在提供审计咨询、审计成果信息综合的综合利用和共享,任期审计,边际成本,盈亏平衡分析等方面为全行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要全面、有效地实现以上三个方面的职能,必须围绕以上三个关键环节建立起系统全面的绩效管理制度和体系,明确激励和约束导向,全面引导全体审计人员将工作重心、工作思路转移到以上“三大职能”的实现上来。这是内审部门绩效管理和考核和目标和核心所在。

2、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不仅是全行战略目标,也是内审工作的核心任务。内审部门绩效管理考核的不能脱离这一核心主题。内审部门的工作实际上是通过审计职能的挥,以独特的视角和立场协助配合全行有效识别、测量、控制风险,提高管理水平,最终目标和落脚点还是实现银行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内审部门绩效管理考核中必须把能否创造价值最大化摆到重要的位置,并贯穿于绩效管理和考核的每个环节。如果脱离了这一核心,必然会使内审部门的绩效管理与考核相悖于全行战略目标,不但不利于内审部门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全面提高,而且会将其工作引入歧途。

3、对绩效管理与考核不能仅仅局限于薪酬环节,要将考核成果综合利用于员工发展

开展绩效管理考核工作,核心问题是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要实现战略目标,人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如何使人力资源发 5 挥最大效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都有使命感,进而发挥创造力,使企业具有运行活力,进而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使优者得其位,劣者有压力并形成向上动力,使企业目标在优化的人力资源作用下得以顺利实现等问题,正是绩效考核所要解决的最本质的问题。

绩效考核不是孤立事件,它与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组织架构和发展战略都具有相关联系,机构战略目标通过目标责任体系和组织结构体系分解到各个事业单元,最终与对应的责任人挂钩。通过考核,对内审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当的职务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工作努力程度及工作业绩进行分析,全面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一方面为薪酬调整、职务变更、人员培训等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促使各个岗位的工作业绩达到预期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以保证内审部门工作目标得到实现和提高。

在绩效管理考核中逐步淡化以薪酬分配为主导的误区,设立全方位、多纬度的奖励指标体系。让绩效考核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在开展绩效考核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绩效考核前的培训,让员工明确绩效考核对机构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上要关注不同员工的个体差异,注重员工的个人素质的提升;三是重视绩效考核的沟通反馈环节,让员工能迅速改正导致不良绩效的行为;四是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用绩效考核工具把机构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建立公正、公平、公开、全面的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是内审部门做好绩效管理考核的基础和前提保障

绩效管理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一个组织战略目标体系及其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等内容,其核心是促进机构整体管理能力、水平和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其实质 6 是做到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作用发挥到极致。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如与职务晋升、工资晋级、岗位聘任、正负激励、培训开发等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挂钩,向员工发出行为导向的信号。引导员工们清楚地认识到,在工作中为组织所做出贡献的差异最终导致个人所得到的综合利益也是有差异的。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追求个人综合利益上的最大化是每一个员工的正当要求,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所带来的综合利益上的差异,引导员工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完整的绩效管理考核应当是一个循环流程,包括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内容,绩效考核就是对内审部门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建立科学、全面的考核指标,并及时收集、记录、分析、传递有关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等方面信息。

1、全面细化量化指标,坚持以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助,提高绩效管理考核的客观、公正、公平性

绩效管理考核强调要求重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必须设置量效化指标,量化指标是数据指标,效化指标是成效指标。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反映了重点工作的效率要求和价值预期。但在实际工作的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工作结果或成效,都可以用数据指标进行科学量化的,因此为了确保绩效管理考核工作的全面性,可以对部分工作指标适当进行定性考核。使绩效管理真正做到以科学的量化考核为主,适当采取定性考核,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围绕全行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内审部门的各项职能的有效发挥,我认为应当围绕以下要点设置绩效管理考核指标:

(1)围绕审计成果的体现设置考核指标。审计职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审计成果上,因此要将重要审计发现、重大风险控制事项、案件线索、重要制度和操作、管理流程缺陷的揭示全面体现在 7 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中来。

