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成长故事

2024-06-18

心理健康教育成长故事(精选8篇)

1.心理健康教育成长故事 篇一

心理学视角的儿童成长故事

“嘉顿苏尔发展心理学工作室”著有国内第一套心理学视角的儿童成长故事丛书,该丛书依据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方面分为6个主题,每个主题又由构成该主题主要内容的9个故事组成,丛书特点为:

一.所有故事均具有典型的儿童发展心理学意义。

…在强化儿童故事本应具备的生动、奇趣、幻想和童真的前提下,所有情节都围绕着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重要环节而精心设计,故事中的所有事件都不是孤立的二. 以最浅显的方式,讲述最深奥的道理。

……用儿童故事这种最浅显的方式,把一些让许多成人都很难理解和操作的概念和哲理,如自我接纳、对自己情绪负责、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关注当下、寻找内心的快乐等,让小小的孩童也能明白和领悟……

三. 以儿童的视角讲述故事,真实而细腻地描写儿童的心理过程。不仅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充满了奇特和想象,而且,故事的基本结构和细致入微的情感、心理描写却完全体现了儿童的思维方式,再现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征、问题和冲突,它们是那么地真实和亲切,似乎在故事中的每一个主人公身上,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和周围伙伴的影子……

四. 帮助父母走入孩子的内心。

……父母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尤其是通过专家的点拨,终于能重新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孩子的视角,充分地体会和理解孩子成长中的喜怒哀乐、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

五. 生动而系统的情境化案例教学。

……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学一堆空洞的理论,或受几个生动的育儿故事的启发,就能立刻在生活中应用自如的,理论联系实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六. 藉由故事和专家的指导,提供了父母自我成长的契机

……在故事中,专家通过对父母错误行为的分析,揭示了行为背后的心理学的意义,不仅帮助父母了解什么行为是错误的,而且开始思考自身成长的问题,了解是什么样的成长经历和环境造成了这样的行为,由此成为父母自我成长的契机

…… 丛书的六个主题及其相关故事介绍

主题一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9个故事22个关键点)主题二:帮助孩子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9个故事20个关键点)主题三: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9个故事24个关键点和问题)主题四:建立爱的连接(9个故事27个关键点)

主题五:改变孩子的思维和行为习惯(9个故事21个关键点)主题六:帮助孩子面对生活中的难题(9个故事24个关键点)

2.心理健康教育成长故事 篇二

一、求询者基本情况

(1)人口学资料。Z(化名),女,20岁,大二学生,身材偏瘦,长相甜美,独生女。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来自某偏僻的地区,家庭条件一般,但从小性格较开朗,乐于结交朋友,学习能力强。从小失去母亲,由父亲抚养长大。所以,父亲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期望很高。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担任班长职务,成绩优异。在高三时,父亲病重入院。由于要照顾父亲起居,导致高考失利,只考上专科线。大一时,父亲在家乡因病逝世,但亲人一直隐瞒着她,放假回去才得知消息。自此事起,性格变得敏感、多疑,不喜欢和人沟通,并且改变了自己的穿着打扮,留短发,穿牛仔衣裤,戴棒球帽,经常独来独往。

(3)精神状态。求助者穿灰色T恤和深色牛仔长裤,头戴棒球帽,衣着整齐,精神不振,举止得体,待人礼貌,语言清楚。她绝大部分时间是低着头,偶尔回答问题时会抬抬头,但是会避免和人目光接触。对于父母的话题非常敏感。

(4)身体状态。自幼身体健康,在父亲去世前从未出现严重的身体疾病和精神伤害。自从知道父亲去世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经常晚上整晚躲在被子里哭泣,体重减轻,体质变差。

(5)社会功能。学习比以前更加努力,但成绩没有明显上升。仍然担任寝室长,同学关系尚好,有两个要好的朋友但彼此间的沟通明显减少。不愿正视他人,且不愿过多交谈,外貌、着装向男性化转变。

二、主诉和初步印象

(1)主诉。以为自己是一个“不祥”的人,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都会因此受到伤害,小时候就隐隐约约有这样的想法,父亲去世后这种想法更加严重,不敢和其他人关系过于亲近;不想让别人关注到自己,就把自己打扮成男孩子模样,如果有身边的人受到伤害,就会害怕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别人受到伤害;在持续的心理压力下,脾气急躁,寡言少语,和同学朋友关系疏远,心理感觉压抑。

