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治理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2024-08-29

瓦斯治理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共10篇)

1.瓦斯治理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篇一

通防工区关于市局检查问题整改情况

1、矿井采区进、回风巷和采面进、回风巷未按照要求构筑防火门墙并准备好封闭防火门材料。

问题描述:矿井采区进、回风巷和采面进、回风巷未按照要求构筑防火门墙并准备好封闭防火门材料。

问题成因:出现此问题的原因是,通防工区未按照标准要求设置

采区防火门,违反了《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整改结果:已报计划,12月份底完成。

防范措施:一是对通防工区区长李刚进行批评教育,作出书面检

讨,要求提高责任心,确保监督到位。

整改责任人:通防工区区长李刚。

验收责任人:安监站尹彦民、史修杰。

2、六采煤仓煤口位置未设隔爆水棚。

问题描述:六采煤仓煤口位置未设隔爆水棚。

问题成因:出现此问题的原因是,防尘工工作不认真,工区安全

管理不到位,违反了《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整改结果:在六采煤仓煤口位置设隔爆水棚,当班完成。防范措施:一是对通防工区区长进行批评,要求提高责任心。整改责任人:通防工区区长李刚。

验收责任人:安监站尹延民、牛恩成。

3、矿井六采区多处密闭墙的有害气体检测和墙体质量检查不严格。

问题描述:由于密闭工工作不认真,导致六采区多处密闭墙的有害气体检测和墙体质量检查不严格。

问题成因:出现此问题的原因是,密闭工工作不认真,工区安全

管理不到位,违反了《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整改结果:密闭工将墙体重泥一遍,当班完成。

防范措施:一是对通防工区区长李刚进行批评教育,要求提高责

任心,确保监督到位。

整改责任人:通防工区区长李刚。

验收责任人:安监站尹延峰、孙根启。

整改责任人:通防工区区长李刚。

验收责任人:安监站尹延峰、孙根启。

4、矿井按月、季、编制采区月份通风能力核定不规范。问题描述:采区月份通风能力核定不规范。

问题成因:出现此问题的原因是,通防工区刘和庆工作不认真,管理不到位,违反了《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整改结果:按照标准采区月份通风能力核定编制。

防范措施:一是对通防工区副区长刘和庆进行了批评教育,要求

提高责任心,确保监督到位。

整改责任人:通防工区副区长:刘和庆。

验收责任人:安监站肖培周、史修杰。

1、十三层回风巷需加一组覆盖全断面的净化水幕。

问题描述:十三层回风巷需加一组覆盖全断面的净化水幕。

问题成因:出现此问题的原因是,防尘工工作不认真,工区安全

管理不到位,违反了《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整改结果:十三层回风巷加上一组覆盖全断面的净化水幕,当班

完成。

防范措施:一是对通防工区区长李刚进行批评,要求提高责任心。整改责任人:通防工区区长李刚。

验收责任人:安监站尹延民、牛恩成。

2.瓦斯治理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篇二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整改建议

固定资产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后勤、行政管理等活动, 强化预算管理约束机制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及保值增值, 保证高校持续稳定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己本单位情况, 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整改建议。

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底不清, 账实不符, 造成国有资产潜在流失。一是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核算, 有总账, 无明细账、无卡片账, 存在账账不符现象。二是增加资产不能及时、正确地账务处理, 如新购的固定资产只作增加经费支出减少银行存款, 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 使其资产在账外循环失去控制。三是减少的资产, 该核销的账不核销, 到期报废设备和淘汰设备不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核销手续, 长期挂在账上, 名存实亡, 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基础工作薄弱。一是很多高校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以对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到处置各个环节的管理活动进行约束。二是相关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和配置资产时, 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 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严重, 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 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不高。三是没有固定资产总账, 或只有总账, 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年底不进行清产核资, 账面数与实物数长期不核对, 从而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四是账外物资比比皆是。目前高校固定资产来源已具有多样性, 除了按年度预算购置外, 还有预算外资金购入, 无偿调拨、捐赠等等, 按规定这些固定资产取得后必须登记入账, 但由于疏于管理, 从而导致账外物资的存在。五是擅自处置资产,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由于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在学校资产对外出租出借出售时不按规定程序处置, 未委托评估机构评估, 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批准, 仅经单位领导同意后, 擅自出售国有资产, 擅自定价, 随意性较大有的将国有资产变现收入转入“小金库”, 致使资产失去监控, 存在严重的资产流失隐患, 易产生违纪及腐败现象。

3、由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办法的限定, 固定资产不能如实反映资产现有的价值, 致使信息失真。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 学校在购入固定资产时一次性计入支出, 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支出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同时,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这样的会计处理显然违背了会计上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一般都在5~10年, 房屋建筑物这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更长, 这样的会计处理使固定资产的支出可能在某些年份支出很大, 成本就高, 反之, 则少。影响了学校支出的真实性, 可比性。这种处理不利于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另外, 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高校的固定资产没有要求计提折旧, 这样的会计处理使得高校的固定资产价值虚增, 无法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些固定资产已经使用了十几二十年, 已经无使用价值了, 但账面价值还是固定资产原值, 这样影响固定资产及时更新改造。

4、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高校内部的监管机制不健全, 没有建立定期的内部资产清查制度, 对一些违法违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和处理, 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长期处于无人监督管理状态, 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 纪检审计部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 重视不够。领导的工作千头万绪, 往往注重抓关键的教学质量, 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严谨管理。

2、制度不完善, 造成核算不规范。对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使用、报废、内部转移、转让出售等环节缺乏制度约束, 清产核资的手续、环节、程序衔接不好, 监督不到位, 为资产管理留下了隐患。

3、行政事业单位特有的核算制度要求, 使经费一旦成为实物后就游离了监督视线。人们不再关注其使用是否有效、管理是否到位, 核算反映是否真实。不能科学合理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 不能准确计量高校的人才培养成本, 不能如实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

4、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相应的专业知识, 不能完整准确地登记和核算资产, 致使账表、账账、账卡和实物不符。

三、整改建议

(一) 搞好清产核资, 摸清单位家底。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 做到家底清楚, 账账相符, 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防止资产流失”。高校财务部门首先应建立完善固定资产账簿、卡片的相关信息。资产管理部门可联系财务、后勤、资产、设备、图书等物资归口治理部门有责任心的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盘查, 并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治理工具, 完善各类固定资产的明细登记信息, 如使用状况、入账价值、预计使用年限、估计残值、剩余使用年限、使用部门、报废毁损等情况进行具体记录。对清产核资过程中已报废、毁损、不需用、未使用、在用的固定资产分别进行具体登记。对已报废和毁损并没有实物的固定资产在征得资产治理部门和领导的同意后, 按规定程序办理报废手续。

(二) 增强领导管理意识, 规范固定资产基础工作。

1、领导要重视, 建立分管领导的责任制

建立单位固定资产保值考核奖惩制度, 单位领导为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 任期内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 使用效能情况要与领导干部的绩效挂起钩来, 明确责任。同时在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 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效率和安全完整情况应作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使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2、规范基础工作,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财务部门应健全固定资产的入账手续, 建立固定资产总账。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保管账、出入账登记等工作, 采用定期盘点的制度, 一年最少一次, 对毁损、丢失、低价出售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未经批准不能擅自出让转让、核销固定资产, 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三)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改变当前高校会计核算办法

1、各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 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部门预算, 审批部门预算时应严格控制购置标准;强化预算管理约束机制, 对学校的全部固定资产纳入统一管理, 对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实行调配使用, 对确实需要购买的设备要深入论证, 按照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购买。在不影响教学、科研的情况下, 在寒暑假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对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出租、出借, 出租、出借收入和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等, 均应纳入预算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资产利用率, 但资产管理部门同时要对出租、出借的收益实现有效监督, 做到有账可查。