(2)围绕审计价值的有效体现设置考核指标。主要体现在实施审计活动中所提出的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加强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建议;同时在提供高质量的审计咨询服务、内控制度的完善、流程和重要风险控制事项的健全方面也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和体现。

(3)围绕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运用设置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对目前非现场二期系统的开发、利用、完善等,对审计模型的设计、查证思路、方法的优化、重要管理制度、方案、依据的创新编制,以及在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机制创新、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均应当列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4)围绕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设置考核指标。重点要将CIA、CISA、CPI等执业技术资格考试、学历教育、IT技术资格认证等有助于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列入考核体系。同时也要注重对审计人员学术、理论研究方面的激励和引导。

(5)围绕工作态度、风险防范、审计人员从业纪律设置负向约束指标,进一步强化工作纪律,防范审计风险。

2、及时调控和完善考核过程

在管理运转中,存在并发生着不确定性因素,容易造成工作变数,考核也是如此。当工作的变化、进展和预置的计划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该对变化的事物进行分析,准确识别变化的原因和走向,然后对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作出及时、适当的调整改进,确保考核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认真检查验收工作成效

在考核周期内或期末,在设定的时间内,考核执行部门应当依据预置或调整的周期工作计划,对考核对象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成效验收。按照每项工作设置的量效化指标和考核分值,逐项核实工 8 作成效,逐项进行评分记分,累计计算考核对象该考核周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并就工作的绩效改进做出修正和完善。

4、认真做好考核结果的运用

考核的目的是改进绩效、推进工作、提高效率。考核对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即为考核结果。如何运用考核结果,会直接影响考核的激励作用。要切实结合内审部门管理资源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内审人员负载能力,在这个基础上选择和确定考核结果的运用方式。一是与薪酬挂钩,就是考核结果与薪资收入并轨,按照考核得分,分配计算绩效工资或进行专项奖励;二是考职挂钩,把考核结果与考核对象的职位挂钩。对在较长时间内不能按计划完成重点工作或者不适于承担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应合理地调整其岗位或职务,避免重点工作遭受损失;三是信息整合,通过考核,可以反映、整合并有效利用多个方面的考核信息。有资源配置信息、岗位设置信息、管理损耗信息、工作问题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等。考核结果的信息运用,能够为内审部门的工作决策、管理运转和人才的培养使用,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发表于《西部论丛》2011年01期 总第110期)

2.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实践与思考 篇二

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考核得到全面加强, 内控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并使内部审计的重点由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转变。同时, 由于此项工作的开展, 既发挥了绩效考核的“引领”作用, 又发挥了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各二级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显著加强, 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得到有效保证。

一、绩效考核与内部审计既有各自的独立性, 又有密切的关联度

1. 独立性。

绩效考核作为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控制活动的组成部分, 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公司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体系及其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等, 其核心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 其实质是使员工个人的能力得到提升, 并确保人尽其才, 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 作为一项监督评价机制, 是公司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企业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为了保持独立性, 内部审计不参与任何经营管理工作。

2. 二者的关联度。

第一, 二者总体目标相同。绩效考核已经从单纯对财务指标的衡量而逐渐发展为一个业绩评价的体系。评价方法着重于从长远的眼光看企业的发展, 从而进行业绩的考核。第二, 二者评价范围相似, 但各有侧重点。绩效考核一般从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几个方面对企业、部门或员工进行评价, 内部审计主要侧重关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对这几个方面都有所涉猎, 但不是直接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内部审计活动自身也需要有一套评价体系对其考核, 而绩效考核过程本身也需要内部审计的评价。第三, 二者作用互相促进。企业管理复杂性的增加使内部控制日益重要, 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各项活动 (包括绩效考核) 进行监督, 为其合理有效执行提供了保证;而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又增强了企业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了有关内部控制各种规章制度的遵循程度, 这又为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内部审计与绩效考核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首先, 内部审计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进行内部审计的是企业内部机构, 了解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 具有审查问题及时、深入等特征, 这为企业开展绩效评估提供了组织、人员、技能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其次, 内部审计通过绩效考核得到延伸。绩效审计是传统财务审计的延伸。通过绩效审计, 在确认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真实、合法的基础上, 还能对企业经营目标、生产技术、成本效益、资金效果、经营决策等作出正确评价, 进而帮助管理者分析原因, 找出根源, 从而改善经营管理, 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内部审计参与绩效考核应关注的问题