(2)寝室同学叙述。从大一下学期开始,Z(化名)就不太和我们说话了,叫她出去玩也不去。也不像以前一样爱打扮了,现在看起来就像一个男孩子,晚上经常在被子里哭。

(3)初步印象。求助者自己来我办公室找我,刚来时显得比较紧张,入座后视线游离,不敢和我对视,拘谨压抑。叙述情况条理清楚,回答问题能抓住要领,交谈合作,定向准确,语调偏低。注意力集中,思维反应适度,智能记忆好。情绪低落,心情不好,对父母等话题十分敏感,一提到就会哭泣。希望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但对于如何行动不知所措。

三、评估与分析

(1)初步评估。综合我所收集的资料,Z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虽然个性有一定变化,但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

(2)个案分析。主要表现在Z目前尚未从母亲从小去世,父亲突然离世而自己事后才得知消息的事件中解脱出来。因为一些原因,有了因为自己的“不祥”而造成一系列不幸事情发生的想法,从而有了焦虑的情绪。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四、咨询目标和方案

①根据以上的评估与分析,同Z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近期目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指导她认知重建,克服非逻辑的即非理性的思维方式。2)长期目标:引导Z掌握正确的认知方法,完善个性。帮助其领悟“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样一条重要的生活哲理,掌握一种优化心理素质、改善自身性格的好方法,使其走出父母去世的阴霾,对自己和社会重新充满自信,重回正常的成长轨道。②咨询方案: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咨询的根本目标是帮助求助者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改变以想象代替客观、以“理应如此”限定自己思想情感的行为,改变求助者主观看问题的极端的完善欲,帮助其正确认识情感活动和精神活动的规律。

五、咨询过程

第一次: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和诊断评估。第一次咨询主要是通过摄入性会谈,采取尊重、真诚、共情等技术,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诊断。通过摄入性谈话,我发现Z对待事物的看法比较悲观,总觉得他人的不幸是因为自己造成的,对他人也总有一种提防心理,生怕别人受到伤害,因此逐渐把自己封闭;对于别人的评价十分看重。在这不合理想法和矛盾的心理作用下,Z产生了负性情绪反应,让她情绪低落,想要封闭自己。但她病程较短,有自知力,社会功能未受损,属于心理问题。

第二次:实施合理情绪疗法。本次咨询中,我按照ABC理论模式帮助求助者明确她的不合理想法。在谈话中,我帮她找出令她苦恼的根源在于对父母去世原因的错误认知。由于她本身确实不幸,出生时就失去了母亲,和自己相依为命的父亲又突然离世,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一对比,可能就产生了心理冲突,引发了心理问题。我向Z解说了合理情绪疗法和情绪ABC原理,她表示能够接受。我让她认识到A、B、C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下:诱发事件(A):“母亲从小离世,父亲又突然逝世”,情绪和行为上的后果(C):“产生逃避社会和隐藏自己(不和同学朋友交往、改变形象,男孩子打扮)的不合理的想法(B):“我生命中和我最亲近的、最重要的、最在乎的人总是不会有好结果。”让Z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是因为自己的不合理想法和思维方式造成的。接着,我和她一起分析出她的2个不合理想法:①和我亲近的人都不会有好的结果;②我要和我在乎的人保持距离,我要隐藏我自己,不想让别人和我太亲近。咨询结束时,我要求Z根据本次的分析,将不合理的想法进一步具体化。

第三次:Z逐步认识到自己想法中的不合理之处,并尝试用合理的理念去对待自己的问题。本次咨询的主要任务:巩固前两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强化合理的情绪体验,让Z摆脱原有的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Z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在Z充分信任的基础上,我将她的不合理想法扩大到她对生活其他方面的认知上,如对学习、生活和朋友以及对自己的态度上,让她根据ABC理论,自我审视自己的不合理想法,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自信、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六、效果评估

(1)同寝室同学评估。Z性格逐渐变得开朗,和同学们有说有笑了,上下课会和同学一起走了,晚上也很少听到她在被子里哭泣。

(2)Z自我评估。我现在觉得父母的事情并不是因为我才发生的,虽然想起他们我还是会伤心,但是为了父母的灵魂看到自己过得开心、快乐,我自己也会努力,让爸妈看到开心的我。

(3)我对Z的评估。咨询结束以后,Z的精神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改善,改变了对于自己不合理的想法,摆脱了关于自己“不祥”的揣测,能够积极地面对同学和生活,男性装扮逐渐有所改变,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总结与体会