2、建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取消将固定资产价值一次性计入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清产核资工作, 了解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及其使用年限、新旧程度、尚可使用的年限等信息资料, 对清产核资的结果进行相应的会计调整。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受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影响的方式和速度, 结合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 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参照国家统一制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按原账面价值与现行市场价值的差额一次性补提折旧。对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在充分论证其可用性的基础上, 假如可用则按在用固定资产进行处理, 若不可用则按照已废、毁损、不需用有实物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对已废、毁损、不需用有实物的固定资产除按上述办法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外, 对于固定资产清理净收入转入“修购基金”。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随着经济发展, 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建立人员素质控制制度, 管理人员上岗必须接受岗前培训, 并不断更新知识, 以提高业务技能。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必须学会使用操作固定资产管理软件, 还要具备资产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应对管理人员的选调、培训、考核、奖惩形成制度。因此,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

五、加强固定资产监督检查力度。

1、通过政府采购实行监控审核。监督资产购置需求是否符合履行职能的需要, 采购是否按合法的程序进行, 通过政府采购控制, 将采购计划和预算编制结合起来, 事前加强对固有资产配置计划的管理, 从而避免重复和盲目购置固定资产。

2、完善事后定期核查制度, 确保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及时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3.黄河河口治理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三

关键词:黄河河口;治理;问题;对策

黄河河口是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治黄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河口治理,相继采取人工改道、加修堤防、整治河道、等措施,初步建成了河口防洪工程体系。在新的形势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的提出,对治理河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沙条件的急剧变化使得黄河河口出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关系河口地区安全、发展的重大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尾闾河道持续淤积延伸,河口流路急需进一步治理

1.大量泥沙堆积在河口,尾闾河道不断淤积延伸。

清8改汊之后,尽管1996年7月-1997年9月尾闾河道冲刷强烈,但由于水沙条件的变化,自1997年10月以后,清4以下河道冲淤交替变化,总体呈淤积状态。据统计,1997年10月-2005年4月清4-汊2段河道淤积838.3万m3,淤积强度37.8万m3/km;汊1断面净淤积500.8m2。分析其原因,一是径流流量小,挟沙能力减弱,造成泥沙淤积,二是河道的淤积延伸,侵蚀基面抬高,引起溯源淤积。

与此同时,改汊后的沙嘴也不断向海中淤进。1996年清8出汊之后,至2004年9月沙嘴向海淤进约10km。其中,1996年5月~2000年5月,清8汊河沙嘴向海延伸了约5.3km,造陆面积约19.2km2;2000年9月-2004年9月清8汊河沙嘴向海中淤进了大约5km。

2.河口河道工程布局不尽合理,节点工程不完善。

十八户以下靠河的险工控导工程长度23.5km,仅占河道长度的五分之一左右,控制长度不足,清4以下为无工程控制区,致使十八户以下河段河势变化较大,造成部分工程脱流,多处滩岸坍塌严重,特别是丁字路口附近的右岸滩地,自1998年至2005年坍塌长度达5000m、宽度400m,如若继续任其发展,不仅会引起其他段落的河势变化,而且极有可能改道流向南边海域,淤塞东营市的排水体系。同时,清8附近呈现出明显的“S”弯,发展趋势极为不利。

对策建议:黄委会把“治理黄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作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九条治理途径之一,把治理黄河口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是新时期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胜利油田的深入开发强烈要求较长期相对稳定入海流路的要求。

1.加大挖沙降河力度,减少河道淤积对黄河下游的反馈影响

“拦、排、放、调、挖”是处理泥沙,有效减少黄河下游淤积的五大措施。在黄河水动力输沙作用日益减弱,河道主槽淤积加重的形势下,利用挖河疏浚的方法,藉以增加河道的输沙能力,减少河道的淤积,十分必要。三次挖河实践已经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现场观测资料分析、综合效果研究和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一致,均表明了挖河能够有效地减缓河道淤积,具有明显的溯源冲刷、增大泄洪能力和降低水位的效应。因此,应继续实施挖沙降河工程,常年挖河不止。

2.完善节点工程,稳定主槽,归顺河势

针对河势变化较大,工程控制长度不足的河段,应加大整治力度,完善节点工程。当前,应及早建设十八户控导上延工程,对清6到清8河段进行河道整治,有效控制河道的横向摆动,稳定主河槽。

三、缺乏专项经费,观测研究工作明显滞后

黄河改走清水沟流路以来,河口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相比之下,河口观测研究滞后,能够运用指导生产实践的研究成果较少,远远落后于河口治理。形成这种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必要的经费。按照国家计委关于河口治理的批复精神,需要加强对河口段的观测研究,为今后河口治理提供可靠的理论根据。但由于没有资金来源,这项工作虽然有机构(河口研究院)却无法开展。

4.瓦斯治理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篇四

XXX急救中心于XX年XX月底建成并运行,承担XXX30万人民的急救工作,运行近4年来,共开展院前急救4000多人次,得到了全县人民的信任及好评,但是在建设发展中也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何使急诊科与医院的规模相适应,需要我们在急诊科管理、功能拓展、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加以研究和探讨。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浅谈医院急诊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急诊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科定位模糊

国内调查表明,77%的医院急诊科为独立科室,并配有观察室、抢救室、重症监护室(ICU)以及必要的设备,说明急诊科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或专业逐渐为医院所接受。目前本院急诊科由于受编制、人员,体制限制,急诊科仅开展院前急救,病人在现场给于有效救治后,转入相关临床科室,部分较轻症病人强烈要求暂在急诊观察室治疗,但限于本科室人员较少,无法同时开展院前急救及院内救治工作。

2.医师队伍不稳定

从业务开展角度看,目前国内急诊科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内科为主型:急诊科固定医师为内科医师,主要处理属于内科系统的急症。②外科为主型:急诊固定医师为外科医师,主要完成外科系统常见的急症救治。③内外科均衡型:急诊医生能完成内、外科常见急症救治,但其他专业患者仍需专科医生来完成。但我院急诊科固定医师多数为内科医师,而且人员少,很难应对大批医疗抢救工作。

3.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急诊科的管理与其发展相比,相对滞后。在人员管理上,涉及科室多、专业多,难以做到全面管理;在流程管理上,不够方便、快捷;在业务管理上,做不到科学设置;在质量管理上,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检查考核科室没有明确指标。由于以上弊端,医生各扫门前雪,不愿多承担一点风险和责任,救治工作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相互推诿现象时有发生,急救设备老化,抢救技术操作不熟练,急诊科实际成为“转运站”。

加强急诊科建设的整改建议

1.实现急诊功能拓展

①决定性治疗前移:急诊危重伤病员病情凶险,稍一耽搁就会失去抢救时机。因此,在积极实施复苏的同时,把决定性治疗前伸到急诊科。②加强院前急救-院内急救-ICU的一体化建设:院前急救争取急救中心在医院建点,同时要加强信息和业务方面的交流,建立长效机制。院内急救要建立院内不同专家组成的急救医疗小组,参与重大医疗救治工作。将ICU作为急诊科的一部分,使急诊科成为真正意义上急危重症科,承担起院前急诊、全院急诊及急救患者的初诊、抢救、治疗工作及危重患者、重大手术后患者等的救治。

2.加强急诊外科建设

近年来,急诊病例中创伤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而多数医院急诊科对创伤的救治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大力发展急诊外科是当务之急。可抽调外科医师充实急诊科,并且人员固定,每个班次由内科、外科医师同时担任,提高综合救治能力。

3.提高急诊科人员待遇

急诊科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对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同时也对急诊医疗安全、新技术开展、继续教育有很大影响。在很多医院,急诊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重视,急诊的艰苦及风险也没有得到认可,急诊工作人员的待遇与其付出不成比例。因此,应切实根据急诊岗位风险大、夜班多、节假日不能休息、心理压力大等特点酌情提高待遇,这是稳定队伍、发展急诊医学的重要措施。