1. 内部审计要在绩效考核中发挥长足作用, 必须注重对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及绩效评价指标考核的全程监控。

要建立最高管理者分管的内部审计机构, 并将审计机构负责人纳入绩效考核工作小组的领导层, 确立权威性。在绩效考核办法制定阶段, 发挥内部审计的分析评价职能, 并结合审计过程中了解的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在绩效考核实施阶段, 监督考核程序、考核方式、考核依据是否规范有效, 考核结果是否公正, 并对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使之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2. 领导应高度重视。

只有领导重视,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有效加强, 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对绩效考核的促进作用就越高。我们的工作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应注意的是, 为保持高度独立性和客观性, 内部审计人员应对绩效考核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是否适当、考核程序是否规范、考核结果是否公正进行评价, 而不应直接参与绩效考核工作对企业、部门或个人的业绩进行评价。

3. 应配备各类专业人才, 加快审计转型发展。

要想在企业绩效考核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就不能停留在原来以财务审计为主的阶段, 而是要加快审计转型发展, 从单纯的财务审计为主转向内控审计、绩效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为主, 从单一的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发展。要顺利完成审计转型, 最关键的要素是人才。

3.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与思考论文 篇三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

随着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化,未来想要确保公共财政顺利的进行,满足社会需求,对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将其列为以下几点。

1.研究预算管理实践的前提基础

在我国发展中,国家财政管理经过多次变革,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渐趋于完善化、科学化,在细节处更为合理,从根本上完成了传统财政建设专项现代化公共财政的蜕变。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公共财政管理继而深化发展,需要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预算管理的工作方法,怎样创新发展,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实际上是对监督、执行过程化的科学管理模式构建,这样一来,则能够更好的发挥财政职能的作用,并且对经济的分配达到合理化的目的,进而实现公共服务的效果,这也是研究预算管理实践的前提基础。

2.提高政府绩效管理

从改革开放至新中国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并且人们的生活理念、生活价值等也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在民主独立、民主实践方面更为凸显,因此,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模式中,人们的参政议政意识得到凸显,而这就需要政府发挥职能作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也是政府公共服务中的核心,在财政经济的分配上,具有重要的影响。政府公共服务中,在包含支出管理的同时,包含政府的管理职能。在政府预算管理中,实行有效的管理职能和制度的完善化,使其从根本职能中得到提高。而在实际预算管理工作中,还需要立足于实践,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的条件下,建立公正、合理的政府形象,能够设身处地的为民众着想,履行政府应有的义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在执政为民工作理念中,占据重要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改革发展,在提高政府绩效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

随着国家制度的颁发、改革,我国在财政资金运行上,建立起了新的发展制度,形成新的工作模式,推动了经济的正确分配和提高。而在实际落实上,只是预算得到了重视,在管理问题上并没有实行具体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在预算编制中的经济效益,还存在着操作效率较低、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问题。而通过政府绩效管理的方法,则能够完全弥补这一弊端,从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工作目标。另一方面,政府绩效管理也能够科学的进行财政管理,根据资金的分配,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健全编制管理,加大管理力度,将其融合起来,进而完成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绩效管理改革

1.提高保障体系的构建

以某省的预算绩效管理为例。该省在提高保障体系的构建上,从~,从最初的财政厅创建,相继完成了绩效管理单位建设,至20,该地已经完成了由发改委、审计局、统计局、编委办等多个单位建立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在其制度体系建立上,先后颁布了各项法律法规,其中方法规则228项、内部协调56项、目标管理10项等,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该省现已建立了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此外,在其技术体系创建上。该地健全了“三库一平台”开设了网络信息共享,并且有针对性的创建了绩效管理讨论一栏,进而实现绩效管理立足于根本。现阶段,该省成为绩效工作评价的运行试点。