本次咨询总体上比较成功,运用的认知行为疗法较为恰当,但在某些细节操作上面还是存在一些欠缺。

3.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篇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在学生中,注意观察也不乏有存在心理障碍的现象。如果不及时的加以引导,那么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会受到影响。比如:有些学生遭受一点挫折就承受不了;每天一到学校就感到紧张、不自在,见到某些老师就感到害怕;一写作业就心烦,一考试就心慌;有严重的厌学情绪等等。这些学生必须借助别人的指导和帮助才能恢复健康状态,而最能够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的人只有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对待这类学生,我采取的措施是:情景创设、分析引导、家访、个别谈话、深入研究、成为朋友等方法来走进学生心里,疏缓他们的压力,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不良情绪。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潘菽说过:“我们因注意身体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就必须注意心理卫生。”由此可见,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心理卫生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著名心理卫生学家艾森伯格曾指出:“一旦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保证后,心理卫生在决定人们生活质量中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重视学生的心理保健,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注意随时变换自己的角色。我有时是学生的老师,有时是学生的同学,有时是学生的学生,有时又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想方设法从多种角度给予学生帮助,有效的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保障学生个性发展。让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以下是我的教育个案:

学生基本情况:张××,男,8岁,三年级学生。

家庭情况:

父母是本乡政府干部,经济条件较好。父母比较要强,对孩子要求很高。但其父脾气较差,达不到要求就会打骂。此生聪明,努力,学习成绩好。酷爱画画,而且极有美术天分。作品曾在本校艺术节获奖。其父母为培养孩子,特意请家教教他学美术。

个性特征:

2人际关系紧张,总是和周围同学闹矛盾,总以弱者形象出现。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举手的习惯。

原因分析:

1从其父母处了解到,其从小一个人跟爺爷(年纪已经很大 )在老家生活,缺少家庭温暖,渐渐形成了怪性格,不愿与他人交流。

2父母工作忙,对其照顾较少,父亲对其要求较高造成心理压力过大。

3上学以后,老师对其行为引导不够,以至于性情怪僻,与同学关系紧张,学习习惯不好。

具体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

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

3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

动员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其父母配合教育。让他在集体活动中接受教育,感受集体温暖。

4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培养自信,提高威信。家访时,提醒其父母,给他请老师辅导绘画。其父母也听取了老师意见。

初步结果: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该生已经有些进步,与同学关系改善,行为习惯不再怪异,上课能积极发言,但举手现象不够。自信心有大大提高,绘画水平提高。

4.教育成长小故事 篇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们就住在一套用木板隔成的两层商铺里.母亲半夜起床上厕所,突然闻到一股浓浓的烟味,便意识到家中出事了.等丈夫从梦中惊醒,楼下已是一片火海,全家两个女儿三个儿子以及两个雇工都被困在大火中.

孩子们别叫醒后,各个如受惊的小兔子,逐一聚拢到母亲身边.幸好阁楼上的天花板只有一层,砸开它,就可以攀上后墙逃生.绝望之余,父亲带着两个雇工砸开天花板,并第一个抢先越过墙头.

父亲出去后再也没回来,他只顾呼唤邻居救火.高墙里面,大火离母亲和五个孩子越来越近了,五个孩子中,最高的也只有1.54,而围墙却有两米多高,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单独攀上去.幸运的是,墙头有一个雇工留了下来.他一手抓紧房顶横梁,另一只手伸向墙内的母亲和孩子.

”别怕,踩着妈妈的手,上去!”妈妈蹲在地上,抓牢大儿子的脚,大儿子用力一蹬,抓住雇工的手攀上墙头脱离了险竟.用同样的方法,母亲把二儿子和小儿子一一举过了墙.此刻,火舌已舔到脚掌,母亲奋力抓起二女儿.此时,她的力气已用尽,浑身不停地颤抖.大女儿急中生智,协助妈妈帮妹妹举过了墙.火海中,仅剩母亲和大女儿.大火已卷上了她们的身体,烧着了她们的衣服.大女儿哭着要妈妈离开,但母亲坚决地将大女儿拉了过来,拼尽最后一口气,将大女儿托过墙头.当雇工再次把手伸向母亲时,她连站立的力气也耗尽了.转眼间,便被大火吞没了了.

墙外,五个孩子声泪俱下地捶打着墙,大声喊着妈妈.而墙内的母亲再也听不到了,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消防人员赶到,20分钟便将大火扑灭.人们进去寻找这位母亲,看到了极为悲壮的一幕:母亲跪在阁楼内的墙下,双手向上高高举起,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平分生命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仍会死去。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汗,他紧握着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 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5.我的教育成长故事 篇五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26班考的并不理想。可在这次考试中,让我感到开心的是邓忠杰、同学,他的数学成绩有了一点进步,虽然成绩不是那么优秀,但我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我教书那么久从来没有想到给学生一个点赞,能让学生会有巨大的变化。

