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课文原文(共10篇)
1.趵突泉课文原文 篇一
趵突泉课文内容梗概
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趵突泉的赞美之情.先介绍趵突泉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突出了趵突泉在济南风景名胜中的地位.然后依次描写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
原文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幽静极了。这水就是从趵突泉流出来的。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
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在阳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
2.试述课文节选文与原文对照教学 篇二
鲁迅先生说:“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把这里的“就诗论诗”、“论文”理解为评论课文、理解课文也是说得通的。老师们就节选的课文进行解读、教学,看似是立足文本,分析得有理有据,给人物定性,给主题定论,不说学生没接触原文,就算他们通读了原文,恐怕也会理解为全文也就是这个主题,人物也就是如此性格了。这样的教学对作品本身是一种不全面甚至是歪曲的解读,也无益于学生对文本的正确把握。如果教师在教授这类课文时,能够把节选文与原文进行对照教学,把节选文放入原文中去理解,应该是大有裨益的,毕竟节选文进入教材成为课文,有其特定的教学功能,我们只是借助原文,来更好地完成节选文作为课文的使命。这里仅就多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录的曹禺的《雷雨》为例,谈谈节选文与原文对照教学的意义和些许建议。
语文课本中的《雷雨》是节选自《雷雨》全剧的第二幕中的一部分,分为两场戏,第一场是三十多年后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以及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第二场戏写周朴园与鲁大海、鲁侍萍与周萍的相见,围绕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展开的矛盾冲突。在这篇课文中,老师们的教案上大多有两个教学目标:1、揣摩戏剧语言,通过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2、理解《雷雨》的主题。如果老师仅就这第二幕就给人物打上性格烙印、揭示戏剧主题,那恐怕是不全面的。这里需要运用对照教学的方法来完善对这篇课文的教学。
一、更立体地分析人物形象
以周朴园这个形象为例,在第二幕即我们课本里的那篇课文中,一般是通过他在与鲁侍萍相认过程中的一些对话,来分析其性格特征。比如他在认出鲁侍萍之后,“严厉地”问她:“你来干什么?”在鲁侍萍回答说“不是我要来的”后,他马上就想到“谁指使你来的”,从这里可以看到周朴园快速的心理变化,既然不是她要来的,那背后肯定是有人指使的,受人指使,那么肯定要敲诈自己,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的伪善,对侍萍情况的打听并不是真的想她,而是寻求内心的安宁,当鲁侍萍真的出现时,他首先意识到的是自己的利益将得到威胁。又如在他得知侍萍不会告诉鲁大海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不让鲁大海认他做父亲后,他的反应是“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在这里暗含的前提是:在周朴园看来,一切难办的事情都可以用钱来摆平,现在鲁侍萍的出现就是一件难办的事。暗含的结论则是:鲁侍萍的出现以及后续之事能用钱摆平,这就表现出周朴园作为资本家的金钱观是何其蛮横专制。再如鲁大海对他的控诉“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你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等,我们看到了一个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冷酷无情甚至充满血腥味的周朴园。从这些节选出来的文本,我们可以分析出周朴园是一个冷酷、自私、虚伪、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资本家的形象。这里有文本作为支撑,给周朴园作这样的定性似乎也没有错,但我们知道,人的性格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不能仅凭一件或几件事就断定他是好人或者坏人。同样,如果仅就这一幕中周朴园的表现就给他定性,人物形象则趋向单一化、扁平化。我们必须把周朴园放入到整个《雷雨》中,把节选文与原文结合起来,那么就可以看到一个更全面、立体、复杂的周朴园。