2.加大宣传,创建绩效管理理念

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在国家公共财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财政改革的新方法、新理念,建立绩效理念,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思想障碍。目前,该省在绩效改革上,加大宣传力度,创建绩效管理理念,主张建立有效的绩效环境,以及工作氛围。并且,该省相继开展了多个绩效活动,分别在各大媒体电视中进行宣传,提升宣传效果,打造多元化宣传活动。3.推动绩效管理工作该省首先创建了绩效评价管理制度,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第三方评价制度。该省现已对近14000个项目实行评价制度,包含资金200亿元,财政资金1300亿元。该项制度的建立,落实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实行,有效的解决了资金分配部门参与较低、涉及面较小的问题,形成了自用自评的制度机制。

三、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1.健全制度,提高绩效管理工作

推动绩效管理,健全制度,需要凸显重点评价和绩效自评,两者相互结合,使其工作更为多样化,建立评价制度。然后根据自身发展选择具有特色的三方评价制度,这样一来,就能够确保工作的平稳运行,进而实现工作目标。将传统的工作弊端进行优化,提高个人的工作积极性;第二,制定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将绩效管理发展目标转变成为资金项目,进而得到延伸,同时迈向新的发展领域;第三,制定完整的应用机制。评价结果是预算绩效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评价结果中最为重要的是评价结果的`应用,由此可见,在实际工作时,需要掌握单位的真实状态,进行信息统计而后上报至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前提条件,把评价结果与单位部门进行交流,共同推动绩效管理工作效率。

2.加大支撑保障力度

第一,根据具体状态,创建完善的组织制度,通过各级部门的协作,建立有力的组织依靠,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组织,继而深化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第二,健全制度体系,为今后工作作铺垫,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要求,形成一种制约。根据绩效管理,相继颁布一些条例,明确工作要求,建立绩效具体工作模式;第三,形成技术体系,为今后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对于管理的评价标准,需要根据分类要求落实至指标库中,进而全面更新。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中,也要加大管理力度,对绩效数据信息进行及时更新,进而确保绩效管理能够有效的落实,顺利的进行。根据工作中的数据信息,随时沟通。此外,根据绩效管理模式,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建立完善的制度要求,实行实时过程绩效管理,为今后工作的进行保驾护航。

3.形成合力

在社会改革中,预算单位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只有提升内在素质,才能散发出伟大的光芒。想要提升自身管理,则需要发挥核心作用,主要节点在于奖励机制的完善,进行从根本上掌握改革绩效工作的真正目的,反之,则会影响改革的步伐,形成制约。例如:增加预算资金,行使应有的权利。财政单位对总额进行计算,各单位有权分配预算资金,但是需要在实现绩效目标的前提下。另一方面,财政部门既然是管理部门,则有义务进行绩效管理。首先,了解总体变化形势,顾全大局;其次,掌握改变发展形势。例如:预算绩效的真正意义、绩效指的是宏观效益还是微观等问题。对绩效工作的理解,决定着机制的设计。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发展中,预算绩效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笔者分别对: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绩效管理改革、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进行简要分析,深入到绩效管理工作细节中,为预算绩效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志立.从“预算绩效”到“绩效预算”——河北省绩效预算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财政研究,2015,(8):57-64.

[2]上海闵行区结果导向型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践[J].中国财政,,(17):51-52.

[3]殷苏穗.用绩效理念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初探——基于江苏省常州市预算绩效管理实践[J].财政监督,2016,(15):61-63.

4.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实践与思考 篇四

市审计局 李 勤 何钦元

近几年来,宜宾市审计局不断加强廉政审计制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根本性、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防止腐败发生,努力推动审计反腐倡廉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廉政审计制度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审计机关作为政府专职经济监督部门,担负着维护财经秩序,完善宏观调控,促进廉政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任。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廉政审计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定位:一是抓好自身的廉政制度体系建设,保证审计干部廉洁从政、正确行使审计权力;二是抓好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倡廉中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独特作用。

(一)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根据省、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修订了《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并出台了与此相配套的责任报告、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配套制度,每年由局党政主要领导与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各科室、分局、党总支、中心主要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分解措施,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各科室、分局、党总支、中心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内容和责任范围,逐步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责任体系。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公务员绩效量化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推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近几年来,我局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两手抓,以廉保审,以审促廉,单位保持了违纪违法零记录,评为全市目标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和“四好班子”,2011年在全省审计业务考核中从2010年的第六位上升至第四位。