4.加强急诊医师队伍的培养

我院拟从院前急救、创伤外科、心肺脑复苏、中毒、急危重医学为切入点,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并不断补充年轻医师,培养一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反应快捷的急诊医护队伍,是实现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的根本保证。每个急救医护人员,除自己的专业技能外,掌握急诊急救技巧、技能也非常重要,对科室考核管理上也应作为重要内容来体现。

5.瓦斯治理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篇五

非税收入指的是政府参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形式,是属于财政资金,其中包含了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国有资产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捐赠收入、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等。目前政府非税收入是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性:一个是政府非税收入的规模范围不停的在增加,政府收入由原先的拾遗补缺逐渐占据了半壁江山,另一个是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不够明确,采用预算内和外统一管理,且默认制度外具有管理的资金,来处理中央和地方在财权关系上的分配和问题。

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城市预算管理制度对非税收入预算的编制没有做明确规定,导致非税收入预算编制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二是由于没有执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非税收入预算执行过程中,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与执收(执罚)单位与就返还比例问题的协调成本过高,影响预算执行效率。三是未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的非税收入本应缴入国库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但在征收环节就以某种名目作了支出。四是部门预算的编制不完整,没有将各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预算编制作为部门预算编制的组成部分,也没有启动真正意义上的非税收入预算编制工作。

(二)主体不确定,行为不合理

非税收入的征收都是由不同的执收主体进行征收的,而财政机关内部是没有统一归口进行专门的非税收入征收,而行政性收费的核实权利是由政府发改委来实施的。这样全面征收、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将其财政职能进行分解掌控,把非税收入征管能力进行分散管理,加大了非税收入中的管理费用。与此同时,目前进行收罚行为中其中主要具有部门多、环节繁琐等问题。在具体的操作中,其标准和规范形同虚设,在执行收罚时,其单位不仅会有亲自提出的收费款项、加强其收费规范、增大其收费范畴以及把违反运用票据和任意把行政事业性收费变成经营性收费等致使多收费和乱收费的现象。

(三)税收收入和支出两条线没有统一管理,政府难统筹

相较于非税收入来说,通常都是采取两条线的统一管理形式,但是,非税收入与支出这两条线在实际操作中是没有进行完全统一的关联管理的,无法真正意义上和执收执罚单位的效益相联系。其上缴国家的非税收入以及相关财政拨用的费用相联系,上缴财政专门的非税收入,除去政府依据一定的比例进行调控外,其非税收入就相当于其单位的效益,是谁收款的就谁用款,多收款就多用款,这样的模式并没有完全摒弃。在预算管理上是具有预算内和外这两个部分的,这样就会使得非税收入很难全额进入到预算管理当中,大部分的非税收入在财政体外进行实施。

三、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治理建议

(一)严格非税收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

一是严格非税收入预算编制。探索建立非税收入预算编审委员会,将纪检监查部门、立法机关、人民银行列为编审委员会委员,并将非税收入预决算草案作为财政预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单独编制政府非税收入预决算草案,报人大审查,纳入立法机关的审查范围。

二是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有利于规范政府性基金特别是土地收益基金的收入支出管理,减少基金支出随意性,缓解地方政府由“土地财政”带来的经济、社会的负面效应,提高政府性基金的使用效益,发挥政府性基金支持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作用。

三是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以防止国有资源(资本)流失,实现国有产权收入的应收尽收,严禁以任何理由不执行或变通执行非税收入预算,对执行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依法追宄法律责任。

(二)对征收管理权限在各征收主体间进行合理配置

一是将征管专业性强,有利于发挥执收单位信息资源优势的征收管理权委托给执收(执罚)单位代征。同时由财政部门和执收(执罚)单位签订“委托代征协议”,协议对财政部门和执收(执罚)单位的权利义务应作出明确规定。

二是对一些征收范围广,数额大,收入稳定且有必要长期存在的具有准税收性质收费进行“费改税”并规定由税务部门征收。

三是对于一些不便于执收(执罚)单位征收,且数额较大,管理行为和缴费环节可以相对分离的收费,实行票款分离,可委托银行统一代收并签订“委托代征协议”。

四是将征收主体不明确,数额较大,执收单位征收效率低下的非税收入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最后在对征收管理权限进行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对征收管理机构进行合理设置,进一步细化职能职责,细化任务分工,确保征收管理机构职能作用的发挥。

(三)严格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目前可采取的作法有,一是对新增的非税收入征收项目,将收支脱钩作为立项审批的重要条件加以明确,对收支挂钩的非税收入项目不予立项。二是对现有实行收支挂钩的部门的返还比例实行逐年递减,在规定的期限内将返还比例全部降为零,以实现完全的收支脱钩。三是对执收(执罚)单位在非税收入征收过程发生的如执收业务费、代征业务费、交通费、资料印刷费等各种成本补偿性费用,可由财政部门通过预算给予拨付。

四、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政府非税税收入的管理需要从严格非税收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对征收管理权限在各征收主体间进行合理配置;严格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这三个方面进行实施,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推动执行税收收入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参考文献:

6.瓦斯治理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篇六

瓦斯治理攻坚排查隐患及问题

整改方案

二〇一五年五月十四日 ×煤矿瓦斯治理攻坚排查隐患及问题整改方案

按盘安办发„2015‟51号《关于对瓦斯治理攻坚工作进行排查的通知》精神,5月13日,我矿由矿长组织,各部门、科室参加,对我矿瓦斯治理攻坚进行了专项排查,排查工作按《盘县煤矿瓦斯治理攻坚排查表》要求对井上、下逐项进行检查,共查出安全隐患及问题26条,为及时落实整改,促进矿井瓦斯治理攻坚工作圆满实现,就查出的问题,现按整改措施、资金、责任、时限、预案“五落实”要求组织制定整改方案。

一、整改领导小组 组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成员:××

组长:负责隐患整改工作领导,保证整改所需的人、财、物及时到位。副组长:负责隐患整改工作的具体领导、督促和组织验收,确保各项隐患、问题按方案要求及时整改落实。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领导下,负责按方案及措施要求,对分管范围内存在隐患、问题及时组织整改落实。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通风科,由××负责安全隐患整改工作的跟踪、督促。

二、隐患、问题

1.未建立瓦斯治理专项责任制。2.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的瓦斯治理工作责任制不完善。

3.未建立建全瓦斯治理责任倒查机制。

4.生产现场各工种、各岗位、各项工作的标准作业流程不完善。5.各工种、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不完善。6.部分通风管理制度不完善。7.防范井下火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8.通风系统图不完善,部分图纸未及时更新。9.部分通风设施未建立验收记录。

10.21162补运巷掘进工作面放炮撤人制度不完善。11.安全生产培训制度不完善。12.无恢复供电管理制度。13.无电气设备安装制度。

14.未建立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专用账户。15.未建立瓦斯治理专项资金专用账户。

16.瓦斯参数基础数据库不完善,未编制16号煤层瓦斯地质图。17.部分巷道地质素描图绘制不及时。18.未编制矿井及中长期瓦斯抽采计划。19.未制定区域消突和抽采达标评判机构。20.21162运输巷掘进面抽采设计不完善。21.未建立钻孔设计、施工、验收终身负责制。22.钻孔验收制度不完善。

23.瓦斯抽放参数观测台账不完善。24.未建立瓦斯治理全员安全培训计划。25.未定期组织开展瓦斯治理全员安全培训。

26.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聘用和解聘未到县安监局备案。

三、整改方案

1.未建立瓦斯治理专项责任制。

整改措施:建立矿井瓦斯治理专项责任制。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2015年5月31日 验收人:××

2.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的瓦斯治理工作责任制不完善。

整改措施:建立健全 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的瓦斯治理工作责任制

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6月10日 验收人:××

3.未建立建全瓦斯治理责任倒查机制。

整改措施:建立建全瓦斯治理责任倒查机制 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5月31日 验收人:××