周朴园曾在德国留学,他接触了西方开明思想,侍萍美丽聪明、温顺贤良,他喜欢并痴情于侍萍实乃人性本真的表现。他与当时作为他家婢女的鲁侍萍有过真正的爱情,他对鲁侍萍并不是权贵者对于卑下者的玩弄,这点从他和鲁侍萍有过两个孩子可以看出。他们的结合正是表现出周朴园敢于突破传统门第观念的束缚而选择自己的爱情,用“始乱终弃”来形容他们的爱情是不恰当的。我们不能因为鲁侍萍的悲剧而否认周朴园曾经对她的真情,同理,我们也就不能仅就第二幕中的分析而给周朴园打上冷血无情的烙印。即使在课文即戏剧第二幕,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相认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周朴园对如今的鲁侍萍的冷酷和虚伪,但是也不可否认,他对鲁侍萍的怀念就没有一点真实的成分。在他不知眼前的妇人是鲁侍萍而只知晓她是无锡人时,他主动向她提起三十年前的事情,如若他是真正地对鲁侍萍无一点怀念,他大概也不会试图去打听她的消息,不会在听到侍萍说那位梅小姐是位不规矩的人时而苦痛。在一位他认为不知道事情原本面目的陌生人面前,他不需要戴上虚伪的面具,因为这毫无意义。他想知道侍萍的坟墓在哪里,想去修一修,或许有寻求内心安宁的原因,可正因为他的这份不安宁,我们才可以体会到他对侍萍的那份情意,即使过去了三十年,即使现在再怎么冷酷,他仍然放不下三十年前的那份情。那几件几十年前的旧衬衫和房间保留的旧家具,更是体现了他对侍萍的真切怀念。如果不是真情,谁能装三十年?若是装,装给谁看?他不做这些的话,更能掩人耳目,没人会知晓那件往事。所以,我们在看到周朴园的自私、冷酷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其温情、人性的一面。
如果结合课文节选外的那些部分进行分析,我们会看到周朴园有着更多复杂而丰富的性格,仅从节选的那部分课文中分析出来的周朴园是一个不完整的周朴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周朴园形象。所以,节选文与原文进行对照教学,可以更准确地还原人物的真实形象。
二、更深刻地理解主题
课文节选文的第二幕,主要以周朴园和鲁侍萍间的情感冲突(封建旧家庭黑暗的情感纠葛)和周朴园与鲁大海间的利益冲突(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阶级矛盾)两大矛盾展开来的。通过分析围绕这两大矛盾进行的人物对话及动作,我们分析出了周朴园自身的封建性以及周家作为资本家的经济属性。从回忆鲁侍萍三十年前的不幸遭遇,可以看出的是封建制度之专制残暴;从鲁大海对周朴园的控诉以及周朴园的应对之策,可以看出资本家原始积累的血腥残酷。那么《雷雨》的主题就是揭露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的唯利是图、冷酷无情和虚伪,赞扬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英勇顽强,表达对以鲁侍萍为代表的底层平民的同情和肯定。这样一来,《雷雨》是一部阶级主题的作品,是一部社会问题剧,表现的是反封建反资本主义的主题。
但仅由课文中分析出来的主题来确定全剧的主题是有失偏颇的。首先,必须承认它有阶级主题的一面。不管是三十年前周家对鲁侍萍的迫害,还是后来周朴园逼迫没病的繁漪吃药,或者是周萍对父亲的唯命是从,我们都看到了封建主义对人和人性的毒害和扼杀。周朴园不择手段、不惜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利益的行为则表现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但这点仅体现在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上。如果纵观全剧,工人罢工并不是主要的冲突,周朴园和繁漪,繁漪和周萍,周朴园和鲁侍萍这几对冲突则占了重要位置,所以阶级主题并不能全面概括全剧。
对《雷雨》除了将其定性为社会悲剧,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它也是一部展现命运悲剧的作品。这就需要我们不局限于节选文这一部分,而要看到全文。全文的人物彼此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是过于巧合的血缘关系。周萍与四凤相恋,不知道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鲁大海与周朴园因合同问题对峙时,却是一对不共戴天的亲生父子;周萍在呵斥鲁妈时,不知道她是他的生母……当鲁侍萍三十年后再次踏入周公馆时,发现女儿已重蹈她的覆辙。这让她自然而然地想起都是“报应”。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或者极少有这么集中的巧合发生,但在《雷雨》中自然地发生着。这一切的发生都有“命运”在主宰。
王爱军在《〈雷雨〉悲剧主题的还原阐释》中,主张从原版本进行考察,还原作品的真实面目,并且从三个方面阐释了《雷雨》的命运悲剧:作家的创作动机——形而上的理性思索;人物的命运遭际——“郁热”状态下的挣扎困境;观众的审美感受——先悲后愤之情。他认为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分析,可以认为《雷雨》首先是一种形而上的理性思索之物,是在深层次上探索着隐藏在现实人生背后深处的人的生命存在和命运状态的奥秘和复杂性。因此,首先应该说它是一部关于人的命运的悲剧,然后才是其他。
因此,只有着手于全文的阅读与理解,我们才能正确把握《雷雨》这篇经典剧目的主题,而不是仅从节选之处笃定其主题。
三、更完整地还原艺术