(二)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廉政审计制度体系。宜宾市审计局按照推进惩防体系建设“345”模式的要求,结合全市审计系统实际,围绕“系统全域覆盖、市县(区)整体构建、突出审计特色”的构建目标,以宣传教育、监督制衡、查处惩戒、运行保障“四大机制”建设为重点,构建具有审计特色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以明职责、清事权、定流程、查风险、建制度“五步递进”为路径,开展以岗位为点、以流程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审计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完善制度建设为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廉政审计制度体系。

1.以岗位为点,全面查找审计机关廉政风险。一是全员参与,结合岗位(科室、科室)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执行、服务效率、管理机制等内容,围绕权力运行的轨迹,逐级、逐岗、逐个环节,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五类廉政风险。二是采取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集体定,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方法,全面客观查找。三是分局领导、中层干部、非领导三个岗位层次,查找出局领导岗位在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以及大额资金使用和执行议事规则等方面的廉政风险13个,中层干部岗位在行使审计监督权、自由裁定权、现场决定权、物资采购权、内部管理权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46个,非领导工作人员岗位廉政风险34个。四是突出重点、敏感、关键岗位,查找以审计组长、主审为主的重点岗位廉政风险 6个,以人员录用、干部提拔任用、考核评优等为工作内容的敏感岗位风险12个,以文书保密、物资采购及审核把关为工作内容的关键岗位风险13个。2.以程序为线,围绕重点环节查找廉政风险。组织各科室按照“三定”规定赋予的职责,清理事权,制定流程。针对审计业务流程,紧紧抓住腐败问题易发生的重点环节查找风险17个。一是在审前准备阶段,重点查找了科室负责人、审计组长和主审在审前选点、审前调查、实施方案编写中可能照顾私人关系、故意回避、有目的地选择利益单位审计牟利等风险。二是在现场审计阶段,重点查找进点撤点、审计查证、举报保密、延伸、复核、费用结算、重大案例等9个风险点。三是在审计报告阶段,重点查找少汇漏报审查结果、擅自放问题、淡化处理、通风报信补充虚假证据解脱责任等风险。四是审计处理阶段,重点查找对被审计单位性质严重的问题,无原则使用自由裁量权,从轻处理或不处理,为谋取私利对整改结果核实不认真或授意被审计单位虚假整改等风险。通过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全面查找廉政风险,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形成了岗位、科室、单位 “三个层次”的廉政风险点体系。

3.以制度为面,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针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以制度约束为切入点,抓住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监督检查三个环节,制定预防控制各类风险的具体措施,一个风险点制定一项措施,一类风险制定一项制度,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提升廉政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和实效。一是针对领导岗位和重点、关键、敏感岗位,提出风险防控具体措施。如为了避免领导班子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出现廉政风险,完善党组议事制度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为了保证干部提拔任用的公平公正,实行个人工作实绩量化考核办法、干部管理工作暂行实施办法,建立具有良好用人导向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二是针对工作流程中重点环节,从加强对涉险岗位人员教育管理、配置制衡权力、规范和监督职权运行等方面制定风险防控措施。通过梳理业务流程,制定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审计法制工作部门在全过程质量控制中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审计项目有关工作的办法等相关制度,为促进审计人员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制定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审计项目复核、审计项目会审及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为落实“八不准”审计纪律,切断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往来,制定了外勤经费自理的管理办法。三是切实加强对廉政风险点的防控。制定了岗位廉政风险三级预警实施办法、廉政风险点预防及控制暂行办法,把廉政风险点管理延伸到工作的各个岗位,打造覆盖权力运行全过程的防控链条。