4.生产现场各工种、各岗位、各项工作的标准作业流程不完善。整改措施:完善生产现场各工种、各岗位、各项工作的标准作业流程 整改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及机电部分)、××(负责“一通三防”部分)、××(负责采掘、地测、防治水部分)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6月10日 验收人:××

5.各工种、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不完善。整改措施:完善各工种、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

整改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及机电部分)、××(负责“一通三防”部分)、××(负责采掘、地测、防治水部分)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6月10日 验收人:××

6.部分通风管理制度不完善。

整改措施:对现有通风管理制度进行排查修订完善,满足矿井通风安全管理需要。

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6月10日 验收人:××

7.防范井下火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整改措施:对防范井下火源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 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5月31日 验收人:××

8.通风系统图不完善,部分图纸未及时更新。

整改措施:按规定绘制矿井通风系统图。以后,图纸每季度首月前填绘并打印,每月及时修订

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6月5日

日5验收人:××

9.部分通风设施未建立验收记录。

整改措施:对矿井防突风门、防火密闭建账情况、现场质量进行一次摸排,符合质量标准化标准,未建立验收记录的及时补办验收记录,不合质量标准化标准的,在整改复验合格,方可补办验收记录。

整改责任人:××(负责现场设施整改),××(负责设施联合验收建立验收记录)

整改资金: 2万元

整改时限: 2015年6月5日 验收人:××

10.21162补运巷掘进工作面放炮撤人制度不完善。

整改措施:对21162补运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放炮撤人制度进行完善,一并排查完善其他采掘面作业规程放炮管理制度。

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5月31日 验收人:××

11.安全生产培训制度不完善。

整改措施:完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对培训对象、时间、内容,培训 7 的实施与管理等作出规定。

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5月31日 验收人:××

12.无恢复供电管理制度。整改措施:建立恢复供电管理制度 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5月31日 验收人:××

13.无电气设备安装制度。整改措施:建立电气设备安装制度 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5月31日 验收人:××

14.未建立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专用账户。

整改措施:按开采的原煤产量按月以吨煤30元标准提取,并建立专用 8 账户,安全费用在规定的范围进行使用。

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6月5日 验收人:××

15.未建立瓦斯治理专项资金专用账户。

整改措施:按规定建立瓦斯治理专项资金专用账户,列出本使用明细。

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6月5日 验收人:××

16.瓦斯参数基础数据库不完善,未编制16号煤层瓦斯地质图。整改措施:完善矿井瓦斯参数基础数据库,编制16号煤层瓦斯地质图 整改责任人:××(负责完善矿井瓦斯参数基础数据库)、资质部门(负责16号煤层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

整改资金: 10万元 整改时限:2015年7月31日 验收人:××

17.部分巷道地质素描图绘制不及时。

整改措施:及时补齐巷道地质素描图,在以后工作中,随井巷掘进及时安排编制。

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5月31日 验收人:××

18.未编制矿井及中长期瓦斯抽采计划。

整改措施:按矿井及中长期接续计划,编制矿井及中长期瓦斯抽采计划。

整改责任人:××(负责提供矿井及中长期接续计划)、××(负责编制矿井及中长期瓦斯抽采计划)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6月10日 验收人:××

19.未制定区域消突和抽采达标评判机构。

整改措施:及时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区域消突和抽采达标评判机构。

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10 整改时限: 2015年5月31日 验收人:××

20.21162运输巷掘进面抽采设计不完善。整改措施:完善21162运输巷掘进面抽采设计。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5月31日 验收人:××

21.未建立钻孔设计、施工、验收终身负责制。整改措施:建立钻孔设计、施工、验收终身负责制。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5月31日 验收人:××

22.钻孔验收制度不完善。

整改措施:对钻孔验收制度进行完善。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5月31日

验收人:××

23.瓦斯抽放参数观测台账不完善。

整改措施:及时完善瓦斯抽放参数观测台账。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5月31日 验收人:××

24.未建立瓦斯治理全员安全培训计划。整改措施:建立瓦斯治理全员安全培训计划。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5月31日 验收人:××

25.未定期组织开展瓦斯治理全员安全培训。

整改措施:从6月份起,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瓦斯治理全员安全培训。

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 2015年6月30日

验收人:××

26.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聘用和解聘未到县安监局备案。整改措施:到县安监局办理矿安全管理人员聘用、解聘备案手续。整改责任人:×× 整改资金: / 整改时限:2015年5月31日 验收人:××

四、安全技术措施

1.严格根据盘安办[2015]28号文件《盘县煤矿瓦斯治理攻坚年实施方案》“十个必须”、“十个严禁”、“十个防止”、“十个攻坚”,牢固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和两个“四位一体”瓦斯治理工作体系的要求,认真对照我矿“一通三防”存在隐患,严格进行整改。

2.严格落实瓦斯隐患治理资金投入,确保“一通三防”隐患得到整改,保证构建安全可靠合理的通风系统。

3.全面落实综合防突措施,特别是区域防突措施,在巷道开掘前必须做好区域防突设计,防止误揭煤层,做好安全揭煤工作,严格各类钻孔验收,指标考察,强化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建立钻孔设计、施工、验收终身责任制。

4.及时制定瓦斯安全培训计划并落实培训工作。

5.所有作业地点必须配备专职瓦检员,瓦检员必须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7.瓦斯治理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篇七

非税收入指的是政府参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形式, 是属于财政资金, 其中包含了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国有资产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捐赠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等。目前政府非税收入是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性:一个是政府非税收入的规模范围不停的在增加, 政府收入由原先的拾遗补缺逐渐占据了半壁江山, 另一个是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不够明确, 采用预算内和外统一管理, 且默认制度外具有管理的资金, 来处理中央和地方在财权关系上的分配和问题。

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管理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城市预算管理制度对非税收入预算的编制没有做明确规定, 导致非税收入预算编制无章可循, 无法可依。二是由于没有执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 非税收入预算执行过程中, 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与执收 ( 执罚) 单位与就返还比例问题的协调成本过高, 影响预算执行效率。三是未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的非税收入本应缴入国库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但在征收环节就以某种名目作了支出。四是部门预算的编制不完整, 没有将各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预算编制作为部门预算编制的组成部分, 也没有启动真正意义上的非税收入预算编制工作。

(二) 主体不确定, 行为不合理

非税收入的征收都是由不同的执收主体进行征收的, 而财政机关内部是没有统一归口进行专门的非税收入征收, 而行政性收费的核实权利是由政府发改委来实施的。这样全面征收、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将其财政职能进行分解掌控, 把非税收入征管能力进行分散管理, 加大了非税收入中的管理费用。与此同时, 目前进行收罚行为中其中主要具有部门多、环节繁琐等问题。在具体的操作中, 其标准和规范形同虚设, 在执行收罚时, 其单位不仅会有亲自提出的收费款项、加强其收费规范、增大其收费范畴以及把违反运用票据和任意把行政事业性收费变成经营性收费等致使多收费和乱收费的现象。

(三) 税收收入和支出两条线没有统一管理, 政府难统筹

相较于非税收入来说, 通常都是采取两条线的统一管理形式, 但是, 非税收入与支出这两条线在实际操作中是没有进行完全统一的关联管理的, 无法真正意义上和执收执罚单位的效益相联系。其上缴国家的非税收入以及相关财政拨用的费用相联系, 上缴财政专门的非税收入, 除去政府依据一定的比例进行调控外, 其非税收入就相当于其单位的效益, 是谁收款的就谁用款, 多收款就多用款, 这样的模式并没有完全摒弃。在预算管理上是具有预算内和外这两个部分的, 这样就会使得非税收入很难全额进入到预算管理当中, 大部分的非税收入在财政体外进行实施。