一部经典的作品不仅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也应该有着高超的写作艺术。《雷雨》作为一部优秀的戏剧,其戏剧方面的艺术成就也不可忽视。《雷雨》节选的第二幕虽然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写清了两对矛盾冲突的发生,但毕竟也只是一部分,只看部分而不读全文,就很难把握作家整篇的总体构思,当然读者也不能从部分与部分——被节选的部分与未选入的部分之间的联系去准确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董永辉的《论<雷雨>序幕和尾声的悲剧审美意义》一文中,他提出被删减掉的序幕和尾声在全剧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认为“作为一种‘欣赏的距离,序幕和尾声的设置可以达到对观众的安抚和心灵的净化。删掉首尾,既违背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又破坏了剧作的戏剧结构,更不能表达它的悲剧审美意义,同时,观众对周朴园的认识也缺乏客观的分析与冷静的思考。”
《雷雨》的序幕和尾声展现的是悲剧发生后的一个情节:十年后,周公馆变成医院,楼上分别住着已疯的繁漪和鲁侍萍,一位孤寂的老人来看望她们,彼此间却没有一句话。一个场景的描写,就可以表达出作者对人物、对悲剧的理解与阐释,除开序幕和尾声,我们可能会对这部剧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
一个场景的描写尚且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更何况那些没被选入教材的大部分,如果完全忽略对它们的讲解,优秀的戏剧艺术将得不到完美的展现。
上文已提及到节选文与原文进行对照教学的必要性,那么接下来试析实行对照教学的一些方法。
1.课外预习。在学生即将学习《雷雨》这类节选文时,教师首先应该指出,这篇课文为一篇节选文,要求学生自己或查找图书或上网查询,找出完整的篇目进行阅读。并把简单复述完整篇目,以及把课文在整个篇目中占怎样的位置作为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去独立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了节选文的意识,并且对全文有了大概的认识,也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原文来分析课文时,学生出现茫然不知所云的情况。
当然,课前预习的方法、手段,除了上文提到的查找图书、电脑查阅,还可以有更多样化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体裁来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如要求预习《社戏》这篇作品时,查找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是一种又快又容易实现的方法,而在预习《雷雨》这类戏剧时,找出视频文件来预习,则是比读原著更直观更深刻的一种方法,可能拍出来的电影与原著有所出入,这也就需要教师提前对其差异之处进行提醒。
2.课堂分析。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教学是基于对文本的分析而培养学生理解、阅读、写作、表达等多种能力的过程。在以课文作为“例子”时,我们要求这个“例子”能够具有我们在学得某种能力时所需要借助的功能。比如在学习《雷雨》这篇代表性戏剧时,我们期望从中学习到戏剧的形式结构、戏剧独特的语言表达等。如果专门就节选的第二幕来解读,进行课文的“裸教”,恐怕不能很好地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课文要求预习及了解的内容,来借助完整文本的前后情节来解读。教师在教授这类文章时,要把握好“出入”的关系。“入”即是要把握住节选入教材的课文的相关重点内容,不要天马行空、漫无目的地闲扯;“出”即是要在讲授课文时,要记得适当地联系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及前后文,不要仅仅“锁定”课文,反复强调已解决的知识点,或者凭空说出结论,让学生不知所云。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把握了“出入”之道,学生才能提起兴趣,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学生的认知才会得到真正地提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教师站得够高,首先自己能够读通文本、读懂文本、读透文本。
3.中彩那天课文原文 篇三
《中彩那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中彩那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拼读“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2、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世界上有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吗?讲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
(出示:一位母亲说:“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请根据母亲的这句话做一道加法题。(诚实﹢信用﹦财富)做对了吗?