(三)以实行六项基本制度强化监督为关键,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审计组处于审计工作的前沿,也是审计机关廉政建设的重点。为了规范、监督审计组及审计人员廉洁从审,我局制定了审计“八不准”纪律规定,前移监督关口,实行全程监督,严格执行廉洁从审六项基本制度。一是廉政审计承诺制度。所有审计项目,在审计进点前,审计组长必须与驻局纪检组签订廉洁从审承诺书。承诺书一式三份,审计业务档案一份,局分管业务领导一份,驻局纪检组廉政档案保存一份。同时,分管业务副局长和纪检组长及时予以提醒,要求审计组严于律已,清正廉洁,严格执法,秉公办事。二是审计公示制度。审计组进点时,在被审计单位张贴公告,公布审计依据、审计程序,审计组进驻的时间、审计方式、审计人员姓名及联系电话、审计举报电话、审计纪律八项规定等,以接受被审计单位和社会的监督,防止出现“审计监督商品化、审计操作暗箱化”的倾向。三是审计组兼职廉政监察员制度。所有审计项目审计组指定一名成员担任廉政监督员,负责该审计项目的廉政监督工作。此外,还实行特约审计员监督制度,特约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审计工作。四是纪检监察现场督查回访制度。在审计项目实施中和结束后,由驻局纪检组和监察室采取现场督查、暗访等方式,到被审计单位了解审计人员在审计期间执行审计工作纪律的情况,将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五是检查通报整改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廉洁从审讲评会,每半年开展一次廉洁从审情况检查,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六是廉政审计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制度、工作人员违反审计纪律的处理规定等相关制度,实现用制度约束行为,将干部职工的廉政情况记入廉政档案,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实行一票否决。通过实行廉洁从审六项基本制度,强化监督,使审计“八不准”纪律内化于干部职工的心中,外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成为廉洁从审铁的纪律。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市审计局共拒收和上交礼金、有价证券及礼品价值15万余元,谢绝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的宴请260多人次、公费邀请旅游60余人次。

(四)以完善制度加大审计力度为基础,发挥审计监督在反腐倡廉中的独特作用。我局在加强本单位惩防体系制度建设,“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审计公开等一系列以审促廉制度,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整合力量,选择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单位、重点项目和资金进行重点审计,发挥审计监督在反腐倡廉中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独特作用。一是审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11年,全市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373个,查出违规金额60584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46294万元。二是审计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2011年,全市审计机关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依法作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上交财政18853万元,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5218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3179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18103万元。三是审计成效进一步提升。2011年,全市审计决定到期执行率达到100%,共促进财政增收节支25740万元,审减政府投资8508万元。四是审计移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1年,全市审计机关共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处理事项15件,涉及人员13人,涉及金额1091万元。其中,市审计局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处理事项6件,涉及人员6人,涉及金额624万元。五是审计参谋助手作用进一步发挥。2011年,全市审计机关共提交审计报告、信息547篇,被批示采用355篇;提出审计建议795条,被采纳533条,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了一批规章制度。六是审计结果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化。2011年,全市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开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267篇,提升社会整体反腐倡廉意识。

二、对廉政审计制度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我局始终把廉政审计制度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具体制度,也初步形成了制度框架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腐败发生率,推动了审计反腐倡廉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适应新形势下反腐倡廉要求的廉政审计制度体系还不完备,缺乏系统性,有的制度缺乏配套和细化措施,不便于执行和操作;有的制度内容落后于实际,需及时进行清理、废止和修订;有的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的漏洞。因此,要围绕完善制度、监督制度执行这两个方面,堵塞滋生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体制机制漏洞,才能保证审计干部廉洁从政、正确行使审计权力,才能促进审计质量提升,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倡廉中预防腐败和发现线索、揭露问题、查处腐败的独特作用。