三、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治理建议

(一) 严格非税收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

一是严格非税收入预算编制。探索建立非税收入预算编审委员会, 将纪检监查部门、立法机关、人民银行列为编审委员会委员, 并将非税收入预决算草案作为财政预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单独编制政府非税收入预决算草案, 报人大审查, 纳入立法机关的审查范围。

二是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有利于规范政府性基金特别是土地收益基金的收入支出管理, 减少基金支出随意性, 缓解地方政府由“土地财政”带来的经济、社会的负面效应, 提高政府性基金的使用效益, 发挥政府性基金支持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作用。

三是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以防止国有资源 ( 资本) 流失, 实现国有产权收入的应收尽收, 严禁以任何理由不执行或变通执行非税收入预算, 对执行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依法追宄法律责任。

(二) 对征收管理权限在各征收主体间进行合理配置

一是将征管专业性强, 有利于发挥执收单位信息资源优势的征收管理权委托给执收 ( 执罚) 单位代征。同时由财政部门和执收 ( 执罚) 单位签订“委托代征协议”, 协议对财政部门和执收 ( 执罚) 单位的权利义务应作出明确规定。

二是对一些征收范围广, 数额大, 收入稳定且有必要长期存在的具有准税收性质收费进行“费改税”并规定由税务部门征收。

三是对于一些不便于执收 ( 执罚) 单位征收, 且数额较大, 管理行为和缴费环节可以相对分离的收费, 实行票款分离, 可委托银行统一代收并签订“委托代征协议”。

四是将征收主体不明确, 数额较大, 执收单位征收效率低下的非税收入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最后在对征收管理权限进行合理配置的基础上, 对征收管理机构进行合理设置, 进一步细化职能职责, 细化任务分工, 确保征收管理机构职能作用的发挥。

(三) 严格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目前可采取的作法有, 一是对新增的非税收入征收项目, 将收支脱钩作为立项审批的重要条件加以明确, 对收支挂钩的非税收入项目不予立项。二是对现有实行收支挂钩的部门的返还比例实行逐年递减, 在规定的期限内将返还比例全部降为零, 以实现完全的收支脱钩。三是对执收 ( 执罚) 单位在非税收入征收过程发生的如执收业务费、代征业务费、交通费、资料印刷费等各种成本补偿性费用, 可由财政部门通过预算给予拨付。

四、总结

总而言之, 对于政府非税税收入的管理需要从严格非税收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对征收管理权限在各征收主体间进行合理配置;严格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这三个方面进行实施, 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 推动执行税收收入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参考文献

[1]蔡峰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04) .

8.瓦斯治理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篇八

一、笔记本首页上写上:瓦斯治理大反思、大会战、大整改活动学习笔记本

二、学习内容

(一)瓦斯治理专家会诊报告

笔记要求:

1、学习内容:瓦斯治理专家会诊报告

2、学习时间:2015年6月25日

3、授课教师:队组:队长;

4、笔记字数:500字以上。

5、学习地点:队组:班前会议室

石港公司瓦斯综合治理会诊报告

根据阳煤集团与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阳煤集团瓦斯治理技术服务协议要求,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组织人员对阳煤集团石港公司进行了以矿井瓦斯灾害综合治理技术为主的技术会诊工作,本次会诊以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行业先进经验为依据,采用现场调研、交流讨论等形式,对矿井进行了细致地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会诊报告:

一、矿井概况

(一)矿井位置及交通

石港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左权县县营石港煤矿,该矿于1972年技改投产,2004年7月,阳泉煤业集团对该矿实施兼并收购,并于2004年8月委托山西国辰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阳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石港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通过进行技术改造,矿井生产能力由原来设计的15万t/a提升到90万t/a。

本井田位于左权县城北13km处,行政区划属左权县石港乡管辖;北距阳泉90km,南距涉县87km,西距榆社50km,东距邢台82km。井田东界外附近有阳(泉)――黎(城)干线公路和阳(泉)――涉(县)铁路通过,交通便利。

井田走向长3.6km,倾斜宽3.0km,面积为7.479km。井田内批采15号煤层保有资源储量5565万t。15号煤平均厚度7.18m,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方法。

(二)井田地质概况

1、含煤地层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211.96m,含煤13~18层,煤层平均总厚13.18m,含煤系数6.22%。

井田内可采煤层共2层,分别为14、15号煤层,其中15号煤层全井田可采,是井田内主要1 可采煤层; 14号煤层可采区域主要位于井田东部,西部不可采。

2、地质构造

井田位于我国东部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第三隆起带中段的太行山隆褶带与沁水拗陷接壤部位,井田构造形态为走向北北东且向北西西缓倾的单倾构造,局部有次一级波状起伏。井田内地层倾角一般为4°-15°,井田东北部发育一个短轴向斜和一个短轴背斜,斜局部地段由于挠曲构造发育导致倾角增大达30°。

区内挠曲构造发育,挠曲密集发育带3条,挠曲22个,正断层 21条(其中3条断层落差大于10m),陷落柱19个,无岩浆岩活动,井田构造简单属一类。

3、水文地质

本区地处沁水煤田东北部边缘,井田内标高在1240-1500m左右,属太行山西麓的剥蚀中低山区。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南有左权县河,北有和顺县河,均为清漳河主要支流,河流依切割地势由北向南迳流,两河在左权县东南交会后,向南流入河北境内,属海河流域漳河水系。矿区地下水依地形地势由北向南、由西向东以不同的径流方式排泄。

区域水文地质:根据地层分布规律及水文地质特征,划分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层组;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基岩裂隙含水层组;第三、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组等三大类型,各有其边界范围及补、径、排特征。

(二)总工办调研报告 笔记要求:

1、学习内容:总工办调研报告

2、学习时间:2015年6月30日

阳煤集团总工办赴淮南调研报告

5月18至22日集团公司总工办组织平舒、永兴矿总工程师及集团公司相关业务处室人员赴淮南进行瓦斯地质工作调研,主要调研了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淮南矿业煤矿安全开采管理研究总院、淮南矿业潘二矿、淮南矿业朱集东矿,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淮南矿业瓦斯治理新理念、瓦斯治理新模式:

淮南矿业集团是全国520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和安徽省17家重点企业之一,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14 个亿吨级煤炭基地和6个大型煤电基地之一。现拥有生产矿井12座,其中有3座年产1000万吨矿井。2014年生产商品煤7000多万吨,因受煤炭市场影响,2014年企业亏损12亿元,2015年1-4月亏损4亿元,集团现有各类技术人员近万名,从事瓦斯治理与利用的工程技术人员总数约2000人。

二、淮南矿业集团瓦斯治理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淮南矿业集团在瓦斯治理上实行,“高投入、高素质、严管理”的措施,通过实施三个五年“瓦斯治理规划”,使瓦斯事故得到根本治理,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成果。

(一)、高投入、高素质、严管理:

1、高投入: 淮南矿业集团2002年至2012年累计投入安全费用216亿元,其中用于瓦斯治理费用151亿元,从2008年开始,安全费用提取标准为吨煤50元,其中瓦斯治理费用达到吨煤35元。

2、高素质:

从2002年以来,淮南矿业集团树立“德才兼备,以得为先”的人才标准,坚持人才优先战略,全方位多渠道吸纳人才,引进大学本科生3500人,其中通风、抽采、监控、打钻、地测等专业本科以上大学生810人。对煤矿“一通三防”重点人员过筛子,对不合格、不胜任的及时下硬手进行淘汰置换,精干队伍。截至12年底,企业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235人,占全部职工的10.6%。企业现有“一通三防”专业在册在岗职工8959人,其中本科及以上人员学历达到528人,大专1679人,中专技校3303人。

3、严管理:

瓦斯治理必须强化严细实的作风,坚决制止管理软弱的行为。06年2月淮南集团董事会制订下发《关于加强防突治本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生产矿井、矿建项目部发生“一通三防”10人以上责任死亡事故,给予矿长(总经理)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赋予集团公司和矿总工程师进入两级党委班子,提高总工程师的权威。淮南矿业集团以“瓦斯超限就是事故”为理念,2010年制定了以瓦斯为重点的安全管理红线二十条。并严格规定凡触犯任何一条红线的一律解除劳动合同;严格规定凡发生瓦斯超限事故的单位,矿长必须在企业月度安全生产视频会上做检查。同时,对管理上失职的干部敢于动用纪律,02年以来因安全失职受到撤职、降职处分的处级干部63人,副总师43人,对触犯安全管理红线的57人给予解除劳动合同,2012年一名因蓄意隐瞒事故的矿总工程师被解除劳动合同。2002年以来,淮南矿业集团坚持瓦斯治理“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制度、瓦斯浓度0.8%超限事故处理制度、每周解剖一个矿的“一通三防”工作等。矿井出现瓦斯超限后,矿长、总工程师的心理压力不亚于发生一起零星死亡事故,形成瓦斯管理制度化和常态化。

(三)瓦斯事故典型案例

笔记要求:

1、学习内容:瓦斯事故典型案例学习

2、学习时间:2015年7月15日

3、授课教师:队组:队长;

瓦斯事故典型案例

三矿裕公井“8.14”瓦斯爆炸事故

2003年8月14日12点35分,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矿裕公井扩二区南六正、副巷发生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8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46万元。

一、事故经过

2003年8月13日下午,三矿分管采煤的副总工程师李×了解到扩二区南六第十三横贯剩3.3米掘透,次日八点班排放K7210切巷瓦斯大约需要半个班时间。为准备15日探放裕公井扩二区K7208尾巷积水,李×安排通风区防尘队队长李××14日八点班下探放水钻机,安排裕公井机电副主任高××派人,排完瓦斯后接火、试钻。

14日0时10分,南六第十三横贯掘透。

14日早6时,针对第十三横贯掘透的情况,通风区班前会上,区长尹××安排裕公井 K7210切巷排瓦斯有关事宜,计划1个小时排完瓦斯,让防尘队队长李××乘9时30分的车下钻机。散会后,通风四队队长杨××安排7人八点班到十三横贯打板墙、二十五横贯排放切巷瓦斯;防尘队队长李××安排13人运输、安装切巷的探放水钻机。

调度站碰头后,相关队组相继召开班前会,对八点班的工作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安排部署,综掘四队安排11人到十三横贯进行补支护、清煤,二十五横贯清煤、连接设备和调试。机电队安排2人负责给钻机接线;准备队安排8人到南六,其中5人检修风管和连接水管,2人在副巷检修信号线,技术员1人在几个作业点之间巡查。除上述通风区21人、裕公井21人外,到南六工作的还有安监处1名安监员和生产技术科协调钻机安装工作的技术员1人,在南六正副巷作业的人员分属7个队组(单位)。

9时40分左,通风四队王××在十三横贯处看见通风四队修护工刘××(遇难者)等人正在搬运作板墙的材料。1小时后,王××到达二十五横贯,队长杨××(遇难者)等人已经在K7210工作面切巷口打开栅栏,准备排放瓦斯。

10时55分,准备队尹××等5人处理完破损风管后,离开南六,副工长李××(遇难者)、电工范××(遇难者)2人留在副巷检修信号线,技术员赵××(遇难者)巡查。

11时左右,防尘队副队长周××(遇难者)带人将钻机、钻杆等设备运到切巷口,等待排放瓦斯后,将钻机安装到切巷里,为第二天探放水做准备。30分钟后,防尘队工长杨××等8人离开南六,周××等5人继续等待。

11时50分左右,现场人员开启28KW局扇排放切巷瓦斯。12时35分,南六副巷发生瓦斯爆炸。

二、事故原因

1、K7210准备工作面切巷从 8月8日切巷停工停风后至8月14日已封闭六天,积存大量高浓度瓦斯。在排放切巷瓦斯过程中,未按规定控制瓦斯浓度,再加上人工控制风筒“三通”排放瓦斯的不均衡性,致使南六副巷风流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在该区域作业的准备队两名电工违章操作,带电检修信号电缆时,接线盒产生短路火花,引发瓦斯爆炸。这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排放瓦斯没有严格执行停电、撤人、设警戒的规章制度。现场有多个队组同时作业,缺乏统一协调的调度指挥,工作程序紊乱,信息不畅通,各自为阵,是造成事故发生和扩大死亡人数的主要原因。

3、“一通三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第一思想树立不牢,职工安全教育不够,未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重生产,轻安全,抢进度,思想麻痹松懈,是 造成事故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

三、事故教训

1、按规定排放K7210准备工作面切巷内的瓦斯至少需要3个小时以上。但当班从11点50分开始排放,到12点35分发生事故时,仅用45分钟就基本排完切巷内瓦斯。由于超限排放瓦斯,致使南六副巷内风流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若干区段内达到爆炸界限,为瓦斯爆炸提供了重要条件。

2、排放瓦斯是一项危险度相当高的工作,必须事先切断电源。但是,有关人员无视安全生产有关规定,排放瓦斯时竟然没有断电,电工带电作业产生火花引爆瓦斯。

3、集团公司总经理赵石平分析指出,矿井内工作地点排放瓦斯必须事先撤离人员,这是矿井安全工作常规。但“8.14”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前,现场存在“多国部队作战”的现象。多个队组同时在排放瓦斯危险区域作业,没有统一的协调指挥,顾此失彼,现场管理混乱,为事故最终发生埋下了隐患。如果撤离与瓦斯排放无关的人员,伤亡人数即可降至最低。

四、防范措施 1、8月15日上午,阳煤集团立即召开了由公司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紧急会议,通报了事故情况,提出了防止事故和保证矿区稳定的11条具体措施。

2、从8月15日开始,三矿全矿停产整顿,其它矿除部分采煤队为保证民用瓦斯继续生产外,其余生产队组一律进行了停产整顿。

3、阳煤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各副总经理带领安监、生产、机电、通风等部室负责人分赴六个矿,重点对井下安全隐患和“一通三防”薄弱环节进行了督察,同时集团公司成立三个安全整顿督察组,深入各单位,对安全反思活动和井下现场整改情况进行了全面督察。4、9月2日,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亲自主持安全大会,要求全公司迅速开展“安全教训大反思、安全工作大整改、安全扛旗大讨论”的活动,并对开展安全生产整顿和强化“一通三防”现场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矿由副总以上领导带队,组织拉网式安全大检查,对井上井下查出的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在现场检查整改的同时,层层召开安全反思会,查找思想差距和管理漏洞;认真组织员工结合“8·14”事故开展安全讨论和培训,制定个人安全生产保证;生产技术部门对现行的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全面复审和完善;各矿对加强领导值班指挥、干部跟班上岗、抓“三违”指标考核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开展领导干部、通风管理人员《煤矿安全规程》和集团公司《通风瓦斯管理实施细则》的再学习、再培训。

5、进一步严格事故的追查分析处理制度,规定对发生轻伤的生产队组全队停产整顿; 发生重伤的井区,全井区停产整顿;发生1人死亡事故的,全矿停产整顿。重伤以上的事故,由公司安监局牵头组织,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扩大分析,对在“一通三防”方面严重违章指挥和严重违章作业的人员一律开除,永不再重新录用。

6、四季度全公司围绕“安全”这个中心工作以班队为单位、以现场为落脚点、以程序化和制度化为内容,制定出到年底以前的安全保证措施,努力实现井上井下、生产辅助、方方面面安全生产无事故,及早摆脱事故的阴影,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五、事故点评