刚刚开学这个班的同学几乎没喜欢上数学课,他们数学基础差得没有信心上课,优秀的、能在上课前及时拿出数学课本的只有5个同学,坐姿东倒西歪,抄别人的作业习以为常。上课前一直坚持用2分钟强调把数学课本、计算本、红笔、学考精炼放桌子上面,他们才会懒洋洋的拿出来。班主任潘老师有时也无可奈何,因为这种习惯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要培养一个学生,一个集体学习习惯需要一段时间的。特别是黄明晨、邓忠杰两位同学,从来上课都不肯拿出课本,上课喜欢找一些话题让全班同学狂笑、让老师出丑,不肯完成作业,上课迟到,迟到的原因天天不一样的,我们几个科任老师找他谈话,找他补作业,德育处找他谈话,找家长来学校教育,或带回家教育,一次次都没有起多大作用,没有羞耻心的学生很难教育。教了十几年书的我,真的无办法应对,在数学课上我几乎想放弃他,但他总是在课堂上闹事,让我很烦恼。

有一天数学课时,上课的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销售问题》在导入新课时,我用我围的新围巾提问:“同学们,老师的新围巾漂亮吗?”,“好漂亮啊!”,我把围巾的标价让同学看看“320元哦!”,“同学们,店当时打八折,猜猜老师当时给多少钱给老板呢?”“256元”邓忠杰马上回答出来,我高兴地给他伸出大拇指,表示点赞,同时说:“邓忠杰同学猜得很准确,说明他昨晚很认真预习新课,值得表扬!”他不好意思低下头,课代表习惯地记下:邓忠杰同学积极回答问题值得表扬!这节课我顺利地按照自己的备课高兴的完成了。下课后,我习惯地把课代表课堂记录拍下发给家长微信群,第一个家长马上反应是邓忠杰家长“谢谢吴老师!你辛苦了!我很高兴!”当时我也没有什么反应看了一下就开始改我的作业。放学后邓忠杰跑到我的办公室“老师你已发微信给家长吗?”他今天变的很腼腆!“发了!有什么问题吗?”,随手我把手机拿给他看,“老师,其实我昨晚自修没有很好预习,还讲话被英语老师批评了。”“哦!那你今后要注意不管上课或自修都不能闹事,课前要预习,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像今天老师还没有开始上新课你都能回答正确答案,这说明你是一位很聪明的小男孩啊!只要你能认真听讲,认真学习,相信成绩一定会好起来的。有什么不懂可以过来问老师,好吗?”他点点头:“老师,小学老师经常批评我。”“小学老师批评你并不是你不聪明,而是你有时没有完成作业,或课堂上闹事、不听讲,是吗?”他又点点头。“老师,对不起!”“没事的,每个人都有错的时候,像你现在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老师很高兴!老师希望看到你课堂上认真听讲、做笔记。”然后我跟他高高兴兴去饭堂吃饭了。

从始至今,他会向我请教问题,一不懂就问,我仔细观察他跟其他同学关系也好很多了,有时还批评黄明晨上课讲话。我的数学课堂经常看到他积极回答问题,我的课堂再没有出现他闹事了,其他老师也同样这样认为,潘老师也很开心,因为其他科任老师也说26班课堂纪律好很多了。虽然他的成绩没有别同学优秀,但我相信他会慢慢进步的。

6.我和学生一起成长教育教学故事 篇六

我和学生一起成长

——记述和基础加强班的风雨历程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二中学 王 瑞

身份证号码:***049

新疆第三期网络班

学号:

2011年7月3日

我和学生一起成长

——记述和基础加强班的风雨历程

王 瑞

克拉玛依独山子二中 833600

一、个案问题

基础加强班的孩子从初中时起就基本上学不进去了,上课对他们来说就是煎熬。学校对他们的吸引力也不大,唯一来说有兴趣的就是放学后很多人出去“玩”。逃课已经很频繁了,而且往往是逃课后老师打电话,家长以为在学校的。也经常大晚上家长给老师打电话说孩子没回家。学校将其列为重点关注的学生,因为抽烟、打架甚至打群架、还有甚至偷盗的。课堂上故意顶撞老师、之后觉得自己很有“面子”,玩手机、戴耳塞、吃东西、三三两两聊天无视老师,轻者睡觉甚至曾经有课堂上煮方便面的等等。期中就有这样一个女孩雯雯(化名),初中刚开始还是个乖乖女,认真学习,尊敬师长,正义感很强的孩子。可是后来就变的什么都无所谓了,上课吃东西、睡觉、戴耳塞、玩游戏、顶撞老师等等。抽烟、喝酒,到现在一天要抽半包、谈恋爱而且自认为自己是同性恋、打扮的很男孩子气,脾气暴躁,班上稍微有同学说话不称心就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打群架......她这样后家长很为她担心,而且她和父母从来没有生活之外多余的一句话。