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彩那天》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抽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
读自己画出的生字词,说说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自学后还不能理解的词语。
3、默读课文,课堂自习。
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结合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述故事内容。
4、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解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
4、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思考: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的表达出来。
(3)指导试读,评价、点拨。
5、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1、听写词语。
2、抽读课文,勾出母亲说的话。母亲的话让作者深刻地体会到什么?
(出示: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为什么?
3、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内容。
(1)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探究问题一:“你父亲正面临的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道德难题?
探究问题二: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2)学生各自针对上述问题阅读思考,准备交流。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引导学生讨论。
例如:
A、课文说到库伯家里很有钱,完全有能力去买一辆汽车,而“我”家里很穷,父亲有那么渴望得到一辆汽车,是否可以去和库伯商量一下,把车留下。
B、彩票上K字记号除了父亲,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不用打电话给库伯等等。
(5)小结:教师对各组的发言作点评。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5、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1)体会开头和结尾的联系。
(2)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理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
4、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小练笔”。
提示:开展想像,把当时“我们”家里各自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方面写成一段话。
5、课外作业。
联系实际,写一则有关诚实、讲信用的日记。
板书:
5、开头:诚实﹢信用﹦财富
中 起因:(神情严肃)
彩 事
那 经过:(道德难题)诚 实 守 信
天 故
结果:(特别高兴)
4.乌鸦喝水课文原文 篇四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而是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说实话,我和很多老师一样,都十分害怕这些“意外”发生,怕这些意外脱离了即定的教学目标,脱离了设计好的教学轨迹,以致自己无法驾驭而耽误了教学时间。
案例描述:
师: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最后喝到水了吗?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乌鸦喝到水了吗?
生:喝到了。
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生:它把石子装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是呀!好聪明的乌鸦,遇到问题能开动脑筋,想想解决的办法。
生:老师,我有问题。
师:你说呀!
生:我觉得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因为石子把水淹没了。
师:我们平常说水淹没石子,怎么说石子淹没水呢?
生:是的,我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就遇到这样的问题。
师: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吗?
生:有。
师:那你演示一会吧!
生:拿了一个杯子,装了杯子的`五分之一的水,然后放进石子,石子是把水淹没了。师:是呀,刚才老师没有想到呀,如果是在杯子里的水很少的情况下,石子是把水淹没了,乌鸦是喝不到水了。这就要看看对瓶子里的水的量怎样描述了,其他同学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刚才他那一演示就很清楚了。
师:但在课文的描述上,乌鸦是喝到水了。课文中是怎样说的呢?
生:瓶子里的水不多。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水不多是说:“水不会很少,可能只是没有装满。”
生:可能是水不多也不少,我是从图上知道的。
师:水不满乌鸦就喝不到水了?