“8.14”瓦斯爆炸事故是阳煤建企以来最大的一起瓦斯爆炸事故。这是阳煤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事故,也是性质最为恶劣的一次事故。事故惊动了全国,把几代阳煤人努力的成果——全煤系统瓦斯治理的一面旗帜、25年未发生重大瓦斯事故的业绩中断了,阳煤集团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阳煤集团对瓦斯治理工作一直是高度重视的,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通风瓦斯管理规章制度,并不断修订完善了《通风瓦斯管理实施细则》。只要落实到位,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按规定排放瓦斯必须停电、撤人、设警戒,并控制浓度排放。但是有关人员无视排放瓦斯的有关规定,事故现场,多工种交叉平行作业、违章带电作业、排放瓦斯“一风吹”,终于酿成大祸。

“8.14”瓦斯爆炸事故暴露出从部分领导到现场操作人员对瓦斯的危害性淡漠了,对瓦斯治理的重视程度弱化了,在“一通三防”管理上也时紧时松,时好时坏,有规章不落实,有制度不贯彻,有措施不执行。

(四)防突相关的规程、规范 笔记要求:

1、学习内容:防突相关的规程、规范

2、学习时间:2015年8月25日

5、学习地点:队组:班前会议室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一、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二)区域防突措施;

(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四)区域验证。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二)工作面防突措施;

(三)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四)安全防护措施。

第六条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第七条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并立即分析、查找突出原因。在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消除突出隐患后,方可恢复生产。

非突出矿井首次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按本规定的要求建立防突机构和管理制度,编制矿井防突设计,配备安全装备,完善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系统,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达到本规定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鉴定

第八条地质勘探单位应当查明矿床瓦斯地质情况。井田地质报告应当提供煤层突出危险性的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煤层赋存条件及其稳定性;

(二)煤的结构类型及工业分析;

(三)煤的坚固性系数、煤层围岩性质及厚度;

(四)煤层瓦斯含量、瓦斯成分和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等指标;

(五)标有瓦斯含量等值线的瓦斯地质图;

(六)地质构造类型及其特征、火成岩侵入形态及其分布、水文地质情况;

(七)勘探过程中钻孔穿过煤层时的瓦斯涌出动力现象;

(八)邻近煤矿的瓦斯情况。

第九条新建矿井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对矿井内采掘工程可能揭露的所有平均厚度在0.3m以上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矿井立项、初步设计和指导建井期间揭煤作业的依据。

第十条经评估认为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建井期间应当对开采煤层及其他可能对采掘活动造成威胁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

第十一条矿井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立即进行突出煤层鉴定;鉴定未完成前,应当按照突出煤层管理:

(一)煤层有瓦斯动力现象的;

(二)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的;

(三)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的。

第十二条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的鉴定由煤矿企业委托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单位应当在接受委托之日起120天内完成鉴定工作。鉴定单位对鉴定结果负责。

煤矿企业应当将鉴定结果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煤矿发生瓦斯动力现象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经事故调查认定为突出事故的,该煤层即为突出煤层,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

第十三条突出煤层鉴定应当首先根据实际发生的瓦斯动力现象进行。

当动力现象特征不明显或者没有动力现象时,应当根据实际测定的煤层最大瓦斯压力P、软分层煤的破坏类型、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Δp和煤的坚固性系数f等指标进行鉴定。全部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表1所列的临界值的,确定为突出煤层。

鉴定单位也可以探索突出煤层鉴定的新方法和新指标。表1突出煤层鉴定的单项指标临界值 煤层破坏类型瓦斯放散初速度 △p坚固性系数 f瓦斯压力(相对压力)

10月16日之前完成

9.烧结厂现存问题及整改建议 篇九

一、成本控制:

1、杂料的回收利用:除尘灰、现场散落料、钢渣粉、炼钢产生的污泥等,在不影响高炉冶炼的前提下均可作为烧结原料,这些原料的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烧结矿的成本。

2、提高产质量:降低返矿率提高成品率,从而降低烧结矿的成本。

3、提高设备运转率:(1)环冷机下料溜槽频繁堵料,建议改成直通溜槽。(2)台车轮掉的问题,建议:A.止推盖螺丝加粗、加定位销。B.加油孔没起作用,无法正常加油,把加油孔钻通。C.检查向心轴承与轴的配合间隙,间隙大时也会造成磨损严重,损坏轴承,台车轮掉。D.拒绝使用非标轴承,一旦使用非标轴承我们就会受轴承生产厂家的制约,成本会升高。建议使用质量好的国标轴承,在两三块台车上做一下运转试验。(我去的时候,听烧结厂说厂家建议使用非标轴承)

4、控制备品备件消耗:(1).现场换下的皮带只划伤了5米,而整条更换,这很可惜,建议以后不要这样更换,只换一段。已经换下的皮带可以在地面胶结,做备用皮带。以后更换皮带必须经厂长同意。(2)其他备品备件的消耗,根据现场设备运转情况,制定消耗指标。

二、除尘器运转问题:现在机头除尘无法正常运转,这会造成对风机叶轮的磨损,风机运转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从现场生产情况看,台车篦条经过烧损,间隙已经达到10mm,而铺底料的粒度为7-10mm,部分铺底料可以直接漏入大烟道内,失去了铺底料的除尘作用,造成部分含碳高的混合料漏入大烟道,在抽风作用下进入除尘器,由于有时操作不当,除尘器内温度过高,造成含碳物料在除尘器内二次燃烧,已经造成了除尘器的严重损坏。建议如下:(1)将铺底料粒度提高至10-20mm,筛板更换即可。(2)更换篦条,使其间隙在5mm左右也可,但这样不利于风的利用。(3)在铺底料没有得到改善之前,加强配碳控制、水分控制,减少生产波动,有效控制废气温度。(4)除尘防灰时间间隔缩短,每两小时放灰一次,灰在除尘器中停留时间短也可以降低燃烧的可能。(5)检查台车滑道打油,是否有大量的锂基脂被抽入烟道,如果有大量锂基脂被抽入烟道也会造成除尘器内灰尘二次燃烧。处理方法:A.调整台车游板和滑道的间隙,尽量减少油被抽走,同时也减少了台车漏风。B.在润滑程度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加油频度,减少加油量,如:过去每隔30分钟加油10分钟,可以改成每隔20分钟加油6分钟。也就是说勤加少加,润滑效果好还会减少油的损失。

三、生产操作问题:提高责任心,强化操作过程的检查。

1、我发现岗位工不在机旁,一混加水量太小,没有起到一混混匀润湿的作用,二混加水再大也只是表面水,影响造球效果,对提高产质量不利。

2、烧结机旁没看见看火工,料面布的坑洼不平,表面点火效果很差。

3、环冷机无人报告布料厚度,怎么判断冷却效果呢?红矿过多也就很难发现,就无法谈采取措施了,建议每小时报一次环冷机布料厚度。

4、配料室没去参观,跑盘验证下料精度的问题就不敢妄言了,但我提议每小时跑盘验证一次。

以上是我个人的意见建议,由于时间短,观察了解不够仔细,如有错误、纰漏请批评指正,谢谢!