(一)完善廉政审计制度内容,增强科学性和系统性。抓好制度落实,制度建设是基础。要从制度体系应有的内容出发,注重从三个方面入手,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一是构建廉政审计制度体系。以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来设计科学的制度体系,突出教育、监督、预防和惩治制度的建设,以宣传教育、监督制衡、查处惩戒、运行保障“四大机制”为重点,打牢惩防体系基本框架,构建廉政审计制度体系。切实使宣传教育机制有利于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良好氛围;监督制衡机制不仅规范审计权力的行使流程,又能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查处惩戒机制能够更有效地发现线索、揭露问题、查处腐败案件,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以惩促防,以惩助防;运行保障机制能够给廉政审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有效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在全市审计系统形成以岗位为点、以流程为线、以制度为面、以框架为体,点线面体四结合的廉政审计制度体系。二是完善制度提高制度质量。以创新性的思维和与时俱进的态度,审视梳理现有的制度,对那些滞后于实践和形势发展的制度及时修订,有明显缺陷的及时完善,需要重新制定的尽快重新制定。对那些过于原则的规定尽可能地加以细化,增强制度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推进制度建设精细化精准化。一个科学的制度,应该是易于操作、能够执行的制度。如,实行廉政责任审计组长负责制,规定了其岗位职责,但是,这些职责的条款诸如有针对性地进行廉政教育、向被审计单位宣传审计纪律、检查审计组执行审计纪律情况、小结廉政工作情况并如实汇报等大都是笼统的、定性的要求,是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廉政教育,以什么为凭据?是怎么向被审计单位宣传审计纪律的?审计组执行审计纪律情况如何检查?汇报廉政工作情况要汇报什么内容?这些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量化,才能得到真正落实。为此,我们提出廉政审计风险标准化管理理念,探索标准化管理模式,对相关制度设定执行标准,对“规定性内容”进行简化,对操作要求和程序进行精细化精准化管理,细化各项制度的职责权限、执行要求、程序步骤和责任追究,使执行制度的责任落实到科室、人头。

5.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实践与思考 篇五

法和管理手段,统筹机关事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过程控制、持续改进、激励促进等工作方法,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一、坚持以人为本,倡导服务为先的工作作风,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我局成立于2003年,目前现有公务员6人,事业人员19人,另有于2004年原区政府第二招待所转制成立的兴源服务公司职工近百名(机关餐饮、保洁、绿化实行服务外包形式),其中党员33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1人。由于成立时间不长,管理制度尚不十分健全,加上大部分职工是原机关下属的服务部门整合而成,年龄、文化结构不尽合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不平衡、不稳定现象比较严重。

2008年,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观,局领导班子意识到,要想改变一些不合理的现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机关事务管理工作能够符合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发展”这一核心思想,首先就是要在全局干部职工当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倡导“服务为先”的工作作风。

(一)、凝聚团队力量,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人本管理的实质就是一切管理活动要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当前为数不少的干部职工由于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以及个人期望值过高、感觉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等因素的影响而滋生的“过一天算一天”的混日子思想,局领导班子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向全局干部职工提出了“正确认识自我价值,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倡议,并组织大家开展了专题大讨论活动,通过大讨论活动积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针对个别问题比较突出的人员,由局领导进行分工负责、亲自挂钩,从关爱人、发展人的人性化角度出发,及时发现问题人员存在的缺点和优点,采用个别谈心、家访交流等实际工作手段,促使问题人员转变精神面貌、积极投入工作,确保干部职工队伍不发生问题。全局还不失时宜地组织了第一届“后勤杯”运动会,干部职工们积极参与,在拔河、接力赛等项目中,大家相互协作、努力拼搏,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正是通过大讨论、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全局上下切实统一了思想,进一步凝聚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团队力量。

(二)、加强学习培训,倡导服务为先的工作作风。针对目前干部职工当中客观存在的作风散漫、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亟须改进和提高等问题,局领导班子在掌握思想动态、切实凝聚人心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广大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服务为先”的工作作风,以支部集中学习、交流心得等形式,强化服务的意识,使广大干部职工意识到树立服务为先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今年5月份起,我局就专程聘请了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专家团队为我局量身定制绩效管理实施方案,专家组经过认真调研,以餐饮服务为工作试点,通过组织骨干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实地参观具有优良经验的餐饮企业等方式,在餐饮这一最前沿的窗口服务工作中推行“六常管理法”,从服务的源头树立好“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此外,我局尤其重视在细节工作上体现人文理念,如:在机关各办公室和电梯通道等主要墙面张贴“24小时设备维修和安全保卫值班”电话、在每个洗手间的门上安装消毒和未消毒的标志、每周由绿化公司工作人员询问绿化改进意见等,切实做到主动服务、高效服务和优质服务。

6.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实践与思考 篇六

关键词:非法人单位,经济责任,审计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三条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范围限定在企业法定代表人。