二、问题分析

(一)家庭情况

从雯雯上初中开始父母就离婚了,当时征求过雯雯的意见,雯雯也接受了。但是父母离婚后和雯雯的交流少了,离婚后雯雯和父亲住,父亲退休了,以前就是个厨师,所以和雯雯一起生活后,也担当了照顾雯雯的责任,衣食住行、饭准时准点做好、生活起居不说样样俱到也是尽心尽力。但是和雯雯交流的缺很少,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她对自己和别人正处于一个迷茫与好奇的心理,她不想这个好奇的背后是什么。慢慢雯雯和爸爸有了隔阂、学校的事说很少,几乎不提。更不用说自己的朋友之类的。而爸爸和她交谈很多还是沉迷在自己的婚姻当中,说的很多是她妈妈不好之类的。雯雯的妈妈由于忙于工作,经常应酬经常出差和雯雯交流的机会也很少了,能在一起的就是每个月基本上定时的给雯雯生活费,刚开始母女俩还能聊上几句,可是后来由于一次雯雯心脏不舒服、胸闷喘不上气,医院检查没检查出来什么大问题,但她就是难受,当她发作时在妈妈面前诉说的时候,妈妈来了句“你给我说,我也没办法!”深深的伤了她的自尊心,从此之后她再也不在妈妈面前多一句话,每次都是专注的拿生活费。妈妈说的话再也不听了!

1、雯雯妈妈身上存在的问题

(1)母女之间过少的交流

自从妈妈和爸爸离婚后,雯雯和爸爸一起生活,和妈妈的接触就很少了。这个时候处在敏感期的雯雯虽然能接受父母离异,但还没有适应和妈妈聚少离多的日子,她的生活一下子缺失了很多母爱,本来放学回家可以向母亲撒娇、讲述学校里的你你我我的时候都变了。她本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因为失去妈妈的单亲家庭缺乏母爱的,但在她的心理这样聚少离多这样不被关注,她就有种被忽略的感觉。本来在妈妈面漆那她还可以是个小孩,但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迫使她长大,不能撒娇,不能和妈妈欢歌笑语,而是懂事!慢慢的她的很多话就闷在了心理,不知道对谁说,忍着忍着就难受了,班上一有人对她说话不如意她就大吼大叫了。因为家不在像以前那么温暖、亲人不在像以前那么可亲所以她就寻找能让她放松的朋友。慢慢的头发也剪了,由以前的两条辫子变成了假小子头,由以前的温柔变成了“刚强”。

(2)母亲的不信任

雯雯其实是个很真诚的孩子,她虽然长的高高大大但真正还是个孩子,还不能完全分清楚是非、还不能辨认真正的良师益友。面对其他朋友对她不真诚的时候她还不知道怎么处理。但这个时候她是最需要信任的,需要引导的。可是这时候妈妈误解了她、没有完全信任她就使得她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更熟默默的在心里忍着。所以在同学面前一听到不高兴的话就发泄的更夸张了,由原来的大吼大叫到大打出手了。她说了个这样的事情:很多次在奶奶家,全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她的表兄妹很多,大家一起玩,每次当大家计划干什么的时候,没钱就找她向家里人要、向妈妈要、想爷爷奶奶要。她在她那些哥哥姐姐面前就是个小孩,很听话就去要了。要的多了,爷爷奶奶就直言不讳的当着大家的面批评她:“说她是最难管教的,最能花钱的,最能折腾的!”这个时候妈妈连问都不问反而更加严厉的批评她。她很委屈!而且每次这样的时候她的那些往昔玩的好的唆使她的哥哥姐姐都嘲笑她!这使得她更委屈,在妈妈面前更沉默了。

(3)母亲的误导

刚才上述的事情发生之后,当有机会她在妈妈面前诉说的时候,妈妈说:“朋友就是来出卖你,利用你的!”这在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正处于还不能很好的辨清是非,价值观、世界观,性格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妈妈的这句话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她对任何事情的看法。渐渐的她和别人拉开了距离,很少信任别人,能在一块玩的也是今天在一块就玩今天的,明天还不知道呢!就无所谓了,这个世界上很少有她在乎的东西!