10.瓦斯治理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篇十

社会组织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公共利益的重要维护者, 它与政府、企业共同构建起了维护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铁三角”关系。发达国家社会组织就业人数一般达到总人口的10%, 我国却不足1%。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概算出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 (NGO) , 至少可提供3千万个就业机会。

近年来, 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得到快速发展, 在促进就业创业、保障改善民生、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组织在调动社会资源、提供公共服务、协调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扶助弱势困境群体和发展各种公益性社会福利服务方面, 发挥着政府与市场所难以取代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社会组织发展迅速, 布局得到调整, 结构不断优化, 质量逐步提高, 群众有序参与、有效覆盖城乡、门类齐全的社会组织体系基本形成。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已经成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

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社会组织一直保持着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三是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四是社会组织整体影响力日益增强。

2 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政策体系不完善, 顶层保障不明

一是国家层面社会组织相关法律缺失。目前, 我国还没有一部社会组织基本法, 仅仅依靠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来规范社会组织的发展, 既缺乏对社会组织权益保障的法律规范, 也缺乏对社会组织与其他组织及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与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严重不符。二是地方政府层面扶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比如重庆渝中区, 虽然制定出台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 但多数以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程序为主, 而扶持培育性的政策则较少, 还不能为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2 政府管理服务不到位, 工作推力不足

一是对社会组织的党建、团建工作重视不够。由于受管理体制、建党、建团条件等方面的制约, 各个地区大多数社会组织的党建、团建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 仅有很少部分的社会组织成立了党支部、团支部, 党员、团员在社会组织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还没有体现出来。

二是民政部门对社会组织重登记、轻管理。近年来, 各个地区的社会组织数量迅速增长, 登记管理工作日趋繁重, 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仅能勉强应付一般的日常登记工作, 面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及监督检查、执法查处则无暇顾及, 未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对众多的“草根”社会组织缺少管理和引导。众所周知, “草根”社会组织数倍于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由于政府以及民政部门对它们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和引导, 这些“草根”社会组织距离拥有真正的合法“身份”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大多数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从长远来看, 这不利于社会组织队伍的发展壮大。

四是推行社会服务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政府比较注重生产性行业, 对以人为本的社区服务需求缺乏自下而上的发现机制, 不能准确和充分把握根植于社区基层的真实迫切需求, 使许多初衷本为民的实事项目, 未能完全契合居民的实际需求。例如,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就业培训, 但培训后的岗位对接不畅, 参加家政培训的部分户藉居民, 培训后不愿做家政;正在做家政的多为灵活就业的外来人员, 又较少机会参加培训。

2.3 政府扶持资助不固定, 发展潜力不大

一是政府缺少相应的扶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的专项资金。目前, 全国很多地区并没有把扶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的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也没有设立扶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的专项资金, 不仅对新成立的社会组织不能给予开办资金支持, 而且对有业务活动的社会组织给予的运行补贴也较少。例如, 2015年重庆市渝中区财政通过民政局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补助资金仅有100万元。

二是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不够。当前, 大多数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政府对其服务项目的采购, 甚至一些能力较弱的社会组织把政府服务外包作为其唯一的收入来源。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2014年渝中区财政向70余家社会组织购买了服务, 累计花费1970万元, 仅占全区GDP的0.02%, 与国际上政府采购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规模平均占GDP比重10%的水平相比, 渝中区财政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规模还有较大差距。

2.4 组织自身发展不规范, 内生动力不强

一是社会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目前, 我国很多地区的社会组织面临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功能不完善、运行体制机制不灵活等问题, 加之一些社会组织规模较小、缺少活动资金和场所等问题, 它们发挥作用的空间受到极大限制, 影响了组织自身的发展壮大。

二是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众多问题。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主要分为专职从事社会组织工作的人员、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三类。当前, 我国很多地区由于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 管理体制不完善, 社会组织内专业性、职业化人才结构不合理, 年青高素质人才匮乏、流失严重等问题相当突出, 无法满足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治理的需求, 成为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瓶颈。

2.5 组织宣传交流不顺畅, 社会形象不佳

一是对社会组织宣传力度不够。当前, 我国很多地区的政府、媒体对本辖区的社会组织报道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加之社会组织自身宣传渠道狭窄, 社区公众对社会组织的关注度和知晓度都不高。

二是社会组织信息公开透明度不高。目前, 我国很多地区社会组织信息自身公开组织内部工作信息、财务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341家社会组织中仅有30余家社会组织按照规定向社会及时、规范的向公开其信息。加之, 公众对其监督渠道狭窄, 近年来渝中区社会组织的被认可度有下滑趋势。

三是社会组织负面新闻较多, 社会公信力不断下降。近些年以来, 尤其是一些公益性社会组织在利益的驱动下, 进行违规违法运作欺骗公众, 造成信誉大面积塌陷, 社会公信力不断下降, 如郭美美事件引发的红十字会危机、尚德诈捐门事件引发的中华慈善总会信任危机等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渝中区社会组织良好形象的树立, 不利于社会组织的发展。

2.6 社会组织评估机制不完善

上世纪80年代, 评估——作为引导、规范、评比社会组织的重要管理手段和有效视角, 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发展迅速。受制于我国一直以来“计划”的影响, 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先天不足, 虽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 但其内部治理混乱、工作职能模糊、公信力不强等问题。政府作为社会组织的监管部门, 仅仅依靠单纯的登记、年检等行政手段, 已无法更好地监管、规范、引导社会组织的正常发展。以上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 如何规范化、科学化地引导社会组织发展,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 成为摆在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3 扶持培育社会组织良性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3.1 健全法律政策, 强化科学指导

一是完善法律体系。建议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法、公益慈善法、行业协会商会法、志愿服务法等国家层面的立法, 用法律明确社会组织的指导思想、管理原则、活动领域和范围、权利与义务等, 增强社会组织在基本职能、组织机构、决策体系与运作管理等方面有法可依。

二是健全地方政府扶持培育政策。建议全国各个地区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社会组织人事、工资、组织、税收、财务、经费、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办法, 为社会组织创造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生存发展环境。

3.2 改善管理服务, 优化布局结构

一是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团建工作重视。党、团组织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 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团建工作的具体领导和政策指导, 把社会组织的党建、团建工作与其他领域的党建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二是高度重视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政府以及民政部门应对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探索, 着力培育和发展从事公益慈善、就业、卫生、科教、文化等服务内容的社会组织, 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

三是注重对“草根”社会组织的管理与引导。研究制定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运营方案, 通过入壳孵化模式, 提供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 对处在成长过程中的“草根”社会组织进行系统地培育和扶持, 促进其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3.3 增进政社互动, 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推动各级政府不断扩大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领域, 为社会组织承担满足服务需求的项目留出足够的空间, 不要仅仅局限于公共服务和福利领域, 还可以扩大到经济、科学和技术、文化和教育、卫生健康等各个领域, 以此增进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 助力社会组织发展。

二是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根据“小政府, 大社会”的管理理念, 合理运用市场化手段, 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目录, 将那些可以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转移出政府, 转移到社会组织中去, 最终建立起“政府承担、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新型政府采购社会组织服务机制, 大力支持培育社会组织的发展。

3.4 加强自身建设, 确保持续发展

一是规范组织内部管理。完善组织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对遵守法规、业务活动、诚信自律、对外交流、财务管理等活动的自我管理力度, 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 确保组织健康、稳定发展。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 建立健全组织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职称评定、劳动保障等制度, 推进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 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社会工作者进入组织, 以提升服务水准。另一方面, 加强组织自身人才专业培养和职业培训体系建设, 积极探索建立高校学历教育、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三者有机结合的社会组织人才培养体系。

3.5 拓宽宣传监督渠道, 提升公信力

一是加强宣传, 提升关注度和知晓度。支持政府和社会组织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 广泛宣传社会组织在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增强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了解认识, 为社会组织发展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

二是拓宽监管渠道, 增强组织信息公开透明度, 提升组织社会公信力。将社会组织自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 构建“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 帮助各类社会组织建立信息公开机制, 同时加强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信息披露、财务报表和重大活动的监管, 建立社会组织失信“黑名单”, 引导社会组织健康、规范发, 不断提升社会公信力。

3.6 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引导社会组织良性发展

各地区要根据权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过渡性原则, 确保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地区要按照民政部“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的工作要求, 结合本地区的具体实际, 确立社会组织的评估方式, 逐步实现由政府完全参与型向政府部分参与型和政府不参与型过渡和转化。各地区要建立相应的人才保障机制, 保障评估专家由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政协委员等有关专业人员组成, 并由民政部门聘任, 为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明.社会组织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课题组.社会组织建设——现实、挑战与前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1.

上一篇:500字作文假如我会七十二变下一篇:刘东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