南京烟草作为政企合一的中央企业,所属县级分公司的企业法人资格已经取消,财务上不再独立核算,但其仍然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国有资产保管和使用、卷烟市场营销、市场监管、行政许可、内部管理等重要职责。同时,国家局要求“要把加强对非法人实体的审计监督,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在新形势下,南京烟草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探索形成了“经济责任+绩效审计”的审计模式,较为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二、绩效审计在非法人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意义

(一)绩效审计是开展非法人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在需要

非法人单位一般实行预算管理下的财务报账制,而以财务收支为主线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已不能适应非法人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因此,引入绩效审计理念,来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外延,丰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符合非法人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

(二)绩效审计是强化对非法人单位领导干部监督的需要

在非法人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运用绩效审计不仅对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和鉴证,还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的考查;不仅关注财务收支活动中有无违法违规问题,还关注资金使用是否节约,有无损失浪费;不仅检查决策机制的健全性、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决策内容的合法性,还检查决策事项的效益性、实施过程的效率性、实施结果的效果性等。

三、非法人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绩效审计模式的构建

(一)拓宽审计内容,解决“审什么”的问题

1、深入评审非法人单位内部控制

主要评价内控制度在需要控制的所有主要环节是否都建立了控制制度,内控制度的设置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制定的内控制度能否有效地防止违规违纪行为。

2、深入审查非法人单位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状况

审查非法人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各年度经济责任目标的完成与否。通过对任期内逐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任职初期相比较的经济指标增减变化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价非法人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工作业绩。

3、审查非法人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

南京烟草非法人单位实行预算管理下的非独立财务核算体系,主要审查预算编报是否及时、真实、准确,有无虚列预算项目;审查烟草专卖打假经费的分配、使用、管理的真实、合法、合规性及效益性;审查卷烟罚没收入是否纳入财政专户存储,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

4、审计非法人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行为

审查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依法履行职权过程中决策行为的合法、合规、效益性;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的各种廉洁纪律和国家财经法纪的规定。

(二)转变审计方法,解决“怎么审”的问题

1、整合内外部审计资源

以审计项目为单位,以内部审计人员为主导,合理借助中介机构人员,有效解决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绩效审计遇到的技术性难题,充分发挥审计组的整体优势。

2、多个监督部门联动

实施经济责任绩效审计过程中,牵涉到非法人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审计部门一般与人事、监察等职能部门联动,共同参与项目,形成监督合力,以保证审计成果的质量。

3、多种审计程序并举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不仅采用查阅账簿、审阅资料、实地查验、询问调查等传统的审计程序,还运用经济活动分析、数量分析、技术经济论证、统计及非统计抽样等科学分析方法,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和抽查范围,提高审计监督的覆盖面。

(三)完善评价体系,解决“怎样评”的问题

1、确立绩效评价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绩效评价围绕审计的内容和所取得的审计证据,以可靠的数据和客观事实为依据。

(2)客观公正原则

以写实和量化的方法描述事实,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工作成绩既予以肯定,又要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承担何种经济责任。

(3)重要性原则

着重评价与履行经济责任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一般依据经济事项的性质和数额的大小来选择评价的重点。

2、明确绩效评价的内容

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过程中,客观描述审计事项的结果,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问题,分析列举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为企业发展所采取重大措施,并评估领导干部所采取的措施的实施结果。应依据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内容,审计什么评价什么,没有审计的不做评价。

3、制定绩效评价指标

常用的绩效考核指标一般包括:一是市场营销方面:卷烟销售总量、不同结构卷烟销量、重点品牌卷烟销量、品牌培育、客户服务满意度等;二是市场监管方面:卷烟市场净化率、罚没卷烟数量、罚没卷烟金额、行政许可审批满意度、侦破符合国家标准的网络案件的数量等;三是经济指标方面:卷烟销售收入、销售结构、费用总额、费用水平、劳动生产率等;四是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决策管理效能、行政执法能力、内部控制、节能降耗等。

参考文献

[1]冯来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比较研究[N].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2]冯英俊;黄金枝绩效审计与管理审计[N].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03

上一篇:湖大研究生学术规范网上考试题库下一篇:加快“四化”统筹,推进绥化市城乡一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