(4)母亲对她过少的身心上的关心照顾

妈妈有她自己的生活,离婚之后几年遇到过觉得适合的对象,当然重组家庭都要照顾到孩子的感受。对方有个男孩,和雯雯差不多大。对待爸爸再婚和雯雯对待妈妈再婚是一样敏感的,甚至更敏感些。因为以后那个孩子就要和后妈一起生活了。两个孩子从心里上都没有接受,雯雯第一见这个“叔叔”的时候,吃饭的过程中就一直死死的盯着这个“叔叔”,变现了极大的不满。可是妈妈没有后面耐心细致的解释、劝导所以使得她一直都没有接受。就在这个时候妈妈对“叔叔”家的孩子表现了极大的关心,买礼物、有求必应甚至连从来都不满足雯雯的要求竟然满足了那个孩子。这在雯雯心中又留下了一道创伤。雯雯认为妈妈对那个孩子比对她好,反倒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妈妈亲生的一样。再次加剧了母女的矛盾。

(5)妈妈对雯雯的高要求

这些发生之后,妈妈没有和雯雯及时的沟通,没有及时的化解这些矛盾。而是以对常人的要求来衡量雯雯。妈妈自认为很爱她,很关心她。看到的是雯雯慢慢和她很疏远、也不学好、抽烟、打架、喝酒,成绩直线下滑的同时反过来对雯雯要求更高。但这时候妈妈的话雯雯已经不听了。妈妈经常因这些批评雯雯,反而雯雯对妈妈置之不理了!

2、雯雯爸爸身上存在的问题

(1)爸爸和雯雯过少的交流 离婚了,爸爸很细心的照顾雯雯、洗衣做饭,就像半个妈妈那样照顾她。但是爸爸忽略了雯雯处于青春青,随着她的身心发育,对很多事情很好奇、迷茫。雯雯心里的变化爸爸是没有察觉的。爸爸所看到的就是她是否按时上学,按时回家。随着和妈妈接触以及周围的环境当她剪成假小子头,外表变得“刚强”的时候出于好奇、好玩等等她已经慢慢和异性接触了。就是由于外表形象,被同学无意间的玩笑,说他像男的。说着说着她就觉得自己就是个男孩子,应该喜欢女孩。所以由前面的恋爱变成了后面的“同性恋”。

(2)爸爸无意间的“添油加醋”加剧了她和妈妈之间的矛盾

离婚后,爸爸一直还沉迷在自己的婚姻当中没有解脱出来,所以不经意间爸爸子在雯雯面前说的全是妈妈的不好。这对本身对妈妈有误解的雯雯更加觉得妈妈不好了。和妈妈接触更少了,言语更少了,和妈妈见面就只剩下专注的拿生活费。

3、雯雯学校老师的教育

(1)体育老师没有很好的对待雯雯的身体状况

雯雯从高一开始就参加了校队,通过训练成绩一直很好。曾经在市级比赛上拿过女子铅球三等奖的成绩,为此校领导亲自为她(他)们祝贺。这对她是多大的荣誉与尊重,使她很受鼓舞。但是到了高二上半学期,一次她突然胸闷心口疼,医院检查说不是什么大毛病,但会发作,至于是偶尔的还是经常的得根据个人情况,这个也没法根本治疗。那段时间医生告诫最好不要剧烈运动。因此她离开了校队。但这时候体育老师及其他老师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使得离队后,她经常不知所措,有点破罐子破摔无所谓的感觉。上课一点也不听课了,班级常规活动不参加了,名义就是身体不舒服。和班里同学矛盾更大了,稍微不如意了就大打出手。上课再也不听课了,甚至老师批评她还顶撞老师。在学校是挂了号的情绪易波动学生。

(2)老师关心不够

她这样让老师很头疼。在班级里面说过大家尽量不要和她计较之类的。但还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没有深入了解。不知道她的家庭情况。知道她因为离开校队很失落,也知道因为身体不舒服很焦躁但不知道她这些脾气养成的背景。所以她感受不到被关心、被关爱。她还是很无助就加剧了她一系列的不好的习惯。抽烟、打架、喝酒„„

三、解决方案与实施

1、让她感受到老师的爱、老师的关注、挂心,让她感受到温暖

树木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和水,要成长为一个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必须有足够的“爱的滋润”。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卓越的人士在他们幼年时,得到了充分“爱”的滋养,来自父母的爱,让他们获得了充分的自信、自尊和自爱,最后成就了人生的辉煌。微软帝国的缔造者比尔·盖茨、美国总统克林顿、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等都是典型的例子,翻看他们的传记,就会找到答案。相信看过《杰克·韦尔奇自传》的朋友一定对她的母亲印象深刻。我尤其记得在杰克小的时候,他有口吃的毛病并因此而自卑,母亲对他说:“这是因为你太聪明了,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舌头可以跟得上你这样聪明的脑袋瓜。”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成为杰克·韦尔奇的信念,令其告别了自卑,最后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杰克·韦尔奇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也许母亲给我的最伟大的一件礼物就是自信心。”自信心的来源就是目前的“爱”。