生:因为瓶口小,加上水不满,所以才喝不到水的。
师:是的,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较深了,观察得也很仔细,就是因为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才没有喝到水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以一个平常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快地从文中找到了答案,这也是我在备课中所需要的。然而,课堂并非是一层不变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地进行。”就因为课中的意外生成了美,惊醒了我的思维,学生的那一问恰是我未曾想到的,通过学生的疑问,激活了我的思维。我原以为学生都会说乌鸦能喝到水,但却有一学生另外,提出了乌鸦可能喝不到水。这一问是我在备课时从未考虑过的问题,这可能就是情境的瞬息万变,情况的错综复杂。根据新课程的标准,我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成为了学生的听众,听他把话说完,而没有及时地抑制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将自己的独特之处演示出来,在本案例中,杯子、水、石子,都很容易得到,通过学生的演示,其他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了什么情况下投石子水上升,什么情况下投石子水淹没。从而让学生理解了“投石子”不一定就会使水上升的道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正因为这一意外的提问,学生的实验,才使我对教材有了新的认识,从而通过我的有价值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的动脑,深入地思考。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课文的质疑,释疑,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质疑、释疑的机会,学生才敢说、敢做。同时这意外的事件也凸显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手指课文原文 篇五
本设计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按照“感知--感受--感悟”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重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扩大阅读面。从而培养学生写“所见、闻所、所思、所感”作文。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你们猜这是什么?对,就是手指。
2、谈话: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手上长着十个手指(伸出两只手),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可你去仔细想过他们吗?是不是对他们的存在感到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板书:5*手指
3.简介作者:丰子恺(出示课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他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那么文章围绕手指主要写了什么?丰子恺先生笔下五个手指各有什么长与短?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1.学生自读。(出示课件)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汇报自读效果,讨论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瘙痒、窈窕、秽物、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提出讨论。(本文语言浅显朴素,较容易理解。)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 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 _,最后总结写 _ __ 。
6.祝福课文原文 篇六
《祝福》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末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
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新年才过,她从河边掏米回来时,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地看见几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在寻她而来的。四婶很惊疑,打听底细,她又不说。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卫老婆子忽而带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进来了,说那是详林嫂的婆婆。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了。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
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还没有用,便都交给她的婆婆。那女人又取了衣服,道过谢,出去了。其时已经是正午。
“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会,四婶这才惊叫起来。她大约有些饿,记得午饭了。
于是大家分头寻淘箩。她先到厨下,次到堂前,后到卧房,全不见掏箩的影子。四叔踱出门外,也不见,一直到河边,才见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掏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老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中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
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可恶!”四叔说。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阿呀阿呀,我真上当。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她来求我荐地方,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对不起,四老爷,四太太。总是我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
“然而……。”四叔说。
于是祥林嫂事件便告终结,不久也就忘却了。
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每当这些时候,她往往自言自语的说,“她现在不知道怎么佯了?”意思是希望她再来。但到第二年的新正,她也就绝了望。
新正将尽,卫老婆子来拜年了,已经喝得醉醺醺的,自说因为回了一趟卫家山的娘家,住下几天,所以来得迟了。她们问答之间,自然就谈到祥林嫂。
“她么?”卫若婆子高兴的说,“现在是交了好运了。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
“阿呀,这样的婆婆!……”四婶惊奇的说。
“阿呀,我的太太!你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他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唯独肯嫁进深山野坳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吓,你看,这多么好打算?……”
“祥林嫂竟肯依?……”
“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太太,我们见得多了: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捺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她摇一摇头,顺下眼睛,不说了。
7.扁鹊治病课文原文 篇七
《扁鹊治病》取材于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医叫扁鹊。一天,他去拜见蔡桓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毫不在意地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扁鹊只好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满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扁鹊解释道:“病在皮肤,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8.乡下人家课文原文 篇八
1、播放课件:池塘里嬉戏的鸭鹅、小河边捣衣的妇女
檐下挂着的串串红辣椒、院子里悠闲的公鸡
田间戴笠劳作的农人、夜空下的声声蛙鸣。问:看到这些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所了解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陈醉云细腻、优美的笔触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师板书:21、乡下人家)[设计意图:观看课件,直观感受乡下美景,从而让学生进入的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9.观潮课文原文 篇九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课文赏析:
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10.《鸟语》课文原文 篇十
鸟语
我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那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
听爷爷说,鸟儿是会“说话”的,有人也真懂鸟语。据说,古时候有个叫公冶长的人,就是位通晓鸟语的专家。有一次,他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他爬上南山,果然背回一只摔死的大肥羊。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赏,能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听它们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也是很快意的。于是,我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
春天,布谷鸟飞来了。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我最喜欢跟布谷鸟对话了:
“你做什么?”