上课的时候一般雯雯都在睡觉,经常性的断断续续的走到她的桌前拍拍她、轻轻敲敲桌子。一节课中虽然她在那趴着,但慢慢的她不睡觉了,而是偷偷的看着我。我知道她多少听课了。然后下课叫她到办公室告诉她,她这样学不错,但天天这样睡觉慢慢就跟不上了。然后问她这个节哪还没明白。早饭吃了没有等等。起初她只默默的听,后来每当问她有没有问题时,她给了灿烂的笑容。然后告诉她老师很关系她,也很关注她。她一直都很好,但最近表现不好,有问题了就说,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也渐渐的她愿意找我聊了。

2、站在她的角度完全理解、信任她、鼓励她、引导她

渐渐的她对我讲了很多她家里的事情、她表兄妹之间的事情。每次当我听到这些的时候,就很认真的听然后辨别是非。她对的地方表扬她,但也指出来她错的地方。比如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讲给我听,但不能因为同学无意间的某句话而大动干戈。告诉她,她已经长大了,慢慢要学会自己看待这件事情。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也有个度,这个世界其实最关心爱护自己的莫过于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所以要自己看问题,不能甲说什么就听什么,第二天乙说什么又全部听下来。同样爸爸妈妈也是一样,(他)她们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肯定是有理由的,但同时她(他)们肯定都是最关心你的人。要理解她(他)们,并学着站子在她(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这样你就会明白很多。最后也对她提出简单的要求就是尽量不要在同学面前大吼大叫、大打出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问题了有困难了找我帮忙。慢慢的她基本很少在班上发火了,即使今天她做错了也会主动来找我承认错误。她天天都有个崭新的面孔。

3、培养她的责任感、树立她在班级的威信

我把她的这些情况和班主任进行了沟通,提议让她在班级担任团支书一职,然后通过团委活动来培养她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自从她担任团支书以来,主动和同学联系,积极参加校团委组织的活动,而且每次都任劳任怨。慢慢的得到了班级同学的认可。同时作为班委作为学校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有责任有义务 给班级同学做出表率:班级活动积极参加了,曾经校篮球赛通过和大家的合作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她的变化很大,提前预习所学内容了,而且上课主动维持课堂纪律。以前的很多恶习都改正了。让大家重新认识了她。她的责任感越来越强,由于变现良好被学校纳入校学生会,检查卫生、门岗、值周都表现的很突出。

4、密切联系家长,询问她在家的变化,告诉她在学校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密切联系家长,询问她在与他(她)们相处中的变化,在家的变化。然后及时反馈她在学校的表现。希望家长多给她一些关心、鼓励。一个学期以来,她和家长的关系融洽多了。

四、案例反思

通过这个个案的指导使我认识了很多、学习了很多。知道孩子是需要爱,需要理解的。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爱学生要深入的爱,理智的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

同时老师的自身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就影响了学生,作为一位老师更应从自身做起,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7.心理健康教育成长故事 篇七

一、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修养

隔行如隔山, 物理教师不可能都是心理辅导老师, 为了更好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物理教师应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 不断地提升自己;能按教育学、心理学的客观规律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念。同时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 用自己高尚的品德来感染学生,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总之, 每一名物理教师都应该不断完善自己, 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挖掘教材中相关内容, 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

物理学的发展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其间蕴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去挖掘、去整理, 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科优势,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 在教材中有大量探究性实验, 在探究物理问题的同时, 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个性, 在数据的处理上, 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所以物理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 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 在活动中育人。

科学家在各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我们要利用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和对物理学的推动作用,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许多科学家在校期间学习并不是很好, 但他们从来不自暴自弃, 而是不断地学习, 坚持不懈地探索, 最终取得成功, 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也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崇。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 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他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勇气。

在物理教学中应多开展研究性学习, 因为研究性学习能为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供机会, 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通过活动, 能使学生加强团队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从而产生强烈的学好物理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服务社会的愿望。

三、用师德呼唤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严师出高徒”, 教师把大量自然规律、物理知识灌输给学生,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则是无条件地被动接受物理知识, 导致学生害怕学习物理, 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和热情, 加重学生的悲观厌学情绪, 这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所以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师生关系,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是进行心理渗透的主阵地, 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 物理课堂中要重视师生的交流, 要努力创设“对话情境”, 彼此在相等的人格基础上互敞心扉, 畅所欲言。