“种田织布。”
“你喜欢什么?”
“勤劳刻苦。”
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爷爷见我呆愣愣地跟树上的鸟儿说傻话,便在一旁提醒我:“听,布谷鸟叫你勤劳刻苦呢!还不赶快上学去,愣着干啥?”我听了立即背起书包,向学校跑去。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据说喜鹊是报喜之鸟,总是给人们预报喜讯,乡里人都很喜欢它。所以,尽管它的嗓音并不出众,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仍倍感亲切。“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每当这时,我心里便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头喜事快快降临。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还有画眉啦,黄莺啦,百灵啦……它们的“语言”丰富极了!一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便以“知音”自居,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却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拓展:《鸟语》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在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文中生字,指导学生描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读了课题,你想问些什么问题呢?(生自由提问)板书课题:鸟语齐读课题。过渡: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小作者从鸟的语言中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自学流程如下
(1)自由读课文,力求读得正确、流利。学生自由练读,亦可同桌互相听读。
(2)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找出自己识记本课生字的方法,尝试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或者小组讨论交流,给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尝试给课文分段。可书面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亦可自己思考。
2、交流
(1)指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一些较长和较难的句子。
(2)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尝试说说自己对一些生词的理解。
(3)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所得,也可提出自己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或读得好的句段。
4、分组练读课文,加深体会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三、布置作业
1、练写本课生字新词,完成课后描红。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2、出示: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小组讨论
(1)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文中哪些句子还可以看出作者爱鸟,爱听鸟语和想听懂鸟语?
(3)你能读出小作者的这种感吗?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讲述自已课后搜集的关于公冶长的故事。
过渡:于是,小作者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那么作者又从鸟语中听懂了些什么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
2、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小组学习目标
(1)选择小作者和一种鸟对话的内容进行学习。(可分为:a、布谷鸟b、喜鹊c、其他许多鸟三组进行)
(2)通过具体的语言体会小作者对这种鸟的喜爱。
(3)说说从这种鸟的语言中小作者悟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些的启发?
(4)练读本小组选学的段落,读出感情。
3、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4、交流
(1)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每组可指名一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2)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
a、小作者在同布谷鸟的“对话”中懂得了要做一个“勤劳刻苦”的人。
b、小作者在倾听喜鹊的叫声中,懂得了人对生活和未来要充满信心和希望。
c、小作者在从其他许多鸟的叫声中,明白了各种道理。
(3)检查各组的朗读情况。各组可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在读的同时相机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学习第三段
1、投影出示: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2、指名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结合刚才的学习谈谈你的体会?
四、总结课文学生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会。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从哪些鸟的身上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想一想,准备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赏读课文,指导背诵。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2、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3、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相机进行造句训练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把你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相机进行造句训练。
出示: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音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1)学生说说自己对“疏忽”一词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境)
(2)自已尝试进行造句。
(3)交流评议。
(4)按相同的方法完成对“顽强”的造句训练。
二、学习文章写法,进行拓展练习
1、本文写小作者从鸟的身上想到了很多,在写布谷鸟和喜鹊时叙述详细,而在写其他鸟时则比较简略。
拓展练习一:在作者所写的其他鸟类中选择一个依照前文进行详写,如:可以写自己同燕子的对话,也可以写自已观看大雁的飞行。要求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同时还可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1)学生练写。
(2)交流评议。
2、本文写了很多种的鸟,作者都能抓住它们独特的地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练习二: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或叫声。要求语言准确、通顺。
(1)学生练习完成训练。
(2)交流评议。(本次练习可根据上课时间进行安排,亦可安排在课外完成)
三、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2、3自然段。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3、学生练背。有条件的可当堂试背。
四、布置作业
1、选择两个拓展练习的其中一个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