四、调动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物理课程自身的优点, 尽可能设计好每一个实验, 运用好图片、投影、录像等多媒体手段, 创设探索活动的愉悦情境, 诱发兴趣, 引导学生去观察, 去思考。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反应及时选择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耐心启发诱导,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保持健康向上、不断进取的心理状态, 为物理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五、注重发展评价, 营造健康心理教育氛围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 它不仅受到智力因素的影响, 还受到非智力因素诸如情绪、态度、兴趣、动机的影响。在这过程中, 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的动机, 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 有了渴望, 学生才会自觉努力学习, 奋发向上。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保护好这一种动机, 营造健康的心理教育氛围。

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为了使学生能接受评价, 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 就要改变以往教师评价的终结性,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评价的局面;应让学生融入评价主体, 参与评价, 做到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最优组合。这样, 在相互认可和理解的基础上, 能形成积极友好的评价, 有助于学生接受评价, 能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8.搞好心理教育引领健康成长 篇八

由于受到老师的批评而选择跳楼、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自残、由于同学之间的琐事而杀人……为什么社会发展到今天,此类校园悲剧却此起彼伏,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

因此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有的放矢,发现问题。

经过长期观察,笔者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一方面,学生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之中,致使学生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抑。同时,家长过度的期望,善意的埋怨和打骂,都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

2.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困扰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之一,小学生相对差一些,中学生就比较严重了,主要包括与老师、父母、同学之间的关系。往往因为处理不好而影响心理健康。

3.青春期问题

对于中学生来说,青春期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国家对于这方面的教育少之又少,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回避这一问题,越是这样,孩子的好奇心越强,对于孩子的一些青春期问题不能及时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孩子产生了青春期心理障碍。

4、挫折适应问题

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的,家长都拿着当宝贝,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而活呢,却是一点也不舍得让孩子去做,许多学生自己从来连袜子都没有洗过,在家从来没扫过地……正因如此,导致了孩子遇事不知所措,承受挫折的能力极差 。

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1.优化育人环境

环境是一个多维的主体的时空网络和氛围,环境是人的心理素质达到优化的基本条件,是潜在的课程,具有陶冶、渗透、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良好的环境可使人的心理功能处于积极向上的“做功”态势,并使人能进一步开发自身的心理潜能,从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班主任要抓好班级的环境布置。教学过程不仅是智能培育过程,也是健康的个性培育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适应是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度密切联系的。

班主任要注意安排好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即课外、校外活动是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能和谐协调的过程,它对开阔学生的知识和思想背景,提高文化素养,扩大社交范围和心理容量,以及发展个性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也只有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才能进一步发现和发掘自己的潜力。

学校的管理环境、班级环境、家庭环境以及自然社会与文化环境也都是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心理品质必要的因素,应从总体上考虑,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2.做好心理辅导

青春期特有的生理特点使得其情绪行为具有明显的不稳定特点,所以在学生初步熟悉校园环境后,学习及情绪行为就应成为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首先,班主任可通过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状况,组织开设心理科学知识讲座,了解心理健康、心理异常以及心理保健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保健、自我完善的欲望。

其次,班主任可教给学生一些调节自我心理的方法。①环境调节法:创造或寻找安谧、宁静的环境。②语言调节法: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至理名言激励自己同痛苦和逆境作斗争,或用无声的语言自我提醒,自我暗示。③注意转移法: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转移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去,尽力去做一些可转移注意力的事情。④能量发泄法:不良的情绪可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使气恼的心情平静下来,使聚积的怒气消失大半。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解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再次,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自信指个体对自己的一切,包括身体、能力、性格等各个方面,都能确认其正面价值,而且欣然接受自己现实的样子。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不因某种缺点而自卑。自信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自信力是每个人发挥内在潜能实现做人价值的内在动力机制。在生活中有了信心,有了理想和目标,才能使人一步步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获得学习、事业和生活的成功。

3.做好心理保健

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熟阶段,围绕高中阶段青春期特点,将性生理、性心理与性人格教育密切结合,通过优化环境,树立良好班风,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等手段,提高学生性心理意识的境界,促进学生自我身心发育的优化。

对这一阶段的学生使之能够做到:①良好地调适自己的心情,理智地(自觉地)缓解生理发展前倾与社会成熟后移之间,性成熟与人格不完善,性道德观念不明确之间的矛盾,在较高的思想境界支配下,确保青春美好,促进精神健康。②接受文明社会所公认的性行为准则和性爱伦理常识,尊重异性,理智地容纳自己爱慕异性的情感,有较融洽的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关系。③对大众文化传播有清醒的判断,能区分淫秽和纯洁、低级与崇高、谬误与真理,有较高的鉴赏水平。

上一篇:写传统美德的成语故事下一篇:童眼看世界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